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艺术人才培养

2025-01-22

杂技艺术人才培养(共10篇)

杂技艺术人才培养 篇1

杂技艺术实现了从地摊走上舞台的变革, 实现了从较单一的技巧表演到表演形式多样化的变革, 但是以师授徒的传统培养方式至今还未有根本性的变革。在已经进入21世纪的今天, 杂技艺术不仅面临着自身的同业市场竞争, 还受到各表演艺术门类的市场挤压。随着改变开放的不断深入, 杂技艺术必将应对新世纪的种种挑战, 已经不可避免地面临第三次变革, 那就是加速实现杂技人才培养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现就杂技艺术人材培养进行粗浅的论述。

一、杂技艺术人材培养的现状

1、杂技人才培养的基础令人担忧

当前杂技艺术在社会上处于一个非常怪异的地位。一方面, 人们认可杂技是一门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艺术种类, 因为杂技节目不论在何种形式的综合晚会上的演出, 都是晚会的一个重要亮点。但是另一方面, 人们又从心里看不起杂技艺人, 难以改变人们对杂技不入流的社会地位的看法。

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 “学”和“术”是不可缺一和脱离的。学是指理论, 术是指技术, 即理论与实践永远是交替上升的, 只有学与术的共同发展, 才能向更深层面去探索和追求。杂技同样是一门学、术合一的艺术,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的制约, 使杂技艺术的实践成果不能形成理论的指导, 严重阻碍了杂技艺术的发展、传播与传承。由于杂技缺少文化内涵, 从而降低了杂技艺术的社会价值, 杂技艺术的社会地位自然就难以提高。正如著名建筑学家茅以升所说:“对于科学技术的成就, 如果不能用文字表达其思潮与动作, 则无法推广更无法留传后世。”

2、当今杂技人才的培养存在着诸多弊端

一是经验教学至上。一般来说, 目前杂技专业教学主要是依靠退役演员来担任教师, 这些专业教师并没有经过应有的师范培训, 有的杂技教师甚至可以说是半文盲。由于文化素养不高, 加上没有理论教材的支持, 仅仅依靠教师个人多年练功、演出的心得来进行教学, 是一种无标准、无规范的纯经验主义的原始教学法, 存在着如教学程序、方式、质量、成果随心所欲等诸多弊端。另外, 由于个人经验没有升华为文字理论保留, 使许多有高深造诣的前辈杂技艺术家, 一旦转行或逝世, 多年摸索出的经验也随之消失, 后人无法继承, 只能从头探索。如此反复无穷, 使杂技技术陷入一个重复探索的怪圈之中, 很难真正地承前启后, 加速发展。

二是理论教学薄弱。现今杂技教学在内容上无非是两大部分, 一是主要时间在排练场练功, 二是部分时间学习语文、数学等传统中小学生的教学科目, 认为学生有了这些文化课的学习, 就是新时代的杂技育才标准了, 这种思维是非常片面和狭隘的。杂技艺术是一门充分展示人体技巧高难险、新奇美的表演艺术, 是文艺与体育结合的产物。从这个角度来讲, 杂技艺术的内涵与外延要比一般艺术更复杂、更丰富, 一名合格的杂技演员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要比一般文艺种类演员的知识更多、更难。

三是教学方法简单。“大声、大胆、大概”是目前杂技界中普遍流行的三大教学法宝。大声, 学生练不好时要大声, 学生不听话时要大声, 学生偷懒时更要大声。只有大声学生才会怕老师, 只有大声才能让领导感觉到教师负责。大胆, 动作练不好, 主要是胆子不够大, 只有想不到, 没有做不到, 只要大胆练, 反复练, 不要怕, 就一定会功到自然成。大概, 由于没有理论教材的归纳, 教师们对自己过去练过的节目或技巧也只能说出个大概, 对没练的节目或技巧的讲解就更是大概中的大概了。而在竞技体操运动中, 对创新动作的研究, 已细分到了研究人体自由度数可能出现的各种形态的变化, 以及人体局部环节在力的作用下相对运动时调节运动的参数作用的问题, 但杂技的教学却至今仍停留在仅靠不断重复练习, 通过条件反射为主要训练手段的教学方法上, 这样的反差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反思。

3、杂技后继人员匮乏

一是现在都是独生子女, 在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现实状态下, 以加强文化学习以考大学为个人自身前途为主流。二是独生子女都娇生惯养怕吃苦而不愿意学辛苦的杂技艺术。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 要使杂技艺术后继有人, 保证传统的优势节目能传承下去, 也是我们今后研讨的课题。

二、杂技艺术人材培养的前景初探

1、杂技育人应进行教学规范化

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杂技人才, 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在培训学员主要以传统的经验心传身教为主, 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创新上难于突破, 固守传统的艺术教育日趋僵化, 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 我们在育人上要以发展的、开放的观点对待传统艺术形式。吸收民族的优秀成份, 摒弃那些不科学的落后的习俗与方式。把杂技艺术教育与现实的文明教育同步化,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前人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进行高层次的艺术教育, 改变培养技能单一的艺人。主要着眼于能力培养, 文化素质的提高教育, 特别是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这就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质, 在教学中结合自身演出和教学的经验, 先进行理论提升和总结, 充分地发挥创新意识, 不断地更新和充实杂技艺术内容, 改进教学和训练方法, 丰富教学内容来提高训练的科学性, 使杂技艺术新学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杂技技巧并在传统的节目中进行创新。二是要发挥集体的力量。组织广大教师对自己的演出和教学经验进行集体交流总结, 摒弃那些不科学的落后方式。以集体的智慧总结和整理出创新的科学训练方案, 以此来进行科学训练, 提高训练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杂技艺术人材。使杂技艺术的个性更新、更难、更美。

2、提高杂技艺术受众面确保后继有人

面对杂技艺术后继人员匮乏的现状, 应加强杂技艺术的品位提升。通过展现杂技艺术的高品位的感观享受, 高难度的艺术品性, 高受众面的艺术吸引。来提高杂技艺术的魅力, 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宣传演出, 吸引更加人对杂技艺术的感受, 从而在内容和范围上来提高人们对杂技艺术的向往和崇拜。使大家踊跃报名加入杂技艺术团队, 确保杂技艺术后继有人, 将这项传统高雅艺术发扬光大的传承下去。

摘要:杂技艺术实现了从地摊走上舞台的变革, 实现了从较单一的技巧表演到表演形式多样化的变革, 但是以师授徒的传统培养方式至今还未有根本性的变革。本文就杂技艺术人材培养进行了粗浅的论述。

关键词:杂技艺术,人才培养

谈当代杂技艺术创新 篇2

关键词:杂技;创新观念内容;形式

艺术创新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勇于开拓,不断进取,摒弃糟粕,抨击陈规,萃取精华,从而锻造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和观众的审美观的作品。杂技,作为一个古老的艺术表演品种,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和精湛的高难技艺而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尤其自改革开放以后,杂技艺术蓬勃发展,让饱含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文明独特品质的中国杂技屹立于世界杂技之林。

一、艺术观念的创新

观念也称“思想”,它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但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正确的观念,对于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乃至指引作用。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就已经认识到:“造成于思而毁于随”,说的就是思想观念对于行为的导向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正确的思想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杂技艺术的创新,也必须以杂技人艺术观念的创新为前导与基础。这种艺术观念的创新,又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一)强化创新意识

杂技艺术观念的创新,首先要以杂质人创新意识为动力,也就是,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超越,不但要超越前人,超越同时代人,而且要超越自己。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杂技艺术作为人类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必须以创新为生命,没有创新,就没有真正的杂技艺术。不仅杂技艺术如此,所有的艺术都如此,这正如我国当代美学家彭吉象先生在其所著的《艺术学概论》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和创新。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

(二)运用创造思维

杂技艺术观念的创新,要以具体运用创造思维为智力支撑与有效保证。所谓“创造思维”,是指产生新思想的思维活动,也称“创造性思维”。“它能突破常规和传统,不拘于既有的结论,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开拓性、灵活性、独特、有效性和非常规性等基本特点。在创造性思维中,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像力、渊博的科学等智力因素,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独立自主的创造性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表演形式的创新

我国的杂技艺术表演形式主要包括平衡类、魔术类、健身类、翻腾类与抛接类等种类。现在我们看到的杂技表演一般都是其中几种的结合。而当代杂技艺术在继承了这些传统的表演形式之外,更加注重对节目情节的创造,赋予表演者不同的角色身份,使之更加有血有肉,并完美的将戏剧、舞蹈等其他门类艺术融入其中,使杂技艺术表演不仅是感官上的刺激,更是心灵与思想的震撼与启迪。上海杂技团的创新节目《男子艺术造型》,在一面围绕着太极图案、缠绕着云纹的古色古香中国大鼓上,演员将传统杂技绝活精美地融入于现代表演元素中,淋漓尽致地呈现出了杂技的精髓“力与美”的完美结合。《男子艺术造型》赢得了国际马戏界专业人士的高度赞扬,最终荣获第36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金小丑”大奖;而中国杂技团的《俏花旦空竹》节目借鉴了京剧表演元素,搭配京腔京韵的音乐与服饰,将惊险的高难技巧轻松愉快地融入到京剧身段中,文活武演兼具妩媚阳刚。“跑肩二节接空竹”“三点翻接空竹”“三小翻接空竹”等技巧组合为当今杂技舞台所罕见。一举斩获第37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金小丑奖”。这都是表演形式创新的精品与典范。

三、思想内容的创新

杂技艺术的创新,首先具体体现在杂技节目思想内容的创新上。杂技节目的思想内容,又包括题材、主题、形象、事件等。在思想内容的创新方面,我国杂技取得了许多成功的艺术经验,产生了一大批思想内容创新的杂技艺术精品。例如上世纪60 年代,黑龙江省杂技团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李春来创作演出的《快乐的炊事员》,就把杂耍与炊事员的人物形象有机结合,通过杂耍的艺术手段,成功地塑造出杂技舞台的新的人物形象,表现出劳动者享受劳动的快乐之情,令人耳目一新。又如上世纪80年代长春杂技团创作演出的“杂技剧”《花木兰》,就以杂技手段,成功地塑造了花木兰的人物形象。

三、道具的创新

如果说把杂技表演比作人体的话,那么技巧如同大脑,而道具就是人的肢体。优秀的演员会借物寓意,把道具和自己融为一体,用技巧和道具抒发表演者的情感,而好的道具则能更好地展现表演者的技巧和编创者的智慧。中国杂技团的《揽梦擎天—摇摆高拐》道具创新则给杂技节目质量带来的是革命性变化。两条长长的如竹节般用于倒立的高拐一节一节地串立起来,可以左右摆动,然后在不同的高度、角度上进行表演。而《摇摆高拐》的创新还在于道具内有玄机,内置的各种机关可以让高拐摆而不散,如蜻蜓立于风中的枝头。就此让一个“稳稳的”节目“动了起来”。可以说,道具创新给杂技带来革命性变化,有时甚至是质的飞跃。因为节目的艺术感和道具的创新,该节目获得了2011年法国明日世界杂技节的最高奖项“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和“金菊奖”的金奖。

四、艺术形式的创新

杂技的艺术形式与杂技的思想内容,是紧密结合、互相匹配的。艺术形式受思想内容制约,但又反作用于艺术形式。既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杂技节目的艺术形式,又包括体裁、结构、语言、艺术手法等等。

在艺术形式的创新方面,我国杂技艺术也取得了全面的成功,产生出一大批艺术精品。例如中央电视台历届春晚上表演的杂技节目,都以艺术形式上的全方位创新为最大亮点与看点。刘谦表演的魔术,也属于广义的杂技艺术范畴。所以刘谦魔术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也是杂剧艺术形式创新的成功典范。

五、结束语

总之,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与时代脱节,否则就会被淘汰,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观众对于艺术的审美观大大提高,杂技技术要想在众多艺术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做出创新,创新是一个团队凝聚力与创造力的具体表现,创新是艺术生命的重生,创新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参考文献:

[1]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250.

谈谈对杂技艺术的感悟 篇3

关键词:杂技,特点,传承,创新

艺术创新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勇于开拓, 不断进取, 摒弃糟粕, 抨击陈规, 萃取精华, 从而锻造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和观众审美观的作品。 杂技,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 是一种超越正常人体技巧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近年来杂技艺术的发展。它的艺术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 表现力越来越强。如何超越自我, 达到杂技艺术表演的最佳状态。以适应观众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从我的亲身经历谈谈对杂技艺术的感悟。

一、以缘追梦, 实现理念

古老的杂技艺术, 擅长的表演形式以技巧赢得观众的喜欢, 可以在田头, 广场, 随意搭台表演, 曾记得在四, 五岁时, 就骑在父亲的头上, 去田边地头看杂技, 那时多人骑车, 徒手抓杆, 魔术表演让我看得入迷, 心想, 哪一天我也能上台表演杂技多好, 九岁那年杂技艺校招生, 我心急火燎地去报名, 可父母传统的观念认为杂技是卖艺, 没出息, 就不同意。认为我是家里的独苗, 不能走杂技之路, 可我的执着打动了父母, 从此我走上杂技艺术的道路, 实现了我儿时的梦想。

二、以勤为行, 以苦为乐

杂技的形体技巧是杂技艺术的主课, 包括腰, 腿, 跟头, 倒立, 顶等基本功训练是培养杂技演员的重要内容, “倒立”紧密相连的是腿功夫, 腰腿功夫在于柔软, 是最典型的“柔术”功夫, 与直接静态倒立不同, 强调的是形体动态柔美, 可我刚进入艺校, 要想有所成就得以勤为行, 以苦为乐, 每天坚持训练, 跌倒再爬起, 摔伤再重来, 有时皮破了流血了, 腿扭伤了, 咬牙坚持, 每天比别人早起, 晚上比别人晚睡, 炼就到教练满意为止, 在一次演出中, 由于正式上台演员突然生病, 要人顶替, 教练指名要我上台, 可我从未表演过, 硬着头皮上, 心想今天登台演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我鼓足了勇气, 参加表演, 那时我个儿矮, 表演灵活, 巧技到位, 赢得一片掌声, 我乐了, 我笑了。让我明白了, “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创新新的表演形式。

三、以美为旨, 以情动人

当今文化艺术发展已经极大地提高了观众对艺术的认知, 欣赏的口味和格调也有很大的改变, 观众在观看节日过程中追求的审美愉悦, 是艺术的享受, 所以我认为在美的前提条件下再技巧的“新”。在表演中不但要追求艺术美, 技巧美, 音乐美, 形体美。服饰美之外, 更重要的是用心灵美去打动人, 感染人, 这样才能起到与观众相亲相近, 心灵相通的作用, 表演者在技巧表演中要加入角色元素, 能够更好的调动观演双方的内在情感, 使节目出彩, 出戏, 提升节目的表演效果, 在《狂舞行动》的杂技剧情表演中, 主要表达森林中所有动物的形象美, 更要体现音乐美, 以情打动人, 故在创作演出中, 排除各种困难, 把自己表演的角色, 融入自己角色的表演元素, 每个细微的动作都要严谨到位, 例如我演的猴, 我不仅一次次的去动物园看猴, 模仿它的坐, 滚, 爬, 打, 吃的各种动作, 再用杂技技巧把生动活泼, 调皮捣蛋的小猴表演的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让观众开怀大笑, 赢得阵阵掌声, 尽管在香港海洋公园, 每天演出九场, 在40 度高温下, 大汗淋漓, 但我总是以满腔热忱打动观众的心, 不仅让观众享受到艺术的美, 更要做一个心灵美得人。

现代杂技艺术的发展及定位 篇4

【关键词】杂技团;艺术;定位

引言

文化艺术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杂技这个文化艺术门类虽然现在的社会地位仍然不算很高,但在各种演出的活动中已是不可缺少的艺术品种,它的观赏价值和欣赏价值在大大地被人们认可,这是对我们从事几十年杂技工作者们感到非常欣慰的。随着文化产业由单纯的艺术形态逐步成为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从濮阳杂技团的实际出发,不断挖掘、充分发挥东北庄这个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打造文化品牌,特别是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丰富内涵,营造氛围,增强杂志文化软实力。

一、市场认识

作为杂技团的从业人员,到了管理岗位阶段有了一些理性知识,也了解了国内外较高的作品水平,也经常关注国内外获奖作品,随着个人对杂技的兴趣不减也经常研究和不断学习、探讨成功作品及成功的元素,也逐渐认识到目前我国几个传统强团的创作实力。随着信息化和网络的普遍使用给了人们更大的创作空间,从以前罗列是的杂技表演到后来主题晚会的出现再到今天特色和多元化的包装,国内各团已经远远不会被人家的模式所套住。今天的发展总是以市场的需求,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的需求而创作并走向国内外市场,如今也不受任何的限制,纷纷以各种演出形式进行对外的商演活动,特别是转企改制以后就是要向市场要利润,也成为各个杂技团的主要经济来源,由此同时国内大大小小有名无名的不同体质的杂技表演竞争国内外市场,各自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此时,一方面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创作实力拿出了自己的品牌,比如濮阳市创作了《狮林春光》、《女子大排椅》、《攀登》等一批杂技精品剧目并在国际和国内比赛中获奖无数;《神龙部落》《水秀》创中原杂技剧先河享誉全国。总体看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在国内固定场所演出都拓展了许多的表演形式,也推动了杂技的陈旧的表演形式是一个颠覆性的进步,对没有强烈的欣赏价值纯技术的表演是一种观念上的冲击。

二、艺术定位

如今,我看到没有任何一个杂技团像以前一样,一窝蜂地追随一种表演形式,有条件无条件的甚至是盲目的搞一些所谓的主题晚会。现阶段杂技人正向着更高的水准在定位,向最有市场卖点的精品在创作,向世界顶级马戏团在挑战,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艺术要精品、要贡品、要品牌效益。近几年来我团对参加全国杂技比赛也都十分理性,对参加一个节目一次性的豪华包装、气势磅礴的人数铺垫、花巨资请导演购道具、拿大奖的劲头逐渐降温,人们已经清醒的认识到国内大奖的节目未必能得到国际演出商和市场的认可,真正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的作品未必在国内能拿大奖,国内没有拿到金奖的节目未必在国际上、市场上拿不到金奖。这就告诉人们要十分清醒市场是检验艺术商品的唯一标准,杂技艺术当然也不例外,我认为今后的杂技市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它的商品价值一定是高、中、低三个档次。笔者近几年来又清醒地看到又一种新的趋势,杂技团的决策者们已经不满足国产的编导,已经纷纷开始邀请世界有名的导演,但在这里实事求是地说洋枪也未必都好使,即便如此对洋编导不可否认地会带来许多新的国际化的创作思路,在洋编导的创意下的确提高了杂技品味,例如上海杂技团的晚会经过国外导演的编排,晚会在上海马戏城久远不衰。由此也可以看出只要我们清醒的认识自己的实力、清醒地看到市场的潜力做出最科学的决策,这恐怕是今后杂技生存、杂技良性发展的大趋势。

另外,在姊妹艺术同走一个大市场的今天,我们杂技艺术也会在姊妹艺术的剧情里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像北京儿艺就采用了与杂技相互融合的表演形式,既提升了整台剧的观赏性又提高了它上座率,这是一种双赢的结果,我们就计划本着小成本,市场化,国际化的原则,创新思想观念打造杂技童话剧《白雪公主》,剧目有望年底与观众见面。童话剧的形式加上了杂技的表演元素使得整台晚会增加了不好亮点和看点,由此可见不同艺术门类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自由落体、表演特征都是今后不可逆转的、不受限制的、不拘一格的发挥和发展,这可能也是今后杂技发展的一个趋势。

三、未来之路

综上所述,我感觉濮阳市杂技团要想更上一层楼,必须提升自身文化素质,设立专业科研机构势在必行。我想只要我们达成共识、提高认识、认真做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国内文化演出市场也出现多元化的繁荣景象。在我们挖空心思尋找国际项目的同时,国内的民间杂技一族已悄然形成规模。据专家统计目前东北庄约有500人常年在外进行杂技表演,杂技人才遍及全国27个省市,而在国内外担任杂技团长的就有37人。朝鲜、日本、德国等41个国家的杂技团体,皆有东北庄的杂技人。无论是资金还是节目质量,艺术创作水平都可以与国有杂技团体相媲美。民间杂技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秉承质优价廉的原则,不畏艰苦,服务到基层。他们在没有国家一分钱拨款的情况下,完全自主经营,自筹资金寻找市场,闯出一条自己的生存之路,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

在开放后的近30年里,中国经济稳步提升,现在沿海的一些国际级大都市的文化消费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中国加入WTO 后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群体,所以我们急需打造自己的品牌团队。对于国内市场的开发,首先要提高演员的自身素质,加强管理水平,放下架子,培养演员的吃苦耐劳精神,抓住各种商机,克服多种困难,积极主动地参加市场运作,开辟多元化的演出形式,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民间杂技的繁荣无疑为我们指引了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杜京京,杂技靓点—杂技精品的生命力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4)

杂技舞台表演艺术刍议 篇5

一、舞台特技

从杂技的舞台特技表现来讲,既要使其发生在情理之中,又要使其发生在意料之外,只有这样才能使杂技舞台特技表演具有吸引力和表现力。在杂技舞台表演过程中,观众不仅希望在听觉上获得享受,而且要求在视觉上获得享受,而这种“视听同步”的效果就是舞台表演的最佳时刻,舞台各部门工作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剧情内容,然后根据人物和场景以及气氛等策划好应该配备怎样的表演手段和舞台节奏等等。

二、舞台布景

传统的杂技舞台布景较为单一,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特点:舞台布景衬托杂技表演。这表明了舞台布景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能够为舞台表演创设出一种艺术的氛围,让观众不仅能够在听觉上获得享受,而且能够在视觉上欣赏到杂技表演的艺术内涵。

三、舞台装置

随着时代的进步,杂技的舞台装置逐渐从原来的拉吊杆操作向电脑操作转化,而且舞台各部门工作人员根据剧本创作的需要,在舞台装置过程中可以利用机械,也可以不利用机械。但是在舞台装置中利用机械,比如吊挂和升降平台等,能够让观众更为深刻地感受没有语言的杂技表演的艺术主题。

舞台装置的操作必须严格进行,讲究到每一个环节。比如在舞台装置中为了使布景呈现出的画面平整,吊杆要保持水平,而只有要求吊杆上的每一条绳都很准确才能使吊杆保持水平。再如吊挂的绳布景轮滑轴讲究装配规划,绳上的每一个结也很讲究,不能翻松。为了使布景呈现的画面平整,可以在布景的画底穿上铝杆。另外舞台布置中对舞台边框的要求也很讲究,这样能够保证舞台美术具有一定深度,使舞台美术得到整体完美的体现,观众的视觉也会得到享受。

四、舞台演员

舞台演员是杂技表演中的硬件,演员需要根据剧本的设定将文学和节目的立意融合,为观众呈现生动形象的表演。比如在杂技表演《动感小子——礼帽》中,演员在舞台配备的音乐旋律中采用夸张的模仿技巧,将西方的礼帽的发展变化融入到杂技表演中,展现了年轻人朝气蓬勃的一面,充满了时代的气息。而且演员在舞台表演中通过将表演技巧和角色形象有效结合,使礼帽的形象更加生动,产生了极佳的舞台效果。

杂技的舞台表演艺术是对文学立意的动态化,利用演员的形态和各种各样的肢体语言表达文学的立意。很多节目是无法通过语言来准确表达的,此时就可以通过杂技舞台表演艺术传达文学的立意。比如演员的形体动作、眼神和一些高难度的动作,然后配以舞台灯光和服饰以及音响等元素,再然后加上演员在表演时的看、见和瞧等眼神,整个舞台表现的内容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杂技的舞台表演艺术中除了应用科技元素,更为重要的则是杂技艺术家在技巧上的高难度突破、动作的构思和编排上的新颖,从而编排出一场具备唯美立意和富有时代气息的舞台表演;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具体到每一个肢体动作都要围绕着文学立意表现出诗情画意;另外服装和道具以及舞蹈的编排等也要严格与文学的立意相符合;演员要提高自身审美素质,多多接触文学、戏剧和舞蹈以及美术、造型艺术等。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速度的日新月异,杂技舞台表演艺术的形式逐渐趋向于有情节的主题表演,杂技表演可以根据主题的不同选择画面,比如水幕和烟花幕、干冰等,不同的背景衬托会产生不同的表演效果。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等逐渐被引入杂技舞台表演艺术中,舞台的灯光和机械的更新换代为杂技舞台表演的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且逐渐出现了舞台艺术与影视艺术的融合,为杂技表演艺术借鉴影视艺术中的特技手段创造了条件。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杂技表演的形式和内容会越来越丰富,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享受。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进入剧院不再是简单地为了愉悦心情,更加希望能够欣赏艺术的美。杂技舞台表演艺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必须进行创新,让杂技舞台表演艺术带有时代的气息。

摘要:以前人们看杂技并不会关注舞台艺术,仅仅是为了看杂技的高难度动作,所以杂技的舞台布置十分简陋,而且大多与杂技表演本身的联系不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在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高,杂技舞台的表演艺术也被提上了议程,本文简要介绍杂技的舞台表演艺术。

中国魅力节庆世界杂技艺术风采 篇6

法国的瓦兹河谷国际马戏节创办于2000年, 是经法国政府批准的三个设有“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的马戏节之一, 至今已举办了八届, 举办地为法国巴黎大区瓦兹河谷省都蒙市。另两个分别为创办于1977年的法国“明日与未来”世界杂技节和创办于1993年的法国玛希国际马戏节。“明日与未来”国际杂技节是目前国际杂技赛事中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赛事之一, 该赛事的最高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由法国总统从金奖节目中点选确定。由此可见, 马戏在法国人艺术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说完了相关的艺术节, 我们还要提到一些国家和团体, 他们的杂技成就也颇为瞩目。

俄罗斯作为中国的友好领邦, 近年来双方文化领域频频涉及杂技交流与演出, 我们较为熟悉的俄罗斯青少年杂技团、俄罗斯成人杂技团以及著名的俄罗斯冰上杂技团都纷纷走入中国的艺术殿堂, 为人们带来了精彩绝伦的技艺表演。俄罗斯是一个辈出能人之地, 其冰上芭蕾之中间杂的高超与惊险表演更是享誉世界杂技。

文化厚实, 多出异人之能事。匈牙利杂技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公元前12年至430年、即罗马帝国时期, 今匈牙利南部为潘诺尼亚行省, 罗马帝国灭亡后, 各民族陆续迁移至此。首先到来的是匈人, 在阿提拉的领导下, 他们建立了强大的匈帝国。由此开始的丰富多元的宗教文化洗染着它悠久的历史长河, 宗教的复杂性带动了奇人异事的衍化, 渐渐地形成了独具风情的艺术风格。匈牙利杂技以冒险精神、大胆细腻为主导, 高空技巧是其主要涉猎。匈牙利西米特高空演出团就是经常活动于世界各地, 进行高空表演的团体, 以其高空表演之难度与美观, 闻名于业界。

大风车转呀转, 转出了一份惬意好心情。荷兰, 风光无限、休闲舒适的国度同样以其别具一格的杂技而闻名, 那就是毫不逊色于俄罗斯的技艺——手技。如果您不能对手技二字予以理解, 那“帽子戏法”您总该懂得, 这是最常见的手技。在全世界有杂技的国家, 虽然手技节目发展已经非常普遍, 其因为道具的简单性, 技巧五花八门的变化性, 又不受表演场地和语言的限制, 所以被广泛推广与演出, 结合杂技艺者自己的表演风格与手法的变幻, 可以做到推陈出新, 百变不厌的效果。就在刚刚落幕的2013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 荷兰杂技艺术家表演的八个圈功夫就大显身手了一把, “五个棒大背花”的表演, 被称为手技中顶尖技巧, 现场的表演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观众大呼过瘾。

嘀嘀嗒嗒吹喇叭, 舞弄蛇姿的异国风情, 是我们在电视中常见的杂技表演。印度的舞蛇文化享誉世界, 也同样神秘莫测。印度的舞蛇文化由来已久, 我们都知道, 其实, 蛇的智商很低, 它听不到声音, 但是能敏锐地感觉到震动, 经过长期训练后, 当耍蛇者发出特定的信号时, 蛇就会从竹篓里钻出, 虽然蛇随音乐舞动身体并非真的跳舞, 是追随笛子的颤动而摇摆运动, 但根据其文化发展而来的边舞蛇边舞蹈的技艺可谓繁杂而颇具难度, 却始终未能登上大雅殿堂, 可以说印度的杂技更为民间, 百姓以自身的交通工具摩托车经常于街头表演, 但始终没有形成正规的表演形式, 相反, 网上近来颇受关注的其国家阅兵表演的“喜剧”杂艺道出了眉目, 这个国家不是不重视杂技, 而是国民可谓各个“身怀绝技”, 从工作到生活, 只要你观察他们的生活, 灵巧与轻快是这个民族的特征, 这样的国度也许不久的将来, 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 带来的也即将是无法超越的高难度表演。英国的大马戏绅士并且华丽, 是英国马戏团给人们一直以来的印象。一年一度的英国马戏节更是吸引了无数业内人士前来观摩学习, 精彩绝伦的游行表演, 复古神秘的马戏团大棚, 都在诉说着这块土地人们对马戏的新鲜盼望。凶猛的野兽, 古怪的奇人一直以来是英国马戏团的热门看点, 2012年发现日趋不景气的马戏表演需要输入新鲜血液, 于是我们在马戏团看到了来自狼人的问候, 然后这不足以挽救往日马戏团的辉煌, 走出英国踏入世界, 近年来英国皇家大马戏团开始了世界之旅, 让世界舞台接受, 再一次问鼎业界之巅。

冰上杂技艺术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篇7

随着时代的发展, 中国的杂技表演艺术享誉国内外, 期间以吴桥杂技作为中国杂技艺术的代表, 在世界各项比赛中获得了很多奖项, 其中一枝独秀的黑龙江杂技艺术也溢满神州, 早在1983年, 黑龙江杂技团参加法国第六届明日国际杂技节, 《蹬技》获得金奖, 受到法国人的一致赞叹。认为中国的杂技艺术唯美、富有诗意。1991年齐齐哈尔马戏团在德国驻演100多场, 带来了中国精湛的杂技艺术, 也展示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先后赴日本、朝鲜、阿曼、法国、德国、波兰、意大利、阿根廷、美国、加拿大、缅甸、奥地利、韩国、墨西哥、俄罗斯等国家及香港地区演出, 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赞誉。

龙江杂技如此辉煌, 不仅仅是源于体制和人才的活力, 更来自杂技理念与实践的转变。1992年黑龙江省杂技团就提出:“弘扬民族杂技艺术, 展示杂技新生力量, 追求节目技巧创新, 力争综合艺术优秀。”突出节目创新, 强调“技与艺的结合”, 追求“美、难、新”, 以创新为主调, 以求通过高难度创新, 达到有诗意的美感。“新”是途径, “难”是支点, “美”是目的。艺术创新主要表现在技巧上要破旧立新。

2005年4月 , 龙江杂技凭借着顽强的杂技精神 , 成立了冰上舞蹈队, 排演了一批冰上杂技作品, 以其新颖的形式、精湛的技艺, 受到了国内外演出市场的空前欢迎, 至今已推出《北极光》、《COOL》、《幻境极光》、《冰雪飞天》和《Wow秀》五台大型主题晚会, 开辟了北京、法国、以色列、哈尔滨四个驻场演出场地。两获文化部年度“优秀出口文化项目”, , 在实践中不懈地探索规律 , 走上了一条循序渐进的快速发展的道路 , 取得了初步的艺术成果, 并在演出市场上绽放出自己独特的光彩。

冰上杂技并非穿着冰刀演杂技, 也非花样滑冰, 而是在借着两者元素的基础上, 杂技是结构技巧的艺术, 是各种难度动作的集合。一般杂技达到的是静态平衡, 静止的状态下完成高难度动作, 给人单一维度的审美。冰上杂技达到的却是动态平衡, 要求演员在速度中找到平衡, 在平衡中完成技巧, 是一种多维的、多视角的动态审美。它将花样冰滑艺术和杂技有机结合, 是传统杂技的创新和突破。

从长远发展看, 冰上杂技的未来走向一定是文化、时尚、娱乐的结合。随着文化修养的提高, 杂技慢慢会走出自己的小圈子, 形成一个开放的体系。通过对杂技自身的规律和对当代发展趋势的把握, 提出新的理念, 提高制作水准、版权意识, 逐渐形成核心竞争力。这些年整体情况已经有很大的改善。像北京、上海、沈阳等地已经有了长期的驻场演出, 通过一段时间的竞争、比较, 慢慢就会形成氛围。这和我们电影业向美国好莱坞学习是一样的。刚开始学美国大片是模仿式的学习, 现在就能把中国文化和娱乐精神融会得比较好了, 最近几年从内容到票房都非常好。杂技也是一样, 需要一个过程。

谈杂技人体文化的艺术性 篇8

一、东方人体文化的流传

在节奏飞快、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里,伴随着人类文明黎明的开始,又曾经沦落为流浪者卖艺求乞的杂耍艺术,终于又恢复它健身益智、自娱娱人的文化功能,这正是人体文化必将重新深入人心的一个象征。

中国有着灿烂的古代杂技艺术,在大汉、盛唐的乐舞百戏中,杂技占有崇高地位。中国戏法中的丸、剑、丹、环系列,不只是世界手技艺术的集成代表,而且闪射着东方哲理智慧的火花。今天,随着世界杂技艺术交流的发展,中国杂技在世界杂坛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在历届世界杂技锦标赛和“世界明日杂技马术节”上,不断获得金奖、银奖,中华人民共和国被世界杂技评论家欢呼为世界第一杂技大国。

中国杂技艺术保留着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节目,堪称东方人体文化中的活化石。它以无与伦比的精湛技艺,绚丽多姿的传统节目,独特鲜明的民族风格,博得了国内外广大观众的赞赏和喜爱。人们从这项传承数千载,历万劫而不衰的形体表演艺术中,看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乐观、不断追求超越自身和客观束缚的、向上的民族性格。在原始艺术综合发展的阶段,它与乐舞成为当时文化的主导,或用台湾学者杨锬、李维先生的话说:“为文化的全部阶段。”而在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宫廷中,它与乐舞一样,大展华彩、辉煌鼎盛。宋元以降,随着古典舞受轻视,杂技也沦落江湖,被视为下九流的玩艺。但这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情况,汉唐时代的千古名舞《巴渝》《七盘》《白竚》《霓裳羽衣》等失传了,传统的杂技艺术却依然在民间保留着,一些前朝绝招妙活,依然代代相承,而且精益求精。中国杂技艺术在清末民初,流传海外,继汉唐盛世,在东西丝绸之路上传播乐舞杂技艺术的盛况,远渡重洋,饮誉欧美。

二、中国杂技艺术产生的文化机制及美学价值

弱国衰世的“下流末技”何以在四海传承,同源共荣过的杂技与古典舞何以会出现存亡殊途的不同遭遇?这就要从中国杂技艺术产生的文化机制和独特的历史,以及美学价值进行探求。

舞蹈是艺术之母的惯称,无人质疑;中国杂技艺术在人类文明史上的特色贡献,恐怕知之者就甚少了。杂技史学的研究和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是本世纪后叶开始的,特别是贯彻与执行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文艺方针,为复兴与发展古老的中华杂技艺术,开拓了—条康庄大道。我国自古重视文武全才,孔子的六艺教育“礼、乐、御、射、书、数”前四种皆可称为人体文化的教育。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极为重视人体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日本把掌握古典舞蹈艺术的大师称“人间国宝”;韩国则称为“活的文化财富的保持者”;美国现代舞一代宗师玛莎·格兰姆也被美国总统称之为“国之瑰宝”;中国是人体文化财富极为丰富的国家,先秦诸子和汉唐名士,都是人体文化与典籍文化同修共重的智者,一些卓越的名典智著,都是在人体文化修持体悟中创造的,如《周易》《道德经》等。然而学术界对这两类文化的血脉情缘却关注甚少。

人类的文明,由于载体和传媒的不同,基本可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传承的文明,称之为“典籍文化”;另一类则是早在语言和文字发明之前的悠久的历程里,人类从蒙昧到文明的漫长岁月里,在不断完美自身和适应自然的拼搏中,依靠四肢百体创造和积累的多姿多彩的人体文化。杂技作为游戏和超越两种人类特有的至高至稚的本能,产生的人体文化,它像自卫本能升华和攻防技术的积累产生的武技同样古老。在各种表演艺术中,它像爱与娱神的需求而产生的舞蹈一样是艺术之母。

中国杂技艺术对中国戏曲独特的表演体系的形成,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和中华武术等姐妹技艺的发展和传播,都有深远影响。东方人体文化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特技绝招的表现性,就是千百年来杂技在艺术长河中的独特影响。

21世纪东方人体文化的复兴和走向辉煌,杂技艺术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它不止成为一种独立的剧场艺术,而且成为与世界各国人民交往的文化使者。以战士杂技团为例,数十年来出访演出比赛100多次,足迹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类洲50多个国家,杂技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国际朋友,对一些尚未建交的国家更起到展示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勤劳勇敢的美好心灵,促进国际友谊的作用。

摘要:东西方有着完全不同系列的杂技艺术。考查中国杂技艺术的文化特征和沿革历史,自然是东方人体文化研究的重要一章。

杂技艺术人才培养 篇9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杂技艺术,是最早登上国际舞台、并获得辉煌成就的艺术门类之一,诞生了一大批杂技艺术精品,推动着中国杂技艺术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本刊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

钟情杂技40载

边发吉是一个有激情的人。他说,搞艺术就得有激情。三脚踢不出一个屁的人,是搞不好艺术的。边发吉也是一个有霸气的人。这种霸气,更应该说成是一种自信,一种孜孜不倦,厚积薄发的力量。艺术是天,艺术是地,艺术是命是根是魂。他挚爱着艺术。淡泊名利,做事只管拉车,不问前路。他率性地活着。

“我跟杂技已有40年的缘分了。”边发吉说,他是在父亲的京胡声中长大的,除了喜爱京剧,还酷爱诗词杂赋。边发吉1958年出生于河北省肃宁县,1970年进入肃宁县杂技团,以学习音乐为主,兼学杂技,他曾先后到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师从名师,专门学习音乐6年。

1989年,边发吉担任河北省杂技团团长。此后,他经常率团出国演出、担任国际杂技比赛评委,足迹遍及60多个国家。每到一处,他不仅观摩杂技,还徜徉在歌剧、音乐剧、舞剧、话剧等舞台艺术中,熟悉了很多国家的舞台艺术表现手段、地域文化和艺术理念。20世纪90年代,他专程到美国学习舞台调度、灯光、舞美等,后又在北京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系统深入地学习了中西方艺术学、美学和哲学。

中国艺术讲究厚积薄发,在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后,边发吉开始尝试杂技创作。他认为,在当今文化多元化、娱乐方式多样化的时代,任何一种单一的艺术门类都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观众更希望看到“杂交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以杂技为主,兼容其他艺术门类的文艺作品才更有生命力。

在这样的创作理念指导下,边发吉在自己的杂技创作实践中大胆探索杂技艺术与其它艺术门类的结合。他先后创作、组织、策划、编导了《四人顶技》、《圣坛祭》、《水流星》、《集体武术》、《轻蹬技》等一大批既富有时代气息、又融新难美于一体的优秀杂技作品;策划、导演了大型杂技主题晚会《中华魂》、《故乡》、《玄光》、《天缘》等。这些作品获得过法兰西总统奖、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金狮奖、瑞典马戏节第一名、全国杂技比赛金狮奖等奖项。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关汉卿”奖、中国杂技最高荣誉终身成就奖———“金菊奖”和中国文联“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并当选为中国杂协主席,中国魔术艺术委员会会长,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杂技艺术的创作实践和深入研究中,边发吉逐步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他与周大明合著的《杂技概论》出版后,在杂技界引起强烈反响。此书填补了国内乃至世界杂技艺术理论的空白,是杂技艺术史上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他还主编了两部史志性专著:《河北杂技》和《吴桥杂技老照片》,分别介绍河北杂技的发展演变进程和中国吴桥杂技的历史。两者既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又有较强的可读性。

根植燕赵 放眼世界

在边发吉的杂技生涯中,推广和发展吴桥杂技艺术节是浓墨重彩的一笔。1989年,作为吴桥杂技节演出部主任,他开始参与吴桥杂技节,“当时来参加杂技节的国外团体非常少,后来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吴桥杂技节越来越完善,最终发展成为今天的世界三大杂技赛场之一。”

边发吉说,当选中国杂协主席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河北杂技和中国杂技应该如何发展,如何将吴桥杂技艺术节办得更好。他说:“下届杂技节要继续设分会场,继续扩大它的影响范围。要将河北的雜技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认准的路就要走下去,干一件事就踏踏实实干到底。”

除杂技以外,边发吉还在大型综艺晚会以及戏剧领域拓展自己的艺术空间。他策划导演的大型综艺晚会《英雄河北》、河北梆子《长剑歌》、魔幻舞台剧《黄粱梦》令观众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艺术的终极是美,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不论是杂技艺术,还是其他艺术种类,我们都要进行尝试性、前瞻性的谋划,要抓住时代和大众的审美需求,创作出更多观众喜爱的艺术精品。”边发吉表示,将会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努力前行,为中国杂技,乃至中国舞台艺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如今,边发吉不分昼夜地忙于河北省政府《西柏坡红色经典文化产业园》项目。谈起这个项目,一夜未眠的边发吉用滔滔不绝、慷慨激昂的叙述将你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听伟人指点江山,体味新中国如何从那里走出。边发吉说,在西柏坡打造红色经典文化产业项目,综合多种艺术表现手段,把党史、军史的重大历史事件重新呈现,力求今年七一向党的生日献礼。

针对河北现状,边发吉提出,河北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具有很好的着陆点。他向记者透露,秦皇岛海滨“沙滩戏院”正在谋划中,通过河北民间戏曲等艺术形式向度假的游客介绍河北、宣传河北,树立河北独具特色的人文形象。

大型文艺晚会《英雄河北》是边发吉倾心创作的一台晚会,他表示:“其实这不是单纯的一台文艺晚会,从构思到运作再到雏形和最后的成品,创新的思想一直贯穿其中,我们在寻求一种多点多面相结合的形式来把河北的抗日英雄展现出来。”

在整台晚会中,观众看到的不仅是歌舞、戏剧,甚至还有杂技和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担任总导演的边发吉很有感触地说,“台中台、戏中戏、多角度、多中心、多视点、多层面是这台晚会的宗旨,不仅在河北是第一次做,在全国也很少见。富有后现代意蕴是创新的出发点,从导演手法上将虚拟、写实结合,时空自由流转,给自己提出新的艺术标高,实际上这是自己给自己出难题,但这么定位是有原因的。”

边发吉告诉记者:“因为河北是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抗战的主战场,在这块大地上发生了这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么多斗争的方式,这么多的素材,怎么才能用一种更好的艺术形式来呈现?所以采取了多种艺术门类相结合,从舞美舞台结构到总导演手本再到分导演手本,根据舞台来调度。但如果只交给分导演来做工作,容易形成割裂,舞台效果不统一,所以需要总导演和各个导演共同协作完成。”

很多观众看过这台晚会后说,《英雄河北》看起来很熟悉很亲近,但好像总有一种新鲜的东西拉着他往下看。边发吉说,“艺术的最妙处就在于既亲切又陌生。其中的抗日故事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用来体现它们的手法却是各式各样并且富有新意。所以这台晚会在观众的想像之内又在意料之外。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的艺术没有生命力,而没有生命力的艺术就不复存在。”

根植河北,放眼世界,这是边发吉的成长之路,也是他的艺术追求。在谈到文化艺术的作用时,边发吉认为,虽然当前我们已充分意识到文化渗透力的巨大作用,但文化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提高文化软实力也是一个宏大的工程,需要找到着陆的突破口。

“以文化产业为支柱产业之一的美国,电影、动画、游戏和其他衍生产品,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凸显了文化的渗透力;日本提出了‘动漫外交’的口号;韩国也成立了专门机构推动文化产业,韩剧风靡世界就是例证。”边发吉说,这都启示我们,充分发掘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并加以宣扬和振兴,不仅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也是文化软实力着陆的突破口。

他说,我国语言推广机构在海外设立的“孔子学院”,短短几年间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汉语热就是一个证明。就国内而言,近年热播的电视剧《闯关东》、《乔家大院》等,都很好地宣扬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地方文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发扬中国杂技

谈起新上任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一事,“压力”是他常挂嘴边的词。“我没想过做领导,从小就想当杂技演员,总是感动于杂技演员的诚恳和奉献。这次能当选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说明我们河北人对杂技的贡献得到了认可,河北千百年来对杂技的执着和贡献得到了全国的承认。‘河北吴桥杂技’已经家喻户晓。如何将杂技做得更精值得思考。”对边发吉而言,杂技意味着生活的主旋律,也意味着不断的挑战和前进。

边发吉说,我们文化艺术界历来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行话:“太平盛世出精品”。现在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大好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文化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大好时期,国家和各级政府都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和改革力度。比如在河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正在提速,文艺院团的改革也得到了有效推进,广泛实行了剧组制、制作人制、签约演员制等先进艺术生产形式,同时大力推进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加强文企合作、省市县之间的合作,增强了文艺院团的创作活力,使得文艺创作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文化精神支撑了中国杂技的繁荣发展,特别是在当代,世界多元文化并存共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现代文明成就了当代中国杂技的独特品质。对于当前中国杂技艺术面临的问题边发吉同样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

“在杂技节目的生产环节上,创作中还存在着不计成本的政府行为、现行文艺体制的影响等;在国际市场上,我们仍处于‘卖原材料’的被动地位,还没有真正获得独自经营、占据更多市场份额的主动权,传统经营方式与国际现代市场化运作方式不可避免地发生冲撞等;在国内市场上,还存在市场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杂技生产严重脱离国内市场需求的现象等。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任何违背艺术规律的行为,即使能短期获益,但时过境迁,就有可能反过来成为我们的软肋。因此,对艺术规律的探索代表着对任何时代自觉寻求艺术发展的普遍要求,是创作繁荣的根本途径。

鲜明的民族精神和风格,也是我们亟待重视的课题。在杂技艺术创作演出中,要充分继承和发扬民族杂技艺术的优秀传统,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突显自身特质和民族品格。中国杂技向来有人体技巧方面的优势,它体现着民族体质的优美健硕和体态的多姿多彩,传达民族精神。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积累、历史记忆和继往开来的现代品格。应当珍爱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并以此作为推动中国杂技发展的现实途径。”

继承与发展中国优秀的杂技艺术 篇10

关键词:杂技,艺术,继承,发展

一、杂技的历史

据【史记】、【汉书】记载,古翼州一代,流行一种游戏,人们常常戴着有角的面具,进行比武,民间称为“蚩尤戏”,蚩尤戏是古代杂技的雏形。汉朝时改称“角抵戏”。到东汉时,则形成了一种以杂技艺术为中心,汇集各种表演艺术于一堂的新品种,叫做“百戏”体系。

南北朝时期,各族艺术兼收并蓄,多姿多彩。唐代时,由于杂技艺术的迅速发展,一些节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其中“载竿”之艺极高,马术、驯兽等节目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自宋代起,杂技艺术创造了很多新的丰富的节目。艺人也有了更多的卖艺场所例如瓦舍。此外,宋代还有了专门培训新人的杂技班,名为“科班”。

宋代以后,杂技的社会地位江河日下。元朝建立后,杂技沦落为走江湖、耍把戏的江湖艺术。至近代,杂技更被贬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下九流”。

解放后,杂技艺术又获得新生。杂技艺术已经发展到有乐队、舞蹈、灯光等配合的综合艺术表演。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当代中国杂技已经深受全国人民甚至一些海外人士的喜爱。

二、杂技的种类介绍

单人杂技:杂技,亦作“杂伎”。指柔术(软功)、车技、口技、顶碗、走钢丝、变戏法、舞狮子等技艺。顾名思义单人杂技就是一个人完成所有的表演。现代杂技特指演员靠自己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动作的表演性节目。

手影戏:手影戏是靠手部动作的投影来完成的一种表演,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表演时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影像。手影戏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却只由一双手来完成。在外国人的眼中,手影戏是一种神秘的艺术。

木偶戏傀儡戏:在古代的中国又称为傀儡戏。它是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形式。木偶戏有很多的种类,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等。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朝时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木偶戏还表演话剧、歌剧等。与此同时,木偶戏面临着其他艺术的竞争,更加丰富了木偶戏的表演。蕴含了丰富的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应该继承和发展。

三、中国杂技在国际比赛中的辉煌成果

1981年12月,中国杂技第一次参加法国巴黎第五届世界“明日”杂技马戏比赛,一鸣惊人,获得金奖中的首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在之后的很多比赛中,中国杂技演员脱颖而出,连续获得了无数金银奖牌。从1981年第八届至1987年十二届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杂技大奖赛,中国杂技共有三个节目获得了最高奖“金小丑奖”。

1985年,中国进入第十届世界杂技锦标赛场,夺得了四项冠军。1986年底的第十一届世界杂技锦标赛上,中国杂技演员获得了全部25块金牌中的22块,同时夺得了最高奖“黑湖塔”杯和团体冠军奖杯。中国杂技艺术,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杂技大国。

九十年代,中国杂技依然保持着领先的地位,1990年1月24日至31日第十三届世界“明日”杂技马戏节和第四届“未来杂技节”上,中国福建的方圆、何瑛表演的《单拐倒立》和内蒙古的旭仁花、塔娜、珊丹、托亚表演的《四人高车踢碗》,双双夺得金奖。最为世人轰动的是中国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六岁的小演员小米粒表演的《柔术转毯》,夺得了两个杂技节的最高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金奖”。

中国杂技的巨大发展使外国人看到了中国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文化底蕴,使他们不敢再藐视中国,同时也使我们以一个中国人为骄傲和自豪。我为我们民族的杂技艺术而感到自豪。

四、创新发展适应市场

如果我们的杂技艺术一直墨守成规,杂技将止步不前,更不要说进入市场与其他艺术门类竞争,所以我们更应该创新,开发新思想,新思维和新的观念,为自己艺术注入新的力量。杂技创新要对杂技人的观念进行更新,同时杂技的表演形式上也要不断地更新.我们国家的杂技艺术拥有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特殊的魅力,那便是拥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沉淀,我们引以为豪的民族精神,民族气概.不管杂技市场如何多变,也仍然改变不了中国杂技最根本的品质.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够历经艰难险阻依然留存下来,并且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大财富。

五、找准在市场中的有利位置

我们应该不断地开拓国内外市场,占领好杂技艺术的演出市场,同时也要在市场中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演出的剧团有大有小,演出的节目也不一样,水平有高低,市场有层次,所以我们必须找准自己的两个位置,一个是演出市场的位置,一个是艺术生产的位置。只有找准了这两个位置,中国的杂技艺术才能够走得更长远,发展得更好。

上一篇:非对称分离下一篇:审讯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