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物流发展规划

2024-08-02

商贸物流发展规划(共8篇)

商贸物流发展规划 篇1

**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调研

近年来,**县坚持从县情和行业的实际出发,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初具规模,流通结构明显优化,商贸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一、发展现状

1、城乡市场日趋繁荣。2013年,全县商贸流通领域企业和个体户**户,其中:企业**户,个体户**户,从业人员

1.82万人,同比增长**%。商业建筑总面积达*万平方米以上,各类城乡市场*个,物流快递达到*家。全县已基本形成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存、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

2、开放领域不断拓展。在全县招商引资中,先后引进**、**等多家连锁超市和银座、**等多家连锁餐饮店,修建的时代广场大型商业步行街和**建材灯饰城等大型商贸中心,有力促进了**县商贸流通市场的良性竞争。

3、发展层次加速提升。一方面,连锁经营发展迅速。目前全县连锁超市已达*家,便民店**家。另一方面,现代物流配送方式和相关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一批现代化、信息化的商业设施正在建设和应用,配送、代理、租赁、1拍卖、典当等经营方式逐步普及,电子订货、网上交易等营销方式初现雏形。

二、主要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比较迅速,但与周边县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重视程度不够。近几年我县对发展工业、建设新农村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而商贸流通业基本处于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的状态,没有像支持农业、工业那样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

2、规划引导缺失。全县商贸流通规划还停留在一般性、零散性、滞后性的层面,没有形成一个专门性、系统性、超前性的规划。这种规划引导的缺失,使我县商业网点建设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网点建设随意性大,城市建设与商贸项目开发难以协调。如县城南街农贸市场,由于缺乏科学论证,建起后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3、市场功能单一。**县农副产品丰富,但优质品率、深加工率低,基本只在县内这个小范围内流动;加工制造业薄弱,可向外输出流通的工业产品很少。因此,从总体上说,我县尚属典型的生产生活用品消费型城市,还没有形成辐射功能较强、大进大出的市场流通体系。

4、规模档次较低。我县现有商贸流通设施档次不高,各专业市场的仓储、运输、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商居混杂

严重,资源整合不够,商业利用率低;经营者各自为战,经营的组织化、规范化、集约化程度低。县城内专业市场只有*个,且市场规模小。目前新型业态发展虽快但规模过小,流通领域从设施到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流通现代化总体水平还不够高。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把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建议成立由政府主导,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县商贸流通业发展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抓紧制定全县商贸流通总体规划,明确商贸流通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举措,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到责任单位。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建立商贸流通业发展政府引导资金,重点解决商贸流通业总量偏小、竞争力弱、体制改革滞后等问题,优先扶持企业新建或扩建物流基地、配送中心、仓储等基础设施,推动全县商贸流通产业的集聚和服务功能的提升。

2、完善基础设施。一方面,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引导一批国内外流通企业进入县工业园区建设物流中心,建立配送网络,增强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多项功能。另一方面,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运输系统建设。建设一批专门网站和门户网站,建立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安全、高效应用系统和数据库,提供迅速、准确、及时、全面的物流

信息服务。加快交通体系建设,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货物吞吐能力。

3、提升产业层次。一是着力完善流通网络。在发展壮大超市、专卖店、专业店等新型业态的同时,积极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向电信、旅游、租赁等多种行业拓展,提高连锁经营的总体规模和水平。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二是致力发展电子商务。重点支持苹果、黄花、白瓜籽等加工营销企业开展农特产品网上营销,培育发展电子商务流通市场,科学引导流通企业发展。加强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研究,规划建设好为各大专业市场开展商品储存、配送、信息化服务的物流园区。

4、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强化市场监管。组建商务综合执法大队,加大依法治商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击假冒伪劣和商业欺诈,规范商贸流通市场秩序。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广泛吸引外资、内资以及民间资金,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外引内联破解商贸流通发展的资金“瓶颈”,提升商贸流通发展的规模、档次和水平。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公招选拔一批、整合调配一批、培训提高一批的办法,建设一支商贸流通管理人才队伍。坚持把

引进资金与引进人才、引进先进管理技术结合起来,不断优化商贸流通经营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结构。

商贸物流发展规划 篇2

1 商贸物流园的内涵和发展动力

1.1 物流园类型

物流园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 后在欧美和亚洲的一些国家陆续出现, 我国于1998年建设了首个物流园区——深圳平湖物流基地 (胡永仕, 王健, 2010) 。目前, 学术界对物流园区的分类尚未定论, 王健 (2006) 按照主导功能将物流园区分为转运型物流园区、存储配送型物流园区、流通加工型物流园区、商贸型物流园区和综合型物流园区等五种类型。2008年, 国标《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 (GB/T 21334-2008) 将物流园区划分为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四种类型。

1.2 商贸物流园的内涵

国家《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指出, “商贸物流 (business physical distribution) 是指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商贸服务业及进出口贸易相关的物流服务活动。商贸物流属于产业物流, 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为商贸业的商品生产和交换提供服务, 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物质流通基础。由于商贸是市场经济活动正常运行所必须的重要环节, 因此, 商贸物流在整个社会物流体系中也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王博, 2007) 。

商贸物流园是指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群流有机整合和融合在一个空间上的产业形态, 它突破了以物流和加工等功能为主的传统物流园区的功能瓶颈, 将商业、贸易、物流及其相关的配套功能有机整合在一起, 形成有序的空间组合, 包括展览展示、交易结算、信息资讯、行业动态、物流作业、合同履行、商品交付、售后服务以及配套的办公和餐饮等有机综合体, 是对物流园区的创新发展 (姜轶帆, 2012) 。现阶段, 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主要依托各类大型商品贸易现货市场和专业市场, 服务于商贸流通业。

1.3 商贸物流园的发展动力

胡永仕等 (2010) 认为商贸物流园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外部经济性和产业集聚效益的驱动, 特别是腹地经济的带动发展和专业化分工合作形成的企业集聚为商贸物流园的发展提供了需求和动力。笔者认为, 商贸物流园的发展动力可以概括为两种类型:带动型和推动型。带动型商贸物流园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下而上”的个体自发行为, 通常是在大型日用商品商业体汇聚地, 借助便利的交通、良好的区位和密集的人流形成商品的集散流通;或是在大宗物流企业汇聚地, 由于企业经营业务向上、下游拓展而发展的物流带动型。推动型商贸物流园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行政规划推动的结果。政府根据城市发展的功能需求, 结合城市产业布局的调整, 规划建设商贸物流园区, 吸纳相关企业投资入驻。通常, 这种主要体现政府意志的商贸物流园, 往往会着力打造成生产、商贸、物流和信息等相关企业汇聚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园区, 并进而形成城市新的功能组团。

2 城市边缘区商贸物流园发展分析

2.1 商贸物流园与城市功能的融合发展

城市的功能与产业相辅相承, 城市功能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功能的变化。英国经济学家K.J.巴顿 (1984) 从经济学的角度将城市描述成一个座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相互交织的网状系统。城市网络系统的核心是人, 城市的功能应该以人的需求为导向。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工业的外迁以及对人文的关怀, 传统的城市功能分区和中心商业区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以大型、高档商贸业态和专业化物流服务为核心内容的商贸物流园逐渐出现, 并与城市的发展和功能的完善相融合, 形成包括经济功能、服务功能、管理功能、文化功能、创新功能、居住功能等于一体的新型城市功能区。用城市的发展理念经营产业园区, 建设产业复合、规模适当、职住平衡、服务配套的商贸物流城。

2.2 从“城市边缘区”到“边缘城市”

伴随着大城市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急速膨胀的城镇人口超过了市区地域的负荷容量, 人口和各种职能向郊区扩散, 从而使郊区变为具有市区多种职能的城市化地域, 出现了城市与乡村功能交接的城市边缘区。城市边缘区由德国地理学家哈伯特·路易 (H.Louts) 于1936年最先提出, 1980年代中期以后, 城市形态从单核心格局向多核心、网络化方向发展, 城市核心区在扩散过程中出现新的集聚, 在原中心城市的郊区发展起来的兼具商业、就业与居住等职能的综合功能中心, Joel Garreau将其称之为“边缘城市” (荣羽芳, 等, 2011) , 它已经成为大城市在城市边缘区发展的新形式。孙一飞 (2009) 认为人口郊区化是边缘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而商业的外迁直接孕育了边缘城市的产生, 产业的变化和更新则丰富了边缘城市的功能。笔者认为我国城镇规模的持续扩张使得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郊区化和农村城镇化的交错地带, 天然成为了城镇人口和产业扩散的承接地, 随着城市高速交通时代的到来, 信息化和新技术促进了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 城市出现了去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创新发展的态势, 新型业态在城市边缘区的发展日趋活跃, 并正在向专业化功能区方向发展, 出现了所谓的零售业边缘城市、文化创意边缘城市、商贸物流边缘城市、休闲旅游边缘城市、新型制造业边缘城市等多种类型。

2.3 商贸物流型“边缘城市”特征

(1) 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发展商贸物流首先应该满足商品的集散功能, 要拥有良好的区位和基础设施配套条件, 铁路、公路、航空、港口等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完备, 通常还应是多种交通方式换乘的枢纽地带, 便于接收到达的货物, 并可进行分拣、储存和销售, 同时, 还可按照客户的要求将本地区的货物进行集中和向外发运。另外, 商贸物流型“边缘城市”与中心城区的距离不宜太远, 最好位于城市生活圈的辐射范围之内, 方便居民到达。

(2) 低密度的建设开发强度。高层、高密度的建筑开发是传统城市中心商业区的显著特征。而商贸物流型“边缘城市”应以较低密度的建设开发为主, 一方面满足商贸和物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交易和购物环境;其次, 要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 形成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再者, 为了方便私家车停驻, 需建设大型公共停车设施, 以适应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和不同出行习惯的消费者需求。另外, 还应建设大面积的公共开敞空间和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 营造开放的购物环境和宜人的自然空间。

(3) 第三产业的创新发展。引入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和产业理念, 将传统产业和业态进行融合创新, 发展包括高端商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创意设计、特色加工、会议展览、农业观光和养生餐饮等产业, 打破三次产业的划分界限, 进行产业间和业态间的深度融合发展。

(4) 人性化的城市环境。在满足商贸物流发展需求的前提下, 城市建设特别注重对人的需求的满足。营造适宜人行的步行空间系统, 保证地面平坦清洁, 注重道路两侧和广场周边的建筑橱窗设计, 增加对人的吸引力;关注行人停息的需求, 设计长椅、花坛边沿、遮阳伞、购物亭、指路标等利于停靠的设施;提供可以交往和接触的设施, 强化广场空间、娱乐空间和餐饮设施的设计, 注重城市雕塑、小品和绿地的设计。

3 商贸物流型“边缘城市”规划解析

唐山西部商贸物流城地处唐山市与京、津城市群连接带的起点, 位于唐山市中心城区的西部边缘地带, 铁路、公路、航空、港口等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完备, 区位交通条件优越 (图1) 。近年来, 随着唐山市建设“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和“京津冀国际门户城市”进程的加快, 唐山市进入了转型升级期, 城市职能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中心城区现有商贸中心多集中于城市核心片区, 规划发展大型、高档商贸服务业已经成为满足消费市场需求、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

3.1 以新城开发的理念定位商贸物流城

将商贸物流与边缘城市建设相结合, 融入新城的建设理念, 以“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环境集美”为原则, 综合商业商务、展示交易、结算服务、金融服务、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生活服务、物流加工、休闲服务和居住服务等功能于一体, 建设立足冀东、服务环渤海、辐射东北亚的冀东第一商贸物流城, 塑造冀东地区商贸物流总部运营中心、超大型“一站式”综合商贸物流基地、现代商贸物流外包服务基地、唐山高铁新区城市商贸综合体和高品质综合配套生活服务区五大功能。

3.2“差异化发展和多功能融合”的规划思路

(1) 区域视角下的差异化发展。目前, 商贸物流城周边已经初步形成凤凰新城、高新区、空港新城、高铁枢纽、丰南组团、丰南西组团等一系列复合型城市功能组团 (表1, 图2) 。唐山西部商贸物流城位于六大城市功能组团的中心位置, 规划综合运用SWOT分析法、动力机制分析法、比较研究方法等对区域内组团进行分析, “差异选择、彰显优势、跨越发展”, 强化高端商贸和现代物流特色。

(2) “三流”互动的发展思路。规划把构建唐山商贸物流的“龙头”引擎作为发展目标, 塑造以商贸为核心, 以物流为动脉, 以产业为支撑的发展模式, 把商贸作为规划建设的“核心引爆点”, 形成以商流带动物流, 以物流、信息流促进和提升商流的良性互动循环机制, 提升园区总部运营聚集能力、现代物流集疏能力和现代服务配套能力的三大能力, 推进唐山市“大商圈”、“大商贸”、“大流通”战略的完善和提升 (图3) 。

(3) 多功能融合的发展定位。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是对商贸物流组织管理的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融合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面向生产者和消费者需求的城市商贸物流功能区域。它不仅具有依托相关商贸物流服务设施降低商贸物流成本、提高商贸物流运作效率、改善与企业服务相关的流通加工和原材料采购等职能, 还具有将商贸物流创新业态与消费者直接联系、丰富商业活动形态的职能。规划将唐山西部商贸物流城的主要功能为交易功能、展示功能、信息功能、商务服务功能、物流功能、生活服务功能等, 形成多种功能的融合发展 (图4) 。

3.3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产业设置

产业是功能定位的直接体现, 随着新技术产业化和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产业正在成为产业的主流。唐山西部商贸物流城规划设置“一大主导、两大支撑”的产业体系, 即以国际名品商贸、特色产品贸易、大型综合商贸和研发总部为核心的城市商贸主导产业, 以第三方综合物流、城市配送和电子商贸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物流, 以及以会展、金融、信息、咨询等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作为配套支撑产业 (表2, 图5、6) 。

3.4 注重引导和调控的空间承载

本着“开发集约、布局集中, 专业集群、组团发展, 功能提升、产城共荣, 区域统筹、协同联动”的原则, 构建“产业、城市、生态”协调统一的空间格局。实施专业化、集群化发展策略, 重点建设专业产业组团, 促进公共服务与配套建设的有效集中和高效利用, 构建“商贸物流型”边缘城市的发展模式。

(1) 核心引领、轴向拓展结构。规划空间结构为“一核、一轴、两心、一带”。其中:将高铁商贸综合体打造成综合性商贸核心;以南新道和北新道为商贸发展轴, 集中发展高端商贸业态;以医药、水产等商贸流通项目为主题, 形成北部商贸流通中心;以农产品、花卉等交易为主题, 形成南部农品商贸中心;围绕西外环路, 串联高铁商贸综合体、商贸流通中心和农品商贸中心, 形成唐山西部商贸产业联动带。按照产业集聚特征以及空间结构布局, 划定四大功能区, 即高铁商贸综合体, 包括国际名品商贸物流、商务会展、参与型娱乐、绿色农产品交易、现代花卉商贸、冷链物流、公铁联运、观光等功能;研发总部区, 包括研究、开发、孵化等功能;综合生活服务区, 科研、教育、商贸、加工业、居住功能;城市生活配套区, 以居住配套功能为主体。

(2) 快慢分行的交通支撑体系。考虑到居民城郊购物的快捷性、通畅性和宜人性需求, 以及货物运输的便捷性和独立性要求, 园区道路交通系统需要同时满足货运交通、小汽车交通、快速公共交通和人行交通的使用需求。按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等级配置路网系统, 按照“交通性道路-商业性道路-景观性道路”的功能组织交通, 以“三纵七横”的快速路网为骨架, 在街区和重点商业区内部设置若干适宜行人活动的步行道路系统, 大型公共建筑配套建设交通换乘枢纽设施。

3.5 体制和资金的保障策略

发展商贸物流城的重点在于产业平台的打造, 通过有效平台建设, 对科技、人才、资本、市场、标准和品牌进行合理分配, 制定发展要素的政策性专项规划, 如人才规划、科技规划、环境规划、教育培训规划、社会保障规划等。加强与世界知名企业展开合作, 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息流动和技术转移。积极推进园区与唐山市各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商贸中心等的战略合作, 按照“差异竞争和高端集成”的发展主旨, 选择细分产品领域、专业服务领域等为其他区域提供增值服务, 达到区域共赢发展。依托京津冀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相关信息服务平台, 推动建立跨区域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平台, 加快各地区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和产业基地信息平台对接, 促进京津冀地区在国际航运、现代物流、保税仓储、产业配套、产品检测与维修等领域的信息互动与共享。通过确定资金统筹范围、区分公共产品供应方式, 并根据土地开发和项目建设需求, 进行融资方式和市场化融资模式选择, 包括市政债券、信托产品创新、资产证券化、私人主动融资、公私合伙制等类型, 保障资金需求。

4 结论

当前, 信息技术革命影响和推动着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形态和结构的演变, “边缘城市”随着城市发展更新在不断的进行探索和调整。商贸物流型边缘城市能够较好的解决产业发展和城市生活的融合, 并将简单的通过商品交易带动物流运作的传统商贸物流模式升级为商贸和物流紧密结合、互相支撑的现代商贸物流业态, 对于唐山这样一个经济较为发达、处于规模扩张阶段的区域中心城市而言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然而, 随着电子商务、网上购物、虚拟社区、远程工作、电子社区以及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 一个“虚拟世界”正在形成, 网络购物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比重, 这要求商贸物流业要继续进行业态的创新, 不断满足人的参与性、多元化和体验性需求。

图、表来源

图1~8:参考文献[2];

文中表格均由作者绘制。

参考文献

[1]K.J.巴顿.城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14.

[2]北京北达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唐山西部商贸物流园区概念规划, 2012.

[3]胡永仕, 王健.商贸物流园区:内涵、形成机理及投融资模式[J].中国水运 (下半月刊) , 2010 (11) :48.

[4]胡永仕, 王健.商贸物流园区:内涵、形成机理及投融资模式[J].中国水运 (下半月刊) , 2010 (11) :46-48.

[5]姜轶帆.商贸物流园建设思考[J].中国储运, 2012 (1) :94-95.

[6]荣羽芳, 郭思维, 张云峰.城市边缘区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学刊, 2011 (4) :93-100.

[7]商务部, 发展改革委.供销总社关于印发《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商商贸发[2011]67号) .

[8]孙一飞, 马润潮.边缘城市:美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势[J].国际城市规划, 2009, 24 (zl) :171-176.

[9]王博.商贸物流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7:5-6.

[10]王健.现代物流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73-179.

商贸物流城空间布局规划研究 篇3

【关键词】商贸物流城;功能;空间布局

商贸城、物流园区作为一种专业化、规模化的产业集聚场所,在我国的出现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商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大宗物品市场交易形式的逐步变化,商贸城与物流园区出现了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商业综合体形式——商贸物流城。

一、发展特征

相比以前的商贸城、物流园区等,商贸物流城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功能配套趋向完善化

商贸物流城仍然以商品展示交易、货物仓储流通两大功能为主体。但在此基础上,大多数商贸物流城还配套有金融服务、信息处理、咨询、结算、融资促进、产品设计、加工包装、商务办公、生活配套等服务功能,使得各个功能之间形成良好的商业生态系统,实现了创新的产业融合方式。

2、规模等级趋向大型化

商贸物流城的前身是商贸城,它的功能较为简单、规模也较小。商贸城以营业、仓储功能为主,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大型建筑物构成,建筑面积从几万平方米到上百万平方米不等,占地面积一般在100亩以内,个别大型商贸城的占地也不会超过一平方公里。而商贸物流城由于考虑了商贸功能和物流功能的融合,以及信息、金融、办公、生活等各种配套服务功能的融入,其规模极易达到几平方公里甚至几十平方公里。

3、建设选址趋向城市外围

以往的商贸城,由于产业规模较小,投资金额不大,其配套服务功能需要由周边城区、乡镇来解决,因此通常选址在靠近城市近郊或大型集镇周边的位置。近几年规划建设的商贸物流城,其投资规模相对较大,动辄几十亿的投资规模使其有足够能力进行各项产业、生活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商贸、物流产业规模的扩大,也能够吸引金融、检测、信息等服务部门主动在商贸物流城内设立办事机构。因此,近几年的商贸物流城选址,通常都在距离城市十几公里以外的远郊地区,依靠良好的对外交通条件和与城区之间的便捷交通联系,凭借巨大的产业规模和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进行发展。

4、交通依托趋向高端化

产业规模的扩大,也使商贸物流城对交通设施的依赖更加强烈,以往依靠国道、省道、城市交通性主干道就能满足的交通需求,现在则需要更加高端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运(海运)、航空等支撑。

5、辐射范围趋向更大区域

依托庞大的产业规模和便利的交通网络系统,商贸物流城普遍将辐射本区域(经济圈)作为基本的发展目标。个别商贸物流城如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东北物流城、义乌国际商贸城更是将辐射范围扩大到全国,甚至影响到周边国家乃至全球范围。

二、新兴功能

除了传统商贸城和物流园区的基本功能外,商贸物流城因为自身规模和交易方式等的改变,一些新兴功能(或传统功能的新形式)也逐渐出现以适应其发展需求。

1、看样订货中心

看样订货中心有展览和展示两大功能,是商贸物流城的核心功能之一。其中,展览功能通过展览馆建筑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各专业商品博览会,更好地促进商品展览及流通。展示功能则通过展位展示各产品制造企业的产品,各采购商通过展示中心超大规模的同类商品比较,与意象中的企业谈判达成订单交易。看样订货中心通常还需要配套交易结算中心、信息处理中心、会议谈判中心、公证机构、质检中心等设施。

2、现货交易中心

现货交易中心也是商贸物流城的核心功能之一,提供各种专业商品的区域一级批发服务。它根据市场调查、区域商品流通现状,结合逐步建设的看样订货中心运营所形成的人流和品牌,健全的商贸服务及电子商务平台支撑,以强势整合区域以及批发业务。

3、商务办公及生活配套区

商贸物流城规模的扩大,必然會吸引大量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信息处理、电子商务等企业的入驻。商务办公区正是为这些企业、机构提供商务办公场所,并为各种类型的商务活动配套餐饮、住宿、会议等服务功能。其所聚集的大量商户、管理人员、办公人员需要就近配套可供生活居住的住宅区,并考虑一定数量的商业、教育、医疗及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

4、综合信息处理中心

综合信息处理中心是为商贸物流服务的信息采集、发布、电子商务的场所,是大型商贸物流城发展的重要依托。它将传统的商贸、物流、金融服务集为一体,为体系内的企业提供信息发布、展示、交易、结算、物流配送、咨询、融资促进等一揽子服务。

三、空间布局原则

1、功能协调

商贸物流城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使得其包含的基本功能和配套服务功能也越来越多,各种功能既要保持相互独立,又要有必要的联系,这就需要在分析各项功能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把关联性较强的功能组合划分在同一个功能分区内,使划分出来的功能区相互协调,并最好地发挥该功能区的综合效益。

2、交通优先

交通系统是商贸物流城的营运基础,因此,便捷的交通设施也成为大型商贸物流城发展的重要依托。在商贸物流城的空间布局中,应当将各功能区(尤其是配送、物流功能区)与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有紧密的交通联系,使大量的人流、物流能够便捷到达、快速集散。

3、符合要求

大型商贸物流城动则几平方公里甚至几十平方公里的用地规模,以及越来越完善的配套服务功能,已经俨然是一个独立的城市片区。但是,其规划布局仍然应与上位规划和地方政策相适应,并对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物流发展规划等的要求进行落实。

四、空间布局规划

本文结合华东环球商贸物流城的规划设计,以便更好地探讨商贸物流城的空间布局规划方法。

华东环球商贸物流城选址于江苏省太仓市东部,靠近长江的入海口,紧邻苏州港太仓港区,距上海市中心不超过50公里,规划范围约26平方公里。概念规划借助中物联投资集团研发推出的新型流通体系——“中国式物流与采购一体化创新工程”,以其设定的“三网合一,四流联动,五大体系”总体架构为基础,结合规划区域的用地条件、周边交通、上位规划要求等实际情况,在规划范围内将“中国式物流与采购一体化创新工程”进行具体空间落实。方案结合商贸物流城的功能运作流程,按照货物进入—仓储—加工—配送—展示—交易的流通顺序,沿苏昆太高速公路自东至西布置物流仓储、加工包装、配送中心、展览展示、现货交易等功能区,这种布局方式将人员、设备和货物所需要的空间作最适当的分配和最有效的组合,有利于货物的对外运输、方便货物流通,减少货物的迂回。

五、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持续改进,类似商业街区、文化艺术中心、商贸物流城这样的城市实体必然会在外在形态、功能构成、交易方式、用地布局等方面都发生不断变化。城市规划作为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布局的重要手段,必然需要对这些城市实体的发展趋势和功能变化有深入了解,以使规划过程中能够将新空间、新功能加以落实,更好地适应其当前发展和未来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庭建,物流园区及其建设发展研究,物流科技,2005,28(2);

2、汪刘英、唐国安, 浅谈城市商贸城规划设计方法,山西建筑,2008(5);

3、梁浩栋、白光润等, 城市土地利用思想与物流园区布局规划研究,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4(4);

对发展商贸物流业的调研对策 篇4

距还很大,很多方面需要完善,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最近,就如何借鉴先进市的经验,推进我市商贸流通工作迈上新台阶的问题进行了相关调研,形成了本篇调研报告。

一、我市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的商贸物流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加快流通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流通经济总量逐年增加。去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71.8亿元,同比增长16.35%,增幅列全省第2位。二是流通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去年全市批零餐饮和交运仓储业实现增加值79.68亿元,同比增长15.6%,占服务业的比重为38.19%,占全市gdp的9.49%,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44个百分点。三是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的框架初步形成。以人民广场为中心的市级商业中心、以新时代广场为中心的南部区级商业中心、以光岳路为中心的东部汽车产业园等几大商贸集中区域已经形成,**市场、铁塔商场、开发区大东钢管城等专业批发市场辐射力明显增强。四是骨干流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去年市政府重点培育的10户重点流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7.8亿元,上缴税收1.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4%和22.1%;5户重点批发市场实现成交额177亿元,同比增长17.8%。

虽然全市流通业有了较快发展,但与**、**等周边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更新不快,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多数企业在思想解放程度、观念更新速度、开拓进取力度等方面与流通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对现代流通业信息化、网络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反应不敏锐,不能熟练掌握运用现代流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在企业发展上,缺乏机遇意识、开拓意识,融资渠道单一,招商引资力度不大。二是骨干流通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够大。目前全市还没有一户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大型零售企业和年成交额过百亿元的大型批发市场,流通企业在品牌、规模、竞争力等方面与省内流通大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三是流通现代化建设进展不快。新型流通业态所占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滞后,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四是流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从调查情况看,多数企业在连锁经营网络建设上没有规划,缺少招商引资的项目,新建、在建项目不多。五是流通业发展的环境仍不宽松。流通企业在信贷、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存在很多制约因素,连锁经营企业统一办证、统一纳税的政策在有的县市仍未落实,对流通企业重复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现象时有发生。

二、先进市地的做法和经验

**、**在区域位置、发展背景等方面和我们相近,他们加快发展的好经验和具体做法非常适合我们学习借鉴。总结他们的经验,主要体现在批发市场建设 “五个结合”和物流配送“四项措施”上。

五个结合是:

1、坚持市场建设与改造提升相结合,进一步膨胀市场规模。依托原有批发市场,下大力进行拆旧建新,改造提升,使市场设施条件逐步完善,吸引力、辐射力、竞争力大大增强。在此基础上,膨胀规模,提升档次,逐步实现由传统集贸市场型向现代批发市场型的转变。

2、坚持市场建设与转变经济方式相结合,提升批发市场的业态水平。引导批发市场投资主体加大投入,完善手段,改善经营业态,突出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竞价拍卖和品牌直销等新型经营方式。

3、坚持市场建设与生产地产品加工相结合,实现工贸结合的良性循环。依托批发市场,鼓励和支持企业生产、加工市场旺销产品,形成以批发市场为龙头的产业链条,为批发市场提供价廉物美的货源支撑,努力实现由中转型市场向产业基地型市场的转变,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4、坚持市场建设与招商引资工作相结合,提高批发市场的整体水平和管理水平。**先后引进了澳龙、华药、**、鲁信、中桥等知名企业,投资参与批发市场的商贸物流项目建设。

5、坚持政府推进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努力营造政府与企业双赢的机制。在批发市场建设改造中,政府主要是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加强引导,调动企业和社会投资市场建设的积极性,政府的投入只是基础性和奖励性的,主要是通过市场化运作,调动村居委、各市场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形成批发市场改造建设的群体效应。

四项措施是:

商贸物流发展规划 篇5

我区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业经过发展,已形成一条物流带和一个以胜利路为轴心的商业圈,正在建设两条物流带。

已形成的物流带,即以巴运物流园区为中心的市场物流带,包括四季青、恒远大型综合市场,形成货物集散和运输中心。巴运物流园区日均信息整合量达几十万条,日均车流量达700台,日均配货量达到10000万吨,日均停靠车辆500台,日均修理车辆200多辆。物流园区的信息、车辆整合和资源配置能力已初步显现,业务已辐射延伸至周边,包括包头、鄂尔多斯、乌海、阿盟等地。一个商圈即以现有胜利路商贸流通业为基础,提升业态,加快传统商贸流通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成功打造了六条精品商业街,即光明西街日用小百货批发街、新华西街精品服饰街、欧式步行一条街、八一商品批发街、七彩文化街、利民西街伊斯兰风情一条街。

正在建设两条物流带,即一是以朔方路为中心的市场物流带,主要形成汽车贸易中心和城乡物流配送中心;二是以B型保税物流园区为中心的市场物流带,形成我区及周边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进入高端市场的物流中心。

服务业招商引资效果明显,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维多利购物中心等一大批三产项目入驻我区,现正抓紧时间建设,争取早日投入运营。其中,红美建材家居生活广场一号馆、二号馆已-1-

开业投入运营,三、四、五号馆预计将在10月初投入运营;恒远综合市场项目正在建设完善过程中,预计年内投入运营。

商贸物流发展规划 篇6

为贯彻县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一核两带、三城四县”发展战略主题,按照县委王敏书记关于实践“三思三创”活动的要求,为促进商贸物流业繁荣,针对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我们政协财贸组进行专题调研,提出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我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现代服务业发展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专业化的本质要求,相对传统服务业而言,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是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新兴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2010年我县实现服务业增值40.88亿元,增长12.8%,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有机组成部分,2010年,全县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12.15亿元,突破百亿元大关,保险业完成保费收入2.36亿元,年增31.4%,房地产建筑额29.70亿元,年增长20.5%,金融保险、房地产良好的发展势头,体现了新兴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对全县经济贡献不断提高。

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处在起步,结构逐渐优化。我县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主要以物流业的发展为代表性,且又分为生活性和生产性物流。物流业在我县现处于起步阶段,结构正在逐渐优化。目前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有邮政物流、烟草物流、食盐物流,这些主要是生活性物流,生产性物流主要表现在企业产成品自运,没有将物流管理从企业的核心业中剥离出来交给独立的物流企业运作,生产服务性物流成本较高,随着弘洲物流港作为第三方物流的界入,使我县生产性物流进入了发展时期。

三是传统的服务业不断提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传统的商贸流通业稳步提升,201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总额33亿元,年增17.2%,城镇消费品总额23.57亿元,年增17.48%,农村消费品总额9.19亿元,年增16.4%,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9.92亿元,年增16.2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86亿元,年增27.86%。

服务业成为拉动内需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2010年,我县从事服务业单位工作的人数12.31万余人,占我县全社会从业人数的30.9%,服务业就业门路广,吸纳劳动力强的特点,成为解决就业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四是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有力,服务业投资不断增大。服务业招商引资效果明显,天集商业广场、弘洲物流、皇庭大酒店、新区农贸市场、胜利南路农贸市场等一大批三产项目入驻我县,投入使用和抓紧时间建设。

政策逐步完善,对服务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我县相继出台了《进贤县商业网点规划》、《进贤县低炭农业与生态旅游发展规划》、《进贤县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进贤县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贤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十二五发展规划概要》、《进贤县现代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文件,有力推进了服务业发展。

二、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从现实情况看,我县的服务业比重仍然低,发展速度慢,产业档次不高,已严重制约我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格局。

六大问题,显现我县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一是规模总量不大,比重仍然偏低。近年来,我县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GDP保持较高增长,但服务业经济总量还是偏小,现代服务业占三产服务业比重在全省排位较后,与经济发展要求相差较大。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不够高。我县经济结构中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不高。从现状看,服务业还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新兴行业较少,现代服务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当前,一些大中城市服务业正在向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为主的产业转移,而我县仍然以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创意产业、服务外包和会展会务等新兴服务业还处在萌芽状态,发展不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服务业发展结构的优化和层次的提升。

三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快,满足不了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近年来我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偏低,目前有代表性的物流只能承担小量的全国各地整本、零担、专线直达、往返运输、中转运输等第三方物流,增值物流延伸服务,已接近竣工的弘洲农副产品物流港作为三方物流企业的界入,弥补了我县储存、分销、配送、信息服务等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功能,但我县物流行业发展水平偏低,是产业结构中的一条短腿,与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目前我县制造业还习惯于自营物流,传统物流未剥离,即增加了企业产品成本,又严重影响了物流外包的发展。四是服务业投入不足,招商引资仍待加强。在招商引资中,我县利用外资的项目仍然以一二产为主,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项目较少,相对于工业性投入,服务业投入明显不足,虽然我县服务业投入有所增长,但生产性的服务业投资及税收占比较低,房地产非生产性服务投资和税收占比较高。

五是人才匮乏问题比较突出。我县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从事服务业特别是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人才缺乏,缺乏高档次人才引进中介机构,缺乏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国有商贸企业改制后名存实亡,商务主管部门门庭冷落,年龄老化,专业性人才少,动作水平不高,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服务业发展。

六是发展认识不到位,体制仍需理顺。县委、县政府已认识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但基层部门及少数领导在认识上不到位,没有把发展服务业放到重要位置,在服务业发展问题上抓什么、发展什么不明确,有争议或顺其自然,对发展服务业没有对其他行业考核显得重要,缺少考核职能部门。虽然有商贸局,政策配套不够,职能不能完全发挥,一定程度上影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当今社会服务业发展特点和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一是制造业呈现服务化的趋势逐步扩大;二是服务业结构内部的升级趋势日益彰显;三是人力资本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四是服务业发展的创新能力日俱增加。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分析

进贤县系江西省会南昌市的市辖县,自古以来被誉为“东南之藩蔽,闽浙之门户”,是长珠闽三个经济三角洲的共同腹地,拥有良好的开放型经济基础,丰富的综合资源,以及高密度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我们要充分发挥地处长珠闽三个经济三角洲的共同腹地的特定区位优势,发展繁荣传统的商贸流通业,大力推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军山湖休闲旅游目的地,使服务业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要把握发展思路。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县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实践“三思三创”为动力,以“一核两带,三城四县”发展战略为主题,以加快先进制造业建设为目标,以加快生产性服务建设为突破点,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充分拓展发展空间,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繁荣商贸物流业,努力增强我县“三产”的核心竞争力和聚集吸引力,使“三产”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大幅提高。二要坚持发展原则。(1)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努力使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在全县GDP的比重大幅提高;(2)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在巩固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以新兴产业和市场化体系建设及发展为主线,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3)坚持产业联动的原则。要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一二产业,拉动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发展;(4)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要做到商业布局合理,业态结构完整,经营行为规范,服务功能齐全,构建充满活力、竞争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全县商贸流通、物流服务发展格局。

三要明确发展目标。要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核两带,三城四县”发展总体目标,通过“提速、提质、提能级”,到十二五末,把进贤建设成全市乃至全省,辐射周边的商贸流通、物流服务强县,所谓“提速”就是提升物流服务业发展速度,到十二五末要确保服务业增加值每年增18%以上,服务业每年投资增长18%以上,力争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占GDP总量的40%;所谓“提质”就是提升商贸流通发展质量,要打造商业品牌,要大力引进像华润苏果、国美电器、肯德基等大批世界500强和国内200家企业入驻我县,要培育发展本地老字号企业。所谓“提能级”就是提升商贸、物流服务来发展能级,大商贸、大物流、金融、保险、休闲旅游要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对区域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要明显提升。

五、进一步加快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商贸物流业繁荣的对策思考和建议

随着十二五期间我县工业化、农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给全县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业的繁荣带来了新的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第一要务,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突出发展重点,打造发展优势,全面提升进贤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以规划引导发展,以招商推进发展,以政策支持发展,以人才推动发展,以联动促进发展,以责任落实保障发展。下面调研组就加快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县商贸物流业繁荣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是要更新发展观念。我们国家已经将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以经济和社会两个面层清晰地指出了在新的发展时期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意义。因此要充分认识加快现代服务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实践“三思三创”的具体表现。要充分发挥商贸,服务职能部门管理作用,承担现代商贸发展调查研究、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综合协调职能,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合力,为繁荣我县商贸物流服务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要建立良好的商贸运行机制。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商贸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建立以政府为引导,规范管理,营造环境,搭建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依照市场经济原则规范运作,积极扩大商贸企业经营范围,提升服务质量,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以社会投资为主渠道的商贸发展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城内大商贸、城外大物流”的发展格局,促进我县商贸物流服务业大发展。

三是要重点发展以现代物流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我县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重要“抓手”,启动推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拓展信息发布、查询、对接等服务功能,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物流资源信息、物流状态查询、物流过程跟踪、物流要素信息记录、物流客户管理及公共信息服务支撑体系,为全县各类企业提供运力资源。要培育现代物流企业,整合现有物流企业和个低运输户,积极引导全县现有个体物流服务通过转组成为规范性物流服务企业,扩大物流企业实力和规模,提高竞争意识,要鼓励企业物流外包,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模式,实行企业物流业务剥离,将采购、仓储、包装、运输和产成品,整理配送等物流服务业务外包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企业物流社会化,要综合考虑我县城乡布局,物流量分布和县城总体规划因素,以李渡、长山、文港、温圳及三大工业集聚点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制造服务业物流服务中心,以衙前、下埠、三阳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以军山湖河蟹水产业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水产品物流服务业,以前坊茶叶果业为载体,重点培育茶叶果业物流中心,以县城新城老区商贸经济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商贸物流服务。

四是大力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充分利用我县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更多资金、商品、人才,形成工贸一体,优势互补的县域商贸大格局,大力培育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发挥重点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培育和提高商贸发展主体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整体宣传、整体促销,塑造独特的商贸文化和统一识别系统,打造商贸街区的整体品牌,提升商贸街区的知名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助,形成一批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模式先进、影响广泛的老字号品牌群体,促进知名商贸街、知名商品、知名老字号相互依存联动发展。

五是加快发展重点休闲旅游业为重点的新兴服务业。要充分利用我县自然资源优势,要推进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我县宾馆、酒店的服务档次,打造好服务平台,要创意设计军山湖河蟹品牌文化内涵,千年李渡酒品牌文化内涵,华厦笔都品牌文化内涵,前坊西湖李家新农村建设品牌文化内涵,白圩牛节品牌文化内涵,农民艺术节文化内涵等品牌文化,以节庆为依托,举办各类庆典节庆、会展活动,推介进贤,唱响进贤,促使其成为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六是要加强服务业的对外招商。要以拓商推进商贸物流业发展,瞄准国内外500强和国内200家企业,大力引进像华润苏果、国美电器、肯德基等重点企业入驻我县。发展商贸流通业,大力引进像弘洲物流港等重点企业入驻我县,发展物流服务业,在商贸、物流业发展领域里,着重引进一批基础好、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

武汉高端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篇7

1.1 高端商贸物流产业的概念

高端商贸物流产业的概念包括两层含义, 一方面它属于商贸物流业范畴, 另一方面它是一种特殊的商贸物流产业。

1.1.1 商贸物流产业

在《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发布之前, 商贸物流这种形态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定义。《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对商贸物流有了一个初步的界定, 即商贸物流是指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商贸服务业及进出口贸易相关的物流服务活动。商贸物流属于产业物流, 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并不是商业贸易中产生的所有物流过程都是商贸物流, 而是专指为了商业贸易而进行的物流活动, 它的范畴涉及供需双方。从定位上来说, 商贸活动的科学界定不仅仅是通过购销所完成的商品交易活动, 而且也包括商品实物转至另一方的商贸物流活动, 商贸物流是商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作用上说, 商贸物流在商贸活动中所起的是服务性作用, 且对商贸活动具有能动的支持作用, 有时甚至表现为最后的决定性作用。

1.1.2 高端物流

高端物流一般包括包括狭义和广义两层概念, 一是狭义概念, 是指物品价值相对比较贵重, 物品运输要求比较严格, 物流的特殊性需要特殊器材或有特殊限制或特殊服务要求以及特种技术服务或采用高科技手段等因素的物流活动。二是广义概念, 是指物流过程中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物流一体化、分工协作的产业链条, 是一个以供应链为核心的物流集成系统, 包括物流策划与供应链的管理咨询服务、物流与供应链解决方案的设计、物流与供应链实施与控制、物流与供应链的运作与管理、全球化的网络服务、物流信息化及信息网络服务、供应链上多个环节的资源整合服务、物流的特殊服务等。

综上所述, 高端商贸物流产业可以界定为:产出价值高的商贸物流活动, 包括高附加值的物流操作活动和与商贸物流操作相关的策划、咨询、服务活动等。

1.2 高端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特征

高端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有“高附加值、高效益、高时效、高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本、高开放度产业带动力, 低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低污染”等“六高两低”的特征, 体现了商贸物流服务体系的核心, 使商贸物流业在各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二是以供应链一体化作为竞争手段, 突出“高端品质”的商贸物流活动流程。在高端商贸物流的系统运营和流程优化过程中, 能够不断提高并满足高端客户需求和高端物流运作能力。信息系统是一个高端商贸物流业务模式最集中的体现, 先进的信息技术成为服务高端商贸物流的重要支持手段, 快速、准确地掌握不同领域、不同环节的商贸物流信息, 就可能实现高效无缝衔接。

2 国内部分城市高端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实践及经验总结

2.1 国内部分城市高端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实践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加快, 国内部分城市通过多种举措改善商贸物流服务环境、提升商贸物流服务竞争力, 促进了商贸物流向高端化提升, 商贸物流产业呈现出高端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2.1.1 深圳:“十二五”期间, 在全国率先吹起向高端物流迈进的号角

《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 高端物流业具有“技术高端、管理高端、模式创新、体制创新”的内涵以及“三高两低”, 即“高效益、高附加值、高带动力、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的特征。因此, 深圳在前海建设高端物流业的集聚区, 致力于打造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的供应链管理中心和航运衍生服务基地。把高端物流业打造成现代物流业的主导业态, 依托抢占技术高端和管理高端, 强化模式创新与体制创新, 着力促进高端物流发展, 重点发展供应链管理、物流总部经济、航运衍生服务等高端商贸物流业态。

2.1.2 广州:以航空物流带动现代商贸物流业向高端物流发展

广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核心的象征, 其经济发展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和影响力, 在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产品制造基地、航运等方面引起世界瞩目。近年来, 随着低碳经济战略的实施, 广州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迅猛, 新兴行业不断涌现, 产业升级加快, 为高端物流打下了坚定基础。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 其城市定位和发展前景, 引导其以航空物流作为高端物流发展的切入点, 以空港经济找准市场竞合契机, 促进早日形成世界级的航运中心。目前, 广州白云机场着力通过价值链纵横拓展, 协同技术创新、业务流程再造, 不断增加便利性, 加快反应速度, 降低成本和延伸服务, 实现服务增值, 从而以航空物流带动现代商贸物流业向高端物流发展。

2.1.3 北京:高端医药物流产业基地已初步形成

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是我国第一个区港一体联动的空港型综保区, 享受国家赋予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最优政策, 享有北京市权限下放、政策集成、流程优化的最佳服务, 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集聚并优化整合了国内不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优势:“免进出口环节增值税、免消费税、出口退税、免检疫、免企业所得税、免营业税、免契税、免关税、免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免验核”十大免税, 是目前我国内陆开放层次较深入的特殊开放区域。

2.1.4 重庆:着力打造商贸物流升级版, 加快建成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

重庆市在商贸物流提档升级过程中, 首先, 着力实现技术升级。通过流通技术创新, 用信息化改造提升现代商贸, 在建设完善商贸信息网络及数据库, 实现市场信息分析、发布、监测运行方式现代化、智能化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 推动向中高端升级。其次, 依靠制度创新释放红利和增强后劲, 激发竞争力。一方面做大做强企业, 向大型化、连锁化、集团化发展。另一方面重点变革经营方式, 企业既要应对电商渠道分流, 实现线上线下结合, 在商品和市场定位上积极向精品百货和时尚百货转型, 又要转型突围, 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精细化服务。

2.1.5 成都:开始步入高端物流发展时代

积极引进境内外知名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企业建立区域性总部和后台服务中心、结算中心、管理运营中心等功能性总部, 加快“物联网”科技研发和普及应用, 全面提升现代商贸物流产业能级。

2.1.6 温州:以特色商贸物流交易平台带动商贸物流向高端化迈进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 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商贸城市之一。伴随着动车的开通, 温州跨入“高铁时代”, 其作为“浙南闽北商贸中心”的地位日益凸显。温州商贸历来十分活跃, 从温州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中看出温州的商贸业发展迅速, 涌现了一大批实力强劲的商贸企业, 对商贸物流的需求不断扩大。温州市政府十分注重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 已建设潘桥物流基地、双屿物流中心、瓯北货运中心、半岛物流园区、乐清湾物流园区、滨海物流园区等多个物流基地。在加强快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 温州市政府还把物流服务设施作为重中之重, 针对温州地域和交通现状, 引导各大物流企业剥离自营物流配送, 积极推进共有型配送和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支持规模化商贸物流企业的发展, 鼓励商贸物流企业调整经营结构, 充分发挥物流业的集散运输特征, 创造性地打造特色商贸物流交易平台, 为温州商贸物流向高端商贸物流迈进推波助澜。

2.1.7 临沂:投资10亿元建设高端冷链物流基地

该高端冷链物流项目建成后, 将成为临沂市现代化仓储配送的示范基地和冷链物流资源的聚集地, 可以充分整合现有物流资源, 发挥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 培植壮大临沂市高端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引导发展具有高附加值、良好市场前景的冷链物流, 填补临沂市冷链物流业发展的空白。

2.2 国内高端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经验总结

通过以上城市高端商贸物流业发展实践, 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主要发展经验。

2.2.1 注重提高商贸物流的社会化水平

积极引导生产和商贸流通企业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 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 实行主辅业分离。注重提升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 支持传统仓储企业转型升级, 向配送运营中心和专业化、规模化第三方物流发展, 支持货代物流企业发展壮大。注重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集中配送等先进模式, 减少物流环节。

2.2.2 注重提高商贸物流的专业化水平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 支持商贸物流企业扩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冷链物流, 逐步实现产地到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无缝衔接。鼓励商贸物流园区向绿色物流功能区转型, 加大绿色物流装备、技术、仓储等设施的推广使用力度。

2.2.3 注重提高商贸物流的信息化水平

支持商贸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批发零售等企业通过共用信息系统, 实现数据共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发展, 充分发挥平台整合调配物流资源的作用。

2.2.4 注重提高商贸物流的组织化水平

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 引导物流企业共同投资建设重要物流节点的仓储设施, 合理布局物流园区 (中心、基地) , 增强服务功能, 提高服务能力和集约化发展水平。

3 武汉发展高端商贸物流产业的重要意义

3.1 有利于实现武汉商贸物流业的转型升级

商贸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 包括了商贸物流产业升级、商贸企业升级、基础环境、政策法规等以物流为核心的综合元素的提升和优化。由于高端商贸物流业具有资源消耗低、效益高的综合物流服务特征, 能为需求方提供物流策划、物流咨询管理以及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的设计、实施与改进等一系列服务, 能提供不断创新的物流服务, 并与处于高端的其他服务业相结合, 衍生出许多新的物流服务产品, 从而实现商贸物流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武汉市要立足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的目标, 加快实现物流业转型升级步伐。

3.2 有利于提升武汉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的综合竞争力

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武汉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对武汉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非常明显, 是推动武汉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由于目前武汉的物流业大多是低端业态, 使得物流成本过高, 如2010年武汉市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6.08%, 严重影响了全市整体物流竞争力的提升。发展高端商贸物流产业, 加快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 其核心在于降低社会成本和提高运输效率, 这不仅关系到商贸物流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 更涉及到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区域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等深层次问题。

3.3 有利于发展物流总部经济

发展高端物流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国内大型物流企业总部聚集武汉, 也使物流企业的高端功能在该物流枢纽节点上集聚, 共享物流信息和资源, 共谋发展, 从而形成物流总部基地, 进而凭借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布设的网点, 将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业务延伸到全国乃至全球。

3.4 有利于优化与提升武汉市的产业结构

武汉商贸物流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扩大武汉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这一直接效应上, 而且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使武汉市第一、二、三产业之间及各产业内部结构更为合理。因此, 通过运用高端的物流技术、物流配送和物流管理, 可以更为有效地提高全市商贸行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 为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5 有利于增强城市聚集力及其综合功能

高端商贸物流的发展, 可以进一步改善武汉市的总体规划布局, 使城市的整体运作更为有效。同时, 可以提高武汉市各类商贸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 极大地增强武汉的市场辐射能级。可以更加凸显武汉的城市功能定位, 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城市的综合功能。

4 武汉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发展现状

近年来, 武汉围绕着力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 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结构与层次的不断提升, 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步伐稳健推进, 商贸物流功能进一步提升、集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4.1.1 商贸物流规划及政策陆续出台, 重点商贸项目进展良好

研究制定了《武汉市商业设施空间布局规划》, 首次以规划的方式对城市商业空间布局进行了刚性规定, 以科学的规划和规范化的管理, 促进了全市商业空间科学合理布局。研究出台了《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激活内需提振商业经济发展的意见》, 提出了规范促销与市场秩序、发展电商、培育限上企业等15项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商贸企业、重点商贸物流项目的跟踪推进力度, 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和园区招商。引进京东商城、菜鸟网络中国智能骨干网等30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10个, 万达汉街百货店开业, 王家墩泛海城市广场、武汉天地汇、永旺梦乐城购物中心等一批重点商贸项目建设进展良好。

4.1.2 电子商务流通模式不断创新, 武汉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加快

积极引进商贸行业巨头, 打造商贸物流产业高地。目前, 在硚口、东西湖、江夏等地逐步形成了以示范应用、电商物流、科技融合为特色的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 武汉已成为全国电商巨头云集、电商模式创新的热土, 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腾讯等9大国内电商龙头企业已在武汉建立华中总部、区域运营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 全球最大公共采购平台落户武汉东湖高新区。加快引进中文百科在线、中百电子商务、中国网库 (湖北总部) 、酒仙网 (华中总部) 、齐家网 (华中总部) 、我的百家、武汉企派等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40余家及武汉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入驻, 基地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不断创新电子商务流通模式, 积极推进汉正街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 指导良中行、九州通成功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其中, 九州通集团通过整合“好药师”网上药店, 打造国内最全面、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一站式健康服务”平台。深化电子商务应用, 促进传统业态升级。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实行网上专业市场与实体市场对接, 华融物流在国内钢铁贸易行业首创RFID技术应用, 建立钢铁全供应链服务新模式。

4.1.3 物流通道进一步拓展和畅通, 物流园区 (中心) 凝聚力逐步增强

天河机场三期主体工程、武深高速武汉段、四环线西线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武汉新港江北铁路有序推进。沪汉蓉客运专线全线贯通, 以武汉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基本形成。武汉与国内主要大中城市间基本实现高速化出行, 武汉与郑州、长沙、南昌、合肥等中部省会城市形成2小时交通圈, 与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城市形成4至5小时交通圈, 与重庆、宁波、青岛、厦门等城市形成8小时交通圈。开展天河机场至东湖综合保税区、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沌口出口加工区“空陆联运班车”试点。开通武汉—北京—洛杉矶、武汉—上海—旧金山等5条国际 (地区) 航线, 推进“江海直达”天天班、“泸汉台”近洋快班, 开通“汉新欧”国际货运专列, 初步形成相对完善的联系国际、国内商贸物流通道体系。以《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武汉市物流业空间发展规划 (2012-2020) 》为引导, 加快推进物流园区 (中心) 建设。阳逻、空港、东西湖综合物流园园区道路更加完善和畅通, 汉口北、郑店、常福、朱家湾、沙帽等物流园区 (中心) 路网及“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物流园区 (中心) 的吸附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东西湖综合物流园成为国家物流示范基地。

4.1.4 物流服务创新进一步加速, 物流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 武汉市不断创新商贸服务业态, 涌现出一批服务于汽车、钢铁产业发展的供应链物流, 全货机营运等。加快传统商贸物流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变, 大道、汇通、联创通达等传统货运 (站场) 企业加大运输网络、信息化建设投入, 国药湖北公司、华润新龙、九州通等医药流通企业向立体仓储、自动化分拣、第三方配送方向发展, 联想、肉联、四季美等加快发展专业化冷链仓储, 仓储能力达52万吨, 成为中部地区最大冷冻食品交易市场。同时, 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商贸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出台了《引进物流龙头企业总部在汉落户扶持政策》,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物流企业总部投资补助、经营贡献奖励、用地保障、高管人员奖励等11条引进政策。制定了《扶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实施办法》, 按照“一企一策”的方式, 明确了重点扶持对象、扶持原则、扶持重点及操作程序等具体实施意见。注重商贸物流园区建设, 出台了《物流园区 (中心)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管理办法》, 明确从全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单列物流项目指标, 分期分批审核和下达项目用地计划, 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设。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明显增强, 苏宁、菜鸟、京东、腾讯等九大电商, TNT、顺丰、“四通一达”等主要快递公司以及普洛斯、丰树等知名物流地产商在汉设立地区总部或大型物流基地。在258家重点物流企业中, 17家业务网点辐射国际、104家企业辐射全国, 已形成面向西南地区的物流辐射、中转服务。

4.1.5 商贸物流活动日渐频繁, 会展品牌效益日益显著

近年来, 国际国内知名展会相继在汉成功举办, 会展业发展进入爆发期。展会数量迅速增长、品牌效应持续凸显, 商贸物流服务产业能力不断增强。已成功举办了第69届全国药交会、第6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第4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第11届中国畜牧业展、第9届中国会展文化节、第4届全球汽车论坛、第14届武汉国际车展、第89届全国糖酒会、第14届机博会等一批大型国际国内品牌展会。

4.2 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武汉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商贸物流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因各种原因, 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 全市商贸物流发展水平偏低, 离高端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2.1 传统的物流营运模式依然存在, 商贸物流潜在需求有待开发

武汉市依然有一部分商场 (或市场) 仍采用自营物流和供货商物流的方式, 这种物流配送的模式既不利于商贸企业整体运作效率的提高, 又不利于发挥商贸企业的核心业务优势。因此, 在引导企业剥离自营物流功能, 彻底释放商贸企业潜在物流需求, 并使之走向产业化、社会化、高端化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4.2.2 商贸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物流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武汉市的道路运输能力不足, 尚不能很好地满足物流运输与配送的需求, 相当一部分外环道路的运输能力已经趋于饱和。二是商业仓储设施陈旧, 还有很多尚未得到很好的维护和更新改造, 整体技术水平较低。三是物流信息化水平低, 运用物流信息系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制造资源计划 (MRPⅡ) 和企业资源计划 (ERP) 等管理软件的商贸企业不多。商贸企业之间还缺乏共同的物流信息平台, 缺乏物流信息交换、车辆跟踪与定位的共享服务等。

4.2.3 城市配送体系不够健全, “三低三严重”现象突出

目前, 武汉市的商贸物流配送体系不够健全, 仍有不少商贸企业还在使用传统的运输配送模式, 武汉市商贸物流产业出现了“三低三严重”的现象, 即“企业组织化程度低、运输车辆档次低、物流服务质量低;城市污染严重、安全隐患严重、无序竞争严重”。

4.2.4 传统物流企业仍未全部完成转型, 商贸物流整体产业竞争力较差

目前正在运营的大多数商贸物流企业竞争实力较弱, 具体表现在:规模偏小、功能单一。缺少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撑, 物流管理水平、技术手段和装备设施还比较落后。企业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物流资源利用率不高, 粗放式经营仍占统治地位。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较低, 物流方案设计、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成本控制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层次增值服务还未全面展开。

5 武汉发展高端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

5.1 发展战略

5.1.1 整合发展战略

以平台整合为突破口, 逐步完善武汉商贸物流网络。加快全市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和运输枢纽资源的整合, 赋予其高端发展内涵, 创新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管理方法、物流配送模式, 为实现商贸物流产业高端化发展和联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鼓励商贸龙头企业通过流程再造、兼并重组、联盟合作等多种方式, 加快功能整合、组织整合、信息整合、平台整合, 发挥资源利用效率。

5.1.2 联动发展战略

通过优化流程、提升效率与创新模式, 进一步深化物流业与产业物流的联动融合, 建立新型的产业联动战略合作关系。积极按照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对商贸物流服务的要求, 实现重点培育商贸物流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联动发展, 提高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起点和培育区域高端商贸物流服务需求。

5.1.3 创新发展战略

积极鼓励各类商贸企业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创新物流配送模式, 使商贸物流产业的创新发展成为带动各个相关领域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5.1.4 提升发展战略

积极通过技术改造与设备升级, 提升物流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提高单位产出效率。

5.1.5 高端发展战略

积极培育具有供应链聚集价值, 集商贸、物流于一体的创新性高端商贸物流产业集群, 抢占高端物流业发展高地。

5.2 发展重点

5.2.1 整体推进高端商贸物流业转型升级

积极推进传统商贸物流向高端商贸物流转型升级, 全面提升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强高端物流发展研究。开展高端物流发展调研, 为建设物流一体化、构建完善供应链管理体系打好基础。二是大力推进物流联动发展。促进商贸物流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和绿色生态农业等产业的互动发展, 引导商贸企业紧密围绕物流需求, 融入商贸物流产业供应链, 通过优化物流流程、提升物流效率和创新物流发展模式, 增强商贸物流产业一体化服务能级。三是积极发展新型物流。鼓励发展第四方物流企业;鼓励物流业与银行业务融合, 发展金融物流;深入发展保税、电商、农产品冷链等重点物流业。四是整合共享物流信息资源。推进武汉物流交易所和物流园区 (中心)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全面整合物流信息资源, 实现物流信息资源全程共享。

5.2.2 建立高端物流企业和项目评价认定体系

在向高端商贸物流发展的过程中, 政府应继续加强宏观引导, 出台高端商贸物流企业认定标准及扶持政策, 对高端商贸物流进行规划和引导。要加快建立商贸物流创新的激励机制和高端商贸物流企业及高端商贸物流项目的动态评价指标, 形成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应依据“两高、两新” (即技术高端、管理高端, 机制创新、模式创新) 和“三高、两低” (高效益、高附加值、高带动率, 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 的评判标准, 设立武汉市高端商贸物流企业和高端商贸物流项目的评价体系。

5.2.3 创新商贸物流业的配送模式

鼓励商贸企业积极开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集中配送等先进模式, 依托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或供应商为多个商贸企业、社区门店、市场入驻商户等提供共同配送服务。依托现有的物流园区推广配送班 (专) 车, 开展干线与支线结合的城区集中配送。支持武商、中百等本地大型连锁零售企业通过集中采购提高统一配送率, 利用其物流系统为所属门店和社会企业开展统一配送。不断整合商贸物流存量配送资源, 在学校、社区、地铁、轻轨等周边设立末端配送站或建设公共自助提货柜等。

5.2.4 搭建高端商贸物流交易平台

积极推进商贸物流和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及业务流程再造。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加强与商贸物流企业的合作, 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和利益分配机制。支持电子商务企业与中百超市等社区便利店合作开展“网订店取 (送) ”业务。合理布设物流集散中心和电子商务网络, 支持商贸物流企业拓展物流服务功能, 不断提升全市商贸物流服务能级。

5.2.5 培育高端商贸物流总部经济

积极引进更多的国际商贸物流巨头来汉设立国际总部、地区总部。重点支持具有信息技术、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的商贸物流服务外包项目入驻。加速提升区域现代物流水平, 并依托著名国际物流巨头集聚的优势, 促进货物在区内外快速流动、快速集运, 带动资讯流、资金流和商品流的集聚和辐射, 这样在国际先进物流业的示范效应下, 引导本土商贸物流业向技术高端、管理高端、模式创新、体制创新的高端商贸物流转型。

5.2.6 实施高端物流创新发展系列工程

一是建设商贸物流总部聚集区。在商业、社会资源较为丰富的中心城区, 依照CBD模式, 发挥行业管理资源、金融资源聚集等优势, 建设商贸物流企业总部聚集区, 对现有的部分物流园与高新技术园区、出口加工贸易区、会展中心等高端区进行对接, 以便于直接服务于高端商贸企业, 提供高端商贸物流服务。同时, 在物流空间布局上, 推行“商贸物流总部基地”策略, 发展“综合物流园区+专业性商贸物流中心+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网络”的模式, 从大到小串连物流企业, 从而达到以武汉为中心, 以货物快速集散为目的, 增强枢纽综合承载功能和辐射带动力。二是构建商品市场物流系统。以提升发展商品交易市场为切入点, 依托配送、区域分拨物流企业, 衔接金融、信息服务企业, 打造集商品交易、结算、仓储、区域分拨、配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服务系统, 不断提升商品聚集、辐射能力。三是建立新业态物流系统。以发展具备区域交易、分销优势的产品为突破口, 培育物流服务创新业态, 重点加快建设商贸物流一体化发展的规模交易专业市场物流服务系统, 以及航空、电子商务、医药和冷链物流系统, 培育物流服务产业集群。

6 加快武汉高端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鼓励绿色物流和低碳物流发展

发展高端物流必须树立绿色物流观念, 倡导低碳物流, 注重节能减排, 在物流业规划中要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和低碳措施, 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积极引导一批商贸物流园区向绿色物流功能区转型, 加大绿色物流装备、技术、仓储等设施的推广使用力度。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建立服务于生产和消费的逆向物流网络, 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6.2 加快高端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高端商贸物流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作保障。由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 而且回报期相对较长, 因此, 应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 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积极鼓励社会投资、融资和引进外资, 以保证有充足的资金进行高端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

6.3 积极推进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大力推行武汉商贸物流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 实现物流标准的国际化和体系化, 并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特别要通过政府牵头, 遵循“统一规划、分布实施、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构建城市商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多元投资主体积极参与, 共建、共享物流信息基础设施, 推广EDI、GPS、RFID等技术系统在物流业的应用和普及, 加速物流业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同时, 武汉市政府相关部门要高瞻远瞩, 引导物流企业在移动发互联网中寻求新的增长点。

6.4 支持商贸物流配送体系优化提升

结合城市产业布局和居民消费升级需求, 加快形成多层次、梯级化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整合利用现有商业、物流零售终端, 增强城市末端配送的装卸搬运服务功能, 统筹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改变单一的用“通行证”和“禁限”进行城市货运管理的传统思路, 针对不同经营性质、不同配送线路、不同车种、不同区域和时段进行分级分类通行管理。在用地紧张、交通问题突出的商业聚集区, 推进共同配送和夜间配送方式。加快推广城市配送标准和技术应用, 支持专业配送企业运用先进物流技术和装备, 支持城市配送车辆更新改造。

6.5 积极引进高端物流人才

高端物流业发展, 需要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提供支撑。政府要针对高端物流所具有的特殊性质, 积极发展高端物流先进技术, 培养高端物流人才, 制定有效的鼓励高端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 吸引国外的高端物流投资者。引进的高端商贸物流人才要求熟悉国内外商贸物流市场规则, 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同时, 对引进的高端人才居留和出入境、安家住房、落户、医疗、保险、职称评审、子女入学就业、配偶安置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

参考文献

[1]陶良虎, 杜涛.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以湖北为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6) .

[2]张良卫, 王媛, 王瑶.我国发展高端物流的必要性、问题及政策思路[J].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4) .

构建怀化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篇8

怀化市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素有“火车拖来的城市”之称。湘黔、枝柳和渝怀三条铁路在城区交会,320、319、209三条国道、十二条省道和在建的沪昆、杭瑞以及即将建设的包茂三条高速公路贯穿境内,芷江机场开通了多个航班,水运体系通江达海,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四位一体的便捷交通更使怀化具有有利的运输条件。

把怀化建成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必须按照“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的要求,从加快培育市场体系、拓展现代流通方式、完善配套功能、构建第一产品供应体系等方面主攻,并力求有所突破。

加速培育市场体系。只有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才能集聚人流、物流,真正繁荣商贸物流业。当前重点建设几个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形成在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区)周边地区有较高知名度、较强辐射力的批发大市场;把怀化个数多、门类齐的市场大市建成规模大、档次高的市场强市;建设一批功能齐全的物流园区、储运中心和配送中心,进一步改善物流业发展的硬件设施条件。

积极拓展现代流通方式。在建设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过程中,怀化坚持把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作为关键要素来抓,以现代流通方式的拓展带动商贸物流业的发展,迅速形成区域化乃至全国化的商贸流通网络。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做好“引进、提升、整合”文章,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现代物流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吸引更多的物流客户,提升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适应现代商贸物流发展的要求,加快商务流通信息化,鼓励发展电子贸易、网上交易等无店铺销售,逐步扩大专业性、高效率的现代商贸流通方式覆盖面。

不断完善配套功能。目前,怀化基础设施条件还相对滞后,配套功能相对薄弱,今后要下大力气加快改善,不断夯实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基础。全力加快交通建设步伐,为货畅其流、提升人气创造良好的条件。着力完善商业服务配套设施,为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搭建更好的环境和平台。

着力构建第一产品供应体系。发展商贸物流业离不开产业支撑,需要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其提供第一产品,促进其迅速成长。怀化建设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不能仅仅定位于把怀化建成商品流通的“中转站”,而要跳出商贸抓商贸、跳出物流抓物流,切实把怀化建成商品供应的“原料库”。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医药、林产、食品、建材、轻纺、电力等工业支柱产业,不断增加产品总量,提高产品质量,为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供给。

上一篇:公司环境综合整治方案下一篇:三年个人发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