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余结转管理模式的变化及影响分析(共3篇)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余结转管理模式的变化及影响分析 篇1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余结转管理模式的变化及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的会计变革的加快,我国事业单位出现了新的会计制度结余结转管理模式的变化,在2012年新的事业单位制度推行下,事业单位的结余结转核算向着复杂的方向变化,虽然对事业单位结余结转要求比较严格、复杂,但是在有效利用财政资金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加速了事业单位财务规范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进程,本文以此观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事业单位;结余结转;管理模式;影响分析
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结余结转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我国推动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余结转管理模式的转变,从而进一步为规范事业财经秩序,建立公平、高效的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体制做好充分准备。
一、会计制度结余结转模式变化的内容
(一)细分“结余”项目
根据2012年财政部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将原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结余”科目细分为“结转”和“结余”科目,并且将事业单位接收到的补助资金,按不同的标准,细化为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和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两个方面,接着将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再进一步细化,分为非财政的专项资金拨款和非财政的其他资金拨款两个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事业单位会计做账的难度,但是却对事业单位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进行详细的划分,有利于社会各界对事业单位补助资金去向进行有效的监督,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使用透明化、合理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单独管理财政拨款结转结余
每年年底,对事业单位的资金补助情况进行结转后,然后根据本年年底的各项目明细的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核算分析,并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的项目,转入相关的“财政补助结余”会计科目账户中,以上的单独管理财政拨款结转结余项目管理模式的转变,是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模式的一大变化,具体上就是在“财政补助结转科目”下,进一步设置两个明细科目,分别是“基本支出结转”科目、“项目支出结转”科目,以明确事业单位补助资金的往来情况,对其往来资金进一步起到监督的作用,在此模式推广运行中,财政补助资金的结转和结余的管理,在同一级别的财政部门执行规定的内容,在遵循财政分级管理的原则下,各地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财政使用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符合本地要求的事业财政资金管理办法。
(三)财政拨款结余资金不参与结余分配
在之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中,事业单位经营结余年末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编报决算时相应填入“结余分配”明细栏,而经营亏损年末不予结转,在部门决算报表中以负数反映在“经营结余”栏下。事业单位经营亏损应当用以后经营利润弥补,不得用事业基金弥补。
(四)有利于加强事业基金的管理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明确规定,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应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单位编报决算时,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年初存在负结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应逐年消化,不再扩大负结余;如当年出现超支,单位应及时更正账务。这样的规范流程体现了会计制度的配比原则,使得事业单位的基金能够得到合理运用。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余结转管理模式的变化产生的影响
(一)加强事业资金的监督力度
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余结转管理模式的变化,从事业单位收到财政补助资金所列明的用途,到事业单位所使用补助资金的明细方向,在整个事业单位的全程使用资金的过程中,该管理模式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核算,以便后来的审计人员及上级部门检查监管,所以有力的加深了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透明化、规范化,加强了事业资金的监督深度,提高了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强化事业单位基金的蓄水池作用
事业单位基金是事业单位在保证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而不断积累的基金,以防止出现超支预算或者事业单位意外增加资金的情况出现,事业单位基金的“蓄水池”作用,既保证了事业单位功能的发挥,也促进了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透明化发展,所以此新制度下的事业基金的管理模式保证了事业单位基金的作用。
(三)提高了财务人员的要求
在过去的会计制度下,财务人员做账比较简单,划分没有那么严格,一般的财务人员易于理解、学习。但是对于新制度下的各种细化的规定内容,需要相当的财务知识才能有效合理的区别,比如关于结转与结余、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区分,这些新的内容,无形中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财务能力要求。
三、转变事业单位结余结转管理模式的措施
(一)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
针对事业单位的具体财务情况,邀请相关的财务专家进行财务知识的培训,对于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能力,适应新制度的实施,是十分有必要的,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财务人员了解相关账务处理程序,比如,组织大家共同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心得等等。
(二)制定合理的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办法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央部门的规定,制定具体的本级事业单位拨款结余管理办法,使该办法具有可行性,以便各事业单位根据各单位具体情况开展工作,促进新模式的推广,加强事业单位补助资金的管理。
四、结束语
通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余结转管理模式的变革,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可以提升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与绩效评价的客观要求,同时该模式的变化既是配合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基础和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吴兴旺.事业单位结转结余及结余分配的会计核算浅析[J].会计师,2014(01):24-25.[2]赵弘颖.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余结转管理模式的变化及影响[J].财务与管理,2015(10):25-26.(作者单位:泰安市房产交易中心)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余结转管理模式的变化及影响分析 篇2
(一) 对“结余”进行了细分
1997年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以下简称“原制度”) 将“事业结余”界定为“在一定期间除经营收支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2012年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以下简称“新制度”) 不仅将“结余”分拆为“结转”和“结余”, 而且按照补助资金性质的不同, 划分为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和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 非财政拨款再细分为非财政的专项资金拨款和非财政的其他资金拨款。直接将“事业结余”的核算内容精简为“一定期间除财政补助收支、非财政专项资金收支和经营收支以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
(二) 对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实施单独管理
年末, 在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的本期发生额分别结转入“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后, 对财政补助各明细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按照有关规定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项目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科目。上述核算方法是本次事业单位结转结余管理模式变化中的重、难、亮点问题。一是“财政补助结转”科目要求设置“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两个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与收入、支出的核算相对应。二是“结转”和“结余”的概念首次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被明确提出, 体现了国家财政制度的改革方向。三是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的管理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遵循了财政分级管理的原则, 各地可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办法。四是“财政补助结余”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资金, 即事业单位“基本支出”的结余资金可视为基本支出结转进行核算管理。
(三) 财政拨款结余资金不参与结余分配
原制度下, 年终应将当年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全数转入“结余分配”科目, 因此, 可用于结余分配的资金很可能包含了部分财政资金。在新制度下, 财政拨款结余资金不参与结余分配, 因此可以进行结余分配的资金只有非财政拨款的非专项资金结余和经营结余, 这样, 从科目名称上就将可分配的结余资金性质界定清楚了。
(四) 加强事业基金的管理
事业基金作为没有限定用途的净资产, 具有平衡单位预算的功能, 起着“蓄水池”的作用。新制度新增了“事业单位应当加强事业基金管理”的表述, 并要求“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 统筹安排、合理使用, 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加之“专用基金管理应当遵循先提后用、收支平衡、专款专用的原则, 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的新增内容, 使得会计的“配比原则”在新制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变化的原因
(一) 突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1. 原制度已实施了十五年,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确实发挥过巨大的促进作用。
但随着包括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非税收入等一系列公共财政改革措施的实施, 使得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诸多环节的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 原制度在有些方面已很难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了。
2. 一些事业单位预算资金当年不能形成实际支出, 形成较多的剩余资金。
长此以往, 数额越来越大, 情况也越来越复杂, 因此, 有必要在原“结余”概念的基础上, 根据资金的不同性质和特征, 将其具体拆分为“结转”和“结余”, 进行针对性管理。
3. 多数事业单位主要依靠财政资金开展业务活动, 大量财政资金沉淀。
财政资金参与结余分配, 不仅难以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还使这部分资金最终脱离了财政的监管, 因此, 对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实施单独管理, 且不参与结余分配, 就显得合情合理、势在必行。
4.
一些事业单位事业基金与收支预算结合不够紧密, 没有将事业基金的安排使用与编制年初预算结合起来, 或是没有切实按照收支配比的原则安排使用事业基金, 支出超过了基金规模, 事业基金管理的“失控”迹象愈加明显, “蓄水池”效能愈加弱化。
(二) 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机衔接的需要
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在管理方式、经费供给、职能职责等方面存在一定共性。尤其按照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 对于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划归相关行政机构, 对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单位, 可调整为相关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 确需单独设置的, 按照精简效能原则设置, 从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可预期的账务合并等方面, 两类会计制度的有机衔接就显得格外重要。
(三) 事业单位规范财务管理的内在要求
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直接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管理水平、资金使用效益等诸多方面。细化、分类核算管理, 有利于单位规范预算执行和财务行为, 提高预算和决算的编制质量, 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三、产生的影响
(一) 对资金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
从单位收到财政拨款到年终清算, 全程对财政拨款进行单独管理, 以及将除经营收支外的其他收支年终先通过结转科目归集结余资金, 再按照结余结转性质的不同进行区分, 不仅强化了财政部门和其他部门对资金的监管, 也有利于单位按照各类资金的管理规定和办法, 更规范有效地运用资金助力事业发展。
(二) 事业基金的蓄水池作用进一步强化
在新制度下, 从来源看, 非财政拨款结余和经营结余进入“蓄水池”, 要求财政资金既要保障有力, 又要专款专用、发挥效益, “水源”体现“事业”特点, 从出口看, 事业基金用于弥补收支差额, 突出事业基金对事业发展的保障作用, 但也必须做到收支配比。
(三) 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笔者在从事大理州部门决算审核过程中发现, 如何区分结转和结余、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如何使用事业基金等问题正困扰着不少财会人员。新制度的出台一方面成为促使财务人员加强学习的动力, 有利于单位财务核算水平的提高, 但“硬币”的另一面却是少数财务人员无法正确理解和合理运用, 单位账务核算水平和规范程度将更加滞后。
(四) 是结余留用, 还是结余上缴
新制度中十分谨慎地将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的管理规则制定权下放给了同级财政部门, 可以视为这是各级财政的“自留地”, 下放的主要原因是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的成因非常复杂, 中央和各地方的情况各异, 这块“自留地”以前种过什么、土质怎么样、适合种什么、需要如何改良等, 只有本级财政部门才可能做到“因地制宜”。例如中央部门基本支出结转资金原则上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且要与年度预算安排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财政拨款结余资金全部统筹用于编制以后年度部门决算。这种模式既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又能规范和强化预算执行管理。相比而言, 大理州财政部门对州级事业单位的结余管理尚无明文规定, 基本沿用“结余留用”的管理模式。
四、措施建议
(一) 建议大理州财政部门采取更灵活的培训形式。
通过从核算角度入手, 结合日常账务处理, 编制工作手册, 实地了解和指导单位执行新制度的情况, 设立答疑解惑专员, 开展知识竞赛和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 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提高学习效率。
(二) 建议大理州财政部门制定本级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办法。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余结转管理模式的变化及影响分析 篇3
结转结余和结余分配的核算
事业单位应当严格区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不参与事业单位的结余分配,不转入事业基金,单独设置“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科目核算。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通过设置“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等科目核算。
(一)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核算
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是指当年支出预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补助资金。财政补助结转包括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
财政补助结余资金是指支出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由于受政策变化,计划调整等因素影响工作终止,当年剩余的财政补助资金。财政补助结余是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资金。
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有关部门预算管理的规定,使用和管理财政补助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
1.财政补助结转的核算
(1)会计期末
借: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贷: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借: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贷: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或“事业支出——基本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支出)
(2)年末,按照有关规定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项目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
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贷:财政补助结余
或相反分录。
(3)按规定上缴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或注销财政补助结转额度的,按照实际上缴资金数额或注销的资金额度数额
借:财政补助结转”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取得主管部门归集调入财政补助结余资金或者额度的,做相反会计分录。
2.财政补助结余的核算
(1)年末,按照有关规定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项目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
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贷:财政补助结余
或相反分录。
(2)按规定上缴财政补助结余资金或注销财政补助结余额度的,按照实际上缴资金数额或者注销的资金额度数额
借:财政补助结余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取得主管部门归集调入财政补助结余资金或者额度的,做相反会计分录。(二)非财政补助结转的核算
非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项专项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通过设置“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核算,以满足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管理的要求。
1.期末
借: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
贷:非财政补助结转
借:非财政补助结转
贷:“事业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或“事业支出——项目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其他支出”
2.年末,完成非财政补助专项资金结转后,应当对非财政补助专项结转资金各项目情况进行分析,将已完成项目剩余资金区分以下情况处理
借:非财政补助结转
贷:银行存款(缴回原专项资金拨入单位)
借:非财政补助结转(留归本单位使用)
贷:事业基金
【提示】项目未完成,“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有余额。
【例题•单选题】2015年12月31日,甲事业单位完成非财政专项资金拨款支持的开发项目,上级部门批准将项目结余资金70万元留归该单位使用。当日,该单位应将该笔结余资金确认为()。
A.单位结余
B.事业基金
C.非财政补助收入
D.专项基金
【答案】B
【解析】年末,事业单位完成非财政补助专项资金结转后,已完成项目的剩余资金留归本单位使用的,应该借记“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贷记“事业基金”科目,选项B正确。
(三)非财政补助结余的核算
非财政补助结余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事业结余是事业单位一定期间除财政补助收支、非财政专项资金收支和经营收支以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经营结余是事业单位一定期间各项经营收支相抵后余额弥补以前经营亏损后的余额。
1.事业结余的核算
(1)期末
借: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
贷:事业结余
借:事业结余
贷:“事业支出--其他资金支出”或“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其他资金支出)、项目支出(其他资金支出)”科目、“其他支出”科目下各非专项资金支出明细科目、“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
(2)年末
借:事业结余
贷: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或相反分录。
2.经营结余的核算
(1)期末
借:经营收入
贷:经营结余
借:经营结余
贷:经营支出
(2)年末
借:经营结余
贷: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提示】经营结余如为借方余额,为经营亏损,不予结转
【例题•单选题】事业单位在年末对非财政补助结余进行的下列会计处理中,不正确的是()。
A.将“事业结余”科目借方余额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借方
B.将“事业结余”科目贷方余额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贷方
C.将“经营结余”科目借方余额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借方
D.将“经营结余”科目贷方余额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贷方
【答案】C
【解析】终了,经营结余如为借方余额,为经营亏损,不予结转。
3.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核算(年末)
(1)结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借:事业结余
经营结余
贷: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2)有企业所得税缴纳义务的事业单位计算出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应缴税费——应缴企业所得税
(3)按照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4)将“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余额结转入事业基金
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事业基金
或相反分录。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余结转管理模式的变化及影响分析】推荐阅读: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2-10
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比较分析11-03
事业单位收入支出结转12-09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07-31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试题12-14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07-24
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1-16
分析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信息化应用11-20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