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率调整机制失业保险

2024-08-09

费率调整机制失业保险(通用6篇)

费率调整机制失业保险 篇1

湖南省人社厅、财政厅近日联合下发通知,调整工伤保险费率,其基准费率按八类行业对应的行业风险类别分别确定。

通知要求,根据人社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的通知》规定,湖南省本级参保单位应由省医保局按照一类至八类行业风险分类分别确定其所对应的行业风险类别。工伤保险基准费率按以下标准执行:一类至八类分别为该行业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7%、1.0%、1.4%、1.6%、1.8%、2.2%、2.5%、2.7%。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属一类行业,基准费率为0.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等属八类行业,基准费率为2.7%。

各市州根据本地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等情况,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本统筹地区一类至八类行业的工伤保险基准费率。

此外,湖南省本级参保单位费率的浮动可参照上述《关于调整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的通知》以及《关于印发湖南省工伤保险费率浮动办法的通知》等有关规定执行。

费率调整机制失业保险 篇2

铜陵调整企业工伤保险费率 上浮182家下浮1872家

自7月1日起,铜陵市再次对属于二、三类行业的企业工伤保险费率进行调整。调整后,费率上浮的有182家、下浮的有1872家,有效减轻安全生产形势较好企业的工伤保险负担。

据了解,该市自以来对工伤保险费用支缴率低的企业工伤保险征缴费率实行下浮,反之则上浮;工伤保险支缴率越低,表明用工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越好。该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根据企业上年度的工伤保险支缴率和工伤发生情况等因素,来核定其在本年度应当浮动的工伤保险缴费比例。通过费率浮动,建立起工伤保险费用与工伤发生率挂钩的预防机制。

费率调整机制失业保险 篇3

人社部工伤保险司负责人表示, 通过调整完善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实现了“总体降低”的目标要求, 一是最低行业基准费率由0.5%降至0.2%, 最高行业基准费率由2%降至1.9%;二是政策平均费率由1%左右降至0.75%左右, 降低0.25个百分点, 实际平均费率从目前的0.9%左右降至0.7%左右, 降低0.2个百分点;三是具体到不同的行业, 由于行业标准采用了新的标准, 与原费率政策的基准费率相比, 在可比的86个行业中, 有74个行业的基准费率标准降低, 占到了86%。

《通知》明确将行业工伤风险类别划分为八类。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4754—2011) 对行业的划分, 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 由低到高, 依次将行业工伤风险类别划分为一类至八类。

《通知》对于行业差别费率及其档次进行了规定。各行业工伤风险类别对应的全国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为, 一类至八类分别控制在该行业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2%、0.4%、0.7%、0.9%、1.1%、1.3%、1.6%、1.9%左右。一类行业分为三个档次, 即在基准费率的基础上, 可向上浮动至120%、150%, 二类至八类行业分为五个档次, 即在基准费率的基础上, 可分别向上浮动至120%、150%或向下浮动至80%、50%。各统筹地区人社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 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 合理确定本地区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具体标准, 并征求工会组织、用人单位代表的意见, 报统筹地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基准费率的具体标准, 可根据统筹地区经济产业结构变动、工伤保险费使用等情况适时调整。

《通知》要求, 各统筹地区社保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等因素, 确定其工伤保险费率, 并可依据上述因素变化情况, 每一至三年确定其在所属行业不同费率档次间是否浮动。对符合浮动条件的用人单位, 每次可上下浮动一档或两档。统筹地区工伤保险最低费率不低于本地区一类风险行业基准费率。费率浮动的具体办法由统筹地区人社部门商财政部门制定, 并征求工会组织、用人单位代表的意见。

据悉, 此次费率调整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 减轻企业负担, 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举措, 把握的原则是“总体降低, 细化分类, 健全机制”。

四川省生育保险费率将调整 篇4

四川省财政厅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日前下发通知,从今年10月1日起,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大于9个月支付额的统筹地区,缴费费率应调整到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5%以内(含0.5%);累计结余低于3个月支付额的地区,要制定预警方案,加强支出管理,适当调整缴费费率,确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和运行安全。

通知要求,各地要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生育保险费率。同时,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完善统筹层次,加快实现基金的统收统支市级统筹,从而提高生育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为适当降低费率提供有力保障。

费率调整机制失业保险 篇5

随着中国入世, 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其中保险业更是展现出亮丽的发展图景。经过十多年的飞速增长, 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财产险市场之一。行业在最近十年实现20%的年均增长率, 复合增长率接近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三倍。2011年, 财产保险保费总收入为人民币4770亿。与发达经济体相比, 保险深度和密度仍有相当差距, 行业增长速度仍可望保持较高水平。

过去十年, 财险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在行业主体增多, 行业竞争加剧。行业主体由1986年人保财产一家增加到大小财产保险公司五十多家, 人保财产市场份额从100%降至50%以下。

应该说, 财产保险业发展, 是市场化不断深入的过程。但以往市场化特征, 主要表现在行业准入性, 引入更多的竞争主体。目前, 占市场规模70%以上的业务来自机动车保险, 而车险费率定价方式为行业监管者制定。

随着发展深入, 费率管制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2013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 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表示, 去年 (2012年) 保险业务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 与近二十年来超过20%的平均增速形成了明显反差, 反映行业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缺乏竞争力等深层次问题。因此, 市场各方对行业费率市场化关注程度不断提高, 市场化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二、保险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与普通商品类似, 保险产品价格由各种成本及预期利润构成, 可分为损失因子, 费用因子, 预期利润。损失因子对应保险产品赔付率, 可以是整体或区域市场平均赔付率, 也可以是特定保险公司自身经验数据。费用率根据各保险公司不同而有差异, 是保险公司竞争优势或劣势的因素之一。

现阶段我国财产保险市场, 多种定价机制并存, 简析如下:

1. 完全竞争市场价格形成。

完全竞争市场 (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 , 又叫纯粹竞争市场, 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类型中, 买卖人数众多, 买者和卖者是价格的接受者, 资源可自由流动, 市场完全由“看不见的手”进行调节, 政府对市场不作任何干预。财产险由于保障范围类似, 价格不存在监管, 非常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状态。

2.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形成。

不完全竞争市场状态介于完全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状态之间, 部分市场参与者拥有一定竞争优势, 能影响价格形成。如目前地铁等大型工程险项目, 由于保险金额巨大, 市场参与者较少, 大型保险公司能部分影响价格形成。

3. 非市场定价。

即由非市场因素主导的定价方式, 车险的行业监管定价是其中典型代表。此外, 我国农业保险因政府补贴为主要保费来源, 也可以看作非市场定价。

三、费率监管理论分析及管理实践

与其他金融产品一样, 为保障保单持有人利益, 防范行业系统性风险, 监管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对保险产品定价施加影响。实行费率监管的目的, 是为了防范以下两种情形:一是市场恶性竞争, 费率过低, 进而导致保险公司破产, 损害保单持有人利益;二是参与市场主体之间通过恶意联合定价, 人为抬高保险产品价格, 损害投保人利益。特别是某些保险产品供给方较少, 合理价格水平短期内难以检验。目前, 我国财产险市场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费率监管方式:

1. 直接定价。

采用全行业统一车险条款, 统一费率, 仅允许一定幅度内给予被保险人折扣优惠。

2. 间接定价。

通过发布特定行业费率风险因子, 引导理性定价, 避免恶性竞争。

四、保险产品市场化定价分析

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 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保险产品价格竞争激烈, 常常是竞争获得客户的唯一手段, 是不可避免的现象。由于车险市场地位及行业费率监管, 车险费率市场化对全行业费率市场化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往监管实践表明, 费率监管实行难度大, 管理成本巨大。在车险市场领域, 由于车险产品由市场定价, 存在较好的利润空间, 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天然动机下, 财产保险公司常通过各种手段降低费率水平, 吸引客户, 扩大业务规模, 使得监管定价形同虚设。在市场竞争过于激烈时, 监管机构通过行政手段实行监管费率。由此形成监管费率与市场费率若即若离, 不断变化的恶性循环。而财产工程险等无费率监管的险种, 费率下降幅度更为惊人, 承保亏损现象非常常见。

以车险市场为代表的监管定价的弊端, 体系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费率行业定价, 一方面提高了车险投保人的保费支出;另一方面车险管理中弱化成本分析, 间接导致假赔案泛滥, 行业形象受损。

2.车险行业定价, 对其他险种经营的影响体现在:财险公司用车险业务承保利润, 去支出其他非费率监管险种恶性竞争。导致全行业承保利润微薄, 非理性定价, 行业对应巨灾风险能力极弱;

3.费率行业定价, 制约了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定价水平的提高, 行业创新速度慢, 市场竞争能力弱。

五、再保费率市场化情况及影响

再保险, 是保险人将其所承保的危险责任的一部分或全部向其他保险人办理保险, 即保险的保险。或视为保险人之间的责任分担, 即分保。再保险是保险公司分散和管理承保风险的常用手段之一。我国再保险市场发展, 是伴随着直接保险市场一起发展, 但参与中国再保险市场主体, 不仅有本土再保险公司, 而且有瑞士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劳和社市场中辛迪加等世界知名专业再保人。我国再保险市场是全球再保市场的组成部分。

保险公司在安排风险转移时, 需要与专业再保公司进行业务分保商业谈判, 以比例方式 (基于保险金额分摊) 或以非比例 (基于赔款) 方式, 确定分出方 (国内财产保险公司) 和分入方 (再保业务接受人) 之间的责任划分。本质上是对保险风险的再次定价。再保市场汇集了全球资金、人才、信息、定价模型等, 再保定价可以视为不完全竞争定价至完全竞争定价, 具体情况取决于大型再保公司在具体业务上的影响力。

国际再保市场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组成部分, 市场机制发挥充分作用, 资本流动自由, 再保承保能力供应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当市场费率高, 承保利润高于平均资本回报率时, 资金便会进入再保市场。承保能力充足, 竞争激烈会使得再保险产品价格下降, 向均衡水平回归。当市场费率低于均衡水平, 承保利润低于预期, 甚至发生承保亏损时, 市场承保能力供应会减少, 市场费率水平会逐渐提高。再保产品价格变化反映资本市场对整个行业发展信息及变化趋势的判断, 对直保市场定价有间接指导意义。虽然再保产品的标的不同于直保产品, 但再保价格能对直保市场价格形成产生影响。

在目前我国市场财产保险市场中, 份额最大的车险业务费率受行业监管, 市场主体各财产险公司无法自主定价, 但其他险种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 且再保产品价格受国际再保市场定价影响。若将购买再保保障视为风险管理成本, 并按各险种进行配比核算, 就不难发现, 各保险公司不同程度存在用车险承保利润去“补贴”非车险业务的经营。市场表现是, 车险业务虽然费率一直受到行业监管, 直到2010年才实现全行业盈利, 并在2011年利润水平进一步改善。但与此同时, 行业应对巨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很若, 保险产品创新停滞, 主要市场主体偿付能力较弱, 行业整体资本回报率低。2012年一季度, 满足最近连续两个会计年度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150%要求的财产保险公司仅六家 (市场共五十三家财产保险公司) , 2011年共占非财产险市场37%保费份额。

六、保费费率市场化改革路径分析

当前保险市场发展形式, 对费率市场化改革, 特别是车险市场化费率改革呼声日趋迫切。且市场化改革试点计划在特定地区或公司开展。根据2012年3月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 旨在审慎放开, 逐步推进市场化改革。《通知》中, 对符合费率有限度放开公司, 需满足以下条件:1.经营商业车险业务3个完整会计年度以上;2.最近连续2个会计年度综合成本率低于100%;3.最近连续2个会计年度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150%;4.上年度承保辆数达到30万辆以上;5.设置专门的商业车险产品开发团队, 配备熟悉法律、车险定价实务的经营管理人员, 建立完善的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6.保监会要求的其他条件。

《通知》中仅对允许放开费率公司要求偏重于财务及市场数据, 对市场化路径并无具体指引。随科技水平发展, 营销渠道创新, 电销网销等新渠道的崛起, 竞争加剧的同时, 市场规律在车险经营中发挥作用日益增大, 若仍然固守行业监管定价, 会扭曲市场信息, 使得将来市场化变化情况更加复杂和难以控制。笔者认为, 费率市场化改革, 需要市场主体和监管机构共同在市场规律作用条件下竞争, 发挥市场机制, 尽快形成费率条件市场化。主要要点如下:

1.监管机构严格公正的实行偿付能力监管要求。偿付能力监管不同于费率监管, 属于间接监管范畴, 但通过偿付能力要求能有效防范恶性竞争, 为有序竞争环境形成创造条件。

2.审慎逐步放开原则正确, 但开放时间应缩短并对市场主体一视同仁, 减少行政手段对经营预期的影响。

3.竞争主体管理机制完善。避免恶性竞争, 关键在于市场主体对价值规律的遵循和敬畏, 随着财产保险公司公司治理结构完善, 经营目标更体现股东要求, 强化按险种经营, 合理测算各险种赔付水平及合理定价。

4.保险产品定价过程中, 参考再保价格, 直保价格调整反映具体业务风险差异, 并通过公司内部核保、风控等部门作用, 理顺内部考核机制, 信息传导渠道通畅, 发挥市场定价机制。

5.引入精算定价机制, 使市场主体定价透明化。通过保险行业协会收集分析商业车险行业参考损失率表, 并要市场主体定期公布经验损失率数据, 通过精算方式增强行业损失率数据透明性。引导市场竞争领域转向费用和管理模式, 营销渠道的创新。

以上为笔者对我国现阶段保险产品定价现状分析及市场化改革方式探讨, 希望通过再保市场价格传导机制, 引导直保市场价格发现, 监管机构在这一过程中, 加强偿付能力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各方共同努力实现保险费率市场化改革。

参考文献

[1]刘京生.再谈保险费率市场化[J].北京金融, 2001 (01) .

[2]余祖典.车险条款费率改革后保险监管难点分析[J].保险研究, 2003 (04) .

费率调整机制失业保险 篇6

淮安工伤保险2012年前实行的是行业基准费率,即行业一类(风险较小行业)费率0.5%,二类(中等风险行业)1.0%,三类(风险较大行业)2.0%。由于市级统筹的夯实,淮安工伤保险基金结余较多,但由于费率档次较少、机制不够科学,也凸显出一些问题,如工伤预防力度不够,促进安全生产的经济杠杆作用无法发挥,既不利于调动工伤事故较少企业的参保积极性,也难以对工伤事故较多企业起到警示和制约作用。

为解决以上问题,2012年6月淮安市出台《工伤保险费率浮动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在行业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可上下浮动两档:上浮第一档到本行业基准费率的120%,第二档到150%;下浮第一档到本行业基准费率的80%,第二档到50%。不过,行业一类费率不浮动。

淮安市直工伤保险参保单位现有1905家,其中属于行业二类的单位735家,行业三类单位15家。2012年7月费率浮动机制实施后,行业二类单位费率下浮357家,其中下浮一档的2家,每月少缴保费733元,下浮二档的355家,每月少缴保费145587元;行业二类单位费率上浮79家,其中上浮一档的18家,每月多缴保费12550元,上浮二档的61家,每月多缴保费232035元;行业三类单位费率上浮5家,其中上浮一档1家,每月多缴保费1694元,上浮二档4家,每月多缴保费258771元。此外,费率不变的行业二类单位有299家,三类单位10家。

新费率机制实施后,总体来看,费率下浮的市直参保单位357家,每月少缴保费146320元;费率上浮的单位84家,每月多缴保费505050元;每月工伤保险基金增收358730元。虽然费率下浮单位数远多于上浮单位数(4.2倍),但每月因费率上浮增收的保费却多于每月因费率下降减收的保费(3.4倍)。

2 基于风险评估的费率机制构建

虽然新费率浮动机制在保证基金平稳运行的前提下,对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是,为进一步优化工伤保险费率体系,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可以考虑逐步建立基于风险评估的费率机制。这一费率机制的实施步骤如下:

(1)明确工伤保险费计算公式:

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行业风险系数×参保单位风险等级

(2)确定科学的行业风险系数:原则上使用国家统一的行业基准费率,即一类行业0.5,二类行业1.0,三类行业2.0。

(3)建立评定参保单位风险等级模型:

参保单位风险等级的确定,以工伤保险支缴率作为主要参考指标,结合国家及所在省份建议的浮动费率,将工伤发生率、因工死亡人数、重伤人数等因素纳入指标范围进行等级评定,并按风险等级的严重程度,分为A、B、C、D、E、F等6个级别,分别对应浮动行业基准率到-50%、-80%、0、120%、150%、200%(见表1)。

在评定参保单位风险等级时还应秉承如下原则:坚持在国家统一的行业费率和差别费率基础上略有突破;坚持奖优罚劣,确保费率浮动与参保单位风险紧密相关,发挥费率机制促进安全生产的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既注重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又让参保单位易于接受,简单明了。

(4)模型的修正:

行业风险系数每1-3年可以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适时调整;事业单位根据当地统筹情况,可下浮两级,也可只下浮一级,即最多下浮到80%,或者不做浮动;对于拖欠工伤保险费,少报、漏报、瞒报工资总额或者职工人数,骗取工伤保险待遇的参保单位,都不得下浮费率;职工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伤的,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并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现单位后旧伤复发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不应纳入参保单位支缴率的计算范围。

3 基于风险评估费率机制的实操

假设M和N是2家职工总数相当且同等风险行业的工伤保险参保单位。按行业基准费率2.0%缴纳工伤保险费,每家单位年缴保费40万元。如M单位狠抓安全生产,上年度支缴率为0、发生率也是0,按照基于风险评估的费率机制,其工伤费率应下浮二档到50%,即应缴保费20万元,少缴保费20万元。相反,如N单位上年度支缴率大于300%,则应上浮三档,按200%征收,应缴保费80万元,多缴保费40万元。两单位一比较,就会发现狠抓安全生产的M单位比N单位一年少缴保费60万元。

再以淮安几家企业为例,表2中最后1列(浮动后年增缴费)显示,“支缴率≥300%”的3家企业比原来多缴保费128597.845元;“工伤发生率≥10%”的4家企业多缴4784.84元;“死亡数≥4”的1家企业多缴713014.305元,合计多缴846396.99元。由此,费率机制促进安全生产的经济杠杆作用凸显出来,也必将促进这8家企业在今后会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摘要:淮安新费率机制实施后,费率下浮单位数远多于上浮单位数,但每月因费率上浮增收的保费却多于每月因费率下降减收的保费。为进一步优化工伤保险费率体系,可建立基于风险评估的费率机制。以工伤保险支缴率为主要参考指标,将工伤发生率、因工死亡人数、重伤人数等因素纳入指标范围,对参保单位的风险等级进行评定,确保费率浮动与参保单位风险紧密相关,进一步发挥工伤费率机制促进安全生产的作用。

关键词:工伤保险,风险评估,浮动费率

参考文献

[1]吕娜.工伤保险费率机制的研究及应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0(7)69-76.

上一篇:辨证分型治疗下一篇:经济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