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与管理

2024-10-17

规划设计与管理(共12篇)

规划设计与管理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质量、品位正在逐步提高, 生态环保、环境景观等问题也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居住区做为人们生活和休闲的主要场所, 其生态环境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 提高小区的绿化及管理水平, 根据切实需要合理安排, 使城市小区的居住环境成为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

1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理念

首先小区的景观应于整体风格相协调, 因地制宜是小区绿化的基本原则, 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在营造小区景观时, 要将文化内涵融入到景观建设中, 让人们在亲近自然之时也能感受到文化气息的熏陶,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将其打造成集休闲、运动、交流为一体的宜居环境。

其次植物品种的选择。以生态平衡为主导, 合理配置。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要考虑植物的抗病虫能力及易于养护管理的特点, 小区的骨干树种应选择高大的乔木。根据规定, 新建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 旧区改建绿地率不低于25%。因此大的乔木不仅能提高小区的绿地率, 还能发挥草坪所不能比拟的生态效益。据资料介绍, 一亩树林每天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 放出49千克氧气, 而一亩草每天吸收25人的二氧化碳, 释放25人的氧气, 因此, 小区绿化在提高绿地率的同时更要提高绿地指数。

在植物配置上, 重点发挥植物的各自的特点, 坚持多元化植物种类配置原则, 通过针阔结合, 乔灌结合, 速生与慢生, 花色与叶色的不同搭配, 创造良好的植物生态群落。使小区绿化达到春花, 夏荫, 秋实, 冬青的四季景观。

2 居住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城市小区是由很多部分组成, 如道路、广场、楼间绿地等。因此在地进行小区景观规划时, 首先要确定景观设计的主题思想, 并在此基础上, 根据其不同功能进行合理的景观设计, 坚持“自然化、生态化、人性化”的原则, 使小区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又有较强的实用性。

2.1 入口景观区。

入口广场是小区的门面, 力求突出、醒目。构成居住小区入口景观的元素成分主要有植物、灯光、雕塑、铺装等, 这些要求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一起构成具有特色的入口景观。

因此在雕塑、小品等搭配上要与小区整体风格相一致, 在植物选择也要根据小区的整体景观特色, 使其不仅成为代表小区形象的标识, 而且成为具有独立景观意义的艺术作品。

2.2 综合活动区。

小区的中心主广场显然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文化娱乐的主要场所。其规划设计应在满足突出小区主题、绿色生态的前提下, 从实用功能出发, 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活动空间。

小区广场的形式是人们视觉上的第一感受, 人们可以采用灵活的构图方式, 通过弱化广场边缘的形式以避其生硬, 从而与周围的小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绿化设计中尽量选择具有较大树冠的大乔木, 以增添广场的绿荫, 不仅能降低室外温度, 而且让人心情舒适。并通过设计合理的休息坐椅等公共设施, 以拉近广场与人们的距离, 使其成为是邻里之间展开交流的平台。

2.3 宅间绿化区。

宅间绿地是小区中设置最多的休闲绿地, 因为他遍布于整个小区, 对大多数居民而言, 它是既有景观又有交往设施 (花架、桌椅等) , 又便于居民就近享用的绿化空间, 并且精致的设计能对小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增强小区的吸引力。

在设计上应以安静、舒适为主, 营造各具特色的休闲空间, 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在景观营造上给人创造一种优雅而闲适的环境, 体现小区内外的环境差异, 使人们在小区内就可以享受绿树环抱的大自然的感觉。植物品种的应用上, 结合四季植物特点, 通过合理搭配, 使人们在视觉上淡化高楼的影响, 并保证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形成安静, 详和的生态环境。

2.4 健身活动区。

在小区内活动时间最长的就是老人和儿童, 设计合理的运动场地及游乐设施能够极大的满足他们日常生活需求。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将其分为老人活动区和儿童活动区。

在老人活动区内可以设计一些些卵石小路, 在创造景观的同时发挥脚部按摩做用, 多设计一些林荫广场, 多增加一些健身设施, 为喜欢锻炼的老人提供有利条件。多设计一些石桌石椅等休息设施方便老人使用。

儿童活动区要多设置一些色彩丰富、安全有趣的游乐设施, 增添孩子的游戏兴趣。并且要尽量形成封闭的空间, 减少出入口数量, 方便家长看管。在植物上要选择无毒无刺, 花色鲜艳的乔木及灌木, 符合孩子们天真浪漫的性格。

3 居住小区的绿化维护及管理

景观设计与绿化养护是密切相关的, 好的管理不仅能够完整的体现出设计的理念, 还能为其增光添彩。因此良好的绿化管理, 是能够持续小区美好环境, 体现生态景观的关键。

3.1 确保无黄土裸露。

无裸露地面是养护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因工作不及时等原因, 在小区内经常会出现斑秃的草坪及花卉,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会破坏小区的整体景观, 还给人们造成一种管理松散、不专业的感觉。因此, 绿化养护工作一定要确保及时消除黄土裸露。

3.2 植株死亡后及时清理、补植。

某些工程在施工时工程质量不达标或后期管理不到位, 经常发生植物枯黄、死亡等现象, 对小区的景观造成十分不好的影响, 并且在视觉上让人感到十分的不舒适。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及时更换, 并且找到植株死亡的原因, 尽可能的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降低维护成本。

3.3 掌握正确的养护技术措施。

在绿化中, 往往设计时是按高标准, 而施工养护时却十分粗放, 造成好景不长。因此作为管理人员, 必须要充分了解植物的特性和特征, 做好水肥管理, 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对乔、灌木要定期修剪、剪枝, 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定期清除杂草, 根据季节做好围护及防寒、抗旱等工作。结合本区域气候特征, 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项养护工作计划, 并且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和总结, 使养护工作更全面、合理。

结束语

理想的居住小区是为不同类型的人提供一个理想的家, 它的规划与管理不单单只是一项工程工作, 而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已不仅是对建筑的要求, 更是对景观园林、生态环境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每个设计者和管理者都应将小区的功能性、观赏性、生态性统一起来, 为居住者创造一个景色怡人的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1]韦开宇, 汪洋, 李琼.“锦绣花苑”居住小区景观规划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14.

[2]陈婷.浅谈居住小区景观规划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21.

[3]师东强, 张晓玉.生活小区绿化的基本原则[J].内蒙古林业, 2012, 5.

[4]王君.城市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24 (3) .

[5]殷留杰, 李振.浅谈小区绿化养护与管理工作[J].现代园艺, 2013, 3.

[6]李亚会.小区绿化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19.

规划设计与管理 篇2

[关键词] 设计管理工业设计虚拟管理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爆炸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在当今工业设计中诞生出设计管理新概念。

设计本身的复杂化需要管理的介入,设计与生产、销售之间的关系需要管理来进行调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随着设计深入到企业的各个方面,设计与管理间的结合成为了必然,设计管理的概念应允而生。

一、设计管理概念的形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一步分工,设计管理倍受国内外企业管理层的关注。

就设计管理而言,已有不少同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设计管理有过多种剖析,将其归纳起来,可以对设计管理做这样的概括:设计管理是引导企业整体文化形象的多维的管理程序,是企业发展策略和经营思想计划的实现,是视觉形象与技术的高度统一的载体;以开发、设计为龙头,正确调整企业的活动与组织机构,创造出越来越具体化的属于其自身的表现形式,从而逐渐形成企业技术与文化的形象。

因此,可以这样理解设计管理的概念:“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研究与开发管理活动。

有效地积极调动设计师的开发创造性思维,把市场与消费者的认识转换在新产品中,以新的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式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并为企业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而进行的一系列设计策略与设计活动的管理。”

二、设计管理的特点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企业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设计管理,现代的经济战略已超出了商业和技术界线,当今的产品设计模式的运行,使企业形象和运行效率几乎关系着企业的生存。

依靠设计管理,将能按市场的节律调整生产发展和有效提高商业活动的效果。

一个倍受消费者喜爱的公司形象,将赢得消费市场的亲昵。

设计管理在创建企业形象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

1.设计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管理和业务经营的正常运行具体化评价和运用的。

2.设计管理的目的是创造出一个清晰的,有独特个性的,有凝聚力社团形象,集中地反映出一个具有持续发展前景的,有巨大创造财富潜力的发展中的公司面貌。

3.创立一个社团形象并巩固这个形象,首先基于它的产品、信息、环境媒介的吸引力,尤其与产品设计有巨大关联。

4.合理运用社团的各方面资源,充分调动社团内外一切有利因素去完成公司的系统任务,并将这些直观的行动方案实施贯彻到底。

5.一个符合逻辑的有创造性的、灵活的管理计划可以创造出持续不断的设计发展和创造性的产品开发,以及经济方面的可行性。

6.创造一个社团形象是以文化为根据的,服从管理的和直观形象方面,经得起社会舆论的评价。

7.充分协调公司内部以及在公司和社会团体之间的沟通交往,帮助公司去对付商业界千变万化的市场现实,并激励公司向未来的成功冲击。

8.设计管理是一个新事物,它不断地更新任务及要求去经营。

它投资对任何公司来说都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是不可估量的无形的资产。

9.设计管理提倡的是设计和管理的一体化,将设计扩大到企业的整体。

10.在当前高新技术条件下,设计管理在企业中需建立一个虚拟管理结构,以完成整体计划的实施。

现代企业大多数都呈现出哑铃式的企业结构,开发和销售分别是哑铃的两个铃,而检测和总装工作则是哑铃的连接杆,而设计虚拟管理结构分布在企业的各个部门,同时也贯穿工作的每个阶段。

设计管理的核心是开发新产品,而对新产品开发的程序把握,管理实施就成为设计管理的具体化表达。

三、高新技术条件下设计管理模式

为适应市场需要,高新技术在各行业大量得以运用,使得21世纪的信息网络技术在设计管理体系中的应用,使得设计管理这一企业运行模式得到了充分展示。

1.高新技术条件下呈现的设计过程管理体系。

设计管理在高新技术条件下具体呈现出的设计过程管理体系称作CAID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主要得益于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

该系统运行的目标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利用多方面的设计资源,实现标新立异的设计创新;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改进传统的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利用高新技术达到产品设计制造的网络化、高效化,实现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的一体化,最终实现以人为核心,人机一体化的智能化、集成化的设计管理体系。

CAID系统的中心环节是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又包括了设计概念、设计视觉和设计商品元素,从而使一个产品从最初的概念产生,向最终实现产品转化为商品。

在这当中最主要的手段是设计与制造的计算机化,通过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可高效地实现产品设计这一目标。

当产品项目提出后,设计人员通过计算机进行图纸绘制,人机工程学设计数据库进行决策和定型,再利用计算机辅助市场分析得到产品的预期市场效应。

这样设计的概念得以充分实现。

设计视觉化的实现,可运用3DMAX的建立数字模型,通过快速成型仪,实现模型制作。

随着计算机的大量介入,设计过程更加灵活便捷。

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运用了计算机辅助造型技术、计算机智能化技术和其他CAID高新技术。

设计的目标就是实现产品的商品化。

在传统的产品体系中,设计商品化是由制造部门来完成的,但是对于CAID系统,为了检验产品是否达到预期效应,以及便于及时对产品的改型设计,设计的商品化不可缺的成为了产品设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过程中,高新技术(如:快速成形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以及这些高新技术在产品设计过程的应用,使得产品从概念提升到最终商品定型的层次,较传统设计过程有了质的飞跃。

不管从产品推出时间来看,还是从产品性能上看,采用了CAID系统使企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制造出最优秀的产品,进而为企业赢得市场,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就CAID系统而言,其开发及应用方面远未达到我们所预期的效果,其中原因就是CAID系统的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中有许多变数的存在有待研究,如:现代设计方法的研究;创新设计技术的研究;设计管理过程中智能化技术的研究;设计管理过程中并行工程、协调工程、全生命周期设计技术的研究;设计管理过程中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等。

2.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集成化设计管理系统。

21世纪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网络技术在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越显突出。

在产品设计管理中心的统一调度下,CAID的各方面因素在通过网络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复杂而又有序的有机整体。

这也正是并行设计的一种典型模式。

在这个集团网络条件下,完全打破了传统设计体系,形成当今国际经济体制,整个设计制造体系完全处在统一调度、协同工作的有序状况下。

在各个部门的协同工作之下,企业才能顺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对市场迅速做出反应,尽快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在这样的背景下,“虚拟产品开发”应运而生(虚拟产品开发称作VPD)。

VPD的基础是集成化产品与数据管理,这种集成带来的好处是产品开发过程的所有人员,都能迅速的重复使用、存取所需信息。

VPD 的目标是利用计算机仿真实验来尽可能多的取代实物原型试验,减少使用实物原型浪费的时间,工程师能在计算机上分得越多就越有利,就能更快更多的设计,从而获得更高质量的产品。

虚拟产品开发实施及产品开发过程在计算机上的本质实现,即采用计算机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上群组协同工作,通过三维模型及动画,实现产品的设计开发的本质过程,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虚拟模型来模拟和预测产品功能、性能及可加工性等各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产品的预测和决策水平,使得产品开发走出主要依赖于经验的狭小天地,发展到了全方位预报的新阶段。

基于虚拟企业的产品开发,产品设计的网络化、敏捷化近年来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重视。

由于Internet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敏捷制造技术等提供了十分有效的协同环境和技术交流的手段。

而通过Internet这个全球网络环境,使得各个制造企业相互之间能迅速进行技术合作,共享彼此的核心资源,快速设计和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使得敏捷制造真正成为可能。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集成化设计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从单一产品设计朝总体识别设计方向发展,建立基于网络及电子技术的综合电子交换系统,是生产从单一最后阶段管治性监控向设计生产全过程监控方向发展,从单纯的概念设计到产品销售进行全程监控,最终达到建立虚拟组织这一设计管理的核心。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竞争日益剧烈。

一个有机的系统化的设计管理体系无疑将给企业带来健康发展。

城市园林规划与管理 篇3

关键词:城市园林;规划;管理;问题;优化策略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使得城市园林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需要在规划与管理方面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最大限度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满足城市居民对园林绿化的需要,这已经成为城市园林规划与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城市园林规划与管理工作较好,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无论是规划还是管理,都存在着一些与“生态文明”建设、与党扶正 八大提出建设“绿色家园”的要求不相符的问题,这就需要园林规划与管理部门,牢固树立改革、创新与发展理念,特別是针对当前园林规划与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城市园林规划与管理不断上新台阶。

一、当前城市园林规划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个别城市在园林规划与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给城市园林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规划方面的问题

尽管我国各级各类城市高度重视城市园林规划工作,但在城市园林规划方面,仍然存在着缺乏协调性的问题,在城市园林规划中,对城市内部园林景的规划高度重视,但却对城市郊区以及城郊结合部的园林规划不够重视,特别是在大开发、大建设过程中,还有一些老城区的园林绿化率较低,甚至有时为了建设人造景观,破坏了本来较好的自然环境,到最后想要恢复也根本做不到;还有个别城市在城市园林规划方面不注重城市园林整体发展,而是将规划放在完善各种指标上,比如个别城市园林规划高度重视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绿地面积等指标,因而采取“简单处理”的方式,大面积建设绿地草坪,但却忽视了乔木、灌木、草本之间的协调性,根本无法起到生态作用,同时也使城市园林比较脆弱;还有个别城市在园林规划风格方面比较单一,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园林规划起步较晚,因而我国一些城市盲目模仿外国园林规划样本,在规划方面“千城一面”的问题不在少数。

(二)管理方面的问题

从当前我国城市园林管理方面还看,还存在着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市政设计部门对城市园林进行规划,而建设部门则进行集中建设,绿化部门又要负责日常的管理与维护工作,这就使得规划部门、建设部门、维护部门三者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和责任机制,形成园林管理上的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甚至出现了“一年建、二年荒、三年光”的现象,这样就造成园林在城市建设管理上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除了城市园林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以外,我国城市园林管理人员的素质还不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很多园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还不高,尽管制定了很多园林管理方面的措施,但很难使这些措施落到实处,特别是一些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更是无法很好的落实下去,对城市园林管理工作造成了重要影响,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城市园林管理人员素质建设。

二、城市园林规划与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众所周知,城市园林是衡量一个城市生态环境甚至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准,因而我国各级各类城市,无论是大型城市,还是中小型城市,都高度重视城市园林建设,而城市园林规划与管理工作更是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基础,如果不进行科学的规划与管理,势必会导致城市园林沦为“垃圾场”。因而各级各类城市在城市园林建设方面都高度重视规划管理管理工作,力求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城市园林规划问题的解决对策

城市园林不是花草树木的简单堆砌,而是一种艺术,因而在城市园林规划方面要注重抓好规划设计。要把因地制宜作为城市园林规划的重要原则,根据城市自身的特色,在规划上要最大限度的避免“高大全”的园林景观;城市园林规划,还要注重与城市人文特点结合起来,注重城市的文化定位,比如在打造中国“古典文化”过程,城市园林设计就要突出中国古典文化特征,而不是简单的照搬和拼凑,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园林规划设计的品味;在城市园林规划过程中,还要高度重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因而城市园林规划必须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相契合,制定近期、中期、长期规划,既要与城市工业、农业、道路、交通、居住等紧密结合起来,又要保障城市园林健康发展,使城市园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能够紧密结合起来,确保科学发展。

(二)城市园林管理方面的解决对策

在城市建设方面有这样一句话,那就是“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因而加强城市园林管理至关重要,因而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加强城市园林管理工作。要解决城市园林多头管理的问题,各级各类城市应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市园林管理体系,或者组建城市园林管理部门,或者成立城市园林综合管理协调机制,实现城市园林管理的统一化、系统化和规范化,这将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城市园林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市园林管理制度,将城市园林管理纳入到“法治化”轨道,通过制定城市园林管理条例、实施意见等,为加强城市园林管理创造条件。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园林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城市园林管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着力提升城市园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技术水平和道德素质,为加强城市园林管理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综上所述,尽管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园林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城市园林规划与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需要高度重视城市园林规划与管理工作,特别是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积极推动城市园林规划与管理改革与创新,使城市园林规划与管理步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效能化轨道。

参考文献

[1] 苏琳,王炳乾.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不足与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3(12)

[2] 冯建.探讨城市园林规划中的植物群落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4(05)

[3] 曾尚文,吴结明.浅谈城市园林规划与管理[J].安徽农学通报,2014(16)

规划设计与管理 篇4

1.1 设计项目

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 这些活动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 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 依据相关规范完成。而设计项目就是指设计师或设计团队完整的设计活动。设计项目是对多方面工作、资源的整合, 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一旦设计项目完成, 整个过程便是不可能完全重复的, 因此, 它具有一次性的特点。此外, 设计项目始终是以客户为中心的, 这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是相通的。

1.2 设计项目管理

设计项目管理是设计团队对设计项目各阶段的工作进行的管理活动, 它包括质量控制, 进度控制, 投资控制, 全面、详尽地规划其在人力资源、技术和预算等方面的进度, 并最终产出设计图纸、模型和说明书等。

设计项目管理是在具体设计问题的范围内, 以设计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 通过计划、组织、监督和控制等管理手段科学、合理地配置和整合设计资源。与一般管理活动的不同之处是, 它将管理的对象具体到实际可操作的设计项目, 但是, 它仍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部分, 所以, 管理学的理论对它也是适用的。

2 设计战略管理

2.1 设计战略

战略是对组织全局性、长远性问题的谋划, 而设计战略则是对整个设计活动的整体谋划。对于一个企业或设计团队来说, 设计战略是为了确保设计和设计项目成功而对设计活动提出的战略性规划和策略定制, 同时, 它也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订的针对设计工作的长期规划和实施策略, 是对设计部门发展的规划和设计准则、方向的要求。它是企业战略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

2.2 设计战略管理

设计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依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设计战略目标, 为保证目标的正确实践和落实而进行的谋划, 并依靠企业的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 并在实施过程中实现控制的一种动态管理过程。实施良好的战略管理能为企业带来诸多的优势。这样做, 有利于为设计行为和组织提供更好的指导, 让设计人员明晰要做什么和需要做到什么, 同时, 还有利于管理者对市场保持足够的灵敏度, 以便能够及时为企业发掘新的发展机会。

3 两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项目管理与设计战略管理之间有着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在此, 笔者试图从以下3个角度简要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3.1 管理者

在设计项目管理中, 管理者大多是一些具有诸如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部门负责人、项目总监和部门设计总监等头衔的中低层管理者。他们最主要的管理职责就是负责整个设计项目的流程, 并在项目组交付产出物后全程监控后期的生产、质量检测等过程。因此, 设计项目的管理者是以单个或一组项目来定义的。

在设计战略管理中, 管理者包括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设计领域管理者、设计部门计划人员和相关支持部门的管理者。他们是以一个或一系列企业战略规划者和执行者来定义的。

与设计项目相比, 设计战略的管理者可能在整个团队、企业中拥有更高的行政权和决策权。设计战略管理者往往需要从更高的层次入手规划整个企业的设计战略体系。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设计项目管理者可以是设计战略管理者或者其成员之一, 同时, 前者也可以是被后者“管理”的对象。

3.2 被管理的对象

在设计项目管理中, 被管理的对象是“项目”, 而这个“项目”并不只是设计活动, 还包括为保证项目按预期顺利完成并达成目标所需要的所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设计项目管理中的被管理对象包含的范围很广, 并且这些对象都是定义在项目范围内的所有相关资源。

在设计战略管理中, 被管理的对象则更加宽泛。它可以是企业内外部所有与设计策略规划相关的资源, 也包括了某个设计项目和项目包含的所有资源。因为良好的设计管理关系到整个企业的产品设计质量、企业战略形象和设计印象、企业设计资源的合理分配等重要内容, 所以, 设计战略管理的对象可能包括企业所有的设计、生产、营销和日常管理活动。

3.3 管理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设计项目管理一般有4个基本任务, 即计划、组织、监督和控制。“计划”是在设计项目建立之后和展开之前, 对设计前期准备工作的规划;“组织”包括团队成员的确定和组织结构的选择;“监督”是指在项目周期内进行的评价和总结, 并对照进度督促团队成员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控制”是指在实施阶段依据设计规划, 实时控制目标和进程等相关内容, 保证其在正常的范围内运作。

设计战略管理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为企业确定设计范畴和目标, 合理分配设计资源, 充分发挥设计部门内部和与外界的协同作用, 从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它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制订战略展望和业务使命; (2) 建立设计目标体系; (3) 制订设计战略; (4) 实施、执行战略; (5) 评估业绩、反馈信息。

与设计项目管理相比, 设计战略管理的任务和目标更加抽象, 范畴也更广。设计战略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制订大的计划和行动方针, 而设计项目管理则涉及到对具体设计任务的实时把控。

4 结束语

对企业来说, 理清设计项目管理与设计战略管理之间的关系, 并依据各自的特点开展相应的计划、组织、监督和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有利于企业整体设计战略的发展, 从而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摘要:一般来说, 设计项目管理是从属于设计战略管理的, 前者的目标和基本任务是企业整体设计战略的一部分, 而设计战略的分析、定位、选择和实施策略都为设计项目的管理提供了战略性的指导。总之, 设计项目管理与设计战略管理之间有着多方面的、紧密而复杂的联系。

关键词:设计项目管理,设计战略管理,设计团队,基本任务

参考文献

[1]胡俊红.设计策划与管理[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1.

[2]栾春晔.设计管理的现状与发展[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3 (04) .

[3]徐三强, 李理.设计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 2008 (20) .

规划设计与管理 篇5

1.1 编写目的

本文档的编写目的是为《本科生毕业设计管理系统》项目的开发提供: a.软件总体要求,作为用户和软件开发人员之间了解的基础;

b.功能、性能、接口和可靠性的要求,作为软件人员进行设计和编码的基础; c.验收标准,作为用户确认测试的依据。

1.2 背景

毕业设计是实现大学本科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加以综合、融会贯通并进一步深化和应用于实际的一项基本训练。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从事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的基本训练过程。

目前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的本科生毕业设计管理工作都是基于手工操作,管理过程繁琐、信息交流困难、错漏情况易于发生,总体来说工作效率极其低下。而部分高校(如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采用了校园网上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较好,为毕业设计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因此,本项目拟开发一套校园网上能够使用的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使学生、教师和管理部门都能够方便地利用网络完成各项毕业设计管理任务。

 项目名称:本科生毕业设计管理系统  提出单位: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 交办单位: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化小组

 承办单位:北京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

1.3 参考资料

a.项目来源

为了尽快满足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对高效的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迫切需求,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决定开发一套本科生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对毕业设计的过程和成果实施科学管理和利用,并通过校园网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服务。

b.引用资料

1.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1.4 术语和缩写词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负责构思毕业设计题目,下达任务书,指导学生做好开题报告,指导学生填写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周记,定期检查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并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周记上签字,对论文和设计进行全面指导,对学生最后成果给出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每个学生有且仅有一位指导教师,由教务管理人员进行分配。

督导教师:对于指导教师为校外专业人士的情况,由督导教师负责监督和审查学生毕业设计进度和成果,辅助指导学生论文的书写,并承担学生论文的评阅任务,对最终论文给出评阅教师意见和成绩。学生的督导教师由教务管理人员进行分配。

评阅教师:评阅教师应在学生答辩前认真审阅毕业论文,填写评阅教师评语表,并给出评阅成绩。评阅教师由各答辩小组分配。

答辩委员会:各系在答辩前两周成立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一般由5~7人组成。答辩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主任一般由系(副)主任担任。答辩委员会负责毕业设计答辩的组织工作,根据专业特点统一答辩要求和评分标准,主持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

答辩小组:答辩委员会下设若干答辩小组,每个答辩小组由3~5人组成,毕业设计答辩工作以答辩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小组负责组织学生答辩,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语,综合考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意见、评阅教师意见和答辩情况后确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上报系答辩委员会。每个答辩小组负责一组学生的论文评阅和答辩工作,学生由教务管理人员分配到指定答辩小组。

二次答辩:答辩小组中给出的成绩为“优”和 “不及格”以及毕业论文成绩有争议等特殊情况,由系答辩委员会组织抽查、复审或进行二次答辩。

缓答辩:对学生患病或因其它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答辩者,须向所在系提出推迟答辩(称缓答辩)的申请,并将医院证明和所在系的批准意见报教务处,各系缓答辩名单须经教务处审批。对已批准缓答辩的学生,将参加下一学年答辩。

任务书:教师在毕业设计课题确定并已分配学生之后,结合学生的专业能力,对课题的目标和工作内容提出要求,对学生下达任务书。

开题报告:学生获得任务书,并初步了解毕业设计课题之后,根据理解对课题的背景和工作内容进行综述,并制定工作计划。需求

2.1 功能需求

1.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流程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生四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但管理工作在这之前就已开始,并一直持续到学生毕业离校之前。其完整的工作流程如下:

1、各系进行毕业设计工作动员。(具体包括:各系进行工作动员、系里汇总毕业设计题目方向、学生选题目、教师和学生见面、指导教师填写任务书、签发任务书)

2、开题。(具体包括:各系组织开题检查、调整确定题目及内容、第四周末提交开题报告、前期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检查)

3、期中检查。(具体包括:中期检查毕业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工作量完成50~60%、毕业设计完成质量情况、填写检查记录表)

4、学生提交毕业论文。(具体包括:初稿交指导教师、教师评阅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审、毕业设计答辩小组和答辩委员会名单确定)

5、答辩工作。(具体包括:毕业设计答辩资格审查、给出答辩成绩、二次答辩)

6、校级答辩和总结工作。(具体包括:成立校级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校组织校级答辩、统计毕业设计有关数据、毕业设计工作总结)

7、论文归档后期检查工作。(具体包括:资料归档工作、“毕业设计题目汇编”工作、“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编辑出版优秀论文工作)

以上为一般工作流程,经过初步调查和分析,对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范围进行确定,得到活动图如图1所示。

图1 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主要流程

2.功能结构

本系统粗略的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详细功能定义见用例模型一节。

规划设计与管理 篇6

关键词:指导成绩;评阅成绩;答辩成绩;总成绩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8-31750-02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dminister System of Graduation Design Grades

DING Guang-hui, YANG Wei, LI Xiao-xia

(Dept. of Material Engineering, 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stitute, Shiyan 442002, China)

Abstract:At the end of graduation design, we make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dminister system of graduation design. We connect the guiding teachers to the judging teachers through the students. The teachers can pass and read the students' works and give grades directly in the system. At last the system will present the final grades of a student's graduation design in proportion according to locale answering grades.

Key words:guiding grades; judging grades; answering grades; the final grades

1 引言

毕业设计通过选题管理阶段[3]、过程管理阶段[4],进入到最后阶段――成绩管理阶段。成绩是毕业设计整个过程的最终体现,除了要实现成绩的录入和查询,系统还需考虑不同身份的对象及行使的权限,如:学生、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组长、答辩秘书、管理员等,因此系统要建立这几个不同用户和管理员之间的各种信息传递。在建立模型时要充分考虑应用需求,既要满足数据要求,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并要具备修改、统计、打印等功能,还要操作方便。

2 功能实现

2.1 成绩管理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

教师和学生的分组:在管理员系统中,首先要进行答辩分组。

(1)考虑到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现场答辩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论文修订,因此指导教师和学生尽可能分在同一个答辩组内。针对不同的课题类型将答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且小组组数可任意添加。如图1所示。

图1 答辩分组管理界面

(2)指定答辩小组组长、组员:由管理员分配各个小组的组长、组员和答辩秘书。

2.2答辩小组组长进入教师管理系统进行评阅教师分配

(1)组长通过本人帐户可进行评阅教师分配,且只能在本组内指定评阅教师。系统有随机分配评阅教师的功能,组长有调整的权限,如有不适合本组的课题题目,可通过管理员进行微调,图2是分配评阅教师界面。

(2)评阅指定后就建立起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之间的关联。学生提交的论文,系统会自动传递至评阅教师处,但未定稿的论文评阅教师不能评定成绩,指导教师已审核通过的定稿评阅教师方可评定成绩。图3、图4是指导教师评定成绩界面和评阅教师评定成绩界面。

图2 分配评阅教师界面

图3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界面

图4 评阅教师评定成绩界面

2.3 答辩秘书录入成绩

每一个答辩小组由秘书负责答辩现场成绩的录入。答辩组秘书通过其教师身份进入系统,可以进行答辩成绩的录入,可以查阅本组内学生的指导教师、评阅教师所给出的成绩情况。对异常情况可及时向管理员或组长进行反馈,指导教师成绩和评阅教师成绩均可更正调整。图5是答辩秘书输入成绩界面。

图5 答辩秘书输入成绩界面

2.4 推优答辩组

各组将推荐的优秀者进行集中答辩。由管理员进入各组将符合条件的学生挑出组成新的一组,其评阅教师不变。

2.5 缓答辩组

各组将不符合答辩条件的学生集中汇总至管理员,由管理员进入系统将不符合答辩要求的学生挑出组成新的一组,其评阅教师不变。(图6)

图6 课题调整界面

2.6 成绩汇总

管理员进入系统,进入查看学生选题项,以班级形式所有成绩汇总在一张表上,以不同的颜色区分成绩的来源,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得出最终的毕业设计成绩。如图7所示(提交打印后将自动转为等级分制)。

图7 成绩汇总界面

2.7 成绩查询

学生通过帐户进入系统对毕业设计进行总体评价[5]后可在第一时间查询成绩。

3 编程技巧

3.1 答辩分组

教学秘书对答辩进行分组,并在分组后指定每组的答辩组长和秘书。因为每次分组的组别并不确定,为了更人性化的操作,系统采用动态检测所有组别的功能,在完成一组分配后将自动新增一组供使用。其中难度最大的是挑出现有的分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排序,相应的主要代码解释如下:

do while not rs.eof

tempzu=tempzu&rs("bysj_zu")&"|" '使用循环将现有分组情况构成字符串

rs.movenext

loop

dim ID,ArrayID,Myarray,M

ArrayID=split(tempzu,"|")Myarray=Sort(ArrayID)

'分解字符串并调用Sort函数利用冒泡法进行由小到大的排序

for i=0 to Ubound(Myarray)-1

if Myarray(i)

lastarray1 = lastarray1 & Myarray(i+1) & "|" end if

'利用循环挑出不重复的组别,构成新字符串供生成下拉框使用

Next

3.2 分配评阅教师

在分组后由指定的各组组长进行评阅教师的分配,因为每个组的课题数量较多,为了一定程度地减少组长的工作量,在还没有分配评阅老师时先由系统进行随机的分配,如果随机分配的结果合适直接提交保存,否则进行手动的调整后再保存。涉及到的页面主要有课题列表页(bysj_pyteachers1.asp)和执行页面(bysj_pyteachers2.asp),从数据库中随机挑出记录的主要代码如下:

function gettempstr(jsbh,zubie) '将指导老师和所在组信息传入函数内

tempteachers=""'清空变量准备赋值

Randomize '初始化随机数

Set RS = Conn.Execute("SELECT TOP 4 jsbh,name FROM teachers where jsbh<>'"&jsbh &"' and bysj_zu="& zubie &" ORDER BY rnd(-(jsid+" & rnd() & "))") '随机获得除指导老师以外的其他教师

Do While Not RS.EOF

tempteachers=tempteachers&RS.Fields("jsbh").Value &"-"& RS.Fields("name").Value & "|"

RS.MoveNext

Loop

gettempstr=tempteachers '函数只能有一个返回值,所以用数组来传递多个值

end function [7-11]

4 结束语

(1)该系统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毕业设计的管理效率。系统可自动记录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评阅论文的数量,方便了工作量的统计。并且具有许多统计功能:如课题类型、课题来源、生师比,可自动进行成绩的分析,统计学生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和教师的评价等级,同时使成绩管理统计更准确。

(2)该系统的实施,可使评阅教师提前了解所评阅学生的课题内容,在学生答辩时已经很清楚学生所做的工作,避免仓促评阅给分。以往学生的论文从指导教师至评阅教师,时间往往非常紧迫,不仅使评阅的工作量集中,而且有时直到答辩现场评阅教师才看到论文。

(3)系统的实施,方便了各类用户,学生可通过系统查阅自己的论文成绩。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直接给出各项分值,总成绩自动生成,减少了工作强度,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4)系统的实施,更加便于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控[5],实现了规范化、有序化和模式化管理,获得了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效能,对保证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起到了必要和有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光惠,唐正连,杨伟,等. 基于B/S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开发[J].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6.4:71-73.

[2]丁光惠,唐正连,杨伟,等. 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研究与实践[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4:68-69.

[3]丁光惠,唐正连,杨伟,等. 毕业设计选题系统研究与实践[J]. 电脑开发与应用,2007.7:22-24.

[4]丁光惠,唐正连,杨伟,等.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2:327-330.

[5]丁光惠,唐正连,杨伟,等. 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过程与质量监控效能[J].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2:26-29.

智能电网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探析 篇7

智能电网指的就是电网的智能化, 也有的学者称之为“电网2.0”, 智能电网的运营主要是建立在集成性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技术上, 再通过现代化的传感与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和控制方法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的运行, 来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校的运行与分配。智能电网的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 它能够满足新世纪用户的用电需求, 而且还能容许不同发电形式的介入, 能够保障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在新时代, 智能电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加强对其规划设计与管理方面的探讨, 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智能电网的具体特征

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 对于我国实现电网建设的迅速发展, 提高电网科技含量的延续与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种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它能够保障各级电网的协调发展和灵活配置;其次各种新型的能源都能够灵活的接入;再次, 它能够向客户提供安全、可靠、清洁的电力能源, 最为主要的是, 它的价格并不高;最后, 智能电网的发展不仅能充分的满足普通电力用户的需求, 还能够迎合特殊客户电力定制的需求。加强智能电网的发展与运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 一定要加强对智能电网的开发与研究, 而加强研究的目标必须是要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还能够使电网的分布式电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 从而提高电网资产的利用率, 最后要提高用户用电的效率和可靠性, 提高电能的总体质量。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自愈性

现代化智能电网具有很强的自愈性, 能够在运营的过程中自主发现电网的相关故障并自行解决, 规避了以往电网运营过程中出现问题很难发现问题所在的弊病, 从而减少了停电时间和经济损失, 对于电网的正常运营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2 互动性和安全性

现代化智能电网, 包括商业、农业、普通用户在内的电能消费者可以非常清楚的了解到电能的价格, 从而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符合自身用电特点的电力商品, 增强了供电上和用电户的互动, 有效的调剂了不同使用者之间的矛盾。智能电网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安全性特别高, 在设计之初, 设计者就将电网的安全性纳入了重点的考虑范围之内, 并采用多种高科技手段, 从而保证了它运营过程的安全性。

2.3 符合市场发展规律, 能够提供多样化的电力服务, 满足多种需求

现代电网具有非常稳定的电压, 不会发生诸如电压跌落、扰断等质量问题, 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也在很大程度保证了电能的稳定。它也能支持即插即用的使用方式, 包括一些再生能源和电能储存设备。现代电网还能够支持全国性的电网交易, 可以进行地方性的局部革新。最为重要的是, 现代电网能够提供比以往更多的电能, 而且不需要进行过多的基础设施建设, 也不需要太高的运营成本。

3 智能电网的规划设计

在智能电网的规划设计过程中, 存在一些技术和设计方面的难点,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3.1 分布式发电系统运行问题

分布式发电是指一些小型模块化、分散式, 布置在用户附近的高效、可靠的发电单元。它能够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各种可用的分散存在的能源, 包括一些易于获取的可再生能源, 并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它通常会接入中低压配电系统, 并对其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1]它具有分散性强和随机变动等一些特点, 大量的分布式电源的接入, 会对配电系统的运行作用力。分布式发电还会对一些传统的配电系统分析方法, 比如潮流计算、状态估计、可靠性评估和故障分析等产生影响, 因此, 相关的配电分析人员一定要认识到分布式发电的特性, 从而改良自身的计算与分析方法, 适应这一发电系统的运营特点。分布式电源在系统侧还极易容易发生故障, 然后自行退出, 破坏了系统暂态功率的平衡, 相关的技术人员要注意到这个问题, 采用多种方式来对这种缺陷进行规避。下图为分布式发电系统运行简要示意图:

3.2 微网运行技术问题

微网也可以称之为微电网, 它是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以及能量转换装置等汇集而成的小型发电以及配电系统, 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的保护管理, 而且能够维持独立运行和与外网联合运行两种运行状态, 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网有多种运营结构, 它的出现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配电网的结构和运行特点, 当然也会衍生出许多包括输电网的安全、保护与控制问题, 在运营的过程中, 要给予密切的关注。下图为微网的运行状态简要示意图:

4 智能电网的管理探析

2008年汶川地震中, 北川县的电网系统接近于瘫痪, 在建设新北川的过程中, 有效的使用了自愈配电网、智能型调度自动化系统以及新型供用电设备利用等智能电网的实施的有效技术, 为北川电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是智能电网发挥其优势的突出表现。事实上, 智能电网在运营的过程中也相应地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譬如说管理设备太过落后、没有办法得到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持, 而用户对智能电网缺乏一定的认识, 也不利于其正常的运营, 相关的负责人要认识到智能电网在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采取多种方式, 改变这种状态, 推动智能电网运营的合理有效进行。笔者根据多年智能电网管理经验, 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4.1 加强科技投入, 提高管理技术

在智能电网的运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侧管理技术。侧管理技术是实现智能电网高效运营的有效途径。智能电网管理的一体化要求智能电网数据、供需和功能能够达到一体化。要实现管理手段的一体化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科技力量, 通过高端科技的灵活运用, 来采集有效且合理的电网信息, 并能够及时的对相关的用户使用状况进行反馈, 从而改进智能电网的管理系统。比如说在提高需求侧管理的应用上, 就需要使用负荷管理, 提倡用户合理用电, 培养用户的节电省电意识,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4.2 培养专业的智能电网管理人才

提高智能电网的管理水平, 除了革新相关的设备之外, 还应该加强电网管理人才的培养, 从而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 也只有不断的革新设备, 培养高素质的运营管理人才, 才能够实现智能电网的一体化运营。[2]譬如说, 国家在智能电网的设施管理以及人才培养上应该加大投入力度, 破除一些相关管理人员的旧思想, 引导他们对智能电网的一体化运营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有效的引导用户加入智能电网的运营行列, 从而保障电网的有效运行。

4.3 加大宣传力度, 使人们了解智能电网的运行特点

要使智能电网能够有效的运营, 必须使电能的用户能够深入的了解到智能电网的运营特点, 要加大宣传力度, 采用多种灵活有效的宣传形式, 使人们认识到其优点。对于一种新技术和新事物, 人们都会经历一个最初的排斥的过程, 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 才会慢慢的接受并使用, 所以加大对智能电网使用的宣传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 相关的国家电网负责人应该通过海报宣传、活动宣传、实地宣传等多种方式, 逐渐的消除人们心中的疑问, 使他们能够逐步地认识到智能电网的相关特点与优势。[3]譬如, 国家先通过一个阶段的低价试用活动吸引用户的关注, 使人们能够非常切身的认识到智能电网的优势, 并且感受到其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方面的突出作用, 从而促进智能电网的有效推行。只有通过多种手段互相结合的方式, 才能不断地改进智能电网的管理水平, 推动智能电网在我国的科学有效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刘胨, 韩德辉.关于智能电网管理一体化运营模式[J].信息科技, 2009, (8) .

[2]刘俊勇, 刘继春, 吕林.新北川智能电网设计[J].电力科学与技术导报, 2010, (1) .

项目的管理与规划 篇8

一、管理模式

研发项目管理与其他方面的管理一样, 其管理实施模式有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两种。

(一) 定性管理

在实行定性管理的情况下, 研发团队或研发项目工作的好坏, 包括工作量、工作进度、工作质量、工作成本、工作态度等诸多因素, 只能给予一种定性的评价, 如极好、好、一般、差、很差等。这种评价可以通过团队自评、团队互评、上级评价、客户评价等, 再通过一个加权模型, 形成对某一个项目、某一个团队的综合评价。当然, 由于这些评价都是定性而非定量的, 所以, 评价的高低取决于某一方面的评价人对某一方面被评价对象的了解与理解。就像通常对半杯水的评价, 有所谓50%-50%的评价:一方面可认为, 只有50%, 离100%差得远;另一方面认为, 已经有50%了, 再努力下去就可以达到100%。总之, 定性管理是一种相对主观的管理。

(二) 定量管理

相对于定性管理, 定量管理需要有量化的数字对管理进行支撑。定量管理通常需要有一个相对独立于直接研发团队的量化管理团队, 对上述诸如工作量、工作进度、工作质量、工作成本等进行量化指标的制定与仲裁。这本身需要增加管理的工作量与管理成本的开销。另外, 量化管理是否合理, 能否真正起到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提高质量的效果, 有赖于量化指标的合理性。而研发环境的多样性, 包括研发团队的构成、研发对象的复杂度、研发使用的硬软件环境如研发语言和研发工具等, 都是影响量化指标的重要因素。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指标, 是量化管理的最重要的管理艺术。

好的量化管理一定要有大量的历史数据作支撑。并且依据这些历史数据, 参考了各种各样曾经出现过的特殊情况, 不断修正量化模型。当面临一个新项目时, 通过与大量历史数据比较, 我们虽然未必能够100%准确地定义某个项目合理的规模、工期、进度、质量, 但可以根据该项目面临的各种研发环境, 制定相对合理的量化指标。并有理由期望这个项目的实际表现不会低于历史的水平。这种方法是历史数据的纵向比较方法。

另一方面, 银行的整个研发队伍面对不同的银行应用, 通常会划分为不同的研发团队去研发不同的项目。尽管这些研发团队的人员构成与素质, 以及他们研发项目不是一模一样, 但总有可比之处。比较其可比之处, 结合历史数据, 可以看出不同团队、不同项目的研发绩效, 就可以得出这些团队、这些项目相互之间的差距。这种方法是历史数据的横向比较法。

总之, 我们也许不能完全识货, 但我们总能货比货。量化指标本身可能不尽合理, 但它对所有人是一视同仁。通过货比货, 通过客观数据而不是主观意识, 我们总能对项目或团队评出优劣。

(三) 模式选择

从上述分析可见, 定性管理比定量管理相对简单一点。当银行研发团队规模比较小时, 要实行定量管理有一定的难度, 大多数小研发团队只能采取定性管理。

另一方面, 软件生产讲究的是过程管理, 而过程管理的关键是能建立过程中各个过程点可监测的绩效目标。对于软件生产, 这些目标无非是进度、质量、资源 (特别是人力资源) 使用情况等。而要使上述目标成为可监测对象, 关键是要将其量化。不然, 很难判断其进度、质量、资源使用情况是否正常。如果是不正常, 那么偏差是多少, 其风险又是多少。

因此, 在可能的情况下, 软件生产应该有量化管理。甚至可以说, 没有量化管理, 就不可能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对于规模较大的银行研发队伍, 就不可能把软件研发转变为软件生产。

二、生产指标

软件生产的指标通常有生产率与生产质量指标两种。

(一) 生产率

生产率是指, 某一个特定的团队针对某类研发对象, 其每人单位时间可以生产的软件产品量。通常, 单位时间可以用月, 软件产品的度量可以用“功能点”。关于“功能点”的概念, 可参考相关论述。这样, 生产率的具体描述为每人每月多少功能点。即:

软件生产率=功能点数/每人月

通常, 不同的团队、不同的研发环境、不同的研发对象, 其软件生产率大概为:10~25功能点/每人月。具体的生产率可以通过借鉴历史数据与当前具体情况而决定。

(二) 质量指标

通常, 软件的质量标准有两个, 分别是缺陷密度 (有时也叫缺陷率) 和缺陷清除率。

1. 缺陷清除率

缺陷清除率一般指版本交付后一段时间内 (例如用户验收测试到投产后5周) 发现的缺陷, 与版本单元测试后到版本交付前的测试周期和上述版本交付后时间段内一共发现的缺陷之比。

以业界比较推崇的CMMI标准为例:CMMI-III要求的缺陷清除率为89%, CMMI-IV要求的缺陷清除率为94%, CMMI-V要求的缺陷清除率为97%。就成熟的银行研发团队来说, 缺陷清除率应该能够达到甚至高于CMMI-V的要求。

2. 缺陷率 (缺陷密度)

缺陷率是指版本在研发或生产中的一段时间内 (如单元测试后到版本投产后5周, 又如版本交付后到投产后5周) 单位规模的软件发现缺陷的个数 (单位可以是每千功能点多少个缺陷) 。

通常, 一个质量比较好的软件版本, 从单元测试后一直到版本投产后5周, 其每千功能点的缺陷应该少于150个。更关键的是, 在版本交付后用户验收测试中, 直到投产后5周, 每千功能点的缺陷应该少于5个, 其中投产后每千功能点的缺陷应该少于1个。

(三) 团队的生产指标

根据上述两点, 我们可以为某个研发团队确定其生产指标。

正确地确定一个研发团队的生产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告诉我们, 该团队在某段时期里能够承担多少的工作, 还能告诉我们要完成的工作, 其质量应该是如何。

例如, 某个银行的开发中心根据产品线可划分为核心、渠道、内管、信息分析4个开发部。各个开发部的人数分别为100, 50, 80, 70人。根据历史数据, 他们各自的生产率为每人月25, 27, 30, 27功能点。他们各自的质量表现为每千功能点150, 150, 130, 140个缺陷。投产后缺陷为每千功能点0.8, 1, 0.6, 0.8。

如果完全参照历史数据, 4个开发部的年生产指标见表1所列。

从表1可见, 该银行开发中心的开发部门一共有300人, 一年能承担约10万功能点的开发任务。总体缺陷率为14.2%, 一年大概会有76个投产后缺陷。开发部门的平均生产率为每人月27个功能点。

但是, 上述生产率只是开发部门的生产率。对于整个银行的开发中心, 除了开发部门外, 通常还有其他配合的部门。假设该开发中心还有各种行政管理人员10人, 架构规划与设计人员20人, 专职项目管理人员10人, 系统、网络、环境技术支持人员20人, 专职测试团队90人, 那么, 该开发中心除了开发部门外还有150人, 连开发部一共有450人。按一年完成97 680功能点折算, 整个开发中心的生产率为每人月18功能点。

三、项目预算管理

研发项目预算, 主要包括项目规模评估、项目效率评估、项目工作量评估、项目工期评估、项目质量评估等。

(一) 项目规模评估

项目规模评估主要是待研发软件规模的评估, 而软件规模度量一直是软件行业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比较常用的方法有2个:一是专家评估法 (Delphi法) , 二是功能点评估法。这两种评估方法, 可参照相关资料专门的详细论述。

(二) 项目工作量评估

项目工作量评估是项目预算最核心的部分, 因为工作量 (人力资源投入) 的大小是软件生产成本最重用的因素。

如果是用Delphi法进行项目规模评估, 评估的结果直接就是工作量。如果是用功能点评估法对软件规模进行评估, 项目工作量与功能点的大小和项目效率相关。

项目规模与工作量不是线性相关。规模太小的项目, 一些必需的工作量不能省略。规模太大的项目, 涉及的功能多, 为实现项目目标的系统庞大, 内部复杂度迅速增大;为了顺利和正确实现外部功能, 产生的内部功能随之增多;参加研发的人员多, 沟通成本增加。所有这些都会使工作量额外增加。当项目规模大到一定程度, 其工作量会随着规模的增大而急剧增长。

通常, 参照历史数据, 对某个具体的项目可以按每人月完成10~25个功能点计算。

(三) 项目工期评估

软件的研发周期与软件的工作量相关, 但软件研发周期与工作量也不是线性相关。工作量太小的项目, 一些必需的工作流程不能省略;工作量比较大的项目, 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研发的并行度来减少相对工期。一般来说, 在一定规模内, 工作量越大, 单位时间 (如月) 完成的规模 (如功能点) 可以越多, 必需的研发周期不会线性增加。

在能够保障人力资源充足的条件下, 工作量与工期的具体参考模型举例如图1所示。

四、项目与版本规划

对于一个类似银行开发中心的研发团队, 在某一个时期内其人员与人员素质相对固定, 其面临的研发环境与研发对象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所以, 在一定的质量要求下, 它的生产能力也是相对稳定的。在比较理想的情况下, 最好能面对平稳的生产需求, 然后平稳地根据需求产出一个个的应用版本。

如上所说的一个开发中心有450人, 平均生产率为每人月18功能点, 如果该银行的信息系统每月推出一个版本, 理论上每月能产出8万多功能点的版本。如此类推, 一年产出12个版本, 共近万功能点。

当然, 事实上每个版本通常由多个项目组成。由于项目提交时间有先后, 项目的规模有大小, 需要的研发周期有长短。所以, 每个版本的大小不会一样。如何合理规划项目与版本, 涉及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 版本的频率

目前, 银行科技大多是以项目的形式接收研发任务, 以典型的软件项目管理方式管理研发项目。并根据项目需要的研发周期, 决定某个项目的研发完成时间。不过, 除非特别紧急的项目, 完成研发的项目通常不会单独作为一个版本交付投产。因为版本投产是生产系统的重大变更, 而生产系统变更是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冲击的最主要的因素。为了银行生产系统的相对稳定, 需要减少生产系统的投产次数。通常是把一批在一个时间段里完成研发的项目, 形成一个项目的集合同时交付, 这叫版本的交付。

从运行安全的角度考虑, 版本投产的频率越低越好, 但从适应市场竞争、加快产品创新的角度出发, 版本投产的频率又不能太低。为了平衡两者关系, 大多数银行对生产系统的应用系统版本投产都作了相应的规定:投产周期频率比较密的有每月一次;频率比较疏的有两个月一次, 甚至每季一次。由于存在投产周期, 也就是存在版本交付的周期, 同时也意味着存在项目交付的周期。

(二) 项目与版本的关系

项目与版本的关系如图2所示。

从图2可见, 由于项目的规模不一样, 同一个时期接收的项目不一定在同一个版本交付;不同时期接收的项目可能在同一个版本交付。版本是项目的集合。

可见, 对于银行科技部门来说, 每个投产版本的生产本身是一个大的项目, 一个版本里的各个项目是多个子项目。所以, 在银行科技研发中完善的项目管理, 不光需要有每个项目的项目经理, 还要有每个版本的版本经理。这个版本经理要关心版本的规划及内容范围、版本的假定和约束条件、版本的交付时间、版本内每个项目的耦合程度及各自的进度、整个版本测试的进度及质量等。

(三) 版本规划

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到, 如何合理地进行版本规划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

理想的情况应该是在每年的年底规划好第二年版本的具体投产时间, 这是第二年项目版本规划的基础。如上举例, 如果某银行规定每月投产一个版本, 那么, 该银行应该在年底规划好每个月版本的投产时间。

版本投产的理想时间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 月初或月底的非业务繁忙时段。

2. 周六或节假日第一天晚上。一方面可以避开业务高峰, 减少由于投产对正常业务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第二天还是假日, 可以让新版本有一个比较宽松的适应期。

3. 避开一些敏感日期, 以免万一投产不顺利, 造成不良影响。

4. 投产日期一旦规划好, 要规划版本交付时间。通常, 版本交付后, 生产运行部门还要组织相关的适应性测试与版本安装、投产测试。所以, 视具体安排, 比版本投产时间要提早一到三周交付版本。对于研发部门而言, 版本交付日期就是版本里各项目的研发结束日期。

每年的版本规划表举例见表2所列。

(四) 项目的版本安排

由于业务需求会持续地产生, 项目也跟着接踵而来, 但研发团队的生产能力相对固定。所以, 研发部门要与需求方一起确认项目应该归入哪一个版本, 从而确定项目是基于哪个版本环境上开发。新接收的项目要安排在哪个版本交付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安排在最靠近的版本

根据研发团队当前的生产能力, 还可以按该项目的正常研发周期马上安排该项目进入研发。那么, 项目可以安排在正常研发周期结束后最近的版本。

2. 安排在以后的版本

研发团队当前的研发能力已经饱和, 或者虽然没有完全饱和但不能完全按该项目正常的研发周期投入足够的资源进行研发。项目只能根据研发能力, 或延后启动研发, 或虽然马上启动, 但拖长研发周期。项目可以根据实际开始研发的时间与实际的研发周期, 安排在研发周期结束后的版本。

3. 调整原来版本的项目

尽管当前研发团队的研发能力已经比较紧张, 但该项目对应的需求比较紧急, 业务部门希望项目能马上启动研发, 并希望能在项目正常的研发周期内投入足够的研发资源, 以保证项目能在正常的研发周期内完成研发并尽快投产。这样, 研发团队只能与业务部门协商, 把一些相对不紧迫的项目从当前的研发状态上撤出, 延后研发, 腾出资源去保证新的研发项目。这样, 暂停研发的项目由于版本基础发生改变, 也许会增加项目修改与测试的工作量。所以, 这种调整版本计划的做法是有一定的代价。

4. 理想的项目版本规划

从上述描述可见, 项目的版本规划, 也涉及多种因素, 其中包括项目的接收时间、项目的规模、项目的紧迫程度、研发团队的研发能力等。所以, 项目的版本规划通常会受到各种干扰, 不得不经常修改, 给项目管理与研发质量带来冲击。

比较理想的情况是, 需求都能尽早提出来, 最理想的情况是每年年底前能提出下一年的所有研发的需求, 并且每个需求都给出一个紧迫系数。这样, 研发部门就可以根据研发能力与项目的轻重缓急及版本的交付计划, 在留有余地的情况下安排项目的版本计划, 并与业务部门达成共识。计划一旦敲定, 尽量不要修改。由于制定计划时留有余地, 当碰到临时的紧急项目, 只要项目规模不会太大, 也可以有资源应付。

项目的版本计划表举例见表3所列。

(五) 开发部门的项目规划

通常, 一个研发项目会涉及研发队伍的多个研发团队。版本计划与项目计划的最终落实与各研发团队的研发能力有关。所以, 我们还要根据版本计划与项目计划, 分解到每一个研发团队。还是以上述例子为例, 开发部门的项目研发工作计划举例见表4所列。

规划设计与管理 篇9

一、阳台规划不能忽视。

阳台是室内居住环境与室外自然环境联系的一个过渡空间,是居住者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晾晒衣物、摆放盆栽、锻炼、观赏、纳凉、晾晒衣物的场所。所以说阳台是建筑物中十分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其设计需要兼顾适用与美观的原则,阳台有悬挑式、嵌入式、转角式三类,如果布置得当,可以变成宜人的小花园,使人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大自然中最可爱的色彩,是城市景观的主要构成。阳台里突出墙体平面的建筑,是视线的中心,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阳台为楼房的建筑特色写下点睛之笔。阳台既然是建筑立面处理的一种手段,所以阳台的造型、材料的色彩应与建筑外观协调。阳台构造形式在规划上应考虑地区气候特点,一个住宅小区每幢楼的阳台形状、色彩、风格富有规律性的变化,能给人一种宜人如画的感受,给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住宅区的建筑魅力所在。各个住宅小区阳台总体风格的叠加,成为城市整个风貌特色、优美景观之所在,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规划上的提前运作。

二、阳台设计十分关键。

设计是创造景观和实现使用功能的关键环节,由于经济、文化、审美情趣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在阳台建筑设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往往重视了基本功能,忽视了居民的实际需要;重视单一设计,忽视外观的整体协调。怎样使阳台在不增加建筑造价的前提下既美观好看,又经济实用,全靠设计师的精心运笔。实用经济是住宅阳台设计的重要原则,必须科学、合理、巧妙地组织安排好阳台的各种要素,例如住宅阳台栏板是阳台的重要维护构件,也是建筑造型的重要元素。阳台栏板构造应坚固、耐久,并满足安全要求,拦板高度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条文要求,同时阳台栏板设计要结合气候特点,并满足立面造型的要求、使用要求、人的心理要求等,在外部观瞻上,阳台的形体、色彩必须服从统一规划,内部应满足用户所需。只要精心设计,阳台就能成为客厅的一部分,一个小书房,一个阳光室,或者一个有氧运动吧,设计者稍用心思,就会带给居住者精神上的享受。因此,在适用、安全、经济的前提下,应把阳台作为环境美化的重要内容,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总而言之,小阳台的设计是篇大文章。

三、阳台管理重中之重。

住宅是城市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面貌的直接反映。而阳台是城市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经济、风貌、文明程度,乃至市民素质。而当今阳台的使用存在许多问题,人为改变建筑物外观形象,立面设计外观形象破坏,整体极不协调。晾晒使用,楼上滴水楼下遭殃,晾晒掉物引起安全问题和自身财产损失,产生诸多的邻里纠纷和法律争端。人为改变增加阳台的使用功能,借助外墙承重功能,使外墙功能更加多元化,把阳台改为居室、厨房,甚至装修阳台地面和吊灯时任意刨楼板,削弱楼板强度,破坏墙面整体性,同时放过重物体,大大增加了楼地面的静荷载。阳台二次装饰,破坏损伤建筑结构有目共睹,并且,二次装修后影响采光,改变日照时间,外墙整体协调性变差。这些情况,确实让人担忧,新房变成了危房。报载,某市小区居民擅自拆除阳台的承重墙,引起公愤,以侵害他人罪被判两年徒刑。某居民在阳台上堆放过重的材料,破坏了原来的结构,使阳台下坠,致人重伤,不但赔偿医疗费等,还被判入狱三年,新房没住成,反进了牢房……总之在阳台的使用和装饰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应加强管理。按照经济、实用、美观的要求,遵循绿化、美化的原则,精心规划、设计,并同时纳入到市容市貌的范畴内,同时重视宣传教育,使美化阳台、丰富生活、装点城市成为市民的自觉行为。

随着城市的发展,特别是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崛起,身居闹市的人们为给自己创造一个宁静舒适的、具有自然情趣的生活环境,人们会越来越关注住宅楼房阳台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摘要:阳台是住宅楼房的重要组成部分, 阳台的规划、设计、管理十分重要。文章就此展开讨论。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引擎设计与实现 篇10

毕业设计面向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教师、教辅工作人员等多个角色, 包含开题、写作、答辩等多个复杂工作环节[1]。利用工作流技术可以解决现有毕业设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流程不清晰、用户角色权限控制混乱和难以柔性地满足学校管理要求等问题[2,3]。然而, 目前毕业设计指导环节大多仍采用人工方式完成师生交流、评议和修改等工作, 若其中一方没有时间实现面对面的交流, 则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工作。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要求学生、教师有效协作, 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有序完成开题报告、论文周记、论文编纂等工作过程。而这些工作有着刚性的时序性和时效性需求, 例如: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开题报告、论文周记、论文草稿, 超出时间段不但不能继续进行开题报告工作, 还会影响后续的工作环节。

1 需求分析

通过系统调查与分析,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引擎涉及教务管理员、教师、学生3个角色, 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其时序关系概述如下: (1) 管理员首先设置开题报告、论文周记、论文草稿的上传和审核时间段, 并对过程进行监督和通告; (2) 学生收到管理员通告,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 同时接收教师的修改反馈通知; (3) 教师收到管理员通告,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 同时接收学生信息提交的通知。

2 过程处理引擎设计

2.1 事件的定义

事件, 即作业在执行过程中的状态[4]。具体的事件状态转换流程如图2所示。当作业完成提交时, 事件便已提交, 处于已提交状态的作业若调度成功, 则事件已调度;若调度失败, 则事件全局等待。结合毕业设计过程, 定义其事件触发类型:

(1) 报错型触发, 指在编辑、提交等过程中, 存在不符合毕业设计工作要求的相关内容, 如中英文不对照, 参考文献条数不足等, 触发引擎工作。

(2) 完成型触发, 指学生完成提交或修改, 教师完成审查等工作后, 触发引擎工作, 从而保持教师、学生之间的良好交互和协同工作能力。

(3) 公告型触发, 指教师、学生或管理员特殊事件请求, 如教师有特殊情况要求学生提前提交开题报告等事件。

2.2 时间的定义

时间, 即作业在执行过程中的生命周期。当前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允许访问, 若当前时间不在规定时间内, 不允许访问。结合毕业设计过程, 定义其时间触发类型:

(1) 提醒型触发, 指毕业设计环节规定的时间段将要到达, 触发提醒通知。

(2) 超时型触发, 指超过毕业设计工作环节规定的时间段, 触发通告通知。

2.3 过程处理引擎设计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引擎设计为生成阶段和运行阶段, 如图3所示。引擎生成阶段工作过程如下: (1) 分析毕业设计的工作环节, 选择纳入过程管理的事项; (2) 编辑过程管理事项的时间段; (3) 时间段的起始时间点, 设置为提醒触发点;终止时间点, 设置为超时触发点; (4) 依据过程管理事项的内容, 编辑报错, 完成触发阈值和时机; (5) 时间触发和事件触发混合绑定, 构成完整的管理引擎。

引擎运行阶段, 过程管理引擎监控设置的所有触发点, 当时间或事件发生, 发布通知或公告信息。

3 过程处理引擎的实现

以开题报告过程为例, 管理引擎包括管理员进行时间设置, 学生和教师要在规定时间内分别上传开题报告和审核开题报告等内容, 其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

算法主要步骤如下:

(1) 判断是否在处于毕业设计开题的有效时间段内, 如超出有效时间段, 填写超时公告, 否则执行步骤 (2) 。

(2) 学生完成开题报告的编辑工作 (在教师未审核前, 可以多次编辑、重复提交) 。

(3) 学生提交开题报告, 填写完成公告及时通知教师审核。

(4) 教师审核开题报告, 若规定时间将要到达, 填写提醒通知;否则执行 (5) 。

(5) 教师完成审核工作, 如不合格, 填写出错通告, 及时通知学生修改, 执行步骤 (2) ;否则, 执行步骤 (6) 。

(6) 管理员 (教务员) 进行开题报告审查, 如不合格, 填写出错通告, 执行步骤 (2) 、 (5) ;否则执行步骤 (7) 。

(7)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完成。

4 结语

本文在毕业设计过程及时序、时效性需求的基础上, 设计了一个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引擎, 给出了其中的事件及时间触发条件的类型定义, 并以开题过程管理为例, 探讨了过程管理引擎的工作流程和算法步骤。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校教学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 对其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过程管理一直是教育界的共识。毕业设计的流程包括教师课题设计、发布、修改和评议;学生选题、开题、设计修订等多个内容环节, 并且教师、学生的交流过程也比较复杂, 有必要开发一个过程管理引擎, 实现良好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功能。针对毕业设计过程的复杂环节以及在学生开题报告、周记、论文等管理过程中的时效性需求, 设计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引擎, 并对其工作过程和算法步骤进行了研究。旨在使毕业设计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便捷, 双方可通过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引擎及其应用系统, 直观了解毕业设计进度及效果。

关键词: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过程管理引擎

参考文献

[1]李晓杰.基于JAVA EE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 (9) :4420-4428.

[2]龙世荣, 赵学孔, 岑磊.基于工作流的B/S架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 (9) :3306-3309.

[3]潘旭武.基于工作流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3 (1) :54-57.

规划设计与管理 篇11

【关键词】成绩管理;试卷分析系统;设计;实现

一、前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进步,自考过程的成绩管理与试卷分析工作变得更加艰难,在高效率、高要求的标准下,成绩管理与试卷分析系统成为了解决自考教学管理工作难点的重要工具。

二、网络环境下教育考试档案馆信息服务的优势

1.教育考试档案信息存取主动灵活。在网络环境下,考生用户与档案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将发生显著的变化,考生用户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依赖和两者之间面对面的直接服务会逐渐减少。档案管理人员不再是被动地提供服务,而是主动地将档案信息存储、传递给考生用户。考生用户也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灵活地采用音频、视频等方式随时随地获取网上特定的教育考试的档案信息,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2.教育考试档案信息管理高效智能。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持,给教育考试档案信息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它不仅能够解决档案馆馆藏数量不断膨胀带来的种种困难,还能改变档案馆传统的管理模式,促使档案管理从现今的以档案载体管理为主转变为以档案信息管理为主的格局。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管理可以依托网络技术,借助计算机和各种现代化设备,实行网络化管理。教育考试档案网络化管理的实现,使教育考试档案的立卷归档工作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这样既能使档案人员从日益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也能够实现教育考试档案的计算机排序、检索、借阅以及登记等智能化管理,教育考试档案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必将大大提高。3.教育考试档案信息利用方便快捷。网络环境下建立的计算机档案信息检索系统,将大大提高教育考试档案信息的查全率和查准率,使档案信息资源得到较好的利用。

三、考籍档案电子化管理功能

1、日常的管理功能。自学考试考籍管理网络化系统的日常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统计、报表生成、查詢、打印课程合格证书等。因为这些项目转考、转专业、借考、免考、跨专业合并档案等均有论证性功能。致于统计、报表生成等功能,主要是统计在籍考生的人数、专业分布情况、考生的自然状况和统计各专业毕业生人数及自然状况并生成数据信息统计表,为考试管理部门的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数字依据。另外,日常管理中的查询功能。主要是对考生“电子档案”的各项信息随时调阅、查询,特别是在各省考办都使用统一的考籍管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后,对考籍管理中经常出现的诸如转考、借考及跨地区考试的情况,在办理转籍手续时,只需由转出地向转入地考试部门发送一个E-MAIL即可完成,这便使转籍手续的办理更准确、便捷和及时。

2、毕业生管理功能。检索、生成各专业毕业生名单,经严格审查后打印并制定毕业证书。其主要功能有:(1)无论是按专业管理还是按课程管理,电子档案系统都能对考生所考的全部课程进行自动检索,反映各科成绩情况,同时自动生成某一专业的毕业生名单。(2)制定毕业证书即考生“头像”档案库中提取考生“相片”及考生身份证号码后,采用统一的带有激光防伪标志的正文空白证书底样,毕业证书即制成。(3)积极研发并运用计算机汉字自动识别系统,以对自学考试毕业生的考籍档案进行审查,尤其是在对“电子档案”中考生试卷的汉字笔迹进行有效识别后,能进一步提高自学考试毕业生审定工作的准确性,减少人为误差。

3、毕业生信息咨询功能。该功能是指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使自学考试管理部门和人才使用部门对自学考试毕业生档案信息资源实现共享。考籍管理中的“电子档案”一经建立,特别是自学考试毕业生档案信息库一经建立,就预示着它将产生重要的使用价值。由于计算机对所存储的每一个信息数据的检索,有着极为完整、准确、快速的功能,所以,它除了可随时为自学考试各管理环节提供所需要的指导性功能外,还可以为社会各行业提供大量有关的自学考试毕业生信息,为他们录用自学考试毕业生提供大量的人才资源。这样,就可极大地扩大考籍档案的使用价值。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它作用更加明显。

四、对自学考试电子档案建设的思考

1、自学考试考生档案的数字化、传递网络化、存储海量化、服务自动化、信息共享化的巨大优势激发了自考界建设电子档案的热情。电子档案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需要巨额资金和高新技术作保证。在目前,自考界许多人都觉得建设数字档案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仅仅是资金不足,其实电子档案的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除了存在资金不足的难题外,还有许多难题,其中既有技术因素,也有非技术因素。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逐步解决自学考试档案信息管理工程的数据压缩、数据组织、数据检索、海量信息存储与调配等技术和应用软件中存在的问题。2、做好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电子档案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考生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另一方面是做好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对于后者它是今后电子档案建设的基础,做好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就成为电子档案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步骤。因此,从现在起就要做好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工作,要对本地区各部门目前已经形成的应当归档的电子文件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和了解并进行收集归档,还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措施以保证归档文件的真实、完整和有效。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就很容易使这些电子文件丢失或失真。做好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不仅为数字化档案建设提供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而且还可以减少档案信息数字化的重复劳动。3、要求系统在设计之初应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安全应急措施、数据的异地备份等硬备份管理策略。同时要在网络的基础建设、系统升级、人文策略、系统权限等方面加强安全管理,保证档案电子数据的真实性、稳定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成绩管理与试卷分析系统应用在自考工作中,可以提升管理水平,帮助自考办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动向,能够更好的对学生信息的进行录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方便地查询到自己的成绩。

参考文献

自考学籍管理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篇12

现在拟对于10000人规模的高校, 采用Access作为基础数据库建设, 利用ASP脚本为开发平台, 搭建一个具有扩展性的管理系统。

1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系统功能的初期规划, 一个好的功能设计方案, 是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

1.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学籍管理工作, 主要是围绕学生展开。通过多年学籍管理经验的总结, 可把这项工作分为学生报名入学管理、注册学籍管理、毕业管理三个主要方面:学生报名入学时, 一般要求填写报名表, 待交费确认入学后, 再建立学籍资料档案。所有的注册工作和毕业工作都要以学籍资料作为基础数据。具体操作流程见图1。因此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描述如下:

(1) 报名数据采集。主要完成学生报名入学工作, 建立学生基本信息原始数据库。

(2) 正式学籍档案建立。具备完善的数据库操作功能。

(3) 学籍异动情况登记。

(4) 学生成绩管理功能。

(5) 学生毕业申请功能。

(6) 较为完善的系统查询、统计及打印功能。

(7) 重要数据的备份功能。

(8) 用户权限的分级管理。

根据具体工作流程图 (图1) , 和以上功能的描述, 我们能够构建整个系统的功能结构, 如图2所示。

1.2 功能模块规划

我们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 来规划设计程序。所谓模块化, 简单的说就是把各个功能描述划分成若干个框架或者通用的功能要素, 整个系统的构成, 就是这些要素和框架的集合。它采用自顶向下, 逐步求精的设计思想, 明确了各个功能、框架之间的输入、输出链接关系。我们根据上面的需求描述, 可将本系统定义为7大功能模块:报名数据模块、档案管理模块、学籍异动模块、成绩管理模块、学生毕业管理模块、统计查询功能模块、系统维护功能模块。

(1) 报名数据模块。

这个模块主要面向报名者, 具有添加功能。录入学生的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性别、民族、籍贯、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联系电话等。填写完毕提交后, 系统转入信息确认页面, 并提供确认、返回修改和打印功能。

(2) 档案管理模块。

学校根据相关的注册手续, 对复合注册条件的学生进行学籍档案的建立。档案管理模块具备数据的添加、修改、删除等各项功能。

添加功能:使用查询功能, 在报名数据表中查找需要注册的学生信息, 在反馈页面中能够实现对该学生的信息修改及添加注册功能。此项工作应该由具有学籍管理权限的老师完成。

修改删除功能:可以按相关条件查询档案管理模块中的数据, 并对其进行修改、删除操作。可以支持批量删除。

(3) 学籍异动模块。

学籍异动模块主要用于管理与记录学生的入学、休学、退学等状态信息。按照相关规定, 休学的学生在1年内没有申请复学的, 将会按退学处理。

(4) 成绩管理模块。

本模块由教务工作人员操作, 对学生成绩数据进行录入, 并提供查询、批量导入、导出等功能。

(5) 学生毕业管理模块。

学生提出毕业申请, 并记录具体申请时间及反馈各项毕业条件。

(6) 统计查询功能模块。

公用功能, 可以对在册学生进行学籍、学号、毕业生、班级、等全面的信息查询, 并支持打印功能。

(7) 用户权限功能模块。

通过调用权限编号表中的参数, 实现各个功能模块所面向的用户类型。比如管理员可以分配权限, 学生只具备报名和查询权限, 教务老师具备学籍管理权限等。单个用户可以修改自己的权限口令, 相互不影响。

2 系统实现技术介绍

2.1 ASP技术

整个程序使用ASP (Active Server Page) 结合SQL技术实现。ASP是微软开发的一套服务器端运行的脚本平台, 它内涵于IIS组件当中。通过ASP指令结合HTML网页以及Active X元件, 我们能够建立动态的具有交互性的高效WEB服务器应用程序。同时它还支持Vb Script和Java Script等脚本语言。由于它运行于服务器端, 只需通过浏览器调用, 无需安装客户端程序。因此它具有高效、可靠、易于维护等特点。

2.2 数据库链接技术

ASP内置的Active X Data Object (ADO) 数据库存取组件, 可以实现ASP程序对数据库的直接链接访问。一般通过以下三个步骤进行数据库的链接:

(1) 首先建立ADO的链接对象。由“Server.Create Object”语句完成。

(2) 通过Connection对象的Open方法, 打开数据库。

(3) 建立好数据库的记录集, 执行SQL命令。

3 数据库主要功能表的规划设计

数据库结构的规划与设计是信息系统的基础, 也是核心部分。高质量的数据库逻辑结构, 能够更加高效的运行。因此在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中, 尤其是大型的关系系统中, 数据库设计的优劣直接能够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成败。

3.1 本系统所使用的数据表

(1) 学生报名信息表:存放学生的基本信息, 包括报名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报考专业、现有学历及专业、所在系部、所在班级、联系电话、QQ号码等。其中以报名号为主键。

(2) 学生档案基本信息表:学籍档案信息表中包括学生报名信息表中所有数据, 另外增加学籍异动申请情况、异动申请时间、学籍异动情况、异动变更时间、考绩号、本科班级信息、班主任信息、注册批次、注册时间等。此表中以考绩号为外键。

(3) 学生成绩表:主要包括各学科编号、系统自动编号、考绩号、成绩、备注等;以系统自动编号为主键, 考绩号为外键。

(4) 字典编号表:课程字典表、操作员权限表两项。

3.2 各数据直接的逻辑关系

在设计各个表的项目同时, 规划好相应的主键与外键, 用于建立表的内链接与外链接。例如学生成绩表与课程字典表通过考绩号建立关联, 学生档案信息与学生成绩表也通过考绩号建立关联。其他功能固化在外部ASP程序当中。

结束语

本套系统适用于自考助学单位的学籍自动化管理, 它能够大大提高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 从而降低管理的成本。使繁琐的学籍管理工作, 变得相对轻松简单。

参考文献

[1]刘瑞新.ASP网页数据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宝小平等.ASP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3]汪江平, 钟军.ASP网络开发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上一篇:施工项目部下一篇:英语精读课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