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还不够(精选4篇)
暂停还不够 篇1
改革开放30年, 中国吸引外资的成效全世界有目共睹, 大量外资有效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全方位进步。但是, 对吸引外资, 当下舆论界和经济界有一种怠倦情绪, 存在着三大误解。
改革开放30年, 中国吸引外资的成效全世界有目共睹, 大量外资有效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全方位进步。但是, 对吸引外资, 当下舆论界和经济界有一种怠倦情绪, 存在着三大误解:
第一种误解认为, 中国吸引外资已经足够, 目前的经济建设已不再需要外资。这部分声音对外资的理解, 仍然局限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外资的框框里。他们认为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已再不具备竞争力, 加工贸易等中低端产业需要去产能。而实际上, 中国吸引外资绝不是过多, 而是高端不足, 低端过剩。以前是饥不择食, 现在是要优中选优。
第二种误解认为, 在中国经济下行的背景下, 引进外资非但不能使经济企稳回升, 还将抢占中国市场。而第三种误解是, 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认为稳增长、调结构任务艰巨, 将吸引外资放在次要地位。
在吸引外资的第二个春天到来前, 我们有必要告别对吸引外资的陈旧判断。此次吸引外资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有四大不同。
第一, 吸引外资的领域不同。过去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资开放, 搞加工贴牌。而此次吸引外资将是全方位开放、高水平开放, 特别是加大服务业开放, 尤其是在金融, 医疗, 文化, 教育, 养老, 电信, 互联网, 物流等领域率先放开, 实现负面清单。
第二, 吸引外资的对象不同。过去吸引外资是政府唱主角, 外资“搞定”当地政府, 就能一锤定音。此次吸引外资将是企业, 尤其是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合唱主角, 推动市场经济真正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第三, 吸引外资的范围不同。要把此次吸引外资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自贸区战略以及“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结合起来。
第四, 吸引外资的环境不同。过去是政府冲锋在前打头阵, 依靠地方政策优惠把外资请进来。而此次吸引外资要形成一种倒逼政府的机制, 政府以更多地简政放权, 将政策优势转变为环境优势, 打造更加公平、公正、公道的, 尊重知识产权的法制环境。
30年前, 我们吸引外资的政策是被迫、不成套、驿站式和碎片化的。此次吸引外资, 要使我们的政策形成相互配套的一体化网络。外资进来后, 政府主要职责是提供服务, 把知识产权保护放到极其重要的地位, 把提供公平待遇和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 把更高水平的外资引入到“中国制造2025”和福利型社会建设中去。
经济界和学术界曾担忧, 中国吸引外资会陷入拉美化陷阱, 过分依赖外源经济的后果是, 在丧失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后, 外资转移将导致本国经济陷入停滞, 还不得不花费精力淘汰密集型产能。因此, 吸引外资实际是吃力不讨好。我们应该看到, 过去吸引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主要是为了解决就业, 低端介入全球分配。此次吸引外资, 要由大水漫灌式的吸引外资, 转向优中选优式的吸引外资。把高污染、高消耗、高能源项目排除出去, 重点引入有利于绿水青山建设的项目和资金。
2015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7.9%, 预计全年吸收外资1260亿美元, 再创历史新高。这与一些外媒渲染的资本外逃有所出入。根据商务部统计, 去年新兴产业吸引外资额已经占整体吸引外资总数的56%, IT产业、医疗行业、服务性产业吸引外资额已远远超过其他行业。在我们国家总体服务开放格局下, 服务贸易未来可能将突破一万亿。在吸引外资过程中, 就应该让那些投机炒作中国股票市场的外资“逃出去”。把真金白银投入实业的外资“请进来”。尽快形成有效的市场结构, 推动我国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 促进服务贸易水平和软实力升级, 从制造业大国走向服务贸易大国, 知识产权保护大国。
暂停还不够 篇2
我是个十足的梦想家,我专做美好的梦,甚至于把自己的人生都规划的如美国大片般波澜壮阔。我一次又一次的想象着自己成功后的场景,我骄傲地笑着,大家都在为我欢呼。。。然后回到现实中,我依旧用散漫的节奏消磨着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我的现状,很可悲是吧,我也这么认为的。
初一刚来时,我大有改过之心,一扫小学时混混般的精神状态,干劲十足,坚信这里就是自己开创美好未来的第一站。在这里,我会把所有作为一个学生份内的工作都做到完美、极致。。。至少刚来时我是这么想的。我一遍又一遍地起誓要把这些变为现实,然后,从梦中脱离出来。接下来的两年,我真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上课各种不听、下课各种造反、考试各种不会、处分接近大满贯,年级里的成绩也垫过底。总而言之,一本烂到家的乐曲的第一章已被做到完美、极致、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我也差不多完成了刚来时的愿望,只不过是反了反。
陈钢《梁祝》还不够 篇3
陈钢,因为是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曲者之一而家喻户晓,他出身音乐世家,父亲是上海三四十年代最著名的作曲家陈歌辛,其创作的《玫瑰玫瑰我爱你》是中国第一首飘洋过海的曲子;父子两代都见证了中国的翻天覆地,灵与肉都饱受大起大落的涤荡。难得的是陈钢“身上看不到一点伤痕”,心中永远有一抹明媚的中国红,他说:“红色,是我们花样年华的一抹朝霞,是我们蹉跎岁月里的血色浪漫,是我们心中永远开不败的玫瑰”……这样美的语言和那样坎坷的经历之间的巨大反差,让人不由心生敬意。
很少见他穿冷色调的衣服,他身上几乎都是大明大亮的鲜艳,他心中有团火种,燃烧了自己,也燃烧了周围的人。
《梁祝》已经诞生49周年,中国还没有一首曲子能超越它,在世界上引起如此大的影响。陈钢作为《梁祝》的作曲者之一,对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到底有怎样的思量?
骄傲篇:《梁祝》的巨大影响
一位马来西亚华人说:“凡是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梁祝》诞生49周年,其影响之大,已经成了中国音乐的符号,中国文化的符号。
香港·西崎崇子·《梁祝》胜贝多芬、莫扎特
对陈钢来说西崎崇子是不得不提的。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只听西洋古典音乐。当时定居在香港的西崎崇子就拉了《梁祝》,还灌了唱片,因唱片销量超过1万张而在1981年得到了香港古典音乐的金唱片奖,包括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大师都没有得过该奖。
1981年,陈钢正好从美国回来在香港住了几个月,西崎崇子得知后,请陈钢去她家讲授《梁祝》。陈钢发现西崎崇子家的地毯上绣的是蝴蝶,穿的T恤上绣的也是蝴蝶,为了演出《梁祝》还特地做了蝴蝶服装,这种用心连中国的演奏家都没有。陈钢后来多次去探访西崎崇子,随着西崎崇子的事业节节攀升,其住所从浅水湾搬到半山腰、从半山腰搬到山顶,房子越来越大,地毯上的蝴蝶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从西崎崇子身上,陈钢发现,外国人对中国音乐也是可以如此迷恋,而且也正是中国音乐使她走向了更多地方。
北京·杜梅&沙汉姆·世界级大师演奏《梁祝》
陈钢还有件很得意的事情,就是《梁祝》得到了世界级小提琴大师的认可。2006年北京国际音乐节,陈钢聆听了法国小提琴家杜梅演奏的《梁祝》。陈钢称身高2米的杜梅是世界上最高的梁山伯,琴在手上就像玩具一样。因为人高,杜梅只能低着头看琴谱,但他拉得非常认真、细腻。陈钢对记者说:“杜梅演奏本身超过他拉得怎么样。他的演奏表明大师对《梁祝》的认可。中国音乐被如此级别的大师认可,《梁祝》之外无他。”
2007年听到沙汉姆拉《梁祝》,陈钢赞叹不已:“杜梅有陌生感,沙汉姆拉得就非常好,闭着眼睛听不出是外国人拉的。明年在《梁祝》诞生5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我建议请沙汉姆来拉,说明《梁祝》的国际性。”
深思篇:《梁祝》如何拥有了国际护照
陈钢并没有止步于《梁祝》,他还创作了其他深入人心的乐曲,比如《王昭君》、《金色炉台》……但影响力都没有超过《梁祝》,陈钢对此的思量,也许能为我们的中国音乐走向世界打开一扇窗户。
中国音乐的精神而不是中国乐器
“《梁祝》的成功创作过程好比是链条,缺一个环节都没有《梁祝》。”
首先,《梁祝》建立在家喻户晓的爱情传说的基础上,特别是1958年第一部彩色戏剧故事片《梁祝》的问世,使这个传说更加深入人心,这就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成功奠定了深远的群众基础。
第二,相反相成撞出火花。
1958年,青年都有一股劲,想为国家做点事情。这时候就产生了上海音乐学院的“民族学派”小组。该小组邀请陈钢去作曲,这就成就了陈钢同何占豪之间相反相成的合作。陈钢是音乐世家,何占豪是农民子弟,何占豪等人从民族化的思维过来,陈钢从国际化的思维出发。但是他们有共同的目标,于是相反的地方就碰撞出火花来,诞生了成功的《梁祝》。
陈钢曾经也对“民族化”有过狭隘的认识,觉得要加民族乐器才算是民族化,于是有过一个很有趣的实验,《梁祝》中间有段节奏较快的地方,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共读共玩,他们当时考虑要不加点弹拨乐器,于是叫了三位民乐系的同学来。第一次排练,民乐器的声音听不到;第二次排练,陈钢让他们尽量响,这次听到了他们的声音,但全部是噪音;第三次排练,他们请假没来,一听,陈钢等人反而觉得很好,干干净净的。
陈钢总结道:“民族化不是要把民族的乐器放进去,而是要把民族的精神融入进去。但是《梁祝》里面还是用到了板鼓这种民族乐器,在‘哭灵投坟’的时候,板鼓的声音好像是打在心上,这种效果,西洋乐器是表现不出来的。所
以,要根据音乐的需要来选择乐器,而不是相反。”
民族化要走向国际化
“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必须要在共同的平台上,这个平台就是交响音乐,因为它是全世界共有的。所以,后来《梁祝》被改编成了很多版本,比如二胡版的《梁祝》等,我都认为是倒退,把我们已经非常国际化了的《梁祝》又变得地域化。”
《梁祝》能够走向世界,很重要的一点是有国际的眼光,之后化成音乐的语言。2006年,陈钢到伦敦去观赏伊顿公学的演出,伊顿公学是英国的贵族学校,该校自己的管弦乐队水平很高,经常演奏门德尔松等大师的乐曲。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是个华人孩子,2006年夏季音乐会之前,他问老师该拉什么乐曲,英国老师说你是中国人,就拉中国协奏曲吧,于是那个孩子就由妈妈带着,特地两次来中国找陈钢讲授《梁祝》。
孩子的演出非常成功,英国凤凰台告诉陈钢,听众们都非常感动。夏小曹在美国演了三场《梁祝》,老外都掉眼泪。“所以,音乐不需要解释,不需要完全按照‘十八相送’等故事程序,人家不需要听故事,也听不懂故事。乐曲只需在音乐逻辑上成立,其他无需解释,所有解释都是多余的。”
《梁祝》诞生半个世纪了,回头看一下,类似《梁祝》的作品很多,为什么不能走向世界?国学大师文怀沙讲得非常好:“越剧本是地方小戏,到了上海进行了改革,有了城市户口,得以传遍全国,成为很大的剧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一出来,就拿到了国际护照,成为全世界交响乐的共同财富。
《梁祝》首演结束后开了个座谈会,当时的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问了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梁祝》为什么出在音乐学院,为什么不出在越剧团?”陈钢对此的理解是:“这就说明,我们必须要把中国的元素融入到世界这个大平台上,民族的元素才能世界化。沙汉姆没有表面化地模仿我们的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他拉《梁祝》一样有味道,一样能让人感动。过于强调民族化反而地域化。”
尽力而为还不够 篇4
那年冬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拼命地逃生,猎狗在其后穷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阵子,兔子跑得越来越远了。猎狗知道实在是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气急败坏地说:“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
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辩解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呀!”
再说兔子带着枪伤成功地逃生回家了,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是怎么甩掉它的呢?”
兔子说“它是尽力而为,我是竭尽全力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竭尽全力地跑,可就没命了呀!”
泰勒牧师讲完故事之后,又向全班郑重其事地承诺:谁要是能背出《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谁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
《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全文无疑有相当大的难度。尽管参加免费聚餐会是许多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望而却步了。
几天后,班中一个11岁的男孩,胸有成竹地站在泰勒牧师的面前,从头到尾地按要求背诵下来,竟然一字不漏,没出一点差错,而且到了最后,简直成了声情并茂的朗诵。
泰勒牧师比别人更清楚,就是在成年的信徒中,能背诵这些篇幅的人也是罕见的,何况是一个孩子。泰勒牧师在赞叹男孩那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你为什么能背下这么长的文字呢?”
这个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尽全力。”
16年后,这个男孩成了世界著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比尔·盖茨。
【暂停还不够】推荐阅读:
三天还不够_550字07-16
暂停综合征05-21
暂停业务的通告05-25
减容暂停规定06-06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11-03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07-23
不够大胆作文07-22
思想观念更新不够08-18
工程开工、暂停、复工的管理制度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