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分析

2024-10-22

环境设计分析(精选12篇)

环境设计分析 篇1

一、环境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内涵

在环境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中,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即视觉识别、环境行为识别以及环境理念识别等。它主要是通过组织化、系统化的视觉识别方案, 传达一些区域行为内容, 如精神、价值以及相关思想等, 从而达到掌握区域信息的目的, 这种环境视觉识别系统的认同感相对较强。在对环境视觉识别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主要渠道则是打开视觉信息, 同时结合人们的实际心理需求以及精神需求等, 全面提升环境形象的影响效果, 从而达到增强区域内环境竞争力的目的。

二、环境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原则

(一) 构思深刻

在环境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中, 首先应遵循的原则就是构思必须深刻。要全面突出区域的本底性, 并且要将区域的实际内在需求以及识别的功能特点全面抓住, 同时充分揣摩区域环境的题材内容, 这样就能通过精炼的手法以及巧妙的构思, 全面突出区域环境主题性的相关内容。

(二) 生动形象

在设计环境视觉识别系统时, 还需确保其具有生动的形象。为了全面突出区域的特色效果, 在构造视觉语言的过程中, 还需要提升其传播的效果, 这样才能将区域环境识别的独特性充分、全面地展示出来。

(三) 创新性

在进行环境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过程中, 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在对区域环境发展活力进行展示的过程中, 最关键的就是将区域环境中标志性的景观展示出来。同时在设计环境视觉识别系统的过程中, 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并严格按照美学的基本原则, 充分体现出区域环境的感召力, 这样才能将环境识别的效果具体地传达出去。

三、环境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内容流程

(一) 识别符号的设计

在设计环境视觉识别符号的过程中, 首先需要明确环境区域的名称以及标志等重要内容, 并且确保其具有一定的精神内涵和意念, 同时确保整个环境区域象征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这样就能按照人们心理的实际需求, 对图文进行合理的组合。在设计应用要素的过程中, 首先需要对总体进行合理的规划, 而在建筑系统布局的过程中, 需要合理地设计和划分应用要素。同时在设计结构模式的过程中, 要通过相对集中和统一的设计, 对一元化的结构模式进行合理设计, 而这种模式主要应用在较小的环境区域中, 且在知名度较低以及经济实力较弱的环境区域中, 具有非常好的适应性。而对于多元化的结构模式而言, 其视觉方面的设计具有很大的不同, 且不同的环境区域, 其设计以及标志等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另外, 对于混合结构模式而言, 其不仅具有多元化结构模式的基本特征, 同时也具有一元化结构模式的基本特征, 它主要采用的是分区名称与统一标识相结合的方式, 从而设计出一种环境视觉识别系统。

(二) 视觉形象的设计

在设计环境视觉识别系统的过程中, 对于设计视觉形象区位以及空间结构来说, 主要是通过人们视觉的基本理论, 对环境区域中一些关键的视觉区位进行相应的设计, 例如地标区以及出口通道等, 从而确保区域形象的鲜明性。通过地域要素来构成区域形象, 就能确保设计的环境区域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在设计标志性区域景观的过程中, 需要按照区域形象的参照感知体系, 合理地整合和布局环境区域景观, 并按照民族精神的主要理念以及时代发展的基本主体, 全面地反映出环境地域的人文特性以及鲜明性。

(三) 作业的规范设计

在对作业规范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要根据环境视觉识别系统中的符号面, 合理地设计和布局平面, 并在环境视觉形象设计的景观中, 将设计的三维空间特点充分体现出来, 这样才能确保区域设计意境的具体化。而在开发视觉意境美的过程中, 还要进一步提炼形象设计中的关键点, 并使其转变成具体的设计理念。而在设计当前城市规划以及发展的过程中, 还要通过充分的论证, 将形象风貌的具体特征充分体现出来, 这样才能确保环境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具有良好的意境美。

综上所述, 环境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 不仅能够提高环境区域的综合效益, 同时还能促进社会经济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在进行环境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过程中, 必须按照时代发展的趋势, 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强视觉语言的传播效果。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于精神上的需求以及视觉上的感受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人们对环境构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环境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过程中, 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就必须高度重视人们的心理感受以及心理需求。因此对环境视觉识别系统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 分析了环境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内涵及原则, 从而对环境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内容和流程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环境视觉识别系统,内涵,原则,设计流程

参考文献

[1]袁筱.视觉导向系统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D].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3.

[2]王璇.高速铁路车站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2.

[3]陈楠.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多面性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分析[J].艺术设计研究, 2014 (1) :86-90.

[4]罗灵芝.浅谈环境视觉识别系统设计[J].美术界, 2015 (5) :76.

环境设计分析 篇2

一、SWOT分析的一般方法

SWOT分析是一种对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包括公司的优势和劣势)都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这些外部力量包括机会和威胁,它们是由于竞争力量或企业环境中的趋势所造成的。这些因素的平衡决定了公司应做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去做。可按以下步骤完成SWOT分析:

(1)把识别出的所有优势分成两组,分类的原则是,看看它们是与行业中潜在的机会有关,还是与潜在的威胁有关;

(2)同样的方法把所有劣势分成两组。一组与机会有关,另一组与威胁有关;

(3)建构一个表格,每个占1/4;

(4)把公司的优势和劣势与机会或威胁配对,分别放在每个格子中。SWOT表格表明公司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与外部机会和威胁的平衡。

在企业的计划中,一定要把以下步骤都写出来:

① 在某些领域内,可能面临来自竞争者的威胁;或者在变化的环境中,有一种不利的趋势,在这些领域或趋势中,公司会有些劣势,那么要把这些劣势消除掉。

② 利用那些机会,这是公司真正的优势。

③ 某些领域中可能有潜在的机会,把这些领域中的劣势加以改进。

④ 对目前有优势的领域进行监控,以便在潜在的威胁可能出现的时候不至于措手不及。

二、公司的优势和劣势

我国工业设计业界环境分析 篇3

新进入者。我们有理由相信,工业设计业界还将大量涌现新的公司,外国设计公司也正期待着大步进入我国设计市场,这些新进入者在给工业设计业界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也将在现有工业设计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以快制慢、以小搏大、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正在到来。

供应商。制造业是工业设计的供应商。工业设计业界与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并不一致,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工业设计是制造业发展的先导行业和重要支撑条件,设计创新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技术创新的水平,工业设计是企业核心技术的外化,是现代制造业价值链中重要的增值环节。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工业设计开发体系和流程,我国工业设计专业化服务发展还处于产业化的初期阶段。

购买者。工业设计的购买者,既是企业也是消费者。工业设计公司能否向消费者提供有服务价值的产品?能否向制造者提供有附加价值的产品?能否向社会提供有生态价值的产品?工业设计要平衡人造自然与天然自然之间的关系、平衡物文化与人文化之间的关系、平衡消费者利益与制造者利益之间的关系。设计师要以自己出色的工作使购买者提升对“好设计”的认知。当整个社会都在追求优良设计的时候,中国也将进入更高阶段的文明社会。

企业竞争。工业设计业界已经开始进入到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阶段。企业在转型,设计往往体现在转折点上,有一句老话:在节骨眼上做文章,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工业设计不仅与互联网的连接更加密切,而且在工业化的复兴中,无论在高技术产品、高文化产品、传统技术产品、低技术产品各个领域都发挥价值作用。

替代品。工业设计公司不仅能够承接企业委托设计项目,也需要建立自主研发项目转而建立产业链的能力。工业设计不仅仅是生产性服务业,也是制造业本身的环节。同时,工业设计也不仅仅是在创造生活工具,它也是在创造生活中的艺术品。工业设计的终极指向是“艺术化生存”,这代表了—种高品质的生活概念。

利益相关者。各种利益相关者群体都用自己的标准衡量企业经营业绩,按照对自己影响的好坏来衡量企业。特别是政府机构,现在正在为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建立很好的环境平台。现在我们从业人员要更多地去做,去实践,用设计的成果来证明工业设计承担着产品开发过程中最容易见效的增值点,否则,我们只是忽悠一个创新概念而不真正落地,几年后“盛宴”就可能成为“剩菜”。

工业、科技、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制造、商业、用户……这些是不同的概念,而将这些概念融合一体的“烹调术”就是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的视野已经在扩展,工业设计业界环境正在形成之中。

无论是创新、转型、升级,还是提升现有品质,工业设计都是个“行动”行业。

让我们全面行动起来。让我们建立起“政产学研商媒”联盟,为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而努力奋斗。

景观环境色彩分析与设计 篇4

一、景观环境色彩分析

要进行色彩的组合, 首先就要了解景观环境中有哪些色彩。归纳起来, 大约有如下表的种类:

分析景观环境色彩的组成, 它们有如下特点:一是自然色彩种类多而且易变化, 特别是其中植物的色彩, 一年中, 植物的干、叶、花的颜色都在变化, 而且每种植物有其不同的色彩及变化规律;而人工色彩相对稳定, 一般有固定的颜色。二是景观环境的基调色多是生物色彩, 如植物的色彩, 它在景观环境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非生物色彩与人工色彩点缀其间。三是自然色彩虽然易变, 但也有规律可循, 同时, 我们可以通过调节人工色彩, 达到与自然色彩的协调。

二、景观环境色彩组合原则

色彩属于视觉艺术, 景观环境色彩的组合应以满足视觉需求为原则。视觉需求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因子;同时, 它也有相对稳定的一面。 视觉需求相对稳定的一面是指人们的色彩观念常受到理性文化传统的影响, 即这种观念与当地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密切相关, 不易变更。色彩心理学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原因:“色彩观念的这种相对稳定性是由于多次欣赏了某些色彩, 神经通路在大脑皮层上日益加深, 便形成了牢固的暂时的神经联系而造成的, 这种审美无惊奇感, 但习惯欣赏的东西是从内心欢迎的, 故而产生愉快的感情。”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强调经学, 忽视科学, 以“中庸”、“中和”作为美的标准, 要求整齐划一的美, 不偏激, 不标新立异, 因此在色彩的选择上势必注重色彩的单纯、和谐及其内涵, 不求色彩、色度的丰富性, 即使有对比也是适可而止。所以, 虽然北方皇家园林也曾为了显示豪华、夸耀权威而饰朱粉金, 但总体来说, 中国古典园林仍以追求高雅、柔和、温润、质朴的色彩美感为目标。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凝聚成的, 时至今日影响仍很广泛。

在景观色彩的组合时, 我们也应注意到视觉需求不断发展、变化这一特点, 以求景观环境色彩的组合顺应时代要求。美国生理学家海巴·比伦从精神物理验证得知:“人能在自然界看到的颜色是有限的, 人对任何事物不断地接受, 就会产生腻的感觉, 使人疲劳乏味, 流行色之所以形成, 表面看有其人为的因素, 而内因是它符合人们生理平衡的需求。”即人们对色彩变化、对比色的需求, 以达到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平衡。景观环境色彩虽然不可能像流行色那样有规律地变化, 但其顺应时代需求的规律不可逆转, 社会发展带来审美观念的变化, 现代色彩审美趋向于简洁、明快、醒目、亮丽, 因此明度较高、色度较低的颜色受到人们的欢迎。

所以, 在考虑景观环境色彩的组合时, 我们应兼顾视觉需求的稳定性和时代性, 即在色彩协调统一的基础上, 做到局部色彩的活跃对比, 既不能呆板单调, 也不能过分刺激。同时, 注意时代审美倾向色彩的运用。

三、景观环境色彩组合方法

景观环境景观色彩组合大致有两种:一是类似色的组合。色轮上九十度以内的色彩相互组合, 这些色彩在明度、纯度上有所变化。如景观环境中树木和草坪, 不同种树木的不同纯度、明度的绿色组合就属于类似色的组合。这种色彩组合较素静、柔和, 但易造成单调感。二是对比色的组合。色轮上相距一百二十度的色彩组合形成对比色的组合。景观环境中自然色彩与人工色彩可形成对比色的组合。这种色彩组合给人的感觉鲜明、强烈, 往往可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 但也要防止过分强烈, 造成跳跃、不统一感。

一般认为, 类似色的组合由于其调和性, 形成的视觉效果易于被人接受, 但这种色彩组合只能维持一般的适应感, 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 这是由于色彩组合的生动性、吸引力减少的原因。我们的眼睛有不断要求全光谱的视觉生理需求, 有补色关系的两种色彩在眼睛内可以达到安定平衡状态, 这也就是眼睛会产生视觉残像的原因。所以除了类似色的组合, 还应注意对比色的应用。

景观环境中植物的不同绿色度可形成类似色的配合, 植物的色彩与非生物的山石、水体等的色彩也可形成类似色的组合。同时, 植物本身叶色变化、花与叶的色彩又可形成对比色的组合。这些类似色与对比色都是自然物本身所固有的,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色彩的运用, 因此使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操纵它们, 只能有目的地加以利用。建筑、小品、铺装、人工照明等这些人为物的色彩我们可以直观地进行设色, 使它们的色彩与其他要素的色彩形成对比色的组合或类似色的组合。因此, 在色彩组合时, 我们常可利用人工物的色彩在景观中形成画龙点睛之笔, 如法国拉·维莱特公园中的“folly” (红色建筑) 就是一例, 耀眼的红色与周围的环境形成强烈对比, 给人以视觉刺激。总之, 色彩组合协调是我们的目标, 无论采用色彩对比还是色彩和谐, 一般而言, 设计时对二者都应考虑到, 做到“大调和、小对比”。

此外, 在景观环境景观色彩组合时, 还应考虑到:第一, 色彩与地域环境的关系。通常, 在炎热地区, 宜多采用白色、浅淡色、偏蓝偏绿的冷色, 这样给人一种凉爽、舒适的感觉;相反, 在寒冷地区, 宜多用暖色, 如偏红、偏黄等色彩, 或者在中性色系中设局部暖色, 增加温暖感。第二, 设计景观色彩组合时, 应注意色彩数量以少为好, 并应有主调、配调之分。引用画论也许更能说明这个问题:“五彩彰陈, 举一色为主, 而它色附之。”说明色彩组合不能群龙无首, 不能平均分配力量, 应有主次之分, 以免过分刺激或杂乱无章。第三, 利用带有某种色彩倾向的灰色, 如蓝灰、黄灰、米灰等色, 易于与其他色彩组合, 并辅助鲜明色彩, 烘托主题。同时, 城市中流光溢彩, 这种灰色以其安定、幽静、温柔的精神特性能满足人们要求安静、平和的心理, 因此, 可在建筑、小品、铺装等人工物饰色时使用。

四、景观环境中不同区域的色彩设计

景观环境中的功能区划, 大多是依使用对象或用途的不同来划分的, 由于不同的使用对象有不同的视觉需求, 不同的用途也需要不同的色彩来配合, 因此, 各功能区应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如按照使用对象不同, 景观环境中大多分为儿童活动区、青少年活动区和老年人活动区。这些不同的年龄组有不同的审美偏爱。儿童一般好奇心强、色感较单纯, 喜爱一些单纯、鲜艳而对比强烈的色彩组合, 因此儿童活动区宜使用明度高、纯度也高的红、黄、绿、蓝等色彩组合;此外, 由于儿童好动, 应注意形成暖色调。青少年大多性情强烈, 有朝气, 对色彩偏爱明快与活泼的组合, 因此, 青少年活动区可考虑明度高、中等纯度的暖色的运用, 色彩组合应注意对比色与类似色的组合兼而有之, 并能形成视线焦点。老年人喜静, 好回忆往事, 性情沉稳, 视觉需求中以视觉经验为主, 与流行色常保持一定的距离, 所以, 在景观的色彩组合上尤应注意类似色的运用, 以求得和谐的冷色调。但也应考虑暖色的点缀, 以免色彩组合过于平淡。

景观环境中的体育活动区色彩组合应与它的用途相协调。适应其特点, 宜选用活泼、单纯的中性色, 这样不仅不会影响运动员的注意力, 又不失运动场活跃的氛围。虽然不同功能分区有不同的色彩组合要求, 但总体来说整个景观环境的色调应有统一感, 即在整体与各功能分区的关系上、各功能分区与各景点的关系上, 做到“大调和、小对比”。

色彩是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需要关注的要素之一, 在景观视觉效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影响人们的心理, 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探究色彩对人影响的同时, 有必要将研究的结果应用于实践之中, 然而这却是景观环境设计中常常忽视的地方。

摘要:环境景观设计工作者应从自然色和人工色的分析入手, 将配色美学应用于景观环境设计之中。即发挥景观环境中自然色彩与人工色彩的各自特点, 在不同景观环境中进行适宜的配色设计, 创造出景观环境的色彩美。

关键词:景观环境,色彩,类似色,对比色

参考文献

[1]郭廉夫, 张继华.色彩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杜, 1992.

[2]李嘉乐, 张文德.景观环境无俗情[C]∥中国首届风景景观环境美学研讨会论文集.南京:南京出版杜, 1994.

薪酬策略设计的企业环境分析 篇5

公司留才的经营环境

——塑造公司发展的前景

——合理的薪资水准

——公平公开的薪资系统

——公正公开的升迁制度

——照顾员工的福利制度

从留才的经营环境可以看出,薪酬管理系统在此占有很大的作用。也充分显示出薪酬设计对公司员工的影响力,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员工的效率,直至公司的业绩与未来发展。

薪酬是指公司员工因工作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支付,包括直接货币形式的工资、奖金、红利、佣金、津贴等,以及间接货币形式的保险、休假等。

在任何情况下进行薪酬策略设计时,问题的关键是不仅仅在于公司付给员工什么,而是他们生产什么。即公司的薪酬策略设计将以员工对组织的价值贡献及业绩为基本准则进行。

薪酬策略设计必须能够反映组织的文化或有助于明确组织文化。因此,我们考虑在树立团队与协作精神的同时,在薪酬策略中将充分考虑以团队为基础的.因素,同时根据个人情况付酬,这标明组织也将重视的个人行为和个人绩效。

因此,通过对公司的岗位设置,实现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的优化;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员工岗位效能;建立薪酬分配制度,实现薪酬激励机制的创新。建立起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薪酬策略设计,是薪酬结构性调整,坚持向高级管理、高新技术、高级营销人才倾斜,体现劳动力价格市场化,收入能增能减的原则,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其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

总之,薪酬方案将把握以下几方面的进行,以期建立符合公司实际经营发展环境的薪酬运行模式,以支持公司的事业发展:

合理的薪酬水平

——合理拉开不同价值贡献员工的薪酬差距;

——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薪酬结构比例应体现岗位特点;

——新进员工起薪,应合乎公司需要及业界行情;

——起薪(含奖金),要有一定的行情;

——奖金的比例与浮动比率;

——新进员工的保障调薪政策;

——为避免新进员工留不住,调薪要有明确的政策、外界经验与内部经验的平衡性;

——避免新进员工比旧员工薪酬高(类似工作)等;

公平公开的薪酬系统

——兼顾学历及同工同酬;

——不同的学历起薪虽不同,但做同一岗位,却需进行考虑;

——起薪要有一定的公开标准,各种常规性的加薪也要有公开的标准;

——明确的调薪政策及标准;

——任何薪酬的异动皆有标准可行;

——新员工保障调整金额亦须制定标准;

——员工奖励(将获利回馈员工)等;

可行的福利制度

——与升迁结合的教育培训制度;

——鼓励员工在职进修,并给予补助;

——切合实际的员工休假;

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的因素的分析 篇6

环境艺术设计(Environment Design)的内涵具有双重性,它可以分为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物质形态主要是指构成环境景观的物质要素,而这些物质要素按不同的材质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诸如各式各样各样的建筑等等。而意识形态主要是指影响指导人们行为的精神因素,它更侧重的是无形的精神方面的因素,如:审美观念、民俗习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

环境艺术设计本身体现的就是这两种属性,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是息息相关的,共同构成了艺术设计本身。环境设计各要素间的关系犹如生物学上生物群落的共生链,维系着自然万物的萌发,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通常我们所见到的环境艺术设计是动静结合的,静中体现了一种动态的美,这种状态恰恰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追求的目标,其任务在于设计出最优化的“人类——环境系统”,这个系统将展现人类与环境的共存,人类与环境在新的高层次的平衡和发展。此外,环境艺术设计同时也体现了一种高度的审美价值,它是设计者的情感、意识、审美、智慧相结合、相统一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环境艺术设计体现了实用性和审美两方面的特点,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果。因此说,环境艺术设计是连接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桥梁,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的因素分析

1. 丰厚的知识储备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集技术和创造为一体的学科,技术手段是进行艺术设计的前提和基础,这是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关键所在。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包括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设计、水景假山景观设计、室内陈设设计、家具设计、环境照明设计、庭园设计等内容,由此可见,环境艺术设计对建筑设计等方面有很大的联系,只有掌握了建筑学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够设计出合适的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另外由于物质形态在环境艺术本身中占据了基础的地位,如果没有合理的设计,即使有更为精彩的外形,也是不成功的设计,因此丰厚的知识储备是至关重要的。

2. 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环境艺术设计归根到底是一种创造,它是由设计者通过艰辛的脑力劳动创造出来的,因而具有独创性。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的伟大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分支,由于需要很精密的核算,同时需要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双重特性,在合理的设计和绘图上要求紧密了,还需要更多的来自于美感方面的设计,因此充分地培养设计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构建出好的艺术作品是至为关键的,是决定设计作品本身的成败的关键所在。这是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因素,是对艺术作品的升华,能够直接将最原始的设计转化成一种富有生命和美感的艺术作品。

3. 审美和认识的双重影响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设计者的审美和认识的双重影响,环境艺术设计本身是一种美的创造,审美的倾向来源于设计者对美的认知,所以说审美和认识在很大的程度上讲是分不开的。审美是认识的必然结果,对于美的认识倾向是审美的基本前提。对于设计者来说,要格外地重视这两方面的协调,首先要加强对于美的认识,进行审美的熏陶,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审美的意识充分地融入自己的脑髓,在具体的设计和实践中将审美观不自觉地应用到自己的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去,只有如此才能够设计出好的作品。

环境艺术设计在实际中的实践要求

1. 对设计者知识技能的要求较高

对于环境设计中技能的学习,需要两方面的提高。首先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于建筑力学、设计基础等基础课程要学好,扎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将最基础的知识学习到位,加强练习;其次,还要广泛地依靠信息技术水平,学会运用各样的软件来进行应用,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例如CORELDRAW的高级操作与技艺,CORELDRAW中妙用及印刷技术、PHOTOSHOP的研究和使用,进行必要的图像设计与制作;掌握3DMAX各项基础知识,学会三维图的效果设计与制作、建模、材质、灯光、场景、渲染、后期处理技巧;另外要学习AutoCAD,掌握施工图的识别、创建技能。

2. 需要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各方面的能力

对于一个设计者来说,培养想象力的方法有很多,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空间想象力的培养,通过观看具体的建筑模型来增强设计者在实际设计中的想象力;另外还可以自己动手,通过不断地构建小模型,在实际的操作中来加深和增强自己对于建筑的理解和思考,只有如此才能具有空间想象力;另外思维清晰、动手能力强很重要,是进行设计的关键;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富有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环境整体意识和综合的审美素质,掌握系统设计的法与技能,具有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表达的能力。掌握室内空间造型、界面装修设计、陈设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等等。

3. 在实践中磨砺自己对于设计的创造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想设计出好的环境艺术作品,就要多进行社会实践,在具体的实践和观察中对建筑本身有更为清晰的认识。由于设计本身就要同时考虑到材质肌理、空间体型、光影色彩、比例尺度等造型因素的影响,如果仅仅有具体的设计而忽视了其他的因素,很难做到设计本身的艺术性。因此说,要深入到实践之中去,通过观察具体的建筑设计实物,能够大大地丰富设计者的视野和见闻,让设计者能够在实际的设计中更多地融入外界的社会因素,这实际上是一种超越了建筑本身学习的一种磨练,也是设计的升华。所以,只有多进行设计的观摩,多参与社会实践,才能够增强设计者的见闻和设计水平,让设计者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家居环境监测分析系统设计 篇7

关键词:家居,环境监测,ZigBee,传感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室内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室内环境的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室内环境污染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比如甲醛易引发流泪、咳嗽、气喘等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人的肝肺功能异常;PM2.5污染易引起个体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室内粉尘易引起过敏性鼻炎等。传统的家居环境监测主要以监控为主, 不具备分析功能。本文提出的家居环境监测分析系统可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 为用户提供出准确、可靠的建议。

1 系统设计方案

如图1所示, 家居环境监测分析系统由监测分析服务器和多个环境监测终端构成, 环境监测终端可进行多项环境数据采集工作, 并将数据发送至监测分析服务器;服务器可对各终端数据进行整合处理, 并将处理结果以图表等形式展示给用户。

服务器与终端间采用Zig Bee协议进行无线传输, 服务器构建了Zig Bee协调器, 监测终端构建了Zig Bee终端节点, 协调器与各节点共同组建了星型拓扑网络。

2 环境监测终端设计

环境监测终端由供电、微处理器和无线传输、天线、传感器组和状态指示模块构成。其中, 供电模块由充电电路、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和电平转换电路构成, 为其余各模块供电;微处理器与无线传输模块由集成Zig Bee协议的So C芯片和相应的时钟、调试电路构成;天线模块用于增强无线信号传输距离;传感器组采用组合化设计方式, 最多可支持温度、湿度、气味、粉尘和有害气体传感器, 用户可根据需要裁剪;状态指示模块由多个LED指示灯构成, 指示正常工作、无线连接、数据发送、通信错误、指令接收等状态。具体如图2所示。

微处理器与无线传输模块是环境监测终端的核心部分。该部分选用TI公司的CC2530芯片, 其内置增强型8051CPU, 支持Zig Bee协议和8路AD采集, 为无线数据采集设备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支持多种工作模式, 可有效降低功耗, 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

环境监测终端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各模块的初始化、接收用户的指令信息、改变处理器的工作模式、调节数据上传类型和上传频率、采集传感器的数据、显示设备当前的工作状态。

3 监测分析服务器设计

3.1 服务器软、硬件构成

监测分析服务器硬件由家用电脑和USB无线传输模块构成, USB无线传输模块选用带USB控制器的CC2531芯片构建Zig Bee协调器, 维护整网正常运行。服务器软件由驱动、数据处理、用户界面和数据库四部分组成。其中, 驱动部分负责数据处理部分与CC2531的USB虚拟串口间通信;数据处理部分完成数据库写入、读取和数据分析工作;用户界面提供用户交互接口, 可实现图表等信息显示和用户指令信息获取功能;数据库负责各环境监测终端的数据存储和维护工作, 包括房间信息与环境监测终端信息连接的数据表。

3.2 服务器软件工作模式

服务器软件设计了2种工作模式, 即系统安装模式和监测分析模式。在系统安装模式下, 服务器可检测并记录接入的各环境监测终端, 提示用户输入相应终端所处的房间属性 (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餐厅、卫生间、储物间等) 和分组属性 (相应终端是否处于同一房间) 。为了便于用户定位当前终端, 服务器可发送指令, 指定环境监测终端显示相应的状态。系统安装设置完成后, 软件进入监测分析模式。

在监测分析模式下, 服务器具有控制、监测和分析功能。其中, 控制功能是根据用户设定的数据改变环境监测终端的工作状态、数据上传类型和上传频率等;监测功能是以图表的方式对各环境监测终端上传的环境数据进行动态显示, 便于用户实时查看;分析功能是根据记录的数据对家居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得出相应的结论。

3.3 服务器分析结论

由于监测数据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用户无法据此对家居环境进行直观判断, 因此, 必须提供简单、通俗的结论供用户参考, 其结论及相应设计原理如下。

3.3.1 宜居等级

宜居等级分为A (非常适宜居住) 、B (部分房间适宜居住) 、C (不适宜居住) 三个等级。该等级结论的产生主要针对有害气体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在长时间的监测下, 如果所有房间的有害气体浓度均处于国标允许的范围内, 则宜居等级为A;如果在长时间监测下客厅、厨房、餐厅、卫生间或某一个房间的有害气体浓度处于国标允许的范围内, 其他房间的有害气体浓度超标, 则用户可选择在将其他房间的门关闭后居住, 此宜居等级为B;如果客厅、厨房、餐厅、卫生间或所有卧室的有害气体浓度均超过国标允许的范围, 则宜居等级为C。

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室内家具有害物质的释放速度与温度有关, 夏季高温情况下释放速度更快, 因此, 在经历夏天后的宜居等级结论更具有权威性。

3.3.2 污染源定位

污染源定位即服务器告知用户室内污染源所处的房间及其在房间内的位置。在服务器分析出污染源所处的房间后, 如果发现该房间内环境监测终端数量很少, 则会提示用户增加环境模块或将无污染的房间内部分环境监测终端转移至该房间。

污染源位置的确定主要依赖于温度和有害气体浓度, 在相同的温度下, 靠近污染源的有害气体浓度增加速度更快。由于污染源定位功能会受房间属性和门窗开关的影响, 因此, 在确定污染源时, 服务器会进行以下处理: (1) 厨房。如果在三餐时间段内有害气体的浓度明显增加, 其余时间段浓度很低, 则只给出相应建议, 不进行污染源定位。 (2) 如果某些房间在长时间内的传感器数据近似或只有温度变化明显, 则提示用户确认门窗是否全部关闭。 (3) 如果有多个房间的有害气体浓度超标, 且浓度近似一致, 则提示用户先将相关房间通风数小时后再关闭门窗检测。 (4) 居住建议。服务器根据既有分析结果, 在宜居等级在A或B的前提下, 为帮助用户改善居住环境而提出的建议, 包括在宜居等级为B时, 建议用户不要在有害气体浓度超标的房间居住或长时间停留。 (5) 如果厨房在三餐时间段内有害气体的浓度明显增加, 则建议用户改善抽油烟机的性能或在相应时间段内通风。 (6) 如果某些房间粉尘多或气味较重, 则建议用户通风或在相应房间安装空气净化装置。 (7) 如果在某些时间段空气湿度持续很高或很低, 则建议用户在相应时间段使用除湿机或加湿器。 (8) 如果在某些时间段气温持续很高或很低, 则建议用户安装空调或使用暖气调节。

4 结束语

该家居环境监测分析系统可利用多个终端的传感器数据对家居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提出宜居性建议, 同时, 帮助用户定位污染源、改善居住环境, 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此外, 该系统也可用于可能存在有害物质的办公场所和车间、厂房等, 用于环境监测和污染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显辉, 李长玉.浅谈室内环境污染问题[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 33 (10) .

[2]李炎锋, 常琳, 张亦昕.基于PM2.5研究谈建环专业加强学生室内环境安全意识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 2013 (13) .

工业企业总图设计之环境分析 篇8

环境作为事物外围的一个条件因子, 是总图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影响性因素。总图设计工作从最初的工程选址到总体规划的整个过程, 都涉及到如何处理设计对象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处理好设计对象的功能需求与环境要求二者之间的关系, 是总图设计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 总图设计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思维, 从总体上把握与环境的关系, 并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去适应和改造环境来达到设计目的。

2 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工程设计中的环境要素主要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二者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总图设计过程。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分析和思考, 能有助于设计者分辨出环境中的利害关系, 进而更好地适应环境、利用环境, 从而有助于总图设计方案创造出较好的环境效益。

社会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单元, 作为经济生活的一部分, 企业生产本身就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 因此其必然受社会环境的制约。社会环境对工程项目总图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项目厂址的选择上。企业在选址过程中, 首先要考虑投资的成本和收益, 这类选址通常是从全局性和地区性的层面进行考虑的, 企业根据其所属的行业和主导产品的市场属性进行厂址的需求分析, 然后通过分析备选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 比较人力资源、土地、税收、水电气费用等成本要素, 考察地区的区位优势、工业化程度、优惠政策、政府服务效能、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交通运输能力等相关信息, 遴选出适宜的地区作为建厂地址。

工程设计中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气象环境、水文、地质等客观自然要素, 这些自然环境要素是工程设计的基础。首先, 企业的生产功能就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作为建设的保障性前提, 比如造船厂需要一定的岸线资源、钢铁厂需要一定的水运条件、大型设备需要出海口、重型厂房需要一定的地质条件保障等, 这种生产功能对自然条件的需求就构成了初期重要的选址依据。其次, 自然环境还影响着企业的内部生产设施布置。企业生产设施布置时, 需要综合考虑各单元之间的联系性和影响性, 通过, 综合分析环境要求, 合理地处理各自之间的关系, 从而既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又能充分利用环境的特征。比如在机械工厂总图设计中, 通常考虑将一些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设施单元布置在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侧, 以降低其对周边其他设施的影响。同时, 在住宿设施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日照、通风的要求。另外, 总图规划时常将重型厂房布置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 而将轻型厂房布置在相对较差的地质条件上, 以节约建造成本。这些措施都很好地处理了自然环境要素与各功能单元的关系, 使得二者相得益彰。另外, 自然环境要素还影响着企业总图设计中的竖向设计。竖向设计本身就是在处理地形、地貌、地质等客观环境要素与工程建设之间的关系, 通过竖向设计过程, 可使地形地貌条件满足企业生产建设的要求。通常情况下, 竖向设计为了满足生产功能和设计要求, 需要根据企业厂址的实际地形地貌进行平整:在自然地形坡度比较平坦, 且用地面积不大时采用平坡式。在场地自然地形坡度较大, 且面积较大, 运输联系简单时, 常采用阶梯式;地形复杂的情况下可采用二者结合的混合式。通过采用不同的场地平整方式, 可以达到功能与环境协调并有效降低土石方工程成本。同时, 在确定厂址竖向设计标高时, 防洪排涝、地下水位高低等条件是重要的思考对象。另外, 有时为了建设需要, 需要改造外部的自然环境, 比如在地质条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场地上, 常需要进行前期处理, 比如强夯、软土处理等, 以使地基承载力达到厂房、道路、堆场等的建设要求。

3 环境分析

在总图设计方案的构思阶段, 有两个方面的要素至关重要, 一是内部的功能要求, 二是外部的环境条件。内部的功能需求决定了设计内容的项目组成、面积需求和单体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这种功能需求需要在一定的建设厂址中体现出来, 而任一厂址都具有独特环境属性, 不同的环境属性对功能的平面布局有着不同的制约作用, 因此, 对环境进行必要的分析是总图设计工作的重要方面, 充分的环境分析也是合理布局的前提条件之一。

根据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得知, 在总图设计工作中, 对总图布局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分析主要包括交通环境分析、气象环境分析、地形地质环境分析、相邻设施环境分析等诸方面。下面从这4个方面来阐述各自分析过程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1) 交通环境分析是总平面布置的重要环节。对于工业生产企业而言, 内部物流组织是确定各设施单元相互间空间关系的基准。合理分析和利用外部交通因素, 使之能与企业内部人流、物流组织相协调, 是交通环境分析的主要目的。企业外部交通因素主要包括场地四周的公路、铁路、水运等运输设施情况, 这些设施是交通分析的主要内容。整个交通分析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运输能力的分析。公路、铁路和水运作为不同性质的3种运输方式, 它们各自的运输能力差别很大, 在分析时的参考点就是企业物料 (包括原辅材料和成品) 的属性。比如很多有岸线资源的企业, 在需要大量物料供应或者成品尺寸、质量非常大时常考虑水运。这个时候的交通分析就主要考察包括码头的泊船能力、起吊能力、航道等级等方面, 是否满足需求。公路交通主要考虑运输路径上道路的宽度、限高、沿线桥梁承载能力、运输距离等数据, 通过这些分析来确定企业的外部运输方案的选择。其次是厂址与外部交通设施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指企业厂址与外部运输设施的相对的空间位置关系。外部交通设施的位置通常决定了总图设计中一些重要要素的布局, 诸如出入口、流线组织和功能分区。例如在以道路运输为主的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中, 周边市政道路的属性决定着企业的人流、货流的出入口方向以及功能分区中厂前区相对应的位置。对于以水运和铁路运输为主的企业而言, 码头和接入站的位置通常决定了整个企业内部物流的总体流向。第三是交通规划条件分析, 交通规划是有关部分对于某个区域的整体交通规划, 通常对特定的地块有一定的要求以保障整个系统的完整。比如出入口规定开设方向、设施建设的时间要求、出入口距离交叉口的位置、公共交通系统的位置等因素, 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平面布局。第四是竖向连接条件分析。企业周边的交通设施是否能为企业所利用, 还需要考察二者之间的竖向连接的技术可行性, 由于铁路和道路都有最大坡度的限制, 因此在总图布局时需要考虑这些设施与厂址平整标高的相互关系。如周边道路与厂址场地标高相差太大, 在综合比较成本、技术要素后, 可能不具备连接条件无法利用某条道路。总之, 交通环境分析对那些以物流为特征的工业企业总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必须详察为用。

2) 气象环境主要包括风向及其频率、气温、日照等要素, 从总图角度来说, 主要的影响性要素包括风玫瑰图、日照、最小冻土等。这种分析相对简单, 主要针对特定的设施。比如日照因素主要对应的是居住建筑, 由于规划政策需要保证居住建筑具有一定的日照时间, 因此在布局时需要考虑与遮挡建筑的日照间距要求。风玫瑰图综合反映了风向频率情况, 对于企业内一些特定属性的设施布置有着重要影响, 尤其是一些散发热量和粉尘的生产车间, 需要考虑这些设施与对环境有清洁要求设施的空间位置关系, 比如在机械工厂内, 铸造车间宜布置在夏季盛行风向的下风侧, 在功能分区时, 要考虑尽量使冷加工区与厂前区接近布局, 热加工区相对集中, 远离厂前区布置等要求。而最小冻土厚度主要是厂内道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一个气象属性。另外, 在涉及到水工建筑时, 还需要考虑潮汐、波浪等要素。

3) 地形地质环境分析是相对具体的分析, 主要包括场地形状、地形坡度、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等。对平面布局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形状, 地块的形状有矩形、三角形、长条状、不规则形等, 不同的形状因其特定的尺寸关系, 进而影响到整体布局。总平面布置的多种方式, 诸如街区式、台阶-区带式、成片式、自由式等, 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地形地质条件的影响, 从而形成了特定的布置形式。

4) 相邻设施环境分析则是一种特定地块的局部环境分析, 主要包括地块相邻的周边情况和地块的现状特征分析。总图设计前期, 需要通过调查得知企业周边和地块内的一些具体情况, 比如地块内是否有高压电线、市政管网、输油管路等设施, 相邻地块的生产性质及其相邻一侧的规划布局情况等。这些信息是企业为营造自身环境优势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比如高压电线, 由于要保证电力输送和人员安全, 需要留有一定的高压走廊宽度, 在走廊的宽度范围内不得建造建筑物, 同时, 如果在高压线的相邻一次规划有甲类厂房和仓库, 则需要留有较宽的消防间距要求, 这些都影响了企业的用地规划布局情况。另外, 周边企业的生产性质也同样影响着总图布局, 比如相邻一侧其他企业已布置一些污染性的厂房, 则在规划时要考虑到这些设施对企业的影响。

因此, 总图设计时需要认真进行环境的分析, 准确了解和把握环境要素信息, 因地制宜地规划布局, 更好地协调工厂与环境的关系。

4 环境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 环境保护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如何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协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 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是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在总图设计中, 就是要综合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 结合厂址周边的自然条件, 做到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就总图设计工作而言, 在工厂选址、设计和建设的各个阶段都要充分注意防止对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设计时必须结合项目的环评报告, 综合处理“三废”, 对于环保设施诸如污水处理站、废水排放点、废渣堆放场地等需综合考虑其布置, 使其便于管理, 从而减少企业污染物危害环境的可能性。

另外, 需要从企业内部环境的营造着手, 通过厂区合理规模的绿化设计, 从而使企业内部的环境对整体的环境起到改善和补充的作用。

5 结语

综合言之, 环境是总图思考的一个重要维度, 总图设计者必须审慎对待, 通过对环境的细致分析, 达到利用、改造环境的目的, 同时需要在设计中体现出环境保护的理念, 对整体环境的提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德]汉斯·克特纳, 于尔根·施密特, 汉斯·格赖姆.工厂系统设计手册[K].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2.

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分析 篇9

1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现状

1. 1幼儿园建筑功能布局不合理

当前, 我国许多的幼儿园建筑并没有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设计, 大多只是按照常规性的建筑进行设计, 然后在这些建筑上增加相关的儿童卡通符号, 建筑造型和室内设计没有结合幼儿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 致使幼儿园建筑功能布局不合理。 例如动静分区不明确, 各功能空间之间相互干扰大, 出口设置不合理等, 使得生活用房与服务用房交通交叉。

1. 2幼儿需要活动的空间不够充足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幼儿园有些是在居住区内, 留一部分广场作为室外活动场地, 绿地及周围树木偏少, 且未考虑建筑物的遮挡; 有的是用其他功能的建筑物改用, 根本没有室外活动场地; 即便是独立建造的幼儿园也都只是勉强满足全园共用的室外游戏场地面积要求, 而各班专用游戏场地以及游戏场地应考虑设置的游戏器具、跑道、沙坑、洗手池和戏水池则鲜有实现。

1. 3缺乏以幼儿为本的认知环境设计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能与周围环境产生积极的作用。幼儿应是环境创设的主体, 幼儿园的门窗、楼梯扶手以及幼儿厕所等都是要区分于其他建筑功能的。而在现实中, 幼儿园在环境空间中忽略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设计上缺乏能触动幼儿感官的趣味性, 只把幼儿作为观赏者来对待, 这样的做法无益于幼儿思维的成长和创造力的培养。

2设计要点

2. 1屋顶空间的设计要点

应更多地增加小朋友的活动场所, 连屋顶的空间也不放过。可以在屋顶空间设置遮阳构架, 这样做有两方面的作用: 第一, 小朋友在屋顶玩耍时, 遮阳构架可以遮挡太阳光, 带来比较阴凉的感觉; 第二, 遮阳构架位于活动教室的上方, 也可以降低活动教室的温度, 避免受到阳光直射, 小朋友的活动时间也相应增加了。

2. 2幼儿园需要家庭化的设计

由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教育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需要做出针对的调整措施以及方案, 来进行针对性的改变。而我们的幼儿园小朋友, 自身年龄还特别的小, 现在每家基本上都是一个孩子, 因此, 幼儿园应尽可能多地提供亲子活动空间, 这样能够带给他们家的感觉, 带给他们安全感, 使他们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更快。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才能更加快乐的玩耍, 更加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学习。

2. 3针对活动场地设计的要点

我们在建造幼儿的活动场地时, 它的设计理念必须要能够把空间的位置以及幼儿活动的面积正确的计算出来, 要把每一个不同班级的空间活动范围设计好, 同时也还要能够涉及到幼儿在进行游戏以及记忆力活动时, 与帮助他们学习的背景设计完整的相结合, 保证活动场地能够充分有效的进行利用。

2. 4内外空间叠置

我们所说的这种处理方法, 是要能够把每一个不一样的景观以及空间中的不同层次紧密的结合, 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 看起来特别的融洽, 没有违和感。这样可以使空间有效地被应用, 同时与环境相结合, 看起来空间能够更大更合理一些。

2. 5场所精神和文化氛围

空间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层次感, 同时空间环境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把精神以及文化相融合, 创造出舒适的精神氛围。幼儿是最简单, 最单纯的, 他们的世界一片纯净, 所以他们需要在环境中看到不一样的色彩, 能够学习到很多的知识, 这就提高了对设计师的要求, 一定要做好细节的设计, 使建筑能够生动、自然、真实, 这所有的一切, 都会勾起幼儿的好奇心, 让幼儿真心喜欢上他们的校园。

2. 6幼儿园建筑安全设计

安全设计也是幼儿园建筑设计不容忽视的重要点. 不仅要做到防火消防的安全布局和保证建筑构件的安全, 还需要增加现代化的安全防护监控系统, 保证儿童的安全。在建筑防火设计中, 幼儿园防火和疏散的设计要符合相关的国家规定要求。此外, 还要在儿童学习与活动的室内环境布局上, 不能有棱角尖锐的幼儿园家具设备。

3结语

幼儿园作为儿童的乐园, 其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因此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应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相适应。在对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时, 必须要遵循主体性、开放性、游戏性以及绿化生态等原则, 重视设计的细节与安全, 加强幼儿交往空间的设计, 创造具有个性化的外部造型, 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摘要:儿童是国家的希望, 需要受到更多的关爱。幼儿园的建筑空间需要更完备的设计, 以体现其开放性和教育性, 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以及保育性。本文分析了幼儿园建筑空间的环境设计要点。

关键词: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设计

参考文献

[1]林阳, 高婧.幼儿园建筑空间趣味研究[J].四川建筑, 2011, (5) :85-87+90.

[2]张玉明, 宋雨燕.基于人性化的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分析[J].价值工程, 2012, (8) :48-49.

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分析 篇10

关键词: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设计

儿童是国家的希望, 儿童的健康成长与教育对我国人口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关系, 儿童是否具有发达的智力、良好的品德以及健康的体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前途与发展, 因此必须要对幼儿园的环境加以重视[1]。一般而言, 幼儿园的环境主要是指幼儿身心发展须具备的精神与物质条件的综合, 其作为一种教育和动态的空间范围, 需要通过一定的教育观念以及文化习俗加以综合与组织。幼儿园环境具有开放性和教育性, 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以及保育性, 其对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 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原则分析

1.1 主体性原则

在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设计过程中, 设计人员必须要遵循主体性原则, 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 设计出幼儿喜爱的建筑材料质感和色彩、建筑造型以及空间组织。同时设计中要将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要求加以反映, 将活动材料的使用功能加以充分发挥, 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由于幼儿的好奇性和好动性较强, 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因此设计富于童趣和变化的空间, 这样才能有效维持幼儿的兴趣, 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探索知识, 发展自身的能力。

1.2 游戏性原则

设计人员在对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时, 可以采用游戏化的原则, 对幼儿教育的特点进行把握, 创造出具有多样性以及自由性的空间组织形式, 满足幼儿的游戏活动需求。一般而言, 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能够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 促进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发展, 培养幼儿的人格倾向以及丰富的情操, 促进其良好个性的形成。此外, 幼儿在集体游戏活动中, 会意识到他人的存在, 建立起协调关系的准则, 积累集体活动的经验, 从而培养出良好的社会性态度与习惯。

1.3 开放性原则

一般开放性原则主要是指设计人员在对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时, 有效打破传统年级与年级、班与班之间的分离现象, 从而提高幼儿健康成长的交往模式, 满足幼儿之间的交往需求[2]。对空间环境进行开放性设计, 能够促使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幼儿进行交流与交往, 提高其语言共同交流的能力, 增强其学习的能力。

1.4 绿化生态原则

幼儿园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 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使幼儿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开阔幼儿的思维。在对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时, 必须要遵循绿化生态的原则, 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幼儿在接触周围的自然环境时, 能够全身心投入, 激发自身的感官, 从而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此外, 幼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发现和分析问题, 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激发探究自然的积极性, 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2 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分析

2.1 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相符

在对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时, 必须要与幼儿的行为特征、心理需求以及生理需求相符合, 尊重幼儿的行为, 设计出具有主体性、开放性以及游戏性的空间, 创造出满足幼儿心理与生理的建筑空间环境。此外, 通过建筑造型手法设计幼儿喜爱的艺术行为, 如韵律和节奏的组合、质感变化与色彩处理、体型组合以及虚实对比等。只有这样, 才能将周围的环境为建筑的造型相融合, 为幼儿提供健康舒适的教育环境。

2.2 做到安全第一

在对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设计人员必须要结合幼儿的特点, 对建筑功能进行合理布局, 注重建筑设计的安全性, 从而促进幼儿的安全健康成长[3]。如建筑材料的选用、游戏器具的摆放、建筑构造的处理以及建筑构件尺度的把握等。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 应对建筑潜在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充分考虑, 有效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为幼儿创造出安全的教育环境, 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2.3 具有创新性

在设计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时, 设计人员不仅要遵守相关的设计标准, 还必须对幼儿的心理发育特点、实际生活情况等因素加以考虑和创新, 从而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的建筑空间环境。如在幼儿园建筑中有效融合绿色生态, 创造出健康舒适的环境,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 由于人们在进行活动时, 视知觉会发挥一定的作用, 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可以结合幼儿的视知觉感知特点, 利用建筑的色彩设计、形态要素、尺度考量等手法, 为幼儿的成长空间创造更多的条件。

3 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优化策略

3.1 加强幼儿交往空间的设计

就目前而言, 大多数幼儿园的室内空间组合往往采用班级活动为单元, 幼儿的学习生活仅仅只能在室内进行。学校为了便于管理, 对不同年龄以及不同班级的幼儿进行分开管理, 导致幼儿之间的交流很少, 同时现今大多幼儿属于独生子女, 其平常的生活缺少交流,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因此在对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时, 必须要为幼儿提供多层次的交流场所, 如将主题与大小不同的活动角度设置在每个单元活动室中。此外结合幼儿的午睡习惯, 利用屏风和轻质隔板将寝室去与活动区加以隔断, 形成多层次的环境空间, 从而丰富幼儿的交往空间。

3.2 重视设计的细节和安全

由于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期, 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需要良好的环境对其加以保护[4]。因此在设计中必须要对装饰材料进行合理选择, 尽可能采用原生态装修, 如家具可以选用无漆原木材料, 而地面可以采用耐磨防潮的水磨石地面。此外, 幼儿在户外活动中, 喜欢打闹和追逐, 因此地面一定要选择具有弹性的材料, 对地面高差以及锐角墙面尽可能避免;同时对于花坛等构造, 可以选用软装饰或绿化、圆角等加以过渡。

3.3 创造具有个性化的外部造型

一般在设计幼儿园建筑的造型时, 可以采用动物、水波、音符以及树叶等转化的象征符号, 并结合幼儿的心理, 在建筑中对色彩效果的自然明快加以重视, 充分发挥出色彩的作用。如蓝色等冷色调可以让幼儿保持安静, 红色等暖色调可以让幼儿兴奋。此外, 在对幼儿园建筑空间加以设计时, 应满足色彩搭配的条件, 从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 如休息区可以采用冷色调, 活动室墙面采用浅黄色和浅粉色等暖色调。

4 结束语

幼儿园作为儿童的乐园, 其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因此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应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相适应。在对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时, 必须要遵循主体性、开放性、游戏性以及绿化生态等原则, 重视设计的细节与安全, 加强幼儿交往空间的设计, 创造具有个性化的外部造型, 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阳, 高婧.幼儿园建筑空间趣味研究[J].四川建筑, 2011, 05∶85-87+90.

[2]张玉明, 宋雨燕.基于人性化的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分析[J].价值工程, 2012, 08∶48-49.

[3]张灿.城镇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分析[J].美与时代 (城市版) , 2015, 05∶50-51.

环境设计分析 篇11

关键词:环境工程;水环境;规划设计;评价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地推进,在改善人们的生活状态的情况下,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人口日益增长造成了资源的严重短缺以及环境的日益恶化。尤其是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所以人类为了充分地利用好水资源,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据调查表明,生活废水农业废水以及工业废水成为了污染水资源的主要因素,并且会造成了地基下陷等问题,使得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所以加强环境工程的建设迫在眉睫,能够有效地改善以及保护水环境。

一、环境水利工程的规划以及设计

(一)环境水利工程的总体规模以及水质预测方式的确定

水库的平均水位确定了环境水利工程的总体规模。确定环境水利工程总体规模的核心是保护以及改善水环境。其中,要肩负起为城市防洪的责任,推进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从而提升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工程中的人工湖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通过堤坝蓄水的方式建立人工湖,提升了普通房地产的增值空间,并且缓解了投资方的压力,成为房地产的重要卖点,从而提升了知名度。然而,需要掌握好环境水利工程的水位,在提升了水环境总容量时,力求改善水环境之中的水质。

(二)水质的选择以及环境水利工程的水功能的划分

环境水利工程在兴建之前,应当充分地考虑其他一些问题。首先,修建环境工程之后,无法将原先的汛期的最高水位提升,并且不能够与城市的其他的项目产生矛盾。在满足了这些基本的条件之下,对城市格局进行优化,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促使本身已建设的防洪设施得到全面地加固。

水利枢纽工作属于城市的一项基本的工程,具有庞大以及复杂等特点。城市在生产、生活中会不断地增加用水量,对城市整体的排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全面地调查当地的水环境,根据现有的数据预估今后的情况,收集整理城市排污的数据,总体地进行考量,最后将工程的位置以及功能确定好。

当完成了以上的各项分析之后,对环境水利工程的水功能进行划分,对其进行划分的目的是将水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域确定好。首先,预估水环境排污量的承载能力,结合预估所涉及的排污口的位置以及数量,进行优化的分配,为进行综合管理提供更多的便利。促使科学合理地进行水环境的保护的计划以及实施,对水功能进行划分应当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计划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期望进行有机融合,对不同的等级的功能水实施不同程度的保护,进行分级的管理,有效地节省了资源,实现可持续地发展的目标。

目前,水利工程正在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方向转变,环境的影响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因素。对环境水利工程所能够达到的实际效果存在一定的疑惑。所以,应当探讨对环境工程的评价方式。进行环境工程的建设的目标是改善水环境,并且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同时增加了城市的水容量。城市内部的环境水利工程中的水库的水的容量一般是固定不变的,自身不能够进行调节。水量以及排水量通常是对等的,所以,一般利用水库大容积的特点,改变水域的水质,并且在水库内部降解污水。影响水环境的因素通常会比较多,例如:天然的来水的过程等。水环境主要依靠的是自然的环境,所以,具有不固定的状态,较多的不可控制的不稳定的因素严重地影响了环境工程的评价的标准,所以,对环境工程进行评价时,应当评价研究整体的水环境的运行的状况,通常最好采用的是统计计算的方式,即是通过水质的保证率,对环境工程进行评价最为妥当。

结语:

规划设计水环境需要充分考虑以下三点因素:环境工程规模的确定,选择水质以及对水功能的区域进行划分。在充分地考虑了以上三点的要素之后,结合城市发展的规划进行合理地安排,从而设计规划顺应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环境工程。对环境工程的评价应当参考水环境的效益,从而使得设计具有更强的合理性,计算的准确性,并且为实现了工程效益的最大化提供保障,基于经济工程环境资源之间的紧密关系,对环境整治带来的收益进行客观地评价,促进对水资源的保护。

参考文献:

[1]翟天新.水利工程水环境规划设计与评价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

[2]李海燕,车伍,程文静,黄延.绿色建筑可持续水环境的科学构建[J].给水排水,2007(07).

[3]周奕梅.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环境影响评价[J].水利规划设计,2002(03).

战场电磁环境下光电环境构成分析 篇12

在电磁频谱上, 光波频率远远大于无线电波的频率, 包括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部分波段。军事需求是光电子应用的强大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光电子技术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光波在军事上的应用拓展了战场电磁环境的范畴, 尤其是大功率激光的运用, 使战场电磁环境复杂度向更深层次发展。因此, 对战场电磁环境下光电频谱构成及对抗的研究, 是目前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也是加强光电武器装备控制和应用的必然要求。

1 战场电磁环境下光电环境

1.1 战场电磁环境下光电环境内涵

随着电子技术到光电子技术的进步, 光电武器装备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军事上得到了重视和广泛应用, 这直接形成了战场光电环境。通常概念下, 把光波统称为“光辐射”[1], 根据电磁频谱的划分, 光波段在0.01μm~1000μm之间。战场光电环境是指在作战空间内, 自然辐射的基础上, 与作战有关的光电设备及其光辐射特征的统称。

战场环境包括战场物质环境和战场信息环境[2]。无论物质环境还是信息环境都同电磁环境密切关联。电磁频谱中光波段在大气传输过程中, 由于大气中各种粒子的吸收和大气层散射, 只有某些波段范围内的光才可以有效传输, 按所属波段范围可以分为:光学窗口、红外窗口等。吸收粒子主要有水汽、二氧化碳、臭氧等。

目前我们可以使用的红外大器窗口主要有三个:1~3μm、3~5μm、8~14μm。地表的辐射平均温度为290K, 相应的峰值波长约为λm≈10μm, 恰好是第二个窗口的中间值。另一个窗口的中间值约为λm≈4μm, 与720K的温度相对应, 正好与发动机、动力设施和燃气等热源相匹配[3]。对于紫外辐射, 目前已经成为各国对导弹尾焰探测的重点研究领域。

1.2 战场电磁环境下光电系统应用

目前, 军事上在光波段的应用主要有:

光电探测/侦查;光电干扰;光电攻击;光通信/导航/敌我识别;光电防护。

2 战场电磁环境下光电环境描述

在实际战场上, 由于参战方应用的光电武器数量、种类、辐射强度、作战任务、作战方式的不同, 光电信号及其复杂。对战场电磁环境下光电环境的描述要依据综合描述、重点突出的特点, 及时把握敌方作战意图, 以正确形成指挥人员的作战决心[4]。

2.1 光电环境下各种辐射

电磁辐射有自然电磁辐射和人为电磁辐射。战场上的光电辐射源见表1。

2.2 战场光电环境描述

2.2.1 主要辐射源辐射特征描述

自然界中, 一切温度高于-273.16K的物体都不断地辐射红外线, 这种现象称为热辐射。是物质内部分子、原子的热运动所产生的电磁辐射。

太阳的辐射特性。太阳辐射一般看成是6000K的黑体辐射,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主要在0.3~3μm波段。

月亮辐射特性。晴朗天气下, 月球在地表水平面的辐照度是月球仰角和月相角的函数。

天空背景的辐射特性。天空的光辐射主要来自于对太阳、星光等散射和大气自身的热辐射。在可见光波段, 晴天, 地面上总照度的20%来在天空, 晴天和无月的夜间天空亮度相差8个数量级。在红外波段, 白天, 3μm以下的为大气散射的太阳辐射, 3μm以上的为大气的本征辐射, 辐射极大值是可见光波段0.45μm处。

晴朗夜空的辐射接近于具有最大辐射波长为10.5μm的黑体辐射, 夜晚以热辐射为主, 与水蒸气、二氧化碳、臭氧的含量有关。

地物辐射特性。反射特性:a) 植被:从0.7μm附近开始, 其反射率迅速增加, 大多数植被在近红外的反射率为0.45~0.5, 透射率为0.45~0.5, 吸收率小于0.5;b) 水:纯水除在蓝绿波段有0.1左右的反射率外, 其它波段的反射率都很低;c) 冰雪:冰雪在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接近1, 在红外波段反射率明显下降。

辐射特性:4μm以下地物的红外辐射与太阳光和地物的反射率有关, 4μm以上为热发射区, 与其本身温度和发射率有关。

海洋的辐射特性。3μm以下, 白天海洋的光辐射主要是对太阳和天空辐射的发射;4μm以上, 无论是白天和晚上, 海洋的光辐射主要来自于热辐射。

2.2.2 频域描述

战场上光波段工作着很多光电设备, 根据其频域特征, 主要归纳了主动式光电设备频域构成见表2[5]。

2.2.3 空域描述

陆、海、空、天、电五维战场中几乎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光电设备, 它们是电子战和信息站不可或缺的武器装备。下面对光电设备的空域构成进行分析。

陆地。陆地作为人类栖息之地和现代战争的主要战场, 光电设备种类和数量最多。地对地、地对空、地对舰、单兵等激光/红外制导导弹;热像仪、夜视仪、激光测距机、激光武器系统等;各种光电告警装置;各种光波段干扰装置等。

海面和水下。海洋是人类第二个开辟的战场, 陆地上的大多数光电设备都可以移植到海军装备上。

空中。各型战斗机、直升机装备的主要光电设备有:可见光照相机、多光谱照相机、激光扫描相机、红外扫描相机、电视摄像机、激光测距机、主动式或被动式激光/红外侦查设备;微光夜视、红外成像等观瞄设备;激光、红外、紫外告警设备;激光、红外、电视等光电制导系统;红外诱饵弹;红外干扰机;空基激光武器等。

太空。太空中, 作战平台主要包括太空站、各种光学侦查卫星、遥感卫星和太空望远镜。这些平台上搭载有各种光电侦查设备:可见光相机、红外遥感器、电视摄像机、多光谱扫描仪等;太空站和卫星可以直接搭载激光武器;太空望远镜在作战时可以直接提供高清晰影像资料等。

3 结束语

随着信息战和综合电子战成为现代战争中的主要作战方式, 光电武器装备得到了迅猛发展, 对光电信号的控制和反控制是其精髓所在。战场电磁环境下的光电环境构成很复杂, 重要设施和光电武器装备周围电磁环境更是密集。通过光电环境的频域特征和空域特征的描述, 应用针对性的光电侦察、光电干扰、光电摧毁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提高综合电子战的能力, 这也是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深入研究战场光电环境的构成和光电对抗的策略和方式, 才能为未来信息战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摘要:作为战场电磁环境构成要素之一的光电环境, 已经深深的影响到了武器装备的效能发挥和战争结果, 本文分析了战场光电环境的内涵和应用, 详细进行了战场光电环境的特征描述, 并论述了战场光电环境对抗的实质和方法。

关键词:战场电磁环境,光电环境,光波段频谱

参考文献

[1]王汝群.战场电磁环境[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6, 110.

上一篇:学校寄宿下一篇: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