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共服务

2024-07-29

科技公共服务(共12篇)

科技公共服务 篇1

进入21世纪以来,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不同程度地受交通问题的困扰。交通事故的产生, 一方面是驾驶人员疏忽的原因, 另一方面是道路交通管理的因素。加大预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力度, 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科技的发展, 对推进“平安交通”建设具有良好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从“东方之星”长江客轮沉没事故, 到8•12天津港特重大爆炸事故, 再到今年清明小长假沪蓉高速发生51车连环追尾相撞车祸……近年来, 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事故接二连三发生, 让人们在触目惊心的同时忍不住扼腕叹息。

公共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和国家管理正常运行最重要的保障之一, 我国正面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同时也进入公共安全事故的多发期, 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使我国的公共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提升公共安全水平, 成为当前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现阶段, 虽然我国公共安全治理的理念、手段、能力等有了明显进步, 治理体系整体正朝现代化目标迈进, 但问题仍有不少亟待解决, 这也对科技提出更加迫切而重大的战略需求。为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制度机制, 构筑交通运输安全体系, 全面推进安全风险管理, 深刻认识和把握安全科技发展现状和趋势,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提升交通运输安全水平中的支撑作用, 3月23日,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在北京举办了2016年第一期交通科技大讲堂 (总二十五期) 。国务院专家应急组成员、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应邀就“公共安全科技的思考与进展”作了专题讲座。

范维澄从国际、国内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典型案例出发, 分析总结了对我国发展公共安全科技的重要启示;通过对国际公共安全科技发展的系统梳理, 结合我国公共安全科技的进展情况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提出了我国公共安全科技发展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也说明了公共安全科技手段在应对国家公共安全事件的重要作用。

国际公共安全科技动向

提起国际公共安全重大事件, 就不得不提2001年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事件。“这次事故造成2998人遇难, 开启了全世界反恐时代的到来。事件发生后, 从技术的角度如何解释飞机撞击引起火灾会导致大楼整体垮塌?美国国家建筑与火灾实验室在国会的支持下, 耗资9600万美元, 研究历时5年, 最终为高层建筑设计规范的修订提出了良好建议。同时, 从‘9•11’事件后, 美国不仅成立了国土安全部, 专门负责国内安全和安全防止恐怖活动, 还全面加强公共安全技术的发展, 包括关键设施防护技术、先进扫描安检系统和基于大数据的风险判定与应急技术。一大批国家实验室, 如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 为国家安全、清洁能源、环境和技术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范维澄分析说, “这也说明, 一个特大安全事故不幸发生之后, 只有从各个方面包括技术上充分吸取经验教训, 并在规范标准上做出进一步修订, 才能为今后避免发生类似事故发挥积极作用。”

继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 应成员国强烈要求, 欧盟也建立了公共安全的应对体系, 包括欧盟民防机制、欧盟食品安全局和欧盟委员会。范维澄介绍了欧盟公共安全研究的特点:一是多部门、多组织机构协作;二是灾害的应急响应, 各个国家联动处理;三是研究成果应用广泛, 可操作性强。

“未来, 在公共安全趋势上有一个重要的词叫‘韧性’, 从去年年初开始在国际学术界和管理界受到空前重视, 在第三届联合国减灾大会上, ‘韧性’也成为会上的重要主题。可以将其解释为‘在逆变中的适应、耐受和迅速恢复的能力’。”范维澄说。

我国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体系尚待健全

“我国公共安全的水平总体上超越了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但是和国际领先水平差距仍然较大。”范维澄在演讲中这样评价我国的公共安全整体水平。他进一步解释说, 我国自2003年的“非典”疫情之后, 公共安全问题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 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基本框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 至2007年颁布《突发事件应对法》, 公共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形成。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中, 公共安全自建国以来首次被列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规划纲要》对我国公共安全科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战略研究和规划部署, 确定了六个优先主题, 分别为: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生物安全保障、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自《规划纲要》实施以来, 我国公共安全科技取得长足进步, 公共安全产业得到培育并稳步发展。

目前, 我国公共安全领域技术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大约相差10年, 并形成领跑、并跑、跟跑三者并行的基本格局。在所有的公共安全领域技术中, 领跑的技术数量占17%, 并跑的占25%, 跟跑的占58%。同时, 我国公共安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健全, 具体说来, 主要是四个子领域 (风险评估与预防、监测预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综合保障) 的技术发展水平与国际领先国家均存在差距—

在风险评估与预防方面, 相关技术发展正逐步趋于标准化和模型化, 并正由单灾种风险评估研究向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转变。国际领先国家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技术处于产业化应用阶段, 我国整体落后于国际发展, 整体、综合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则刚刚起步。

在监测预测预警方面, 相关技术更趋向于综合风险监测感知, 多灾种综合及跨领域预测预警技术。国际领先国家的监测预测预警技术处于产业化应用阶段, 而我国还主要停留在单一风险源监测, 多灾种综合预测精度未能满足公共安全需求, 监测预测预警技术与设备的产品化、产业化和工程化比起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在应急处置和救援方面, 相关技术与装备正朝着高精尖技术、多技术集成、多功能装备及成套化装备发展。国际领先国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技术已处于产业化应用阶段, 而我国与国际先进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在综合保障方面, 则更加重视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的公共安全数据库研发, 以及多灾种耦合的实验平台建设等。国际先进国家的综合保障技术也已处于产业化应用阶段, 我国的综合保障技术目前紧跟国际先进技术。

可以看出, 我国公共安全领域基础研究成果向领先优势技术转化的能力较弱。值得欣慰的是, 我国公共安全领域与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差距整体在缩小, 其中92%的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在缩小, 仅有8%的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在扩大。

什么是公共安全的“三角形理论模型”?

范维澄在发言中提出了公共安全的“三角形理论模型”, 即以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应急管理三要素为基础构建, 这是首次将共性的安全问题从各专业领域中剥离开来, 概括了公共安全科技体系的内涵、要素及相互联系。

据了解, 按照“三角形理论模型”, 公共安全科技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和应急管理三方面的有效管控, 实现对公共安全的保障。针对突发事件, 研究其孕育、发生、发展到突变的演化规律及其产生的能量、物质和信息等风险作用的类型、强度及时空特性。针对承灾载体, 研究其在突发事件作用下和自身演化过程中的状态及变化, 可能产生的破坏, 及可能发生的次生、衍生事件。针对应急管理, 研究在上述过程中如何施加人为干预, 从而预防或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弱化其作用;增强承灾载体的抵御能力, 阻断次生事件的链生, 减少损失;避免应急不当可能造成的突发事件的再生和承灾载体的破坏, 以及应急代价过度。

按照公共安全科技的主要任务, 本领域的技术体系设立了风险评估与预防、监测预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综合保障四大子领域。

科技先行, 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基于我国的社会发展现状、技术短板和技术发展趋势, 范维澄指出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构建安全保障型社会是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使命。

一方面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公共安全网是以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应急管理等核心要素及其关联关系构成的横纵互联、虚实结合的大规模复杂网络。通过科技和管理的有机结合, 充分运用复杂系统动力学、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决策科学、安全平台和应急技术装备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揭示研究对象自身发展规律及其内在联系, 实现高效有序的网络运行。”范维澄解释说。另一方面, 增强安全韧性。我国公共安全领域也需要实施增强从个人到国家诸多层面安全韧性的“强韧工程”,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据介绍, “十三五”期间, 公共安全科技领域初步提出六大重点任务:一是综合应急救援与决策指挥;二是应急产业关键技术装备;三是城镇公共安全风险监测与治理;四是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五是重特大生产事故监测控制、防治与应急救援;六是社会安全预测预警和查控处置。

链接

自2010年6月至今, 交通科技大讲堂已连续举办六年, 至今已有25期。因其站位高、系统性强、信息量大、内涵丰富, 而受到业内人士的欢迎。

2014年, 交通科技大讲堂认真落实部党组加快“四个交通”发展的战略部署, 聚焦行业重大科研成果和科技创新重点工作, 邀请来自部机关、部属单位、大型中央企业和基层单位的5名专家, 围绕平安交通科技创新、新一代公路基础设施维护技术、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基层科技创新等主题开展了4期交流活动, 全行业收看讲座达到万余人次, 收到良好效果。

2015年, 交通科技大讲堂更加注重“适应新常态、顺应新改革、服务国家战略、立足智慧交通主战场, 并将主题内容确定为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的示范、立足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解读、促进智慧交通发展和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交流展示, 对交通运输行业的稳步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和启发作用。

目前, 我国公共安全领域技术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大约相差10年, 并形成领跑、并跑、跟跑三者并行的基本格局。在所有的公共安全领域技术中, 领跑的技术数量占17%, 并跑的占25%, 跟跑的占58%。同时, 我国公共安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健全。

“十三五”期间, 公共安全科技领域初步提出六大重点任务:一是综合应急救援与决策指挥;二是应急产业关键技术装备;三是城镇公共安全风险监测与治理;四是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五是重特大生产事故监测控制、防治与应急救援;六是社会安全预测预警和查控处置。

科技公共服务 篇2

科技公共服务作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集聚各类科技资源,加快科技项目孵化,推进科技产业化进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科技公共服务建设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采取针对性措施,健全完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发挥其在科技创新中的推进作用,已成为科研机构和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1我国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1.1科技公共服务对资源的聚集整合和信息共享作用不强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创新的难度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发挥科技信息资源在创新中的促进作用。从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状况看,虽然一些地区建立了强大的硬件基础设施平台,但由于管理、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硬件设施在促进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一些必要的科研数据、科技信息、器材设备、实验材料等很难实现有效传递与共享,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不同行业和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的沟通交流。同时,科技公共服务系统还不健全,功能还不完善,一些科研数据更新录入不及时,很多共性的有价值的资源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很难满足科技创新主体在不同阶段和环节对资源信息的需求。此外,由于不同的资源信息分属于不同的部门,行业内部缺乏资源信息整合的有效平台和监督管理机制对各类资源信息进行整合监管,造成许多优势科技资源的严重闲置和浪费。

1.2科技公共服务的共性技术服务和产业孵化功能缺失

科技公共服务系统运行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科技服务组织和机构较多,但其承担的共性技术服务功能不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研管理机制改革的深入,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共性技术供给制已不复存在,同时由于新机制还不健全完善,没能实现对解决共性技术问题的有效衔接。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承担共性技术供给的科研院所经过改制已经转变为企业性质,不再可能免费为社会提供共性技术服务,而对那些没有改制的公益性的科研院所,其关注的核心也不再是共性技术。同时,对企业来讲,它们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不愿意也不可能在共性技术研究上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和资金。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虽然对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制等问题越来越重视,也对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和模式进行了介绍,但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仍然进展缓慢,既缺少相应的组织机构,也没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对科技创新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二是科技孵化器数量虽然众多,但在技术创新孵化功能的发挥上仍然不足。多数科技孵化器功能主要集中在提供办公场所、法律、注册等低端服务层次和领域,在针对技术转移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市场化的孵化功能方面明显不足。

1.3科技公共服务管理制度的整体性系统性有待强化

一是由于机制体制等因素的制约,科技管理制度存在政出多门的现象,在制度研究制定的过程中,不同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导致政策制度整体的协调性不强。二是科技管理制度的制定缺乏系统性,不同政策之间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比如,对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的制定,应在结合国家科技创新管理工作相关意见文件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实际的能够有效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的考核机制。但长期以来,受传统科研体制机制的影响制约,我国对科技人员的评价考核主要以学术论文发表数量、承担课题的级别等作为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和评先树优的依据,而没有把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化取得的实际经济社会效益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这样的评价制度严重挫伤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严重阻碍了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三是科技政策方式较为单一。目前我国的科技政策多数集中在税收优惠,向高层次科研人才提供住房或资金补贴等方面,虽然对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起到了推动作用,但这种政策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例如很多地方政府为吸引高新技术企业投资落户,从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但少数企业以此做文章,当税收优惠政策到期后,立即重新注册成立一家新企业。由于科技激励政策较为单一,不同区域为争取更多的科技资源,以降低税收为诱饵争取企业落户,但相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服务却不能及时跟进,对区域经济和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2科技创新体系中科技公共服务建设的对策

2.1整合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加快产业创新联盟建设步伐

要建立科技公共服务网络信息系统,对各类公共科技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发挥好舆论媒体的监督作用,促进不同资源服务平台之间的交流互动。政府要发挥好引导协调作用,加大对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投入建设力度,为企业等科技研发中心建设提供资金、政策、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健全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各级政府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引导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中介等不同创新主体,建立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和产业创新联盟,为科技创新的开展和创新成果的转化、运用和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持。另外,还要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联盟建设,着力构建新兴战略产业科技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相关保障机制。

2.2完善行业共性技术供给制,提升科技创新服务功能

一是要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建立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共性技术研究院。要突出共性技术研究院提供共性技术的中心职能,成立初期主要由地方政府投资主导,以基础研究和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要目标方向,共性技术研究院性质定位为非营利性的公益性科研机构,主要目的是解决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二是地方政府科技部门要对共性技术供给与扩散提供有效支持。建立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组织管理体系,推动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共研共享;加大对公用性技术尤其是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到相关技术的研发中来;政府部门要与企业共同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并为关键技术研发开辟绿色通道;要在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上树立长期支持理念,并以专项课题等方式加大扶持;要制定出台相关的政策制度,减少任务导向政策比例,适当增加扩散性的政策比例。三是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机制,鼓励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加快股权战略机制改革,不断壮大战略投资者队伍。同时,还要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和技术产权交易机制,积极营造公正、公平的市场交易环境。

2.3加快政府管理理念转变,提高科技政策的系统化水平

一是政府要转变科技管理理念,正确认识政府在科技创新中作用和职能的发挥。要坚持发挥好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而政府只是作为市场的有益补充,弥补特殊情况下市场机制失灵时的缺陷和不足。对市场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要尽可能减少或避免进行干预,对那些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要发挥好自身的功能作用,提高科技资源的整合优化水平。在科技资源配置或科技活动开展中,政府要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即使在应该干预的领域也应坚持有限干预和合理干预,避免干预的盲目性和无节制性,真正发挥好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作用。在科技管理活动中,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通过引导和监督,依托市场机制和科技中介组织,为科技创新的开展提供诸如信息平台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和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等基本的公共服务,履行自身的科技公共服务职能。而对于在更深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所需的科技服务需求方面,应主要依托市场机制,并借助各项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等共同实现。二是在完善各项科技创新政策进程中,要注重政策质量的提高。从目前科技公共服务的政策看,虽然政策种类较多,但对于这些政策制度发挥效应的程度却很少得到关注。同时,很多科技服务政策在出台之前缺少充分的调研论证,导致科技政策在服务科技创新中的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立法部门应对原有相关政策进行认真梳理,并深入相关领域进行认真调研,加强与科技等有关部门的交流沟通,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座谈会等方式,听取相关人员的意见建议,提高科技政策的有效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此外,科技政策的制定还要符合国家科技发展总体战略要求,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为主线,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科技政策,切实提高科技政策的系统性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实践与探索综述[J].中国高校技术市场,(1/2).

[2]冯绍红,李东.基于工作价值观的公共科技服务员工激励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3).

[3]段会平,谢莉娇,徐善衍.我国农村地区公共科技服务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科技论坛,(5).

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满意度调查 篇3

在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集成有限的资源、提升科技创新的速度和实现成果产业化的转变成为技术创新管理中的关键。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伴随着新兴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转型等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社会共享服务平台,它通过有效的资源共享和开放运行,将分散的科技资源纳入科技公共服务体系中,从而有效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它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支点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基础保障,是支撑和推动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

研究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科技资源的整合,科学仪器的共享、企业孵化的成果转化,技术信息的交流,知识产权的服务,投融资服务为重点的地域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要求尤为凸显。武汉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简称平台)作为伴随着高新产业的出现、经济结构的调整等派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它通过资源的共享和开放运行的平台模式,将分散的科技资源纳入科技公共服务体系中,从而有效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和产学研协同一体化的保障。探究立足于武汉市自身发展特点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实体化运行及开放型共享机制是本项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武汉市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也有利于企业应对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类压力和挑战。

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

在研究武汉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满意度中,论文采取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我们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1.查阅文献与资料的收集;2.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3.抽样的调查方法;4.定量化的分析方法一层次分析法。

分析过程

论文研究发放100份问卷,回收59份问卷,对其进行了可信度检验。

科技信息服务与区域科技创新 篇4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区域一体化特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区域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和各国推动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已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科技情报信息机构为适应新形势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应进一步加快培育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使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由自然资源依赖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

1 当前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现状

据统计,2010年中国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1023万户,中国中小企业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在繁荣经济、推动创新、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作为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主体的中小企业创新意识还不够浓厚,甚至还有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对科技情报信息的概念都很陌生,更谈不上了解科技情报信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发展程度还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科技创新服务市场不健全。在现有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中主要以技术咨询服务项目居多、开发转让项目较少,同时,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对科技服务的需求也相对偏低。二是科技创新服务链条不完整。能从事高技术含量的服务项目的机构很少,服务信息网络的公共技术信息量小,流通不畅,网络不健全,在数量和水平上都满足不了区域科技发展的巨大需求。三是科技创新服务从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科技创新服务是新兴的知识密集型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要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市场、懂法律,而在区域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中这类复合型人才还比较匮乏,制约着信息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2 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区域科技创新的优势

我国的科技情报机构经过50年的发展,在国内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战略情报研究、科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有良好的基础,具有人才、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等三大优势。近年来,各地科技情报信息机构更是加大了投入力度,使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都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为区域科技创新提供情报信息服务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开拓信息服务市场的基础。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拥有大量的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资源。为了能够给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我国地市以上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都引进了万方数据、清华同方、维普资讯等国内知名数据库和部分国外知名数据库。

(2)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拥有强大的技术优势。近几年各地科技情报机构都搭建了各具特色的情报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拥有先进的网络技术设备和强大的信息检索功能,这为中小企业的科技信息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3)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拥有人才优势。科技情报服务机构拥有一支素质高、技术过硬的专业信息服务队伍,他们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语水平,积累了丰富的信息收集、加工、检索、分析经验,擅长从各类文献信息中挖掘、分析信息,实现信息产品的增值。

3 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工作推进区域科技创新的思路

据统计,我国大型企业约有46%,而城市中小企业仅有28%,经常从科技情报信息机构获取信息。中小企业中潜在的科技信息用户有待进一步挖掘,因此,各地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应大力加强对企业,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科技信息服务力度,积极探索和研究科技情报工作引导、推动区域科技创新的新思路、新方法。

(1)统筹规划区域生产力促进联盟。进一步提高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服务能力,形成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龙头、联合其他科技中介机构及产学研组织共同参与的生产力促进联盟。努力形成服务规范、特色鲜明、开放协作的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发展途径和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逐步使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成区域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骨干力量。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跨区域的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和统筹规划,集成多种科技服务功能,整合各类科技资源,以满足技术转移和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

(2)积极推进地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引导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重点建设信息咨询、技术交易、公共技术中心、创业孵化等服务平台,使其成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重要载体,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辅导、技术孵化、技术信息等服务,解决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加速区域科技成果转移和创新科技企业的孵化,力争在一些战略产业和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以上饶市为例,作为全国光学企业基地,光学产业一直是上饶市的主导、支柱产业。针对当地企业光学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能力弱的问题,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市生产力促进中心)适时建立了上饶市光学产业公共技术综合服务平台,及时为光学企业提供共性技术支撑,推动了地区光学产业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

(3)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数据库,实现地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国家、省、市各级科技信息部门虽然已经具备联机检索国内外大型数据库的能力,但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信息资源(如地方特色产业、产品信息等)的开发利用却相对薄弱、滞后,有些地市科技信息服务部门甚至还没有将地方特色的数据库建设提上议事日程,这严重影响到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各级科技信息服务部门应根据实际,统一数据标准,加快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实现不同地方信息服务机构、企业对特色信息资源的共享。按照江西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数据标准规范要求,我市科技情报所从2010年起陆续建立了上饶市光学公司企业产品数据库、光伏产业信息库和本地区专家人才数据库等,以满足我市科技创新的新需求。

(4)构建以产学研相结合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科技创新需要科技信息、技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研发能力差,很难实现自主研发。各级科技信息服务部门应围绕各地区科技优势领域和主导产业,寻找科技信息服务的切入点,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鼓励引导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高位对接,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把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5)科技信息服务入园区,为企业提供科技项目调研、查新、申报等配套服务。工业园区是企业的积聚地,但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主体的园区企业普遍存在科技投入不足、研发资金短缺的问题。科技情报信息部门要把重点放在为园区企业提供科技项目服务上来,积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鼓励引导中小企业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科技项目,并提供申报指导、项目查新、项目评估论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编撰申报材料等全方位服务。

(6)从单纯的信息服务模式发展到综合知识服务模式。信息服务机构应转变观念,改变过时的信息服务模式,主动了解企业的信息需求变化,进行跟踪服务,通过大量的文献信息检索和实地信息调研,从浅层次信息加工处理转向深层次知识加工处理,将分散的信息定向收集起来,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深层次的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综述、述评和专题信息研究报告等有价值的、令用户满意的信息产品,使企业认识到科技信息服务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7)加强科技情报信息队伍建设。要做好科技信息服务工作,高位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振兴区域经济,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信息服务队伍。各地科技情报部门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现有从事科技情报信息工作人员的再教育,使其知识结构从单一学科走向交叉学科和多学科,努力培养一批熟悉专业,知识面广,能较深入地研究企业科研、生产和管理,有信息收集、处理、研究服务能力和知识的复合型信息人才。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技术创新周期缩短,市场瞬息万变,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企业对信息的需求将会愈来愈强烈。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各地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必须在科技信息服务机制、服务对策、服务网络和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适用性的科技情报信息。

摘要:区域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本文分析了当前区域科技创新的现状,提出了科技情报信息机构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科技情报机构,科技信息服务,区域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1]许明金.科技信息机构在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J].现代情报,2006,(12):165-166.

[2]俞青,史媛,乔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情报服务水平[J].现代情报,2007,(2):161-163.

[3]郑有.中小企业情报服务模式的探讨[J].情报杂志,2009,(28):179-180

[4]廖宏军,孙彤,高雅佳.基于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现代图书情报工作[J].现代情报,2008,(4):193-194.

[5]王娟平.浅析基层科技情报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9):79-80.

科技公共服务 篇5

发布时间:2011-7-1

1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程作君

摘 要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但是,目前我国的企业规模和实力较弱,R&D经费投入不足,政府提供科技公共服务,支撑企业科技创新是必要的、可行的。科技公共服务必须沿技术创新链设置,形成一个完善的、高效的服务体系。科技公共服务要体现公益性、专业性、综合性、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

关键词 科技公共服务体系 企业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 支撑体系

中图分类号 F124.3

文献标识码 A

提供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的必要性 1.1 服务的主体决定了服务的性质

公共服务是指给人民生活和社会运行提供公共便利、创造公共条件为出发点而推出的服务措施,不是以盈利和直接创造新财富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服务。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就是科学技术实力的竞争,是各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科技创新已不再仅仅是科研机构和企业自身的事情,而是政府、科研机构及企业共同的事业。因此,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基于科技创新普遍需要的服务就是为社会运行提供公共便利、创造公共条件的过程。实际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政府已经全面介入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转化、应用过程,为科技创新提供全面的公益性服务。我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仍不完善,传统体制下的工业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民营企业虽然具有充沛的创新活力,但其自身产业研发和个人发明创造的模式先天不足,所获的社会资源的支持十分有限。面对占企业总数达99%以上的中小企业,如果政府不能提供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本将增加、创新速度减慢,从而影响国家的竞争能力。

1.2 创新体系的运行需要公共服务

科技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科技、经济部门和有关机构之间相互协调、良性互动、促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融创新执行机构、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创新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创新体系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充分体现公平竞争的规范的市场环境,需要发达的教育平台、信息平台、文化平台和法律平台,而平台的建设和维护是社会的公共事务,需要政府的公共战略投资,通过公共服务实现。科技创新的过程是由知识产生、知识流动、知识应用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连接,也需要公共服务的介入完成。1.3 实施科技公共服务,是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我国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实施科技公共服务有利于发挥财政科技投入效果。去年,我国的研发投入只占GDP的1.23%,而世界平均比例为1.4%、发达国家为2%~3%,差距甚大。财政投入作为科技投入的重要部分,其投入方式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完全相符。因此,财政性投入在支持基础性、前瞻性、公益性和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的同时,应把更多的投入应用于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让更多的企业分享服务体系提供的服务,将更有效地发挥财政性投入的作用;而且,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提供的是公共和准公共产品,财政性投入符合国际惯例。

另一方面,我国科技资源浪费严重。引入科技公共服务,可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我国科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部门分割、行业分割、学科分割非常严重,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科技投入管理和调控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导致科研课题重复分散和叠加支持,计划雷同,科研设施重复购置严重,造成了科技资源利用率低下。由此可见,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加强科技资源的统筹安排,通过建立科技资源的共享平台,向社会提供科技公共服务,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2 科技公共服务的可行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为了改善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创新资源品质、降低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成本,都纷纷采取措施,强化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供给。如美国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国有科学数据完全开放共享国策,财政设立专项资金连续支持数据中心群的建设,建立了国家技术信息中心、全国性的技术转让联合体、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并利用法律手段保障其信息畅通;英国政府强调要把进一步加强一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英国政府最具优先权的任务;日本也提出了有计划、有重点地改进科研条件的多年计划。如在日本科学技术厅下设立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作为日本科技信息的中枢机构,承担大学、国立公立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委托开发、技术斡旋等中介机构的职能,促进研究交流、转化科技成果。发达国家科技公共服务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本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科技公共服务逐步建立,科技情报所、科学馆、科技交流中心、专利服务中心、产权交易所、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陆续成立。在科技信息、科技传播、对外科技交流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为科技人员、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提供了服务,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只是由于我国的科技公共服务缺乏整体设计,投入不足和科技多头管理等原因造成服务功能不全、能力不高、效果不显著。3 科技公共服务运行系统设置

自主创新体系是一个从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到市场营销多环节构成的技术创新链。科技公共服务必须沿着技术创新链设置,形成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才能有效支撑科技创新活动。3.1 技术研发环节的公共服务 3.1.1 人才公共服务

人才特别是高质量的人才是自主创新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虽然我国的人才总体规模已经超过6 000万,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研究人员密度还很低。2003年,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力为15人年(美国为86人年,日本为132人年,整个欧盟超过100人年)。高层次的人才仅3万人,并且老化和流失现象严重。因此,我国科技人才不足,尤其是领军人才非常短缺。解决人才短缺必须采取两条腿走路办法:一是国家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二是发挥政府吸引人才,提高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提供人才公共服务是政府聚集人才、激发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人才的公共服务工作重点是:①建立人才信息数据库。掌握人才的结构和分布,对重点、关键人才实行动态监测,建立人才流失的预警机制;②建立人才交流平台,为企业配置人才。通过项目招标、组织科研攻关等以事业吸引人才、发现人才;组织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和参与国际间的科技创新活动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人才;开展科技人员后续教育和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人才的知识更新,激发人才的创造力;③解决人才在创新创业中的实际困难。如为民间创新人才的发明专利及创新性“非共识”技术提供帮助;为创新人才提供科技创业服务;为短期到中国服务的专家学者提供生活和工作的便利。

3.1.2 技术研发基础条件的公共服务

针对我国科技投入总量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科技基础条件薄弱的现状,在科技研发环节设置科技公共服务,重点在于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技术平台体系,维护平台体系的稳定高效运行,支撑创新主体的科技研发活动。

(1)科技文献服务平台。通过平台覆盖区域内的组织协调,汇集整个区域的图书馆、科技情报所、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机构的图书资料、科技论文、科技会议资料、专利资料、技术标准资料组成科技文献共享资源库。配套科技综合情报咨询和信息分析系统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同时,服务机构对海量信息进行专业、规范化加工整理,建立专题信息数据库,为公众提供使用价值更高的信息。

(2)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根据平台覆盖区的产业情况建立特色数据库,并实现国内外各专业数据库的目录导航,建立重点专业在线分析系统,为区域内用户提供数据共享、数据分析服务。

(3)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和科技资源保障平台。公共服务机构通过制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协作管理办法,建立管理运行网站,对分布在平台覆盖区域内各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大型仪器进行整合集成和有效配置,实现资源的协作共享,充分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节约用户的使用成本,使仪器设备提供方得到合理的使用收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4)研发和实验协作平台。组织平台覆盖区域的高校、科研机构形成研发和实验协作平台,开展前瞻性、基础性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开展合作研究和委托研究,推动建立与产业间的技术联盟。提升区域的学术水平和学科地位。

(5)创新技术产品开发平台。整合区域内研发中心组成新产品研发系统,促进研发中心间的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合作,为产品技术集成创新思想的形成和研发创造良好的条件。

(6)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完善平台覆盖区内行业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联结研发和试验协作平台为各行业提供行业公共服务。

(7)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围绕平台覆盖区内重地产业发展布局专业技术平台,形成系统和完善的专业技术服务链。

(8)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推进具有一定资质的分析测试中心和行业机构提供系统可靠的检测服务,根据委托认证后,出具有行政效力的检测报告;根据委托,提交专业性的分析测试报告;为用户提供检测需求咨询,促进检测机构之间的技术和服务交流。

(9)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平台。联合国内外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从研发选题到产品销售各环节知识产权服务。公共服务机构重点开展普及专利知识,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战略性指导,提供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和应急公共服务。

(10)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建立以银行、担保、创业投资、产权交易、证券等机构为依托的投融资平台,形成以社会资金为主的,政府资金为辅的资金来源结构,为科技创新提供高效资金链。

(11)科技成果转移平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海内外科研机构的技术转移中心、企业和投资机构形成技术转移网络;联合从事国际技术转移的知名机构、全国技术市场、技术成果评价、交易、仲裁、知识产权保护等机构组成完善的技术转移中介服务体系,使平台成为技术与产业的桥梁。

(12)科技创业孵化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政策、管理、金融、人力资源、开办场地已及专业化支撑在内的综合性企业孵化基地。

(13)科技交流合作服务平台。建立专门的针对性强的培训体系,进行相关的重点集群产业的知识传授,以及为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开设的专门培训。建立国家之间、地区之间、跨行业、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交流合作网络,利用全球的科技资源为区域的科技创新服务,组织专家委员会,建立科技专家咨询服务系统。

(14)科技管理决策信息支持平台。建立包含国家和地方财政资助的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科学仪器与科协设施的各类资源在内的管理决策信息支持系统。面向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个人等不同户的信息发布。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的决策管理,减少科技资源的重复投资。同时,服务机构开展科技创新理论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创新环境状况专题调研,为政府部门制定科技政策和企业的战略决策、技术决策、商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撑。3.2 产品制造环节的科技公共服务

在产品制造环节除了提供研发和实验协作平台、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方面和解保障必要的生产条件外,科技公共服务的重点要放在完善产业链的布局和推进新的产业集群形成,通过科技招商引进产业链缺失环节的企业,构成完整的产业生态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3.3 市场营销环节的科技公共服务

此环节需要提供的科技公共服务是:①为企业拓展技术合作渠道,以技术合作带动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和出口;②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教育,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导,构筑知识产权防线,保护本国市场,帮助企业实施专利先行战略占领海外市场;③扶持企业制定和推行技术标准,促进优势产业在条件合适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以中国为上游的技术链条,扩大海外市场;④建立海外孵化器和研发中心,推动中小企业“走出去”。4 实施科技公共服务必须注意的问题

(1)充分认识到科技公共服务对科技创新的意义。科技公共服务是科技创新的必要支撑,是运用有限科技资源,提高全部企业创新能力、提高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其全面性和系统性是市场化服务所不能做到的。

(2)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通过立法保证服务机构的存在和规范服务,使科技公共服务得以实施。

(3)明确公益服务的边界。科技公共服务的一些公共产品是可以获取一定收益的,如基础科学研究、科技情报资料的提供、科技合作渠道的提供等。但是,如果推向市场,以赢利为目的,其公益目标将被放弃,影响政府的职能和国家目标的实现。一些在非市场经济时期一直由公共服务部门承担的非公益性的服务,应尽快以资产评估、技术咨询、高新技术产品的推广等方式推向市场,集中资源搞好公共服务。

(4)政府统筹规划,确保财政投入。科技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统筹规划,统一设计,打破条块分割,进行资源整合,杜绝重复建设。建立了新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后,还须要确保财政投入,使服务系统能够高效运作。

(5)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科技公共服务是为科技创新主体创造公共条件的提供的而不是以赢利和直接创造新财富为主要目的服务。其效果不能实时、全面、直观地显现,也不能用赢利指标来衡量。只有通过创新主体综合创新能力提高间接反映。因此,必须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反映科技公共服务的运行效率。并制定激励机制不断提高运行质量。

科技对接项目服务展台(五十) 篇6

调频窄线宽保偏光纤激光器

调频窄线宽保偏光纤激光器,由各光纤器件构成具有光环行回路的环形谐振腔,其特征是各光纤器件均采用保偏光纤器件,并且在环形谐振腔中设置用于频率调制的保偏光纤波导调制器。本发明通过在光纤环形激光腔中置入保偏光纤波导调制器,实现了对输出激光的频率调制;通过在腔中使用全保偏光纤器件,实现了稳定的线偏振激光输出;利用环形腔结构和在未泵浦保偏掺饵光纤中驻波饱和洗后诱发的自写入光纤光栅的窄带滤波特性及发射波长自适应性实现了单频窄线宽输出。

专利号:200810095693.0

KD364:

一种基于复杂网络商空间模型的路径搜索方法

本发明是基于复杂网络商空间模型的路径搜索方法,特征是先利用等价关系对网络进行逐步粗化分类,构成递阶商空间链,得到每个节点的分层编号的商空间模型;然后在商空间模型中找到要搜索的起点和终点的分层编号,根据对应递阶商空间链中从细到粗的商空间,从最后一个编号开始比较,从粒度最粗的商空间开始搜索两点的连通路径,接着在较粗的商空间中搜索细的商空间,一直到最细的商空间为止,根据任意两节点的分层编号可以直观地发现两节点的“最佳路径”的路径分布状况,根据其递阶商空间链可以找出网络中任意两节点的“最佳路径”;再依据该模型从最粗的商空间开始搜索两点的连通路径,逐步细化,一直到搜索到最细的商空间,搜索出“最佳路径”。

科技公共服务 篇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得到各方面高度重视。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 与能源、材料资源同等重要, 在经济社会资源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的一个重点。意见中明确要求, 必须强化全社会的信息意识, 培育市场, 扩大需求, 发展壮大信息资源产业;同时要进一步丰富网上中文信息资源, 推动我国信息资源总量增加, 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化进程。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 为加速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各省市信息 (情报) 部门由过去传统、单一的纸质文献资源, 发展到现在的同时拥有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资源, 实现了质和量的跨越, 以我所为例, 网络资源和数据库资源很丰富, 拥有国内知名的北京万方数据库、清华同方数据库两大信息资源库, 美国Dialog系统、国家信息中心检索系统以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简称NSTL) 在东北三省设立的唯一一家镜像站———NSTL哈尔滨镜像站。网络信息资源和数据库资源在为科研课题立项, 成果查新, 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服务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每年查新的文献检索服务量达200余项, 广大用户利用文献资源, 为解决他们的各种难题找到了信息、知识、资料和依据, 也为它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各 (信息) 情报部门除了合理配置管藏资源外, 还要深入挖掘网络信息资源, 使其成为馆藏资源的补充资源。现代信息技术革命, 使得网络发展成为世界上覆盖面最广泛的全球信息网, 网上蕴藏着极大的信息资源。因此要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深化和拓展情报机构服务。针对网络信息资源资源中相当一部分未经过滤、内容混乱、准确度低的特点, 不必要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网络信息资源作为开发和利用的对象, 而是先要确定情报机构开发网络信息资源的重点, 结合馆藏信息资源建设以及读者特定需要和范围, 进行开发和利用, 从而避免重复、雷同, 避免重复劳动, 实现网络信息资源高度共享。

2 科技信息情报机构服务“科技”的优势

科技信息情报机构和其他文献信息收藏机构一样, 具有人才、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等三大优势。这是一个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我国的科技情报机构经过50年的发展, 在国内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战略情报研究、科技情报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累积与基础, 近年来, 各科技信息情报机构更是加大了投入力度, 使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都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目前情况看, 全国科技信息情报机构的馆藏是比较丰富的, 完全可以胜任本地区乃至全国的科技信息服务工作。各情报机构也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 形成有别于其他信息机构的特色资源和特色服务。如中信所在继续丰富原有文献资源的基础上, 又启动了“院士著作的收集、加工与数据库建设”、“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收藏管理体系建设”等特色资源建设项目, 进一步丰富了情报机构特色文献收藏体系。我所在2005年成立了科技超市, 是针对我省科研院 (所) 和中小企业广大科技人员对科技文献资源的需求而建立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是集经济、社会、金融、商贸等各种信息资源和服务为一体的信息超级市场。在科技超市中除可查阅文献信息之外, 还可在线查阅科技政策、科技动态、高新技术产品、企业需求技术、在研项目、难题推介、合作项目、俄罗斯科技信息等。利用滚动屏幕发布当天和近期的市场供求信息、最新科技成果;利用科技录像等手段展示高新技术产品。科技超市的成立, 是我所对外服务的深化和拓展。

同时, 我国科技信息情报机构具有将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引导社会需求的特殊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 科技信息情报机构培养了一批情报研究人员, 为了保证科研成果转化, 慎重选题, 通盘考虑将来在转化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科技信息情报机构的情报人员则可以通过数据库和馆藏文献, 通过深入市场调查, 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合理地选择某些课题及国内和国际正在进行研究的情况, 提供评估调查报告等;一份翔实而完整的调查报告将会大大减少科研项目立项的盲目性。与此同时, 科技情报机构的信息人员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及时地把市场需求信息反馈给科研部门, 使科技人员能够根据市场需求, 选择科研课题, 以此加快科研商品化进程。近年来, 凭借情报机构的技术和资源优势, 各省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多数依托科技信息情报机构建立, 如黑龙江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就依托我所建立, 对外主要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 努力架设企业与科技界、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市场间信息沟通的桥梁,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3 科技信息情报机构服务“科技”的途径

3.1 情报机构主页标明读者服务指南。

目前国内大多情报机构都建立了本机构主页, 并将自己的服务连接到互联网上。文献信息服务部门可据此开展多种形式的电子邮件参考服务, 使其与情报机构OPAC系统及电子资源系统结合起来, 建立远程参考咨询交互式页面。文献服务部门以互联网为界面设计远程参考咨询表格, 在首页建立咨询页面, 使读者可以直接提问, 工作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答复。

可利用主页开展新书通报、新闻发布、会议公告等信息服务。把本单位概况、为读者编辑的“指南”、“须知”、“文献检索”等建成常见问题知识库, 设置自动解答的相关程序, 当读者发出电子邮件询问时, 可自动回复, 既及时解答了读者的疑问, 又减少了咨询员的工作量。

3.2 大力发展特色数据库。

科技信息情报机构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开发具有特色的信息资源, 包括研究成果, 着力建设针对特定需求的各类型专题、专业数据库, 不断推出有特色的信息产品。例如我所的“省内科技成果推介”、“俄罗斯科技成果推介”等专题数据库, 就有效地提高了信息资源利用率, 发挥了信息收集加工、整理、提供利用的作用,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3 有针对性地开发网上信息资源。

网上资源包罗万象, 科技信息情报机构可根据本机构特点、读者范围以及特定需求, 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开发网上信息资源, 在网上开展相关信息检索, 形成相应的网址链接, 引导读者利用。我所网站上开辟了“科技服务三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栏目, 建立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哈尔滨镜像站”, 及“北京科技信息网”、“浙江科技信息网”等国内科技信息网的网络连接, 为读者查找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提供了便利。

3.4 建立特色鲜明的现代化馆藏系统。

构筑起与现代化设备相配套的管理目标和管理体系, 建立起全新的馆藏文档动态管理方法, 加强馆藏实现现代化管理的软件和硬件建设, 扩大馆藏科技文献收藏量。突出特色开发及服务。发挥专业特色, 文种特色, 地方特色等, 选择上要有重点并尽快实现规模化。信息资源开发的技术手段上鼓励创新, 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技术。根据读者的需求有目的地进行不同类型、不同深度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及服务。

3.5 完善服务条件, 促进服务形式多样化。

加强馆藏最佳环境和条件建设, 具备优厚的馆藏科技信息资源, 营造良好的借阅氛围, 创造特色化、个性化、典型化服务形式在查阅和检索文献中得到最优化的服务。积极引进新的技术和方法, 开发和利用潜在的信息资源, 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及服务工作的良性循环。

总之, 科技情报系统要进一步加强信息资源保障能力, 有效地利用和开发科技信息情报机构丰富的科技信息资源, 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经济, 引导社会需求, 更好地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摘要:分析了科技情报机构为科技服务的时代要求和自身优势, 讨论了科技情报机构为科技服务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科技情报机构,科技信息服务,网络资源

参考文献

[1]聂枝玉, 单静.创新思路谋求发展开创科技情报事业新局面[J].中国信息导报, 2006 (4) :11-13.

[2]孙敬华, 周雪松.我国科技信息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科技成果纵横, 2005 (4) :30-31.

科技公共服务 篇8

一、高校科技档案与科技协同创新的关系

所谓科技协同创新,是指不同创新主体(产、学、研、金、政、用)基于目标利益,通过创新要素的有机配合与相互作用,在创新互动机制的约束和协调下,通过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产生单要素无法实现的整体效应的过程,在形式上属于横向协同创新,即指不同产业主体间的协同[1]38。高校在推进科技协同创新过程中,迫切需要利用承载丰富科技信息的科技档案,同时将形成大量的科技档案。科技档案是档案中的一大门类,是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从事生产、科研、基建及管理活动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应当归档保存的科技文件材料[2]11。高校科技档案分为科技成果档案、科技项目档案、科技奖励档案、学术交流档案、科研基建档案和科研设备档案。高校科技档案能加强和完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机构和政府部门等的科技合作机制,实现科技信息社会化,进而真正融入创新体系的科技活动中具有知识储备、依据凭证、情报价值和桥梁功能。开发高校科技档案资源,能使高校与合作单位科研人员从事科技协同创新活动中摄取大量科技文献、科技数据、科研设备、研发实验基地等各类科技资源,避免重复研究、提高研究效率,进一步提高协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最终达到1+1>2的突变[3]32。

二、开发高校科技档案对于科技协同创新的作用

1.开发高校科技档案对科技协同创新具有主观能动作用。高校科技档案是高校科研人员在科技活动中逐步形成和积累起来的科技文化财富,它的价值和作用是客观存在的。要使它的价值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就迫切需要高校档案工作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即要建立健全高校科技档案工作。在整个高校科技档案工作中,开发利用是发挥高校科技档案作用的直接手段。只有主动充分开发利用高校科技档案才能把档案中的资源优势变为社会化的科技信息优势,服务科技协同创新,服务整个社会的经济建设。

2.开发高校科技档案对科技协同创新具有提升效力作用。高校科技档案存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高校科研人员进行服务,是整个高校科技信息的源头。由此可见,深化高校科技档案开发利用程度,协助一线高校科研工作者有针对性的借鉴、参考和利用科技档案信息资源促进科技协同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为促进科技协同创新,有效利用高校科技档案资源,应当先对其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分类。只有通过对高校科技档案内容的熟悉、掌握,对高校科技档案所处领域的类别进行正确的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认真进行鉴别,以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将原来分散、零乱、无序的科技档案材料进行系统化整合,优化科技档案资源,进行深层次加工,才能提升其对科技协同创新的效力,尽可能发挥科技档案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3.开发高校科技档案对科技协同创新具有强力支撑作用。科技信息流动与共享对于科技协同创新而言具有强力支撑作用。开发高校科技档案,加强科技档案信息多渠道传播,尤其建设科技档案网络服务平台,使服务平台在档案科技信息交流上起到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高校科技档案网络服务平台,档案信息由学校研究人员层面扩散到社会大众层面。社会相关行业成员可以通过检索和档案信息的持续流动,获取有价值的高校档案信息,促进隐性信息的传递、吸收与利用,直接铺垫科技协同创新的基础。

4.开发高校科技档案对科技协同创新具有巩固保障作用。高校科技档案由于其原始记录性特点,使其成为提供科技协同创新信息具有保障性的参考资料。在进行科研活动过程中,任何一项创新研究都离不开前人的研究基础,科技档案正是已有科研成果的真实记录,才具有科技协同创新所需科技信息的消息性、客观性和逻辑性。高校科技档案包括数据、图纸、调查统计报告、技术规定、说明书、工艺流程指示、观察记录、实验室条件、实验设备信息等,甚至是失败记录,不论形式和程度如何,都可以为科技协同创新研究工作和开发设计工作提供可靠的文献资料,提供有价值的科技信息,保障性促进科技信息向成果转化的作用,构成高校科技档案的巨大科技价值。

三、开发高校科技档案资源服务科技协同创新

高校科技档案是高校科研人员的智慧成果,是珍贵的科学技术资源,是国家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档案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才能为社会提供重要的创新知识源泉。据统计,企业部门科技档案被很好地归类,并及时提供知识从而发挥作用的只有12%[4]19。要想高校科技档案为科技协同创新提供更好的服务,只有进一步规范、完善、优化、创新其管理工作,以求大力开发利用其资源,才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规范高校科技档案管理,夯实开发科技档案资源的基础。开发高校科技档案资源,服务科技协同创新必须做好高校科技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基础性工作。首先加强高校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是开发科技档案资源的基础。高校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档案管理部门一个部门的工作,更取决于高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各相关业务部门的协调配合默契度。作为高校领导,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科技档案工作,将科技档案工作纳入高校议事日程、配套相关制度、配备相关软硬件和专职或兼职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其次规范高校科技档案收集制度是开发科技档案资源的基础。高校科技档案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在于储备丰富的馆藏资源,在丰富科技档案内容的同时又得确保科技档案资源信息的质量。规范高校科技档案收集制度,明确划分范围与内容,优化科技档案信息,改变少收、多收、乱收的现象,要求做到收集完整、归档及时,保证科技档案开发利用过程中提供者存档时放心,用档者用得方便。最后规范高校科技档案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开发科技档案资源的基础。在高校科技档案信息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涉及到科技档案形成者、科技档案工作者和科技档案利用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从法律层面正确界定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对象,能统一协调好高校科技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与科技档案信息保密二者之间的关系,确保有效开发利用高校科技档案信息。

2.创新管理机制,优化科技档案管理队伍的人才结构。开发高校科技档案资源,服务科技协同创新需要通晓科研管理和科研档案的特殊型双向性人才。高校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涉及面广、科技含量高,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科技档案开发工作能否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首先制度化优化高校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日常服务工作。通过制度建设,要求高校档案科技管理人员树立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引导其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档案资源,全天候及时提供现场查阅、借阅、电话咨询等服务工作。其次有计划教育培训优化高校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学习档案与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使高校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确保其不偏离正确方向;培训学习科技档案管理知识、科技管理知识与网络信息技术知识,不断更新高校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优化其综合素质。

3.改变服务方式,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协同发展。高校科技档案就是高校的科技信息,应当实行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的质变,积极开发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及时全面地服务于高校与整个社会的科技协同创新活动,把高校科技档案工作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高校科技档案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首先高校科技档案工作人员须明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服务导向,研究市场经济环境与用户需求,即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不同科研人员个体对科技档案的利用层次不同,做好高校科技档案的服务工作。同时,高校科技档案工作人员须从实际出发,研究、熟悉、掌握本校科技档案的时间、数量、种类、载体、机密等级和编目排架状况,以及科技档案的信息内容、利用价值与完整准确程度,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现代化管理设备与计算机检索手段开展编研服务、专题服务、咨询服务等科技档案服务方式。其次积极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档案宣传服务方式。高校科技档案工作的基本属性就是服务,只有培养主动服务观念,才能形成协同创新理念。高校科技档案工作人员可以积极主动采取印发宣传册等服务方式,定期向社会发布高校科技档案信息,使档案信息传播常态化,提高信息传播速度,进而通过科技协同创新,使高校科技档案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服务于社会大众。

伴随国家“科技协同创新计划”的推进,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以及高校与行业之间的科技合作愈来愈密切,开发高校科技档案资源,使其插上科技的翅膀飞向广阔的世界,让沉寂的科技档案为高校科研实力的增强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要:论文分析了高校科技档案与科技协同创新的关系,阐述了开发高校科技档案对科技协同创新具有主观能动、提升效力、强力支撑、巩固保障等作用,提出了规范高校科技档案基础工作等措施,努力开发高校科技档案资源,服务科技协同创新。

科技公共服务 篇9

美国是世界公认的科技强国, 研究其科技发展及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过程和模式, 对于探讨我国设立境外科技服务机构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从法律政策、具体案例分析美国境外科技服务机构的运行模式, 为我国设立境外科技服务机构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美国科技发展状况

美国无疑是当今世界科技实力最强的国家。2007年, 美国持续经济增长的好势头, GDP增长3%, 失业率4.5%, 在工业发达国家 (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 中GDP总量最大、增幅最多、失业率仅略高于日本。其高速可持续发展得益于其完善的有利于创新的法制环境、为数众多的顶级人才、强大的研究开发投入及大学、研究机构、产业界之间良好的分工协作等主要因素。可以认为:美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创新体系, 配套的科技服务体系, 创新要素流动畅通。

美国对科学技术的投入与产出均让全球瞩目。美国政府和产业界都投入巨资开展研究开发。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 2004年美国的研究开发支出总额达到3121亿美元, 占GDP的2.7%。其中, 联邦政府投入934亿美元 (占29.9%) , 产业界投入1990亿美元 (占63.8%) 。2002年, 美国的研究开发支出总额约占所有经合组织国家的43%, 超过所有其他七国集团国家 (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 的总和。

美国科技人才济济, 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也吸引了大量全球的顶尖人才。2003年, 美国约有493万学士以上学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分别被政府、大学、工业和科研单位雇佣, 其中25%在外国出生, 在拥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雇员中, 40%出生于国外。

2003年美国科研人员发表的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 (SCI) 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SSCI) 收录的科学与工程论文达20多万篇, 占全球的30.3%。被全球引用的科学与工程论文达184万篇, 占全球被引用论文总数的42.4%。2005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国际专利申请中, 美国占33.6%, 达到45 111件。2004年, 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美国境内产生的发明专利84271项。

强大的研究开发经费和人力投入也带来了显著的回报。从整体上看:美国不容置疑地是全球科技最发达的国家。2006年度的诺贝尔三大科学奖 (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化学) 被美国人尽收囊中, 再次震撼全世界。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公布的《全球竞争力年度报告2006》, 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

2006年1月,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美国竞争力计划”, 认为美国的经济力量及其在全球范围的领导地位,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产并利用最新科技成果的能力。围绕科技创新及创新成果的利用, 美国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科技服务创新。其中通过在境外设立机构, 实现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是保持和提高综合国力重要的途径之一。

二、美国科技服务机构的分类

美国的科技服务机构在科技创新创业中发挥着桥梁和润滑剂的重要作用, 主要是为创新和产业化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支撑服务, 主要表现类型包括技术咨询或经纪机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技术转移办公室、孵化器、技术评估组织、技术测试与示范机构等。这些科技服务机构很少作为独立的实体存在, 大部分依托于大学、研究机构、协会、学会、政府部门、咨询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和律师事务所。

美国的科技服务机构分为三个层次, 分别为政府层面、行业协会、民间团体。

第一层次是政府设立的综合性服务机构。美国政府的各职能部门在技术创新服务活动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具体而言, 国会中的相关常设委员会为技术创新服务提供法律依据;联邦政府及地方政府为技术创新服务活动营造环境;各行政部门和小企业管理局等独立机构为技术创新服务活动提供具体的支持与辅导, 所有这些机构共同支撑技术创新服务体系。这类机构包括中小企业管理局、各种服务于技术创新服务的机构等, 它们大多是联邦财政预算支持的、政府推动技术创新的科技服务机构。

第二层是行业协会, 这些组织在促进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以行业协会为例, 美国《经济学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是一些为达到共同目标而自愿组织起来的同行或商人的团体。它们大多是某个行业的企业按照各自需要自下而上自发组织起来的, 如各行业商会等。

第三层是民间的技术创新服务机构, 这些机构是市场需求的产物, 它们以满足企业技术创新需要为宗旨。

三、美国相关政策

美国各级州政府及联邦政府对科技服务机构的支持首先是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法律法规, 作为保障和促进科技服务机构发展的根本性的措施。同时, 由于科技服务机构的领域和范围十分广泛, 因此, 针对不同的科技服务机构类型和业务领域, 政府扮演不同的角色。

1、围绕技术转移和商业化, 制定相应的法规, 为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美国陆续推出《贝尔-多尔法案》、《史蒂文森-威德勒技术创新法》、《联邦技术转让法》、《综合贸易与竞争法》、《国家技术转让与促进法》、《联邦技术转让商业化法》、《技术转让商业化法》等多部法律, 扫除创新主体的创新障碍、营造创新主体的创新氛围、鼓励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保护创新主体的经济利益。

2、直接资助建立国家科技服务机构。譬如, 在技术转让方面, 成立了国家技术转让中心 (NTTC) 和联邦实验室技术转让联合体 (FLC) 。此外, 美国政府对科技信息传播和技术标准制定也非常重视, 专门资助成立了国家技术信息服务中心 (NTIS) 和国家技术标准研究院 (NIST) 。政府认为, 科技信息传播是公共性的事业, 能使全社会受益, 同时其直接商业价值不明显, 故需要政府推动。行业和工业技术标准的制定, 也需要一个超越具体企业利益之上、不偏不倚的协调和组织者, 同时考虑到消费者的利益以及国际协调, 这个角色也非政府莫属。

3、给予非营利性科技服务机构优惠政策。美国的大多数科技服务机构属于非营利机构, 因此, 它们能享受政府对非营利机构提供的一系列政策优惠, 当然, 这种优惠并不特别针对科技服务机构, 而是适用于一切非营利机构。

4、对于商业性科技服务机构, 和对其他一切商业性机构一样, 采取市场经济政策, 政府基本上不采取任何干预或扶植政策。管理的重点在于采取法律和法规手段, 创造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

5、以计划等形式加强科技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政府对科技服务机构的支持更多地是以计划为载体推进的, 通过这些计划的实施,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各类科技服务的组织网络, 从整体上提高科技服务的能力。

6、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美国的很多协会支持和从事合作和研究开发活动, 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促进标准的建立或分享竞争前技术研究成果等。应当说借鉴日本在这方面的成绩是美国推动这一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近年来, 美国政府通过修改法案和金融激励措施鼓励建立工业联盟。1984年以前, 美国的反托拉斯法直接阻碍此类联盟的成立。此外, 联邦政府通过投资直接支持研究联盟的成立。

四、美国科技服务机构在中国的发展模式

美国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多以跨国公司的中国分公司或办事处形式存在, 如微软、I B M、H P、D E L L、F O R D等百余家美国企业都在中国设立了机构, 这些机构面向中国、服务于美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发展, 从人才、技术、市场、资金等方面实现公司的合理化经营, 降低生产成本、发展中国市场、利用中国人才。微软和麦肯锡两家跨国公司是成功的案例。

1、微软亚洲研究院

1998年11月5日, 微软公司投资在北京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 并于2001年11月1日将其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海外开设的第二家基础科研机构。这一战略投资显示了微软公司对中国及整个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巨大信心和对本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郑重承诺。

自1998年11月5日成立以来, 微软亚洲研究院发展极其迅速。目前已经聚集了数字多媒体、多通道用户界面、无线及网络、数字娱乐、互联网搜索和数据挖掘等领域的300多位优秀的科研技术人员。他们中的许多领军人物是从海外归来、在各自的学术领域有很高造诣的年轻学者。研究院成立近九年来已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超过1200篇, 并已有多项技术成功转移到微软的核心产品当中。

微软亚洲研究院通过人才培养、研究合作、课程建设及学术交流等合作形式与中国4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合作项目。到目前为止, 微软亚洲研究院“明日之星”实习生项目已累计接待两千余名实习生, 有效地配合了高校课堂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需求。此外, 微软亚洲研究院与1 0所高校合作成立了联合实验室, 极大地提高了这些高校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影响力。2005年10月28日, 微软公司与中国教育部续签《中国教育部与微软公司合作备忘录》, 该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在第一期项目的基础上正式展开“长城计划”第二期的合作。与此同时, 微软亚洲研究院也一直关注着整个亚太区的教育事业发展, 目前已和新加坡、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国家和地区的许多著名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关系。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设立首先确保了其对中国及亚太地区顶尖人才的考察和使用, 很多实习生最终的就业就选在微软亚洲研究院, 确保了其强大的人才优势;其次, 通过与中国及亚太地区的政府、教育部、高等院校的合作, 确保微软在中国及整个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对其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巧妙的攻关手段。

2、麦肯锡咨询公司

麦肯锡 (MCKINSEY) 是全球最著名战略咨询公司。麦肯锡咨询公司是美国1926年成立的专门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服务的国际性公司。目前, 麦肯锡有遍及38个国家的74个分公司。每个分公司的咨询业务反映了各国的特色, 同时又在共同理念指导下工作, 在职业方式、工作质量、人才素质乃至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麦肯锡的所有公司都遵循共同的标准。

麦肯锡公司增加价值的项目实施包括:帮助公司确定其战略, 评估新市场和地理区域, 采用严谨的、以事实为基础的方法认真审核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 并分析如何在竞争中取胜;为现在的国内企业设计全球扩展战略;以行业中全球的最佳做法和适合中国的方法为基础, 为客户设计新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控制系统;为出现损失的企业制订扭亏增盈计划;为中国和国际公司确定潜在合作者, 将他们排定优先次序并帮助谈判;为培训销售队伍及其他方面设计和实施建立技能的计划;设计和执行现代分销商管理系统。

麦肯锡主要工作原则和模式如下:

(1) 在承接任何项目之前, 麦肯锡会尽可能确保该项目确实可对客户提供获得重大利益的机会和没有实质性的实施障碍。

(2) 在咨询过程中, 公司尽力和客户组织的成员密切合作。总是尽早对期望达成的项目效果建立共识, 在项目过程中经常与客户公司主管们针对项目进度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会议。针对项目探讨议题的性质和重要性、各种可行的方法以及实现变革的时间进度等问题, 公司会设法在客户组织内的各层次建立对这些看法的共识。这种做法使在项目终期提出建议方案时, 能够自然地使公司各层了解、接受并支持所提出的建议方案。

(3) 麦肯锡和客户共同解决问题, 而非“替”客户解决问题。根据此项方针, 项目工作完全采取与客户通力合作的方式, 利用客户方面的业务知识和麦肯锡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知识。在适当的时候, 要求客户指派人员全职或兼职地参与项目研究。这样的安排方式能带来非常重要的利益。首先, 该方法可大幅度提高项目咨询人员的工作效率并降低客户的费用, 尤其在项目收集事实数据的阶段;其次, 客户人员投入实际项目工作过程中建立起的决心与承诺将有助于方案的有效实施。此外, 这种合作方式还可以使麦肯锡向客户成员传授现代管理技能。

(4) 如果没有帮助客户采取必要且经济有效的步骤, 确保实现真正的变革和影响, 则认为麦肯锡的工作并没有完成。参与项目实施的第一步是协助客户制定出详细的计划与时间表。至于今后是否会更广泛地参与执行计划则视客户的需求而定。例如, 麦肯锡参与项目实施可能仅限于监督由客户人员实施的计划进度与成果, 即兼职的项目支援。或者, 有时候客户会需要麦肯锡更多的投入, 麦肯锡便可能协助培训客户人员, 或者协助建立并支持客户的计划执行小组。另外, 麦肯锡可以协助客户开展试点, 进行测试、建立模型、或者对新方案、新程序及新的组织调整进行模拟。

(5) 麦肯锡公司要为客户所有信息保密的原则。同时也对任何个人所表达的敏感性意见保密。公司内部人员必须接受专门训练, 保证在任何场合都不透露客户信息;为某一特定客户服务的项目小组在两年之内不能为这一客户的竞争对手服务;公司内项目资料互相封锁, 调用资料要经董事批准。

围绕其核心业务, 麦肯锡工作原则事实上就是其自身的运行模式。麦肯锡公司的运行模式科学的回避风险, 充分重视发挥客户的作用, 突出诚信、技能、专业、实效的特点。麦肯锡多年持续占领咨询市场的头把交椅, 其运行模式和优秀的管理人才和综合人才是不可或缺的。

五、美国设立境外科技服务机构的启示

完善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是科技服务机构发展的基础, 是保证科技服务机构健康发展的制度条件。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 对作为市场经济产物的科技服务机构有十分完善的法律和法规体系, 特别是对科技服务机构营利和非营利的界定十分严格, 相应的政策也有很大不同。培养科技服务机构在本国的大力发展, 鼓励其根据需要在海外设立机构, 选用合适的人才、扩大美国企业和产品在国外的知名度、占领海外市场, 维持其技术和创造性的可持续发展。

美国对科技服务机构的政策及境外科技服务机构的设立给我国的启示有如下两点:创造规范的法律法规环境, 引导和扶持科技服务机构的茁壮成长, 形成科技服务机构的特色和自主发展机制;科技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必须是多面手, 对技术和市场要有深刻认识和体会, 能谈判、能发现用户的需求、能合理整合各种资源并站在更高的角度给企业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世界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概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国内外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新华出版社

[3]《主要国家设立境外科技服务机构的模式研究》报告

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服务模式探析 篇10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服务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如何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是信息服务机构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信息服务机构包含图书馆、各级科技信息研究所 (情报所) 、信息中心 (政府、协会、学会管理) 以及各类以营利为目的信息服务机构。本文重点讨论各级科技信息研究所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服务模式, 发挥自身资源优势, 提升服务能力, 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 为本省的科技创新及经济发展做好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1 各级科技信息研究所服务模式现状

各级科技信息研究所作为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 主要从事科技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传递, 为当地的各级领导、政府机构、科研及工农业生产提供信息决策、信息咨询服务。

近几年, 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 我国信息服务业呈现出用户需求多元化、信息传输手段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等特点。各级科技信息研究所作为科技信息服务的主导力量势必要适应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的发展, 尝试开展特色的高层次情报服务, 走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目前, 各级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的信息服务项目很多, 如文献阅览服务、原文提供服务、科技查新服务及论文收录引证服务等, 正在逐步将传统的“收与藏”服务模式向知识服务模式转变。

2 各级科技信息研究所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各级科技信息研究所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一些深层次的知识服务, 为当地的科技创新和提高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率等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 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 在服务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2.1 用户需求问题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各行各业的用户在工作、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所需信息, 但浩如烟海的“信息海”增加了用户对信息收集、分析、加工处理的难度;并且高端用户群对信息需求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内容也越来越专、深。作为信息服务机构分支的科技信息研究所应积极适应服务对象需求的变化, 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适合用户需求的信息。

2.2 服务人员问题

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 已从传统的文献服务需求转向集成文献服务、联机检索服务、查询服务、文献传递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等为一体的信息知识服务, 利用网络通过各数据库网站查找所需最新、最全的信息, 也可通过各种搜索引擎快速地获得所需文献。随着信息服务环境、信息用户的素质和需求变化, 对专业信息服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必须是高素质的且能胜任各类信息服务工作的各类资深专业人才。

2.3 服务质量问题

到目前为止, 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缺乏对信息再开发和深加工的能力, 知识服务的加工层次主要在题录、摘要上。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这种信息服务已经很难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落后的技术手段和被动的服务方式, 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用户的实际需求, 从而不能提供更有深度的知识服务。

3 以用户为本, 开展个性化、深层次的知识服务

各级科技信息研究所应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发挥资源优势, 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作为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 应学习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的服务理念与手段,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首先, 系统性的收集服务对象的信息资源, 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 然后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来实现资源、服务与技术的整合, 最终建立基于用户的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模式, 着力于对不同的信息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文献与知识服务。

各级科技信息研究所应建立面向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快速反应机制, 为其提供管理决策、科研决策、经营决策等情报支撑, 为创新主体提供不同层次的知识情报服务。作者以陕西地区用户为例, 将服务对象主要分为四类:政府机构、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 为不同用户群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内容, 满足其个性化需要。

3.1 面向政府机构

科技信息研究所主要服务对象之一就是政府机构。目前, 政府机构对决策的科学性十分重视, 他们需要通过各类综合信息来论证其决策的科学性。科技信息研究所应对政府机构的需求进行长期跟踪,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当前国内外科技、经济和政治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收集、整理、评价和预测研究, 最终将分散的信息转换为情报, 为其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优质高效的服务。

同时, 科技信息研究所应为政府机构提供信息分析、情报研究业务的关键技术和工具支持, 帮助政府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信息分析、情报研究人才队伍, 有效地组织相关学科专家, 建立起情报研究专家团队, 开展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知识评价、知识组织和知识分析工作, 为开展相关领域科技规划、技术预见、科技与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项目咨询评估和科技经济政策制定等提供决策咨询支撑和保障。

3.2 面向企业

在国家大力推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设的大背景下, 科技信息研究所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例如, 陕西省拥有大量中央驻陕国防军工涉密单位, 其局域网和互联网物理隔离, 面对科研人员对科技文献信息大量需求, 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专门开发了军工内网专题数据库, 在海量文献资源中筛选出针对国防军工行业的专题文献, 并利用专业的软件开发、数据库等技术建立一整套高效的检索和订购系统, 来满足科研人员获取互联网资源的需求。

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应与本省企业建立良好、长期的合作模式, 例如不定期开展公益性宣传讲座 (包含信息检索的技巧与途径、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科技查新、项目申报等) ;针对科研、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 通过查找本地文献资源和网络资源等, 检索出相关专业资料, 通过多种途径 (电子邮件、传真、邮寄等) 提供给专业技术人员, 满足广大技术人员查询技术资料、学术论文的需要, 推动了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利用专业信息软件 (如互联网抓取、专利分析等) , 为企业提供该产业发展现状、技术、竞争对手等大量的综合信息, 为企业发展提供竞争能力。

3.3 面向科研机构

陕西地区科研机构大量的科研人员, 已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与检索技能, 自己能够利用各种信息检索工具、文献系统和网络搜索相关的文献信息, 在研究中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检索需求, 因此对文献信息服务的要求比较高。针对这类用户, 我们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3.3.1 基础信息服务

为他们主动提供课题跟踪、科技报告、科研成果、产品样本、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 以及科学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信息收集、分析评价等, 不断完善信息收集渠道。

建立跟踪调查系统, 定期了解他们的研究状况和方向, 及时修订信息服务计划, 将最新的数据库、新的信息源, 特别是国外的一些重要信息源的使用及时地介绍给他们。

3.3.2 建立专题特色数据库

建立专题特色数据库, 帮助科研人员在各种海量信息中快速便捷地获取专业信息, 降低科研人员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难度。通过各类文献信息启迪该产业科研人员的创新思路, 加快科研攻关进程, 实现产业增效。

3.3.3 共同承担科研项目, 提供渗透延伸服务

与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合作, 共同承担课题研究, 与用户一起研究开发, 提供从项目前期调研、开题立项、项目进展中和成果验收的全过程的文献检索服务, 在项目中承担信息过滤、内容分析等作用, 针对项目出现的问题, 从海量文献中筛选符合课题要求的文献, 以多种形式不定期地提供给用户, 为课题研究做好信息支撑。

3.3.4 促进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合作, 扩大信息服务范围

科技信息机构还应为高校、企业、科研机构搭建合作的桥梁, 促进技术合作, 构筑产学研的合作平台。

3.4 面向高校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大, 高校图书馆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资源建设、软硬件设备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陕西省80%的资源都集中在高校, 尤其是“985”及“211”等重点高校自身的文献资源保障率较高。但这么丰富的资源, 如果仅为本校的师生利用, 就无法达到效益最大化, 所以高校应与科技信息研究所合作, 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在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上, 携手为社会用户提供文献服务。例如2004年6月, 由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牵头, 集成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省内10余所重点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文献资源, 搭建的基于网络环境的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系统--“陕西省科技图书文献共享服务系统”, 面向全社会提供文献服务。

4 结语

各级科技信息研究所作为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 要更多地将自身已有的文献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转换为可向用户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产品或服务。在提升服务能力的同时, 坚持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 随着用户需求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不断调整服务策略, 开发新的服务项目与产品, 探索出一条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服务内容与服务模式的途径。

摘要:文章概述了各级科技信息研究所服务模式的现状, 并分析了目前信息服务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探讨建立基于用户的服务模式。作者以陕西地区用户为例, 提出将用户划分为四类 (政府机构、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 , 根据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整合现有文献资源、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源等, 建立为不同用户提供“专有”的文献与知识服务模式。

关键词: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服务模式,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信息服务业[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1931.htm.

[2]李勇.提高地市科技情报机构服务创新能力思考[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06, (6) :41-44.

[3]叶辅靖, 刘颂, 马强等.美国和英国公益性科研机构运行机制比较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7, (5) :65-70.

[4]颜端武, 戴建华, 徐丹丹.图书情报机构知识服务现状调查与存在问题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 32 (12) :14-19.

[5]王曰芬, 李鹏翔.图书情报机构知识服务能力及评价研究 (Ⅰ) ——服务能力的内涵与构成[J].情报学报, 2010, 29 (6) :1087-1097.

今日科技服务明日生活 篇11

最近的十年间,科技领域的创新速度大大加快,新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且迭代加速,这也使得高新技术成果在民用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大大加速。展望2014年里最值得期待的新科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来的每个人的身边。

激光传输海量数据

2014年1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2009年6月成功发射的迄今为止最年轻的月球探测器——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接收了一个有历史意义的信号:NASA利用激光器,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传输到了其上,这是人类首次利用激光在星际间进行图像数据传输,这一奇迹有望让星际间的信息流动呈指数级增加。NASA专家戴维·史密斯说:“不久的将来,这种简单的激光通信技术,可能会成为卫星无线电通信的补充;而未来有望实现比现有无线电通信线路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过去50年,飞离地球的太空飞行器都是利用无线电通信,但无线电有自己的局限。首先是频道拥挤,随着数据容量需求的持续增加,频率将达到极限;其次,信号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因此传输需要非常耗能的发电机和巨大的天线。而激光的波长非常短,因此每秒钟可以发射出更多的波,这也意味着其能携带更多信息。另外,激光信号的强度并不会随着距离而减弱,因而发射器需要的能量更少。而且,太空飞行器携带的设备越小,其发射成本也越低。

2013年9月6日,NASA向月球发射了月球大气与粉尘环境探测器(LADEE),它搭载了一个激光通信终端(LLCD),将进行距离最遥远的深空激光通信试验。10月,该探测器成功地进行了另外一个测试:在三个不同的地球接收器之间发射包含有高清视频的激光脉冲。如果一切进展顺利,未来有一天宇航员将从另一颗星球上发回高清视频,宇航员之间将能进行高带宽通信。

在月球激光通信演示之后,NASA的下一步是构建激光通信中继演示(LCRD)系统,其将于2017年发射;于2013年7月25日成功发射的欧洲空间局的Alphasat卫星也将使用激光中继从其他观测地球的卫星获得的数据。

如果空间激光通信取得成功,它将改变人类探索太阳系的方式:“好奇”号火星车有望搭载更多工具并发回更多数据。高清视频流也使科学家们能追踪土星上的风暴。当然,更贴心的是,宇航员们能同家里人进行视频聊天。

唤醒“罗塞塔”探测器

欧空局2013年12月10日宣布,将在2014年1月20日,把目前处于休眠状态的“罗塞塔”号(Rosetta)探测器唤醒,让其向名为67P的彗星进发,并于2014年11月11日释放一个着陆器,登上这颗彗星冰封的表面进行取样分析。科学家希望借此能更好地了解彗星的组成成分以及它们在太阳系形成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计算机解码人脑

2013年10月7日,迄今为止最野心勃勃的大脑研究项目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正式启动。这个名为“人类大脑项目”的计划获得了欧盟提供的12亿欧元的资助,250多名研究人员将朝着一个目标进发:用超级计算机完整地模拟大脑的工作原理。过去10年间,我们所获得的与大脑有关的一切信息和知识都将用计算机来建模。最终,虚拟的神经细胞甚至会接受虚拟药物的治疗。

而美国政府主导的“基于神经科学技术创新的人脑研究”(Brain Initiative)这一计划也将实现自己的“第一次”:绘制出一副囊括大脑所有活动的详图,其最终的临床应用包括通过直接改变神经通路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其他将于2014年启动的项目还包括一个为期5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牵头,有8所研究机构参与的项目:在硅内模拟视觉皮质。

人类大脑由100多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目前的技术仅能描绘出其大概轮廓,至于密如繁星的脑细胞如何搭构出一张精巧而缜密的网络、如何彼此互动甚至联动尚不可知。堪称第二个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大脑研究计划,注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

尽管2014年科学家们并不能完全绘制出和模拟出整个人脑,但2014年所有这些事情将开始走上正轨。

控制镇静剂的滥用

2014年,监管机构可能会制定并启用更加严苛的规则,控制包括维柯丁(Vicodin)在内的麻醉剂和镇静剂的使用,从而减少由于滥用和过度服用这些药剂所导致的死亡人数。自1999年至今,这些药剂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翻了4倍。

机器人对决

2014年12月,几十个研究团队会携带自己研制的自主机器人,参与到美国国防部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的机器人挑战赛中决一雄雌,在一个模拟的灾难中完成各项操作。

2013年12月,来自全球的17团队携他们研制的机器人在佛罗里达州参加了美国国防部预先研究计划局的机器人挑战大赛预选赛(DARPA Robotics Challenge Trials)。大赛设有八项任务供参赛者挑战,以测试能在自然灾害后展开救援工作的机器人,包括驾驶汽车、穿越崎岖地形、爬梯子、清除残骸、开启一系列门户、在墙上钻洞、打开阀门和卷起软管等。

参加大赛的团队可以设计生产自己的机器人,也可以编写能在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Atlas机器人上运行的软件。

经过两天的比赛,由日本公司Schaft生产的HRP-2类人机器人最终胜出,这家公司已在2013年早些时候被谷歌收购。其实HRP-2夺冠并不令人感到惊讶,因为该公司在赛前就已经提前发布了视频,展示了这种机器人能完成上述所有任务。这场大赛的满分为32分,而Schaft得到了 令人难以置信的27分。另一方面,DARPA是在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提出了举办机器人赛事,重点就是研究在未来的灾难中更多地让机器人参与救援。

nlc202309040345

分解化学武器

2014年,美国军方将建成名为“野外展开式水解系统”(FDHS)的移动净化实验室,这种实验室能快速中和沙林等化学战剂,在叙利亚这样的国家尤其可以派上用场。

中和化学武器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在实验室的钛箱内,用水稀释给定数量的化学武器药剂,然后再朝其中添加漂白剂(次氯酸钠)和碱液(氢氧化钠)。接着将装有混合物的钛箱加热到让液体刚好沸腾的状态,并持续三个小时,届时,漂白剂、水、碱液会将99.9%的化学武器药剂水解。最后,将副产品转移到一个油罐车内并运输到有害废物处理厂进行处理。

FAA对无人机“大开绿灯”

据美国媒体2013年12月17日报道,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表示,在全美挑选6个州进行试验,并为不到55磅(包括绝大多数商用无人机)的无人机制定飞行准则,以便在2015年把无人机纳入美国国内的航空飞行计划中。计划于2014年进行的飞行测试将塑造无人飞行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形态、面貌和格局。

为了争取这6个实验,美国已有24个州提出申请,要求在本州设立无人机飞行的试验基地,以观察无人机究竟能否在航空业与传统客机共存。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下一代航空运输中心的负责人凯尔·施奈德表示,2014年,无人机的活动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像他目前负责的中心这样的机构正持续不断地为无人机系统(UAS)研究人员和FAA收集测试数据。对于农民、地产中介等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而对于那些仍然害怕机器人在头顶飞过的人来说,“入侵”已然发生。

癌症诊断过程更“温柔”

癌症治疗面临很多令人头疼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诊断。对于大多数癌症来说,活组织检查是唯一的万全之策,但这种方法具有侵入性,让病人疼痛难忍,且会导致感染。科学家们正在研制的以外切体(Exosomes)为载体的诊断工具,有望使癌症诊断更简单、更“温柔”。

身体内的外切体是多种活细胞体内分泌的小囊泡体, 表面含有大量与其来源和功能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和脂质成分,其会在液体(例如血液、尿液以及唾液)中来回穿梭,在细胞之间运送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美国分子诊断测试公司Exosome Diagnostics的首席执行官詹姆斯·麦卡洛表示:“我们将其称为身体内的‘联邦快递系统’。”

麦卡洛的公司研发出了一种测试方法,可以捕捉这些信使并分析它们所包含的RNA,其标示的变异表明出现了恶性细胞。而关注个性化医疗的卡里斯生命科学(Caris Life Sciences)公司则专注于在与某些肿瘤有关的外切体表面搜寻蛋白质。

这两家公司都希望能在2014年提供首例外切体检测。Exosome Diagnostics公司希望通过尿检,提供针对前列腺癌的检测;而卡里斯生命科学公司则希望通过血液测试,提供针对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检测。

重要的临床研究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Exosome Diagnostics公司的技术在血液中探测到了指示脑癌的变异,有18个医学中心正在对这一方法进行评估。另外,Exosome Sciences公司也将开始早期临床研究,使用从尿液中隔离出来的外切体来探测艾滋病病毒(HIV)、乙肝和丙肝。

外切体测试这项技术可在多个领域大展拳脚,淋巴瘤、肺结核和帕金森氏症都是诊断目标;这一方法也有望用于追踪疾病的发展过程并监测治疗的效果。

气候优先

美国环保局局长吉娜·麦卡锡说:“今天,我们应该将削减碳排放作为提供就业和强化经济的方式,同时,也给生命一条生路。”

名人太空游

维珍银河公司计划于2014年开始开展太空旅游业务,使用该公司的飞船“太空船2号”飞船携带包括美国著名流行女歌手凯蒂·佩里在内的6名付费乘客前往太空。

“好奇”号前往夏普山

在推迟启动任务许久之后,NASA终于在今年7月初下达命令,指挥“好奇”号火星车奔向它在火星上的主要任务地点——高约5千米的夏普山。

夏普山位于盖尔陨坑的中心,由层层叠叠的沉积岩组成,科学家认为,它的岩层将提供远古火星环境随时间推移而蕴含的信息。NASA于2013年7月8日称,目前“好奇”号距夏普山约8千米,按专家们的估计,这段路程可能需要“好奇”号走上10个月到1年。

科学家们希望,“好奇”号能在2014年年中到达夏普山,这里的粘土矿或许能让“好奇”号看到更早、更湿润的火星。

福岛核电站建造“冰墙”阻挡泄漏

2013年8月20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发表消息说,遭受地震损坏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一个储存罐每天会泄漏大约300吨放射性核污水进入海洋中。为了阻止泄漏,该公司计划于2014年在受损核电站底部创建一堵“冰墙”。

据介绍,工作人员将会在该“冰墙”下安装大量的薄管,然后再往里面注入零下40华氏度的冷却剂(氯化钙),这将使得地面100英尺下的泥土被冻结,从而可以阻止水进入到核电厂的反应堆和涡轮机中,进而防止更多的污染水泄漏到海洋并污染干净的水源。

离岸风力发电成为现实

美国海角风力公司位于马萨诸塞州的离岸风力发电厂和深海风能发电公司位于布洛克岛附近的项目,都希望自己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个离岸风力发电厂。这些项目也都计划于2014年开始建造。

物理学家制造出“无法破解”的密码

2013年,美国国家安全局(NASA)引发的多起监听门事件警告世人,我们需要更加安全的数据,而量子密码技术有望做到这一点。

量子密钥分配是一个“无法破译”的加密协议。在一个基于量子密钥分配系统中,一个随机生成的密码被光粒子加密,并通过光纤共享,随后,被用来加密敏感的数据。任何试图探测这个密码的尝试都会改变其光子,这就暗示着,这一传输已经被拦截,需要新的密码。

迄今为止,量子密钥分配一直局限在光纤网络;它也需要大型的发射器和探测器。现在,研究人员正试图让这些设备小型化:诺基亚公司和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在携手进行研究,希望创建一个足够小的密码系统,可以安装在手机内;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量子计算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正在研发能在全球范围内发射加密的光子的微型卫星。

但最吸引人的技术或许来自GridCOM技术公司。为了演示首个无线设备使用的量子密钥分配(QKD)系统,该公司计划于今年年底,在两部手机之间发送一个“无法破解的”信息。该公司也计划于2014年9月发布首个商用量子加密数据网络。该公司的联合创办人邓肯·厄尔希望其能在手机和个人电脑上使用。厄尔说:“在5年之内,这一技术将处处可见。”

传染病卷土重来

1900年,美国传染病导致的死亡率是现在的40倍。尽管上世纪人们在对抗传染病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不幸的是,很多疾病开始死灰复燃。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任汤姆·弗里登指出,人们的旅行和食品贸易与日俱增,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疾病方面做得不到位,抗体管理不当等都是原因。

美国的百日咳案例逐渐增多。另外,尽管麻疹早在2000年就已在美国销声匿迹,但这种疾病的传染能力很强,当接种疫苗的人在国外受到感染并回到人口密集且很多人未接种疫苗的地区时,疫情的大规模暴发就有可能会出现。

还有淋病。随着淋病开始对很多抗体产生免疫力,就很少有能对付它的药物了。尽管目前美国还没有治疗失败的案例。但最令人忧心之处在于,这个疾病的记忆力很强,停药之后,其仍有抗药性。

科技公共服务 篇12

当代经济中心城市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发达的服务业, 处于整个服务业链条的顶端的科技服务业, 对于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天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2003~2007年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 推动了天津市科技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2010年, 天津市科技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40.56亿元, 仅占当年天津GDP的6.94%, 相比上海的1843.39亿元以及北京的3108.4亿元更是相差甚远。因此, 天津市科技服务业的总体规模还比较小, 产业集聚水平相对较低, 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典型国家、典型地区以及典型行业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概述

本文将选取世界上综合科技实力最强的美国、国内科技服务业规模最大的北京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网络服务业进行剖析研究, 进而为天津科技服务业财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 美国

美国政府主要通过相关立法来制定财政支出、税收以及金融扶持政策, 加强基础建设和科技平台建设等间接手段, 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完善的法律法规[2]。

美国试图通过近乎完善的法律法规来有效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针对科技业、中小企业的政策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帮助企业获得资金的科技服务组织[3]。

美国的科技服务组织主要有:实行各种担保和贷款计划, 帮助企业获得资金的美国小企业管理局 (SBA) ;帮助新兴科技企业争取资金、改进管理、寻找商业合作伙伴的半官方性质的联盟和协会组织;帮助中小软件开发企业获得专利、资金并免费提供使用软件测试设备的圣荷西市软件发展中心 (SCD) 。

3. R&D支出、税收优惠和风险投资。

美国利用税收和金融政策为科技服务业提供所需要的资金支持, 并采取相关措施鼓励风险投资大力发展。美国政府十分重视服务业的技术创新, 具体规定:投资抵免, 纳税人可以把与贸易、商业活动或高新技术有关的研究或试验支出, 直接作为可扣除费用予以抵扣, 而不作为资本支出。

(二) 北京

1. 资金投入和技术创新。

北京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支持力度, 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而设立专项资金, 使得北京科技服务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制定《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为促进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关扶持和奖励政策。

2. 金融支持和创业投资。

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北京出台了《促进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办法》、《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大学科技园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办法和意见, 进一步强化了金融激励政策的实施, 鼓励更多的创业投资机构投资科技服务业。

3. 经济支持的具体措施:

设立专项资金来扶持科技创新并为科技创业进行投资;对创业投资机构的投资, 可按照其投资额的30%进行跟进投资;加大对高校的投入和支持, 与大学一起共建科技园, 并对园内技术创新的相关费用给予补贴;对科技中介机构给予无偿资助;在同等条件下, 政府要优先采购属于扶持产业的再创新产品[4]。

(三) 信息网络服务业

美国对信息技术产业主要采取加速折旧、投资抵免、费用扣除、亏损结转、提取科研准备金等间接税收优惠方式。科研机构作为非营利机构可免征各项税收, 电子商务享受免税待遇, 研究开发投入享受费用扣除和减免所得税的双重优惠[5]。

尽管我国并没有专门针对信息网络服务业出台完整的财税政策, 但是在国家和部分地方都采取了相关财税手段来鼓励信息网络服务业的发展。具体有国发[2000]18号文对软件企业最为重要的优惠规定是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国发[2006]6号文从财政、税收、政府采购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方面都提出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措施;财税[2009]63号文, 将试点范围扩展到20个城市, 给予了更大力度的优惠政策。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 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美国、北京以及信息网络服务业相关财税政策的定性分析

上述国家地区和行业主要通过财政直接投入、税收、投融资、政府采购等4个核心工具来促进和支持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主要体现在:

一是财政直接投入:美国的R&D经费投入一直是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北京则出台相关意见和办法, 强化金融激励, 并为科技服务业设立专项发展资金, 有力的促进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二是税收:美国对服务业实行税收减免或者投资抵免等优惠政策;北京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实行投资收益税收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信息网络服务业而言, 国家为其具体行业 (软件) 制定了具体的优惠政策。

三是投融资:美国不但直接对新兴科技企业直接投资而且成立各种科技服务组织帮助新兴科技企业争取资金;北京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创业投资机构投资于科技服务业;由于具有高风险性, 信息网络服务业属于新兴产业, 投融资政策比较少。

四是政府采购:美国是典型的市场主导型的方针, 因此在政府采购方面的相关措施比较欠缺;北京则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在同等条件下, 政府要优先采购属于扶持产业的再创新产品。

四、科技服务业发展与财税政策的相关性论证

为了从定量角度论证财税政策与科技服务业之间的相关性, 本文考察了1996~2010年的数据, 用到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在数据的处理上, 衡量财税政策的指标采用历年天津财政科技拨款 (以下简称F) 来表示, 衡量科技服务业增长的指标采用科技服务业增加值 (以下简称S) 来表示, 在检验的过程中, 分别对F和S两个指标取对数值以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问题。本文使用的计量经济学软件是EVIEWS5。

科技服务业增加值是衡量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我国目前尚未统计科技服务业的产业增加值, 依据前文的定义, 本文选取科技服务业中的主体行业的增加值来反映科技服务业的增加值, 由于2003年起行业分类发生变化, 1996~2003年选取了地质勘查水利管理业和科研综合服务作为代表;2004~2010年选取第三产业中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业作为代表。

(一) 平稳性检验

本文利用单位根检验来确定LNF和LNS的平稳性, 具体采用的ADF单位根检验方法, 检验结果如表所示。

说明: (C, T, K) 表示ADF检验式是否包括常数项、时间趋势项以及之后期数;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LNF的ADF值-3.16小于-2.71 (而且也小于5%临界值下的-3.14) , 说明检验的序列 (现在检验的是一次差分序列) 是平稳的。在10%临界值下, LNS的ADF值-2.98也小于-2.71, 说明LNS的一次差分序列也是平稳的。

(二) 协整检验

经过上述的初步分析, 可以得知原时间序列LNF和LNS都是非平稳的, 假设因此而进行估计, 极有可能产生所谓的伪回归。因为二者都是I (1) , 如果它们的线性组合是平稳的I (0) 过程, 则LNF和LNS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

本文利用约翰森协整检验 (Johansen Cointegration Test) 来检验LNF和LNS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其结果为:Unrestricted Cointegr ation R ank Test (Tr ace) 和U nr estr icted Cointegr ation R ank Test (Max imum Eigenvalue) 的P值均为0.0337和0.0292, 二者均小于0.05的显著水平, 则拒绝原假设Hypothesized No.of CE (s) , 说明LNF和LNS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三) 因果关系检验

为了确定LNF和LNS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因果关系的方向, 分别选取滞后1至4期的情况下考察它们之间的联系, Gr 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F统计量和P统计值分别列示在表1中。

由表1可以看出, 当确定5%的显著性水平时, 取滞后期1、2、4, LNF和LNS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但当滞后期为3时, LNF是LNS的Gr anger原因。因此, 财政科技拨款能够促进科技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

(四) 回归分析

由于LNF和LNS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并且LNF是LNS的Gr anger原因, 因此可以对它们直接进行OLS回归分析。建立如下的计量模型:

用OLS (最小二乘法) 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如下所示:

由模型可得:长期来看, 财政科技拨款的比例每上升1%, 就会引起科技服务业的产值增长1.16%, 表明财政科技拨款会引起科技服务业增加值的上升, 而税收政策的原理与财政拨款的原理是一样的, 故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也会对科技服务业增加值的增加产生积极地影响。

五、支持天津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针对天津科技服务业存在的不足以及相关计量分析验证财政拨款对天津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对美国、北京以及信息网络服务业发展科技服务业的经验进行借鉴, 根据天津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为天津科技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财税政策:

(一) 财政直接投入与补贴

各市和各区县财政不但要对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的保持稳定的投入, 而且要注重综合运用政策性担保、贷款贴息、偿还式补助、风险投资、以奖代补、后补助等多种投入方式, 充分发挥政府对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二) 税收

1. 对科技服务业企业在办公厂房租金、用地、营业税所得税给予税收优惠。

2. 支持科技型企业进行产品研发, 企业的研发费用可享受所得税抵扣优惠, 对于此类研发也可考虑给予低税率优惠。

(三) 投融资

1.天津市政府应建立科技服务业与创业风险投资等金融机构的互动模式, 充分利用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这个融资平台, 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2. 建立资本市场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企业研发成果转化, 大力加强直接融资渠道的建设。

3. 天津市政府应为科技服务业加强招商引资, 推动科技服务业与外资接轨, 为科技服务业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

4. 金融机构要为科技服务业开发匹配的金融产品, 支持科技服务业服务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四) 政府采购

天津市政府应该对需要支持的科技服务业项目或者企业加大对其政府采购的力度, 对新兴科技服务业企业的产品要优先购买, 以保护和扶持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摘要:科技服务业是国家以及区域创新的重要源泉。本文选取世界上综合科技实力最强的美国、国内科技服务业规模最大的北京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网络服务业进行剖析研究, 进而总结归纳出相关经验。采用了1996~2010年的数据, 选取了天津财政科技拨款和天津科技服务业增加值两个指标, 从定量角度论证财税政策与科技服务业之间的相关性, 表明财政科技拨款会引起科技服务业增加值的上升。因而天津市政府要积极采取相关财税政策促进天津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财税政策

参考文献

[1]李建标, 汪敏达, 任广乾.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4) .

[2]宁凌, 李家道.美日英科技服务业激励政策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10) .

[3]张晓群.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的运行特征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18) .

[4]宁凌, 王建国, 李家道.三省市科技服务业激励政策比较[J].经营与管理, 2011 (5) .

上一篇:正确把握教育评价方向下一篇:新建班集体的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