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分析

2024-10-04

环境因素分析(精选12篇)

环境因素分析 篇1

摘要:脑卒中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 它的发生过程是慢性且一旦发生便不可逆转。通过对四年的整体环境因素与时间关系进行研究, 找到规律后, 对单个年份的环境因素与实践的关系进行研究, 最后, 与病人的基本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比对, 得出最终结论。

关键词:问题分析,高危人群,合理建议

1 绪论

对脑卒中的发病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其目的是为了进行疾病的风险评估, 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能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也让尚未得病的健康人, 或者亚健康人了解自己得脑卒中风险程度, 进行自我保护。

2 问题分析

分别由四家医院提供的四份病人的基本数据表格, 其中包含大量病人的基本信息。经过筛选, 将合理有效的数据分为基本的几大类:患者性别, 患者年龄, 患者职业, 患者发病日期。

对于题目中所给定的2007至2010年度环境因素与脑卒中发病率的数据较为繁杂, 且彼此关联并不明显。此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对已给定的数据进行处理, 并寻找数据之间的关联, 从而得到数据的拟合函数。

3 脑卒中发病率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间的关系

通过脑卒中发病率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间的关系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⑴病人的发病率在极高温下和极低温下同样会有所上升。由此推论, 每年七、八月份因高温条件而引起的脑卒中的几率最大, 一月与十二月份因低温条件而引发的脑卒中的几率最大。⑵病人的发病率随气压的降低而上升, 且每年七月份与八月份的气压达到极低值。每年的夏季, 即七月份与八月份因低压问题引发的脑卒中的发病率是最高的。⑶病人的发病率随相对湿度的上升而上升, 一般来说月初的相对湿度在整个月份中会达到最大值, 每年的夏季, 其相对湿度会比其他月份高。因此, 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合理推断:每年的夏季是与相对湿度有关的脑卒中的发病的高峰期, 在每个月中, 月初的因相对湿度过大引发的脑卒中的概率会上升。

4 对高危人群提出预警和干预的建议方案

4.1 脑卒中人群的早期症状

研究发现脑卒中常见预兆依次为: (1) 头晕, 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 (2) 肢体麻木, 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 有的为舌麻、唇麻。 (3) 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4) 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 (5) 与平时不同的头痛。 (6) 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 (7) 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 (8) 全身明显乏力, 肢体软弱无力。 (9) 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4.2 脑卒中病发的高危因素

⑴高血压病, 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 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逐渐降至140/90mm Hg以下。⑵糖尿病, 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 将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范围。⑶心脏疾病, 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⑷血脂代谢紊乱, 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⑸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 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 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先兆或前区症状。⑹吸烟与酗酒。⑺血液流变学紊乱, 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 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⑻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 与出血性中风无关。⑼年龄和性别, 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中风发病率亦有增加, 但笔者发现青中年中风发病者亦有增加, 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女性中风发病率低于男性。

4.3 脑卒中在夏季的高发风险

黄梅天及高温季节, 是脑中风发生的一个小高峰。气温高, 气压低, 容易出现情绪上的烦躁, 导致血压升高而引起脑卒中。此外出汗多, 会导致血容量不足和血液黏度增加。尤其是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慢性病患者, 易诱发脑梗塞性脑中风。

5 给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预警干预方案

5.1 预警干预方案的依据

根据在问题一与问题二中的研究, 我们得出以下依据:脑卒中在冬季与夏季存在高发风险;脑卒中在极寒与极热的环境条件下易发病;脑卒中在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下易于发病;脑卒中发病人群在环境压强较小时易于发病;夏季的相对压强是一年之中最低的;夏季的相对湿度在一年中相对较高;一个月中, 月初的相对湿度较大, 脑卒中在月初的发病概率较高;老年人群是脑卒中的高发人群;农民、工人与离退人员在所有职业中的脑卒中发病概率是最大的。

5.2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预警与干预方案

⑴在脑卒中频发的夏季, 脑卒风高发人群应特别注意避暑。⑵建议脑卒中高危人群不要长期处于空气湿度相对较大的地方, 尽量处于空气湿度相对较小的地方。应该勤开窗以保持空气正常流通。⑶脑卒中高危人群应避免外界气压过低, 或是外界压强变化过快。这样会引起血压突变, 从而加大心脑血管破裂的几率。另外, 应当注意适当补水, 以使内循环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状态。⑷一旦出现急性脑中风时, 如果能在第一时间识别并实施科学救治, 就能极大地降低死亡率, 减少严重致残等后遗症发生率。经试验验证, 在脑卒中突发三小时以内进行治疗, 会受到最大的疗效。⑸由前面的研究发现, 患脑卒中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8岁左右, 因此老年人群是脑卒中的高发人群。老年人应多注意自己身体上出现的异常, 一旦有异常发生, 应及时就医。⑹农民、工人、离休人员是脑卒中的高发人群。本文认为, 这是由于这些患者使用身体过度或身体的不到应有的锻炼所导致的并发症状。对于从事重体力工作者, 应该适当注意休息。

环境因素分析 篇2

1、集团介绍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总部位于贵州省北部风光旖旎的赤水河畔的茅台镇,地处东经 106°22′,北纬 27°51′,海拔 423 米,现占地面积 220 万平方米。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由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等近20 家企业构成,集团所涉足的产业领域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红酒、证券、银行、保险、物业、科研等。

集团公司是全国唯一集国家一级企业,国家特大型企业、国家优秀企业(金马奖)、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于一身的白酒生产企业。

2、上市公司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中国贵州茅台酒厂,1997年成功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1999年,由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中国食品发酵研究所发起的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1年8月,贵州茅台(600519)股票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3、酒品系列

贵州茅台分为陈年酒,礼盒酒,普通酒,其他酒四个系列。其中陈年酒又分为:汉帝茅台,90周年纪念酒,15年陈年茅台酒,30年陈年茅台酒,50年陈年茅台酒,80年陈年茅台酒。

礼盒酒又分为:盛世国藏,贵州茅台酒1680,贵州茅台酒(专卖店专供礼盒),贵州茅台酒(专卖店专供礼盒),贵州茅台酒(新木珍品),贵州茅台酒(餐饮),500ml豪华装茅台酒(金色),500ml豪华装茅台酒(绛色),二套盒装(金砂)茅台酒,四套盒装(雕塑)茅台酒,纸珍53°,大木珍53°500ml,木珍53°500ml。

普通酒分为:飞天标识 “贵州茅台”,五星标识 “贵州茅台”,贵州茅台酒(专卖店专供酒),贵州茅台酒(新飞天),贵州茅台酒(飞天),贵州茅台酒(新五星),贵州茅台酒(五星),贵州茅台酒(750ml)。

其他酒系列:茅台王子酒(珍品礼盒),茅台王子酒礼盒(大盒),茅台王子酒礼盒(小盒),茅台王子酒,珍品茅台王子酒-53°500ml。

3、一般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

中国正在从人治国家向法治国家过渡,法律系统完善当众。国家积极提高打击纺织品力度。调节经济的行政管理手段减少,市场调节为主,积极推进私有化,欢迎外来投资者,壁垒强度逐渐降低甚至消除。

产业方面,“十一五”规划中对酿酒行业的政策是:重点发展葡萄酒、水果酒,积极发展黄酒,稳步发展啤酒,控制白酒总量。白酒企业广告费用属于税后列支事项,因此白酒企业广告费用负担较重。然而酒类流通领域行业规范即将出台,白酒行业税收可能调低,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对酒类市场进行专项整治,重点消除酒类市场的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的违法行为,促进了白酒行业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白酒行业实现品牌化经营,是地方品牌能拜托小酒厂的纠缠,实现快速扩张。此外,消费进一步呈多样化趋势,有利于差异化经营。中国就行业从1949至1979年改革开放前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下的酒类专卖制度。1979年取消酒类专卖制度后,白酒业从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国家对白酒行业的产业政策主要是通过税收手段进行的。因此,税收政策的严厉与宽松,直接影响到白酒行业的兴衰。例如:1949年之后的一系列税收政策,使白酒行业一度衰落,而2006年的粮食白酒消费税比例税率的下调以及2008年开始实行的两税合并的税制改革则是对白酒行业未来的发展构成实质性利好。

今年白酒行业重大税制变化

2经济环境

我国经济正处在持续发展时期,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改善,2000年以来城镇、农村家庭收入增速加快,预计未来还将保持较高的增速,为酒类饮料消费升级提供了经济基础。全国城镇家庭人均酒类消费支出逐年攀升,尤其浙江和上海地区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近年来全国农村家庭人均酒类消费量也迅速提升。进入2008年后,中国白酒的增长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整个中国经济正在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年初面临的南方大雪,将原本火热的新年白酒消费市场冰冻起来了,市场受到极大的冲击。然后就是面临日益高涨的物价水平和原料上涨压力,从消费末端的压力和消费起点的压力,消费者购买越来越少,制造成本越来越高,让中国白酒成长步履艰难。

受美国次债**的影响,中国人民币的升值和通货膨胀,造成了中国房地产、纺织业、家电等几大支柱产业的不景气,影响了整个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这种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于白酒的消费需求被降到最低,而且5.12的汶川地震再次给予中国白酒产业沉痛的一击,这让2008年中国白酒产业损失惨重。

3技术环境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以“产、学、研”结合为依托,所推广的应用技术使中国白酒有了大的发展。目前,全国白酒以浓香为主,多种流派、多种香型工艺技术的相互结合和渗透,推动了白酒生产技术的创新;分析测试手段的更新进一步提高了勾兑技艺的水平;人员的培训和补充使技术人员的素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把中国白酒的自然固态发酵同生态环境的紧密结合起来;把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同酒类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

4社会文化环境

中国白酒古往今来,上至王侯将相,下到黎民百姓,很少是为了饮酒而饮酒,即便是形态层面的饮酒,表达的也多是精神层面的主旨。可以说,中国的酒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客从远方来,无酒不足以表达深情厚意;良辰佳节,无酒不足以显示欢快惬意;丧葬忌日,无酒不足以致其哀伤肠断;蹉跎困顿,无酒不足以消除寂寥忧伤;春风得意,无酒不足以抒发豪情得意。皇帝登基、天下太平要喝酒,将军凯旋、举子及第也要喝酒,老百姓打了粮食也要喝酒„„。酒真正成了人们表达感情,寄托理想,增进友谊,扩大交往,调节生活的不可缺少的精神灵物。

我国人口众多,素质差异大,行政区划多,存在地区性“亚文化”,文化差异大,生活方式各异,价值观各不相同。民族差异大,文化各不相同,口味标准不一样,消费习惯不同。

5自然环境

在中国,贵州和四川拥有白酒最优质的心智资源,贵州的白酒依托于贵州特有的自然环境、水系、中国酒都茅台镇、茅台的品牌资源。

4、产业环境分析

波特五力分析

潜在进入者的危险对于茅台来说需要注意。因为越来越多品牌注意到了白酒是一个需要的市场,因为相对于其他酒种,白酒是利润丰厚,于是很多潜在进入者虎视眈眈,茅台必须要在固有水平上求新求质。

替代品威胁体现的比较很明显,因为白酒的替代品并不是很少,葡萄酒、黄酒、啤酒等都是其潜在的替代品。茅台若想要继续开拓自己的市场领域,就必须在固有产品的推广上下足功夫,因为其茅台现已累积相当大的优势。

白酒作为一种酒类饮品,其替代产品主要有啤酒、葡萄酒和黄酒。白酒的发展与其替代产品的发展密切相关,受其替代我们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当白酒行业产品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一片萧条时正是其替代产品欣欣向荣时;反之,当白酒行业开始回暖其替代产品的发展开始放缓,它们正好构成了此消彼长的关系。

从下图可以看出,1998-2000三年间,在当白酒产量连续下降时,啤酒、葡萄酒和黄酒却连续稳步增长,当然它们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白酒行业的扩张,挤占了白酒的市场。

从下图可以看出,2005-2007三年间,在当白酒市场开始回暖时,啤酒、葡萄酒和黄酒的利润增长速度就开始放缓了,白酒行业的利润远不及白酒利润的增长速度。这三年间,从2005年的74.78亿元猛增到2007年的149.16亿元,平均比第二名啤酒高近7%.增长率高达37%。

影响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因素分析 篇3

[关键词] 环境会计 可持续发展 会计准则

自从葛家澍教授等在《会计研究》1992年第5期上发表的《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一文以后,陆续许多学者把自己关于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成果发表在有关的期刊上,引起会计界极大震动。十几年过去了,我国关于环境会计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我认为影响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因素如下:

一、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有利因素

1.发展环境会计已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从原始社会会计萌芽,到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斯·巴斯勒提出的借贷记账法,一直到现在比较完善科学的会计体系的形成,可以说发展环境会计已具备一定的传统会计的理论基础,虽然环境会计对信息核算、确认、报告等各方面有别于传统会计的地方,但环境会计还是可以把传统会计的一些理论借鉴过来。

2.国外环境会计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部分会计学者就开始研究环境保护与会计处理技术的结合方式问题,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至今已发布了三个有关企业环境处理成本处理的公告。解决了石棉污染的会计核算问题、环境污染的处理问题和有关环境负债的核算问题。

自1999年以来,日本政府制定或修订了以《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为首的一系列与企业环境会计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特别是2000年7月,日本环境省委托日本公认会计协会编写了《环境会计指南手册》,不仅收集了37家企业的环境会计处理案例,并且利用有问有答的方式,解释了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3.国人环境意识的觉醒有利于实施环境会计

实施中国环境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随着环境污染加剧,广大国人也从对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喜悦中品尝到了环境恶化的恶果,也在有意识的抵抗一些污染企业在身边的建立,有意识的使用一些绿色产品。随着环境保护思想的普及与提高,会有更多的国人和企业加入到环境保护行列中来。

4.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奠定了环境会计实施的政策基础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法制建设、政府管制、经济调控和宣传教育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明确制定了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方针政策。在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了:“环境保护,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是一项重大国策。”由此确立了环境保护政策成为我国基本国策之一。从此,环境保护政策特别是作为环境政策重要表现形式的环境立法,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企业实施环境会计奠定了政策基础。

5.我国环境会计的实务操作正在逐步形成

在我国现时会计实务中,还没有系统的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的制度或规范,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也刚刚起步,缺乏规范。可喜的是,ISO14000国际标准引入我国以后,一些外资公司和我国一些重视环境保护事业的企业开始尝试进行环境会计的实践。

二、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不利因素

1.传统会计学和经济核算方法的束缚

环境会计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为指导,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它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环境会计的提出和实践对传统会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环境会计的实务操作,虽然以传统会计理论为基础,但也需要发展创新传统会计所没有的内容。

2.国外还没有成熟的理论和制度规范可供借鉴

虽然美国、日本等国家和联合国及其相关组织对环境会计不论是在理论和实践都做了相关研究和约定,但没有全套成熟的理论可供借鉴,不像传统会计那样有国际准则和国内准则可供参考,现在环境会计的发展还是不普及,不规范,并没有强制各企业必须执行,所以世界环境会计发展也应向普及化、规范化发展。

3.国内对建立建全环境会计缺乏充分认识

严格说来,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还处于非常低的层次,国家虽然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视,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发布关于环境会计的准则,大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短期利益的要求,对本企业对外部土壤、空气等造成的影响从不考虑,对国家和环境会计理论研究者的建议置若罔闻。

4.国内尚缺乏环境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

随着环境问题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绿色会计也逐渐被提上了议程,但是,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专门的绿色会计准则。在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中,还未建立与环境会计内容相关的配套核算体系,单独关于环境会计的会计准则也没有。

5.缺乏环境会计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环境会计基本上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会计实务的处理也基本上没有,一些大公司对环境会计的实践也大多停留在会计报表中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所以我国发展环境会的障碍之一就是缺乏相关环境会计专业人才,如果大部分传统会计人员都掌握环境会计知识,则对推动环境会计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6.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不迫切

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环境资料信息使用者仍然主要是政府部门。会计信息的其他使用者,如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内部职工等并未真正关心企业经营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资源浪费等信息,這些都将阻碍环境会计的发展。

总之,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进一步深入人心,人类会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大众等有关方面对企业环境问题方面的信息要求也会更多。这必将推动我国环境会计的快速发展,进而对环境会计规范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各有关方面一定要把握时机,尽快将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接轨,实现我国的环境会计实务操作。

参考文献:

[1]许家林:《中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会计研究》,2004年4期

[2]张亚萍:《在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几点思考》.《宝鸡文理学院学》,2004年4期

[3]陈秀霞:《关于建立环境会计的探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4期

[4]刘明辉樊子君:《环境会计在日本》.《中国发展》,2002年2期

影响环境保护的因素分析 篇4

1.1 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

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有很多, 它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 还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自然环境、地球生物、人类环境等都是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 从根本上说, 环境保护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理念。环境保护方式包括: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科学技术、民间自发环保组织等等, 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以求自然环境同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共同平衡可持续发展, 扩大有用资源的再生产, 保证社会的发展。

1.2 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一项巨大的挑战, 它不仅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还关系到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否, 同时也是人类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大背景下, 实现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国家政策的要求, 同时也是坚持人本主义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2 影响环境保护的因素分析

环保问题是一项社会问题, 影响环境保护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社会成员的参与度与环保意识、政治经济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否、科技手段是否先进等。

2.1 环保意识与社会成员的参与度

环境是每个社会成员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 环境问题与每一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 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去保护环境。社会成员的环保意识强弱及参与程度直接影响了环境保护的质量, 同时也决定了国家环境政策是有效地执行下去。

2.2 政治、经济、法律因素

由于环境保护问题是个社会问题, 它受到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比如在政治方面, 环境问题受到政策可接受性及相关政策的制约。从经济角度来说, 市场竞争力、管理的可行性也影响了环境保护的进度和质量。从法律的角度上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同样成为了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环境保护的内容包括保护自然环境和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两个方面。必须首先寻求法律体系的支持, 赋予政策合法地位。这种法律保障除了确认该政策的合法性之外, 还要授权主管部门制定政策的实施细节和管理规定。

2.3 科技手段

环境保护包括自然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两个方面, 对后者而言, 科技手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环境保护的进步和力度。在环境污染的治理上, 科技手段非常重要, 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治理污染的问题, 从而保证自然环境得以有效的整治, 促进自然和谐发展, 从而为人类的生存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

3 实现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方法

3.1 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要想实现有效的环境保护, 首先要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通过媒体、报纸、一系列的社会活动来进行环保宣传, 通过电视新闻、电视广告等形式来进行, 在社会上形成舆论效应和正能量, 同时对社会成员提出倡议, 提倡以身作则进行环境保护;此外, 对于社会成员来说, 应该提升个人的环境保护自觉性, 从身边的小事一点点做起, 不断地通过自己的言行来践行环境保护。

3.2 实现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的结合

环境保护受到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必须要通过这些因素来实现对于环境的保护。重申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度, 坚持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并将环境问题定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走政治制度路线;在经济方面, 要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注重两者的制约关系;另外, 还应该颁布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 通过法律的制约来实现有效的环境保护。总之, 只有实现政治、经济、法律的结合, 才能够让环境保护问题受到足够的重视。

3.3 通过科技的进步来实现环境保护

科技对于环境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家应该重点鼓励科技创新, 为有科技创新的人才提供专利及更好的服务, 实现用科技来带动环境保护;同时国家应该给予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一定的资金, 提升相关的专家和人才的创新能力。另外, 国家应该给企业拨款, 在企业对污染的治理上使用最先进的科技设备, 进而来实现有效的环境保护。只有通过科技来实现对于环境的保护, 才能够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 保证社会正常运行。

4 结语

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 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影响环境保护的因素有很多, 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法律因素等。要想实现有效的环境保护, 首先要提升环境保护的意识, 其次要通过政治、经济和法律等手段的结合来实现管理和约束, 最后还需要结合最先进的科技来实现环境保护。环保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 只有不断地完善环保措施, 才能够实现社会的稳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胡荣.影响城镇居民环境意识的因素分析[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01.

[2]宋马林, 王舒鸿.环境规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 2013, 03.

环境因素分析 篇5

Excel在环境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全面、系统地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是组织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良好开端.本文结合某企业职工食堂的环境因素分析,介绍Excel在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中的应用.

作 者:宋冰雪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刊 名:中国ISO14000认证 英文刊名:CHINA ISO14000 CTRFIFIEATION 年,卷(期): “”(4) 分类号:F4 关键词:环境因素   Excel  

幼儿语言发展中的环境因素分析 篇6

关键词:幼儿 语言发展 环境因素

·【分类号】G613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水平决定着他的未来发展前景。幼儿阶段是语言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师要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特别要注意为幼儿营造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论文分析了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与非物质环境对于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了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其语言发展的语言环境的途径。

1、重视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幼儿语言发展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所处幼儿园在硬件设施、物质条件方面的情况。如幼儿园的整体设计、结构、布局,环境的绿化、活动室的大小、装饰,墙面的颜色、玩具的多少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在空氣清新、环境优美的环境下,幼儿的心情舒畅、乐观开朗,自然会产生说话的欲望;而在凌乱不堪、脏乱污浊的环境下,幼儿就会感到烦躁,情绪不稳定,从而会乱喊乱叫或者沉默不语,这是非常不利于幼儿语言发展的。

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在保持环境干净整洁的基础上,注重幼儿园各个区域环境的分区和控制,通过良好的物质环境来激发幼儿的语言能力。如教师在班级布置上可以单独创设一个“说一说”区域供幼儿练习说话,在这个区域中幼儿可以向大家讲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或者和其他幼儿进行情景模拟训练。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墙上粘贴一些画报和图片,通过生动活泼的图片来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等等。

2、重视幼儿园的非物质环境,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不同于物质环境,非物质环境是指除了幼儿园硬件设施之外的其他非物质条件。如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活动环境、心理氛围等等。国内相关调查显示,幼儿一般更加喜爱温柔和蔼、更多地进行肯定性鼓励、尊重关怀自己的教师。因此,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相处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自己的态度。幼儿教师要注重与幼儿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注意听取幼儿的意见,态度要温柔和蔼,不能动辄生气、发脾气。对于幼儿学习说话的积极行为要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幼儿能够在教师的鼓励下更多的尝试说话,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如教师可以先播放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的磁带录音,在这一过程中使幼儿学会倾听。故事听完后,教师让每个幼儿都来复述一下故事的内容,并谈谈自己最喜欢里面的哪个情节或者哪个人物。这时幼儿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会努力思考积极表达,其语言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在幼儿都复述完故事后,每个幼儿都对故事有一定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分角色由幼儿进行表演。幼儿在课下准备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台词,其语言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开展这样的活动,避免了刻意枯燥地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幼儿在充满兴趣的故事中语言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3、创设利于幼儿发展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教师在重视幼儿园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的同时,更要着重考虑设计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语言环境。一个好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基础。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下,幼儿会对语言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语言就得到了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在幼儿园中,大多存在幼儿较多而教师较少的情况。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幼儿,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一些幼儿回答问题的机会较少,就会产生挫败感,这不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由于幼儿园目前管理更多的追求纪律性和有序性,大大限制了幼儿自由表达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使幼儿间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变少。这样的环境都大大影响了幼儿语言的发展。

因此,为了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语言环境,教师应当充分地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幼儿为中心,通过开展一些符合幼儿兴趣的活动来帮助幼儿锻炼语言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要让每个幼儿都充分地参与到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幼儿,多给予幼儿表达和发言的机会。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日常交谈来使幼儿的语言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细节来为幼儿创造语言情境,训练幼儿表达的能力。如教师吃早餐时可以询问幼儿最喜欢吃哪种食物;早晨入园时问幼儿昨天晚上在家里做了什么;玩游戏时问幼儿你最喜欢哪种活动等等。教师以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活动为基础来设立语言环境,刻意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幼儿在这一过程中语言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除了在生活中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外,教师也可以在其他活动中渗透语言训练,创设多种形式的语言环境。如幼儿在做游戏或者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时,教师可以编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和绕口令,使幼儿在做游戏的同时念儿歌,不知不觉提高了其语言能力。在运动中创设的语言环境既能够帮助幼儿发展语言,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如在玩“丢手绢”游戏时,教师可以使围坐的幼儿念儿歌,而让输了的幼儿背一首古诗。这就充分的将体育活动与语言训练相结合,在体育活动中创设了新的语言环境。

总之,幼儿阶段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以后的发展影响重大。而在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对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为幼儿语言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物质环境来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同时,教师要对幼儿多进行鼓励和肯定,对待幼儿态度要温和,从而产生训练语言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应当更加注意语言环境的创设,把握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的机会,为幼儿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韩晓晨. 浅谈如何创设幼儿园班级语言环境[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1):110.

[2]刘揖建.论幼儿语言环境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J].语文建设,2013,(15):19-20.

社会因素对会计环境的影响分析 篇7

关键词:会计环境,发展变化,影响分析

1 研究与认识会计的"环境观"及其意义

任何一个国家的会计, 都处于一定的会计环境中, 受到各种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 客观环境所处状态不同, 发展变化路途不同, 导致世界范围内各国会计各异, 使得会计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性特征。所以, 认识会计就要充分认识会计所处的客观环境, 把握客观环境的时代性、交融性与动态性, 将会计置于大环境中, 才能从根本上认识会计、理解会计, 才能解释世界范围内会计理论的缤彩异呈, 会计实务的丰富多样;也唯有如此, 根据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 我们才有可能架构与环境发展状况相适应的会计未来蓝图, 创新会计, 发展会计。显然, 没有对会计环境的深刻认识与把握, 谈会计创新与发展, 无异于构造空中楼阁。

我们知道, 会计有三大属性, 即社会性、技术性和人文性。上文谈到会计的社会属性, 要求研究与认识会计要充分把握其客观环境, 那么对于技术性、人文性与会计环境的关系, 我们依然认为环境影响着技术性的发挥、人文性的内涵。首先, 会计从产生之日起提供信息的一套完整的技术, 奠定了会计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 但是, 综观会计发展史, 其技术手段在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展, 原始的结绳记事、古代的算盘记账、现代的电脑软件运用, 无一不体现了环境变化对会计技术性属性的影响, 使得会计的技术性属性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 使得我们把握了一个动态的、发展的会计属性, 而这一点在现代理论研究中是至关重要的。其次, 人文性与会计环境的关系, 人文性的提出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日益重视会计的结果。原始与古代社会, 我们只认识会计的核算与监督职能, 归结到属性上, 则是社会性与技术性, 只有到了现代文明社会, 我们才提出了会计的人文性属性, 这一历史发展过程本身就雄辩地证明了人文性与环境二者不可分割的关系。

2 影响会计发展的社会因素分析

2.1 经济环境及其对会计发展变化的影响

经济环境是对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调控方式、证券市场发育程度以及物价变动水平等具体因素的抽象概括, 它是影响会计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

从经济体制看, 目前世界范围内基本可以分为竞争型市场经济、计划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社会型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几种体制, 不同的经济体制形成了不同的会计目标、管理方式、会计规范、会计监督等模式, 所以研究会计及其发展变化, 首先要研究会计所处的经济体制, 其次要把握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方向及规律, 由此才能抓住会计的实质, 理解会计、掌握会计, 并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会计, 使会计与时俱进, 促进其在资源配置、提高效益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 其对会计实践领域的宽窄、理论研究的深浅、规范体系的完善等都有不同影响。一般来讲,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会计的认识就越加科学, 会计的各方面工作就越加完善。

从经济调控方式看, 经济调控方式取决于政治体制与法律体系, 高度集权的政治与法律体系下, 经济方式一般也采纳集权方式, 从会计规范的制定和实施, 对会计及其人员的管理及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都比较强硬与统一;市场化程度高的经济体制下, 宏观经济调控力度一般较弱, 主要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实现各种调控, 政府的干预较小, 反映在会计上, 鼓励企业自行选择会计政策, 会计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于广大社会公众。

从证券市场发育程度看, 发达的证券市场, 要求会计信息披露充分、及时, 而且决定了会计服务对象主要为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处于发展初期的证券市场, 对会计信息披露要求较弱, 会计目标主要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服务。

总之, 经济环境决定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无论会计是从被动的无组织到有组织的变化, 还是主动的完全有组织的变换, 都是经济环境内部矛盾激化使原会计赖以生存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状况, 决定了我们进行会计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国际化方向, 要求我们进一步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工作, 进一步研究国际会计的相关内容;面对新兴产业的出现, 会计如何行使职能以发挥其提供特有信息的职能;区域经济对会计提出了哪些新课题。这些都是新经济环境条件下, 研究环境问题对会计影响的侧重点。

2.2 科技环境因素及其对会计发展变化的影响

科技环境从广义上来讲, 属于经济环境因素之一, 我们之所以将其独立出来作为影响会计的要素之一探讨, 主要是基于这样的想法:科技发展水平高低虽然依赖于经济发展状况, 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 它确实已经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而且,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已经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说明它不仅是依附于经济, 其本身已成为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一大推动因素, 这从其发展趋势上可以看出:

(1) 发展速度快, 相应新学科不断涌现; (2) 发展综合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技术完全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 而现代科学也装备了现代技术设备, 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 (3) 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结合, 解决人类面临的高度综合性的问题。

以上三方面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对会计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首先, 在新的科技发展水平下, 传统会计的研究手段与实物操作方法受到挑战, 会计的研究重点随之发生变化, 会计新领域不断涌现, 会计这门社会科学越来越与其他学科交叉, 横向发展越来越宽, 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 对会计自身规律的把握不断深化, 由此会计纵深发展得到空前繁荣, 细化的会计分支学科亟待我们去研究与发展;其次, 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 使得我们对会计的社会属性及技术属性的认识更进一步, 同时指导我们应该更好地以现代技术装备会计科学, 以会计科学推动经济发展, 进而对现代技术发展作出会计的贡献;同时, 在会计的研究中, 需要引入许多新事物, 以开创会计发展之路, 解决会计信息提供的真实性、相关性问题。

2.3 管理环境因素及其对会计发展变化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后期, 经济管理逐步从科学管理发展到现代管理。现代管理的特点是:

(1) 面向市场的管理, 是开放型的、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管理; (2) 从系统出发, 注重战略发展的研究, 实行战略管理, 强调社会整体经济效益; (3) 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经济管理部门要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 制定各种中长期经济规划、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 发挥行政指导作用, 对企业进行正确引导; (4) 企业加强内部管理; (5) 以人为本出发, 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以高层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重视行为科学的运用, 培育企业精神; (6) 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重视信息的管理。

3 结语

现代管理的以上特点, 对会计的发展变化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主要表现在:现代管理同时注重企业内部管理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两方面, 这就要求会计提供的信息既要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又要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 而内部与外部的信息需求必然存在差异, 因此对会计的未来发展如何适应这两方面的需求提出了挑战。

参考文献

工业车间热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8

1人体热平衡

人体与周围环境热交换方式主要为对流和辐射。考虑到人体与室内环境的热交换 ( 图1) ,首先给出人体能量平衡方程[2]:

式中: M———新陈代谢产热

W———人体机械功,通常取0

Qi———人体内部产热

C、R———分别为着装人体外表面对流和辐射散热

Esk———皮肤表面汗液蒸发散热

Cres、Eres———分别为呼吸蒸发散热和呼吸对流散热量

2影响操作工人热舒适的因素

2.1客观因素

2.1.1劳动强度

中等劳动强度下的工业车间操作工人,与处于办公环境或普通人居环境条件下的人相比,其活动强度对人体热感觉与热舒适的影响更加显著。根据人体热平衡方程,劳动强度主要通过影响新陈代谢产热量M和排汗以及呼吸散热量而改变人体核心温度。

在人体热平衡方程中,皮肤表面蒸发散热包括两部分,皮肤水分扩散散热Ed和控制排汗散热Ersw( pa为室内空气水蒸气分压力) :

劳动强度对皮肤表面蒸发散热的影响可以通过式( 2) 和( 4) 看出: 劳动强度加大,代谢产热M随之增加,使得控制排汗散热量增加,这部分热若不能及时散发至环境,则人体积累热量增加,从而增强热不舒适感。

呼吸散热量为显热Cres和潜热Eres两部分的和( 式( 5) 中ps为潮湿的操作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

同样,式( 5) 也反映了呼吸散热量和新陈代谢产热M之间的正比关系,而呼吸散热与呼吸和心率密切相关,根据天津大学吕石磊等[3]提出的PHSI ( physiological heat strain index) 指标反映了心率值增大,热应力指数增加的关系:

式中,Toi、HRi分别为热暴露中任意时刻测得的人体口腔温度( ℃ ) 和心率值( bmp) ; To0、HR0分别为热暴露前静坐人体的口腔温度和心率值。当PHSI值超过5或6时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2.1.2车间空气温度

温度是影响人体与环境热湿交换的最重要的因素。车间工人在中等劳动强度条件下,其与车间内环境的热湿交换量随温度变化见表1[4]。按照表1反映不同环境温度时人体向环境散热散湿散点图如图2所示。

结合图2和表1可知: 一定范围内,人体散发显热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减少,这主要是因为人体与环境温差减小,使人体与环境显热交换强度减弱; 而人体散发潜热和散湿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增大,这要结合人体热平衡方程以及排汗机理进行分析。排汗是人体核心温度、皮肤表面温度以及环境温度共同作用的结果,上述环境温度的提高并不能改变人体核心温度,但是对人体排汗有显著影响,出汗又能改变人体表面温度以及人体与环境的热湿交换量。

结合对流散热C和基于Stefan - Boltzmann定律的辐射散热R的表达式:

式中: ti、th———分别为室内空气温度和着装人体外表面平均温度

tmr———平均辐射温度

fclαc———服装面积系数与对流换热系数的乘积,其中表征服装面积与人体表面积的比

AD———人体表面积

m、h———人体重和身高

车间内空气温度升高,以对流和辐射为主的人体向环境散发显热减少,而人体出汗散发潜热和湿量可以补偿该部分的减少。空气温度过高或过低不仅会影响人的热舒适,还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平衡,对人的健康产生威胁,如引起中暑、昏厥、虚脱等冷热不适症状。

2.1.3相对湿度与空气流速

相对湿度主要与空气温度、空气流速一起影响人体排汗, 反映了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的大小。室内相对湿度增加能在高温时增强热感,低温时加剧冷感,作用机理是影响人体皮肤润湿率[5]( w) :

式中: w———皮肤润湿率

Esk、Emax———皮肤实际蒸发散热和同一环境皮肤完全润湿可能的最大散热量,其表达式:

式中: Esw———汗液蒸发散热量,W/m2

h——— 着装人体表面的对流传质系数, W / ( m 2 ·k Pa )

Psk、Pa———皮肤表面和环境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力,k Pa

基于此,Nishi和Gagge给出了引起热不舒适的皮肤润湿上限: w < 0. 0012M + 0. 15,M为与劳动强度有关的新陈代谢率。

如果人体皮肤润湿率高于上值,则引起皮肤黏着性增加, 引起不舒适,因此建议环境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40% ~ 70% 。

空气流速也能影响人体排汗,并且能显著影响人体与环境的对流换热和对流湿交换,一般室内空气流速不宜过大,控制在0. 7 m/s以下。

2.1.4气流组织及通风方式

气流组织与通风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车间内部的空气品质,洁净的室内气流流动是所谓的空气品质除了狭义上的洁净度外还包括空气温度分布特性。均匀的温度分布不仅能保证整体舒适感,还能通过热压作用影响空气的流动,有利于污染物的畅通输送。但是在典型的高大空间工业厂房内部容易出现上部温度高、下部温度相对低,上下温度不均匀的现象,与 “头冷脚暖”的热舒适规律相悖,这就需要采用合理的气流组织和送风方式尽可能地减少局部热不舒适的发生。

对车间进行通风时,气流的波动也会对人的热舒适产生显著影响,人们更倾向于与自然风频率[6]相近的送风方式 ( 见图3) 。

2.2主观条件即热感觉

对人体能量平衡方程作以下改写:

式中,Qac为人体积累热量,当其值为0时,人感觉热适中; 其值大于0,人体温度上升、人感到热; 其值小于0,人体温度下降、感到冷。

由于热感觉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不能测量,所以多用问卷调查法研究,问卷调查研究的依据主要是ASHRAE提出的热感觉投票( TSV) 标度和热舒适投票( TCV) 标度,见图4。热舒适投票( TCV) 与Fanger[7]提出的PMV指标一致,TSV与PMV指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PMV = TSV - 4。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稍凉或稍暖的室内环境还是可以被接受的,影响热感觉和热舒适的主观因素有年龄、性别、着装、 季节以及心理因素等[8]。

3结论

通过对影响工业车间操作工人热舒适的主、客观因素的分析,对改善车间内部热环境提出以下建议:

( 1) 改善车间生产条件,提高生产的机械化和智能化,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 2) 在劳动强度一定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空气调节方式控制车间内部的温度分布、相对湿度以及风速,调节人体与车间环境的热湿交换量,保证整体和局部热舒适;

( 3) 在保证不影响生产的条件下,适当提高工作区的风速,环境温度较高时,适当的吹风感会提高人体的舒适度; 合理安排围护结构的开窗方向,尽可能地利用自然通风或模拟自然风波动频率的通风方式,提高工人对通风的满意率。

摘要:针对工业厂房的热环境,结合人体热平衡、劳动强度、温度与相对湿度连同空气流速等空气状态条件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车间热环境的因素,从改善生产条件以降低劳动强度、采用通风与空气调节手段以调节车间内部温湿度、选用合理的送风形式以提高人们的满意率等方面提出了改善车间内部热环境条件的建议,旨在为车间环境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工业车间,热环境,热平衡,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Ruixin Li,Sekhar S.C.,Melikov A.K.Thermal comfort and IAQ assessment of under-floor air distribution systemintegrated with personalized ventilation in hot and humid climate[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10,45:1906-1913.

[2]Ioan Sarbu,Calin Sebarchievici.Aspects of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in buildings[J].Energy and Buildings,2013,60:410-419.

[3]吕石磊,朱能.PHSI指标下人体热耐受力评价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8.

[4]周义德,杨瑞梁,吴杲.纺织空调除尘节能技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7-8.

[5]王昭俊,赵加宁,刘京.室内空气环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6:16-21.

[6]William J.Fisk,Douglas Black,Gregory Brunner.Changing ventilation rates in U.S.offices:Implications for health,workperformance,energy,and associated economics[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12,47:368-372.

[7]P.Q.Fanger.Thermal Comfort.Robert E.Krieger Publishing company.Malabar,FL,1982.

宏观环境因素对猪肉价格影响分析 篇9

1.1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生猪产业的发展及其市场经济活动都与国民经济水平的发展息息相关, 随着GDP的变化, 生猪生产价格也在变化, 虽然二者变动的幅度不同, 但是他们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 例如, 在1981年至1985年、1986年至1988年、1991年至1994年、1998年至2000年、2002年至2004年、2005年至2007年, GDP总值的变化率与生猪生产价格的变化率都保持着同步增长趋势;在1985年至1986、1988年至1989年、1994年至1995年、1997年至1998年、2000年至2002年、2004年至2005年, GDP总值的变化率与生猪生产价格的变化率都保持着同步下降趋势。

1.2 物价水平

生猪生产价格是猪肉价格形成的基础, 生猪生产价格指数与CPI的变化情况, 经相关性检验, 他们的相关系数为0.70, p<0.001, 生猪生产价格指数与CPI高度相关。

生猪生产价格变化率与CPI变化率的变化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64, p<0.005, 生猪生产价格变化率与CPI变化率显著相关。猪肉零售价格变动率与CPI变动率、肉禽及其制品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率变动趋势, 前者与后两者的相关系数均为0.83, p<0.005, 猪肉零售价格与CPI、肉禽及其制品消费价格指数均显著相关。因此, CPI数据与猪肉价格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这也与猪肉价格参与了我国CPI的构成有关。

1.3 国内需求

我国近十余年以来的猪肉需求量呈现出“V”字型的波动状态。在2000年~2010年这11年间, 我国猪肉需求经历了“由低到高, 又由高至低, 而后再升高”的变化过程, 其中, 2001年的的猪肉需求量最低, 为4178.3万t, 2005年的猪肉需求量最高, 为4961.1万t。我国大陆地区汉族人口比例在90%以上, 虽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饮食愈加关注, 对猪肉的消费要求有所改变, 但以猪肉为主要动物性食品的饮食习惯没有改变, 因此, 我国国内对猪肉有一定的刚性需求。在此基础上, 猪肉需求总量受猪肉及替代品价格的影响而变化, 反过来, 猪肉的供给又影响猪肉价格。

我国猪肉消费需求主要由家庭消费、外出消费、肉制品消费、出口和浪费五部分构成。其中, 猪肉出口所占比例极小,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近十年我国猪肉需求结构来看, 家庭消费和外出就餐消费为我国猪肉需求的主体部分, 占猪肉需求总量的60%~80%, 肉制品消耗和浪费部分占猪肉需求总量的20%~40%。

1.4 进出口状况和国际价格水平

我国一直进口一定数量的猪副产品, 也有少量猪肉进口。进口猪副产品则为调剂市场增加品种、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进口猪肉大多为中、高档宾馆饭店所消费, 近二十年进口量最高仅为38.6万t (2008年) , 占当年猪肉消费量的比例尚不足1%, 因此猪肉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很小。

我国猪肉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20世纪90年代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进入21世纪, 又有缓慢的上升趋势, 近十年我国猪肉出口量占世界猪肉出口市场的份额在3%左右。出口品种主要是冻猪肉和猪肉加工品, 其中, 冻猪肉主要出口到俄罗斯、中国香港、澳门等地, 猪肉加工品主要出口到日本、东盟等国家, 鲜猪肉出口很少。因此猪肉出口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很小。

2 市场政策环境

市场政策会影响到生产及投资的扩张与收缩, 影响到生产者的利益、供求关系和畜产品价格。

2.1 生产政策

近些年, 畜牧业现金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为稳定生猪生产和农民持续增收, 政府会采取市场预警、发放补贴、增加险种、远期交易等措施稳定生猪的生产。以能繁母猪补贴政策为例:四川省80%的生猪来自农民养殖户, 2005年下半年至2006年上半年, 生猪市场持续低迷, 农民养猪积极性受挫, 这时养殖户可能杀掉母猪, 但四川省畜牧业专家已经预见到猪价将逐步回升。所以, 四川省政府于2006年5月采取给能繁母猪补贴政策保护母猪生产。一些地方对每头母猪的补助将近200元, 使养殖户最终没有杀掉母猪, 保证了母猪存栏数。截至2007年5月20日, 四川省生猪存栏6040万头、出栏3896万头, 同比分别增长3.26%和7.34%。能繁母猪551.17万头, 同比增长5.40%, 占猪群比重9.13%。2006年入夏以来, 全国相继有20余个省 (市) 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病影响, 母猪饲养量和生猪存栏量下降, 导致供给减少, 但四川省没有发生母猪存栏数下降的情况。

2.2 消费政策

消费政策是为实现经济健康发展, 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稳步提高的经济目标而做出的决策选择和采取的具体措施。根据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国家采取的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消费政策。为此, 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提高居民收入、转变消费观念、净化消费环境等。1998年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以来, 猪肉消费增长较快。2010年1月11日, 为了保障肉品卫生的质量安全, 促进屠宰行业健康发展, 保障人民群众放心消费猪肉, 商务部制定发布了《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15) 》。

2.3 其他政策

农产品价格关系到国计民生, 国家高度重视。近些年来, 包括猪肉在内的农产品价格经历了较大的波动, 政府不得不强化调控, 以适应新的形势。大宗农产品的调控政策涉及到市场调控体系和机制、价格调控和临时存储收购政策、进出口和物流等。以猪肉收储为例, 为稳定生猪生产, 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 维护养殖户的利益, 2009年6月13日, 商务部启动了国产冻猪肉收储工作, 采取的是限时收购和消费淡季收购的办法, 尽管收储量不足猪肉上市量的1%, 但仍然拉动了价格的回升, 起到了比较明显的稳定市场的效果。

3 市场流通环境

3.1 猪肉流通渠道对猪肉价格的影响

流通渠道是指个别商业企业的销售方式或销售手段, 主要有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两种模式。直接流通渠道的典型公式是:生产者———消费者, 即商品交换没有中间人介入, 产销结合在一起。间接流通渠道则是商品交换以商业为媒介进行, 主要由商业环节构成, 产销分离。间接流通渠道与发达的商品流通形式相对应, 它的具体形式有:

①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②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③生产者———产地采购批发商———中转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我国猪肉流通的主要链条是:生猪养殖场———毛猪批发市场———屠宰场———农贸市场———消费者。猪肉流通链条过长, 一方面影响了流通效率, 另一方面, 每个流通环节的层层加价, 影响了养殖户最终的获利情况, 而且流通链条越长, 加价环节越多, 每个流通环节产生的费用最后都将转嫁到猪肉零售价格上。

3.2 猪肉流通成本对猪肉价格的影响

猪肉流通链条上存在的中间环节增加了流通成本, 从而导致猪肉流通成本较高。不合理的政策也会导致流通成本增加, 限制产品的流通。例如, 交通部门限制货车白天进城, 增加了鲜活农产品进城的成本, 增加的这些费用将转嫁给消费者, 最终影响了价格。另外, 商业腐败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地方保护主义限制性政策更增加了流通成本, 加剧了流通不畅。

4 市场发育程度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我国猪肉市场供求形成价格的机制逐步建立, 我国猪肉市场快速成长。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对猪业的发展从科研、生产、贸易等领域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干预, 提供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持, 保障了猪肉产品市场化的发展。

猪肉生产技术的改进和规模猪场、屠宰和加工厂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使养猪业逐步实现规模化、专业化、自动化, 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另外,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扩大了国内猪肉产品的市场需求, 刺激并加速了猪肉产品市场化和生产现代化的发展, 消费市场向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 需求的变化推动着市场结构和流通方式的改变。

目前, 我国猪肉市场结构近似于完全竞争型市场, 它具有以下特点:生产单位数量多, 分散经营;产品具有替代性, 但并不完全同质性;市场供需态势由短缺的卖方市场转向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进入和退出该行业没有严格的限制和壁垒, 非常容易;买卖者价格控制能力非常弱, 生产单位面临来自于消费者需求和竞争者的双重风险;产品主要靠市场交易来进行销售。

猪肉产品流通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 各类有形市场在猪肉产品流通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农产品市场开放度的扩大, 逐步形成了由生猪中远期市场、各个层次的批发市场、集市贸易市场组成的多层次、多门类的猪肉产品市场体系, 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成为猪肉产品流通的主要载体。在国家对“菜篮子工程”的培育和支持下, 猪肉作为关系到人民饮食所需的重要食品, 其市场和流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完全按市场规律运行。但流通环节过多, 流通链条过长。

在市场化的进程中, 国内养殖、加工贸易主体逐步摆脱了政府控制, 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猪肉市场主体有待进一步发育。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 我国猪肉市场总量快速扩张。1990年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20千克, 到2006年上升到39.6千克, 16年间几乎翻了一番。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属世界最高, 仅略低于香港地区、欧盟和台湾地区。

参考文献

[1]赵静.我国猪肉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0.

[2]周晓媛.我国猪肉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及影响效应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 2012.

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因素分析 篇10

一、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及其对财务管理影响的概述

财务管理环境或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内外各种条件的统称,它包括宏观财务管理环境和微观财务管理环境。

(一)宏观财务管理环境及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宏观财务管理环境是对财务管理有重要影响的宏观方面的各种因素,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于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金融市场环境等。

1. 经济环境及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是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的宏观经济状况和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各种经济因素。如经济体制,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主要由国家负责企业与外界的联系,不可能建立起企业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行分配的完善的财务管理理论方法,企业财务管理的权力很小,内容比较单一。而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权力大大增加,管理内容也趋于丰富;另外国家的财政状况及其相应的财税政策,对企业投资规模、资金积累程度和税收负担以至企业收入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财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和制约往往是最有效和最具约束力的。除此之外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还包括经济结构及其发展水平、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状况、产品市场环境等。

2. 法律环境及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是指企业发生经济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法律为企业经营提供了限制的空间,但同时也为企业在相应空间内的自由经营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如公司法、证券法、金融法、证券交易法、经济合同法、企业财务制度等,这些法规可以从不同方面规范或制约企业的筹资活动;企业法、证券交易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财务制度等,这些法规从不同角度规范企业的投资活动;公司法、税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财务制度等,这些法规从不同方面对企业收益分配进行了规范等。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规范理财行为,不断增强理财行为的科学性、合理性。

3. 金融市场环境及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金融市场是企业进行结算、投资和筹资的场所。发达的金融市场是优化财务管理的基本条件之一,它为企业融资和投资提供了场所;使企业的长短期资金可以相互转换;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为企业的各种活动提供方便。如企业有较多的多余资金时,可以通过购买股票或债券的途径投向金融市场,以提高资金收益率;企业资金比较紧张时,则可以向银行贷款,或对外发行股票或债券;还可以通过金融市场进行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的转换、各种投资的变现等。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根据金融市场提供的信息,有效地利用金融市场来组织资金的供应和使用,发挥金融市场的积极作用。

(二)微观财务管理环境及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微观财务管理环境,又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条件和因素。就各企业而言,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大致相同,但各自所处的微观环境却不一样,且许多因素经过企业自身努力是可以改善的。企业的微观财务管理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企业的财务机构与财务人员等。

1. 企业的组织形式及其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企业组织形式是指企业内部为完成其既定目标而采用的组织方式。它反映了企业的性质、地位、作用和行为方式,企业组织形式的差别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如国有、集体、个体、私营等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企业,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方法、目标等也会不同;内部组织形式不同的企业,企业财务管理计划的制定、措施的实施等也会不同。

2. 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及其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是指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及良好的执行制度可以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容易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并给企业带来理想的理财效果;反之就必然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3. 企业的财务机构与财务人员及其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财务机构与财务人员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基础。如果没有脱离会计机构的财务机构,财务与会计的职责就不明确,财务管理活动很难落到实处;如果没有一支具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就无法有效地开展,更无法跟上世界先进的财务管理步伐。

二、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环境面临的形势

(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

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传统理财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如资本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财务资本,而且包括了非物质形态的知识资本,即人的知识本身,因此新经济下财务管理的基本要素面临着从财务资本向知识资本的扩展,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将发生新的变化;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传统产业技术含量全面提高,与此相应的企业资源配置结构也发生变化,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转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

(二)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

经济全球化使地区与地区、国与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越来越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存关系,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大量增加,为我国更好地吸收和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机遇。但同时随着全球范围内经济、科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和贸易格局的重新调整,我们还要面临现存的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则、旧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挑战,企业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风险规避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

电子商务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两者结合的成果,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传统的财务管理演化到网络财务管理时代,企业间的信息交流突破了地域空间限制,同时信息的高速传输与反馈也为企业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交流网络,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通信技术,管理活动更加科学,但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也为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提出了新的课题。

三、改善企业财务管理,应对当前财务管理环境的形势

理财环境变化的客观需要是企业财务管理产生及发展的动力,面对当前财务管理的环境形势,我们应当及时了解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与要求,改善企业财务管理,提高自身理财的应变能力,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能顺利开展。

(一)传统财务指标体系将做相应变化

由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经济,它以智力投资作为投资价值取向,知识资本对企业价值的贡献超过物质资本,在知识产品的价值中,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大为缩小。为应对知识资本这种变化,企业应将传统财务指标体系做相应变化,引入知识资本的概念,并对知识资本价值进行量化评估和管理,在账目和报表中予以反映。督促企业将人的价值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工作重心之一,招徕外来人才、留住已有人才,并为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以激发其创造力和工作热情,为企业储备知识资本。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经济全球化形成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密切的经济交往和协调,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已发展到很高的程度。它的性质及特征决定了它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复杂的,也给企业带来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风险,我国传统的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对国内筹资结构风险和投资项目风险的控制,对于如何规避外汇风险和金融风险、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三)建立先进的网络财务系统

环境因素分析 篇11

摘 要:青少年期是童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是青少年个体确立同一性以及产生同一性混乱的重要时期,青少年在该阶段生理和心理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成功度过该阶段受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不同社会环境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同伴群体环境等对青少年心理有重要的影响,必须优化以上四项社会环境以对青少年心理产生正面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环境;青少年心理;群体社会化;同一性混乱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087-03

青少年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加速期和过渡期,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生理的成熟使青少年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渴望变换社会角色;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并不协调,由此,面临着同一性的确立和同一性混乱的矛盾。如何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社会环境,因此,本文将详细探讨不同社会环境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同伴群体环境等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另一方面试图探讨如何优化社会环境以对青少年心理产生正面的影响。

一、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环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环境是人们周围的客观世界和影响个人发展的一切条件,包括个人身体之外的客观现实,也包括身体内部的运动与变化[1]。车文博认为,从发生作用先后来看,环境可分为生前环境和生后环境;从发生部位来看,环境可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从外部环境的性质来看,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为我们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但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从来没有一个公认的特定的定义,不同的学科对社会环境有着不同的定义。在心理学上,宏观上将社会环境定义为整个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认为社会环境对于个体来说是纯粹客观的,不同的个体均处于同样的社会环境之中。按要素性质可将社会环境分为物质环境、生物社会环境以及心理社会环境;按功能可将社会环境分为聚落环境、工业环境、农业环境、文化环境以及医疗休养环境。也有人认为社会环境包含五大子系统,即自然系统、人口系统、文化教育系统、经济政法系统以及社会风尚和社会方式系统[3]。由于社会环境的分类繁多,对社会环境的不同分类也是基于不同的学科基础和研究对象,故分析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需选定一个特定的分类,这个分类要概括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对这些社会环境进行概括,可概括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生活环境以及同伴群体环境四大类,全文将围绕这四类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展开分析。

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影响

本文基于青少年日常生活接触最多以及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将社会环境分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生活环境以及同伴群体环境四大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1.社会环境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

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的过程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4]。青少年处于同一性的确立和同一性混乱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容易产生同一性混乱即同一性危机。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青少年阶段(12~20岁)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和同一性混乱的阶段。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如果这个过程不顺利,就会产生同一性混乱,也就是发生同一性危机。同一性危机理论可以用来解释青少年对社会不满和犯罪等问题上,由此可见,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必要就具体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这些社会环境进行研究。

2.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很多,也有很多学者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金盛华把研究的焦点放在社会机制上,张胜康则着重研究人际交往对青少年的影响,彭渝等研究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李萌等详细介绍和评述了儿童发展研究中的群体社会化理论及其围绕这一理论的争论。还有的学者则重视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如陆士桢就研究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社会环境,周先进、李颂明、侯捷等也关注这一点。已有的研究范围涉及广泛,研究侧重点比较具体,重点研究某种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或者研究宏观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影响,笔者基于前人的研究,提出新的研究思路:研究四类具体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一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场所,对于青少年来说,有2/3的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家庭是影响青少年心理的极为重要的场所,家庭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是多方面,家庭影响青少年心理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家庭的教养方式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鲍尔温特将家庭的教养态度分为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民主型。专制型的教养态度将父母、儿女之间的界限人为进行划分,儿女不得反抗父母做出的决定,成为被管制的对象,父母也不理解儿女的需要和想法,按照自己的观点塑造儿女,稍有不满则严厉批评或采取棍棒教育;溺爱型的教养态度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更易出现,孩子就像家里的小皇帝或小公主,父母和爷爷奶奶等都围着孩子转,过分迁就孩子,使得孩子不懂得和别人分享,不懂得谦让;放任型的教养态度难以培养父母与子女的亲密感,加深了两代人的代沟,往往会造成青少年冷漠、散漫的心理品质;民主型的教养态度有助于父母与子女成为朋友,他们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理解,能够为子女心理健康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家庭的经济、社会地位也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经济社会地位高的家庭中的孩子通常会有任性、高傲等不良品质,同样,也会在智力发展、能力发展、视野开阔度等方面具有优势;经济社会地位低的孩子通常更懂得责任和孝顺父母,勤俭节约,意志力坚强,同时也容易造成眼光狭隘及自卑等心理品质。除此之外,父母本身的综合素质对子女也有着深刻的影响。高素质的父母对子女智力能力的发展、情商的发展、个人气质的培养等方面有好的帮助,而低素质的父母则可能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不能给子女进行心理上的安抚,不能给子女树立好的榜样,也不能拓宽子女的眼界和思维方式。

二是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这里,教师、同学及校园文化等都对青少年心理产生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知识丰富的教师能以其特有的魅力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毅力和兴趣,而人格高尚的老师则更易被学生当成道德的榜样和化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提供向善的动力,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道德败坏的老师,对学生的身心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这种现象应该得到严厉打击和遏止。

同学在年龄、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比较相近,因而更容易交流和相互影响,同学之间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和提高,有助于培养青少年乐观的性格,而不良的人际交往则往往导致青少年自闭心理的产生,青少年容易悲观、自卑。同学之间也会在很多方面如学习、生活习惯、看待事物的态度等方面进行交流并相互之间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身边的同学本身就能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优秀的同学在一起能容易变得优秀,反之则容易变得不优秀甚至平庸。

校园文化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校园文化注重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些校园文化则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对青少年心理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建构多层次、多方面的校园文化是极其重要的。

三是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青少年本身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因此,很容易受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游戏厅、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必须设置在学校特定范围之外,然而,青少年学生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青少年最终沉迷于这些游戏场所不可自拔,变得玩世不恭,抛弃信念和理想,甚至发生抢劫、盗窃等行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体得到迅猛的发展,网络媒体得到空前的发展,充斥着大量的信息。而青少年不能准确地辨别这些信息,很容易被虚假信息和黄赌毒信息影响,进而产生错误的思想观念,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网络上言情小说等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勾起青少年对爱情的憧憬和好奇,对早恋的产生也有着催化作用,而青少年不能正确地处理早恋,同样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社会上还有一些因素也影响着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不良的社会风气容易误导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各种道德败坏现象会使青少年变得麻木和冷漠,犯罪事件的不正确处理会给青少年错误的暗示等种种因素都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四是同伴群体的影响。1995年,哈里斯在《儿童的环境在哪里?———成长的群体社会化理论》一文中提出:家庭对孩子的社会化没有显著的影响。其群体社会化理论将同伴群体的社会化功能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超越了家庭。由于不同国家影响青少年的社会环境在具体作用程度上不尽相同,故对哈里斯的观点也应区别对待。应当承认的是同伴群体对青少年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也不应该否认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作用。哈里斯的群体社会化理论主要集中论述发生在家庭之外的各种同伴群体中的社会化问题,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关于群体现象及儿童的同伴群体以及发生在同伴群体中的社会化和社会文化传递的机制。

群体存在以下五种基本行为现象:群体中的友好行为、群体外的敌对行为、群体间的对比行为、群体内的同化行为以及群体内的异化行为[5]。同一个群体中的成员互相之间关系友好并会努力做有利于群体发展的事情,对于群体外的人则抱有敌对的态度,不同群体之间会进行对比,群体成员的行为观点会趋于一致,同一个群体内的成员也会分成不同的地位。这也意味着青少年为了获得所在群体的认同而自发地持有某种观点或做出某种行为,群体的认同对青少年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入什么样的群体很有可能影响青少年的自我判断,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群体中也存在着社会文化的传递。群体和群体之间存在着文化的传递,群体内部也存着这文化的传递,如果传递的文化是健康向上的,则有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阻碍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引导其向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三、青少年心理成长社会环境的优化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努力优化社会环境以对青少年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本文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环境分为四大类,故要从这四类具体的环境着手进行优化。

家庭环境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改善父母的教养态度,宣传民主型等有益的教养态度,促进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交流,使父母与子女了解双方各自的需要,从而能从各自的需要出发处理双方的关系;应加强社会各界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关爱,重视其心理健康发展,为离异家庭子女提供心理咨询,同时也应做好父母的工作,努力为子女提供一个正常的家庭环境;应该提高父母的综合素质,为子女树立好的行为榜样,潜移默化地引导子女心理向好的方向发展。学校环境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准和知识水平,为青少年提供良师;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为青少年人际交往等提供良好的环境和问题解决机制;完善学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提供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拓展校园文化的广度和深度。社会生活环境方面,要取缔非法的娱乐组织如黄色书摊、情色歌舞厅等,扶持健康的娱乐场所和学习场所如学习书店、体育运动馆等;净化社会风气,加大力度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惩治不道德行为,大力宣传道德模范及其先进事迹,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引导媒体进行积极准确的信息传播,严厉打击造谣与传播谣言的行为。同伴群体环境方面,要了解青少年周围的同伴群体的基本情况,判断哪些是有益的同伴群体,哪些是有害的同伴群体;对有益的同伴群体采用引导、扶持的方式,使其健康发展,传播健康向上的群体文化,继续发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对有害的同伴群体采用弱化甚至取缔的方式,减少其对青少年的影响。

青少年处于同一性的确立和产生同一性混乱的阶段,如何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帮助青少年形成独立的人格,确立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不良的社会环境则会使青少年产生悲观、孤僻、自傲、自卑等不良人格,严重的甚至会采取报复社会的手段来唤起他人对自身的注意。青少年无时无刻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其中,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同伴群体环境这四个具体环境是青少年日常学习和生活接触最多的环境,也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社会环境,为了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主要是对这四项具体的社会环境进行优化,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同伴着手,扶植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因素,弱化甚或消灭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不利的因素。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心理健康是青少年成长的内在条件,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04.

[2]时蓉华.社会心理学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24.

[3]王雨田.略论社会环境[J].社会科学战线,2002,(1).

[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7.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12

1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因素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最主要是受高校设施环境、时空环境以及心理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设施环境影响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设施环境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基础所在,主要包括了体育教学中的教学设备、设施以及场所。高校的体育设施是否完善对体育教学的质量会有很直接的影响。体育教学的场所主要指的是高校中的体育活动场地。比如,体育馆或者是篮球场等,这也是保证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但是在很多高校中并不具备完善的硬件体育场所。比如没有体育场馆,而且很多高校所配备的体育教学场地,比如篮球场、田径场等基础设施有较大的差别。体育教学设备也是体育教学开展的必要条件,为体育教学提供了重要保证。只有体育教学设备得到合理的配置使用,这些教学设备才能够被高效利用,从而促使教学设备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最大价值。体育教学设备主要有体育图书以及体育资料等常规性设备,另外,还包括了体育常用的器材,比如篮球、足球以及配套设备等。这些设施为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但是由于高校的体育杂志资料相对较少或者是体育器材等存在着陈旧以及老化等现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不仅会对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不利于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

1.2 时空环境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

时空环境因素主要指的是时间与空间要素。体育教学活动要想顺利开展就必须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要素支持。教学的时间要素是一种无形的要素,要充分地利用时间要素,比如合理安排体育教学计划、方案以及内容,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合理安排利用课堂时间。根据学生特点在不同的时间段合理安排相应的内容,最好做到体力与脑力劳动相互结合运用,使学生的状态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但是目前高校中并没有合理安排体育教学课程,安排的体育课程相对集中,而且时间相对较长,这会直接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厌烦,不利于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需要高校对体育课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使时空环境要素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实际作用。空间要素主要包括了班级的规模以及体育课堂上的队形以及队列布署。由于高校中的体育课程属于是公共课程,再加上没有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一般在体育教学中多采用大课教学方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体育教学的效果。

1.3 心理环境对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

心理环境主要包括了高校的校风、课堂教学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的因素。高校校风的形成是需要经过漫长岁月的积累而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的传统以及风气会对学生品格以及学习态度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高校要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从而使学生的素养得到提升,但是目前高校没有对精神文明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无法形成优良的校园风气,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体育课堂气氛反映出了大多数学生的情绪,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对体育教学的氛围进行改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过程中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关系,这种关系关乎着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尽量改善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从而促使体育教学的成效不断得到提升。

2 优化策略

2.1 完善高校体育教学设施

完善高校体育教学设施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高校要加大对体育教学设施的投入。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从而使高校的体育器材得到完善。除了高校自身加大投入以外,高校还可以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从而为高校完善体育设施、体育器材以及场地建设提供便利的条件,使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得到改善。其次,要合理地利用体育器材以及场地,高校在完善体育教学器材以后,还要对体育器材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规划,从而充分发挥出体育器材最大利用率,比如,要合理地计划以及对体育器材以及场地进行合理布局,从而促使体育器材达到整体上的协调。还要对体育课堂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从而使体育器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2.2 合理规划时空环境

从时间因素来说,高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课程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比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确定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从空间的角度来说,高校要对班级的规模进行合理安排,最好体育课程的规模控制在20~40人,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达到最科学合理的状态。另外,体育教师还要不断调整队形、队列,以使后排的学生也能够清楚地看到教师的演示动作,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2.3 健全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一项非常复杂且又系统的环境。首先,高校领导要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促使学生的思想意识不断得到提升,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决定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以及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课堂的气氛更加融洽,才能推动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其次,高校既要重视高校内部环境建设,又要充分利用外部环境,高校要不断改变自身的认识,重视高校内部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形成良好的校风。同时,高校又要把工作的内容拓展到整个社会,因为社会风气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向学校渗入,从而使高校的风气受到影响,因此高校仅是加强内部建设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各种措施利用社会中的积极因素,同时又要加强对教师以及各部门的引导等方式,从而尽量避免社会信息中的消极影响。

3 结论

体育教学环境是综合性的环境,不仅包括了物质环境,又包含了心理环境,这些都是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高校只有不断完善高校的体育器材,不断优化高校的场地建设,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必要的基础。另外,高校还要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促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加顺利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玉兰.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功能与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2014.(2).

[2]刘勇.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路径探究[J].才智,2015(13).

上一篇:中小通信机房下一篇:学校经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