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分析论文

2024-05-11

环境分析论文(通用12篇)

环境分析论文 篇1

0前言

在电磁频谱上, 光波频率远远大于无线电波的频率, 包括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部分波段。军事需求是光电子应用的强大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光电子技术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光波在军事上的应用拓展了战场电磁环境的范畴, 尤其是大功率激光的运用, 使战场电磁环境复杂度向更深层次发展。因此, 对战场电磁环境下光电频谱构成及对抗的研究, 是目前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也是加强光电武器装备控制和应用的必然要求。

1 战场电磁环境下光电环境

1.1 战场电磁环境下光电环境内涵

随着电子技术到光电子技术的进步, 光电武器装备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军事上得到了重视和广泛应用, 这直接形成了战场光电环境。通常概念下, 把光波统称为“光辐射”[1], 根据电磁频谱的划分, 光波段在0.01μm~1000μm之间。战场光电环境是指在作战空间内, 自然辐射的基础上, 与作战有关的光电设备及其光辐射特征的统称。

战场环境包括战场物质环境和战场信息环境[2]。无论物质环境还是信息环境都同电磁环境密切关联。电磁频谱中光波段在大气传输过程中, 由于大气中各种粒子的吸收和大气层散射, 只有某些波段范围内的光才可以有效传输, 按所属波段范围可以分为:光学窗口、红外窗口等。吸收粒子主要有水汽、二氧化碳、臭氧等。

目前我们可以使用的红外大器窗口主要有三个:1~3μm、3~5μm、8~14μm。地表的辐射平均温度为290K, 相应的峰值波长约为λm≈10μm, 恰好是第二个窗口的中间值。另一个窗口的中间值约为λm≈4μm, 与720K的温度相对应, 正好与发动机、动力设施和燃气等热源相匹配[3]。对于紫外辐射, 目前已经成为各国对导弹尾焰探测的重点研究领域。

1.2 战场电磁环境下光电系统应用

目前, 军事上在光波段的应用主要有:

光电探测/侦查;光电干扰;光电攻击;光通信/导航/敌我识别;光电防护。

2 战场电磁环境下光电环境描述

在实际战场上, 由于参战方应用的光电武器数量、种类、辐射强度、作战任务、作战方式的不同, 光电信号及其复杂。对战场电磁环境下光电环境的描述要依据综合描述、重点突出的特点, 及时把握敌方作战意图, 以正确形成指挥人员的作战决心[4]。

2.1 光电环境下各种辐射

电磁辐射有自然电磁辐射和人为电磁辐射。战场上的光电辐射源见表1。

2.2 战场光电环境描述

2.2.1 主要辐射源辐射特征描述

自然界中, 一切温度高于-273.16K的物体都不断地辐射红外线, 这种现象称为热辐射。是物质内部分子、原子的热运动所产生的电磁辐射。

太阳的辐射特性。太阳辐射一般看成是6000K的黑体辐射,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主要在0.3~3μm波段。

月亮辐射特性。晴朗天气下, 月球在地表水平面的辐照度是月球仰角和月相角的函数。

天空背景的辐射特性。天空的光辐射主要来自于对太阳、星光等散射和大气自身的热辐射。在可见光波段, 晴天, 地面上总照度的20%来在天空, 晴天和无月的夜间天空亮度相差8个数量级。在红外波段, 白天, 3μm以下的为大气散射的太阳辐射, 3μm以上的为大气的本征辐射, 辐射极大值是可见光波段0.45μm处。

晴朗夜空的辐射接近于具有最大辐射波长为10.5μm的黑体辐射, 夜晚以热辐射为主, 与水蒸气、二氧化碳、臭氧的含量有关。

地物辐射特性。反射特性:a) 植被:从0.7μm附近开始, 其反射率迅速增加, 大多数植被在近红外的反射率为0.45~0.5, 透射率为0.45~0.5, 吸收率小于0.5;b) 水:纯水除在蓝绿波段有0.1左右的反射率外, 其它波段的反射率都很低;c) 冰雪:冰雪在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接近1, 在红外波段反射率明显下降。

辐射特性:4μm以下地物的红外辐射与太阳光和地物的反射率有关, 4μm以上为热发射区, 与其本身温度和发射率有关。

海洋的辐射特性。3μm以下, 白天海洋的光辐射主要是对太阳和天空辐射的发射;4μm以上, 无论是白天和晚上, 海洋的光辐射主要来自于热辐射。

2.2.2 频域描述

战场上光波段工作着很多光电设备, 根据其频域特征, 主要归纳了主动式光电设备频域构成见表2[5]。

2.2.3 空域描述

陆、海、空、天、电五维战场中几乎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光电设备, 它们是电子战和信息站不可或缺的武器装备。下面对光电设备的空域构成进行分析。

陆地。陆地作为人类栖息之地和现代战争的主要战场, 光电设备种类和数量最多。地对地、地对空、地对舰、单兵等激光/红外制导导弹;热像仪、夜视仪、激光测距机、激光武器系统等;各种光电告警装置;各种光波段干扰装置等。

海面和水下。海洋是人类第二个开辟的战场, 陆地上的大多数光电设备都可以移植到海军装备上。

空中。各型战斗机、直升机装备的主要光电设备有:可见光照相机、多光谱照相机、激光扫描相机、红外扫描相机、电视摄像机、激光测距机、主动式或被动式激光/红外侦查设备;微光夜视、红外成像等观瞄设备;激光、红外、紫外告警设备;激光、红外、电视等光电制导系统;红外诱饵弹;红外干扰机;空基激光武器等。

太空。太空中, 作战平台主要包括太空站、各种光学侦查卫星、遥感卫星和太空望远镜。这些平台上搭载有各种光电侦查设备:可见光相机、红外遥感器、电视摄像机、多光谱扫描仪等;太空站和卫星可以直接搭载激光武器;太空望远镜在作战时可以直接提供高清晰影像资料等。

3 结束语

随着信息战和综合电子战成为现代战争中的主要作战方式, 光电武器装备得到了迅猛发展, 对光电信号的控制和反控制是其精髓所在。战场电磁环境下的光电环境构成很复杂, 重要设施和光电武器装备周围电磁环境更是密集。通过光电环境的频域特征和空域特征的描述, 应用针对性的光电侦察、光电干扰、光电摧毁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提高综合电子战的能力, 这也是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深入研究战场光电环境的构成和光电对抗的策略和方式, 才能为未来信息战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摘要:作为战场电磁环境构成要素之一的光电环境, 已经深深的影响到了武器装备的效能发挥和战争结果, 本文分析了战场光电环境的内涵和应用, 详细进行了战场光电环境的特征描述, 并论述了战场光电环境对抗的实质和方法。

关键词:战场电磁环境,光电环境,光波段频谱

参考文献

[1]王汝群.战场电磁环境[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6, 110.

[2]戴清民.信息作战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99, 73.

环境分析论文 篇2

四、环境分析

4.1SWOT分析

4.1.1动漫产业优势(Strength)1.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能够为选材编剧提供大量优质素材,可以突破传统。中国是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文明古国,利用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既有可能性,更有必要性。在这方面,我国在动漫发展的起步阶段就已经有一些有益的实践,如《三个和尚》、《西游记》、《哪吒传奇》等。需要强调的是,利用本国传统文化资源不等于直接照搬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毕竟太熟悉的内容对受众的吸引力是很有限的。还可以突破这个思维定势,以传统历史、文化为背景,进行新的创作。

2.在“动漫行业时代”开创了不少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表现形式,这些在今天仍然具有文化和市场的双重价值。在制作动漫产品时,借鉴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是凸现中国特色的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也是吸引国内外动漫消费者的一件法宝。通过独具民族特色的动漫表现形式展示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将艺术吸引力转化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是我国壮大动漫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我国在木偶片、折纸片、水墨片等动画片片种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动漫角色外形设计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倘若能在这方面继续开拓创新,创造出既符合传统的审美观念,又能满足当代视觉消费需求的新动漫作品是这个时代的要求。

3.国内较高的原画水平能够为精美的动漫制作提供保障。我国在相当长时间内一直是欧洲、美国、日本等动漫产品的主要代工国,在长期的代工中,我国也成长起一批基本功扎实、原画水平很高的人才队伍。包括《花木兰》(第1部、第2部)、《猫和老鼠》、《海底总动员》、《功夫熊猫》等诸多经典动漫产品的原画加工环节很多都由我国原画人员完成。现在,当我国着力发展动漫产业之时,这些原画人才无疑能够为我国动漫产品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原创加工,为我国动漫产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4.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动漫产业高度重视,现代意义上的动漫产业已经基本起步截至2007年底,由广电总局、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设立的与动漫产业相关的各类基地达37个。此外,各地方政府也看到动漫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中的优势,纷纷把动漫产业作为区域和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扶持。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这种形势下,国内涌现出以宏梦、三辰、三浦灵狐、上海今日等为代表的动漫生产商,以中卡世纪为代表的专业渠道运营商,以蓝猫为代表的知名国产动漫品牌,衍生品环节也得到了初步发展。从总体上看,基本形成了以动漫企业为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国内外竞争的产业态势,现代意义上的动漫产业已经基本形成。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4.1.2动漫产业劣势(weakness)1.创意水平整体较低,缺乏知名的动漫国际品牌。目前我国动漫产业在创意这一环节总体实力较弱。一方面是源于创意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是源于长期以来按部就班、保守封闭的行业经营模式所形成的思维单

一、缺乏想象力、不了解受众心理、不善于学习等痼疾。创意水平低下,价值链五个环节前后脱离,动漫产品后续价值的生长空间不足,投资者热情不高,导致动漫产业难以聚集相关产业要素进行扩大再生产,产业链延伸无力。

2.产业起步晚,缺乏适合中国国情的成熟有效的产业模式和产业链,在经济回报最大的衍生品环节缺乏作为。由于产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产业基础薄弱,目前国内动漫业界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有效的产业模式。具体来讲,缺乏富有针对性的政府发展模式和完备的业界运营模式。考察动漫产业发达国家,会发现其政府往往通过对动漫产业进行产业定位、设立专门的管理指导机构、设立研究机构、实现规划、确立政策、狠抓管理、资金支持、全方位服务、为动漫企业搭建孵化平台和交流合作平台、培育动漫文化,为动漫产业聚集人气和商气、培育动漫产业人才等方式构造政府发展模式。作为产业运营主体,这些国家的动漫企业也在长期的产业实践中摸索出包括融资模式、内容生产模式、发行模式、播映模式、衍生品开发模式宣传推介、品牌打造模式、行业协作模式在内的完备的业界运营模式。[ 5 ]我国现在以上这两方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只有一些局部的、初步的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动漫产业链短小、断裂、失衡、僵化,缺乏产业良性循环,在经济回报最大的衍生品环节缺乏作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我们要壮大产业实力就必须早日形成基于价值链环节的中国动漫产业模式。

3.人才结构不合理,严重缺乏动漫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人才结构不合理也是制约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又一瓶颈。由于这方面专业教育底子薄、专业、。设置不合理等原因,现在培养出的大多是一些没有多少创造性的动漫加工人才,而动漫产业最需要的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却极度缺乏。目前,我国投身动漫产业的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搞艺术的,一类是商人。前者往往富于艺术理想而乏于产业头脑,不善于将艺术创作与市场运营结合起来,于是常常出现“有创作者而无经营者”、“艺术被市场否定”的尴尬局面。而后者往往是在对动漫产业知之不深的情况下觉得这一朝阳产业有利可图,就踏进这个领域。这些商人大多数并不具备艺术思维,不了解文化产业的特殊运作规律。

4.业界和政府对产业链拓展方式认识死板,内容输出渠道单一,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链僵化,产业风险加剧。当前,我国动漫产业链正面临两方面的窘境。其一,对产业链拓展方式认识单一死板,产业链的起始点和接续点不够灵活。从本质上说,创意才是动漫产业链的真正起点,动画、漫画、网游及各种衍生产品只是其表现方式而已。我国的动漫企业几乎全都把产业链起点放在动画或漫画上,疏离市场、缺乏变通,很少有企业能够“为外围产业创形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象”、“为已有形象造故事”、“为成功故事续新片”、“为已有故事换媒介”、“为细分市场定内容”、“为教育培训做普及” ,导致产业链僵化,整个产业难以破局。其二,内容产品的输出渠道单一,输出方式陈旧,不重视借助图书尤其是新媒体扩大动漫内容的社会影响力,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风险加剧。

4.1.3动漫产业机遇(Opportunity)1.市场优势 我国动漫产业市场优势体现在:一是潜在市场规模巨大,中国动漫产业在2008年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95亿元,预计2009年将达到319亿元,2010年将达到512亿元。二是消费习惯的改变:年轻一代受到动漫产品的影响,养成了消费动漫产品的习惯。三是消费文化形成。动漫产品消费成为一种消费文化,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数字信息技术发展浪潮,为我国动漫产业 发展提供机遇动漫产业技术瞬息万变,目前动漫产业正在处于数字信息技术发展革新浪潮中,新媒体的出现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传播渠道多元化:网络、手机、MP4等新媒体都是动漫的传播平台。数字信息技术变革催生我国动漫新形态,手机动漫、网络动漫等成为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有较大的市场空间等待开拓。

4.1.4动漫产业威胁(Threat)1.国外动漫产品的进入

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动漫产品比较成熟,易获得消费者喜爱,在我国市场占有率高。笔者和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联合调研的反映,在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韩国动漫占58% ,欧美动漫占26% ,中国港台地区占9% ,内地动漫比例仅7%。[ 7 ]中国动漫市场份额被国外动漫产品侵占,仅史努比、米老鼠、kitty猫、皮卡丘和机器猫,每年就从中国市场获利6 亿元以上。截至2007年,美国变形金刚系列玩具在我国卖了近50亿元。

2.替代品

作为精神文化消费,电影、电视剧等数字娱乐产品等可能成为动漫产品的替代品,替代产品的“价格—性能”组合越有吸引力,对动漫作品的竞争压力越大。一是精神文化消费品数量和种类增加,文化产业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精神消费品。二是消费者注意力有限。按照喻国明教授的观点,媒体市场碎片化后,消费者注意力有限,动漫产品关注度降低。

3.消费市场不确定性

从消费者行为心理学来看,消费者的偏好具有时间和空间局限性。从诺基亚、Vodafone、索爱等调研表明, 2007年欧洲市场消费者对手机动漫产品兴趣基本高于50% ,但消费偏好的稳定状况堪忧,持续时间难以预测。此外,手机动漫没有现成的营销模式可以效仿。其产品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的内容形态为消费者提供的有效媒体利益与消费者价值观的契合度,定价模式与消费者的接受心理,产品的宣传推广渠道与消费者的认知等尚处于探索阶段。市场环境有不可控因素,动漫产业的发展受到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经济等产业外部环境不可控因素制约。

4.2波特五力分析

影响动漫行业的竞争力量不仅是现有行业之间的竞争,还包括潜在进入者、可替代产品、客户、供应方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从产业机构分析出发,提升自身的资源占有和能力储备,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是动漫行业在制订战略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竞争五力模型因其所具有的结构化和逻辑性的特征,已经成为产业结构分析的经典工具,本文将基于该模型对动漫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在这里我们接受一种关于产业的常用定义:产业是由一群生产相近替代产品的企业组成的。动漫产业提供两种基本的产品,包括动画播出和衍生产品。本文将动漫播出界定为电视媒体构成的集合,而衍生产品则是从事业务的单元。动漫产业链是中国动漫企业盈利发展的必由之路,它的盈利模式:以动漫影视作品为产业链起点,通过播放和动漫形象的推广,以用户忠诚度切入,开发衍生产品获得收益来保证公司的业绩可持续稳定的增长。我们要分析五种竞争作用力当前所处的相对稳定状态,也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充分考虑政治(政策)、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因素可能发生的变化,五种作用力共同决定产业竞争的强度以及产业利润率。

4.2.1 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动漫行业的市场增长率:目前中国动漫产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全国各地的动漫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已形成了一个以原创漫画出版为规模的动漫产业集,目前,全国动漫制作机构已达5473家。仅去年一年,全国创作生产动画片在2000分钟以上的动画制作机构就已达到10家,2011年中国动漫产业规模将达到257亿元,同比增长率为24%,预计2013年将达到405亿元。国产动漫产品的数量大幅增长,质量有所提高,一批动漫企业和动漫品牌崭露头角,中国动漫“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动画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亮点。2 动漫行业的投资要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生产

国,动漫市场已具规模,特别是在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动漫行业也几近饱和,新企业要进入该行业有一定的规模要求,不然规模过小或成本投入过低都会被行业淘汰。3 动漫产品的差异性:地域差异。中国的动画公司并不是每个城市都有的,一般集中在上海、杭州、北京、江苏等几个中大城市中。因此大城市的竞争相当激烈。风格差异:目前的国产动画片大都是中国传统动画的人物造型,传统画风或者是动物为基础,带有浓重的中国传统风格,虽也注重细节,但因为题材面向的群体水平的差距,所以中规中矩。一些大的公司已经开始注重这一点,已结合了日本、韩国、西方等国家的风格,注重对人物的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塑造,从脚本、原作设计人物到画面的表现效果都有了很好的把握,因此在动漫行业中脱颖而出,在品牌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客户的转换能力强:国家广电总局以政策的形式给予国产动画片在黄金时段播出的照顾,又对境外动画片“痛下杀手”,将境外动画片禁播时间。毕竟,现在的国产动画片还处在初级的起步阶段,产量还不是很充足,质量也并不能完全得到保证,中国人对境外动画片的认知度还是80%以上通过vcd、dvd和bd(包括盗版)、网络等各种各样的媒介,境外动画已经深入中国人的内心,成为中国人在为数众多的外国流行文化中最为喜爱的一种。因此客户对国产动画片的观赏转境外动画的观赏能力非常强。退出障碍:形成规模的专业动画公司退出会损失惨重,因前期投入大,库存积压多,资产专用性较强,沉没成本较大,债务负担沉重,退出资金匮乏。主要受经济、战略、感情以及社会政治关系等方面考虑的影响,具体包括:资产的专用性、退出的固定费用、战略上的相互牵制、情绪上的难以接受、政府和社会的各种限制等。因此现有的动漫企业只能在行业中闯出自已的路子才能在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中生存。因此当今的动漫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

4.2.2 行业中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动漫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或多或少都必须应付各种力量构成的威胁,潜在进入者对于现有的动漫企业来说是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对于潜在入行者的存在,现有的动漫企业也会做出相应的应付:进入成本:首先技术壁垒。先进设备的投资,技术更新,集聚人才,建立高精端的创作团队,用自己在位的优势,先一步进行品牌创优。其次资金壁垒。加大投资,放高行业的进入壁垒,因此新进入者进入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高收入的主创人员工资,还要有回收周期长的心理准备,进入该行业要有几千万的资金来支撑才能在动漫行业站稳。在生产、研究与开发、市场营销等职能上的规模经济,是进入者的主要障碍。市场途径:中国的动漫市场虽然较为饱和,但入行的困难并不是很大,由于政策的倾斜,更多企业准备涉足动漫产品的开发、制造与经营。进入者的威胁广泛存在,估计目前及未来三年内新加入行业的企业数目还要增加到上百家。但动漫公司大多是从激烈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大企业,天然具有市场基因,并且在多年的业务拓展中掌握了国内一部分电视台和影院、院线及新媒体渠道,并与中央台、各上星频道建立了稳定的供需关系,主要采用直销模式。因此在行业地位争夺中处于有利地位,较难为新进入者撼动。目前动漫产品的报价都很低,制作成本一分钟8000-10000万,发行价一分钟只有几百元,因此对客户没有报价的吸引力,它的回收成本主要是靠衍生产品的开发。动漫企业是文化行业,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积极鼓励、发展、扶持文化行业有着诸多的优惠政策,目前还没有规章制度的制约。因此行业竞争激烈,但领军企业优势已然奠定,潜在的新进入者的威胁不是很大。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4.2.3替代品的威胁

动漫影视产品消费体验难有替代品,动漫作为一种观赏、体验型文化产品,消费体验不同于书籍、歌剧和音乐剧等其他形式的文化产品。现代社会的五光十色驱动人们寻找自我的认同,关注心灵的呼唤,关注小人物的命运,而这些正是动漫作品的长处所在。若论直观的替代品,盗版光碟有一定的威胁。但版权环境逐步优化,高清播放载体、现代数字影院和imax技术等渐渐普及,优秀动漫产品的消费体验将很难找到替代品。

4.2.4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动画片一般都是媒体购买,因此从中央台到省级上星台及各地方台,还有网络等其他新兴媒体需要大量的优秀国产动画片。作为播映市场的电视台因其本身对于收视率追求的本能就会发挥作用,一定会尽可能地选择更优秀的动漫片作为自身播放的节目资源。而优秀的国产动画片生产的数量不是太多,则求大于供。因此各媒体的转换能力强,没有转换费用。我们在行业和公司调研中充分感受到,具有品牌效应、作品的票房和收视号召力,在面对行业下游环节时将能够掌握更多谈判筹码,因此优质内容商议价能力将提高。

4.2.5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动漫影视作品它的上游供应商就是剧本,好的题材、精品剧本需要较高的价格,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较强。动漫作品是靠电脑设备和软件来制作完成的,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软件、电脑设备国产的进口的比比皆是,电脑设备和软件的投入,可以通过政府采购和政府平台来完成,不产生转换供应商的费用,因此电脑设备、软件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不强。

4.2.6总结

以上,我们运用“竞争五力”模型对当前动漫行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了一般性的分析和全景式的勾勒。当然,不同的动漫产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仍然可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所面临的五种竞争作用力的强弱可能不尽相同。根据上面对于五种竞争力量的讨论,企业可以采取尽可能地将自身的经营与竞争力量隔绝开来、努力从自身利益需要出发影响行业竞争规则、先占领有利的市场地位再发起进攻性竞争行动等手段来对付这五种竞争力量,以增强自己的市场地位与竞争实力。正如波特所说,“一个企业的竞争战略的目标在于使公司在产业内部处于最佳定位,保卫自己,抗击五种竞争作用力,或者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影响这五种竞争作用力。”因此,从产业机构分析出发,不断提升自身的资源占有和能力储备,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是动漫产业在制订战略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4.3PEST分析

4.3.1.经济环境

中国具有广阔的动漫市场,我国已经迈过人均 GDP3000 美元的临界点,文化消费能力和水平迎来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今后的 5-10 年内,动漫产业发展目标是总产值占 GDP 的 1%,10 年后将达到 6000 多亿人民币。

2010 年中国动漫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208 亿元,较 2009 年增长 22.4%。预计到 2012 年 该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321 亿元,未来三年的复合增长率为 23.5%。随着中国动漫产业市场 的发展与成熟,增长率呈现逐步加快的态势。

(下图,2009 年-2012 年中国动漫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根据文化部开展的动漫产业专项调查的数据,动漫产业核心产品直接产值“十五”期末不 足 20 亿元,到 2009 年已经达到 64.3 亿元,2011 年预计将突破 80 亿元。在产业规模扩大的同 时,我国动漫企业也从弱到强,到 2009 年,年产值在 3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已有 24 家,年产值 超过 1 亿元的企业 有 13 家,涌现出了如湖南拓维、广东奥飞、中南卡通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

动漫产业在 2011 年来看,不管从企业数量、动漫产品品质数量、消费人群和行业营收规模 来看都有了大幅度翻倍提升,2011 年上半年多部动漫作品投入过千万,甚至过亿,衍生产品等 增值业务规模扩大到千亿级别,喜洋洋票房超越 1.4 亿人民币,在这种发展形势下,将会在整个文化产业中诞生更多的龙头和上市企业。

2009年以来,许多国产影视动漫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成功“走出去”。09年年中国动漫片 出口79 部共1490 小时,同比增长150%;出口金额达到3056.6万美元,占影视节目出口总额的 51.9%,首次超过电视剧等节目类型。杭州的中南卡通集团,产品已经销售到6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70%左右。中东国家、非洲正逐渐成为我国影视节目,尤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其是动画出口的重要地 区。此外,一些民营动漫企业如湖南山猫卡通、宁波水木动画设计、江通动画等逐渐成为我国 影视文化产品出口的重要力量。

4.3.2.国家政策

“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力争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同期国内生 产总值增长速度,在国民经济中 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到“十二五”期末实现主要文化产业增加 值比 2007 年翻两番。未来国家将启动骨干文化企业培育计划,文化企业上市推动计划及产业 基地建设计划,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包括税收政策优惠、解决融资难题等方面。

筹划中的“中日文化产业基金”,预计资金总量达到 50 亿人民币。该基金的启动也将在经 济上实现对文化产业的实质性推动。

下表反映了 2006 年以来,国家对动漫产业的一系列扶植政策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4.3.3.动漫消费人群

在国际上,动漫的的主流消费群体集中在5-30岁,日本动漫产品的平均消费年龄更是达到 了35岁;2011年随着中国人口城市化加快,动漫产业最终消费者逐渐从以儿童为主转变成年轻 人群为主,目前中国约有3.8亿儿童,6亿成人为孩子的父母。4-14岁儿童家庭月均为孩子消费 919.88元,其中具有动漫元素的产品占据66%左右,已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34.82%;作为现代儿 童父母的主流人群,70、80后更具有品牌消费意识,而且对动漫产品的接受程度非常高,并且

收入水平较高,成为动漫产品和儿童产品的主流付费消费人群。在国内 4.3 亿网民中,75%的上网人群会在一年当中观看或者消费动漫产品。1.3 亿手机网 民几乎全部都会购买卡通手机饰品和下载相关的漫画动画手机主题或者铃声。

4.3.4.动漫产业技术环境

在过去的三年中,中国互联网技术、手机 3G 技术以及三维技术等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 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同时,新媒体动画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极大地促进了新媒体环境下动漫 产业链的整合。

网络动漫持续发展:随着网络成为最大的新媒体平台,网络动漫已成为中国动漫产业的高速增长点。网络动漫视频/图书、网络游戏、网络儿童动漫游戏虚拟社区、包含动漫内容的网络应用下载赢得了庞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的支持。

3G 时代的全面到来极大推动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手机已经成为强劲的新媒体终端,而手机动漫产品的市场前景将迎来飞速发展。各大电信运营商已经瞅准时机,兴建起多个手机动漫基地,其中包括中国移动福州动漫基和中国电信“天翼动漫”。

三维动漫是动漫行业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从观众的消费偏好来看,三维技术起源于美国,美国的市场观众的欣赏水平适应和喜爱三维动漫电影、动漫片,二维动漫片和电影逐渐淘汰。另一方面,三维技术的应用比二维更加广泛:三维技术可以应用的范围比二维动漫要广泛的多,通常三维制作团队不但制作动漫电影、动漫片,还有高品质的游戏片头、广告等等,学习三维的人越来越多、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对于三维技术从业者来说,其工作的范围也比较好,收入高,也比较安全。而二维技术早已成了纯劳动密集型行业,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逐渐向亚洲地区转移。更多的三维技术从业人员将推动三维技术的成 熟和三维动漫制作成本的下降,这将更加有利于三维动漫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动漫、手机动漫、户外媒体动漫为代表的新媒体动漫产业形式不断涌现,为动漫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产业空间。“新媒体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集动漫生产、数字化采集、数字转换与新媒体制作和作品发布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推动的全国性动漫公共技术平台。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北京大兴、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等多家新媒体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动漫企业和个人提供传统动漫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数字化采集、新媒体动漫协同创作及制作交流、新媒体漫画制作、新媒体动画制作、手机机型适配转换、手机漫画书制作、交易与发布、内容管理及存档、动画游戏制作设备租 赁、二维、三维图形工作站设备租赁、中高端动漫影视剪辑设备租赁、动画人 才实训等服务。

目前,北京大兴新媒体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基地 已经成功与 55 家动漫企业、原创工作 室及个人建立了合作关系,总计出品新媒体漫画作品 500 余部,新媒体动画作品 40 余部。数字化转换纸质动漫作品 500 余部,直接支持原创动漫作品 100 余部。发布作品 3000 余 部。通过内容的相关服务所派生的手机增值业务定制、游戏定制、版权合作等,间接经济

效益可达到每月近1000 万元。同时,在北京地铁 4 号线号线上,传播地铁隧道新媒体动漫 作品 40 余部,日受众人群达百万

如何分析宏观环境 篇3

宏观环境分析法的涵义

宏观环境分析着眼于社会(Society)、技术(Technology)、经济(Economy)、生态(Ecology)和政治/法律(Politics)等五方面,因为这些因素影响着行业和企业的竞争力。这些因素往往被认为超出了单个企业的直接影响范畴。

分析家通常把环境划分成三个层面:大环境、经营环境和内部环境。图1展示的是每个层面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本分析方法能让你理解在所有层面上发生的事情。

管理者必须意识到这些环境层面,懂得它们所包含的因素,尽量理解每个因素以及所有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组织的业绩。大环境范围广泛,对组织及其战略的意义深远。通常认为,这些含义超出组织的直接影响范畴,比如说,政府的作用以及政府对某一行业的立法。

大环境可以划分为几大部分。一种有效的划分就是STEEP分类方案,此类方案还有PEST、PESTLE、SEP-Tember、STEEPLES等。重要的不是选择哪个方案,而是意识到你作全面分析时不能忽视的一些主要方面。

表1显示的是几个关键变量,它们都出现在图2确定的每个STEEP要素下面。STEEP各部分并不相互排斥,各部分之间的界线是可以改变的。问题、事件或利益相关者实际上一次可以经历几个阶段。

环境条件影响整个决策管理过程。组织不是在真空中经营,而有效决策管理的关键是能让做出的决定使所采取的行动与环境协调。在某种程度上,组织的内部条件尤其是它的优劣势、资源和实力将决定行动的成败。同时,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受制于外部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企业可以改变环境,使之有利于自己,或者采取措施使自己受到的损害小于竞争者。

宏观环境分析法的优点

宏观环境分析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它明确提出了管理高层面临的任务,其思维超出了当前的活动和短期的范畴,但依然与目前的短期活动保持联系。STEEP方法能够让决策过程认识到外部发展的重要性和相关性。

组织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如何准确解读宏观环境、如何作出回应。因此,管理者必须谨慎考虑由谁来收集信息,如何组织和运用信息流—组织内部的专家组成的跨功能小组往往能够有效地进行宏观环境分析。得到管理高层的支持与鼓励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当然,建立合适的支持体系也对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组织的决策者必须在STEEP的条件下制定结构化方法来识别和分析相关的趋势、事件和股东的期望。这包括对企业的业务及行动规划所涉及的环境变化进行系统性评估,在组织的决策水平上可以做到这一点,也可以通过突出功能的方式实现这个目标(例如营销经理的新产品,政府关系部门经理的游说战略)。

为了实现宏观环境分析的目的,分析必须“符合”组织的战略、文化、规划流程以及决策者的独特风格。此外,成功的宏观环境分析也需要符合决策者的信息需求。当然,这些信息需求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你要根据这些变化对宏观环境分析作出调整。如果行动和评估都做得恰到好处,有效的宏观环境分析对竞争力是有积极影响的。长期来看,适时的行动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宏观环境分析法的缺陷

几个实证研究表明,宏观环境分析的STEEP法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很难有效地操作。不同的宏观环境背景也会对分析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宏观环境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往往分成以下几种:

◎解读。组织的决策者常常难于界定他们的宏观环境是什么,难于解读宏观环境变量所产生的具体类型的影响,对组织选择作出的有效反应的本质也难于解读。在解读宏观环境要素方面存在的不足包括:不能组织有意义的研究,不能显现经济影响,不能综合长短期的启示,缺乏管理高层参与分析,难于把潜在的机遇转化成行动规划以及挪用精确分析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

◎缺乏准确性和不确定性。这类问题包括分析结果不精确、对结果的不信任,原因是存在太多的含糊与不确定之处。这可能是因为很难对宏观环境事件及其趋势进行描述,难以用恰当的语言来恰当地描述不确定的内容。此外,对STEEP的影响力、社会与技术的变革和发展趋势也很难作出准确预测。

◎短期性。很多决策者不喜欢现在把“真”钱花在明天的投资上,他们主要关注短期的事情。STEEP的很多变量需要很多年才能发生变化,常常比组织中的分析师和决策者的任职期限长。

◎不被接受。宏观环境分析的价值不被接受,这可能是由于管理层对该分析的价值缺乏理解,难于鼓励部门管理者运用该分析结果,加之他们抵制改变预测的方法。此外,在管理者中普遍存在这样的观点,即,他们已经是这个过程执行和管理方面的专家。另一个相关的问题是,没有把STEEP的分析与竞争的含义联系起来。使用这个方法的主要目标应该在宏观环境分析的基础之上认清其对组织的竞争意义。

◎感知错误。管理层的视野有限,或者对宏观环境的感知有偏差,比如,从国家角度看问题,而不是从全球角度看。

◎多样化的企业。人类的弱点、已有经验和偏见都能对宏观环境分析产生影响,特别在跨国环境下更是如此。因为母国的偏见和态度往往让组织把自己的经历、观点和理解加在变量上,而变量发挥作用的方式不被STEEP因素所理解或支持。

如何操作

你所界定的宏观环境范围包括分析的宽度、深度和预测广度。宽度指的是所收集的宏观环境资料的主题范围;深度决定了所收集和分析的STEEP数据详细的程度;预测广度通常跨越短、中、长期,并受相关组织所处的特定环境的制约。

为了确立宏观环境范围,要从以下各方面来核查组织的战略规划:地理范围(竞争的区域和不竞争的区域),产品或服务范围(细分市场、种类),承诺固定资源回报的时限、技术与创新,资源的来源(人力资源、资本以及其他财务资料与原材料),管理问题及弹性。请注意,这个过程的目的是执行任务,但同时受到现有资源的制约。

一旦确定了宏观环境范围,STEEP的五个部分可以用下面的五步法来进行分析。

步骤一:了解正在分析的细分环境

细分环境中的主要事件及趋势是什么?在不同的STEEP范畴里,事件是很重要的。趋势是事件发生的总走势及过程。比如说,在社会细分环境里,你要注意掌握工作与娱乐、消费与储蓄、教育、旅行、宗教活动以及家务的发展趋势。

支持这些趋势存在的证据是什么?掌握支持趋势存在的数据或证据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些趋势的发展方向及变化情况进行不断的监控和预测。

历史上,这些趋势是如何演变的?如同产业、产品和组织一样,趋势也有明确的生命周期—起步、发展、高潮和衰退。你需要认清趋势位于其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了解趋势的周期对于认清它们以后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趋势出现的变化和骚动的性质及程度是什么?趋势是根据变化率、大小和分级来波动的。趋势的变化率要求你集中精力注意趋势在生命周期中是加速的、减速的,还是保持静止不变的。趋势的大小看的是趋势展开的程度,以及它是否在或大或小地影响着或多或少的群体。趋势的分级看的是趋势与其他趋势之间的关系,以此来了解焦点趋势是否在影响其他趋势,或者被其他趋势所影响。

趋势对组织的影响属于哪一类?从概念上讲,趋势对组织的影响有三类:

◎消极影响。这与影响组织实现目标的能力有关。此外,这些影响也妨碍组织执行当前的战略,加大执行现有战略所产生的风险,提高执行这些战略所需要的资源水平,或者认为这个战略不再适合。

◎积极影响。这些影响与组织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相关。这类趋势会支持或强化现有的战略,增加组织实施可执行战略的可能性,或者在组织现有的任务框架内,一个或多个战略发生变化的时候,提出可利用的新契机。

◎中性影响或零影响。这可能是起稳定作用的因素或是不相关的因素,这些因素也可以让决策者对自己的战略更加充满信心。

步骤二:了解趋势间的内在关系

趋势间的内在关系是什么?想要了解内在关系,你要认清STEEP的不同部分和子部分的影响。看看在哪些领域里,趋势暗示着要对预期的演变路线进行重新界定或更改,它们在哪些领域里相互补充。

趋势间的矛盾是什么?趋势往往此消彼长,相互抵制。例如,人们在更加勤奋工作的同时,也在寻求工作之外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步骤三:把趋势与议题联系起来

对一个组织或产业来说,不是所有的趋势都是同等重要的。有些趋势会直接影响组织,而另外一些趋势对组织的影响微乎其微,这要取决于它们与组织的战略和执行情况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机敏的分析家会认清那些对组织的目标影响最大的趋势以及各种趋势的组合。最重要的趋势被界定为组织的“议题”。

步骤四:预测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

评估基本要素。要想预测“议题”里的一个趋势或一系列趋势的未来变化动向,需要对议题后面的推动因素进行分析。你必须具备分清表征与原因的能力。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工作,因为推动因素往往相互抵消,而且同时朝多个方向发展变化。一旦准确地识别了原因,就能作出议题演变的多种预测。

对议题作出多种预测。为了避免单一预测带来的局限性,制订多个预测方案或预测情景是很有用的。每个情景都代表着围绕已被认清的趋势所形成的对未来的不同看法。比如说,为议题发展确定一个最佳的、最差的和中性的案例情景。然后,针对情景提出一系列问题,来测试它的准确性,如:推动趋势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这些要素继续推动的可能性有多大?

步骤五:推导启示

宏观环境分析应该有助于组织的战略规划,应该为规划的形成提供信息。从分析中得到的启示应该集中在三个方面,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 1. 围绕你们产业及产业内的任何一个战略群的结构性力量; 2. 它们如何影响你们组织的战略; 3. 它们会怎样影响竞争者的战略。

这类评估应该为确定未来战略提供重要的信息。

本文改编自《决策的10个工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闫敏yanmin@guanlixuejia.com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关系分析 篇4

一、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研究

(一)环境监测的涵义

所谓的环境监测,就是指将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代表值进行相关测定,并以这个为依据来确定环境的污染度。环境监测具有“综合性”等相关特点,从其检测内容来看,其检测对象主要是是“人为、自然”等相关组分。环境监测具有相对规范的步骤,去现场进行“调查”与“资产收集”,并根据其资料设置监测计划并去采集样品。然后将搜集到的样品要通过“保存”和“运输”,至相关部门进行处理。总之,环境监测需要精准快速地对环境质量的现况及相关变化情况作出及时的反映,并为“环境污染、环境规划设置”等相关方面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环境影响评析

一般情况下,环境影响评析是指对拟建项目在实行可能会造成的环境印影响及破坏方面进行“系统”的预测及评析。所以,环境影响评析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使得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事实上,环境影响评析与环境监测是一样的,其也是需要按照相关的步骤及规范来进行的。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地域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所以,其环境影响评析的实行过程是具有“灵巧性”。总的来说,环境影响的评析对于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显示现实价值,这不仅是对项目建设者的“环境保护责任”进行了明文规定,与此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途径,为项目的建造提供了科学的管理依据。

二、探析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两者之间的联系

(一)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的基础

在环境影响评析中,环境监测作为其有效的前提为环境影响评析提供了有效的参考证据。一般情况下,根据环境质量的相关规范,并配置合理的技术手段,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以此来确定拟建项目的“环境容量”。此外,环境影响评析还需要对拟建项目项目中的环境保护给出相关有效的治理方法,并利用环境监测的分析数据,显得评价更具有说服力。所以,环境影响评析用来取决建造是否可行性,而“环境监测”可以为其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条件。

(二)环境监测贯穿整个环境影响评析体系

项目建设单位在委托环境质量监测单位对项目施工环境进行评析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对拟建地的环境监测,并对其监测出来的数据机械探析和评价。以此为依据来确定所需要拟建地的可行性。根据有关规定,在项目试运行一个季度后,需要验收其项目,并且对其影响环境的要素进行“监督”和“评价”,并且对其建设前后的环境进行比较,倘若项目在完工之后对环境的影响超出了其之前的估计范畴,就需要继续对环境保持监测。也就是说,在项目建设中关于环境影响的评价可分为4个阶段,“初期阶段、建设阶段、运行阶段、建设后阶段”。在对这四个阶段的评析中,始终都离不开其环境监测数据的参考。

(三)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析具有监管作用

在环境影响评析方法体系中,其评析方式有很多种,但在“环境监测”是属于环境影响评析中的策略之一,其为环境影响评析的科学提供了有效的监管作用。特别是对环境监测中的监管作用在项目建成之后的环境影响评析中的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对建成之后的项目作出有力的环境影响评析,还需要借助环境监测去获取一些相关数据。换而言之,就是在项目建成之后无论环境是好还是不好,其都离不开检测数据的说明。

三、结束语

电影市场环境分析 篇5

[摘要]: 我国电影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市场体系虽已初步形成,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从电影市场目前的问题出发,探寻相关对策,以期对电影市场体系的愈加完善。

一、私营制作机构带来竞争,也同样带来问题

随着中国对于电影制作市场和资金市场的准入放开,大量的私营制作机构以及民营资本外国资本涌入,目前已有600多家民营电影制作机构。从融资和刺激生产的角度对于电影市场都有直接的推进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60%-70%的电影市场的资金来源于民间,而由民营电影制作独机构立和参与制作的电影已达到市场份额的八成之多。民营制作机构的确给电影业带来的不仅仅是电影产量剧增的数字变化,大多数民营制作机构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公司制的经营模式,再加上民间资本对于利润价值的天然追逐,更加催促了电影市场的市场意识和经营理念的加强,这将推动电影市场的市场化进程和市场化程度的发展。然而另一方面,虽然民营制作机构大量涌入,带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但是其整体发展态势呈现粗放型格局。大部分民营制作机构规模偏小、资金不足而且生产品种单一,机制不活、效益不高、生产能力低下。有的机构一年只生产一部剧,有的几年生产一部剧,形不成规模效应,缺乏竞争实力。

二、类型化生产模式出现,但是缺乏精品意识

目前电影产量的庞大以及电影的类型化格局基本形成。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电影的年产量已达到526部1,涌现出一批批具有明确市场定位,大同小异的类型片,诸如历史正剧、传奇剧、武打剧、都市言情剧、涉案剧、情景喜剧等系列。电影生产者在我国电影的产业化的逼迫下,自觉不自觉地研究市场、研究消费者、研究电影自身规律,为了商业利益的追求,最终走上类型化和产品化的电影模式之路。

电影市场中,具有强烈的精品意识,注重强大的明星阵容、具有优良的制作水准和精确的市场定位。可是仅占电影市场总量的15%。而与之相对的三档剧,制作粗糙、题材定位偏差、发行不力,始终只能徘徊在市场边缘,面临着亏本难以发行的现实,其总量却已达50%之多。其中不包括每年未通过审查的电影。

三、市场机制作用渐显,却难掩播出机构的垄断优势

渐成趋势的几家影院共同买断某部电影播出权形式的出现,说明目前电影制作也都在向精细化迈进,即从选题范围、播放区域和制作风格上作进一步细分,以求满足某一播出区域或是收视群体的需求。这些都是制作机构在强大市场竞争的压力下自觉地准确定位市场,研究受众,探索自身发展路径的结果,体现了市场机制的推动力。

虽然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要素在调控和规范电影市场上的作用愈发显著,但是影院等播出机构的垄断优势却构成电影市场化的最大障碍。长此以往,势必对电影市场的健康运作有所影响。其次,不少播出机构联合限价,人为违背市场 1

机制,使制作机构的资金回笼困难。表面看,播出机构似乎从实际交易中获利,压低了播出成本,其实,从长远看,播出机构的这种行为只会得不偿失。本来资金周转问题就是大部分制作机构的大问题,资金的亏空只会挫败电影制作机构的积极性,阻碍整个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失去了稳定观众群体,最终损失的还是播出机构的利益。

四、市场管理滞后,缺乏相关规制约束

虽然,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电影生产运作机制发生了一些变化,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制约和引导电影的生产。但是我们还可以看到市场的推动力并不够。进入21世纪以来,电影生产和销售的市场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市场开始主导电影的创作和生产。但应当看到电影市场是不成熟的,电影生产管理和营销发行从宏观到微观仍要靠行政手段。至今,我国还没有系统地为电影行业立法,也没有出现如发达中国那样的行业协会等非官方的组织对行业管理发挥某种规范作用。另外,对于电影的题材报批立项和成片的审查目前仍是政府管理和调节电影市场的主要手段。这无疑是制约电影产业市场化的最大障碍。虽然不能否认,政府管理在引导电影市场有序发展的作用和克服市场消极因素不良风气的作用,但是,政策性因素的负面影响也是相当严重。由于对于主旋律和意识形态的倡导,造成了电影艺术本身艺术性的丧失以及观众的审美疲劳等一系列后续问题。

五、电影市场化的对策

1拓展市场思路

强大的电影产业必须有一个兴旺的电影市场,而在电影市场中收视率是判断一个剧作是否成功的硬性指标。注意研究观众的收视心理和审美情趣,尝试让观众介入到剧本创作和拍摄的过程,使得电影的创作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通过大众传媒特有的传播功能,在广大受众,特别是年轻人心中,迅速的扩张偶像文化的影响力。在成功地制造明星以后,应充分利用偶像的示范作用,大力挖掘偶像的商业潜力,开发偶像消费市场。

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不仅仅停留在电影出口的“一次性收益”上,而是通过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得到了二次甚至多次收益,逐步形成了以电影为龙头带动旅游、文化产业一系列“商业链条”。改变依靠广告这种原始单一的价值实现模式,实现价值链的拓展。规范市场秩序

在电影市场化的运作中,各类影视机构无论什么性质、什么体制,都必须经受市场的考验,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通过激烈竞争,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制播分离、制发分离,实行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相结合,这是电影市场化的必然选择。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也必然是一个规范化的市场。中国相关部门应当顺应电影市场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着手研究制订制播分离、制发分离以及相关的市场制度和法规政策,促进电影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平等有序的竞争。注重营销理念的践行

电影市场营销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只有拍得好、卖得好、播得好,电影才能达到预期的市场效益。培育强大市场主体

面对国内外的竞争形势,必须全面引入资本运营机制,建立电影产业的资本市场。这是我国电影业摆脱困境、开辟未来、实现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关键步骤。要用资本市场来推进电影产业化的发展,通过资本运营扩大资本实力,拓宽社会资本进入电影产业的渠道。为了加速资本扩张,需要打破所有制关系的限制,降低门槛,建立完善而规范的行业准入机制和投融资体制,形成规范有序的融资渠道,让资本在产业内部合理流动起来,不断扩大电影产业资本的积累。

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分析 篇6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影响分析

0 引言

当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对环境监测与评价提出了新要求。而构成环境保护工作的三大部分环境监测、环境答理、环境监察又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答部门的专业技术工作部门,负责为环境答理和环境监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答理和环境监察工作又必须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正确处理好环境监测、环境答理和环境监察的关系,对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更加有效地向科学化、法制化迈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监测,主要是从保护环境出发,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环境监测计划,以监控环境污染、防止环境质量下降、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环境环境监测的法定地位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环境监测实质上是一项政府行为,是各级政府部门强化环境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职能的重要阵地,是应用监测技术手段对一切违反环境法律、行政规章和答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监测,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其明确提出了环境监测的实质是为环境执法服务,为环境答理提供技术支持。环境监测的检测数据由各级环境监测站具体完成。环境监测站是履行环境技术监督职能并在环境执法过程中法定“举证”的资格单位;是法定的环境技术仲裁机构和技术鉴定机构;建设项日“三同时”及治理设施的竣工验收监测;必须有法定的监测机构(环境监测站)负责实施。因此,环境监测站要对所监测的数据及鉴定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2 环境监测的基本职能

环境监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相关组份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贯穿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环境监测分析有两大特征:一是以统计学为基础,互相渗透,又互相结合的白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组成。二是为社会服务,有效的环境监测分析数据是环境监测的主要产品,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充分反映了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各类生态环境的各类环境容量,背景浓度,为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质量和环境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各种环境因素是否满足环境建设项目要求,则必须由环境质量结果来表明,环境评价体系中环境要素是否可以满足建设项目必须由环境监测结果来支撑,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为环境保护而兴起的一门学科,主要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进行跟踪改变的各项目措施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分为3个层次:

3.1 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委托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在环境本底值未超标的情况下再对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并制定监测计划。待项目已经建设后稳定运行一段时间,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已经形成稳定系统,根据各类污染物监测结果来评价该建设项目建设后对该地域环境是否产生影响,是否是环境可接受范围内。

3.2 环境预测与评价。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对拟建立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该项目建设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外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做出评价。

3.3 跟踪评价。主要是指大型建设项目和环评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建设后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评价,当项目出现了与预定的结果差异较大时必须改进的一种评价制度,跟踪评价是现阶段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4 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的关系

在现行的环境答理体制上,环境监测属于支持保证系统,环境监察属于监督执法系统,两者相互配合。一方面,环境监测不仅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而且还可以衡量环境监测工作的效果;环境监察必须以环境监测为基础,只有依靠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才能科学合理的行使职能。另一方面,环境监察对监测数据快、准、好的要求已成为推动环境监测发展的强大动力。环境监测部门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在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服务的过程中,环境监测才能找到自身的价值。

5 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的影响与分析

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都是中国环境保护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为实现环境保护目的而设立的两项目制度,二者关系如下:

5.1 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的基础 环境评价是以环境监测为基础,当每一个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该项目建设地环境要素分析,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容量主要指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态等要素的环境容量);当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可载力。为了说明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有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来表明,该地域的环境质量具有可行性,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只有具有准确的环境监测基础数据,才能表明该地域具有环境容量,方可建设。

5.2 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中的监督功能 对环境评价体系有多种方法对环境评价进行监督,但环境监测是一种最基本的监督方法之一。项目建设后,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是否具有环境可行性,是否可以满足区域环境区划要求,就必须有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可靠的科学数据来源于环境监测数据,项目建成后大气环境是改善还是恶化、水环境是好转还是逆转、噪声环境是否改变区域环境、生态环境是否产生时问和空间变更,这都要由环境监测数据来表达、证明。

5.3 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体系中 项目方委托环境评价后,评价单位必须先委托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对本底监测数据评价,在环境本底可行的情况下进行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同时叠加环境本底后具有环境可行性。在项目建成后并试运行3个月后对项目进行验收,也是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最主要的环境要素预测评价和监督,建成后对环境影响是否超越了预测结果,必须进行环境监测。通过对废气污染源达标排放、厂区下风向污染物监测、环境大气敏感区监测,说明大气环境未改变环境现状;产生的废水达标排放,不改变原有水环境功能;噪声环境达标等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持。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时还需要监测数据来说明建设项目建成后未改变环境现状,具有环境可行性。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均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撑结果,因此,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之中。

6 小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中,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只有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真正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环境科学文摘.2008.01.20.

[2]雪抱尘.结合环境监测实际 传授环境监测技术.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4-12-25.

[3]孙燕.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 环境管理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0.10.01.

环境分析论文 篇7

在工业强省的大背景下, 随着凯里市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 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要解决该市当前的环境问题还是要靠环保部门的环境执法这一重要手段。环境执法是整个国家执法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将环境法规范中抽象的权利义务变成环境法主体的具体的权利义务的过程。或者说是国家有关机关将环境法规范适用于具体环境法主体的过程[1]。环境执法包括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执法处罚;另一方面是促进守法[2]。而环境执法处罚是促进环境守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不能仅仅在环境执法过程中, 对企事业或个人实行环境行政处罚, 而且还要执法部门依法行政, 促进政府职能部门实现环境守法。当个人、企事业、政府部门环境守法得到一一落实时, 环境问题才可能得到有效、全面的解决。本文就是对该市当前环境执法和环境守法情况进行调研后作出的分析, 旨在为环保职能部门有力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促进政府、企事业乃至个人环境守法提供参考与范例。

2 环境执法

环境法制包括了环境立法和环境守法。如果把立法看作环境法制的前提, 把守法看作环境法制的目标和结果的话, 那么环境执法就是由前提向目标过渡的桥梁。只有环境立法, 没有环境执法, 环境立法也就无任何意义。只有立法和执法紧密地结合起来, 才能使法律规范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 达到立法目的[4]。环境执法处罚是促进环境守法的重要手段之一。凯里市通过健全环境法制, 采取不同的执法手段, 高举执法处罚鞭子, 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 使得存在的环境问题逐步得到了全面、有效的解决。

2.1 健全法制

近年来, 凯里市高度重视环境法制的健全与完善, 不断出台相应的环境法律条例及管理办法, 以加强环境管理。例如, 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面,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及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 结合凯里市实际, 出台了《凯里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凯里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积极强化大气污染治理, 有效保持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标。2012~2014 年, 该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3年稳定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二级标准、酸雨率, 环境空气优良率分别为97.8%、95.6%和100%, 2015年1月28日晚, 凯里市城区空气质量排名全国第一;2015年2月27日早8时, 全国空气质量凯里市排名第二;2015年7月份全省空气质量凯里市排名第一。

2.2 联动执法

自新《环保法》实施以来, 凯里市召开打击私挖乱采、医疗行业专项整治、扬尘污染专项整治、畜禽养殖行业专项整治等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共50余次, 分行业召开企业约谈会15次;联合公安、检察院及各职能部门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0余起, 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案件2起, 拆除违法重晶石洗矿点7 处, 取缔非法铝钒土采矿点10处, 关停、拆除建成区附近砂石场34家。

通过联动执法, 密切与其他政府机构间的执法协作, 创新执法协作和沟通机制, 形成监管合力, 各项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得到积极深入的开展, 有力打击了各行业的环境违法行为, 对严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外起到了极其作用。

2.3 执法处罚

近年来, 凯里市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强。2013年, 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 起, 处罚金额5.5 万元;2014年, 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4起, 处罚金额90.5万元;2015年, 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共80起, 其中已下达处罚决定51起, 处罚金额179万元, 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案件2起 (表1) 。

从表1可以看出, 2013-2015年处罚案件、处罚金额逐年增多, 同时处罚案件类别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13年未涉及到“未批先建”的处罚案例, 2014年涉及“未批先建”的处罚案例仅有4 起, 2015年不但查处案件陡然增多, 而且涉及“未批先建”的处罚案例达到了30起, 其他处罚案例 (涉及台账造假、久试不验、“跑、冒、滴、漏”等环境违法行为) 达到10起, 这是该市加大执法力度, 认真贯彻新《环保法》的实施, 深入开展“六个一律”环保“利剑”专项行动的结果, 有效地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但目前该市尚未涉及到按日计罚及查封扣押的环境违法行为, 说明该市的执法力度还有加强空间。

3 环境守法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依法行政。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 尤其自新《环境环保法》实施以来, 该市在环境执法中, 不断创新执法手段, 加快环境法制的健全与完善, 促进政府、企事业单位、个人守法等方面逐步取得成效。

3.1 政府守法

在全面贯彻执行新《环境保护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大气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等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过程中, 不断促进了该市政府部门的环境守法, 尤其通过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及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对该市环境保护工作的综合督查, 大大地加快了该市政府部门的守法进程, 使重大“未批先建”的政府违规实施项目得到停建、停产, 环评手续得到及时补办, 环保“三同时”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例如, 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的环境风险控制得到了全面的强化, 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快的建设, 饮用水源地得到了广泛的保护, 流域污染治理得到彻底的落实, 生活垃圾填埋场得到有效的治理等等。

3.2 企事业守法

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过程中, 在以执法处罚为主要抓手, 高举处罚鞭子, 促进企事业单位积极守法。当前, 通过环境执法处罚, 凯里市涉及排污的企事业单位的污染防治设施得到逐步完善, 环保“三同时”制度基本得到落实, “未批先建”的环境违法建设项目已基本已责令停建、停产, 环评手续得到及时补办。可以说, 在项目环评执行率及“三同时”执行率上, 企事业单位守法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在企事业单位配套健全污染防治设施后, 凯里市将不断创新执法手段, 一是执法监督与守法援助并重;二是利用激励引导守法;三是引导企业自律, 加强企业自身环境管理, 保证企业履行环境主体责任[3], 来促进企事业单位积极守法, 有效遏制企事业单位违法排污行为, 避免环境污染的发生。

3.3 个人守法

为了促进个人守法, 凯里市制定了《凯里市学习宣传贯彻新环境保护法活动工作方案》, 召开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动员各级各部门、乡镇街道开展新《环境保护法》宣传学习工作, 紧紧围绕全国、省、州环保会议精神和“4·22地球日”、“六 · 五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 成立宣传活动小组, 积极组织环保志愿者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开展环保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当代贵州生态文明论坛》、《黔东南电视台》、《黔东南州广播电视台》、《黔东南州日报社》、《凯里市电视台》、凯里信息港网站和《凯里都市》、凯里市环境保护局网、政务手机报等新闻媒体和手机短信、微信平台, 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环保宣传教育, 呼吁社会公众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自觉践行低碳生活、绿色消费, 营造人人关心创模、参与创模的良好氛围。并会同市教育局组织申报了2个省级绿色学校, 2个州级绿色学校。

结合该市“星期六”党校课程安排, 邀请行业专家向各级领导干部培训新《环境保护法》, 同时组织召开全市工业企业宣传培训会, 编印新《环境保护法》单行本及相关宣传画册, 向全体市民发放, 以提高公众自觉履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意识, 促进公民个人守法。

4 结语

环境执法作为环境法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环境法制的健全完善、环境管理工作的加强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4]。环境法制包括了环境立法和环境守法。立法是前提, 守法是目的, 环境执法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与桥梁。我们只有通过健全完善环境法制, 加强环境执法, 不断地创新执法手段, 促进政府、企事业、乃至个人积极守法, 才能使抽象的环境法规范变为单位和个人的具体权利和义务的同时, 使人们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限制在环境法律规范所许可的范围内。只有这样, 环境环保工作才得以全面落实, 见到成效。

摘要:调研分析了凯里市环境执法和环境守法的落实情况, 旨在为环保职能部门有力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加快促进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环境守法进程提供参考与范例。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执法,环境违法,环境守法

参考文献

[1]解振华.中国环境执法全书[M].北京:红旗出版社, 1997.

分析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 篇8

1环境适应性定义

装备在其寿命周期内的贮存、运输和使用等状态预期会遇到的各种极端应力的作用下实现其预定的全套功能的能力, 即不产生不可逆损坏和能正常工作的能力。

2如何识别环境因素及分析环境工程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2.1由于对重大环境因素的认识不足, 不能清晰的知道重大环境因素的功能作用, 以及会对周围带来的影响。导致对环境的管理方面出现了许多漏洞, 并且给重大环境因素制定目标与指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在实施过程中, 硬性指标比软指标要少很多, 同时硬指标的完成也不过关。而在该种情况下, 对于目标与指标的落实执行是会产生消极影响的。因此会导致机构、资金、职责、方法、监督检测等手段及必需的程序文件等主观条件不能很好地与实施细则进行协调配合, 不能具体落实到位和互相配合。

2.2环境工程管理方面的问题, 是目前我国针对环境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而针对环境管理的专业的、优秀的人才十分稀缺。主要是因为我国政府部门和群众还没有对环境工程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对它也不了解。因为对于环境管理认识不足, 所以环境管理还没有成为独立的研究学科。而由于高校针对环境管理所开设的学科较少, 所以没能培养出更多的环境方面的人才, 也导致了该专业方面的人才十分稀缺。而在资金和培训方面的不成熟, 也导致了人员培训不到位, 不能更好的培养人才。

2.3对环境管理的宣传力度不够, 使人们不能充分认识到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导致浪费了这一资源。

2.4由于人们缺乏环境管理意识, 而且对网站和实验室采取的自动化管理程度也较低, 同时政府部门对于这方面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使得对于环境管理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某些制度没有实用性, 环境管理系统不够规范化系统化等。这些制度都是不符合实际生活中对环境管理的要求。

3强化环境工程管理控制的措施

3.1提高广泛的意识, 充分调动资金储备。目前群众还没有认识到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这虽然是一大问题, 但同样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遇。在还没有对环境管理产生足够了解的现在, 我们可以把握机会, 引进这一概念。同时可以更好的提升政府和群众对环境管理的重视, 进一步加紧对它的认识和管理。我们在加强人们和政府意识的同时, 也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只有资金足够, 才能更好的宣传这一理念。

3.2对于现在的管理体系, 要和符合管理体系并且能起到模范作用的城市和企业进行互动, 结合。学习彼此的优点, 进一步加强对环境观的认识和提高可实行操作的水平。

3.3加强并完善工作的环境和管理条例;深入现场考察, 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各处的环境资源;加强对条例法规人文化、明确化和具体化的实施力度, 并且要保证可操作性强;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3.4把管理体系与具体的建设、规划和改造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作为环境管理的基础依据, 环境的建设、规划和改造目标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着实被赋予了名副其实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3.5针对我国缺少环境管理专业的、优秀的人才这一主要问题, 重视对学生的培养成为了目前的重点。因此各大高校应该对本科生、研究生加大力度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各专业、各学科的相互融合, 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 储备专业技术力量, 以满足对科技发展迅速的社会和市场需求。

4加强与完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的措施

4.1对于那些环境综合治理中表现突出的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企业的管理系统和方法要加强学习, 并且要和实际的相结合和, 同时也要根据这些城市和企业目前实行有效的方法, 制定符合实际的具体方法和条例, 为环境的整体治理找到有效的政策与措施。

4.2在对现行的环保制度进行评估的同时, 扩充环保体系的内容, 将合理的要求及制度都充分地收入其中。对于尚未完善以及不符合标准的制度予以完善和修改, 并废除阻碍环保工作开展的制度。尽一切力量将管理体系和现行的环境管理制相结合。

4.3实施资源的优化配制, 将管理体系和工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相结合, 有效制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严格管理高耗能及重污染的项目, 将企业清洁生产的计划与对策纳入到环境管理体系中, 并对其进行严格地督促与监督。

4.4管理体系要和国家及地方环保的工作重点相结合, 确保环境的治理能按计划进行。

4.5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控制要和政府的行政管理相结合, 现在很多部门、行业、各级组织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以及管理水平都没达到要求和标准, 因此很多法律、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还需要借助行政的手段来落实完成。

4.6管理体系要和具体的建设规划和改造目标相结合。作为进行环境管理的基础依据的环境的建设规划和改造目标, 在环境保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的相结合才能保证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政府要对其各部门的直属组织进行直接控制, 但其具体部门应有所属具体的部门企业等完成, 以此来达到政府的间接控制。环境工程管理在建立和运行一个管理系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只有通过这个系统的高效率、高质量的运转, 环境工程管理的规范性和有序性以及它的有效实施才能得以保证。为此必须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和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去保证实现各项环境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结束语

环境适应性和环境管理是目前我国环境方面研究的不足之处。但是目前针对环境的研究是现今社会是一大热点问题。因为环境对人类的生存极其重要。但是如何能高效率的利用和管理环境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环境管理进行的好, 可以给群众带来好的生活环境, 同样也可以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为了改善生活环境, 我国需要针对目前缺少环境管理人才, 制度不完善, 对环境管理认识不够等问题一一作出改进。而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有针对性的建议, 希望给人们予以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日本营销环境分析 篇9

一、日本的文化环境

“人类学之父”爱德华·泰勒给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 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和习惯。”

文化因素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每个外国市场都有一种与本国市场不同的文化和行为。每个国家不仅有独特的文化, 而且大多数国家还存在着各种亚文化, 如道德、宗教和种族等。文化环境是影响国际营销的核心因素, 因为文化渗透于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

(一) 日本的物质文化

日本是发达的工业国家, 这也就意味着日本的物质文化相对先进。而物质文化对营销的影响又是多方面的, 主要表现在广告促销以及分销渠道这两个方面。日本的平面媒体和电子媒体相当蓬勃。广播事业共分为公共广播、商业广播两种, 其中除了日本广播协会 (NHK) 、放送大学学园之外, 所有的日本电台及电视台都是商业媒体, 可见日本的传媒方式相当完备。日本进口货的行销渠道, 既多且复杂, 又缺乏流通效率, 以致进口价格偏高, 所以进口货竞争不过日本产品, 且进口货销售渠道大部分为日本大商社控制, 影响外国产品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 可见在分销渠道方面就需要国外营销者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 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进入日本市场。

(二) 日本的价值观与行为习惯

就价值观与行为习惯而言, 日本人不习惯去考虑这些抽象的问题, 他们主要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力量与力量之间的对比去判断对错, 然后附和权威就可以了。著名日本问题研究专家、美国的本尼迪克特在她的名著《菊与刀》一书中提出, 日本人的行为模式属于“耻感文化”, 而西方文化背景的人属于“罪感文化”。前者的行为要靠外部的约束力来监督, 人们的行为是根据别人的态度来决定的。后者则主要依靠内省和反思, 靠内心中的信仰原则来自我约束。

日本人喜欢成群结队, 而不是各自为战。这与西方人大相径庭, 后者注重个人的自我效率, 力图建立强势的富于挑战性的独立人格。而在日本, 情况恰恰相反。日本人历来压抑个性, 严格服从于集体利益, 面对问题则极力寻求调和一致。

终生制的雇佣关系令工作关系成为人生最重要的部分。新雇员将在公司里供职多年, 把自己视为此间一员, 与同事们休戚与共, 荣辱共担。他们受到公司的庇护, 自然忠心耿耿, 全力以赴地工作。日本公司的雇员并不关心自己与公司的契约关系, 这点与西方国家的情况不同。日本人更喜欢将公司视为家庭, 而其自己的家庭虽处于公司的荫庇之下, 却无法像西方国家一样得到应有的关注, 晚上加班, 周末也加班, 自己的时间就这样与公司的同事们共同度过了。

由于受到集团行为的长期约束, 并且在情感上敏感细腻, 使得个人雇员收到来自工作环境的极大压力。因此, 日本人都认为要尽可能地隐匿个人情感, 外国营销者至此, 必然觉察不到个人情感在日本人行为上有什么明显反映了。

(三) 日本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日本人性格内向, 感情细腻, 注重礼节, 讲究礼貌。大多信奉道教和佛教。鞠躬礼是日本人的传统礼节。日本人在交往谈话时, 经常使用自谦语, 特别是妇女, 在与人交谈时总是语气柔和, 面带微笑, 躬身相待。日本人最常用的敬语有“拜托您了”、“请多多关照”等。日本人日常饮食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传统的日本饮食方式, 又称“和食”。第二种是中餐。第三种是西餐。饮酒是日本人重要的礼仪, 客人在主人为其斟酒后, 要马上接过酒瓶给主人斟酒, 相互斟酒才能表示主客之间的平等与友谊。斟茶时, 日本人的礼貌习惯是以斟至八成满为最恭敬客人。

日本有许多传统的送礼时节, 而不同的送礼时节, 礼品价值和种类也不同。岁暮是最大的送礼时节, 中元、岁暮礼品以食品为主, 其它节日, 非食品比例相当高。遇到送礼时节, 往往是某些商品促销的好时机。在宗教上, 日本人的宗教信仰可谓是最复杂的了。日本人除了有“春秋时去佛庙寺院扫墓, 圣诞节在家中吃蛋糕、向孩子赠送礼物”等一年中例行之事外, 还有“在教堂举行结婚式、在寺庙进行丧葬仪式”等等礼仪。由此可见, 日本人的宗教信仰是多样性的。

外国营销者在日本真正开始做生意之后, 仍会遇到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 比如日本人的交流方式以及商业礼节与效率。日本人不愿意用日语写合同, 喜欢用英语写合同, 除了其他原因外, 是因为日语在语义上有些含混, 不太具体。日本人还喜欢把工作与个人生活结合起来, 他们很有礼节, 时而谈工作时而谈生活, 慢条斯理。

(四) 日本的商业习俗

见面—日本人最初的商业和社会交往以客气和正规为特征。日本公司之间的首次接触往往在正式场合, 而且是经理们出面, 主要是为相互结识、相互摸底, 看看是否有必要继续接触下去, 同时也是为以后建立广泛的利益关系打好基础。随后再进行实质性接触, 更多的细节性谈判常常由双方工作小组出面落实。

谈判———日本公司的谈判方式亦比较独特。开始时的话题可能与主题毫不相关, 谈判过程也过于缓慢, 而且常常不回答外国公司提出的问题, 这主要是因日本公司独有的组织及决策特征造成的。日本公司多数是集体领导制, 因而初步的洽谈往往不可能得到迅速答复。谈判人代表的是一个集体, 在内部达成一致之前, 不可能作出正式承诺, 因此外国商人应该耐心地参加较长时间的洽谈, 不要指望在几天之内就能解决业务问题。虽然日本企业决策时间较长, 但实施起来通常颇有成效。

二、日本的经济环境

日本自1960年代末期起至今一直是公认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 科学研发能力居世界前三, 同时也是当今世界第四大出口国和进口国。日本经济高度发达, 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四万美元稳居世界前列, 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从1978年至2009年, 日本一直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2010年日本被中国赶超, 变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世界经济论坛于2008年10月出版的2008至200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 在企业精密度与创新性上, 将日本评级为世界第三。

(一) 日本的经济类型

按照经济结构分类, 日本属于发达国家型经济。这类国家经济发达, 市场需求大, 购买力强, 是大量高新技术产品的供应者和大量原材料初级产品的需求者。因此, 这些国家是中高档消费品, 高科技产品和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的理想市场, 也是国际企业进行国际营销活动的理想市场。日本的科学研发能力位居世界第三, 应用科学、机械及医学领域尤为突出。日本全国有约70万的科研人员, 每年的科研经费达1300亿美元, 高居全球第三。日本在电子、手机通讯、低耗能环保车、机械、工业机器人、光学、化学、半导体和金属等多项领域具世界领先技术且屡获殊荣。日本的工业用机器人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此外, 日本每年都会举办电子高新科技博览会, 该展览会是日本最具国际先进水平的展览, 它已经形成了数字网络通信和电子元件、器件以及生产设备两大展区, 并举办多场由业界关键人物进行的演讲及专业研讨会。电子高新科技博览会已成为日本国内电子、通讯领域最具代表性、规模最大的电子通讯博览会, 每年吸引十几万观众到场洽谈交流。

(二) 日本的经济特性

日本是一个经济强国, 但是矿产资源贫乏, 除煤、锌有少量储藏外, 绝大部分依赖进口。水力资源丰富, 水力发电量约占发电总量的35%。工业高度发达, 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 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

日本是高度城市化的国家, 目前只有5%的居民为农业人口。大约有8000万人居住在本州岛太平洋侧和九州岛北部地区。东京都的人口数字超过12, 000, 000, 再加上东京都是日本的首都, 购买力自然比其他城市强, 所以东京都的日用品市场规模和高档耐用品市场规模都要比其他城市大。

就产业结构而言, 服务业是日本第三产业的核心, 占日本GDP的43%。日本的银行业, 保险业, 房地产业, 零售业, 运输业, 电讯业等行业均是国内重要的行业。东京国际金融市场为世界第二大股票市场, 是亚洲最大的国际金融市场, 也是世界第三大金融市场。

(三) 市场规模

日本的人均名义GDP排名世界第三, 但是2013年最新数据显示, 日本人口排名仅仅位居世界第十而且人口在不断的减少, 老龄人口所占比重较大。由此可见, 日本的市场规模特别是日用消费品市场相比于中国、美国来说相对狭小, 但是由于其相对高的人均名义GDP水平, 高档耐用产品市场还是有相当大的潜力。此外, 由于老龄化的存在, 滋补品, 娱乐消费品市场也有一定的潜力。

2012年, 日本GNP为5, 974, 297百万美元, 位居世界第三;2010年, 日本人均GNP为42, 150美元, 排名世界第十三;2012年, 日本人均国民收入为47, 870美元, 排名世界第十七;2008年, 日本人均可支配收入34, 510美元, 位居世界第五。GNP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资料市场规模的大小, 由此可见日本的生产资料市场是有利可图的, 规模不容小觑;人均GNP, 人均国民收入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反映了一个国家消费市场规模的大小, 而这三个指标的排名日本均居于世界前列, 所以日本的消费市场也有相当大的潜力, 特别是高档耐用品的市场。

三、日本的政治法律环境

(一) 政治政党制度类型

日本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实行宪政体制。天皇为国家元首, 与内阁部长共同组成政府, 并且严格按照宪法实行三权分立的分权制度。在水平权力划分上, 国会负责立法, 政府负责行政职能, 法院行使司法权力。日本政府组织分为三级, 第一级为中央政府, 第二级为都道府县政府, 第三级为市町村政府。其中, 都道府县政府和市町村政府合称为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制定各种政策和执行策略, 地方政府负责执行, 并在执行过程中有一定的行政自主权限。

(二) 政局稳定性情况

虽然日本频繁更换首相, 但是日本实行政务与实务分开的体制, 因而其首相的频繁更替, 并不会对其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造成大的影响。此外, 日本的经济实力雄厚, 科研能力强大, 数目众多的具有强大实力的跨国企业, 国民的勤勤恳恳, 都为日本的经济提供了强大的后盾与动力。

(三) 法律体系

日本的法律体系按其效力层级、适用范围、形式或性质分为四级, 第一级是宪法, 第二级是国家正式法律, 第三级是中央政府立法, 第四级是地方政府立法。

第一级《日本国宪法》, 作为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宪法是日本国的根本大法, 任何法律都必须服从于宪法。《日本国宪法》1947年实施, 至今没有修改过。

第二级国家正式法律, 是指由国会按规定程序制定颁布的法律。

第三级中央政府法令, 指由中央政府各行政机关依照国会授权颁布的法律, 是行政立法, 包括政令、府令、省令。

第四级地方政府条例和规则, 指由地方自治团体依法授权颁布的法律性规定。包括条例、罚则、规则。《日本国宪法》规定地方政府有自治权, 日本的地方政府有自己的议会, 可根据自治权制定法律性条例和规则。条例和规则的法律效力低于宪法、法律、法令, 其中条例的法律效力大于规则, 条例中可以制定罚则, 但规则中不能制定罚则。

(四) 与国际营销相关的法律

日本经济法律法规的主要特点:一是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注意根据经济的发展对法律进行立、改、废。日本的法律修订比较灵活, 可针对某一法律或法律中的某一部分、某一条进行修订, 克服了僵化和固守法律条文的弊病, 较快节奏地适应经济变化和发展的步伐。二是立法的配套。如立一部法, 相应出台政令 (内阁的) 、省 (部) 令, 与其相配套, 结构上十分完备, 保证了法律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三是具有超前性, 解决了法律的滞后问题。例如目前有机农产品在日本市场上只占2%, 但政府已开始立法对此进行规范, 2009年8月制定了《食品表示法》, 对有机农产品的表示做出了规定, 另外关于电子商务问题, 日本也开始研究, 准备立法进行规范。

日本的消费者保护, 是以消费者保护基本法为依据, 以中央政府的行政部门为主导, 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和各级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在设立消费者保护会议同时, 建立了国民生活审议会制度, 也是每年召开一次, 由审议官组成, 执行部门是经济企划厅的国民生活局, 主要是进行有关消费者保护的基本事项的调查和审议, 向内阁提出建议。依据这样的法律制度, 使日本的消费者保护不仅有法可依, 而且得到多方面的重视和协调执行, 形成了上至内阁总理大臣, 下到平民百姓, 有政府部门, 也有民间团体共同参与的消费者保护体系, 使得消费者保护真正落实到实处。

摘要:日本以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 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 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政治法律体系。国际营销与国内营销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营销环境的差别, 企业必须首先对东道国的营销环境进行分析才有可能进入目标国市场。本文主要从文化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政治法律环境三个角度具体分析日本的营销环境, 期望给予将进入日本市场的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日本,国际营销,营销环境分析

参考文献

[1]史建军.国际市场营销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2, (09) .

环境分析论文 篇10

1 环境监测部门应发挥准确定位的职能

针对目前环境监测所面临的局势, 我们要及时把握机遇, 调整好整体工作思路。首要目标就是找准监测在环保工作中的定位。这要求我们切实抓牢基础建设, 提升监测能力及社会地位, 不断创新谋求发展, 解决新局面下遇到的新问题。环境监测工作是一种技术执法的行为, 也是环境技术监督管理行为, 更是一种政府行为, 应当始终遵循第三方公正原则。目前环境监测领域较为狭窄, 发挥的作用也不明显, 监测系统缺少深入的思考, 监测还会遇到很多阻碍, 有时会被误认为“具有收费的营业性质, 讲求经济效益的单位”, 我们要把技术执法政府行为作为监测站的唯一定位。至于环境监督检查、判定企业有没有超标、排放浓度大小、总量核定等则依靠监测。还应当解放思想, 从传统的工作模式中跳出来, 更加不能只把创收作为监测站的唯一目的, 真正首要的应该是监测辖区环境质量, 监督企业排污行为。环境监测是一种政府公益行为而非市场行为。市场运作是一个手段并非目的, 要使得监测行为回归“政府技术执法行为”上面, 严格把握监测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把监测工作的重心放在为民服务的工程上, 由更高层次上实现经济发展, 让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

2 历史转变时期环境监测的发展方向

2.1 做好基础性建设工作

各级站在监测中要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规范好各类监测报告制度, 加强对监测结果的综合评断。对有异议的监测数据要多次分析, 直到所有人员达成共识。将单独的数据分析变成系统的区域综合分析, 对于大范围内的环境质量情况进行连续的全方位分析。若仅有监测数据, 却没有分析、结论和建议, 只能算完成了一半的任务, 缺失了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不需特别保密的监测信息, 就应该最大程度地向社会公开, 在当地新闻媒体上发布。为了适应新局面的要求, 我们要引进创新机制, 切实推进环境监测硬件建设、变应急监测和标准化实验室建设。

2.2 建立监测的良好形象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监测质量的地位, 将监控企业排污当作一种技术性的执法行为, 至于时常听到的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探子的这种说法也过于片面化。监测数据正在从报告单上、从办公桌上逐步面向普通百姓, 面对决策者, 向社会透明公开。环境监测也在慢慢扩展服务领域, 监测信息的服务的手段也日趋多样且及时。往后, 则应在自身监测品牌形象上多加努力, 最大程度提升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的水准与质量。建立自身监测品牌的关键在于打造一种环境监测精神, 向全社会公开监测站的性质和作用, 让老百姓能更多的了解并配合开展工作。

2.3 完善考核机制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的关键在于对各类岗位进行科学划分, 借助科学有效的岗位评价体系, 量化每个岗位在工作运作过程中的比重, 分配相应职责。对数据监测人员实行两种绩效考核, 即总考核组对各个部门进行考核, 根据考核结果分配员工酬薪。各部门再依照自身工作性质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 对各岗位和各工作环节实行定期考核。在绩效考核当中, 重点考核工作情况, 并将每月监测数据划入年度考核, 考核数据监测员的日常工作情况。对于比较高端的技术人才, 实行柔性政策, 依据不同人才的工作特点和长处, 实行协议酬薪、绩效酬薪等多元化鼓励形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采用开放原则, 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及分配方法, 引导、鼓励优秀人才向关键技术岗位发展。

2.4 注重人才培养

数据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比较艰辛, 专业性高、技术性强, 需要长期的锻炼和学习, 不能只是给出数据纸上谈兵, 而应该综合分析整体把握, 准确反馈真实的环境情况, 查明污染源头, 为政府工作作出贡献。具体的要求包括准确统计、上报及时、深入分析, 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数据管理人员还应当具备相应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把平日的工作当成自己的兴趣所在用心做好, 充满热情并持之以恒, 闲暇时多看书充实自身,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将枯燥的数据变成能反映实际问题的监测报告。人才培养是技术革新的关键, 人才优势决定了环境监测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应当重视现有人员的培养, 尤其是中青年技术人员的在职培养。采取激励机制推进人才培训, 多开展知识讲座, 鼓励他们多自我增值。同时还可以利用合适机会派出数据监测人员去相关单位交流学习。还要注重在岗位上训练人才, 在日常监测中锻炼人才, 在技术革新中培养人才, 让年轻员工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 使他们在日常的工作发展中展现自身的固有价值。

2.5 污染物的研究和仪器的研制

对环境污染物的分析, 要向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的方向深入研究。有研究表明, 化学物品等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是当前环境污染加剧中的罪魁祸首, 所以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监测控制, 综合进行相关整治工作。环境监测的仪器的研发要向自动便携式监测仪器上靠拢。特别是现阶段空气和水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急需强化对全自动便携式监测仪器的开发, 从而提升对大气水质污染状况的连续分析与自动监测。此外, 还应该建立完整的有关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系统, 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来记录存档和分析评估, 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2.6 增强对突发污染事故处理并向国际化标准靠拢

既要做好突发污染事故前预警机制、事中的监测控制工作与事后完善, 与此同时, 还要强化重点污染地区调查与监测, 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环境监测技术要向多元现代化发展, 国际化发展。要全面发展多种监测技术, 来适应不同环境污染的监测需要, 还要深化对新兴的监测技术如生态监测等的研究, 并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 切实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准。还要把监测分析工作向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方向发展, 通过实验室管理系统, 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控制的自动化与准确性, 最大程度的发挥监测工作的效率。

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为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提供主动提前、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监测站的改革要不断创新, 发展也要有更多新出路, 创建更多新局面。达到环境监测工作规范化、监测手段现代化、监测方法标准化、监测管理科学化、日常工作制度化的要求。不断摸索环境监测管理的新方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不断完善环境监测的能力建设, 改善监测人员的工作环境及方法, 使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更深更远, 更好地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叶付勇.关于我国现行环境监测体制的几点反思[J].北方环境, 2011 (06) .

[2]马晓晓, 方土, 王中伟, 张春娣.我国环境监测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环境科技.2010 (S2) .

[3]夏冬前.环境应急监测的准备与实施[J].中国环境管理.2010 (04) .

[4]郑晓红.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2010 (04) .

环境侵权的特征分析 篇11

各式各样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致人、物损害现象的发生原因、形成机理与结果状态等均有不同。所谓环境侵权的特征,只能是从总体上而言,其相对于现实生活中各种具体的环境侵权形态尚有一定的伸缩性与相对性。基于这样一个认识,笔者拟从环境侵权的主体、对象、原因行为、侵害过程等方面对其一般特征作如下分析:

一、主体:不平等性、不可互换性与不特定性

首先,环境侵权行为两项主体大多具有不平等性和不可互换性。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发生了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在这些事故当中,加害人都是未经国家注册许可的公司、企业集团乃至跨国公司,而受害人则多为欠缺规避能力和抵抗能力的普通的农民、渔民与市民。与传统侵权行为相比,其主体间显然已丧失了平等性与互换性。

其次,环境侵权主体在特定情况下具有不特定性。现代环境侵权不光是特定的人或特定的企业的所谓违法、犯罪行为造成的,有不少是由不特定的多数人的无可非难的日常行为蓄积造成的,要寻找加害人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极为困难的。而就受害者而言,就更加难以确定。

总之,由于环境侵权行为主体平等性、互换性、特定性基础的丧失,使其在总体上丧失了遵循近代民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从而使所有权绝对、私法自治、过失责任与自己责任等原则在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中发生大幅度的调整,而所有权限制、无过错责任、社会责任、行政救济等原则制度则纷纷登场。

二、对象广泛性与客体多样性

在环境侵权中,加害人的行为通常并不直接作用于受害人,而往往是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的作用才导致人与物损害的。这一复杂的过程可以概括为这样的一个系列程序:污染源产生污染物一排放污染物一污染物进入环境媒介(水、土壤等)→进入受害人领域→造成损害。显然,相对于直接而单纯的传统侵权行为而言,环境侵权行为要复杂得多,总体上属于特殊的、间接的侵权行为。其危害地域往往相当广阔,危害人数往往众多,且不局限于当代人,有时还会损及后代人。

由于环境侵权危害地域广、受害人数多、赔偿数额巨大,这就使得传统民法的自己责任原则、侵权事后救济制度等成为受害人寻求救济的不公正障碍。同时,为了避免因侵权行为人支付能力不足、已经破产、关闭或无法确认责任主体等缘故而使受害人实际上无法获得赔偿,以及保障企业不因赔偿负担过重而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一方面放宽了对共同侵权的认定,另一方面又引进了责任保险和行政救济制度,以加强对受害人的保护。

三、原因行为:价值双重对立性

在传统侵权现象中,其原因行为诸如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盗窃他人钱财等,其本身就是违反社会生活常规、危害社会秩序与安全的无任何价值的行为。而在环境侵权行为中,损害乃是伴随人类生产、生活、开发建设等活动的产物,伴随生产活动的扩大和自然的开发,总会产生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特别是在产业活动的质和量均巨大化、高密化的现代,开发行为大规模地展开,环境的破坏也就变得显著起来。因此,在价值判断上,环境侵权的原因行为具有价值的双重对立性。一方面,其污染环境,损害了人们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权益,应当受到社会的谴责;另一方面,它又为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具有相当的价值正当性与社会有用性。只是当原因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与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而产生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时,才造成侵权现象。因此,对环境侵权的原因行为,既不能完全禁止,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而应权衡经济、社会、环境等各种利益,确立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平衡点,并据以对环境侵权的原因加以适度的调控与限制。这种“平衡点”,在公法上主要体现为诸如环境质量标准、排污标准等环境标准上,在私法上则体现为“利益衡量”、“忍受限度”等理论。

四、侵害过程:间接性、持续性与复合性

环境侵权是一种间接侵权行为,加害人的加害行为大多并不直接作用于受害人或其财产之上,而是通过“环境”这一中介物,对生存于其中的人或物等造成损害,其过程表现出极为明显的间接性。同时,污染物的不断排放,其损害后果也将持续出现。这就决定了侵害的过程在时间上是一个持续的、反复的过程。此外,各种污染物质来源广泛、性质各异,它们进入环境中以后,与环境要素之间又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反应,使损害过程变得异常复杂,具有显著的复合性。

五、损害结果:潜伏性、滞后性与放大性

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分析 篇12

当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对环境监测与评价提出了新要求。而构成环境保护工作的三大部分环境监测、环境答理、环境监察又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答部门的专业技术工作部门, 负责为环境答理和环境监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答理和环境监察工作又必须依靠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正确处理好环境监测、环境答理和环境监察的关系, 对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更加有效地向科学化、法制化迈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监测, 主要是从保护环境出发,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实施环境监测计划, 以监控环境污染、防止环境质量下降、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环境环境监测的法定地位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环境监测实质上是一项政府行为, 是各级政府部门强化环境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职能的重要阵地, 是应用监测技术手段对一切违反环境法律、行政规章和答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监测, 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其明确提出了环境监测的实质是为环境执法服务, 为环境答理提供技术支持。环境监测的检测数据由各级环境监测站具体完成。环境监测站是履行环境技术监督职能并在环境执法过程中法定“举证”的资格单位;是法定的环境技术仲裁机构和技术鉴定机构;建设项日“三同时”及治理设施的竣工验收监测;必须有法定的监测机构 (环境监测站) 负责实施。因此, 环境监测站要对所监测的数据及鉴定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2环境监测的基本职能

环境监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 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相关组份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 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 贯穿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环境监测分析有两大特征:一是以统计学为基础, 互相渗透, 又互相结合的白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组成。二是为社会服务, 有效的环境监测分析数据是环境监测的主要产品, 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充分反映了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各类生态环境的各类环境容量, 背景浓度, 为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质量和环境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 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当前, 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 各种环境因素是否满足环境建设项目要求, 则必须由环境质量结果来表明, 环境评价体系中环境要素是否可以满足建设项目必须由环境监测结果来支撑, 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为环境保护而兴起的一门学科, 主要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预测和评价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并进行跟踪改变的各项目措施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分为3个层次:

3.1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首先必须委托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 在环境本底值未超标的情况下再对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并制定监测计划。待项目已经建设后稳定运行一段时间, 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 对周围环境已经形成稳定系统, 根据各类污染物监测结果来评价该建设项目建设后对该地域环境是否产生影响, 是否是环境可接受范围内。

3.2环境预测与评价。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对拟建立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预测该项目建设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外环境产生的影响, 并做出评价。

3.3跟踪评价。主要是指大型建设项目和环评规划, 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建设后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评价, 当项目出现了与预定的结果差异较大时必须改进的一种评价制度, 跟踪评价是现阶段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4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的关系

在现行的环境答理体制上, 环境监测属于支持保证系统, 环境监察属于监督执法系统, 两者相互配合。一方面, 环境监测不仅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 而且还可以衡量环境监测工作的效果;环境监察必须以环境监测为基础, 只有依靠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才能科学合理的行使职能。另一方面, 环境监察对监测数据快、准、好的要求已成为推动环境监测发展的强大动力。环境监测部门必须清醒的认识到, 只有在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服务的过程中, 环境监测才能找到自身的价值。

5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的影响与分析

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都是中国环境保护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均为实现环境保护目的而设立的两项目制度, 二者关系如下:

5.1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的基础环境评价是以环境监测为基础, 当每一个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 首先要对该项目建设地环境要素分析, 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容量主要指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态等要素的环境容量) ;当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可载力。为了说明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有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来表明, 该地域的环境质量具有可行性, 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 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 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只有具有准确的环境监测基础数据, 才能表明该地域具有环境容量, 方可建设。

5.2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中的监督功能对环境评价体系有多种方法对环境评价进行监督, 但环境监测是一种最基本的监督方法之一。项目建设后, 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是否具有环境可行性, 是否可以满足区域环境区划要求, 就必须有科学的数据来证明, 可靠的科学数据来源于环境监测数据, 项目建成后大气环境是改善还是恶化、水环境是好转还是逆转、噪声环境是否改变区域环境、生态环境是否产生时问和空间变更, 这都要由环境监测数据来表达、证明。

5.3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体系中项目方委托环境评价后, 评价单位必须先委托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 对本底监测数据评价, 在环境本底可行的情况下进行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同时叠加环境本底后具有环境可行性。在项目建成后并试运行3个月后对项目进行验收, 也是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最主要的环境要素预测评价和监督, 建成后对环境影响是否超越了预测结果, 必须进行环境监测。通过对废气污染源达标排放、厂区下风向污染物监测、环境大气敏感区监测, 说明大气环境未改变环境现状;产生的废水达标排放, 不改变原有水环境功能;噪声环境达标等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持。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 进行回顾性评价时还需要监测数据来说明建设项目建成后未改变环境现状, 具有环境可行性。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 均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撑结果, 因此, 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之中。

6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中, 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 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 只有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这一主题, 真正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摘要:在新的时期下, 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以及后评价期, 均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撑结果, 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 同时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影响分析

参考文献

[1]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环境科学文摘.2008.01.20.

[2]雪抱尘.结合环境监测实际传授环境监测技术.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4-12-25.

[3]孙燕.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环境管理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0.10.01.

上一篇:关注和善待弱势学生下一篇: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