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性评价方法

2024-07-29

危险性评价方法(共9篇)

危险性评价方法 篇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大型、特大型化工项目开工建设,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要求愈来愈高,安全评价也显得格外重要。蒙德法和道化法是两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安全评价方法,笔者采用最新的道化法(七版)和蒙德法分别对一具体评价单元进行安全评价,探讨这两种方法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为这两种评价方法的合理选取提供依据。

1 方法介绍

道化法与蒙德法都是指数法,指数法又称评分法,是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选定评价项目,对每个评价单元项目均订出评价的分值范围,在此基础上为各评价单元评分,然后通过一定的运算求出总分值。

2 道化法

道化法是美国道化学公司于1964 年提出的“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该评价法以能代表重要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的火灾、爆炸或放出能量的危险性潜在能量的“物质系数”为基础,同时把引起火灾或爆炸时特殊物质危险性、取决于装置操作方式的一般工艺过程危险性以及操作条件和化学反应的特殊过程危险性等作为追加系数加以修正,计算出“火灾爆炸指数”,并根据指数的大小对石油化工装置的危险性程度进行分组,再根据不同的等级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

2.1 评价程序

评价程序见图1所示。

2.2 评价步骤

2.2.1 确定评价单元

单元是装置的一个独立部分,与其他部分保持一定距离,或用防火墙、防爆墙、防护堤等与其他部分隔开。通常在不增加危险性潜能的情况下,可把危险性潜能类似的单元归并为一个较大的单元。

2.2.2 单元固有危险指数计算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按式(1)计算。

F&EI=F3×MF (1)

式中:F3为工艺单元危险系数;MF为物质系数。

2.2.3 单元补偿后危险指数计算

单元固有危险指数表示不考虑任何预防措施时单元所固有的危险性。道七版从降低单元的实际危险性出发,通过变更设计、采取减少事故频率和潜在事故规模的安全对策和各种预防手段来修正、降低其危险性。安全预防措施分工艺控制、物质隔离、防火措施3个方面,其中工艺控制补偿系数包括应急电源等9项措施,物质隔离补偿系数包括遥控阀等4项措施,防火措施补偿系数包括泄漏检测装置等9项措施。

(1)计算补偿火灾、爆炸危险指数。 补偿后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按式(2)计算。

(F&EI)′=F&EI×C (2)

式中:C为安全措施总补偿系数,其值按道七版所确定的原则选取,无任何安全措施时,补偿系数为1.0。

(2)确定危险等级。 求出F&EI和(F&EI)′后,按表1确定其火灾、爆炸危险等级。

2.2.4 工艺单元危险汇总

(1)暴露半径。 已经求出的F&EI乘0.84就转换成暴露半径。

(2)暴露区域。 暴露半径决定暴露区域的大小,暴露区域面积按式(3)计算。

暴露区域面积=πR2 (3)

(3)暴露区域内财产价值。 暴露区域内财产价值由区域内含有财产的更换价值确定,见式(4)所示。

更换价值=原来成本×0.82×增长系数 (4)

(4)危害系数的确定。 危害系数是由单元危险系数和物质系数来确定的。它代表了单元中物料泄漏或反应能量释放所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的综合效应。

(5)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base MPPD)计算方法见式(5)所示。

MPPD=暴露区域内财产价值×危害系数 (5)

3 蒙德法

蒙德法的评价要点是:划分评价单元,确定各评价要素的危险值,包括物质系数、特殊物质危险系数、一般工艺危险系数、特殊工艺危险系数、数量危险系数、配置危险系数和毒性危险系数;依据公式计算综合危险指数、火灾负荷指数、装置内部爆炸指标、环境气体爆炸指标、单元毒性指标、主毒性事故指标和总体危险性评分;单元的补偿评价,确定补偿系数,包括容器系统、工艺管理、安全态度、防火、物质隔离和灭火活动6 个补偿系数;计算补偿后的火灾负荷、装置内部爆炸指标、环境气体爆炸指标和总体危险性评分。

此法是分阶段进行的,先进行初期危险性评价,然后再作出危险度最终评价。评价程序见图2所示。

3.1 初期危险度评价

初期危险度评价就是在没有实施任何措施时,单元所固有的潜在危险性评价。评价因素包括物资系数(B),特殊物资危险性(M),一般工艺危险性(P),特殊工艺危险性(S),量的危险性(Q),配置危险性(L)。

3.2 危险度最终评价

蒙德法从降低事故频率和降低事故规模的潜在性两个方面考虑采取措施和对策,给予补偿,降低R值。

降低事故频率的安全预防手段含有容器系统、工艺管理和安全态度三个方面。减少事故规模的预防手段也有三个方面,即防火、物质隔离、消防活动三项。对这六个方面的各项内容分别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给予补偿,分别取补偿系数K1、K2、K3、K4、K5、K6,其数值均小于1,所以经补偿以后R1=R×K1×K2×K3×K4×K5×K6。

4 评价实例

4.1 评价单元的主要参数

评价单元:三十万吨乙烯生产装置的裂解炉; 评价单元主要物质:乙烯;裂解炉的流量:23 000 kg/h;裂解炉内压力:0.1 MPa;评价单元高度:18 m。

4.2 两种安全评价方法的计算结果

运用道化法七版和蒙德法的有关规定计算图表、公式和方法对煤气发生系统进行安全评价计算,具体结果见表2、表3和表4。

3.3 结果分析

从上述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1)对同一评价单元,道化法的评价结论是:未补偿前F&EI为158.16,危险程度属“很大”。而蒙德法的结果是:全体指数为104.1,属于“极端”的范畴;火灾负荷为402.7,属于“轻”的范畴;爆炸指标为3.58,属“中等”范畴;气体爆炸指标为152,属“高”范畴;全体危险性评分为172.5,属于“中等”的范畴。显然,这两种评价方法在反映评价单元的火灾爆炸危险方面的情况基本接近,都反映出该评价单元的火灾爆炸危险级别属于较高的水平。

当进行了补偿之后,道化法的结论是: (F&EI)′下降为“较轻”危险级别。而蒙德法的结论也降至 “轻”、“低”、“中等”、“缓和”的范畴。

由此可见,道化法与蒙德法在对某一具体的评价单元进行火灾、爆炸方面的危险程度评价时,其结果基本上是接近的。

(2)在评价指标参数方面,蒙德法反映的指标包括了单元毒性和主毒性事故的影响,并且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单独列出,突出了毒性对评价单元的影响。

(3)道化法考虑了评价单元发生火灾爆炸时的影响区域和最大可能财产损失、最大可能工作日损失和停产损失,这对评估评价单元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可能产生的危害、范围和造成的后果有一定的帮助。

(4)根据评价单元的各种各样的情况,道化法从物质系数、一般工艺危险系数和特殊工艺危险系数等3个方面考虑对评价单元可能造成的影响,涉及范围达 19种情况;而蒙德法却从物质系数、特殊物质危险性、一般工艺危险性、特殊工艺危险性、量的危险性、毒性的危险性等6个方面进行考虑,涉及42种情况。

在补偿措施方面,道化法考虑了工艺控制、物质隔离、防火措施,涉及22种情况;而蒙德法则从容器危险性、工程管理、安全态度、防火、物质隔离、灭火活动等6个方面进行考虑,涉及32种情况。

显然,蒙德法在考虑火灾、爆炸、毒性危险方面的影响范围以及在考虑安全补偿措施方面都较“道化七版”法更为全面。

(5)在安全措施补偿方面,蒙德法强调了工程管理和安全态度,突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4 结束语

根据计算、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这两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程序、内容和结果基本上是相同的。蒙德法在道化法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扩充,并在几个方面作了重要的改进和补充,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进了毒性的概念,将道化法的“火灾爆炸指数”扩展到包括物质毒性在内的“火灾、爆炸、毒性指标”的初期评价,使表示装置潜在危险性的初期评价更加切合实际;二是发展了某些补偿系数;三是进行装置危险性再评价,即采取安全措施加以补偿后的最终评价,从而使评价较为恰当,也使预测定量化更具有实用意义。因此蒙德法在评价时所需要的数据也较多。

二者在评价应用时各有特点,在实际评价时如何对这两种评价方法进行选取?笔者建议从下面几方面加以考虑:

(1)评价单元的主要物料是有毒物质,且对毒物危害要求有具体的评价指标时,应考虑选用蒙德法进行评价。

(2)如评价要求对火灾、爆炸危险发生后的影响范围、最大可能财产损失、最大可能工作日损失和停产损失等有具体的反映时,可考虑选用道化法进行评价。

(3)如要求对评价单元的火灾、爆炸、毒性危险因素指标有更全面的反映时,宜采用蒙德法。

(4)在进行项目预评价时,由于整个项目仍处于初步设计阶段,很多的参数处于待定的状态,此时采用道化法进行安全评价会更合适。

参考文献

[1]顾祥柏.石油化工安全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何华刚,裴先明.化工安全评价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3,(01):56-59.

[3]李一铷.火灾、爆炸危险评价方法选择及介绍[J].劳动保护科学技术,2000,(01):43-46.

危险性评价方法 篇2

摘要:

危险化学品德分类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基础,也是开展危险化学品固有危险性评估和专项安全评价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掌握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志知识,将有助于安全评价的开展。安全评价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基础.在不断加强管理的同时,重视化学品评价工作,有效预测其风险程度,建立相应的安全评价方法,并使之更加完善,进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管理,有重点地采取事故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

分类

安全评价

Abstract: Classification of dangerous chemicals and moral basis for management of dangerous chemicals, dangerous chemicals is inherent in carrying out risk assessment and safety evaluation of specific essential element of the master classification of dangerous chemicals, marking knowledge, will help carry out the safety evaluation.Security risk assessment is the basis of chemical safety management.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attention to the evaluation of chemicals,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level of risk assessment method to establish appropriate safety and make it more perfect, and then to carry out targeted safety management, to focus on take accident prevention measures,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tingency plans.Key words: Safety Assessment ; classification ; dangerous chemicals.一. 危险化学品的概念 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程度。健康危化学品是指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包括天然的或人造的。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特性,对人员、设备、环境造成伤害的属于危险化学品。化学品的危害主要包括燃爆危害、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燃爆危害是指化学品645880485@qq.com

害是指接触后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大小,环境危害是指化学品对环境影响的危害程度。

危险化学品具有的特性包括:

①毒性,包括对人体各部分的急性或慢性健康效应;

②化学或物理特性,包括易燃性、爆炸性、氧化性和危险反应性; ③腐蚀性和刺激性; ④过敏和致敏效应; ⑤致癌效应;

⑥致畸性和突变效应; ⑦对生殖系统的效应;

火灾、爆炸事故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化工、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中使用的原料、中间产品及产品多为易燃、易爆物,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据不完全统计,2000—2009年,由于化学品的火灾、爆炸所导致的事故占化学品事故的53%,伤亡人数占所有事故伤亡人数的的50.1%。这些事都是由于化学品自身的火灾爆炸危险造成的。因此了解化学品的火灾、爆炸。正确进行危险性评价,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对搞好安全生产、防止事故有重要意义。

由于化学品的毒性、刺激性、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腐蚀性、麻醉性、窒息性等特性,导致人员中毒的事故每年都发生多起。2000—2002年化学事故统计显示由于化学品的毒性危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占化学事故伤亡的49.9%。因此,关注化学品的健康危害,将是化学品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充分利用化学品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化学废物,由于毫无控制的随意排放及化学品其他途径的泄放,使环境状况日益恶化,严重污染了环境,因此,如何认识化学品的污染危害,最大程度降低化学品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已是人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645880485@qq.com 二. 化学危险品的分类

危险化学品德分类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基础,也是开展危险化学品固有危险性评估和专项安全评价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掌握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志知识,将有助于安全评价的开展。

根据危险品危害性的不同,各国家/国际组织对危险品进行了相应分类以加强管理工作,因此目前对于危险品的分类状况即存在着相似之处又有着细微的差别。

1.按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

输建议书 规章范本》分类

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 规章范本》从运输安全角度将危险品分为9大类20项,这些类别和项别如下。

第1类—爆炸品

1.1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1.2项: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1.3项: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或局部迸射危险或这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1.4项: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1.5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质

1.6项: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质

第2类—气体

2.1项:易燃气体 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 2.3项:毒性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然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4.1项: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和固态退敏爆炸品

4.2项:易于自然的物质

4.3项: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第5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5.1项:氧化性物质 5.2项: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毒性物质 6.1项:毒性物质 6.2项:感染性物质 第7类—放射性物质 第8类—腐蚀性物质

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2.按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 分类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旨在建立一个单一的,致力于化学品标记和安全技术说明的全球协调系统。该协调制度对危险品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类,其总体将危险品危害类别分为:物理危害、健康危害、环境危害。

其中物理危害包括: ①爆炸物; ②易燃气体; ③易燃气溶胶; ④氧化性气体; ⑤高压气体; ⑥易燃液体; ⑦易燃固体;

645880485@qq.com ⑧自反应物质合混合物; ⑨发火液体; ⑩发火固体;

1○

1自热物质和混合物; 1○2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

1○

3氧化性液体; 1○

4氧化性固体; 1○

5有机过氧化物; 1○

6金属腐蚀剂。健康危害包括: ①急性毒性; ②皮肤腐蚀/刺激; ③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④呼吸或皮肤敏华作用; ⑤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⑥致癌性; ⑦生殖毒性;

⑧特定目标器官系统毒性—单次接触;

⑨特定目标器官系统毒性—重复接触;

⑩吸入危险。环境危害包括: ①急性水生毒性; ②慢性水生毒性。

2.按《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

标志》(GB13690-92)将危险分为8类:

第1类:爆炸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2.1项:易燃气体 2.2项:不然气体 2.3项:有毒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3.1项:低闪点液体 3.2项:中闪点液体 3.3项:高闪点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4.1项:易燃固体 4.2项:自然物品 4.3项: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5.1项:氧化剂 5.2项: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6.1项:毒害品 6.2项:感染性物品

第7类:放射性物质

第8类:腐蚀品

8.1项:酸性腐蚀品 8.2项:碱性腐蚀品 8.3项:其他腐蚀品

从运输安全角度,危险品可分为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腐蚀性物质和杂项物质共9大类20项。

几种常见的化学品德危险特性

爆炸品具有以下特性:(1)爆炸性强爆炸品都具有化学不稳定性,在一定外因的作用下能以极快的速度发生猛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温度迅速升高而引起巨大的压力而引起爆炸。(2)敏感度高爆炸品对热、火花、撞击、摩擦、冲击波等敏感,极易发生爆炸。

645880485@qq.com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危险特性如下:

(1)可压缩性 一定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所加的压力越大其体积就会变的越小。若继续加压力会压缩成液体。

(2)膨胀性 气体在光照或受热后温度升高,分子间的热运动加剧,体积增大,若在一定密闭容器内,气体受热的温度越高,其膨胀后形成的压力越大。一般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都盛装在密闭的容器内,如果受高温、日晒,气体极易膨胀,产生很大的压力。当超过容器的耐压强度就会造成爆炸事故。

(3)易燃可燃气体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极易发生燃烧爆炸。

(4)除具有易燃性、毒性外,还有刺激性、致敏性、腐蚀性、窒息性等特性。

易燃液体具有以下几种危险特性(1)易挥发性 易燃液体大部分属于沸点低、闪点低挥发性强的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蒸发速度加快,当蒸汽与空气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极易发生燃烧爆炸。

(2)易流动扩散性 易燃液体具有流动性和扩散性,大部分黏度较小,易流动,有蔓延和扩大火灾的危险。(3)受热膨胀性 易燃液体受热后,体积膨胀,液体表面蒸汽压同时随之增加,部分液体挥发成蒸汽。在密闭容器中储存时,常常会出现鼓桶或挥发现象,如果体积急剧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4)带电性大部分易燃液体是非极性物质。在管道、储罐、槽车、油船的输送、灌装、摇晃、搅拌和高速流动过程中,由于摩擦易产生静电,当所带的静电荷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静电火花有引起燃烧和爆炸的危险。

(5)毒害性大多数易燃液体都有一定的毒性,对人体的内脏器官和系统有毒性作用。易燃固体的主要特性

(1)易燃性 易燃固体容易被氧化,受热分解或升华,遇火种、热源常会引起强烈连续的燃烧。

(2)可分散性与氧化性 固体具有可分散性。一般来讲,物质的颗粒越细,比表面积越大,分散性就越强。当固体粒度小于0.01nm时,可悬浮于空气中,这样能充分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发生氧化作用。

三.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基础.在不断加强管理的同时,重视化学品评价工作,有效预测其风险程度,建立相应的安全评价方法,并使之更加完善,进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管理,有重点地采取事故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提供科学依据. 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模型

经过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作者认为危险化学品的评价可分为实际易发生性评价和事故后果严重度评价两部645880485@qq.com 分.实际易发生性评价可分为固有易 发生性评价与安全补偿措施.实际易发生性评价是在固有易发生性评价的基础上考虑各种危险性的控制因素,以及人员的良好素质和严格的安全管理制

度对事故发生的消减作用. 固有易发生性评价主要反映物质的固有特性和危险物质生产、贮存过程中的特点,其取决于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评价值与生产、贮存等工艺过程易发生I生评价值的乘积.事故后果严重度评价包括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后果分析. 实际易发生性评价方法

2.1 实际易发生性评价的数学模型

根据第1节的分析,实际易发生性评价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A—BCD(1)式中

B为危险化学品物质事故易发生性的评价值;

C为生产、贮存等工艺过程事故易发生性的评价值;

D为安全补偿措施系数.

2.2 危险物质事故易发生性的计算

根据GB 6944—8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

(1)爆炸品;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5)自燃物品;(6)遇湿易燃物品;

(7)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8)毒品物. 根据每种物质与

反应感度有关的理化参数值给出各特性分值B,则该物质事故易发生性系数为 B一ΣB(2)对于压缩性气体、液化气体和易燃液体还应考虑其化学活泼性,可在易发生性系数B 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得到.

2.3 生产、贮存等工艺过程事故易发生性的计算生产、贮存等工艺过程事故易发生性分为火灾爆炸事故易发生性和中毒事故易发生性.火灾爆炸事故易发生性的影响因素可分为22项:

(1)放热反应;(2)吸热反应;(3)低温;(4)高温;(5)负压;(6)操作压力;(7)静电;(8)电气火花;(9)明火;

(10)摩擦、撞击;(11)设备;(12)腐蚀;(13)泄漏;

(14)易燃物质和不稳定物质的数量;(15)物料贮存;(16)物料处理和输送;

645880485@qq.com(17)工艺布置;(18)密闭单元;(19)操作方式;

(2O)爆炸范围内及附近的操作;(21)粉尘和雾滴;

(22)排放与泄漏控制.根据上述生产、贮存过程中的因素给出各项的危险系数C .

火灾爆炸事故易发生性指数为

中毒事故易发生性的影响因素可分为6项:

(1)腐蚀;(2)泄漏;(3)介质;(4)设备;(5)出料;(6)输送.

根据以上生产、贮存过程中的因 素给出各项的危险系数C . 中毒事故易发性指数为

如果腐蚀、泄漏、设备等3个因素在火灾爆炸事故易发生性评价中已经涉及,在火灾爆炸、毒性事故易发生性评价中不再考虑.火灾爆炸、毒性事故易发生性综合指数C为

2.4 事故易发生性分级与安全管理分级

根据作者目前的认识,初步确定事故易发生性 分级标准: 可能性小,A<4O;

可能,40~A<60; 相当可能,6O≤A%90; 极其可能,9O≤A<150; 完全可能,A≥150. 安全管理分级标准:

好,E≥35;一般,35>E≥3O; 差,3O>E≥25; 不合格,E%25。

事故后果严重度评价

事故后果严重度可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人数表示。

人员伤亡分为人员死亡数、重伤数、轻伤数。对于气体、液体危险化学品物质,考虑气温、风向等环境因素,中毒事故影响区域用椭圆形危险面积描述,而火灾爆炸事故影响区域用死亡、重伤、轻伤等各自当量圆面积描述;对于其他危险化学品物质,事故影响区域用死亡、重伤、轻伤等各自当量圆面积描述. 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事故形态,即使是同一类物质,甚至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事故形态. 因此,可以根据不同 事故形态建立5种火灾爆炸、毒性伤害模型一卜 :

(1)凝聚相含能材料爆炸伤害模型;(2)蒸气云爆炸伤害模型;(3)池火灾伤害模型;(4)固体火灾伤害模型;(5)泄漏扩散模型.

为了对各种不同类的危险物质可能出现的事故的严重度进行评价,应遵循下面3个原则:

645880485@qq.com(1)最大危险原则,如果一种危险物质具有多种事故形态,则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计算;

(2)最易发生原则,如果一个危险单元内有多种危险性物质子单元,则按最易发生事故的物质子单元考虑;(3)求和原则,如果一个危险单元内有多个同一爆炸性物质,总的爆炸能量是多个同一爆炸性物质爆炸能量的总和.

在计算出事故后果严重度后,可将下列标准作为事故后果严重度的分级依据.

轻伤事故:只有轻伤数;

重伤事故:有重伤数,无死亡数; 死亡事故:死亡数1~2; 重大死亡事故:死亡数3~ 9; 特大死亡事故:死亡数≥1O 针对生产、贮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围绕危险化学品物质特性、生产工艺、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等关键环节,初步研究一种科学、客观、可行并能综合反映企业安全现状的评价方法,以期实现危险化学品生产、贮存过程中安全管理及评价方法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参考文献:

(1)王利兵,《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包装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4。1—59页

(2)张文海 陈国华,(华南理工大学工业装备与控制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 10640 潘 游 梁庆棠 陈清光,(广东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20。《研究简报》,2004,04。第55卷 第4期

危险性评价方法 篇3

实践表明, 单项指标能从不同方面衡量煤层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 但不同矿区、煤层甚至同一煤层的不同区域由于受煤的变质程度、测试工艺、人为因素等影响, 在突出煤层鉴定过程中出现有些实际发生过突出的煤层指标, 并未达到或超过《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规范》所规定的突出煤层指标临界值, 应鉴定为非突煤层。如贵州金沙新华片区9号煤层、贵阳南山煤矿5号煤层等, 实测瓦斯压力均小于临界值, 但仍多次发生突出。因此, 把煤层是否具有突出危险性看作是一个多因素决定的模糊事件, 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煤层突出危险程度进行判别, 以期取得符合实际的效果。

1 模糊—灰色评价方法简介及评价指标的确定

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不确定性系统研究方法[2]。模糊数学着重研究“认知不确定”问题, 其研究对象具有“内涵明确, 外延不明确”的特点;灰色系统着重研究模糊数学难以解决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 与模糊数学不同的是, 灰色系统理论着重研究“外延明确, 内涵不明确”问题。单纯采用模糊方法会造成信息丢失, 若仅采用灰色理论方法, 则不能充分利用评价规则模糊性的特点, 两种情况均造成评价结果与实际存在偏差。对煤层突出危险性的评价, 由于目前还处于各种假说阶段, 对突出的机理认识还不清楚, 因此在评价中引入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方法将克服目前单一评价方法中的不足。

根据综合假说, 煤与瓦斯突出是由地应力、瓦斯压力、煤体强度等诸多因素综合决定的动力现象。埋深 (H) 反映了煤层所受地应力大小;瓦斯含量 (Q) 、瓦斯压力 (p) 反映了煤层中瓦斯能量的大小;煤的吸附常数a和b、煤的挥发分V、煤的破坏类型f、煤的放散初速度ΔP综合反映了该煤层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煤质条件。根据评价指标的可量化原则, 选取上述评价指标, 通过对同一矿区同一煤层不同矿井实测数据和突出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建立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各项指标的权重和隶属度, 建立评价指标集。

2 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2.1 理论基础

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是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进行评判[3], 在综合评判的过程和结果中, 信息量的多少应有相应的参量描述。对同一问题, 信息充分的程度不同, 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 或是所得结果的可信度不同。

设A是空间X={x}上的模糊子集, 若x对于A的隶属度μA (x) 为[0, 1]上的一个灰数, 其点灰度为vA (x) , 则称A为X上的灰色模糊集合, 记作:

undefined

用集偶表示成undefined, 其中undefined称为undefined的模糊部分 (简称模部) , undefined称为undefined的灰色部分 (简称灰部) , 在式 (1) 中, 若μA={0, 1}, 则undefined;若vA (x) =0, 则undefined所以可将灰色模糊集合看作是对模糊集合和灰色集合的综合和推广。

影响煤层突出危险性的不确定因素繁杂众多[2],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 为专家建立的指标 (影响因素) 赋予权重系数。考虑到专家评判信息存在一定的灰度, 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估, 建立白化权函数, 通过利用灰色聚类理论得到的综合聚类系数矩阵, 构建出模糊隶属度矩阵, 再利用模糊算法评估结构安全, 从而将灰色理论与模糊评价方法相结合, 建立一种基于模糊灰色理论的综合评价方法。

2.2 评价准则

1) 建立危险性因素集。

将影响煤层突出危险性的因素, 即瓦斯含量 (Q) 、瓦斯压力 (p) 、煤的吸附常数a和b、煤的挥发分V及煤的破坏类型f等组成集合, 也是评价指标集, 通常用U来表示, U={U1, U2, …, Un}。

2) 建立评语集并赋值。

将煤层的突出危险性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分为无突出危险、突出威胁、有突出危险3个等级, 用V={V1, V2, V3}表示。

3) 求各风险因素的权重。

由于影响煤层的突出危险性因素的复杂性及区域性特点, 仅靠几位专家来确定权重是不恰当的[4]。应当请一组 (群) 专家对已建立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 然后利用群AHP方法确定权重[5]。具体步骤是:首先通过专家判断每对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 比值用1~9表示 (1表示两个风险因素重要性相同, 3表示一个比另一个稍重要, 5 表示一个比另一个明显重要, 7表示一个比另一个强烈重要, 9表示某种风险比另一个极端重要, 2, 4, 6, 8为相邻两个评语的中值) , 由此建立判断矩阵A;将判断矩阵的每一行按行相乘得到一组新向量, 将该组向量各元素分别开n次方, n为判断矩阵阶数;将n次方根向量归一化得到特征向量W= (W1, W2, …, Wn) , 即所求权重值。

4) 评价矩阵的确定。

建立如表1所示的评价准则。

设共有r位专家根据评价规则对指标进行评价, 得到第i因素的综合评价向量为 (di1, di2, …, dir) 。在危险性评价中, 评语集为V={V1, V2, V3}, 一般情况, V∈{0, 0.1}为无突出危险, V∈{0.1, 0.5}为突出威胁, V∈{0.5, 1}为有突出危险。确定评价灰类就是要确定评价灰类的等级数、灰数及其白化权函数。灰类要根据评价等级, 通过定性分析确定, 可建立如下3种白化权函数:低危险的下限测度白化权函数;中危险的适中测度白化权函数;高危险的上限测度白化权函数。

分别计算ui属于f1 (ui) 、 f2 (ui) 、 f3 (ui) 的灰色统计量, 归一化处理得向量 (ri1, ri2, ri3) , 表示此向量即为因素ui属于危险程度的模糊隶属度, 并构造因素ui的模糊隶属度矩阵R:

undefined

因素ui的隶属度向量可构成一个总的评价函数矩阵R:

undefined

再对R进行模糊矩阵运算, 得到系统的模糊评判矩阵B:

B=[u1, u2, …, um], R=[B1, B2, B3] (7)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以判断:当B1=max{B1, B2, B3}时, 煤层无突出危险;当B2=max{B1, B2, B3}时, 煤层有突出威胁;当B3=max{B1, B2, B3}时, 煤层有突出危险。

3 应用实例

南山煤矿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小寨坝镇盘脚营村[6], 距县城北6 km处, 隶属息烽县管辖。煤矿始建于1970年, 1978年10月建成投产, 设计能力15万t/a, 1991年经改扩建后设计能力达30万t/a。矿井主要开采5号煤层, 属低中灰、中高硫、特高热值无烟煤, 该煤层突出较为严重, 自建矿以来共发生煤与瓦斯突出189次, 造成人员死亡25人。5号煤层各项突出危险因素实测值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 各指标的量化结果相差较大, 如不进行相应处理, 分析过程中量级较大的数据指标会屏蔽量级较小的数据指标。按照灰色系统理论提出的等测度化原则, 通常需要进行如下变换:

式中:undefined;undefined。

经过变换, 每个变量的均值为0, 标准差为1, 且消除了量纲的影响。

对表2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对指标集进行编号, 结果如表3所示。

组织专家按照AHP法对指标集U={U1, U2, …, U8}中各项指标进行危险性评估, 建立判断矩阵A:

经计算, 各指标的权重如下:

W= (0.165, 0.064, 0.201, 0.073, 0.006, 0.098, 0.291, 0.012) (10)

根据式 (2) — (4) 的白化权函数, 逐一计算各指标的灰色统计量并经过归一化处理, 得到模糊隶属度矩阵R:

对式 (10) 标准化后, 结合式 (9) 可得南山煤矿5号煤层突出危险性评价结果, 并对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

B=W×R=[0.13, 0.33, 0.54]

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 该煤层应评价为具有突出危险性。

4 结论与建议

1) 基于煤与瓦斯突出的综合假说, 建立了煤层突出危险性的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根据专家评判信息的模糊性和灰色性, 能充分考虑不同矿区引起煤与瓦斯突出的主控因素, 使得评价结果更为有效和具有针对性。

2) 分析了贵阳南山煤矿5号煤层突出危险性模糊—灰色综合评价各指标的权重, 得到权重程度依次为瓦斯压力p、煤层坚固性系数f 、煤层埋深H、挥发分Vdaf、吸附常数a、瓦斯含量Q、放散初速度ΔP、吸附常数b。

3) 采用煤层突出危险性的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方法时, 通过1组专家判断各因素之间的重要程度,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因此, 综合评判集的建立以及权重的确定都要谨慎考虑。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9.

[2]李立新, 刘琳, 王强.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方法的构建及应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4) :577-580.

[3]程卫民, 周刚, 王刚, 等.基于灰色—模糊—改进动量BP算法的矿工安全行为评价方法[J].煤炭学报, 2010 (1) :101-105.

[4]郭鹏, 施品贵.项目风险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05, 21 (1) :106-109.

[5]L i Yan xi, Tao Zhi.St ructure method fo r judging mat rixof group in the AHP[J].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 (in Chinese) 2002, 20 (2) :86-90.

聚乙烯车间生产系统危险性评价 篇4

聚乙烯车间生产系统危险性评价

分析了某聚乙烯生产系统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应用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对某车间原料精制单元、聚合和储罐区等主要危险工艺单元进行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素,对事故严重伤害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事故防范的安全对策.

作 者:郝晓华 刘剑 HAO Xiao-hua LIU Jian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刊 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4(z1)分类号:X913.4关键词:火灾爆炸 危险性评价 安全对策

危险性评价方法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4.5.25-2008.3.31日杭州心理危机热线求助者, 剔除资料不全及非咨询来电, 当天同一人多次来电咨询按1次, 隔日按2次计算。

1.2 评估问卷的编制

参照CCMD-3重性抑郁诊断标准、抑郁自评量表、Beek自杀意念量表等相关量表, 筛选与抑郁、自杀有关条目, 结合电话咨询特点, 组织相关人员编写电话自杀危险性评估问卷, 并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问卷共有20个条目组成, 回答“是”记1分, 回答“否”记0分, 前10个条目评估情绪, 评分≥4分, 抑郁或兴趣减退必须有一项存在, 持续时间≥1周, 社会功能受损、求助者感到痛苦为有抑郁情绪;得分≥7分为重度抑郁;后10个条目评估自杀危险性:包括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危险因素、准自杀行为及采取自杀行为的可能性。即刻有自杀危险或已实施自杀行为或自杀意念强烈、近期有具体自杀计划、自杀危险因素评分>5分为危机来电。所编问卷效度、信度及内部一致性均较好, Kappa=0.892。

1.3 质量控制

所有来电全程自动录音, 咨询员均为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以上职称且接受过热线电话接听、评估与干预技巧培训的精神科医护人员。所有数据录入电脑, 使用SPSS10.00统计软件包处理。

1.4 评估方法与干预策略

评估是危机干预中的重中之重, 贯穿于热线咨询全过程。评估内容包括:求助者目前情绪状况, 是否有自杀、伤人等危机及危机的严重程度。由于电话评估难度较大, 咨询员应掌握评估技巧, 寻找适当的切入点, 灵活运用评估问卷, 采用开放式或封闭式提问收集相关资料。常用“这件事对您情绪影响有多大?”等询问进入抑郁评估, 评估自杀危险性常用策略有“很多人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都想到过死, 您是否有过想死或想伤害自己的想法吗?”, 对有自杀意念者应评估其强烈程度及具体自杀计划 (时间、地点、方式) 、既往自杀史、希望程度等, 判断求助者自杀危险性及危急程度。对非危机求助者按常规心理咨询方法提供指导、非指导式帮助, 鼓励抑郁者接受治疗。对处于危机状态求助者, 遵循危机干预六步法, 提供主动干预及持续心理评估, 确保求助者安全。

2 结果

2.1 检出率

23 079例求助者中, 男9 942例 (43.08%) , 女13 137例 (56.92%) , 年龄18岁~86岁。抑郁检出率30.76% (7 099例) , 自杀意念检出率13.55% (3 126例) , 危机来电检出率1.56% (361例) 。

2.2 抑郁、自杀意念及危机来电求助者特征

见表1。

2.3 效果评价

随机抽取2006-2007年电话录音720例 (每月30例) 及危机来电追综回访记录。录音显示633例 (87.9%) 求助者对咨询员评估无厌烦情绪, 回答切题, 咨询关系良好, 18例 (2.5%) 评估时求助者有不耐烦情绪, 咨询员解释后能完成评估, 7例 (0.9%) 求助者拒绝回答、无法评估, 62例 (8.6%) 咨询员未评估。追综回访记录267人 (80.42%) 对电话服务满意, 61人 (18.37%) 基本满意, 不满意4人 (1.21%) 。29人因联系不上未回访。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热线求助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 精神心理问题位居首位。13.55%求助者有自杀意念, 抑郁求助者自杀意念高达43.8%, 显著高于梁烨一年内自杀意念6.08%[7], 显示热线求助群体是自杀的高危人群, 感情困扰、婚姻危机、家庭矛盾等负性生活事件是导致求助者产生自杀危机的主要原因, 持续抑郁与自杀意念密切相关。

几乎所有自杀者在自杀前都发出求救信号, 却未能被周围人识别, 只有不到30%的人被询问过是否有自杀意念, 几乎无人接受过心理学评估, 因而很多处于自杀危机中的个体错失干预良机[4,5]。评估也是危机干预方法之一, 面对有自杀想法的人, 咨询员恰当的询问与评估, 等于为其提供了一个可以交流自杀想法的平台, 打破他们长久以来对自杀保持的缄默状态, 把自杀者心灵之门给打开了, 如果一个有自杀想法的人, 走到哪里门都是关着的, 他就会感到走投无路而采取自杀行为[5]。

目前我国专业心理危机干预机构及人员较少, 对所有公众进行心理评估尚做不到, 且多数自杀者更愿意向隐慝性好、便捷的热线电话求助。本研究显示88.5%求助者对咨询员评估无察觉, 2.5%求助者有厌烦情绪, 解释后能完成评估, 只有不到1%求助者有抵触心理, 拒绝评估, 表明热线筛查抑郁、自杀高危人群是可行的。另有8.6%来电未评估, 提示应加强对咨询员评估技巧训练, 重视对咨询员评估的督查与指导。危机来电中93人来电时已实施自杀行为, 76人正准备实施自杀计划, 18人正准备伤害他人后自杀。通过咨询员推心置腹的交谈与紧急干预, 192 (53.18%) 例求助者感受到生命的珍贵, 看到生的希望, 表示愿意推迟或放弃自杀计划, 61例已实施自杀行为者在咨询员的劝说、指导下自救或去医院急救, 部分执意自杀者通过报警56次、电话回访326人、联系亲友98人、出现场干预6次, 全部成功干预。结论:热线评估方便快捷、经济实惠,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且危机干预效果好。咨询员只要掌握有效访谈与评估技术, 就能利用有限的通话时间, 为求助者提供专业心理评估与辅导, 对促进公众心理健康水平、预防自杀具有积极意义,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殷大奎.中国精神卫生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 14 (1) :4-7.

[2]殷大奎.全面推进新世纪精神卫生工作--全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16 (1) :4-8.

[3]北京回龙观医院.2000年3月卫生部/WHO预防自杀会议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 14 (5) :295-298.

[4]李鸣, 等译.自杀:一种不必要的死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7 (1) :1-37.

[5]聂晶译.解读自杀心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10 (1) .

[6]季建林, 赵静波.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7 (1) .

危险性评价方法 篇6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危险废物的管理正式走向正规化,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规条例。但由于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制约,我国很少有城市对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风险评估。因此,对危险废物产生的种类、来源,以及对危险废物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一般程序与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为环境管理部门对危险废物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十分必要。

1 危险废物的分类及来源

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年1月4日,国家环保局、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公安部颁布,环发[1998]089号1998年7月1日实施)中,我国的危险废物共分为47个类别。根据危险废物的来源及其常见危害组分,大致可归类为生活性危险废物、生产性危险废物,其中,依据产生的行业,生产性废物又可划分为工业生产废物与农业生产废物。危险废物的具体分类及其来源如表1所示。

2 危险废物风险评价

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污染状况出现后的治理研究已经不再适应环境管理的要求,决策者迫切需要在危险废物进入环境之前了解它所可能带来的风险,以此实施有效的管理,从而减少其进入环境后的污染危害。因此,有必要将风险评价技术引入到危险废物的管理中去[6]。

2.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危险废物的风险评价提供科学的分析依据。根据所关注的有害物质危害风险性,通过运用数学方法如德尔菲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层次分析法等,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所选的指标主要涉及有害物质的理化特性、环境持久性、高生物蓄积性、毒性、环境监测中的检出频次、迁移及归趋行为以及环境背景浓度等。以目前国内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为主要参考依据,选择理化特性、环境暴露行为及环境毒理学等3个方面共14项指标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7]。

2.2 危险废物风险评价一般程序

风险是危险概率及后果的综合量度期望值,危险废物风险评价是对所关注的危险对象潜在危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估计危险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对环境所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及程度,并描述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随机事件的危险可能性。危险废物风险评价的一般程序如图2所示[8]。

从图2可知,危险废物风险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紧密相连的步骤:(1)收集有关危险废物性质和环境性质的基础数据,识别危险废物可能产生的危害;(2)分析可能受到危害的生物包括人类的暴露途径;(3)利用各种迁移转化模型,对环境介质中危险废物浓度进行预测,得到各环境介质中的浓度分布;(4)进行人体暴露评价;(5)根据毒理学或流行病学研究,确定评价指标,进行风险表征;(6)分析评价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7)按照得出的指标值结果对危险废物进行分级管理。

对危险废物进行风险评价同样也是对危险废物进行风险识别、风险估计以及风险决策和管理的过程。

3 危险废物风险评价方法

危险废物风险评价中,一般采用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和类比法确定危险事故发生的概率。

3.1 事件树分析法

事件树分析法是一种逻辑的演绎法,着眼于事件的起因,分析起因事件可能导致的各种事件序列的结果,从而定性、定量地评价系统的特性。用事件树分析法可以分析出事故及其后继事件与最终结果的概率分布,也可用于分析污染事故排放后通过环境介质造成的安全风险的过程。

3.2 故障树分析法

故障树分析法是一种从上事件开始,按演绎分析法逐级地找出所有直接发生原因事件,按它们的逻辑关系,用逻辑门连接上、下层事件并做成故障树。按照已编制的故障树,求出最小割级。最小割级越多,系统越危险。利用最小割级,可以评估系统的潜在风险率。

3.3 类比法

类比法即在危险废物风险评价中,为评价对象寻找另一个合适的类比对象,通过这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他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

4 结语

目前,危险废物风险评价在我国还没有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只是包含在固体废物体系和环境评价以及风险评价之中。但是,要想从根本上防治、利用和管理好危险废物,危险废物风险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危险废物风险评价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完善危险废物风险评价的相关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定、颁布和实施,从源头加强对危险废物的包装、贮存、标识、运输和处理每个环节中的风险分析与分级管理,从而彻底消除危险废物的隐患,保障人类的生存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危险废物管理培训与技术转让中心.危险废物管理与处置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高洪梅,李耀初,李朝晖.我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与评价研究浅议[J].环境科学导刊,2008,27(4):80-83.

[3]徐成,周扬胜.我国危险废物环境标准体系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1):35-37.

[4]丁园,魏立安,刘艳,等.我国危险废物的定义及其存在的问题[J].江西科学,2008,26(3):500-503.

[5]赵金平,焦述强,邢庆祝.危险废物风险评价与管理[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30(10):38-42.

[6]龙朝晖,杨芸,毕朝文.危险废物的环境风险评价探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4(4):21-23.

[7]孙世群,金萍,钟山.危险废物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权重的研究[J].安徽化工,2005(2):44-46.

危险性评价方法 篇7

1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定义和安全评价

1.1 危险源的定义和主要种类

危险源的定义是临时的、长期的生产、使用某些危险物品, 危险物品达到临界量的担忧。简单来说, 建筑施工危险源是指施工中那些构成安全事故的安全隐患和因素。目前建筑施工主要的危险源有三大类, 分别是坍塌事故、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物体打击指施工中由于高处坠落的物体进入施工现场, 施工人员没有正确佩戴安全帽或根本没有佩戴安全帽;施工外侧的安全保护网没有封闭严实或不符合规格。高处坠落指施工人员攀爬作用、悬空作用没有相应的安全绳索、安全防护不够;施工人员没有进行体检。坍塌事故指建筑支撑或者坡度不合格;地洞超挖;施工人员施工间距没超过2米。

1.2 施工危险源的安全评价

危险源的安全评价主要分为:第一, 对引发安全事故的相关危险因素存在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第二, 对已完全明确的危险事件发生概率进行明确评价;第三, 对危险源存在中可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第四, 对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及其发生后引发的一系列相关效应进行评价。将安全评价与安全理论值相对比, 能够对安全评价的相关风险水准进一步的明确, 并确定是否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改进。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源安全评价方法较多, 如危险总结法、故障树分析法、概率风险法等。对危险源实行科学评定, 再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危险源的安全评价工作进行中, 需对所列出的相关危险因素与工程项目具体特点进行融合, 之后对所得出的安全评价结论进行补充完善。所列出的危险因素清单应及时交付给上级部门人员, 并经过其审批。工程施工单位在进行安全评价时, 需对原有的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对一些较为明显的危险因素进行直接化的明确。

2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有效管理

2.1 健全安全施工制度

建设需要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建设单位领导或管理人员应该承担的重大责任, 安全施工, 施工人员必须在施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安全施工, 可以有效地消除危险源的发生。在人员培训体系方面。需要培训建筑施工管理层次人员, 提高他们的工作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意识。领导或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训练保持好施工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 也间接地有效地控制施工风险。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 可在建筑施工前对施工人员交代清楚施工危险源的防范方法, 使施工人员掌握施工危险源处理问题, 从而有效地避免灾害的发生。

2.2 重大危险源单独处理, 登记危险源内容

对于可以产生联合效益的、重大的施工危险源, 必须符合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系统, 制定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通过建设监理公司批准。在对建设危险源有安全评价的前提下, 针对建筑施工安全危险源的管理标准进行统一管理, 对, 施工风险加强监督管理, 建筑危险源所在地区, 施工条件等进行分析, 确定建筑的分布情况、性质、事故关联后果、可能发生的规模, 然后提出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重大危险源登记内容包括建设单位、风险类别、项目名称、联系信息、施工安全方案, 重要危险源造成危害的范围等。根据施工危险源的特点, 并提出了施工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监控系统、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其他方面的管理措施。

2.3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应急救援体系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处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 需要施工单位完善施工现场的应急救援制度, 常规和非常规的对施工现场进行检验评估, 对, 应急救援程序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订工作。建筑施工场地外的应急救援程序需要政府部门根据建设单位建立了安全评价报告及相关材料, 确保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可以对安全施工应急措施充分了解。

2.4 加大安全投入

在建设的过程中, 必要的防护设备必须投入大量资金, 不能偷工减料, 抱有侥幸心理。加大可以保障施工安全资金投入, 配置施工防护设备, , 如防火设备、电气设备。故意降低防护设备在建筑工程投资建设, 有关部门应严惩;建设单位需要三级安全教育、相关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还需要监理公司参与审计。安全技术交接底人员最后亲自签字。

2.5 进一步增强安全技术宣传教育

在工程项目施工作业中, 农民工的人数比例逐渐增加。这类施工人员从未经过专业化技术培训, 安全意识观念薄弱, 有待相关管理人员着重关注。另外, 除了特殊的人员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培训, 普通工人, 管理层和领导人员也需要进行全面集成的安全技术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加强建设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了解并有必要掌握一些建筑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 可提高操作技能, 很大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概率。

2.6 着重关注安全巡视工作的有序进行

首先应该积极进行施工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健全完善, 之后着重关注安全保障体系的贯彻落实, 促使其自身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此外, , 在进行定期的安全巡视时, 应对施工作业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时的找出处理, 将危险源彻底扼杀在摇篮里。对于重大危险源的查找巡视工作力度也应进一步的加强。

3 总结

综上所述, 鉴于公路施工项目属于一项复杂而系统的艰巨任务, 如何保证其质量和安全性显得十分重要, 尤其针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 以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及管理模式予以处理, 则有利于工程的最终经济收益增加。因为此项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当中, 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全程参与研究探讨, 制定合理的防控对策方案, 以便提高对公路工程项目的综合管理能力, 确保安全、质量与经济的和谐平衡。

摘要:公路施工建设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占据关键的地位。其中最关键的施工环节是保障安全的基础, 面对当前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不断增长趋势, 迫使相关建设及施工部门予以高度重视, 尤其存在于施工现场的危险源排查、分析工作十分必要。本文通过阐述建筑施工危险源的定义及安全评价内容, 针对如何加强对公路施工危险源的有效管理问题, 提出了一系列合理的改善对策, 以供相关部门加以借鉴和学习。

关键词:公路施工,危险源,安全评价,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正强.探究建筑施工危险源安全评价及管理[J].现代装饰 (理论) , 2012, 08∶206.

[2]许治忠.建筑施工危险源的安全评价及管理的方法探讨[J].建设科技, 2015, 07∶121-122.

危险性评价方法 篇8

危险度评价以揭示人类暴露于环境有害因子的潜在不良健康效应为特征。通用危险度评价程序都有4个步骤:其一、危害鉴定,基于流行病学、临床医学、毒理学和环境研究结果,描述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潜在危害;其二、剂量-反应关系评价,评价某物质的剂量和人类不良健康效应发生率之间关系的过程;其三、暴露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暴露方式(接触途径、媒介物)、强度、时间、实际或预期的暴露期限和暴露剂量,可能暴露于特定不良环境因素的人数等;其四、危险度特征分析:总结和阐明由暴露和健康效应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并讨论方法学的局限性,确定在危险度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1 医院中央空调环境健康危险度方法和评价流程

1.1 基本方法

采用通用的危险度定量评价方法 (包括危害鉴定、暴露评价、剂量-反应关系评价和危险度特性阐述) [1,2], 结合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物每增高一单位所产生的健康损失, 对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物浓度变化对健康的不良影响进行定量评估。

1.2 健康效应终点

我国城市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基本上以室内空气质量(IAQ)为主。针对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菌落总数、氡及CO2、CO、SO2、NO2等气体浓度以及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VOC) ) 进行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对健康危险度评价时采用的健康效应终点, 应包括总死亡率、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门诊人次特别是内科、呼吸科和儿科的门诊人次, 以及急诊人次 (除外意外事故和外科) , 呼吸道症状和肺功能改变也是应该考虑的健康效应终点。

1.3 剂量-反应关系

根据国内外医学文献, 随着医院中央空调环境质量的恶化, 医院工作人员及病人的死亡率和患病率上升, 呼吸道症状增加, 肺功能指标变化并出现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健康人群对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物的反应基本上是相近的。老人、小孩和患有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患的病人是易受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物影响的高危人群。

1.4 暴露评价

1)暴露水平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物浓度数据应取自不同病区控点, 包括候诊区、住院区和ICU区, 日平均浓度和年日平均浓度。

2)暴露人群为工作和来往、住院于医院的总人口。如有不同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物浓度水平的资料, 则可相应确定工作和来往、住院于不同污染区的人口数。根据人口年龄构成资料, 求得相应高危人群的暴露人口数 (如老人、婴幼儿和儿童) 。

1.5 医院中央空调环境质量指导值的选定[3]

评价医院中央空调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主要是将该地的医院中央空调环境质量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18883-2003) 标准值进行比较。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值, 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公众健康免受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的危害, 并为消除或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污染物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值完全以室内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为基础, 故进行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时以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值与当地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物水平进行比较。

2 估计方法

由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造成的超死亡数 (可避免死亡数) 或超病例数 (可避免患病数) 可按以下方法进行估计:

X0=X (1+RL或RU)

或者:X=X0× (1+RL或RU) (1)

式中:X是一个医院中的实际死亡数或病例数;X 0是该医院中假设若没有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影响时的死亡数或病例数;RL或RU是在一定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暴露水平下总死亡率或某种疾病死亡率或患病率增加的下限或上限。

在某时间段内的超死亡数或超病例数或可以预防的死亡数或病例数可按式 (2) 进行估算:

超死亡数或超病例数=X-X0=[ (该时间内的总死亡率或疾病死亡专率或患病率) × (社区中暴露人口数) ]-X0 (2)

3 举例分析

某医院工作和就诊人数0.6万。医院中央空调环境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菌落总数的年日平均浓度分别为1.13mg/m3和1519.17CFU/m3。全医院的总死亡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 (COPD) 死亡率、心血管病死亡率、脑血管病死亡率、急性呼吸道疾病死亡率和肺心病死亡率分别为253/10万、131.2/10万、71.5/10万、113.4/10万、21.3/10万和42.5/10万。

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3标准值, 对健康不致产生不良影响的浓度为:可吸入颗粒物0.15mg/m3, 菌落总数2500CFU/m3。根据我国现有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物每增高100mg/m3时各种死亡率增加的百分数如表1。

从而估计该医院于某年由于可吸入颗粒物暴露而造成的超死亡数或可以预防的死亡数:总超死亡人数约为200~700人;COPD超死亡人数约为30~100人;心血管疾病超死亡人数约为30~90人;脑血管疾病超死亡人数约为70人;急性呼吸道感染超死亡人数约为40~80人;肺心病超死亡人数约为10人。估计该市于某年由于菌落总数暴露造成的超死亡数:总超死亡人数约为30~160人;COPD超死亡人数约为20~80人;心血管病超死亡人数约为10~20人;脑血管病超死亡人数约为9人;肺心病超死亡人数约为3人。

4 结语

本文提出了评估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物健康损失的方法。该方法是在国际一致认可的危险度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物每增高一单位所产生的健康损失, 对医院人口暴露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后健康效应的定量评价。可以用该法对我国各城市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的健康危险度进行分析, 从而给出我国各城市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危害的总貌和严重程度分布, 也可获得同一城市 (地区) 健康危险度的时间变化趋势, 为已有环境决策和措施作出可靠评价, 更可为今后政府环境决策的优先选择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陈秉衡, 宋伟民, 毛惠琴.环境化学品的危险度评价、危险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0, 17 (1) :3-5.

[2]GB.T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危险性评价方法 篇9

危险源的国际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 或其组合。OHSMS开展安全管理活动最基本的思路是:识别、辩识系统内产品、过程、活动等存在的危险源, 采用必要的方法和手段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价, 对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等因素确定是否可接受, 对其中不可接受的风险确定控制措施, 包括对现有的控制措施的评价、确定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和新的控制措施, 通过实施以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2 市政工程项目常见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

在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 因其隐蔽性和复杂性, 危险源较一般工程更多, 存在的形式也很复杂。作者长期从事市政企业管理和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工作, 结合企业开展OHSMS标准实施的实践, 总结市政工程项目常见危险源识别与评价如下:

2.1 辨识危险源时必须考虑的原则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 (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 的活动;工作场所的设施 (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此外危险源辨识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每当工作场所发生变化 (如办公地点搬迁等) 设备设施 (如新购进一台搅拌机) 及工艺 (如由原来的合成生产改为来料加工) 发生改变时, 都要对危险源辨识重新进行辨识。

2.2 识别步骤

工作活动分类;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评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评价和确定需采取的控制措施;评审确定控制措施的充分性。

2.3 常见的识别与评价方法

在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 常见的识别与评价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等方法。

2.4 通过实践总结的市政工程项目常见危险源

通过上述原则和识别评价后, 一般市政工程企业及涉及市政基本业务的危险源作者总结如下:

(1) 大类: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其它危险、有害因素。

(2) 在实践中的表现方式:触电, 如各类用电机械设备;高处坠落, 如桥梁工程作业和员的挂篮;物体打击, 如张拉预应力筋;机械伤害, 如摊铺机运行中, 攀登机械;坍塌, 如土方作业时基坑支护结构雨水排泄不畅;火灾/爆炸, 如土方开挖时遇到管线、煤气管道等;中毒/职业病, 如沥青路面施工时未佩戴工作服、手套、鞋等劳保用品;传染病, 如临时用工人员有传染病, 意外伤害, 如露天作业人员雷电时无防范措施;物体打击, 如桥梁施工时浇筑水下混凝土结束后, 土低于现状地面, 未设护栏、安全标志。常见的市政道路、桥梁、给排水工程危险源大约有1000余类, 涉及不同的作业部门和岗位, 因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在实践操作中, 必须严加防范。

3 市政工程项目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的确定

3.1 评价的基本要求

根据市政工程的特点, 依据承包工程的类型、特征、规模及自身管理水平等情况, 找出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识别出危险源, 并对危险源逐一评价, 将其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且事故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源定义为重大危险源;对危险源可能出现伤害的范围、性质和时效性, 制定消除和控制的技术性措施, 且应纳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操作规程中。同一个企业因不同的项目和区域、管理人员变化, 也会引起危险源数量和内容的改变, 因此企业对危险源识别应及时更新, 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的安全性。

3.2 评价方法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 常见的评价方法有:

(1) 安全检查表法

事先将检查对象加以分解, 将大系统分割成若干小的子系统, 以提问或打分的形式, 将检查项目列表逐项检查, 避免遗漏;常使用于市政工程正常施工阶段的常设性检查。

(2) 危险指数法

通过评价人员对几种工艺现状及运行的固有属性进行比较计算, 确定工艺危险特性重要性大小及是否需要进一步研究;常使用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带来的危险源风险防范。

(3) 预先危险分析法

在一项实现系统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工作, 包括在设计、施工和生产前, 首先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后果进行分析, 确定其危险等级, 防止危险发展成事故;常使用于市政工程施工前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阶段的分析。

(4) 故障假设分析法

对系统工艺过程中或操作过程的创造性分析方法, 对有关问题进行考虑, 任何与工艺安全有关的问题, 即使它与之不太相关的问题也要加以讨论, 分类记录, 以发现假设存在问题条件下的解决方法;常使用于市政工程大型设备进场时的风险评价。

(5)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HAZOP)

基本过程是以关键词为引导, 找出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或偏差, 然后分析找出偏差原因、后果和对策;本方法侧重要在市政工程工艺部分或操用步骤中, 找出各种具体值加以分析, 常见于桥梁工程的技术参数分析过程。

(6)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FMEA)

根据系统可以划分为子系统、设备和元件特点, 按实际需要, 将系统进行分割, 然后分析积压自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及其产生影响, 以便采取对策;本方法常使用于在质量和安全通病方面的评价与分析。

(7) 事故树分析 (ETA)

通过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方向的“树”, 对各种系统危险性进行识别评价, 既适用于定性分析, 又能进行定量分析, 具有简明、形象化的特点;本方法非常适用于开展市政工程QC活动中, 对关联性问题的原因分析。

(8) 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在识别危险源方面, 定性和半定量的评估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对复杂并存在危险的工业流程等提供决策和依据方面, 需要足够的信息, 因此必须采用两种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在市政工程桥梁和隧道施工的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过程中较为常用。

3.3 OHSMS安全评价报告

上述根据OHSMS系统进行识别和评价危险源后, 形成的工作成果即为安全评价报告, 一般有如下内容:前言;评价项目概况;评价程序和方法;危险性预先分析;危险度和危险指数分析;事故分析和重大事故摸拟;对策措施和建议;结论。

3.4 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安全评价和危险源识别的最终目的, 是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以其消除非潜在的危险和伤害,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 选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下列因素:如果可能, 完全消除危险源或风险, 如用安全品取代危险品;如不可能消除, 应努力降低风险, 如用低压电器;可能情况下, 使工作适合于人, 如考虑人的精神和体能等因素;利用技术进步, 改善控制措施;保护每个工人的措施;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要求引入计划的维护措施;在其他控制方案均已考虑后, 作为最终手段,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方案的需求;预防性测定指标对于监测控制措施是否符合计划要求。在组织上述原因的基础上, 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探索其最适合的风险控制措施十分必要。

3.5 以概率风险评价方法 (LEC法) 用于基坑开挖的实例说明

LEC是OHSMS系统中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半定量评价方法, 即D=LEC, 式中, D为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C为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以市政工程施工桥梁施工作业中“安装承台未设安全网”这一危险源为例:L事故发生可能性为3-可能但不经常, E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为10-连续暴露,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7-严重重伤;则其D=210, 即为高度危险, 需要立即整改。应用LEC法进行评价风险应关注主观因素的影响, 三个数值的选择应尽可能符合实际。在进行风险评价时, 应对现有风险的控制措施加以考虑, 确定现有措施是否使已识别的危险源得到足够控制, 这才是识别和评价的根本目的。

4 结束语

搞好市政工程企业和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 需要组织控制下工作的职业健康安全有影响的任何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意识, 实施OHSMS体系, 需要组织全体人员参与, 因此这要建立在组织的每个成员都意识到积极参与职业健康安全的重要性基础上。一个有可溯源性的管理体系, 才能保证充分、适用和有效, 有效的体系建立后, 关键在于人员的落实, 这样才能保证系统运行的健康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武雄, 孟博.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4期

[2]王俊文.公路工程总承包项目施工安全管理[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上一篇:管道抢维修技术下一篇:《史记》的文学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