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分析论文(通用11篇)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分析论文 篇1
事业单位指的是国家机关或一些其他的组织通过国有资产的利用创办的企业,是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事业单位只有加强会计内部的控制与监督,才能高质量地确保事业单位运行的高效性和服务的有效性。
1. 针对事业单位内部在内部财务控制和监督中存在的不足的分析
首先,事业单位在行政经费支出时经常控制不当,尤其是缺乏控制标准的缺失预算管理,造成了费用的支出缺乏合理性;其次,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虽然政府采用了集中采购制度,对固定资产购置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效,但在管理方面还缺乏一定的力度,一定数量购置的固定资产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最后,由于监督制度的缺乏,致使在财务监督过程中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很混乱。
2.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的措施
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并结合当今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下面几项具体措施:
2.1 加强培训,培养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意识
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的好坏是由事业单位会计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决定的。只有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建立一支会计专业素质高、思想素质高、道德水平高的从业队伍,才能更好、更全面的发挥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职能,规范单位管理。事业单位应该保证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定期的接受到会计法规制度等的业务培训,着重于学习《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职员道德》《事业单位财务规划》等知识,只有让职员们充分了解到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的具体情况,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意识,并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良好道德观。另外,事业单位的相关领导也应该转变自己的传统观念,深刻认识到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的制约、防范、反腐的职能,充分提高内部监督意识和责任意识,所以要起到带头作用,主动积极地学习会计内控和监督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动员干部职工也参与到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中来,完整内部、外部会计监督体系,通力合作,形成监督合力,同时,相关领导也应该履行其本身的领导责任,并支持和鼓励会计工作人员利用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和监督的执行力和执行效果。
2.2 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和制度
只有良好的监督管理机制才能确保控制的有效性。促进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就是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事业单位如果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细分责任,就应该建立一个相互制衡的体系。具体就是同时建立授权批准制度和集体决策制度。在对重大事情进行决策时,需要相关责任领导的书面授权批准,否则,不得执行。当然,在授权批准制度被执行的同时,也要考虑到集体决策制度,因为集体决策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个人独立专断行为,这样就形成了内部的横向和纵向监督,从而适应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另外,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不仅要健全内部控制与监督机制,还要完善事业单位内部风险预警机制,才能够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确保能够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在财务管理中真正的发挥出来。同时,事业单位也应该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随时能够以最高的效率处理风险以及一些突发事件。并且不断鼓励工作人员树立此观念,深化他们的思想,才能有效地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效率。
2.3 加大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力度
事实表明,内部监督工作在具体的实施中,与实际规定往往存在不同,而且,监督工作中存在着不同的监督部门,例如,执行监督,结算监督以及账目监督等。事业单位会计内部监督是由这些单位共同构成的,缺一不可。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有机结合显得至关重要,要想形成监督合力,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发挥各自的功效,加强协作。对于外部监督,财政、税务、审计三个经济监督部门要分工明确,最大限度发挥政府综合监督力度。对于内部监督,事业单位要保证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强法规建设,保障会计机构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并明确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地位。而且,还需改变事后监督的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的事前预测、控制、检查分析、总结评价的方法体系,加强对预算、结算的监督和检查,并进行依法编制。此外,使会计工作人员处于独立地位,防止事业单位的领导和会计工作人员产生利益关系。及时制止违法乱纪现象,并加大惩罚力度,最大限度地杜绝腐败舞弊现象的发生和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从而,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事业单位需要继续加强监督力度,完善安全风险预警制度,确保能够当突发事件来临的时候及时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从而,为事业单位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内部监督,提高执行力,最大限度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规范水平。
总结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监督的必要性,仔细分析事业单位会计在内部财务控制和监督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实行改进措施,是当今新时期背景下的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责任。事业单位还应该致力于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和制度,利用内外结合的方式加强内控和监督,致力于创新和发展财务管理观念,致力于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内控方法,完善内部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及监督的有效性。
摘要:我国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在现代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许多问题仍存在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工作之中。针对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进行一定的分析是本文的主要目的,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最大程度提高事业内部控制成效。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
参考文献
[1]杨萌.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及监督分析[J].财经界,2014(08):167.
[2]杨鑫.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J].中国集体经济,2015(18):124-125.
[3]岳忠艳.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J].中国经贸,2014(12):210-211.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分析论文 篇2
随着改革的推进,目前已步入市场而且将市场经营作为主体。
但由于受长期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地勘单位与其他市场经济中独立经营的企业相比,在经营、规模、管理、财务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距。
为增强地质勘查单位自身的竞争力,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地质勘查单位只有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完善会计监督管理,才能为资产所有者、主管部门等利益相关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引导地勘单位向着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地质勘查单位会计监督的概念
地质勘查单位会计监督,是指地质勘查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照国家的法规条例、各项规章制度及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等,运用会计核算资料和会计分析方法,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及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估、控制和监督,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预期经济目标的一项管理活动。
二、地质勘查单位会计监督的意义
首先,地质勘查单位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是社会发展与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市场经济是综合实力和管理竞争充分发展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地勘单位要在竞争中更好地发展就需要健全自身的内部管理体制
其次,强化会计监督和管理,才能建立完善的企业治理机制。
只有对单位内部会计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才能对单位资金准确控制和管理,防范操作上的弄虚作假,避免各类违规行为,真实反映地勘单位经营状况。
最后,加强单位会计监督管理,可以准确有效地掌握内部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从而为单位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可行性依据,防止资金的铺张浪费,减少不必要的资产流失,有利于单位资金的综合运用。
三、地质勘查单位的会计监管现状分析
(一)地勘单位业务广度的增加,给会计监管带来了客观的难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国家计划的“指定任务”越来越少,地勘行业80-90%的业务都来自于市场。
随着单位走向市场,其服务领域也得到进一步拓宽,除继续开展传统的地质找矿工作外,还开展矿产调查、矿权核查、矿权运作、地质服务与咨询等,以本单位为例,服务地域除四川的甘孜、阿坝、凉山、康定、泸定、石棉、绵阳、平武等地外,还遍及云南、重庆、新疆、青海、西藏等省(区、市)。
由于点多、面广、战线长,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特别是财务监管很难到位。
由于各项业务都与经济密切相关,业务复杂性的增加自然会导致在日常财务工作中,有时会出现沟通不顺畅的情况。
此时矛头往往都会指向单位会计人员,事实上这是很不公平的,是片面的推脱责任。
业务不顺畅并不仅仅是财务方面的原因,实际上最根本的源头在于整个单位管理理念失衡。
单位内部的整体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也是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某些违规违纪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管理者与从业人员观念不清晰
什么是会计监管,如何去监管,单位中很多人员甚至包括高层领导,对会计监管的意义都是比较模糊的。
尽管在法律法规上有相应的会计监管的相关规定,但在理解与执行上还很不到位,很多领导对会计监管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有部分领导认为:在两权分离、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只要会计人员想办法把单位的经济效益提高就称职了;另有部分领导却认为:现在的单位是法人负责制,单位内外所有事务都由法人表决,会计人员只要服从领导的指示就可以了。
而部分会计人员认为自身会计职位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利益,认为自己的前途与所在单位的地位直接挂钩,为了巩固自身的权位随波逐流,这样的思想观念也正是管理决策的不完善所产生的。
(二)现行法规对会计监督管理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现行的会计法规,对会计监督缺乏组织与实施方面的有力保证。
单位会计人员的任免、级别的升降、工资的调整与奖励,都掌握在领导手里,完全由单位领导说了算。
可想而知,这样在会计监督管理上将会出现很多人情化、随意化的趋势。
各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中,也不一定完全具有专门约束财务人员、关键控制岗位人员的条款。
(三)会计监督管理方面的用人观念有待改善
地质勘查单位的部分财会人员因财经纪律意识不强,也可能造成会计监督管理效果不明显。
一方面,部分领导往往把会计人员的工作认为仅仅是记账、算账,没有上升到单位管理的高度来看待会计监管工作。
另一方面,在用人观念上存在偏差,认为会计人员只要听话,贴心即可上任。
在人员调配上过于松散,人员素质不高,从而出现以个人利益为重的违规隐患。
四、加强地质勘查单位会计监督管理的对策
(一)以促进经济效益为核心做好会计监督管理工作
地勘单位会计监督的方式虽然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
在经济活动中如何用最小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单位经济活动的基本出发点。
无论是地勘单位对经济活动的决策,还是对会计的监督管理或者运作机制方面都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
要知道地质勘查单位中会计监督是否有力,经济效益的`变化是最好的依据。
通过对会计的有效监督和管理可以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对经济效益变化的检测是会计监督是否有力的表现。
单位往往缺乏对于财务人员合理的考核指标,而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可以间接地反映财务人员的工作成效,同时要注意财务指标的准确性、前瞻性和反馈的及时性。
(二)强化对会计监督管理的认识
根据《会计法》第四章会计监督第二十八条“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各单位应加强对《会计法》的宣传和培训学习,提高认识,加大贯彻执行力度,对于《公司法》、《劳动法》等相关的法规中涉及到正确、合理的财务行为也应重视。
在单位中对于违反财经纪律和内部财务制度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人员,应该严厉惩处,使全体职工深刻地认识到会计监督管理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财务制度和维护财经纪律。
(三)提高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首先,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
会计人员作为单位的理财人,掌握单位的财权和经济秘密,稍有不慎,就可能给国家、集体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所以会计人员要求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牢固树立为国理财、为民理财的思想,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其次,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会计工作政策性强,专业性强,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人员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会计人员应不断努力学习,钻研业务,提高技能。
会计主管部门或单位领导应重视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对会计人员从严考核,从严要求,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最后,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应高于其他行业,这是由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
会计工作经常处于各种利益的交叉点上,因此会计人员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公平的对待利益各方。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已刻不容缓,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会计秩序,加大力度净化会计职业道德环境,树立会计人员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在地质勘查单位中,会计人员应在单位法人代表的领导下根据相关决策方案和具体要求来组织财务活动、优化业务流程、严格应收应付,确保单位经营目标的实现。
会计人员要转变观念,改变会计仅仅是做账、算账的思路,要将财务管理与会计监督提到管理的高度,使单位所有财务活动在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下开展。
(四)结合单位经营机制的转变,理顺财会监督管理体系
随着经营机制的转变,在组织管理体系方面地质勘查单位可以效仿现代成功企业的监督管理制度来完善自身的会计管理制度。
聘任会计人员必须持《会计上岗证》,并根据单位的规模和相关的应用要求,具备相应的会计技术方面的资格证书。
如注会、高会等。
对于单位内部审计而言,宏观上也是属于单位财务监督的一部分,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之外的内部审计部门,其领导应为单位高管,以保证审计监管的独立性。
五、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地质勘查单位在市场经济中逐步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地勘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地勘单位必须将会计监督作为单位自我约束、自我健全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监督、健全财务监管,这样才能保持地勘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更好地促进地勘单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福杰. 地质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初探[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 (01) .
[2]姜平. 资本金地质项目财务管理的若干问题[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 (08) .
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措施的研究 篇3
【关键词】事业部门;会计监督措施;法规及制度
一、目前我国事业部门会计监督缺位的主要表现
(1)财经纪律松驰。首先是有些事业单位存在违背政府现行的法规制度,用支出虚假开列等不法手段来调动资金,事业部门存在乱发奖金和奖品等形为。其次是某些事业部门用本部门店铺出租收入进入私分及支用。(2)会计信息不准确。当前,报销用的发票和字据账目不相符,存在有票据虚开、冒开的现象。用公款吃喝时巧设名目列入招待费用中,用燃油附加费、修车费用、车票等充数,用“白条”入账等现象,单位内部缺乏严格的核实程序,从而造成事业单位资金的流失,存在用“两套账本”来开设“小金库”等行为愈加严重。部分会计工作者依照部门领导的意图在核算中进行技术加工处理,使会计相关数据信息虚假、无效,导致监管缺位。(3)偷税漏税致使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一些事业部门财务制度不完善,做假账、账户数字不真实,存在偷、逃、漏税等现象。有些擅自处置或调用本单位资产。
二、造成会计监督缺位的原因探析
(1)会计监督不真实。当前,经济效益是事业部门追求的的目标。部门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会计工作者做假账,办理违反会计准则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进行。(2)事业部门保障制度不键全,内部保障制度不完善。表现在某些单位的内部监管的缺乏及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内部会计督管混乱。(3)部门领导人的监管机制不健全,对内部会计的有效监督形成了障碍。当前,在部分单位中领导人员为了使自已的短期利益达到最多,影响和控制会计部门,会计工作者虚假做账,违规处理会计的相关工作。进而让内部会计工作被部门的领导管理,没能单独地履行它的监督的职能。
三、建立健全事业部门会计监督措施
(1)建立健全完善的控制措施,对部门领导人进行强化教育。我国相关部门应对事业单位的法人、负责人的基本会计知识进行系统培训教育,并履行考试考核制度;教育培训的课程可设置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会计法》、《会计职业道德》等法规制度。在授课中相应地传授一些相关案例,让部门领导人了解会计监督制度的具体实践方法,从而有效地强化其做为部门领导人的责任意识。(2)确保会计监督效果。在事业部门中,财会人员升迁及经济利益依靠事业部门的领导的牵制,就容易造成监督管理不力;最好的办法是把事业部门财会人员的任免、升迁及奖惩交由同级事业单位的举办机关或同级财政部门。确保对财会资料进行定期审计的相关程序,明确不相容的岗位和不同职务之间相互能够监督和制约,让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落实到位,彻底杜绝舞弊等行为。(3)完善我国会计监督的有关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在会计监督中,要建立健全强力的措施确保会计工作者的合法权益,解决他们的思想负担之忧。制订规范有效的事前控制、检查分析、事后总结评价的科学体系,从而完善会计监督制度的建设。对造成会计违规的事业单位负责人应依法移交纪律检查委会员、检查院、法院、司法机关等部门进行处理,违反法律制度的要追究其相应的刑事责任。(4)加强对会计部门的职能监管。正确掌握和处理好会计监督的各种关系,建立健全完善政府及社会监督的会计监管体系,让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事业部门的会计监督,形成有效的监督效力。(5)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首先要提升事业部门会计工作者的责任意思,妥善地处理好部门的各种经济利益关系,让会计人员放心大胆地做好职能工作。其次把好事业部门会计工作者的准入门槛。设立好岗位责任制度,重视继续培养教育制度,对进入的会计工作者要有合格的学历、从业资格,完善考核复查制度,督促其继续钻研会计知识,提高自身能力,没有通过考试合格的会计人员,对其进行调整或要求其辞退。
目前,制约和影响会计监督不力有方方面面的因素,其中存在经济部门、社会等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加强和完善有效的会计监督制度是持续不断地提高会计质量的保证,我国相关部门应统筹规划,合理高效地制订相关监督管理制度,从而在根源上处理好会计监督缺位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持续不断向前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永生编.会计信用教程[M].北京:北京市教育出版社,2008
[2]赵保卿编.会计监督实务[M].北京:中华联合会出版社,2009
[3]孙铮编.会计法导读与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
[4]徐泉编.会计与金融的道德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分析论文 篇4
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控制, 指的是事业单位为了提升会计的信息质量, 保护资产的完整、安全, 确保相关的法规、法律的正常执行, 保证会计资料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实现对单位的物资流、资金流治理、信息流控制等做出的一系列互相调配的程序和方法。即在单位内部对会计记录、会计报告和会计业务具有直接影响的会计控制制度。
二、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能力的减弱, 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 单位内部组织结构混乱, 内部制度不健全等,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虽然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均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但并没有把制度落到实处。个别的单位, 会计的计算、资产管理都交给一个人来负责, 没有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根据调查表示, 很大一部分的事业单位, 使用一般的财经制度来代替专项财经制度, 只对事业单位的开支标准、范围、方向进行限制, 没有从根本上确保单位资金的安全性, 从而造成了会计内部控制财产不实、账目混乱、数据失真和工作薄弱的现象。
2. 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部分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只注意会计内部制度的文字编写环节, 忽视制度的执行工作, 认为健全内部会计制度后, 办事的手续繁杂, 降低了办事的效率, 从而没有对执行的状况进行评价、监督, 使会计内部的控制制度成为了摆设。有的单位领导把内部控制与财政部门的预算控制混淆起来, 单纯的认为有了预算部门, 就不需要有内部控制系统了。有部分的事业单位负责人认为, 会计内部的控制是由会计工作人员管理, 出现问题时, 以不懂会计业务为由, 把问题丢给会计工作人员。
3. 缺乏强有力的预算控制措施
预算编制不合理, 执行预算难以落到实处, 具体体现: (1) 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工作不够仔细, 部门预算编制是以前一年的实际收支、当年的财政状况、预算单位的特点进行核定的, 大多数的项目没有细化, 实际支出与预算的支出相差太多。 (2) 预算执行力度较弱, 预算的科学性、计划性不规范, 预算中的调整比较频繁, 资金的使用缺乏可预见性, 消弱了预算控制约束的能力。
4. 审批制度的不健全
事业单位内部的审批制度不够完善, 会计工作人员在对会计业务进行审批时, 没有做到按级、按顺序的进行审批, 从而导致审批工作出现混乱的情况。会计工作人员在进行审批工作时, 没有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 致使工作人员滥用审批权利, 给事业单位内控的管理带来了影响。
5. 监督约束的作用不明显
长期以来, 很多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机构有名无实, 在设有监督机制的事业单位, 单位的领导直接任命监督机构负责人与员工, 从而制约了单位内部上下级的隶属关系、经济利益, 难以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与此同时, 财政部门把重点放在预算分配上, 忽略了对资金使用的监督, 对预算财务管理的不重视, 当查出问题时, 往往避重就轻、歪曲执法。
三、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的控制制度, 是为了保证单位会计资产和资料的安全性。目前, 虽然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建立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但基本没有落到实处。如何对单位内部的会计交易业务、会计资料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是事业单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 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进行强化
内部会计的控制可以分为:外部形式和内部形式, 其中, 内部形式主要是依靠制度监督和会计核算监督来展开。单位要把内部控制的检查监督工作放在重点, 由内部的审计部门专门负责, 内部控制监督工作执行状况的检查。审计部门主要检查单位内部的职责分工是否明确、各项内部制度、相关政策是否健全, 各项业务的处理与记录是否规范, 各项工作手续是否完善等问题。
2. 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的认识
在事业单位中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位不是独立存在的, 事业单位和单位领导掌握着会计工作人员的自身利益和人员任职, 导致内部监督的工作不能很好的执行。所以, 应当避免领导与会计人员之间直接的利益联系, 转而由事业单位的同级财政部门或上级机关, 负责会计人员的奖罚、任免、升迁, 以便于会计人员享有合理的独立地位。
3.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与管理
事业单位的领导人要把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与建设放在首位, 只有充分认识内部制度的重要性, 才能更好的去落实制度、完善制度。将风险直接与决策层人事的经济效益、人事任免挂钩, 才能更好的提高内部制度的控制效益, 法人经济责任制在事业单位内部才能更好的推广。同时, 按照领导分配的工作获得相应的权利, 从而实现互相约束、各尽其职、互相协调的目的。
4. 强化财务审批制度
对于货币资金业务授权的问题, 事业单位务必要明确的规定审批的程序、审批的方式、审批的权限以及审批人员的职责。对财务的日常开支, 实行逐级审批签字的财务审批制度, 并严格按照有序、节约、有计划的方式, 对预算的经费目标进行控制。例如, 建立责任追究的制度、重大支出决策体系等。对于已经完成的业务务必按照会计控制制度的要求正确、全面、及时的进行记录, 并加以复查,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完整性。
5. 完善财产保护控制制度
完善财产保护控制制度, 对涉及资产的相关资料、文件进行妥善的保管。定期对相关的实物资产加以盘点, 把会计记录与盘点的结果进行比较, 这是完善财产保护制度的关键。如果盘点的结果与会计记录出现误差, 应该查明责任、分析原因、认真反思。对存货、货币资金、有价证劵等数额较大的资产, 务必要对无关人员的直接接触进行限制。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的有效实施, 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从而实现会计内部管理和监督的作用。事业单位还要完善和建立内部会计制度和监督体系, 对相关的部门内部控制加以强化, 提高内部监督的力度。除此之外, 还要动员社会力量对事业单位进行监督, 形成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共同监督的有效机制, 最终实现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健康、持续、长久发展的目的。
摘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不断改革, 现代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优化。但是, 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防范风险、管理水平等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基于目前的这种情况, 本文对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 就控制方式以及控制机制提出改革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制度,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岳忠艳.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J].中国经贸.2014, 12 (12) :210-211.
[2]赵婧.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J].财经界.2011, 18 (18) :243-244.
论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会计监督 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加强
一、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来源,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与商业企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社会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的当今社会中,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难以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制度需要进行改革。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强化会计监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会计预算编制不科学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政资金管理主要通过两步骤实现,第一是编制,第二是审批执行。政府部门首先进行财政资金预算与编制,然后在立法部门的精密审批之下,进行财政收支。在这样的环节中,科学的财政预算编制,加之严格的审批是政府部门实现会计监督的基础。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上这两方面的问题比较多。首先,在预算编制方面,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预算编制缺乏统一性和科学性。政府部门一直采取的零基预算的方式,将预算时间规范,而现行的零基预算都在传统的预算基础上,增加一定的项目和金额,将资金预算上报,在这样的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的编制预算准确度下降;其次,在财务预算执行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监督力度不够,在预算与资金执行上比较盲目,当财政资金下发之后,财务不能对资金使用方面进行精确的审核,导致资金流向不明,造成资金浪费。
2.难以监督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预算与执行方面缺乏科学的监督,导致资金使用流向不明确。很多财政资金的实际使用对于领导人员的主观性依赖比较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在对资金进行监督管理环节中,只是对资金的总额和支出明细进行审核,而不能关注到每笔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率,缺乏对于资金使用效率的评估与审核。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上级部门也不能对资金使用效率过多关注,导致资金使用效率无审核指标,只能根据财务部门个人经验进行大致的评估。在这样的资金应用监督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不能得到良好规划。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中尚未建立比较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单位财务部门的支出管理中未能对没有明确支出用途和数额的经费进行控制,并且支出指标难以衡量。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监督难以发挥出其最大的优势,导致随意开支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将会为行政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财务漏洞进行财务支出,以谋求私用的人一般为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领导人员,会计监督人员对于领导资金的运用,缺乏管理与监督,长此以往将会导致较大腐败现象。近几年,政府部门对于腐败的打击力度逐渐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的违法乱纪不在少数。造成这样的现象,不单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缺失,更是制度的涣散。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对策
1.逐渐完善资金预算编制执行制度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预算编制与执行是保障资金高使用率,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浪费的重要方式,在原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资金预算编制与执行制度不科学的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督工作难以开展。新时期,在会计体制逐渐完善的党建社会中,需要以行政事业单位资金预算编制与执行制度的落实为着力点,将原制定中的缺陷逐渐完善。
第一,开展科学的资金预算编报工作。零基预算在传统的资金预算编制模式下失去实际意义,开展科学的资金预算编报工作,需要摒弃零基预算增量的形式,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中建立一个由单位主要领导人、职能部门领导人为基础的队伍。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年度实际工作任务,以及企业财务部门的结余存量,分析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在实际的资金使用环节中,确保每一笔资金能够应用详细化,换言之,将原本模糊化使用的资金项目量化到使用时间、使用细节上,同时资金使用也要量化到个人。同时财政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资金用途进行追加。
第二,预算执行的改革。当行政事业单位资金预算编制制定好之后,需要对资金预算进行科学的执行管理。执行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资金的使用效率。面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率低的现状,在资金预算执行环节中,需要对资金进行跟踪与评估。在这样的模式中,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规划与实际使用能够实现统一化。例如,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对于已经下发的资金,需要按照预算应用指标进行使用,避免随意性增加支出内容。对于已经批准的项目支出,需要制定出项目支出应用进度跟进表,以时间、项目类别为跟踪依据,针对项目内部详细划分资金使用类别预算,进行阶段性的评估。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执行的全过程中,会计监督人员需要高度重视财务资金应用的事前、事中、事后等环节的监督。
2.财务应用公开,提升资金使用率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需要保障财务监督有法可依,在实际的财务资金管理环节中,需要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制定财务公开制度,以提升资金的使用率。自2013年起,国务院明确要求中央各部门以及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在门户网站上公开其财政预算信息,“三公经费”支出管理的序幕正式拉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开始接受公众的监督。基于“三公”的财务监督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外部监督机制,借助社会监督力量,实现我国财政民主化的转变。在行政事业单位外部监督机制下,一方面有效的树立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另一方面保障了人民的切身利益与知情权。但是,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在利益驱使下对于资金的使用稍做手脚,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政公开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资金项目公开的不全面、公开报表数据隐晦难懂等,这些问题都是未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此外,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三公经费”网络门户公开中,增加与上一年度财政对比,将上一年度的财政预算与执行的情况披露出来,让社会大众在对比之下,看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所作出的努力,使得资金监督效果增加。
3.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制度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完善资金预算编制与资金执行,还远远不够,会计监督制度中的问题严重的制约着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与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在新时期,建立行之有效的会计监督机制不仅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了科学反腐与打击腐败的决心。较大的贪污腐败大多体现在工程、买官方面,贪污行为比较明显,而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财政资金贪污,以公务为名,不易察觉。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腐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需要建立创新型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出财务部门的监督职能。当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监督体制尚不完善,监督结果难以应用到单位审核中来,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能够解决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中的问题。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会计预算编制不科学、难以监督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出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对策:逐渐完善资金预算编制执行制度;保障财务应用公开,提升资金使用率;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制度。
参考文献:
[1]李明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4.
[2]杨洪.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监督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1:132+286.
[3]武燕.略论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2,04:169.
[4]陈小艳.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水平[J].财经界(学术版),2010,07:127-128.
[5]张莉.浅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2:107-108.
[6]葛辉晶.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会计监督[J].中外企业家,2015,01:262+264.
作者简介: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 篇6
一、会计监督管理
1.会计预算管理监督
对于会计预算管理监督主要是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进行监督,首先,在编制方面能否符合单位各种职位的需要,能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以及财务制度规章制度,能否表现出上下级工作要求,对收入或者预算能否记得准确、完整,是否能对工作安排表现良好,这些都需要去管理。在面对管理时,行政事业单位要从各个方面统一进行排查,在排查内容中要详细记录,并且要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在会计预算监督中,首先要看工作人员是否按照规定日期进行上报申请,单位发展进度能否按照计划顺利完成,在财务上记录账单是否准确,会计监督能否反映出单位在预算或执行中的某些问题,在年底进行总结报告中,是否与当时执行情况相符合,能否按照规定完成拟定的计划。
2.会计收入管理监督
在会计收入管理监督中,首先就要从对外收费标准开始监督,为了避免工作人员私自收费等问题,监督管理人员一定要认真仔细进行排查,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对收费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监督,如果发现私自收费、降低国家收费标准或随意更改收费范围等问题,监督管理人员要将该问题如实上报,并且对私自收费工作人员进行严惩,并将私自收费钱款如实上交,不得隐瞒。单位还要依法将上缴财政罚款、收入、出租出借收入等资金,检查是否按照国家要求进行上缴,对那些私自隐瞒、公款私用者,进行严惩,并划清各种收入界限,逐一进行核算,对各个项目收入或支出单位应事先预算,监督管理人员应加强监督,杜绝出现挪用、隐瞒、截留等情况。
3.会计支出管理监督
会计支出管理监督就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监督,最主要就是从财务费用、支出费用等进行预算,毕竟会计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事业单位中,关系到国家政策和财务管理上的支出和收入,当地事业单位要积极采取政府政策,对事业单位不断加强管理,对财政支出等费用,进行记录,避免出现挪用公款等现象,政府部门加大管理力度,全方位进行监督,一定要记录好每一笔费用支出,加大资金管理,票据监管,对单位会计管理建立起全面预算管理,加大会计支出记录管理,对记录准确性进行监管,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
4.会计资产管理监督
会计资产管理就是要从事业单位能否存在流动资金、银行存款等内部管理,对现金管理制度能否达到国家规定,是否存在有人随便使用公款、白条、套取国家现金等问题,对于各种存款能否达到国家规定,对事业单位开设的账户、办理存款、取款等业务,对于收款现金能否按时收回,没有收入的款项能否按时收回,对于固定资产要严格按照国家管理规定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合理使用国家公款项目,对资金管理要严格进行掌控,对国家资源持续发展能有效提高。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分析
1.会计监督意识差
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来看,单位领导对会计监督管理不重视,认为在会计监督管理上不需要规范管理,没有意识到会计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对于会计监督管理的意义,被领导认为就是财务预算管理,认为主要是财政进行预算控制,就可以完成会计监督,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导致很多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存在很多账单问题,事业单位都没有建立起对会计监督管理制度的认识,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各种费用支出都没有明确计算。
2.会计监督管理设置不完善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管理中,财务部门管理并不是专业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欠缺,在财务岗位上,这些人员只是简单对财务费用进行记录,并没有对财务管理上进行统一规范,在财务部门都是由出纳员兼任记账员,在会计岗位上没有得到明确管理,会计人员没有对自身工作义务得到了解,有个别财务人员在自身利益上丧失自己应尽的义务,帮助一些不法分子从中谋取暴利,使国家财务得到损失,造成社会会计监督管理混乱,无法实现监督管理。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管理措施
首先,要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监督管理的重视,不断去学习会计监督管理的理论知识,体会其所带来的方便。领导要尽到自身的责任,加强对单位内部财务人员的管理,使工作人员了解到会计监督管理含义。通过在单位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财务工作人员都去学习,履行自身义务,避免事业单位出现各种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
三、总结
行政事业单位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要不断去完善自身才能在社会中立足。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要提高员工对会计监管工作认识,不断鼓励员工去学习理论知识,充实自己,提高事业单位管理力度,加强会计监管,让我国事业单位能保持这种优势,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璐瑶.关于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探究思考[J].商,2013,(23):152.
[2]孙徐婷,李佳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探讨[J].中国市场,2014,(48):136~137.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研究 篇7
近年来, 员工挪用公款、串通舞弊等丑闻时有发生, 会计没能在事发之前查出相应的错弊, 其根本原因就是会计监督薄弱。会计虽然有一套特有的工作程序, 但也要在遵守单位制度的基础之上来进行操作, 而没有充分考虑单位实际情况而设计出来的制度本身就存在很多漏洞, 再加之没有抓住经济业务的风险点, 同时又缺乏可操作性, 使会计失去了发挥监督作用的前提基础, 从而无法及时查错防弊。通过对历年发生的经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会发现, 有的时候会计人员在事前并不是没有察觉到任何端倪, 而是发现了一些迹象, 去向相关部门人员反映时, 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最后不了了之并不按制度办事。即使发现了问题, 鉴于单位各部门人员都是按照惯例办事, 会计人员也只能接受现状, 融入其中, 从而没办法及时纠错,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部门, 更应当加强会计监督, 提高单位运行效率的同时降低单位内部风险。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薄弱的原因
(一) 会计监督的意识比较弱
总体来看, 行政事业单位较少关注会计的监督职能, 更没有意识到会计监督对提升单位运行效率和降低单位运行风险的重要性, 只是把会计工作当成是反映单位财务事项的一项活动。之所以会形成这种会计监督意识薄弱的局面, 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于领导不重视、员工认识不足和组织文化的滞后。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大多只是把会计机构当成一个核算部门, 按照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相关的制度规范来建立会计体系, 对其财务事项进行核算反映即可。领导层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总指挥, 一旦忽略了会计监督, 必然就会造成整个单位都不重视会计监督。就员工自身来说, 完成本职工作即可, 既然上级没有会计监督方面的要求, 那么员工也会认为会计监督不重要。员工对会计监督的认识不足直接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意识薄弱的局面。此外, 组织文化的滞后也是造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意识薄弱的一个潜在的重要因素。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稳定, 大多数人员都存在懈怠心理, 对工作缺乏内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对于发现的问题只要与自身利益关系不大便会充耳不闻。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组织文化使得会计监督难以引起重视。
(二) 会计监督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相关制度不完善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制度设计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 制度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其业务活动的特点。组织结构、工作流程、职责分工和员工守则等都只是照搬成功单位的一般做法, 并不是根据单位自身业务活动的需要来建立的。其次, 单位在制度设计时没有抓住关键的风险点。每个组织的日常经营活动中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风险点, 控制住这些风险点是制度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 也是会计监督发挥作用的关键。而单位制度设计的常见问题是根本没有考虑这些风险点, 从而导致设计出来的制度存在诸多漏洞。最后, 单位在制度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可操作性。通常制度是由单位管理层从上而下设计出来的, 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如就制度的执行来看, 一方面, 很多单位的管理者凌驾于单位的制度之上, 完全不受制度的约束, 存在着“一言堂”的现象。这使得设计出来的制度被束之高阁, 成了一纸公文。另一方面, 单位内部没有形成遵守制度、照章办事的氛围。很多时候还是按照所谓的惯例办事, 人情文化较为严重。“一言堂”与人情文化严重影响了制度执行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
(一) 强化会计监督的意识
要改变其会计监督薄弱的现状, 加强会计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首先需要强化会计监督的意识。总的来说, 在单位内部, 需要形成重视会计监督的共享信念, 不再把会计看成简单的核算反映工作, 而是对单位的各种财务事项起着监督作用的一项重要活动。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应当认识到会计监督不仅可以提升单位内部的运行效率, 还有助于加强单位内部的风险管理。只有形成了对会计监督的正确认识, 并意识到会计监督的重要性, 才能够保证会计监督工作有序开展, 使其正常发挥作用。通过以上的原因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从领导、员工和组织文化三个方面来改变会计监督意识薄弱的现状。
为了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全范围形成重视会计监督的共享信念, 首先领导必须不仅仅是把会计机构当成一个核算部门, 而是从提高单位运行效率和降低单位运行风险的层面来看待会计相关工作, 对会计监督给予足够的重视。领导层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总指挥, 指引着单位的发展方向, 一旦领导层开始重视会计监督, 那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强化工作就算是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而员工对会计监督认识不足的情况, 虽然会随着领导的重视而有所改善, 但仍然需要针对员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当然, 对会计监督的内部宣传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此外, 还可以针对不同工作性质或者不同年龄段的员工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加强其对会计监督的认识, 比如举办讲座、开讨论会等。随着领导层面和员工层面改进措施的开展, 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文化也会得到提升。为了进一步改善组织文化, 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员工内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二) 改善会计监督的相关制度
会计监督意识和相关的组织文化都是一些潜在的抽象概念, 虽然对加强会计监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仅凭这些抽象概念是不足以保证会计监督发挥作用的。因此, 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在相关制度上采取一些必要措施, 使制度与会计监督相辅相成, 共同作用于单位的内部管理。毕竟任何抽象的概念都需要转化成明确可行的制度才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针对其相关制度的现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从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制度的设计要注意科学性和合理性, 而制度的执行则要注意全面性和权威性。
具体来说, 制度设计的改善首先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在设计制度时结合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其业务特点, 不论是组织结构还是职责分工, 都不能只是照搬成功经验, 确保制度与会计监督相匹配。其次, 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检测单位业务活动中的风险点, 针对各个风险点来设计相应的制度进行控制, 消除制度的漏洞。最后, 需要强调制度的可操作性, 制度中的每一项规定都要进行试运行, 看其是否具有操作上的可行性和便利性, 对没有通过试运行的规定要进行改进。在制度执行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改变“一言堂”的现状, 不能让管理层凌驾于单位的制度之上。管理层应当意识到制度不仅用于约束员工, 也应当用于约束管理层, 任何人都应当遵守与自己相关的制度, 做到制度执行的全面性。此外, 还要逐渐淡化人情文化, 任何事情都应当按照规章制度来办, 在单位内部树立起制度的权威性, 不能把设计出来的制度当成一种形式而将其束之高阁。
四、结论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社会服务部门, 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内部运行效率, 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为了改变会计监督弱化的现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从领导、员工和组织文化三个方面来强化会计监督的意识, 并从制度设计和执行两个层面来改善相关制度, 从而强化会计监督。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薄弱主要是由于其会计监督的意识比较弱和会计监督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为了改变现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从领导、员工和组织文化三个方面来强化会计监督的意识, 并从制度设计和执行两个层面来改善相关制度, 使会计监督得到强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措施
参考文献
[1]欧英.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问题与防范措施[J].中外企业文化, 2014, (3) .
[2]欧明建.基于会计基础工作视角的内部规避控制风险分析──“两个第一贪”引发会计职务犯罪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商贸, 2014, (4) .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监督研究 篇8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与其他的企业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存在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更多的是为了公益。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是不同的,比如企业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而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也发生了变化,会计制度运行的过程中必然需要会计监督工作的保驾护航。但是,目前会计监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利于及时发现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因此不断探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路径和方法,对于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中出现的问题
1. 缺乏对会计监督的重视
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偏见的认为会计监督工作指的就是对财务预算的控制,没有意识到构建会计监督体制的必要性,更没有会计监督制度的存在。在一个组织中,领导者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和领航者,如果领导者认识不到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则不利于构建完善的会计监督体制,进而降低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性。行政事业单位的每一位员工都担负着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因此,除了领导者之外,其他的员工也应该做好会计监督工作,及时提出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总之,只有不断完善会计监督工作,才能从根源上控制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从而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更公平的造福广大人民。
2. 缺乏完善的会计监督体制
由于对会计监督工作不够重视,目前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体制。在实际的经营中,有些单位没有开展实际的会计监督工作,更不用说会计监督体制的构建。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会计监督制度,但是却没有发挥会计监督的效果,日常的会计监督工作也只是来敷衍上级领导的检查。审批制度是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审批制度存在很多的漏洞。如果审批制度不健全,将会造成极坏的恶劣效果,比如费用报销的审批,如果审批环节出现疏漏,超额报销费用支出,则会降低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损害单位的利益。
3.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独立性不强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一般要受到上级行政机关的管理和监督,有些基层的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构建了会计监督机制,但是由于相应的监督部门要受到上级行政单位的监督,其应有的独立性难以得到保证。尤其是有预算的项目,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必须要接受上级部门和国家监督部门的安排,其相关人员的会计监督职责很难做到独立和客观。
4. 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会计监督相关人员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中出现的问题是会计监督人员职责不分离,有的企业会计监督由会计主管担任,有的会计监督由会计经理负责,这种做法完全不符合会计监督的要求。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不满足会计监督工作的要求。在实际的会计监督工作中,会计监督人员必须具有会计、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应当安排专门的人员从事会计监督工作,以便于保证会计监督工作的质量。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对策
1. 加强对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视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必须要得到领导者的重视,领导者的思想和决策决定了会计监督工作的好坏。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首先应当安排专门的会计监督人员,其次领导们应当认真学习有关会计监督的法律知识,明确自身的责任和权限,尽力完善会计监督工作。另外,组织管理者应当组织专家和学者定期对会计监督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选拔出会计监督工作中出类拔萃的人员进而形成榜样力量无形中影响每位员工,积极宣传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鼓励员工融入会计监督的环境。
2. 构建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机制的好坏关系着会计监督工作的质量。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制度,进而保证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比如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安排多人分别管理收付现金、账务结算、会计记账以及其他工作,进而从源头上杜绝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另外在会计核算上面,严格的复核制度一定要落实到位,应带有两人完成的工作,绝对不能由一人完成。比如会计工作中关于印章的管理,坚决禁止由一人保管所有的印章,只有两人分别保管,才能做到互相制约的作用。以上这些合规工作的实施都需要内部监督制度的保驾护航,因此,制定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是做好会计监督工作最重要的环节。
3.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会计监督工作的灵魂。会计监督工作的质量取决于会计监督人员是否与会计人员独立。首先,会计监督工作人员必须要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相独立,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应与该单位的上级部门以及有关的财政部门独立,从而保证会计人员的工作不受影响。同时法律也应该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本单位的财务工作只有监督、审核的权利而没有指导和干涉的权利。总之,独立性是会计监督工作的硬性要求,其实现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独立性是会计工作真实有效的法宝,只有确保会计工作的独立性,才能保证会计监督工作的质量。
4.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监督工作的实行依赖于会计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监督人员的素质包括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首先是会计监督人员的选拔应当非常严格,选取具有会计从业经验的人员,在会计领域应当是业务娴熟。另外应当设置专门的会计监督人员,并使得会计监督人员不隶属于会计部门,以便与保证会计监督人员的独立性。会计监督人员的选拔也要重视候选者的学习能力,会计监督人员必须要掌握最新的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这样才能更利于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另外一方面是会计监督人员的道德素养,会计监督人员应当秉公处理,客观公正,坚持合规合法原则,不能为利益所动,坚持道德底线和职责底线,进而保证会计工作成果的真实和可靠
四、结论
会计监督工作关系着会计核算结果的质量,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会计信息的需求者越来越多,因此,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做好会计监督工作刻不容缓。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只有单位领导加大对会计核算的重视,不断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做好会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重视对会计监督人员的培养,才能发挥会计监督工作的监督效果,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防范挪用公款时间的发生,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雪春.企业内部控制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意义.新经济,2015(02).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研究 篇9
(一) 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主要由本单位中会计人员间相互进行控制和监督, 如单位内部的法人审核、会计人员的相互审核。其会计人员对本单位中所有的支付结报手续、原始凭证、会计核算的规范的监督, 以及对本单位中的资金运用与管理进行监督, 其主要的会计工作是对内部审计以及财务检查的控制, 其相关的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工作任务进行监督, 从而提高其会计监督质量水平。
(二) 会计工作的国家监督
国家监督即是外部监督, 指的是政府等相关部门, 例如:财政局每年完成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与抽检稽查、审计局执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纪委等单位来执行监督, 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而进行的会计监督, 和相关部门实施专门的会计监督和审查工作。国家监督的内容不仅包括了对会计项目资料中的监督, 也包括了对会计行为的监督, 尤其是对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会计机构中责任人的会计行为的监督。
(三) 会计行为的监督和检举
会计行为的监督和控制, 主要包括了外单位或群众的监督和检举, 同时也有该单位中相关人员的监督检举。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面临的问题
(一) 会计监督机制的缺失
由于许多单位对会计监督工作是不给予过多的重视的, 因此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至今都是尚未制定和完善其会计监督机制的。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采用具体且实际的行为来进行会计监督任务的。一些单位尽管已经制定了相应的会计监督机制, 但是, 其制定的主要目的只是为了来装点门面, 是无法对财务相关活动进行有效把控, 其会计监督也并没有发挥其本质作用和影响的。而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审批制度也有待完善的, 其单位领导权威性也较大, 所以, 领导决策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岗位是无法进行会计监督工作的, 其会计监督本身该有的辅助作用和影响也没有发挥出来。
(二)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因为在行政事业单位中, 其会计人员其流动性较弱, 大部分的员工都是老员工, 虽然老员工的会计经验是较为丰富的, 然而, 紧跟着经济的发展, 市场化的健全和完善, 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业务也随之变得繁琐和复杂。本身所含有会计专业知识, 在目前来说是很难满足多元化业务的需求。所以, 在会计的专业知识层面上说, 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比较低的。而会计人员中的职业道德意识薄弱, 会计人员的法制理念也是比较弱的, 其风险防范意识不够, 这都会导致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工作无法很好的进行开展。
(三) 会计人员监督职能缺乏独立性
在现行管理制度下,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所设的会计监督机构及人员均处于单位统一领导之下,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 高度依存于所在单位, 致使其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受到一定限制, 不能很好地揭露和抵制虚假会计信息, 致使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弱化。会计人员无论是编制、人事、工资及福利待遇等各方面均隶属于各自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人员的录用、升迁及奖惩也完全取决于其单位管理部门, 会计从业人员, 只能唯领导命令是从, 进而导致了很多单位在使用财政资金时往往出现了领导“以权代法”的问题。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 制定和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 需要不断的健全其内部监督机制, 制定和完善互相独立互相牵制的机制。在具体的会计实操中, 相关的结算、支付、记账以及审核等工作任务务必要安排较多的人进行办理, 避免其徇私舞弊的现象发生。在进行会计核算上, 其复核制度是需要依据标准执行的, 与此同时, 需要由两个或以上的人员共同完成其制单以及复核工作任务的。在具体操作中, 需要做好印章的把控工作, 不可以由一人负责全部的印章, 需要由多人负责, 以至于可以相互独立和相互制衡。接着, 行政事业单位要确定其会计和出纳不可以同时兼职。除此之外, 行政事业单位要制定和健全其科学合理的审批流程, 并对全部的票据信息的真实性、合理性实施审核和审批, 防止出现错误现象。而制定和完善其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内部审计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好的审计制度和机制是有助于使得其相关会计人员的工作认真负责以及谨慎的。另一方面, 需对财务管理制度和相关的会计监督管理制度,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结合, 推陈出新, 制定出符合时代价值的会计监督制度。
(二) 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一, 培养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的责任感,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 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 加强为而人民服务观念。第二,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要求, 制定具体的岗位工作制度, 保证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水平以及专业知识的把握, 工作完成后, 每一年可设置相应的考核制度, 次数可为一次或多次, 在一定时期内检验其工作的完成情况。第三,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的专业层次。需要鼓励会计人员进行刻苦钻研的业务知识, 提升其专业技能。与此同时, 也要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相关负责人加强其教育观念, 提升其领导的责任理念, 对每一个单位负责人, 进行按期培训其基础性的专业知识, 加强其管理理念及能力。
(三) 提高领导干部遵守会计监督制度的意识
领导是一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在单位的会计监督中处于主导地位, 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及会计监督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全责。首先, 要从各方面保证个部门及人员能够很好地履职, 其次在实际工作中, 要以身作则, 不能授意或强迫相关人员办理不符合规定的事项, 这样才是体现其单位负责人地位和职能的正确做法。而实施会计监督的工作人员, “应当定期将组织开展的会计监督情况报告给领导, 将会计监督的形式、范围、违法违纪问题及处理结果, 以及改进会计监督和管理的建议等都要定期向领导作出汇报, 使领导能全面掌握单位会计监督的情况, 也为以后进一点改善管理争取领导的支持”。
同样, 如果一个单位的领导能够以身作则地服从单位会计监督的管理, 那么这个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开展起来, 势必畅行无碍, 无往而不利。国家财政部于2013年底下发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 其中明确规定:“出差人员应当自行用餐。凡由接待单位统一安排用餐的, 应当向接待单位交纳伙食费”。这一规定下发实施后, 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也针对此项执行情况进行了沟通和讨论, 总体感觉是执行起来难度较大, 实施程序繁琐, 且无具体量化标准可以参照, 故执行效果不佳。2014年3月, 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省兰考县调研, 两天的调研活动结束后, 还专门委托工作人员按照干部学院每天80元的用餐标准, 交了两天共160元的伙食费。此举一经报道, 立刻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大家觉得总书记尚能以身作则, 严格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来执行, 那我们执行起来还会有什么困难!于是, 这一规定很顺利地就在众多行政事业单位中推行开来。
参考文献
[1]刘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经济, 2013, (23) .
[2]马菱.对建立与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 (20) .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分析论文 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对策
在当代,经济持续地发展,同时,经济形式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不断完善,以往的计划经济已逐步迈向市场经济。然而,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也由此出现了各种新情况和暴露了一系列的新问题,比如: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制与法规,樹立且端正党风,实行廉政建设,大力开展改革开放政策等等,这些情况都与会计的工作质量还有财力的承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各事业单位应该如何实行适当的手段和措施来建立并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体系,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这已经成为有关工作人员如今仍需要解决的其中一个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概念与意义
事业单位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是我国在实施改革开放和建设现代化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事业单位指的是国家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通过国家机关或者其他机构组织以国有资产作为资金来展开的各种从事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相关活动的具有社会性的服务组织。同时,它也是一个维护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正常生活的社会服务管理系统。此外,为了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整体性,确保所开展的活动都符合国家的法制和内部规章制度要求,加大力度做好经济管理工作,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与效率,避免造假,控制甚至降低风险等目的,事业单位建立了一项内部会计监督体系,是其在内部所取的系列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措施。
1.构建并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体系,是各单位必须执行的法定义务
该会计监督体系指的是为了确保经济发展的正常运行,维护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避免、发现和改正一系列的错误与造假,确保该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与整体性而开发和贯彻执行的计划策略与程序,它的别名又为内部控制体系。在新定制的《会计法》中,总体强调了个事业单位必须把构建并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体系,另外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规定,该项工作是各单位必须执行的由法律法律赋予的法定义务。
2.构建并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体系,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需要。
现在,社会上普遍出现了一些单位管理水平不高,内部会计监督体系失效的现象。某些单位就算构建了有关的体系与制度,但这些体系与制度就跟没有建立的一样没有用处,没有贯彻实施,导致发生一些会计工作上的违法、造价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会计行业的正常秩序与运转。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意义在于其规范了单位工作要求与表现,有相应明确的责任,避免了工作上的错误、造价与因为责任的不明确而引起相互的矛盾,甚至出现越位办事,以致管理系统毁坏。如今紧急的任务就是要构建和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体系,这会有效保证了会计工作的正常运作,并提高了管理水平。
3.构建并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体系,是调整会计秩序的需要。
如今,除了某些工作人员特意去违规违纪外,单位内部管理失调也会导致工作上出现秩序无条理与会计资料失真的现象。所以,事业单位急需以法律为主,引导并监督构建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
4.构建并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体系,对于处理国家、单位、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有重要的作用。
事业单位在我国占据着很高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组成源泉与基础。而且,在市场经济中,事业单位是自身发展和约束的经济实体,需要通过国家的资金和单位资金来举办商业活动,体现社会的公益与成果,还背负着需要保证国家投入的成本有所增值的重大责任。所以,构建监督体系,并不只是应付式的,它还要对国家法律、单位经济效益、单位领导人负责。若经济的发展与会计监督的实行有各自的立场,躲开会计监督视线,这肯定会使其监督职能逐渐的减小。
二、当前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有关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感,不重视监督体系
财务监督是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难度较高的系统工作,它的业绩直接反映出财务管理水平。然而,某些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无心向上,不重视集体利益,欠缺理性思维,对于自己的核算与效益观念认识很浅薄。实际上,该工作人员在一些大型经济活动决策中根本无法参与其中,无权决策。对于领导来说,他们管理不当,欠缺法律知识,看管不严,对于一些员工出现的问题,他们没能指出并处理,这都会给员工制造了一个良好的违规机会。
2.缺乏完善的内部关联制度
在事业单位中,各员工分工的明确度和合理度直接反了该单位都的管理水平。如今,社会上有很多事业单位由于内部员工的分工不明,加上员工对自己的岗位和职责不了解,直接导致了该单位会计的秩序紊乱,从而经济无法正常运转,监督体系无法贯彻实行。再说,监督体系发挥不到其用处,会计工作就无法及时改正错误,追究造假行为,也会影响到其他会计制度,造成极大的损失。再者,事业单位里的各种职务与制度都是息息相关的,与单位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若单位没有明确分离职务,则可能会导致秩序紊乱,监督体系失调,缺乏了工作效力,影响工作的进城。因此,要想加强监督力度,就务必要构建完善内部的关联制度。
3.缺乏强大的外部监督体系
其实,事业单位的违法违规现象的频繁出现,内部原因占大多数,但同时也要关注外部原因。外部监督体系管理不严,以致事业单位任意妄为,导致了很多无为和腐败的单位出现。即使有关的监督部门在加强监督和打击力度,他们仍与没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有些单位甚至是背道而驰。此外,如今很多事业单位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工作经验,对于集体意识还不够强烈,欠缺对该单位的认识,还经常出现勾结、造价等行为。由此可以看得出,事业单位外部的审查和监督力度不足,这也会直接影响单位和经济的发展。
三、针对当前会计监督体系存在问题完善对策
1.提高会计员工的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作为一个会计工作人员,他需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第一,务必要诚实守信;第二,要敬业乐业,尽忠职守;第三,对有关财务和财经的法律和政策制度要略知一二,懂得运用,并努力钻研,提高自身在该行业的技能;第三,处事公正,遵守法律,实事求是;第四,自觉履行监督义务,确保会计信息合法且真实,不勾结,不造假。
2.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关联制度
按照相关制度的规定,单位内部的职位和体系要相互制约,要相互监督,不能有共同勾结和造假的情况出现,同时要权责分明,不能出现越位越权问题。其次,要保证审核、会计、出纳三者独立,同时给它们分配有关联的职务,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形成相互制约但又相互独立的关系。而且,这样可以使各方面都在监督体系的监测范围之内,能够有效地预防缺位或越位的现象发生。再而,要严格划分职责与职能,强化会计工作人员考核制度,实现公平与公正。
3.完善外部会计监督约束体系
各事业单位务必要接受外部的审查与监督,不能重视内部监督管理而忽视外部的监督。国家和财政部门必须要严格审核该单位的预算与制度,上级财务主管部門要加大对单位的监督力度,包括对单位各项活动进行监督,并加大打击力度,对违法的人员实行严厉的处罚,追究其责任。此外,各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对经济秩序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外部监督应以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为首要监察点,并要做到仔细审核。另外,对该单位的资金来源与去处要加大检查力度,并考核资金的使用价值。
4.建立会计监督法律保障体系
当今,国家对会计监督体系的法律保护还不是很到位,对此,国家应该尽早建立会计监督法律保障体系,通过立法促使各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如实执行。宣传《会计法》,并落实执行,并结合相关法制并合实施,促使会计法律保障的成形,使会计监督有法可依。建立会计人员奖罚制度,培养员工对岗位职业的兴趣与积极性 ,对违法者加重处罚。国家建立的法律法规应要统一,并涉及各方面的工作细节,合理建立和完善会计有关的各法律与制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必须要了解会计监督体系的相关事项,自觉遵守规则制度,且要认识到在岗位纪律、审查情况与会计信息质量三个方面的不足。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来完善监督体系,给事业单位提供了一个良好、稳定的经济舞台,使其能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同时能够带领会计的其他体系发展起来,实现事业单位全面发展,促使社会经济的良好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盛更生.试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时代经贸.2007(09).
[2]景春.加强会计监督工作的对策建议.财政监督.2011(18).
探讨事业单位会计的监督职能 篇11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
一、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基本含义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范围与权责的不同, 可以将其划分为内部会计监督与外部会计监督两部分。前者在对本单位会计事项与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的过程中所选用的主体实施者为本单位自主设立的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而后者则将这一监督实施者转变为由政府财政机构、税务机构、审计机关等非本单位机构形成的统一整体。
二、当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不断进步,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使得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虽然政府出台了许多规范化会计监督职能的制度与政策, 但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 事业单位会计的监督职能与功效始终处于疲软、低迷的状态。究其原因, 有以下几点。
(一) 财务纪律松弛
首先, 当前一部分单位私自在单位内部开设具有事业单位自收自支性质的机构部门, 并将应该由本单位进行收起的事业经费转移到新开设机构运行。由于这种机构并不属于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职能范围, 因而其中的滥收乱用问题层出不穷且无法有效遏制。其次, 公款私用问题十分严重, 一些具有财务收支权利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指使财会部门滥发福利, 用以谋求私利, 严重扰乱了财务纪律, 危害了会计监督职能运行的经济环境。
(二) 定期审查难以落到实处
当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事业单位需要定期自觉接受政府部门年审, 审查不合格的需要给予相应的经济或行政处罚。一部分事业单位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未能按时参与各种审查, 受到的罚款在会计账务处理中还没有确切的落实科目与规范, 会计监督在这部分内容上还存在着盲区。
(三)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
一切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运行的企业、事业单位都需要按照《会计法》相关准则条例进行财务处理, 对于单位的财务与收支状况需要进行如实反映。但当前一些事业单位为减轻经济责任, 逃避会计监督, 对会计核算与账务处理中的一些数据进行了二次处理与加工, 会计原始数据与信息的失真会严重影响到会计监督职能与相关功效的发挥。具体而言, 事业单位中会计信息的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严重
国有资产的利用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受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影响程度比较大。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在制定固定资产预定限额的工作中省去了向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报告的环节, 而由单位内设的机构越权审批, 致使国家缺乏对国有资产的宏观掌控, 会计监督也就无从开展。
2. 税收问题严重
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表明, 在国家围绕事业单位而定期开展的税务检查活动中, 许多事业单位都存在着偷税、漏税、欠税的问题。不仅个人所得税项目账目混乱, 事业单位自身的资本性支出与非经营所得也没有按应纳税比例作出及时调整。
三、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改进措施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提升是一项系统且长期的工作。所有改进与完善措施的规划、制定及实施都需要综合主观客观、内部外部因素共同考量。针对上述有关事业单位会计的监督职能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分析, 笔者认为有效的改进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体系, 为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提供健康、稳定的环境
当前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利益关系与单位领导管理层密不可分, 其各项经济活动与工作任务在事业单位中的地位并不独立, 内部监督始终处于听指令行事的被动地位。据此, 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将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监督体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将单位内会计机构与相关人员的奖惩、任免、升迁权利交由事业单位所举办的部门或同级财政机构完成, 以此提高会计人员在整个事业单位中所处地位的独立性, 并确保会计各项监督职能能够在较为宽松且稳定的环境中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二) 认真贯彻落实“三位一体”的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体系, 明确并加强外部监督与政府监督的工作力度
一是审计监督的权责范围应包括对事业单位自身财务收支、计划完成以及国家性质投资项目的执行程度这三点, 并兼顾对“票款分离”与“收支两条线”落实情况的监督。二是财政监督应当以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与业务往来所生成资料数据与信息质量的监督为主, 及时发现并解决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三是税务监督应当将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与社会税务代理机构结合在一起, 对事业单位尤其是创收收入的事业单位进行税务监督。
总之, 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认识到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在财务纪律、审查力度与会计信息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从健全内控体系、贯彻落实“三位一体”监督体系这两方面对其加以改进与完善, 使事业单位能够在稳定、良好的经济环境中将会计监督职能发挥到最大限度, 并最终推动会计各项其他职能在事业单位中取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保国.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河南科, 2007, (8) .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分析论文】推荐阅读: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10-18
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07-06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08-15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12-14
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比较分析11-03
管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论文06-20
分析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信息化应用11-20
事业单位会计08-05
单位会计监督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