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复习

2024-08-18

优化复习(通用12篇)

优化复习 篇1

平时授新课, 新鲜有趣;搞复习, 要重复已学的内容, 有的同学会觉得单调、枯燥无味, 致使成绩提高缓慢, 甚至下降。针对这种情况, 要以“新”提高复习的积极性。

一、章节复习——善于转化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 一个是从薄到厚”, 前者是“量”的积累, 后者则是质的飞跃, 教师在复习过程中, 不仅应该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典型的例题进行反思, 而且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这一转化过程。按常规的方式进行复习, 通常是按照课本的顺序把学生学过的知识, 如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和性质等原本地复述梳理一遍。这样做学生感到乏味又不易记忆。针对这一情况, 我在复习概念时, 采用章节知识归类编码法, 即先列出所要复习的知识要点, 然后归类排队, 再用数字编码, 这样做可增加学生复习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最主要的是起点了把章节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 实现厚薄间的转化。例如, 复习“直线、线段、射线”这一节内容, 我把主要知识编码成a、b、c、d。a——一个基础;b——两个要点;c——三种延伸;d——四个异同点。这种复习提纲一提出, 学生思维立即活跃, 有的在思维, 有的在议论, 有的在阅读课本, 设法寻找提纲的答案, 我趁势把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点拨, 其答案如下:a——一个基础。是指以直线为基本图形, 线段和射线是直线上的一部分。b——两个要点。 (1)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1个交点。c——三种延伸。三种图形的延伸。直线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线段不能延伸;射线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d四个异同点。 (1) 端点个数不同; (2) 图形特征不同; (3) 表示方法不同; (4) 描述的定义不同;事实证明, 这种善于转化的复习确实能提高复习效率。

二、例题讲解——善于变化

复习课例题的选择, 应是最有代表性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习题。应能突出重点, 反映大纲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作用, 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例题的基础上作系列的变化, 达到能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 实现复习的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变。例如, 在复习二次函数的内容时, 我举了这样一个例题: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0, 0) 与 (1, 1) , 开口向下, 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3。求它的解析式。因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 由题意画图后, 不难看出 (1, 1) 是顶点, 所以可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 (x+m) 2+n, 再求得它的解析式 (解法略) 。在数学中我对例题作了变化, 把题例中的条件“抛物线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3改成4”, 求解析式。变化后, 由题意画图可知 (1, 1) 不再是抛物线的顶点, 但从图中看出, 图像除了经过已知条件的两个点外, 还经过一点 (4, 0) , 所以可用y=a (x-x1) (x-x2) 的形式求出它的解析式。再对例题进行变化, 把题目中的“开口向下”这一条件去掉, 求解析式。再次变化后, 此题可有两种情况 (i) 开口向上; (ii) 开口向下。由于条件的不断变化, 使学生不能再套用原题的解题思路, 从而改变了学生机械的模仿性, 学会分析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达到了在变化中巩固知识, 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从而在知识的纵横联系中, 提高了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三、解题思路——善于优化

一题多解有利于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 可以优化学生思维, 因此要将一题多解作为一种解题的方法去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可以产生多种解题思路, 但在量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质的提高, 要对多解比较, 找出新颖、独特的最佳解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解思路。在数学复习时, 我不仅注意解题的多样性, 还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 提炼出最佳解法, 从而达到优化复习过程, 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如:已知2斤桃, 1斤桔子, 4斤梨共价6元, 又知4斤桃, 2斤梨, 2斤桔子共价4元, 现买4斤桃, 2斤桔子, 5斤梨应付多少钱? (解题略) 本题妙在不具体求出每种水果的单价, 而是使用整体解题的思路直接求出答案为8元。又如计算 (6a+b/2) (3a-b/4) 这是一题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本题从表面上看无规律可找, 学生也习惯按多项式系数, 发现第一个因式提出公因数2后, 恰能构成平方差公式的模型, 显然后一种解题思路优于第一种解题的思路。再如, 计算若此题把各因式计算后再相乘, 很繁琐, 若能把各因式逆用平方差公式, 再计算、约分, 可以迅速地求出结果。在复习的过程中加强对解题思路优化的分析和比较,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和思维发展, 能为学生培养严谨、创新的学风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习题归类——善于类化

考查同一知识点,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 作出多种不同的命题, 教师在复习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将习题归类, 集中精力解决同类问题中的本质问题, 总结出解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例如在复习应用题时, 我选下列4个题目作为例题。题目1: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处反向出发, 甲每分钟走80米, 乙每分钟走70米, 问经过几分钟, 甲乙两人相遇?题目2:从东城到西城, 汽车需6小时, 拖拉机需9小时, 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 几小时可以相遇?题目3:一项工程, 甲队单独做需7天, 乙队单独做需12天, 两队合作需几天完成?题目4:一池水单开甲管7小时可以注满, 单开乙管10小时可以完成, 两管同时开放, 几小时可以注满?上述四道复习应用题, 题目表达方式不同, 有的看似行程问题, 有的看似工程问题, 但本质基本相同, 数量关系, 解答方法基本一样。通过这样的归类训练, 学生便能在平时的学习中, 注意做有心人, 加强方法的积累和归纳, 并能分析异同, 把知识从一个角度迁移到另一个角度, 最终达到常规图形能熟悉、常规结论要记忆、类同方法全套用、独创解法受启发的层次, 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优化复习 篇2

【关键词】高三政治 复习有效性 策略优化探索

1紧扣考纲,明晰考点

《考试大纲》或者《考试说明》是对高考知识内容和要求的界定,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此,在高三政治复习中首先要全面理解《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点,明确各考点的范围和能力层次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从而避免简单问题复杂化和复杂问题简单化,尽量做到点点通。

2回归课本,构建网络

课本是高考的原始载体和发源地,高考遵循“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原则。因此,在高三政治复习中必须要根据《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趁热打铁,回归课本,对分散在课本各单元、各课、各框的考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把分散的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理清知识脉络,整合形成主干知识框架,以备后续考试的活学活用甚至做到能信手拈来。

3研究学情与考情

3.1研究学情,狠抓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1.1研究学情。

既需要了解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上、不同的学习阶段中,知识上存在的疑点和难点、能力上存在的弱点和缺失、心理上存在的困惑和障碍;也需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且,后者更重要。

3.1.2狠抓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研究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做到对症下药。对不同类型的班级,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并在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做好培优补短和个性化辅导工作。教师的教,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学。知识框架与网络,不能硬塞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构建。每节课都应留出 3―5 分钟让学生独立思考归纳所复习内容,并有适当的时间测验和自查。必须实现由重知识向重能力、重教法向重学法、重研究教材向重研究学生的转变。教师重点讲解规律、方法、思路、技巧,坚决删除无效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自己写、说、思、做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3.2研究考情。

3.2.1研究考情。

首先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其次要把握考试的命题趋势。我们可以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总结一些规律:(1)紧扣考纲命题,体现高考命题的严肃性和权威性。(2)试题突出考查“双基”,具有强烈的基础性,对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术语的要求较高。(3)试题依然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4)试题依然会注重考查能力,以能力立意为主导,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是近年来高考显著的特点。

3.2.2狠抓教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努力提高课堂效率。积极探索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备考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备考中的主体作用,努力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教学大纲”和近几年来的“考试大纲”,严格把握好高考的复习考试范围,注重研究试卷特点及命题的发展方向,努力提高备考的质量,精心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点点滴滴的积累,仔仔细细的查缺补漏,切切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搞好知识专题复习与时政热点专题复习

第二轮复习主要是专题复习,目的是实现综合能力突破:重组知识,训练技能,查漏补缺,完善体系。但第二轮复习不是第二遍复习,它是建立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深入、综合和提高,是由知识到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本轮复习可分二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知识专题复习,明确重点知识,及运用重点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热点的方法和技能;第二阶段:进行热点专题复习,帮助学生弄清楚社会热点的来龙去脉,及可能涉及到的和教材知识点的结合。

4.1搞好知识专题的复习。

4.1.1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二轮复习的关键是构建基础知识的体系,整合知识,联系实际。要使学生能在高考中依据试题的提问,能从多角度、多方面回答问题,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学会整合所学知识。在复习中要根据考纲把书本内容(包括课与课、框与框之间的知识)整合成知识专题,在知识的系统中把握每一个知识点,明确知识的内在联系,才能对知识融会贯通,信手拈来。

4.1.2处理好宏观和微观的关系。这一阶段的知识复习既要重视从宏观上全面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又要从微观上深入把握知识的具体内涵。如:“创新精神体现的哲理”对这一问题就要从宏观上去把握,要分别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个方面去思考。而对“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如何体现联系的观点?”“如何体现发展的观点?”这类问题就要从微观上深入全面地把握知识点,否则就会失分。

4.2搞好时政热点专题复习。

关心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并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方法来认识这些重大的时事政治,是政治学科特有的功能。下面谈谈 “专题热点”复习的策略和方法。

4.2.1专题热点的分类:(1)从内容上分:一类是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的问题,即党和国家现行的重大方针政策;另一类是体现人类共同利益和价值的问题?(2)从时间上分:一个是长效热点,即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大局的问题;另一个是一年来的重大突发事件,它往往是长效热点的具体反映。

4.2.2对专题热点进行全面分析理解。

背景材料――某个热点形成的来胧去脉;“是什么”――基本内涵;“为什么”――依据、意义、必要性;“怎么样”――怎么办、怎么看、如何做。

4.2.3找出热点和教材的结合点。

(1)哪些热点和教材的哪些知识点是一致的。(2)哪些热点问题体现和符合教材什么原理。

(3)哪些热点是对教材知识的补充和深化。

4.2.4 围绕热点进行试题演练。

5提升应试能力与心理素质

应试能力与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与应试心理素质,是二轮复习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5.1强化训练,提升应试技能。高考政治不断强化对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的考查,学生只有通过强化训练,才能融会贯通,逐步适应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提高应试能力。其中要注意几个方面:

5.1.1规律性的答题,要通过练习检测与试卷评讲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某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5.1.2规范性的答题。平时练习要像考试一样认真对待,严格按照各类试题的要求规范作答,规范政治术语的使用。

5.1.3综合性的训练,多做做综合训练,不仅仅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哲学生活等某一学科内的综合,还要注意四个必修模块的纵向与横向综合。

5.1.4矫正性的训练。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有针对地加强某一方面的训练,以弥补克服学习中的弱点和缺陷。

5.2磨练心理素质,提高应试心理水平。政治学科是一门具有后发优势特点的学科,越是在高考复习的后期阶段,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科水平及应试心理能力。

5.2.1练速度。在提高应试能力的专项练习或者是在学科知识的专题复习中,可以安排限时足量的测试。在时间紧、题目多、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要求的情况下,训练学生在紧张的压力环境中独立自主,快速思考、冷静答题的能力。

5.2.2练精度。以客观题专项训练为重点,注意选题科学性,类型多样性,并要求有适当的难度。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二轮复习交流的各大市阶段质量检测试卷,以及各兄弟学校的阶段考试的题目都是很好的试题资源。

优化复习策略 提高复习效果 篇3

一、明确目标,周密安排,拟订备考策略

1、注意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准确把握方向,确保有效复习

课程标准和教材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因此,要认真通读课程标准和研读教材,要对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教学要求有所了解,特别对知识的要求、技能技巧的运用、科学探究方面等,仔细钻研教材,不但要理解教材提出的每个知识点、性质、定理,还要对教材中提供的科学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对教材中概念的表达方式、练习的形式、解题的格式等都应在复习的过程中予以关注。

2、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立足基础,着眼能力

中考是依托知识来考查能力,中考考查的知识是对整个初中所学数学知识的抽样,中考所要考查的能力层次是初中学生所能达到的能力水平,中考所要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笔试环境下所能体现的能力。基础知识是中考命题的第一依据,因此教师应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和题海战术的训练方式,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真正达到获取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课的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仍是近年中考的一个特点,也是时代对数学教学的新要求。要通过对身边的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的关注,学习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解释、理解社会和周围发生的事物,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发挥数学教学的特长,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多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及多举生活中的数学例子,甚至可以将现代科技渗透到教学当中,使学生既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又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4、要注意突出重点,分清主次

中考复习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切忌平均使用力量。在课程标准、教材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属“理解”层次的,要了解它们的含义,掌握要点,能运用其进行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能用其解释简单的数学题;对要求为“了解”层次的内容,应通过复习加以弄懂,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述出其含义,在有关的问题中能识别它们;对要求“会”的内容,应能熟悉它的性质、定理及运用。

5、注意复习进度的阶段性

中考复习,数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元过关。即将实数、代数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统计与概率、图形的初步认识、三角形、四边形、图形的相似与全等、解直角三角形、圆等教材中的内容全面复习、梳理,并将各章节的知识连成链。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按计算与证明、图象信息题、数学综合题、开放与探究题、阅读与创新题、实际应用题等,以填空、选择、计算、作图、应用题等方式将概念、性质、定理等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

第三阶段:新题演练。针对近年出现的新题型,如开放题、探究题、应用题、综合分析题等进行专题复习。

第四阶段:模拟训练,提高效率,逐步进入临考状态。

二、详备精讲,针对训练,疏通反馈渠道。做好反馈记录

在第一轮复习中,内容多,课时紧,一定要把主要精力花在备课上,要深备、精备,不能无备而讲、粗备而讲。这一阶段,讲、练、学的时间各占三分之一。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初中数学知识来个盘点,然后对知识形成的重点、对性质定理理解的难点、对复习的疑点、对中考的能力点进行精讲。对学生的训练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题型的选取要有目的性,同时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精做一些题,做到举一反三。在备考复习中对反馈信息的收集渠道是多方面的:①课内要善于察言观色,从学生的表情上得到信息;②从学生的每次模拟考试的结果中提取;③从学生提问的问题中获得。反馈的信息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信息得以及时处理也促进了复习的良性循环,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三、尊重学生,加强师生的互动性,谋求共同发展

现代教学强调: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在教师主观意识支配下,通过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分享彼此的思考和发现,交流彼此的知识和经验,融化彼此的体验和经验,丰富教和学的内容和方法,只有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在初三备考的复习中,教师和学生都很疲惫,心理的承受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作为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一定要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包容他们,不要当面指责,否则会增加学生的厌学心理和抵触心理,要多鼓励少批评,多引导少打击。中考是考学生不是考老师,教师讲得再好,如果学生掌握不了那是徒劳的。因此,上课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思维。不要把上课变成自己的独角戏。

四、提高考试技能,调整心态

进入备考的最后复习阶段,要适度选择情景新颖、编制方法灵活、试题难易适中的试题训练,使学生对中考的题型、题量、考场心态、时间分配、思维转换等得到适应性的训练,从而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优化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益 篇4

复习课难上的重要原因, 是内容缺少新鲜感和教学手段选择的困难. 因复习时需将知识系统化与条理化, 故教师往往会面面俱到地梳理定义、定律, 再加上笃信“孰能生巧”, 题海练习普遍存在. 所以, 复习课就成了“满堂灌”、习题讲评课, 简单地以练习来代替复习, 但收效甚微.

复习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 通过复习课, 启发学生对有关知识进行回忆、整理、总结、使之深化、条理化、系统化. 中考复习课怎样上才更为有效, 以下就知识梳理、查漏补缺和变式提高三个环节上的复习策略提一些建议:

1. 优化策略, 知识梳理讲效率

知识梳理是复习课的重要一环. 为避免把知识梳理变成知识点的“复述”, 知识梳理时就要求必须设计一个合理的认知线索, 引导学生开展系统的知识回顾和重组活动, 构建一个能体现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知识应用功能的知识网络, 便于记忆和解题时迅速有效地提取. 那么, 如何构建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的物化成果是“知识框图”, 复习的关键在于“知识框图”的生成过程. 知识框图的形成应该建立在由主要线索不断细化、由基本雏形不断完善的环节中, 来唤醒学生遗忘了的那部分知识, 暴露其认知中存在的错误, 进而内化成自身的认知结构, 复习才会更加有效. 下面以“二次函数复习课”为例, 看知识梳理的设计以及知识框图的形成.

教师:请看上述图片, 桥索形状呈———.

众生:抛物线.

教师:对, 也就是我们学习的二次函数图像的形状. 下面我们从图像入手复习二次函数.

如图1是抛物线y=ax2+ bx +c (a≠0) 的图像 , 请尽可能 多地说出一些结 论.

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 把所有能想到的结论写出来, 小组交流, 并采用条目、表格或结构框图等自己喜欢的形式把知识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然后师生一起归纳梳理:

(1) 一个核心:数形结合思想 (用数表达, 用形释义) ;

(2) 二项性质 : 轴对称性 ( 图像特征 ) , 增减性 ( 变化规律) ;

(3) 三种表达 : (a, m, k是常数, a≠0) .

(4) 四点注意 :①a的符号决 定开口方 向 , 其绝对值 大小决定开口大小;②方程、不等式问题 (数) , 函数问题 (形) ; (先归纳两点) (接下来教师围绕图1设计题组, 对抛物线进行平移、旋转, 抛物线与直线相结合, 继续深化方程、不等式、函数三者关系, 研究函数值大小与图像关系, 最后完善四点注意) ③抛物线的平移要抓住点的平移规律;④函数值大小可以直接通过开口方向与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来确定.

本节复习课中, 先创设一个抛物线形大桥的情境, 点出主题, 利用数形结合的认知线索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给学生一个认知的载体, 然后以此图形为基础, 顺势而上, 不断变化, 学生先独立思考, 以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习惯进行知识重构活动, 再与同伴交流, 互相启发, 合作完善性质, 最后形成如下图的知识结构, 并且通过不断内化生成, 最终形成结构良好的知识系统.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独立探究, 有效合作,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上复习课时, 知识梳理要讲究策略. 若单纯按教材顺序梳理一章的定义、定律、公式, 则容易变成照本宣科的“炒冷饭”和知识“堆积”, 缺少新鲜感会使学生走神, 降低复习效率. 其实, 知识梳理也有详略之分, 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在上述“二次函数复习课”的复习教学中, “知识框图”抓住了重、难点, 是完成章节知识梳理的向导. 只要根据复习内容的特点采取恰当的组织策略, 知识梳理环节不但能上出精彩, 也能上出效率.

2. 创设情境, 查漏补缺增效益

所谓查漏补缺, 其实就是找到学生学习中的“错误”, 再利用这些“典型错误”作为教学资源开展教学. 在这一环节, 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是查出“漏洞”的关键, 因为已经熟知的问题是查不出“漏洞”的. 面对问题情境学生能做出正确回答不一定是真懂了, 有可能是记住了问题的答案. 所以, 应设置陌生情境来“还原”学生存在的“错误”.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导, 下面以“全等三角形复习课”片断为例, 看如何“查漏补缺”.

教师:结合上面的知识梳理, 让我们在具体的运用中加以巩固与提高, 请再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下列各题已有解答的有“病”吗? 如果有“病”, 请写出“病因”;如果没有解答的, 你认为易让别人犯错的“陷阱”在哪儿?

(1) 如图2, 已知B, D, E, C四点共线, 且△ABD≌△ACE, 求证:△ABE≌△ACD .

证明∵△ABD≌△ACE

∴△ABD + △ADE≌△ACE+△ADE,

∴△ABE≌△ACD.

错因分析或陷阱是.____ ; 正确解答是:____

学生1 (笑着说) :不能这样证, 虽然图形相同, 但拼法不同, 拼出来的图形未必全等.

教师: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学生1:例如两块全等的且含30°的直角三角板, 既可以拼出等边三角形, 也可以拼出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 还可以拼出矩形.

教师:那你说本题应该如何证?

学生1:这个简单. 因△ABD≌△ACE, 故有AB = AC, BD = CE, ∠B = ∠C, 进而可以得到BE = CD, 便有△ABE≌△ACD.

(2) 如图3, 已知AO平分∠BAC, 且∠1=∠2,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1 = ∠2 , ∴OB = OC.

∵AO平分∠BAC, ∴∠BAO = ∠CAO.

∴在△AOB≌△AOC中.

∵ OB = OC , ∠BAO = ∠CAO, OA = OA

∴△AOB≌△AOC,

∴AB = AC, 即△ABC是等腰三角形.

错因分析或陷阱是____ ;正确解答是:____ .

学生2:不能用SSA来证明全等.

教师:为什么不能用SSA证, 你能上黑板来画一个反例吗? (过了一分钟 ) 学生2在黑板上 画了如图4的反例. 并解释道: 已知AB = AB, ∠B = ∠B, AD = AC, 但△ABC与△ABD显然不全等.

教师:正如生2所画的那样.由于SSA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 因此, 不能用它来证明全等.这告诉我们, 数学学习中, 既要知其然, 更要知其所以然.那正确的方法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都在静静的思考中, 过了一会儿)

教师:看来是条件不能有效聚集的缘故, 那么已知中有什么条件可以引申呢?

学生3: 可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 即过分别O作OE⊥AB, OF⊥AC, 垂足分别为E, F (如图5) .则OE = OF, 再结合OB = OC, 由HL就得到△OEB≌△OFC, 于是∠ABO = ∠ACO, 从而∠ABC = ∠ACB, 故AB = AC, 即△ABC是等腰三角形.

教师:大家应该都清楚了吧! 这也说明证明中若有些条件不能直接用, 就须进行必要的转化, 这样才能把分散的条件有效的聚集起来, 从而形成正确的思维路径.

(3) 判断 :两边和第 三边上的高对 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 全等.

解:如图6, 通过两次全等, 可以证明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错因分析或陷阱是____; 正确解答是._____

学生4:老师, 这个证明错了.因为三角形的高可能在三角形内, 也可能在三角形外.

教师:请你举一个反例?

学生4:就是图4中的△ABD与△ABC, 它们的两边 (AB与AB, AC与AD) 对应相等, 且第三边上的高是同一条, 但不全等.

教师:非常好, 通过对上面三个错误证明的分析, 同学们对全等的证明方法想必理解得更深刻了, 同时也发现了图4这个非常有用的反例.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解决问题, 查一查自己还存在什么漏洞.

在该环节中通过问题设计了3个病理档案, 病例 (1) 是将等式的性质 (可加性) 迁移到全等图形的证明中, 误认为全等图形相加仍是全等图形;病例 (2) 是误认为满足SSA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病例 (3) 是思维定势造成的, 误认为既然要证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那么画出的两个三角形就应该“全等”, 从而忽视了对三角形高的位置 的可变性的思 考. 应该. 误的目的是为了纠错, 利用错误资源来教学以利于突破难点;巧用错误资源, 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使纠错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

3. 加深理解, 跟进变式拓思维

中考复习教学中, 任何问题的设计都应服务于本节课的复习目标. 通过例、习题变式, 使学生在变化中发现不变的本质、在变化中发现变化的规律, 进而认识数学本质, 促进数学理解,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以“分式复习课”的教学片断为例, 谈谈如何在变式中有效提高.

引例:如果求m的值.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P59第9题)

学生1:去分母得3x - 2 = 3 (x + 1) + m, m = -5.

教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2:将右边通分得m = -5.

例题:若分式4 / (x - 1) 的值为整数, 求整数x的值.

学生3:要使分式4 / (x - 1) 的值为整数, 那么x - 1的值必须是4的约数, 即x - 1 = ±1或±2或±4, 所以x = -3, - 1, 0, 2, 3, 5.

变题1:若分式4x / (x - 1) 的值为整数, 求整数x的值.

学生4:要使原分式的值为整数, 只需4/ (x - 1) 为整数, 由例题的结论知x = -3, -1, 0, 2, 、3, 5.

教师:刚才这位同学是用拆项的方法, 将分式变形4x/ ( x - 1) 得4 +4 / (x - 1) 从而使问题解决, 其实质是运用了分式通分过程的逆用, 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变题2:函数y =4x / (x - 1) 的图像可以看成是由函数y =4 /x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的?

学生5:函数y =4x / (x - 1) 变形得y=y =4/ ( x - 1) + 4因此将函数y =4/ x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 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或先向上平移4个单位, 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

变题3:当x为何值时, 函数y =4x/ ( x - 1) 的值总是正数?

学生6:根据同号得正, 异号得负, x > 1或x < 0.

此复习片断从一道课本练习题出发, 以独特的“视角”, 通过“一题多变”的形式, 对分式内容进行了“挖掘和拓展”, 将几个看似无关的知识点, 如分式、函数、不等式等进行巧妙地加工与有机整合, 使原本单薄的教学内容显得层次分明、内涵丰富, 此教学环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同时也将整个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众所周知, 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平移在教材中并没有专门提及, 但是由于学生已接触过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知识, 通过合情推理、类比、迁移, 能顺利完成这一轮富有挑战性的“题组”.

中考复习课中, 选择再好的例题也难免有疏漏或片面之处. 例题变式可以完善知识点覆盖, 让学生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再次观察理解问题, 避免单一例题造成个人理解上的偏差. 复习教学中, 组织合理的变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有意义的主动学习, 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帮助学生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进而发展他们灵活的问题解决能力.

总之, 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 我们既要追求课堂教学的效果更要关注效率. 作为中考前的数学复习课, 由问题驱动教学, 用变式强化认知, 完整构建知识网络, 立足方法引领, 重在思维培养, 这是中考复习课走向务实高效的有效途径.

摘要:中考数学复习课要朝着教学效果好、教学效率高、教育效益合理的方向努力.本文从知识梳理、查漏补缺和变式提高三个环节着手, 优化复习策略, 提高数学中考复习的效益.

关键词:复习课,效益

参考文献

[1]裴光亚.中考数学复习的战略决策[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下半月) , 2008, 1~2.

[2]吴增生.浅谈基础复习课中知识回顾与重组活动的开展[J].中国数学教育, 2009, 5.

[3]吴增生.例谈复习课中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下半月) , 2011, 1~2.

如何优化初中毕业班英语复习 篇5

宜宾市六中胡云慧

一、复习工作要有计划性

初中英语课本语言知识复杂,内容繁多,而复习时间都比较短暂,特别是英语目前仍然是大多数学生深感“头痛”的一门学科,因此复习计划要有计划性。制定一个计划并不难,可要制定一个较为周密、详尽、切实际的计划就非轻而易举了。首先,就是心里有三本帐:一本是学生帐,它包括学生的思想、学习态度、学习程度等;一本是教师自己的帐,它包括教师的教学现状,自己所掌握的复习资料及复习设想;第三本是本届初三毕业班的学习要求或考纲及考试范围。其次,制定一套完整的复习计划。一是总计划,它包括总任务、总要求及要达到的总目标;二是阶段计划,内有各阶段的复习内容、要求及要达到的目标;四是课程计划,此计划如上新课的教案一样详细;但更突出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但是计划订了不能数值束之高阁,它需要经常检查落实,发现问题要及时修订调整。

二、复习内容要有趣味性

这是衡量我们复习工作成败的关键。初三的复习工作,就总体来讲,一是查漏补缺;二是把所学的知识重新加以归纳、整理,实现由“厚”到“薄”的转变,而且整个复习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课本、大纲的基本要求。这样一来,复习内容几乎全是学生以前听过多遍的东西。实践证明,相当多的学生(包括所谓好生和差生)对此不感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不想上复习课。不少教师对复习课也比较头疼,有的教师干脆将复习课上成自习课,这种做法对于非毕业班来说,对为数不多的几节课还说得过去,但是对于毕业班长达三月甚至半年的复习工作来说,如何上好复习课,无疑对学生成绩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复习课,让每一个人都有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复习课的主人,老师充当一个“导演”的角色。复习课不是对以前所教内容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知识的一种深化,是对孤立知识点的串连。由于加强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所以虽是复习老知识,也会给学生一种新感觉。当然对不同的内容,尽量采用不同的方法。譬如,词汇和句型采用默写和造句法;课文复习采用听、提问和复述法;练习采用做与讨论法;语法则采用比较和归纳法。对于课文中的重点,我们要常将中考题目中与其有关的题目,加以整理,让学生做。通过分析、总结,这个知识点为什么重要,将会以怎样的考试形式出现,应该注意些什么。对于一些难点,教师一般不要直接解释,而是先予以启发,让学生去想,说出思考结果,最后教师总结。这样做,能给学生一些参与思考的机会,印象更为深刻,化难为易。对于简单的知识点,也要求学生做到能流利回答。

我们尽量做到节节课都有听、说、读、写的应用,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在课堂上人人都能动口、动脑、动手,这样就能改变复习课堂上呆板的讲,死板的练的氛围。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样做往往使课堂变成了“群言堂”,对此教师要能做到“放”,也能做到“收”,即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即要求复习内容“有的放矢”。它包括三项内容:针对大纲、考试范围进行复习;针对中考考点及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复习;针对本班学生的实情进行复习,即要确保升学考试,也要考虑今后学生的继续深造。因此我们在复习当中即要抓系统、抓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更要注重考点。首先把所学内容按词汇、语法、句型、课文、补全对话、阅读理解等分别进行纵向归类复习找出其中的问题和难点,再进行整理、归纳。对“双基”内容反复讲,共性问题全班讲,少数问题小组讲,个别问题单独讲,让每个学生都“习有所得”。

其次把复习的重点放在七年级下到九年级的教材上。因为这几本书包含了许多知识点,所以我们在课堂讲练中,要以它们为主。再次,我们围绕考点反复锤炼,强化训练,直到学生掌握为止。同时,我们每周要安排两节“写作”课(即看图写话或书面表达)。实践证明,看图写话或书面表达题,是学生们的共性弱项题,从历年的中考题中可以看出,“写作”题是广大考生得分率偏低的题。只有在平时练习中,注重词汇及词性的转换及应用,注重句子和时态的结构以及课文的阅读,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事实上,在复习中面面俱到,该略的未略,该详的未加强,总想“芝麻、西瓜”一起抓,结果适得其反。

四、复习内容要有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即面向大多数学生。初三后期,学生中往往有“两极分化”现象。我们不能只顾尖子生或中上等生,放弃差生。面向大多数学生才是我们复习工作的宗旨,也是抓大面积的根本措施。从历届考生成绩看,学生成绩似橄榄形,中间大,两头小。对于这种现状:首先用分层的办法,即稳住85-100,提高70-85分,全力帮助50-70分,力争消灭30-50。整个复习的着眼点要放在50-70分这一批人身上。复习的计划、内容、要求及要实现的目标,大都以他们为主要对象而制定和设计的。平时多与他们接触,经常征求他们的意见,协助他们制定复习计划,切实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总之,对这批学生,要求是严的,帮助是实的,关心是多的。对30-50分左右的学生,力争使他们成为“帮扶”的对象,其目的是确保大面积,降低差生率。当然,复习中及时、可靠的信息反馈十分必要,它是检验复习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实行目标管理的重要环节。信息反馈形式有三种形式:

1、主动式。经常倾听学生对复习课的反映,了解学生对复习内容的理解运用情况;

2、被动式。主要从作业、课堂提问、单元测验中发现问题;

3、考题信息式。善于研究往年中考试题的老师,往往能判断出本届所要考此类题的试题范围。信息反馈对我们的复习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对我们的计划起着调整、完善的作用,从而使我们的复习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更好的适应性,减少了盲目性。

优化复习 篇6

[关键词] 复习教学 数学 初三 效率

当前许多研究表明,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个体因素一般分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大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中,数学学习焦虑、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意志力均可影响学业成绩。其中,在当前追求和谐社会的中国,初中数学复习阶段的弊病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发现、关注。新课改要求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改变观念,不允许我们再去搞“填鸭式”的教学;新的一代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观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呼唤。故而,在当今,找寻一种初中数学复习的有效指导途径是当务之急。

一、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的方法与存在的问题

1.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的方法

我国学生的“双基”水平、应试能力,是得到世界公认的。但是,与时代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数学教育仍需大力改革。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当应试成为主题,师生均关注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情况尤为严重,现在国内,初三数学复习基本上是三轮复习式。

(1)第一轮

时间大约三周。注重基础,一本参考书外加课本。以纵向为主,顺序整理,是搞好整个初三复习的关键。以课本为准绳,进度宁慢勿快,难度宁低勿高,以落实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运算为重点,强调“三基”在解题中的指导作用,重视展现和训练思维过程,总结和完善解题程序,渗透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把课本“由薄读厚”。并定时辅之以单元检测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第二轮

时间大约三周。主要是做综合练习,亦称“专题训练”,题目的难度较第一轮略有上升。以横向为主,建构网络,注意切换方向,由第一轮“复习什么巩固什么”向“解哪类题有哪些方法”过渡。在单元过关、查缺补漏时,应重视基本题型的解法总结和强化训练。适度综合,归类整理,对有关重点,难点,弱点、热点内容做专题复习,跨章节联系,由知识点向知识块过渡、向知识体系过渡,强调数学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指导意义,提高整体把握中学数学知识和独立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先是分章节的综合训练, 教师主要是评讲卷,针对卷子中学生暴露的问题一一点评;然后是针对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滚动复习,缩短复习间隔,提高重现频率,在滚动中领悟和宏观把握知识体系,把课本“由厚读薄。”主要侧重于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训练;

(3)第三轮

时间大约三周。纵横交错,强化训练主要是做各地的模拟题,以及前几年的中考试卷,这时候是高强度的训练,训练考试技巧和学生的应试方法的调整阶段,其实也就是考前强化训练,使学生找到自己的答题方法及答题经验。在掌握知识点及知识网络的基础上,先练后讲,讲练结合,对中考各种题型和综合试题强化训练。

2.初中数学复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有上述3轮的复习方法,但是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三数学总复习中还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例如,(1)初三复习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未真正体现教改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成为一句空话,更不要说在初三课堂教学中体现“师生互动,充满活力、符合规律、共同发展”。(2)初三的数学学习成了为打赢“中考战争”的“题海战术”,初三的数学教学自然成了应试教育。“题海无边,苦磨傻练”。这种学习和教学高投入,低产出,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害怕数学,讨厌数学,觉得数学就是一些令人厌烦的推理和永无止境的计算,它毫无用处,学习它实在是出于无奈。(3)学生学习方法比较单一、被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不多,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调节重视不够。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关注不够。(4)教师由于在初一、初二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抢时间,赶进度。造成学生在很多知识层面上的断层,而教师却试图在此断层上建构学生的知识网络系统,但由于缺少一些好的方法,造成许多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对数学产生恶性的心理效应,认为数学很难,以至于数学成绩好,原先对数学有兴趣的同学也对数学敬而远之,毕业后不选数学专业作为专攻对象。

二、优化复习教学,提高复习效率的措施

1.注重复习方法

我们认为,优化复习教学,提高复习效率的首要措施就是注重复习方法。实行数学复习知识系统化,方法大众化,机体模型化,答题规范化,思维策略化。摒弃盲目训练,大搞题海轰炸的方法,代之以波利亚的解题反思,提高学生的数学复习效率。同时教师要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给学生的数学学习以适度的指导,将会对学生的整个初三数学复习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建构并持续发展个人的专业实践理论,有效地将个人的专业经验转化为专业知识,并将其作为进一步反省与提高自身能力的基础,达到“教学相长气和学生一起和谐地走过初三。

2.合理应用心理学知识

在初三复习教学中,我们应将心理学知识及情商意识融入到初三数学复习教学中的研究。要在复习中开发学生的“情商因素”,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良性情感入手,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将心理学知识与初三数学复习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将抽象难懂的知识、方法具体形象化,能给学生多留下一些独立思考的空间,切忌满堂灌。以此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对初等数学的良性的情感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用一些亲和力强的语言,给好心亦给好脸,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3.关注学生的考试焦虑

在初三学生中,我们需要把考试焦虑心理的成因分析作为一个重要的复习教学因素进行研究,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从而减轻考试焦虑。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于学生错误的纠正,充分认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心理过程,深入分析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这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正确对待考试,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蒋重清.初三学生高焦虑调适方法的探索性研究[J].湖南师大,2002,(3):39.

[2]叶晓俐.过程教学的几点探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4):155.

[3]刘云章.波利亚的解题训练与“题海战术”的辨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8):29.

[4]田中.实现数学素质教育目标重在教学设计[J].数学通报,2003,(12):59-61.

优化复习 篇7

一、明确目标, 周密安排, 拟订备考策略

1.注意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 准确把握方向, 确保有效复习

课程标准和教材是中考命题的依据, 因此, 要认真通读课程标准和研读教材, 要对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教学要求有所了解, 特别对知识的要求、技能技巧的运用、科学探究方面等, 仔细钻研教材, 不但要理解教材提出的每个知识点、性质、定理, 还要对教材中提供的科学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对教材中概念的表达方式、练习的形式、解题的格式等都应在复习的过程中予以关注.

2.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 立足基础, 着眼能力

中考是依托知识来考查能力, 中考考查的知识是对整个初中所学数学知识的抽样, 中考所要考查的能力层次是初中学生所能达到的能力水平, 中考所要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笔试环境下所能体现的能力.基础知识是中考命题的第一依据, 因此教师应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和题海战术的训练方式, 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真正达到获取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课的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仍是近年中考的一个特点, 也是时代对数学教学的新要求.要通过对身边的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的关注, 学习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解释、理解社会和周围发生的事物,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发挥数学教学的特长,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多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及多举生活中的数学例子, 甚至可以将现代科技渗透到教学当中, 使学生既能够提高学习兴趣, 又能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4.要注意突出重点, 分清主次

中考复习要重点突出, 主次分明, 切忌平均使用力量.在课程标准、教材的指导下, 结合学生的实际,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对属“理解”层次的, 要了解它们的含义, 掌握要点, 能运用其进行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用其解释简单的数学题;对要求为“了解”层次的内容, 应通过复习加以弄懂,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述出其含义, 在有关的问题中能识别它们;对要求“会”的内容, 应能熟悉它的性质、定理及运用.

5.注意复习进度的阶段性

中考复习, 数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元过关.即将实数、代数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 (组) 、函数、统计与概率、图形的初步认识、三角形、四边形、图形的相似与全等、解直角三角形、圆等教材中的内容全面复习、梳理, 并将各章节的知识连成链.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按计算与证明、图象信息题、数学综合题、开放与探究题、阅读与创新题、实际应用题等, 以填空、选择、计算、作图、应用题等方式将概念、性质、定理等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

第三阶段:新题演练.针对近年出现的新题型, 如开放题、探究题、应用题、综合分析题等进行专题复习.

第四阶段:模拟训练, 提高效率, 逐步进入临考状态.

二、详备精讲, 针对训练, 疏通反馈渠道, 做好反馈记录

在第一轮复习中, 内容多, 课时紧, 一定要把主要精力花在备课上, 要深备、精备, 不能无备而讲、粗备而讲.这一阶段, 讲、练、学的时间各占三分之一.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初中数学知识来个盘点, 然后对知识形成的重点、对性质定理理解的难点、对复习的疑点、对中考的能力点进行精讲.对学生的训练要有针对性地进行, 训练题型的选取要有目的性, 同时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精做一些题, 做到举一反三.在备考复习中对反馈信息的收集渠道是多方面的: (1) 课内要善于察言观色, 从学生的表情上得到信息; (2) 从学生的每次模拟考试的结果中提取; (3) 从学生提问的问题中获得.反馈的信息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同时信息得以及时处理也促进了复习的良性循环, 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三尊重学生加强师生的互动性谋求共同发展

现代教学强调: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在教师主观意识支配下, 通过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从而分享彼此的思考和发现, 交流彼此的知识和经验, 融化彼此的体验和经验, 丰富教和学的内容和方法, 只有人人参与平等对话, 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在初三备考的复习中, 教师和学生都很疲惫, 心理的承受能力较弱, 情绪不稳定.作为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一定要能容忍学生的缺点, 包容他们, 不要当面指责, 否则会增加学生的厌学心理和抵触心理, 要多鼓励少批评, 多引导少打击.中考是考学生不是考老师, 教师讲得再好, 如果学生掌握不了那是徒劳的.因此, 上课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开发学生的思维, 不要把上课变成自己的独角戏.

四、提高考试技能, 调整心态

优化复习 篇8

一、温故知新巧记词汇,积累词汇量

很多教师在词汇复习时往往过多依赖于中考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按照词汇表背诵记忆相关单词。这样的复习模式容易陷入背诵记忆——遗忘——再背诵的循环,使得学生对词汇理解记忆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

利用温故知新的方法来巧记单词,能使学生在触类旁通的过程中主动识记和灵活运用。按照单词构成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特点,结合中考英语3000词左右的量,鼓励学生在理解记忆词根的基础上找出其他与此相关的词汇,以此来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划出学生理解记忆的难点和重点,针对学生的记忆空白,多从他们已知熟悉的单词入手,注重彼此之间的关联,帮助他们深化理解;引导学生建立难记单词集,鼓励他们在主动尝试反复阅读记忆的基础上找出相应的单词,更好地深化识记和运用。同时,每周为学生提供20个左右的生词,引导他们根据这些单词的特点进行主动筛选和把握,强化理解感知。

以这样的形式来反复复习记忆单词,便于学生针对单词体系进行主动搜寻,帮助他们更好地强化运用。例如,八年级上册Unit 5 Wild animals的Reading A: Gi-ant pandas的复习中,可要求学生在掌握The growth up of giant pandas中的词汇外,主动搜集其他的相关单词,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的整体认知感悟。以这样的形式来帮助学生主动识记单词,能使得他们在识记运用中主动掌握复习策略,积累词汇量。

二、丰富多彩延伸阅读,开阔视野

分析各地中考英语阅读,可以发现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认知感悟设计的内容越来越多,体现了开放性和生活化的特点。在中考英语复习期间,不放松阅读,鼓励学生围绕教材中的素材拓展延伸阅读,能使得学生在开阔知识视野的过程中主动运用课程知识。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多找出其中相似或者相同的地方,以开阔思维;为学生设计相应的阅读学习题材案例,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语言认知感悟。在阅读指导过程中,多研究本地近几年来的中考英语阅读类型,鼓励他们针对考试中素材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发散;多为学生提供具有生活情趣性和丰富性的阅读素材。如,南通市2013年的英语阅读分别围绕收集旧衣服的慈善广告、节约水资源、维生素价值以及职业态度等方面来设计相应的考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内容进行主动理解感知;按照中考英语考试的类型及题目要求,多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训练试题,引导他们针对中考英语阅读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答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应变能力。

教师在指导复习阅读理解时,多从他们熟悉的素材入手,注重模拟考题的真实性和多样化,帮助他们在有针对性的训练过程中主动掌握。如在有关Natural di-sasters的阅读复习过程中,可为学生提供:“The differ-ent natural disasters / The reason about natural disas-ter / How do we protect ourselves?”等相关的素材,建议他们针对不同的阅读复习内容,一方面了解有关自然灾害的常识,帮助他们对有关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丰富阅读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整体的理解感知。

三、博采众长赏析佳文,挖掘特色

英语写作考查学生的英语知识积累和语言表达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体现了发展的延伸性和拓展性。分析近几年的学生书面表达情况,往往在词汇灵活运用、语句表达、单词拼写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主要主要是因为学生受到汉语表达思维习惯影响,缺少一定的思维逻辑性。

综合各种表达方式,多鼓励学生从相应的例文中分析其优点,能使得学生对类似的表达进行综合运用。在指导中,教师应搜集各地优秀习作,特别是语句表达简练、句式运用灵活的例文,鼓励学生能够反复揣摩,帮助他们深入感知;多给学生点评,为他们提供富有建设性的参考意见,让他们能够有的放矢地阅读;找出例文中特色之处,鼓励他们主动找出这些例文精彩的地方,必要时能进行背诵记忆。建立在综合分析研判基础上的例文学习运用,不仅能便于学生博采众长,更能够使得他们掌握丰富语言知识。

优化中考数学复习策略 篇9

一、在理论知识上, 以清晰简洁为原则

1. 重抓基础知识的梳理

《初中数学教学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标”) 明确指出: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如何梳理基础知识是我们中考复习的重要环节。以往在这一环节复习中, 学生容易依赖老师, 习惯于被教师带着复习总结。这样做往往是教师很累, 学生还收获不大, 导致复习效率低下。

因此, 让学生学会自己归纳是做好梳理基础知识最好的办法。教师在具体操作时可清晰明了地给出复习总结的途径。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以下三点。

(1) 看基本要求、看教材、看例题。在上复习课之前, 我先展示了“课标”中的基本要求, 让学生明白本节课所要复习内容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 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以及各部分知识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学生在了解了“课标”的基本要求后, 通过再次阅读教材、分析例题, 在大脑中浮现上新课时的场景和所学的内容, 自主进行知识的再现。

(2) 在学生“看”的过程中, 我让学生记下相关的知识点, 重点、难点用着重号标注, 找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同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见解, 用多种方法进行知识的梳理, 让零散的基础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更加清晰, 更加系统化, 同时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3) 学生在自己主动复习整理时, 就会加深对复习内容的体会, 有的可能会产生疑问, 有的是比较片面。这时, 同学之间的分享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于是, 经过一段时间, 我就让学生以小组进行“分享”, 再让小组长进行“分享”式交流, 师生共同参与。学生间的交流, 主要是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 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师生间的交流, 教师能给学生更多知识上的帮助, 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为第二轮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 在对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进行复习时, 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 同时也展示“课标”的要求, 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基本要求和重点难点, 然后选用类比和表格对比的方法进行知识梳理和对比, 加深学生的印象。

因此, 很多学生都认同这种梳理知识的方法, 主动把四边形从定义、性质、识别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但是还是有一部分的同学认为表格内容用文字语言描述较好, 特别是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 文字更容易理解;有的则认为用几何语言更简单, 并且运用时主要是用几何语言。双方说的都有道理。

于是,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讨论, 找到了大家认为都可以接受的方法—数学语言与图形相结合的方法。在平行四边形基础知识的复习过程中, 自主梳理的复习模式, 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复习的同时, 加深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复习内容, 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合作互助精神。

2. 专题复习, 力求建立知识网络

面对中考复习的高标准、严要求, 仅有基础层面知识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注重知识体系的形成, 从本质上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 从而加以分类、整理、综合, 逐渐形成一个条理化、秩序化、系统化、网络化的有机体, 真正实现知识“由厚到薄”的飞跃。把原本零散的内容, 通过巧妙的设计结合在一起。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 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识结构。

二、在练习上, 以灵活多变为原则

1. 对于各层次学生群体, 制订练习, 夯实双基

利用一定量的训练, 来实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敏感”度的提高, 数学能力的培养, 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对于各层次的学生群体, 有针对性的制订练习, 是优化复习课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之一。

(1) 针对课标要求, 细化训练内容。在设计复习课时, 通过习题的练习要让学生巩固和深化哪些知识、发展哪些能力等, 成为选择训练题的标准。复习课讲究实效性。要确定训练是否有效, 教学目的是否达到, 有针对性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为此, 我特别设计了“课前10分钟”系列训练题。每天让学生在十分钟时间内完成, 并且立即批改, 对学困生进行面批。一方面达到了使教师准确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的目的;另一方面又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就感, 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这一方法实施以来, 很受学生的欢迎, 他们说自己可以在这一环节真实地感觉到自己在进步。

(2) 针对个体的差异, 确定训练程度。“课标”指出:“在确保所有学生获得必备的数学知识的同时, 关注不同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不同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复习教学工作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分层训练安排。把班级学生分成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力争让每个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复习都有所收获, 提升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2. 重抓典型例题, 提升学习能力

就题解题, 重复练习, 使得我们复习的效率低下, 所以我依据课标要求, 精心筛选例题。既注重基础, 又关注重提高性和综合性, 循序渐进, 深入浅出, 关注典型性, 要抓住教材上的典型例题习题进行变式, 充分挖掘例题的价值。选择一些探究性习题, 让学生学会思考, 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重抓知识的本质, 强化数学思想

中考数学的复习过程中, 很多学生会告诉老师, 对于“动点”问题很是担心, 无从下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有的自己制作教具, 有的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展示, 希望能在加强学生的直观认知的同时, 提升复习的效率。但这做法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此类型的问题, 于是我通过反复思考, 多做练习, 得到:以不变应万变, 抓住知识本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我把它与学生一同分享, 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对于中考中各个专项的训练, 让学生在理性认识上提高了一个层次的同时, 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在教学策略上, 以领悟提炼为原则

1. 关注教法的选用

教学工作是教学内容和具体方法的双重体现。教师的教学策略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中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 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1) 在复习中我经常采用讨论、小组比赛、小组合作等学习模式, 克服传统数学复习课“老师讲、学生练”的不足, 千方百计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教学的整个过程, 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

(2) 为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经常开设专题讲座, 在专题探索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奥秘。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无论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过程,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2. 注重学法的指导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双向互动的过程。若学生学习没有科学有效的方法, 教师设计得再好也只是徒劳无功。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探索出具体的方式方法。我非常重视在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如建立“错解档案”、尝试“小先生制”等。在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创新等综合能力。

四、结语

复习课教学优化探析 篇10

一、多角度透视语文复习课症结

(一) 教师角度

对于语文复习课, 许多教师都深感头痛。复习课缺乏新意, 对于旧知识点的简单重复, 无法勾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致使学生复习课上注意力分散, 复习效率低下。大量的习题练习和随堂测验, 也大大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而学生在反复训练下, 并未取得很好的效果, 有的学生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主观题、开放题皆用简单言语敷衍带过, 其结果是:教师改得辛苦, 学生做得辛苦, 但效果微乎其微。而有的语文复习课则变成了自习课, 让学生自己复习, 有问题再提问, 这样, 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大大削弱, 学生缺乏引导的自我复习效果亦不理想。

(二) 学生角度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 学生对语文复习课普遍提不起兴趣。他们认为, 复习课就是教师把讲过的知识点再讲一遍, 缺乏对知识点的整体梳理。甚至有的学生表示语文复习课作用不大, 他们都用来做数学习题。

(三) 评价角度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方式的影响, 很多教师单纯地认为语文复习就是强化记忆, 将旧的知识点反复讲解便能帮助学生记忆。《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 更要有包括探究能力、审美能力、文学欣赏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能力。在语文复习课上, 一些教师要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味地填鸭式教学;要么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让学生盲目地自主复习。呆板、僵化、单调、缺乏新意, 这些都是语文复习课的硬伤。教师在语文复习课上应注意避开这些问题, 转变教学观念、方法, 将语文复习课上得如新课一般生动、有趣。

二、多途径优化语文复习课教学

如何改变语文复习课僵化、死板的问题, 优化语文复习课教学, 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 使其在温故的同时还能知新?笔者认为需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 以学生为主体, 变众星捧月为星月辉映

新的课程标准一再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复习课亦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应强化学生的这种主体意识, 首先在情感上让学生认识到复习课的重要性。当然, 以学生为主体应避免将复习课上成自习课, 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 传授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 引导学生树立整体复习意识, 学会横向、纵向对课文及各个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例如, 在复习词组的时候, 我们让学生通过绘“知识树”的方法, 将过去学过的同类词组在树干上罗列, 进行纵向梳理。接着, 让他们在树枝上写上相近和相反的词组, 进行横向比较整理。整个过程主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教师只在最后将自己画的“知识树”展示出来与学生交流, 师生之间互相补充。这样不仅温故了, 而且学生还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和体会。

(二) 巧用策略, 优化方法, 引导合作

1. 开好头, 上好课。

人的注意力只能集中25分钟, 但是许多学生进入课堂状态都比较慢, 而教师讲课又习惯将重要的知识点放在开头讲, 因而做好课堂引入, 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复习课不像开新课, 有新的文化、新的知识点, 要做好课堂引入就更要讲究技巧。我们通常可以采用设问法、故事法、兴趣导入法, 以及借助多媒体较直观的视频图像演示来进行课堂导入。以复习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草船借箭》为例。复习前, 笔者首先播放了《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短片, 学生马上被视频所吸引。接着, 笔者让学生结合之前学习过的课文知识点, 说出视频中哪些内容是课文中有的, 哪些内容是视频没有表达出来的。随后, 再进行复习。因为有之前的视频播放、课文与视频对比讨论作为热身, 学生的精神已进入较亢奋状态, 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很高,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 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

复习课的教学方式如果一成不变, 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 影响复习效果。创设情境, 能有效改变复习课上僵化的教学模式,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只要加以引导, 便能收到很好的复习效果。笔者以《古诗三首》复习课为例进行分析。因为是诗词复习课, 如果只是让学生生硬地背诵诗歌及其思想感情, 课将上得沉闷无趣。因此,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 让学生揣摩诗人创作诗歌时的情绪, 进行即兴的角色扮演, 表演完后让同学评议:哪些思想感情和情绪表演出来了, 哪些情感表达有所欠缺。最后, 笔者再对学生的评议加以整合, 将正确的观点进行归纳, 错误的观点进行剖析, 最终总结出诗歌的思想内涵和所表达的情感。因为是同学们参与讨论得出的结论, 所以比学习新课时教师直接教更易于记忆, 认识也更深刻。

3. 小组合作, 你追我赶。

复习课通常会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自主复习, 而这部分时间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利用, 开小差、开小会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 我们成立了复习小组, 让四到六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复习, 同时布置复习任务, 进行小组竞赛。根据“沉默的螺旋”理论及组织内部成员间关系理论, 小组内的学生为了小组荣誉都会努力复习, 小部分平时比较皮的学生也会因担心被组内成员孤立而参与到复习中。各小组相互合作、相互竞争, 复习效率自然就上去了。而且小组合作复习可以将复习延伸到课后, 促进复习的深入开展。

4. 创新练习形式, 避免理科式堆积性练习。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习题多是对课本知识的复习和填空, 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多是有好记性便可以了, 这显然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 教师在布置复习题时应注意跟踪最新信息, 借鉴新颖的题型和练习形式, 根据新课程标准创新练习形式, 如编写春联、根据图画配古诗、写感谢信、拟订校庆标语等等, 同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转变传统思维方式, 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授之以渔”之后, 再给学生一片优质的“海”, 让他们自己去“打鱼”。通过新颖的题型训练,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品质, 使复习既能巩固知识, 还能提升能力。

教师在布置复习作业时, 应注意人文学科与理工学科之间的区别。语文复习与数学复习不同, 无须进行同类型习题的大量重复练习, 教师留给学生的复习作业题量不宜多、题型应该精, 练习旨在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巩固, 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同时自我考评以查缺补漏。复习应以学生自主复习为主, 以教师引导、适当练习为辅, 切勿进行劳心劳力的堆积性练习, 师生皆不讨好。

三、结语

高三语法总复习优化 篇11

关键词:优化;高三语法;总复习;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4-041-01

一、高三语法总复习中遇到的困难

首先,语法是高中英语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了语法学习,学生才能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有规律地学习英语。其次,语法知识多而零散,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学习语法并不容易。而大多数学生对语法知识掌握有着错误的见解。他们认为只要把语法知识背住即可,而在实际练习中生搬硬套,错误连连。经历长期的语法挫折,许多学生产生了语法学习恐惧心理。高三进行的综合性复习更让学生望而却步。最后,高三的复习时间有限,而高三英语知识复习量大,能够用来进行语法复习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综合以上困难,优化语法复习课,提高课堂效率势在必行。

二、如何优化语法复习课,提高课堂效率

1.利用多媒体使语法丰富形象化

英语语法规则是抽象的语言规律。如果单纯的通过教师讲解以及练习来认识和学习语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觉得语法枯燥无味,艰深难懂。教学借助多媒体引入与语法知识相关的电影片断、英文歌曲、英文广告等等,将原本抽象的语法出现在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中。学生在观看、聆听中体会感受语法句式,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使抽象的语法具体而生动,易于接受,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法的实用性。

2.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

语法规则细而多,不像历史那样有线索可依。学生在复习时应先背记许多语法规则,掌握好基本知识,在做练习时才能够有依据。这样大的记忆量可以采用顺口溜的方式记忆,例如:定从分类有奥妙, 限与非限看逗号;定前必有先行词,名代两类最适宜;定从先行很紧密,代副两词拉关系。这是定语从句定义,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两遍就能记住,而且理解了定语从句先行词只能用名词和代词以及先行词和关系代词的位置关系。至于高考中常考语法点,学生利用顺口溜更能记牢繁杂的语法规则,保证答案的准确性。语法规则零散记忆,学生很容易混乱。因此在最后总结阶段学生应学会把握语法规则大概,使其系统化。每个语法规则都可以用一个表格大体概括。

3.结合高考考试形式,层层递进,全面提升

高考对于语法的考试形式主要分为三种。一为选择题,出现在单选、完型中,此题型要求学生明确语法的基本规则。能够根据前后文的联系,找到正确的关系代词或副词。二为阅读理解中的长难句分析,只有掌握好语法理解好句子结构才能给出正确答案。三为作文,写出正确的复合句能明显提高文章的得分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让学生明确语法的重要性,让学生重视语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根据高考题型设计课堂教学,使语法学习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法运用水平。

其次让学生体会作文中句子的改写带来的好处。例如:

She invited a lot of guests. Most of them were her friends. 先呈现简单句在屏幕上,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不同结构来表达。

学生得出的答案不外乎如下两种:

She invited a lot of guests, and most of them were her friends. 该句用并列结構。

She invited a lot of guests, most of whom were her friends. 该句用了非限制定语从句。属于比较高级的句子。

学生参与到句子的整合,提高兴趣,增加学生上课的思考时间。再让学生比较哪个句子更好,体会如何使用高级句子结构表达。在比较中学习定语从句的使用,提高作文档次。而且这样的方法可以用于学生的作文讲评中。将学生的作文零散的句子呈现,再经过头脑风暴转化成比较高级的句子,课堂学生参与,在练中提升作文水平。

三、反思

高三英语优化词汇复习 篇12

一、狠抓基础, 强化训练

高三学习时间紧任务重, 面对这种情况, 我首先给学生讲解了一些最基本的语音知识, 在课上授课的过程中慢慢地渗透给他们发音规则, 纠正他们的发音。然后每日五道题加以训练,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考纲词汇中一些重点词的正确拼法及记词方法。并将合成法、派生法、转化法等构词法在授课过程中随时提醒、应用。然后让学生利用晨读, 课下的时间张嘴大声朗读单词。

二、从用法上复习归纳词汇, 过语法关

英语词汇大多具有本身词义外, 还有其语法功能, 在复习时就不要把着眼点单纯放在单词记忆上, 而是从它的语法功能上去把握他们。这样既可记住词汇, 又可攻克语法难关。

(一) 宾语不同, 意义不同

英语中有些动词可同时后接不定式和动名词作宾语, 但意义不同。学生记忆也有困难, 但往往是高考题的考查重点。这时, 我使用连点成线的方法帮学生克服困难。例如:复习regret时让学生说出接宾语的形式:regret doing (后悔干了某事) , regret to do (后悔要干的事) 。然后在启发同学联想与之相近, 相反或后接相同宾语但意义不同的词一一说出, 例如学生会想到:go on doing/go on to do;try to do/try doing;mean doing/mean to do等。让学生对比记忆, 从单词到句型一一背下。

(二) 具有两种形式的易混动词

教材中有些不规则动词有两种过去式或两种过去分词形式, 学生使用时极易弄混, 遇到这些词时我帮学生归纳, 然后编成句子, 强化记忆。

The man lit the candle light.lit (点燃, 作谓语) ;

The man took the lighted candle light.lighted (过去分词作形容词时用, 译为燃烧着的) 。

(三) 从搭配上复习归纳词汇, 过习语关

英语词汇的搭配十分活跃, 又极其繁多。复习时我把重点放在某些常用的动词、名词或介词、副词上。进行对比归纳。比如time的搭配短语:at all time (一直) , at times (有时候) , for a time (其他时候) , at one time (曾经) , behind time (不及时, 晚点) , in time (及时, 迟早) , on time (按时) , in no time (立刻, 马上) 。

为了同学记忆, 我把这些短语放在一定的语境中, 用阅读理解的方式来掌握他们的意义。

三、归纳易拼错的、常用的词, 过拼写关

根据学生的情况, 每天选出20个词让不同的同学抄写在黑板上, 从词性, 词义上记忆。第二天上课进行听写单词检查, 全批全改, 在批阅的过程中, 你会发现, 有些词是他们共同易错的, 再在课堂上反馈给他们, 以加强记忆, 效果不错。比如:quite相当, quiet安静的, adopt采用、收养, adapt适应。

这类词学生容易记错, 记混。所以把他们正确的拼写出来有时也是有难度的。在记忆过程中我还给他们配上相应的单词拼写练习, 以便巩固和提高。

四、有意识增加词汇复现, 变消极词汇为积极词汇

针对学生记忆单词难的问题, 我们通过课前识记, 课上巩固练习, 课后小测, 阶段测试等方式反复重现, 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深度。同时我们利用边角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自己把需要记忆的单词、短语或句子写在“识记卡”上。不定时的对学生进行检查, 这样学生的任务就一目了然了。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常考词汇词义后, 我们还要尽量挖掘熟悉词语的新义变消极词汇为积极词汇, 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完型阅读中遇见的生僻词义。比如:

she put a good three miles between herself and the station.

His father gave him a good beating.

在这两个句子中good这个词我们可以从学过的短语a good many和make good use of中找到影子。

五、巩固训练全方位,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单词的巩固训练中我们设置单选, 要求学生在小的语境中选出最合适的词。同时我们还设置了各种类型的单句改错, 帮助学生从词义、搭配到语法结构全面掌握重点词的用法, 同时熟悉常见错误的类型。在训练中我们还坚持设置完成句子, 翻译句子的练习, 反复锤炼学生的遣词造句的能力, 并要求学生对重点句型举一反三, 灵活运用。除此之外, 为了增加词汇量我们还增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并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猜词题, 长难句理解题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扫除了词汇障碍, 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总之, 在优化词汇复习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帮助学生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时的调整教学策略,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摘要:英语词汇复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解决英语学习中基本问题的能力。本文就是笔者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所调整的教学方法。

上一篇:政治经济分析下一篇:空间定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