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4-11-20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通用8篇)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1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也逐渐加快。目前,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已经开始初步建立,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还缺乏一个比较系统、统一化的标准和制度,所以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为此,一定要积极发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便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各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内控制度 存在的问题 对策 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4-0097-01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已经成为各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能够有效的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可以有效的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更重要的是,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能够更好的防范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得到建立与完善。本文就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1.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和认识还比较迷糊,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原理、方法以及重要作用都不能得到合理的认识,从而使得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单独制定比较规范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运作还是靠平时的惯例进行,而没有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还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时针对性不强,只是凭经验进行简单的控制,这样就使得建立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覆盖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的工作人员和业务环节,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所处的工作岗位认识不清,不能更好的做好财务工作。

2.行政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不合理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编制有限或者是人员紧张等问题,从而使得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独立设置财务科室,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等现象,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各个岗位之间没有起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使得财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意识不强,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业务管理脱节比较严重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相应的核算与控制,但是,现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部门只起到了核算的作用,而根本不能切切实实参与到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决策以及管理活动中去,对行政事业单位重要决策以及实施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了解,更不能真正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策略分析

1.提高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中,单位负责人发挥着关键作用。查证《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可知,作为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单位负责人需要保证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可靠性、完整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然而,要想让单位负责人确立起这种责任意识,还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单位负责人、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力度。为了培训的顺利实施,财政部门应该联合相关部门,分别为1级预算单位和2级预算单位的单位负责人以及有关领导分期、分批、分类型地开展培训,一方面促进他们掌握更全面的内部控制基本知识,使他们认识到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给他们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帮助他们培养出高度的内控责任意识。

2.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系统的控制能力

随着会计工作范围的扩大,很多会计人员忽略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异常困难,部门预算的实施也难以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水平,实现财政的“节流”,相关责任人应该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提升会计系统的控制能力。为了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财政机关要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此外,财政机关还要致力于建立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完善的监察制度和奖惩制度,让行政事业单位真正把会计基础工作重视起来。

3.完善部门预算制度,提高预算控制能力

财政预算制度可以对单位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情况进行预测,从而保证单位运营的稳定性。可以说,财政预算制度的出现,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里程碑。而部门预算又是单位财务预算的细化,提高了预算的约束力、控制强度,具体表现在:1.?U大了预算控制的范围;2.细化了预算控制内容;3.完善了财务审批程序;

4、提高了控制标准的合理性。为了完善部门预算制度,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尽量囊括各部门的全部财务收支事项,并且使得预算的调整、追加程序更加严格;第二,有机结合部门预算和单位内部责任预算,简单来说,就是各1级预算和2级预算部门能够协同合作,共同促进预算控制能力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得出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重要性,进而希望能够真正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妍芯;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年第04期:196-197页:共2页

[2]王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年第12期:121-122页:共2页

[3]张立宝;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09年第11期:113-113页:共1页

[4]李佳子;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年第12期:102-102页:共1页

[5]杨宗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2年No.151第16期:48-49页:共2页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内部控制制度,问题及对策

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对自身的财务发展情况进行较好把握,实现节约资源,促进自身更好发展的目标。但是从现阶段发展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导致其财务信息质量较差、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存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完善,显得尤为必要。

一、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意识薄弱、制度不健全、缺乏预算管理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一)财务内控意识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内控制度应用过程中,由于缺乏内控意识,导致相关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影响到了最终的控制效果。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内控过程中,工作人员缺乏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形式上的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能够对资金支出、收入情况进行较好把握,导致财务审核过程中,资金不对账的问题常常出现。领导层忽略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自于国家,财务也受到上级部门的制约,从而忽略内控制度作用,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推行效果较差[1]。

(二)制度不够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在构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主要依靠《新会计准则》、《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文件,从而降低行政事业单位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导致内控制度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2]。例如财务部门人员之间的权责不分,导致制度落实效果较差问题出现。同时,在进行财产清查过程中,风险控制制度缺乏,导致工作人员缺乏有效地操作依据,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三)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内控过程中,需要根据预算,对资金进行使用。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缺乏,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虽然设置了预算管理部门,但并未发挥实际作用。行政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对实际数据的把握,通过根据以往的财政数据进行编制,导致预算设置不能够很好地符合实际情况,进而影响到了财务管理工作效果[3]。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探究

针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在对其解决过程中,要保证对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切实满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发展需要。对此,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一)提升内部控制意识

财务内控意识的提升,是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强化工作人员财务内控意识,使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财务内控工作。上级领导部门,也要对这一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能够起到带头作用,使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各个工作人员能够把握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切实提升财务内控水平[4]。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内控制度的完善,要注重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实际情况,保证制度建设符合财务内控需要。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对各个部门的权责进行落实,能够将责任细化到每一个工作人员头上,使其在进行财务控制过程中,能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工作。同时,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要注重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使其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对财务报表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行政事业单位收支情况,这一过程中,预算管理要摆在一个重要位置,并能够科学地建立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以下几点进行把握:首先,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进行明确,对每一笔业务产生的费用进行明确记录,为预算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其次,加强预算报表的审核,保证预算管理质量;最后,注重对预算进行调节,根据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发展情况,调整预算支出,以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的实际需要。除此之外,预算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资金去向进行跟踪和管理,保证资金预算能够发挥应有作用。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财务内控制度的应有,对于其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要注重对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以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发展需要。基于这一点,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工作人员意识,强化预算管理,完善内控制度,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大宝.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时代金融,2015,35:233+237.

[2]王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会计师,2015,24:43-44.

[3]熊妍芯.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4:196-197.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开展,管理制度的规范对于整个经济正常的运行显得越来越为重要,尤其是财务管理制度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目前,正处于后经济危机时期,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而且长时间以来,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方面的问题一直未受到重视,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能很好地得以解决,从而给开展其他工作带来较大的隐患。因此,应该不断强化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才能够提高事业单位整体发展状况及工作效率,这样才能使得事业单位与社会的发展相符。然而,在实际财务内控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非常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本文基于当前时期下事业单位财务内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目的在于为加快事业单位财务内控进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当前时期下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现状及问题分析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点当前时期下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事业单位发展模式发生变化

当前时期下,按照我国事业单位采取的管理制度方面的差异性,可将我国事业单位分为普通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的事业单位以及按照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3个方面的类型。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地不断加速,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市场经济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财务活动,这也使得相应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也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某些单位甚至还将其经营活动的模式进行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渐使事业单位朝企业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和转变。

2.经费管理无秩序可循

当前时期下,我国有很多事业单位对于其经费的支出管理十分混乱,在经费的管理方面也缺乏一定的制度支持,并未构建经费支出的相关标准与规范,特别是对于经费的开支并未形成统一化的审核标准。还有某些单位,虽然在其内部设立了相应的标准及制度等,然而由于对这些标准及制度的执行与监督力度比较低下,完全架空了这些标准及制度,从而使其失去了自身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导致了资金的大量流失。此外,在事业单位一般都采取的是“实报实销”的报账原则,并无相应的审核制度以及机构等,那么这就会使得经费使用情况严重超支。

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笔者发现,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那么这就使得在方案拟定以及项目审批过程中并无规范的依据,从而使得财务内控失去了原有的平衡状态,导致了事业单位对于资金的支出单纯的依赖于经验及惯例而出现巨大的漏洞。

4.预算控制环节比较薄弱

对于很多事业单位而言,其内部并未设立专门的财务预算机构,未构建系统化以及完善的财务预算制度,在实际的财务预算过程中,一般都是按照业务进行编制的,对于项目之中的具体环节并无相应的具体的流程,从而使得成本预算与实际花费无法进行一一核算,造成了财务预算编制过于粗糙,无预见性可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预算对于运行资金的控制及约束力。

5.财务工作人员基本素质普遍低下,且岗位设置欠科学

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而言,若要想做好此方面的工作,那么就务必采用具备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专业人才。由于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编制有限,而且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的控制管理重视度不高,这也就使得在事业单位之中一人多岗的情况普遍存在,它们在财务内控方面的素质变得良莠不齐,而且在事业单位之中缺乏一定的监督管理机制,这就使得对于相关财务工作人员不能形成有力的监控。例如,在竞争上岗实施中往往以资历、工龄、学历等为硬条件使得年轻优秀人才难以竞聘。个别单位甚至出现为有资历的人设置“照顾岗”,为有关系人设置“人情岗”,为喜闹事、惹不起的人设置“特殊岗”等因人设岗现象,导致岗位设置管理的作用被削弱。

6.没有完备的资产管控制度

事业单位资产管控制度发展得不够完善,普遍注重的是各项资金的管理控制,而忽略了资产与流动资产的有效控制。与此同时,核算机制也不尽科学,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会计体制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低下,资金管理程序流畅性不足,尤其容易造成国有资源的流失与消退。当前时期下,每个事业单位的软硬件配置均较为全面,然而对这些设备设施的管理控制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还会出现随意变卖的情况发生。资产管控制度不够完善以及不完备让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资产均不能得到严格地控制。

7.财务内控意识比较低下

某些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低下,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低下,且难以落实到位。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度极为低下,未能充分地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这就使得整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不能顺利地进行或者进行起来无法得到有效地保证。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财务工作人员单一的招聘模式、工作环境较为固定以及财务工作人员来源于非正规渠道等。而且某些分管领导的内控意识比较薄弱,完善科学的财务内控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而且内控工作也无法得到很好地执行,当然也就谈不上提高内控管理水准,从而发挥内控作用。

三、当前时期下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具体对策

基于如上关于当前时期下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1.健全与完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保证工作规范进行

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对于明确财务工作流程以及标准、规范工作中的具体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规范确切的规章制度,为员工如何做好工作提出了指引,是员工调整自己工作行为的主要依据,也方便了事业单位管理层对员工工作的整体把握及控制。应该制定完备的财务管理工作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不仅包括成本控制制度,也包括奖惩激励制度等对员工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的财务制度。应该注意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全新要求,对新近发生的改变加以掌握,且按照实际情况对相关制度进行调控,保证财务内控制度规范有效。

2.做好事业单位部门内部预算的编制以及审查工作

事业单位部门的内部预算,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是事业单位成功对成本进行控制以及增加效益的前提条件,其质量水平的高低,关乎到事业单位管理者对事业单位整体运营状况的监督以及把握,务必要将各项编制以及审查方面的工作做好。事业单位运营的各类数据是预算编制的一个基础环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务必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同时,务必按照确定的规则来编制预算。在实际的编制结束之后的审查也是极为重要的,不仅要对预算的真实性加以审查,而且还应该对预算与事业单位实际的契合情况加以关注,以确保财务预算编制质量水平。

若要很好地加强事业单位预算控制,需要做到如下几点:①有效地控制预算的编制方法。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采用可靠的预算方法,如“零基预算”等方法。通过运用科学的预算方法,对于工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相应的处理,将一些特殊的开支考虑在内。②要对实施方面的成本进行控制。在成本预算编制完成之后,必须要经过相关的部门进行审核。而预算一旦通过审核,那么该预算就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与法律约束力,对于在工作开展时,就要求各个部门必须按照预算进行,从而保证预算的刚性。

3.构建相应的监督与审查制度

在事业单位之中,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地发挥其职能,务必要有相应的制度来作保证。所以,在事业单位中,应该对其资金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地把握与掌控,就必须构建较为完善的监督与审计制度,强化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权限,从而使其发挥对财务运行的监督功能。同时,应该构建相应的审计制度,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地或者不定期地检查,对于其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专业化的审查,对于在审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及时地对相关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地处理,对于情形较为严重的应该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应该对相应的审查结果进行专项记录,将其作为财务工作人员年终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此外,在实际审查过程中还应进行审查方式与方法的创新,应采取形式不一的方法对其进行检查,并对资金进行合理有效地控制,从而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得到全面地开展。

4.构建完备的内控体系

在对事业单位财务进行内控的过程中,构建完善的内控机构与体系是实现单位财务内控的一个前提条件。在事业单位中应该构建完善的内控机构与体系,首先应该对事业单位各个机构所具有的职责加以明确,将职责的范围明确至个人,保证事业单位中各个机构的透明度,对于各个单位的工作流程进行明确地规范,对各个职位的工作内容与方式进行规范化处理,加大对各个机构监督管理力度,从而保证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很好地得以落实。

5.提高单位领导对财务内控的重视程度

单位领导应该对财务内控给予高度地重视,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重视:①不断坚持单位文化的建设。事业单位若想长足发展,必须具备相应的单位文化,单位文化包括行为约束和道德标准,以及怎样在实际业务中沟通与强化该标准。可以说,事业单位文化对工作人员的思想熏陶是十分重要的,好的单位文化可以正确培养和确立财务会计工作者的工作思想和行为习惯,激发财务部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单位的文化建设以提高整体道德水平是提高财务管理的重要前提。②加强财务监督力度.单位的财务监督,由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构成,而内部监督又分预算监督、执行监督等等;单位的预算环节要根据的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依法制定和预算;在执行环节上,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确保监督有章可循,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以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四、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时期下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中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应该采取强有效的措施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工作水平与工作质量,进而使得事业单位工作得到全面地开展,与社会发展的步伐相符。

参考文献:

[1]李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问题探析[J].现代商业.2013(2).

[2]黄勇.探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3(2).

[3]李明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措施[J].现代企业,2010,(01).

[4]李梦玉.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J].商场现代化,2006,(08).

[5]武晓燕.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建设 切实把权力关进笼子里[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8).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4

内容提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在各单位的资产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管理状况如何,对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开展、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资产的保值增值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现状以及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几点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在各单位的资产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管理状况如何,对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开展、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资产的保值增值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普遍存在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忽视管理、转移情况严重、处置不合规定、使用效率低以及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内涵及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1.1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内容是随着公司对内强化管理,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著名学者塞缪尔·约翰逊将其定义为“由另一个职员保管的登记薄或账册,可由他人逐项检查”。i

所谓内部控制,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COSO报告中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其构成要素来源于管理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的过程相结合。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项要素构成。与其相对应的内部控制可以分为经营控制、财务报告控制和遵循控制。1.2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用于科研、行政管理,其价值大到几万元、上百万元的仪器、设备设施,小到几百元的办公用品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各单位资产中占绝大比重,是行使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职能,维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行政事业单位现行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仍然沿用的是计划经济时期财政统收统支管理下的会计核算模式。在现阶段,这种核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出来。1.2.1主要表现在:

1.固定资产购建时采用的收付实现制核算方法,很难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支出与政府总预算支出保持一致,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从理论上来讲,收入和支出反映的是不同会计主体间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结果,但现行行政事业单位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容易混淆收入与支出概念的不同内涵,并且对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也不能严格的区分。从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不能反映其真实的财务运营状况,使得许多单位的盈余不均衡,乱开支现象严重,形成大量的账外资产,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2.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就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资源价值的变化情况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将全部支出列入当期支出,同时反映其原始价值,不计提折旧。这种规定,就使得财务人员及固定资产使用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增减核算把关不严,对每年的固定资产报表敷衍了事,致使固定资产利用率相对不高,资产闲置和流失比较严重。

基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笔者认为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配置和管理,使其既能够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又不造成资源浪费,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省、市非常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账实不符、家底不清、产权不明、处置随意性大、固定资产闲置、浪费流失严重等等问题。

2.1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

不少单位没有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在管理上无章可循,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导致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2.1.1资产管理不到位。有的单位基建工程早已验收交付使用但未记入固定资产导致基建工程与财务决算脱钩;有的单位购建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不入账,领用、缴销无手续造成固定资产不真实、长期流于账外;有的单位擅自报废、处置固定资产,不经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不到财务部门销账,其收益不按规定上级财政部门,直接记入本单位其他收入或在往来款挂账造成固定资产流失;有的单位对固定资产岗位管理人员配备要求不严,造成台账资料登记混乱;有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的职责不明确,对固定资产流失的相关责任追究等没有约束机制。如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变动时没能办理交接手续,物随人走或卡片不随物走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单位对将闲置的房屋等固定资产进行租赁、承包经营而取得的收入不入账或账外账,用于抵招待费、发奖金、福利费支出等或依托自身的行政职能,办起了各种经济实体,将固定资产长期无偿供经济实体使用,不计提折旧,使得实体成本费用核算不实,造成国有资产收益的流失;许多单位没有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固定资产保管、使用是否正常一无所知,不能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2.1.2 会计核算不规范。有的单位对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不重视,不按财务制度办事,只设总账没能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没有记载明细资产的实物数量及其金额,财务部门无法确认固定资产数量的多少,账面资产总值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的增减变化;有的单位总账与明细不符或账实不符、账卡不符;有的单位由单位专项资金申请购置固定资产只在经费中支出,未在“固定资产”科目中反映;固定资产购建时采用的收付实现制核算方法,很难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支出与政府总预算支出保持一致,从理论上来讲,收入和支出反映的是不同会计主体间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结果:收入是某一会计主体提供产品或服务后,等价交换原则下以货币为媒介的价值流入,而支出则是某一会计主体获取产品或服务时对等的货币价值的流出;同时,在某一会计期间可与收入配比的支出(即收益性支出)与一般支出(包括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概念是有区别的。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只是按收付实现制原则,将一切非明确由投资或负债导致的货币流入或货币流出均计作收入或支出,同时又将按此办法核算的支出简单地与当期收入配比,使得许多单位的盈余不均衡,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2.2 固定资产的转移情况严重

2.2.1其主要表现是:

1.有少数上级单位由于某种原因,利用管理控制资金的分配权利利用下级单位的名义购买固定资产,且记入下级单位固定资产账户而下级单位从未使用过,甚至未见过该固定资产,下级单位往往考虑到自己所处的位置,而不予管,久而久之也就不了了之。

2.上级单位个别工作人员以工作名义长期借用下级单位的车辆、电脑等固定资产,下级部门由于受制于上级单位个别人的权利往往有苦难言。

3.有些单位工作人员调动,办理手续时不经财物管理部门签字,领导就同意人事部门给予办理调动手续,等财物管理部门要求其退还所使用的固定资产时,其一直推拖,至到人走了物品还不归还,引起的固定资产流失;有些领导调到另一个单位任职,或者升迁到更高一级单位任职,将原来乘座的小轿车和手提电脑也带走,财物管理部门或单位领导碍于面子也不追要,造成固定资产转移。

4.部分单位将不用或过时的固定资产转移给其他单位时不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由于过时或不用的固定资产对于该单位而言已没有使用价值,因而不被重视,领导的一句话往往就会处理掉部分价值不菲的资产。

2.3 固定资产处置不合规定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固定资产随意性较大,未主动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处置固定资产的报告,也不经财政部门审批,报废、处置固定资产不及时记账。有的单位报废收人不入账或少入账,私设“小金库”,造成资金“体外循环”,账、实严重不符,助长了腐败行为的发生;有的单位未经评估、审批,在不公开的情况下就将固定资产自行出售;有的单位自行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游离于财务监管之外;有的单位固定资产报废、报损管理不规范,不该报废的任意报废,而该报废的却长期不报废。

2.4 资产收益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来源大多为无偿划拨和财政拨款积累形成,固定资产按其性质和用途划分属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主要为从事公务活动之用,不是为了转售,但有闲置资产进行合理利用是可以的,将闲置的车辆、房屋等固定资产出租创收,这本应是增收节支的好事,而有些单位将取得的收益不入账或设立账外账,直接用于发放各种名目的奖金、福利,造成部门单位之间因占有国有资产的资源不同,而使职工的工资外的福利待遇相差收入悬殊的不公开现象,有的虽将收入入账核算,却未向税务部门申报纳税,造成国家税款流失。

2.5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

有些单位盲目、重复购置固定资产,大量资产利用率不高。现在电脑使用已经很普遍,但几千元的电脑也要做到购买就应物尽其用,有时没必要人人一台,有的部门甚至1人两台,电脑在行政机关大部分人使用也是作为文字处理使用,没必要都买当前配置最好的,有些人只用来打打字,确要用配置最高、功能最全,结果造成大部分功能用不上,造成浪费。

近年来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撤并、人员的减少和办公设施的更新,造成闲置固定资产的问题比较突出。

2.6有关部门监督力度不够

省级财政部门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这几年对企业的资产保值增值抓的比较多、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每年只是走形式的对产权登记证进行审核,有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原因,连产权登记证都很少审核。

省级有关部门只重视资金的分配,而对于分配下去的资金购置的资产使用情况,很少监督检查。这几年,政府集中采购管的比较严,金额较大的购置物品,统一由采购中心集中采购,可对各单位购置的资产是否合理、使用情况却无人过问。

3.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不规范的原因

3.1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主要是由国家财政拨款或单位专项资金申请购置的,经费来源大多一次投入,且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折旧,不计使用成本,其占有其有无偿性。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重钱轻物”现象。ii购置时存在随意性乃至盲目性,超前消费、追求“高精尖”、提前更新等等,没有严格的约束制度,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增长幅度过快,而使用效益、使用成本无人问律,造成管钱管物脱节、购用脱节、固定资产闲置、浪费、流失较为严重。

3.2核算制度、内控制度不健全

大多数单位核算制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且执行的有效性较差,职责不明,大多数单位没有建立必要的固定资产管理使用责任制、资产清理盘点制度等,保管、使用责任不清。

3.3管理人员业务不熟

部分单位财会人员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业务不熟悉,工作责任心不强,该建账的没建,该登记账卡的没登,该按规定上报核销的不报。

3.4利益驱动,故意放松管理

有句话“浑水摸鱼”使得该管的不管,能管好的也不愿管好,有些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考虑要管好就会得罪一些人,甚至得罪领导。管好了也没奖励。不管或管不好也没有人要求自己去负责,所以许多管理人员不愿去管。资产使用、管理的好坏与单位和个人的利益不直接挂钩,因而能多占用就多占用,造成固定资产的大量闲置、浪费。

上述这些问题造成资产的浪费,影响政府的办事效率,影响政府的形象,并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造成政府在决策时的失误。因此,各单位应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对策

如何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使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相关部门及人员各负其责且相互牵制,使固定资产从购置、验收入库、入账、使用、保养维护到处置销账全过程各环节受到应有的监控,从根本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切实做到固定资产账实相符,以账控物,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实现合理配置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的管理目标,是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不容回避的问题。可从如下方面进行考虑:

4.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固定资产评审制度。对超过一定金额的大额资产的购置、建造进行决策前评审,即由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会同计划、财政、规划、国土等部门,以及有关专家对资产购置、建造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为资产形成决策提供依据,防止资产形成的随意性。制定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固定资产的配置与实际工作相挂钩,既要统一政策,做到相同职务、相同岗位工作人员的办公用房分配、办公用房装修、办公设备配备等资产配备标准一致,又要区分不同岗位、工种需要进行分层次配置,不搞一刀切,不片面追求固定资产的“高精全”而造成资源的无端浪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处置办法。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制订固定资产淘汰标准,统一资产的报废标准及办理程序。使用部门在淘汰不能适应日常工作需要的固定资产或报废不能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时,应报请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同意,接受其监管。建立闲置固定资产调配机制。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在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集中信息化管理基础上,将各单位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及时研究处理,通过统一调配,不断盘活存量资产,使闲置资产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建立资产使用管理责任人制度和资产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建立资产管理成效与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的二级考核制度,即领导的年终考核成绩与资产管理成效相结合,督促其进一步重视资产管理工作;单位内部人员的年终考核与其负责的资产管理工作相结合,奖惩分明,责任明确,从而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2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相关会计核算应由收付实现制改为权责发生制,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在权责发生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只是价值形态的变化,不作为与收入相配比的支出处理;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通过折旧反映单位“特殊产品”及“生产”过程中的相应成本;其他一般支出也采取权责发生制核算,不论款项支付与否。针对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账面不能反映资产真实价值的问题,建议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规定,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时一次性列支的实际,应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列于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科目下方,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调整科目,同时增设专栏反映固定资产净值。考虑到现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不完全是国家拨款,有的是自筹资金或创收收入,还有捐赠转入等其他方式,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按资金性质、分期、分批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可采用简易的直线法计提折旧,对提前报废的资产不再补提折旧,对超期使用的资产不再续提折旧,并根据固定资产项目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明细核算。这样,才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际价值,为政府宏观调控与单位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4.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使用、调拨、处置等项工作程序

对购置的固定资产建立出入库制度,在实际支出发生后应作相应的入库手续,根据原始发票内容填制入库单,由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负责人和仓库管理员在入库单上签字。使用部门实际领用固定资产时,由使用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在出库单上签字办理出库手续,同时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一式三份,原则上一卡一物,但同批购入同一部门使用的同品种实物可多物一卡。卡片上应列明资产名称、购入时间、使用时间、单价、数量、金额、杂费等项目内容,卡片应由使用部门有关人员签字确认。建造的固定资产应在工程验收后确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各部门需要增加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向实物管理部门提交固定资产调入申请书或购置报告书,得到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采购或调剂。调出的固定资产应填列固定资产调出申请书,得到实物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调出。原使用部门的资产卡片应跟随固定资产的调入、调出,转到新的使用部门。实物管理部门将资产使用部门变更情况在卡片上或明细账上作相应记载,并定期将变更情况书面通知固定资产账务管理部门。

4.4加强固定资产报废处理的管理

由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书送交实物管理部门,由其签署意见后提交内部审计部门及主管领导同意后,转交固定资产账务管理部门,进行账务调整,并通知实物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属于国有资产的需要到财政部门履行报批手续。毁损或不需用固定资产的变卖处置也应遵循一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内部审计部门要参与监督。

4.5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

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盘点,盘点应由内部审计及财务部门人员进行监督控制,实物管理部门具体执行,各资产使用部门密切配合,实物管理部门人员根据资产卡片及资产明细账进行账、卡、物的核对。出现盘亏、毁损的应查明原因,提交有关部门处理,并将盘点结果通知使用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内部审计部门、固定资产账务管理部门及主管领导。固定资产账务管理部门根据实物管理部门提交的盘点报告,进行固定资产的账务调整。无论是使用部门自行上报还是盘点中发现固定资产毁损、丢失、盘亏等情况,实物管理部门均应配合单位内部审计、财务等部门查明原因,个人因素造成的追究其责任,因不可抗因素造成的,要写出书面报告并经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报有关部门作调账处理。

4.6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

对于采购固定资产应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的有关制度,实行公开招标,公平竞争。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只停在对数字的监督,要深入到各单位、各部门,同时对于金额比较大的固定资产要定期检查其是否流失,加强对固定资产报损的管理,对于确实已损坏或无法维修的固定资产予以核销,但是对于可以追回的固定资产要责令追回。

员进行监督控制,实物管理部门具体执行,各资产使用部门密切配合,实物管理部门人员根据资产卡片及资产明细账进行账、卡、物的核对。出现盘亏、毁损的应查明原因,提交有关部门处理,并将盘点结果通知使用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内部审计部门、固定资产账务管理部门及主管领导。

参考文献:

[1]陈礼斌.珠江航务管理局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J],2006(8)。[2]李平.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农场经济管理,2005,(6)。[3]施婷婷.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财经监督,2005,(5)。[4]徐莹.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J].商业经济,2005,(5)。[5]邓先娥.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J].理财广场,2006,(7)。[6]吕颜明.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与实践,2006,(5)。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5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相关法制不够完善与健全;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不够,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法制环境;主管财务的领导对财务工作不够重视,监督机制不得力,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不配套。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将引起财政预算管理和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大变革,势必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但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已不适应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建立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单项的管理制度,如加强办公费、电话费、邮资费等管理制度;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

2.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统一的预算会计体系,同时将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引入预算会计。推进预算收支科目改革,对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不适应部门预算改革需要的科目,要根据现行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修订,为各项管理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3.严格预算开支,建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预算一经下达,就要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可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约束财务行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方法是:岗位分工控制,保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批准控制,严格遵循授权范围和权限,重大会计事项建立集体审批制度;会计系统控制,制定符合单位的会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财产清查控制,采取定期盘点的措施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内部报告控制,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加强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尽量减少人为操纵因素的影响。

4.明晰财务管理职能。采取措施避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职能相互重合,改变“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的状况,以及行政单位的实行会计集中结算后,单位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职能都转移结算中心的认识偏差。

5.强化财务预算管理。财务部门应根据单位的特点,对支出结构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和论证,搞好支出结构的优化设计。行政单位应改变忽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控制,资金使用单位不重视资金使用效益的状况。

6.发挥财务管理的核算与监督作用。充分发挥会计结算中心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运用核算与监督方法,控制费用支出、平衡各部门经费支出。

7.加强财务管理绩效的考核。从实际出发,选择一些恰当的并能综合反映工作数量和质量的指标,客观公正地评价资金使用效果。财务部门应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平台功能,利用核算平台设置的黄色红色经费支出警戒线及指标控制等手段进行绩效分析和考核。

8、进一步加强全面预算控制

全面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行政事业单位为达到既定目标编制的业务、资金、财务等收支总体计划,也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日常业务规划的授权批准。单位的全面预算控制要求单位内部全部业务活动都按预算进行,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载体和方法。

(1)在预算的制定上,要改革预算模式和编制方法。

在实行既有的部门预算、零基预算的基础上,适当引入绩效预算模式。部门预算的各项收支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标准编制,按类、款、项、目进行细化,分门别类地在预算中单独编制,并要详细说明预算金额和支出标准。同时,对经费性支出实行定员定额制度。对于专项经费,要根据单位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分轻重缓急予以适当分配。

(2)在预算的执行环节,应严格按制度执行,避免主观随意性。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6

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内部控制的复杂性以及理论和实践上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的不足,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普遍相对滞后,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因此,我国迫切需要重视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行政事业单位特点和管理模式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主要问题

(一)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事业单位的领导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对内部控制重要性和现实意识认识不到位,整个单位尚未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更有的领导还认为内部控制是对自己的控制,有了内部控制

(二)预算管理比较薄弱。

(三)财务管理不严,多列、乱列现象时有发生。

(四)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与国家有关管理制度脱节。

(五)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岗位与具体工作实际不符。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

(一)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重视不够,意识淡薄。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规范,目标责任制不明确。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四)缺乏必要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必须树立“四种意识”

(一)必须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今年财务工作面临着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等各项改革任务。如果没有改革创新意识,不及时改变观念,工作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将使财务工作陷入被动,无法适应新形势对财务工作提出的要求,错过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机。

(二)必须树立艰苦奋斗的意识。全区国税系统目前的经费还相当紧缺,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资金供求矛盾仍十分突出,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艰苦奋斗意识,自觉做到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确保必要的、正常的经费支出需要。

(三)必须树立资金效益的意识。资金效益体现在如何降低管理成本、如何降低行政资源耗费上。就目前各级国税机关资金总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要保障税收工作的需要,必须树立资金效益意识,努力降低管理成本,努力降低行政资源耗费。而实现资金效益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加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因此,要切实转变管理思想,创新管理理念,努力克服过去预算资金的使用“重分配,轻管理”和“重花钱,轻效益”的倾向,做好重大资金使用项目的跟踪管理,保证国家预算资金的安排和使用做到合理、科学、有效。

(四)必须树立服务的意识。税收工作的基础是征管,重心在基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为征管和基层服务意识,在资金的安排和物资的分配上进一步向基层单位、向困难单位倾斜,改善基层单位的办公条件,配好征管设备,为基层解决后顾之忧。

二、切实做到“五个加强”

(一)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首先要规范预算编制,严格按照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和国家税务总局、区局的统一部署,各预算单位严格按“两上两下”的预算编制程序完成预算的编制和上报工作,杜绝上级税务机关代下级机关编制预算的现象,实现逐级编制综合预算的目标。其次是要严格预算执行,坚持没有预算就不能支出的原则,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遏止随意花钱,铺张浪费的问题。第三是要认真落实基本支出经费最低保障线制度,合理确定全市国税系统经费最低保障线,认真落实经费最低保障线制度,确保单位基本经费支出的需要。

(二)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务局系统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办法》和《国税局系统其他收入管理办法》等财务制度,进一步规范账户管理、财务事项审批管理、专项经费的使用管理制度。做好日常会计业务工作,规范会计核算,做到收入有来源,支出有计划,有领导审批,有合法凭据,做到账证、账账、账表、账实相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二是抓好会计决算工作。财务管理部门认真督促、指导下级单位编制经费会计决算报表、基建财务会计决算报表、全国政府采购信息统计年报。做好财务状况分析工作。及时解决基层单位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遇到的疑难问题,保障会计决算报表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是加强资产管理,进一步完善单位资产管理,按照规定程序购置、分配、使用和处置固定资产。

(三)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建立现代内部审计制度的要求,不断加强和完善“四个体系”(即组织、制度、业务、信息管理体系)建设;二是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及时完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审计出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三是开展专项审计工作,今年工作的重点是对20xx年预算安排和执行、基建项目管理、专项资金使用和财务核算等情况进行审计,并对专项审计结果进行通报,提高内审工作透明度和审计工作质量。

(四)加强政府采购工作。要坚持依法采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要正确处理依法采购与提高效率的关系,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坚持依法采购原则、“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按预算计划采购原则、服务税收中心工作原则,力求简化工作程序,提高政府采购的工作效率。同时要抓好政府采购计划及预算的编制,并严格执行采购计划和预算,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节约采购成本,促使政府采购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加强基建管理,严格执行制度。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务局系统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办法》,坚持“先审批,后立项,再建设”管理原则,加大基本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管理的执行力度,严格控制基本建设规模。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

(一)必须树立“四种意识” 税务局系统基本建设管理责任状》,加强对已审批立项项目的跟踪管理,落实基建项目管理责任制。三是要严格执行基建项目招投标各项法律法规和政府采购制度。四是要加强基建财务管理,规范基建财务核算,强化对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工作。

三、抓好财务工作措施的落实

一是建立和完善财务工作目标责任制。针对目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财务制度落实不到位、重花钱轻管理、预算执行意识淡薄、基本建设管理薄弱、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时有发生等问题,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重点对财务岗位职责落实情况、预算编制和执行、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固定资产管理、基建项目审批和管理、会计信息质量、内部审计工作等方面进行跟踪检查,以促进财务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采取积极措施,逐步探索建立内部财务管理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度的长效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防止财政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是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财务干部队伍,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础。为此,要抓好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财务人员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如通过举办财务知识培训班等,抓好对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经费会计、基建财务会计、政府采购、计算机、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落实好、执行好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对财务工作的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7

1.1 是确保财政信息真实可靠的重要手段

行政单位的财政信息是国家制定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某些领导受利益的驱使, 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弄虚作假,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行政单位内控的宗旨之一就是确保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1.2 是行政单位各种制度监督的需要

我们知道行政单位财政的预算、部门的财务都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国库集中支付、单一账户、收支两条线是行政单位最大的特色。其目的都是检测公共财政的运行。行政单位制度的落实程度如何?内控是检测的最好手段。

1.3 是行政单位有序发展的必然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政府部门的职能也应该由原来单一的服务职能向多元化转变, 在转化过程中, 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运行的效果与检测都离不开内控的跟踪与管理。

2 当前行政单位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制度建立不完善

社会在进步, 时代在发展。但是许多行政单位的规章制度还是老黄历。在制度的建立上, 缺乏新内容, 已经无法与目前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如差旅费报销制度还是过去的模式, 如遇新问题就生搬硬套老模式, 这样管理不统一, 引发矛盾, 影响工作质量。制度的执行不到位。许多制度的执行都是应付差事而已, 如发生违纪行为时, 都是就事论事, 而不是一追到底, 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致使类似案件屡屡发生。制度落实弱化, 许多制度制定得好, 但是落实很困难, 如某些领导的意见高于制度, 拍板就定案, 这种现象在行政单位也经常存在。这种制度无论从体系上还是从执行以及落实上都存在着瑕疵, 势必影响了社会的公众形象与服务质量。更影响了国家经济运行, 这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2.2 岗位职责管理混乱

一是岗位分工不清, 重要岗位之间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不相容业务由同一人管理。如财务人员兼管档案、出纳、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出租、出借与其收入由一人兼管;甚至有的基层单位只有两个人, 一人有事, 另一个人全管。这样看似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际上为个人的舞弊行为开启了绿灯, 也导致了差错疏漏不易被发现, 这样给行政单位的运行带来了重大隐患。二是职责不清, 权利集中, 责任推卸。在重大事件面前, 为了个人的利益, 明争暗斗, 不怕责任重大, 只怕权利分散, 一人决策时常发生。在责任面前, 你推我让, 相互推诿, 不想集思广益, 堵塞漏洞, 而是设法让本身不清白的自己清白起来。三是对岗位人员的配置及能力与素质的考核不够。我们说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是考核财务人员称职的基本条件, 是企业财务岗位工作的前提。但是在行政单位却忽略了这一重要原则。财务岗位尤其是出纳岗位更是被看作有会计证就能上任的岗位。

2.3 没有建立相应的追责机制

行政单位薪酬是财政拨入, 但管理比较死板, 没有企业单位那样灵活多样, 所以在责任追究方面总是批评与教育同等。没有建立真正地追究责任的奖惩机制, 更难以真正地落实到人。这样时间长了, 雷声大、雨点小的批评教育方式人们早已习惯。长此以往就慢慢养成了法律意识淡薄, 对工作失去责任感与积极性, 遇到了问题没有人去分析与解决, 而是想法设法绕过问题。这使大多数人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去工作, 时间长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 百姓对社会、对国家的矛盾也越来越多, 这样不仅影响行政单位的工作效率, 也影响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理念。同时更影响了百姓对社会制度的认可。

2.4 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内控监督不力

我们经常说在行政单位工作没有像企业那样工作压力大, 却比企业单位工作条件好, 夏天不热, 冬天不冷。这样就养成了一些人员在工作中不求上进, 在能力上不求攀比, 工作只要领导满意就是好。他们对进修、对培训、对职称毫不感兴趣, 这样在工作中的差错就有增无减, 直接影响了内控工作的效率。在这样的前提下, 内控的监督显得十分弱化。如领导 “重钱轻物”, 对固定资产“重购轻管”;财务人员只做日常的基本账务工作, 对实质的问题由于涉及面比较广, 所以没有人去深追究与管理。如对于有些合同, 没有按合同去执行事项并且没有人去追究就不了了之;对于有些往来账目, 没有及时核对与跟踪, 时间长了也就不了了之了, 财务人员失去了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 其工作性质成了领导的随时可用的 “提款机”。

3 提高行政单位内控管理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3.1 加强内控意识, 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

政府或者相关业务人员不合理的公务行为将影响着政府的服务质量和社会的公共形象。所以首先要提高全员的内控意识, 使内控应用到权利的运用、资金的支配、风险的管控之中去。通过法制教育与实际案例让领导们以身作则去重视内控的重要性;通过业务学习与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让相关业务工作人员懂得自己岗位的重要性与责任性;通过集体宣传与教育让全员都在自己的岗位职责内兢兢业业努力地工作。这样营造了一个好的氛围为黎民百姓多办实事, 办好事, 让老百姓放心、安心。这也是在和谐社会里, 人民公仆的具体表现。

3.2 明确岗位责任制

有了好的内控认识, 就应该好好地梳理各项具体业务, 如从行政单位的岗位定员定编开始通过组织结构图与业务流程图逐项梳理, 并且对重要的部门与岗位实行严格的管控与监督。严格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以及各个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的原则。首先让相关工作人员依照岗位责任制进行自查, 并将自查的结果定期上报。同时行政单位也派人专门下去对自查的结果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核对检查, 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地提出与处理, 对处理后的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 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评价, 最终达到提高岗位相互牵制的目的。其次在职责清晰的前提下, 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 无论从组织结构, 还是到具体业务的岗位设置都应该是清晰明了, 使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这样可以避免权利过度集中、责任相互推卸的现象发生。

3.3 建立追责制度, 建立奖励机制

我们知道人的主观能动性十分重要, 那么如何将人的潜在能动性挖掘出来?这是行政单位的管理者必须考虑的事情。首先应该建立追责制度, 形成循环的封闭的追责管理模式, 也就是说无论是谁, 将责任一追到底, 落实到底, 责任者必须“买单”, 绝不能含糊其辞。如果是重大事件, 那么一定要追溯到原始记录。其次要在建立惩罚责任制度的同时, 也要建立激励制度, 体现出奖惩的对等。这样从单位文化方面来有效的激发员工爱岗敬业积极性与能动性。对尽职尽责的员工、对服务态度好、百姓口碑好的单位及个人给予精神奖励的同时, 还给予物质奖励。

3.4 建立信息化监督平台, 实现全方位监督模式

首先要建立信息化平台, 确保内控信息畅通无阻, 同时建立内控数据库系统, 通过资源共享与动态跟踪, 最终使内控能够反映行政单位运行的全过程, 更使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三大方面得到有机整合。再有从每个人做起, 定期地公布每个人社会职责的履行情况, 让监督有声有色;抓好最基层的监督工作, 使基层的各种信息公开化, 让监督“清澈透明”。通过监督平台的建设, 减少了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通过全方位监督工作的进行, 如加大新闻舆论与重大案例的宣传教育工作, 让监督在行政单位永驻常青。

4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体制改革的加深, 行政单位在做好公共职能的前提下, 有义务进行多元化管理, 为国家财政减轻负担, 在这种意识与模式的转换过程中, 抓好内控管理有助于上述活动的有序运行。

摘要:行政单位是行使国家和人们赋予的职权, 履行社会责任与义务的场所。“反腐败, 反贪污, 提高办事效率, 提高服务质量”是行政单位的宗旨。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 市场的需求, 近几年来, 国家将内控基本规范又应用到行政单位, 并做了详细的规定, “用内控制度这个笼子牢固地锁住权利”, 从而约束管理者的权利与行为。但是内控在行政单位的应用还是比较晚, 所以运行起来有一定不足与差错, 因此笔者想从自己的工作经验出发, 谈谈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仅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单位,内控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仇青.浅谈我国行政单位内部控制中的不足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 (04) .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8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就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财务预算管理是一种有助于贯彻财务计划、协调各部门工作的量化管理手段,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财务预算是单位运行计划的量化形式,通过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加大预算控制力度,有利于管理层根据人员、物料消耗等相关定额,强化行政部门的基础管理,为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奠定基础;其二,行政事业单位的总预算是由各部门的分预算汇编而成的,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与控制,最后到预算执行结果考核均由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协商沟通而完成的。所以,财务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沟通手段,有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保持管理层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其三,财务预算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为依据预算执行效果考核部门和部门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对其业绩进行客观评价,并实施奖惩措施,这有利于激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全员参与财务管理,提高规范自身财务行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其四,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建立科学、透明、规范的财务活动机制,使单位各项支出都必须按照预算执行,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本单位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防范腐败现象的滋生。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预算管理意识薄弱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是由国家财政划拨的,所以各单位只能被动地根据上级财政部门的划拨计划来简单编制预算,而后下达到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这种被动的预算编制方式与预算执行方式使得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知不足,同时也会将预算执行与全年工作计划和单位长远发展规划相脱节,致使单位预算部门无法履行其职能,财务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二)财务预算编制质量不高

预算编制是行政事业单位执行与控制预算的前提和基础,涉及多个部门,是一项需要严谨对待的工作。然而,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仅仅属于财务部门的工作范围,编制时间也较为紧张,这使得财务预算编制内容较为简单,欠缺对全年收支情况进行科学的预测、详细的规划、充分的论证。

(三)财务预算执行力度不足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项目实施和经费开支随意性较大的问题,这主要源于预算执行缺乏刚性,使得预算执行脱离预算编制轨道,加之预算执行责任落实不到位,致使其难以发挥预算控制作用。

(四)财务预算考核过于形式化

由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或尚未健全财务预算执行结果考核机制,致使当前单位财务预算绩效考评工作无法顺利展开,难以对重点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审,从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考评形同虚设。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提高财务预算管理重视度

财务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的重要手段,必须得到单位管理层的高度重视。首先,转变单位管理层忽视财务预算管理的传统观念,使其认识到加强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继续教育与培训机制、单位人员选拔机制,以此提升预算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财务预算得以切实落实与执行。

(二)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提高预算编制质量是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基础环节。首先,保证财务预算编制时间,遵循预算编制原则。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应经过调查研究、数据分析、项目可行性论证、目标预测、详细规划、部门间协调平衡等多个环节,所以必须保证充足的预算编制时间。同时,还应严格遵循财务预算编制原则,如既要立足于年度收支需求,又要考虑历史信息与未来预测;既要讲求单位执行效果,又要兼顾社会整体效益;既要满足单位发展需要,又要结合国家赋予的财力等。其次,选用科学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预算编制人员应将传统的“基数预算法”转变为“零基预算法”,使单位预算紧密联系于单位实际情况,运用复式预算管理方法按性质细分年度预算经费收支,保证预算做到量入为出,不断强化预算编制的可操作性,提升单位预算约束力;再次,加强国有资产的预算编制。规范国有资产预算的编制是实施预资结合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既要使国有资产配置预算流程衔接于部门预算编制流程,又要研究制定国有资产运行费用定额体系,重点对房屋建筑物、大型设备设施、车辆等国有资产的运维费用进行规范。

(三)强化财务预算执行与控制力度

财务预算执行是整个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将预算编制落实到位,才能真正发挥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将财务预算指标分解落实到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应将经法定程序核准的财务预算按单位内部各部门、各科室以及各岗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层层分解,确保预算指标落实到个人;其次,制定与财务预算执行相配套的制度和办法,对预算执行的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经费有计划、有目的地使用,将有限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杜绝出现资金肆意使用的行为;再次,应适当加强专用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专项列报。对新增国有资产配置的预算执行进行严格监管,对未申报资产配置预算的部门不予分派经费,对超编、超标配置国有资产的有关单位要严厉查处,临时需要追加预算购置国有资产的单位应按照审批程序报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购置。

(四)建立健全财务预算执行结果考核机制

1.完善公共支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绩效考评指标是保证财务预算执行结果考核公正性、合理性、正确性的核心。基于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的财务预算考核机制,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公共支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建立应从项目支出入手,选取与社会效益较为明显的重点工作项目为考评对象,以项目实施目标为落脚点制定此项目的绩效考评指标,并将指标层层分解、层层细化落实到分项目中。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应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即当遇到难以量化处理的预算支出时运用定性指标予以评价,以此提高预算考评信息的可靠性。

2.运用合理的财务预算执行考核方法

在考核过程中应采用综合考核和动态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考核落实到单位个人并与其薪金、福利相挂钩,充分发挥考核机制的激励作用。综合考核是指在财务预算期末对单位内部各责任单位完成预算情况进行客观、合理的考核。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内部监管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资金的使用状况和使用效益进行考核。而动态考核是指对财务预算的事中考核,主要通过对阶段性的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偏差程度。

3.重视财务预算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

行政事业单位应将预算支出的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预算编制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单位本年度实施效果较差的预算项目在下一年度取消或削减资金配置数额,明晰下一年度预算支出结构,及时调整以后年度预算支出方向。对预算绩效考评的结果要在适当范围给予公布,正确引导社会公众的监督和参与,使预算支出透明化,确保预算支出效益。

参考文献:

[1]赵丽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9(2).

[2]张爱萍.浅议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對策.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

[3]谭德忠.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工作.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0(12).

[4]刘海燕.浅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完善建议.管理与财富.2009(7).

上一篇:如何加强党委班子建设下一篇:欢迎新入企业员工座谈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