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及竞争分析(共12篇)
环境及竞争分析 篇1
对于一个IPO后市值达到5亿美元, 股市市盈率达到62倍的企业, 在公司的特许经营权会计处理办法被曝光后市值一降再降, 真的是由于对特许经营权的会计处理办法不正确造成的吗?我们认为KKD企业市值降低并不完全是特许经营权的会计处理方法的曝光造成的, 也存在着许多其他的因素致使企业市值减少。
1 KKD企业经营中存在问题分析
1.1 激进的战略
KKD在IPO后决定进行一个激进的战略, 要在五年内将门店从144家增加至500家, 同时计划到全球开设更多的门店。我们认为这个激进的战略对其市值降低有所影响。首先, 门店的极速增加很可能造成在局部地区出现高密度的门店造成市场重叠;其次, 前期投入资金过多, 一旦市场不景气, 很难收回投入;最后, 在企业做出如此迅速的扩张战略时, 并没有对自己的产品、技术的提高和创新提出任何计划, 单单依靠自己的主打产品甜甜圈, 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战略。激进的战略为股东和消费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蓝图, 当企业激进战略不能如预期做到时, 对股价的影响可想而知。
1.2 收入结构不合理
KKD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四个主要的方面:通过公司自营的门店零售 (占总收入的27%) , 通过百货和零售店代销 (占总收入的40%) , 产品配方材料和机器设备生产和分销 (占总收入的29%) , 还有特许经营费和使用费收入 (占总收入的4%) 。我们认为它的收入结构对其市值降低也有所影响。它的收入利润过度依赖于门店的扩张, 若门店不再扩张, 并且原来的门店逐渐减少, 则企业的产品配方材料、机器设备等的收入将不复存在, 同时特许经营费和使用费收入也不存在的时候, 企业收入则会大幅度减少, 这种收入结构过于危险。若无法扩张发展, 企业利润将会锐减, 则会影响股东和消费者对企业的信心, 致使公司股价变动。
1.3 产品结构单一
KKD主要产品是甜甜圈, 每个KKD门店大约60%的销售额都来自于其标志性产品甜甜圈, 这使得该公司面临产品结构单一的局面。单一的产品结构虽然突出了主业, 但也降低了公司抵御行业变化风险的能力, 如果未来出现市场竞争加剧、市场上出现核心产品的可替代产品、下游需求下降等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 将会引发公司的经营风险, 对本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准确定位市场并实施多样化的产品策略有益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灵活的调整产品的供应, 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快速发现, 人们对于产品的更新换代需求很快, 企业一定要将目光放长远, 走在消费者的思维前面。
1.4 特许经营费过高
特许经营存在目标上的冲突, 特许经营企业的目标是扩张门店数量, 从而收取更多的特许经营费和特许权使用费, 增加收入, 而特许商则需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因各加盟店间的竞争加剧而损害整个系统。KKD对特许商收取2万到5万元美金的和每年4.5%到6%的特许权使用费, 过高的特许经营费用会使新开业的门店资金紧张, 增加特许商的财务压力和经营压力。
1.5 特许经营权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
KKD企业对于购回的特许经营权计入无形资产, 且不予摊销。无形资产当月增加当月摊销, 如果对无形资产不摊销就会造成虚增资产, 同时成本小就会虚增利润, 这对于企业下年度的决策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致使管理层以为今年的销售业绩很好, 利润收入可观, 从而继续这样的战略, 一直下去只会是企业亏空;同时, 会影响公司的声誉和遭到谴责。KKD公司将1亿7450万美元计入无形资产, 且没有摊销, 这极大程度的虚增了利润, 极大的降低了公司的信用度, 所以股价降低至15.71美元, 降低了15%, 这也是公司市值降低的原因之一。
2 通过对KKD企业的整体分析, 从中我们也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2.1 特许经营系统的管理
特许经营, 这种相互借势、力争双赢的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它已然成为当今世界成功的商业模式之一。有统计数据表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70%以上的商业企业是以特许连锁的模式运作的, 尤其是美国, 95%的特许连锁是成功的。但是, 如果企业对其特许经营系统缺乏基本的管理运营, 会造成效率低下、影响企业发展, 甚至有可能引发企业的经营风险。
2.2 纵向一体化的运用弊端
KKD采用纵向一体化的发展, 对公司的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首先, 纵向一体化迫使KKD只能依赖自己的场内活动, 没有外部的供应商, 不利于与外部交流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同时也不会与自己的内部供应商有价格上的严重矛盾, 会减弱员工降低成本、改进技术的积极性。其次, 纵向一体化一环接一环, 若某个环节出现问题, 很容易使得整个供应链都难以运行, 风险颇大。最后, 企业在每一环节需要不同的技能和管理能力, 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成本区进行培训, 当门店过多的时候, 特许经营的培训和管理方面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混乱。
2.3 成本战略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差异化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创造自身产品、服务甚至文化的特殊性从而创造区别于其他竞争者为顾客创造的价值, 服务于差异化战略就是在企业创新、研发、设计、品牌形象方面的成本方面提供优先的保障, 以此来支撑竞争战略的顺利实施。该企业并没有一个很规范、完整、适用于企业的成本战略, 这也是KKD企业走向灭亡的原因。所以企业应当合理定位企业竞争战略, 树立企业成本战略观念, 识别成本战略的影响因素, 恰当应用成本战略决策等, 只有建立完善的成本战略体系, 才能保证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4 成熟期企业的经营战略思考
KKD公司在进入成熟期以后, 产品的销售量增长缓慢, 逐步达到最高峰, 然后缓慢下降;产品的销售利润也从成长期的最高点开始下降;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替代品和竞争者, 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会越来越小。对成熟期的产品, 宜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 使成熟期延长, 或使产品生命周期出现再循环。为此, 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创新发展型投资战略。企业在进入成熟期后, 企业用以维持生产的支出在减少, 所以在成熟的早期会出现一定的盈余, 企业为了实现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 会充分利用闲置资金实现多元化发展等创新发展型的投资战略。因此,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的财务目标不再是抢占市场份额, 而应是重在关注其盈利能力, 维持已经达到的销售利润水平, 以及如何确保企业的长期可持续盈利性。
(2) 稳定发展型投资战略。企业进入到成熟阶段, 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到实质性改善, 如果急于产投资, 无视资金使用的配比原则, 会得不偿失。另外, 分散投资容易导致原有经营项目营运资金周转困难, 新项目如果缺乏必要的经营能力和管理经验, 也难以建立竞争优势。所以, KKD在进行新的投资或多样化投资之前, 必须先筹措必要的长期资本, 以确保原有经营项目营运资金周转不因新投资受到影响。
3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应当采取的措施
(1) 模式创新;
(2) 创造差异化的顾客价值;
(3) 战略聚焦;
(4) 顾客价值最大化而不仅仅只是市场份额的最大化;
(5) 重视数据库营销, 营销精细化;
(6) 资源整合, 多方结盟;
(7) 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互动沟通;
(8) 以速度抗击规模。
本文对以上几点作了一个简单的归纳, 其核心思想可以归结为两个词:战略聚焦, 链式创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 企业的经营战略、收入结构、成本战略贯穿了企业的始终, 也成为学者们日益关注的焦点。通过对KKD企业的分析, 发现企业在经营战略、收入结构、成本战略等这三方面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这一案例, 围绕这三个问题, 展开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经营战略,收入结构,成本战略
参考文献
[1]王宏.企业竞争环境下的创新经营策略[J].商场现代化, 2008 (13) .
[2]陈坚.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企业竞争力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6.
[3]盛稚茵.消费者对于网络零售商管理策略的态度研究[D].东华大学, 2011.
环境及竞争分析 篇2
国 际 营 销 课 程 设 计
题 目: 安踏的国际竞争分析
学 号: 0865123215 班 级:08级市场营销2班 姓 名: 刘 伟 指导教师: 王 薇 成 绩:
完成日期:2010年12月30日
指导教师评语:
摘要
作为中国运动科学开拓者,安踏始终致力于运动力学的研究,旨在提高中国运动员的表现,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在科技创新上,安踏目前共获得多项国家级专利,并成为体育用品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之一。
安踏是体育用品销售专卖体系实践者。截止到目前,安踏在国内拥有超过4000家的专卖店,在国内建立了最完备的,覆盖一、二、三线的市场营销网络,成为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安踏是中国各项专业赛事的忠实合作伙伴被誉为“中国联赛的发动机”。
在中国,安踏有着雄厚的实力和市场占有率,自安踏品牌成立至今,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良好的竞争策略是产品走向社会的基础,拥有了一定强大竞争力和品牌特色的中国安踏体育,也开始进一步向世界进军,参与世界的竞争。
关键词:安踏、国际化、国际竞争、竞争策略、中国文化
目录
安踏公司简介········································3 背景分析············································4 市场环境分析········································5
行业前景··········································5
社会环境··········································5
竞争环境··········································6 STP分析············································8
市场细分··········································8
目标市场··········································8
产品定位··········································9 产品策略············································9 营销策略分析·······································10
广告策略·········································10
定价策略·········································11
销售渠道策略·····································11 总结···············································11 参考文献···········································13
“安踏”的国际竞争分析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鞋生产基地和出口大国,纵观全球市场,印着“中国制造”的产品比比皆是,更有众多产品属于在中国贴牌生产。近几年,中国每年生产各种鞋超过100亿双,占全球制鞋业总量的60%以上。广东和福建是中国最大的鞋生产和出口大省,晋江、泉州更是中国运动鞋生产基地。随着鞋市场的竞争日渐过剩,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占领欧美主要市场、开拓海外新兴市场成为趋势。
安踏公司简介
安踏集团是一家中外合资的综合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由安踏(福建)鞋业有限公司、北京安踏东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安踏(香港)国际投资公司和安踏鞋业总厂等组成。集团公司的前身安踏(福建)鞋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91年,地处中国三大鞋都之首——福建晋江市陈埭镇。十多年来,秉成“安心创业、脚踏实地”的经营理念,源于争创中华民族产业品牌的激情,经过全体安踏人的不懈努力,安踏集团已从一个地区性的运动鞋生产型企业,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营销导向型的综合体育用品企业集团。目前安踏集团拥有员工5000多人,厂房建筑面积达12多万平方米,全部实行电脑化管理的六条现代化流水线,年生产各类休闲运动鞋达500多万双(套)。同时,有统计数据表明:安踏运动鞋1999年至2001年连续三年市场综合占有率位居全国同类产品第一位,已成为众多消费者,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喜爱和追逐的时尚运动品牌。2002年荣获中国体育用品界运动鞋类民营企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从中国到世界,安踏品牌不仅是标志,而是比标志更具意义和联想。安,安心创业。踏,踏实做人。安踏品牌是用 一种客观的、直接的文字,陈述着它持久不变的品牌根源。安踏品牌的精神已超越国家和文化的界限,将“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安心创业,踏实做人。正是“安踏”名字的来源。
背景分析
从2001年开始,安踏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即产品的多元化和品牌的国际化。开始跨向运动服、配件等服饰系列产品领域,这意味着安踏已经从单一的运动鞋向综合体育用品品牌过渡。2004年,安踏公司全面实施海外推广战略,相继在新加坡、希腊等国家和地区开办了安踏专卖店,销售成绩相当喜人,同时又在匈牙利展开安踏业务;在捷克、乌克兰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以此为窗口,全面拓展欧洲市场。到目前为止,安踏公司在国内外已拥有近5000家安踏体育用品专卖店。
2004年10月,安踏斥巨资连续三年赞助中国篮球职业联赛,成为CBA职业联赛运动装备唯一指定合作伙伴。据介绍,包括投入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项目的费用,安踏赞助CBA 的费用投入预计将超过1.2亿元。这让中国体育行业震惊:民族品牌打破国际品牌垄断国内顶级赛事的格局,安踏打响了体育品牌争夺国内市场的号角。2005 年2月,安踏还与中国乒乓球协会正式签约,独家赞助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2005-2008年连续四个赛季的唯一指定运动装备,双方的合作,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乒乓球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安踏品牌树立了良好形象。
同时,为了CBA系列产品的开发,安踏2005年的一大动作是创建了“运动科学实验室”,实验室位于安踏总部,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设备价值2000 万元,有近50位研究人员。新成立的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是国内体育用品领域首屈一指的研发机构,它的核心战略就是用科技来领航品牌,从篮球、跑鞋等专业运动设备入手打造满足专业运动需求的高端产品,把专业化做到实处。
今年,安踏打出新的口号是——“keep moving 永不止步”,这句国际化的口号将成为安踏的一个全新的里程碑,是对安踏体育事业最新的阐述,也代表安踏为追求更高目标的拼搏精神。随着2008奥运会在中国举办,安踏品牌核心早已融入了现代体育精神,从积极支持中国体育各大赛事开始,走与中国体育事业共同发展的道路,安踏都在加强体育营销的投入力度。这一切都源于安踏公司不懈的追求——安踏,2008中国体育运动领先品牌。
市场环境分析
行业前景
今后中国制鞋业的发展必然要从低端市场走向中高端市场,要从数量型向品质型和效益型转变,产业升级换代是必走之路,因而,从数量上看,中国鞋业的生产量和出口量或许今后涨幅不会太快,但品质将得到一定提升,产品价格和出口总值将会不断增长。
中国制鞋业今后的发展目标应是产业的国际化和市场的全球化。国内制鞋企业势必加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提升产品品牌附加值;同时加大质量、设计等方面的科研投入,提高产品的利润率水平,以长袖善舞的优势占领国际市场空间,实现制鞋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环境
2009年以来,国内运动鞋行业多年来形成的以耐克、阿迪达斯占据主流市场的格局,正在逐步瓦解,而李宁、安踏、匹克、特步等一系列国内品牌正迅速崛起。对比国内外运动品牌2009年业绩表现,不难发现中国运动鞋企正在悄然成为主流。
根据相关企业的财务报告发现,2009年三季度,耐克大中国区收入减少3%。而阿迪达斯之前公布的2009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在以中国和日本为主的亚洲市场销售额同比减少9%。同时,耐克2009年关闭了在华唯一的自有工厂,而百丽、达芙妮等则正纷纷淡出国际运动服饰代理业务。
继耐克和阿迪达斯销量下滑之后,世界排名第三的运动鞋企彪马在2009年第三季,营业额下降5.5%至6.73亿欧元,盈利低于预期。
而于国际品牌相反的是,国内运动鞋企高歌猛进。在2009年上半年无论销售收入还是净利润都出现突飞猛进的增长。有报告指出,李宁公司2009年上半年收入增长32.4%,达40.52亿元;净利润增长41.6%,达4.73亿元。就净利润而言,李宁公司2009年上半年首次超过了世界第二大体育用品商阿迪达斯。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公布的2009上半年中期财务报告显示,其营业额实现了同比27.7%的增长,达到约28.2亿元,毛利率增长2.6个百分点,达到41.5%。另外,净利润6.08亿元,同比增长40.1%。
继中国动向、李宁、安踏、特步和361°之后,匹克公司于2009年9月29日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成为第六家在香港上市的体育用品企业。在2009年,运动鞋企匹克交出了一份持续增长的优异答卷。全年新增了1千家专卖店,增加了3000名工人,销售业绩增长了50%。
一系列的数据和消费现象表明,中国的运动鞋行业正在迅速的发展,在是现场经济的今天,只有行业的发展还远远不够,还有公司的发展。安踏完全可以利用这一发展环境,增加自己在中国,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
竞争环境
既然安踏想要进入世界运动鞋的行业竞争,那就要首先了解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
世界运动鞋品牌前十强排名
1、(耐克Nike)——美国
2、(锐步Reebok)——英国
3、(阿迪达斯Adidas)——德国
4、(彪马PUMA)——德国
5、(斐乐FILA)——意大利
6、(美津侬Mizuno)——日本
7、(茵宝UMBRO)——英国
8、(卡帕KAPPA)——意大利
9、(迪亚多纳DIADORA)——意大利
10、(乐途LOTTO)——意大利
然而,与国际运动鞋品牌相比,国内品牌还有不小的差距。
1订单反应能力差
以响应订单的速度比较,在北京奥运会期间,阿迪达斯总计订购了290万件运动产品,其中至少有21万件在7天之内实现交货,而一批30万件的临时加单产品,从下单到交货仅用了9天。与之相比,目前可能是国内加单速度最快的安踏,从下单到交货也要20天时间。
2销售渠道建设有待加强
在销售渠道的建设上,阿迪达斯越来越侧重建设自营零售店,2008年阿迪达斯品牌的自营零售店数量达到1332家,2007年只有1003家。与之相比,李宁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直营店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从2007年的352家减少至310家。
3产品研发能力不足
在新产品研发方面,阿迪达斯2008年投入的研发资金为8100万欧元,占其
销售收入的0.8%。李宁2008年研发投入1.77亿元,占收入比的2.6%,但研发投入的绝对值仍远远低于阿迪达斯。
可以看出,国内品牌运动鞋在品牌营销、新产品研发上的差距还很大,国际品牌对于产品研发投入非常重视,每年的研发费用都占销售额的一个固定比例。它们非常注重消费者使用调查,根据消费者需求、人体力学不断提升、优化产品,注重开发领先的、科技含量高的鞋材。而反观国内体育品牌,它们更重视所谓‘借鉴’与跟随,研发方面的投入更多停留在炒作概念层面,比较浮躁。
STP分析
市场细分
在市场细分环节上,安踏应该实行多种细分方式策略,比如在美国这样的运动和需求大国,体育运动在青少年中较为流行,因此可以专门定位于青少年市场上,专一的市场细分有利于目标消费群体更快的接受,有利于更快的打开异地市场。而在市场有了开拓之后,开始向中年和儿童等运动市场扩展。
在选择专一市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避开竞争对手,很多有实力的竞争对手的消费人群大都集中于中年市场,如耐克,阿迪等。安踏选择青少年市场能够在海外开拓的初始阶段避开强有力的竞争压力。
目标市场
2009年由于中国鞋出口欧美市场比重收窄,对新兴市场出口涨幅较大,09年前3季度海关出口数据显示,美国和欧盟国家仍然是中国鞋出口主要市场,受08年世界经济危机影响,欧美市场购买力下降;欧盟对中国鞋实施反倾销,中国出口欧美比重明显收窄。
因此,在运动鞋的出口市场方面,应该注重美国市场,虽然美国的国际名牌较多,安踏的竞争能力有限,但安踏也有自己的优势,在目标市场的选择上,定在美国可以在获得一定竞争机会的同时,增加较多的经验,而且,一旦产品打出名气,会为后续的销售奠定很好的基础。
图表2:09年1-9月鞋产品出口额top10国家占比(单位:亿美元)
产品定位
在产品定位上,由于市场已经具有很多竞争力强大的行业,世界运动装备前十的品牌,每一个都拥有强大的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力,他们的成功在于拥有历史的优势,这些运动品牌一般起步较早。而安踏在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暂时还无法与世界名牌运动鞋相比较,因此在产品的定位上,应该首先定位在中等档次上,而且中国运动鞋在价格的优势会使得安踏在国际市场上有一个比较好的销路。
产品策略——开发国际化产品
既然想要进入世界市场,那就必须具有进入世界市场的实力和产品。在产品生产和研发创新上,安踏过去只是在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因此生产的产品更多的是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
而要进入世界市场,就要根据市场的文化观念和审美观念来研发和创出新产品。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不能盲目的追求西方或者目标市场的习惯而把自己原有的精华部分省略。安踏在进军世界市场的一个优势就是产品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拥有传统的东方审美观念。现在的世界,很多国家对于中国文化、东方文明等有较大的兴趣,安踏的国际化扩展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将产品与优秀的东方文化相结合,快速的打开世界市场。
营销策略分析
广告策略
在进入世界市场的广告宣传方面,除了必要的电视等媒体广告以外,赞助或联合当地有名的体育赛事是个很好的宣传途径,这一点在安踏和国内的知名联赛CBA的合作上可以看出。
2003年,安踏赞助中国篮球联赛的三支球队装备,开始进军CBA;2004年10月,安踏更进一步,斥资6000万元,连续三年赞助中国篮球职业联赛,并成为CBA职业联赛运动装备唯一指定合作伙伴。赞助CBA,让安踏获得几倍类似于大学生联赛的传播效果,受众群体、权威性影响都有很大的提升。球员身穿安踏的运动装备,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勇往直前,很好地传播了“安踏”品牌。
2005年,安踏在体育用品界率先推出了针对前锋、中锋、后卫的CBA王者系列篮球鞋,重拳出击,打造中国的CBA。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同样不会有白白的付出。安踏通过上述努力,除了为CBA球员提供了满意的装备外,更为重要的是自身产品的技术性、舒适度不断得到提升,研发实力不断提升,为其产品占领市场、赢得消费者立下汗马功劳。安踏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专利技术不断增加,产品升级换代有力满足了市场需求的发展,安踏影响力日益高涨。
在安踏的赞助中,我们看到了他成功的“源于体育、用于体育”的良性循环机制。企业为赛事投入资金、研发,品牌得到传播、形象得以树立,研发实力与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产品很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企业获得良好效益,又为赛事的投入提供了物质基础。2006年1月,安踏与CBA再续约7年,双方合作将延续至2012年,安踏将长期垄断CBA赛事资源。
而在国际上,有很多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大的体育赛事,如NBA,网球联赛等等,另外,世界范围的体育盛世如奥运会,世锦赛等等。安踏体育在进入世界市场是若能够很好的与这些体育赛制进行合作,一定能够大大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定价策略
物美价廉的产品在任何地方都会受到欢迎,在国内体育产品的定价和产品的定位上,安踏稍微比李宁低一些,然而也正是因为比较优惠的价格,使得安踏能够具有于李宁正面竞争的能力。
在进入世界市场之后,安踏同样可以采用这种定价和定位方式,在安踏暂时不具备于世界知名品牌相竞争的前提下,用较低的价格打开目标市场,吸引消费人群,快速的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销售渠道策略
“谁控制了渠道,谁就赢得了客户”,品牌战、科技战之外,渠道及分销网络建设一直是体育用品品牌的竞争焦点之一,同时,开辟网购市场也成为各体育用品的选择方向。
在国内市场竞争上,安踏的“渠道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时期拥有广阔的销售市场和广大的消费人群。在参与国际竞争是也应采取适当的销售策略,针对目标市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渠道建设。如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网上购物的完善使得公司可以采用网络销售的方式进行渠道的建设。当然,在任何目标市场上,实体店面是必不可少的渠道。
总结
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除了做好产品的质量的价格的工作以外,公司还有做到以下几方面:
1灵活解决库存难题
北京奥运会前后,由于看好奥运对于国内体育产业的带动作用,很多体育用 11
品企业都开足马力生产,导致部分企业出现一定的运动鞋的库存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没有对市场进行系统、精确地分析,对于市场预期的增长率缺乏准确的估计,从而导致产能过剩。因此,可以从产能上杜绝过量运动鞋的出现。
运动鞋企业可以借助信息化,更加高效快捷地处理鞋业当订单与销量的矛盾问题。企业资源计划其中一个模块叫进销存。可以反映出下个月的订单需要多少,还有对下个季度的客户需求有预测功能。这些数据能帮助运动鞋企业做出比较精确的生产计划。
另外,运动鞋企可以以销定产,减少库存的产生。另外运动鞋企业解决库存问题,还要与运营物流紧密联系,确定准确的生产战略和物流战略。
2增加生产线与扩张销售终端并举
2008年,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大批中小型运动鞋企业倒闭,腾出了一部分市场空间,这为品牌运动鞋企借势扩张提供了机遇。所以,有实力的企业可以适当扩张生产线,为强占市场份额做好充分的准备。
3提高研发能力
研发能力问题是运动鞋与世界品牌相比的软肋之一,也是金融危机下运动鞋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必需解决的问题。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制鞋业的转型、升级、接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运动鞋提高产品能力是真正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总之,企业若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安踏也一定能够打开异地市场的大门,让产品和品牌走出国门。让世界了解安踏,了解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环境及竞争分析 篇3
关键词:实木地板竞争者竞争战略
一、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治环境
实木地板的主要材料是天然的整块木材,对森林资源要求的数量大、质量高。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逐步深入开展,政府对森林资源的开采控制也越来越严格。截至2005年2月25日,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达2194个,占国土面积的14.8%;估计到2010年,我国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将会扩大到国土面积的16%左右。而这些自然保护区中对木材的砍伐是有严格限制的。为了进一步保护森林资源,我国于2006年4月1日开始对实木地板征收5%的消费税。而且东南亚海啸过后,东南亚国家开始注重进行生态保护,严格控制木材输出量,如2005年,印尼的木材出口仅为原计划的22%。目前各项政治措施都逼迫实木地板行业压缩产能,走高档化和贵族化的路线。
(二)经济环境
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城乡建设进程的加快,全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家庭装饰装修的持续升温,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为实木地板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CDP年增长率保持在8个点以上,城市化、新增人口和拆迁带动房地产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生活质量及品味的追求使得地板在地面铺装材料使用比重稳步上升。与此同时,2008年北京奥运,2010上海世博会对住宅建设电有推动作用。
(三)文化和自然环境
国人用实木地板进行装修是有传统的,自从明朝开始,中国就出现了用实木地板铺装地而的情况。中国大多数地方都有消费实木地板的习惯,且这种消费习惯具有一定的惯性。所以人们对实木地板的接受程度比其他木地板要高。加上我国广大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树林生长,自古以来建筑大多是以木料为主体,文化上有着天然的实木情节。最近虽然森林资源衰退较快,但我国毗连世界上最大的木材输出地之一的东南亚和俄罗斯,在发展实木地板产业上仍然有着比较优越的条件。
(四)技术环境
实木地板在近10年的发展过程中,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形成了以4大革命为核心的产品格局,即木种革命、油漆革命、结构革命和安装革命。随着实木地板全球化战略的扩张、产品和技术创新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未来实木地板在产品和技术革命上,将形成6大革命,即木种革命、油漆革命、结构革命、安装革命、功能革命和环保革命。一些更加稳定的产品将成主流,同时锁扣技术、超耐磨技术、防静电技术、环保技术和更易安装的DIY产品,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如抗菌产品,红外线产品,具保健功能的产品等工艺和技术将全面应用到实木地板产业中。
二、竞争者分析
(一)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分析 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实木地板的产销量均以每年30%的增长量递增。但到了2005年木材原材料价格猛涨和2006年国家对实木地板征收消费税以后,实木地板的销售出现明显下滑,2005年实木地板的销量仅为7500万平方米,比2004年下降了30%,2006年销售也非常疲软,而同期强化木地板和复合地板的销售分别增长了300和80%。实木地板的市场占有率更是下降到28%。全国4000多家实木地板生产企业仅存1000多家,全国最大的实木地板生产基地浙江南浔的实木地板厂家也由最高峰的370家骤减至100多家。一些家庭作坊、小型企业,尤其是偏远地区,由于原料供应的变化,加工设备的落后等方面的因素将面临关、停、并、转的局面,数量下降了近1/3。这些迹象表明实木地板市场在宏观市场环境和性价比较高的替代品的冲击下,任何一家企业是不会盲目进入实木地板行业的,潜在行业进入者的压力是较小的。
(二)替代品分析
实木地板目前最有力的竞争者就是其替代品强化木地板和实木复合地板。强化木和实木复合地板因为其原材料容易取得,成本低廉,同时产品具有木地板的某些特点甚至弥补了一些实木地板产品的不足。自上世纪90年代登陆我国后就得到了飞速发展,从实木地板一枝独大发展到今天三足鼎立,替代品对实木地板产品的压力日益加大。实木地板作为传统产品,只有不断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完善产品标准,走精品化路线,发挥实木地板不可替代的魅力,才能历久弥新,保证自己的市场地位。实木地板企业在营销方而应该与替代品进行分层营销,实木地板占据高档市场,强化木地板占据中档市场,实木复合地板占据低档市场,发挥天然实木不替代的优越性,避免简单的价格战。
(三)顾客议价分析
目前实木地板市场是买方市场,顾客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地板选购算得上是一种大宗购买,一般都会再三比较和挑选,对价格的敏感度也较高在通讯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顾客可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从而保证自己从卖方中得到最优惠的价格。相对于实木地板的销售而言,装饰公司、房地产公司购买批量大且集中进行则议价能力强,普通消费者因为购买数量小且较零散,其议价能力较弱。现阶段,实木地板生产企业因为受资源的限制,已开始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服务的差异化。顾客购买那些产量大、同质性好的实木地板产品,则可集中精力放在寻觅“价格好处”上,其议价能力较强,若顾客购买产量小、差异化较大的实木地板产品,则议价能力较弱。
(四)供方议价分析
在原材料供应商方面,随着世界森林资源的退化和国家环保政策的加强,国内木材需求处于高速发展和生态环境恶化双重压力下。一方面,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木材需求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森林资源将承担生态平衡和供给木材消费双重任务,从总的趋势上讲,木材资源虽然可以再生,但供应形势仍然偏紧,特别是国产优质树种供应十分紧张,资源稀缺性高,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强;其它国外进口材种如香脂木豆、柚木等在国外也属保护树种,供应数量有限,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总之,议价能力与资源的稀缺程度正相关。由于资源的短缺和国内过剩的产能,加上实木地板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也没有可以左右市场的垄断企业,所以木材供应商在仪价地位上比较强势。
(五)现有竞争对手分析
目前国内木地板品牌接近4000个,其中知名品牌约100个,占2%左右,国产化程度高。实木地板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技术进步加速,研发创新增强,产品不断差异化,品牌利益延伸,服务意识引人。一些品牌在陪送、销售服务、市场研发、促销推广方面以高效、低成本、专业化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各地板企业通过价格竞争、广告战、新产品开
发、增加服务和保修业务以争夺顾客。实木地板行业在资源方面,大的厂家将在国外自设原材料加工厂来集中掌控原材料,一些小工厂、小品牌的原材料资源优势将逐渐丧失。规模上,生产规模小的企业将在市场中更加缺乏竞争优势而被淘汰或转型,部分小厂将更加明显成为大品牌的0EM工厂,同时大厂家、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将稳步提升,市场集中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洗牌的格局也越来越明显。所以,作为国内实木地板企业而言,面临的最大对手就是具有相当实力的实木地板企业。
三、实木地板企业竞争战略选择
(一)可供选择的主要竞争战略
1,总成本领先战略的核心思想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低成本来取得优势地位。该战略要求企业树立成本控制的基本目标并在采购、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管理等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费用,使产品成本低于竞争者。尽管可能存在着强大的竞争作用力,处于低成本地位的公司可以获得高于产业平均水平的收益。
2,标新立异战略的核心是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产品标新立异表现在产品的技术特性、功能特性、质量品质、品牌形象等方面具有其他企业所没有的独特性。服务标新立异是产品标新立异的延伸,企业在交货期、货款支付方式、售后服务等方面提供比竞争者更为优越的条件。
3,目标集聚战略是介于前两者战略之间的折衷战略,由于受到资源和能力的限制,主攻某个特定的客户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个地区市场,它是围绕着很好的为某一特定目标服务这一中心建立的战略。在特定的细分市场中,采用同标集聚战略的企业或者通过较好满足特定对象的需要实现了标新立异,或者在为这一对象服务时实现了低成本,或者二者兼得。
(二)实木地板企业应该选择的竞争战略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关键在于实木地板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努力做到差异化和目标集聚。所谓差异化和目标集聚,就是指实木地板企业在产品销售和成本企划阶段将目标集中在特定的消费群体,充分考虑到该类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做到产品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成本战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三大战略中,成本领先战略在实木地板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目前实木地板行业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存在着生产和贸易上的比较优势,但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方面,中国地板行业还不具备实力。尽管未来市场范围扩大、市场营销条件大大改善,但多数地板企业由于自身的条件,难以将机遇变成现实,要实现在行业竞争中低成本领先困难很大。
2,在标新立异方面,大多数实木地板企业虽然存在着规模和资金、资源的限制,但是却有着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因而,应充分发挥其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方而具有服务多样化、特色化的优势,通过企业形象、产品特性、产品服务、技术特点、经销网络等形式,努力形成一些在全行业范围内部具有特色的东西,使用户建立起品牌偏好与忠诚,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转”的竞争优势。另外,实木地板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其具有的创新优势。通过创新满足特定客户的特殊需求,在产品上推出特色材种和时尚色彩、在稳定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木地板的耐用性和创新铺装材料和注重铺装方法,以满足目标客户对需求的升级和变化。
3,目标集聚战略的实施,只需要实木地板企业集中资源“聚焦”某一个或少数几个细分的目标市场,对实木地板企业诸方面条件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这正符合国内实木地板企业现状。因此采用目标集聚的竞争战略应是实木地板企业的明智选择,可充分利用本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发挥企业在自身资源、营销地位和管理效率等方面的优势,消除或避开所面临的威胁和自身的劣势。
环境及竞争分析 篇4
一、供应商压力分析
供应商压力是指在满足对方物资需要时会想尽办法使对方在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满足自己的要求, 使自己获得更高的收益。
独立学院的供应商压力来自其投资方和主办方。“公办高校民营企业”的办学模式是教育部倡导的独立学院的基本办学模式。它的优势在于能够较充分利用公办高校的教学、管理潜在资源, 吸引社会资本投资, 通过市场机制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它的劣势主要在于民营企业对独立学院的投资总量或规模相对有限, 对独立学院的投入具有投资回报性质, 在扣除母体高校合法权益和投资者合理回报之后, 留给独立学院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财力和动力相对不足, 发展的内在能量有限。绝大多数独立学院均采用这种办学模式, 有相当比例的师资来自母体高校, 而学院的管理团队也来自母体高校, 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与行政管理, 这虽然使独立学院容易有较高的办学起点, 但在真正“独立”后, 会面临师资、学生管理、硬件投入方面等一系列问题。
二、客户压力分析
客户压力是购买者在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提出有利于购买者利益的条件, 从而造成作为供应者的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的压力。购买者可以通过压低价格、要求高质量的产品、提供附加服务、加剧供应者之间的相互竞争等手段提高自己在交易中的地位。
根据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预测, 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将达到3300万人的总规模, 比2002年增加了1700万人, 即使本科招生保持现在的比例不变, 届时本科生总量将比目前净增加680多万人, 需要再增加680多所万人规模本科层次的大学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独立学院属于“三本”, 是高考考生当年录取本科的最后机会, 各个名校举办的独立学院其投档线也相对稍高, 每年不少学校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三、潜在进入者分析
行业外准备或正在进入某行业的企业称为潜在进入者, 潜在进入者在加入到某一新领域时, 会向该行业注入新的生产能力和物质资源、以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 其结果可能导致原有企业与其竞争出现价格下跌、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的局面。
独立学院的发展得到了大学、投资方和地方政府的普遍支持。从申办高校看, 普通高校如果通过银行贷款自办一所独立学院, 扣除成本, 学费收入结余只需10年左右即可还清本息;而与非教育机构或个人合作, 只需靠出租其办学权来获取收益。在普通高校扩招、学校内在潜力基本挖尽后, 各学校对发展独立学院给予极大支持, 许多学校原本并无二级学院, 在教育部2003年8号文发布后, 也开始积极申报独立学院。民间资金投入独立学院, 是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教育投资。由于有普通高等学校的参与, 解决了一般民办学校最担心的生源问题, 保证了投资安全和收益;民间资金共享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资源, 降低了所需的投资额度;投资回报高、效益稳定, 对民间资金吸引力很大。高等教育发展通过独立学院的形式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 许多投资方看好独立学院的巨大潜力、投入上亿元的资金, 有些甚至不要短期回报。地方政府认识到独立学院的发展对提高本地高等教育入学率、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等的巨大好处, 纷纷在土地使用、校园规划、资金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四、替代品分析
替代品是指与本企业产品具有相同功能或类似功能的产品。替代品是新技术和社会新需求的产物, 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 替代品的价格会比被替代产品的价格更有竞争力。
独立学院的替代品主要有职业教育、传统本科教育、出国等。同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相比,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自己的针对性。独立学院立足于培养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 属于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 不同于传统的一般的高等教育本科和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培养的是高科技部门、技术密集产业或知识含量高的行业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中高级管理者, 在知识结构上, 必须达到大学本科的文化层次, 理论课程体系虽然强调应用性, 但是应达到一定的理论广度与深度, 使专业能力有足够的理论支撑, 在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上, 不仅能操作, 还能进行技术组织指导、开发等。另外,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强化地方性, 关注本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对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 重点建设具有地方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以及实施本地区发展战略所需要的学科专业。在生源质量上, 独立学院的招生线为“三本”, 从“一本”到“三本”平均分落差相当大, 相对传统本科教育来讲, 独立学院的录取分数比较低, 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一本、二本的学生要差, 但是学费相对出国教育来说又低很多, 具有自己的细分市场。
五、行业内竞争力量分析
行业内竞争力量是指行业内现有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和程度。不同行业的竞争力激烈程度是不同的。如果一个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基本上势均力敌, 无论行业内企业有多少, 行业内部的竞争必然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 某个企业要想成为行业的领先企业或保持原有的高收益水平, 就要付出较高的代价;反之, 如果行业内只有少数几个大的竞争对手, 形成产业垄断状态, 企业间的竞争便会趋于和缓, 企业的获利能力就会增大。
针对独立学院的实际, 主要竞争因素在于学费、学校声誉、生源地域分布等方面。学费是独立学院生存、发展和壮大的主要财力保障。学费与独立学院的办学规模与教育质量并无直接关系, 但对学生报考意愿有重要的影响, 学费高低直接影响报考人数、生源质量和新生报到率。由2008年中国各省市独立学院本科专业人均学费排行分析发现, 人均学费的高低与独立学院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学费普遍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的学费。独立学院的社会声誉体现了独立学院社会影响力和媒体关注度, 反映了独立学院的办学优势、办学特色和参与社会活动的状况。分析2008年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的独立学院排行, 媒体关注度较高的独立学院大致包括几类情况:高等教育实力雄厚省市的独立学院;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独立学院;旅游资源丰富的省市的独立学院;艺术类的独立学院。在独立学院学费、地理位置等因素大致等同的情况下, 本地生源比例越低, 表明其办学水平越高、全国影响力越大, 将来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较强。本地生源比例是预测高校成为区域性、全国性或国际性大学的重要衡量指标。分析2007年我国独立学院本地生源比例情况, 得出影响本地生源比例的主要因素包括独立学院所在省市公立高校招生规模 (公立高校招生规模越大, 独立学院招生空间越小) ;独立学院所在省市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欠发达地区考生普遍更倾向于通过复读进入公立高校) ;各省市对独立学院发展的支持力度。
摘要:利用波特的竞争模型, 对作用于独立学院的供应商压力、客户压力、潜在进入者、替代品、行业竞争力量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独立学院“转设”是国家的政策导向, 向民办普通高校“转设”是独立学院的根本出路, 这种新形势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关键词:独立学院,五力竞争模型,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7.
[2]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2008中国民办高校评价研究报告[R].http://www.cuaa.net.
大型连锁超市竞争环境分析 篇5
及百盛战略规划
一、竞争环境分析: 1.大型连锁超市
1.1 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或者潜在进入者指此前未进入零售市场或未经营连锁超市的企业。新进入者的威胁取决于进入壁垒和现有企业的预期反应。如果该产业的进入壁垒较高并且预期现有竞争者会对新进入者实施较为激烈的“报复”措施,该产业新进入者的威胁力量就较弱。
连锁超市的规模经济是指随着销售数量的增加,平均成本递减的经济现象。如果新进入者无法实现比现有连锁超市更大的规模,就将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但是,若现有连锁超市企业规模不够庞大,新的进入者在进入过程中的进入壁垒就较小。而规模小是我国现有连锁超市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就是超市企业的连锁店个数偏小,销售额业绩偏小。而且,零售业的市场进入门槛较低,几乎不存在技术壁垒。按照有关规定,注册一个零售企业,最多30多万元,而且禁止性的要求并不多。也正是因为如此,导致零售业尤其是超市业成为竞争最为激烈、平均利润率最低的行业之一。
通常新进入者要分配很多资源用于消除顾客对原先产品的忠诚度。为此,新进入者通常会降低产品价格来赢得顾客。零售业将面临很多挑战,包括技术创新对于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产品价格的冲击。世零售业即将进入商品价格透明化的时代。现有的超市必须在自身的基础上提高产品的差异化。但是大型的连锁超市在资金和资源上都没有什么问题,所以这点来说对他们构不成威胁。
虽然零售业在各行业中处于中下等水平,但是对于大型的连锁超市来说,进入壁垒还是很高的。济南市主要的连锁超市就是大润发、银座、家乐福、沃尔玛等。连锁超市的进入壁垒较高,所以在这点上,大型连锁超市新的市场进入者很少。
1.2替代产品生产者
大型连锁超市与小型超市相比,小型超市对大型超市还是构不成太大的威胁。大型超市拥有小型超市没有的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
零售连锁企业提供的很多产品具有很强的替代性,但对于零售连锁企业来说,最危险的替代威胁来自新兴业态,另一种替代威胁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来的。应该说,中国目前的物流体系、信用体系及信息化程度还不是非常发达,但这是一个趋势,网络交易势必会从传统零售业中夺走一部分顾客。按照国际经验,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人们提供更加专业、实惠与便利的便利店、折扣店、电视购物,网上购物等将获得很快发展。这些替代业态的兴起实际上就一定程度限定了连锁超市的价格、服务等。当连锁超市的销售价格或者服务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时,用户就可能转向替代品。而在零售行业,消费者的转换成本非常低,于是替代品对产品的竞争将产生重大影响。
以大润发为例,虽然洪家楼大润发离学校很近,但是我们也只是会在需要日用品的时候选择去大润发,其他时候会侧重于网购。如今中国电商的崛起对零售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竞争力量。
1.3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连锁超市供应商的力量主要体现在提高商品价格或降低商品质量方面。如果企业无法通过价格变化来消化商品供应成本的增加,供应商的行为将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强大的供应商是产业的威胁性竞争力量。
大型连锁超市的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较弱。很多大型连锁超市都采用自己制造、加工商品的经营形式,对于供应商来说,不具备讨价还价的能力。
以沃尔玛为例,一直以来,沃尔玛固执地坚持“营采分离”,它的零售体系与采购体系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体系。其采购模式是通过供应商相互压价,谁的价格低谁得到订单的可能性就越大,对于沃尔玛而言,如果它发现有哪家厂家供货比现有的供货商更便宜,哪怕只有几分钱的价差,也会立即转移订单。
1.4 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对于消费者来说,大型连锁超市的各种服务都比较周到,比如说免费停车、便利的交通等,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消费者的选择因素还是会侧重于商品的价格。但是就统一银座24小时经营来说,它提供的是一种便利,价格上升10%也不会对需求产生很大影响。
1.5 现有企业的竞争
同行业的不同企业都是相互制约的。如果竞争者数量众多,竞争将较为激烈;如果竞争者数量较少但规模实力基本相当,行业竞争强度也会较高。目前,连锁超市企业之间的竞争极为激烈。截至2007年,全球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中的70%已经在中国登陆。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国内连锁零售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0.91%,连锁超市百强的净利润率为1.32%,而国外连锁超市平均利润率为2.22%。如果内资零售企业只顾一味地盲目扩张店铺数量,这将可能使已经较低的利润率更加“雪上加霜”。
另外,不同连锁超市所经营的商品都大同小异,差异化很小,在服务和广告方面也没有什么创新,价格就成了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现有的连锁超市在相互竞争中往往会选择打价格战,最终不但没有提高盈利能力,还通过自贬身价便宜了消费者。
济南几家大型超市的竞争十分激烈。交通条件,地理位置以及覆盖人群等因素决定了各大超市的客观竞争条件。但是纵观这几个大型超市,大润发和统一银座覆盖面要大于沃尔玛、家乐福之类。但是以泉城沃尔玛为例,它拥有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2.以万达、恒隆为例的shopping mall竞争环境
shopping-mall具有如下2个特征:
一是大:占地面积大、公用空间大、停车场大、建筑规模大。由若干个主力店、众多专业店和商业走廊形成封闭式商业集合体,从严格意义上讲,大于10万平方米且业态复合度高的方可称作mall。
二是全:功能全,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旅游甚至金融、文化功能于一体,进行全方位服务。
这种商业地产投资巨大,对发展商的资金、管理、招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Shopping—mall跟百货商场最大的区别就是,shopping—mall经营的是业态,是各种各样的商店,而百货商场里经营的是各种各样的品牌。一个完整意义上的shopping-mall必须拥有多种不同业态的主力店。
以济南恒隆为例,位于济南市中心历下区泉城路,总楼面面积171000平方米。恒隆广场集精品超市、名品名牌、豪华影院、世界餐饮等于一体,网罗了国内外300多家品牌店铺,其中超半数为国际时尚品牌,且40%以上为初次进入济南,如:代表国际最高水准的豪华影院PALACE(百丽宫)、倡导都市全新生活方式的Ole’精品超市,并引进范思哲、纪梵希等国际一线大牌。恒隆广场的开业无疑建立了济南本土中产及中产阶级以上的消费人群一个新的里程碑。作为济南shopping mall的代表,恒隆无疑成为了新时代消费人群的最佳选择。
从波特五力模型的角度分析shopping mall的竞争环境:从市场新进入者的角度来看,大型购物中心的进入壁垒高,其对资金、技术以及招商能力的要求很高,一般的企业无法在一个地区支撑起一家大型购物中心。就现有竞争者而言:现在济南正在筹建新一家万达广场,规模与经四路万达相同,但是万达的总体经营模式不变。新加入的济南世茂也是新进入者之一,世贸广场开业不久,位置就位于恒隆附近,两家shopping mall的竞争意味十分强烈。济南世茂国际广场东依金街泉城路,南止黑虎泉西路,北靠黑虎泉北路,济南世茂国际广场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初步规划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拟规划建设写字楼、公寓、商业等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涵盖街区商业、大型卖场、世茂影院、世茂百货、世天儿童发展中心、休闲美食广场、5A甲级写字楼、时尚生活中心等。世茂股份将有效地通过自身优质业态及商业体系的建立,与区域商业实现高度融合,济南世茂国际广场也将成为济南未来最耀眼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而济南老商厦例如贵和之类,相对世茂来说,竞争力要小。
大型购物中心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靠出租店铺,就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来说对它的发展影响较小。而大型购物中心内驻的都是大品牌,针对的消费者也是中产阶级以及中产阶级以上的消费者,所以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影响水平一般。而替代产品生产者的生存能力更是没有万达恒隆这种大型集团旗下的购物中心强,所以综合分析,大型购物中心的竞争环境是比较利于其本身的发展。
二、百盛超市的SWOT分析
百盛百货是金狮集团于1987年创立的,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发展显著,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联合交易所马来西亚吉隆坡证券交易所和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连锁百货商店遍设马来西亚各主要城市,至今已开设了三十余间购物中心以及精品专卖连锁店,成为全马百货店最大、最成功的零售连锁集团。济南百盛于2012年入驻济南泰府广场。2014年5月,济南百盛内部八成商柜已退出商场,这说明在济南经营了仅仅2年时间的百盛正在衰退并且即将退出济南市场。
优势:
1、百盛作为金狮集团旗下的连锁百货超市,能够很好地利用金狮集团本身雄厚的资金、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是金狮集团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金狮集团在马来西亚享有“管理好、效率高、名声响”的美誉。金狮集团的管理优势以及较强的竞争能力是百盛超市的一大内部优势。百盛于1994年进驻中国零售业市场,并在北京复兴门内大街开设首家百货店,定位于中高档消费群体。百盛是最早在中国经营时尚百货外资连锁企业之一,并且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时尚百货集团之一,拥有覆盖中国18个省34个主要城市的最广泛的营销网络。对中国日益富足的中高档消费群体而言,百盛已成为家喻户晓并标志着品味和时尚的知名品牌。百盛与许多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使百盛能够不断的在商品和品牌组合等方面得以完善,并通过引入质量好、价值含量高的品牌或创新产品系列提高商品的吸引力,从而加强并巩固百盛的领先地位。
2、百盛很多品牌都是第一次来济,不仅让济南市民了解到更多的时尚品牌,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空白。“品牌是一个商场经营的核心,品牌结构是否合理对经营成败至关重要。”济南百盛招商全部由北京总部统一规划,品牌甄选的原则十分严格,即引进的品牌既要符合济南百盛中高档的定位,反映时下流行趋势,又要符合济南当地目标消费族群的品位。
3、如今,温馨舒适的购物环境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商家的重要理由,也是消费者完整购物体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百盛集团深谙这一道理,始终秉承“为消费者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提供最丰富、优质、优雅的商品选择,提供最舒适的购物环境”的理念,使其在国内消费者心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和不错口碑,成为追求时尚、优质人群首选购物场所。舒适的沙发、免费的茶水、惬意的休闲杂志。当然,各种时尚主题的沙龙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更为您提供了交流生活方式的平台。劣势:
1、济南百盛的定位不准确,导致百盛走下坡路。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一个企业很难成功经营下去。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分化,消费群体出现了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所以即便大商企也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要,必须明确自己为哪个群体提供服务才能做得更好。在泉城路商圈,定位明确的恒隆等大型购物中心吸引的是年轻的有经济能力的消费者,提供的商品主要是高端服饰、珠宝等。而百盛商场2012年刚成立初的品牌就没有叫响,大家不能清楚地知道百盛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商品,满足自己什么样的需求。
2、最初的市场目标不清晰。济南百盛的摆设等十分传统,但是商铺提供的商品又是一些高端的品牌,但是这些高端品牌并不是大家都熟知的高端品牌,所以消费者在百盛不敢消费,百盛的市场目标也不明确。机会:
1、优越的地理位置。济南百盛超市选址于泉城路泰府广场,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泉城路独特的商圈优势,能够给百盛带来很大一部分消费者。泉城路紧邻芙蓉街和大明湖,济南两大景点的客流量十分大,这也是百盛竞争优势之一。
2、近一年内随着万达广场、恒隆广场、和谐广场相继火爆,济南原有的商业格局发生裂变,这为泉城商业提供了升级的契机。
3、周围商铺的相互影响。济南百盛入驻济南泰府广场,百盛的兴衰与泰府广场的兴衰有着很大的关系,百盛商场、泰府广场相邻,加之南侧的红尚坊以及潮柜地下商城,此处形成了完整的大商圈。此前,百盛商场西侧一二层都有门口直通泰府广场,而百盛地下停车厂也与红尚坊停车场相连,几处商场可谓唇齿相依。威胁:
1、来自恒隆、万达以及最新开业的世茂强大的竞争压力。恒隆等大型购物中心之所以能在济南站稳脚跟,是因为他们的市场定位很明确,而百盛的市场定位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模糊,不能竞争过规模庞大的恒隆、万达。而且百盛与恒隆等地相隔较近。实体市场接近饱和。
2、与济南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不相符。虽然百盛本身的定位是“精致、年轻、时尚”,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并不是最初的设想。
3、来自电商的威胁。现在很多消费者习惯在网上选购商品,很多年轻消费者习惯在淘宝、京东等网上商城买东西。实体商铺需要很大的成本支出,不少消费者都表示,如果是休闲一般选择恒隆、万达等商场,环境好吃饭休闲的地方也多,而买东西则网上购物比较多,真正在实体店购物少了很多。多方夹击之下,使得百盛的定位成为了鸡肋。
三、基于业务层战略的百盛战略规划
业务战略强调了各单位在各自产业领域中的生存、竞争与发展之道。如何整合资源、创造价值,以满足顾客,是业务战略关心的重点。在进行业务战略制定时,可以分别从以下六方面来构思企业的业务战略:产品线广度与特色、目标市场的细分方式与选择;垂直整合程度的取决相对规模与规模经济,地理涵盖范围和竞争优势。
1、产品线广度与特色产品是企业与顾客问最直接接触的介面,是企业求生存最基本的依据,是最容易掌握与描述的企业特性,也是企业在战略上可以具体追求精进与变化的所在。因此产品线的广度与特色,是描述企业业务战略的首要项目。在产业所有可能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项目中,本企业提供了哪些?产业有的,本企业是否全有?或只提供单一产品?如果产品线不只一种,则选择这一产品组合的理由为何?产品线或服务项目大约可以划分为几大类?它们之间如何搭配?同业间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共有哪些?本企业所提供者的特色又是哪些?这些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凭什么可以创造这些特色?
百盛之前定位在精致、年轻、时尚,提供的产品还包括一些新的高端品牌,这些新品牌在两年的营业中别没有杯很好的开发,很多消费者不敢轻易购买。百盛可以在新品牌的宣传推广工作上投入精力,将重点放在新品牌的推广上,这样服务项目和产品线的扩大实际上是加强了百盛的竞争力。
同时,百盛还可以扩大服务项目,不仅仅是提供服装百货的销售。可以借鉴其他大型购物中心的做法,提供免费的停车位等服务。百盛内部的商铺也可以更加多元化,电影院、咖啡屋等等也应该是考虑的范围。
另外,百盛应该利用好自身地理位置的优势,加强与泰府广场等周围商铺的合作以及资源利用,共同提供一些新的有特色的服务。
2.目标市场的细分方式与选择
百盛应该明确自身的目标市场,是针对年轻有活力的消费者,还是针对大众消费者。竟然济南百盛自身的市场定位是精致、年轻、时尚,那么他的目标市场可以考虑更加贴近新一代的年轻消费者。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生活方式等等都较为时尚前沿,所以立足于这一个大范围的目标市场应该能够为百盛带来转机。
3、相对规模与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可能表现在产能的充分利用、采 购上的谈判力、全国性广告的运用,以及人员训练与研究发展等。而这些效益的大小又随着产业特性而有所不同。即使在同一个产业,也会因为科技的进步、产业结构的演进等因素而有所变化。
百盛之所以撤出济南市场,在于百盛自身的定位以及管理上的失误,而百盛的规模本身也是一个很尴尬的存在。在济南,它的规模不及恒隆、万达,所以经营规模上的弱势直接带来的是竞争上的弱势。百盛作为金狮集团的公司,可以灵活利用金狮集团的资金进行市场规划,调整好自己的规模,确定自身的能力。
百盛在济南的开业实际上只宣传了一周,而一般情况下宣传期往往是一两个月甚至更久,所以百盛匆匆忙忙开业给它带来的就是两年后的撤出。在现在的形势下,加强宣传以及相应的品牌提升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可能是营销方面的优势,例如品牌知名度和渠道的掌握也可能是在生产和财务方面,例如生产效率和低成本的资金来源;也可以是技术的独创与领先。但这些战略上的竞争优势,有时彼此并非互相独立,而是互相支援、互相呼应、互相配合的。百盛应该明确自身的特点,专攻新品牌市场,将这个打造成百盛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
中外资银行竞争优势分析及对策 篇6
关键词:中外资银行 竞争优势 竞争对策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据中美双边协议确定的大致原则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将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入世后立即取消外汇业务服务对象和服务地域的限制;第二步,入世两年后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对公业务;第三步,入世五年后允许外资银行经营对私人民币业务。今年,外资银行全面进军中国,中国银行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外资银行所带来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优势
1.资金实力雄厚。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一般都是世界著名的银行,有的是金融业的超大航空母舰,资金实力雄厚。比如说美国的花旗集团的资产就达70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之和。另外,由于这些大型外资银行建立了国际网络,其跨国进行低成本筹资的能力很强。
2.具有先进的经营体制与管理水平。这是外资银行相对中国商业银行来说最为重要的一个优势。外资银行完全以追求利润为经营目标,营业方式遵循国际惯例,基本上不受政府的干预,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大多实力雄厚,他们不仅拥有先进的硬件设备,更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建立了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3.注重高收益中间业务拓展。外资银行凭借其规范的操作、先进的管理以及跨国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与国内商业银行争夺市场,争揽客户。外资银行特别注重优先发展高增值和高收益的中间业务以及其他不占用资产但收益甚高的投资银行业务(如投资管理、财务咨询与管理、资产管理业务、证券发行与交易等)。目前,外资银行在其已开展的一些中间业务如国际结算等方面显露出强劲的竞争力,国际结算业务的市场份额已达到40%左右。
4.外汇业务方面占据优势。外资银行的外汇业务拥有较大优势,虽然在华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比例很小,但其外汇贷款余额却很高,在外汇业务方面,外资银行客户资源和海外分支机构网络方面的优势明显,中资银行在竞争中相对处于劣势。
5.金融创新产品繁多。外资银行在创新产品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2003年以来,外资银行推出了结构性存款、应收账款融资、国际国内保理、福费廷、卖方付息票据贴现、人民币法人帐户透支、集团内委托贷款等创新产品。在零售业务方面,随着客户风险管理意识的加强以及对外汇保值增值业务需求的增加,适时推出了外汇远期、外汇掉期、外汇期权等资金交易产品。在公司业务方面,外资银行从企业客户的需求入手,大力开发能为客户提供便利的金融产品,如以提高集团企业之间资金运用效率为宗旨的现金管理产品,以改善财务结构为目的的应收账款买断业务,以及以规避汇兑风险、提高资金运用效益为目的的组合衍生产品等。另外,外资银行还把发展电子银行作为突破网点和地域限制、抢占高端客户的重要手段。目前,花旗、汇丰、东亚、德意志等多家外资银行在国内开办了网上银行业务。
二、我國商业银行竞争优势。
相比而言,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中也有自身的优势。虽然国有商业银行具有所提供的服务比较单调,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和经营观念尚未牢固地建立起来,内部管理方式相对落后等不足,但是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覆盖面宽,当地融资能力较强,与本地客户有着基于历史和文化因素的亲密联系,较易获得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扶植。
1.国内营业网点多,清算支付系统健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遍布全国,在市场份额上处于绝对优势。此外,我国银行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民币同城清算、系统内和跨系统清算网络市场。这些市场中,国有商业银行己经确立了其领导地位。外资银行要进入人民币业务就必须先通过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拆借尤其是清算业务。从目前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这一优势仍回长期存在。
2.拥有良好的客户群体优势。尽管外资银行的进入分流一部分客户,但国有商业银行基本占领国内金融服务市场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打破。这是因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内企业、居民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关系,有相同的文化背景,这种长期以来在国民心目建立的银行信用,不是外资银行短期内所能取得的。而外资银行由于网点不足,进入时间短,文化差异明显,即使有优质服务,但大多数内地企业、居民在短期内也无法享受到。
3.政府信用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支持。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政府信用仍将会对中资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产生积极影响。1999年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建立,至今己成功剥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14000亿元以上,为国有商业银行轻装上阵奠定了坚实基础,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此外,国有商业银行有政府信用支持,可长期获得低成本资金,其开展业务时,有国家的信用担保,国内大部分企业和居民还首选国有商业银行。
4.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的优惠政策。银行业完全对外开放后,我国对外资银行的政策也会随之调整,最主要的是税负的减免会取消。外资银行享受的优惠政策将不复存在。从实行特殊优惠待遇转向实施国民待遇,外资银行的“超国民待遇”的取消使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本土化优势得以强化。
三、中国商业银行应采取的对策
中资银行面对挑战,应调整经营策略,提升服务质量,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1.完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银行公司制度
银行治理结构的基础是银行产权制度。银行产权不但要十分明晰,而且对经营管理者,或者说代理人具有约束力。国外银行的治理结构经验相当成熟,对中国的银行来说,难的不是治理结构的组织形式,而是能够严格按照新的治理结构要求进行实际管理。在治理结构中,关键是让董事会对投资者负责,认真履行职责,对经营管理者进行选聘、考评,对年度工作计、有关制度、重大事项和措施严格审批。同时还要发挥监事会专门监督的作用,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转变经营理念,增强竞争意识
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内容十分丰富,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概括和提法。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现在的状况,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以市场为导向。银行的业务基础是市场,市场的主体是客户。谁拥有数量最多的优质客户群,谁就占有竞争优势。竞争的最根本手段就是提供好的金融服务,只有坚持一客户为中心,才能有立足发展之地。其次,以效益为中心。追求效益,必须正确处理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做到收益大于成本。加强成本管理,增收节支,提高经营效益,在银行盈利空间变窄的当代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意义。再次,加快服务创新步伐。创新是银行不断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重要基本手段,也是增强我国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商业银行要切实把金融产品的更新换代和管理、技术的改进提高视为商业银行的生命力所在,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创新步伐。最后,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商业银行一定要强化科学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严格而又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力争把风险有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的限度。
3.积极推广和应用科技成果,与国际金融接轨
当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银行已经实现了服务电子化、存取自动化、传输网络化,有的甚至提出了今后发展目标达到“无支票、无钞票、无纸张”的三无企业。要是中资商业银行有真正驾驶市场经济的本领,与国际金融接轨,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尽快在科技进步上求德突破,以达到量的扩展和质的飞跃。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大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力度
中外资银行在人才方面会展开激烈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同时又伴随着优质客户的流失,因此,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加快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是国内商业银行应对竞争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真正建立涵盖薪酬机制、晋升机智、荣誉机智、竞争机制等内容在内的人才激励机制,改革分配制度,缩小员工与同业间待遇差距,按岗定薪,按岗定奖,打破“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陋习,建立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人尽其才”。中资银行特别要注意的是,内部收入分配过于均匀,对高学历复杂劳动者吸引力不足,而对低学历简单劳动者吸引力过大,导致真正的业务和技术人才流失,缺乏创新能力。
5.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强化银行内部风险控制
国内银行业所面临的两大威胁是经营中的不良资产风险和内部员工的案件风险。国内商业银行必须从中吸取教训,在这两个方面同时作战,建立科学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及时对银行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和监测,综合评价风险状况,提前预警、防范、控制和化解金融风险。风险管理涉及到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资产保全、信贷审批、结算、会计等部门,各个部门应该密切配合,各尽其责,共同做好风险监控和防范工作。
6.加强与外资银行的合作,实现双赢
虽然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但竞争并不排斥合作,中、外资银行双方都存在合作的需要和空间:一方面由于受政策和营业网点等方面的限制,外资银行进入后在人民币业务等领域希望寻求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中资银行在经营管理、业务拓展上又需要借鉴外资银行的成功经验。因此,竞争中也应重视合作,特别是在客户资源、技术资源等方面双方可以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徐振东:《外资银行在中国:业务竞争状况及发展趋势》.金融证券2005年第5期
2.辛殿晰:唐艳刚.外资银行进入对中资银行的冲击及对策《上海金融》2005年第6期
环境及竞争分析 篇7
一、电信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行业内竞争者的竞争能力,这五种力量综合影响行业的竞争力和行业内企业的生存能力。
(一)买方议价能力
买方的议价能力是指买方讨价还价或要求供应商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其主要顾客之一是个人购买者,这部分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不强。但随着4G数据需求日益增长,个人购买者的整体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另一个主要的客户群体是价值较高的企业客户。信息化的强烈需求极大激发了企业客户群体的4G数据业务需求潜力,其议价能力相较于个人购买者而言也更强。具体来说,政府等具有后向一体化特征的大客户具有最有力的价格谈判杠杆,而中小企业由于其分散和需求量少的特点,议价能力则一般。
(二)卖方议价能力
在电信行业,卖方主要指向电信行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群体或个体,他们主要会通过提高投入要素的价格或降低单位价值的质量等手段来影响电信运营商的盈利能力及其产品竞争力。最近几年来,三家运营商通过全国集采的方式,面向各类设备运营商实行全国招标,极大节省了企业运营成本。而对于4G多模智能终端,则面临较复杂的形势。三家经营的4G制式不同或方向有差异,面向智能终端的采购模式也会不同。以苹果公司为例,制造商苹果公司不仅是终端设备供应商,也是操作系统提供者和全球最大内容资源的提供者。这样的强势地位,使其在和运营商的合作博弈中占据了优势。但随着以三星、HTC为代表的Android智能终端的崛起和以OPPO、小米为代表的国产智能机市场份额的增大,苹果手机的地位将被逐渐削弱,苹果公司的议价能力也将随之减弱。
(三)潜在竞争者进入壁垒
在大多数行业,潜在竞争者进入壁垒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本需要、转换成本、销售渠道开拓、政府行为与政策、不受规模支配的成本劣势等方面。就这些方面而言,我国的电信行业具有天然垄断性,但我国通过不断深化电信改革,已逐渐在行业内引入竞争机制来淡化这种垄断。2013年12月26日,工信部为包括天音通信、京东、迪信通等在内的1 1家企业正式发放了中国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2014年1月30日,工信部为国美电器、苏宁云商等8家企业发放了第二批虚拟运营商牌照。这些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试点企业,通过租用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为自己的客户提供基于自身品牌的通信服务,包括发售SIM卡(全国通用号码)、将短信、语音、流量等重新组合为更灵活的套餐向客户销售、在手机屏幕上显示自己的品牌以展现企业专利标志等。但在这些虚拟运营商进入市场的初期,必须租用基础运营商的移动网络,这就成为它们的进入壁垒。
第二类潜在竞争者是广电网络公司。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推进,电信市场将会向广电网络公司开放。广电网络拥有700/800 MHz的频段优势,从长远来看,也极有可能在4G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但广电网络公司与虚拟运营商面临同样的难题,就是现阶段没有自身的物理网络,而建设基础网络的设施投资巨大,此外广电网络公司在渠道和自身产品上也并不具有优势,这是它们的进入壁垒。
(四)替代品威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应用和通信业务的业务边界被模糊,且前者对后者的威胁日益明显。基于开放互联网的视频和数据服务业务——OTT (over the top),由于可以绕过基础电信运营商直接面向用户计费和收费,从而使电信运营商沦为流量提供的“哑管道”,这对基础电信运营商的语音和短信,甚至视频服务等业务都存在非常大的替代威胁。以典型的OTT业务微信为例,其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而且仅耗少量流量,适合大部分智能手机,这使微信等移动互联网产品对短信产生巨大替代作用。而在视频方面,目前乐视、小米等移动互联网公司基于开放的互联网,以乐视盒子、小米盒子等终端机顶盒展开视频服务的OTT TV业务,也对运营商基于有线宽带的视频服务IPTV造成威胁。
(五)行业内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随着3G业务的深入推进和4G业务的逐渐启动,目前我国三家运营商都形成了各自的战略战术,并且对4G市场都有了各自的准备,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行业内竞争。从业务收入和利润上看,中国移动目前在市场上依然一家独大。但3G技术组网和产业链的缺陷使其在3G业务上表现平平。目前,中国移动战术上采取守势,一方面通过加强用户的服务和维系以及相对低的语音价格,保有现有用户规模;另一方面积极地试验和宣传TD-LTE的4G网,同时加强自身的管理和渠道服务能力,为4G业务发展储备能力。中国移动拥有雄厚的资本,能迅速在4G市场上开展全方位用户争夺和老用户更新换代,加之老用户对号码的依赖性以及携号转网业务的推进不力,将使得中国移动在未来用户保有和发展上具有优势。
中国联通在电信产业重组后突出以WCDMA为产业链结构基础的3G业务,面向移动互联网实施创新服务转型,重点做好流量经营工作。由于中国联通拥有着全球技术和产业链上最完善的WCDMA的3G运营牌照,并在发展之初就和苹果公司的iPhone深度合作,从而快速地提升了其品牌影响。同时,WCDMA技术可以比较平滑地演进到FDD-LTE,故中国联通进入4G市场时技术和产业链上优势非常明显。中国电信运营cdma2000制式的3G业务,虽然在产业链上没占优势,但通过几年的运营,已打造出全球最大的CDMA网络,成为用户规模最大的CDMA运营商,在国内的3G市场上取得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而面对4G,中国电信又提出了“去电信化”战略,加快在企业内部推进市场化和差异化,大力提升管理和业务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中国电信,其在4G牌照方面并未抢占先机,且如果根据目前国际上的4G组网模式(数据业务通过LTE,而语音走2G或3G通道)来看,中国电信目前还面对着相对较弱的多模终端产业链。
二、总结与建议
本文基于波特五力模型,对电信行业的竞争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由于在我国,电信行业的垄断地位明显,买家的议价能力一般,其中,企业客户(以政府或大型企业为主)较个人客户而言,议价能力高一些;在卖家议价能力方面,苹果公司占据相对优势,但随着其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的崛起,这种优势将减弱;潜在竞争者(主要是虚拟通信运营商和广电网络公司)进入壁垒一是基础网络设施投入,二是这些潜在竞争者的产品和渠道尚未得到大量客户信任;此外,电信行业内较强的相互替代性和以新技术为代表的替代品(如微信)的出现,也给电信行业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威胁。目前在电信行业内,三家主流电信运营商在不同领域竞争能力不同:中国移动在传统业务保有和未来发展趋势上的竞争能力最强,中国联通在4G技术上的竞争能力最强,中国电信在3G业务上的用户规模竞争能力最强。因此,未来三家电信电信运营商应认清自己的优势和短板,一方面保持和发展其现有优势占据相应业务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尽可能从产品创新和服务改善等方面弥补自己的短板以横好地吸引、保留客户。
参考文献
[1]秦晓飞.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移动发展战略研究[D].山西大学,2011.
[2]张永辉,胡万里.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4G时代电信业经营策略分析[J].电信科学,2014,04:129-134.
[3]黄忠孝.内蒙古电信行业环境五力模型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09:28-30.
[4]蒋苑苑.基于波特五力模型对全业务时代南宁电信分公司的竞争环境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06:54-55+80.
环境及竞争分析 篇8
一、成都制鞋业的优势分析
(一)人力资源优势
制鞋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四川作为人口输出大省,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在全国450万人的制鞋从业者中,川籍人口占了30%的比例。同时,在沿海经济地区各制鞋企业的一线工人和中层管理人员中,川籍人员也占有约60%的比例。由于沿海地区经济的动荡、薪酬吸引力的降低、劳动保障机制的缺失,加上成都市为制鞋业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吸引了大量在外务工人群回川。目前,武侯、崇州、金堂三地的熟练鞋业产业工人达40万人左右,贸易及配套服务人员达20万人左右。根据《成都制鞋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到2015年,力争建成全国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其中鞋业产业工人62万人,贸易及配套服务人员34万人。而在规划过程中,崇州制鞋工业园拟在2010年建成鞋用革研发中心,年培训技术工人8000人以上,金堂制鞋工业园拟在2010年建成交大规模的鞋业技工学校,年培训各等级技术工人1万人以上。这些均为成都制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能够有效地保证成都鞋业产业升级和提升产品竞争力。
(二)产业配套优势
目前武侯区现代工业园区已经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聚集了四川省80%左右的制鞋企业及相当数量的配套加工企业,“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已成气候。为了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整合上下游企业,形成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的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成都市政府于2007年明确提出“一都两园”(武侯、崇州、金堂)统筹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
在成都鞋业的发展战略过程中,武侯区定位于成都市制鞋产业的高端和核心区域,在此基础上,武侯鞋企将大规模迁往崇州、金堂,其中崇州制鞋工业园定位为西部重要的成品鞋、鞋面革及鞋材生产基地,鞋材交易市场和技术工人培训基地。同时,设立综合服务区,设置公共服务中心、鞋面革研发及技术服务中心。金堂制鞋工业园定位为西部重要的成品鞋及鞋材生产基地、鞋业技术工人培训基地和鞋材交易市场。业务主要以发展鞋业及鞋材制造为主,着力引进沿海制鞋及鞋材大中型企业,积极支持鞋材企业入园,力争配套能力达到50%以上。
以上的相关措施,能够有效地形成服务于制鞋企业的配套体系,包括人才培训、原料供应、物流运输、信息咨询、鞋材制作、商品包装等环节,进一步提高成都制鞋业的产品竞争能力以及产业配套能力。
二、成都制鞋业的劣势分析
(一)生产技术滞后
截止到2010年,成都制鞋企业数量已达到近4000家,但大部分鞋企规模偏小,沿用家庭手工作坊生产及传统化管理方式,没有形成高效集约的现代化生产及管理模式,也无法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比如,武侯区鞋业90%以上的鞋业零部件来自于广州等沿海城市,而生产制作设备则主要来自于台湾、温州、意大利等地。另外,大部分制鞋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品以模仿、贴牌生产为主,这些均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档次也得不到有效提升。
目前,欧美等国对成品鞋的相关要素均设立了严格的检测标准,从产品的人身安全要求、环保要求、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和包装及材料的要求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严格的检测标准。而目前成都大部分制鞋企业的技术还不能满足上述要求,这就直接限制了其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
(二)品牌意识薄弱
成都制鞋企业目前接近4000多家的规模,女鞋产量位居全国第三位,产品年销售收入已达360多亿元人民币。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成都制鞋企业数量众多,但名牌企业较少,缺乏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据统计,成都市制鞋企业现拥有鞋类产品自主品牌仅300多个,目前,像艾民儿鞋业、卡美多鞋业、依兰鞋业等品牌已逐步创立,但大部分企业还处于贴牌生产阶段。这样就使得成都制鞋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很难占领高档市场份额,获取高额利润。
三、成都制鞋业的机会分析
(一)政府政策支持
政府通过多项政策支持,有效地整合各方面资源,促进成都制鞋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产品档次、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成都鞋企跨入国际市场。而成都鞋业也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实现了飞速增长。据统计,2010年1季度我市规模以上鞋业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21.47亿元,增幅18%。
在品牌塑造方面,成都市政府启动“运营区域品牌模式”项目,整体包装成都主要鞋企产品,以拓展全新的市场。另外政府还实施了其他的措施,包括引进国际国内一流品牌、组团参加国际、国内重大鞋展、鼓励鞋业企业开设品牌营销店、推动中国女鞋之都盐市口展销中心项目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设计和培训等项目,这些措施,将有效地推动成都制鞋业品牌战略的实施。
在人才供给方面,成都市政府建立了人才储备机制。由政府牵头,加强高校与鞋企之间的人才培养合作、科研合作,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复合型人才。
在产业配套方面,成都市政府于2007年出台了《成都制鞋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并切实实施“一都两园”(武侯、崇州、金堂)统筹发展的战略,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在信息服务方面,政府通过各方面的渠道和途径,在认真分析我省鞋类各方面的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及时为企业提供有关信息。目前,武侯区已经与阿里巴巴达成了推进成都女鞋电子商务发展的方案,另外武侯区已就引进法国设计师联盟进驻武侯新城与相关方面达成初步意向。
在出口贸易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成都鞋业出口市场大幅萎缩,各级政府组织成都各鞋企积极应对,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多项措施,大力引导企业开拓和发展国内市场。具体措施包括成立武侯直销鞋城、建立名品连锁店体系,大力开发国内市场,消化库存产品。在国外市场方面,政府引导企业在巩固俄罗斯和欧美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寻找新的出口市场。通过参与“第49届国际小姐世界大会全球总决赛”、举办国际采购节、参加国际大型展会等活动,帮助成都鞋企顺利“过冬”。
(二)产业转移机会
受沿海地区人工成本增加、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制鞋业也开始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东鞋西移”趋势不断发展。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城市,在资源、技术、市场、物流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而灾后重建的各大项目以及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也为成都制鞋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
四、成都制鞋业的威胁分析
(一)国外竞争激烈
成都制鞋业在国际市场上遭遇到来自以意大利为代表的高端产品企业和以越南为代表的中低档产品企业的激烈竞争。
意大利的鞋业产品一直占据国际高端市场,成都制鞋业目前在设计、品牌、技术方面均无法与之抗衡。而在中低端产品市场,人民币升值推动鞋材成本以及企业经营成本不断飙升,加之国外对我国鞋业出口也设置大量的贸易壁垒。而以越南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在出口欧美国家均享有多项优惠政策,这些因素将会不断削弱成都制鞋业在中低端产品市场上的的价格竞争优势。
(二)遭遇国外贸易壁垒
成都制鞋业主要以出口为主,市场集中在俄罗斯、欧美等国家,由于出口市场的集中、产品价格低廉,对进口国的制鞋产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欧美等国对成都鞋类产品的贸易制裁措施经常发生,制裁手段主要集中在反倾销、保障措施、技术贸易壁垒等方面。比如,2009年俄罗斯大力打击“灰色清关”,2010年欧盟对中国的鞋类产品征收税率为16.5%反倾销税,巴西和阿根廷也相继宣布对中国鞋企征收反倾销税,2010年10月21日,来自墨西哥等南美国家的成品鞋企业也表示要联合制裁中国的鞋类产品。这些国外贸易制裁措施使得成都制鞋业出口举步维艰,国际竞争力削弱。
参考文献
[1]、宋寒冰.成都鞋企拓展东欧市场的新通道[J].西部皮革,2010(3)
[2]、唐汉.成都鞋业在整合中提升竞争力[J].西部皮革,2010(6)
福建省城市环境竞争力实证分析 篇9
关键词:福建省,因子分析,环境竞争力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环境竞争力是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背景下提出的一种竞争力衡量模式,重视并提升环境竞争力,已经成为区域乃至国家不可动摇的现实路径。福建省作为一个拥有3 800 多万人口的省份,其依山傍水的地理特点及全国第一的森林覆盖率使其环境条件一直位于我国的首列,但当前福建省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工业化的重要时期,面临着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保护的挑战。
二、城市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与方法
(一)城市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确定
本文根据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实用性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从城市环境硬件指标(建成区面积X1、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X2、人均城市道路面积X3、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从业人数X4、人均绿地面积X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6)、城市环境管理与协调指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X7、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X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X9、工业二氧化硫去除率X10、工业烟尘去除率X11)两方面,构建了福建省城市环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数据来源于2014 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2014 年福建省统计年鉴。
(二)城市环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1.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在对指标数据进行运用之前,为消除变量间的量纲关系,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必须对各个指标数据予以标准化处理。本文将指标数据标准化的方式是Z-score法。
2.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的基本目的就是在使信息损失量尽可能少的情况下,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多指标之间的联系。
(1)分析相关系数矩阵和变量共同度。对标准化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得出了11 个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及变量共同度表。相关系数矩阵中的大部分相关系数都较大,即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可进行因子分析。变量共同度说明了全部公因子反映的原始变量信息的百分比,描述了全部公因子对变量的总方差所做的贡献。本文所选的变量共同度的值都较高,所以都保留下来。
(2)提取特征向量和特征值。由下页表1 可知,变量相关系数矩阵有四大特征值,即:4.664、2.503、1.682、0.914。前4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大于为88.759%,即其解释了总体方差的88.759%,因此可以认为前4 个因子已基本包括了所有评价指标要反映的内容,足以反映福建省城市环境竞争力状况。
(3)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并命名公因子。对提取的4 个公因子F1、F2、F3、F4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得出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矩阵。并根据因子正交旋转矩阵,将4 个公因子进行命名。第一个公因子F1在X1、X2、X4、X5、X8上有较大的载荷,可称为城市环境硬件因子;第二个公因子F2在X7、X10、X11上有较大的载荷,称为城市工业污染管理因子;第三个公因子F3在X3、X6上有较大的载荷,命名其为城市绿化规划建设因子;第四个公因子F4在X9上有最大载荷,可命名其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因子。
(4)计算各因子得分与综合评价得分并排序。运用回归法得出了福建省各城市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用F1、F2、F3、F4分别记为福建省各城市在4 个因子上的得分,则有:
其中Z(Xi)表示标准化后的指标数值。
以各个因子的信息贡献率作为权重计算福建省各城市的综合环境竞争力评价得分,公式如下: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福建省各城市环境因子得分和排名以及综合评价得分和排名情况(见表2)。此处应注意的是,在表2 中有些城市的竞争力得分为负值,这种结果是因为在整个实证分析过程中对指标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而导致的。
三、实证分析结果
(一)排名结果总体分析
从综合排名来看,厦门、福州、泉州、莆田、漳州分别是福建省城市环境竞争力较强的前五位,而龙岩、宁德、三明、南平分别排名后四位,但不同城市最后的综合排名与对应的各因子排名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城市在各因子代表的因素上发展较不平衡,从而影响了综合竞争力排名。
(二)从因子排名分析各城市环境竞争力的优劣情况
福州、厦门在城市环境硬件因子上的得分远远高于福建省其他城市,并借此提高了整体的竞争力排名,说明福州与厦门在城市环境保护的总体布置与规划上的表现较其他城市出色。在城市工业污染管理方面,莆田和泉州得分最高,在城市绿化规划方面漳州与三明表现出众,而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厦门和龙岩则得分最高。
参考文献
[1]郭翠荣,刘亮.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J].管理世界,2012,(1).
[2]徐晨阳.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实证研究[J].商业会计,2014,(7).
环境及竞争分析 篇10
1.1 网络服饰消费者的剧增
从2009年开始, 由于网购规模的不断加大, 使用网络购物的消费者人数快速增长, 去实体店铺购买的消费者人数较稳定, 网购消费2011年上半年增长速度环比上升6%。网络购物给消费者带来便利, 给传统企业带来更广的销售渠道。如今, 随着网络的不断渗透, 传统零售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抢占先机, 开发自己新的营销渠道。此外, 网购消费者向中、重度倾斜现象明显, 2010年下半年中度网购者比例已过半。以淘宝网为例, 2011整年其消费总额过万元的消费者环比增长82.8%, 一千元到一万元之间的环比增长64.7%, 一千元以下的增长34%。
伴随着手机移动技术的发展, 更多网购消费者愿意选择移动客户端, 手机购物正迎来井喷式的推广。2011年1月, 登入淘宝移动客户端的累计人数达到4626万, 2012年达到1亿, 2013年底, 已超过2亿。淘宝发布的《2012中国消费风向标报告》数据表明, 2013年2月, 网购人数达到7.67亿, 预计在未来十年将达到10亿人次。手机淘宝的累计活跃用户达到1.13亿, 支付宝交易额达到45.8亿元人民币。截至目前, 服装成为网购市场中最大品类, 占比26.9%。近两年, 淘宝网平均每分钟卖出商品4.8万件, 占最大比例的是服装, 864件, 仅女装一个月的总成交额将近160亿元人民币。易于操作的多渠道手机购物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原有的消费习惯, 它如空气一般, 成为消费者购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国家经济水平的攀升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 中国网上交易金额和网购人数持续增加。中国IT研究中心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 截至2013年底中国网购人数达3.1亿, 并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B2C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指出, 2013年第二季度, B2C市场服装销售量达494.1亿元, 超过B2C销售总量的三分之一, 较2012年同期增长130%, 环比增长19.6%。淘宝网仍是最大网购交易市场占75.2%, 其市场份额远远超过第二的腾讯、唯品会等多家B2C企业。
多数人喜欢网购的原因是网上商品的价格比传统实体店便宜。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 整个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零售业销售量占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 比2011年上涨1.9%。另外, 2014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 2013年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4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 除去通货膨胀, 实际上涨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 实际上涨9.3%, 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有利于增强其消费能力, 也对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相关优惠政策的保障
自2009年3月起, 国家陆续出台了十大产业发展规划政策, 其中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 电子信息产业交易量保持稳定式增长, 产业发展带来的GDP水平的上涨超过0.7%, 三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50万个, 将新型电子信息产品和相关服务培育列为消费热点, 这也为网络购物从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1]。另外, 各地完善有关网购的政策法规, 旨在提高当地电子商务零售市场的活力, 制度的规范化保证其稳定有序发展[2]。
3D虚拟试衣间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电子与信息技术产业, 优先扶持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重要的政府行为, 加大扶持力度, 对相关政府职能和行为的制度化和法制化[3]。例如, 我国对于出口产品产值超过全年总产值三分之二的高科技企业, 征收10%的所得税, 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 则征收15%。这些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4]。
虽然网购成为购物大军的主要消费模式, 服装成为网购市场的最大品类, 但是现代网上购物人群对自己所购买的服饰不仅仅停留在价格上, 还体现在对服饰的舒适度、合身度以及跟自身的衣服搭配程度上的更高要求, 想在网上就能够解决, 不是买回家后因达不到预期效果而来回的退换。根据中国行业研究网的数据显示, 仅在2013年“双十一”网购商品的退货率已达25%, 部分商家甚至高达40%。2014年3月15日起执行的“七天可无理由退换货”, 给网购消费者带来福音的同时, 倒逼电商们进行改革。退换货过程中产生的运输、劳动力资本等费用的增加, 加大了电商的运营成本。那么, 一个好的试衣软件将会激起强烈的市场需求, 不仅省去了消费者退换货的麻烦, 而且也降低了电商的运营成本, 提高了效率。
2 竞争状况分析
网络试衣间最早出现在美国、日本等高科技发达的国家, 而我国则于2007年底问世的。目前, 国内的“试衣网”有face72、metail、41go、fits me、okbig及和炫网等。正在经营的有北京华创振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妙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奥宝软件有限公司、厦企“尝鲜”网络体验店、奥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伴随着国内试衣网站的发展, 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购买的服装、鞋子等尺码大小问题, 或购买饰物的款式、颜色等问题。现在市场上的试衣软件大多是简单的图片拼接, 达不到3D试衣的效果, 更是达不到顾客本人在现场试衣的效果。
2.1 现存网络试衣间的优势
2.1.1 省时省力
市场上现存的网络试衣间可以让消费者试穿满意后, 直接在线付款, 快递送货上门。对于上班族来说, 不仅可以免去奔波转车, 还节省了时间, 减少了疲劳感。
2.1.2 效果直观
由于在网上不能试穿喜欢的服装, 模特穿的很好看, 收货后发现不适合自己, 一些网购消费者尝试“网络试衣间”后称愿意继续使用, 并推荐给周边好友。
2.1.3 便利实用
网络试衣间的便利性和实用性对许多网购消费者非常有吸引力。网上试穿可以把看中的不同品牌、不同商家的东西随意搭配, 这是在商场购物时很难实现的。
2.2 现存网络试衣间的劣势
网络试衣给消费者带来方便实惠, 但与3D虚拟试衣间相比, 还存在着许多缺陷。
2.2.1 技术壁垒
如今, 我国网络普通的在线试衣平台, 大多利用FLASH技术, 其中的模型和商品都是二维图像。尽管有些试衣网站有可以旋转的模特, 但基本上都是多个二维图像的贴合, 与国外广泛使用的3D试衣技术大相径庭, 如未能在3D虚拟模特上加入touch技术[5]。事实上, 3D虚拟试衣需要与电脑内存和宽带速度有很好的契合度, 内存不能低于512M, 超过1G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2.2.2 真实度缺失
目前, 网络试衣技术不成熟, 整合FLASH技术和JPG格式图片的二维图像, 使得试衣效果不佳, 有的网友表示感觉衣服像贴上去一样, 比较生硬, 实际参考价值不大。基于个体的差异性, 网络试衣模特不能代表真实的身体, 现存的网络试衣间大多停留在满足服饰搭配方面。
2.2.3 受众局限
目前, 大部分的网络试衣间消费群体比较局限, 仅对女性提供服务, 但对于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没有专门的服务, 比如像孕妇、残疾人、儿童和老年人。受众的局限性导致不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不能形成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2.2.4 版型获取困难
设置网络试衣模特的参数需要大量的数据系统作为后台支撑, 如果服装生产厂家能够提供样品的版型, 那么模拟真人的试衣效果才能很好地呈现。但是, 往往服装版型是厂家占领市场、区别竞争者的有力武器, 就连他们的经销商都不能轻易获得, 何况电子商务平台里众多的个体卖家。
2.2.5 渠道机制束缚
通常, 现存的服装营销渠道还是沿用传统的代理商、批发商和零售商模式。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网络直销已经深入人心, 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中, 这必然会对之前的品牌加盟商带来威胁[6]。
摘要:随着3D试衣技术的发展, 本文从网络服饰消费者、国家经济水平及相关优惠政策三个方面分析其营销环境, 分别根据现存网络试衣间的优势和劣势来阐述其竞争状况, 从而有利于3D虚拟试衣间的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3D虚拟试衣间,营销环境,竞争状况
参考文献
[1]于力, 李大凯.基于C2C平台的网络创业者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J].贵阳学院学报, 2012 (2) .
[2]张建杰, 梁双伟.关于我国高科技产业化的几点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 (3) .
[3]毕颖.高新技术产业的政府政策扶持与我国政府的政策取向[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0 (3) .
[4]何永芳.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政策[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1 (1) .
[5]李瑞芬.网上试衣系统中服装建模优化技术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1 (4) .
环境及竞争分析 篇11
关键词:成人本科 就业 竞争力 提升
【分类号】G720
成人本科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现代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式愈发严峻,而成人教育毕业生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找工作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就业市场,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爭力,帮助学生适应就业市场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了解成教学生的特点,分析当前就业现状
在普通高校没有扩招之前,我国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进入高校学习。大多数人是通过成人教育的途径来达到提高自己学历的目的。当时成人教育的学生普遍在30—40岁之间,学生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到成教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业余学习来弥补学历的缺憾。而现在的成人教育生源主要以专升本、高起本为主,年龄多数是在18—22左右。有些事学生考试失利后,不想在进行复读,就希望通过成人教育来获取较高的学历。还有一部分专科学生是希望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而进入成教学习的。由于这些学生所受的教育不同,文化基础有差异,再加上他们对学习的目的和认识各不相同,因此这就对成教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增加了成教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从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2015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6999865人,比2014年多19865人。2015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49万,比2014年的727万增加了22万人,创历史新高,学生的就业压力陡然增大。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迅速扩展,成人高等教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很大一部分,成教毕业生占每年高校毕业生总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受后金融危机的影响处于调整阶段,各企业生产均受到了影响,生产规模受限,各行的用人招工成下滑趋势,这就使大学生就业的途径和空间缩小,就业岗位竞争力加大。此外,国家还要解决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当前新成长的劳动力进入了高峰期,再加上国家相关的就业措施及政策尚不完善,高校教育与当前市场需求联系不密切,现在普通高校毕业生都存在着很大的就业压力,更不用说备受冷落的成教毕业生,其就业问题就更加的突出和严峻。
2、分析制约就业的因素,探究就业困难的原因
成人教育从广义上来说一般指的是拿到学历后的教育,也称为继续教育或再教育,其中既包括学历教育又包括非学历教育。而狭义上的成人教育是指在普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外的由成年人组成的学校教育。成教的生源主要以有工作岗位的人员为主。现在国家所实行的教育系列的成人教育主要有四种形式,分别是成人高等教育、电大远程开放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网络大学。这四种形式只有成人高等教育通过入学考试录取,其他几个形式的成人教育均没有入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是经教育部核准的普通高校成立的成人教育学院和独立的教育学院、成人高等学院、独立设置的广电大学、职业技术学校、函授大学、职工高校和农民高校等,办学类型主要有专升本、高起本等。
受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我国长期以来对成人教育的生源结构存在偏见,认为成人教育就是针对已经有工作岗位的人员,结合本职工作和职业进行的一种继续教育,主要是为了取得学历证书。而既然是针对在职人员的再教育,就不存在毕业后的就业压力。但事实上,在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初期,成人脱产班确实是以在职人员为主要教育对象,他们多数是通过参加全国的成人高考进入学校,其专业和职业培养的目标性较强,人才培养质量较高。而近几年来的成人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突出的变化就是主要生源由原来的在职人员转向了高考落榜生和中职毕业生。成教为他们提供高升专、高升本、专升本等形式的学历教育,他们在入学的时候都是没参加工作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也不可能参加工作。这些学员属于非在职人员,这在毕业时就涉及到就业的问题,他们应该被归纳到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整体规划体系中。
由于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在就业问题上的片面认识和误解,因此社会关注更多的是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推介,搭建许多的就业平台,并为其进行大力投资。人才市场、用人单位只是对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青睐有加,对成教的毕业生充满挑剔和轻视,错误的认为他们知识不够、技能不佳、没有一个好的出身,因此没有给成教大学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和平台。
这些偏见与错误认识进一步加大了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这就需要社会各级部门对成教学生就业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国家现在强调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要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但一些就业政策和硬性的招聘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就业。此外,还有一些社会条件对成人教育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不利因素。有些用人单位在同等学历的学生应聘中,他们更倾向于招收“211”和“985”的重点大学的学生。有些单位对生源地也有一定的要求,有些单位“任校为亲”、“任人唯亲”。这使得现在学生为了迎合单位的需求,不顾专业是否合适,盲目的跟风考重点、考名校,导致当前许多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和市场需求不相适应,进一步加大了就业的难度,加剧了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
除了客观原因之外,还有一些成人高等教育学生自身的因素也对其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等都是在未来择业就业过程中的必备素质。但有些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平时不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没有自身的竞争优势,这就使得其在择业就业的过程中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在成人教育中除了知识以外,最关键的就是各种能力的培养。据调查显示,有97%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和求职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关系。
3、探索就业竞争新思路,提高成教学生就业竞争力
为了提高成人本科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重新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把学生的创业、就业教育作为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今大学生面对物质利益上的诱惑,就业价值观也越来越趋于世俗化。一部分同学的社会责任感逐渐淡化,在面对未知的就业命运时,学生会迷失方向,陷入欲望的陷阱。因此,学校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非常重要。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人生的意义,帮助学生抵制狭隘的意识和错误的思想情绪。学生要认清当前经济形势,从实际情况出发,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校应该把就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融合,让两者实现有效互动,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整体能力有所提高。教师要构建全方位的就业体系,把毕业、就业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的学习及生活,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与就业政策,引入职业规划和职业测评服务,让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其次要匡正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错误观念,改善成教学生被忽视的境况。树立成人教育的良好声誉是提升成教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首要条件。过去成人教育社会性的招生方式和灵活的教学方式,使人们只是把他们看作是普通高校教育的补充。许多人对成人高等教育不屑一顾,一些用人单位也对成教学生采取否定的态度。其实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中,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主要实现形式。成人教育有着极高的教学质量和良好的受业群体,社会声誉较好。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成人教育也终将会褪去普通教育替补的角色,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渠道。目前,成人教育的受业群体已经从以在职人员为主转变为在职、非在职人员并存的教育变革。对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偏见和误解的匡正,能够使社会了解承认高等教育学生的真实情况,了解成人高等教育也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人才,成人教育毕业生也有就业问题的存在。
最后,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构建以职业元素为基础的就业服务体系。现代的“职业元素”包括职业操守、服务意识、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一系列的职业综合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这就对人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成人本科学校的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让良好的道德修养成为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内涵。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对企业忠诚度,让学生形成自己独有的个人魅力,使学生能够长时间保持职业竞争的优势。这样的教育符合现代“职业元素”的需求。成人本科院校应该深入探讨“职业元素”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构建引导、教育、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指导学生掌握就业技巧,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要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需要从政策、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各方面进行改革。成人本科院校要面向社会市场,对学生进行正确就业观念的教育,不断提高成人本科学生的綜合素质。成人本科院校要转变学生错误的就业思想,使学生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充分地心理准备,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敏.成教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实困境与对策[J].职业时空,2014,(10):163-164.
[2]张瑜.论我国成教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实困境与对策[J].成人高教学刊,2015,(4):52-55.
[3]孙金锋,刘静.成人教育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及提升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278-279.
[4]李锐.浅谈提高当前成教学生就业工作的措施[J].科技信息,2013,(6):64.
环境及竞争分析 篇12
一、我国网络团购业的竞争环境分析
1. 我国网络团购业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
(1) 服务产品供应商与实物产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我国网络团购业的供应商主要是指网站团购商品的供应商, 这些供应商从供应产品不同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服务产品的供应商, 一类是实物产品的供应商。就服务业来讲, 我国目前服务行业的竞争较为激烈, 行业内存在着无序化、不公平竞争, 并且服务行业整体进入门槛较低, 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感且黏性较低, 导致整体利润水平太低。在这种大的市场环境下, 服务行业的供应商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消费者, 希望通过各种营销渠道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网络团购作为一个既可以提高上座率又可以提高品牌影响力的电子商务模式, 自然成为了服务提供商竞相追逐的目标, 因此, 相比较而言, 服务产品的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弱。而实物产品的供应商因为其具有较多的销售渠道, 网络团购业不是其必须的销售渠道。即使是在电子商务方面, 实物产品也可以选择诸如淘宝、京东等C2C、B2C电子商务模式, 而且网络团购的过低折扣往往会给实物产品的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而较高的折扣又无法吸引到消费者, 因此网络团购业的销售模式对于大多数实物产品的提供商而言并不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为了吸引到实物产品供应商, 网络团购业不得不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因此, 与服务业相比, 实物产品提供商的议价能力较强。
(2) 知名供应商与非知名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按照供应商在行业中的品牌知名度, 可以将供应商分为知名供应商和非知名供应商。对于知名供应商来讲, 他们已经在行业内具有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 消费者对这些企业的认可度较高, 他们在行业内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因此, 无需通过较低的折扣或价格来吸引消费者, 对一些高档品牌来讲, 较低的折扣和价格反而会损害到品牌形象。除非在一些特殊的日子, 如节假日或品牌周年日, 对消费者进行回馈。而这类供应商因其较好的消费者口碑和较高的行业地位, 恰恰成为了网络团购企业严重的优质供应商, 为了获得该类供应商的订单, 这些团购企业必然会主动提出各种优惠政策, 以期通过这些优质团购的上线来提高团购网站的影响力。因此, 这些知名供应商必然具有较高的议价能力。而对于非知名企业, 要么是在行业中长期处于中下游的企业, 要么就是新进入企业, 总之这类企业在行业中的知名度不高, 市场份额也较低, 因此他们也需要一些渠道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网络团购作为一种辐射范围较广、受关注程度较高的模式, 自然成为了这类企业的不错选择, 因此相比于知名企业, 非知名企业的议价能力较低。
2. 我国网络业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团购的初衷就是将大量具有相同消费意愿的消费者聚集起来, 从而提高议价能力, 获得更低的价格和折扣。因此, 网络团购业吸引的顾客大部分是对价格比较敏感或者是想体验新鲜感的顾客。这类顾客在基本同等的条件下通常会倾向于选择价格较低的团购网站达成交易。而现在的团购网站中团购的商品同质化严重, 经常是你有什么我就有什么, 我们甚至可以常常发现同一品牌的同一商品在不同的网站上进行销售, 这时候价格的高低就成为了顾客选择的唯一标准。因此, 相对于团购网站, 购买者具有较高的议价能力。
3. 我国网络团购业新进入者的威胁。
我国网络团购业的新进入者主要包括第三方独立团购网站和一些知名网站 (如门户网站、购物网站、社交网站等) 依附于自身强大的商家及用户资源, 以子频道的形式推出的网络团购业务。建立一个团购网站的成本较低, 一套设备、一套软件、几个工作人员加起来也不过几万元, 甚至几千元也可以办到。而且在网络团购业发展的初期, 国家监管部门对这个行业的监管较松, 新建立的团购网站甚至不需要在工商部门登记便可运营。因此, 2010年我国的网络团购业的网站数目呈现出井喷式发展, 迅速从“百团大战”发展为“千团大战”。再加上消费者对于团购网站的忠诚度较低, 导致了无论进入该行业的时间长短还是规模大小, 只要能够有好的产品和商家资源, 能够提供较低的折扣和价格, 就可以吸引到大量的消费者。在这一时期, 新进入者对于行业内现有企业的威胁是很大的。但是随着我国网络团购业的进一步发展, 监管部门监管的逐渐完善, 消费者的消费观趋于理性, 行业壁垒的逐渐提高, 大批网站不得不关门大吉。并且一些投资机构也对于投资网络团购业从最初的疯狂态度转变为现在的谨慎态度, 特别是对一些新兴的团购网站, 逐渐升高的资金壁垒和资金获取难度的增加给新进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 行业内企业数目迅速减少 (最高峰2011年7月为5188家, 到2012年9月仅存2880家, 只相当于2010年年末的水平) 。一些大型网站也纷纷放弃自己的团购业务, 如赶集网、58同城等纷纷将自己团购业务外包。由此看来, 随着行业壁垒的逐渐形成, 我国网络团购业的新进入者对原有企业的威胁正在逐渐减小。
4. 我国网络团购业替代品的威胁。
网络团购是继B2B、B2C、C2C之后的又一种电子商务模式, 被称之为B2T。因此, 网络团购的主要替代品就是以上三种电子商务模式。网络团购业虽然发展迅速, 但相对于前三种模式来讲起步较晚, 发展还不够成熟。而B2B B2C东商城) 、C2C经在电子商务领域占据了 (如阿里巴巴) 、 (如京 (如淘宝集市) 等都已经在电子商务领域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其实力和影响力都远远在团购网站之上, 但是通过比较不难发现, 团购网站与这些网站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从整体来看, 无论是从经营范围还是从消费群体, 网络团购业与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只要团购网站能够明确定位, 抓住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并且不断提高团购的品质和服务, 传统的电子商务网站并不会对网络团购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威胁。
5. 我国网络团购业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从2011年8月开始, 我国网络团购业的网站数量开始出现迅速下滑, 到2012年9月, 我国网络团购业的数量仅为2880家, 即在一年多的时间中, 平均每月就减少178家, 这些数据中还包括了在这一期间内进入网络团购业的企业。另外, 我国网络团购业排名前十的企业的CR10可以达到80%—90%, 这些企业都是经过激烈的竞争而获得了现在的市场地位, 而剩下的几千家企业只能平分百分之十几的市场份额。可见, 随着网络团购业的日趋成熟, 团购业内部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面临淘汰的危险。因此, 我国网络团购业的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是十分强的。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 这个市场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 供应商和消费者都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导致行业的利润水平很低。另外, 行业内部虽然具有一定垄断, 替代品和新进入者的威胁都不是很大, 但是整个网络团购业正处于调整时期, 行业内部的企业正在大量减少, 内部的竞争仍然十分激烈。因此, 抓住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制定符合自己的战略才是生存和获得利润之道。
二、研究结论
1. 自身议价能力较弱。
无论是与供应商还是购买者相比, 团购网站的经营者都不具备很强的议价能力, 特别是在面对优质商家和价格敏感型的消费者, 经营者只能通过给出令对方满意的价格来达到吸引商家和消费者的目的, 甚至不惜采取“赔本赚吆喝”的手段。最终导致网络团购行业内部竞争激烈, 利润率低, 企业亏损严重, 部分小企业不得不关门大吉。
2. 行业门槛仍然较低。
虽然随着网络团购业发展的日渐成熟, 行业门槛在逐渐提高,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该行业的进入壁垒仍然很低。团购网站的建立对于资金、技术和人员的要求较低, 国家监管不严, 加之消费者对原有网站的忠诚度低, 导致了潜在进入者很容易进入该行业, 并且对现有的团购业企业造成威胁。
3. 行业内部竞争激烈。
行业内部企业数量众多, 同质化严重, 会导致网络团购业现有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或出现过度竞争现象。过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会影响到行业的健康发展, 需要有政府的监管帮助规范行业竞争。
三、政策建议
1. 加强行业监管。
我国政府部门虽然已经针对网络团购业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 如诚信资质评价等, 但是这些并不是强制的, 不能很好的约束网络团购业的行为。应该继续出台相关强制性措施, 以规范行业的竞争行为, 保护网络团购业各方参与者的利益。
2. 团购网站应该注重自身实力提升。
为了提高自身的议价能力, 网络团购企业应从提高自身实力入手, 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网站的经营和管理上, 通过自身的特点和实力来吸引更多的商家和消费者。
3. 鼓励行业内的合理兼并。
【环境及竞争分析】推荐阅读:
竞争环境分析05-13
安踏竞争环境分析07-04
安踏竞争环境分析110-23
论文未来竞争环境的分析07-06
竞争环境09-17
市场竞争环境11-09
旅游环境竞争力07-05
媒介产业竞争环境管理05-13
投资环境竞争力06-15
保险业竞争环境管理论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