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规划与设计报告书

2024-11-24

物流规划与设计报告书(通用8篇)

物流规划与设计报告书 篇1

班级:物流09-2姓名:朱晓燕学号:

41我喜欢的物流系统——物流配送中心

配送是一种现代物流方式和新型的流通体制。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物流配送得到很大的发展。实践证明,配送是一种非常好的物流方式,他随着电子商务的开展,变得更加不可少,配送中心作为物流配送 的主要基本设施,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向,论文从海星物流配送中心的特征、不足、发展方向来等问题讨论配送中心的问题研讨从而提高我国零售业,提出问题,提出意见改善物流配送方面的缺陷,节约资源的同时满足顾客要求。

了解物流配送中心,首先要学习物流配送中心。刚开始对于配送中心只是朦胧地了解一点,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自己喜欢上物流配送中心,中国的物流没有国外的发达,这并代表中国物流业的落后,一些原则性的东西严重制约物流发展,在这方面作为中国人我深有体会,货物运转慢,尤其是物流配送中心不合理的运转,致使资源浪费特别严重,野蛮装卸更是制约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像徐州的大润发、上海家乐福、还有沃尔玛等物流配送中心都有类似问题。

首先我们来讨论海星物流配送中心的特征,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物流配送中心是物流发展的重要功能之一。从物流配送的发展过程来看。企业经历以自我服务为目的企业内部配送中心发展后,政府、社会、零售业以及生产厂商都积极投身于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显示了巨大优势,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代表了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方向,新型的物流配送中心将是未来物流配送中心的重点。这对物流配送中心发展都是一种进步。海星物流配送中心的主要特征有:配送反应速度快、功能集成化、作业规范化、服务系列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配送经营市场化、流程自动化、管理的法制化。从表面上看好像很好,很进步,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存在许多问题,导致货物不能及时到位,不能满足顾客要求。一次,海星物流在海尔配送货物时就出现类似情况,对此我 们应该仔细研究讨论它的不足与缺陷。

海星物流配送中心,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各部门之间协调能力太差,物流区布局不合理;仓库高层货架的利润过低,有的不到三分之一;还有野蛮的装卸导致货差过高;供应商方、中介方和销售方的物流信息不流,严重导致退货现象严重,造成资源浪费;配送中心各部门和各配送区域没有得到更大程度有效利

用这都制止海星的发展与进步必须马上解决相关问题。

对于海星物流配送中心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有句话说的好:“只有了解自己不足才能进步,只有克服自己的缺点才能进步。”像沃尔玛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沃尔玛的物流运营商飞驰公司的戴豪文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说道:“沃尔玛的物流是有我所在的飞驰公司来完成,我们在物流运行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成本这样就有利于消费者,在物流运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应马上解决,避免新的问题再发生,这样才能更好的更快的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要求。”为此,我认为海星物流配送中心也应该立刻解决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物流发展途径与方法。通过学习我个人对此提出相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我觉得首先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物流作业,有效地利用物流配送中心的作业区、利用空间、设备、人员和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简化作业流程;力求投资最少,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环境。其次,仓库高层货架的利用率过低严重制约着物流配送中心的有效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建立合理有效的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把过高的库存转嫁给供应商,或者重新布局自己的存储结构,把多余的存储提供给急需要库存单位和个人,发展第三方物流业,为企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再着,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规范员工的职业行为,制定符合本企业发展的行为准则,拒绝一切野蛮搬运行为。第四,建立有效地供应商、中介方和销售方的物流信息交流平台,适当开放本公司信息,做到信息流畅、资源共享。确保企业物流的有效发展。减少和降低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最后,应该有效地利用配送中心的各种资源优势和空间区域优势,可以开设必要的物流师培训班,企业经理人培训班,做到学习实践两不误,为企业赢得更多的信息和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降低利润。我相信只要做到这些,海星配送中心发展前景还是很大。

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前景。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乱,机构多元化,导致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由于利益冲突及信息不通等原因,造成余缺物资不能及时调配,大量物资滞留在流通领域,造成资金沉淀,发生大量库存费用。另外,我国物流企业与物流组织的总体水平低,设备陈旧,损失率大、效率低,运输力严重不足,形成了”瓶颈”,制约了物流的发展,物流配送明显滞后。成都亿博物流咨询公司

总经理谢勤说道:“新型的物流配送业务流程都由网络系统连接,当系统的任一个神经末端收到一个需求信息的时候该系统就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反应,并可以制定详细配送计划,通知各环节开始工作。也就是说,新型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实现整个过程的实时控制与决策,并且这一切由计算机根据设计好程序自动完成。实践证明,市场经济需要更高程度的组织化、规模化和系统化,迫切需要加强建设具有信息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流通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只能从国情、地区情况、企业情况出发,发展中国特色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中国物流一定按照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方向发展。

通过了解与学习,很多物流配送中心存在问题,但并不是不可补救的,只要结合公司的概况制定合理的计划,运用合理的方法就可以发展好物流配送中心。此外,一定要加强人员方面的管理,还有就是要注意信息流通与交流。中国的物流企业现在虽然比较落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型物流配送中心,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活力新的希望,我们要有信心。

参考文献:

(1)李安华 编著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第199页——第221页(2)

(3)储雪侩 主编《物流配送中心与仓储管理》第一章

物流规划与设计报告书 篇2

一、“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性质

(一) 设施规划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边缘性学科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相关学科交叉渗透和理论扩展的结果, 不仅涉及到有关领域的专业技术, 如:建筑、机械、通信、电气等工程专业;还涉及到经济、管理、心理学等社会科学。正是由运筹学、技术经济学、基础工业工程、人机工程、生产运作与管理等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和理论扩展, 设施规划学科才得以发展壮大。因此, 学生对这些学科相关内容的融合贯通和交叉应用变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这无疑对设施规划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课程的相关内容, 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 并没有全都学过, 这种情况造成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困难。

(二) 设施规划具有广泛的工程实践性

如今,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应用范围已从最初的制造系统布置扩展到仓库布置、服务系统布置, 如学校、银行、医院、火车站、机场、办公室、超市商场、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 同时也扩展到非传统布置, 如:计算机主板上的插槽布置问题、机场登机门的布置问题、电路板上电子元件的布置问题、手机键盘的布置问题、飞机驾驶舱布置问题、各种机器的操作面板上按钮布置问题等。

二、对于不同专业,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不同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和工业工程专业的专业性质不同, 专业培养目标也不一样, 所以导致“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在不同专业中, 其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是不同的。对于工业工程专业而言,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是为培养工业工程人才、适应各类工业设施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和改善的需要而设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设施规划与企业物流设计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和工作步骤, 掌握设施规划与设计的过程和有关技能。“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在很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中, 是作为选修课存在的。这也有一定道理, 毕竟物流管理专业是管理类专业, 不是工科的工程类专业。它的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般是:主要研究物流企业的生产或工作设施与物流企业的服务设施运行管理所需要的思想方法、工作程序和分析手段。通过学习, 使学生系统掌握“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并能初步运用系统规划的常用模型方法, 对某些实际管理系统问题进行分析, 并能初步进行设施的规划与设计。

三、物流管理专业中,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

结合“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自身性质, 考虑到“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在不同专业的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的不同, 反映到该课程上的要求及教学方法也不同。其中, 系统布置设计 (SLP) 是“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中的重中之重。SLP是以作业单位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分析为主线, 采用一套表达力极强的图例符号和简明表格, 通过一套条理清晰的设计程序进行布置设计的方法。对于在校物流专业大学生来说, 参与该课程的课程设计是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最可行、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鉴于此, 下面对物流管理专业这门课程中的课程设计进行了探讨。

(一) 课程设计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中的课程设计是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紧密结合, 这一点在工业工程专业中受到广泛的重视。而在物流管理专业中, 有的高校把该课程设为选修课, 课时少, 再加上部分学生是从文科考入此专业的, 完全没有理工科背景, 学习起来难度很大, 所以有的高校就弱化了这一环节。而这一环节针对该课程性质而言却是必需的。即便是开设此课程设计的部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 这一环节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开展的课程设计, 理论与实际脱离, 多数是运用传统方法进行手工设计, 而现在设施规划已经步入软件设计阶段。这正是目前物流管理专业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 第一, 要加大课程设计内容和企业实践的关联度, 充分利用教学计划中的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 安排学生到物流企业去, 在实践中学习。同时, 课程设计数据就从该物流企业中获取, 由学生进行分析设计, 进而解决设施规划方面问题。第二, 在课程设计中尽量运用“设施规划”软件。电脑是设施规划工作的有力工具, 通过“设施规划”软件的运用, 可以减少设计过程的计算工作量, 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的准确性。所以要求学生熟悉Office、visio、AUTOCAD、Factory CAD、WITNESS等布置设计及仿真软件的操作。另外, 市场上多数流行的布置设计软件都是建立在传统设计思想基础之上的, 软件的使用过程也是对传统设计思想的温习体会过程。

(二) 课程设计目的

物流管理专业的“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目的是通过对某具体物流企业, 如空港物流园区、货站仓库、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基地、分拨中心等物流设施进行布置设计的实践, 熟悉SLP中的各种图例符号和表格, 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的规范设计程序。通过课程设计, 使学管理的物流学生掌握一点工程知识, 使其具备一定的初步工程素质, 为未来在物流领域从事物流工程工作打下基础, 促使其成为企业需要的、复合型物流人才。

(三) 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针对给定的物流园区实例, 完成下列工作: (1) 绘制物流园区现有平面布置图。 (2) 进行物流分析。分析各区域之间的货物流量及流向, 绘制各区域间的货物流程图、作业单位物流相互关系图。 (3) 进行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分析。要对物流园区中的各作业单位进行调查研究, 可考虑针对各个不同作业单位编制相对应的问卷调查表。绘制出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表。 (4) 绘出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将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与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表, 按照物流和非物流相互关系的相对重要性加权值 (3∶1、2∶1、1∶1、1∶2、1∶3) , 并进行合并。 (5) 算出各个作业单位的综合接近程度, 得出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表, 据此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6)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占地面积, 将各作业单位的占地面积与其区域的几何形状相结合, 绘制出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7) 根据企业现场调查研究的情况, 列出实际限制条件和影响布置的修正因素 (考虑调研的具体情况和物流专业学生能力, 此环节也可略去) 。 (8) 产生n (n=小组成员个数) 套布置方案。 (9) 布置方案的自我评价。从物流效率、安全生产、可扩展性、空间利用率、人员的联系等几方面对各方案进行评价比较, 得出最佳方案。 (10) 应用陡削下降成对互换法对最佳方案进行优化。

(四) 课程设计成果形式

课程设计说明书是物流专业“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课程设计成果形式, 它是整个设计工作历程、各阶段成果的集中全面体现。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各阶段工作内容、工作数据表格、各布置方案图形及文字说明。

四、结语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物流管理专业为数不多的具有工程实践性的课程, 其教学方法的设计, 要以符合课程自身的性质为前提。设计适合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是实现“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课程设计, 学生不但对设施规划及运筹学、技术经济、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融合交叉有了更深的感性认识, 更重要的是接受了工程基本素质的训练, 这对学管理的学生尤其重要, 为其日后成为社会认同、企业需要的复合型物流人才奠定了一定基础。同时, 在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中, 学生不但要自己积极思考,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且更多的是小组成员间的团队配合、讨论, 互相取长补短、互相磨砺, 不断在合作中寻求更优方案, 所有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这对学生以后步入社会、融入企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 从课程设计初的数据收集、整理、处理, 到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产生的大量图形、表格, 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这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 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来说, 学校不会安排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所有相关课程的学习, 同时, 一些设计软件的使用, 由于课程学时所限, 教师也不可能在课堂上充分详细讲解其使用方法,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自学, 这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 学生能深刻体会到设施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充分锻炼了学生将课上讲的理论应用于具体实践的能力。

摘要:“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一门具有很强工程意义的课程, 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 而这种素质的培养不是简单课堂教学就能解决的。本文将结合“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自身性质, 分析其教学目的、课程性质、教学任务在不同专业的差别, 进而针对物流管理专业, 规划其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及课程设计成果形式。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朱耀祥, 等.设施规划与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扬琴, 等.关于“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教学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8, (4) .

[3]赵斌.“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管理观察, 2008, (12) .

[4]周宏明, 等.设施规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5]董海, 等.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6]杨育, 等.设施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物流战略规划与设计 篇3

关键词:物流战略;战略层次;战略规划设计

在过去,全局的战略规划很少为企业青睐,企业的管理者对战略的认识,及其规划、实施等都知之甚少,对物流战略的商业价值没有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利用和认同。现如今,市场行情瞬息万变,企业在这种大环境下,要想在众多的同行,及其它潜在竞争企业中保持稳定的运营及更高的追求——稳步上升态势,势必要制定对企业未来的整体规划。现在,对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的竞争力和获利性上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因而把物流战略推向了企业战略的核心地位。

一、何谓物流战略

广义的讲,物流战略是指为寻求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就物流发展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途径与手段而制定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与谋略。

就狭义而言,物流战略是指企业在充分了解市场环境和物流环境及分析自身物流条件的基础上,为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以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对企业物流发展目标、实现物流发展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所进行的总体谋划。

物流战略对不同的企业而言有着不同的意义理解,对物流企业而言就是该企业的总体全局战略;对于工商企业而言,是该企业的职能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的总要一部分,它与制造、营销、财务战略共同构成了企业战略。但总而言之,物流战略是对企业的生存及长远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指导性、稳定性的特点。

二、物流战略的层次

虽然很多企业管理者认识到物流的潜力,认识到物流战略对企业经营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要获得高水平的物流绩效,首先必须了解一个企业的物流系统的各部分的运转协作,才能进行相应的物流战略的规划与设计。

一个企业的物流战略通常分为4个重要层次,其共同确立了企业构造物流战略的框架:

1.全局性战略。全局性的物流战略师以顾客服务为导向性。顾客服务是发生在买方、卖方和第三方之间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引起产品或服务交换中的增值。向内部和外部顾客提供及时准确的交货是物流活动存在的首要目的,无论交货是出于何种动机或目的,接受服务的顾客始终是形成物流需求的核心与动力。所以,顾客服务是制定物流战略的关键。

2.结构性战略。结构性战略是物流系统的结构部分,其包括渠道设计和设施的网络战略。企业在了解了顾客的服务需求,就要考虑如何满足它们。其具体包括:优化物流渠道、重构物流系统,以此来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以及库存分析、用户调查、运输方式分析、信息及其系统状况分析、合作伙伴绩效评价等为优化物流系统提供参考。

3.功能性战略。在物流金字塔的第三层包含了物流战略的职能部分,尤其是运输、仓储和物料管理方面的分析。当前,职能部分的战略考虑主要是对企业物流作业管理的分析与优化。由于市场,供应模式和顾客服务需求随时变化,物流作业必须加以调整来适应这些新的要求。

4.基础性战略

战略物流金字塔的最后一层为执行层,包括支持物流的信息系统、指导日常物流运作的方针与程序、设施设备的配置及维护,以及组织与人员问题。

三、物流战略规划与设计

物流战略的设计的主要是战略目标的选择及战略方案的优选,其主要包括四个要素,以示确定现代企业的经营领域;二是寻找现代企业竞争优势;三是决定现代企业战略方案;四是设立战略方案的标准。

1.确定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领域的选择是企业制定战略中的首要问题。经营领域的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今后发展的前途命运,特别是在以经济和科技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国力较量成为国际竞争主要方面的国际背景下,企业成为竞争的主题,企业经营领域的选择对企业的生存更有着生死攸关的作用。

2.寻找企业的竞争优势。对于企业而言,竞争是永恒的主题,特别是在非垄断的自由竞争行业,大多数都会经历优胜劣汰的过程。

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有三个来源:Ⅰ价值活动本身,其是构筑竞争优势的基石。Ⅱ价值链内部联系,价值活动是由价值链的内部联系联结起来的,基本活动之间、不同支持活动之间、基本活动与支持活动之间存在着联系,这些联系是某一价值活动进行的方式和成本与另一活动之间的关系,竞争优势往往来源于这些联系。Ⅲ价值链的外部联系,供应商、渠道买方的各种活动进行的方式会影响企业活动的成本或利益,反之也是如此。

3.决定现代企业战略方案。为促使公司物流的长期发展,建立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企业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与产业环境及其发展态势,制定不同的战略计划方案。基于行业竞争的基本物流战略方案最常使用的有三种:总成本领先战略,标新立异战略(歧异战略),及目标聚集战略。

4.设立战略方案的标准。战略方案标准的设定,对企业选择合适的物流战略方案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个标准的设定是由整个物流系统的使命所决定的,即在一定时期内要实现的目标。是物流战略规划中的各项策略制定的基本依据,它为整个物流系统设置了一个可见和可以达到的未来,为物流基本要点的设计和选择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四、小结

物流战略规划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战略对企业在行业竞争、地域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汪娅:我国中小企业的物流发展战略研究物流科技,2006

[2]崔建:江从发,基于QFD的物流战略规划,中国流通经济,2006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判断题 篇4

1.物流系统的长期(动态)分析就是对一个物流系统各项物流活动所涉及的成本在一个时间点 或在一个产出水平上所进行的分析。(错)改正:物流系统的短期(静态)分析就是对一个物流系统各项物流活动所涉及的成本在一个时间点或在一个产出水平上所进行的分析。或改为:物流系统的长期(动态)分析技术强调用长期观点进行分析,需要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物流系统的总成本随产量的变化情况,并计算系统 的平衡点。

2.蜂窝损失是由于无效利用存储空间而使存储区域能力损失的百分比。(对)

3.物流信息中心是使物流各项功能有效协同起来运行的指挥调度和掌握全局服务项目、业务量、服务质量、货物动向、车辆状态、运营成本等的控制机构。(错)

改正:物流控制中心是使物流各项功能有效协同起来运行的指挥调度和掌握全局服务项目、业务量、服务质量、货物动向、车辆状态、运营成本等的控制机构。或改为:物流信息中心是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是进行物流过程调控的前提和基础。

4.直线式组织是一种按基本职能组织物流管理部门的组织形式,是一种非正式的组织结构。(错)

改正:直线式组织是一种按基本职能组织物流管理部门的组织形式,是一种正式的组织结构。

5.指标的整体完备性就是指标体系的指标全面性。(对)

6.物流系统构成中的作业子系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流通加工系统(错)

改正:物流系统构成中的作业子系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运输系统和仓储系统。

7.物流系统构成要素不存在“效益悖反现象”。

(错)改正:物流系统构成要素存在“效益悖反现象”。

8.物流组织机构有非正式物流组织、半正式物流组织、正式的物流组织三种可供选择的组织结构形式。(对):

9.集装箱标准按使用范围分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和城市标准四种。(错)

改正:集装箱标准按使用范围分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和公司标准四种。

10.物流服务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高质量的顾客服务,可以不考虑成本。(错)

改正:物流服务管理的目的就是以适当的成本实现高质量的顾客服务。

11.配送中心作业区域布置形式中的直线式,适用于作业流程简单,规模较大的企业配送中心.(对)

12.对于一个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而言,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是系统设计阶段要完成的工作。(错)

改正:对于一个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而言,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是系统分析阶段要完成的工作。

13.拉动式生产模式下的物流运作容易产生大量的在制品库存。(错)改正:推动式生产模式下的物流运作容易产生大量的在制品库存。

14..直线型物流管理组织中物流经理只起一个参谋”的“作用。(错)改正:直线型物流管理组织中物流经理对所有的物流活动负责。

15.在物流战略实施模式中,渐进式发展模式是对企业物流不合理状况进行局部的改良。(错)

改正:渐进式发展模式是指分阶段实施物流战略。

16..货运代理人是指专门经营海上、铁路、公路、航空等客货运输业务的运输企业。(错)

17.改正:货运代理人是指根据委托人的要求;代办货物运输的业务机构。有的代表承运人向货主专业好文档揽取货物,有的代表货主向承运人办理托运,有的兼营两方面的业务。

17.解析方法是将实际问题用数学方程和逻辑关系的模型表示出来,然后通过模拟计算和逻辑推理确定最佳的配送中心选址布局方案。(错)

改正:解析方法是通过数学模型进行物流网点布局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需首先根据问题的特征、外部条件和内在联系建立起数学模型或图解模型,然后对模型求解,获得最佳布局方案。

18.专业化的自营物流战略是指企业与一个或多个业务相似或互补的企业发展物流战略联 盟,整合其业务流程特别是物流资源,或者共同投资建立物流服务设施,共享这些物流资源,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或范围经济效应。(错)

改正:专业化的自营物流战略是指企业把物流独立出来,自己或与别的企业合资或合作成立专业化的物流公司,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和服务体系,独自面向市场开展经营。

19.物流线路的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物流线路都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错)

改正:物流线路的多样性是指物流线路具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如铁路、公路、水路等。

20.潜在物流需求是指由专门经营物流业务的企业承担的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物流业务需求。(错)

改正:潜在物流需求是指企业自行承担的物流需求。

21.水路运输运费较高,但速度较慢。(错)

改正:水路运输运费较为低廉,但速度较慢。

22.在仓储系统设计合理化的标志中,分布标志是指被储物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花色的储存数量间的比例关系。(错)

改正:在仓储系统设计合理化的标志中,分布标志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储存的数量比例

物流规划与设计报告书 篇5

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种类多、频度高、损失严重。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灾害损失逐步增加,我国有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人口、75%以上工农业生产值分布在气象、海洋、洪水、地震等灾害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地区。诸如此类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都催生出巨大的应急物流需求。

中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政府作为行政主导,陆续出台了许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政策,比如《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应急物流得到政府庞大的资金支持和政策鼓励。照此发展,“十二五”期间,应急物流必将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本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应急物流行业的发展概况;中国应急物流行业的发展环境;应急物流相关配套的发展状况;应急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应急物流站的建设与运营情况;国外应急物流模式与经验借鉴;以及应急物流行业市场预测等。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应急物流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观地剖析中国当前应急物流行业的总体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并根据应急物流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应急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应急物流运营企业、应急物流设备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某县物流发展规划调研报告 篇6

2011年3月31日

物流产业是我国近年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现代物流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推动区域合作的动脉,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被称之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因现代物流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已有100 多个城市和地区纷纷规划建设物流园,目的就是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加快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快区域合作和资源整合,加快区域经济圈的快速、健康形成,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一、某县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物流需求旺盛 1.工业物流需求较大

2009年,某县生产总值109.6亿元,比2008年增长16%,完成工业增加值56.4亿元,比2008年增长20%,按假设某县工业20%物流成本推测,2009年有11亿元的物流成本,某县工业正处入快速发展时期,蕴含着较大的物流需求。

2.流通企业物流需求不断增加

2009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亿元,增长22.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额26.1亿元。“十二五”期间,商贸流通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流通企业物流需求将不断增加。

3.农产品物流发展意义重大

某县农产品资源丰富,2009年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蔬菜、水果、水产)54.23万吨,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将加速农产品流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快速发展。

(二)物流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

2009年某县全社会货物周转量23145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6.4%,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某县把农村物流业的发展作为活跃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启动了农村网络文化站、村村通电话、农业信息网络等三大工程建设,将电话、电脑、电视三种信息载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定期发布信息,不断促进电子商务与农产品物流配送相结合。同时,引进数千万元资金建市场、设站点、搞配送,拉长农村物流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了以信息化为支撑,连接货源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体系的农村物流网络,相当一部分农产品运销大户实现了微机联网,依托物流配送中心,在网上进行交易。

以农产品物流、货运枢纽建设为支撑,整合运输力量,建成了3个大型货运枢纽站场、25个乡镇货运站点,这些站点与附近物流企业、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品集散地和社会消费者建立联系,吸引营运货车万余辆,从业人员4万多人。

(三)存在问题

据调查显示,某县城区截至2008年12月还没有规模较大的现代化物流企业,缺乏现代化的物流及信息设备,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从某县现有的物流需求状况、物流企业状况、经济发展现状和历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来看,某县现有的货物中转企业明显不能满足某县流通业及商贸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

1.某县物流企业经营水平不高。目前,某县物流设施少,分布散乱、重大物流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问题比较突出。现有的物流企业运输和储运等业务能力有限。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只能提供一般的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和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展开。

2.没有形成真正的现代物流理念。目前,某县物流企业没有形成真正的物流理念,还停留在单一的运输、仓储概念中。没有从设施、设备、人才、信息、服务、各种资源综合协调调度等方面来认识物流。调查中发现,目前物流企业的管理者仍没有认识到现代物流系统及设备的重要性,还停留在传统物流的管理模式里。

二、某县物流发展建议

1.加强物流业发展中政府部门的领导,发挥政府部门在推动物流业快速发展中的作用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涉及运输、仓储、装卸、货代、联运、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环保等行业,政策上关联交通、商务、信息产业、海关、环保、工商、税务等许多部门。为避免政出多门,确保政府部门间政策的协调一致,应该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设立统管物流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能是提出现代物流

发展政策、协调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等。

2.加快物流公共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首先要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通过对其规模、布局、功能进行科学的整合,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其次要加强新建物流基础设施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应从整体战略的高度协调物流相关规划,理顺各种规划的关系,使物流规划,不同运输方式的场站建设规划、工业及商贸流通行业的仓储设施规划能够有机衔接和配合,防止重复建设,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第三,要继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加大公路、铁路、水运、管道和城市配送等设施的建设力度。对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政府要增加投入,对经营性设施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扩大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经营。第四,要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3.促进物流信息系统发展和标准化体系建设

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是发展物流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性。首先,政府应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射频技术(RF)、全球定位系统(GP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技术,全面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其次,政府应大力支持建设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加快构筑区域性物流网络,实现不同物流部门、物流企业的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为物流信息交流的畅通和高效创造条件。

4.给予优惠的支持性政策(1)实行优惠的土地政策

物流园项目建设新征用的土地。享受土地出让价款15%的优惠;企业以原划拨土地为条件引进资金、设备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可按一定比例缴纳土地出让金后,将土地使用权作为法人资产作价出资。

(2)税收优惠政策

合理确定物流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对在总部统一领导下实行统一核算的物流企业分支机构,其企业所得税由总部统一缴纳;物流企业所缴增值税25%部分按50%返还。

(3)行政事业收费予以优惠,对涉及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的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给予政策性减免。

(4)实施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

一是设立现代物流业发展重点专项资金,由县财政设立专门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基金,根据项目的大小和企业效益评估,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二是财政收入增量返还,对重点建设的物流园区,根据它对财政的实际贡献,适当考虑将财政留存的部分按一定比例返还物流园区作为政府对物流园区的投资,用于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

(5)适度放宽市场准入

工商行政部门在为物流企业办理注册登记时,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发布决定规定外,其他前臵性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在加强对货运代理经营资质和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的同时,取消公路、铁

路货运代理和多种联运代理的行政审批,对危险品等特种货物的运输代理要严格按国家规定办理;物流企业设立的非法人分支机构,对其办理经营资格审批和各类证明(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除外),实行总部统一办理,统一年审的办法,分支机构持总部机关文件和证明办理登记或备案手续。

(6)实行水电价格优惠

对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冷储物流业等生产用大型冷冻、冷藏和各类生产加工设备用电价格按用电电容量大小,执行非、普工业电价或大工业电价;用水价格比照工业企业用水价格定价。

(7)优化道路交通环境

加强对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交通违法行为的治理,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公路运输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确保交通安全和市场有序,为物流企业创造安全便捷的交通环境。要继续建设好重点企业运输“绿色通道”,研究制定方便城市配送、快递车辆通行、停靠的措施,积极研究探讨过桥过路费收费改革,降低物流企业运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5.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建立统计指标体系

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物流系统高效运行的前提,要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和我国正在制定的技术标准,对物流术语、物流技术、物流工程、物流管理、物流法规、物流企业认证等各方面进行规范。针对某县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抓紧制定和规范物流设施、相关技术设备、物流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指导物流业向

物流标准化发展。制定科学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现代物流业统计信息收集、研究和监测体系。

6.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政府应大力支持和引导物流科研工作,一方面要积极支持物流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三、规划布局

(一)规划导向

物流业是服务全县工农业的基础性产业,发达的物流体系能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物流业的发展应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实行企业化运作,优先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搭建物流信息平台,通过降低物流的社会化成本和提高现代物流增值服务实现第三利润源。

物流中心设臵于城市外环线附近的内外交通枢纽中心地带,靠近货物转运枢纽的交通主干道出入口,要求公路和铁路运输发达,对外交通便捷;其次,要成为城市物流的节点,紧邻工业园区或大型商业中心区或批发市场群等产生较大物流量的区域,有利于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最后,物流园区所处区域土地开发资源较好,周围具备足够的发展空间,考虑绿化、生态环境等因素,尽可能降低对城市正常生活的干扰。

(二)控制导向

在循环经济工业园物流用地处规划一个商贸物流中心,服务于某县工业产业发展需要,服务于市场群建设。物流中心应具备储存、配送、运输、装卸搬运等四大基本功能体系,根据市场需要可完善包装、信息和加工等附加值高的服务功能,周边配套餐饮、便利店、金融电信、中介、商务服务等设施。在汽车站附近规划一个配送中心,主要功能是仓储和配送。

(三)规划建议

1.某县商贸物流中心

在工业园物流用地处规划建设一个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的商贸物流中心。中心分为物流和市场两大区域,互为补充和支撑,其中市场用地15万平方米,物流用地20万平方米,其他附属设施用地约5万平方米。该地块毗邻某县最大的市场群、循环经济工业园,交通便利,货源充足。

某县商贸物流中心建设集中体现储存、配送、运输、装卸四大基本功能,划分为7大职能区,包括货运场、加工区、仓储中心、配送中心、信息中心、管理中心和商务服务区,提供全面高效的物流服务。

2.城北配送中心

“十二五”期间,在汽车站以东规划一个配送中心,规划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城北配送中心主要服务于老城区居民日常生活及商贸业发展需要,面向县城东北广大农村地区。

3.乡镇集散中心

物流规划与设计报告书 篇7

关键词: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改革,教学方法,考核方法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教学研究工作, 本文结合课程组多年讲授本门课程的实践, 结合实际教学情况, 就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考核形式几个方面, 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的课程改革进行研究。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 它在整个专业课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是为培养现代物流管理所需应用型人才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具有概念多、理论性强、模型多、公式多、定量计算多、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除了课堂的讲解还需学生完成课程设计, 由此决定了该课程教与学难度都较大。因此急需加强对本门课程知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规范教学内容, 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 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同时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也是本文将要探索的内容。

1《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1) 我国《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现有体系整体感觉处于较杂乱的拼盘状态, 没有建立起本学科完善的结构, 目前虽然有几所高校将本课程作为精品课程来建设, 但课程的体系和内容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同时当今市场上关于《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教材也有多本, 但教学体系和内容也处于大相径庭的状况, 作为教师就要起到“过滤器”的作用, 找寻本门课程较完善的知识体系,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2)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内容庞杂、毗邻知识多, 与其他专业课程存在着交叉性, 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之前要充分了解本专业和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避免课程之间重复性过多, 造成学生的倦怠心理。

(3) 由于本门课程具有概念多、理论性强、模型复杂等特点, 在本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普遍感觉理论多、模型多, 难懂、难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清晰, 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需根据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 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线索, 精选教学内容, 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整门课程的线索和思路, 将各部分内容用一条主线串连起来,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层面, 构建全面的知识框架, 使学生感受到清晰明了、主线分明的知识架构。

(4)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学会各类模型, 更重要的是要真正理解物流系统规划的实质, 抓住其规划的线索和思路, 并将所学的模型运用于实际。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 学习的困难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决策模型的理解和掌握;二是如何将学过的模型运用到实际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由于有先修课程运筹学的铺垫, 为学习模型打下了基础;第二个问题即“学了不会用”、“不知在哪用”、“不知如何用”, 需用课程设计和仿真实验加强训练, 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2 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前面提到过目前已存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精品课程有2个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湖南工程学院) , 教材有多本, 郝勇、刘联辉、蔡临宁、董维忠还有贺东风、姜大立[1,2,3,4,5,6]等人都编著过《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方面的书籍, 在此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对其进行介绍。不同版本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呈多样化, 各本书籍虽然写得各有特色, 但纵观知识框架和内容, 整体而言存在着体系较杂乱、内容较庞杂, 思路不够清晰等问题, 因此也就导致同样是进行《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学习, 但所学的内容却相差甚远, 本文从课程设置总体优化角度出发, 理解课程核心理念, 寻找课程总体线索, 把握课程的知识体系, 在整合各本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优化《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体系和教学内容。

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独特的不同于其他课程知识体系和核心理念。物流系统规划理念就是用系统、整体的观点来研究传统的物流问题, 最终目标是降低物流系统的总体成本, 决策的概念是该课程体系的核心理念, 它贯穿于整本教材始终。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会存在着一个问题, 就是对各类孤立的模型如何用一条线索连接起来, 从总体上把握物流系统规划的思路, 因此需要理顺全书的思路, 以“基础理论——战略——战术——运作——评价和实施”作为全书的线索, 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内容, 将各部分模型串连起来,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层面, 构建全面的知识框架。

通过课程组的研究, 设置新的课程体系共分为5篇11章, 具体见表1所示。

3 建立起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根据物流系统规划课程体系规划, 在现有教学实践工作基础上, 结合课程目标及教学经验, 提出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工作。

3.1 改进教学方法

该课程理论性强、数学推导多, 实践性强, 分析和设计手段新。针对上述特点, 教学过程中应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1) 传统黑板教学——利于学生理解数学公式推导过程,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习惯;由于本门课程定量计算多, 公式和模型多, 板书提供了这方面的便利。学生可利用教师板书期间预习即将讲解的内容, 对新知识有一个缓冲时间。也更利于学生动手随老师一起进行公式的推导和求解, 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使之对所学内容印象更为深刻, 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2) 多媒体教学——表现物流过程生动直观, 利于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视觉认识和理解, 同时也可弥补板书教学速度慢、信息量小的缺点。

(3) 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 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理论和模型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 让学生自主选题、自行设计, 进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 教师仅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指导, 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力和主观能动性, 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设计能力。在设计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新的知识, 因此也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它也能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抗挫折能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课程设计的结果需以设计报告提交, 并要求进行课程设计答辩, 在此过程中可提高学生的报告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仿真软件实验教学——充分发挥计算机仿真软件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仿真意识和仿真能力。仿真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可通过学习软件来模拟物流系统仿真,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 模拟物流系统操作实践。

基于上述分析, 课程组提出了结合传统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采用“传统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课程设计教学+物流系统仿真软件教学”的模式。将现代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 虚拟仿真与实际设计相结合, 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

同时要注意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 可以适当插入对业界动态的介绍和评述, 使学生了解物流专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前沿问题。在讲解本门课程时必然结合运筹学、预测学科等技术领域, 因此在布置习题和任务时要注重学科的交融性, 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

3.2 使用开放的教学手段, 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

充分开发网络资源, 使用开放的教学手段, 建立物流系统规划的教学网站,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课程网站具有完整的课程体系结构, 在课程的知识框架构建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 力图做到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1) 建设演示类教学资源。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师进行知识内容的传授, 包括课程介绍、教学 (实验) 大纲及内容、教学计划及教学要求、教学指导、电子教案、教师课堂实况的媒体录像和视频教学等网络课程的建设等。

(2) 建设学习类教学资源。辅助学生自主性学习, 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 很多内容无法在课堂上详细展开, 可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例题精解, 练习与思考, 单元测试与综合测试和其他高校开发的多媒体课程资源等, 可以满足不同班级、层次、教学进度的学生完成网上自主学习。

(3) 网站提供的教学讨论反馈区, 可实时发布课程疑难问题, 开展专题讨论和网络释疑, 并可通过网上实时发布课程信息、教学情况调查、学生意见反馈等。为教师组织网上教学和讨论、课外辅导和答疑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手段, 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课程改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便于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和交流, 在网络上学生可以真实地说出自己对教学的想法和意见, 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改善和提高。

(4) 网站中的虚拟实验室,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实验环境, 学生除了完成课程基本实验内容外, 还可自己设计方案, 进行仿真、分析、改进、实施等环节,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新能力,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能力得到提高。也可介绍本专业的相关软件, 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

4 改革考核方法

目前本课程现有的考核方法为:总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

其中平时成绩是以多次的作业成绩的平均值为基准, 在此基础上综合考量考勤和课堂表现情况。而与课程相对应的课程设计成绩单独核算, 不计入本门课程总成绩的考核标准。

以上考核方法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 平时成绩的计量还较模糊;第二, 课程设计的成绩不计入本门课程的总成绩, 也不作为独立的成绩写入该学期成绩单, 不参加奖学金、三好学生的评选, 会导致部分学生在做课程设计时的应付心理, 积极性不高, 仅仅以“通过”为目标。

为了提高学生课堂、作业及课程设计的积极性, 需把这些成绩进行量化计入到总成绩中, 使课程成绩贴近真实, 课程组在此提出了新的成绩考核标准:

总成绩=50%×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20%×课程设计成绩;

平时成绩=40%×作业+30%×考勤+30%×课堂表现;

课程设计成绩=25%×设计整体思路+25%×模型的运用+25%×设计报告的书写+25%×答辩情况 (语言表达及回答问题的情况) 。

5 结束语

本文在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及教材存在的诸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构建出本门课程条理清晰的知识框架, 以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 并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模式及考核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 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郝勇, 张丽, 黄建伟.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刘联辉, 彭邝湘.物流系统规划及分析设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6.

[3]蔡临宁.物流系统规划——建模及实例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4]董维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5]贺东风.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6.

低碳物流园区的规划与评价指标 篇8

【摘要】本文明确界定了低碳物流园区的概念,对低碳物流园区的内部结构规划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物流发展现状和趋势,用合理的评价指标引导物流园区向低碳绿色方向发展。

【关键词】低碳物流;园区规划;评价指标

目前,工业化、园区化的快速发展给物流行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给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很多物流园区现在正面临着交通嘈杂、环境污染、碳排放过量等一系列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大会,商讨了从 2012~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从国家政府层面上大力倡导了绿色环保的低碳理念,因此,推行低碳物流园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1、低碳物流园区概念的界定

低碳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应是依靠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园区前期的规划和建设以及后期的运营和管理等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通过提高新能源的比重,降低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等手段,实现物流园区高能效、低污染、低排放运营的目的。低碳物流园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1物流园区内部系统的协调性。物流园区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系统有运输、仓储、装卸、分拣、流通加工等几个环节。物流园区的低碳化建设是将物流园区作为一个系统考虑,尽可能地考虑到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个方面,不能单考虑降低某一个环节或某一个方面的碳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更应该注重不同环节之间的相互适用和协调性。

1.2物流园区选址和布局的科学性。物流园区的科学性是在保证物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考虑集约化利用土地的需求。要求物流园区在园区选址、功能区布局和规划、基础设施内部规划等方面合理、适宜。比如要求物流园区的各功能区布局呈流线型设计,与物流园区的系统工程相对应,这样有利于交通组织顺畅;另外还要注意物流园区的仓储用地和停车场用地规模适宜,内部联系顺畅。

1.3物流园区现有资源和资源配置的集约性。物流园区的集约性是指在后期运营的过程中通过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的效果。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注重整合现有资源,集聚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等各种有物流需求的企业,二是集聚所需服务资源,公路、铁路、水路联运,干线运输和城市配送相结合,使整个物流系统可以流水线作业。

1.4物流园区技术上的创新性。物流园区的创新性是指注重使用低碳、环保、节能等新技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另外,园区内产业集聚使企业间多了向彼此学习的机会,降低了学习成本,同时也加快了园区内创新型技术的引入和传播。

2、低碳物流园区内部结构规划设计

低碳物流园区系统规划要解决的问题是将物流园区内部结构的复杂功能与园区内其他设施合理结合,主要内容包括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和建筑设计三个方面。

2.1物流园区的功能布局。物流园区的功能布局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空间形态布局,比如,物流仓储的建筑体量巨大,需要一定规模的货物堆场,而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则需满足服务功能的同时还要体现建筑风格。虽然物流园区的功能布局不会直接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但是功能布局会通过各区联系方便程度以及相互配合的交通方式对所处的碳环境造成影响。合理的功能布局有利于碳环境朝着积极地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合理紧凑的布局能够使有限的土地利用效率更高;二是合理的布局有助于园区交通运输的路程,相同能耗前提下能运送更多的货物。

2.2物流园区的交通组织。物流园区内部交通起着联系各功能分区,货物进出仓库与货物快速集散的重要作用,是物流园区运行效率及其运作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006年斯特恩指出,从全球范围内看,由公路运输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整个物流运输环节的75%[2],因此对公路运输环节进行低碳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通过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创新运输设备的技术对降低碳排放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低碳理念下的物流园区规划设计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部交通系统的设计。从物流园区整体范围来看,交通碳排放由三部分组成:货物运输、小汽车和公共交通。如何通过一定的措施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与物流园区的关系,是调控园区的交通碳排放平衡的关键。

2.3物流园区的建筑设计。建筑是物流园区内部主要的物流活动载体,同时也是最大的碳排放单位,所以物流园区的建筑实现低碳化对物流园区实现低碳运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园区的建筑设计应注重从细节上考虑建筑功能和“四节能、一环保”(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以期降低建设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实现建筑设计年限内的节能和环保,降低能耗与碳排放[3]。比如,仓储建筑是大体量建筑,内部空间布局灵活,可以随着功能变化进行灵活调节,既减少了建筑物建造量及建筑垃圾的产生,又控制住了建筑物的碳排放量。

3、低碳物流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3.1低碳物流园区评价指标。低碳物流园区评价指标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四个环节,筛选影响物流园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水平的要素[4]。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先将每个环节的指标按照考察内容进行充分细化,提出物流园区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然后确定评价标准。评价指标有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种,前者必须容易获得相关数据,有严格的评判依据;后者可以结合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通过专家的评判分给出评价标准。

3.2低碳物流园区评价指标的应用。低碳园区评价指标的应用主要从企业自我评价和行业管理部门测评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考虑企业内部自我评价查找园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另一方面挑选低碳节能成效显著的物流园区,使其成为推广模式,引导其它园区向低碳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段配有,刘虹,于凌云.我国低碳物流园区建设发展探讨[J].物流科技,2013,(12):97-99.

[2]Nicholas Stern. Stern Report[R].2006.

[3]叶大华,胡倩.基于低碳生态详细规划的绿色建筑指标体系[J].城市规划,2013(1):31-39.

上一篇:田庄营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煤矿综采队采煤班队长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