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言行

2024-10-18

网络言行(共12篇)

网络言行 篇1

摘要:目的:了解高职生的网络文明现状;方法:采用自编问卷, 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结果:高职生的网络文明在性别、年级、出生地、独生与否上呈显著性差异。结论:发生不文明现象有相关法律方面的欠缺以及高职生自身的原因。

关键词:高职生,网络言行,文明

一、问题提出

互联网的自由性和虚拟性, 以及相关管理与法制的滞后性, 使得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非常不同的一点区别在于, 网上言行多靠“自律”发挥作用。高职生作为互联网用户的主要群体, 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 尚需要“他律”方面的教育与引导。互联网上的网络欺诈、色情暴力等众多不利因素, 容易使高职生陷入信息泛滥、自我迷失、道德失范、技术崇拜等不文明的思想, 造成不良的网络言行。

二、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在校高职生450人发放问卷, 有效回收率87.78%。其中, 男生306人, 女生87人, 2人未报告;一年级154人, 二年级126人, 三年级115人;电力系178人, 机电系116人, 信息系101人;独生子女156人, 非独生子女234人, 10人未报告;来自农村的264人, 来自城市的121人, 未报告家庭来源5人。

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共20个项目, 分网络安全、网络言论和网络行为三个方面, 采用5级评定法, 从“没有”、“极少”、“有时”、“经常”、“总是”, 依次计为1—5分, 分值越高文明程度越低。本研究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491。

三、结果

3.1基本状况

高职生网龄在3—10年之间, 5—8年最为常见。53.6%的高职生每天都上网, 63.4%每天上网时间2—5小时。对于上网的原因和目的, 67.7%选择新闻, 64.9%因为社交, 59%是为了玩游戏。可见高职生普遍网龄不短, 且上网频率高时间长, 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放松身心、娱乐休闲、沟通交流。在网络对自己的影响方面, 90.9%的高职生认为不会因为上网影响参加集体活动, 65.6%认为网络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功课。可见网络对高职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大于外出活动。

3.2性别差异

分数越高, 网络文明程度越低。由表1可见, 男生在网络安全、网络言论、网络行为等方面得分均高于比女生, 表明男生整体网络文明程度比女生低, 不同性别的高职生在网络安全、网络言论、网络行为以及网络文明总分上差异极其显著 (p<0.001) 。这种差异主要与生理现象不同与传统性别角色定位有关。女生多被动保守, 少主动惹事, 即使表达敌意方式也较为含蓄。男生多主动开放, 且正值血气方刚的年龄, 遇到不良情境, 易冲动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以过激的方式表达心中的不满, 因此在网络行为上会更多的不文明表现。

注:*p<0.05;**p<0.01;***p<0.001;下同

3.3年级差异

表2显示, 年级差异仅在网络行为方面存在很显著的差异水平 (p<0.01) 。三年级学生上网最不文明, 一年级最文明, 网络文明程度与年级呈反比。一年级高职生是校园新鲜人, 处于高中与高职的过度适应期, 对自己要求相对较高, 自觉性较强, 尤其在外在行为方面表现谨慎。三年级高职生是毕业班学生, 对校园生活已经熟悉适应并逐渐懒散, 自我要求降低, 加上毕业前顶岗实习和求职就业的压力与挫折容易给心理带来不良影响, 产生负面情绪, 网络成为放松压力和宣泄情绪的重要渠道, 因而在网络上的行为表现最不文明。

3.4生源地差异

表3数据表明, 来自城市的高职生比较注意网络安全 (p<0.05) 。这可能与城市高职生中小学期间的教育和经历有关。相对而言, 城市地区的家庭条件和教育条件优于农村地区, 接触网络较早, 接受网络安全的普及和宣传方面更多, 在网络安全与维护方面有较强的意识和较高的技巧。农村高职生比城市高职生在网络言论 (p<0.05) 和网络行为 (p<0.01) 方面表现出更加文明的态势。农村生相对内敛, 普遍接触网络较晚时间较短, 对计算机和网络的熟悉程度逊于城市生, 也比较缺少在网络上发泄不满的意识。城市生相对外向, 更敢于在网上表达自我, 更习惯于在网上宣泄情绪, 因而网络言论方面表现容易出现偏差。

3.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

由表4可知, 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在网上的更讲文明, 在网络言论上出现显著差异 (p<0.05) , 在网络行为上表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 (p<0.001) , 在网络文明总分上呈现很显著的差异 (p<0.01) 。相对来说, 独生子女拥有的经济、文化和教育各方面资源比较丰富, 从小受到长辈的关爱甚至宠爱比较多, 这种教养方式容易造就自我中心、主动张扬、自我感觉良好、缺乏忍耐谦让的个性性格, 非独生子女则表现较为内向和沉稳。因此在网上的言行文明方面, 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整体表现比较差。

四、讨论

高职生总体在网络文明言行方面表现尚好, 能够合理运用网络, 主要进行新闻资讯、沟通交流及休闲活动。大部分能够谨慎言行, 甚少参与不良的网络活动。女生比男生、低年级比高年级、农村生比城市生、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在网络上的言行方面表现更为文明, 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高职生网络不文明言行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是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方面的欠缺, 尤其缺乏网络责任意识, 不了解相关政策法规, 个别高职生会做出人肉搜索、发布或转发不实信息等失范言行;其次是利用网络发泄消极情绪满足心理需要, 如匿名在网上辱骂、发表过激粗俗言论、参加网络骂战等, 多是在现实生活遭遇挫折打击宣泄平衡心理造成。产生不文明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外两个方面:网络本身的吸引力和诱惑力, 家庭和学校引导教育的缺失和不到位, 及网络管理体制的缺陷和薄弱是为外因;高职生个体心理发展不成熟, 面对现实挫折应对不当, 欲望诉求得不到满足, 自制自我管理能力低是为内因。内因起主导作用,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不文明现象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高职生本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阳.高校网络文明生态提升路径创建初探———兼谈大学生网络文明行为引导[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1:9, 14

[2]马晓辉, 雷劈.青少年网络道德与其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J].心理学报, 2010, 42 (10) , 988—997

[3]夏天静.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的调查报告———以常州高校为例[J].常州工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11, 29 (1)

网络言行 篇2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服务规范,特拟订以下25条《护工“不”字言行规范准则》要求每个员工必须在服务中做到,违者做违纪处理。

陪护工“不”字言行规范准则:

1.不得以“方言”待病人,要讲普通话; 2,不得漫骂病人,要礼貌对待病人;

3.不得随意请假,需由当班管理员准假,否则作旷工处理,并连环扣除工资; 4.不得在工作区域或工作时间吃零食; 5.不得在病房所有区域吸烟; 6.不得私自出借病房物品;

7.不得离开工作岗位与其他无关人员闲谈;

8.不得向病人或病人家属索取小费、食物及其他物品; 9.不经允许,不得离开自己所在工作区域的楼层; 10.不得将病人的杯子、盛器等其他物品私用; 11.不得将当天的护理工作拖延到第二天; 12.不得在楼层内大声喧哗; 13.不得随意用病员布件当抹布; 14.不得在站立服务岗位上坐式服务;

15.不得未经许可在病房内洗涤私人物品及衣服; 16.不得在工作岗位上看报、看杂志;

17.不得未经许可在病房看电视、听音乐、拨打私人电话、翻阅病人物品; 18.不得搬弄是非,在工作时打瞌睡; 19.不得将外人带入病房闲聊;

20.不允许自己所管工作区域有浮尘、杂物等; 21.不得穿脏的服装上岗;

他用言行实践入党誓言 篇3

在参加革命以来的近60年里,刘永光一直坚持学习政治理论,不知疲倦地写了300多万字的论文和著作,有的被省教育厅编入全省高级中学政治教材,有的被评为国家级优秀一等奖。1994年他担任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以后,从接受任务的第一天起,就买了一本精装笔记本,在扉页上写上“新的里程”和“发挥余热、添砖加瓦、牵线搭桥、拾遗补缺”的字句,表达了他要一心一意做好关工委工作的决心。他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联系青少年的思想实际,九年中牵头编写了40多万字的宣讲资料,对全县中小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的教育。所编资料,都用内刊《盼望》分期逐月刊印,分发到县各中小学校和关工委成员单位,并组织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到全县各中小学去宣讲。由于编写的资料质量较高,有的在省、市报刊上发表,有的还被选入《中国跨世纪战略与管理丛书》、《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精选》等丛书。他还和60多位离退休及在职的文化人合作,编写了100多万字的“永新人物传”,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刘永光任过多年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又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一些外地朋友在他离休后推荐他到外省一家学校去任客座教师,并允诺为他办理有关手续。但他不为所动,他热爱永新这片红土地,要为改变永新的落后面貌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他在县关工委主任这个岗位上勤奋地工作着,积极主动地协助各方面做好培养教育全县青少年的这件大事。他支持三位退休女教师带头开办“三姥幼儿园”,解决城镇幼儿入托难的问题。在“三姥幼儿园”的带动下,全县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不到两年,仅县城就发展到20多所。他看到中考落榜生多,全县每年有近4000人升学无门,便牵头沟通上下左右关系,创办了一所民办高中——兴华中学,解决了一批中考落榜生渴望求学的问题。面对一些农村贫困孩子上学难,他积极帮助高市乡南田村集资创办全县第一个教育基金会。

网络言行 篇4

【细节一】学生说:“做这么多作业累死了。”老师回答道:“就这么办,我看能累死吧!”

从当前的教育改革要求上看,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切莫把应试教育再提到教学日程上来。这么看来学生的话似乎能看出“应试教育”、“唯多做作业才提高成绩”的一面,但能看到更多的是学生已经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再看老师的话也很强硬,真有点“满堂灌”的痕迹,可更甚的是老师的“一言堂”,老师的权威角色。显然这是在“常规课”上才会出现的情况,可就是“常规课”才能真正地看出教师是如何传道、授业、解惑的,是如何驾驭课堂教学的,是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的。一堂课上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究其原因有: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使用不当。“寓教于乐”、“快乐学习”是解决这一现象的最有效的办法,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考虑如何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课堂气氛提起来,这样学生还会说累吗?二是角色扮演得不对。对于一个教师来说首先应该清楚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弄混淆了,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这一现象恰恰反映了教师是这堂课的主角。定位错了,学生势必会产生反感。让学生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把“不知”变为“知之”,把“我要教”变成“要我教”,按需而教,这才是一堂课中教师应该做的。

【结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各个方面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教师可以从言或行上下功夫,让学生“乐学而不厌学”,“想学而不乱学”。

【细节二】“不敢说,我怕说错了。”“回答问题那是好生的事情,与我们差生无关。”面对教师的提问,部分学生趴在桌上,唯恐“暴露”。

一次,我用多媒体上《背影》公开课,讲到父亲买橘子的片段时,我出示父亲去月台那边买橘子的一些图片,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出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的一系列动作。某学生起来却不敢说,吞吞吐吐,语无伦次,很容易说完的内容,几分钟也说不完,而且低着头,不敢看老师。之后才知道,他是不敢说,怕说错了,并认为回答问题是“好生”的事情,与“差生”无关。

在公开课上教师总是希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于是希望“好生”举手,“差生”低头。而教师为了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公开课的目的和效果,便忽略了对“差生”的过问,以便能让如林的“好生”之手掩盖低下的“差生”之头,唯恐露出破绽。我也是如此,在公开课上就不敢多问“差生”,毕竟时间紧迫呀。而“差生”也知道主动配合老师,把头埋得很深,趴在桌上。上述细节正能体现这一点,可更多的是学生已经失去了自信,失掉了回答问题的勇气,加重了自卑。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产生两极分化,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势必给老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麻烦,那就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了。

【结论】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回答问题的勇气应该是课堂上常抓不懈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是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完成的工作,尤其是常规课上更要注意这方面的培养。

【细节三】在常规课上,学生听到“今天不布置作业了”,“明天不上课了”等话语时,随即一片欢呼雀跃,兴奋之情无以言表。

平时我上课后,总是布置一些作业:要么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精彩片段写一段话,要么让学生缩写或扩写课文,要么让学生续写课文,等等,学生基本天天有事可做。可是,有一次学生听到我下课后说不布置作业了,明天不上课了,却很高兴,欢呼声不绝于耳。

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厌学现象,总是希望隔三差五放假,在过去尚能理解,只因课业负担过重。可在实施义务教育的今天,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八小时,仍然出现不想做作业、不想上课,我们真得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有人说得好:“如果只允许最好的鸟唱歌,森林便会很安静。”老师的上课只重视“好生”的培养,忽略了“差生”的学习,哪还会有“差生”的立足之地,厌学,盼望放假自然可想而知了。还孩子一个自由的天空,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欢乐中获取知识。

【结论】看到“差生”,理会“差生”,关注“差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差生”能从老师的眼神中看到自信,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还会欢呼吗?

【细节四】“什么屁老师,读书一点也不好,还不如听录音。”一学生在位下小声唠叨。

在《出师表》课堂上,我是先让学生听录音朗诵,再范读课文部分内容。教室内很安静,学生在聆听着,当我读到“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时,在教室的一角有一个学生嘀咕着:“什么屁老师,读书一点也不好,还不如听录音。”这是公开课,面对后面听课的老师,面对尴尬,我的背后沁出了汗珠。幸好我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笑着敷衍过去了。课后,我找到他询问,他说我读得没有录音的好听,不留神就说出来了。我沉默了,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学生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却给我带来了不安与诸多思考:是老师的素质亟待提高,还是孩子缺乏教养,需要进行调教?是老师上课太在意学生的行为,还是孩子平时上课太随便,太散漫?……

诚然,老师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可以给学生以示范作用,可以避免上面事件的发生,但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老师教学中永远不变的主题。

【结论】老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让不文明的语言远离课堂,让孩子的心灵得到净化,让孩子能懂事。

【细节五】“你又不是我们的班主任,迟到点怕啥,至多批评两句,还敢打我们吗?”

我正在邻班上课,匆匆跑来三个同学,报告也未喊,一头撞进教室,闹得满堂大笑。他们看到我在教室,就退回去,说:“没看见,我以为没人。”我愕然,我生气:“老师在上课,你们会不知道?你们根本不把上课当回事,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根本不懂得规矩……”话还未说完,某一个学生却说:“你又不是我们的班主任,迟到点怕啥,至多批评两句,还敢打我们吗?”我当时真想狠狠地教训他们,但理智占了上风,我原谅了他们。学生太放肆了,太没规矩了,课堂上敢和老师顶撞,肆无忌惮,老师却不能打他,甚至说不敢打他。任课老师上课被学生气哭的现象时有发生,上课时纪律混乱的也屡见不鲜。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结论】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给学生正确的舆论导向,这不仅仅是班主任要做的事情,任课老师也要协同完成。常规课上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学会尊重别人,理解别人;让他们懂规矩、守纪律、有礼节,让这极少数人无立足之地。

言行合一的作文 篇5

言是行的根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所说的言语必定是有修养的。因为他的思想已经通过他说的话表达出来了。一滴水可以映照太阳的光辉,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话恰恰是个人涵养的表现。屈原作《离骚》被流放后仍然“沐后弹冠,浴后更衣。”杜甫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被贬后却依然能心系天下和众生。可见,行为是言语的体现,一言一笑都能反映你的所作所为。冰心曾说过:“言论的花儿开的愈大,行为的果子结的愈小。”有花才有果,有言才有行。

行是言的外在表现。歌德曾说:“行为是面镜子,在它面前,每一个人都显露出各自的真实面貌。”一个人的思想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后,他的行为就证明了这个人的思想正不正直,高不高尚。如果一个人说的话让你感到是在拍马屁,那他的行为必是滑稽可笑的;如果一个人说的话粗俗不堪,那他的行为必是鲁莽低俗的。我们总说看一个人要看他的行为,殊不知,他的言语就可以让我们知道他的为人了。自古以来,那些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们的诗不仅情感真切感人,他们的行为也令人赞叹。

言行合一,止于至善。言和行是相辅相衬的。真正的伟人,他们在一言一行之中,就将自己博大的学识素养,崇高的精神追求,丰富的灵魂魅力展示出来,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身边的人。陆贽曾说过:“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我们要懂得善用言行来感化别人。因此,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虚拟世界中,每个人都应该言行谨慎,遵守规则,展现心灵深处的善良,传播弘扬正气的能量,共造美好社会。

爸爸言行红黑榜 篇6

我女儿7岁,很怕洗头,起初我还能耐着性子给她慢慢说,慢慢洗。我稍不小心她就会哭丧着脸大叫:“毛巾,给我毛巾,水都流到我眼睛里去了……”看着她那胆小惊慌的样子,我就有火。后来我烦了就由不得她了,拿了杯子从浴缸里舀水就往她头上冲,任由她哭喊,心想这样还可锻炼她的胆量呢。

直到后来有一次,我无意间看见她给玩具娃娃洗澡,很像个小妈妈的样子。但是当她给娃娃洗头的时候,显得特别激动和厉害,直嚷嚷:“叫你不好好洗头!”一边嚷一边粗暴地把娃娃的头往小杯子里塞。那一刻我很震惊,第一次看到她这个样子,我非常惭愧和自责,因为我从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粗暴的一面。

几千小的时候,我有时生气了就会打他的屁股。一次我发现他把5岁时玩的天线宝宝按在沙发上打屁股,而且很高兴的样子。我感觉他打自己的玩具不是一个好习惯,就吓唬他:“再打,我就打你屁股。”没想到他马上提高了声调:“你就知道打屁股!”

这句话给我很深的震动,突然间我反省到,他打天线宝宝的屁股,不就是和我一样吗?从此以后,我再没有打过儿子的屁股。不过跟他玩笑打闹的时候还是经常说:“你服不服,不服打你的屁股。”但是这已经成了我们父子之间的一个游戏了,他甚至经常“邀请”我打他的屁股,我却再不会在生气的时候打他的屁股了。

唁妈妈再睡会懒觉吧

儿子以前从不睡懒觉,一到早上6点半就起床。可自从外公外婆走后,家里就剩俺娘俩了,事情就发生了变化。刚开始,他照常到点就起,这我可受不了了,我是典型的夜猫子,晚睡晚起型的,他总这么早起我怎么受得了?于是我开始对小家伙做起说服工作。当他又要早起的时候,我就说:“亮亮,陪妈妈再睡会吧。”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终于实现了周六、周日娘俩共睡懒觉的美好日子!

可是到了寒假,孩子上了作文班,要每天早上8点钟就赶到。开始几天还行,我们强打精神,提前上好了闹钟,但3天后就不行了,总是睡过了点,赶不上上课,无奈只好调到下午的课。这好习惯难养,但坏习惯形成就太容易了,这对我来说真是个教训。

如果您看了上面三个爸爸妈妈的故事后,仍不知该怎么做的话,那就看看我们为您提供的红黑榜,对照一下,您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欣赏赞美

爸爸:今天你画的这张画真好看,有这么多好看的线条啊!这条弯弯的线是什么呀?哦,那是奶奶的肚子呀,原来奶奶这么胖啊,胖得肚子都鼓起来了。呵呵,宝贝画得挺像的!

点评:这位爸爸了不起,能在看似胡乱涂鸦的作品中,解读出其中的含义,并给予由衷的欣赏与赞美。

主动引领

妈妈: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去买点好吃的,做些丰盛的午餐,玲玲愿不愿意陪妈妈一块去啊……玲玲今天真是好样的,当了妈妈的小帮手!

点评:这样主动地引领孩子参加家务活动,渐渐地孩子对身边的事都愿意主动关注和参与了。

宽容有度

妈妈一边抚摸哭泣的东东的头,一边说:“哦,他抢走了你的‘机器人’,还打你,是吧?好,好,不哭了啊,来吧!我们一块想办法去找他讲讲理,把‘机器人’要回来。”

点评:解决冲突是孩子学习交往的好机会,家长不能轻易替代孩子去解决,而要安抚孩子的情绪,并鼓励他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挤挫教育

斯斯花了很多时间才把满地的玩具收拾整理好,可小表妹又把玩具撤了一地,她皱起了眉头。妈妈看见了,平静地对她说:“我们一起收拾吧。”说着与斯斯一起重新收拾起来。

点评:孩子烦躁的心态被家长镇定的神态所调控,在妈妈平静的动作中,这点小小的挫折在孩子眼里化为平常。

爸妈言行黑榜

烦躁无理

一家三口吃饭,军军很高兴地嚷嚷,爸爸不回应只顾自己吃,妈妈只顾打自己的电话。军军又嚷了起来:“我要……”爸爸突然大喝一声:“闭上你的臭嘴,吵死人了!”军军低下头不做声了。

点评:如果生活中经常发生这种无由的呵斥,孩子可能真的就会在爸爸面前闭上了嘴。

消极暗示

爷爷每天到学校接孙子,第一句问话总是:“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呀?你高不高兴啊?”

点评:如果家长每天关心的都是这些负面的话题,你的孩子还有多少积极心态来面对他的伙伴和老师呢?

严厉责罚

皓皓不小心把家里的鱼缸打破了,妈妈狠狠地对他说:“鱼缸为什么会被摔碎?你为什么不小心一点?错在哪里了?”皓皓无语,妈妈生气地让他到书房去,“等你想清楚了,我再和你谈!”皓皓只能默默地去书房“面壁”。

点评:过于严厉的责罚只会让孩子对生活里发生的一点点失误都产生恐惧心理。让孩子自己反思“为什么”,还不如直接讨论“怎样拿鱼缸又牢又稳”有实际意义。

横向比较

楠楠兴奋地指着自己的作品对妈妈说:“妈妈,这是我画的汽车。”妈妈说:“你怎么画得这么乱,轮子都不圆,东倒西歪的。”然后用不屑的眼光瞄着楠楠,“你看这个小同学画得多好,比你画得好多了!”

点评:每幅作品都反映了孩子独特的思维和发展水平,一味地与别的孩子做横向比较,只会使家长和孩子都渐渐丧失信心。

识“法”导言行 适“罚”促反省 篇7

等我跑进教室, 架打完了, 第二组中间的几张座椅东倒西歪, 班干部拉住了打架的几个同学, 脸上不是有指甲刮伤的痕迹, 就是青一块紫一块, 学习委员匡亮脸上还肿了一小团。太出乎我的意料了, 学习委员还参加到打架中。我先带他们到校医务室对皮外伤进行了简单处理, 然后带他们到我的办公室了解打架发生的原因和经过。

14632班是我新带的汽修全男生班, 班级有57个男生, 他们素质层次多、学科基础差、贪玩好动强。保持班级平稳、有序, 促进班级团结、和谐, 是入学初期班级建设的目标。但是入学一个月刚过, 班上学生之间的矛盾有的就开始凸显, 已经发生过几次吵架, 根据以往工科班的带班经验, 男生打架的发生是预料之中, 但没想到平时表现老实、文雅的学习委员会参与其中。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调查, 事情的经过是, 蒋伟静校时开了手机音乐, 坐在他前面的夏洋被他吵醒后就劝他关掉音乐, 蒋不但没有理睬, 还出口伤人, 夏见蒋骂人就发火抓住他的衣领, 警告他再骂就打他, 蒋也大动肝火又骂他一句, 于是夏就先动手打了人, 然后双方就厮打了起来。坐在蒋旁边的学习委员匡亮是夏的同宿舍朋友, 见状不是上前拉架, 而是行江湖义气, 为朋友两肋插刀, 帮夏打了起来。

架打过了, 学生处分调查材料也做好了, 让他们各自在材料上签了字, 此时他们没有了打架前的怒火, 倒能感觉到他们脸上的一丝丝紧张, 他们耷拉着脑袋安静地站在我的办公桌前。青春期的中职男生比较容易冲动, 容易受网络、电视、电影中哥们儿义气的影响。更糟糕的是, 当前不少中职生法纪意识淡薄, 甚至是法盲。鉴于此, 我没有简单地上报调查材料, 而是抓住这个契机, 先对他们及整个班级学生进行教育。

针对学生的“法盲”状况, 首先我要求打架的学生利用课余认真学习《学生手册》的处分条例和我校的《学生行为N个不能》, 并摘录其与今天打架相关的内容;其次, 写好检讨书, 特别要写出自己的错误行为, 并准备好为今天错误行为向对方道歉。“法规”学习体会及检讨书在下周一上交。周末我利用在家的休息时间, 从网上下载了法制宣传视频。

第九周周一到了, 上周打架的学生在上午都老实地上交了对我校“法规”的学习摘录与体会, 并递上了道歉书, 我仔细检查和翻阅, 尽管书写不敢恭维, 但字迹还算工整, 从中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认错态度。鉴于他们头脑中初步武装了“法规”, 并有了悔改表现, 根据我班班规“量刑处罚”的原则, 要让犯错付出代价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我处罚夏、蒋、匡分别两个礼拜、一个礼拜、四天打扫教室卫生, 他们乐意接受。

周二下午第三节课是我校的班会课, 我临时改变了班会主题, 给学生开一节《法制在我心》的主题班会。班会以打架学生公开检讨并向对方道歉开始, 然后我让学生观看法制宣传视频《致命的一刀》和《“义气”的铁窗泪》。视频中的青少年打架致命和江湖义气的主人公付出了坐牢八年的沉重代价, 在学生还沉浸在为主人公痛惜之际, 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假如我是片中的主人公, 我会……在讨论的最后阶段, 我特意点夏、蒋、匡三个打架学生分别谈谈他们的感想。蒋说, “问题都是由我引起的, 我不该在中午静校违纪, 更不该出口伤人, 我没想到小小的违纪和不文明会引发这么大的问题, 今后我要遵章守纪, 做个文明人。”夏说, “他骂我, 我打他, 我以为天经地义, 现在才知道我就像视频中的主人公犯了法, 成了罪犯中的主犯, 我不该动手打人, 我保证今后再不动手打人了。”匡说, “像第二个视频中的主人公一样受朋友义气的影响, 我动手打人拉了偏架, 我作为班干部不但没有起到主持公道去解决问题的作用, 反而把问题扩大了, 老师, 对不起, 我要向全班同学道个歉。”说完, 匡向同学们鞠了个躬, 顿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此后的两个礼拜中, 他们都认真执行了卫生劳动的处罚, 在共同的卫生劳动中, 他们又和好如初, 处罚期结束后, 他们还经常下午放学后留下来整理教室卫生和桌凳。鉴于此, 我决定不上报学工处给予他们处分。

反思上述案例, 我总结了如下两条建议供同仁参考:

1、当前不少中职生法纪观念淡薄, 加上青春期容易冲动及受不健康影视的影响, 遇到矛盾往往有暴力倾向, 为此, 学校及班主任要多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活动, 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以法纪规范和引导学生的言行, 才能有效地培育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魏晋名士言行的精神内蕴之探析 篇8

一、避世远祸是魏晋名士言行的初衷, 也是他们精神层面上最根本的要求

乱世的无序, 残暴、恐怖的统治、高压, 使文人名士死于非命者比比皆是, 而生者朝不保夕, 噤若寒蝉。政治对个体生命的压抑和摧残所导致的结果, 是使文人远离政治, 使他们开始珍惜生命, 以致及时行乐的思想滋生, 使他们开始关注自身的生活质量, 为了“活着”不得不走上明哲保身的道路。

于是, 他们开始服食五石散和饮酒。服食五石散有长生济欲的功效, 故服食一经获效, 名士便趋之若鹜, 虽有中毒身亡之戒, 亦不能减其风, 凸显出乱世压抑人性而对生命价值作出的无奈抉择。而酒呢?酒首先是以一种享乐、麻醉工具出现的。这是由社会现实与思想变化决定的。由于社会秩序混乱, 名士多非自然死亡, 加上道家思想抬头, 对于生者而言, 对死亡突然来临的恐惧, 以及对生命的留恋最终使他们选择了追求生命的长度和“密度”。服食五石散的目的, 是为长生和济欲, 而饮酒, 则是为了增加生命的“密度”了。于是, 名士们多好饮, 但谁又知道其中滋味呢?酒在他们那里不仅是麻醉工具, 而且是避祸的工具。《晋书·阮籍传》载:“籍本有济世志, 属魏晋之际, 天下多故, 名士少有全者, 籍由是不与世事, 隧酣饮为常。”阮籍为的是借酒免事, 而他也真正做到了。同史载, 他为免司马氏求婚, “醉六十日, 不得言而止”。对钟会的陷害阴谋, 也“皆以酣醉获免”。当然, 这种麻醉大多是迫不得已的。实际上酒是名士用来浇胸中块垒的工具。

遁隐山泽, 清谈, 舒啸, 为的也仅仅是活命, 魏晋名士的潇洒、洒脱看起来又是何等的苦涩。正如袁弘所言:“夫时方颠沛, 则显不如隐, 万物思治, 则默不如语。” (《晋书·袁弘传》) 一语道破了隐、显与社会的关系, 正所谓:“生逢乱世, 死者长已矣, 生者尤可衰。”文人名士为自保而不得不以“隐”求生, 魏晋名士深知祸从口出的道理, “啸”这种有曲无词之乐, 可以随心所欲, 含有不同的情感在里面, 这也是名士们处乱世而口不能臧否人物, 精神受压抑而采取的一种泄愤的形式, 也可见, 啸吟山泽的背后是一个个被压抑的灵魂, 真能做到心如止水的, 恐怕是少有的。

如果说魏晋名士怕死, 这有点冤枉他们。乱世的混乱使他们觉察到, 生命在此时轻如鸿毛, 死的没价值, 他们不甘, 于是有的选择了逃避, 有了不同风采的魏晋风度;而有的选择了对抗, 走上了不归路, 他们也名垂青史, 如嵇康等。

二、从思想上看, 魏晋名士的言行还体现了儒与道的调和

在魏晋时代儒学衰微而玄学大盛, 本来对立的双方在此时却表现出了调和, 也使魏晋名士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

汉末儒学衰微之时, 无疑是继战国之后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之机, 以此为契机, 玄学的影响逐渐扩大, 个体人格精神的自觉为名士风度提供了一个发挥的空间。

儒学的价值内核是强调群体精神, 积极入世。“兼济天下”是本旨, 而“独善其身”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道学精神则不同。它把追求的个体自由作为最佳状态。崇尚个体自由, 任性自然, 大象无形, 一旦群体精神消弱或消失, 个体存在的取向必然会凸显出来, 因而, 在魏晋的乱世, 名士们重个人自觉、寻求个体的自我解放也就不足为怪了。

尽管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它们在魏晋名士的身上却有了相通之处。文人在封建社会的出路无非是入仕和隐居, 儒家虽主张积极入仕, 但也作了“隐”的设计。孔子云:“天下有道则见, 无道则隐。”孟子也说:“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不过, 对儒家而言, 隐是不得已而为之。道家也宣传“隐”, 然道家所宣扬的隐与儒士的心态则完全不同。道之隐, 在于脱去尘网, 崇尚自然, 要达到的是一种精神自由、人性自然的境界, 是为隐而隐。他们所追求的是真正超脱于外物, 不为世情所累。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与酒的关系》中曾指出:“魏晋的破坏礼教者, 实在是相信礼教到固执之极的。”这话是有道理的。以何晏为代表的一派主张调和儒道, 认为“名教本于自然”, 它比嵇康所代表的“越名教而任自然”更容易被文人所接受。像阮籍守母丧而不遵礼法, 但他丧母形销骨立, 吐血几升, 可见其至孝, 儒与道在他身上体现得很明确。

司马氏掌权后, 提出了“名教”的礼仪主张, 希望以此来笼络士人, 并藉此掩盖其恐怖统治之事实, 但是, 由于对名士的大肆屠戮, 天下名士减半, 而生者为自保也就“无道则隐”了。不过, 这种选择对他们来说是痛苦的, 像阮籍、嵇康, 为缓解这种压力, 也便有了他们啸傲狂放、荒诞不经、发言深远的种种行为, 这和他们内心的“济世”是矛盾的, 于是我们也不难理解阮籍的“穷途之哭”, 刘伶的“以酒为务”, 嵇康的“非汤、武而薄周、孔”了, 这是英雄失路的悲歌。但他们也正因如此在儒与道之间找到了一条纽带, 从而调和了儒道, 为魏晋名士平添了魅力。

三、个体意识的觉醒

表现在魏晋名士的言行中, 他们多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内容, 体现了时代的超越性。

社会政治对人性的压抑, 使名士以“异化”的方式来反抗社会, 宣泄个人的不满, 体现了个体的自觉与自由的追求, 加上儒学衰微与玄学兴盛激活了个体精神, 他们的自我意识成为其生活的主宰。

比如酒于魏晋文人就体现出他们的不同个性。酒不仅仅是麻醉、避祸的工具, 名士也借酒来体味人生真谛, 并从中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从而赋予了魏晋风度的酒文化“为人生”的内涵。名士之饮, 大都不在酒, 而在于酒中之味、酒中之境。陶渊明曾言:“酒中有深味。”一语道破其中之味。故饮酒是名士追求超越自我境界的一种方式。刘伶自言:“天生刘伶, 以酒为名。”酒成了他的生命。阮咸与猪共饮, 其放诞不羁的个性油然可见。

虽然为避祸而遁隐山泽, 但他们仍不失自己的个性, 他们通过种种放诞的行为来张扬自己的个性, 来标榜自我的存在。清谈促进了对人生精神的思索, 尤其是促进了个体人格自觉和思想解放。从主张上来说, 无论是“名教本于自然”还是“越名教而任自然”, 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的思想, 减弱了传统儒学的束缚, 在精神层面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 并影响了文学创作, 促使一个文学自觉时代的形成。

而无词的“啸歌”任意自然, 更能体现无所羁绊的灵魂, “啸”也有了名士的倨傲狂狷之气, 体现了自由的理念。

企慕自然, 放浪形骸于物外, 达到精神与肉体的自由超脱, 对自然的追求助长了魏晋名士对美的追求。这种美的追求又是有标准的, 它不是外在的浮华, 而是内在质的自然, 儒学讲究的是和谐的美, 道学标榜的是自然的美, 而此时人们推崇的是个性, “逍遥”境界无疑是美的一个高标, 要达到它, 还是基于一点就是“自由”、“任性自然”。如王羲之的行书“飘如浮云, 娇若惊龙”就是最好的体现。对自然美的追求也正体现了“为人”的理念, 体现了个体意识的觉醒。

总之, 魏晋名士言行的精神内蕴是说不尽的。在那些看似洒脱的背后隐藏的是难以尽述的内蕴。远观, 它只不过是文学史洋洋大河中的一朵浪花, 而置身其中, 你又顿觉它的高深莫测。它是文学史上不朽的一笔, 也是精彩的一笔、耐人寻味的一笔。

摘要:在文学史上, 魏晋时期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 而魏晋名士更是追求人格的独立与自由, 让历代文人效仿、推崇。文章主要通过对魏晋名士言行的探析, 从三个方面——避世远祸、儒与道的调和、个体的自觉, 揭示了魏晋名士言行背后的精神内蕴。

关键词:魏晋名士,精神内蕴,自觉

参考文献

[1]宁稼雨.魏晋风度——中古文人生活行为的文化意蕴[M].北京:东方出版社出版, 1992.

[2]施惟达.中古风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2.

[3]鲁迅.而已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80.

网络言行 篇9

一、农村教师不当言行的表现

(一) 不当的语言

众所周知, 语言不仅是一种表达态度和情感的主要方式, 更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方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 农村教师许多不当的言行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了隔阂。这些不当言行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 更会危害其心理健康, 阻碍其个性的发展。这些不当语言主要包括嘲笑、侮辱、诽谤、诋毁、歧视、蔑视、恐吓等, 例如“你真笨”“傻瓜”“考不好就叫家长”等。据研究者调查显示, 一部分农村教师经常挖苦、讽刺学生, 并且认为这种语言是合理的, 是可以被原谅的。可想而知, 教师的这种态度更加深深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 不当的行为

教师的行为是教师价值追求的外在表现, 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很多农村教师不注重师德修养, 不注重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表现出很多不当的行为, 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造成了心理伤害。这些不当的行为主要包括:不当的教学行为, 例如课前不备课, 上课照书本念等;不当的待人行为, 例如偏袒家庭条件好或者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体罚等 (据调查显示, 有48%的学生和32%的家长认为老师不公正地对待学生, 甚至不公正地对待同事, 贿赂领导, 更严重的是某些教师会把个人情感带到工作中来, 对学生造成了严重影响) ;不当的管理行为, 例如体罚殴打学生等。

(三) 不当的非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是指在人际知觉和沟通中进行信息传递所凭借的动作、表情、环境和实物等。教师的不当非言语行为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例如身体的突然运动或停止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分心。另外, 教师在与学生交谈中露出轻蔑的眼神和表情都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二、农村教师不当言行的影响

农村教师的不当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极大, 作为一名教师, 如果言行不一, 很难为人师表。学生的行为举止受到教师的影响极大, 甚至大于受到的父母的影响。教师的不当言行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 言语上的批评, 或者惩罚过当, 不但不会让学生改正错误, 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 让他产生逆反心理, 导致厌学、逃课等现象发生。农村教师的不当言行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使其产生畏惧感或者自卑感。学生会因为教师的不当言行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 长期处于心理过度紧张的状态。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讨厌学习, 讨厌教师, 讨厌学校, 甚至会对社会产生报复心理。此外, 教师的不当行为也会激起学生逆反心理, 学生本就在青春阶段, 极度容易出现逆反心理, 如果教师体罚学生, 很有可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与理解, 所以教师的不当言行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农村教师不当言行的防治方法

(一) 奖罚分明约束教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辛勤的园丁。但是现实中的一些教师道德修养产生了问题。之所以这样, 原因不只是教师本身问题, 教师毕竟是现实生活中的人, 他们也需要社会的关注, 也需要领导的关心。对于教师的道德修养, 有关部门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 以奖罚分明的方法调动教师积极性, 从而使教师自我约束, 自我反省,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 加强农村教师的监督

农村教师所处环境特殊, 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监督与管理。教育部门及社会人员必须形成一套严格的监督体系, 通过这套体系来监督农村教师的言行, 以便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保护。

(三) 缓解农村教师压力

农村环境的特殊性也是导致教师出现不当行为的一种原因。农村教师的心理压力及健康问题也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农村地区条件艰苦, 教师压力大, 有关部门必须定时为农村学校组织一些文娱活动, 并且适当提高教师的待遇, 缓解教师在农村教学的压力。

四、结论

本文就农村教师的不当行为作出了研究, 教师的不当言行直接或者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造成伤害, 所以必须加强防治, 有关部门及社会人员应一起努力, 关注农村教师的不当言行, 争取尽早解决这一问题。

摘要:农村教师的不当教育言行情况广泛存在, 此类问题也早已是学生家长及教育部门关注的话题之一。教师的不当教育言行有很多种, 其中包括教师不当语言、教师不当行为还有教师的不当非语言行为。这三种教师不当教育言行在农村学校时有发生。农村教师的不当行为受农村教育环境、农村学生特点等、各方面影响。教师的不当言行会直接或者间接地伤害到学生的精神, 也会对学生的心理方面产生不良的影响。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 教师的不当言行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业, 还会危及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对于农村教师不当教育言行, 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教师,不当教育言行,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1]林高标, 林叶舒, 胡海建.从人本主义看教师潜能的开发[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29 (9) :44-46.

[2]熊岚, 陈明立.关于教师培训目标人本化的几点思考[J].渝西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2 (2) :91-93.

[3]曾琦.教师培训模式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建立合作探究型教师培训模式的设想[J].中国教育学刊, 2000 (5) :58-60.

网络言行 篇10

对智障学生而言, 由于智力水平发展的局限, 其身心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障碍。除了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与正常学生有明显的不同以外, 一般智障学生还有情感发展迟缓、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等表现。针对智障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培养他们健康的个性品质过程中, 坚持创造良好、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 多关心他们、引导他们、鼓励他们, 使他们生活在愉悦的、平等的生活环境中, 经过细心培养可以大大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对智障学生的教育与训练, 除了要补偿、矫正他们在认知、情绪及个性方面的缺陷外, 更重要的是要矫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与行为障碍, 培养其良好的行为。因此, 培养智障学生的良好行为必须从养成教育入手。例如我班的孙铭, 男12岁, 由于智力和能力低下而长期得不到别人的关注、肯定和鼓励, 因此他孤僻、不合群, 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 不认识字, 不会写字, 没有语言表达能力, 情绪变化快、多动, 无法在椅子上坐稳, 只要老师看不到, 他就会迅速地把同学的本子撕碎, 铅笔弄断, 或在同学的本子上乱画。他周围的每个人都处于紧张状态, 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会做什么样的事。在这种情况下, 我尝试着把他的桌椅靠墙摆放, 让他与其他同学拉开距离, 结果他在墙上乱画、抠墙皮, 把墙面弄得惨不忍睹。我试着把他放在前后左右都没有物体、没有人的地方, 使他没有东西可以破坏, 但他看到自己被“孤立”后, 就故意把鼻涕弄得满脸满手及桌子上到处都是, 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 看到同学们都在看他, 他就高兴得嘿嘿笑。下课后他就跑得无影无踪, 要么去捡垃圾吃, 要么故意躲起来, 到了上课时间, 老师和同学就得满操场找他, 他看到我们在找他就会躲起来, 等大家费了好大的力气把他找到后, 他会高兴得哈哈大笑。针对他的情况, 老师不能急躁、发火, 而是耐心地帮助他, 时刻提醒他, 让他感到老师每节课都在注意着他、关心着他, 对他的表现时刻做出积极的反应, 表现好了就让全班同学鼓掌鼓励他。其他同学写字时, 就教他发音、认字, 手把手地教他写字, 有一点进步都给予热情洋溢的表扬和鼓励。他喜欢吃零食, 表现好了就及时奖励给他, 表现不好, 他喜欢的东西就不给他, 喜欢的活动不让他参加。下课就把他带回办公室免得下节课再去找。每节课后都对本节课的表现给予评价, 哪些地方做得好, 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今后应该怎么做, 跟他讲如果听话爸爸妈妈会更喜欢你, 如果不听话他们就不来接你回家了。经过一年多的引导教育, 这名学生现在能够安静地上课, 下课后能和同学在操场上玩, 听到上课铃声能及时回到教室。冷杰是本学期转入我班的, 这个学生从普小转来, 因为太顽皮淘气, 被普小老师歧视排挤, 家长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来到我校。该生智力好但自控能力差。我发现这个学生特别懒, 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什么都不愿意做, 作业经常完不成, 还经常和同学打闹、损坏东西, 在课上因不专心听讲而影响别的同学没少挨任课老师的批评, 他爸爸、妈妈为他的任性和“不成材”一次次地失望过。这样的学生是令老师头疼的, 是老师不喜欢的, 但是作为老师又不可能抛弃他而置之不理。我也狠狠地批评过他, 抓住他想参加美术学习这一契机鼓励他, 确实也起到过一个阶段的作用。可是好景不长, 他的懒堕、对学习没兴趣等弱点又一一暴露出来。虽然我也好几次想过放弃他, 只要不影响班级其他同学的学习生活就行了, 但我并没有这样做, 还是抓住他身上的闪光点进行鼓励, 经常和他交流:相信父母、老师都是爱你的, 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不一样, 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 都希望看到健康成长积极向上的你。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虽然目前他的进步不是太明显, 但他肯和我交流自己的想法, 这就是一大进步, 我相信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 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更重要的是, “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灵, 实现了爱的迁移, 教给了学生们如何爱别人。

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以后是非常愉快的, 但要养成好习惯, 把不经常出现的行为训练成经常出现的行为, 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是要经过许多枯燥单调的练习的。特别是针对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 矫正起来非常困难, 要克服很多难以想象的难题。例如我们班的周勇吉经常不分场合、不分地点地大喊大叫, 骂人说脏话, 屡次批评教育都改正不了, 每次课间操回来都喊叫, 在没办法的情况下, 就用奖励的办法, 只要你今天没在走廊喊, 就奖励你一块糖, 两天没喊就增加一块, 这个办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现在在班级不再大声喊叫和骂人了。谭晓伟也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情绪失控, 有一次刘老师从家里拿来面、买来肉馅和菜, 在班级包饺子, 结果他因为没吃够就在班级耍起来。还有一个周日不知道哪个同学惹他了, 就手拿三块砖头打同学, 吓得舍务老师也不敢靠前。而李勇则是差不多每节课都得去找, 不论谁叫, 他都像没听见一样。这几个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不是短时间能改掉的,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所以, 在进行训练时, 一定要反复抓, 不能放松, 即使学生在某种行为上已经表现很好了, 也要反复抓、反复强化。

看到这几年里他们所取得的进步, 作为教师, 我感到十分欣慰, 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 对这些特殊的智障学生要有耐心, 要正视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 并积极主动地去矫正, 教师更要多一双慧眼, 多一份关爱, 多一个立足点, 让学生多一点求知的愿望, 为学生的教育指出正确的方向。

摘要:以目前我国特殊教育的现状, 特殊教育还不能将每个学生细化到诸如脑瘫、自闭症等具体的类别中准确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所以, 特殊教育工作者就需要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差异, 因材施教地进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与规范。

言行合一 华为B2手环 篇11

我一直认为智能手环这种穿戴设备在目前阶段并不能解决用户的刚需,充其量是个闲来无事的玩具或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这个结论是在使用了市面上大多数产品,包括Jawbone、Fitbit、Nike、小米等诸多产品后得来的——在我看来,如果运动和睡眠都需要一个软硬件组合来监测和督促,那这也太……

也许我的观点有些偏激,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在测试了华为B2手环之后,我觉得可以推荐身边的朋友购买这类设备了,只不过前提是它一定要像华为B2这样,不仅仅是一个手环这么简单。

来自法国的MathieuLehanneur曾经与LV、卡地亚等奢侈品牌有过紧密合作,因此出自这位设计师之手的华为B2在外观上有给人带来了好感:金属机身和精致的表带融为一体,如果你像我一样选择了商务版的话,那么就能体验到来自欧洲的牛皮质感,即便是采用了PU材质的运动版,戴在腕上的感觉也相当不错。巧妙的卡扣设计是华为B2的精髓所在——它是一款蓝牙耳机和智能手环的二合一产品,这也正是我们文章题目的由来——既让你能够完成蓝牙通话,还可记录你的行动信息。

我不想把文章写成说明书,因此如何使用华为B2的各项功能应该不在本文范畴之内,但由于它足够特殊,能够实现的功能和使用模式也足以将平庸的手环产品甩出好几条街,因此还是需要提醒读者朋友们一些信息:通过名为“华为穿戴”的app,你可以对手环进行固件升级、系统重置、信息设置等操作。华为显然是想提供给消费者一致的使用体验,因此这款app能连接的不仅仅是B2,而是可支持以往、现在和将来的所有穿戴类设备,这种做法无疑值得称赞。

不要认为华为B2手环和华为穿戴app只能支持华为手机,事实上无论iPhone还是其他Android手机都可与它们完美合作,只不过必须承认的是某些高级功能确实只支持诸如P8、P8Max等华为产品,例如手环解锁手机等,这也完全可以理解。

作为蓝牙耳机,华为B2可以连接两部手机;通过手机中的app,你可以设置久坐提醒、蓝牙断开提醒、智能闹钟和事务闹钟等功能,它们能够实现的功能足够体贴,在设置好的时间内会提醒你起来动动,当手机和手环超出一定距离之后会发出“我在这里”的语音提示,在浅层睡眠时提醒你将要起床,或是对重要的事件采用震动的方式进行提醒等。

和所有手环一样,华为穿戴app与B2手环结合之后的主界面包括了运动和睡眠两大标签,但不同的是你在名为“创新工场”的选项中可以看到消息通知的选项,并可以选择QQ、微信等能够在通知栏推送消息的app,是否允许他们将消息推送至手环——这意味着你能够在手环上直接看到微信的消息,直接通过手环查看未接电话甚至回拨——在手环的基础上增加这些功能无疑是相当明智。

值得一提的是,你可以用华为穿戴app与Jawbone Up手环一起工作,或在iOS上通过HealthKit查看来自华为穿戴的健康数据,以及在微信中绑定微信运动等,这意味着华为B2和华为穿戴app已经并非单一产品,而真正具备了社交功能。

编辑评价

就华为的技术底蕴和多年的行业积淀来说,其手机产品的表现确实毋庸置疑。现在,对于智能穿戴设备来说,通过华为B2手环,华为又让我们看到了其实力——无论在外形设计、结构工艺还是使用体验上,B2都完胜现有的手环产品。B2意味着你不仅能监测睡眠和运动,还可接收微信、QQ等消息,甚至可以得到一款精美的蓝牙耳机,这是普通产品无法企及的。

网络言行 篇12

1 学校教育不仅要树立正确的三观,还应重视对学生负面言行的纠偏

哪些话大学生不能说,哪些事不能做,老师要及时指出和制止。说适合的话,做适合的事,是大学生应具备的素养。负面言行产生的负面影响不仅危害自身,也影响他人与集体。

大学思想政治课对真理与谬误、是与非、善与恶的区别、美的诉求、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等都有讲解,课堂上,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听进去和理解一些。但是,在课后的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许多负面言行,还是偏离了“三观”的要求。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还应重视对学生负面言行的纠偏。提出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现实中对于学生负面的言行,应如何正确引导?这个问题应该引起人们充分的重视。

负面言行的产生,究其根源是社会与家庭。例如:有酗酒、打架、盗窃等不良行为的学生,大多出自于单亲家庭、父母外出务工无暇教育子女的家庭;溺网的形成也与家庭管教紧密相关,消极、颓废的学生多沉溺于网络世界,打游戏、看低级趣味的片子,并进行模仿。

无处不在的网络等信息媒介,同样对大学生的影响十分强大。许多媒体的管理和导向比较混乱,正负能量的信息任由发表。例如:在大学生崇拜的偶像中,娱乐圈中的艺人占比最大。很多明星取得了职业中的骄人成绩,但他们之中,有些艺人人格与成就发展失衡,其负面报道也时常见诸新闻。媒体炒作新闻,只是为了吸引读者和观众的眼球,并不过多地考虑这些负面新闻对未成年人和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尽管有不少学者著文,提出负面新闻报道对社会有负面的影响,媒体应有选择地报道正能量事件。负面报道对未成年人和大学生的思想和言行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甚至酿成悲剧。然而,经济大潮下,受利益的驱使,不能让媒体都做“良心媒体”。青年大学生有一定的辨识是非的能力,有时却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惘。校园里,即便能够实施夜间限网,还是不能改变网络传播的内容。因此,对大学生负面言行进行导向具有重大意义。

没有学生不渴望言行正确,成为优秀的大学生。渴望赞美、渴望被认同,以实现自我价值。但是,由于家庭、社会、教育经历及个人努力等因素,许多大学生并不能通过优秀的学业成绩或个人特长获得别人的赞赏和关注。强烈的认同需求、希望受到关注是大多数学生共同的渴望,他们认为这是价值和存在感的体现。他们之所以习惯使用痞语及发表负面言行表达观点和展示所谓的“个性”,是因为没有受到制止,而且还有许多人跟风,形成了不良的氛围。

及时地对大学生的负面言行进行纠偏和正确的言行引导十分有必要,这也是我们社会、家庭、学校不应推卸的责任。

2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和言行导向时,不能只注重纠偏,还要注重输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把握好主题班会和班级QQ群,进行针对性的言行导向,使之成为学生工作思想教育的主阵地。

2.1 抓好大学生入学教育,明确思想,引导“青年大学生应度过什么样的大学生活”

青年时期是播种理想、确立信念的黄金时期,是规划未来、设计人生的关键阶段。让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就明白“我来大学做什么?”“大学的主题是什么?”“我大学出去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利用班会谈理想、信念、人生、未来与发展。引导大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这在根本上决定了青年大学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入学之初,就应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言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2.2 开好每一次班会,进行有效的输入和引导

在诸多的德育工作形式中,主题班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弥补学校德育课缺乏针对性和综合性的局限性。

要发挥好主题班会德育功能的优势,一定不能形式主义、走过场。辅导员的发言和总结不能只是简单的几句有感而发,要像上专业课一样,进行备课,要让学生受到真正的教益和启迪。而且内容应具体、针对性强,在各阶段都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包括老师对学生建设优良班风而制定的近期目标和要求,对他们成绩的肯定,对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激励、关怀,对他们遇到的困惑的及时解答,等等。

班会中,辅导员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对于平时发现问题,事先进行总结、分析,在班会中加以积极诱导,会让学生感受到对他们的关怀与关注。

利用班级QQ群和班会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进行长期灌输,陶冶情操,提升素养。每周通过班群发送优秀诗文和励志短文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他们的进取心、向善向美。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工作,使学生的思想和认识获得提升,行动也必然随之改变。

3 学生工作中引导学生改变负面言行尤为重要

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带来了便利,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和沟通,除了面对面的交流以外,还能通过电话、网络交流。网络十分便利,但是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好的方面是每个班级都利用网络建立了QQ群,成为老师发布通知、传递信息及进行教育和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学生发表意见、同学们聊天的场所。学生负面言论发表最多的场所,也要数班级的QQ群。如果班群管理不善,学生在QQ群有负面言行不及时制止和引导,会造成群中有用的信息被闲聊刷屏,或是发表不恰当的言语造成许多冲撞,就会影响工作成效,以及师生、同学之间的情感。学生工作是繁杂琐碎的,引导学言行正确,是保证学生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3.1 教师要注重言行,才有说服教育普通学生的信服力

教师面对学生的负面言行,要能迅速抽离负面情绪,避免产生“怒”“怨”等负面反馈。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才有说服教育普通学生的信服力。有经验的教师,对学生的负面言行,能很快地分析出其类型,用意是有意为之还是痞语及不良习惯。对学生的负面言行,可以采取“先疏后导”。许多刚接触学生工作的教师,容易反唇讥讽或沉溺于抱怨学生的错误,而不能尽快恢复理性,调查情况、分析原因,寻找有效的应对办法。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思考何时、何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其有正确的判断和文明得体的言行。

辅导员在QQ群里做学生工作,可以及时引导学生改变负面言行,自身担负重要的言行导向的责任,因此要注重自我的提升。对于QQ群里的学生的负面言行导致的负面影响较大的,还要进行单独谈心、教育,严重的要进行批评。某些现象在班会中也要提请注意,要求改正。

3.2 发挥班干部正确引领言行的作用,对建设良好班群环境作用显著

笔者对班群的管理,都要求建立至少2个群,一个是聊天群,一个是工作群。要让学生在工作群能适时地保持“静”,不刷屏各类通知,不七嘴八舌讲些不相干的话。管理Q群必须重视班干的作用,经常鼓励班干和党员做良好行为的典范。

学生干部正确引领风范,要求班干部的言行不能低级趣味,应是高尚情操、敢言敢谏,为同学利益和发展着想,这在同学们的感受中也是最直接的。作为优秀班干,他们有较高的素质和责任心,有思想、有追求。当有同学有不妥当的言行时,他们就会对其进行教育。逐渐同学们也喜欢这样良好的班群环境,能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负面言行少了,师生、同学之间的摩擦就少,意见也容易统一。这样的班级管理起来,就会比较轻松。

上一篇:电脑维修专业下一篇:设备保养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