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环境分析

2024-10-06

战略环境分析(共12篇)

战略环境分析 篇1

一、新疆啤酒企业发展概况

乌苏啤酒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乌啤) 位于乌鲁木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其前身是乌苏啤酒厂, 始建于1986年, 企业发展迅速, 并且在2005年与新疆啤酒进行整合, 结束了新疆市场本土品牌二虎相争的局面, 是由世界500强、全球啤酒行业排名第四的丹麦嘉士伯啤酒有限公司与新疆啤酒花股份有限公司各出资50%组建, 现已发展成为疆内规模最大、西北地区同行业领先的大型现代化啤酒企业集团, 形成以啤酒生产为主, 拥有乌苏、乌鲁木齐等10个直属企业的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域的大型企业。乌苏啤酒在近几年的发展中, 不但巩固和扩大了北疆传统市场, 拓展了东疆和南疆市场, 并使产品从新疆走向了甘肃、广州等省份乃至德国、蒙古和中亚市场。乌苏啤酒用二十几年的时间发展成为西部著名啤酒企业, 能否进一步成为全国一流啤酒品牌并享誉世界, 与其战略发展环境密切相关。

二、新疆啤酒企业宏观发展环境分析

(一) 政治环境

国家酒业总体政策是限制高度酒的发展, 鼓励发酵酒和低度酒的发展, 支持水果酒和非粮食原料酒的发展;更重要的是, 我国不断加大西部地区开发的政策扶持力度以及乌鲁木齐亚欧博览会的举办, 为乌苏啤酒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了良好机遇。

(二) 经济地理环境

新疆拥有啤酒酿造所需的原料种植基地及优势资源:新疆是世界三大啤酒花种植基地之一, 啤酒花产量占全国近50%, 特别天山北麓是享誉世界的五大大麦种植基地之一, 生产优质啤酒大麦。新疆是世界为数不多的、稀有优质水源天山冰川所在地, 冰川储量占全国的50%。冰川融化后经地表渗漏而集聚的优质水源, 为啤酒酿造提供纯净的天山雪融水。新疆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 可利用牧草地面积5136.05万公顷, 可为啤酒花、啤酒大麦的种植提供丰富的土地资源。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 新疆自身的优势决定了乌鲁木齐必然成为西部开发的核心地带。

另一方面, 中亚地区由于自身啤酒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同时缺乏啤酒生产的基本原料, 对进口原料的依赖使其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产量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啤酒。新疆作为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枢纽, 地理位置举足轻重, 中亚市场人口比新疆高出2.8倍, 这为乌啤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 社会文化环境

新疆现有人口2000多万, 少数民族占59.39%。一方面,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消费需求的迅速增加, 啤酒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必需消费品。乌苏啤酒能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社会因素是新疆人豪爽、不拘束的性格和少数民族好饮酒的习惯导致该地区啤酒消费量较大, 加之西部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 为乌啤提供了社会文化发展环境。

(四) 技术环境

乌啤是由全球啤酒行业排名第四的嘉士伯啤酒有限公司和新疆啤酒花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 拥有充足的资本引进新技术、新的生产线, 其中乌鲁木齐分公司从酿造到包装的整套啤酒生产设备全部从德国、荷兰引进, 工艺流程全部实行数控化。乌啤所属子公司和分公司均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且其吨酒水耗全国同行业第一, 吨酒粮耗、吨酒能耗等消耗指标在全国同行业名列前三位。乌啤目前拥有三大系列21个品种和两个国际知名品牌, 其中乌苏暖啤、乌苏冰啤、乌苏番茄果啤、乌苏泡泡啤和乌苏精品啤酒等产品先后开发上市, 以不同口味、不同功能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三、新疆啤酒产业环境分析

(一)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潜在进入者在给新疆啤酒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的同时, 也希望在新疆啤酒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 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啤酒公司发生原材料与市场的竞争。根据乌啤公司的发展现状, 笔者认为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不大, 因为乌啤作为新疆本土化的啤酒品牌已经得到新疆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其销售网络已遍布北疆、南疆各地州, 而且乌啤多样化的产品也可基本满足本地需求, 同时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地方民族习惯和消费习惯也会使潜在的进入者慎重行事。

(二) 现有厂商之间的竞争

目前, 乌啤在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包括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华润雪花、蓝带、百威啤酒等国内外知名品牌。本文针对其强力竞争对手——青岛啤酒进行分析。青岛啤酒目前已经在新疆市场开始了推广工作, 特别是在东疆市场如哈密和吐鲁番等地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至少50%以上) , 而乌啤在当地的销售却呈停滞状态, 可以预想, 凭青岛啤酒的品牌影响力, 如果进一步扩大在新疆的生产规模和市场拓展范围, 势必会对乌啤形成巨大的冲击。与青岛啤酒等外来大品牌相比, 乌啤的主要优势是本地化优势和渠道优势, 但这些优势还是低层次的, 尚不能形成其核心竞争力, 一旦外来大品牌也采取本地化运作和大规模的市场开拓, 乌啤的相对优势将会被极大削弱。总体来说, 乌啤新一代要取得上市成功必须立足于先解决其面临的“品牌形象低档”的核心问题。

(三) 替代品的威胁

该威胁来自于啤酒消费会受到其他替代品影响, 主要来自白酒、葡萄酒、啤酒茶等的威胁。由于啤酒相对其他酒类产品而言, 有着“冰凉”“清爽”等独特之处, 相对普通饮品而言, 却有“酒”的特性。因此, 国人对啤酒钟爱有加, 且目前总体上啤酒相对价格较低。总体而言, 笔者认为相当长时期内替代品的威胁对乌啤的影响不大。

(四)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啤酒企业以 “生产成本+微利”定位出厂价格, 将较大的利润空间让渡给经销商, 由经销商来操作市场, 负责市场定、促销等方面的工作。由于目前乌啤主要生产中低档啤酒, 技术上差异不大, 同时由于经销商与代理商对啤酒的价格敏感度较高, 总体而言,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对乌啤销售的影响也不大。

(五)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应商对乌啤的影响体现在大麦、啤酒花等主要原料的价格上。原辅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给啤酒行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据有关数据显示, 目前国内啤酒生产原料中的大米价格涨幅为50%, 麦芽涨幅为10%~20%, 其他相关项目成本也在上升, 如煤、包装物、运输物流成本等也大幅提高。目前, 在全国CPI较高的情况下,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对乌啤的生产成本有比较大的影响。

三、战略选择和发展建议

乌啤经过近些年的快速成长与资源整合, 目前已步入稳定增长期。要摆脱啤酒业本土化的魔咒, 实现长远发展, 笔者认为乌啤可选择以下发展战略:以新疆市场为重点, 加大新产品的市场开发力度, 继续稳步扩大北疆市场占有率, 进一步提高南疆市场份额, 加快东疆市场的重组步伐, 进军西部市场, 稳定中亚市场, 开拓西亚市场。

乌苏啤酒是在新疆本土快速发展起来的啤酒企业, 其产品的主要销售区域都在北疆地区, 新疆啤酒消费者主要也集中在这一地区。从全国范围看, 啤酒行业内各品牌, 包括国际品牌, 在技术能力、生产能力上差距不大, 市场竞争激烈, 乌啤的实力和知名度都不高, 因此乌啤发展的重心仍应放在新疆市场, 应稳步提升其在新疆市场的占有率。

以新疆市场为主, 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对周边市场的开拓。目前无论是在国内市场, 还是疆内市场, 啤酒企业的竞争已达到了非常激烈的程度。乌啤挖掘本地市场的同时, 也要不失时机开拓周边的潜在市场。一方面, 借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 将乌啤产品推广至甘肃、宁夏、青海等省份, 大力开展品牌营销, 使乌啤成为西部地区的啤酒业标杆;另一方面, 乌啤应凭借新疆与中亚接壤的地缘优势和主办亚欧博览会的机遇, 加快对中亚市场的开拓步伐。乌啤只有步步为营立足新疆市场, 瞄准甘、宁、青等西部市场, 并谋求走出国门在中亚市场占有稳定市场份额才能成就其强势品牌之梦。

摘要:乌苏啤酒在近二十年中, 运用不同的发展战略进行低成本扩张, 快速成长为西部啤酒行业的强势企业。通过对其宏观发展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环境进行分析, 确立其战略取向为以新疆市场为重点, 瞄准西部市场, 稳定中亚市场, 开拓西亚等市场。

关键词:乌苏啤酒,战略环境,宏观环境,竞争对手

参考文献

[1]姬智慧.啤酒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Z].中国啤酒, 587.

[2]邹昭唏.企业战略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67-79.

[3]张杰.现代生产管理[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12:39-45.

[4]苏萍.中国啤酒花行业现状及发展建议[Z].中国啤酒, 595.

战略环境分析 篇2

关键词:竞争情报;反竞争情报;情报活动;战略;防御;保密

反竞争情报是针对竞争情报而言的,也有文献称之为“反情报”、“反情报技术”、“商业秘密保护”等,是指针对竞争对手或第三方合理、合法的情报搜集行为。企业在充分分析竞争对手对自身的竞争情报活动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保护企业自身信息,尤其是关键的秘密信息,并通过掩蔽和迷惑等手段减少或抵消竞争对手或第三方对企业自身的一些行为、计划、意图等的情报搜集活动,从而保证企业自身在情报方面的竞争优势。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做好反竞争情报工作首先应关注竞争情报的搜集过程。反竞争情报战略的重点就应该是基于情报搜集过程的,是通过获取竞争对手得到竞争情报的途径和方法,组织反竞争情报小组,从企业自身角度总结搜集核心秘密信息可能泄露的途径,确立保护对象,再经过讨论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反竞争情报战略。

1 企业发展战略环境分析

1.1 竞争市场的环境分析

宏观市场环境主要是指处于企业之外、不受企业控制,但会对企业竞争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竞争市场的宏观环境是各类企业赖以生存的共同空间,包括政治法规、经济形势、产业集中度、劳动力和资本的供给、社会文化等。行业市场环境主要是从产业集中度、成熟度和所面临的竞争状况为基础,重点分析零散型产业、新兴产业、趋于成熟的产业、衰退型产业和全球型产业等基本环境信息。这类分析可判断本不是竞争对手的企业通过多渠道经营战略或核心竞争力转型从而成为竞争对手即成为潜在竞争对手的可能性。潜在竞争对手主要包括以下情形:其战略的延伸必将导致本产业竞争的企业;那些可能进行向前或向后整合的客户或供应商;有可能兼并或收购产业内企业和产业外企业,等等。

竞争环境从时间上看,包括过去、现在及未来的环境;从空间上看,包括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对竞争环境的分析与研究将十分有利于反竞争情报活动的开展。经常研究市场竞争环境,可以为判断竞争对手企业是否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依据,从而弄清谁是防范对象;由于反情报活动的时效性,有必要也能够弄清情报保护的时间等问题。

1.2 本企业的信息分析

要如同分析竞争对手那样分两个方面分析本企业的内部信息,包括本企业的组织机构、资源、经营战略、经营目标、企业文化等,目的在于掌握自身企业的优势和弱势,并加强对优势方面信息的保护。由于本企业信息郴能也不可能完全封闭,于是通过对本企业的信息分析还要弄清哪些情报需要保护,哪些情报应该通过何种渠道公开。实际上,上述对竞争对手的信息分析竞争对手也会同样对本企业的信息进行分析,了解到这一点就应该从此信息分析的目的出发对某些情报实施保护。

该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了解对手的优势而同时又是自己的劣势,以明确竞争情报获取的方向;掌握对手采取竞争策略的行为方式以及对本企业竞争方案做出反应的思维模式。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不可能被隐藏的,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对消费者和代理商的关键吸引力,因此对于本企业的竞争优势信息非但不会封闭还会大力宣传。在这一环节中需要保护的是产生并维持这一竞争优势的情报,那么纵向上从生产到销售的流程中的相关信息就需要严密保护。从后一个目的来看,就目前的竞争情报技术获取企业领导者和竞争情报工作人员的个人信息不成问题,为防止对手钻空子,对于企业内部个人或团队之间所出现的冲突(包括曾经出现的)对内对外都应封锁,并要尽快调解,冲突持续的时间越长,在竞争情报人员的眼中越是纸包不住火。对于第三方务必要通过签定保密协议对企业核心信息的保护来进行相互约束。

1.3 竞争对手的信息分析

分析竞争对手的信息,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竞争对手企业运营中的信息、竞争对手企业中竞争情报机构及人员的信息以及第三方信息。

首先,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可能确定所有的竞争对手,再在此基础上展开。对于前者的信息分析,目的在于了解每个竞争对手在各个方面的弱势,或是迫切想得到但目前还没有而又只能从具备优势的竞争对手那里获取的信息,因为在这些方面是竞争对手企业获取竞争情报的重点方向。

对于竞争对手企业中竞争情报机构及人员的信息分析,应包括对手竞争情报机构的构成及其惯常的行为方式,目的在于掌握竞争对手如何进行竞争,采取什么样的竞争策略,以及对本企业竞争方案的可能反应。其中,关键在于了解竞争对手的素质,包括群体士气、群体凝聚力、企业规范、企业结构、企业文化等很重要,因为它是标志对手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不同的素质特点会产生不同的竞争策略,了解后就可针对不同素质的竞争对手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所谓第三方,即与企业发生联系的组织或个人,包括广告商、供应商、经销商、客户、企业主管部门、银行、咨询机构、证券商、行业协会等。由于业务上的联系,他们了解企业的广告战略、资本结构、产品结构、销售渠道乃至经营等各方面情况。因此对第三方的信息分析也是了解竞争对手的一种途径。

1.4 反竞争情报工作应注重对可疑情报行为的主动监测、分析和追查等积极措施

在全球化的激烈市场竞争中,跨国企业和某些金融财团为了获得客户和竞争对手的核心情报,在商业情报领域倾注了越来越多的资源,这不但反映在从事商业情报工作的人员素质越来越高,情报分析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更集中地体现在情报收集手段越来越具有隐蔽性和专业性。目前,大型企业、财团广泛使用第三方专业公司或者自己直接设立掩护公司开展灰色甚至非法情报收集,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这类专业公司和掩护公司往往由专业人员组成,在成立过程中就充分考虑到了事后的反查环节,在具体情报收集活动中也往往使用掩护身份和专业技术手段,普遍使用非法和行内称之为“灰色的情报收集手段”,工作方式隐蔽、手段专业,是一种很难被察觉的情报活动。

在正常的竞争情报实践经验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灰色情报手段运用,这类情报收集活动往往经过精心策划,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较难通过单独的某一渠道去发现或识别,这一切都使得反竞争情报工作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目前国内反竞争情报工作大多从安全漏洞评估、加强保密教育、控制知密范围等堵漏防御性的层面开展,由于企业整体安全牵涉到全面的物理安全、信息安全与人力风险安全系统导入,牵涉面较广,实施成本大要求高,在未导入整体安全防控体系的情况下,单纯的防御往往容易流于形式,而且也缺乏针对性。一方面,面对越来越专业,而且越来越具有进攻性的非法情报活动而言,正所谓“无所不备者,无所不寡”,单纯靠防范是防不胜防的,而且也无法从根本上遏制这些恶意的情报收集行为。从竞争对手企业竞争的角度,商业间谍和其他非法情报活动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能带来极大的收益(虽然是非法的或者至少是不道德的),另一方面它的成本与风险也高得惊人,非法的情报活动一旦被发觉并被掌握证据,情报收集者本身和幕后指使者都有可能面对严厉的刑事制裁和巨额的经济处罚。因此,要有效地保护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与商业秘密,对此种灰色、非法情报活动只有采取积极主动的监测、分析与追查措施,才有可能真正有效地遏制对手恶意的竞争情报活动。

2 反竞争情报战略制定

针对不同的竞争情报获取途径可以制定不同的反竞争情报战略,以下就分别以这些情报搜集途径提出相应的反竞争情报战略。

2.1 从企业内部泄密源谈反竞争情报战略

主要包括:建立并健全一整套完整的保密制度,增强员工的保密意识。现阶段,大多数企业员工的保密意识差,有关企业的重大商业秘密很容易在员工的交流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泄漏出去。因此,企业应建立完整具体的保密制度,包括与员工签订保密合同,严惩泄密的员工,同时,应加强对员工职业道德的教育培训,培养并增强员工的保密意识;安装必要设施监视企业掌握重大商业秘密的人员。保密制度等规章制度只能从职业道德上对企业员工进行一定程度的约束,对于掌握企业重大商业秘密的人员是否能有很强的保密意识却不敢保证,因此企业应采取适当的强制性措施,配备必要的设施,如安装全套防盗系统,设置全天候监控系统,安装窃听器等,防止企业重大秘密外泄;妥善保管企业的文件、档案、图纸、光盘、磁盘等内部资料。这些资料若被竞争对手获取将会导致重大的情报泄露;广泛使用文件粉碎机。将企业废弃文件彻底销毁,以免竞争对手从中分析出本企业的竞争动向。

2.2 针对第三方渠道的反竞争情报战略

所谓第三方渠道是指间接通过与竞争对手打交道的各行业人员捕获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第三方包括竞争对手的顾客、供应商、分销商、广告商、新闻媒体、银行、咨询机构、运输部门等。这些机构是重要的竞争情报员,因此企业应谨慎地与第三方打交道,可制定以下战略措施:与注册会计师、律师、市场调查员签订保密协议;对企业的广告加以防范。广告是企业产品宣传的有效途径,但其篇幅、用语、价格、图案等体现了宣传者的市场目标和战略,因此一定要注意广告的用语、企业简介等是否会泄漏有价值的情报;对企业敏感的新闻泄漏有所控制。如企业在举行新闻发布会、技术交流会或接受媒体采访等过程中凡涉及商业秘密的相关内容,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对参观访问者进行严格把关。企业在接受参观访问时对来访者应有适当的限制,要求他们不得摄像、录音,也不得在无人陪同情况下任其游历,尽量避免参观带有企业秘密的场所和设施。

2.3 利用信息技术的反竞争情报战略

21世纪的今天,由于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多企业把情报搜集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企业有了更多快捷的获取以及存储信息的新途径,例如建立企业内部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发布企业信息并获取竞争情报等。数据库在经济情报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竞争者可以从数据库,尤其是商情数据库得到重要的竞争情报。而进行竞争者网站的挖掘和监测又是企业在网络时代参与竞争的基本功,因为竞争对手的网站不仅提供如产品、服务等的基本信息,还会把它的研究开发、新产品特色、新技术、社会活动等动向在网上,这些有利于竞争对手丛中得知企业的战略方向。因此,企业应利用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采取相应的措施:设置数据库访问权限。企业内部数据库不能对外公开,对企业内部也只允许相关人员访问,让尽可能少的人掌握企业的重大机密;利用网站登录记录收集关注本企业的竞争者。大多数Internet服务提供商都为企业帐户提供了登录数据,企业可从中得知哪些人访问过本企业的站点,以发现关注本企业产品的竞争对手,这就使反竞争情报工作变“防守”为“进攻”了;严格审查网上发布的信息。确保其不涉及本企业机密时才能在网上发布;发布虚假信息,迷惑竞争对手。这对于反竞争情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重创、打击甚至击败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这在《孙子兵法》中称为“死间”,即故意制造和泄露虚假情报给敌方的间谍,以造成敌方重大决策的失误。

2.4 基于一些竞争对手为了争取竞争优势会不择手段,利用不正当手段盗取企业的专利信息、商业秘密和侵犯著作权等,企业应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包括注册商标、申请专利保护、诉讼保护等,还可根据相关法律要求不正当竞争者停止侵权行为,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当然,竞争情报搜集方法是灵活多变的,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情报搜集方法,企业必须灵活运用各种反竞争情报策略并使之不断发展和创新。

反竞争情报战略除了要针对情报搜集过程外,还应不忽视情报传播过程中的反竞争情报战略。当竞争情报人员将搜集到的情报整理成形后应通过正确的情报传递方式提供给情报用户,若传播方式零散则有可能造成信息失真或情报外泄。因此,企业内部必须规范化信息传递次序,将各情报人员搜集的信息汇集到情报部门,再由情报部门派专人直接以报告形式统一传达给决策者。

3 在企业中设置专门的竞争情报部门开展反竞争情报工作

商场犹如没有硝烟的战场,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竞争情报与反竞争情报是市场竞争中的剑与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企业要开展好反竞争情报工作必须与竞争情报过程相结合。现代的竞争情报工作不只是简单的信息搜集,而是要进行文献信息聚类、知识推理、综合分析等才能较准确地掌握竞争态势。因此,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首先是要设置专门的竞争情报部门,其成员必须是具有专业领域知识的高层次人才,而且反竞争情报工作是该部门的一大工作重点。在当今我国的社会环境下,缺乏专业的商业间谍和反商业间谍人才,设立这样的情报部门是相当必要的。

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新窃密技术和手段层出不穷,要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不光要做到“知己知彼”,更应该“保己知彼”。企业反竞争情报工作是围绕竞争情报进行的,因此首先要明确竞争情报获取的工作步骤:一是规划与定向。即确立竞争情报过程的目标。二是情报搜集。采用合适的信息采集方法收集企业内外的相关信息。三是信息加工。初步整理收集来的数据和信息,将其分类、排序、存储,使之有序化。四是情报分析。运用情报分析技术对加工后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产生情报产品。五是情报传播。采取恰当的情报传播方式将情报产品传递到情报用户手中,为其决策提供依据。

我国企业不仅面临着国内同行业企业的竞争,而且面临着竞争手段高强的国外企业的严峻挑战,重视竞争情报工作,增强企业竞争情报能力刻不容缓。在企业普遍重视竞争情报工作的情况下,谁更重视反竞争情报活动谁就会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利润,并在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因此,只有重视并实施反竞争情报战略,促进企业竞争情报部门的发展壮大,我国企业才有可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生存发展。

参考文献

1 兰小红,鞠英杰.论企业竞争情报部门的反竞争情报战略[J].黑龙江对外贸易,2005(9)

2 侯颖锋.企业反竟争情报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6)

3 邱晓琳.企业秘密信息的反竞争情报保护[J].中国信息导报,1998(12)

4 王知津,陈维军.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竞争情报与反竞争情报的整合机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9)

5 程娟.网络环境下企业信息泄密与反竞争情报整合.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

神华集团营销环境分析与战略制定 篇3

关键词:神华集团;营销

1 集团概况及经营现状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神华集团的销售工作开始,伴随着集团的迅猛发展和状大,历经运销分公司、销售中心等数次机构变迁,于2011年6月成立了销售集团公司负责神华集团整体的销售业务。公司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营销企业为目标,创新经营手段,自主开发了煤炭交易网络平台,目前煤炭和化品交易已达到亿吨级规模,成为国内销量较大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2 企业营销环境分析

2.1 宏观环境分析

2.1.1 政治环境

一是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影响。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到来,能源结构的调整也势在必行,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也将会越来越严格,对于煤炭消费行业包括水泥、建材、钢铁、化肥等也属于高耗能行业受到国家控制。煤炭消费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另外,由于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也使钢铁和水泥的需求量降低,这些行业对煤炭的需求也受到的抑制,煤炭消耗的增速明显放缓,有些还呈下降趋势。就煤炭需求的大户来讲,当前,煤炭需求增长的主要客户源还是火力发电厂,但是国家政策影响,国家会优先发展风电、水电、核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火电企业却在控制发展之列。到2017年,国家要把火电企业单位标煤能耗控制在300克以下。据国家能源局数据,全国火电企业单位标煤能耗在2013年为321克,如果要降低到300克,那么意味着煤炭消耗同等规模装机条件下要减少1.3亿吨。2014年,全国关停20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京津冀鲁地区的原煤消费削减1700万吨。相关政策还规定了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煤炭消费要实现负增长,在京津冀鲁地区要实现减量8000万吨煤炭消耗。未来几年,国家将严格控制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的煤电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厂的新建项目,禁止审批除热电联产外的新建燃煤发电项目。

二是地方政府对煤炭企业保护力度加大,煤企成本下降,价格下行。为了应对煤炭企业亏损面的扩大,地方政府纷纷采取了减免税费等保护措施,进一步下降了煤炭企业成本线,价格见底的周期也将会进一步延长。然而,在煤炭企业亏损的情况下,一些大型煤企仍然靠扩大生产来维持运营,以量补利润的情况时有出现,致使产业集中度继续提升,煤炭价格将持续下行。从环渤海指数我们可以看到,2011年为797元,2012年774元,2013年618元,2014年548元,而秦皇岛的挂牌价格从796、768、612到539元。可见煤炭市场价格下行越来越严重。

三是环保政策影响,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大气污染防治为契机,加快淘汰能源行业落后产能,着力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比重”,这对煤炭市场带来的影响将是长期的,在未来几年,煤炭行业将会受环保政策的抑制。按照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2017年,全社会煤炭消费总量要控制在42亿吨,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的占比将下降到65%,。据测算,2013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约为40.5亿吨(含净进口3.2亿吨),意味着未来一个时期市场增长空间有限,煤炭消费的需求量有可能会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2.1.2 经济环境

一是煤炭产能过剩十分严重。煤炭市场“黄金十年”发展期已经过去,但是在山西内蒙等国内的主要产煤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进展迅速,煤炭行业的投资规模以及扩张发展的势头不断加大,因些产生了大批的大中型煤矿。新建矿井的不断投产造成了煤炭产能的集中释放,煤炭市场产能过剩现象十分严重,打破了市场的供需平衡。产能过剩,供大于求是造成煤炭市场销售困难,煤炭价格持续下滑的主要因素。依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我国煤炭2013年产能约为45.8亿吨,约为40.5亿吨的煤炭消耗,那么产能过剩就在5亿吨以上。虽然市场会对此进行一定的调节,但是前期形成的煤炭产能释放依然会给煤炭市场带来较大的压力,要消化过剩的产能,还需要很长的一个时期。

二是替代品竞争加剧。水电持续增长。全国规模以上的电厂2014年1-9月份,水电发电量达到了7155万千瓦,同比增长20.8%,其增速同比提高16%。水电总装机预计在2015年,将超过3亿千瓦,同比将增长1000万千瓦,受水电的增加的影响,火电的负荷减轻。另外,由于国家目前还加大力度发展非石化能源,其增长态势不容小觑,同时跨区域送电也在大幅的提高,未来时期可以预见的是,非石化能源会不断加大对煤炭的替代规模。

三是,大量涌入的进口煤挤压市场。从国家能源格局和流向、国家进出口政策、用户的经营策略,特别是成本竞争优势等要素看,进口煤对市场的影响不可低估。我国从2009年开始,我国已经成为煤炭净进口国,从09年开始煤炭进口量的年增幅为22.5%、39.3%、20.4%、29.7%和10.9%。连续5年都是呈现出大幅的增长。因此,我国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国内外一体化的市场特征也在煤炭市场上体现出来。

2.1.3 技术环境

一是开采技术提高,产能加大。近年来我国国内煤炭开采技术不断进步。大型综采设备已经普遍使用。小型煤炭的开采技术也日趋成熟,各种自动控制设备和信息化产品不断应用在煤炭生产领域。煤炭生产全过程可以实现数字化监控,自动化操作。这些技術的不断进步,促使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也不断提升。

二是煤转化尚存在成本和污染问题。由于我国富煤贫油的资源分布特点,近年来煤转油项目受到了各大煤炭企业的青睐。但是目前该项目还只能作为长期战略准备项目,因其投资成本过大,对水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以及近期国际油价大幅下调等因素影响,短期内很难成为主要营利项目。

2.1.4 自然环境

煤炭资源形成年代久远,有着不可再生的特性,受地质变化影响,其分布的区域不同,各区域的煤炭质量也不同,这都是人为不可改变的。我国虽煤炭总体储量不低,可是分布情况却不均衡。北部地区储量最多,可是储备多的地区却不是工业发展快的地区,经济发展快的南方地区煤炭资源储备量又极少。需求少的的地方储备多,需求大的地方储备少,这就为资源的运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1.5 社会人文环境

从我国资源和人口分布对比来看,人口分布的情况与经济发展情况基本相对应,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也相对密集,人口密集的地区煤炭需求量与较大。目前,国家正处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更加要注重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以基础建设为主的发展方式正在转变。我们鼓励自主创新,开发新技术,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煤炭企业也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这也是煤炭企业树立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目标的要求。

2.1.6 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是指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条文规定,是煤炭企业生存的根本。煤炭企业要在一个公平合理的经营环境下开展业务,面对竞争都需要完善合理的法律环境作保障。近年来,我国的法律规章制度越来越健全。企业双方的权益和责任义务通过《合同法》进行规范。避免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破坏环境,可以依据《环境保护法》。制裁恶意竞争避免交易平台不公有《反不正当竞争法》。还有专门针对煤炭行业《煤炭法》专门对行业发展进行规范。同时还有一系列针对煤矿生产安全、煤矿职业病防护、以及建设工程质量等方面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对企业经营过程可以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制约,保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促使企业承担好社会责任。目前国家对煤炭价格的定价机制也有所转变,供需双方由市场来定价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以质定价,依照供需关系调节价格高低,把经营交给市场决定,这是国家政策对煤炭企业的新要求。这也避免了煤炭企业自主性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从生产到销售环节都需要更加专业的人员,市场规律才是企业经营发展的依据。

2.2 微观环境分析

2.2.1 资源储备及生产销售情况

截至2013年底,神华集团包含全资和控股子公司21家,70个生产煤矿,投运电厂6,566万千瓦总装机容量,拥有自营铁路1,765公里的,拥有的黄骅港具有1亿吨吞吐能力、天津煤码头有4,500万吨吞吐能力、珠海煤码头有4,000万吨吞吐能力,航运公司现有船舶30艘,在2003年,神华集团的原煤产量就己经超过了亿吨。2014年完成了5.8亿吨的煤炭销售量。在煤炭市场的黄金十年高速发展曾以两千万吨的年增长率持续增长了七年,甚至达到四千万吨的年增长。神华集团销售公司业务始于80年代中期,通过多年的市场和客户培育,煤炭市场不断开拓,逐步发展壮大,用户现己遍布华东、华南、华北、西北地区,目前西南分公司和华中分公司正在组建当中。2013年全年销售煤炭66261万吨,煤炭贸易完成9303万吨,进口突破3000万吨。

2.2.2 集团化的统一营销方式

神华集团通过销售体制改革,先后将神东煤炭集团、准格尔公司、乌海公司、包头矿业公司的煤炭纳入神华集团销售公司统一销售。2011年6月在实现集团化销售后,整合了煤制油化工产品的销售,接收了鄂尔多斯煤制油、包头煤制烯烃销售业务。后又将神新、神宝、北电胜利能源公司的煤炭纳入销售集团统一销售。这种大销售体系的建立,使生产单位分可以集中精力抓好生产,也充分发挥了销售团隊的专业化优势,整合和优化了销售、市场资源。通过销售的专业化分工、集团化管理、一体化运营推进全集团产业的深度合作、资源共享、协同效应,更有利于实现整体上的低成本运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2.2.3 核心竞争力

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能够运用的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是其他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如果企业拥有这种关键环节的优势必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这种能力必须是独有的或者是非常稀有的,必须是竞争对手很难具备的,必须是无法以其他手段代替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价值。神华集团拥有自营的铁路和港口,可以实现从生产到运输到销售的一体化运营就是其核心竞争力。这在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对运输有很高要求的国内煤炭市场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首先是成本降低,其次对于大客户来说他保证了供应的稳定性,另外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保证了其比竞争对手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而且内部市场也可以对一些环节的利润情况进行有利的调节,保持了一种持久稳定的竞争能力。这种一体化的运营方式也有利于集团更有时效性的顺应市场,随时根据市场调整内部经营链条,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

3 营销战略选择

3.1 营销环境SWOT分析

SWOT分析法的分析模型具体是由四个基本要素即机会、威胁、优势、劣势这四大要素组成的。SWOT的分析方法就是研究外部环境中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作用的机遇和威胁,同时对企业内部的条件进行分析,查找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将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有机结合和匹配,分析对策的方法,直观的认识企业面临的问题和有利条件,帮助企业找准正确的发展方向,制定出适合企业在市场上战胜竞争对手的经营战略和发展目标。

3.2营销战略确定

锂电池企业战略宏观环境分析 篇4

PEST分析是指对显著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的宏观因素进行的分析。宏观环境分析一般包括对政治环境 (Political) 、经济环境 (E c o n o m i c) 、社会环境 (Social) 、科技环境 (Technological) 进行分析, 简称PEST分析。本文将利用PEST分析法, 对民营锂电池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

一、政治法律环境

政治法律因素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全面了解和企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 可以减少政策风险, 有利抓住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环境的污染以及资源的短缺问题越来越受关注。节能环保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对产业的结构进行调整显得尤其重要。为此, 国家通过制定和施行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 以扶持绿色环保企业、促进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

2009年和2013年, 国家两次颁布并实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不止国内, 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政策, 扶持新能源汽车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电池组件研发及公共设施建设。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部件, 产业发展环境良好。

2010年4月, 国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对于再生能源的利用, 蓄电是重要的环节, 而锂电池企业作为绿色环保的能够提供可行蓄能方案的企业, 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

2012年7月, 国家提高了铅蓄电池的行业准入条件, 对污染环境比较严重的铅蓄电池行业进行限制, 使其市场份额逐渐减少, 由绿色环保的锂电池行业逐步替代。对铅蓄电池行业进行限制之后, 锂电池的市场需求会大幅上升。

二、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经济条件、经济特征、经济联系等各因素。

2008年经济危机的蔓延, 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10年各国经济开始逐渐恢复, 尽管复苏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 但宏观经济形势良好。近年来我国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依次为:2011年484, 123.5亿元、2012年534, 123.0亿元, 2013年588, 018.8亿元,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稳中略降, 2011年为9.9、2012年为7.7, 2013年为7.7, 但依旧保持较高的增长点。与此同时,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2012及2013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依次为24, 564.7元、26, 955.1元。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 为扩大内需做好准备并为国内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物质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 人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 不仅在工作中,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 各类电子产品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 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 手机网民5.57亿, 较2013年增加5672万人。随着手机网民的逐年增长以及PAD等移动设备的普及, 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也随之扩大。

三、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宗教信仰、教育水平、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等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而另一方面, 由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 这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与食物安全等问题。2015年由媒体人柴静拍摄的环保纪录片《穹顶之下》获得民众高度关注, 截至3月1日12时, 网络总播放量迅速突破1.17亿。民众对环保的高度关注将积极推动国家政策的调整, 而作为绿色环保的锂电企业无疑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 低碳环保的社会环境将给锂电池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近年来, 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 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随着新一代劳动力权益意识的增强, 他们不像大多数老一代劳动力能忍受基本权益受侵害, 当工作时间超出法定时间, 工作环境恶劣, 工资低廉时, 他们会离开, 去选择有权益保障的企业。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会加大企业的财务支出, 这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四、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指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技术水平、技术政策、新产品开发能力, 以及技术发展的动向等。

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已经超过20年, 基本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但总体而已锂离子电池产业还是一个朝阳产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技术进步也非常快。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是目前国外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主要创新点, 这两点同时也是锂离子电池产业面临的瓶颈问题, 近年来发生过几起电动车起火事故。提升能量密度和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这两方面的技术进步对产业未来的发展进程有巨大影响。

锂离子电池很早就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电池技术之一, 在“九五”期间曾被我国列入国家重点科技公关项目。近年来, 我国在锂离子电池产业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自主创新和锂离子自动化生产设备的进口替代。

根据以上PEST分析, 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为锂离子电池产业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了参考性的信息。

摘要:本文利用PEST分析法对锂电池企业宏观环境进行分析, 为相关企业以及准备进入锂电池行业的相关企业提供战略发展的相关信息, 以降低企业由于宏观环境造成的风险, 使企业更好的抓住发展机遇。

关键词:锂电池企业,宏观环境,分析

参考文献

[1]郑平.YJ电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 2011.

[2]http://business.sohu.com/20100221/n270328663.shtml.第二代农民工不能吃苦耐劳也许是一种进步[Z].

战略环境分析 篇5

3.业务范围:教导材料,辅导资料为主,还有小说,幼儿书籍,还有自考/考研类复习资料以及生活健康百货天文地理类专栏等

4.资金力量:新华书店是连锁店,资金力量雄厚,知名度高

5.主要的宏观环境因素:一,该企业处于南京较繁华地段,人均收入水平高,周边小学中学大学较多,所以教导辅导学习资料畅销

二,该地区的社会人文环境好,所以影响了该地区的的购买决策,和书店的经营范围,居民的生活时尚书籍源源不断上架,三,该书店是新华书店的分店,与本地的中小学教育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辅导材料更新及时,进货销售渠道正规一体化,所以利润很高,四,新华书店为方便周边居民,还特设了休息室阅览室等,方便居民自主选择,自由博览,吸引人气.6.行业特征:首先经营的书籍范围广,齐全,面向不同层次的消费群.有中小学生辅导资料,自考类学习复习资料,专业技能资料,以及生活百科等资料,方方面面都有竞争.其次,价格刺激消费在现实中很有借鉴意义,新华书店管理不统一,价格相对较高,盗版猖獗的今天更应该打持久的价格战,让盗版无路可生存,再者各店具有统一的管理平台和技术平台,各店之间能够合理的调动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产品推广上无形的提高知名度,最后国外书店的经营方式和经验可以借鉴,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决定他们的购买欲望,所以要面向消费者 7.主要竞争对手:IT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产品的新兴,周边大型超市,以及各种买辅导资料的小书店

8.竞争实力:资源充分,地理位置优越,在繁华地段,人文环境优越,居民经济收入水平较高,周边学校多。人文价值观高,重视文化汲取,业务范围广,连锁经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企业使命:企业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节能环保、完美创新,为每一个客户打造一精品建筑,构筑精致生活温馨舒适的家。

2.战略目标:发挥江苏山水资源优势,我房地产开发公司致力于人文居住建筑的开发与研究,探索对中式建筑与现代居住概念的统一与协调。发掘历史文化的精髓,并结合开发房地产项目中,无论从方案的设计到施工方案的制定,每一道工序都力求精益求精,充分保证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也保证了产品所独具的文化特色和表现内涵。这支精英团队始终以规范、专业、重于长计而立身,历经几年的披荆斩棘之后,成为中国人文居住的后来居上者、中国传统中式民居建筑的引领者。

3.战略措施:在当前房地产市场销售不景气的情况下,以高度竞争为特点的市场上,只有使自己对顾客具有特殊性,懂得发展和维护顾客忠诚的驱动力,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提供具有竞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苏州嘉德深知地段对该产品塑造的作用。战略措施是: “我们是做好产品再找地块,而不是其它开发商通常的先拿地再做产品规划”。在这个领域里打拼的时间越长,越能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家庭”情感和意识的强烈。当很多人捧着数十年甚至几辈人的积蓄来买房时,要知道,房子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商品概念,它承载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家园的期盼、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当合作伙伴在协议上庄严签字的时候,他们又何尝不是对企业充满了种种向往、追求和期盼呢?当人们把种种向往、追求和期盼寄托在我们身上时,这一切便汇成了我们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一个个超越利润之上的神圣使命。

公司秉承诚信、务实的经营理念,通过不断拓展与地产行业相关的业务领域,在产品与服务中坚持开创性思考和对品质的不懈追求,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为政府和公众贡献丰富的社会财富,为集团和合作伙伴创造稳定持续的收益,为员工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创新思想与实践、不断超越,成为消费者心目中具有独特价值的现代地产企业。

在产品上,以科学的方法创造产品价值,关注居住的本质,真正贴近人性需要,使产品竞争从功能上取胜;

在企业管理上,强调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尊重商业逻辑,使企业在和谐、理性中获得持续发展;

环境决定战略 篇6

【关键词】环境;战略环境;战略制定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发展的措施,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萌芽,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必须对战略环境进行正确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环境的分析是对企业的经营业绩来源、成功要素、优劣势、如何整合企业资源进行分析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是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工具,主要是从机会和威胁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大小确定权数,对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最后得出加权分数。在对企业进行战略环境分析时,首先要选择影响企业发展的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因素的总数应该控制在10-20个之间,少工或者超出这个标准,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影响因素的选择要在机会和威胁中同时选择,列出一个机会,就要列出一个危险,为保证分析的准确性,要对因素进行具体的阐述。其次,要对每个因素赋予权重,数值从0.0-1.0,0.O代表不重要,1.0代表非常重要,数值越小,代表该因素对企业的影响越小,相反,代表该因素对企业的影响越大。由于企业之间存在着差异,一般来说,机会的权重要高于威胁的权重,少数企业机会的权重要低工威胁的权重,值得注意的是,机会的权重与威胁的权重之和等于l。第三,根据日前的企业战略对因素进行评定,评定分值的范围在1-4之间,反应非常好的评定为4分,反应较好的评定为3分,反应一般的评定为2分,反应非常差的评定为1分,第四,在得出每个因素的权重之后,用权重乘以与之对应的评分,得到加权分数,第五,把所得到的全部加权分数进行相加,最终得出企业的总加权分数。无论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包含多少个机会因素和威胁,总加权分数的范围都是在1.0到4.0之间,取平均值为2.5,高于2.5说明企业在面对外部影响时,能够做出较好的反应,如果低工2.5,说明企业在面对外部影响时,不能做出反应。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是对内部环境进行分析的工具,主要是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大小确定权数,对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最后得出加权分数。在对企业进行战略环境分析时,首先要选择影响企业发展的优势和弱势,内部因素的总数应该控制在10-20个之间,少于或者超出这个标准,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影响因素的选择要在机会和威胁中同时选择,首先,要列出企业的一个内部优势,然后再列出企业的一个内部劣势,为保证分析的准确性,要对因素进行具体的阐述。其次,要对每个因素赋予权重,数值从0.0-1.0,0.0代表不重要,1.0代表非常重要,对于企业效益影响越大的因素,其所得到的权重就越高,数值越小,代表该因素对企业的影响越小,相反,代表该因素对企业的影响越大。由于企业之间存在着差异,一般来说,优势的权重要高于劣势的权重,少数企业优势的权重要低工劣势的权重,值得注意的是,优势的权重与劣势的权重之和等于l。第三,内部因素评价矩阵的评分同外部因素评价矩阵的评分一样,分为4个分值,重要弱点的评定为l,次要弱点的评定为2,次要优势的评定为3,重要优势的评定为4。第四,在得出每个因素的权重之后,用权重乘以与之对应的评分,得到加权分数。第五,把所得到的全部加权分数进行相加,最终得出企业的总加权分数。无论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包含多少个机会因素和威胁,总加权分数的范围都是在1.0到4.0之间,取平均值为2.5,高于2.5说明企业内部优势高于平均水平。通过对企业进行外部环境分析以及内部优劣势分析,从分值中可以明确的看出,内部的哪些因素可以给企业带来发展机会,哪些因素威胁着企业的发展;内部企业自身存在哪些竞争优势和劣势。

二、战略制定

企业战略的制定是为了达到一段时期内企业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与企业战略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企业战略的制定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企业战略的制定直接影响到企业战略日标的完成水平,在制定企业战略之后就要通过采取有效于段的方式来将战略构想转变成实际的战略行动。企业之所以制定战略日标,就是因为企业日前的状况不能满足企业的未来发展,所以,战略目标的制定必须强调改革,只有剔除掉旧办法,旧管理,才能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要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出发,首先战略目标对于内容的制定有具体的数量,比如营业额达到多少,利润值达到多少,这些指标的数量都是具体的,其次,战略目标的制定受时间限制,战略目标都是在一定背景下制定的,在未来多长期限内要达到的目标。制定战略目标的前提是要对企业战略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企业战略制定要从企业内部的各种因素出发,从多角度进行考虑,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的最优。企业在进行战略制定时,要以创新为基础,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更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除此之外,要对企业内部各阶层职工以及客户进行分析,分析各层职工以及客户的具体需求,只有明确需求,在制定企业战略时,才能准确切人问题关键,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结语

从本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在制定战略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优势,结合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找出企业自身存在的缺点,对缺点进行及时克服,企业在面对威胁时,要充分利用企业的内部优势,以此抵挡威胁对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只有综合考虑企业外部和内部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企业才能长期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帅.田志龙.整合市场战略与非市场战略的战略管理模型——基于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研究[J].管理学报,20l0(7)

战略环境分析 篇7

关键词:小微物流企业,经营环境,战略选择

我国物流产业中存在着大量的小微企业, 这些企业一般提供仓储、运输、配送、快递、货运代理或综合物流等传统物流服务, 人员规模不超过100人, 年营业额不超过一千万元。他们是物流市场上基础而活跃的成员, 承担着绝大部分的物流基础运作, 以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满足着大部分物流市场的需求, 对本区域或某专业市场的物流需求更为熟悉。

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 小微物流企业创造了大量的物流增加值, 企业规模也得以发展。但是, 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和产业结构升级压力的增加, 小微物流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经营困境, 直观体现在利润率降低、客户开发困难、用工荒等方面。而究其原因, 这些经营困境均与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有关。因而, 重新审视企业经营所处的市场环境, 及时调整企业竞争战略成为影响小微物流企业存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1 宏观环境的变化与影响

应用PEST分析法, 从政策及法规、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分析小微物流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变化及影响。

1.1 政策及法规环境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4-2020年) 》, 提出物流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 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规划的三大发展重点是规范市场降成本、提升规模集约化、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另有提升社会化和专业化、信息化、技术装备现代化、标准化、区域协调发展、国际物流和绿色物流七项主要任务, 十二项与此相关的重点工程, 包括多式联运工程、物流园区工程、农产品物流工程、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程、资源型产品物流工程、城乡物流配送工程、电子商务物流工程、物流标准化工程、物流信息平台工程、物流新技术开发应用工程、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工程、应急物流工程。在此指导思想下, 政府主管部门频频出台导向性政策, 如交通部推行甩挂运输试点, 进一步统一运输配送车型标准, 发展多式联运试点单位;商务部支持托盘标准化, 推动共同配送试点等。这给物流相关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 同时也推动物流产业进入到结构调整和行业洗牌的历史时期。近年来, 物流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层出不穷, 不断完善, 如营改增的税收政策, 旨在解决上下游物流企业重复缴纳营业税的问题;如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快递行业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 旨在统一该业态的业务规范;如新劳动法带来的用工成本提高和劳动维权意识增强。这些规范正是支持物流行业重整和洗牌的加速器, 那些单纯依靠粗放经营或劳动密集作业的小微物流企业将越来越难以生存。

1.2 宏观及行业经济环境

我国宏观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 增量持续但增速放缓, GDP增长率预测可能取代任务指标, 客观上有利于减少为完成增长任务而牺牲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做法, 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从保增长向调结构转变。在此背景下, 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 这一导向正是要鼓励调整结构并补充集约化经营带来的就业岗位。从物流行业来看, 2014年社会物流总值和物流增加值增速均超过同期GDP增速。伴随着对外贸易量的减少和大型外企生产基地的撤离, 生产物资的物流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均有所放缓;而电子商务在国内流通领域的大发展则带来了消费品物流量和快递业务量的快速增长, 我国2014年以140亿件的快递总量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快递大国, 而2015年的快递总量有望超过200亿件。物流行业内顺应“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机遇, 业务创新和市场整合层出不穷, 如公路零担的卡行天下整合了小微物流企业, 使得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 而资本对电子商务物流、快递快运、冷链物流、物流地产的青睐更加速了市场洗牌。 另外, 大型电子商务企业的跨界经营, 如阿里巴巴的菜鸟物流、唯品会的品骏物流、亚马逊自有物流的产品化, 纷纷成为物流市场上的新竞争者, 这些都在影响着物流行业的原有市场格局, 挤压着小微企业原有的生存空间。

1.3 社会环境

从人口发展角度看,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和生育率的持续走低, 劳动力人口数量逐年减少,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招工难和用工成本的大幅提升考验着多数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的小微物流企业。 从社会结构角度看, 一方面, 贫富差异的加剧和社会阶层的逐渐明晰将带来更多的细分市场; 另一方面, 90后、00后这些互联网原住民一代的长成, 将形成新的消费行为习惯;加上社会消费需求的整体提升, 带来全社会需求层次的全面升级。这些将对物流企业提出更多元的服务需求。

1.4 技术环境

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 物流行业进入到史无前例的技术变革期。依靠技术应用进行业务创新成为近年来物流行业的通用模式, 如O2O商业模式应用移动互联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在物流行业频繁试水, 一批车货匹配APP上线, 众包物流平台出现, 宅急送、德邦物流推出云仓储服务, 捷豹推出云物流信息系统;由阿里巴巴集团控股, 银泰集团、顺丰集团“、三通一达”、宅急送、汇通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参股的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则是在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京东、苏宁等大型自动化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提升整体B2C零售物流的效率。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前期成本, 另一方面提升了物流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对于小微物流企业而言相当于强化了物流行业的进入壁垒。

2 小微物流企业的SWOT分析

2.1 机遇和挑战

从上文的分析中不难看到, 小微物流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就像一把双刃剑,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第一, 在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出台后, 各级政府机构针对七项主要任务和十二项重点工程多有具体扶持政策, 有些主管部门还向试点企业发放资金补贴, 这为小微物流企业结合政策导向在相关市场领域中开发业务提供了机遇;然而, 政府有选择性的扶持、行业标准和规范的日益完善都在推动物流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行业洗牌, 这对小微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形成巨大的挑战。第二,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 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给小微物流企业带来了竞争加剧和生存挑战。然而, 在此背景下鼓励业务创新和大众创业却降低了很多行业的准入门槛, 为小微物流企业创造了生存发展的机遇。第三, 劳动力数量的逐年减少和新劳动法的权益保护给小微企业带来了招工难、用人贵等挑战;然而, 90后、00后新生代的消费习惯转变以及社会阶层的分化却给小微物流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细分市场机遇。第四, 新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成本投入, 对缺少资金的小微物流企业形成挑战;另一方面却搭建了平台, 提供了合作发展的机遇。

2.2 优势和劣势

大部分小微物流企业具有以下生存优势。首先, 具有经营形式灵活的特点, 只要掌舵人看准机遇, 船小好调头, 可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及时调整战略决策;其次, 贴近本地市场的需求, 客户源相对稳定;第三, 前期投入小, 风险负担小, 运作成本较之大企业相对低, 服务价格更有竞争力。小微物流企业的生存劣势也很明显, 第一, 以劳动密集型作业为主, 人员流失率高, 工资成本高;第二, 信息化、自动化程度低, 技术力量薄弱, 多数服务于低端市场, 利润回报相对小, 议价能力弱;第三, 管理水平相对低, 品牌力弱, 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3 小微物流企业的战略选择

3.1 选准细分市场, 打造核心服务

小微物流企业应该看清物流需求的不同层次, 结合自身优势选择细分市场, 打造核心服务。比如从事传统公路货运或仓储租赁与保管业务的企业, 应该更多利用区位优势, 立足本地市场, 开发本地中小型货主企业。货运企业不宜盲目增加运输范围, 而应在优势线路上深耕细作, 做专几条专线, 在此基础上根据客户需要开展代收货款、代办保险、上门取送货等增值服务, 与德邦等行业大佬差异竞争。仓储企业则应研究货主需求与货物特点, 完善仓库条件, 提高保管质量, 做好几类货物的保管, 以此满足本地货主企业的周转仓储或储备仓储的需求。

3.2 寻求同业合作, 搭乘平台顺风车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 小微物流企业应该以开放的态度经营, 不宜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潭。在本地市场上应该积极与同行进行合作, 进行差异互补, 共同打造本地品牌力, 比如各有优势专线的公路货运企业合作共赢就可能共同服务于较大的客户, 获得业务规模的增加。同时, 小微物流企业不宜将目光局限于当地, 应该努力开阔视野, 积极寻求与平台企业或行业大佬合作, 比如从事货运代理业务的小微企业可以加盟像运满满之类的货运配载O2O平台, 借助平台的推广优势和技术优势获得更多业务, 提升定价能力和服务标准。

3.3 差别用人, 确定人力资源战略

面对日益提升的劳动力成本, 小微物流企业应该从如何合理用人和留人的角度, 通过提高人均生产力降低相对人工成本。受人力资源培养成本的约束, 小微物流企业不太可能像某些大型企业那样招聘应届毕业生并采用自己的培训体系培养人才, 而应该增加人员招聘的渠道, 努力以合适的工资成本聘用合适的人员。另外, 小微物流企业也不能忽视人力资源战略, 应该分析员工的层次, 对替代性强的低层次员工, 建立好招聘渠道;对关键岗位的管理人才或技术人才, 则应差别对待, 给予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薪酬待遇, 提高此类员工的忠诚度。

4 结语

小微物流企业在当前经济“新常态”时期, 处于行业洗牌的风口浪尖。它们应该抓住在特定细分市场上的优势, 积极借力平台企业的技术和推广力量, 提升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才有可能持续经营。

参考文献

[1]吕丽莉.小微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4 (33) .

[2]乐烨.互联网+时代中小微物流企业发展对策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5 (09) .

战略环境分析 篇8

关键词:煤炭开发,环境问题,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深入发展, 煤炭占了其中大部分比重, 在我国的能源战略安全中, 煤炭占重要地位。在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 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占了约为70%煤炭生产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随着煤炭开发速度的加快而越来越突出。据我国53年的煤炭工业累计:排放煤矸石46-50亿吨, 排放矿井水680-790亿吨, 采煤沉陷面积950万亩。由此, 形成了2800多座的矸石山, 煤矸石存了36亿吨, 矸石山占地面积达6.5万公顷, 土地损坏1125万亩, 自燃煤炭56个火区, 燃烧面积达720平方公里。无数生态环境在长期开采煤炭的过程中被损坏, 不合理的治理责任制度和经济补偿机制也导致其加重。

保护矿山生态环境的人力不足, 旧账也很多, 对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发展的时候, 对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成为不容忽视的地方。

一、煤炭开发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 煤炭开发破坏了大量的耕地和建设用地

在我国东部平原存在大面积的积水、受淹和盐碱化等破坏, 都是由于采空塌陷造成的。在西部矿区的地面塌陷对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负面影响较深。地面塌陷对道路、铁路、桥梁、输电线路和建筑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平原地区, 村庄很多, 其人口迁移的原因就是土地塌陷对村庄的破坏, 1000万吨煤炭的生产一般需要迁移2000人左右。据合计, 共有586万公顷的土地被采矿、开挖和废渣、废石、尾矿堆置而破坏。森林面积和草地面积各被破坏106万公顷和26.3万公顷。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都是由于地表植被被破坏和大量推放的尾矿。

(二) 煤炭开发诱发地质灾害,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地质构造、边坡岩体、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等都对地面陷塌、露天采坑有加剧作用, 同时还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各种负面影响, 威胁周围居民和建筑的安全性。在给经济造成损失的同时还对地质环境造成了影响。据统计, 全国有180处以上因为采矿而发生严重塌陷, 有1600个受到极大的影响。近40个城市发生采矿塌陷灾害, 其中破坏严重的有25个, 至于犹豫塌陷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高达4亿元以上。依据12个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显示, 由于采矿而引起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达1704次。

(三) 煤炭开发破坏地下水资源

如今, 地下水下降日益严重, 煤炭开发更导致其下降数十米甚至上百米, 疏干漏斗的范围扩大, 对整个地下水的均衡情况产生负面影响, 对人们生产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也产生了影响。相关资料表明:在山西, 水资源在平均一吨煤中的损耗为6.98元, 当地采煤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28.6亿元, 18个县26万人因为采煤出现供水困难, 30万亩水田变为旱地, 3000多处的井泉消失。

在我国西北, 在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对煤层的开采都约为100米, 在含水层底界和煤层之间相隔10—50米, 含水层底部在开采煤层之后很容易被冒裂带影响, 矿井水将会取代含水层的地下水, 潜水位下降严重, 含水层的干枯对于植物、沙土、地表植被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煤炭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管理机制探讨

(一) 加强法规和制度化建设

在矿山环境保护方面, 我国的法律法规大多仅限于“三废”的污染与治理, 而关于矿山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缺少关注, 所以对于相关内容的补充迫在眉睫。矿山问题是严重的, 但问题的解决急不可待, 根据矿山环境问题的特点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紧密相关的特征, 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进行跟进。内容是说明矿山勘探、可行性研究、矿山设计、施工、生产和闭坑等进行的全过程。环境管理制度作为法律手段进行实施, 结合矿山环境管理与矿业权管理与矿产开发管理, 根据“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的原则, 立法保护矿产资源环境、建立矿山环境管理制度、落实环境保护执法工作。

(二) 实施煤炭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 切实加强煤炭矿山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为了将煤炭开发会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同时还能使环境逐渐恢复, 可以采用煤炭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思想, 对煤炭矿山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有效的政策方针有效保证了相关制度的实施。

目前状况是煤炭导致山体环境被破坏和污染严重, 结合煤炭资源采选的特点, 对于采矿的准许条件应严格把关, 包含清洁生产条件、矿产管理能力、矿山环境恢复、土地复垦能力等等。坚持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要求对正在开采或矿建的矿山进行合理的资源开发, 对其当前的技术水平、装备、经济能力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 对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安全措施不高的矿山, 实行强制关闭。综合治理影响生产生活明显的、破换环境严重的废弃矿山。

(三) 健全管理体制, 提高管理效率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旷地复垦, 一个既能“沟通矿业和环境两方面的信息和标准”又能对各方利益进行协调和平衡的统一的权威机构其作用非同小可。在立法上, 由国土资源部门对复垦工作进行全权负责, 由其带头, 成了复垦办公室, 由农业局、林业局、矿业公司、技术机构和本地社区代表构成, 对复垦活动统一规划、实施和监督。明确界定国家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的职能, 分工明显, 权到责到。

自我复垦计划就是采矿企业想本地上交采矿污染补偿费用来作为土地的征用费, 推动自我复垦计划的实施。这些措施不仅能够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 又能减少耕地长期被压占和弃耕现象, 还能提高复垦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讲义[Z].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2012.

[2]田亮, 郁志刚等.煤炭开采对土地资源破坏的分析[J].山西煤炭, 2011, 21 (4) 17-19.

战略环境分析 篇9

一、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是企业所独有的信息, 是相对于市场的期望和竞争对手来说的。优势是指能为企业带来重要竞争优势的积极因素或独特能力;相反, 劣势是指限制企业发展且有待改正的消极方面。在经营战略环境中确定优劣势的重要标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包括具备创新的技术、拥有创新的人才、优秀的企业文化、品牌影响力、核心技术等。

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可最终表现为企业优于或劣于该行业平均水平的获利能力。1990年, Prahalad和Hamel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明确指出企业竞争优势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这种能力表现为:对最终产品的消费者福利有显著的贡献;有为通往多种市场提供的潜在渠道;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因此,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优势或劣势是: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优质、先进的产品或是周全、良好的服务等形式往往是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最直接的表现, 从而进一步体现为企业所具有的潜在获利机会, 因为核心竞争力自身的价值常常等效于企业潜在获利机会的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落脚到能够帮助企业获得稳定的净现金流量上来, 只有当企业潜在和现实的获利能力、企业经营总成本降低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现金流量最终表现出来时, 才真正达到了企业培育和管理企业核心能力的目的, 从价值量的直观角度体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目标。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势地位与企业平均资本成本的高低有着重要的联系。例如, 企业高素质的经营和管理人员, 能够与金融机构、顾客、供货商, 甚至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人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帮助企业实现低成本融资等, 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反过来, 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又能够吸引一些新型专业人才的加入, 在其他领域继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有效配置企业资产或进行必要的重组, 创造良好的投资机遇;通过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优化资本结构来降低企业总成本, 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增加。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体来说包括三个部分:第一, 具备核心的有形资源;第二, 拥有知识的集成 (包括技术的创新) ;第三, 具有良好的竞争战略渠道和方法。

由于资源通常包括资本、土地和劳动, 因此, 企业核心的有形资源主要指充足的财务资源和以物质形式存在人力资源。从会计学上讲, 充足的财务资源具体表现为已经发生的能用会计方式记录在账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 包括资金、债权和其他权利。在企业财务资源系统中, 较为重要的资源是货币资金、金融资产;而以物质形式存在的人力资源目前尚未形成健全的公认的会计要素, 有待于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和完善。

对于一个竞争企业来说知识的集成主要指无形资产方面的优势, 除了包含现有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商标权、专利、专有技术等员工内在智力的创新, 也包括现有无形资产概念范围以外的内容, 比如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社会责任、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顾客的满意度) 等, 虽然不被计入无形资产范围, 但这种能够为企业带来高效率的工作氛围确实能为公司创造价值, 也是企业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优势。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其他资源效力发挥的累积结果, 可以迁移到被兼并或被控股的公司和新成立的企业中;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虽然可能会增加或有负债, 但也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增强利益相关者的关注, 增强投资者信心;品牌信誉等还可以从原来产品转移到新产品中, 增加产品价值, 从而不仅在高价优质中获得高额的利润, 而且在公司上市的情况下可以吸引投资者、股东, 提高股票价格, 降低被兼并的风险, 甚至在企业兼并中提高商誉的价值。除了有形的资产被计入会计系统外, 这种无形的资产也应当以恰当的方式通过恰当的方式进行披露。

是否具备良好的竞争渠道和方法也是判断企业优劣势的重要标准。一个成功的企业通常采取有利、独特的的方法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例如有些企业使用作业成本法来找出企业的成本动因, 因为成本动因分析方法与传统的成本会计方法相比能提供更有用的信息。某些情况下为了分析方便, 找出对顾客没有什么价值但投入较多, 以及对顾客有价值但投入不够的活动来进行对比, 从负面角度确定核心能力所在, 这些都是良好的竞争渠道和方法。

二、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企业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是市场中每个企业所共有的信息, 主要是指整体的经营战略外部环境, 具体到各领域主要包括一般宏观环境下的机会和威胁、行业环境下的机会和威胁以及国际商业环境下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而一般宏观环境又可以融入行业环境和国际商务环境当中。

1. 行业环境下的机会和威胁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

行业环境对处于同一行业内的企业都会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的集合, 是环境在某一具体领域的细分。本文除去通常大范围的国内宏观环境和国际环境因素, 是指随具体行业内的环境改变而产生的有利于和不利于企业的时机, 主要讲的是行业生命周期。每个行业都会经历一个对当前和未来前景产生影响的生命周期, 包括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总括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持续稳定增长时期和震荡发展时期。行业生命周期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政策的选择上。

根据Gort and Klepper, 在起步期, 企业经营的重点是关注和开发市场份额, 通过会计信息和运作的反馈, 了解其绩效;在成长期, 企业快速的发展, 需要大量资金来实现高增长率和扩产计划, 需要对外的融资, 寻求融资者。因此处于这两个阶段的企业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减少融资成本和发挥会计信息的治理作用, 同时, 大股东也会减少对企业的侵占, 因为企业的增长使大股东此时的侵占会付出更多的机会成本, 这间接也导致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在成熟期尤其是后期以及衰退期, 企业经营开始收缩, 企业前景黯淡, 没有更多的融资需求, 相比起步期和成长期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可能有所降低, 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成本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就会计政策而言, 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所选用的会计政策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以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为目标, 在持续稳定增长时期使用的谨慎性会计政策;另一类是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在震荡发展时期采用的不稳定会计政策。在持续稳定增长时期, 在会计原则上以谨慎性原则为核心, 会计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防止市场经济中种种不确定因素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 这就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处理各种经济业务时, 要选择那些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以及低估负债和损失的会计方法;在震荡发展时期, 会计人员为企业的信誉、管理人员的业绩评价和企业筹资的方便, 总是选择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有利的会计方法, 以显示出企业短期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为此, 企业应采取与谨慎性会计政策相反的措施, 在收益计算中, 以尽可能高的金额来确认销货收入, 以尽可能低的金额确认成本和费用, 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2. 国际商业环境下的机会和威胁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与世界经济接轨, 跨国公司逐渐增多。对于这些跨国大企业来说外汇市场显得尤为重要。在人民币升值呼声高涨、国际货币市场扑朔迷离的今天, 外汇风险日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外汇风险是指因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变动给参与外币交易的企业或个人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对于跨国企业来说, 外汇风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由于合同签订日与交易结算日的汇率存在差异而给企业带来可能经济损失的交易风险;在涉及海外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与母公司进行报表合并时, 由于经济活动发生日汇率与报表合并日汇率的不同导致有关会计项目发生账面损失的会计风险;由于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引起企业未来收益或现金流量变化的一种潜在经济风险。

外汇市场的增加使得各跨国企业竞相采取对冲措施来规避风险:采用资产负债表保值法以规避外汇会计风险, 增加强势货币资产, 减少弱势货币资产, 增加弱势货币负债;签订远期合约、进行期权交易等。如果预计子公司所在国的货币将贬值, 可减少对该种货币的现金持有量, 努力避免应收账款的扩大以及应付账款方面的贸易信用, 并且通过借入当地货币来对母公司所支付的预付款进行偿付。如果预计其所在国货币将升值, 则应增加这种货币资产并减少货币负债。

三、SWOT分析下的竞争战略选择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良好的竞争渠道和方法是判断企业优劣势的重要标准。企业竞争战略即业务单元战略, 是指在给定的一个业务或行业内, 企业用于区分自己与竞争对手业务的方式, 或者是在特定市场环境中如何营造、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或方法。企业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虽然很多, 但有三种最基本的一般战略, 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由于集中战略是将差异化和低成本战略运用到某一特定目标市场的结果, 因此实际上本文主要讨论低成本和差异化两种竞争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的目标是成为整个行业中成本最低的制造商。通过低成本生产, 制造商在价格上可以与行业中的任意制造商竞争并赚取更高的单位利润。企业要获得成本优势, 价值链上的累积成本就必须低于竞争对手的累积成本。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开展内部价值链管理活动, 从而降低成本;二是改造企业的价值链, 省略或跨越一些高成本的价值链活动, 从而降低成本。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制定成本标准, 运用预算法、定额法进行成本控制;将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间进行合理的归集和分配;采取恰当的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间进行分配等。为了在成本竞争中取胜, 作业成本法、准时生产方式 (JIT) 、质量成本等一系列方法应运而生, 极大地推动了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

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针对大规模市场, 通过提供与竞争者存在差异的产品或服务来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根据差异领先战略的具体要求和实施策略, 我们也可以设计和选择适用于追求差异化战略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1) 在学习和成长维度, 采用差异化战略的业务单元重视员工.满意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常使用的业绩指标包括高学历或高职称员工比例、培训费用占年销售收入的百分率、员工满意度等 (2) 在内部经营流程维度, 重视新产品研发和产品的独特性和多样化, 因此使用较多的业绩评价指标包括投入研发的新产品数、新产品开发成功率、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研发费用增长率等指标 (3) 在顾客维度, 着重使用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新顾客获取率、顾客增长率等 (4) 在财务维度, 对实行差异化经营的业务单元来说, 反映盈利能力、资产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各项主要财务指标都得到广泛的使用, 但与追求成本领先战略的业务单元相比, 其业绩评价更加强调销售毛利率、来自新产品的销售收入百分率、销售收入的产品构成等财务业绩指标。

摘要:纵观经济发展的历史, 凡是经济飞速增长的时代必定是竞争激烈的年代, 战略俨然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最重要的筹码, 经营战略环境更是成为推动会计变革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会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又与经营战略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经营战略环境进行SWOT分析, 明确企业经营战略环境下的目标定位, 对经营战略与企业财务会计运行的关系以及交互作用有更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经营战略环境,SWOT分析,会计运行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

[2]赵德志等.社会责任与大企业竞争力[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社, 2012.

[3]雷倩华, 龚武明.企业生命周期与会计信息质量[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11 (4) .

战略环境分析 篇10

1 KKD企业经营中存在问题分析

1.1 激进的战略

KKD在IPO后决定进行一个激进的战略, 要在五年内将门店从144家增加至500家, 同时计划到全球开设更多的门店。我们认为这个激进的战略对其市值降低有所影响。首先, 门店的极速增加很可能造成在局部地区出现高密度的门店造成市场重叠;其次, 前期投入资金过多, 一旦市场不景气, 很难收回投入;最后, 在企业做出如此迅速的扩张战略时, 并没有对自己的产品、技术的提高和创新提出任何计划, 单单依靠自己的主打产品甜甜圈, 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战略。激进的战略为股东和消费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蓝图, 当企业激进战略不能如预期做到时, 对股价的影响可想而知。

1.2 收入结构不合理

KKD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四个主要的方面:通过公司自营的门店零售 (占总收入的27%) , 通过百货和零售店代销 (占总收入的40%) , 产品配方材料和机器设备生产和分销 (占总收入的29%) , 还有特许经营费和使用费收入 (占总收入的4%) 。我们认为它的收入结构对其市值降低也有所影响。它的收入利润过度依赖于门店的扩张, 若门店不再扩张, 并且原来的门店逐渐减少, 则企业的产品配方材料、机器设备等的收入将不复存在, 同时特许经营费和使用费收入也不存在的时候, 企业收入则会大幅度减少, 这种收入结构过于危险。若无法扩张发展, 企业利润将会锐减, 则会影响股东和消费者对企业的信心, 致使公司股价变动。

1.3 产品结构单一

KKD主要产品是甜甜圈, 每个KKD门店大约60%的销售额都来自于其标志性产品甜甜圈, 这使得该公司面临产品结构单一的局面。单一的产品结构虽然突出了主业, 但也降低了公司抵御行业变化风险的能力, 如果未来出现市场竞争加剧、市场上出现核心产品的可替代产品、下游需求下降等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 将会引发公司的经营风险, 对本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准确定位市场并实施多样化的产品策略有益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灵活的调整产品的供应, 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快速发现, 人们对于产品的更新换代需求很快, 企业一定要将目光放长远, 走在消费者的思维前面。

1.4 特许经营费过高

特许经营存在目标上的冲突, 特许经营企业的目标是扩张门店数量, 从而收取更多的特许经营费和特许权使用费, 增加收入, 而特许商则需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因各加盟店间的竞争加剧而损害整个系统。KKD对特许商收取2万到5万元美金的和每年4.5%到6%的特许权使用费, 过高的特许经营费用会使新开业的门店资金紧张, 增加特许商的财务压力和经营压力。

1.5 特许经营权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

KKD企业对于购回的特许经营权计入无形资产, 且不予摊销。无形资产当月增加当月摊销, 如果对无形资产不摊销就会造成虚增资产, 同时成本小就会虚增利润, 这对于企业下年度的决策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致使管理层以为今年的销售业绩很好, 利润收入可观, 从而继续这样的战略, 一直下去只会是企业亏空;同时, 会影响公司的声誉和遭到谴责。KKD公司将1亿7450万美元计入无形资产, 且没有摊销, 这极大程度的虚增了利润, 极大的降低了公司的信用度, 所以股价降低至15.71美元, 降低了15%, 这也是公司市值降低的原因之一。

2 通过对KKD企业的整体分析, 从中我们也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2.1 特许经营系统的管理

特许经营, 这种相互借势、力争双赢的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它已然成为当今世界成功的商业模式之一。有统计数据表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70%以上的商业企业是以特许连锁的模式运作的, 尤其是美国, 95%的特许连锁是成功的。但是, 如果企业对其特许经营系统缺乏基本的管理运营, 会造成效率低下、影响企业发展, 甚至有可能引发企业的经营风险。

2.2 纵向一体化的运用弊端

KKD采用纵向一体化的发展, 对公司的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首先, 纵向一体化迫使KKD只能依赖自己的场内活动, 没有外部的供应商, 不利于与外部交流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同时也不会与自己的内部供应商有价格上的严重矛盾, 会减弱员工降低成本、改进技术的积极性。其次, 纵向一体化一环接一环, 若某个环节出现问题, 很容易使得整个供应链都难以运行, 风险颇大。最后, 企业在每一环节需要不同的技能和管理能力, 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成本区进行培训, 当门店过多的时候, 特许经营的培训和管理方面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混乱。

2.3 成本战略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差异化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创造自身产品、服务甚至文化的特殊性从而创造区别于其他竞争者为顾客创造的价值, 服务于差异化战略就是在企业创新、研发、设计、品牌形象方面的成本方面提供优先的保障, 以此来支撑竞争战略的顺利实施。该企业并没有一个很规范、完整、适用于企业的成本战略, 这也是KKD企业走向灭亡的原因。所以企业应当合理定位企业竞争战略, 树立企业成本战略观念, 识别成本战略的影响因素, 恰当应用成本战略决策等, 只有建立完善的成本战略体系, 才能保证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4 成熟期企业的经营战略思考

KKD公司在进入成熟期以后, 产品的销售量增长缓慢, 逐步达到最高峰, 然后缓慢下降;产品的销售利润也从成长期的最高点开始下降;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替代品和竞争者, 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会越来越小。对成熟期的产品, 宜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 使成熟期延长, 或使产品生命周期出现再循环。为此, 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创新发展型投资战略。企业在进入成熟期后, 企业用以维持生产的支出在减少, 所以在成熟的早期会出现一定的盈余, 企业为了实现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 会充分利用闲置资金实现多元化发展等创新发展型的投资战略。因此,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的财务目标不再是抢占市场份额, 而应是重在关注其盈利能力, 维持已经达到的销售利润水平, 以及如何确保企业的长期可持续盈利性。

(2) 稳定发展型投资战略。企业进入到成熟阶段, 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到实质性改善, 如果急于产投资, 无视资金使用的配比原则, 会得不偿失。另外, 分散投资容易导致原有经营项目营运资金周转困难, 新项目如果缺乏必要的经营能力和管理经验, 也难以建立竞争优势。所以, KKD在进行新的投资或多样化投资之前, 必须先筹措必要的长期资本, 以确保原有经营项目营运资金周转不因新投资受到影响。

3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应当采取的措施

(1) 模式创新;

(2) 创造差异化的顾客价值;

(3) 战略聚焦;

(4) 顾客价值最大化而不仅仅只是市场份额的最大化;

(5) 重视数据库营销, 营销精细化;

(6) 资源整合, 多方结盟;

(7) 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互动沟通;

(8) 以速度抗击规模。

本文对以上几点作了一个简单的归纳, 其核心思想可以归结为两个词:战略聚焦, 链式创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 企业的经营战略、收入结构、成本战略贯穿了企业的始终, 也成为学者们日益关注的焦点。通过对KKD企业的分析, 发现企业在经营战略、收入结构、成本战略等这三方面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这一案例, 围绕这三个问题, 展开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经营战略,收入结构,成本战略

参考文献

[1]王宏.企业竞争环境下的创新经营策略[J].商场现代化, 2008 (13) .

[2]陈坚.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企业竞争力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6.

基于环境的民营企业战略 篇11

关键词:民营企业;环境;战略

一、关于环境的理论分析

早在将战略思想引入企业管理之初,巴纳德就指出“管理者必须审视环境,然后调整组织以保证与环境的平衡状态”,“成功取决于与员工和组织与之打交道的外部机构保持良好关系”。他提出组织所依赖的环境有:投资者、供应商、顾客和其他外部机构等。其后人们对企业战略环境的研究多少受到其思想启发。

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主要是关心企业外部胜于企业内部,特别是企业生产的产品构成和市场,决定企业干什么事业,以及是否要干。安索夫把战略管理过程看作开放的系统,要使系统得到最大成效,就必须保证外在及内在的配合。所谓外在配合,是环境的变化程度和组织战略动力之间的配合;内在配合,是战略动力和战略能力(如:组织文化、管理能力等)的配合。

安德鲁斯将影响企业战略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提出了著名的SWOT分析框架,其中S、W是指企业所具有的强势和弱势,O、T是指企业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这一框架的基本出发点是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战略都应该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利用机会,避免威胁。其后的学者们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其中以强调“从内部寻求竞争优势”的资源(能力)学派的学者也提到:“环境的变化会减少企业资源和能力在当前使用中的价值”。

二、民营企业竞争环境分析

1. 宏观经济运行发生重大转变。

首先,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特点和增长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转变。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植根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短缺经济特征基本消除,买方市场今后将成为我国经济运转的常态。同时,我国经济增长格局正在从传统的以消费品工业增长为基本动力源的发展格局,将转向以信息、电子、生物科技等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为基本动力源的发展格局。其次,我国国有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收缩国有经济战线,从一些领域退出,并强化和完善在一些重点产业领域的地位,这就给民营企业提供了一个发展的空间。再次,我國对外开放的力度正在加大,世界经济一体化或经济全球化的速度正在加速进行,我国的经济、市场、企业都将置身于世界性竞争之中,民营企业竞争的平台将更为宽广。

2. 消费者心智模式的变迁。

首先,消费者日益成熟。伴随中国的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和健全,消费者也变得越来越理性和成熟,他们已经形成自己较为成型的消费价值观。全社会提供的消费品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消费品信息的全面性保证了消费者在交易中所处的信息对称的位置;此外,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中,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消费体验和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获取积累了大量经验性知识,他们更相信自己的体验而不再轻易的追随外界的传播;其次,消费者价值观的多元化。消费者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不断地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他们已不再单单地寻求对商品基本功能的满足,而对多功能、丰富性、审美性等深层次的属性提出了要求。

3. 行业吸引力的变化。

一方面,不少原来有着较高投资回报率和高额利润的行业因为新进入的企业增多以及替代产品的不断涌现,竞争激烈程度持续升温,专利的有效保护和新技术的保持期衰减加速,加之行业内竞争企业的非正常盈利手段如近年来不少行业兴起的 “价格大战”等,迫使企业所处的行业快速成熟而转向衰退。另一方面,战略环境的变化又往往带来较强的行业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主要表现在新兴产业或新的消费需求为企业提供了潜在的商业机会。技术创新、相对成本的变化,新的消费需求的出现是形成新兴产业的主要原因。

4. 民营企业竞争工具的变迁。

民营企业间竞争的工具发生了深刻的革命,过去依赖土地、劳动、资本三元素的竞争模式逐渐让位于基于信息的竞争模式,以信息为工具的竞争模式渐渐成为主流。信息有来自宏观政策方面的,有来自竞争对手方面的,有来自消费行为方面的,有来自媒介方面的等等。当外部环境信息是指在企业外部、揭示企业的优势、强调企业的劣势、或者突出企业面临的潜在威胁的事件的信息时,它是战略性的。信息在战略选择中的战略地位促使民营企业由封闭式、静态的战略设计开始向更加开放式、动态的与环境互动的战略管理方式的转变。

四、民营企业战略选择

1. 建立民营企业战略柔性体系。

首先,实行持续创新和多点创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少中国知名的民营企业由于未能及时实施创新而陷入困境甚至倒闭,或者由于成功地实施创新走出困境,或者主动进行创新而保持持续的成功。同时,战略上的创新应该是多点的,不应该只是局限于一个方面,因为单一方面的创新很容易被竞争者所模仿。这几年在网络产业流行的模式创新就恰恰验证了这一点,一些企业开发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尽管这种模式可能是能赢利的,但是单纯依赖于单一的模式创新,没有塑造其他难以模仿的因素,没办法构造行业的进入壁垒,必然会造成自身竞争能力的下降。

其次,改造企业文化,促进组织学习。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去理解。一方面,倡导学习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允许失败的文化;另一方面,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必然是多元的,应该在强调主导价值观与行为准则的同时,允许异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存在。否则,主要反映组织记忆的传统的一元价值观就会固守下去,最终会制约企业的战略调整。

再次,调整民营企业组织结构。在战略管理中,有效地实施战略还须有适宜的组织结构来匹配和支持。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匹配程度如何,将最终影响企业的绩效。组织结构调整的原则是适应,选择职能型、事业部型、矩阵型、网络型等组织结构的哪一种是要根据企业战略、企业的发展阶段来选择。企业组织的转变调整不仅仅是结构形式这个“硬件”的调整,更为重要的是与之匹配的“软件”(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文化,价值观)和“人”(能力、知识、品格、个性)的变化。

2. 实行战略联盟。

由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不同的民营企业存在着不同的能力或资源的优势或比较优势,它们从事不同活动的效率是不同的,同种活动在不同企业的效率,从而其成本是不一样的。一个民营企业,它可能在生产过程的某个阶段或在经营过程中的某个职能领域,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通常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强于自己的竞争对手。因此,民营企业可构造战略联盟,用外部资源支持企业内部战略。利用自己的优势环节或优势职能领域与同行商家结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联盟的本质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在合作中,联盟合作者可能会采取非合作行为,以提高母公司的利益,因此民营企业在实施战略联盟过程中应注意规避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信用风险和产生的投机行为。选择合适的联盟方式和合作伙伴是联盟构建中最为困难而又最为重要的工作。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只有选择一个与自己相匹配和相容的联盟结构和联盟伙伴,才能有效弥补自身的战略缺口,有效地实行联盟管理,从而取得竞争优势和实现战略目标。

3. 更新和发展核心竞争能力。

21世纪民营企业要成功,不可能再凭胆子大,凭低成本仿制或偶然的机会,而是要靠核心能力的竞争,即必须全面提高知识和技能,才能获得参与全球竞争的资格。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比别人强,民营企业更是如此。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在1990年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识别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标准是:一个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一个进入广阔市场的途径;一个核心竞争力应该为最终产品的客户利益做出重要的贡献;一个核心竞争力是竞争者难以模仿的。按照这一标准,不管是研发、生产、还是营销,只要通过市场、客户、竞争者三个方面的检验,那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种一谈核心竞争力就指在技术开发上超过竞争对手的做法是片面的,那种片面利用大规模的广告,强行推销产品的做法更谈不上是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形象的比喻,如果说多元化企业是一棵大树的话,树干和大树枝是核心产品,小树枝是经营单位,叶、花和果子是最终产品。提供营养、食物和稳定性的树根系统是核心竞争力。

4. 确立经营未来的战略时空观。

经营未来与经营当前有着很大的差别。经营当前注重于产品特色、市场份额、行销渠道、定价策略。而经营未来则在于产品概念的创新,以及对新兴产业正在形成的结构的影响力,是经营新兴产业的未来结构。未来的民营企业的竞争领域是无特定结构和竞争规则的领域。特别是随着技术革命的不断发生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新的商机领域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产业无法加以明确的定义和界定。例如数字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是多种产业的集合,未来的数字产业不可能按用途划分成软件与硬件、服务与产品、平行市场与垂直市场。经营未来是产业远见与智力领先的竞争。民营企业必须要对发展趋势及突变有比对手更为深入的了解,才能利用这些趋势和突变来改变产业界限并创造新的竞争空间。经营未来不是注意和模仿竞争对手的产品和程序,而是对明天的商机及如何利用这些商机形成自己独立的看法。一个民营企业不能只考虑在现有市场占有最合适的位置,必须能够正确预见未来市场之所在,不仅要在现有产业范围内竞争,还必须在塑造未来产业构架方面竞争。

参考文献:

1.普拉哈拉德·哈默.竞争大未来.昆仑出版社,1998.

2.戴布拉·艾米顿.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智慧的觉醒.新华出版社,1998.

3.易磊,和炳全.基于资源与能力的民营企业动态竞争优势构建.经济师,2003,(5).

作者简介:辛杰,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苏永明,山东建筑工程学院讲师。

战略环境分析 篇12

作为我国高校系统的一个极具品牌实力的篮球赛事, 良好的品牌塑造将极大的促进球迷和公众对各个篮球俱乐部的情感依托, 进而增加对球队的关注和对俱乐部产品与服务的购买;还有助于俱乐部向社会展示健康向上的赞助商形象, 增加媒体、企业和整个社会对俱乐部的认同, 进而吸引和保持赞助商并顺利进行商务拓展。因此, 为了使大超联赛成为一个个性突出的、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强势品牌, 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的市场化运作更需要遵循现代市场经济规律, 更需要实施品牌战略, 对其进行一个长远的、系统的规划。因此, 本文基于战略管理的框架, 对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和竞赛体制、竞技水平、篮球产业、CUBA基础等内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阐述背景、剖析问题, 为大超联赛品牌战略的制定夯实基础。

1 CUBS品牌战略的外部环境

1.1 政治环境

政府是执行国家权力, 进行政治统治并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政府推动体育发展的力量, 是通过政府选择体现出来的。当前, 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 政府职能也相应发生了一系列转变, 但政府职能转型的过渡性特征决定了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在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仍然起着决定性作用。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州七号的成功发射、汶川大地震的救援和灾后重建等都显示出了我国政府在重大事件前的强大领导力;在国际接轨的大背景下, 我国篮球市场改变了无序的竞争状况, 加速着篮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CBA管理者以及各职业篮球俱乐部传统的经营思路和管理方式也相应转变, 作为CBA后备人才基地的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蓬勃发展;同时篮球人才市场进一步开放, 外国经营、管理乃至体育人才的涌入弥补了国内篮球市场经营管理人才的不足, 为我国篮球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国家政府机构直接参与职业联赛的管理工作显然是对职业联赛发展是有消极影响的, 但我国的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起步较晚, 还处于初期尝试阶段, 面对来自国内外同等的成熟职业联赛 (如NCAA、CBA、CUBA) 以及其他娱乐业的竞争, 政府的大力支持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中国竞技体育一向引以为豪的就是“举国体制”, 它更多的带有政治化色彩, 是一种国家行政协调体制。逐级递升的三级训练体制模式有利于统筹安排有限的体育项目资金, 制定统一的竞赛法规, 整合体育资源, 同时有利于优化竞技体育人才资源选拔机制, 及时、有效地挑选优秀竞技体育人才进入国家队训练, 从而保证奥运争光计划的顺利实施。从文化视野的角度来看, 它本身体现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由于体育体制改革的路径依赖, 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各级政府还会不断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 而我们的大超联赛也可能在这段时间内不断的从中获益。

1.2 经济环境

现代社会对体育的需要是由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在物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社会成员享受各种权益, 在体力、身心、精神、道德和个性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这种全面发展的实现和社会对体育的需要, 不是以人们的愿望和主观意志为依据, 而是由社会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从职业化存在的社会条件来看, 经济水平是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化背景下,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居民收入显著提高, 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用2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用80年才能完成的工业化进程, GDP已经超过40万亿元,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堪称世界经济奇迹。2006年, 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2000美元, 2007年12月末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3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43.32%。同时, 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 消费需求多样化, 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消费支出呈现出不断向享受型、发展型和服务型升级的趋势。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 体育就有了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同时也将越来越显示出它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篮球的发展作为经济与文化生活发展的一个方面, 其产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规模、产品质量和赛事运作必然受制约于国家的经济实力。

1.3 社会环境

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事业的发展, 人民体质的增强, 不仅提高体育运动水平, 着实有效的促进了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整个社会对篮球运动的认知和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我国篮球竞技运动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和创造的环境, 为开展大超联赛等高校体育竞技赛事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就CBA职业联赛来说, 其社会化、产业化、法制化、训练竞赛体制职业化的运作, 都为大超联赛这一高校篮球联赛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实践经验。各个学校越来越重视自身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声誉和社会影响, 大超联赛在高校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所属大学的支持举足轻重, 同时也为高等院校提供了展现自身形象的良好舞台。大超联赛主办者向参赛学校提供必要的经费, 参赛学校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去完成主场组织、技术统计、形象宣传等一系列工作。联赛和高校纷纷设计并推出了标志、吉祥物和歌曲, 经过培训的学生记者和学生记录员已成为联赛新闻宣传和技术统计的主力军。在社会事业特别是篮球改革中获取的经验和教训, 使得大学开展竞技篮球运动具备了后发优势, 少走了很多弯路、加速了发展, 并且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社会氛围。

1.4 文化环境

篮球文化是人类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 历史源远流长。今天的篮球文化以它全面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 解析篮球运动的本质, 以它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融入全面综合素质教育, 开发人的智慧, 陶冶人的情操, 开拓人的思路, 为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精神内核, 也为世界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篮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是较为普及的, 拥有十分雄厚的群众基础, 篮球文化建设也是一项关乎中国篮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是涉及篮球工作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中国篮协在国际化、产业化、规范化的运作方针和“服务球迷、服务社会、服务赞助商”的办赛宗旨指引下, 打造以团队、协作、拼搏、奋进为主要内涵的CBA文化;以CBA品牌为目标的赛事文化;以促进祥和、理想、文明、休闲、理智的球员文化;以继承篮球史实为基本内容的博物文化;提高参与者综合素质的人文文化,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说, 是因为有了博大精深的篮球文化, 才有今天广阔的篮球市场, 也给体育产业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因此, 在推动我国篮球运动发展, 推动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的进程中, 文化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将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与篮球文化相融合, 打造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篮球文化, 将我们的创新精神发扬光大, 为我国篮球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2 CUBS品牌战略的内部环境

近年来, 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的发展较为迅速, 高校办高水平篮球队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笔者通过问卷调查, 列出多项与大超联赛内部环境有关的因子, 让相关俱乐部负责人、教练员和观众对各因子进行打分 (见表) 。共发放学生问卷500份, 回收476份, 回收率达95.2%;教练员问卷12份, 回收12份, 回收率达100%;俱乐部负责人问卷8份, 回收8份, 回收率达100%。俱乐部负责人认为内部环境中CUBA占20%、体制环境占20%、竞技水平占30%、篮球产业占30%;教练员认为内部环境中CUBA占13.3%、体制环境占40%、竞技水平占26.7%、篮球产业占20%;一线学生观众认为内部环境中CUBA占20.7%、体制环境占19.1%、竞技水平占44.6%、篮球产业占15.5%, 最终选取了得分明显较高的四项作为此次所研究的大超联赛品牌战略的内部环境因子。它们是:CU-BA基础、体制环境、竞技水平、篮球产业。

2.1 CUBA基础

CUBA是由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和恒华集团共同主办的, 在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 采取社会化、产业化运作篮球的全国性大学生专项运动联赛, 至今已有16年的发展历程, 是我国篮球五大赛事之一。CUBA发展到今天, 已拥有上百所高校队伍参与, 备受各高校大学生的青睐, 并且越来越得到国人和界内人士的关注。首届CUBA得到了数以万计的高校学生、教师、工作人员的参与, 得到了全国众多媒体的大力支持, 给予了充分的宣传和报道。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调查报告, 全国共有41家报纸、7家刊物发表了大量关于CUBA的报道, 仅在发行量可统计的8家报刊杂志中, 有关CUBA报道的读者量就达到了3.75亿人次, 信息传播的受众率近5亿人次, 现场观众达147万人次, 到第3届CUBA联赛时, 现场观众达到180多万, 创我国篮球赛事的现场观众规模之最。同时, CUBA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扩大, 已成为文化素质最高、比赛场次最多、现场观众最多、赛期跨度最大、地域分布最广、媒体支持强劲、社会形象最佳的篮球赛事。

赢得中国大学生市场就意味着掌握了中国市场的未来。众多商家通过这个窗口, 把产品放在大学生面前, 由此开始了高校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的运作, 使CUBA市场成为了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也带来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CUBA已成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中不可缺乏的一部分, 它所创立的“领悟篮球、领悟体育、领悟文化”的体育文化理念也根植于大学生心中, CUBA为中国篮球运动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做出的突出贡献将在中国体育运动和高等教育的史册上写下闪光的一页。

2.2 体制环境

我国社会体制正处于变革时期, 在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方面, 《国家教委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高等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均指出, 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 使得各个高校可以依法吸收社会上的资金来弥补竞技体育赛事上的经费紧张问题, 投资渠道趋于多元化。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途径虽然仍是以体校-省市青年队-CBA的途径为主, 但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洪流下, 教育与体育的结合将会越来越完善。以奥运为核心的体育发展观将向以人为本的体育发展观转变, 体育大国的目标指向将向着体育强国的目标指向转变, 体育利益单一化将向社会化、多元化的发展观转变, 渐进式自然发展观将向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系统发展观转变, 竞技体育将回归到学校体育, 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市场不再仅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更是一种制度安排。它将促使体育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单纯公益性质向混合产品性质转化, 推动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到, 在教体结合日趋完善, 外围影响因素消除的利好条件下,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将会理顺这些影响其发展的问题, 构建新的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

2.3 竞技水平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竞技水平和能力是衡量我国高校竞技运动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美国的职业篮球发展之所以长盛不衰, 与其雄厚的后备人才基础是密不可分的, 高水平运动员加上高水平教练员为全世界人民奉上了一场又一场高水平的篮球比赛, 吸引了世界无数球迷的眼球, 这无疑是NBA取胜的法宝之一, 是NBA成为世界篮球旗帜的有力保障。

中国篮球职业化进程中我们的篮球技战术水平较之从前有了长足的进步, 并且培养了如王治郅、巴特尔、姚明、易建联等一批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就开展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的高校数量上来看, 2006年底全国培养竞技运动员的高校已经达到267所, 并且在世界大运会上成绩非凡, 为我们的大学生篮球运动注入一丝活力。我们只需看准方向, 定好目标, 不遗余力的去奋斗, 相信大超联赛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但目前来看, 除了清华大学等少数高校外, 其他院校在竞技体育方面还相对薄弱, 总体水平还远远不能和专业运动员相比, 难以承担国家后奥运时期竞技体育的任务。从政府到社会、体系内到体系外催生出的深层次改革动力, 促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4 篮球产业

中国篮球市场自从实行篮球产业化、职业化以来, 经过篮球管理中心和俱乐部的不懈努力, 篮球市场初见雏形, 成绩令人瞩目。如1998赛季篮球甲A联赛进行了172场比赛, 一个赛季现场观众总人数为67万多人, 平均每场3700多人, 绝大多数赛区上座率在75%以上, 赛季门票总收入也达到了410多万元。男篮甲A2000-2001赛季164场比赛共有56万多人次现场观看, 平均每场上座率达85%, 观众人数达53300人。另一方面, 随着电视的普及, 电视、电台体育节目的增加, 报刊杂志以及网络的迅速发展, 篮球爱好者也日益增长。据统计, 男篮甲A2000-2001赛季, 央视直播收视率一度排在体育类节目收视率第1位, BSGB网站的日访问量达到百万人次。中国篮协又将男篮甲A联赛的冠名权、推广权及75%的广告场地权整体转让给国际管理集团, 每年收入300多万美元。而冠名权的收入则是俱乐部的主要收入。在男篮甲A俱乐部中, 全国12家甲A俱乐部冠名权收入达到4600万元, 平均每家达到380多万元。全国甲B俱乐部冠名权转让收入达到1835万元。篮球管理中心也积极完善竞赛办法, 引进外援, 营造赛场气氛, 充分带动了群众篮球的进一步发展。目前篮球人口有2亿多, 但相对全国人口仅占19%, 篮球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还很大。

3 结束语

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北京奥运金牌世界第一, 全民健身运动融入生活, 国民体质得到普遍增强, 学校体育改革取得丰硕成果。我国竞技篮球人才的培养途径虽然仍是以体校-省市青年队-CBA的途径为主, 但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洪流下, 教育与体育的结合将会越来越完善。大学生男子篮球联赛与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等高校体育赛事的举办, 为我国体育事业尝试教体结合的改革道路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也为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品牌战略的打造提供了优越的平台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 基于战略管理的框架, 对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和竞赛体制、竞技水平、篮球产业、CUBA基础等内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阐述背景、剖析问题, 为大超联赛品牌战略的制定夯实基础。

关键词:CUBS,品牌战略,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成, 王满秀, 熊曼丽.CUBA与大超联赛运行机制比较研究-对我国高校竞技篮球“体教结合”的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2) :171-172, 272, 275.

[2]彭雪涵, 代刚.文化视野中的中美竞技体育体制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4) :443.

[3]池炳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1) :188.

[4]李元伟.打造篮球文化构建和谐篮球[J].体育文化导刊, 2006, (1) :3-4.

[5]林伟.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对大学生排球联赛的启示[J].体育科学研究, 2009, (3) :42-43.

[6]黄远翔.我国篮球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0) :93.

上一篇:劝善惩恶下一篇:液压伺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