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门塔尔牛

2024-08-17

中国西门塔尔牛(共7篇)

中国西门塔尔牛 篇1

中国西门塔尔牛 (草原类群) 及杂交后代耐寒、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性强;体躯丰满、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肉质好、产肉性能好。在通辽市及周边地区采用中国西门塔尔牛 (草原类群) 及杂交后代的架子牛进行快速肥育极其普遍, 即从市场上选购架子牛, 经过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后, 饲喂精饲料型的日粮 (以精饲料为主, 秸秆、青干草或青贮饲料等粗饲料为辅) , 使出栏体重达到550 kg左右。该方式消耗精饲料不多, 饲料成本较低, 饲养周期短, 周转快, 比较经济。

1育肥牛的饲养

1.1第1~70天育肥牛的饲养

购入的架子牛先安置在隔离区, 进行隔离观察, 过渡饲养, 同时进行免疫注射驱虫健胃和免疫接种。

架子牛入场后1~2 d接种口蹄疫疫苗, 每头肌肉注射2 m L;3~4 d进行第一次驱虫, 以后每3个月驱虫1次, 常用驱虫药物:伊维菌素及左旋咪唑等;驱虫3 d后进行健胃, 常用健胃药物有健胃散, 可采取拌料、灌服、皮下注射等方法。

架子牛在隔离区过渡饲喂15 d, 日粮以优质粗饲料为主, 于第16天将健康无病的牛转移至肥育牛舍, 并开始饲喂精料。喂给的精粗饲料干物质占体重的3%。30 d前精粗比:3:7, 第31~70 d精粗比:3.5:6.5。精料参考配方:玉米50%, 豆粕15%, 葵花饼15%, 麸皮15%, 食盐1%, 微量元素4%。日增重1.2 kg, 期末架子牛体重可达380 kg左右。

1.2第71~140天育肥牛的饲养

育肥中期喂给的精粗饲料干物质占体重的2.8%。第71~100天精粗比:4:6, 第101~140天精粗比:5.5:4.5。精料参考配方:玉米48%, 豆粕16%, 葵花饼16%, 麸皮15%, 食盐1%, 微量元素4%。日增重1.2 kg, 期末架子牛体重可达460 kg左右。

1.3第141~210天育肥牛的饲养

育肥后期喂给的精粗饲料干物质占体重的2.5%。第141~175天精粗比:6:4, 第176~210天精粗比:7:3。精料参考配方:玉米40%, 豆粕20%, 葵花饼20%, 麸皮15%, 食盐1%, 微量元素4%。日增重1.2 kg, 期末架子牛体重可达550 kg左右。

2育肥牛的管理

2.1进牛前准备育肥前, 牛舍清洗后, 用2%的火碱溶液对牛舍地面、墙壁进行喷洒消毒, 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器具进行消毒, 之后再用清水清洗。

2.2架子牛的选择应选择12月龄左右、身体健康、被毛光亮、精神状态良好的中国西门塔尔牛 (草原类群) 及杂交后代。这一阶段的牛生长发育潜力较大, 生长速度快, 饲料利用率高。

2.3健康检查检查运输的应激反应、体温、粪便、精神状态等。

2.4分组根据月龄、体重及强弱的不同进行分组栓系饲喂。

2.5饮水无论采取何种饮水方式, 都要保证饮水的清洁、卫生、充足。冬季天气寒冷, 饮水以温水为好。

2.6驱虫、健胃防疫常用的驱虫药物有阿维菌素、伊维菌素、丙硫苯咪唑、敌百虫、左旋咪唑等。应在空腹时进行, 以利于药物吸收。口蹄疫等疫苗进行统一免疫。驱虫3日后, 进行一次健胃。常用于健胃的药物是人工盐, 其口服剂量为每头每次60~100 g, 并补喂抗生素等药物。2.7称重开始育肥前称育肥始重, 育肥结束时称育肥终重。

中国西门塔尔牛 篇2

关键词:中国西门塔尔改良牛,泌乳量,乳品质,测定

中国西门塔尔牛新品种采用“开放核心样育种 (ONBS) ”技术路线, 建立了平原、山区和草原类群[1], 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培育的首个乳肉兼用牛品种, 具有耐粗饲、疾病少、易管理、适应性强等特点。由于中国西门塔尔牛的优良种质及在我国良好的适应性, 使其在中国农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养牛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2]。自2006年起, 民和县与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合作, 首次引进中国西门塔尔牛, 通过人工授精方式对本地牛进行杂交改良, 以提高本地牛的生产性能。2010年是最初由中国西门塔尔牛改良后代母牛初次产乳时间, 为了掌握中国西门塔尔改良后代母牛在高原农户饲养条件下的泌乳量及乳品质量资料, 我们于2010年4月至7月, 对中国西门塔尔改良后代初产母牛的挤乳量和鲜乳品质进行了测定, 现将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随机选择临床表现健康的中国西门塔尔牛与本地牛杂交的头胎泌乳母牛3头 (以下简称中西杂牛) , 本地头胎泌乳母牛3头, 共6头作为本次测定的测试牛。

1.2 试验地点

挤乳量测定选择在民和县古鄯镇进行。乳品质测定选择在民和湟乳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试验自2010年4月16日开始, 至7月25日结束, 共计101 d。

1.3 测定项目

试验测定指标有:日挤乳量、总挤乳量及鲜乳品质。乳品质测定指标有:非脂干物质、脂肪、蛋白质、乳糖、密度、冰点和灰分等。

1.4 测试牛的饲养管理

测试母牛均为农户饲养, 冬春季节 (11月至翌年4月份) 饲草主要以小麦秸秆、玉米秸秆为主, 适当补加麸皮、麻渣及少量马铃薯, 每天补饲一次, 补饲量0.5~1.0 kg, 日饮水一次。夏季 (5月至翌年10月份) 放牧为主, 不补饲。

1.5 犊牛的饲养管理

哺乳期间, 犊牛以吸吮母乳为主。3月龄左右断奶后, 每日饲喂以麸皮、麻渣、马铃薯等为主的混合日粮, 日饲喂一次, 饲喂量0.5~1 kg, 日饮水两次。

1.6 挤乳及采样

测定日当晚牛犊吸乳后与母牛隔离, 第二日早7:00进行人工挤奶, 20 min后进行称乳, 搅拌采样, 剩余牛乳饲喂牛犊。牛犊饲喂后再进行隔离, 至晚7:00按同样方式进行挤奶和采样操作。

1.7 乳样保存

每次采集的乳样混合后放入冰箱中冷藏保存, 第二天早晨送检。

1.8 测定方法

挤奶量每隔10 d测定一次, 按食品级要求同批次检验乳品品质[3]。

1.9 测定仪器

挤乳量测定用杆秤称量, 乳品质测定用优创科技生产的UL40AC型乳成分分析仪进行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西杂牛和本地牛日挤乳量、月挤乳量测定结果

中西杂牛和本地牛日挤乳量、月挤乳量测定结果见表1。4%标准乳换算结果见表2。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 中西杂牛4~7月的日平均挤乳量和月挤乳量均高于本地牛。中西杂牛和本地牛4个月的挤乳总量分别为457.38 kg和351.37 kg, 中西杂牛比本地牛高106.01 kg, 提高幅度30.17%, 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 (P>0.05) 。不同品种牛的日平均挤乳量和月挤乳量换算成4%标准乳量后, 经方差分析差异也不显著 (P>0.05) 。

2.2 中西杂牛和本地牛乳成分测定结果

中西杂牛和本地牛乳成分测定结果见表3和表4。

注:月挤乳量= (M1×D1) + (M2×D2) + (M3×D3) 。式中:M1、M2、M3分别为测定日挤乳量, D1、D2、D3分别为各测定日间隔天数。

注:4%标准乳量 (FCM) = M× ( 0.4+15F ) 。式中:M为含脂率为F的奶量, F为乳脂率。

由表3和表4可知:中西杂牛与本地牛乳中非脂干物质、脂肪、蛋白质、乳糖、密度、冰点和灰分等成分各月之间, 经方差分析无差异 (P>0.05) 。中西杂牛平均脂肪含量比本地牛高0.36个百分点, 平均冰点值低0.71℃。

3 讨论

本次测定是在农户常规饲养管理条件下的泌乳量测定试验。中西杂牛4月至7月123d的日平均挤乳量和月挤乳量虽然与本地牛间差异不显著, 但中西杂牛各月的日平均挤乳量和月挤乳量均高于本地牛, 4个月的挤乳总量比本地牛高106.01 kg, 提高幅度30.17%。表明用西门塔尔牛改良本地牛不仅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耐粗饲性, 还可提高泌乳性能。

测试数据中, 中西杂牛和本地牛4个月的挤乳总量为457.38 kg和351.37 kg, 各品种牛产奶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民和县浅脑山地区农户保存着3月龄给牛犊强制断乳的习俗, 即养殖户在牛犊出生不到3月龄时就给牛犊逐渐断乳, 断奶后犊牛按成年牛饲养方法饲养。从本次测定的数据来看, 7月牛犊被强制断乳后, 母牛的挤乳量正处于上升阶段。所以, 本次测定不是完整的泌乳周期的产奶量, 不能完全代表中西杂牛和本地牛的泌乳水平。

品种和饲养管理方法的不同, 是造成母牛泌乳量和乳脂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测试牛的日平均挤乳量和月挤乳量换算成4%标准乳量后, 其数值均低于实际测定值, 没能表现出中国西门塔尔改良牛的应有水平[4]。说明在农村的饲养管理条件没能满足良种乳肉兼用牛的营养需要, 甚至连本地牛的营养需要都跟不上, 母牛的泌乳量不但不高, 且乳脂率含量也低。但中西杂牛在农村饲养管理条件下, 平均乳脂率却能达到3%, 再次证明中西杂牛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耐粗饲性。

中西杂牛和本地牛乳样中非脂干物质、脂肪、蛋白质、乳糖、密度、冰点和灰分等含量无明显差异。但中西杂牛平均脂肪含量比本地牛高0.36个百分点, 平均冰点值低0.71℃。说明中西杂牛还是遗传了中国西门塔尔牛高乳脂率的特性[5], 泌乳量和乳品质好于本地牛。

本试验仅仅是对中国西门塔尔改良牛的初胎泌乳量进行了测定, 其它胎次泌乳量的变化情况有待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胡东伟, 杨俊奎, 李宝华.中国西门塔尔牛的发展概况[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4 (2) :18-19.

[2]许尚忠, 李俊雅, 仟红艳, 等.中国西门塔尔牛选育及其进展[J].中国畜禽种业, 2008 (3) :13-15.

[3]黄伟坤.食品检验与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89.

[4]王淮, 徐载春, 赵益元, 等.中国西门塔尔牛四川山地类群的泌乳性能测定[J].西南农业学报, 1999, 12 (3) :122-125.

浅谈西门塔尔牛饲养管理技术 篇3

1 西门塔尔牛公牛日常饲养管理

种公牛的繁殖机能主要是生成精子, 并达到使母畜卵子受精的目的。为了保持种公牛的种用体况, 应重视蛋白质、钙、磷等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的营养, 因为它们与种公牛的精液品质有关。能量一般按维持水平供应即可。饲料的配置上应该精、青、粗合理搭配。粗饲料应以优质豆科干草为主, 搭配禾本科牧草, 而不用酒糟、秸秆、果渣及粉渣等粗料;青贮料应和干草搭配饲喂, 并以干草为主。冬、春季可用胡萝卜补充VA。在配种期间, 如果种公牛过于肥胖, 就会造成采精或配种困难, 也会影响精液品质。所以每2~3个月还要检查一次体重, 以调整饲料配比。当种公牛肥胖时, 可减少精饲料15%左右, 同时加喂粗饲料, 并增加种公牛的运动量。种公牛每天要坚持运动1~2 h, 可以让其自由活动, 以促进血液循环, 保持体质健壮, 保证种公牛能正常生产。每天应坚持牛体刷拭2次, 每次2~3 min, 定期修理牛蹄, 保持蹄部清洁。另外, 每半月修剪一次阴毛, 每月剪一次尾毛。牛舍和运动场也要保持清洁, 及时清除粪便和异物[2]。西门塔尔种公牛的利用年限为6~8年。当种公牛长到16~18月龄、体重达到560 kg以上, 就可以开始调教配种或采精, 青年牛每周2次, 到2岁时再转入正常配种或采精, 每周2~3次。只有正确使用公牛, 才能延长公牛的利用年限。

2 西门塔尔牛母牛日常饲养管理

2.1 妊娠母牛的饲养

妊娠前期是胎儿器官分化的阶段, 是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虽然增重不多, 所需营养量不大, 如果营养缺乏或饲料中含有有害物质, 易导致胚胎死亡或先天性畸形。因此, 该时期在饲养上要特别注意日粮的营养平衡, 能量水平不宜过高, 蛋白质氨基酸平衡要好, 各种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应添加充足。在妊娠后期, 胎儿增重迅速, 所需的营养物质量也迅速增多。对妊娠后期母牛既要考虑营养物质的供应量, 又要重视饲料的质量。

2.2 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

肉用母牛泌乳量的变化规律与奶牛相似, 泌乳初期产奶量逐渐增加而泌乳中期以后逐渐下降。因此, 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也应该遵从泌乳量的变化规律。在泌乳前期, 应充分供给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给量, 以保证干物质满足产奶的需要量。因此, 在饲料的供给上, 应该饲喂优质的作物秸秆、青干草、青贮料和精料, 同时要特别注意钙磷的补充, 以免出现产后瘫痪。在泌乳后期随着泌乳量的减少, 应适当降低日粮的营养水平, 以适当控制体重变化, 保证母牛良好的体况, 同时为下一个繁殖周期奠定基础。

3 西门塔尔牛犊牛日常饲养管理

犊牛出生后应及时吃到初乳, 出生后1~20 d为全哺乳期, 犊牛的营养物质几乎全靠母乳来提供。随着犊牛月龄的增长, 仅靠自然哺乳不能充分满足营养需求, 必须要补充饲料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以避免生长发育受阻。犊牛出生后两周左右补饲植物性饲料, 比如投喂优质幼嫩青干草供其由采食, 以利于刺激瘤胃生长发育, l~2月龄时补饲混合精料。犊牛在3~4月龄时, 应根据生长发育情况适时地科学断奶。断奶以后的犊牛, 可以放入小圈内群饲, 每群10~15头。断奶能够加速犊牛消化系统的发育, 为以后的生长发育奠定基础。到6月龄左右时, 犊牛对母乳已无依赖性, 其消化功能完全能够通过优质精粗饲料的消化来满足营养物质的需求。

4 西门塔尔牛育肥牛日常饲养管理

在我国目前的肉牛饲养条件下, 母牛饲养基本上以农户分散为主, 进行架子牛育肥是我国目前肉牛生产的主要途径。“架子牛”育肥, 一般可分为育成期和肥育期两个阶段。育成期的饲养目标是促进牛体骨骼、肌肉生长发育。可采用放牧和舍饲, 饲料供应以农作物秸秆为主。在15~18月龄时, 体重达到350 kg, 日增重0.6~0.8 kg, 不得低于0.4 kg。12月龄前, 日粮中粗蛋白的含量14%以上, 12~18月龄12%。肥育期的强度育肥一般分为两期, 一是增重期, 在此期以增加体重, 加大优质肉块为目的。生产西方高档牛肉需4个月, 生产东方高档牛肉需8个月。二是肉质改善期, 以填充沉积脂肪为主, 西方和东方高档牛肉分别需2个月和4个月。育肥前期适当补充蛋白质, 育肥后期, 主要是补给能量为主, 料类型由粗料型转为精料型。在满足粗饲料最大采食量的情况下, 可以根据育肥目的, 提高精料比例。

摘要:从西门塔尔牛的公牛、母牛、犊牛和育肥牛四个方面对西门塔尔牛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浅述, 以期为养殖者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西门塔尔牛,饲养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1]王彦飞.西门塔尔牛饲养管理技术.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4 (02) :75-76.

中国西门塔尔牛 篇4

1 试验点的生态条件

试验地点选在昭觉县洒拉地坡乡, 该乡位于昭觉县西南部, 辖5个行政村, 24个服务社, 总人口5 469人。全乡幅员面积89.02 km2, 平均海拔为2 620 m, 年平均气温8.01 ℃, 年降雨量1 200 mm, 年日照1 870 h。全乡耕地面积756.33 hm2。主要优势牧草为羊茅、野青茅、野青蒿、穗序野古草、早熟禾、巫山箭竹、鸡脚草、小叶三点青等, 人工牧草为光叶紫花苕、白三叶、黑麦草、苜蓿, 农作物主产玉米、马铃薯、荞麦, 是一个以畜牧业为支柱产业的农业大乡。2006年末, 该乡四畜存栏25 322头 (只) , 四畜出栏14 500头 (只) , 农民人均新增牧业纯收入达90元, 占农民人均新增纯收入的85%。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父本选用四川省冻精站生产的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液, 母本为洒拉地坡乡二担伍村、上游村农户所饲养的具有体质健壮、结构匀称、发育正常、无生殖器疾病、3~5岁的本地能繁母牛。

2.2 试验地点

分别在洒拉地坡乡上游村和二担伍村进行。

2.3 试验设计及配种方式

分西门塔尔♂×本地母牛♀ (试验组) 和本地黄牛♂×本地黄牛♀ (对照组) 两个组合。试验组采用细管冻精液人工授精配种, 对照组为自然交配。

2.4 测定项目

本试验主要测定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本地黄牛♂×本地黄牛♀的初生重、6月龄、12月龄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

2.5 饲养管理

供试牛在当地养牛户中以放牧和舍饲相结合的方式饲养, 放牧以采食天然牧草、树叶为主, 舍饲以饲喂农副产品、人工牧草为主, 按时驱虫、防疫, 并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

2.6 试验记录

试验组记录人工授精配种日期、预产期、犊牛出生时间、初生重以及6月龄、12月龄时的体尺测定和体重测定;对照组的后代详细记录犊牛出生时间、初生重以及6月龄、12月龄时的体尺测定和体重测定, (见表1, 表2) 。

3 结果分析

3.1 貌特征

西门塔尔♂×本地母牛♀ (试验组) F1毛色多为黄、浅黄色, 头、四肢下部有大小不一的白色斑块, 尾梢多为白色, 肩、腰部有白带或白斑, 全身结实匀称, 各部位结合良好, 腰背平直, 体格粗壮结实, 四肢强健有力, 基本能显示父本特征。与本地黄牛♂×本地黄牛♀ (对照组) 的后代相比, 体格加大, 体躯增长, 胸深宽, 肋开张, 后躯尻宽长而平, 克服了本地黄牛体躯发育不良、斜尖尻、窄胸、腿细短等缺点。

3.2 杂交牛与本地牛体重、体尺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 F1西本杂交牛初生重、6月龄重、12月龄重分别为24.00 kg、175.00 kg、255.00 kg, 比本地黄牛初生重、6月龄重、12月龄重分别增加了11.00 kg、108.00 kg、150.00 kg, 分别提高了84.60%、161.20%、142.90%。说明用西门塔尔牛作父本改良本地黄牛对牛生长速度有极显著的提高, 体重明显高于本地黄牛。

/cm

由表2可以看出, F1西本杂交牛初生时的体高、胸围、体斜长比本地黄牛分别增加了16.70 cm、18.80 cm、15.10 cm, 相应提高了42.20%、41.10%、31.00%;6月龄时的体高、胸围、体斜长比本地黄牛分别增加了16.90 cm、35.60 cm、34.80 cm, 相应提高25.70%、49.40%、47.80%;12月龄时的体高、胸围、体斜长比本地黄牛分别增加了19.50 cm、22.10 cm、32.90 cm (P<0.01) , 相应提高23.80%、20.90%、33.40%。表明用西门塔尔牛作父本改良本地黄牛对牛体尺有极显著的提高, 充分体现了西门塔尔牛的肉用特征。

4 推广应用进展快

该项研究技术先进可靠, 初生重大, 适应性强, 生长发育快, 生产性能好, 杂种优势明显, 自2004年先后推广到洒拉地坡乡、龙恩乡、二担伍乡、跃进乡、解放乡、碗石乡等29个乡, 累计配种3 640头, 繁殖成活2 912头, 产值573.6万元, 较本地黄牛增收57.36万元, 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深受群众欢迎。

5 小 结

(1) 据近几年的观察发现, 西门塔尔牛的杂交后代在我县的环境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适宜性, 基本上保持了本地牛具备的耐寒性、耐粗饲、抗病力强、性情温驯等各种良好特征。用西门塔尔牛作为父本改良本地黄牛其杂交犊牛初生、6月龄、12月龄体重、体尺均明显得到提高, 体现了体型大、结构匀称、发育快、耐粗饲、抗病力强、易管理的特点, 使本地牛向役肉兼用方向发展具有明显的改良效果, 可作为我县确定的黄牛改良的利用品种, 也是提高我县养牛经济效益行之有效的途径。

(2) 目前人们普遍存在着重改良, 轻饲养的现象, 使改良牛杂种优势和潜力远未发挥出来, 所以在牛改实施过程中, 应配套推广犊牛早断奶、早补饲、育成牛补饲精料以及秸秆青贮、氨化等养牛技术, 提高经济效益。

中国西门塔尔牛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父本品种

红安格斯和德国黄牛冷冻精液,购自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夏洛莱(法系)和利木赞冷冻精液,由四平市种公牛站引进。

1.2 母本品种

在公主岭市和梨树县各选择4个曾多年开展牛人工改良的输精点,每个品种分别在同一输精点选配西杂母牛(含75%以上西门塔尔牛血)180~200头,共选配400头左右。两地的西杂母牛饲养管理方式相同,犊牛均采取自然哺乳,4~6月龄断奶,并建立技术档案。

1.3 育肥试验

分别在两地选购出生日期相近和生长发育正常的健康安西杂、利西杂、夏西杂、德黄西杂小公牛各11头,平均为7.5月龄,在吉林省农科院试验牛场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进行持续育肥,18月龄时屠宰。

预饲期16 d(2010年1月11日—26日);试验期323 d,其中育肥前期125 d(2010年1月27日—5月31日),育肥后期198 d(2010年6月1日—12月15日)。供试牛在单栏、单槽的封闭式牛舍饲养,每日定时饲喂2次,自由饮水,不运动。分阶段在空腹时实测体重,育肥结束时测量体尺。

全期平均每头育肥牛日采食混合精料3.91 kg、苜蓿草粉1.51 kg、干玉米秸3.69 kg、羊草0.77 kg。营养水平按照我国肉牛饲养标准设计,见表1。

1.4 屠宰及肉质评定

育肥结束后,每个品种杂交组合分批次屠宰6头牛,按照我国《肉牛屠宰试验暂行标准》测定产肉性能;每头牛取背最长肌1.0 kg以上,按照我国规定的相关肉质分析测定标准进行肉质评定。

1.5 统计分析

对上述有关的调查数据采用SPSS 12.0 for Windows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品种杂交组合受配母牛的妊娠期调查结果(见表2)

据有关资料报道,母牛妊娠期的长短与品种、犊牛性别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讲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要短,公犊在胎天数比母犊长1~2 d。表2结果表明:4个品种杂交组合之间母牛妊娠期长短差别明显,红安西杂平均279.96 d,利西杂283.96 d,夏西杂和德西杂分别为284.88 d和284.52 d;而同一品种犊牛性别间妊娠期的天数则基本相同。

2.2 各品种杂交组合初生犊牛体重、体尺测定结果(见表3)

注:在生后3 d内实测初生犊牛体重、体尺,为公主岭市4个输精点抽测结果。同行数据肩标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3可见,4个品种杂交组合初生犊牛体重均在40.00 kg以上,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杂种优势。从各品种杂交组合比较来看,红安西杂的体重、体尺指标均低于其他3个父、母本为大型品种的杂交组合,差异显著(P<0.05),这与父本红安格斯属小型、早熟品种有关。此外,德黄西杂除体重略高于利西杂和夏西杂外(P>0.05),各项体尺指标没有明显差别。

2.3 各品种杂交组合育肥牛体尺测定结果(见表4)

注:德黄西杂因患流感淘汰3头。同行数据肩标小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大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含有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4可见:各品种杂交组合在体高、体斜长、胸宽、坐骨端宽及管围存在着显著差异。德黄西杂体高最高,红安西杂最低,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德黄西杂体斜长显著长于红安西杂和利西杂(P<0.05);红安西杂和利西杂胸宽极显著宽于夏西杂和德黄西杂(P<0.01);夏西杂和德黄西杂坐骨端宽极显著宽于红安西杂(P<0.01);利西杂管围显著大于夏西杂(P<0.05)。

2.4 各品种杂交组合育肥期日增重测定结果(见表5)

注:同行数据肩标小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含有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5可见:全期平均日增重以红安西杂(944.55 g)最高,德黄西杂(826.25 g)最低,差异显著(P<0.05),总体来讲增重速度均不太理想。从育肥前期(1月27日—5月31日)增重效果来看,各品种杂交组合日增重均在1 100 g以上,表现出较快的增重速度,其中红安西杂和德黄西杂(1 260.00 g)最高,夏西杂(1 120.00 g)最低,差异显著(P<0.05)。育肥后期(6月1日—12月15日)各品种杂交组合的日增重都大幅度下降,最高的红安西杂日增重747.27 g,其次是夏西杂及利西杂,与最低的德黄西杂(553.75 g)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从肉牛生长发育规律来看,性成熟前绝对生长速度迅速增加;性成熟以后,随着月龄的增加绝对生长速度逐渐减慢。但由本试验结果可看出,各品种杂交组合育肥后期(12月龄以后)绝对生长速度都明显减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进入6月下旬以后,当地持续高温、少雨,13:00—15:00时舍内温度达26 ℃以上,且畜舍通风效果不好,供试牛大都表现出呼吸较急促、食欲降低等不适反应;二是入冬前所有供试牛患上流行性感冒,尤其是德黄西杂的反应比较强,持续时间较长,至育肥结束时膘情仍较差。因此,对所有育肥牛的后期增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

2.5 各品种杂交组合产肉性能测定结果(见表6)

注:12月21日开始分批次屠宰调查,依次为夏西杂、德黄西杂、红安西杂、利西杂,每天屠宰2头。同行数据肩标小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大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含有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6可见:胴体重和净肉重的变化趋势相同,均以红安西杂(356.00 kg和284.08 kg)最大,德黄西杂(317.64 kg和243.56 kg)最小,差异极显著(P<0.01);利西杂的胴体重和净肉重明显高于德黄西杂,差异显著(P<0.05)。屠宰率和净肉率也以红安西杂(60.59%和48.35%)最高,与利西杂(57.48%和45.12%)相比差异显著(P<0.05);红安西杂净肉率与德黄西杂相比差异显著(P<0.05)。各品种杂交组合间骨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德黄西杂骨率最高,与红安西杂和夏西杂相比差异显著(P<0.05)。

2.6 各品种杂交组合肉质测定结果(见表7)

注:剪切力值为未经排酸处理测得的数值。同行数据肩标小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含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7可见:各品种杂交组合肉牛肉的pH值、剪切力值没有明显变化;失水率以夏西杂(14.05%)最高,利西杂(11.49%)最低,差异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以红安西杂(9.34%)最高,与利西杂(5.69%)和德黄西杂(4.88%)差异显著(P<0.05)。红安西杂的大理石花纹等级(参照美国标准评定)较高,均在中量以上,其中达到次多量等级的有3头;其次为利西杂,中量以上有5头,其中次多量等级占2头。夏西杂和德黄西杂等级相对较低,且两个品种组合各等级基本相同。

2.7 适应性观察

经近1年的舍饲饲养观察,总的来看红安西杂的适应性较强,主要表现:一是对饲料无明显的选择,不挑食,采食速度较快,上膘快、膘情最好;二是患常见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肢蹄等疾病的牛很少;三是所有供试牛患上流感后反应时间较短,症状较轻,对采食没有太大的影响。

3 讨论

3.1 母牛的妊娠期

安格斯属小型、早熟品种,纯繁母牛的妊娠期275 d[3]。本研究中红安西杂组合受孕母牛的妊娠期平均为279.96 d,比纯繁母牛约多5 d,这可能是受西杂母本的影响;其他3个杂交组合的父、母本均为大型、晚熟品种,受孕母牛的妊娠期为284~285 d,与红安西杂相比有明显的差别。上述结果对指导养牛户根据选配的品种比较准确地推算受孕母牛的预产期,提前做好接产准备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2 初生犊牛体重、体尺

犊牛的初生体重和体尺受遗传和母体等方面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3个大型品种杂交组合的犊牛初生体重和体尺均明显高于红安西杂组合(P<0.05),这种差异主要是父本的影响所致。虽然红安西杂组合的犊牛初生体重(40.70 kg)最小,但与纯繁犊牛初生体重(36.01 kg)[4]相比仍有较大的提高,说明红安西杂组合中母本对初生体重的影响比较大。总体来看,这4个品种杂交组合都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杂种优势。

3.3 育肥牛体尺

从各品种杂交组合育肥牛体尺分析结果来看,德黄西杂和利西杂的体躯较高,且德黄西杂的体躯也最长,相比之下,德黄西杂的体型最大。红安西杂和利西杂的胸宽均在50.00 cm以上,极显著地宽于夏西杂和德黄西杂(P<0.01)。说明这2个杂交组合的后代肋骨弓较圆,胸部宽厚,呈圆筒形,具有明显的肉用体形特征。

3.4 育肥牛出栏体重和日增重

断奶小公牛持续育肥至18月龄时出栏,各品种杂交组合体重均在560 kg以上,其中利西杂达598.64 kg,均表现出较好的肥育性能。吴乃科等[4]研究结果表明,18月龄夏西本出栏体重529.50 kg、利西本535.63 kg。

各品种杂交组合全期日增重在826~945 g之间,增重水平不是很高。吴乃科等[4]的研究结果表明,利西本和夏西本6~18月龄育肥期日增重分别为900 g和830 g。本试验结果表明,红安西杂日增重(944.55 g)相对较高,比最低的德黄西杂高118.30 g,差异显著(P<0.05)。武斌等[5]对上述杂交组合育肥前期的血液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红安西杂的总蛋白量和血糖含量最高,与其较高的日增重相符;同时也看出,3个大型品种杂交组合全期日增重与红安西杂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这可能与出栏时期及抗逆性有关。就种性而言,如果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随着育肥期的适当延长,3个大型品种杂交组合的增重潜力将会逐步得到发挥,这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3.5 产肉性能与肉质

综合比较各品种杂交组合主要产肉和肉质指标,红安西杂组合的效果最好,屠宰率可达60.59%,净肉率为48.35%,大理石花纹等级均在中量以上,表现出易早熟的肥育性能;其次为利西杂及夏西杂组合,从肉质比较来看,利西杂的失水率明显低于夏西杂(P<0.05),而且大理石花纹等级也优于夏西杂。本试验中,德黄西杂组合主要产肉性能指标相对较低,是否受其抗逆性较差影响所致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4 小结

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红安西杂组合的杂交效果最好,与刘基伟等[6]和权富生等[7]报道相符;其次是利西杂及夏西杂组合;德黄西杂组合较差。在生产实际中,如采取断奶小公牛持续育肥至18月龄出栏,应优先选择红安西杂(红安格斯×西门塔尔)组合。

参考文献

[1]孙德英,孙守贵,李冀钊.西门塔尔牛在吉林省改良效果及展望[M]//中国西门塔尔牛育种进展.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1:228.

[2]郭福伦.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M]//吉林省优质肉牛产业化生产技术与发展战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

[3]刘恒福.纯种安格斯母牛分娩产犊和犊牛的饲养管理[C]//国际肉牛生产及科研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244.

[4]吴乃科,刘晓牧,万发春,等.三元杂交牛12和18月龄肉用性能研究[J].黄牛杂志,2005,31(1):7.

[5]武斌,胡成华,张国梁,等.不同遗传基础肉牛增重效果和血液指标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892.

[6]刘基伟,胡成华,吴健,等.三种杂交牛产肉性能研究[J].中国牛业科学,2007,33(5):27.

中国西门塔尔牛 篇6

一、材料与方法

㈠材料冷冻精液:德国进口弗莱维赫牛冻精60支, 活力0.35以上, 剂量为每支0.25 m L;甘肃省种公牛站生产的加系西门塔尔冻精60支, 活力0.35以上, 剂量为每支0.25 m L。

试验母牛:试验母牛体重在500 kg左右, 年龄2~6周岁, 健康且无繁殖疾病的本地西门塔尔杂种母牛60头, 随机分两组, 每组30头。

㈡试验管理方案试验母牛圈舍为11.5 m×42m, 圈舍地坪为水泥地面, 运动场为15 m×42 m, 为三合土泥地, 四周用钢管钢筋做围栏, 犊牛集中饲养。西杂母牛按其营养要求适当补饲精饲料, 精料配方为:黄玉米36%、麦麸37%、豆饼18.3%、菜籽饼5%、磷酸二氢钙1%、石粉1.5%、盐1%、预混添加剂0.2%;粗饲料主要有麦草、玉米秸秆、紫花苜蓿、饲料玉米芯、青贮饲料等。饲喂量每头每天喂干草10~15 kg、精饲料2.5kg、青贮15 kg;管理上主要进行圈舍饲养, 围栏内自由运动。成年牛每天喂料2次, 犊牛每天喂奶3次, 自由采食粗饲料。饮水充足卫生, 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安静, 并进行修蹄护理, 严格防疫制度与疾病预防措施。

㈢试验方法试验在临泽县倪家营乡汪家墩村富进母牛养殖场实施, 试验时间为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试验过程中, 把西门塔尔母牛分为两组, 每组单独饲养, 分别用德系西门塔尔 (弗莱维赫) 牛冻精和甘肃省冻精站生产的西门塔尔牛冻精对本地西杂母牛进行人工授精, 对两组试验牛繁殖、杂交犊牛和青年牛生长发育情况, 以及外貌特征及牛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

㈣统计分析详细记录各组牛的数据资料, 采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㈠繁殖情况用冻精活力同为0.35的两种冻精分别对两组试验母牛进行人工授精, 结果显示, 情期受胎率都比较高, 平均达到85%以上, 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受胎率更高一些, 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两组间繁殖成活率分别为86.67%和83.33%, 差异不显著 (P>0.05) 。两组的情期受胎率和繁殖成活率都比较高。试验表明:德系西门塔尔 (弗莱维赫) 牛冻精和本地西门塔尔牛冻精的繁殖率比较接近, 差异不明显, 详见表1。

㈡生长发育情况由表2、表3可见从2个组合后代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体重、体尺得知, 两组后代初生重较大, 母牛平均初生重分别为49.10 kg和43.42 kg, 差异显著 (P<0.05) 。公牛平均初生重分别为50.68 kg和48.46 kg, 差异不显著 (P>0.05) 。两组杂交牛生长发育快, 18月龄母牛平均体重分别为471.12 kg和433.46 kg, 差异显著 (P<0.05) ;18月龄公牛平均体重分别为572.68 kg和541.44 kg, 差异显著 (P<0.05) 。全群牛体尺发育情况良好, 结构匀称, 体格强健, 表明弗×西本与西×西本牛生长发育都是良好的, 但弗×西本组合初生重, 各阶段体高、体长、体重均优于西×西本组合, 除了公牛初生重差异不显著外, 其他指标差异显著。说明弗莱维赫牛可以作为本地西门塔尔杂种母牛良好杂交父本。

㈢公牛育肥试验结果两组10头公牛集中育肥270 d, 育肥前期、育肥后的体重和育肥饲料期饲料消耗结果见表4。

1. 日增重。

从表4可见, 弗×西本三元杂交牛日增重1 314.15±40.5 g, 比西×西本日增重1 036.56±41.28 g高出277.59 g, 差异极显著 (P<0.01) 。说明弗×西本三元杂交牛比西×西本二元杂交牛育肥效果好。

2. 饲料转化率。

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 弗×西本三元杂交牛的饲料转化率明显优于西×西本二元杂交牛, 说明弗×西本三元杂交牛育肥成本低, 效益明显。

㈣屠宰率测定对两组共10头公牛, 采用270 d全舍饲方式育肥后, 从每组中随机抽取公牛2头, 经对试验牛进行屠宰试验, 其屠宰测定结果见表5。

由表5可见弗×西本在屠宰试验的各项测定指标均比西×西本组合的对应指标高。其中两组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等指标差异不显著 (P>0.05) , 胴体重、净肉重、眼肌面积等指标分别比西×西本高出67.07kg、56.06 kg、38.41 cm, 差异极显著 (P<0.01) 。说明弗×西本杂交优势更优于西×西本组合。

三、讨论

通过引入德系西门塔尔 (弗莱维赫) 冻精在甘肃省河西西杂牛主产区开展生产性杂交试验, 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 所产生德系西门塔尔后代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 杂交牛饲料报酬高、抗病力强、早期生长发育快, 育肥效果明显。

甘肃省河西地区长期应用同一品系西门塔尔级进杂交, 已经形成了稳定的西杂牛群, 是甘肃省宝贵的肉牛优良遗传资源, 但随着级进杂交代数的提高, 后代杂种优势削减, 生产性能提高缓慢。因此, 引入德系西门塔尔牛 (弗莱维赫) 新品系开展生产性杂交, 既不破坏30多年应用西门塔尔改良形成的西杂牛群, 又可有效提高后代生产性能, 使其表现良好的杂种优势, 是甘肃省河西黄牛改良后续转化利用的有效途径, 应有计划的示范推广应用。

德系西门塔尔作为世界著名的乳肉兼用品种, 后裔母牛生长发育表现出良好的乳用特征, 乳房发育良好, 试验点杂一代母牛已陆续开始产犊, 其产乳性能正在测试当中。如适时开发并利用其乳用性能, 对增加母牛养殖综合效益, 提高养殖户饲养母牛的积极性, 对遏制目前母牛养殖数量下滑, 育肥牛源短缺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国西门塔尔牛 篇7

关键词:西门塔尔牛,江西地方黄牛,生产性能,肉品质

西门塔尔牛是兼用型品种, 具有良好的乳用和肉用性能及非常强的环境适应性, 其杂交后代也表现出良好的泌乳和产肉性能。因此, 20世纪70年代江西就开始引进和利用西门塔牛改良本地黄牛, 并将其确定为杂交改良第一父本品种。通过多年来生产试验观察, 西杂牛在江西表现出了良好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 深受当地群众欢迎。目前, 全省每年推广肉牛冻精20余万剂, 肉牛改良达20万头次, 繁殖各类杂交商品肉牛15万头左右, 良种覆盖率达10%。建立了西杂母牛保护村 (点) 400余个, 实行卡耳保护西杂母牛达6万余头。现将西门塔尔牛 (冻精) 改良本地肉牛效果报告如下。

1 体型外貌

西杂牛外貌特征表现与父本相类似, 体型呈长方形, 细致紧凑, 体格大, 结构良好, 肉用性能明显, 胸宽深, 背腰平直, 四肢结实粗壮, 乳房发育良好, 乳静脉明显, 皮肤厚度中等, 呈白色。鼻镜和口舌均为肉色, 角较粗长, 光滑向外。据对395头杂交牛的外貌调查, 额部有白花的占93.2%, 躯干有白花占43.2%, 尾梢有白花占40.7%, 属乳、肉、役兼用型品种。

2 生长发育

据欧阳旦根等报道, 在较粗放的饲养水平条件下, 不同饲养阶段的西杂F1代牛与吉安黄牛体重体尺情况 (见表1) 。

由表中可以看出, 初生时西本F1代母牛较吉安黄牛母牛体重提高145.89%, 体尺提高30%~40%;18~36月龄西本F1代母牛较吉安黄牛母牛体重提高40%~60%, 体尺提高10%~20%。

3 肉用性能

3.1 肥育性能

3.1.1 地方品种与西本F1代黄牛肥育性能比较

胡其贤等对18~20月龄西本F1代牛 (西门塔尔♂×吉安黄牛♀) 和吉安黄牛进行为期3个月强度催肥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 西杂F1代牛平均日增重达0.88kg, 较吉安黄牛平均日增重 (0.586 kg) 提高50.2%。

3.1.2 西本F1牛与三元杂交牛肥育性能比较

江西省“九五”重点科技项目“优质杂交商品肉牛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对西本F1牛、皮西本等三元杂交肉牛、体重250kg以上进行为期5个月的强度育肥试验, 在中等营养水平条件下, 肥育效果见表3。

注:*皮西本:皮埃蒙特♂牛与西本F1♀牛三元杂交的后代;夏西本:夏洛来♂牛与西本F1♀牛三元杂交的后代;利西本:利木赞♂牛与西本F1♀进行三元杂交的后代。

由上表可知, 皮西本、夏西本、利西本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977 kg、0.976 kg和0.888 kg较西杂一代牛 (0.875 kg) 分别提高11.66%、11.54%和1.49%, 上述三元杂交中以皮西本、夏西本组合肥育性能要优于利西本组合, 利西本组合略好于西本F1牛。因此, 三元杂交牛和二元杂交牛均能适应江西环境条件, 且能表现出较好的生产性能。

3.2 屠宰性能

3.2.1 江西地方黄牛屠宰性能

2008年江西省农牧渔业重点科研项目“江西地方品种牛肉品质分析研究”, 对18~36月龄的江西地方3个品种黄牛 (未经育肥) 进行了屠宰性能测定 (见表4) 。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品种间同一指标存在显著差异, 相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品种间同一指标无显著差异。

由表4可知, 江西3个地方品种黄牛中, 广丰黄牛的骨率显著高于吉安黄牛 (P<0.05) ;锦江黄牛屠宰率、净肉率较高, 眼肌面积较大, 分别为54.26%、38.27%和44.72 cm2, 高于广丰黄牛和吉安黄牛, 但经检验, 差异不显著 (P>0.05) 。

3.2.2 屠宰性能比较

胡其贤等对18~20月龄西杂F1代牛和吉安黄牛进行为期3个月育肥及娄佑武等对体重250 kg以上皮西本等三元杂交肉牛进行了为期5个月强度育肥, 均进行了屠宰测定 (见表5) 。

由表5可知, 西杂F1代与本地黄牛屠宰率、净肉率相近, 眼肌面积提高11.54%, 但经分析, 差异均不显著 (P>0.05) 。另据三元杂交肉牛的屠宰测定试验结果为:皮西本屠宰率为59.50%、较西杂一代牛 (54.22%) 提高5个百分点, 净肉率为47.65%, 较西杂一代牛 (44.99%) 提高近3个百分点, 眼肌面积为119.10 cm2较西杂一代牛 (106.74 cm2) 分别提高11.58%。实践证明, 应用西门塔尔公牛开展二元、三元或轮回等杂交方式均对提高本地黄牛的产肉性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4 肉品质分析

4.1 常规营养成分

娄佑武等对24月龄的西杂F1代牛和皮西本、夏西本、利西本三元杂交牛 (经过5个月强度育肥试验) 进行了牛肉的营养成分分析, 以及2008年江西省农牧渔业重点科研项目“江西地方品种牛肉品质分析研究”对18~36月龄的江西地方品种黄牛 (未经育肥) 的肉质营养成分分析 (见表6) 。

从表6可以看出西本F1、皮西本、夏西本、利西本的肌肉脂肪含量均远远高于吉安黄牛 (未经育肥) , 分析产生这一结果是通过育肥和杂交两个手段综合作用而形成。

4.2 氨基酸含量

娄佑武等对24月龄的西杂F1代和皮西本、夏西本、利西本三元杂交牛 (经过5个月强度育肥试验) 以及2008年江西省农牧渔业重点科研项目“江西地方品种牛肉品质分析研究”, 对18~36月龄的江西地方品种黄牛 (未经育肥) 牛肉中的18种氨基酸进行分析研究 (见表7) 。

由表7可以看出, 西本F1、皮西本、利西本、夏西本较地方品种牛肉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 (谷氨酸、天门冬氨酸) 、甜鲜味氨基酸 (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脯氨酸、苏氨酸) 、必需氨基酸 (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色氨酸) 含量水平均略有下降;而与嫩度相关的氨基酸含量 (脯氨酸) 则提高了14.50%~43.42%。应用西门塔尔牛开展二元、三元或轮回等杂交方式均不会对江西地方黄牛肉营养价值有较大的影响, 且可以维持并提高江西地方黄牛较好的风味及嫩度。

4.3 微量元素含量

娄佑武等对24月龄的西杂F1代和皮西本、夏西本、利西本三元杂交牛 (经过5个月强度育肥试验) 及2008年江西省农牧渔业重点科研项目“江西地方品种牛肉品质分析研究”对18~36月龄的江西地方黄牛 (未经育肥) 进行了牛肉的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见表8) 。

由表8可以看出, 西本F1代、皮西本、利西本和夏西本的微量元素含量 (除Zn含量下降外) 较本地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 我们认为牛肉中的微量元素可能与饲养环境有关, 但与西门塔尔牛开展二元、三元或轮回等杂交方式影响较小。

5 小结

5.1 西门塔尔牛通过级进杂交、三元杂交或轮回杂交等杂交方式, 可大大提高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 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牛肉产品。西杂牛无论是在架子牛集中强度育肥或犊牛持续育肥还是农村粗放饲养条件下, 都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 不会对江西地方黄牛肉营养价值有较大的影响, 可以维持并提高江西地方品种黄牛较好的风味。

5.2 通过引进国外优质肉用牛品种与地方品种牛开展杂交改良和加强饲养管理条件, 可较大幅度的提高牛肉中脂肪、嫩度和矿物质含量, 肉质和风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适合各种烹饪方式, 从而满足国际和国内不同消费群体的市场需求。

综上所知, 多年来, 江西省利用西门塔尔牛作为改良江西地方品种黄牛第一父本的肉牛生产模式,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对提高江西肉牛生产水平和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门塔尔牛必将在江西肉牛产业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娄佑武, 裘大堂, 吴志勇.优质杂交商品肉牛选育与配套技术研究试验总结报告[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00 (增刊) :11~14.

[2]娄佑武, 裘大堂, 吴志勇等.优质肉牛屠宰试验报告[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00 (增刊) :19~22.

[3]胡其贤, 王炳庆, 陈长标, 等.西门塔尔杂种一代牛与本地黄牛肥育对比试验报告[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00 (增刊) :32.

上一篇:用好网络搜索下一篇:青少年业余篮球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