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加工结转

2024-09-12

深加工结转(精选3篇)

深加工结转 篇1

一、深加工结转企业财务管理难点

(一) 存货管理难

制造企业财务人员按月进行存货监盘、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维护财务账面信息的真实性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而作为深加工结转企业, 需在核对库存信息和财务存货信息的基础上, 增加核对海关手册信息, 保持三者的一致性。主要管理难度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关监管要求高。海关要求从事深加工结转企业对保税存货单独保管, 做到与非保税存货分开存放、分开使用、分开发货销售, 不可随意串换。二是企业贸易形式多样化。由于加工企业一般并不是单纯的深加工结转业务, 可能同时还存在国内贸易和一般贸易方式, 3种贸易形式产品及所需生产料件均可能相同或相近, 给存货保管、领用、发货分开的要求带来了难度。三是保税物料生产过程管理难。由于企业同一台机器设备既有可能生产加工产品, 也有可能生产内贸或一般贸易产品, 车间人员一般更为关注材料的外部形态和使用价值, 而对其是否系保税监管缺乏敏感性, 容易造成混用现象。四是深加工结转已报关, 出口货物不能办理退关退运。如果客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材料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难以办理退货退运手续。

(二) 产品成本核算难

一是海关核定单耗与实际损耗不可能总是一致。在每月成本核算时如以实际单耗为依据, 则财务存货账册可与仓库实物保持一致, 但会造成与海关手册存有差额, 给手册核销增添难度;如以海关核定单耗为依据, 又会导致财务存贷账册与库存数量不符、直接材料成本数量各期完全一致、与事实不符;二是很难获取十分准确的基础信息。在生产过程中, 会因工艺特殊性不可避免的出现偶发的、零星的材料替换, 以及估算方法本身存在欠缺, 造成不同类型业务产品成本的偏差。三是公共费用分摊方法存在局限性。深加工结转产品从成本构成看, 有能够区分的保税料件和直接领用的非保税料件, 也有不能区分的公共费用需要人为分摊, 如直接人工、水电动力费用、制造费用以及耗用的国产料件和水电动力费用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由于无法找到尽善尽美的分摊方法, 也会影响成本的准确性。

(三) 确认会计收入时点难

企业办理深加工结转收、发货业务, 处理环节繁多, 一般存在以下12个环节:1.发货方企业在进口料件前, 需先办理《加工贸易手册》, 对购销合同和产品的结构、单耗等要进行备案。2.办理免税手续、进口料件、组织生产;3.在企业发货前要办理《深加工结转申请表》且经双方海关确认;4.发货方按照《申请表》确定的产品品种、规格、数量在申请表有效期内组织发货;5.发货方发货后网上申报《发货单》;6.客户收到货物后网上申报《收货单》;7.客户经检验后对有问题存货需要填报《退货单》;8.收货方经与送货方核对无误后, 对最近40日内的收货需进口报关;9.发货方出口报关;10.收货方支付货款。11.发货方收到货款。12.手册核销。上述12个环节有可能处于同一个月份, 也有可能跨月或处于多个月份甚至不同的会计年度。发货企业在哪个环节可以开具外贸发票, 哪个环节是确认会计销售实现的时点, 将影响公司不同期间会计信息的批露。

二、作好深加工结转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 规范管理业务流程

一是要充分了解公司业务特点和海关、税务等监管部门的管理要求, 设计公司业务流程。由于深加工结转业务的特殊性, 加工企业业务流程不能简单套用或借鉴一般制造企业业务流程, 而是设计既符合公司业务特点、又能满足海关要求的业务管理和操作流程。现以某电子企业深加工相关业务流程为例进行说明, 供深加工企业借鉴 (详见图1) 。二是坚持按流程管理要求作好保税存货的领用、加工与入库。尽可能通过确定不同的车间、不同的生产线来进行不同贸易性质产品的加工;如果确因条件限制, 无法从源头区分的, 需在工序流转卡中注明是否为监管物料。流水线上的尾料无法取下换其同性质材料时, 需估计数量、并冲减保税产品的《生产领料单》;如因生产急需, 监管与非监管物料存在一边富余、另一边短缺, 且品质功能完全相同、能够互换时, 公司可报经海关审批同意后串换使用。三是尽可能作到在报关之前作好退换货。货物发出距报关时间尚有40天, 应有足够的时间办理验货手续, 避免报关之后还需退货;如确有要求的, 可在手册核销前向海关申请撤销报关手续, 再重新报关。

(二) 坚持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原则, 正视账实与海关账册的差额

一要认识到财务及库存信息与手册存在一定差额是客观存在的合理现象, 在进行月度账账与账实核对时, 不要机械地要求财务账面、实际库存均要与海关账务作到绝对一致, 允许保税手册余量与财务账面和实际库存数之间存有一定范围内的差额。这个差额除了正常的企业已发货但未报关、海关尚未核减的数量外, 还存在实际损耗与备案单耗之间的误差。只要差额处于合理的范围之内, 在手册核销时, 可通过视同内销补税或向海关说明原因最终达成一致。二要监控内部控制流程的有效性, 保证保税物流监管到位, 使财务基础信息真实。三要对于公共耗费的材料、水电动力费、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 要根据实际选择产量、产值、机器工时等作为分摊依据, 且分摊标准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动。

(三) 依托ERP, 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物流管理是深加工结转企业和监管部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手工进行物流管理工作量非常大。充分依托ERP、加快电子进程既是深加工结转企业自身提高管理效率的需要, 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海关有效监管、提高审批效率的需要。在实施时, 要兼顾内外两方面需求, 如海关电子账册系统中的物料代码是根据国家统一的HS编码来归类的, 一般比企业编码分类相对要粗, 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物料编码时, 能与海关编码的归类有效对接, 最终使企业财务信息、业务信息和关务信息三者实现一体化, 节省企业备案、结转申请、发货和报关等时间。

(四)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 确定深加工会计收入确认时点

尽管企业深加工业务存在多达12个操作环节, 并且可能分别处于不同的会计期间。但判断销售收入实现的唯一依据只能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而不是海关和税务等管理要求。收入准则规定, 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才能予以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 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能够可靠地计量。按照这5条标准, 我们来判断哪个时点为会计收入的确认时点。具体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在上述6、7、8三个环节均有可能作为会计收入确认时点, 主要以是否经过双方核对确认或根据购销合同条款视同已确认来作为判断依据。至于外贸发票开具时间, 没有硬性规定, 但为了减少出入, 转出企业可以在发货后经客户核对无误后进行开具, 与会计时点确认一致, 不必等到双方均办理了报关手续再开具。

参考文献

[1]程越.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的收入确认及批露[J].国际商务财会, 2003.10.

[2]熊斌.加工贸易实务操作与技巧[M].中国海关出版社.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人民出版社.

[4]王保平等.企业内部控制操作实务与案例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5]其他参考文献主要来自中国海关门户网站 (http://www.customs.gov.cn)

深加工结转 篇2

网友问:深加工结转申请表的有效期和深加工结转报关时效的规定要求是怎样的?

一诺/蒋海帆:

深加工结转,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将保税进口料件加工的产品转至另一加工贸易企业进一步加工后复出口的经营活动。

2004年1月19日发布的《海关总署令第10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加工贸易保税货物跨关区深加工结转的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申请表》的要求:转出、转入企业应当向海关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保税货物深加工结转申请表》,一份《申请表》只能对应一个转出企业和一个转入企业;一份《申请表》只能对应转出企业一本《加工贸易手册》(包括联网监管电子帐册),但可对应转入企业多本《手册》。结转双方填写的商品编号、数量、计量单位应当一致。转出企业在《申请表》(一式四联)中填写本企业的转出计划,凭《申请表》向转出地海关备案;转入企业自转出地海关备案之日起20日内,持《申请表》其余三联,填写本企业的相关内容后,向转入地海关办理报备手续。

收发货单的要求:加工贸易企业开展结转的,应当按照海关规定填制《结转货物收发货单》包括:转出、转入企业名称、商品名称、规格、数量、收发货时间、收发货单编号等内容;每批次收发货记录加盖经主管海关备案的企业结转专用名章。

报关要求:转出、转入企业可以凭一份《申请表》分批或者集中办理报关手续。转出(入)企业每批实际发(收)货后,应当在90日内办结该批货物的报关手续;转出企业自接到转入企业通知之日起10日内,凭《申请表》、《登记表》等单证向转出地海关办理结转出口报关手续。

2008年6月发布的《署加发〔2008〕202号 海关总署关于H2000深加工结转管理系统推广应用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

《申请表》的要求:转出、转入企业结转时应向各自主管海关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保税货物深加工结转申请表》电子数据备案。一份《申请表》对应一个转出企业和一个转入企业;一份《申请表》对应转出企业一本《加工贸易登记手册》,但可对应转入企业多本《手册》。结转双方的商品编号前四位原则上必须一致,对商品编码不一致的经海关判定为同一商品的,企业可在转出商品备注栏填写结转备用商品编码,商品编码一致的,海关予以办理;结转商品数量、计量单位应当一致或折算一致。《申请表》从转入地海关审核通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不能超过对应转出、转入《手册》的有效期,逾期不能收发货和退货;联网监管企业《申请表》与帐册有效期一致。对经海关审核通过后的《申请表》允许对其数量进行变更及增加新结转商品项目。

收发货单的要求:转出、转入企业应当分别在每批实际发货及收货后24小时内录入申报《保税货物深加工结转收发货单》或《保税货物深加工结转退货单》电子数据。对实行电子帐册管理的联网监管企业以及与其发生结转业务的企业,应在72小时内申报《收发货单》及《退货单》。因技术原因导致无法在规定时限内申报《收发货单》及《退货单》的,经主管海关批准,可适当延长申报时限,但最长不超过7天。

报关要求:转出、转入企业应当分别在转出地、转入地海关办理结转报关手续。转出、转入企业可以根据《申请表》电子数据逐批或者多批次合并办理报关手续。每批结转货物实际收货后,转入企业应当在40日内办理该批货物的申报手续。转出企业自转入企业申报结转进口之日起10日内,通过电子口岸查询发货情况,按《申请表》电子数据向转出地海关办理结转出口报关手续。

2012年8月发布的《署加发〔2012〕244号 海关总署关于进一步做好H2000深加工结转管理系统推广使用有关问题的通知 》的相关规定:

《申请表》的要求:《申请表》结转商品需要填报数量和计量单位,一份《申请表》对应一本转出手册和一本转入手册,《申请表》有效期不得超过手册有效期或核销截止日期,且最长不得超过1年。

收发货单的要求:转出、转入企业应当分别在每批实际发货及收货后10天内通过预录入系统向海关申报《保税货物深加工结转收发货单》或《保税货物深加工结转收发货单》电子数据。因技术原因导致无法在规定时限内申报《收发货单》及《退货单》的,经主管海关同意,可适当延长申报时限,但最长不高过20天。

报关要求:转入、转出企业应当在实际收发货的次月底前办结该批货物的报关手续,但不得超过手册(包括联网监管电子账册、电子化手册、纸质手册等电子底帐)有效期或核销截止日期。

小结:

深加工结转 篇3

关键词: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比较研究

笔者在多年的成本会计实践中发现, 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之一的分步法, 是基本方法中比较复杂、较难掌握的方法, 尤其是分步法中的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本文就分步法中的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概念、适用范围、产品成本计算程序、优缺点进行比较, 以便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两种方法。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均属于分步法, 都是以产品品种及其所经过的生产步骤成本为计算对象, 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 即产品成本计算单, 归集生产费用, 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但两种方法的概念、适用范围、实际运用、优缺点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比较,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比较

(一) 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概念、特点及适用范围

概念: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指随着半成品实体由上一生产步骤 (如一车间) 转入下一生产步骤 (如二车间) , 半成品成本由上一步骤产品成本计算单结转到下一步骤成本计算单, 即半成品成本的结转与半成品实体的流转是同步的, 这样逐步计算出各步骤半成品成本与完工产品成本的方法。逐步结转分步法按半成品成本结转的形式 (是分成本项目结转还是以半成品综合成本结转) 可分为分项结转分步法与综合结转分步法, 本文着重研究综合结转分步法。

特点:

1、成本计算对象是最终完工产品和各步骤的半成品;

2、成本计算期是每月的会计报告期;连续式复杂生产下必然进行大批量生产, 无法划分生产周期, 只能以每月作为成本计算期。

3、必须分步骤确定在产品成本, 计算半成品成本和最终完工产品成本;

4、是否进行成本还原, 要依成本结转时采用的具体方法确定。

适用范围:

多步骤复杂生产的大批量生产企业可以运用逐步结转分步法, 具体说有下列企业:

1、半成品可对外销售或半成品虽不对外销售但须进行比较考核的企业。如:纺织企业的棉纱、坯布, 冶金企业的生铁、钢锭、铝锭, 化肥企业的合成氨等半成品都属于这种情况。

2、一种半成品同时转作几种产成品原料的企业。如:生产钢铸件、铜铸件的机械企业, 生产纸浆的造纸企业。3、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对外承包必然在内部也要承包或逐级考核, 需要计算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

(二)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概念、特点及适用范围

概念:平行结转分步法是指随着半成品实体由上一生产步骤 (如一车间) 转入下一生产步骤 (如二车间) , 半成品成本不需由上一步骤产品成本计算单结转到下一步骤成本计算单, 仅需计算每步骤所归集的生产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份额, 然后平行转出汇总, 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的方法。

特点:

1、成本计算对象是最终完工产品;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中, 各生产步骤的半成品都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各步骤的成本计算都是为了算出最终产品的成本;

2、成本计算期是每月的会计报告期, 这是大批量生产的组织特点所决定的;

3、半成品实物流转与半成品成本的结转相分离。

适用范围:平行结转分步法适用于多步骤复杂生产, 从总的说, 只要不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 前举的运用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企业都可运用平行结转分步法。随着我国企业经济责任制的推行, 企业普遍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制和责任会计, 尤其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 大量的企业要按公司法的规定进行规范化改组, 企业内部的责权利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车间的成本指标考核, 必然要求各车间要计算半成品成本。所以,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运用范围将大大缩小, 更多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具体运用于下列企业:

1、半成品无独立经济意义或虽有半成品但不要求单独计算半成品成本的企业。如:砖瓦厂、瓷厂等。

2、一般不计算零配件成本的装配式复杂生产企业, 如:大批量生产的机械制造企业。

(三) 比较分析

通过对两者的概念比较分析可得, 逐步结转分步法必须计算每步骤完工产品成本, 并随半成品实体的流转而结转, 每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的计算直接影响下一步骤半成品成本的计算。而平行结转分步法每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不需计算, 仅需计算每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因此, 逐步结转分步法也叫计算半成品成本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也叫不计算半成品成本法。

二、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适用范围的比较

(一) 逐步结转分步法的适用范围

逐步结转分步法能够计算出每步骤半成品成本, 因此主要适用于半成品具有独立的经济意义、半成品对外出售、管理上要求提供半成品成本信息资料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

(二)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适用范围

平行结转分步法不能计算出每步骤的半成品成本, 因此主要适用于半成品种类较多、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工作量较大, 管理上不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信息资料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

(三) 比较分析

通过适用范围的比较, 企业成本管理要求提供半成品成本信息的企业, 需采用逐步结转分步计算产品成本;企业成本管理不要求提供半成品成本信息的企业, 可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

三、产品成本计算程序的比较

(一) 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的程序

首先, 分品种按每一品种的生产步骤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 (也叫产品成本计算单) ;其次, 再将每一步骤产品生产的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生产费用登记在产品明细账上;第三, 从第一生产步骤开始, 逐步将本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随半成品实体转入下一生产步骤, 半成品成本也随之结转到下一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 如果分成本项目结转, 这种方法叫分项结转分步法, 如果以半成品总成本合计数结转到下一生产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半成品”成本项目, 这种方法叫综合结转分步法;第四, 将本步骤的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和由上一生产步骤结转过来的完工半成品成本进行合计, 再将合计数在本步骤的完工半成品和本步骤月末在产品进行分配, 计算出本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第五, 这样逐步结算, 直到生产最后步骤计算本月最终完工产品成本。

(二) 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的程序

无论是逐步结转分步法还是平行结转分步法, 均属分步法, 我们知道分步法与品种法、分批法的根本不同在于成本计算对象的不同, 分步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生产步骤, 因此, 有几个产品生产步骤, 就应当设置几个产品成本明细账。首先分品种按每一品种的生产步骤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其次, 再将每一步骤产品生产的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生产费用登记在产品明细账上;第三, 计算每一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每一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的计算如下:分配率= (本步骤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步骤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 (最后步骤产成品数量+本步骤广义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 本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份额=分配率×最后步骤产成品数量) ;第四, 将每一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份额平行转出汇总, 最终计算出本月产成品成本。

(三) 比较分析

逐步结转分步法, 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实体由上一生产步骤转入下一生产步骤, 半成品成本也随之从上一生产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结转至下一生产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 半成品的成本结转与半成品实体流转是同步的, 上一生产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计算出来后, 才能计算下一生产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而平行结转分步法半成品成本不随半成品实体流转而结转, 只计算每一步骤应计算产成品成本份额。

四、优缺点比较

逐步结转分步法能够提供各生产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 有利于企业加强成本管理, 但成本计算工作量较大, 且上一生产步骤的成本计算直接影响下一生产步骤的成本计算;而平行结转分步法可以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 各生产步骤产品成本计算互不影响, 但不能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

参考文献

[1]孙雅丽.成本会计之分步法教学总结――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比较[J].经营管理者, 2013 (10) .

[2]李娜.平行结转分步法与逐步结转分步法比较[J].财会月刊, 2013 (03) .

上一篇:共同建设下一篇:80、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