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营销环境分析(共8篇)
日本营销环境分析 篇1
日本是世界八大工业国中唯一的亚洲成员国, 亦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日本做生意未必比其他地方更困难, 但是日本模式却独立成型, 西方国家的商人对此间奥妙也总是甚为关注。日本的营销关系极为复杂, 形式独特, 对于来自外部的压力和威胁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自己微妙的平衡状态而不为所动。本文将围绕日本的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具体分析日本的营销环境。
一、日本的文化环境
“人类学之父”爱德华·泰勒给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 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和习惯。”
文化因素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每个外国市场都有一种与本国市场不同的文化和行为。每个国家不仅有独特的文化, 而且大多数国家还存在着各种亚文化, 如道德、宗教和种族等。文化环境是影响国际营销的核心因素, 因为文化渗透于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
(一) 日本的物质文化
日本是发达的工业国家, 这也就意味着日本的物质文化相对先进。而物质文化对营销的影响又是多方面的, 主要表现在广告促销以及分销渠道这两个方面。日本的平面媒体和电子媒体相当蓬勃。广播事业共分为公共广播、商业广播两种, 其中除了日本广播协会 (NHK) 、放送大学学园之外, 所有的日本电台及电视台都是商业媒体, 可见日本的传媒方式相当完备。日本进口货的行销渠道, 既多且复杂, 又缺乏流通效率, 以致进口价格偏高, 所以进口货竞争不过日本产品, 且进口货销售渠道大部分为日本大商社控制, 影响外国产品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 可见在分销渠道方面就需要国外营销者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 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进入日本市场。
(二) 日本的价值观与行为习惯
就价值观与行为习惯而言, 日本人不习惯去考虑这些抽象的问题, 他们主要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力量与力量之间的对比去判断对错, 然后附和权威就可以了。著名日本问题研究专家、美国的本尼迪克特在她的名著《菊与刀》一书中提出, 日本人的行为模式属于“耻感文化”, 而西方文化背景的人属于“罪感文化”。前者的行为要靠外部的约束力来监督, 人们的行为是根据别人的态度来决定的。后者则主要依靠内省和反思, 靠内心中的信仰原则来自我约束。
日本人喜欢成群结队, 而不是各自为战。这与西方人大相径庭, 后者注重个人的自我效率, 力图建立强势的富于挑战性的独立人格。而在日本, 情况恰恰相反。日本人历来压抑个性, 严格服从于集体利益, 面对问题则极力寻求调和一致。
终生制的雇佣关系令工作关系成为人生最重要的部分。新雇员将在公司里供职多年, 把自己视为此间一员, 与同事们休戚与共, 荣辱共担。他们受到公司的庇护, 自然忠心耿耿, 全力以赴地工作。日本公司的雇员并不关心自己与公司的契约关系, 这点与西方国家的情况不同。日本人更喜欢将公司视为家庭, 而其自己的家庭虽处于公司的荫庇之下, 却无法像西方国家一样得到应有的关注, 晚上加班, 周末也加班, 自己的时间就这样与公司的同事们共同度过了。
由于受到集团行为的长期约束, 并且在情感上敏感细腻, 使得个人雇员收到来自工作环境的极大压力。因此, 日本人都认为要尽可能地隐匿个人情感, 外国营销者至此, 必然觉察不到个人情感在日本人行为上有什么明显反映了。
(三) 日本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日本人性格内向, 感情细腻, 注重礼节, 讲究礼貌。大多信奉道教和佛教。鞠躬礼是日本人的传统礼节。日本人在交往谈话时, 经常使用自谦语, 特别是妇女, 在与人交谈时总是语气柔和, 面带微笑, 躬身相待。日本人最常用的敬语有“拜托您了”、“请多多关照”等。日本人日常饮食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传统的日本饮食方式, 又称“和食”。第二种是中餐。第三种是西餐。饮酒是日本人重要的礼仪, 客人在主人为其斟酒后, 要马上接过酒瓶给主人斟酒, 相互斟酒才能表示主客之间的平等与友谊。斟茶时, 日本人的礼貌习惯是以斟至八成满为最恭敬客人。
日本有许多传统的送礼时节, 而不同的送礼时节, 礼品价值和种类也不同。岁暮是最大的送礼时节, 中元、岁暮礼品以食品为主, 其它节日, 非食品比例相当高。遇到送礼时节, 往往是某些商品促销的好时机。在宗教上, 日本人的宗教信仰可谓是最复杂的了。日本人除了有“春秋时去佛庙寺院扫墓, 圣诞节在家中吃蛋糕、向孩子赠送礼物”等一年中例行之事外, 还有“在教堂举行结婚式、在寺庙进行丧葬仪式”等等礼仪。由此可见, 日本人的宗教信仰是多样性的。
外国营销者在日本真正开始做生意之后, 仍会遇到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 比如日本人的交流方式以及商业礼节与效率。日本人不愿意用日语写合同, 喜欢用英语写合同, 除了其他原因外, 是因为日语在语义上有些含混, 不太具体。日本人还喜欢把工作与个人生活结合起来, 他们很有礼节, 时而谈工作时而谈生活, 慢条斯理。
(四) 日本的商业习俗
见面—日本人最初的商业和社会交往以客气和正规为特征。日本公司之间的首次接触往往在正式场合, 而且是经理们出面, 主要是为相互结识、相互摸底, 看看是否有必要继续接触下去, 同时也是为以后建立广泛的利益关系打好基础。随后再进行实质性接触, 更多的细节性谈判常常由双方工作小组出面落实。
谈判———日本公司的谈判方式亦比较独特。开始时的话题可能与主题毫不相关, 谈判过程也过于缓慢, 而且常常不回答外国公司提出的问题, 这主要是因日本公司独有的组织及决策特征造成的。日本公司多数是集体领导制, 因而初步的洽谈往往不可能得到迅速答复。谈判人代表的是一个集体, 在内部达成一致之前, 不可能作出正式承诺, 因此外国商人应该耐心地参加较长时间的洽谈, 不要指望在几天之内就能解决业务问题。虽然日本企业决策时间较长, 但实施起来通常颇有成效。
二、日本的经济环境
日本自1960年代末期起至今一直是公认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 科学研发能力居世界前三, 同时也是当今世界第四大出口国和进口国。日本经济高度发达, 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四万美元稳居世界前列, 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从1978年至2009年, 日本一直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2010年日本被中国赶超, 变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世界经济论坛于2008年10月出版的2008至200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 在企业精密度与创新性上, 将日本评级为世界第三。
(一) 日本的经济类型
按照经济结构分类, 日本属于发达国家型经济。这类国家经济发达, 市场需求大, 购买力强, 是大量高新技术产品的供应者和大量原材料初级产品的需求者。因此, 这些国家是中高档消费品, 高科技产品和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的理想市场, 也是国际企业进行国际营销活动的理想市场。日本的科学研发能力位居世界第三, 应用科学、机械及医学领域尤为突出。日本全国有约70万的科研人员, 每年的科研经费达1300亿美元, 高居全球第三。日本在电子、手机通讯、低耗能环保车、机械、工业机器人、光学、化学、半导体和金属等多项领域具世界领先技术且屡获殊荣。日本的工业用机器人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此外, 日本每年都会举办电子高新科技博览会, 该展览会是日本最具国际先进水平的展览, 它已经形成了数字网络通信和电子元件、器件以及生产设备两大展区, 并举办多场由业界关键人物进行的演讲及专业研讨会。电子高新科技博览会已成为日本国内电子、通讯领域最具代表性、规模最大的电子通讯博览会, 每年吸引十几万观众到场洽谈交流。
(二) 日本的经济特性
日本是一个经济强国, 但是矿产资源贫乏, 除煤、锌有少量储藏外, 绝大部分依赖进口。水力资源丰富, 水力发电量约占发电总量的35%。工业高度发达, 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 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
日本是高度城市化的国家, 目前只有5%的居民为农业人口。大约有8000万人居住在本州岛太平洋侧和九州岛北部地区。东京都的人口数字超过12, 000, 000, 再加上东京都是日本的首都, 购买力自然比其他城市强, 所以东京都的日用品市场规模和高档耐用品市场规模都要比其他城市大。
就产业结构而言, 服务业是日本第三产业的核心, 占日本GDP的43%。日本的银行业, 保险业, 房地产业, 零售业, 运输业, 电讯业等行业均是国内重要的行业。东京国际金融市场为世界第二大股票市场, 是亚洲最大的国际金融市场, 也是世界第三大金融市场。
(三) 市场规模
日本的人均名义GDP排名世界第三, 但是2013年最新数据显示, 日本人口排名仅仅位居世界第十而且人口在不断的减少, 老龄人口所占比重较大。由此可见, 日本的市场规模特别是日用消费品市场相比于中国、美国来说相对狭小, 但是由于其相对高的人均名义GDP水平, 高档耐用产品市场还是有相当大的潜力。此外, 由于老龄化的存在, 滋补品, 娱乐消费品市场也有一定的潜力。
2012年, 日本GNP为5, 974, 297百万美元, 位居世界第三;2010年, 日本人均GNP为42, 150美元, 排名世界第十三;2012年, 日本人均国民收入为47, 870美元, 排名世界第十七;2008年, 日本人均可支配收入34, 510美元, 位居世界第五。GNP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资料市场规模的大小, 由此可见日本的生产资料市场是有利可图的, 规模不容小觑;人均GNP, 人均国民收入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反映了一个国家消费市场规模的大小, 而这三个指标的排名日本均居于世界前列, 所以日本的消费市场也有相当大的潜力, 特别是高档耐用品的市场。
三、日本的政治法律环境
(一) 政治政党制度类型
日本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实行宪政体制。天皇为国家元首, 与内阁部长共同组成政府, 并且严格按照宪法实行三权分立的分权制度。在水平权力划分上, 国会负责立法, 政府负责行政职能, 法院行使司法权力。日本政府组织分为三级, 第一级为中央政府, 第二级为都道府县政府, 第三级为市町村政府。其中, 都道府县政府和市町村政府合称为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制定各种政策和执行策略, 地方政府负责执行, 并在执行过程中有一定的行政自主权限。
(二) 政局稳定性情况
虽然日本频繁更换首相, 但是日本实行政务与实务分开的体制, 因而其首相的频繁更替, 并不会对其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造成大的影响。此外, 日本的经济实力雄厚, 科研能力强大, 数目众多的具有强大实力的跨国企业, 国民的勤勤恳恳, 都为日本的经济提供了强大的后盾与动力。
(三) 法律体系
日本的法律体系按其效力层级、适用范围、形式或性质分为四级, 第一级是宪法, 第二级是国家正式法律, 第三级是中央政府立法, 第四级是地方政府立法。
第一级《日本国宪法》, 作为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宪法是日本国的根本大法, 任何法律都必须服从于宪法。《日本国宪法》1947年实施, 至今没有修改过。
第二级国家正式法律, 是指由国会按规定程序制定颁布的法律。
第三级中央政府法令, 指由中央政府各行政机关依照国会授权颁布的法律, 是行政立法, 包括政令、府令、省令。
第四级地方政府条例和规则, 指由地方自治团体依法授权颁布的法律性规定。包括条例、罚则、规则。《日本国宪法》规定地方政府有自治权, 日本的地方政府有自己的议会, 可根据自治权制定法律性条例和规则。条例和规则的法律效力低于宪法、法律、法令, 其中条例的法律效力大于规则, 条例中可以制定罚则, 但规则中不能制定罚则。
(四) 与国际营销相关的法律
日本经济法律法规的主要特点:一是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注意根据经济的发展对法律进行立、改、废。日本的法律修订比较灵活, 可针对某一法律或法律中的某一部分、某一条进行修订, 克服了僵化和固守法律条文的弊病, 较快节奏地适应经济变化和发展的步伐。二是立法的配套。如立一部法, 相应出台政令 (内阁的) 、省 (部) 令, 与其相配套, 结构上十分完备, 保证了法律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三是具有超前性, 解决了法律的滞后问题。例如目前有机农产品在日本市场上只占2%, 但政府已开始立法对此进行规范, 2009年8月制定了《食品表示法》, 对有机农产品的表示做出了规定, 另外关于电子商务问题, 日本也开始研究, 准备立法进行规范。
日本的消费者保护, 是以消费者保护基本法为依据, 以中央政府的行政部门为主导, 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和各级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在设立消费者保护会议同时, 建立了国民生活审议会制度, 也是每年召开一次, 由审议官组成, 执行部门是经济企划厅的国民生活局, 主要是进行有关消费者保护的基本事项的调查和审议, 向内阁提出建议。依据这样的法律制度, 使日本的消费者保护不仅有法可依, 而且得到多方面的重视和协调执行, 形成了上至内阁总理大臣, 下到平民百姓, 有政府部门, 也有民间团体共同参与的消费者保护体系, 使得消费者保护真正落实到实处。
摘要:日本以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 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 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政治法律体系。国际营销与国内营销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营销环境的差别, 企业必须首先对东道国的营销环境进行分析才有可能进入目标国市场。本文主要从文化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政治法律环境三个角度具体分析日本的营销环境, 期望给予将进入日本市场的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日本,国际营销,营销环境分析
参考文献
[1]史建军.国际市场营销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2, (09) .
[2]刘昕蓉.国际市场营销高手案例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 (07) .
日本营销环境分析 篇2
——绿色家装产品生产企业(以硅藻泥为例)
一、产品简介;
二、宏观环境分析: 1.自然环境分析; 2.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三、微观环境分析: 1.公众影响; 2.竞争者的影响;
四、SOWT分析: 1. 优势S 2. 劣势O 3. 机遇W 4. 威胁T
产品简介:
硅藻泥(英文:Diatom mud)是一种以硅藻土为主要原材料的内墙环保装饰壁材,具有消除甲醛、净化空气、调节湿度、释放负氧离子、防火阻燃、墙面自洁、杀菌除臭等功能。由于硅藻泥健康环保,不仅有很好装饰性,还具有功能性,是替代壁纸和乳胶漆的新一代室内装饰材料。
宏观环境分析:
(1)自然环境分析:
现代社会是一个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工业化不断加速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为了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滥砍滥伐导致原始森林的面积锐减,而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气也导致了空气质量的下降,严重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生活和身体的健康。在我国,这样的情况在工业相对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显得尤为突出。严酷的现实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和自身的健康问题,这就从客观上来说,为环保健康产品的生产厂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2)社会人口环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迅速,社会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也随之带来了诸多问题。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便是其中之一。目前,中国的老龄人口正在向着2亿迈进。老龄人口的与日俱增对家装材料的环保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一块对生活质量要求很高的是数量庞大的年轻人群体。他们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思想观念新颖,健康的观念比前几代人更加强。同时年轻的一代作为社会消费的最主要群体,也为环保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3)政治环境分析:
步入21世纪以来,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心到2050年使国家从整体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国家也出台了多部法律来保证环境的治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扶持环保的企业和环保产品的生产。这对于硅藻泥这一类环保产品来说是一个十分有利的发展机遇。
微观环境分析:
(1)公众的影响:
①政府的大力支持;
②行业整体属于新兴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 ③消费者容易接受;(2)行业竞争的影响:
因为该产品在我国还处在需求大于供给的阶段,所以产品的竞争比较缓和。
SOWT分析:
(1)、S(优势):
①拥有国家的政策支持;
②产品环保健康,容易受消费者青睐; ③价格亲民,市场竞争力强;(2)、O(劣势):
①品牌繁杂,质量参差不齐;
②传统的墙面家装产品对其的竞争依然激烈; ③没有形成品牌效应;(3)、W(机遇): ①政府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市场还远未达到饱和,发展的空间巨大; ②社会健康观念逐步增强,市场空间巨大;(4)、T(威胁):
3G时代中国移动营销环境分析 篇3
一、中国移动发展现状
1.移动3G网络概况
3G时代以高速移动数据网络、智能终端和基于身份识别、定位、电子支付等应用整合为特征,不仅是一种高速数据传输新技术,还给用户带来全新的服务模式和体验感知。近年来,3G市场的发展表明,3G的应用价值在于拥有智能终端的支撑,这也对移动业务接入、计费、管理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G业务对于用户来说,如果没有强大流畅的网络支持,则体现不出超越2G的优势,而目前的中国移动的3G业务,仍存在许多弊端。
2.三大运营商分析
尽管2009年的重组,赋予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不同的身份和角色,三大运营商掌握着不同的资源,优劣势很明显。但是,3G牌照的发放,抹平了运营商之间的差距,变成互有优劣,局势陡然扑朔迷离。从外部环境来看,进入3G时代,中国移动承担了推进自主知识产权TD-SCDMA标准的使命。由于目前的TD与电信的EVDO、联通的WCDMA相比,无论是网络设备的成熟度,还是终端设备的质量,都存在很大差距,导致中国移动的网络优势受到极大挑战,推进TD可谓步履维艰。
二、中国移动的营销环境分析
1.SWOT分析
(1)机会。一方面,中国移动存在网络压力日趋增大,而资费却日趋下降,利润削薄,投资需求压力大的发展问题。这种情况,3G的到来会成为中国移动再次高速发展的契机。而中国移动在新技术新业务方面的投入为3G时代的业务运营提供了预热。另一方面,TD-SCDMA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技术标准,受到国际标准认可,占领了我国通信产业史上第一次占领国际标准这个竞争制高点。通过运营TD,中国移动更容易获得政府政策上的倾斜与支持。
(2)优势。从移动自身来说,中国移动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庞大的客户服务体系和销售渠道体系,在投资力度、运营能力、获利能力和网络能力方面,移动拥有强大的规模优势和效益优势,为实现较高的利润增长以及充足的现金流以及较强的抵抗风险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3)劣势。3G网络标准的暂时落后,使得大量用户逐渐向联通、电信转移。由于竞争对手逐步对新入网用户实行分流,使得中国移动持续多年的强劲增长势头受到明显的挑战,每月用户的增长也呈放缓的态势。目前移动自身网络拥塞、质量下滑、客户满意度下降,网络扩容跟不上等问题成为中国移动规模优势的威胁。
(4)威胁。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这个两个竞争对手是中国移动最大的威胁,固网的发展空间已经逐步饱和,且开始了显现了下降的特征,因此移动上网网络和电话用户,成为了运营商的必争之地。从电信重组以来,中国电信接手CDMA网络后,以“不玩2G玩3G”为契机,快速推出“天翼”品牌,并强化品牌经营,实行“双中心”的经营模式,同时加大与产业链各方的合作,不断丰富3G终端,甚至与苹果联合推出Iphone 4S合约计划,实现互联网手机的业务定位,打造固移融合,强调中高端市场定位等等。
2.差异化营销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政策环境,政府政策的走向对电信行业的发展仍然极为重要;经济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手机用户数、宽带用户数连年大幅增长;人口环境,根据工信部最新发布的统计公报,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2012年上一季度的手机用户已超过10亿,在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2)微观环境分析。微观环境是指对企业服务其顾客的能力构成直接影响的各种力量,包括企业本身、营销渠道企业、市场、竞争者、消费者等因素。微观营销环境直接制约和影响企业营销活动。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移动与相关群体之间的关系,明晰中国移动3G时代的现状,本文将重点从竞争对手、顾客两个方面分析电信企业面临的微观环境。
竞争者分析——作为中国移动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联通、电信,在电信市场上都割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中国电信由于多年的宽带品牌战略,通过家庭宽带、固话、天翼3G等对客户进行了捆绑,通过良好的宽带网络系统、捆绑营销服务策略,占据了家庭宽带市场的半壁江山,这对于中国移动宽带建设来说是主要的竞争壁垒。而中国联通在将CDMA出售给中国电信后,获得了现金资助,从而解决了双网难题,这也无疑增加了中国移动的竞争难度,外加国外新技术的发展,和国外运营商的竞争危险,移动的局面真可以说是不乐观。
顾客分析——移动的顾客按品牌和消费群体特征可以划分为3类,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针对这不同类型的人群,在3G时代,移动施行不同的营销手段,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三、总结
日本营销环境分析 篇4
1 网络营销宏观环境因素———文化因素
任何人都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生活, 存在于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 其认识事物的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等都会异于生活在其它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人们。[3]社会文化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在其长期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它主要由特定的民族特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风俗习惯、教育水平、语言文字、伦理道德规范、审美观念、宗教信仰等内容构成。社会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美丑的评价, 也会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消费观念、购买模式、需求欲望及购买的特点、购买的行为, 并对企业的营销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日本文化里面有一种强烈的, 被称为羊群效应的一面。所谓羊群效应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 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 而自己并不会思考事件的意义, 也被称为“从众效应”, 从众心理容易导致盲从, 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羊群效应是诉诸群众谬误的基础。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4]日本人的这种极为强烈的从众心理、服从意识让其不管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对隐私极为看重, 始终保持对陌生人的高度警惕性, 深深隐藏起自己的喜好、个性、态度、信念, 而对主流大众的思想、行为都极力迎合, 深怕自己不合群, 因为一旦不合群就会被排挤、被孤立, 甚至身败名裂, 走投无路。因此日本人抗拒网络实名制, 习惯于隐藏自己, 时时刻刻提高警惕性保护自己。
创建于2004年的日本mixi社交网站, 采取的是邀请制, 必须有熟人邀请才能进入, 而且必须用个人的手机号码注册, 保证帐号与个人一一对应。手机号码也是日本人注重保护的隐私,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一般只交换电子邮件地址, 不交换手机号码。mixi上的帐号是昵称, 非真实姓名, 且只有自己非常信赖的人才知道自己的网络昵称。mixi主要是在学生和年轻白领中流行, face book主要是受到商务人群的喜爱。[5]2011年日本发生历史罕见的地震, 地震那天, 什么电话都打不出去, 各种通信全部中断。因此许多日本人通过facebook查找自己失散的亲友、利用它更新自己状态, 将自己位置及安全情况报告给亲人和好友, 并及时在facebook上共享地震信息。实名制face book成为了很好的沟通工具, 实名制社交的优点在地震中被充分发挥, 加速了facebook在日本的普及。
因此, 社会文化对企业进入某个国家的市场可以造成相当大的直接或间接影响。facebook推崇的社交实名制理念显然与日本人注重隐私、隐藏身份的观念极为不同, 其在日本的发展面临着文化障碍。
2 网络营销宏观环境因素———技术因素
技术的发展和变革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营销机会和威胁, 可以引起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商业模式的重大变革, 这些变革带来的机会和威胁是企业必须密切关注的。企业不能阻碍技术的革新和发展, 不能改变技术发展的趋势, 但是企业可以监控技术的发展, 把握技术的发展方向, 及时对技术的发展做出适应性改变和调整。
日本人偏爱手机, 不喜欢使用个人电脑。手机具有能随时随地使用, 上网速度快, 具有能将新闻、视频、音乐和游戏等流行需求集中在一个设备上完成等优点。因此侧重个人电脑PC浏览的facebook在日本的发展困难重重。此后智能手机的崛起、热卖, 以及facebook智能手机客户端的推广使得手机访问facebook变得更加容易, 这也使更习惯使用手机上网的日本人越来越青睐使用智能手机登陆访问face book。在日本App Store下载排名中, face book一直是下载靠前的应用。数据显示, 日本2011年度手机产品的总出货量为4274万台, 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2417万台。由日本第三大移动运营商软银负责销售的苹果i Phone以725万台的出货量, 在整个手机市场中占据了第二位的17%的市场份额。而如果只算智能手机市场, iPhone则占30%的份额, 占据了第一位。[6]使用苹果手机下载face book智能手机客户端能非常方便地登陆浏览使用facebook社交网站的各项功能。另外目前facebook还积极在许多国家推广非智能手机客户端, 希望让使用非智能手机的人也能方便地使用facebook网站的各项功能。
网络营销人员应该时刻关注技术创新, 并迅速识别和应用那些可以应用以便获取竞争优势的新技术创新。企业应该关注并考虑, 以企业目前的资源条件和市场发展趋势来看, 是否应该马上应用该项新技术?是否应该完全忽略该项新技术?是否应该关注其他公司运用该项新技术的成果后再决定是否跟随应用?企业抢先把新技术应用于网络营销之中, 可能意味着抢占了先机, 获得先进入者优势以及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率。但是也有失败的风险。可能对于该项新技术的资源投入是浪费, 不能与现存系统进行很好的整合, 或者不能带来预期收益和利益, 不能有高的回报。对于网络营销人员而言, 一项新技术如果达到规模效应, 或者达到足以开发一个足够大的新的市场时, 获取新技术, 并支持新技术的一系列相关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对于任何一项新技术, 企业管理者应该都必须仔细考察, 观察监控其它率先采用新技术的企业应用新技术取得的成效, 应用那些对本企业有积极影响的新技术。[7]
3 网络营销微观环境因素
face book网站在2011年日本地震期间上出现了大量关于地震的专门页面, 及时传递地震信息, 积极帮助父母和子女寻找对方, 并允许人们发布和寻找可靠的消息。Face book所具有的跨国社交功能, 也在地震期间对日本人加强对外联系起了重要作用。[8]facebook关注日本地震, 利用其实名制优势在地震中所发挥的作用, 使人们开始慢慢认可facebook网站及其实名制。
网上公众是指对企业实现其网络营销目标构成实际或潜在影响的任何群体和个人, 主要包括政府公众、网络媒体公众、金融公众、内联网公众和网上一般公众等。[9]网上一般公众是指与企业无直接利害关系的群体或个人。日本著名作家和商业女性胜间和代 (Kazuyo Katsuma) , 于2010年底加入该网站, 并不断地在媒体上提及她的facebook页面。2010年奥斯卡获奖的电影《社交网络》 (The Social Ne tw ork) 是以face book为原型的电影, 其在日本的公映也在客观上提升了facebook的知名度。[10]与此同时, 日本许多企业也都在利用facebook与消费者进行直接的沟通交流和保持海外的商务联系……以上的种种都有效地提高了facebook在日本的知名度。由于网络的开放和自由, 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企业的行为可能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网上公众的利益, 而企业也或多或少地受到网上公众舆论行为的制约和影响。对于企业来说, 增加与网上公众的沟通和了解, 树立并宣传正面积极的企业形象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在主要网络环境因素, 包括日本大地震的爆发、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facebook客户端的推广, 网上公众的推动以及facebook自身顺应形势的发展等的影响下, 社交网站facebook在2012年成为了日本访问量最大的社交网站。
参考文献
[1]汪新波.facebook是如何垄断社交网络的.中国新时代.2012.5.
[2]http://tech.qq.com/a/20120330/000315.htm.
[3]http://baike.baidu.com/view/140349.htm.
[4]http://baike.baidu.com/view/46563.htm.
[5]http://ucdchina.com/snap/10801.
[6]http://digi.it.sohu.com/20120511/n342940699.shtml.
[7]戴夫·查菲等著.马连福等译.网络营销——战略、实施与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5.第一版.
[8]http://tech.qq.com/a/20120416/000014.htm.
[9]杨学成.网络营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2.第一版.
手机营销环境分析(精) 篇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手机产品从“奢侈品”走向“生活必备品”,中国的手机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巨大的增长空间也令竞争变得空前激烈,每个品牌都有占据行业老大地位的机会。目前,我国共有30多个品牌在争夺市场,如苹果,三星,诺基亚,摩托罗拉,联想等品牌。而三星排名领先,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
二.社会环境分析
人们开始不断追求时尚,简约实用,低价全能的手机。如今人们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消费娱乐的开支日益增大。如何在日益繁荣并且竞争日趋激烈的中国手机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并且长久的发展,是每一个手机厂商必须考虑的问题,各大厂商生产的产品同质化程度非常高,如果单纯强调产品的功能性利益已完全不可能调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必须赋予产品更多的附加值,因此,各厂家纷纷开打心理战,依靠赋予产品的心理利益打动消费者。厂商之所以强调心理战,是因为现在的手机消费者追求个性化,不仅仅将手机作为沟通的工具,更把手机看作传达自己个性和情感的媒介。因此,消费者在选择手机时越来越重视产品的感性因素和符号意义,而不再是仅考虑产品的功能和价格。而手机行业今年来发展迅猛。
三.微观环境分析
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市场容量也在不断扩大。手机市场已经由几年前的中心城市逐渐下移到中小城市乃至乡镇、农村,而且乡镇、农村的手机消费表现出了良好的成长性,已经成为了手机品牌抢占市场份额的必争之地。消费者手机消费理性化。手机的不断普及使消费者对手机的认识加深,手机选择的多样化、促销的多样化使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从自身需求出发来考虑手机消费问题。大屏幕、高像素成新宠,随着移动互联网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能够为用户带来全新上网、阅读、应用体验的大屏幕、高分辨率、高像素手机,尤其是智能、3G手机,成为
消费者的新宠,用户关注比例持续攀升。产品更新换代迅速,生命周期缩短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推动手机研发的进行,而用户的生活需求则是手机更新换代的不竭动力,另一方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手机的更新换代打下坚实的基础。相较于以前,现在的手机品种多样,不同品牌的手机每年都会推出不同款式的手机。3G时代手机的加速更新换代一方面反映了信息时代背
景下人们对技术革新和技术应用的依赖性日益提高,另一方面3G时代新的消费观念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据相关调查,人们更换手机的周期已由过去的3-5年缩短至18个月左右,且更新换代的速度还在加快。面对如此快速的市场变化,手机生产商除了增强自己的市场前瞻能力外,还得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速度,以适应周期缩短,快速变化的机型研发趋势。
四.总结
现在的社会是个信息时代,其明显的特点是节奏快,信息海量,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国手机市场作为这一时代的一个部分,其环境也必然具有这些特点。而作为市场中两个最基本的成员——生产者和消费者,它们的行为会最终决定市场环境的形成。在这一过程中,两者互通信息,消费者为生产者提供需求信息,而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信息。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市场营销分析 篇6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市场;营销策略
【作者单位】梁瑞仙,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读者对知识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新形势的变化,图书市场的营销策略迎来了革新。网络环境下的图书出版形态不再局限于纸质图书,销售方式也不再局限于实体书店。本文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市场营销的特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图书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而后提出了图书市场营销的新方式。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市场营销的特征
第一,读者主导性服务模式。在网络环境下,图书市场营销是以广大读者需求为导向的。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网络营销使读者以自我需求为中心,拥有更为自由的选择权。与传统的图书销售模式相比,网络环境下的图书市场营销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读者可以快速地从网上搜集图书的作者、出版社、主要内容等信息,出版机构可以直接为读者开展特色化、专业化的服务,降低了图书市场的运营成本,有效地提高了图书市场营销的效率。同时,现下日益完善的快递服务行业,也对网络环境下的图书市场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二,多元化信息交互传播。网络环境下,图书市场营销变得多元化,具备极强的互动性。首先,运用网络软件,出版机构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传送图书的基本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内更新信息;其次,出版机构可以通过简要书评、网络畅销书排行榜、主编推荐等方式与读者进行交互传播,引导读者的图书消费倾向;第三,出版机构可以设立图书聊天室,让读者、编辑进行图书内容交流,提高读者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为图书市场营造更为广阔、良好的信息空间,吸引并引导读者进行消费,使出版机构更具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实现最终的营销目标。
第三,高速快捷的购书效率。网络营销使得图书市场减少了许多中间发行环节,降低了出版机构在人力、物力、交通等方面的运营成本。网络经销商不定期的促销活动,于读者而言,不仅享受了图书价格下调的优惠,还享受了高速便捷的图书购买体验。在网络图书营销市场环境中,读者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实体书店选购图书,只要打开互联网,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网络购买,极大地提高了购书的效率。
第四,传播媒介丰富多彩。在网络环境下,图书市场营销的传播媒介丰富多彩,出版机构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达到多样化的传播功效。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传播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图书的全方位信息,充分体现了出版机构营销策划人员的创造性,丰富了图书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第一,营销方式缺乏创新。目前,出版机构在举办新书推广时更倾向于传统的新书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方式,图书促销也主要选择打折、赠送等方式,缺乏营销创新意识。
第二,渠道扁平化。当下,图书销售网站信息相对孤立,没有从供应链角度考虑图书营销策略,导致各渠道之间缺乏互动。出版机构提供更多的是一种固定渠道链接,在这种渠道链接上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目标,无法在每个结点上都有效地获取图书销售信息,无法更好地对读者进行个性化网络营销,形成了图书网络销售渠道的扁平化现状。
第三,物流通道不完善及滞后的读者消费习惯。物流行业对商品流通来说至关重要,但是我国的出版机构目前还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物流运输通道。相对于整个出版业来说,物流中心带来的成本还是比较大的,比如增加了图书市场的营销成本;对图书购买者来说增加了购买限制,以及付款后的等待时间。另外,图书市场中仍有一部分读者习惯传统的图书购买方式,加上大型的网上书店较少,读者集中性购书受到限制。部分读者对网络交易和个人信息的安全性有所担心,同时,网上书店对交易双方权力与义务的保护力度不够,使得读者的网络消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完善网络环境下的图书市场营销策略
随着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会期间提出“互联网+”的发展战略,电商的发展愈加迅速。在全球互联网发展的今天,完善网络环境下的图书市场,已经成为出版业迫在眉睫的重任。
1.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
从传统的书店营销到网络营销,最重要的就是从思想上改变出版机构的营销观念。出版机构需要步入信息化时代,及时改变营销策略。良好营销策略的提出,离不开相关方面的人才。因此,出版机构的管理层应当广泛吸收优秀人才,接受先进的营销理念;相关企业可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网络营销知识学习、交流,不断开拓营销渠道,增强同行之间的竞争意识,增加市场占有率,以达到激发读者购书热情,获得更高图书销量的目的。
2.完善图书市场营销策略
第一,扩展图书市场营销内容。传统的图书市场营销主要是在纸质图书上进行宣传,营销内容比较单一。目前的网络营销内容也局限在书目、图书连载、书评上,范围相对狭窄。在全民手机时代,营销人员可通过图书论坛、微信、微博、社区等平台宣传图书营销内容,如书评、部分图书内容、连载信息、插图,以及作者和知名作家推荐等。同时,出版机构可通过在多家大型网站上组织新书发布会、与作者互动等现场活动,增加读者购书的积极性。
第二,增加串联互动平台。微信、论坛、E-mail、微博、博客、社区、贴吧等为图书市场营销提供了高效的串联互动平台,也为读者和作者开发了新的交流、讨论、学习平台。多种形式的互动平台不仅有利于出版机构图书的策划、包装、宣传,还可以加快图书信息发布、传播的速度和提高图书的知名度,对出版机构和读者来说非常重要。
第三,发展多元化营销渠道。出版机构的营销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出版商—发行商—零售商—读者”链条,更倾向于自己建立网络营销渠道,直接对图书进行网络销售,并据此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时,出版机构还可以与知名、专业的网络书店合作,增加营销渠道。
3.健全物流体系
健全的物流体系是图书市场网络营销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在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市场营销主要依靠两种物流模式:外包和自建。中小型的图书发行公司会将图书销售的快递环节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快递公司,以降低物流成本。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大型出版机构或营销发行机构,如当当网、亚马逊、卓越网等,会选择自建物流体系,这样可以有效地管控物流配送服务,为购买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4.加强政府调控作用
政府的调控一向是市场必杀技,网络环境下,如果政府对图书市场营销进行宏观调控,在一定程度上会转变读者的消费习惯。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角度来说,政府需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读者营造良好的网络营销环境,并不断建立健全图书市场网络营销法律法规,严格对网上书店出售图书的质量进行管控,同时严厉打击图书侵权等不良行为,切实提高广大读者对网络信息的安全感。
四、网络环境下图书市场营销的新方式
一是论坛和社区营销。读者在论坛和社区上浏览时,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方式了解图书信息,相关的论坛和社区包括豆瓣网、天涯社区、搜狐网等。
二是微博营销。微博能够突出信息分享的即时性,迅速将要推广的图书信息传播出去。图书信息推广人员要对信息进行精心设计,体现其娱乐性和社会价值观,并且信息发布者与接收者要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及时掌握读者信息。
三是手机营销。手机已成为新的图书推广媒介,手机读书、手机报纸、手机杂志等客户端的出现,使读者可以快速找到所需的图书。出版机构还提供了免费图书下载或新书抢先试读,方便了读者的阅读与订购。
四是电子邮件营销。出版机构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将图书的相关信息发送出去,发送内容具有个性化、创新化的特点。出版机构还可以发送图书促销活动、优惠信息引起读者的兴趣,这不仅方便了出版社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也大大降低了出版机构的宣传成本。
五是出版社官网营销。出版社通过自己的官网进行营销,发布的图书信息更具权威性。对出版社而言,在提高出版社知名度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出版社官网营销模式的建设。出版社通过官网开展图书宣传时,应向读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图书信息,并设置互动和反馈平台,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及时解决读者反馈的问题。
网络环境下,面对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图书营销策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广大读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出版机构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有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新书宣传和促销活动,发展创新和多元化的图书营销策略,推动传统出版机构转型升级,提高图书销量,降低运营成本,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营造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
[1]蔡凌. 基于网络的图书营销攻略[D]. 安徽大学,2013.
[2]周怡玲. 全媒体时代图书网络营销策略分析[D]. 北京印刷学院,2014.
日本营销环境分析 篇7
一、日本环境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环境壁垒具有隐蔽性, 灵活性的特点, 涉及贸易复杂的方方面面, 在各项法规的庇护下又具有合理性。近年来, 日本的环境壁垒不断加强, 几近苛刻。
1. 环境法规和法令规定日益细分和严格
1947年《食品卫生法》是日本控制食品质量安全与卫生的最重要的法典, 并多次修订。此后颁布了一系列涉及农产品与食品卫生安全的法规条款。1948年的《农药取缔法》, 1952年的《营养改善法》, 2003年的《食品安全基本法》。以上关于环保的法规规定越来越严格:从上世纪只对个别超标食品采取的废弃或退货处理到21世纪初的对多次农药超标, 违反率达到5%以上的产品采取全面禁止进口措施的升级壁垒。2006年5月29日起正式实施的“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 (简称“肯定列表制度”) 的规定最为严苛。在其出台之前, 日本只对目前世界上使用的350种农业化学品 (占农业化学品的二分之一) 制定了限量标准。“肯定列表制度”的规定, 限量标准覆盖了所有的农业化学品和食品, 其中对没有规定“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一律遵从0.01PPM的统一标准。可见, “肯定列表制度”对要检测的农业化学品覆盖面更广, 残留限量要求更严格, 我国水果出口面临重大挑战。
2. 环境标志评定和检验程序日益严格和繁杂
1989年开始, 日本环境协会 (Japan Environmental Association, 简称JEA) 开始在环境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正式执行环境标志制度, 旨在通过授权某些产品使用生态标志, 减少环境污染。1989年, 日本环境标志项目分为7类产品, 到2003年3月, JEA已经将项目产品类别扩大到64类5476种产品, 针对每一类产品, JEA都严格规定了详细的认证标准和具体程序。凡进入日本市场的进口商品, 相关部门都会预先在国内做好调查分析, 确定其市场需求, 并经过日本极具繁琐的生产工艺流程合格评定以及检验程序, 才能获得进入日本市场的通行证。这种时间周期长的检验, 对难以保鲜的水果产品造成致命打击。
3. 卫生检疫措施要求不断提高
环境壁垒已不仅仅局限于对商品本身品质的要求, 而是延伸到整个农产品生产加工中去了。日本植物检疫的指导是《植物检疫法》, 制定植物防疫实施细则。根据该法规的规定, 凡日本国内没有的病虫害, 来自甚至经过发生国家的寄生植物和土壤一律严禁进口。如:日本禁止中国在内的亚洲大部分地区橘小果蝇和瓜果蝇疫区的柑橘类, 苹果, 梨, 桃, 葡萄, 草莓等水果, 以及来自中国苹果蛾疫区的苹果, 梨, 桃, 樱桃等水果。日本植物卫生检疫体系复杂, 农产品不仅要通过农林水产省的检疫, 还要由厚生省进行卫生检疫, 另外食品原料的植物首先接受检疫, 通过者再进行食品卫生检疫。日本通过双重检疫, 达到设置卫生检疫的壁垒的作用。目前, 由内阁府起草的行动计划草案已基本清晰。草案将提出建议, 要求食品行业者必须将食品流通全过程的有关记录保留一定期间, 以便追根溯源。目前日本只对牛肉生产强制实施了这一制度, 农水省正考虑将其扩大到其它食品。该行动计划包括50多项措施及实施期限, 其中还包括强化进口食品检疫, 年内将检疫卫生监督员增加330人等。
4. 绿色包装壁垒不断升级
日本1991年颁布的《回收条例》, 1992年《废弃物清除条例修正案》等一系列的法规, 要求包装废弃物的再次利用率达到50%以上, 实施绿色储存, 绿色运输。由政府起草的《能源保护和促进回收法》于1993年6月生效, 有选择的回收包装废弃物, 1995年1月1日起日本不再使用非可循环利用的塑料包装, 1995年4月提出消费者负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 政府获准企业对包装废弃物处理。此后又制定了《容器包装法》, 《再生资源促进法》, 避免采用难以再次利用的包装。对我国水果实行绿色包装来说, 应付以上三个环境壁垒已经分身乏术, 发展绿色包装的资金严重不足, 受到包装壁垒的阻碍。
二、日本环境壁垒对我国水果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加入WTO之后, 几乎所有的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 都面临了绿色贸易壁垒, 逐步丧失了市场竞争力。
1. 导致我国果品竞争力下降以及市场占有率不高
据检验检疫部门统计, 我国每年欲出口的水果大约有100多万吨, 但顺利出口的只有一小部分。由于日本出台的“植物检疫法实施规则”使我国的大部分蔬菜和瓜果类产品遭到严格限制, “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大范围阻止了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进入日本市场;残留监控, 检测费用增加, 产品成本大幅增加, 产品竞争力降低。我国对日本出口的水果增幅明显下降, 其中鲜香蕉、鲜荔枝、鲜菠萝等影响较大。中国农产品发展报告统计显示, 2006年我国对日水果出口出现负增长。2006年我国的水果总出口量为386.19万吨, 比2005年增加1.92%, 而我国向日本出口水果的出口量为39.02万吨, 比2005年竟减少了2.24%之多。据商务部统计显示, 在2006年6月~12月的6个月里, 我国对全世界5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4.25万吨冷冻草莓, 总金额达4234万美元, 其中出口最多的是日本市场, 为8890吨, 占出口总量的21%, 出口金额1005万美元。与2005年相比数量减少16%。
2. 导致环境壁垒的连锁反应
2006年8月, 日方检测出我国一批冷冻草莓甲胺磷超标后, 对来自中国的冷冻草莓的抽检率由原先的10%提高到50%, 并开始关注其他水果的检验。其他发达国家也效仿日本, 做出针对水果进口的环境贸易壁垒设置。日本规定禁止中国在内的亚洲大部分地区橘小果蝇和瓜果蝇疫区的柑橘类, 苹果, 梨, 桃, 葡萄, 草莓等水果。美国相继规定存在果蝇的地方, 其水果进口必须提供补充文件, 并包装良好, 否则禁止进口, 以防止可能由进口水果带入的虫害。这无疑是环境贸易壁垒从一国, 扩展到多国, 以至全球的恶性循环。面对连锁反应导致的各国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变动, 使得我国水果出口生产企业难以做出及时应对, 退货等事件经常发生, 给企业和果农带来严重损失。
3. 导致我国果农福利受损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 对自由贸易的任何扭曲都会损害贸易国的福利水平。发起国的环境贸易壁垒会给给他国带来的福利损失。2002年以来, 日本对我国出口的水果检疫措施不断加强, 对我国水果的批批检验导致通关放慢, 加上水果保鲜期短, 作为产量第一大国, 我国水果腐烂损失也高居全球榜首, 每年在贮藏、运输当中变质的水果占总产量的七分之一, 造成水果品质下降, 同时检验抽样数量增加, 检验费用从每批次5万日元提高到80万日元, 迫使日本进口商不得不放弃我国的订单。《肯定列表制度》实行后, 2006年6月到12月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冷冻草莓遭遇日本命令检查, 并检测出假胺磷和指定外添加剂聚山梨醇酯, 预备出口的水果无法通过进口海关, 使我国果农和相关加工出口企业直接遭受了损失。
三、我国水果产业应对日本环境壁垒的因应之策
1. 果农的生产创新:基于劳动力的生产要素分析
我国果农是根据自己的生产经验种植果树, 采用不同的标准;有些果农留作自己食用的水果不施农药, 对出售的水果则盲目追求数量, 滥用农药的传统种植方式, 必须改变这种传统落后的生产模式, 实行标准化:根据水果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经营标准, 来选择合适的生产技术, 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对水果的质量要求。
这些要求的实现, 首要依赖果农生产技能素质提高为前提。劳动力是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能动因素, 其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水果生产发展的前途。果农要改变以往保守观念 (认为提高生产技术是技术人员的事, 不主动地学习水果生产技术, 提高种植能力;果农就只管生产, 销售不是我们能够控制和掌握的) , 成为敢于参与市场竞争的懂技术, 会经营的现代型市场化果农, 学习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等日本进口水果的相关要求, 针对相应要求施加无公害农药, 并加强种植周期内的果树质量控制。为绿色水果对日贸易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果品企业的管理创新:基于现代市场化果品产业要求的分析
现代果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 农业生产管理, 加工管理, 市场管理各个环节是互相衔接协作的, 因此必须用科学手段, 进行决策, 规划, 实施, 对各个环节实施协调的管理。
(1) 果品加工企业的质量管理
注重水果的质量安全, 必须在水果加工过程中实施高效率的管理。因此产后的加工, 包装, 储存, 运输和产品质量检验均应纳入规范标准化的轨道。对于我国具有比较优势但受到日本环境壁垒影响较为严重的水果等园艺产品的加工管理标准, 力求与国际标准接轨。如:日本市场上的水果加工品50%来自于中国, 其中我国对日的苹果汁出口占总出口量的近18%, 如此大的竞争优势, 却遭遇环境壁垒。我国应该积极遵照日本《食品卫生法》的要求, 进行水果深加工;加强加工管理, 避免出现标准化的水果原品在加工环节中出现首次污染的现象。此外严格执行水果的包装制度, 水果在进行消毒灭菌、分级、包装、密封等加工后再出口, 减少环境壁垒引起的贸易摩擦的发生。
(2) 果品对日贸易企业的信息管理
水果出口贸易企业应积极从政府商务部门, 行业协会获取对日本水果出口的信息;关注日本市场环境壁垒的动态, 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出台;及时了解果品信息并向果农和果品加工企业通告最新制度要求;如:建立包装TBT/SPS咨询机构, 收集日本包装TBT的最新动态, 使得企业采取相应措施, 减少输日食品的被扣批次。进一步与合作果农和加工企业协作, 避免果品出口因不符合要求而遇到困难。针对日本对水果进口的管理方式, 日本市场的需求和鲜果通关的保鲜程度, 向果农和果品加工企业提供及时动态, 协助其产业结构调整, 将易变质的鲜果转为深加工品再出口, 避免环境贸易壁垒带来的无谓损失。
3. 果品行业的文化理念创新:基于蓝色贸易壁垒的分析
果品行业必须在专注经济效益的同时, 承担起生态保护, 环境维护的社会责任。积极防范各类壁垒风险, 在应对绿色壁垒的同时, 更加防范蓝色壁垒。社会责任国际标准 (SA8000) 建立了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制度, 旨在改善全球工人的工作条件, 保障工人得到合理待遇和理想的工作环境。但SA8000采取相同的社会条款来衡量和限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 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蓝色壁垒。我国果品对日出口必须在现有的突破环境壁垒的基础上, 事前打好蓝色壁垒的预防针。在SA8000标准的问题上, 果品行业协会在其中应发挥重要作用:坚决反对发达国家以SA8000为名的贸易保护主义, 并组织企业统一行动, 协调, 积极参与国际劳工组织关于贸易与劳工标准的讨论制定, 尽可能减少蓝色壁垒对我国水果产业的出口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强华等:以农业良好操作规程 (GAP) 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浙江农药科学, 2007.4, 376~378
[2]毛学峰等: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村贫困的影响.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日本营销环境分析 篇8
摘要市场营销环境是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赛事门票进行营销,首先要对赛事门票的营销环境进行分析。本文分别对中国网球公开赛门票营销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SWOT分析,找出营销环境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关键词中国网球公开赛门票营销环境
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制约和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一系列条件和因素。根据企业营销活动受制于营销环境的紧密程度划分,市场营销环境分为宏观营销环境和微观营销环境。
宏观环境主要包括人口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根据2010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组委会进行的中网观众结构情况抽样统计结果显示80%的现场观众来自北京,19%的现场观众来自国内其他地区(包括港澳台),1%的现场观众来自国外。北京常住人口成为中网门票销售的主要对象。
人口环境: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统计: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北京市共登记常住人口1961.2万人,其中男性为1012.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1.6%;女性为948.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8.4%。北京庞大的人口基数为中网的门票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此外,中网比赛正值“十一”黄金周,消费者有充足的时间去现场观看比赛。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首先表现为人们的收入水平,收入增加,人们在满足生活必要的消费后,对其他需求有了支付能力,引起消费结构的改变。体育消费属于满足大众较高层次需求的消费,有专家指出,只有恩格尔系数在40%以下,体育消费才可能在消费需求中明显活跃起来。2010年,北京市人均家庭总收入为33360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073元,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9934元,其中,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支出为6393元,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1%,这些数据为中网的门票营销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技术环境: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科技的发展,中网的门票销售渠道不断丰富,消费者的付款方式也愈加多样化,为消费者现场观看比赛提供了种种便利。而门票也有传统的纸质门票升级为植入了芯片的门票,尽管这样做增加了球票的成本,但却杜绝了假票的出现,有效地遏制了黄牛市场。此外,中网还引入了超高速摄像机和鹰眼系统,2011年,又首次引进了蜘蛛摄像机,使中网在硬件方面紧随大满贯的步伐,增强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政治环境:2003年,北京市提出要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中网是实现这一宏伟计划的动力之一。2007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又发布了《中共北京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若干文件来支持北京市发展体育产业。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文件的发布,对于成长中的中网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
社会文化环境:网球运动虽然在1885年前后就传入中国,但发展缓慢,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有了快速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网球运动不断发展,以2004年奥运会、2006年澳网、温网女子双打冠军、2011法网冠军为标志的女子项目的迅速崛起,点燃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网球运动的热情。随着我国群众性网球运动的悄然兴起,网球运动在全民范围内迅速普及和提高,现代网球运动已经成为国际大都市休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国家男子网球运动员依然在低水平、低级别、低积分、低收入的泥潭中无法自拔,更多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面临着比赛稀少或是全年无比赛的窘境,我国网球的群众基础还很薄弱。
微观环境主要包括:体育企业内部环境、商品供应者、竞争对手、公众等。
体育企业内部环境:中网推广公司设置了包括竞赛球员部、宣传部、组委会办公室、安保部、志愿者部、观众服务部、票务部、商务部等对多个部门。中网的门票营销主要由票务部负责,但同时需要其他各部门的配合和协助。其他部门工作的好坏也会影响门票营销,如观众服务部等部门对现场观众的服务质量不高会影响门票的销售。
商品供应者:商品供应者是指为体育经营部门提供所需资源以生产其产品或服务的单位、公司或个人。中网的商品供应者包括主办单位国家体育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中网门票的商品供应者是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和中网票务总代理水鸟票务。
竞争对手:目前国内有影响力的网球赛事除中网外主要还有WTA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和ATP上海大师赛,这两项赛事举办地都离北京有一定距离,而且举办时间不同,与中网互相基本不构成竞争。在每年中网举办时间前后,北京几乎没有其他商业赛事,中网缺少竞争对手。而在中网的举办地北京,除中网外,还有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斯诺克中国公开赛、欧洲足球俱乐部夏季北京行商业比赛等,这些比赛时间和中网并不冲突,而且比赛项目完全不同,但如果消费者每年用在体育娱乐上的消费有预算,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和中网形成竞争。
公众:公众主要是指对中网有着实际或潜在兴趣或影响的群体,公众既可能对中网有正面影响,也可能有负面影响,主要包括具有广泛影响的大众媒体、负责中网的政府行政部门、社会体育团体以及一般市民等。
中网门票的营销环境的SWOT分析具体见表1:
【日本营销环境分析】推荐阅读:
日本水环境教育12-13
如何分析营销环境09-23
日本小学的环境教育12-23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01-01
分析市场营销环境07-05
宏观营销环境分析作业09-12
智能手机营销环境分析10-12
迪奥香水营销环境分析10-21
学校食堂营销环境分析11-10
咖啡馆营销环境分析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