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者分析

2024-08-02

竞争者分析(精选12篇)

竞争者分析 篇1

一、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价格竞争

假设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保持现有价格而不采降价策略时, 两家公司的盈利分别R1和R2。如果中国移动首先降价, 则它会以低价吸引走中国联通的一部分客户, 记这时中国移动的盈利额为R1+T2, 中国联通的赢利额为R2-S2。如果中国联通首先降价, 则情况相类似, 即中国联通的盈利额增加而中国移动的盈利额减少。当两家公司采取价格战, 同时降低价格时,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盈利额则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记此时的盈利额为R1-T1以及R1-S1。若双方同时降低价格, 则双方各自的亏损要小于只有一方降价时给另一方带来的亏损。表格中, R2-S2

二、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以及智猪博弈模型分析资费套餐竞争

根据欧美电话运营商的成功经验, 移动和联通将其消费者进行细分, 然后根据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消费习惯和消费特点, 有针对性的推出相对优惠的资费套餐来吸引客户增加收益。当中国移动首先推出资费套餐时, 大量的消费者将会被其新套餐计划所吸引而成为其客户, 我们设其增加的盈利为S1。由此, 我们得到了当中国移动采用资费套餐而中国联通不采用资费套餐时, 两家公司的盈利分别为S1-T1及-W2。通过分析, 此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采用资费套餐。

至于哪家公司会首先推出套餐服务?中国移动目前仍是市场中的主导运营商, 而中国联通是电信市场中的小运营商, 。上文中已经提到过, 首先推出资费套餐的运营商, 即开拓市场的先行者将会获取较多利润, 但同时也会付出一定的成本, 承担一定的风险。由此, 我们得到如下博弈矩阵。

注意, 以上矩阵中的数字只是定性的分析, 目的在于揭示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两运营商的赢利额之间的关系。首先, 对于运营商来说主动开拓市场一定能扩大的赢利额, 所以在有市场开拓者的情况下, 假设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盈利总额为30, 而在没有市场开拓者的情况下, 假设双方的盈利总额为25。在确定双方各自的赢利时, 考虑到中国移动是主要运营商, 所以除非中国联通首先开拓市场, 否则, 其赢利额总是大于中国联通。然而, 即使是中国联通作为先行者, 中国移动也能利用其较为雄厚的资金和人才, 迅速模仿, 缩小差距。所以, 博弈的结果为中国移动开拓市场而中国联通模仿。

三、卡特尔

我们先探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合作形成卡特尔的动机以及可能性。首先, 持续的价格战无疑会使运营商的赢利额下降;其次, 持续的价格战也会使消费者持币观望, 等待价格进一步下降。运营商的降价策略的效果也会因此而减弱。最后, 为了防止移动通信行业的恶意竞争, 以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政府也会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所以, 我们认为两家运营商在竞争的同时, 是有可能合作的。

然而, 合作形成的价格卡特尔往往是不稳定的。因为两家运营商的边际成本不可能完全相同, 所以在有可能盈利的情况下, 双方往往都会有违反协议从而谋取更大利益的动机。如果根据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形成的卡特尔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将价格定在P*, 在生产同质产品的市场中, 相等的价格很可能导致两家运营商平分市场。但是由于两家厂商的边际成本不同, 所以实际上, 它们此时的最合理产量应该是不同的。

四、结论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寡头运营商虽然有可能会形成卡特尔, 但是在没有政府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 它们依然会以竞争为主。这两家运营商会采用降低价格以及推出资费套餐的竞争策略来吸引客户, 通过分析发现, 这种竞争形成的均衡往往不是最优均衡。所以, 政府应该在移动通信市场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在促进行业竞争的同时也应该防止恶性竞争。就运营商而言, 它们应该使竞争形式多样化, 而不是局限于价格策略。只有这样, 才能有利于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 (第四版) 》

[2]孟晶:《从博弈的角度对我国移动通信价格大战进行分析》, 江苏商论, 2003年4月刊

[3]张蓓:《电信市场价格竞争的博弈分析》, 中国物价, 2007年2月刊

[4]杨晓玲刘梦龙:《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价格竞争的博弈分析》, 江苏通信, 2006年12月第6期

[5]潘新兴冯英:《对我国通信运营商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分析》, 中国流通经济, 2006年3月刊

[6]李乃清:《对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的思考》, 移动通信2004年11月刊

[7]吴晓雯:《浅析电信的双雄竞争》, 市场周刊, 2004年10月刊

[8]《移动VS联通_双寡头的坚守与追击》, www.cnki.net

竞争者分析 篇2

大学生旅游业总体状况:对于大学生的旅游业总体状况上的调查有一下几点:1大学生旅游的需求强,大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精力十分充沛, 引领先进文化, 他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十分迫切,因此,旅游成了他们扩大交际, 增长见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调查显示, 在大学生对待旅游的态度上还是积极的。2消费主体存在城镇地域性3.大学生旅游市场消费水平较低4.安全问题比其他层次游客压力更大5.大学生旅游旅游市场杂乱无章6.旅游需要层次较低。

大学生旅游业其他同行的分析:我们在调查我校的狼徒旅行社的时候发现:(1)狼徒的费用针对性强,对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学生和独立性较强、可自创收入的大学生,对待不同。薄利多销,降低成本, 实行薄利, 取得价格优势,(2)狼徒的营销策略上,重视营销,在学生假期前对大学生采取集中的促销宣传,根据大学生的收集信息的方式喜好,大力发展网络营销,并且带动熟人,相互宣传。(3)狼徒的经营以商信誉至上,以诚信为本,培育和建立稳定的大学生消费群体, 以诚信为本,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经历。(4)狼徒在路线制定上,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重点,根据实际的情况去制定相应的路线,这样路线会较合理,而且也不会产生不必要的费用,从而使得费用相对较低,通常都能够吸引很多学生去参加。

用分析去竞争 篇3

在当今企业充斥着大量数据和数据分析的情况下,组织之所以要依靠这样的分析去进行竞争,不仅是因为它们能够做到,而且也是因为它们应当这样做。如今许多行业的公司都提供类似产品并使用类似技术,业务流程成为最后剩下的能够创造差异的亮点之一。分析型竞争者擅长做的事就是从业务流程中挤出全部的价值。在这样的组织中,因数字方面的专长而受雇用或者通过接受培训而认识到数字重要性的员工,都会获得最好的数据资料,并配备最好的量化分析工具,因此他们每天做出的决策都是最好的。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些著名的分析型竞争者的特点和做法,并且描述了其他公司要在量化分析赛场上竞争必须进行的一些重大变革。

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分析型竞争者有三大主要特性:

广泛利用模型和最优化手段

任何公司都能产生关于其业务方方面面的简单的描述性统计数据,例如,每个员工的平均营收,或者订单的平均规模。但是,分析型竞争者的视野远远超出了这些基本的统计数据。它们会利用预测性模型来确定最能带来利润的客户,会把公司内部产生的数据和从外部获得的数据集中起来,它们去优化自己的供应链,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价格,它们还针对自己的经营成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建立复杂模型。这些方法能让公司从中受益,例如前进保险公司就能向客户提供传统意义上高风险的保险服务,并且从中赚取了利润。

把分析法应用于整个企业

分析型竞争者懂得,企业内的大多数职能——甚至包括像营销这样的职能——都可以用先进的量化分析技术加以改进。UPS公司就经历了从有针对性的分析法使用者向全面分析型竞争者演变的过程。宝洁公司甚至还建立了一个超级分析小组来对数据分析进行集中管理。

高管的倡导

在整个公司范围内采用分析法,会引起许多员工在文化、流程、行为和技能方面的变化。因此,像任何重大变革一样,它需要来自热心于量化方法的高层管理人员的领导。最理想的情况是,主要倡导者是公司的CEO。领导这种变革的CEO既要重视分析法,还要熟悉分析法的运用,他们必须懂得各种分析方法背后的理论,能够认识到这些方法的局限性。

当然,分析型竞争者不只是简单的数字处理工厂。它们在应用技术来解决多方面的问题时,既具有强大的力量又带着精湛的技巧。不过,它们也会集中精力寻找自己应该关注的重点,建立合适的文化以及聘用合适的员工,从而充分利用公司不断产生的数据。最终,给这些公司带来了强大力量的不只是信息技术,还有人才和战略。最出色的分析实践者不仅衡量自己的主要活动,还帮助客户和供应商衡量它们的主要活动。例如,沃尔玛坚持让各供应商使用它的零售链系统来监控每家卖场的商品动态,对促销和卖场布局进行规划,并且减少商品脱销现象。

竞争者分析 篇4

关键词:视频网站,竞争现状,竞争战略

我国的网络视频行业自2004年开始, 经过10年的竞争和整合, 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06年可以被看作是网络视频“元年”, 国外的youtube, hulu等视频网站风靡一时, 国内的土豆、优酷等视频网站也紧随其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成为国内视频网站的两个巨头。受到成功者的鼓舞, 更多各具特色的视频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经历了10的优胜劣汰, 我国的视频网站从顶峰时的300多家, 到目前仅剩余十几家比较有名气的视频网站, 可见竞争之激烈。国家三网融合战略的推进, 网络传输技术的更新换代, 移动终端的普及给网络视频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此环境下, 精准合理的战略布局将成为网络视频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一、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竞争现状

2012年, 行业巨头优酷和土豆强强联手, 成为行业老大。2013年, 百度收购PPS, 并与爱奇艺合并, 成为第二大行业巨头。腾讯视频、搜狐视频平台优势明显, 资本雄厚, 用户群体庞大, 发展势头迅猛。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中影集团等传统内容生产者近年来探索互联网转型, 也纷纷涉足网络视频。群雄逐鹿使网络视频行业的竞争态势异常激烈残酷。近年来, 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竞争由横向逐渐向纵深方向发展, 除业内并购外, 还与上游内容制作、下游硬件厂商等多行业都有结合, 竞争更加复杂。

(一) 行业内同质竞争严重

目前, 中国网络视频公司主要可以分为版权购买, UGC模式和网络视频点播模式。虽然, 基于这三种运营模式衍生而来的内容来源和服务形式各不相同, 但整体而言, 版权分销导致行业的内容同质化严重。这使得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内用户选择机会较多, 转换成本较低, 视频网站的用户黏性较低。各视频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明显, 主要依靠资本的角逐和品牌口碑的打造来吸引用户, 竞争可谓残酷。目前国内视频网站的盈利模式主要还是依靠广告收入, 盈利模式雷同。虽然有些站点已经开始了推出付费业务的尝试, 但还极不成熟, 视频网站在要求巨大投入, 其回报却很少, 行业一片欣欣向荣的背后, 大多数网站都处于亏损状态。

(二) 传统媒体转型威胁

数据显示, 中国网络视频用户呈现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 2013年底用户规模达4.28亿, 与上年底 (3.72亿) 相比增长15.2%, 净增5637万人。[1]庞大的发展规模和良好的前景吸引着众多的潜在进入者。然而, 网络视频行业需要的投入成本大, 回报少, 进入壁垒较高。随着市场的日趋成熟,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正日益加强, 政府监管力度加强, 政策性壁垒为潜在进入者设置了新的进入障碍。经过多年的优胜劣汰, 行业内部竞争日趋白热化, 现有企业对潜在进入者的抵触也较强。因此, 新的进入者很难异军突起, 强势进入。

可以看出, 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外部潜在进入者威胁并不严重。最大的潜在进入者威胁来自商业门户网站扩张和传统媒体转型。成熟的商业门户网站拥有品牌、资本、推广平台、用户资源等优势, 其视频频道向视频网站纵深发展势不可挡。近年来百度、腾讯这两大互联网巨头依托平台优势强势介入网络视频产业后对整个行业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2013年爱奇艺PPS、腾讯视频分别以63.8%和43.9%的用户规模仅次于优酷土豆分居第二、第三。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席卷, 新媒体强势入侵, 传统媒体开始探索转型道路。电视台也从传统的内容生产者向网络视频服务商转型。国内几大广电集团纷纷开办了自己的视频网站, 如央视的CNTV、湖南卫视金鹰网、芒果TV等。“广电系”的视频企业无论从许可证获取, 还是政策、资金、内容来源、品牌优势等方面都比民营为主的网络视频网站享有更多的优势。

(三) 用户争夺如火如荼

传统的视频网站盈利模式都是向用户免费提供内容以吸引用户, 扩大覆盖人群, 提高收视时长, 盈利则主要靠广告收入。2009年以来, 全球主要网络视频服务商开始尝试提供付费的内容服务。国内最大的免费视频网站之一优酷网也率先开始尝试付费服务模式。然而, 调查显示, 在我国, 目前付费视频服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截至2013年12月底, 只有11.7%的视频用户有过付费收看视频的经历, 比去年增加了3.6个百分点。用户付费的主要原因也是为了寻找稀缺资源, 被动付费的比例达到了40.7%, 可见付费习惯尚未养成。[1]现阶段视频网站的盈利仍然以广告收入为主, 而影响广告主投放行为的主要因素就是网站的用户规模。此外, 网络视频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随着用户量的增长, 单位用户经营成本会呈下降趋势, 因此对于网络视频服务商而言, 通过采取各种营销及服务手段、外部收购重组等方式积极提升访问及注册用户量, 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是他们实现盈利的重要手段。可见, 网络视频行业来自买方的议价压力主要是来自广告主, 而决定因素则是来自用户。因此, 用户成了视频网站争夺的焦点。

(四) 高额版权费用加剧业内竞争

视频内容是视频网站运营的核心资源。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 人们的版权意识逐渐增强, 我国日益重视版权的保护, 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得到健全与完善。在国家加强打击盗版力度的背景下, 国内视频网站纷纷加入版权资源的争夺战中。中国网络视频供应商主要是电视台和影视公司, 由于国内网络视频业内竞争激烈, 格局分散, 难以形成垄断性议价优势。网络视频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明显强于网络视频企业议价能力。热门影视作品价格一路飙升, 直接加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近年来为了降低内容成本, 视频行业内形成了各种联盟阵营, 以分摊版权费用。但这种做法却会导致联盟企业同质化严重, 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也失去了竞争优势, 实力雄厚的视频网站仍然会高额购买独家版权。另一条途径便是自制剧的制作, 近年来各网站开始正式自制剧的制作, 但网络自制剧还处在起步阶段, 制作水平目前同电视台和影视公司的制作水平差距还很大, 不足以成为视频网站的主要内容来源, 正版电视节目和影视作品仍然对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的生存举足轻重, 版权价格持续走高, 加剧了视频行业内的竞争压力。

二、中国视频网站未来竞争战略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当前的主要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用户的争夺以及和版权方的议价压力。为了在群雄逐鹿的竞争环境下求生存并实现良性发展, 精确定位, 制定适合自己的竞争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 差异化经营战略

当前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竞争态势中, 同质化现象尤其明显, 这使得行业内的竞争是直接正面的竞争。直接的正面竞争不仅使视频企业竞争残酷激烈, 同时就整个行业而言, 也是局限在一个较固定的空间内竞争, 行业整体发展缓慢, 难以拓展。为了打破这种竞争桎梏, 差异化经营战略是视频企业不可忽视的途径。差异化经营将降低竞争的强度, 使每一个参与者都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网络视频行业产品差异化战略, 可以分为定位、内容以及服务三个方面。根据自身优势和目标受众群等来对自身进行差异化的定位。集中核心资源打造自身品牌。例如, 优酷土豆定位于综合视频门户, 乐视网定位于“国内第一影视剧”, 搜狐视频则定位于“视频新闻门户”, 音悦台定位于“看好音乐”。内容方面则可以通过推出优质自制内容, 加强内容策划, 独家选题策划和创新内容生产等途径来实现内容差异化。视频网站可细分市场, 并根据细分市场的需求和特点, 设计不同的内容产品, 用细分化、小众化, 个性化, 甚至定制化的视频来满足细分市场的需求。长尾理论指出, 互联网经济中, 众多小市场能汇聚成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量。因此, 对于细分市场的投入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从服务模式上来看, 则可分为侧重视频直播、视频点播、及时互动分享等不同模式。随着3G、4G时代的来临, 公共Wi Fi的普及, 用户的观看习惯有了巨大的改变, 视频网站应该深入分析受众的使用习惯, 提供更能满足用户需求的视频服务模式, 从而增强用户黏性。

(二) 多元化营销战略

中国视频网站当前为网民提供的多是免费视频或下载业务, 盈利来源主要是广告, 盈利模式较单一。视频网站的投入相对固定, 为了取得更丰厚的利润, 就应该拓展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广告收入是视频网站的主要收入, 多元化营销战略, 首先应当建立在稳定传统的网络视频广告业务之上, 同时采用新技术, 新理念, 丰富网络视频广告形式, 创新播放形式。大数据的使用可以使视频广告更具有针对性, 也尽可能地降低用户的心里反感。其次, 网络视频企业可积极尝试跨界营销, 通过拓宽营销渠道来打造多方共赢格局。视频网站可以尝试利用自身可视性和互动性优势, 积极参与其他非业内企业的营销活动。例如, 在播放电视剧时同时和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推广电视剧中的周边商品, 明星同款商品。或者利用自身平台优势, 尝试打造互动化、社会化的网络视频, 如腾讯视频借助其社交平台推出的短视频业务。此外,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 以及对网络视频内容质量和高清网络视频的需求日益增长, 视频网站也可以探索新的付费服务模式等新营销手段。

(三) 多平台资源整合战略

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 网络视频企业与传统电视媒体、互联网平台等多平台的资源整合也在日渐兴起。并逐渐呈现出各种形式和不同程度上的深度融合化趋势。在传统媒体转型和媒介融合的趋势下, 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之间应该打破传统的对立竞争, 互为替代品的竞争格局, 形成一种互补充、相互融合、互利共赢的关系。传统电视媒体获得视频网站的平台优势和海量用户资源, 视频网站则赢得优质正版内容资源, 甚至可以探索电视媒体和视频网站共同制作、发行、推广电视剧和视频节目的模式。既能降低双方的制作成本, 分摊风险, 又能利用两个平台的资源优势共同营销推广, 使盈利最大化。网络视频企业还可以和社交平台合作, 创新UGC、PGC内容生产模式, 既能获得大量差异性的原创视屏内容, 也能通过社交互动, 增强用户黏性。近年来, 国外开始尝试视频网站和院线合作, 开展网络院线发展业务, 据美国福克斯公司透露, 在2013年上半年, 其通过网络院线平台发行的电影销量增加了50%, 证明网络院线发行模式切实可行。国内的几大视频网站巨头, 也开始和制片方合作, 对院线电影进行付费播放。随着市场的成熟, 网络院线也许会成为视频网站和电影院线共同的新的利益增长点。

多平台资源整合战略, 从简单的内容整合、业务融合, 逐渐向平台融合、技术融合、经营融合、组织融合等深层次发展。随着互联网电视以及三网融合技术的推进, 3G、4G网络的全面覆盖, 移动终端的普及。通过互联网电视机和手机登陆互联网看视频网站的视频成为趋势。数据显示, 截至2013年, 78.5%的人通过PC (台式机/笔记本) 收看视频节目, 但使用率呈下降趋势, 与去年相比, 使用率下降了17.5个百分点。移动端持续发力, 62.2%的人通过移动设备收看视频, 比去年提升了12.8个百分点。[1]视频网站通信运营商联合, 共同分享电视、电台和互联网的广告市场, 将成为未来的行业趋势。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战略的推动, 最终会形成PC、手机、电视机三个终端功能相互融合, 电脑、手机、PAD、电视机四屏联动的局面。

三、小结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看出, 中国视频网站发展规模巨大, 前景良好。但中国视频网站行业竞争中内容同质化、盈利模式单一化问题较严重, 这使得行业处于直接正面残酷竞争的状态。视频网站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同类企业的争夺中获取更优质的用户资源、内容资源以及如何拓展该行业现有的盈利模式和提高其盈利水平。视频网站要在竞争中获取有利条件, 关键还是要积极探索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 整合资源, 制定合适的竞争战略。

参考文献

[1]2013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4.

[2]迈克尔·波特 (美) .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

[3]程美华.我国视频网站发展态势与前瞻[J].重庆社会科学, 2014 (7) .

[4]卢剑锋.我国视频网站的未来发展趋势[J].今传媒, 2014 (4) .

竞争对手分析 篇5

随着国家政策对环保产业的鼓励,环保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时代。2008年“限塑令”推行以来,随着各地政府的积极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在塑料袋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舞台的同时,环保购物袋正在慢慢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环保购物袋这一行业的进入壁垒较低,目前,就整个行业而言,在国内还没有出现绝对的领导者,这就导致许多人看到其中有利可图,出现了一批批的行业新加入者。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程度。在当前这样一个各省均有多家环保购物袋生产商的行业情况下,企业想要进入其他省份开拓市场变得异常困难。

在省内,企业的竞争对手主要来自于福州与厦门这两个城市的生产商。由于福州与厦门属于整个福建省内经济发展程度与人口密度都名列前茅的城市,在地理与市场上占据的天然的优势。依托于这两地的便利交通与广袤市场,产家在将产品批发给当地零售商、超市商店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不断向周边地区开拓市场。在整个省内,这两个城市拥有相较于其他城市优渥的人才优势,使得这些产家在技术创新与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上具备相对优势。另外,作为整个省内的经济发展龙头,让处于其中的产家在融资等企业财务方面同样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至于省内其他城市中的环保购物袋生产商大多将注意力大部分集中于本城市内的市场开拓,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抑制了外来企业的市场开发。综上所述,省内的竞争对手在该企业所在城市均占据一定优势。

就全国范围而言(1)依托于生产原料的产商如苍南县银海无纺布有限公司、晨辉无纺布制袋厂等,凭借原料生产基地强大的配套能力可以提供各种种类齐全,形式多样的环保购物袋。同时依托原料生产基地强大的规模生产效应,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价格低,质量高,产量大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全力提供质优价廉,性价比高的产品回馈广大客户。

(2)凭借人才资源优势的产家如北京天津无纺布、爱林伟业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等,拥有先进的彩印机、凹印机、柔版印刷机、覆膜机、烫金机、制布、全自动制袋机、不干胶机、模切机等,为客户提供从产品设计、开发到印刷、成型一条龙的专业服务。并且这类环保袋包装制品以时尚的设计风格、先进的技术设备、精细的制作工艺、迅速的生产能力为企业生存宗旨,并引进现代化电脑管理,物流配送,以诚信、专业的态度服务客户。

(3)借助交通便利的产家如金诺包装制品有限公司、青岛诚杰环保袋有限公司等,以其便利的交通,积极开拓国内外环保购物袋市场。形成覆盖多个省市的销售市场并且产品出口至欧洲、北洲、日本等地。建成自己的销售网络,以合格的产品、合理的价格、完善的服务、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合作为基础加以快捷的交货使得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地位。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篇6

摘 要: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问题是近期一直在讨论的热点,文章讨论的目的主要是定义并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如此,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以及相关的评估分析指标体系也被提了出来,文章就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说明。

关键词:创新;特征;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031-02

公司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产生核心竞争力,这个观点是亚瑟·A.汤姆森和A.J.斯迪克兰迪在2003年提出来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公司经营的每一个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着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需要很多要素才能构成的。可以选择一种方式即企业员工贡献程度的高低对构成要素进行层次分别。孕育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一个软环境来发展,这个环境就是企业文化的范围;一个企业中,企业依靠着企业品牌来支撑着企业核心力发展;而企业的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不断发展的最主要原因。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资源。因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就是这几个要素构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些要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协同并且整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的主要特征

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于具备了以下7个特征因此与其他类型竞争力不同。

①战略价值丰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这个特点能够在价值创造以及成本降低方面胜过对手从而提高企业效率。这样一来不仅能把持续竞争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还能提高企业的行内利润水平并为顾客带来长期的利益。

②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培育以及积淀从而会产生独特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类型是企业独自拥有的。它不轻易被其他企业模仿和替代,因为它蕴育于企业文化以及融合在企业内质之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③支持着企业向更高的方向以及领域发展的是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一个坚实的“平台”,它所具有的能力是基础性的,但是却能够统领着企业其他的各种能力。而企业多元化战略发展成功与否也是由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来确保的。

④差异性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是企业最关键的地方之一,它应该是企业肚子拥有并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也就是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与效率的差异是由核心能力差异来决定的。

⑤企业当中的其他生产要素是可以正常交易的,但是不可交易性企业核心能力却不能。

⑥就替代性来说,核心能力与其他资源相比其被替代的几率较低。

⑦核心竞争力体现在非均衡性创新和研发能力两个方面,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中,技术不仅得到了创新,还突破了以往的发展模式。

2 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几点关键要素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有机整体,并且结合成这个有机整体的是一系列的独有能力,以下就从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6个因素说起。

2.1 人力资本

一个企业想要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应该首先重视人力资本,企业当中各方面的工作包括核心竞争力的执行、创新、制定以及评估等等这些工作的完成都是需要人去做的。因此企业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留住人以及如何将对企业做出贡献的人才与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出最大效益。除此之外,企业当中的部能够将构成核心竞争力的一些独立因素改变,这是因为他们在企业当中有着一些权力。他们这样的做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所以,根据这种情况,企业当中的高层管理者应该尽量协调各方面因素以及力量从而跟上核心竞争力方向和脚步。

2.2 技术创新

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包含了研发、技术改造、技术转化、技术保护以及应变等等方面的能力。它们之间是成正比的关系,也就是说,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性能、服务水平以及工艺水平程度高低取决于创新能力是否强大。也只有当产品各方面质量水平都得到保证的时候进入市场就不会产生那么多阻碍,同时也就保障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2.3 核心技术

企业获得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并且关键的条件就是一定要有用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这种核心技术体现在企业专利、产品标准会在未来时期内呈现出价值持续增长的情况。在创业初期,很多公司的规模以及资金都会出现或大或小一时难以解决的状况,但是如果企业能够拥有市场上领先的核心技术就能使公司走出困境从而将公司不断地发展并壮大。就拿微软公司在举例子说明,微软在发展之初也是靠着在IBM做零部件供应支撑着公司的发展,后来微软能够发展成世界上利润率最高的企业之一都是因为掌握了视窗操作系统的相关核心技术,这就是微软成功的原因之一。

2.4 管理体系

企业家的决策、推理以及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总的来说就是管理体系。在研究开发企业的资源的时候要通过组织机构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来实行管理职责从而在各个相关方面加强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除此之外,要想 更好的发展带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把企业优势充分凸显出来,就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把企业系统优势发挥出来。这样做不仅能够凝聚企业当中所有人的力量,还能够建立一支能力强大的管理队伍从而想着核心竞争力的目标迈进。

2.5 营销系统营销技术与营销网络

营销系统营销技术与营销网络是营销系统的两个方面。营销技术主要是为了能够使顾客个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所以针对性的以低价高质量的商品和劳务向大众推出;而能够满足企业售后服务以及产品推销的环境相对来说就是营销网络,这个环境需要满足市场调查、市场开拓、技术支持营销宣传以及产品销售等方面需求。营销网络是企业长时间获得巨大利润的有效途径。

2.6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在企业当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企业要想将市场份额提高或者将更大范围的资源进行整合就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进行支撑。企业文化由于其独特性的原因能够使员工自觉地协调从而将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不仅如此,企业文化还能有效的将员工凝聚起来从而服务于企业内部或者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 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评估指标体系

管理层面、技术层面以及市场层面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三个指标。

3.1 市场层面

一般来说,市场层面进行评估时都会重点考虑核心业务以及核心产品两个方面;关于企业的核心业务,在进行衡量时一般会明确该企业的主营业务;除此之外,企业的主要收入是否由该主营业务创造的。不仅如此,还要考虑到主营业务未来是否能在相关市场上稳固的发展。

3.2 技术层面

一般来说,在评估技术层面的时候主要针对核心技术以及创造核心技术的能力两个方面来进行。在进行评估时应该主要针对于明确专长以及优势技术两方面来进行;在这之后要考量这两方面的先进性特点是否足够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最后再考虑该优势技术与专长的独特性是否强大。

3.3 管理层面

在评估管理层面时,一般来说,企业的成长能力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能力,两者是有共通点的。在进行评估时主要考虑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个过程中的发展是否是在高层领导的重视以及监督下进行的;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企业的能力能不能支撑其有时候必要的技术开发能力,在发展技术时企业是否有充足的人才队伍;对于企业的人才,企业是否建立并完善了相关的激励制度;高层领导的进取精神以及学习精神是否坚持不断;企业的长远规划是否明确;以上这些方面都是在进行评估时应该要重视的问题。

4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4.1 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要重视相关技术的创新及构建

创新对于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必要的时候它能够将主要的3大效应发挥出来。先从自催化效应来说。企业核心技术的发展是有一定过程的,它是先被研发出来,之后扩散在企业当中之后逐渐被企业所接受。随着新的核心技术被痰法出来之后,紧跟着的就是新兴的技术模式,这两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获得巨大的利润,不仅如此还能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帮助企业扩大经营模式。第二个效应就是低成本扩散与收益。企业研发的新技术不单单运用于一个领域,它可以在很多个相关但是不同的市场中去发展从而获得较大的利用价值以及利润。最后发挥出来的效应就是技术创新增强效应。

4.2 从管理创新方面着手

在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时候还可以从管理创新方面着手,着手处应该针对于以下5个方面。

首先是管理理念创新。第一步应该转变竞争方式将传统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转移到核心市场;第二步转变以往重视环境理念,重点提高企业自身素质。第三步将传统的管理全面转向重点管理并处理好关键环节;第四步是着重把握价值链关键环节,较少垂直多元化发展。第五步是从减少企业风险方面转向于注重发展核心化业务;第六步是减少产品组合从而扩大组合管理方式;第八步是将以往传统的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转变为增强企业的持续发展竞争。

接着就是组织创新。第一步是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第二步是转变组织设计方式,将集权直线型转变为扁平化模式;之后是控制工作创新。第一步要将全新的控制标准制定出来;第二步是将企业信心花重点推进。

然后是关于战略创新。在企业的发展中,传统的发展方式就是竞争,在新局势的推动下,企业应该重点发展合作并且实行全球战略。

最后的一个内容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4.3 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要想更好更稳固的构建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帮助实现。企业文化具有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作用。首先可以通过塑造企业员工精神来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做到事事面面重点围绕着人来进行,使企业文化通过人的传播来进行发展,从而选择性、针对性的去挖掘、发现、发展带有企业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根据企业内部特点以及发展方面的特点针对性的去选择并利用一些有用的外部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吕心洁.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确认与计量研究[D].兰州:兰州商学

院,2013.

[2] 任丽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J].现代经济信息,2011,

(12).

竞争者分析 篇7

一、供应商压力分析

供应商压力是指在满足对方物资需要时会想尽办法使对方在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满足自己的要求, 使自己获得更高的收益。

独立学院的供应商压力来自其投资方和主办方。“公办高校民营企业”的办学模式是教育部倡导的独立学院的基本办学模式。它的优势在于能够较充分利用公办高校的教学、管理潜在资源, 吸引社会资本投资, 通过市场机制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它的劣势主要在于民营企业对独立学院的投资总量或规模相对有限, 对独立学院的投入具有投资回报性质, 在扣除母体高校合法权益和投资者合理回报之后, 留给独立学院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财力和动力相对不足, 发展的内在能量有限。绝大多数独立学院均采用这种办学模式, 有相当比例的师资来自母体高校, 而学院的管理团队也来自母体高校, 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与行政管理, 这虽然使独立学院容易有较高的办学起点, 但在真正“独立”后, 会面临师资、学生管理、硬件投入方面等一系列问题。

二、客户压力分析

客户压力是购买者在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提出有利于购买者利益的条件, 从而造成作为供应者的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的压力。购买者可以通过压低价格、要求高质量的产品、提供附加服务、加剧供应者之间的相互竞争等手段提高自己在交易中的地位。

根据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预测, 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将达到3300万人的总规模, 比2002年增加了1700万人, 即使本科招生保持现在的比例不变, 届时本科生总量将比目前净增加680多万人, 需要再增加680多所万人规模本科层次的大学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独立学院属于“三本”, 是高考考生当年录取本科的最后机会, 各个名校举办的独立学院其投档线也相对稍高, 每年不少学校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三、潜在进入者分析

行业外准备或正在进入某行业的企业称为潜在进入者, 潜在进入者在加入到某一新领域时, 会向该行业注入新的生产能力和物质资源、以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 其结果可能导致原有企业与其竞争出现价格下跌、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的局面。

独立学院的发展得到了大学、投资方和地方政府的普遍支持。从申办高校看, 普通高校如果通过银行贷款自办一所独立学院, 扣除成本, 学费收入结余只需10年左右即可还清本息;而与非教育机构或个人合作, 只需靠出租其办学权来获取收益。在普通高校扩招、学校内在潜力基本挖尽后, 各学校对发展独立学院给予极大支持, 许多学校原本并无二级学院, 在教育部2003年8号文发布后, 也开始积极申报独立学院。民间资金投入独立学院, 是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教育投资。由于有普通高等学校的参与, 解决了一般民办学校最担心的生源问题, 保证了投资安全和收益;民间资金共享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资源, 降低了所需的投资额度;投资回报高、效益稳定, 对民间资金吸引力很大。高等教育发展通过独立学院的形式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 许多投资方看好独立学院的巨大潜力、投入上亿元的资金, 有些甚至不要短期回报。地方政府认识到独立学院的发展对提高本地高等教育入学率、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等的巨大好处, 纷纷在土地使用、校园规划、资金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四、替代品分析

替代品是指与本企业产品具有相同功能或类似功能的产品。替代品是新技术和社会新需求的产物, 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 替代品的价格会比被替代产品的价格更有竞争力。

独立学院的替代品主要有职业教育、传统本科教育、出国等。同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相比,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自己的针对性。独立学院立足于培养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 属于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 不同于传统的一般的高等教育本科和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培养的是高科技部门、技术密集产业或知识含量高的行业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中高级管理者, 在知识结构上, 必须达到大学本科的文化层次, 理论课程体系虽然强调应用性, 但是应达到一定的理论广度与深度, 使专业能力有足够的理论支撑, 在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上, 不仅能操作, 还能进行技术组织指导、开发等。另外,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强化地方性, 关注本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对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 重点建设具有地方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以及实施本地区发展战略所需要的学科专业。在生源质量上, 独立学院的招生线为“三本”, 从“一本”到“三本”平均分落差相当大, 相对传统本科教育来讲, 独立学院的录取分数比较低, 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一本、二本的学生要差, 但是学费相对出国教育来说又低很多, 具有自己的细分市场。

五、行业内竞争力量分析

行业内竞争力量是指行业内现有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和程度。不同行业的竞争力激烈程度是不同的。如果一个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基本上势均力敌, 无论行业内企业有多少, 行业内部的竞争必然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 某个企业要想成为行业的领先企业或保持原有的高收益水平, 就要付出较高的代价;反之, 如果行业内只有少数几个大的竞争对手, 形成产业垄断状态, 企业间的竞争便会趋于和缓, 企业的获利能力就会增大。

针对独立学院的实际, 主要竞争因素在于学费、学校声誉、生源地域分布等方面。学费是独立学院生存、发展和壮大的主要财力保障。学费与独立学院的办学规模与教育质量并无直接关系, 但对学生报考意愿有重要的影响, 学费高低直接影响报考人数、生源质量和新生报到率。由2008年中国各省市独立学院本科专业人均学费排行分析发现, 人均学费的高低与独立学院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学费普遍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的学费。独立学院的社会声誉体现了独立学院社会影响力和媒体关注度, 反映了独立学院的办学优势、办学特色和参与社会活动的状况。分析2008年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的独立学院排行, 媒体关注度较高的独立学院大致包括几类情况:高等教育实力雄厚省市的独立学院;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独立学院;旅游资源丰富的省市的独立学院;艺术类的独立学院。在独立学院学费、地理位置等因素大致等同的情况下, 本地生源比例越低, 表明其办学水平越高、全国影响力越大, 将来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较强。本地生源比例是预测高校成为区域性、全国性或国际性大学的重要衡量指标。分析2007年我国独立学院本地生源比例情况, 得出影响本地生源比例的主要因素包括独立学院所在省市公立高校招生规模 (公立高校招生规模越大, 独立学院招生空间越小) ;独立学院所在省市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欠发达地区考生普遍更倾向于通过复读进入公立高校) ;各省市对独立学院发展的支持力度。

摘要:利用波特的竞争模型, 对作用于独立学院的供应商压力、客户压力、潜在进入者、替代品、行业竞争力量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独立学院“转设”是国家的政策导向, 向民办普通高校“转设”是独立学院的根本出路, 这种新形势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关键词:独立学院,五力竞争模型,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7.

[2]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2008中国民办高校评价研究报告[R].http://www.cuaa.net.

竞争者分析 篇8

关键词:竞争力,宝洁,洗化行业

一、波特竞争力分析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一种识别相关市场中竞争优势来源的理论框架。行业中已有的厂商都力求通过管理战略的选择来追求这些竞争优势。根据波特 (M.E.Porter) 的观点, 一个行业中的竞争, 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 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 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 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 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 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

二、宝洁市场领导者的定位

宝洁1837年创立于美国的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 1988年开始进入中国, 在广州成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广州宝洁有限公司,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宝洁公司已陆续在广州、北京、上海、成都、天津等地设有十几家合资、独资企业。宝洁经营着300多个品牌, 它的飘柔、海飞丝、潘婷、舒肤佳、玉兰油、护舒宝、碧浪、汰渍和佳洁士等更是国人家喻户晓的品牌。在洗发水产品上宝洁的“三剑客”占据了半壁江山。

2010年1月7日, 国内知名媒体《南方周末》发布2009“世界500强企业在华贡献排行榜”, 宝洁公司连续第三年位列日化类公司排名第一名, 居2009年总榜第八位。

“世界500强企业在华贡献排行榜”为国内最有分量的企业责任评选榜单之一。从2007年开始, 宝洁均在该榜单总榜及“在华经济责任榜”、“在华公众形象榜”两个子榜中位列前20位。2009年, 宝洁公司在“在华公众形象榜10强”子榜单上排名更是从2008年的第十六位上升至第五位, 继2007年 (排名第七位) 后再次成为家居个人用品领域惟一入选10强的公司。

在洗发水市场上, 宝洁是占有55%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洗发水市场上是绝对的领先者。之后就是联合利华, 占据约有12左右的市场份额, 一直都紧随宝洁的步伐。然而丝宝的出现, 不仅对宝洁, 更是对联合利华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这三家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面对前面的领先者宝洁和后来赶上的丝宝, 还有二三线品牌的扩张, 其他的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联合利华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该如何保持现有的市场份额, 该选择什么战略来保证公司的持续快速增长, 将来该何去何从。

三、宝洁公司竞争力模型分析

1. 新进入者的威胁

根据AC尼尔森2007年的统计数据, 中国日化市场总销售额中, 洗发水为13.6亿美元。2007年中国洗护发产品的市场销售额为250.52亿元, 其中农村市场为107.52亿元。行业内人士指出“洗发水的利润率通常可以达到牙膏的2倍左右, 牙膏的毛利率一般在30%左右”。这也是多家公司在这一块激烈竞争的原因所在。

这个领域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进入壁垒越高, 原有厂商的盈利能力越强。进入壁垒的来源有几种, 包括高额的资本成本、规模经济、技术壁垒和政策壁垒等。另外如果顾客具有品牌忠诚, 那么使顾客转向新进入者的产品的成本将形成一个强大的进入壁垒。进入分销渠道是另一种潜在的壁垒, 产品差异也会构成进入壁垒。在中国的洗发水市场上, 现有企业将进500家, 全国洗发护发有300多个品牌, 其中有20多个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宝洁和联合利华作为洗发水市场上的第一集团, 垄断了市场, 占据了整个洗发水市场的70%的份额, 这两个有着悠久历史和雄厚资本的对手在中国的近20年间, 不断壮大。对试图进入洗发水市场的其他企业来说, 除非一开始就能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 并能占据比较可观的市场份额, 否则过高的平均成本将使这些潜在竞争者无法与这两家公司匹敌。

就洗发水而言, 商品本质区别不大, 但是由于品牌的建设及其中所诉诸的不同情感理念和功效, 产品已经基本饱和, 市场的细分比较完善, 进入该类市场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初期投入的高额营销费用, 以及终端渠道的建立更是筑高了进入壁垒。中国的洗发护发市场属于寡头垄断。

2. 替代品的威胁与竞争

当去屑洗发水市场上一枝独秀的情况维持了近二十年的期间, 表面上风平浪静, 下面确是暗流涌动。在仍然不断增长的去屑洗发水市场上, 超过110亿的市场, 作为在此市场上几乎无所得的联合利华来说, 要在洗发水市场上扳回一局的话, 无疑这是个很好的机会。

在我国20岁—55岁年龄段中, 超过83%的消费者有不同程度的头屑问题, 其中受到头屑困扰的女性消费者占82%, 男性消费者则高达84%, 有56%的被访者认为头屑已经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这正给了联合利华对去屑产品深度研发和差异化推进的先机—男性去屑洗发水的市场, “清扬”也应运而生。

从下表整理的宝洁与其主要竞争对手联合利华的产品种类中, 可以看出, 宝洁在洗护日化的市场上, 联合利华都存在相应的替代品, 尤其在原本独树一帜的去屑市场, 随着清扬的加入也打破了一家独大的格局。

3. 供应商的力量

宝洁公司一直就具备世界范围内领先的供应链管理水平, 在权威的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 (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 AMR) 关于“最好的25个供应链”的评估中, 宝洁公司位列前三甲。作为最终产品生产商的宝洁是其所处整个供应链中的核心节点。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的销售企业, 以及消费者构成了该供应链的两端。宝洁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 比如石油、磺酸等化工原料等会通过一、二级供应商逐级供应。在过去的20年中, 宝洁产品在中国的销售主要存在两个渠道:一个是通过分销商网络供应各个零售商, 比如广东中山市万荣营销有限公司、山西八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百隆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等;另一个是宝洁直接和零售商对接, 比如沃尔玛、上海联华、苏果等大型零售终端。当然, 有的企业可能既是分销商也是直接的供应终端, 比如之前的山东潍坊百货。产品在不同销售主体之间的转移会通过宝供、宝运, 以及招商等物流企业来实现。本文主要涉及的内容, 即宝洁公司如何通过对物流业务和销售关系的操作把产品送到最终的消费者手中。宝洁的产品供应部、客户业务发展部分别主要承担着这些职能。

4. 买方的分析

自1993年, 宝洁发起了全国性的寻找分销商的活动, 通过一定的考察程序, 一个城市往往会有两三个分销商。在随后的数年中, 宝洁的分销商遍布全国, 数量一度达到1 000个以上。这也成为当时宝洁相对其他企业巨大的竞争优势。宝洁的分销商将扮演三个重要角色:一是向其零售和批发客户提供宝洁产品的首要供应商, 二是现代化的分销储运中心, 是向生产商提供覆盖服务的潜在供应商, 三是向中小客户提供管理服务的潜在供应商。

宝洁所在的洗护市场替代品众多, 客户的选择余地较大, 尤其对于一部分价格敏感者而言, 缺乏长期的品牌忠诚度, 一旦竞争对手实施促销战略, 极有可能就放弃了最初选择。

四、结论

作为领导型品牌, 宝洁公司是全球快速消费品行业中的佼佼者。它实行了以下策略来维护其品牌的领导地位。

1. 了解客户、坚持品牌的核心诉求

宝洁公司通过连续不断的市场调查。了解自己顾客的基本情况。同时还设立免费投诉专用电话, 顾客能随时直接打电话就公司的产品提出批评意见。每样产品都应该具备核心功能诉求, 明确其战略定位。宝洁打造品牌的重要原则是坚持品牌核心定位不变。无论有什么外部影响, 无论别人认为是否不需要去屑这个功能了……海飞丝都坚持在去屑这个领域做, 努力把去屑做得更好。

2. 长期展望、不断革新

宝洁公司对每一个市场机会都倾心研究, 从而设计出最佳产品, 然后经过长期努力, 使产品获得成功。宝洁公司是积极的产品革新和按利益进行市场细分的热心者。它不是用大量广告投入推出相同品牌的产品, 而是推出新的品牌。该公司花费10年时间, 研制出第一种有效防治龋齿的牙膏——克蕾丝。之后又历时数年, 研究并推出了第一种有效去头皮屑的洗发精——海飞丝。该公司通过消费者全面切底检测新产品。只有消费者表示出对该品牌产品真正的喜爱时, 它才将新产品推销到全国市场上。

3. 双翼齐振、多品牌扩展

宝洁公司生产不同尺寸和不同款式的品牌, 以满足顾客的不同偏好。这使其品牌在货架上占据更多的空间, 从而防止了竞争者入侵未被占领的市场。宝洁公司首创在同类产品中营销几个品牌的策略艺术。每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都略有差异。有几种品牌在货架上“封锁”了货架的空间, 同时也就增强了对经销商的影响, 同时注重产品的延伸, 从玉兰油护肤扩展到玉兰油的沐浴系列, 用现有的强大品牌推出新产品可节约大量广告预算, 使新产品迅速获得认可和信誉。

4. 有效的促销、强硬的竞争

宝洁公司设立了一个促销部门, 协助各位品牌经理进行卓有成效的促销活动, 以便达到其特定目标。该部门研究消费者的信息和贸易成交结果, 并就这些信息和结果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的有效性提出专家意见。宝洁公司总是使用大棒逼迫入侵者就范。为了通过促销活动打垮新的竞争品牌, 阻止他们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花费巨资也在所不惜。

由此可见, 宝洁公司之所以能保持其领导地位, 不是因为它在某个环节上获得成功, 而是因为它卓有成效而协调地将市场领导的诸要素组合在一起了。

民办本科竞争策略分析 篇9

我国民办本科已进入注重内涵发展的转型期, 民办本科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补充到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转变, 截至2013年底, 我国民办本科院校共385所, 其中本科普通院校98所, 独立院校287所, 本科普通院校在校人数2809884人, 独立学院在校人数2389774人, 已经占到全部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0.8%。民办本科应该把握转型这个大趋势, 实现从过去依靠广告、宣传等营销手段和现代化校园来吸引生源, 到打造核心竞争能力的跨越。那么, 如何打造民办本科的核心竞争力呢?本文结合公司战略中的内容, 借助战略分析的几个模型来对民办本科进行竞争策略分析。

二民办高校竞争策略分析方法

1. 民办本科的环境分析——PEST模型

民办本科的经营活动总是在特定的社会宏观环境中进行的, 宏观环境分析的关键要素包括:政治和法律 (political factors) 、经济 (economical factors) 、社会和文化 (social factors) 、技术 (technological factors) 四个因素, 这四个因素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组合起来是PEST, 所以这种宏观环境分析也叫PEST模型。

第一, 政治因素。主要分析国家政策和法律对民办本科教育的影响。只有明确民办本科的政策动向, 才能顺势发展, 办好民办本科教育。2002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 2008年4月1日起实施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和最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为民办本科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的保障。但实际是, 民办本科面临政策落实不到位、与公办高校待遇不平等、产权不清晰和制度保障不完善等各种困难, 因为政策始终没有明确一些关键概念。因此, 政治因素对民办本科的影响是机会与危机并存的。国家对民办本科总体采取积极扶持的态度, 对民办本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是政策界定不清晰及落实不到位,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办本科的发展。

第二, 经济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居民的收入水平逐年提高, 高等教育需求日益旺盛起来, 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 但是公办高校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民办本科就有了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 民办本科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20%, 其市场地位也逐步提高。所以, 经济因素对民办本科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

第三, 社会和文化因素。主要指的是社会价值观念对民办本科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对教育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不再把学费仅仅看成一种单纯的消费支出, 而是把教育作为一种将来能产生个人收益的生产性投资。并且, 随着改革的深入, 社会对学历和文凭的弱化, 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 社会对民办本科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但是也应该看到和公办高校的差距, 人们受到路径依赖的影响, 第一选择仍是公办高校, 而选择民办本科大多属于无奈之举。所以, 社会和文化因素对民办本科的发展可以说是积极和消极影响兼具的。

第四, 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指技术进步对民办高校带来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 教学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近20年来, 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广泛运用于教学中, 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 远程教育的出现, 对传统教育类型有替代作用, 这也使得民办本科的竞争更加激烈。

2. 民办本科的市场竞争力分析——五力模型

波特提出了用以确定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和行业可能达到的最终资本回报率的五力模型。参照五力模型可引申为“民办本科市场基本竞争力”模型。这五种力量分别是: (1) 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 民办本科教育的潜在进入者; (2)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教学设备、教育资源的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 购买商的议价能力, 民办本科教育的消费者; (4) 替代产品的威胁, 远程教育和网络学位等开放式高校的出现; (5) 同业竞争者间的竞争, 民办本科之间, 民办本科和公办高校之间。这个模型揭示了影响民办本科竞争的强度和态势的各种力量的相互作用, 如图1所示。

第一, 民办本科潜在进入者的威胁。经过办学经验的积累和经济实力的积蓄, 部分专科开始提高办学层次;还有公办普通高校与民营机构合作办学的独立学院也试图在高教领域扩张, 还有部分培训机构试图从事正规化的办学, 参与教育资源整合, 与民办本科参与市场竞争。这些新的进入者的威胁能为民办本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但为了捍卫自己的市场地位, 现有民办本科必定要加大行业进入壁垒。

第二, 教学设备、教育资源的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在民办本科的举办过程中, 小到教学设备、仪器、教材相关物品的购买, 大到学校的基础设施的修建、维护和教师的聘请和培训等是必不可少的, 市场上这些物质和人力资源也是千差万别, 优劣不一, 所以在民办本科的运行中, 要有严格的监督体系, 使民办本科在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不断增强。

第三, 民办本科教育消费者的议价能力。“教育消费一直都呈现上升趋势, 但升到一定的较高值的时候, 政府部门理应作出干预, 使之处于一个合理的区间范围内”。否则高教市场会出现萎缩。特别是民办本科的收费一直备受争议, 它的学费是普通公办学校的两倍, 2012年我国民办本科学费在偏远的西部达到10000~12000元, 东部普遍在12000~16000元, 有些艺术类、医学专业和某些王牌专业甚至超过20000元。而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810元/年, 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只有6977元/年。一个普通城镇家庭勉强能支付民办本科的学费, 但还有住宿费、生活费、书本费等额外的费用, 要培养一个民办本科的大学生稍显吃力, 更别说农村居民, 这必定会损失一部分生源。但是, 如果民办本科降低收费标准, 又会使办学困难重重, 民办本科的竞争策略选择更具挑战性。

第四, 远程教育、网络学位等开放式高校替代品的威胁。现阶段, 我国民办本科所面临的替代品的威胁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兴起的远程教育、网络名校公开课的威胁。这些替代品为受到时间或者地点限制的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通道。如英国牛津大学通过网络授予博士学位, 足见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冲击。随着远程教育的日趋成熟, 民办本科将面临一次新的变革。

第五, 同业竞争者间的竞争, 民办本科之间, 民办本科和公办高校之间。在构成民办高校竞争结构力量的对比中, 由于公办高校在人、财、物等方面的优势, 长期以来, 它有较好的口碑、声誉, 具备可以依托的优势专业, 使得它在教育市场夺得先机, 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因此, 公办高校作为一股竞争力量在与民办本科的竞争中保持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3. 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分析——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将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同列在一张“十”字形图中加以对照。优势 (strengths) 指能为企业带来重要竞争优势的积极因素或独特能力, 劣势 (weakness) 是指限制企业发展有待改进的消极方面, 机会 (opportunities) 是指企业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有利于企业的时机, 威胁 (threats) 是指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时机。民办本科应该利用SWOT分析进行自我诊断, 利用机会、发挥优势, 克服不足和远离威胁, 从而打造核心竞争力。下面用“SWOT”分析方法对民办本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整合, 如图2所示。

三结论与讨论

民办本科在教育产业化过程中, 既有来自民办本科之间的竞争, 也受到公办高校的挤压, 还受到了其他办学力量的威胁, 因此, 民办本科要实现竞争目标, 必须采用有效的竞争策略。以上三种公司战略中的模型都有助于民办本科分析自身所处环境, 清晰定位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进而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动, 设置一些重点专业, 有重点地发展热门专业, 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特定的教育领域获得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刘林.我国民办高校持续发展之道[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10

[2]牟阳春.2002年中国民办教育绿皮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2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

[4]邬大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01 (2)

[5]陈天.新建本科院校竞争策略分析——基于波特的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式[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2 (4)

竞争者分析 篇10

1 生态工业园的竞争优势分析

竞争优势是以生态工业园区的各种要素:企业, 资源, 创新能力, 竞争差距, 基础设施等为基础, 集群化发展的方式, 活跃生态园区的企业技术创新, 园区企业间以共生网络关系运行, 给生态工业园区带来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1.1 产业集聚优势。

传统工业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 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 且在地理上集中, 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生态工业园是一种集约发展模式, 打破了传统的小且散的模式, 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不仅缓解了经济与资源之间的矛盾, 还有利于转变产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具有很强的产业集聚效应。由于企业间相互利用副产品或废物变为可利用的资源, 从而节约了生产成本和采购费用。企业的集聚, 降低了运输成本, 在生态工业园内, 通过共生网络的形成, 原材料、副产品大多是短距离的运输, 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和生产时间, 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1.2 创新优势。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包括观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在传统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商品和三废 (废气、废液和废渣) , 结果是浪费了资源, 污染了环境。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实行循环经济, 将三废作为生产原料, 既节约了资源, 又改善了环境。这种变化, 主要是建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观念创新的结果。另外, 传统的企业之间的关系, 以相互竞争为主, 但是由于生态工业园区实行循环经济, 其中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整个园区的效益密切相关。如果只是一味的只顾本企业效益, 就会影响或破坏整个园区的运行。所以, 必须具备企业间的共生、协调的观念, 才能保持企业和园区的持续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 传统的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环境的关系为主;而现代生态学则拓展了人和环境的关系。传统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如何提高人的物质福利;而生态经济学则研究如何全面提高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这两个学科的发展, 深刻地体现了科技创新的成果。而生态工业园区的建立和发展就必须体现这两个学科发展的成果, 才能更好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不仅要在理论指导上, 而且必须在具体技术应用上有重大创新。例如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废物再生技术等。

1.3 总成本优势。

在生态工业园区内, 将三废作为生产原料, 节省了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和采购成本, 为生产争取了时间。企业之间通过共生网络关系, 形成上下游产业链, 利用废料, 不仅避免了大量的废料处理费用, 降低了运输成本和库存量, 生态工业园区是企业内的交易频率, 同时交易双方都处于稳定的一个区域内, 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 形成强大的成本优势。生态工业全区的企业更强调合作, 从而形成共生网络关系, 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 从而使整个生态园区的总成本降低。

1.4 区域品牌的优势。

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增强了园区的产业竞争力,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政府积极推动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和发展, 通过改善投融资的软, 硬环境, 通过政策扶持和推动, 为生态工业园的稳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有利于加强区域品牌效应, 生态工业园的这种区域品牌效应, 整体竞争力优势是任何一个的孤立企业所无法比拟的。

1.5 低风险优势。

生态工业园区是一个绿色的社会系统, 是多种要素、多重主体、多种联系形成的集合。不但促进了园区内各种要素的结合, 更有利于创新主体竞争与合作。创造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氛围。由于地域的接近和交易的频繁相关性, 加强了园内的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企业之间可以联合的技术攻关, 共同承担技术创新的风险。企业集群促进了园区内知识与信息的累积效应的产生及快速流通, 降低了创新的风险。

2 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的现状与发展障碍

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的第三代产业园区,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还处于试点阶段, 自1999年以来, 我国开始在生态工业和区域环境的治理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截止到2010年6月, 已通过批复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46个, 其中行业类园区10个 (涉及钢铁、能源、电解铝、氧化铝、制糖、造纸、化工、矿山开采、炼焦、环保产业等行业门类) , 综合类园区35个 (开发区和高新区) , 静脉产业类园区1个。“十一五”期间, 为实现环境优化经济发展和重点污染物总量削减10%的目标的, 通过加强污染源集中的各类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和重点企业的生态化改造和环境监管入手, 以园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强化环境准入、工业生态链的建立和完善及总量控制等为技术途径,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提高地方经济增长质量, 强化污染源集中区污染物控制, 提高区域污染物总量削减力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促进节能减排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国生态工业园处于初级阶段, 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 具体变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政策缺陷对发展生态工业园的阻碍。

态工业园建设是以清洁生产和污染预防等思想为基础, 但在中国的环境法体系中体现的很缺乏, 没有很完善的体现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而且在中国生态园区的发展工程中, 企业缺少技术依据, 政府和相关部门也缺乏管理依据。而且, 每个省份的资源情况, 产业结构情况不一样, 指标体系和规范都还不够完善。所以造成政策缺陷对发展生态工业园的阻碍。

2.2 理论研究尚在初级阶段, 不能给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充分的指导意见。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研究都集中在研究现状, 经验总结, 虽然有部分探讨生态工业园区规方法和研究以及模式的讨论, 但是没有提出一般的生态园区的构建机理以及普遍性的适用方法。对生态工业园的定量研究也很少, 对于准入园区的企业的标准也不成熟。

2.3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出现招商引资的恶性竞争, 园区产业定位不明确。

近年来, 我国各地响应国家号召, 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园区, 但是出现为了加快生态园区的建设速度, 出现了招商引资恶性竞争, 造成准入的企业而规模小, 质量不高, 或者没有达到生态工业园区准入的标准, 这对生态工业园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定位模糊也是现阶段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障碍。园区缺乏特色就缺少竞争力, 不利于产业生态化的形成。

3 提高我国生态工业园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3.1 完善生态工业园相关的法律法规。

建立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法律法规, 要求生态园的建设体现社会, 经济, 效益同时发展, 统筹兼顾。制定区域法规, 行业政策和企业发展等规划以清洁生产和污染预防的思想为基础。

3.2 完善生态工业园区内支持体系和鼓励政策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有相对集中的一定规模的场地, 并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物流配送和管理机构, 并有良好的园外环境。通过制定和完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补贴政策、信贷政府和排污收费返还等鼓励政策:完善园内信息系统、新技术开发、企业孵化器、清洁生产检查等支持体系。

3.3 完善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管理

3.3.1 完善园区的生态管理。

生态园区的管理应以循环经济, 绿色管理为基础, 以ISO14000法律法规为标准, 综合治理整个园内区域环境, 实现清洁生产和排污预防的全过程控制。园内应建立一个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 以环境管理为职责, 实行强制性的行政管理。

3.3.2 完善企业的生态管理。

生态工业的绿色管理, 不能只依靠强制性的行政管理手段, 也要通过企业管理层次的手段。企业的生态管理可以通过清洁生产, 建设生态型的企业文化, 对员工进行生态化生产的教育等等。企业开展清洁生产, 要检查企业自身的工艺流程, 技术要求, 把高污染, 高能耗的关键环节做出改进, 减少污染。国家环保局规划生态园区的企业的清洁生产要达到50%以上, 预计2020年, 80%的企业会开展清洁生产。

3.3.3 完善产品的生态管理。

通过产品的生产周期过程去控制, 从产品的原材料的选购到废物的处理一系列过程进行生态化的控制。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来确定产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然后通过回收利用, 回收设计或者加工来减少或防止污染。使用绿色包装说明和生态标志, 使用便于回收的包装材料。不仅有利于改善环境, 也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提升产品的认知度来引导消费。

3.4 加强理论研究

对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创新, 国家应大力支持和鼓励, 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生态工业支撑体系, 给一批具有较好应用前景和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生态工业技术经费支持, 还应加强定量研究, 为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建立一套适用的指标评价体系, 对生态工业园的各项指标和建设提供标准和依据。

参考文献

[1]王英伟, 杨成江, 吴德东.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SWOT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0.

[2]吴志军, 金志芳.生态工业园区企业竞争优势探究[J].企业研究, 2007.

[3]吴志军.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研究[J].中国权威经济论文库, 2008.

[4]生态工业园.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959500.htm

[5]苏瑜.生态工业园建设与管理体系研究-以日照市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 2009.

[6]湖北环境保护网.www.hbepb.gov.cn/hbyw/kjbz/stgyy/

竞争者分析 篇11

关键词:竞争关系;前提;新标准

竞争关系在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中一直具有重要意义,它直接决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否成立以及原告是否具有诉权。但是随着司法实践资料的不断丰富,竞争关系前提理论的内容和价值受到了法官和学者的质疑。有学者认为“以竞争关系的存在作为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前提是一种望文生义的做法,是对立法目的和立法内容的一个曲解。”更有学者明确提出应抛弃竞争关系的要求,将重点放到判断竞争手段的正当性上。笔者通过梳理学界有关竞争关系的最新动态,认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可以考虑放弃竞争关系这一前提。

一、以竞争关系作为认定前提的由来

我国司法实践一直将存在竞争关系作为认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前提,但是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二款的内容来看,并不包含竞争关系这一要件。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曹建明法官曾指出“认定不正当竞争,除了要具备一般民事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以外,还要注意审查是否存在竞争关系”,这是目前可查的竞争关系前提理论的源头之一。以存在竞争关系作为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逻辑起点,其实是基于区分调整对象的考量,只有经营者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才可以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这与一般的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有着明显区别。

二、竞争关系淡化

竞争关系前提理论的提出曾一度为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但是随着竞争形式的日新月异和行业的交叉发展,竞争关系已经不限于传统商业的直接竞争关系,许多法官为了解释案件中的竞争关系而煞费苦心,界定竞争关系的角度也是五花八门。以孔祥俊法官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广义竞争关系理论,并将竞争关系分为三种类型;以郑友德、杨国云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间接竞争关系理论,根据保护法益的侧重点的不同,对不同类别的行为提出了不同的判断竞争关系是否成立的标准;此外,地方法院在司法实践中还提出了“扩张解释说”、“潜在竞争关系说”、“特殊竞争关系说”等等,目前司法实践中使用较多的是广义的竞争关系理论。但由于竞争的协同性和关联性对广义竞争关系理论提出了包容性要求,而当前的立法技术又无法明确广义竞争关系的具体内容,广义竞争关系理论的边界开始逐渐模糊,“竞争关系淡化”成为司法实践的新趋势。

三、考虑放弃竞争关系前提的原因

鉴于竞争关系淡化的趋势,一些学者提出,司法实践中应考虑放弃以竞争关系为前提的审判思路,笔者支持这一观点。首先,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并没有规定本法的适用以存在竞争关系为限,而且通读该法全文,会发现以竞争关系为前提的裁判要旨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目的和内容相冲突。《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保护多元利益的法律,它不但保护竞争者,还保护消费者、保护市场竞争秩序,以竞争关系为前提缩小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范围。其次,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是只发生在竞争对手之间,《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10、11条规定中涉及的具有独占地位的公用企业、雇员、政府等对象也受法律调整;此外,行业的交叉发展也可能使两个并行不悖的经营者之间存在竞争利益。再次,认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核心是考察竞争手段的正当性,将竞争关系作为前提要件会是一种过于狭隘的做法。最后,司法实践中,分析竞争关系耗费了法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竞争关系内涵本身就不明确的情况下,以竞争关系为前提显然弊大于利。事实上,通过查阅大量的不正当竞争案件判决书可以发现,我国司法实践中早已经出现了回避竞争关系而裁判的做法,这说明竞争关系并不是一个不可缺少构成要件;而西方国家如德国、芬兰的竞争法也未将竞争关系列为构成要件之一。

四、认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新标准

广义竞争关系的应用打破了直接竞争关系的局限性,但是广义竞争关系理论仍然不能成为判断竞争关系的“万金油”。鉴于广义竞争关系内涵的不确定性和网络等商业领域不正当竞争纠纷的特殊性,有学者提出了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标准:第一种是以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诉良俗为标准,凡是有悖于这两者的竞争行为都应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第二种标准是,既然《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并未提及一定是竞争对手所为,是否必须存在竞争关系”,那么除明确规定了竞争对手的第5、11、14、15条之外,其他不正当竞争案件可以不考虑竞争关系前提。第三种是以“侵害结果”为标准,只要一方经营者的竞争行为给他人造成了不合理的侵害结果,那么就可以认定为实施了不正当竞争。笔者更倾向于第一种标准和第三种标准的结合,因为以第一种标准作为单一标准,确实容易产生滥诉的现象,如果能够结合第三种标准,则有利于原告主体适格。

五、结论

近几年,以竞争关系为前提认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做法一直处于争议之中,相关学术文章不在少数,但是最终都回归到了沿用竞争关系前提这一观点,主要原因在于防止滥诉。笔者认为,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以其为由而沿承一个有缺陷的审判模式也实属不该。滥诉的控制在于完善立法,裹足不进其实是遗留后患。

前文中笔者已经阐述了以竞争关系为前提的诸多不合理之处,笔者认为,司法实践应从竞争原则出发,以利害关系、侵害结果为考查要素来认定不正当竞争行为,这也是回归《反不正当竞争法》立法宗旨的一种表现。

竞争者分析 篇12

依据经营主体不同,我国网络银行可分为电商系网络银行( 简称“电商银行”)[1]和直销银行两类。电商银行的经营主体是由电子商务企业发起设立的民营银行,为独立的法人企业。直销银行隶属传统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部等内部部门,为非法人机构[2]。本文在分析网络银行业竞争态势的基础上,结合电商银行独特资源和优势,以塑造竞争优势为切入点,探讨电商银行的竞争战略。

一、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网络银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在网络银行诞生之前,电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竞争者已经进入在线金融服务市场,因此网络银行业作为新兴行业,开端即呈现多方主体参与竞争的复杂竞争格局。运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对行业内现有竞争者、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供应商、购买者的竞争力进行分析,以探究网络银行业竞争态势,为电商银行从三大基本竞争战略———集中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中选择适当的竞争战略提供参考。

( 一) 行业现有竞争者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网络银行业现有竞争者主要为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成立的直销银行,如兴业银行“钱大掌柜”、北京银行直销银行,因其自身资本规模小、线下营业网点少、跨区经营困难,面对线下银行业务由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主导的竞争格局,率先开通直销银行,抢占网络银行的业务市场,是寻求新盈利增长点的捷径,但这些直销银行存在以下问题:

1. 数量少、实力弱

一是在位直销银行数量少、资产规模普遍较小。截至2015年4月底我国现有直销银行约20家,其中规模最大的钱大掌柜资产规模也只有500亿元,远小于兴业银行自身实体银行高达4. 41万亿元的资产规模; 二是用户规模小、覆盖面窄。诞生最早的北京银行直销银行迄今为止用户仅10万户,钱大掌柜50万名用户中60% 为原有电子银行和线下实体银行的存量用户。因此直销银行的发起早于电商系网络银行,却仍局限于原有的细分市场,客户覆盖面窄,使市场留存较大空白。

2. 产品和服务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直销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虽然涵盖银行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但强调业务的“直销”理念,业务去个性化,追求品种简约,加之需要协调与自身实体银行现有业务的关系,避免与其发生内部竞争,目前只能提供投资理财、个人贷款、信用卡还款等有限的在线金融服务[3],如民生银行的直销银行仅提供如意宝、定活宝、民生金、随心存、轻松汇五种业务,难以满足用户差异化的服务需求。因此直销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品种较为单一,同质化程度高,导致其易受到替代性产品和服务的冲击。

( 二)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1. 潜在直销银行

目前传统商业银行几乎都已开通电子银行,尚未进入网络银行业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开通直销银行不存在技术难题,凭借自身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身份设立直销银行没有政策门槛,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依托资本体量、客户资源和政府信用背书的优势,可将线下银行业务的主导地位延伸至直销银行,极大影响行业竞争格局。这部分传统商业银行有的已经开始筹建直销银行,如工商银行正积极打造直销银行“工银融e行”,将加剧网络银行业的竞争。

2. 潜在电商银行

大型电商企业如腾讯、苏宁均有意成立网络银行,其中腾讯作为共同发起人之一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线下网点已对外营业,未来或建为纯网络银行,苏宁银行的名称已经过工商总局预核准。电商企业均有独特的电商业务体系和资源积累,可发挥自身商业模式的优势,例如腾讯庞大的产业体系涵盖社交、娱乐、电商、金融领域,已实现社交平台内嵌电商、金融服务,拥有巨额的用户流量和多层次的渠道优势,若开通渠道入口与微众银行共享用户流量,可迅速吸纳大量用户,跻身电商银行前列。

3. 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潜在进入者进入某一行业时面临的障碍,分为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两者共同影响潜在进入者进入网络银行业的难易程度。网络银行业的在位直销银行可以利用法规政策等外部因素构造的结构性进入壁垒和自身市场行为制造的策略性进入壁垒,加大潜在进入者进入行业所需承担的生产成本,迫使其放弃进入行业,维持自身在行业中的现有地位。目前,对于由传统商业银行和大型电商企业成立的网络银行,并未形成高进入壁垒。

( 1) 结构性进入壁垒

结构性进入壁垒主要有绝对成本壁垒、必要资本量壁垒、产品差异化壁垒、法规政策壁垒。第一,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络银行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相当,技术、经营模式可复制,使潜在进入者易获得相同成本,在位直销银行难以形成绝对成本壁垒。第二,必要资本量壁垒来自监管部门对成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注册资本要求,直销银行隶属商业银行的内部机构,无注册资本约束; 新设电商银行以成立民营银行为前提,注册资本门槛将排除中、小型电商企业。第三,直销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程度高,未形成产品差异化壁垒。第四,民营银行试点加速,监管部门正加快完善有关远程开户的法律法规,法律政策壁垒逐渐降低。

( 2) 策略性进入壁垒

策略性进入壁垒是在位直销银行主动采取的进入阻挠行为。由于在位直销银行的数量少,资产体量有限,业务范围基本局限于实体银行所在的经营区域,主要覆盖原有实体银行和电子银行的客户,且市场集中度低,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尚未形成寡头垄断市场,各方均无垄断势力以实施影响后续进入者的市场行为,因此现阶段通过策略性行为阻挠潜在进入者进入网络银行业的方法和效果有限。

( 三) 替代品的威胁

网络银行的替代品是同样借助互联网渠道提供在线金融服务的传统电子银行和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前者主要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后者具有代表性的如第三方网络支付、P2P网络贷款、互联网货币基金。由于网络银行的替代品有极强竞争力,对网络银行的业务造成巨大威胁:

1. 替代品的替代性强

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分别面向PC端用户、移动端用户,覆盖互联网的主流用户终端,微信银行则介入即时通信服务应用程序微信提供的网络社交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面向数量达5亿的微信用户提供移动银行业务。电子银行在渠道构建、操作流程上都与网络银行高度相似,但能提供全面的银行业务,与网络银行相比业务种类和范围不但高度重合甚至更为丰富。另外网上银行向用户发放USB Key、动态口令牌等安全介质以增强安全保障,手机银行还提供周边搜索等增值服务,对用户极具吸引力。

互联网金融提供普惠的在线金融服务,金融服务多样化、进入门槛低,定位传统银行业务无法涉及的个人和小微企业,满足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消费、投融资和个人理财需求,其业务功能和目标客户与网络银行高度重合,如使用支付宝等第三方网络支付可实现即时转账汇款和个人支付结算,P2P网贷可兼顾民间资本的投资需求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余额宝等互联网货币基金采取1元起购、T + 0赎回机制可兼顾个人闲散理财和消费需求。互联网金融将分流部分银行存款和支付业务,促使资金绕过网络银行渠道,即金融脱媒[4]。

2. 替代品具有先发优势

我国电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早于网络银行,经营模式相对成熟,其中电子银行面向所有企业和个人用户,互联网金融则针对小微企业和普通个人,两者发展势头强劲,业务已深入在线金融服务市场,截至2014年末我国网上银行个人客户为9. 09亿户,同比增长19. 71% ;手机银行个人客户为6. 68亿户,同比增长30. 49% ; 微信银行客户达到3666. 81万户。电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使得当年末银行 业平均离 柜率达到67. 88% ,同比增加4. 65% 1。第三方网络支付交易额为80767亿元,同比增长50. 3% ; P2P网贷平台共1575家,月均增长5. 43% ; 余额宝用户为1. 85亿户,规模5789. 36亿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2。由于用户粘性的存在,若无产品、服务的创新或收益、成本的优惠,电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用户向网络银行转移乏力。

3. 替代品与网络银行的转化成本低

网络银行、电子银行、互联网金融均依托互联网渠道开展金融业务,为提升客户体验和操作便捷性,都应用开放的网络平台,推崇人性化服务,最大程度简化操作流程,减免开户和销户的成本和门槛,拥有一定操作经验的用户可轻松完成在三者间的切换。用户同时持有数个电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领域账户的情况较为普遍,与替代品之间较低的转化成本对网络银行而言,使得吸纳用户的机会与流失用户的威胁并存,因此如何吸纳潜在用户并防止现有用户流失是网络银行面临的重大难题。

( 四)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网络银行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业务是主要业务,业务的购买者是资金需求方( 借款人) ,主要是作为其目标客户的小微企业和普通个人用户。以对小微企业贷款为例,目前我国 小微企业 共1169. 87万户,其中66. 67% 的小微企业外部融资渠道首选银行贷款,53. 8%的小微企业有银行贷款需求却无法满足,63. 3% 的小微企业的借款期限在1年及以下,54. 1% 的小微企业的借款规模50万元以下,40. 6% 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超过10% ,银行的小 微企业贷 款余额占 企业贷款 余额仅30. 4% 3。

以上数据表明,在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环境下,小微企业的总体融资缺口巨大,不同小微企业贷款在具体额度、期限方面存在差异化需求,但主要融资渠道仍为银行贷款,大部分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金额低、期限短,在银行的企业贷款业务中所占比重小,没有真正成为银行贷款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和盈利点。考虑到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需要面临因信息不对称、缺乏抵押担保造成的信用风险,贷款收益与投入成本不匹配,银行普遍对小微企业惜贷。因此小微企业难以取得优质客户那样的直接议价权,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双方贷款利率主要由网络银行单方面决定。

( 五)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网络银行的本质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对象主要为货币资金,从事贷款业务的持续性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存款和居民储蓄,因此在网络银行存款、储蓄的企业和个人即为供应商。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是对网络银行业务的货币资金的价格和供应量的影响程度。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正逐步增强:

1. 替代品和金融脱媒的影响

电子银行等替代品数量众多且替代性强,用户有极大的选择空间。在金融脱媒背景下,企业和个人寻求资金保值增值的方法不再局限于银行存款,互联网金融、资本市场提供了诸多投资理财渠道从而分流了银行的企业存款和居民储蓄。银行存款的流失将迫使网络银行采取应对措施,如继2013年“余额宝”推出后各直销银行争先推出自己的“宝类”理财产品,采用高收益率、低申购门槛、快速赎回机制,试图挽留居民储蓄。金融脱媒中企业和个人向银行体系外部大规模转移存款的集体行为已明显影响网络银行的金融产品定价和供应。

2. 存款利率管制逐步放开

2015年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人民银行多次调升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存款利率管制由逐步放开直至完全取消势在必行,将给予网络银行更大的利率自主定价权。依据西方国家利率市场化经验,由于对利率敏感的存款用户为追逐更高的存款利率而在银行间转移存款,利率定价作为银行价格竞争的重要手段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将被频繁使用,各银行普遍倾向于为吸存揽储而调高自身的存款利率[5],因此网络银行势必被迫相应上浮存款利率。

二、电商系网络银行竞争战略选择——以浙江网商银行为例

浙江网商银行( 简称“网商银行”) 是由阿里巴巴集团的关联企业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4作为主要发起人发起设立的电商银行,也是我国首批试点成立的民营银行,注册资本40亿元,主要提供20万元以下的存款产品和500万元以下的贷款产品,即推行“小存小贷”业务,采用基于云计算的“金融云”网络银行系统,借鉴蚂蚁微贷( 原名“阿里小贷”) 成熟的大数据技术与贷款风险管理,以其为例加以分析具有一定代表性。综合网商银行独特的资源、优势和行业的外部竞争环境,认为应采用成本集中和差异化集中的竞争战略组合,而非单一的基本竞争战略。

( 一) 网商银行的独特资源和优势

1. 依托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

网商银行属于阿里巴巴商业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可对接开放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 B2B、B2C、C2C平台) ,充分利用平台注册用户、资金、数据资源。仅阿里巴巴中国站注册会员就已突破1亿户,支付宝实名用户3亿户,且大部分用户是处于传统银行业务无法覆盖的需求曲线长尾端的小微企业和草根阶层个人用户。高频率的网络贸易产生的大量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带来海量的用户流量、沉淀资金、大数据资源。此外平台用户因网络贸易产生对信贷、结算业务的基本需求,并衍生出对投融资、个人理财的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为网商银行业务布局创造需求基础。

2. 轻资产运营模式

网商银行的网络化运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网络营业平台替代物理营业柜台,以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对IT资源的拓展和管理来替代银行计算机系统所需各类服务器设备的实地部署,因此资产结构中技术、专利、金融资产等轻资产比重大,价值创造主要来源于轻资产,不依赖房地产、大型机械设备等重资产。这使网商银行在生产方式层面具有巨大优势,具体表现在: 金融产品研发至销售和提供服务实现全流程网络化,自动化程度提高,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期间费用; 赋予经营管理更大灵活性,能弹性调整业务流程以适应柔性生产的要求,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可兼顾运营成本控制和客户差异化需求。

3. 大数据的支持

大数据是结构复杂、类型多样的海量数据集合,企业和个人用户在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络贸易和其他操作积累的大量行为数据、交易数据、信用数据汇集成大数据,对其深入挖掘可对用户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等个人特征进行连续、多维度的量化评估[6]。阿里巴巴的大数据是与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联动的动态数据,能实时反映用户动态,相比之下诸多声称运用大数据的传统商业银行,实际只掌握用户静态的信用记录和孤立的现金流水账,无法真正挖掘大数据内在价值。

大数据技术和阿里巴巴数据资源给予网商银行生产要素层面的巨大优势,网商银行可以将大数据挖掘运用于客户细分、信用评估和风险监控等经营管理流程中,提升其运行效率和执行效果: 一是精确筛选用户,快速、精准地判断其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和提供银行业务,形成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是贷款风险管理,在贷款业务中依据大数据挖掘反映用户动态进行贷前—贷中—贷后的实时监控,量化客户信用状况、偿债能力、偿债意愿,进而合理授信,对异常行为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可以有效控制信用风险,降低风险成本,并减少人工授信、监督造成的高额运营成本。

( 二) 采用成本集中和差异化集中的竞争战略组合的必要性

1. 借助独特资源和现有优势应对行业竞争的需要

依据网络银行业竞争态势分析,在位网络银行均为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的直销银行,其产品和服务简单、同质化严重; 潜在进入者是由传统商业银行和大型电商企业成立的网络银行,可发挥经营主体的优势跨越较低的进入壁垒,进入行业的可能性极大; 替代品有替代作用明显、拥有先发优势、转化成本低的特点。故应考虑使用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重点利用大数据挖掘来塑造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以轻资产运营塑造成本领先优势来应对行业竞争。

2. 聚焦细分市场的需要

目前网商银行仅40亿元的注册资本难以支撑大范围的业务布局,加之自身经营管理模式尚未成熟,更缺少诸如国有银行的国家信用背书,短期内难以树立市场声誉。在位直销银行和电子银行等替代品则已率先渗入市场抢占先机,网商银行成立初期即在全行业范围、向各个细分市场全面铺开业务的难度较大。采用集中战略,将目标和资源聚焦于阿里巴巴平台这一细分市场,以平台内注册用户为目标客户,充分利用阿里平台的各类资源作为打开后续市场的基础。

3. 发挥网络效应的需要

网络银行将多边用户连接成具有网络效应的庞大网络,新用户的加入将增加网络价值和原有用户效用水平,吸引更多潜在用户加入,推动网络规模持续扩张,即正反馈[6]。在线金融服务市场具有开放性,大部分企业和个人同时为多个网络银行和替代品的用户,率先达到网络效应的用户规模临界值的网络银行将触发正反馈。网商银行若采用集中战略,以阿里巴巴平台这一开放的市场为突破口,从中吸纳基础客户,率先达到网络效应临界值,可触发正反馈作用,不但能加快新用户的加入,而且能促成与竞争对手的共同用户向其转移,削减竞争对手存量和潜在的用户,对竞争对手形成相对优势。

4. 塑造持续性竞争优势的需要

外部的竞争态势处于动态变化中,单一的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塑造单一的成本领先优势或者产品和服务差异化优势,均难以维系持续性竞争优势,这是由于: 金融产品缺乏排他性、技术可复制、经营模式易模仿,竞争对手可迅速跟进,从而降低网商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差异化优势或运营成本的领先优势; 利率市场化将诱发各网络银行围绕利率定价展开存款价格竞争,存款利率浮动常态化,保持低资金成本优势十分困难。网商银行独特的资源和优势使得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的结合成为可能,应聚焦阿里平台,并行推动成本领先、产品和服务差异化优势,以两种竞争优势的互补使总体竞争优势持续化。

三、电商系网络银行竞争战略组合的实施建议——以网商银行为例

网商银行进入行业初期,为避开与在位直销银行和替代品的直接摩擦,发挥阿里巴巴平台大数据和用户的资源、优势,应将目标和资源聚焦于阿里平台内的企业和个人用户,即以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平台内小微企业和个人为目标客户,依据其差异化的服务需求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增加用户粘性,促成用户使用习惯和资金向网商银行转移,在形成稳定的基础客户群之上发挥网络效应,吸纳平台外客户加入,逐渐打开平台外市场。

( 一) 实施成本集中战略

从内部成本控制和价值对外传递两方面进行。第一,以轻资产运营、云计算外包、大数据减少人工放贷工作的方式来降低运营成本; 运用基于大数据的风险控制机制降低贷款业务的信用风险,减少贷款风险准备金的提取,从而降低风险成本。第二,将节约出的成本回馈客户,转化成客户价值,例如,以赠送网购红包、信用积分等免费增值服务的方式增加客户效用,以减免转账手续费、账户管理费和其他服务费用的方式降低客户成本,这对习惯享受互联网免费服务的用户极具吸引力。成本集中战略的实施通过以上两个维度同步进行,使得成本控制的内部效果转变为外在竞争优势。

( 二) 实施差异化集中战略

以大数据挖掘为基础,从四个层次着手: 一是识别客户差异化需求,进行客户细分,挖掘潜在客户,即发掘需求曲线的长尾部分; 二是实施差异化营销组合策略,依据客户偏好、收入等特征合理定价,以恰当渠道适时推送针对性服务,吸纳有效客户; 三是建立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如小额贷款、消费金融、快捷支付、存款增值服务等,兼顾网络贸易的信贷、支付结算需求和个人理财需求,突出产品和服务层次丰富、差异化的特点; 四是着重塑造独具竞争力的核心业务,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

应塑造网络小额信用贷款为网商银行的核心业务:由于长尾市场的小微企业存在总额巨大、个体差异化的融资缺口,对其提供针对性的信贷支持将发挥长尾效应,即获取巨大收益。应用大数据挖掘于信用评估、贷款风险监控,能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借款人偿债能力弱、缺少抵押担保而产生的信用风险,从而批量、自动化地为小微企业提供针对性的小额信用贷款服务。凭借独有的大数据资源和大数据技术,网商银行的该项核心业务将对其他网络银行形成难以企及的续性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陈一稀,魏博文.电商系网络银行的金融生态问题探析[J].上海金融,2014(4):47-51,46,117.

[2]张艳萍,贺根庆.直销银行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J].浙江金融,2014(3):33-35,57.

[3]李杲.我国直销银行运营模式探索[J].新金融,2014(7):27-30.

[4]王欣.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银行应对策略[J].金融与经济,2014,(12):54-57.

[5]王于鹤,韦欣.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与改革路径[J].金融与经济,2014,(5):59-62,33.

[6]刘新海.阿里巴巴集团的大数据战略与征信实践[J].征信,2014,(10):10-14,69.

上一篇:高校形体舞蹈课程设计下一篇:培养语言发展的途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