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配套(精选11篇)
公共服务配套 篇1
一、引言
外源型发展模式的概念, 是游宏滔等人在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地区、类型城镇的发展动力时提出来的。他根据城镇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特点归纳出外源型、内源型和中心地型三种城镇发展模式。其中, 外源型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力量推动城镇的工业化和城镇化, 这种类型的城镇广泛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 江苏太仓就是外源型发展模式的一个代表。
随着太仓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目前的公共服务设施已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特别是太仓作为外源型城镇, 外资企业众多, 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人和外来务工人员, 在进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划时将这些人群考虑进去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太仓至今还没有系统地做过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 导致拥有大量外来人口的开发区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严重落后。因此, 作者对太仓的公共服务设施现状进行总结, 对其不完善的地方提出相关建议来完善太仓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并呼吁尽快制定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划。
二、太仓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特征
(一) 外向型经济带动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外向性
江苏省太仓市是一座位于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开放带交汇点上的港口城市, 东濒长江, 南依上海, 西接苏州, 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极为发达, 东距太仓港18公里, 20分钟便可到达太仓港航运中心;沿江高速公路和苏昆太高速公路贯穿城区东西南北, 只需5分钟便能进入四通八达的苏南高速公路网;40分钟即可到达上海虹桥机场 (见图1) 。
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交通运输为太仓经济开发区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吸引了大量外资进驻开发区。截止2008年底, 全区共引进外资项目413家, 总投资近50亿美元。其中, 来区落户的欧美企业约占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50%, 日韩企业约占25%, 港台企业约占15%, 形成了以德国为主的欧美企业群、以日本为主的日韩工业群和以港台为主的国内规模企业群三大企业集群 (见图2) 。
2009年, 总投资约10亿元的太仓市金仓湖生态湿地公园以“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和乡村互动”为主题, 成功入围上海世博会首批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这两项大型设施的建设将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来太仓旅游, 并且会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商来太仓进行考察。由此可以看出, 太仓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具备一定的外向性特征, 不仅满足外资企业的需求, 而且满足来太仓进行商务活动和旅游的外国人的需求。
(二) 典型企业及居民需求的特殊性
从开发区外资企业的构成比例我们可以看出, 德资企业占到外资企业总数的四分之一, 数量已达到120多家, 使太仓经济开发区成为德国工商界知名的中国经济开发区之一, 是全国德资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也是德国企业投资中国的首选地, 太仓因此被誉为“中国的德企之乡”。目前在太仓工作的德国人有500人左右, 其中有100多人已在太仓定居, 再加上其他外资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技师和培训师等, 在太仓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人数量是很多的。同时, 太仓的台资企业有400多家, 台商近3000人, 并成立了台商协会。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 德国和台湾省的居民数量会不断增加, 由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具有特殊性, 满足这些典型企业及居民的特殊需求, 提供多样性的服务设施配套, 是城市规划政策调整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
(三) 外来人口需求的多样性
外源型城镇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人口, 生活习惯各不相同, 对服务设施的需求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据统计, 2008年末, 太仓市域内户籍人口达到46.63万人, 而非户籍人口达到41.8万人, 比例接近1∶1。户籍人口中, 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95年至今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 并且有不断加速的趋势。如果没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 太仓的经济必将受到影响, 所以这些“新太仓人”为太仓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配置符合外来人口生活习惯的多样性的服务设施应该是外源型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一大特征。
(四) 综合提升设施水平的内发性需求
太仓撤县建市15年以来, 经济快速发展,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老城区的许多公共服务设施规模不足、档次不高。尤其是商业设施, 许多太仓人因为不满足于本地的购物消费环境及商品的档次, 而到临近的上海、苏州去消费, 这说明服务设施配套没有跟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如果提高太仓商业配套的档次, 丰富商业配套的内容, 将可以吸引太仓人在本地消费, 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综合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满足本地市民的需求,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必须从外源型城镇的三类主要人群——外国居民、外来务工人员、本地居民角度来分析太仓公共服务设施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服务于外国居民的设施的现状及问题
以德资企业及德国居民为例, 自1993年第一家德国独资企业——克恩·里伯斯有限公司落户以来, 目前, 已有120多家德资企业落户, 使太仓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德资企业最密集地区之一。太仓的精致与舒适, 使得不少德国人愿意留在太仓, 他们感到德国黑森林的小镇和江南水乡的太仓有许多相似之处, 故应该配备富有德国特色的公共服务设施。但现状问题十分突出,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教育设施首当其冲。开发区建立之初, 创办了一所太仓北上海国际学校, 这是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国际学校, 面向中外公开招生, 解决了外国居民子女的教育问题, 但更大问题是与德国企业用工需求相适应的高级技术工人的培训设施的缺乏。德企在2000年之前出现了“技工荒”现象, 为破解这一难题, 政府引进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在2000年初, 太仓经济开发区与德国巴符洲政府、克恩·里伯斯、慧鱼及太仓职业技术学校合作, 创办中国第一家与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同步模式的职业培训中心——太仓德资企业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 解决了不少企业技术人才紧缺的问题。这类培训中心拥有完整的德国进口设备, 由德国资深专业技师任教, 学制3年, 专业知识在职教中心完成, 实践技能的学习在培训中心进行, 毕业考试由中德双方组成的考试委员会实施。毕业学生将获得德国工商会颁发的培训证书、教育部颁发的学历证书和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这种先进的教育模式在太仓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2005年成立了舍弗勒 (中国) 培训中心, 2007年成立了德国巴伐利亚技术工人 (太仓) 培训中心, 同年又相继成立了AHK——上海 (德国工商总会上海代表处)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
餐饮方面, 在开发区新增了一些咖啡馆、西餐厅、德国酒吧、德国香肠店、面包房等富有德国特色的餐饮设施。但是, 太仓经济开发区总面积80平方公里, 上述餐饮设施集中分布在一期开发的15平方公里用地里, 目前开发的二期25平方公里建设已全面铺开, 但区内缺乏配套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 餐饮设施、娱乐设施、体育设施、医疗设施等都没有做出规划安排, 缺乏具有国外特色的一些娱乐设施, 也没有设立专门针对外商的投资服务中心和住宅小区。
(二) 服务于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设施配套现状及问题
从国内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经验来看, 原先开发区单一的经济功能结构将会被多元的城市结构所取代, 在单一的产业功能基础上为开发区增加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是今后的趋势。据统计, 2008年末, 太仓的外来人口达41.80万人, 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经济开发区。开发区需要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 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对不同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程度, 有侧重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引用外来务工人员对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状况的评价体系, 可以把这一群体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程度分为很需要、需要、较需要、一般需要、偶尔需要、不需要6个等级, 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分析得出外来务工人员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有一定的特殊性, 如商业设施中对综合百货店、餐饮店、便民店的需求很高, 文化体育设施中对球类活动室、室外运动场需求很高, 医疗设施中对卫生服务站、医院的需求很高, 市政公用设施中对自行车库和公交站点的需求很高, 社区服务设施中对中介、咨询服务需求很高, 教育设施中需要配备职业培训机构。
目前开发区还没有综合性的百货商店, 餐饮店的服务对象也主要集中于白领阶层, 缺少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便宜实惠的餐饮店, 便利店也非常少。体育设施只有少数厂区配备, 没有公共性的体育场所。太仓几家市级医院都集中在老城区, 开发区没有大型的医院, 卫生服务站也很少。
(三) 服务于本地居民的公共服务设施亟需完善与提高
由于本地居民是公共服务设施的主要使用者, 所以服务于本地居民的公共服务设施应该做到类型齐全, 分布合理, 规模适当。然而, 类型不齐, 规模不够与分布过于集中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例如文化设施, 太仓还没有市级的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体育设施方面, 目前只有一处市级的体育场和体育馆, 缺少游泳馆等专门场馆, 小型的户外运动场也较缺乏;市政设施方面, 公交线路少, 班次间隔时间长, 而且老城区内许多公交站点只有一个站牌, 没有休息和遮风挡雨的场所。主要商业金融设施集中分布在老城区, 开发区的商业设施和金融设施数量过少, 影响了住在开发区居民的日常消费和进行金融活动的方便性;原先的行政设施都集中在老城区, 挤压了老城区发展商业金融行业的用地, 也影响了居住在开发区的居民和外资企业办理公事的便利性。商业设施的规模和档次都有待提高。
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对策
(一)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控制与引导
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型、规模与布局应该根据人口的数量、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变化来进行优化配置, 只有通过规划层面的控制与引导才能完成。必须制定动态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策略, 做到城市各区域协调发展, 分阶段弹性配置, 在老城区公共设施功能与档次提升的同时做到新区公共设施类型的不断完善。只有将公共服务设施内容全部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与建设才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第一, 要对公共设施的类型进行控制和引导。目前实施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002) 只针对居住区内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八类设施做出了配置规范, 而国内目前对于市级或次区域级公共设施的内容和设施指标却没有明确标准。像太仓这种外源型城市有它的特殊性, 除了要考虑本地居民外, 还要考虑到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在太仓工作的外国人, 设施类型应该做到多元化。丰富服务于外国人的富有特色的公共服务设施类型, 满足服务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的设施的要求, 在太仓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 设施规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设施的利用程度和产生的效益。合理的规模可以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 在运营上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转, 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制定公共服务设施规模时, 要改变原来以户籍人口数量作为服务人口标准的方法, 应该将外来务工人员和外国人纳入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对象, 以常住人口数量作为服务人口标准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此外, 要考虑到公共设施的开发建设时序问题, 规划时要预留足够的用地, 要根据服务范围内人口的增长来灵活调整设施规模。
第三, 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有集中式、分散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三种模式。金融设施、文化设施、行政管理设施宜集中布置;医疗设施、教育设施、社区服务设施、体育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等考虑到其服务半径问题可以分散布置。餐饮设施和购物设施等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模式, 老城区中心和开发区各开发阶段的中心区宜集中布置规模较大的餐饮和购物设施, 外围结合居民点分散布置规模较小的餐饮和购物设施;从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对象来看, 针对于外源型城镇, 应考虑不同人群的居住分布特征。在外国居民集中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要集中配置具有各国特色的设施, 在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的地方应集中配置基本生活需求的设施, 在本地居民集中居住的区域, 重点是丰富设施的类型与层次。
(二)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多元化配置
外源型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特殊性, 要做到多元化, 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第一, 针对外资企业及外国在太的工作人员, 最重要的是要配置服务于外资企业发展的设施, 如配置外资企业服务中心, 负责外资项目的引进和审批以及后续工作, 提供各类咨询服务;设立外资企业家俱乐部、银行家俱乐部、会议中心等满足外资企业商务交流的功能性场所;提供企业发展所需的仓储物流设施、科研机构、网络通讯设施等。还要为外国人配置日常生活必须的设施, 如西餐厅、咖啡馆、啤酒吧、红酒屋、雪茄吧等符合外国人饮食习惯的餐饮设施以及相应的文化娱乐及体育健身设施;配置酒店式服务公寓为间歇性居住在太仓的外国人提供住宿设施。
第二, 根据对外来务工人员关于服务设施的需求度调查, 为他们提供所需求的基本的服务设施。配置一些百货店、食品店、餐饮店、药店、便民店、网吧等商业设施;配置一些棋类活动室、球类活动室、健身室、室外运动场、图书室、游艺厅、影视厅等文化体育设施;配置一些职业中介、住房中介等社区服务设施;配置医院、卫生服务站等医疗卫生设施;配置职业培训中心、民工子弟学校等教育设施;邮政所、储蓄所、银行等金融邮电设施。
第三, 要为城市中最重要的本地居民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本地居民是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享有者, 对于这类人群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要做到全面。不仅要考虑到年龄的差别, 平衡服务于各年龄阶段人群的服务设施类型, 而且要满足城市中不同收入水平人群的需求, 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设施, 使全体居民共同享有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资源。
(三) 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人性化与便利化
公共服务设施人性化是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品质的关键, 应该在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管理阶段融入人性化理念。例如, 城市公交站点不能只是竖一个站牌在路边, 而应该完善其功能, 设置明显的站台、安排休息座椅、垃圾箱等设施, 在站牌上应设置与中文相对应的英文标识;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一站式的投资服务, 将审批、注册等各种手续集中在一处办理, 提高效率。布局合理、设计周到的公共服务设施能使居民和游客切身体会到来自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的人性化的服务与关怀。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便利与否是居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要使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便利, 首先应该从规划入手, 根据各类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合理安排它们的空间位置, 缩短居民点到达服务设施的距离。像城市开发区这种区域, 由于其用地面积大, 人口密度低的特点, 应当布置集中型的服务设施。在开发区开发的不同阶段的衔接地带设置城市综合体或邻里中心, 将商业、金融、邮电、娱乐、体育、休闲广场、社区服务、住宿等设施集中布置在一起, 可以使生活在开发区的居民不用赶到老城区也能享受到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带来的便利。
五、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我国城镇逐渐参与国际分工, 承接国际的产业转移是一个必然趋势。太仓作为外源型城镇的典型代表, 存在与着其他外源型城镇相同的普遍性的问题。如何更好地为除了本市居民以外的外国人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使他们与本地市民共同享有服务设施带来的便利与舒适, 是这类城镇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城市的发展动力相辅相成, 优越的公共服务设施能吸引资本、人才、技术的引入, 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同时城市要进一步提升发展动力也需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本文从规划角度探析了太仓新老城区、不同人群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不同需求, 以此来引起对服务于城市中外来务工人员和外国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问题的关注, 希望对其他外源型城镇今后的发展有所借鉴。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以后,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长三角地区的众多城镇纷纷加入到国际分工的行列, 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 这些城镇的经济实力得到迅猛的提升。然而, 随着外资企业和外来人员的不断增多,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却没有跟上, 对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针对外源型城镇公共设施的配置问题, 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 分析其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特征, 总结其建设成果, 并针对其不完善的地方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游宏滔王士兰汤铭潭.不同地区、类型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初探.小城镇建设.2008/1
[2].http://www.szga.com/news/gylhjg/2009/9-6/09961845547096.shtml
[3].唐志灏.探析德企之乡——江苏太仓成长之路.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2009/4
[4].李如贵张静陶勇朱建权.高密度外来人口地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探讨——以温州市蒲状片区分区规划为例.浙江建筑.2008/12
[5].孟强杨潇邓莹.“公共设施级配体系研究”的原则与方法——结合常熟公共设施布点规划.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大连出版社.2008/9
[6].唐子来李新阳.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公共服务设施:经验借鉴和策略建议.城市规划学刊.2006/1
公共服务配套 篇2
作者:钟建辉 蔡海智
产业园区公共配套设施是园区长期良性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加快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是园区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介绍了我区产业园区的基本情况及园区套设施的现状,分析了园区配套设施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
一、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我区目前的各类产业园区,除市、区政府规划建设的高新技术产业带4个片区、高桥工业园、现代家电产业集聚基地、汽车电子产业集聚基地、平湖物金融服务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园等大型重点园区外,还有散布于各街道各社区的众多中小型工业区(数量暂无准确数据)。下面着重介绍市、区政府规重点产业园区情况。
(一)产业带坂雪岗片区
坂雪岗片区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已引进华为(通信网络技术生产商)、新天下(全国计算机第二大生产商)、康冠(全国知名的显示器生产商)、算机开关电源专业生产商)、元征科技(世界著名的汽车诊断电脑生产商)、欧威尔公司(全区十大进出口企业)等22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电子信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集聚。电子信息制造业是片区第一主导产业。
片区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规模大、污染小、产能高、发展快的特点。目前,片区每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高达40亿元,居全国首位。2008年辖区内高新技工业总产值达1271亿元,片区全年税收占 区年总税收的40%,被誉为 的“粮仓”。
(二)产业带宝龙园区
宝龙园区规划面积35.58平方公里,现有国有未出让土地约2.23平方公里,其中可用于产业发展的用地约1.42平方公里,同时周边社区还有约0.94的集体未建用地。园区土地存量相对充足,发展后劲十足。
园区是深圳高新区中产业基础最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园区,是 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目前园区已成功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新技术企业额达180亿元,预计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460亿元。2008年,园区实现了工业总产值198.6亿元,税收2.8亿元。
园区产业集聚效应突显,已初步形成了以IC产业为主导,以电子通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为辅助,以其它产业为补充的产业集群。园区名企荟萃,汇半导体、方正微电子、华润微电子、比亚迪、天马微电子、同洲电子、科陆电子、实益达等一批上市公司及兄弟工业、华强三洋、五洲龙汽车、赛格导航欣安防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
根据《深圳高新区宝龙园区整体发展规划》,园区的发展定位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融合设计、制造、交易和应用环节的集成电路产业,深圳市高新产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深圳上市企业集聚地,区产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未来,区政府将以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光电子产业为核把宝龙园区建设成为深圳市创新活力强劲、优势产业集聚、投入产出比高、服务配套齐备的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特征的科技新城。
(三)产业带葵涌片区
葵涌片区的核心启动区是金涌小区。金涌小区于1997年底被市政府统征收归国有。园区总面积约53.3万平方米,先后引进知己、迅宝、同力、君轩、个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涉及手机电池、可降解餐盒、生物医药、电池外壳包装、MP3电子等行业。目前知己、迅宝和同力3家企业已投产,君轩公司的已基本完工。
(四)产业带大鹏片区
大鹏片区占地面积约9.04平方公里,按“统一规划、设施配套、分区建设、一区多园”的开发模式,划分为高新科技生态产业园、出口加工贸易区、生态区和海产旅游观光区等四大功能片区。目前,园区已引进高新项目11个,来料加工及内资企业20多家,企业人数4000多人。
(五)高桥工业园
高桥工业园总规划面积约145万平方米,以教育北路为界划分为东、西两个片区。东片区规划面积约67万平方米,其中工业用地面积约47万平方米,驻企业有深南电路等7家,已用地面积约32万平方米,剩余可招商用地约15.14万平方米。西片区规划面积约78万平方米,其中工业用地面积约55,为体育新城、厦深铁路和深惠路改造安置返还工业用地。
(六)深圳市现代家电产业集聚基地
该基地是深圳市九大产业集聚基地之一,是市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大型优势传统产业项目,位于布吉、南湾街道布澜大道两侧,总规划面积169.8万平方李工业园、联大科技园、金积嘉科技园、联创家电城和金积嘉工业园共5个园区组成。
基地规划范围内绝大部分为建成区,区域内已经集聚了约80家中小型企业。近两年来基地新入驻家电产业项目11个,目前已建成投产的项目有联创实嘉电子、赛兔数码科技和草莆吓围实业4家,在建项目有中海信科技、波音电讯科技、泓亚光电子、金苹果电子、恒特美印刷、巨银诚信投资和新天光电。基地预计5年内总投资约50亿元,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200亿元。
(七)深圳市汽车电子产业集聚基地
该基地为深圳市九大产业集聚基地之一,是市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大型优势传统产业项目。基地位于我区宝荷大道以南,总规划面积50.1万平方米,其目用地20.4万平方米,研发用地12.5万平方米,生活配套用地3.3万平方米。
基地将依托紧邻比亚迪汽车、五洲龙客车、中集半挂车项目的行业区位优势,采取政企共建、市场化运作模式,打造行业“四个体系”(汽车电子产品生态系、总部经济体系、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和国际“采、供、配”体系),将以研发为重点,以产业为支点,充分发挥深圳现有产业基础和科技优势,吸纳国内子产业项目和研发机构集聚,提高汽车电子产业规模生产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成为汽车电子产业项目、研发机构和总部企业发展的首选之地。基地预计总投资约40亿元,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150亿元。
(八)平湖物流园区
平湖物流园区是深圳市建设国际物流枢纽城市的先导工程,按照深圳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要求,平湖物流园区的开发目标是:发挥平湖交通便利的优势,足深圳、辐射周边及国内外的枢纽型综合物流基地。
园区位于深圳市中部物流组团规划的核心片区,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园区规划控制用地14.75平方公里,具有仓储配送、市场批发、多式联运、四大功能。目前,入园项目20多个,项目实际投资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在业界具有影响力的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中外运物流中心、怡亚通供应链中心、越海全球物流供应链服务基地、深圳市农产品国际物流园等大型物流项目在园区的聚集已初具规模,园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渐凸现。
(九)金融产业服务基地
金融产业服务基地选址于 区平湖街道,规划面积2.24平方公里,总建设规模约380万平方米。园区分三期建设,基地一期规划用地90万平方米,土要集中在山厦社区原华宝农场范围内;
二、三期规划用地134万平方米,二期开发位于辅城坳社区辅城河以南、清平高速以西片区;三期开发区则位于区清平高速以东片区。园区建设工程投资总金额约为80亿元。金融产业服务基地以提供金融高端服务为核心,着重培育八大功能:容灾备份功能、后台、数据处理功能、信用卡服务功能、客户服务功能、业务培训功能、金融创新研发功能、金融外包及配套功能。
(十)精细化工产业园
该产业园是市、区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园区初步确定总投资为60亿元,规划面积为11.4平方公里。该工程将推行石化基地一体化开发模式,大三高一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密度和低污染)、节能、节水的精细化工产品、新型化工材料和工程塑料系列产品,建设深圳生态型绿色化工产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全面投产后,每年可带来1200亿元工业总产值,相当于再造一个。
(十一)中小型工业区
这些由街道、社区及社会投资建设的工业区呈“满山放羊”状散乱分布在全区各个街道和社区,普遍规模较小,无统一规划,档次较低,许多工业区由于建久远已经比较破旧。据区城改办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我区1992年以前建成的镇村旧工业区有215个。
二、产业园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现状
由于公共配套设施是主要根据区域人口的规模来规划建设的,因此无法区分确定属于产业园区的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准确数量。下面分几类情况,着重政府重点产业园区(含园区内部及周边区域)的配套设施建设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好的园区
1、产业带坂雪岗片区
由于坂雪岗片区是老城区,因此在市政配套设施基本配备,供水、供电、道路、燃气等设施基本覆盖片区,但道路系统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共服务配套方面,片区面临城市配套严重落后等问题,文化体育设施缺乏,商业配套设施滞后,片区内没有一个公园,没有一个文体活动的场所,没有上档模的商务配套设施,大型商场和高等级酒店还是空白。
2、宝龙园区
市、区两级政府前后投入超过十亿元进行园区开发建设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园区市政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发展初具规模。
(1)市政实施逐步完善
园区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目前园区内建成通车的市政道路有十多条,建成道路超过二十多公里,包括有宝龙大道、清风大道、锦龙大道、高科大道、宝坪一至七路、锦龙一至四路等。另外,南同路、诚信路等道路正在建设中,宝龙一路北段、三路北段、锦龙大道北段等道路建设也已纳入计划。
园区供电配套较为完善。目前由碧岭变电站、宏图变电站、宝龙2#变电站等为园区企业供电。另外,为了保证园区半导体企业的双回路用电需求,经过协调会研究决定,调用宝龙2#变电站作为IC专供变电站,并重新规划园区电网建设。
园区供水基本充足。园区由中心城水厂、同乐水厂为企业供水,基本能满足企业用水需求。园区早期建设供水管网,由于水管偏旧、管径较小、地势高低大等原因造成园区存在水压不足现象。
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园区交通主干道,如宝龙大道、锦龙大道等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清风大道、高科大道等电子眼、红绿灯及安全标识等工程正序稳步推进。系统不断完善。已完成天然气管道铺设工作,企业开始使用天然气。
(2)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健全
设立了派出所、城管所、社区工作站、交警中队等公共服务机构,园区配套有两个生活配套区,消防中队、社区服务中心、临时商业街等在规划中。但总生活配套和商业服务设施仍比较滞后。
(二)基础设施建设较好的园区
1、产业带葵涌片区
园区共规划有5条路,目前,金葵东路、银葵路、灵海路等三条路已完工,路灯及绿化正在完善中;金涌路和高源南路等两条路已通过方案设计和用地批手续,正在办理环评等其它前期手续。
2、产业带大鹏片区
园区投入7.5亿元进行水、电、路、通讯、排污、征地、赔偿、平整土地等基础设施建设。现有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园区发展的需要。
3、高桥工业园区
作为新建设园区,目前园区道路等市政设施在建设中。
东片区:土石方工程方面,两个标段总面积为40.62万平方米,均已全部完工;道路工程方面,坪高路(长度455米)、富祥路(长度670米)、箱水、排污、给水、电缆沟等,也已全部完工。
西片区:主要包括高桥路、丁山河桥梁工程、工业一至六路、沿河东路、沿河西路、白石塘路、丁山河河道整治工程、一期及二期场平工程等15个市政。其中市政道路长度总计约10.5公里,河道治理面积约8万平方米,开发土地面积约90万平方米,累计下达计划投资1.8971亿元。目前15个市政已竣工11个,在建4个,累计完成投资约1.7亿元。其中高桥路及工业六路由于征地拆迁影响部分路段无法实施,丁山河桥梁及丁山河河道改造二期工底前完工。
4、深圳市现代家电产业集聚基地
该基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3.94亿元,截至2009年8月累计投资约1.67亿元,占基础设施总预算投资额的42.26%。甘李工业园已实现“”,具备了企业进驻开工的条件。基地内金田路、进园路已建成通车,甘李二号、五号路和田心二路、金积嘉路将于近期开工建设。家电总部功能区已完,规划面积约7.8万平方米,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已完成立项,总部功能区项目建议书已编制完毕并报市发改局审批。
5、深圳市汽车电子产业集聚基地
该基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1.66亿元,截至2009年8月累计投资约421万元,占基础设施总预算投资额的2.54%。园区周边规划有较完善基础设施,园内“三纵六横”共9条市政道路工程将于2009年下半年全面开工建设。
6、平湖物流基地
区政府是园区开发建设的主体,现已投入3多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市政府对园区部分主干道路设施的投资建设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道路方面:园区已建成道路设施包括平新路、平吉大道、富安大道、富安西路、平湖一号路、齐富北街等,在建公共设施有机荷高速公路-平新大道互通计划建设道路设施有平安大道、丹运路、李朗路、生态园路等。
电力设施建设方面:华南城二期面临电力短缺的问题,需要拉电缆专线来解决,正在动工建设的国际农产品物流园也面临此问题。以后还会有更多的物流工建设、运营,电力设施建设不足将是一个重要问题。
公共服务平台:尚在规划之中。
7、金融产业服务基地
目前基地及配套道路各项拆迁安置工作正抓紧进行。
8、精细化工产业园
目前正进行征地拆迁工作。
(三)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的园区
由于历史原因,除市、区政府规划建设的重点园区以外的、为数众多的各类中小型产业园区,缺乏统一规划,公共配套设施普遍较为落后。
三、产业园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随着入驻各产业园区的企业数量增多,产业人口的集聚,园区配套功能滞后的问题也更加显现,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归纳起面临的共性问题主要有:
1、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
目前各产业园区道路、供水、供电、燃气等市政设施规划基本完备,但由于建设资金不足、征地拆迁缓慢、手续繁琐等原因,某些市政项目建设比较缓慢市政设施建设滞后,无法适应园区企业生产和生活需要。如道路交通方面,平湖物流基地、坂田片区、大鹏片区、葵涌片区等园区均面临道路设施滞后问园区公交线路不足。用电方面,平湖物流基地反映电力设施不足将影响园区项目建设。排洪方面,大鹏片区需要增加排洪设施。治安方面,宝龙园区存在设备缺乏问题。
2、生产性配套设施不完善
污水处理方面,各园区没有统一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部分园区内污水管网尚未完善,污水由企业各自处理,导致重复建设。作为IC产业的集中地,宝龙没有规划建设为IC产业配套的危险化学品仓库,IC企业必需的高质量供电系统也有待完善。
3、生活性配套设施滞后
目前各产业园区生活配套滞后,园区普遍缺乏生活、文体和商业配套设施,商业、消费、娱乐等第三产业不发达,这也对园区的投资发展环境造成了较大坂田片区没有高级酒店等上档次的商业配套设施,严重影响了华为、新天下等大型高科技企业的商务活动;大鹏片区和宝龙园区存在有线电视接入问题;告显示,宝龙园区目前最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是活动中心、商场、医院和菜市场。此外,除少数企业建有宿舍外,产业园区内多数企业目前只能通过由民边民房的方式来解决。
4、服务配套水平较低
一是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低。物流服务形式单一,企业物流主要依靠自身解决,园区现代化物流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滞后;二是劳务、法、广告、设计等中介服务业服务能力弱;三是技术、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缓慢。
(二)造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原因
1、规划滞后
许多园区的总体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规划都缺乏严肃周密科学的论证,规划的滞后和反复调整导致园区项目前期难以细化,影响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基础设安排的合理性,园区配套设施建设落后于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现象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改变。
2、融资渠道单一
随着园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市、区政府的财政划拨,少部分由街道、社区及部分社会资金投金投入不足的影响,部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滞后,配套项目推进缓慢。一方面,由于街道及社区一级财力较弱,难以集中财力承担市政及公共服务资,镇、村一级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另一方面,由于区财政财力相对有限,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缺口较大,而市级资金投入特区少。近三年来,随着特区内外一体化的深入以及地铁三号线、大运场馆的建设,市政府加大对 区基础设施项目的倾斜,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
3、征地及拆迁进度缓慢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园区及周边部分土地征地拆迁难度很大,造成规划中的一些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迟迟无法开工,这对园区配套功能建设造成了严重。
4、项目建设手续繁杂
目前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报建审批环节较多,审批时限过长,严重影响了项目的建设进度。按照目前的审批程序,公共配套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建设,码一年多。若是涉及到规划、调整修改等手续,则费时更长,时间最长可达两年多。
5、管理机制不完善
由于历史原因,我区园区大多属于开放式管理,园区管理机构只是协调机构,各有关职能部门各自在园区内行使管理职权。这一方面导致园区难以为企业效的行政服务,另一方面也使园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容易与产业发展要求脱节,项目协调难度较大。
四、对策及建议
加快园区配套功能建设,必须坚持以现代产业新城的理念为指导,把“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开发为基础,以完善配套功能为重点整体竞争力为核心,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努力把我区重大产业园区建设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完备、配套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产业布局合理、经济发现代化产业园区。
(一)以规划调整为抓手,完善公共配套设施
根据园区的各自情况,分类做好规划修订和调整,完善园区功能区块划分及产业空间布局,注重资源的整合利用、产业的组织引导、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功能的完善,突出园区的城市功能,为园区的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对精细化工产业园、金融产业服务基地、高桥工业园等新办产业园区,在规划上一点、上档次,要综合考虑公共服务与配套功能;对宝龙园区、坂田片区、家电基地等较成熟园区,重点做好园区提升规划,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园区形多小型旧工业区,做好改造升级规划,提高工业区档次。
(二)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1、进一步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要强化为园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抓紧建设一批当前企业生产所急需的基本配套设施,如园区污水处理厂、截污管中转站、变电站等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推进危险品仓库、高质量供电设施等项目建设,适应园区产业发展需要。要加大投入,工业园区水、电、路、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做好建成区的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树立良好的产业园区形象。
2、加快生活性配套设施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在加强生产性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区政府要加大对园区及周边生活配套区、中心、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民生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完善园区的三产服务功能,为园区企业主和员工解决吃、住、行、娱乐、购物、就医、子女际问题,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全面提升园区的开发档次和服务水平。
3、加快公共行政服务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园区,可适当扩充园区管理部门的职权;增补充实各职能部门在园区的派驻机构,专职服务于园区的建设和产完善园区公共服务体系;在宝龙园区等园区推进无缝隙政府建设,为园区企业打造便捷高效的行政服务。
(三)以机制改革为手段,保障配套设施建设
1、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资金问题是制约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的一大瓶颈。要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提供保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尤其是要充分利用迎办大运会的契机,争取市政府投资多投向我区项目。二是利用多种投融资方式,解决建设资金问题。除政府投资极争取银行贷款融资,也可采取BOT、TOT等融资方式。要支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建设大型商场和高档酒店等商业配套设施。
2、妥善解决“征地难”问题。征地是加快产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先决条件。为妥善解决“征地拆迁难”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拆迁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新成迁事务中心的综合协调作用;明确区政府、规划部门、国土部门、街道办等各有关单位的职责,形成拆迁合力;建立拆迁安置补偿储备库;规范拆迁服务市
3、提高项目建设办事效率。简化公共配套设施项目办事流程,实行并联审批,缩短项目审批时限,加快项目建设进程。
(四)适应园区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与园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现代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的现代服务体系。
1、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企业发展提供紧密配套服务的新兴产业,是改善投资环境、加深产业链、提高产业一体化程度的有效手励和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园区创办中介服务机构,为入园企业提供金融、研究和开发、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信息、人才、广告等方面的服务,使区管理与服务功能的有效延伸。
2、要加快发展消费性服务业。以满足园区居民消费为目标,积极推动发展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餐饮、商住等消费性服务业,逐步推出商贸,鼓励发展外来工公寓、专家楼等生活配套设施,适当发展中高档住宅,提高园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3、要积极构筑公共技术平台。积极搭建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行业协会的建设,加快集成各种中介服务资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五)推进旧工业区改造,提升配套设施档次
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旧工业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升级改造、穿衣戴帽、政府回购、整体改造、环境整治等不同形式,分类、分批实施改造和整带面加快推动全区工业区升级改造。通过改造,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提高工业园区档次。
2010年2月9日,市政府副市长兼公司董事长付万惠主持会议,专题听取市物流园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物流公司”)关于阿康中心物流园区2009年工作进展情况和2010年工作安排的汇报。市物流公司副董事长宋永军、政府副秘书长王剑出席了会议,市物流公司经营层班子成员及各部部长参加了会议。会上,总经理马玉清代表市物流公司做工作汇报,付市长及各位与会领导在听取汇报后,既肯定了公司一年来在融资、项目报批、土地征收等方面的工作,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2010年园区建设工作做了重要指示,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现纪要如下:
一、园区的规划建设工作要与全市整体经济形势和总体规划结合起来,规划要体现高水平和前瞻性,要对园区做准确定位。要在园区的管理、融资、项目筛选上做出效果,力争建成示范性的园区。
二、公司要解放思想,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快步伐,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振奋精神,创新思路,迎难而上,确保2010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具体目标任务:一是2010年8月底前要完成除园林绿化工程外的所有市政工程建设任务。所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单位在2010年3月初都必须进场施工;园区的绿化招标工作要在4月初完成。二是园区配套和引进物流项目要完成15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园区配套的学校、医院、酒店、商业和休闲设施项目要在2010年5月初开工建设。在招商选商上,围绕 “两大战略”,筛选出辐射带动强、科技含量高和税收效益好的项目在园区尽快落地。
三、园区的建设作为鄂尔多斯市经济建设的重要一极,要在各项工程建设中,紧紧围绕“质量优、进度快、造价合理”的目标,加大管理服务力度,特别对园区内所有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招投标等重要环节都要邀请“三重一大”督察组和市审计局介入,把好资金使用和审批关,打造优质精品工程。
四、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加强经营层领导班子建设,班子成员要解放思想,顾全大局,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努力建设学习型班子。二是要充分调动部门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督促各部门严格落实各项决策和规章制度。
五、园区建设资金偿还的问题。
要求公司认真测算园区原始静态投资额,从偿还资金来源详细计算偿还资金,做到心里有本帐。
六、近期,宋永军副董事长和王剑副秘书长要专门听取市物流公司对每个项目的筛选,对引进的每个项目,要详细计算其辐射带动能力、辐射半径,集散效应,拉动就业人数,新增税源数量等指标。同时,围绕结构转型“两大战略”,筛选出辐射带动强、科技含量高和税收效益好的项目,引进的生产和制造的企业要对当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不要盲目引进企业,防止个别企业的圈地行为。
公共服务配套 篇3
关键词:技术档案 管理 服务 航标工程
在任何行业中,档案管理均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当前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更应该增强技术档案管理意识,从而更好服务于企业工作。在航标配套工程中,增强技术档案管理,明确记录并通过主动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综合加工以及更加深层次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等,不仅能够达到企业每个部门和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需要,还能为行业技术的科学快速发展供给更深层次提炼过且具有较高质量的技术档案产品,更进一步创造档案信息服务的新篇章并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的更高目标。因此,只有将技术档案管理放在首要位置,才能高效的服务于航标配套工程工作。
在了解航标的定义以及其分类的基础上才能更清晰明确的认识到技术档案管理在航标配套工程工作中的重要性。
1 航标的定义以及分类
所谓航标,就是助航标志,它为是帮助船舶经济、安全、便利航行而设置的视觉的、音响的和无线电的具有信息服务作用的设施。由此可知,航标的作用是为了帮助船舶能够经济、安全并且便利的航行。航标通常具备定位功能、确认功能、危险警告功能以及指示交通功能这四大功能,也就是说通过其定位功能就能够确定船舶目前所处位置,并确认其相对航标的距离和方位,进而为船舶指示航道中的危险物与障碍物,以指示船舶遵循如分道通航制、装载危险货物船舶专用航道和深海航道等交通规则。这不仅能够指引船舶进行安全的航行,还能够起到防止甚至减少环境污染,以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
助航标志一般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其较为广泛的涉及面使其具有多种分类方式,目前最为常用的是按航标工作原理来进行分类的方法,可将其分为视觉航标、音响航标以及无线电航标这三大类。
视觉航标的使用性最强,其又称为目视航标,是供船舶等通过视觉直接目视观测的固定或者浮动的助航标志。视觉航标一般包括灯塔、灯桩和立标、灯浮标灯船与导标等,其均具有较易辨认识别的颜色与形状,并可以装载灯器具等其他附属设备来提高辨识度。视觉航标具有如投资较小、设备简单、使用直观、维护维修方便等优点,这使得其广泛应用与海区与内河,由于它具有极大的可靠性与可用性,所以视觉航标是数量最多,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种助航标志。行业对视觉航标通常要求其必须具有鲜明的灯质、准确的标位和良好的结构这三类要求。
其次,音响航标是通过依靠所产生的音响来传递信息,进而引起航行人员的注意实现助航功能的。尤其是在较低能见度天气或水中,通过音响航标所发出的具有一定识别特征的音响信号,告知船舶所处的大概方位,以实现警告危险作用。但是,因音响航标受到气象条件制约,使得其听程度极不稳定,这就限制了它的适用范围。另外,相对于视觉航标和无线电航标的快速发展,通过声音来确定距离和方位具有很大不确定性致使其当前还不能用于定位。
再者,无线电航标则是通过利用无线电波传播特性来
实现测量目标的相关参数,由于它不受气候条件影响使其成
为较低能见度及复杂气候条件情况下很受推崇的导航方法。
2 技术档案管理内涵
所谓档案,就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即档案不仅继承了文件的原始性还继承着文件记录性,这是再现历史真面貌的原始文献。档案具有价值性与知识性、历史再现性和信息性等特点,此外,档案管理工作还具有一定的机密性与较强的专业性。可按内容性质将档案分为人事档案、行政档案与技术档案等。随着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到来,技术档案逐渐受到重视并成为档案管理重心,技术档案一般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有具体事务的技术文件、图纸、照片与原始记录等,其具体内容包括任务书、协议书、技术指标、审批文件、研究计划、方案大纲、技术措施、调查材料、设计资料、试验和工艺记录等。技术档案中有些具密级限制,通常仅供企业内部使用,因此在参考文献与检索工具中很少被引用。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经济效益是促进企业稳定并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技术档案虽然与企业的核心经济并无直接联系,但其对于企业核心经济发展存在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科学管理并运用技术档案对资源开发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将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服务于中心工作。
3 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技术档案管理,对服务于航标配套工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1 提升对技术档案管理的重视度,并加强组织领导。航标技术档案产生于航标建设、维护和管理的整个过程,它客观真实的反映了航标航配套工程的发展。因此,加强技术档案管理的前提就是增强主管领导对技术档案管理的责任意识,真正意识到在航标配套工程工作中技术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如为档案室购置必要的计算机、扫描仪和打印机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同时还应提高对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通过关注员工职称评定、继续教育以及福利待遇等来确保档案管理队伍能够稳定发展。
3.2 健全并完善航标配套工程技术档案的分级管理制度。局档案室通过配备专业齐全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来建立一个完备的档案管理体系,并进行定期深入分局档案管理部门来主动收集技术资料,针对重要的技术性能指数等资料要办理移交,明确来源与去向。各分局则应设置专职工作人员来负责航标配套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收集与管理,尤其是在建设、维护维修过程中的技术资料,更需进行详细记录与认真管理。
3.3 推进航标配套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信息技术日益普遍的今天,技术档案管理由繁杂的手工管理转变为计算机管理,这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加强航标配套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的收集、传递与开发,并有效提高了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果。通过借鉴同行业各类信息,并配置整套档案扫描系统来丰富自身档案管理经验,更加能够促进航标配套工程技术档案管理走向现代化。
3.4 重视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管理与建设。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决定航标配套工程技术档案的管理效果的一大直接因素,因此如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专业素质是技术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航道局与所属单位的各级领导应重视起档案管理工作来,通过为档案管理人员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机会,如组织开展档案管理学术交流等相关活动,邀请档案管理专家开展讲座,及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去参观学习等,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另外,还应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敏锐性、责任心和严明的政治纪律,以杜绝泄密情况的发生。再者,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亦十分必要,通过定期的考核制度来督促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以及运用现代化档案管理设备的熟练程度。
4 航标配套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的创新
4.1 航标配套工程技术文件的归档范围。虽然我国国家档案管理部门所出台的相关规范是针对全国各行各业的各类工程档案的,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其所列文件归档范围还是无法满足航标配套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因此,可通过编制从立项审批、前期准备、施工建设、竣工验收到运行中的日常维护维修等各类应归档文件内容与项目文件归档范围,以此来解决整个过程中文件归档问题,从而为航标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系统性与完整性提供有力保障。
4.2 航标配套工程技术档案的整理方法创新。通过编制航标配套工程技术档案档案管理导则,按照分类号、文件顺序号的结构,详细排列所有航标配套工程技术文件,为整理项目文件提供坚实依据的同时也为工程文件的完整齐全提供有力保证,以使工程档案分类编制得更加合理、科学,利于工作中室外检索查找,从而提高各部门整理项目档案的效率。实施此档案管理导则能减轻各部门专职档案员、兼职档案员的工作难度与重度,同时也使工程文件的收集更加齐全、完整,整理更加规范,归档更加及时,查找更加快捷方便,为后续工作中的使用查找奠定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通过配置有力的硬件设备,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档案管理中,并结合多种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创新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以此来加强技术档案管理,使其能够更加高效的服务于航标配套工程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学仁.水利工程技术档案管理与资料整理[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04).
[2]王京芬.浅论技术档案收集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1(S1).
[3]王淑静,武志云.服装企业技术档案管理研究与探索[J].广西轻工业,2010(03).
居住区集中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研究 篇4
1 现状调研分析
1.1 用地现状
在设计过程中,对规划用地及周边地形环境进行了详细调研,用地位于十字交叉口西南角,待建建筑物参与了城市与街道的形象组成,用地内目前为临时建筑和成片次生林木区,隔离了生活区和城市街道。
用地北侧为现有住宅楼,用地与住宅楼之间设有生活区次干道,干道南侧种植有多年法桐成树,枝繁叶茂,形成了静谧的林荫小道,居民非常乐于使用和通行。生活区主要入口紧邻用地东侧,入口往北为生活区主干道,路宽8m。路西和规划用地间种植有行道侧柏,长势良好。路东为社区配套幼儿园,高峰期此处人车通行较集中。用地西侧和南侧为城市主次干道(见图1)。
1.2 问题与对策
1.2.1 北侧居民楼日照问题
本项目位于生活区的西南角,经计算,建筑高度小于18.5m时对北侧住宅楼的日照无影响(见图2)。
1.2.2 北侧和东侧树木的留存与保护
北侧的道旁树为多年法桐成木,法桐树冠高大、茂密,叶片抗污性强,可以净化空气,调节区域小气候,并根据园林局的要求,以及经济性、景观绿化的综合要求,设计中考虑保留和利用,东侧侧柏也最大程度保留。
1.2.3 建筑与住宅区交通关系
为满足日常使用及消防,宜设置环形道路,如何避免在此基础上对住宅区造成干扰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项目与住宅区的交通系统应该是相互联系而又彼此独立的系统。综合考虑了多种可能性,提出双入口、双通道的设计。如图3所示。
1)北侧道路的处理
原有小区道路不动,在南侧设置了平行道路供本建筑的车行、人行交通使用,两条平行道路之间保留了原有道旁的法桐行道树。为方便小区居民,在中间位置可以设置局部出入口,并设门禁安全系统,供内部刷卡通行。
2)东侧和生活区主入口的关系处理
小区主出入口人流、车流集中,不宜与综合服务楼共用,设计中采用双入口,中间门岗统一管理的方式,同样不扰动现存道路,并保留了道旁侧柏。这种考虑也减小了对东侧幼儿园区的干扰,功能分区明确、简洁。
3)南侧中部入口及西部入口
由于原有规划限制,设计建议与规划协商,西北侧预留车行出入口,实现了场地的交通大循环。
4)地下停车及停车库出入口设置
由于项目位于城市主干道一侧,所以地下停车库出入口的设置应简单便捷,所以在设计中,尽量采用车辆直接入库的方式,避免交通穿插与车行尽端迂回。
地下停车库出入口设置为:建筑西北角和建筑东侧各设置一个车库出入口。地下停车库入口均直接和城市干道相连,车辆无需在规划用地环形道路绕行,直接入库,解决了城市局部集中区域车辆的通行与疏导问题,对附近交通及北侧居民生活造成的干扰较小。
1.2.4 场地与居住区界限划分以及出入口关系
设计中对两个区域进行了明确划分,在北侧设计与居民区联系的门禁通行系统,方便联系;西南侧与小区主要出入口并列,并实行统一管理。
2 建筑内各种功能的合理布置
2.1 设计难点及解决措施
1)在用地、环境、建筑高度、日照等多种限定条件下,将医疗、餐饮、养老、住宿等多种功能进行有机组合。
2)针对场地特性,创造性地提出双通道、双出入口的规划设计理念,使综合服务楼和生活区既相互联系又分区明确。
3)从生态保护以及人性化角度出发,完整保留了北侧的法桐成树,最大程度降低了对环境的扰动,保证人居的舒适性。
4)功能关系复杂,顺利解决了各分区间的内部交通问题和设备对土建设计的各项功能要求。
为解决以上难题,最终尝试在一栋2.3万m2 (地上1.3万m2,地下1.0万m2,地上4层,地下2层)的建筑内完成多种配套功能,建筑地上主要作为居住区配套职工餐厅、社区卫生服务站、养老托老、职工宿舍、物业管理等社区公共服务用房使用;地下作为地上职工餐厅厨房、设备间等配套用房和车库使用。设计方案构思巧妙,流线合理,将各种资源整合于一体,成为社区配套建筑的新典范。
2.2 整体建筑功能区划分
1)职工餐厅
为满足生活区职工的不同需求,丰富就餐选择,职工餐厅分第一餐厅、第二餐厅两部分建设。第一餐厅作为酒店使用,第二餐厅作为方便居民生活的食堂式餐厅使用。一层为开敞式就餐区,二层布置有雅座区、包厢部分,满足不同就餐需求。
厨房布置于地下一层,位于外墙附近,便于通风排气,进行有效的机械通风排气和补风。尽量避免厨房或饮食制作间的油烟、气味、噪声及废弃物等对邻近居住区的污染和影响。餐厅按人流、货流分别设置,缩短交通运输和操作路线,避免往返交叉。
2)社区卫生服务
主要用于社区医疗配套,满足居民日常需求,方便周边居民卫生需求,方便职工就医。综合考虑社区周边的医疗服务设施,本建筑内医疗部分只定位为社区卫生服务站。考虑到医疗功能的特殊性,相对于其他功能设独立出入口和垂直交通。
3)养老、托老和老年活动场站
社区配套养老、托老设施作为国家老龄化社会发展中养老事业的良好补充,是老有所养、就近养老,方便托老的需要。
托老所在建筑东侧的三、四层,依托于一、二层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职工餐厅,方便周边老年人生活需要。托老所入口单独设于建筑物东侧一层,与卫生服务站互不干扰。养老部分居室设于建筑南侧,满足日照要求。北侧房间主要用于活动用房及相应配套用房,满足老年居住者及社区配套的休闲要求。
4)职工宿舍
为青年职工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解决工作前期住宿实际问题。职工宿舍部分主要位于建筑西侧三、四层,结合职工宿舍,对宿舍日后的可经营性充分考虑。
5)地下车库和配套用房
为解决停车难问题,充分考虑土地综合利用,缓解周边停车紧张的现状,在建筑地下二层建设地下停车库,并配以设备用房。
3 结语
尝试在一栋建筑物内完成如此多的配套功能非常困难,但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和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生活区集中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模式,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解决生活区配套和规划需求的良好方式和选择。
参考文献
[1]吴娇蓉,华陈睿,王达琳.居住区3类典型公共设施布局对慢行出行行为的影响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864-870.
[2]孙雪.居住区交往空间规划设计研究[J].今日科苑,2011(2):188.
公共服务配套 篇5
XXXX:
《XXX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管理XXX》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该规定明确XXX部门负责本辖区范围内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监督管理工作,XXX等相关部门按各自的职能开展工作。现将我开展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监管情况
我部门作为公配建设的监管单位之一,非常重视公配的建设情况,按文件要求严把建设监管关。一是按XX第138号X的规定,XXX按照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对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进行监督,并将建设情况纳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二是在相关楼盘办理预售许可证时,对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施工进度进行核实,对不符合规定施工进度的建设工程项目,暂缓核发预售许可证。三是在核发预售许可证后,将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后续建设情况纳入预售款监控范围。
二、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移交情况
从2016年底起,我部门牵头XX等相关单位,开展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移交的工作。
(一)移交的法律法规
XX第XX号令《XX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管理XX》在201X年3月1日起施行。该规定明确“在201X年3月1日已完成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不适用本规定”,但同时明确“已建成本按照规定应当移交而未移交的,参照本办法的规定完成移交工作”。
—1—
(二)XX及XXX对移交接收工作的布置
对于2016年3月1日前已完成用地出让的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移交(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工作,XXX在2017年4月印发了《XXX推进已出让居住用地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移交工作实施方案》,XXX在2017年6月印发了《解决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移交历史交遗留问题工作方案》,移交历史遗留问题分三年(2017年-2019年)按4:4:2的比例完成处理工作。
(三)移交完成情况
目前,我X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小学、幼儿园、公共厕所、文化活动中心、卫生站、社区居委会、老年人服务站点等共XX个(其中教育类XX个,卫生类XX个,行政管理类46个,市政设施类XX个,文化类39个其它类49个)。截止今年X月30日,已达到移交条件的有XX个。其中已签订移交协议的XX个,约占70%。我区推进移交工作在XX市X个区中属于排名前列,XXX在召开的相关工作会议上,多次表扬了XXX。
(四)开展移交工作情况
一是召开动员大会、加温会和协调会,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开展移交接收业务培训,印发工作指引。二是与XXX对接,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建立台账。三是制订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安排,由XXX印发实施。四是组织接收单位深入全区需要移交的40多个楼盘,现场对接、处理移交接收问题。五是对于移交工作进展缓慢的开发企业下发了《限期移交通知书》,督促移交事宜。六是针对在移交和接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主动向市住建委和区政府汇报、请示,及时解决存在问题。七是建立移交接收工作人员微信群,方便接收工作信息。八是制定对不按规定移交企业实施暂停办理业务、暂停预留商品 —2— 房预售款划拨等措施。
三、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使用和办理产权情况(一)相关法律规定
XXX规定“使用单位应当自接管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之日起X年内,按照规划确定的使用功能将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使用”。XXX的工作指引,要求将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产权办至使用单位的名下。
(二)使用的状况
全区已办理规划验收和竣工验收达到移交条件的有XXX个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中,移交或未移交中已按规划使用功能投入使用的有XX个,其中是大部分是公共厕所,现仍由物业公司管理,小部份分是小学、幼儿园和居委会。
(三)办理产权的情况
在已签订移交协议的XX个,已全面开展办理产权移交的工作,其中正在向财政局申请办理国家有资产划拨手续的30个,完成后向地税局申请办理免税的20个,已完成产权移交的9个。
四、存在问题
一是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土地价值已在土地出让底价评定过程中已给予考虑,但相开发建设单位却误认为没有按规定扣减;二是在201XX年12月28日前之前的法律法规对配套幼儿园是否属于无偿移交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部分企业对配套幼儿园的移交存在异议。三是由于部分接收单位对相关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接收后的管理人员和经费没有预算,另外邮政所属于成本价移交,这些原因导致相关接收单位积极性不高。四是部分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虽通过规划验收,但接收单位认为不符合现在的使用标准,不同意接收,但开发企业认为是按规划建设及通过验收的,—3— 难以整改,导致移交和接收无法完成。五是产权办理涉及到财政、地税、国规等多个部门,程序多,时间长,部分资料的缺失,进展比较缓慢。六是时间跨度较长(1988年-2016年),个别设施已办理产权在个人或企业名下、开发商已破产或不存在等问题比较复杂,须通过司法手段来解决。七是开发建设单位虽然与接收单位签订协议移交协议书,但个别设施还没有移交场地或未完成将产权办理到接收单位的名下,接收单位还没有投入使用计划,导致目前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情况不理想。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XXX将出台《关于推进化解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移交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指引》,XXX将出台《关于解决X市公共服务设施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若干意见》,XXX也将出台《XXX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工作方案》(已完成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一是继续深入开发企业和接收单位,督促、指导移交和接收工作。二是向进展缓慢的开发企业下发限期移交通知书,要求按我部门的时间节点完成移交工作。三是对难以解决的个案,加强与XX、XX的沟通,提出解决意见由X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四是对于不按规定完成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移交工作的开发企业,我部门将依法采暂缓办理相关企业在我部门的业务。五是进一步完善、规范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移交管理秩序,确保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与规划地块主体建设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按照规定验收并交付使用。六是每年组织教育、卫生、文化、体育、XX、XX、XX、XX等部门,至少开展1次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违规使用情况的,应当及时纠正,并予以通报。
—4— 特此报告。
XXXXXX
2018年7月6日
公共服务配套 篇6
烟草业“新常态”的特征及其对配套烟包印刷业的影响
1.烟草业版图规模趋于稳定,扩张重组虽仍在持续但步伐放缓;各中烟公司之间寻求深度合作成为“新常态”。
烟草业经过10多年的兼并重组,较大规模的烟草集团已初步形成,其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今后烟草业兼并重组、规模扩张的步伐将会逐渐放缓,各中烟公司之间将采取联合加工形式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统计数据表明,2003年前后全国具有法人资格的烟草企业有130多家,经过10多年的重组和整合,目前具有法人资格的烟草企业仅剩16家(辖90多个卷烟分厂)。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的行业战略目标要求,云南中烟“两统一、两整合”工作计划也已于2014年度逐步实施。
近几年,在国家烟草政策的引导下,红塔、上海、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烟草集团,凭借拥有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和自身品牌的畅销优势,纷纷与北方烟草企业开展优势品牌的联合加工,使烟草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生产力布局更为合理。
烟草业的扩张重组使得依附于小型烟厂的印刷企业朝夕不保,甚至被淘汰出局;而烟草企业间的品牌联合加工又为承担加工业务地区的印刷企业带来了利好消息,因为联合加工的卷烟品牌往往需要在当地寻找新的烟包供应商。
2.卷烟品牌规范整合持续进行,依托降焦减害、醇化提香、添加中草药等创新工艺和手段进行新品开发成为“新常态”。
(1)卷烟品牌持续缩减
统计数据表明,2003年前后全国共有卷烟品牌约1000余个,经过10多年的品牌规范整合,目前卷烟品牌约400个(含系列品牌),其中重点品牌约36个。
卷烟品牌的迅速缩减给烟包印刷业带来了巨大影响,导致烟包印刷市场重新洗牌,那些技术力量薄弱、产能较小、靠印制小品牌烟包维系生存的烟包印刷企业很快被淘汰出局。同时,单一品牌烟包的订单量越来越大,越来越集中于生产能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型烟包印刷企业。
(2)卷烟新产品开发
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凌成兴在2014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加快形成以“双15”品牌(包括“一至三类烟销量排名前十五品牌”及“销售收入前十五品牌”两项排名)为主体的全国性知名品牌为主导、区域性优势品牌为依托、创新型特色品牌(以降低焦油和其他有害成分含量为主体)为引领的品牌竞争发展格局;按照“品牌要做大、规格要做精、价格要上扬”的要求,建立完善品牌规格创新淘汰机制,鼓励研发新产品、淘汰小规格;着力打造一批定位清晰、风格突出、技术领先、效益良好的重点规格,每个品牌销量和销售收入前三位主导规格所占比重力争保持在70%以上;鼓励烟草企业研发新产品、淘汰小规格,原则上品牌规格20个以内的要进一退一、30个以内的要进一退二、40个左右的要进一退三;防止因片面追求品牌数量、片面追求市场扩张、片面追求生产规模,而拉低品牌价格、摊薄品牌价值、损害品牌形象。
凌成兴局长在2015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发展细支卷烟、雪茄烟和低焦卷烟,重视研发加热不燃烧卷烟、电子烟、口含烟等新型制品,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细支卷烟符合市场消费潮流、符合产品创新方向,具有“降本降耗、低焦高档、减轻危害”的天然优势。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标准周长以下的细支卷烟产量48.7万箱,同比增长66.4%;销量44.2万箱,同比增长66.0%。其中,周长为17±1mm的细支卷烟产量31.0万箱,同比增长99.0%;销量27.9万箱,同比增长102.0%。
卷烟新产品开发需要配套的烟包,需要采取全新的设计理念,可能还需要选用新工艺和新材料。卷烟新产品的推出在为烟包印刷企业提供新市场份额的同时,也需要烟包印刷企业进行技术投入。
(3)卷烟降焦减害
事实证明,近三十年来中国烟草业一直走在降焦减害的路上,卷烟焦油含量已由2000年前的平均17mg降低到现在的平均10mg。烟草业的降焦减害措施使烟包改版频繁,且超低焦油含量的卷烟要求具有清新自然、淡雅别致的包装风格。
3.天价烟(奢侈烟)价格回落,销量受阻;高端烟市场回暖,逆势上扬;中档烟产销量稳中有升成为“新常态”。
2008年,南京“天价烟局长”周久耕因一包“南京九五之尊”香烟而遭人肉搜索落马,国家烟草专卖局意识到超高价烟过度生产和滋生腐败的不良现象,陆续出台了《关于规范超高档卷烟价格管理的实施意见》《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切实加强卷烟价格管理的通知》,对“天价烟”实施调控。2012年3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又发布了《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开展“天价烟”和卷烟过度包装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2012年12月,中央整风反腐工作全面展开。多方因素致使烟草市场出现显著变化,奢侈烟的销量大幅下滑,各中烟公司也陆续调整自身定位、优化产品结构,更多地以满足大众需求为己任,促进了烟草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013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双喜?红双喜”销量突破400万箱,“云烟”已突破300万箱,“红塔山”接近300万箱;“中华”销售额已突破1300亿元,“云烟”销售额已接近1000亿元。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华”品牌实现税利超过1200亿元,“云烟”“芙蓉王”两大品牌的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利群”“双喜?红双喜”两大品牌的销售收入超过900亿元,“玉溪”“黄鹤楼”两大品牌的销售收入超过800亿元。
中高档卷烟产量的增加,使烟包印刷企业的订单大幅上升,有利于烟包印刷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4.国内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卷烟销量增长放缓,有实力的烟草企业纷纷开拓国际市场成为“新常态”。
行业相关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国销售卷烟2664.7万箱,同比持平;11个省区卷烟销量下滑,个别省区降幅超过8%。可见,卷烟销量增长已经逐渐达到瓶颈,部分区域的销量下降会成为“常态”。
凌成兴局长在2014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千方百计拓展国际市场,加快打造境外卷烟产销基地。以培育外向型烟草企业为导向,扎实开展‘境外卷烟产销基地建设年’工作,全面推进上海烟草(包括北京卷烟厂)、广东中烟、云南中烟、湖南中烟和浙江中烟、吉林烟草等五个卷烟境外产销基地建设,力争在东南亚、东北亚、中东、中南美、欧洲、非洲等重点卷烟市场拓展上取得明显进展”。在2015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凌成兴局长指出“要进一步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坚定追赶烟草跨国公司前三名的雄心壮志”。
2013年,我国卷烟境外销量为140万箱,目前国家烟草专卖局已经制订了新的奋斗目标:再用7年时间(到2020年)实现卷烟境外销量超800万箱。
境外卷烟市场的拓展也为烟包印刷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以我公司所服务的山东中烟为例,近几年的卷烟出口量也是稳中有升,2013年仅“泰山(AL)”和“泰山(AF)”两个品牌的出口量就达到了5万箱,2014年增至6万箱,我公司也紧跟山东中烟的步伐,参与到国际市场的拓展中。
5.加大技改投入,实施精益管理,走科技兴企之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新常态”。
(1)加大技改投入
在行业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各中烟公司都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技术改造,纷纷进行易地改建—建造新厂房、购置新设备、淘汰旧设备,努力打造自动化、数字化的绿色环保企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均有了大幅提高。山东中烟近几年已完成了对济南厂区、青岛厂区的搬迁改造,购置了ZB47、ZB48等新型卷接包设备,卷烟包装速度达到800包/分钟。
包装速度的大幅提高对烟包质量(尺寸精度、平整度等)和上机适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实施精益管理
2014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以精益管理为抓手,发挥对标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进一步提升企业基础管理水平,向一流管理迈进。2015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强调,主要是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精益管理;努力向结构调整要效益,努力向精益管理要效益,努力向减耗降本要效益;扎实推进以“更科学、更精准、上水平”为重点的精益管理,加强预算管理,细化定额标准……不断提升管理增效占行业新增效益的比重。
2014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指出,要规范工程招标、物资(服务)采购工作,把《烟草企业采购管理规定》落到实处;努力做到“应招尽招”“真招实招”,使工程招标、物资(服务)采购公开公正公平。2015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又强调,着力抓好规范管理,巩固“应招尽招”成果,提高“真招实招”水平。
烟草企业实施精益管理,把烟包纳入招标范围,使烟包印刷企业获得的订单方式更为公平、公正、合理。烟包印刷企业能否中标,不但要看其是否有价格优势,还要看其生产能力、供货周期和订单应急响应能力、技术保障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等综合实力。
6.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建设品牌文化、维护品牌价值;靠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品牌影响力赢得消费者认可成为“新常态”。
2015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强调,抓好烟草制品及原辅材料质量、重要相关成分的专项检测和监控,确保烟草产品质量安全。在举国高度关注食品安全的形势下,烟草企业更是走在了前列,对生产环境、卷烟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等均制订了规范性标准,有严格的技术要求。
卷烟质量的提高,对烟包的质量和安全卫生指标的要求相应地也会越来越严格。
7.严格执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进程,戒烟控烟持续进行是“新常态”。
2015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主要是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认真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和《中国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年)》规定;高度重视控烟履约工作,抓好烟盒扩大警语面积、增加图案标识、调整卷烟价格“三位一体”试行方案。
对此,烟包印刷企业必须提前思考和研究怎样使烟包的版面内容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有关规定相融合。
烟包印刷企业的努力方向
优秀的烟包印刷企业要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及时从烟草业的当前形势和发展趋势中读懂烟草企业的真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提前做好准备。
1.及时查找并消除制约生产的瓶颈环节,根据市场情况适当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应急响应能力,满足烟草企业零库存、订单量大、交货期短的供货要求。
近几年,我公司根据自身产品的工艺特点,陆续进行了设备改造。
①根据凹印产品批量大、产品结构多为中低档产品、印刷色序普遍偏多,且印后工艺较复杂的特点,淘汰了两台色组较少、幅宽较小、使用年限较久的进口凹印机,并购置了两台性价比较高的国产凹印机,一台为9色机,一台为10色机,且在10色机上选配了大恒图像的在线质量检测系统。这两台新增凹印设备的幅宽均为820mm,采用电子轴传动系统,配有自动套准系统,放卷系统采用零速接纸技术,收纸系统采取横断大张的形式,均在后两个机组加装了UV功能,可以实现冰花、折光等仿网印效果。
②根据胶印产品批量较小,但产品结构档次较高,且印后加工工艺亦较复杂的特点,对现有胶印设备进行维修升级改造,加装UV干燥系统和水冷循环系统等,使其具备UV印刷功能,提高印刷质量和产品档次。
③根据产品印后加工工艺都较复杂的特点,置换老式烫模设备10多台,同时新增8台烫模设备(包括3台双工位烫金机和1台全清废模切机),使印后加工产能大幅提高。
通过上述技改措施,消除了生产瓶颈环节,理顺了生产流程,各工序均处于良性运行状态,大大提高了公司的产能,保证了我公司的订单完成能力和交货及时性。
2.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上机适用性,满足烟厂高速包装机需求。
烟草企业卷烟质量和包装速度的大幅提高,对烟包的质量和上机适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烟草企业和烟包印刷企业纷纷将烟包上机适用性的课题研究提上日程。山东中烟济南卷烟厂目前正在牵头组织主要烟包印刷企业进行上机适用性研究。
我公司为确保烟包上机适用性,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①确保烟包印制所需原辅材料的稳定性。
②对于有多道烫印工艺的烟包,尽量把烫印工艺安排在双工位烫金机上完成。
③对于烟草企业在高速包装机上使用的烟包,尽量把模切工艺安排在全清废模切机上进行,且采用由德国马尔巴赫公司专业制造的高精度钢模版。
④新购置智能检品机4台,实现了机器替代人工的智能化选页,使废品剔除更彻底。
⑤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烟包的平整度。
详细内容请参见笔者在2014年4月出版的《印刷技术-包装装潢》杂志上发表的《烟包上机适用性实施方案探讨》一文,在此不再赘述。
3.推行绿色印刷,满足烟包的高环保要求。
笔者认为,要想实现绿色印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①印前设计绿色化。从创新元素搭配、原辅材料使用、工艺设计、排版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全面体现环保理念。
②印制材料绿色化。首先应选用绿色环保、安全卫生的原辅材料,在纸张选择上禁用覆膜纸;在油墨选用上,凹印优先选用水性油墨,胶印优先选用UV油墨、大豆油油墨等。其次,要加强原辅材料的内部管控。
③印刷方式绿色化。优先选用胶印、环保型凹印等印刷方式,杜绝使用网印等非环保型印刷方式。
④印制过程绿色化。对印制过程实施全程监控,确保各项技术指标达到相应技术要求,确保印制流程的可追溯性。
⑤印制环境绿色化。积极进行印刷环境优化,保证生产环境绿色环保、安全卫生,如实施6S现场管理制度;凹印车间采取循环通风措施,并在排风口加装溶剂回收装置;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和巡检工作,杜绝跑、冒、滴、漏等现象。
4.及时沟通,了解烟草企业新产品开发意图和真实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新品烟包的设计和开发,使企业真正具备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的能力。
①烟包设计要深挖卷烟品牌的文化价值,突出民族特色,加深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味。
②注重系列化、个性化烟包的设计和开发,其图案设计和色彩选择要与烟型、等级、口味等相符合,要适合卷烟预期消费群体的审美习惯。
③烟包设计要适应国家降焦减害的发展趋势,确保低焦油卷烟的包装能够突出清新自然、淡雅别致的风格。
④要提前思考和研究使烟包版面内容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有关规定相融合的问题。按照《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进程要求,2015年我国的烟包上将逐步印刷病变器官的彩色图片。
⑤要紧跟中国烟草业“走出去”战略,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国际化进程的步伐,针对境外销售卷烟做好烟包设计和开发。值得注意的是,外销卷烟要求有别于国内卷烟的包装方式,其包装的主体图案、颜色、警语等,要符合销售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法律法规要求。
5.实施对标管理、精益生产管理等先进管理措施,加强成本控制,依托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挖潜来对冲人工成本压力。
公共服务配套 篇7
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的开幕,预示着各项重大配套工程的全面竣工,前期众多重大工程的竣工验收、现场审计、养护交接等各项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上海市中环线(浦东段)绿地养护接管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
为适应上海的高速发展,及时应对人们对生活环境改善需求的迫切要求,同时作为2010年世博会配套项目,中环线(浦东段)于2009年底全面竣工,中环线(浦东段)是上海市城市中环路的组成部分,工程起点为上中路越江隧道以东,终点至申江路,全长15.55km,全线高架快速路和地面铺道,包括济阳路立交、杨高南路立交、罗山路立交、申江路立交四座枢纽型全互通立交桥,工程在上南路、锦绣路、沪南公路、金科路设四组八对主线匝道。其中,全线配套绿地面积共114.96万m2,一期红线范围内主线建设绿地74.23万m2,二期两侧建设绿地40.73万m2,分22个标段施工建设。
2 养护接管实施步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上海市绿化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浦东新区公路管理署多年绿化养护移交接管程序及经验,结合中环线(浦东段)进度要求,养护接管实施主要分建设施工期与质保期监督、接管前期准备、现场苗木确认、建养责任认定、无缝隙建养对接等5个步骤。
2.1 施工期与质保期监督
常言道“三分建、七分养”,而往往在重大工程配套绿地建养上却恰恰相反,绿化建设施工质量比后期养护更尤为关键。重大工程一般都存在着工程浩大难以面面俱到、施工企业良莠不齐、工期紧张等现实问题。中环线(浦东段)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绿化施工企业多、拆迁深度硬层多、工程废料多、原有土质肥力差、工期紧等情况。这就要求后续养护承接主体必须提前进入监督,有效杜绝因建设期遗留问题导致的养护顽疾。
施工期监督重点方面是绿地种植工程所用土质状况、行道树树穴框土层结构以及各类重点苗木的质量和种植情况等。如存在土质差、树穴框遗留混凝土、苗木土球过小等现象,及时向中环线项目公司提出整改意见,并为将来正式养护接管取证留档。质保期间主要以留意区域苗木长势、养护供水、绿地排水、绿地规划合理情况等观察为主,监督为辅。对存在区域苗木长期萎蔫、绿地积水等情况,及时做好记录。
2.2 接管前期准备
大型公共绿地养护接管前期准备主要有人员安排、物资准备、车辆安排、接管计划安排以及通讯联系等。以中环线(浦东段)为例,人员安排结构见图1。
物资准备主要是图纸、苗木单、游标卡尺、皮尺、计数器、纸笔板以及安全防护用品等,同时安排车辆两部。以中环线(浦东段)范围内为例,一期(共12标)接管进度安排见表1。
在人员、物资、计划、车辆等均安排好后,必须统一召集全体参加养护接管验收人员进行会议布置。会议布置重点是为强调现场验收纪律,不得收受有关单位财物;进行安全教育,重点落实反光背心等防护用品;统一苗木验收标准;对工作进度进行统一部署。
2.3 现场苗木确认
先期召集养护承接方、建设方、养护企业、施工企业、现场验收队伍进行会议,明确验收标准和原则,做好会议纪要。以现场事实和竣工图为依据进行结算确认。季节内补植苗木必须提前一月,季节外不得补植,不得临时补植苗木。因客观因素等存在争议现场搁置,统一由建设方、施工企业、养护责任主体、养护企业四方再次确认。所有数据均需由《四方确认单》形式签字保存留档。各类苗木品种数据的清点,现场必须有两人以上,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必须在场。
2.4 建养责任认定
建养主体责任认定,是养护移交接管的重要环节,也是施工企业与养护企业利益最冲突的一个环节。建养责任认定原则就是不让国有财产在重大项目真空地带浪费,在严格按照竣工图对现场核实的情况下,同时估算后期养护投入费用。中环线(浦东段)在建养责任认定上,在整理前期监督环节留档资料前提下,根据《四方确认单》、竣工图和现场进行责任核实认定。
2.5 无缝隙建养对接
这里所说的无缝隙建养对接是狭义上的,就是如何让施工企业与养护企业在重大绿化工程上的养护跟进,无缝隙建养对接是养护主体后期管养节约成本的重要环节。
如果施工企业在养护现场核实完毕后而又未完成移交手续的过程中不进行养护作业,养护单位就必须跟进,否则绿地短期内就存在失管失养状态,导致后期病虫害防治困难、苗木死亡率高等。中环线(浦东段)公共配套绿地养护接管要求施工企业与养护企业必须跨前一步进行作业,在明确正式接管前施工企业养护作业的同时,要求养护作业单位进行监督,建设方与养护责任主体作为见证,并两天汇总一次中环浦东段全线绿化作业情况。
3 公共绿地养护存在问题及分析
尽管浦东新区公路管理署作为养护承接主体,在中环线(浦东段)施工期、质保期提前介入,也在正式养护接管过程中严格要求并加强了后期养护力度,但依旧漏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22个标段绿地规划设计论证阶段的监督参与,从而给中环线(浦东段)绿化管养工作带来了一系列后续养护急需整改问题。
(1)未完全贯彻生态城市这一概念,缺乏对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运用。比如对乡土树种利用极少,尤其优良品种乌桕、泡桐等在中环线(浦东段)的种植。
(2)大面积绿地缺乏浇灌水系或者浇灌埋管过长,导致取水点过远或水压不够而影响绿地节约型浇灌。
(3)设计理论苗木搭配与现场市政构造存在冲突,给后续养护带来隐患。比如少量乔木直接种植在匝道边缘绿地内,既无生长空间又不安全。
(4)绿化苗木品种设计不能很好与中环线(浦东段)土壤结构结合,给后续养护增加困难。这一现象最突出的就是大量运用了杜英这一苗木品种,由于全线土质严重盐碱且结构差,喜好弱酸性的杜英根本无法形成良好长势。等等,此类因前期规划设计过程中养护承接主体未参与而导致的后续养护问题均是影响长远养护的重要因素。
上述因素的产生,究其原因还是规划设计与养护的脱节以及建养承担主体未进行更深入沟通。
4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中环线(浦东段)大型市政配套公共绿地养护接管过程的探析,为更好地做好大型公共绿地的后期养护工作,在重大市政工程配套绿地建设过程中,应该探求一条建、养单位协调并进,使养护承接主体能全方位参与规划设计论证、施工期、质保养护期等过程的建议和监督,真正做到广义上的无缝隙养护接管,为大型绿地后续日常管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焘.城市绿化管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上海市公路管理处.上海公路绿化养护技术规程SZ-36-2004[S].上海:上海市公路管理处,2004.
[3]浙江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73-96[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4]张绿水,古新仁.浅谈建设生态城市目标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12):27~28.
[5]马凯,陈素梅,周武忠.城市树木栽培与养护[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浅谈农田灌溉机井通电配套服务 篇8
1 做好机井通电配套服务工程的前期规划工作
针对农田灌溉机井通电配套建设与管理服务的实际, 如何做到统筹统揽全局, 发挥农田灌溉机井通电配套建设的最大效益, 使百姓从心里真正感受到优质的电力服务, 该公司从服务规划开始, 从可行性研究开始, 从大处着眼, 从基础做起。首先是摸清农业排灌电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次是完善管理办法和制度。结合实际, 组织人员编制了《机井通电配套服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农田机井通电工程技术原则》, 用于指导全市农田灌溉机井通电配套服务的规划和实施。
2 做好机井通电配套服务工程的建设程序设置工作
农田灌溉机井配套电力设施的建设牵涉政府、群众、供电企业等方方面面, 是一项系统工程, 为此该公司经过多次分析探讨制定了建设程序。一是先配套后建设。按照省电力公司、县供电公司、地方政府、受益群众等多方出资的原则, 县供电公司与地方政府和受益群众签订农业排灌电力设施建设、维护、安全责任划分等协议。原则上, 配电房、封井台、电缆沟等配套设施资金到位或完工验收后, 供电设施开工建设。二是先有井后有电。优先考虑选择在现有机井完备的地方实施农业排灌电网建设, 根据现有机井数量和分布情况, 适当考虑未来发展, 设计配电台区位置和线路走径。三是先新建后改造。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 优先在没有农业排灌电力设施的井灌地区新建电网, 然后再对原有老旧农业排灌电力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四是先规划后实施。严格按照农网建设程序执行, 杜绝“三边”工程。按照农业排灌规划设计标准, 对需建设的机井通电配套服务工程逐一进行勘测设计, 编制出切实可行的规划、计划、设计, 报上级部门审批后实施。
3 做好机井通电配套服务工程各项管理工作
3.1 强化组织建设, 确保工程的顺利建设
为了保证机井通电配套服务工程目标的顺利实现, 使工程建设工作有序、规范运作, 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确保工程质量, 该公司成立了机井通电配套服务工程建设管理领导小组, 主要负责布置、检查、督促机井通电配套服务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抽调相关部室的主要力量, 全面负责机井通电配套服务工程的日常工作, 对工程进行统筹安排, 具体负责工程的规划设计、工程预决算、施工安全管理、施工质量管理、工程竣工验收、工程资料档案管理、工程财务管理、工程物资供应管理、工程审计监察等工作, 并层层落实工程责任制, 加强工程的组织、管理和监督, 做到组织健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 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3.2 层层落实责任, 确保工程目标的实现
一是签订工程质量目标责任书, 对工程质量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参建单位法定代表人责任制和质量终身责任制。实行质量事故责任追溯制度, 设计、施工单位的领导, 技术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按各自的职责对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二是制定《机井通电配套服务工程施工管理细则》, 要求施工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 施工中不得擅自变更设计, 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标准和工艺要求, 不得偷工减料, 不得浪费原材料。三是签订安全施工合同, 明确施工单位“一把手”为第一安全责任人, 要对所属人员和临时用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的培训, 对其施工中的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负全面责任, 并根据项目施工的特点, 制定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和保障措施。
4 做好机井通电配套服务的运行管理模式制定工作
机井通电配套服务工程运行后, 如何管理, 如何防盗, 如何发挥其最大效益, 这些无不与其后期运行模式的制定息息相关。一是明确管理责任, 根据农业排灌用电设施的产权归属, 签订农田灌溉电力设施维护、安全责任划分等协议, 明确供电企业和村民集体的维护范围、安全责任范围。原则上, 县供电企业负责农业排灌电网10 k V部分和配电台区部分所有设备的管理维护;当地村委负责400 V地埋线、配电房、井台及附属设施的管理维护。二是加强安全管理, 采取有效防盗措施, 确保农业排灌电力设施安全可靠运行。广泛开展农村安全用电宣传活动, 提高农村用户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加大科技防范力度, 通过装设防盗、防窃装置, 提高防盗、防窃电的技术水平;建立健全乡、村保护组织, 加强村级联防, 实施全民联保。三是创新用电管理, 实现农业排灌用电缴费方便、收费透明、计量准确。基层供电所负责本辖区农业排灌工程表计的抄、核、收等管理工作。
公共服务配套 篇9
离岛免税政策是指对在实施离岛免税政策的免税商店内付款购物, 并在机场隔离区内提货离岛 (不包括离境) 的游客实行限次、限额、限量和限品种免进口税购物的税收优惠政策。离岛免税有别于离境退税, 并非国际通行惯例, 目前仅有日本冲绳岛、韩国济州岛、中国台湾金门及海南岛四地施行。
自2011年4月20日旅客离岛免税政策落地海南以来, 国内多位学者已对其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如邹立刚通过分析海南与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制度及离岛免税制度, 指出现行政策偏于保守, 需要较大改善, 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栾庆琰分析了海南现行退免税政策的利弊, 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及具体做法, 指出了完善海南购物退免税制度的积极意义以及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政策性建议;赵振华、赵国静指出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能够促进海南经济发展, 对建设国际旅游岛有着积极作用, 但仍偏于保守等。但大多数研究仍旧停留在定性阶段, 量化研究数量尚少。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海南三亚海棠湾免税店实地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从有别于之前研究的游客角度出发, 对离岛免税政策及其配套服务做出综合性评价, 并据此对海南省离岛免税政策作出改进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 评价指标构建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实地调查, 认为影响游客离岛免税购物满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离岛免税政策相关限制 (X1) 、商品供应 (X2) 、员工服务 (X3) 及基础设施 (X4) 等四项, 各因素均下设不同指标, 具体指标体系见图1所示。
(二) 问卷设计
因调查对象主要为在离岛免税店进行购物的游客, 问卷以便于填写且占时较短的客观题为主。问卷主要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游客基本信息, 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平均月收入、出行目的、出行方式等;第二部分是游客对离岛免税购物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及满意度评价, 主要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 分别设计“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比较不重要”、“非常不重要”, 以及““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两组评价, 并按“5、4、3、2、1”进行赋值, 以此反映游客对离岛免税购物的态度。
(三) 主要评价方法及数据来源
由于游客对离岛免税购物满意度描述多以自然语言表达, 存在较大模糊性, 难以保证计量精确, 本文将采用美国自动控制专家查德 (L.A.Zadeh) 于1965年提出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评价。
本文样本于2014年11月21日至25日期间取得, 包括工作日及双休日时间段, 以在海南三亚海棠湾免税购物中心购物游客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现场填写并即时收回。共发放问卷450份, 回收439份, 回收率为97.56%, 其中有效问卷410份, 有效率为91.11%。
三、评价分析
(一) 信度分析
本文在基于问卷数据作出分析评价前, 为确保其可靠性及有效性, 首先采用科隆巴赫 (Cronbach) 信度系数进行分析。信度分析结果显示, 本次调查问卷整体及各因素信度系数α均大于0.8, 说明其量表信度良好, 可靠性程度较高。
(二) 描述性统计分析
问卷第一部分“游客基本信息”数据显示:从性别属性上看, 离岛免税购物群体中女性占比略多于男性;从调查受众年龄分布上看, 以经济状况较好的青壮年为主;从职业分布上看, 主要以企事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等有固定收入人群为主;从学历分布上看, 前来免税店购物的游客中高学历人群占比近八成, 占据主要位置;从居住地上看, 各地区游客分布较为平均;从家庭平均月收入上看, 主要以高收入群体为主;从出行目的上看, 逾八成游客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旅游形式为来琼主要目的。
第二部分“游客对离岛免税购物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及满意度评价”数据显示:从重要性角度上看, “交通便捷度”、“质量可靠度”、“价格优惠度”、“服务态度”及“配套完善度”均被予以“比较重要”以上评价, 其他指标重要性程度也均处于“一般”以上;从满意度角度上看, 游客对“环境舒适度”、“配套完善度”、“质量可靠度”、“购物有序度”及“服务态度”等指标满意度较高, 对“免税限额”、“免税限量”、“免税限次”、“离岛方式限制”等因素满意度较低;从游客对重要性与满意度评价差距上看, “价格优惠度”、“交通便捷度”、“品种丰富度”及“离岛方式限制”差距较大。
(三) 确定指标权重
本文为避免仅采用单一方法而造成评价结果失真, 将主观赋权的层次分析法与客观赋权的熵值法结合使用, 以期实现科学客观的指标赋权。综合主观赋权的层次分析法与客观赋权的熵值法, 对其分别按1:1赋权, 可计算得出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及相关配套服务游客满意度指标权重, 具体见表1所示。
即离岛免税游客购物影响因素中:
离岛免税游客购物影响因素权重
离岛免税政策因素权重Wx1= (0.4442, 0.2151, 0.1147, 0.2260) ;
商品供应因素权重Wx2= (0.2089, 0.1811, 0.2562, 0.3538) ;
员工服务因素权重Wx3= (0.2135, 0.3714, 0.1753, 0.2798) ;
基础设施因素权重Wx4= (0.2861, 0.2140, 0.2609, 0.2390) ;
(四) 模糊综合评价分析
据上文可知本文中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集U包括离岛免税政策、商品供应、员工服务、基础设施等4因素, 而每一因素又分别由不同指标构成, 即U=Uij;评价集V=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比较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权重集W如上文计算所得。
构造各因素模糊评判矩阵R={rij}m×n, 其中rij=Nnij, N为参与问卷调查游客总数, nij为对第i个指标作出j项评语的人数, 游客对离岛免税购物影响因素满意度评价具体见表2所示。
本文采用加权平均型N (., +) 模型, 根据公式S=W×R, 可求得离岛免税政策相关限制X1、商品供应X2、员工服务X3及基础设施X4评判向量分别为:
进而得到离岛免税政策及相关配套服务客户满意度二级评判向量:
对各评判向量进行去模糊处理, 结合上文评价集V=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比较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 (5, 4, 3, 2, 1) , 分别得到游客对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商品供应、员工服务、基础设施及综合整体满意度评价值:
离岛免税政策游客满意度评价值Px1=3.0984
商品供应游客满意度评价值Px2=3.4750
员工服务游客满意度评价值Px3=3.6829
基础设施游客满意度评价值Px4=3.7316
综合整体游客满意度评价值Px=3.4580
四、评价结果及分析
(一) 游客满意度结果分析
由上文游客对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及相关配套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可知:
综合整体游客满意度评价值为3.4580, 位于满意度评价“一般”至“比较满意”之间, 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 更倾向于“一般”评价。表明游客对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及相关配套服务整体基本满意。
离岛免税政策游客满意度评价值仅为3.0984, 位居4个影响因素之末, 评价结果趋于“一般”。其中, 免税限额、免税限量、免税限次及离岛方式限制满意度评价值分别为3.07、3.16、3.23、2.99, 各指标游客满意程度均较低, 尤其离岛方式限制指标, 已低于“一般”评价值。表明游客对海南现行离岛免税政策的购物金额、数量、次数及离岛方式的限制仍不满意, 特别是目前仅限乘飞机离岛方可享受免税的限制更是亟待放宽。
商品供应游客满意度评价值为3.4750, 位居4个影响因素第三, 游客满意度评价位于“一般”至“比较满意”之间, 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 更倾向于“比较满意”评价。其中, 品种丰富度、品牌知名度、质量可靠度及价格优惠度满意度评价值分别为3.37、3.69、3.80、3.30, 各指标游客满意程度尚可。表明游客对海南离岛免税商品供应情况基本满意, 特别是商品质量可靠度及品牌知名度方面, 均能得到较高评价, 但仍有改进余地。
员工服务游客满意度评价值为3.6829, 游客满意度居于4个影响因素第二, 介于“一般”至“比较满意”评价间, 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 更倾向于“比较满意”评价。其中, 产品了解度、服务态度、交流流利度及响应顾客速度满意度评价值分别为3.60、3.72、3.70、3.68, 整体处于同级指标较高水平。表明游客对海南离岛免税店员工服务水平较为满意。
基础设施游客满意度评价值为3.7316, 位居4个影响因素之首, 其评价同样位于“一般”至“比较满意”之间, 但表现更倾向于“比较满意”评价。其中交通便捷度、购物有序度、环境舒适度及配套完善度满意度评价值分别为3.46、3.76、3.90、3.85, 整体处于令游客较为满意水平。表明游客对海南离岛免税基础设施方面满意度较高, 特别是免税商店环境布置的舒适程度与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方面, 更是得到游客的高度认可。
(二) 满意度评价的IPA分析
IPA分析法 (Importance-performanceAnalysis) 又名“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 顾名思义, 即分别以游客对离岛免税购物影响因素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与满意度为横轴及纵轴, 并以其平均值为分割点, 构造四象限矩阵。
当指标评价值位于第一象限时, 说明该类指标重要性及满意度均处于较高水平, 应予继续保持;当指标评价值位于第二象限时, 说明该类指标重要性较低, 而满意度均处于较高水平, 可暂缓改进;当指标评价值位于第三象限时, 说明该类指标重要性及满意度均处于较低水平, 改进顺序可滞后;当指标评价值位于第四象限时, 说明该类指标重要性较高, 而满意程度较低, 属于急需加强改善区域。
由图2“游客离岛免税购物重要性-满意度象限图”可知:服务态度、响应顾客速度等指标位于该图第一象限, 说明游客对海南离岛免税商店员工服务态度及响应顾客速度均较为满意, 应采取保持策略;品牌知名度、质量可靠度、产品了解度、交流流利度、购物有序度、环境舒适度、配套完善度等指标位于该图第二象限, 说明游客对以上指标满意程度较高, 也应采取保持策略;免税限次、品种丰富度、交通便捷度等指标位于该图第三象限, 以上指标虽游客满意度不高, 但因其重要程度同样不高, 可暂缓改进;免税限额、免税限量、离岛方式限制、价格优惠度等指标位于该图第四象限, 由于该象限指标重要程度较高, 而满意度较低, 亟待改进。
五、结论及建议
基于游客对海南离岛免税政策限额、限次、限量及离岛方式限制, 商品供应价格优惠度及品种丰富度, 基础设施交通便捷度等指标满意度不足, 本文提出如下改善建议:
从政策制定层面上看, 目前离岛免税政策限制仍较多, 进一步开放已成亟待之需。离岛免税政策惠及的主要是中等收入群体, 而目前的免税限额显然不足以满足其购物需求;目前海南政府力争将其打造成国际旅游岛及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 免税购物次数限制显然不利于游客一年之内多次往返海南休闲度假的计划;并且对离岛方式的限制要求游客必须乘机离岛方可享受优惠, 将打算乘火车或者轮渡离岛的游客排除在政策之外, 缩小了受惠群体范围。因此在政策修订上, 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的变化, 加大开放力度。
从具体实施层面上看, 免税店方面应引进更多的高端国际品牌, 增加部分商品库存量, 提高商品品种丰富度, 满足游客不同需求。在商品价格上面, 与国外甚至国内专柜活动价相比, 海南免税店优势并不明显, 免税店方面应综合考虑商品进价、人工、租金等成本因素, 尽量提高商品价格优惠度, 使游客享受到更多的价格优惠。同时由于免税店向机场配送商品需要时间, 顾客需提前到免税店进行购物, 这无形中给游客行程安排造成诸多不便, 需通过协调商品配送时间, 改善配送条件和领取程序, 采取多样化的免税购物提货方式等措施解决。
从监督管理层面上看, 海关应该以有效监管为前提, 高效运作为目的, 始终坚持“有效监管”和“高效运作”的有机统一, 进一步优化海关监管与服务;构建信息化管理的监管平台, 实行风险式管理为中心环节的管理模式, 营造旅客购物的良好通关环境和氛围;积极研究和综合利用海南国际旅游岛以及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等各项优惠政策, 进一步推动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有效实施, 促进海南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立刚.海南国际旅游岛旅客购物制度及其完善[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29 (06) .
[2]栾庆琰.海南离境退税政策和离岛免税政策探究[J].中国商贸, 2012 (06) .
[3]赵振华, 赵国静.国际旅游岛离岛免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行政与法, 2012 (02)
[4]顾芳芳, 陶卓民.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游客满意度研究[J].旅游纵览 (下半月) , 2013 (01) .
[5]李万莲, 王梅.基于服务质量测度的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以宏村为例[J].财贸研究, 2010 (03) .
[6]廉同辉, 余菜花, 包先建, 卢松.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主题公园游客满意度研究——以芜湖方特欢乐世界为例[J].资源科学, 2012 (05) .
公共服务配套 篇10
一、江苏省服务业结构分析
1、传统服务业增加较快,文化教育卫生产值稳步上升。
从江苏省服务业的产值结构可以看出其在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地位。表1提供了江苏省服务业内部各行业以不变价格(以1990年为基期)计算的产值构成变动数值。一般来说,以不变价格计算的结构关系能反映产业部门之间的产出关系或物质平衡关系。为排除价格因素干扰,表1的分析是以不变价格计算出的实际值来表示。
从表1可看出,长期来看,江苏省服务业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是逐年增加,但近几年增加的速度并不明显。从具体服务行业来看,增长较快的行业仍是批发和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文化、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也催生了教育、文化、娱乐等行业的发展,其产值比例一直在稳步上升;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业比重也在逐步上升。
资料来源:1991-2008年江苏省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2、服务业就业量增长态势明显。
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实践表明,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服务产品的更多需求,第一、二产业部门劳动力就业将不断减少,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呈上升势头。江苏省服务业的就业比例一直在持续增加,2007年达到37.1%。从内部部门来看(见表2),就业量最大的部门是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教育、金融业和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业。传统的批发和零售业依然就业量比较大,但是就业量趋势在不断下降。而教育、卫生行业,虽属新兴行业,但是江苏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使得教育行业就业人数一直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城乡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扩大,使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行业吸纳就业能力也比较强。
资料来源:2004-2008年江苏省统计年鉴计算而得,以2003年为基期
3、层次结构不尽合理,新兴行业比重远低于传统行业。
为了对江苏省服务行业的规模现状有更为清晰的认识,我们选择2006年的截面数据与浙江及北京、上海的数据进行比较,如表3所示。从江苏省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看,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在西方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服务业中金融保险、房地产比重最大,达到30%以上。而江苏省服务业水平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就与我国的一些省份和地区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
资料来源:2007年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四省统计年鉴整理而得
从表3中,我们看出,江苏省的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占整个服务业的42.29%,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都比较低,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只占到服务业的4.89%;金融保险业只占9.22%,明显低于北京、上海和浙江。此外,信息咨询、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行业的发展水平也很低。这些行业的相对滞后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本素质、提高技术水平和社会组织化程度均形成不同程度的障碍。
4、地区发展不够平衡,苏北水平相对偏低。
江苏省的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由于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差异,导致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具体到服务业方面,发展也很不平衡。苏北地区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服务业发展呈现出从南到北阶梯分布的特点。2007年苏南、苏中、苏北实现服务业产值占全省服务业的比重分别为65.15%、16.73%和18.12%。从各地区内部产业结构来看,苏中、苏北地区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2007年,人均服务业增加值苏南地区为11117元,苏中地区为4380远,苏北地区为3001元,我们会发现苏南地区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为苏中地区的2.5倍,苏北地区的3.7倍,差距相当明显。地区发展差距拉大,不利于提升江苏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二、江苏省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们来分析城市化水平、人均GDP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表4是2000-2005年江苏省的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以及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的相关数据,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以上述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自变量,分别以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为因变量,构建回归模型,分析江苏省服务业发展和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我们首先来分析人均GDP (X1)和城市化水平(X2)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Y1)的关系,我们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之间有比较强的相关关系,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上升0.612个百分点。不过由于苏锡常地区工业一直相当发达,增速高于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工业处于高比重,占整个地区生产总值的60%以上,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服务业比重,因此2004年和2005年江苏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增反降,不过在2006年服务业又重新开始快速发展。
资料来源:2001-2006年江苏省统计年鉴
然后我们来看,人均GDP (X1) 和城市化水平(X2)与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Y2)的关系。
服务业就业比重与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之间有很强的线性关系。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就业比重上升0.799个百分点。因此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于扩大服务业就业人数,解决江苏省的就业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我们来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的关系,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3)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Y1)的相关系数是0.64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3)与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Y2)的相关系数是0.976,而且通过了R检验。这就说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之间有比较强的相关关系,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使得居民更多的进行服务业的消费。
三、江苏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思路
1、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发展新兴服务业,主要包括房地产业、旅游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教育文化产业等。江苏省房地产市场呈现投资快速增长,供需两旺,对经济的带动效应较强;江苏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产出水平不断提高,应重点开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专项旅游、节庆活动等系列产品,比如苏州乐园、周庄、灵山胜境、中华恐龙园、连岛海滨旅游度假区等一批景点;商务服务尤其是会展服务已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商业活动,目前南京、昆山、连云港投资建设了三大国际展览中心,这三大国展中心是江苏省发展会展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其功能和定位各有特色。
2、保持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
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应以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为突破口,以研发设计和增值服务提升制造业水平;沿江地区坚持发展先进制造业与发展现代物流业并重,推动二三产业互动。我们可以充分考虑发展金融、保险、教育等行业,依靠长三角地区的地区优势,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实现对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带动作用。苏中地区由于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因此要大力促进中间型及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贸餐饮业等行业,有力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苏北地区整体发展水平落后,应以加速工业化进程为前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需求和空间。应重点发展居民生产生活性服务行业,包括卫生、社会保障等行业,有效地保证人们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要进一步加大对苏北地区的信贷投入,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加大对优势产业和产品、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3、以城市化带动服务业发展,促进地区发展平衡。
在江苏省城市化进程中应该以大城市为龙头,进一步推动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建设,建立徐连城镇聚合轴、宁通城镇聚合轴、沪宁城市聚合轴、新宜城镇聚合轴和连通城镇聚合轴。选择部分发展较好的小城市重点培育成为中等城市,比如连云港、盐城、南通3市的沿海地区的发展,推进区域城市协调发展。应该塑造特色重点小城镇,发挥小城镇在推动区域城市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可以考虑大力开发江苏的文化资源,利用南京、苏州、镇江、徐州等城市三千年的建城史,打造城市特色。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相关的商业、交通运输、通讯等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加大,这对江苏服务业的发展是个重要的契机。
参考文献
[1]邬凌云, 李宗植.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SWOT分析[J].江苏商论, 2006, (10) :65-67.
[2]曹卫, 张艳.江苏与沪浙粤三地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J].江苏统计.调查与分析, 2003, (8) :21-23.
[3]姚华荣.江苏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路[J].现代经济探讨, 2005, (9) , 29-32.
公共服务配套 篇11
与此同时, 我国已有超过6000家行业电子商务网站, 发展呈现下列四大态势:方向发展纵深化、细分化;支付、物流系统完善化;服务外延化等。而配套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服务, 需要从基本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进行理念创新;由物流功能服务向管理服务延伸进行功能创新;由实物流服务向信息流、资金流服务延伸实行服务模式创新;在相关人才培养上探索新路。从我国目前电子商务实践来看, 如, 阿里巴巴、博库书城等新型的电子商务企业, 在电子商务发展中探索出一条可供借鉴的“鼠标+水泥”之路。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物流模式面临的问题
(一) 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1. 物流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
利用电子商务, 消费者只要通过网上点击购物, 就可以完成商流过程, 但是商品和服务使用价值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必须通过物流才能实现。某一个企业单独开展电子商务网上活动, 是难以独立建立配送网络体系的, 只有建立和发展整个社会的现代配送网络体系, 有效地解决社会物资流动, 才能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物流的发展已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2. 物流是电子商务的保证。
在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 物流实际上充当着商流后续者和服务者的角色, 没有物流作保证, 电子商务给供需双方带来的便捷等于零。由于电子商务的服务对象是不受地域限制的, 那么对企业来说, 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把商品送到顾客手中, 是吸引顾客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此而言, 物流是电子商务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
对于涉足电子商务的生产企业, 在网上实现商流活动之后, 配送的成本过高、速度过慢, 没有一个有效的社会物流配送系统对实物的低成本转移服务, 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3. 电子商务正在改造物流。
首先, 电子商务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物流就是送货和库存的观念。电子商务为物流创造了一个虚拟的运动空间。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物流活动时, 物流的多项职能可以通过虚拟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种虚拟化的过程中, 人们可以通过组合, 寻求物流的合理化, 达到费用最少、距离最短、效率最高的目的。
其次, 电子商务改变了物流的运作环节和方式。传统的物流活动从属于商流, 物流的运动方式伴随商流而运转。电子商务状态下, 物流运作是以信息为中心, 通过网络上信息传递, 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物流适时控制调整, 及时满足客户需求, 实现柔性管理。
电子商务改变着物流系统结构。电子商务缩短了最终用户与生产厂家之间供应链上的距离, 使客户直接在网上面对供应商并提出个性化要求。同时, 由于网上时空的零距离特点, 使企业交货速度的压力变大。因此, 物流系统中的港口、车站、配送中心、运输线路等设施的布局、结构和任务将面临较大的调整。
4. 电子商务和物流相辅相成。
对企业发展而言, 电子商务和物流, 二者一个都不能少, 尤其对一些处于具有技术、资金密集特点行业的企业, 如果能使二者得到整合, 并加以协调发展, 不仅会直接获利, 而且会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高效低耗的配送体系, 是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实现电子商务的根本保证。
(二) 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物流模式面临的问题
1. 物流时间过长。
在货物运输中, 运输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衔接。同时, 散装、集装运输技术未得到普及, 装卸效率低, 城市内运输道路面积增长与车辆增长不适应, 车辆运输速度下降,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减缓了物流速度。
2. 物流费用较高。
通过调查显示, 有的生产企业原料供应物流占采购成本的平均比例为5.4%, 销售物流占销售额的比例为7.74%, 商业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额比例为1%, 物流业总体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比重, 已超过40%,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3. 物流效率较低。
物流系统运转效率, 主要反映在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等三个方面。电子商务作为数字化生存方式, 代表着未来的贸易方式、消费方式和服务方式。电子商务有利于物流信息化的建立, 通过信息共享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因此, 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体系, 两者有机结合, 使现代电子商务物流业向多功能、优质服务、信息化和全球化发展。
(三) 电子商务发展遇到的问题
1. 物流业发展缓慢, 满足不了电子商务急速发展的需要。
每到过年过节, 因物流服务跟不上而导致的快递“爆仓”现象成为广西排在第一位的消费投诉。
2. 商业环境相对落后, 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
大部分省市没有集中的仓储配送中心, 使共同配送、专业化配送的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制约着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发展。
3. 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 物流技术及基础设施落后。
滞后的物流服务体系以及网络体系, 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新物流模式的转变和发展。
4. 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尚待完善。
物流涉及公、铁、水、管、航多种运输方式, 行业发展跨越地区、跨部门, 需要统一化、标准化从而实现电商配送过程各环节的无缝链接。没有一部专门的物流法规及电子商务法规, 极大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5. 提供物流解决方案方面专业人才缺乏, 配套电子商务运作物流项目的针对性课程很少。
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
6. 物流网营业点、配送中心不健全, 很多地方没有营业网点。
由于现在电脑的普及, 网购的流行, 农村、城镇的网民也开始网购, 但是物流配送变成了最大的制约因素。
二、现代物流应对电子商务的配套措施
(一) 现代物流服务的理念创新
物流企业要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作用, 就必须以客户为中心, 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 特别是在配送服务上的优势, 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一对一服务。如, 海格物流以创新服务理念在业内崛起。近年来, 海格物流在服务模式创新上突然提速, 以其提供的“粤港沪一站式物流”、“Milkrun”、“危险品运输”和“物流信息技术”等特设案例吸引了包括沃尔玛等全球500强企业基业内极大的关注。海格物流赢得物流企业服务创新奖的关键就在于“现代物流战略思想与现代信息化手段融合形成的合力”。
1. 物流由基本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
传统物流服务提供的基本服务功能对于服务商而言没有服务差异, 导致收益上也没有差异。电子商务所需要的现代物流服务则在基本功能服务的基础上延伸出增值服务, 以一对一解决方案应对电子商务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企业确定物流外包领域时, 首先选择运输、仓储、配送等非核心业务, 然后逐步延伸到可能涉及售后支持等核心业务。最终, 随着第三方物流深入合作, 物流向两头延伸并加进了新的内涵, 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在一起, 形成系统化物流。
2. 物流由功能服务向管理服务延伸。
物流服务通过参与客户的物流管理, 将各个物流功能有机衔接起来, 实现高效的物流系统运作, 帮助客户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 为电子商务提供有效支撑。因此, 在开发物流项目时, 要重在业务流程再造、供应商协调、CRM等管理层面的服务上下功夫, 实现“一站式”服务。同时, 应借鉴日本经验, 制定统一的物流法律法规, 使物流企业运作过程有章可循, 则在物流发展过程中不用受到各种本不该有的限制, 以利于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3. 由实物流向信息流、资金流服务延伸。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尚处初级阶段。电子商务活动中任何一笔交易都是由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所组成。电子商务推动下的物流管理是以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 就是“用信息替代库存”。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准确及时监控物流的运动。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使商品流转较传统方式更加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和社会化, 提高物流速度和效率, 带动物流配送的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现代物流用现代的知识来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 成为集运输、仓储管理、品流通加工、配送、客户服务以及信息网络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业务。
(二) 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的对策
1. 建立以配送为中心的物流服务体系。
配送是商品市场发展的产物, 小批量、多批次的物流活动, 个性化、多样化的市场需要使配送已成为电子商务时代物流活动的中心环节和最终目的。配送中心是集货中心、信息中心、散货中心的统一。因此,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物流运作应面向配送, 面向市场, 面向客户。此外, 组建区域型仓储中心, 改变单一的送货的观念, 利用电子商务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对电商企业与物流企业可以达到双赢。
2. 电子物流。
电子物流 (E-Logistics) 也可称为物流电子化或物流信息化, 它是指利用电子化的手段, 尤其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 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客户端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各种软件与物流服务的融合应用。电子物流的目的就是通过物流组织、交易、服务、管理方式的电子化, 使物流商务活动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 以实现物流的速度、安全、可靠、低费用。
3. 促进物流配送领域信息系统建设。
传统的物流活动在制造商向最终客户传递商品的运作过程中, 都是以商流活动为中心, 而在电子商务方式下, 物流的运作是以信息为中心的, 信息改变了物流的运动方向和运作方式。电子商务下配送呈现如下特点: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
在网络物流系统中, 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物流设施或者设备等基础设施的处理能力, 而是在物流过程中进行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调度, 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的软系统。推进物流配送领域信息系统建设, 将物流配送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结合, 将充分发挥信息共享优势, 提升物流业实力从而为电子商务交易最终实现提供物流保证。
(三) 培养电子商务与物流运作复合型人才
据有关统计显示, 我国物流人才中, 特别是第四方物流规划人才, 物流项目设计与推广人员紧缺。既懂电子商务同时又具备物流运营专业知识的人才基本没有。到2012年, 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达20万~30万人, 而具备两种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需求数量更是庞大。
(四) 借鉴国外电子物流解决方案
可以借鉴美国式物流中央化, 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 从整体上统一规划物流管理。也可借鉴日本式高效配送中心, 利用统筹来获得整体物流成本最小的效果。如, 运用适应电子商务的全新物流模式:物流代理, 即TPL, 由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
三、结语
电子商务和物流作为现代流通的两大手段, 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电子商务的兴起, 对传统物流组织产生极大影响。电子商务物流趋势是主流, 但是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还是以传统的物流服务模式运作, 还是传统的物流服务方式。在现有的情况下, 电子商务与物流缺一不可, 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要通过服务理念创新, 信息技术应用, 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促进物流业及电子商务的发展, 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美好。
参考文献
[1]靳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胡建波.供应链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