有余数的除法微课教案

2024-09-09

有余数的除法微课教案(精选12篇)

有余数的除法微课教案 篇1

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课时(竖式与试商)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2.通过沟通平均分小棒、语言描述、列除法横式、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体会事物间的普遍联系。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之上。通过平均分小棒的操作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与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每个学生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操作交流,沟通联系

(一)出示题目,明确题意。

1.出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2.交流: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每4根分一组是什么意思?

3.尝试解决。

(二)交流方法,体会意义。1.平均分小棒。

(1)指定一名学生在视频投影仪上摆,其余学生仔细观察。(2)引导学生了解分小棒的过程。①一共摆多少根小棒?(13根)②按几根圈一个圈?(4根圈一个圈)③圈了几个圈?是多少根小棒?还剩几根?

(3)学生完整地说一说分小棒的过程。

2.列横式计算。

(1)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3÷4=3(组)……1(根)(2)引导学生说出13、4、3、1各表示什么意思?(3)13÷4=3(组)……1(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比较发现,沟通联系。

比较分小棒的过程和列横式计算的过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沟通图形表征、语言表征、符号表征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运用直观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为下一步理解除法竖式的写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探究算法,明确含义

(一)整体感知竖式的写法。

1.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它的结果除了用摆、画、列横式表示,我们还可以写成除法的竖式。

2.出示除法竖式,引导学生观察。

3.思考后讨论。

(1)这个除法竖式中的每个数都有名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 学生可能会知道13叫被除数,4叫除数,3叫商,1叫余数。(2)重点引导学生理解:12是4和3的积,也就是除数和商的积。

(二)借助直观理解竖式每个数的含义。

1. 建立图形表征、语言表征、符号表征三者之间的联系

师生共同对照平均分小棒的过程,一边分,一边口述,同时写出除法竖式。

2.沟通平均分小棒与竖式计算之间的关系(1)教师板书:“(2)继续板书 :“4表示每4根一组。“

”这个符号表示除号。

”,被除数13表示有13根小棒,除数”表示什么意思?

(3)请学生按要求把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再重新分一分。(4)结合分小棒师生交流,完成竖式的书写。

①结果是可以分成3组,3写在哪里?为什么写在个位? ②要分13根小棒,现在已经分掉了多少根?你是从哪里知道已经分掉了12根的?

这个“12”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样算出来的? ③我们在“12”的下方画一条横线表示按要求分了一次。要平均分13根小棒,已经分了12根,还剩几根?

④这个“1”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样算出来的?

3.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回忆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写除法竖式的步骤以及每一个数的含义。

(2)对比有余数除法的横式与竖式的异同点,说一说除法竖式的优点。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分小棒的操作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与书写除法竖式过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直观感知书写除法竖式的方法,深入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为其今后学习除法试商奠定了基础。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多让学生说一说,有利于培养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思维过程的能力。】

(三)迁移类推学习表内除法的竖式。

1.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学生分一分,并列出横式,教师板书16÷4=4(组)2. 学生自主尝试,列竖式计算。(指定学生板演)3.比较交流。

(1)竖式中的两个1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各表示什么?(2)这道题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分完后没有剩余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表示?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把1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的有余数的竖式书写迁移到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提醒学生注意在竖式计算中,避免商与除数相乘时出现把被除数照搬的情况。】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第62~63页“做一做”。

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对上下两题进行比较,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完成教材第64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讲评

3.改错。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三道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算理,掌握算法,正确的书写除法竖式。】

四、对比反思,全课总结

(一)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二)除法竖式和除法横式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呢?

有余数的除法微课教案 篇2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等操作活动中,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且会用除法算式表示;让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活动,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下来认识的,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因此,这部分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激发兴激。

(创设情境:联欢会上,用红、黄、蓝的气球来装饰教室,师生共同玩“你说数字、我猜颜色”的游戏)

师(激趣引入):你觉得老师猜数字厉害吧?上完这节课,你们也会像老师一样厉害,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除法。

(板书:除法)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你说我猜”的游戏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 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探究活动: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动手操作,唤起学生对除法的回忆)

师: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说说你是怎样摆的?用算式怎样表示?

生:6÷2=3(盘)。

师: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谁愿意上来展示你是怎样摆的?

(学生课堂展示)

师:为什么这1个草莓不摆了?

生:不够摆1盘了。

师:想一想,用算式怎样表示?

(板书:7÷2=3盘,剩余1个)

师(引出余数):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平均分以后,剩下的不够再分一份的情况,这样的数叫作“余数”。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意义和读法)

师:谁能结合图意,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在这个除法算式中7、2、3、1的名称分别叫什么?谁会读这个算式?

(巩固练习,圈一圈,填一填)

师:17个☆,2个2个地圈,圈了()组,剩下()个,17÷2=□……□。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摆草莓”,让学生在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等探究活动中,理解生活中平均分完、恰好分完没有余数和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既是对表内除法的巩固,又是对有余数除法的探究,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知余数的产生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算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

(2)探究活动: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师:想一想,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用8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怎样列式?

(生动手操作,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师:用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来摆,每次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并在小组内交流是怎样摆的?怎样列式的?

(学生汇报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8÷4=2(个)

9÷4=2(个)……1(根)

1 0÷4=2(个)……2(根)

1 1÷4=2(个)……3(根)

1 2÷4=3(个)

(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8÷4=2、9÷4=2……1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余数都是1、2、3,如果是4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生:如果是4,就可以再摆一个正方形。

(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设计意图: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探究活动,引导观察、比较每道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在交流汇报中探究得出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3.实践应用,深化理解。

师:圈一圈,填一填。

19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人,还剩()支。

9÷□=□(人)……□(支)

215个▲,每4个一份,可以分()份,还剩()个。

1 5÷4=□(份)……□(个)

321个面包,每5个装一袋,可以装()袋,还剩()个。

21÷□=□(袋)……□(个)

师: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10÷2=4……2()

214颗糖,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4颗,还剩1颗。()

318÷5=3……3()

412根小棒摆三角形,摆了3个,还剩余3根小棒。()

师:在一个除法算式中,已知除数是6,请你猜一猜余数可能是几?余数最大是几?

设计意图:设计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练习,有利于巩固所学新知,以闯关形式设计多样的练习题,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及时巩固了所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4.回顾总结,自我评价。

师: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会怎样做?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知识,让学生把自己的收获和大家分享,同时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体验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小于除数)

【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的平台,把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作为教学主线,通过直观形象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并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教学时,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直观的操作活动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重视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是指导计算的基础,为了突出重点,教学中教师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有意识地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圈一圈”等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操作活动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加工和提炼,从而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并加以综合运用。教师以闯关形式设计了多样的练习题,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及时巩固了所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4.课堂教学是有缺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应该让学生充分交流,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结合动手操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动手操作的过程及探究的结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使学生在交流汇报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从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谈起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因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105-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创新经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是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都是一些基础性,常识性的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要在简单平凡的日常教学中,发挥教学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因素我个人的体会是:平凡的数学问题要变换形式,使呆板的操作程序有“趣味性”,“思考型”,“应用性”,“开放性”,最后要求学生提问题。下面以“有余数除法”谈谈我的开发:

一、趣味性

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兴趣,他就会努力把这件事做好。学习也是一样,如果对学习感兴趣,就会学得更快、更好。

“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的和最伟大的游戏。所有的孩子生来就这样认为,并且将继续这样认为,直到我们使他们相信学习是非常艰难和讨厌的工作。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会认为学习是有趣的。他们经常会摆弄着一些东西,他们很好动。孩子们认为这是很有趣的事情,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地认识这个世界,他们在学习着。但对于许多孩子来说,这种对学习的兴趣最长将持续到上学前。上学后,许多孩子都会逐渐地对学习、在学校的学习产生厌恶感,他们认为在学校学的知识很枯燥,没有意思。现在,我们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重新寻找并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要学生树立起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黑板上出示20个按红、黄、绿顺序排列的气球,对学生说:“我不看黑板,你告诉我第几只,我就能说出她是什么颜色。”经过实践游戏,学生们急于知道其中的奥妙,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正是诱导学生创新的第一要素。

二、思考性

上述问题,如果把解决方法和答案都告诉学生,那就会削弱教学的创新因素。这时我们应当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识。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例如设问:“第14个气球是什么颜色?”学生会有多种回答:(1)“我可以在心里数一只红、一只黄、一只绿,这样一直数下去,第14只是黄色的。”(2)“红色是1、4、7、10、13、16、19,所以第14只是黄色”(3)“我只要3只3只数,多出一只是红色,多出二只是黄色,刚好是绿色”。这一过程便是学生创新精神的体现。教师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质疑、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三、应用性

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因此数学教育需要教师巧妙抓住一日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和体验。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我们经常提问“有26个人,要去春游,每辆出租车可以坐4人,一共要租多少辆车。”这是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题目训练的目的在于如何处理好余数。有的学生说6辆,有的说6辆半,有的说7辆。

把数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要求教师善于创设、发现和利用生活化的数学场景利用熟悉的生活场景开设课程,使学生学习数学有种亲切感,这种从实际出发的应用题同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能力。

四、开放性

教学课堂必须从封闭走向观念的开放、知识信息的开放,教师应为传统教学模式注入生机活力。创造精神需要有发散性思维,所以设计的题目可以不止一个答案,这样就具有开放性。我们可以给出以下问题:若100=ab+2,问:a、b可以是哪些数?或者更加形象些,我们有100个物品,以及可以装a个物品的盒子。问:a是哪些数时,可以装完100件物品,且剩下2件物品?这一问题可转化成为98可以被哪些数整除。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大家凑起来回答,每组回答出一种答案得一分,得分多的小组胜出。

五、学生提问题

我们以前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太少了。在教完有余数除法后,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出题目”,一组出题目,另一组做。课堂气氛很活跃。实际教学中,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发挥他们的创新才能。这种学生提问活动,理应成为一个特定的教学环节。

以上所述,只以“有余数的除法”为例,其实每个课题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设计教学。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例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布置联欢会会场的画面。)

让学生看情景图,描述布置联欢会会场的情景,续编布置联欢会会场的故事,并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二、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算式怎样列?为什么这样列?(板书:23÷4=)

教师:怎样进行计算呢?请同学们用23张圆片表示23盆花,按照布置会场的要求分一分。(小组合作的形式。)

(展示学生分圆片的结果。)

教师:这3盆还能不能再分?为什么?

学生:题目要求每组摆5盆,现在只剩下3盆,给每组再分一盆,不够了,所以不能再分。

教师:23盆花,每组摆5盆,摆了4组,还剩3盆,这里剩下的3盆,就是余数。

教师:这道题的得数怎样写呢?

(让学生先说一说。)

教师:写除法得数时,要先写商4,再在商的后面打6个小圆点,写上余数3。

(板书:23÷5=4……3)

教师:这里商4表示什么?(4组)(板书单位名称“组”。)

这里余数3表示什么?(3盆)(板书单位名称“盆”。)

教师:这道题的竖式会写吗?请同学们自己在草稿本上试着写一写。

(指名学生演板展示竖式的写法。)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心编排) 篇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书写格式和算式的读法。

2、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里最大能填几?(课件或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填后共同订正。

(2)10÷2=5 谁被除数?谁是除数?谁是商?

二.新课

(一)、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图片。指名说图意,说说怎么分,然后列式解答。看着竖式着重提问:在被除数15下面写15,表示什么?(表示分掉15个梨。)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表示都分完了没有剩余。)

(二)、课件出示15个梨和7个盘子。指名说图意,说说怎么分。

1、提问:现在有15个梨,平均放7盘,分的结果和例1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说出,例1不剩,这次每盘放2个,但是最后剩下1个。)

2、剩下的1个梨,还能再平均分使每盘得到整个的梨吗?

教师说明:15个梨,平均放7盘,分的结果我们就说“每盘放2个,还剩1个。”

3、怎样计算呢?说明因为是平均分,还要用除法计算。出示15÷7。

4、教师板书说明竖式的计算方法。

(1)被除数是几?先写15.(2)再写一横一撇,表示除号,写在15的上面.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

(3)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写。然后着重提问:有7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几个梨?那么被除数15下面应该写几?

(4)15个梨,分掉14个梨,有没有剩余?那么在竖式里该怎样表示?教师着重说明:15个减去分掉的14个,还剩1个,所以在横线下面写“1”。剩下的这个1,我们叫它“余数”,板书“余数”。

(5)说明横式计算结果的写法:每盘放2个梨,就是商2,先写“2”;还余1个,就是余数是1,再写“1”;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写“„„”,再写“1”。读作“商7余1”。让学生齐读一遍。

(6)指出像上面这样的除法,没有除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三)、再次巩固

让学生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分完后,指名说每份几根,还剩几根。

然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辅导。

订正时着重提问:商2以后,被除数下面要减去几?8是怎样计算出来的?横线下面得几?表示什么?这题的结果该怎样说?横式该怎样写?

(四)、教学例2。

1、看图说图意。

2、出示“23÷5=”,提问:先写什么?在竖式里5各写在什么地方?

3、着重说明试商的方法:想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23,又小于23。然后可以提问:商5行不行?为什么不行?教师说明,5和5的积是25,23减去分掉的25,不够;所以要商4。再提问:如果商3行不行?教师说明,5和3的积是15,比23小8,说明商3小了。然后写出完整的竖式。最后指名说出横式中计算结果该怎样写。

(五)学生自己尝试填52页例3,从中发现什么规律。教师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练习

1、(教科书第52页)让学生说说哪里错了,为什么?

2、课堂练习

练习十二第1题、第2题。然后订正。

3、本课小结

有余数的除法微课教案 篇6

一、注重操作,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这是这个单元教学的重要支撑。教材中的例1对余数概念的理解、对有余数的除法含义的理解, 都是借助操作来进行的, 由直观操作到符号表征, 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自学能力等特点, 进行操作实验时, 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课堂教学中要遵循有序性的原则。此外,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有余数除法”会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 但缺乏清晰的概念认识。因此, 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来沟通有余数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 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一) 微课视频中的操作, 激活前认知

【教学片段1】

师:我们之前经常会用小棒 (PPT出示) 帮助我们开展学习活动, 今天我们又会用小棒来做点什么呢?请仔细看大屏幕!

播放结束, 画面定格, 变成一张PPT。

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时, 教材通过直观图和文字, 已呈现了平均分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平均分一分、摆一摆, 或者在图中连一连、圈一圈, 从动作表征和表象表征开始, 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进而组织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再写出相应的算式, 最后让学生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学生经历了“学习除法”的全过程, 在此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借助微视频动态地记录下学生“用8根小棒摆正方形, 刚好摆完”和“9根小棒摆正方形, 有剩余”的过程, 不仅能激活学生的前认知, 而且能让学生关注到摆的结果, 避免了实物操作过程中的无关因素的干扰。

(二) 问题解决中的操作, 圈画后理解

【教学片段2】等分与包含, 多种表征促理解

圈一圈, 画一画:

(1) 9支铅笔, 每人分2支, 可以分给 () 人, 还剩 () 支。

(2) 9支铅笔, 平均分给4人, 分一分, 把分的结果画出来。

每人分得 () 支, 还剩 () 支。

做完后请学生自己上来讲一讲:对应着图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该练习是先用语言描述操作要求, 再让学生圈、画、填, 最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即多种表征形式相互映衬, 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并学会确定商和余数的名数。且此题涵盖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包含和等分) , 除继续巩固相关知识外, 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在有余数的除法中, 商和余数的名数什么时候相同 (等分) , 什么时候不同 (包含) 。

【教学片段3】包含中开放, 助理解除法本质

一共有18个彩球, 请你任选一种盒子来装彩球, 可以装满几盒?

学生可能会有三种不同的结果:

18÷5=3 (盒) ……3 (个) 装满3盒, 剩余3个;

18÷6=3 (盒) 装满3盒, 没有剩余;

18÷7=2 (盒) ……4 (个) 装满2盒, 剩余4个。

此题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分彩球”为素材, 利用平均分中的“包含”的情况,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在装18个彩球时, 有三种不同的包装盒 (5个/盒、6个/盒、7个/盒) , 在编排上体现了开放性, 学生可以任选一种装法圈一圈并列出算式。同时, 这道题也将有余数的除法的不同表征形式放在一起, 利于学生理解, 进一步感受商和余数的名数的不同。

本课练习设计中充分关注到了有余数除法多种表征方式的转换。每题都是根据文字的意思先进行操作, 然后把操作的结果填在括号中, 最后完成有余数除法的横式书写, 让学生边圈 (边分) 边说边写,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操作、文字、横式所表达意义的统一, 理解除法的本质。

二、通过对比, 助推有余除模型的建构

数学概念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正确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不仅要准确地解释它的内涵, 而且要挖掘它的外延, 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逐步完善。“有余数的除法”不仅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也是今后继续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等除法的重要基础。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教学时需要不断将有余数的除法与刚学习的表内除法的两种情况对比呈现, 使学生体会有余数的除法与表内除法的关系, 为建构起合理的除法知识结构网络提供支撑点。

(一) 表征形式中的对比, 由表及里

【教学片段4】

师:刚才的视频, 你看懂了吗?两次分小棒, 哪里不一样呢?

活动要求:请你在学习单上, 通过画一画、列一列、写一写的方式, 把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通过文字或者符号表示出来。

反馈学生作品:

(1) 8根小棒摆正方形。

(2) 9根小棒摆正方形。

师:刚才同学们有的用了画图的方法, 有的用了2×4+1=9 (根) 这样的算式, 还有的同学用了除法算式, 其实都想要表达9里面有几个4。

几何直观是《课标 (2011年版) 》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 和除法有关的例题教学都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的。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用直观和算式的对比, 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学生学习除法经历如下图的表征过程, 这种表征是单向的, 有去无回的, 学生只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比, 沟通操作过程、语言表达、算式之间的转换, 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 只是表达形式不同, 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数、商和余数的名数的确定。

本课除了在探究新知这个环节通过对比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加深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外, 还在探索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时, 也采用了对比的方法, 帮助学生感受在平均分物的过程中的两种情况, 以及剩余部分的可能性。

(二) 平均分物中的对比, 拾级而上

【教学片段5】

师:刚才我们通过画图、列式的方法把摆小棒的过程清楚地表示出来, 如果有10根小棒, 能摆几个正方形又余几根呢?

板书:10÷4=2 (个) ……2 (根)

师:大家发现了吗?原来余数也会随着根数变化而有所变化, 再加1根呢?

板书:11÷4=2 (个) ……3 (根)

师:继续加1根, 会怎么样?你们先想一想, 再写写看。

生:12÷4=2 (个) ……4 (根) 12÷4=3 (个)

师:这两个算式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呢?

教师把算式写到8÷4=2 (个) 的下面。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及算式中的余数, 你发现了什么?

生:余数要小于除数。

教师用板书记录下除法的两种不同的分类, 让学生感受到“分到不能再分一份”或“不够每份再分一个”所剩下的是“余数”。教学中, 始终将“有余数的除法”放在“平均分”这个大背景下, 将平均分中“恰好分完”“分后有剩余”这两种不同的结果进行对比, 不仅帮助学生建构起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 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7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试商能力。

教学难点:

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展示课件:出示课本51页的主题图,创设情景,提出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

二、合作探究,创新发展。

1.自学、交流,学习例2。

(1)自学、合作探究。

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我们课本P51的例2。

课件出示问题: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看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跟你们组的小伙伴尝试解决问题。

(2)学生自学、合作探究。

(3)学生自由汇报。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4)师生共同点评学生答案。

小结:剩余的3盆,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像这样的除法没有正好分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自学、交流,学习例3。

(1)猜想-验证,突破难点。

a.让学生猜想:假如除数是5,请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b.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验证: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到底余数可能是几?请同学们翻到52页看例3,利用小棒摆一摆,再观察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c.引导学生得出:余数<除数

d.小结:余数<除数

(2)看书质疑。

师:请同学们再看课本51-52页的内容,有不懂的请提出来。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课堂练习

(给猫送鱼)

准备:余数分别是1、2、3、的3只猫,及鱼状的卡片。

方法:学生写了余数的算式(鱼)贴上相应的猫上。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教案 篇8

—— 水富县第一小学:罗桂银

一、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知识。本单元知识可分为两块:一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竖式计算及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一是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一位数除多位数的试商中,大量用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所以本单元知识非常重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进行除法的计算。

二、设计理念与意图: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要让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到了余数的由来;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理解竖式的含义。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我将教材略作变动,将教材进行拓展。让学生自主用不同数量的小棒摆三角形,在摆的过程中,必然会得到两种结果:一是正好摆完没有多余,一是摆了若干堆后有多余。通过两种结果的对比,学生理解了余数的产生是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感悟了余数产生的意义。除法竖式的意义也是较难理解的知识之一。我让学生试着在黑板上列竖式,在小棒的帮助下,引导学生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让学生用小棒摆五边形,通过观察、讨论,感知出余数一定小于除数的算理。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于媒体、学具,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法:

1、观察、比较、发现的方法: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摆法得到的不同结果,然后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余数,从而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

2、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如今的课改相当重视学生建的合作与交流。我在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索时适当采用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简析: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学会除法的笔算。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除法的笔算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及除法竖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棒、简易课件、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同学们,平时老师喜欢考你们,今天,你们想考考老师吗?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数手指(你说一个数,我就知道它在哪个手指上),你说我来猜,(游戏里蕴藏一个重要的数学知识,只要你认真学习了这节课,你已有老师这么聪明)【激趣、铺垫】

2、智力风暴(我最大)

()×3<10()×4<13()×5<16()×3<22

一、创设情境:

(一)用小棒摆三角形

1、老师用9根小棒摆三个三角形。

2、请学生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的意义。(贴名片)整除:9÷3(能剩下三根小棒吗?为什么)

2、让学生利用学具盒里不同数目的小棒摆出三角形。(数出小棒总数,说出摆的过程及结果),揭示:余数

3、学生展台演示,说过程:用14根小棒摆了4个三角形,还剩2根。

4、写算式:14÷3=4(个)…….2(根)老师写算式(贴名片)

5、读算式。(14除以3得4余2)

5、让学生看着自己摆的图形说给同学听。

你能用竖式来计算吗?让学生板演,并说出各数的意义。

【给学生自由摆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摆,每堆几个,摆怎么样的图案。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并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和发现,但这样就赋予

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权利,产生思维的碰撞。在摆设过程中,肯定会出现正好分完和出现多余两种情况。学生就深切地感悟到了原来在生活中分东西时,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啊!如果规定了每堆的数量,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沿着老师铺好的路走下去了。这样一来,课堂的调控权就掌握在教师手中。】

6、练习51页。(展示作业,说计算过程)

(二)摆蘑菇

1、用五根小棒摆了一朵蘑菇图。(看图说摆的过程)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2、验证:让学生用不同数目的小棒摆出蘑菇图,并写出算式。

3、收集信息(灯片)

【学生观察黑板上几个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大胆猜测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学生一般都会得出:余数﹤除数。】

4、观察算式中除数与余数的大小关系(讨论、交流)除数大于余数 ...... [这部分猜测——验证——概括,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反思性活动是本节课教学余数和除数关系的重要策略,这些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刻体会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5、即时练习(希望同学们像小树吸收水分一样把知识快速的吸收进去)小老师判断正误(灯片、手势)

(三)提高练习

1、分面包(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包装方法填在书上)

2、考考你:猜猜余数最大是几?

3、摘水果

4、开火车比赛

(四)课堂反思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手指问题揭秘(余数是几就在第几个手指)

(五)知识拓展、胜利大冲关:给老师过生日

同学们,今天是11月6日,星期几呢?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你们罗老师的生日是11月21日,你能算出是星期几吗?算准的请按时参加生日晚会。

(创设情境,让学生利用本节课学的知识,饶有兴趣的计算老师生日是星期几?)

结束语:同学们,在你们的努力学习下,获得了智慧钥匙,希望你们在数学王国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堂堂整整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做社会的栋梁,不做社会多余的“数”。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附板书:

整除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 除数

被除数

除数

余数

9÷3=3(个)

有余数的除法微课教案 篇9

1、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初步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白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白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

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谈话导入

师:有一群可爱的小朋友正在参加学校组织的野营活动呢!你们想不想看看?

活动二:新课

1、观察整理信息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这幅图,谁能来说一说都有哪些信息?

师:谁能说的更条理些?

指导学生有序的叙述。

板书:9个面包、10碗方便面、11瓶水、12根火腿肠、13个香蕉、14个桔子、15个苹果、18瓶酸奶

2、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谁能提一个关于除法的问题?

生提问题。

3、解决红球。

板书: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怎样分?

①指生列示:94=

②估算:看到这个算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94=

2生:不对,84=2

生: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2个,应该还剩1个。

③学生摆小棒。

④汇报

生:我是一根一根的摆的,摆了2次,还剩1根。

生:我是两根两根的摆的,摆了4组,还剩1根

师:这1根为什么不再分了?

师:每个人分2个,还剩1个,在算式中怎样写呢?

学生试着写。

生写。

生:94=2(个)1(个)

生:94=2余

1生:94=1

师:咱们的数学家是这样写的板书:94=2(个)1(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

余数

⑤揭示课题

师:你觉得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有余数),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在数学上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活动三:解决其他食品怎样平均分呢?

①分方便面

课件:10碗方便面平均分给4人,怎样分?

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课件:104=2(碗)2(碗)

每人分2碗 还剩2碗(余数)

②分其他食品。

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活动四:研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出示课件,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它们的余数和除数之间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结:余数比除数小。

师:在这些算式中,为什么余数会比除数小呢?

学生讨论。

③小练习:判断

225=37()

活动五:自主练习1、2题。

活动六:谈收获。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9个面包

10碗方便面

11瓶水

12根火腿肠13个香蕉

14个桔子

15个苹果、18瓶酸奶

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怎样分?

94=2(个)1(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

新人教版有余数的除法公开课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60页-61页例1和例2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余数要比除数小。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

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做个数学游戏,它的名字叫“抱组游戏——找朋友比赛”。请大家看屏幕,我们先来看看游戏的规则。

大屏幕显示:[游戏准备]请八个小朋友。[游戏规则]:第一步,每次几人抱成一组;第二步,听清口令,按要求做;第三步,口令是:找呀找,找朋友,()个人,抱一组。获胜方法:谁按要求找到朋友,谁就获胜。

2.活动感知

做游戏,初步理解余数的意义 <2人一组> 师: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活动的过程?(有8人,每2人一组,分成了4组)

师: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吗?(8÷2=4(组))

小结:每组人数相同,平均分成了4组,就是“平均分”,用除法表示。

<3人一组> 师:谁来描述一下这次活动的过程?(指两名生说)

引导生说:有8人,每3人一组,分成了2组,多出了2人。师:两次游戏,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结:刚才做游戏时,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一是大家都找到了朋友,一是部分人找到朋友,还有剩余的人找不到,这里余下的数,我们能给他起个名字吗?(生说“余数”,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有余数的除数”

①摆小棒

师:请大家将刚才有余数的情况,用小棒摆出来,看看余数在哪? 指一生上台摆

问:余数在图的哪个部分?谁上来指指?(指名一生上台指)

他摆的是什么意思?

②列算式

同桌讨论列除法算式,试列 8÷3=2„„2(板书)

余数

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它们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③分析算式

师:在这里余数是几?8代表什么?3代表什么?商2呢? ④说算式意义

⑤带单位,齐读算式:8÷3=2(组)„„2(人)巩固练习:书60页做一做第1题 2.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师:1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

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同桌摆,指一对同桌上台摆)

追问:如何列式?(板书:8÷4=2(个))

4人一组,小组合作讨论:用9、10、11、12根小棒分别摆正方形是什么情况?如何列式?(板书:)

思考:观察每个算式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

追问:在这里余数可以是4或5吗?为什么?

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是不够分而余下的,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说明还可以再分,那就不是余数了。因此,余数只能小于除数(板书)

巩固练习:书61页做一做

有余数的除法微课教案 篇11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峦庄小学 魏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对比、发现现实生活中有余数。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二、教学内容。

课本60页,例

1、做一做1、2题和练习十四1、2、4题。

三、教学重点。

平均分,刚好分完。

四、教学难点。

平均分,有余数。

五、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圆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谈话引入

(1)、复习:什么是平均分?

(2)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做个数学游戏,它的名字叫“抱组游戏——找朋友比赛”。请大家看屏幕,我们先来看看游戏的规则。

大屏幕显示:[游戏准备]请八个小朋友。[游戏规则]:第一步,每次几人抱成一组;第二步,听清口令,按要求做;第三步,口令是:找呀找,找朋友,()个人,抱一组。获胜方法:谁按要求找到朋友,谁就获胜。2.活动感知

(做游戏,初步理解余数的意义)<2人一组> 师: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活动的过程?(有8人,每2人一组,分成了4组)

师: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吗?(8÷2=4(组))

小结:每组人数相同,平均分成了4组,就是“平均分”,用除法表示。<3人一组> 师:谁来描述一下这次活动的过程?(指两名生说)

引导生说:有8人,每3人一组,分成了2组,多出了2人。师:两次游戏,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结:刚才做游戏时,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一是大家都找到了朋友,一是部分人找到朋友,还有剩余的人找不到,这里余下的数,我们能给他起个名字吗?(生说“余数”,板书)

(二)新授

1、(1)分一分。(把6个草莓2个、2个的分一分,你会吗?)

(2)、学生上台示范。

(3)、学生动手分6个小圆片。(教师巡视)(4)、课件订正。(正好摆完)

(5)、看图说一说,怎么列算式?(说一说各数表示什么)

2、出示图片。(7个)

1、每2个分一分,你会吗?

2、学生动手分7个小圆片。

3、提问: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观看课件)

4、列式。(谁会列算式呢?)

5、认识余数。

3、比一比、说一说。(出示课件)

三、课堂练习。

做一做,第1题、2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 2 = 3(盘)„„1(个)

有余数的除法微课教案 篇12

(四)练习内容:

教材P54第5、6、7、8题和补充题。练习目的:

通过巩固,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练习过程:

一、复习: 1、4×7-28= 34-5×6= 4×8-24=

2、在()里最大能填几?(略)

3、根据题意写出横式。

(1)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个。列式:(略)(2)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3)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4、计算:(用竖式计算)

37÷4 49÷6 32÷5 25÷7

5、完成教材P54第5题。下面的计算对吗?

(1)48÷5=9…………3()(2)33÷7=5…………2()(3)63÷8=7…………7()(4)5×6+4=34

6、当师傅。(完成教材P54第6题: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可装多少台呢?)

7、把计算卡片分一份。(P54第7题)

8、求彩带的长度。

一个8边行,每边长3厘米,一条彩带围一周后还剩下2厘米,求这条彩带长多少厘米?

二、全课总结。(略)

三、补充思考。(与家长同学习)

(1)把10枝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得几枝?还剩几只?(2)有羽毛球23个,如果每盒里装5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盒?(3)有42个萝卜,每袋装8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上一篇:半年度工作汇报7月5日下一篇:爱护眼睛的作文450字:请保护好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