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产业竞争环境管理

2024-05-13

媒介产业竞争环境管理(共3篇)

媒介产业竞争环境管理 篇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国内媒介组织取得了长足发展, 其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 经济效益逐步攀升, 综合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由于国内外竞争的加剧, 大多数媒介组织管理者强烈意识到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以获得核心竞争优势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这其中引进先进实用的绩效管理方法和理念, 实施绩效管理工作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国内外的管理实践证明, 绩效管理对提升组织的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从媒介组织自身需求来看, 绩效管理的实施推行潜力很大。

一、绩效管理与组织竞争力提升

绩效管理是实现组织战略的重要手段, 是提升组织核心能力的重要方法。核心能力的实现是组织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绩效计划将需要培养的核心能力分解成可操作、可测量的具体指标;通过绩效测量收集指标完成过程中的数据;通过绩效评价确定指标实现的状况;通过激励保证核心能力的提升能够持续进行。因此, 一个好的绩效管理体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绩效管理在提升组织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具体体现如下:

1. 绩效管理以组织战略为导向, 将组织战略和价值观转

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 促进形成组织目标上下一致的局面, 激发员工对组织的责任心和为企业多做贡献的精神。

2. 绩效管理是提升工作绩效的有力工具。

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是围绕这个作用展开的, 它不仅要把员工的绩效分出高低, 为奖惩提供依据, 更重要的是针对员工绩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采取恰当的措施, 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 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3. 绩效管理是促进员工能力开发的重要手段。通过沟通

和绩效考评, 可以发现员工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如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 从而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加以弥补。通过绩效管理还可以了解员工的潜力, 从而为人事调整和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依据, 以达到把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的目的。

二、我国媒介组织绩效管理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媒介组织的发展进程中, 媒介的政治属性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 以至于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 我国媒介组织很少或基本不考虑自身的经营发展与绩效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竞争的加剧, 我国媒介组织不断加快其市场化进程, 管理水平也有了一定提高, 但由于其市场化进程起步较晚, 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 存在很多现实问题, 影响着绩效管理作用的发挥。

1. 对绩效管理认识不够。

目前, 许多媒介组织绩效管理观念还比较落后, 他们往往用绩效考核来简单的代替绩效管理。对绩效管理所起的作用定位也存在不足, 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仅仅作为员工的薪酬、奖金和升迁或降职的依据, 缺少将绩效管理与员工自由全面发展相联系的现代人本管理观。由于这种绩效管理认识上的偏差, 导致了媒介组织人力资源流失严重。

2. 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出现脱节。

在我国媒介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过程中, 多数表现为战略目标没有被层层分解到所有员工, 媒介各部门、各职位的绩效目标不是从其战略逐层分解得到的, 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出来的, 从而导致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出现了脱节现象。结果造成绩效评估时每个人的绩效都很好, 但组织的绩效却一直不理想, 从而导致了其竞争力的低下。

3. 绩效管理体系尚未完善。

媒介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是一个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持续双向沟通的过程, 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员工在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估和反馈过程中的全程参与。然而, 在现实媒介绩效管理中, 不少管理者强制性地向员工分配任务, 并以考核和奖惩为手段迫使员工就范。在绩效评估完毕后, 管理者也不告知员工评估结果, 员工得不到这些反馈信息, 由此, 导致绩效管理真正作用的丧失。绩效管理水平的不足导致企业不能取得满意的利益和产出, 进而导致了员工的努力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和认可, 在企业中形成了一种怨声载道的景象。试想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残酷的二十一世纪, 我们的传媒组织怎么去竞争?

三、我国媒介组织如何运用绩效管理提升竞争力

1. 全面提升媒介组织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认识。

绩效管理没有得到有效实施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理念的认识不够清楚, 理解不够透彻。落实绩效管理必须先解决管理层的认识问题, 将管理层的认识统一到绩效管理的层面。必须认识到绩效管理不仅仅指绩效考核, 它是一个闭合的不断循环管理过程, 其最根本目的是为了持续不断的提高组织绩效, 使员工的能力和企业的核心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而薪酬、奖金、晋升或降职只是绩效管理中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的一个方面。要真正实现绩效管理, 媒介必须更加注重评估结果的反馈工作, 实现双向沟通, 而且让员工参与评估, 并自我评估、自我陈述。

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经理的职责, 上至高层领导, 下至基层员工在绩效管理推进过程中都应该承担相应的绩效管理责任, 各级管理者应该把绩效管理作为其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只有上下一条心, 三军齐用命, 传媒组织的绩效管理才能健康发展, 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才能提升。

2. 正确认识传媒从业人员的特殊性, 建立和完善媒介激励机制。

从传统意义上说, 媒介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性的产业。但本文认为媒介产业是一个人力资本密集型的产业, 因为媒介产业的劳动并不是简单劳动, 而是一种需要媒介从业人员发挥智慧的创造性劳动, 作为媒介的从业人员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而且他们往往具有相当强的个体性, 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是媒介人力资源的主要特质。

只有充分认识了媒介从业人员的特殊性, 媒介组织管理者才能照方抓药, 找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即建立和完善媒介激励机制。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 如实行工作弹性化管理、带薪年假、多元薪酬结构等举措, 在不损害组织利益的基础上, 满足其个性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这样, 媒介组织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留住优秀人才和吸引优秀人才, 才能生存并有机会取胜。

3. 全面完善绩效管理全过程。

媒介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它侧重于信息沟通与绩效提高, 强调事先沟通与承诺, 它伴随着管理活动的全过程。随着绩效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媒介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更新, 媒介管理者应该不断完善绩效管理的全过程, 使绩效管理更科学、合理、有效。

第一, 以能力开发为取向。目前, 我国媒介在对员工, 尤其是记者、编辑等进行绩效管理时, 多数媒介只是采用记分查核制, 以这种绩效评估方式代替绩效管理。需要转变的是, 媒介在绩效管理时, 要将这种考查记分改变成开发员工技能的辅助手段, 采用“职能开发考核”和“业绩考核”双管齐下的制度, 从而有系统地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第二, 设定工作绩效标准。过去, 媒介的评估考核工作往往是以人为中心, 这常常导致为总括性、抽象性的考核结果。作为客观、公正的媒介绩效管理应根据工作表现和绩效为中心的具体评定标准来进行。因此, 媒介需依据工作分析, 设定基本目标和工作要项的标准, 并确保所制订的目标是以SMART原则为依据的。

4. 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组织竞争力的根本, 优秀的组织文化, 能够带动员工树立与组织一致的目标, 为员工营造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共享的价值观和管理机制, 从而产生一个合适的鼓励积极创造的工作环境。要成功的实施绩效管理系统, 最大发挥媒介组织潜力, 全面提升组织竞争力, 就必须致力于建设一种与媒介组织的绩效管理系统相融合的高绩效的组织文化。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 作为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媒介产业, 其组织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绩效管理作为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的顺利推行有助于激发每位媒介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推动员工的能力发展与潜能开发,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良性发展, 形成媒介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国内外的管理实践证明, 绩效管理对提升组织的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但对国内的许多媒介组织来说, 还不完善。本文在分析绩效管理与媒介组织竞争力关系的基础上, 研究了我国媒介组织绩效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并就如何运用绩效管理提升媒介组织的竞争力提出了建议, 对我国媒介组织实施绩效管理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上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绩效管理,媒介组织,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石金涛.绩效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向志强.人力资本与媒介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6.

[3]刘社瑞, 张丹.媒介人力资源管理[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6.

[4]谢宝剑, 陈晶瑛.绩效管理与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04 (8) .

[5]刘丹凌, 屈独芳.浅议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策略[J].山东视听, 2005 (6) .

[6]焦宝.媒介经济中的媒介竞争力[J].当代经理人, 2006 (4) .

媒介产业竞争环境管理 篇2

2.2 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的条件。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既是一个多重目标体系,更是一个客观过程。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建设必须具有条件体系的支撑与服务。具体地,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的条件有:

(1)国家规划和战略支撑条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和战略成为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的需求条件,也是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充分条件。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和实力条件。这主要要求高新技术产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高新技术产业对财政贡献率提高等条件。

(3)有效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的条件。在市场结构改善、提供市场信息和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发挥政府经济功能的主体作用。从发展趋势看,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必须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中“市场失灵”的可能方面。

(4)需求引导和刺激条件。引导和刺激高新技术产业化需求和创造相关需求既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发展的主要支撑条件,又是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形成和强化的基础和核心。

(5)高新技术企业有序竞争条件。调和企业行为主体和居民户行为主体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中的利害冲突和利益矛盾,提高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的法规监管能力和水平,进而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政府功能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的宏观调控能力。

(6)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整体能力条件。强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整体能力建设,实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的充分条件。这是从根本上确保一国国家经济安全的终极手段。

2.3 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是对传统经济体制下政府经济功能的一种超越。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既是一个社会日益增长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供给能力的持续增长过程的方式,也是经济管理体制、新兴产业管理方式和体制的不断调整、转换和创新过程。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种新型生产力的载体,由于产业生命周期的作用,由于产业增长的国际因素影响,由于政府功能、作用的局限性,因此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对传统经济体制下政府功能转换和创新的必然过程。

(1)提高政府产业管理竞争力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政府功能创新的主要内容。

(2)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是对传统经济体制下政府功能形成和作用模式进行重大的转换和创新。

(3)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必须把刺激和放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需求作为关键。这既有助于缩短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起步阶段周期,又能极大地加快重要高新技术产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化和战略产业化发展进程。为此,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必须强化对高新技术产业化需求的引导和改善,进而使一定时期的产业供给结构和产业结构得以顺利调整。即在产业不同的生命周期通过某种、某些高新技术产业化需求的创造和刺激,去调整高新技术产品市场价格,促进厂商调整生产方向,促进生产要素的重组,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通过创造有效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需求去引导社会总需求的变动方向,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在促进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的功能,使高

新技术产业化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4)强化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指导方针是,既要能消除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中“市场失灵”障碍,又要能强化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进而提高社会整体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

(5)建立和健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促进政府产业政策的完善,并强化其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功能。这可通过形成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化为重点的产业政策,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超前调节,提高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国家或一地区能在某一或某些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形成国际竞争优势。这是发展中国家构造国际竞争的后发优势的关键。实践表明,这既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功能转换和创新的关键,也是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核心。

(6)形成有效的政府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市场管理的新模式,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竞争环境的建设;二是市场竞争主体的塑造;三是政府与企业产权关系;四是政府对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宏观管理模式;五是对高新技术市场垄断的管制和规范能力等。

(7)要创造全面提高社会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能力的动力机制。必须强调,长期以来,在政府经济政策目标中,需求政策占据了绝对地位,而供给政策则被大大弱化了。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中,由于其资源构成和各种资源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地位和权重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科技创新人才资源、创业人才资源和新型企业家人才资源等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决定因素。而这些新型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供不应求的。而且,在发达国家,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化相对超前,因此,普遍存在着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能力不足问题,并且这些新型要素供不应求程度会更明显。因此,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能力就成为发达国家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能力的基本思路主要有:一是借助优惠政策条件体系来有效降低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的风险;二是通过提高政府高新技术基础设施供给规模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的多元化机制。这都要求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要以控减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为基点。众所周知,高风险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因此,高风险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风险控制就成为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重要目标。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风险控制方式主要有:一是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税收减免政策支持;二是政府财政直接投入战略性关键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提高一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安全性;三是政府提供科技创业孵化条件体系,降低科技创业人才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本和风险;四是提供政府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供给能力,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型人才资源的供给水平;五是利用国际科技合作来分散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风险。

必须指出,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的风险控制能力与一国政府财政收支能力直接相关,与该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其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密切相关,与该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状况相关,也与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关。因此,在新技术产业化的起步阶段,可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来提高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控制能力。这既能增强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的政策导向功能,也能大大降低企业市场行为主体风险度,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主体多元化机制的形成。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行为的不到位,由于受其国民经济发展阶段所限,其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制度创新供给能力上与发达国家的存在着很大差距。这丝毫不比其与发达国家在技术创新供给能力上的差距小。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政府在提供高新技术产业化制度创新条件方面的认识不到位,它在这方面的供给职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因此,为了缩短与发达国家在新经济发展中的巨大差距,发展中国家政府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化制度创新供给条件和行为建设的重要性,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创造最佳的发展环境。而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起飞阶段或成熟阶段,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控制的手段也要进行全面调整和创新,不能再单纯依赖于优惠政策条件,而要通过建立制度创新的比较优势,来提高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控制效率。

因此,强化政府制度创新供给能力,也是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基础条件。制度创新供给是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的基本功能。与其它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品种相比,制度创新供给的主要承担者是政府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国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行为绩效的高低和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能力高低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其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的制度创新条件。21世纪美国经济优越的竞争优势,与其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能力有巨大密切相关。一方面,而对新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背景,作为世界第一科技强国的美国也在及时调整其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如科技移民政策和降低国防R&D经费支出的政策等。国防R&D经费支出在美国科技投入中所占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就呈现下降趋势,由1990年的63%下降到目前的50%左右;另一方面,为了推动高技术产业化,美国政府积极为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创造有利的制度创新条件。如联邦政府放宽对人类胚胎细胞研究的限制。美国是一个宗教保守势力较强的国家,政府经费一直被禁止用于有关人类胚胎细胞的研究。20,克林顿在其总统任期最后一年中终于取消了这项禁令。由于联邦政府经费在医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占有最大份额,大大推动美国在胚胎细胞方面的研究进程。为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美国加强了相关法律环境的规范建设。年6月30日,克林顿总统签署了《全球和国内商务之电子签名法》,确认了电子签名在签订合同、使用和存储文件时的法律有效性,规范了电子商务的法律环境。这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非常有利条件,如该法案承认了电子商务网站中大量存在的格式合同的有效性。为了规范信息产业的发展,2000年5月,美国和欧盟达成了“信息安全港”的协议,使隐私权问题正式进入美国科技制度创新范围。由于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使厂商获得了强大的消费者私人资料收集能力,直接威胁到消费者个人隐私和利益,因此有必要对厂商进行相应约束。虽然美国企业界一直不愿加强隐私权保护,但美国政府还是力排众议,对隐私权保护提供立法保障。这得到了HP等著名公司的积极支持。

(8)改善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干预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使政府协调行为成为影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各国政府加快本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预期和责任都非常强烈;另一方面,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不能脱离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中,主权国家政府必须在新型国际分工中获得有利竞争地位,在技术、信息、管理、新产品和服务等配置竞争中处于主动。这要求政府必须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实施适当干预。这要求主权国家政府产业政策的设计和操作的开放化要以培植本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竞争与合作机制优势为关键,利用国际科技合作来提高有限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在此基础上提高科技创新资源全球化配置能力。研究表明,发达国家产业全球化竞争能力是与其高新技术产业成长能力密切对应的。因此为了提高一国在产业全球化中的竞争能力

,必须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为前提。为此,发达国家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干预功能不断强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定和实施国家级中、长期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计划,提高有限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这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争先恐后地制定跨世纪科技发展战略和计划中有突出的表现;二是强化国家财政能力对研究与开发的扶持,引导社会科技投入规模和结构,提高社会科技投入供给水平;三是加大政府对知识和技术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和条件体系;四是实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财政政策,创造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化有效需求,带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高级化调整;五是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扶持高新技术企业迅速长大;六是拓宽国际科技合作渠道,提高对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能力。

虽然我国各级政府有干预经济的传统,但这种传统模式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政府促进行为相差甚远。①我国政府传统的干预功能过多侧重于行政功能,与市场经济要求正好相反;②我国政府传统的干预功能最突出地表现在组建国有企业,进入国民经济诸多行业。而在新技术产业化中,政府能直接参与的行业是非常有限的,这使得我国政府传统的经济干预功能难以实施;③我国政府传统的干预功能往往导致很多的投资失误,导致重复建设。而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如果国家干预导致了投资失误,可能会从根本上扩大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周期,加大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本,进而加大我国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国际差距。这比传统经济下我国政府干预失灵的危险要远大得多;④我国政府传统的干功能没有与相应的制度创新有机结合。发达国家政府干预高新技术产业化,不仅有行政手段,还有与之相辅相成的法律手段。客观上,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起步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化所需要的制度创新条件难以有效供给,此时借助行政手段的干预功能能弥补制度创新不足和滞后的缺陷。而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进入到成长阶段后,单凭行政手段所能实现的制度创新功能就十分有限,同时过多的行政手段可能导致新的制度瓶颈。因此,这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来承担全部制度创新功能。从我国情况分析,政府在干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功能还十分有限。实际上,现行公司法、投资法和税法对高新技术创业的限制还很多。

收稿日期:-03-26

【参考文献】

[1] 科斯・罗纳德.论生产的制度结构[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2] 斯蒂格里茨.政府经济学[M].春秋出版社,1988.

[3] 杨俊一.制度变迁与管理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4] 蔡齐祥,邓树增.:高新技术产业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5] 陈昭锋,黄巍东.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政府行为创新[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媒介产业竞争环境管理 篇3

(1)国家规划和战略支撑条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和战略成为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的需求条件,也是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充分条件。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和实力条件。这主要要求高新技术产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高新技术产业对财政贡献率提高等条件。

(3)有效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的条件。在市场结构改善、提供市场信息和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发挥经济功能的主体作用。从发展趋势看,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必须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中“市场失灵”的可能方面。

(4)需求引导和刺激条件。引导和刺激高新技术产业化需求和创造相关需求既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发展的主要支撑条件,又是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形成和强化的基础和核心。

(5)高新技术企业有序竞争条件。调和企业行为主体和居民户行为主体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中的利害冲突和利益矛盾,提高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的法规监管能力和水平,进而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功能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的宏观调控能力。

(6)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整体能力条件。强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整体能力建设,实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的充分条件。这是从根本上确保一国国家经济安全的终极手段。

2。3 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是对传统经济体制下经济功能的一种超越。

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既是一个社会日益增长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供给能力的持续增长过程的方式,也是经济管理体制、新兴产业管理方式和体制的不断调整、转换和创新过程。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种新型生产力的载体,由于产业生命周期的作用,由于产业增长的国际因素影响,由于功能、作用的局限性,因此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对传统经济体制下功能转换和创新的必然过程。

(1)提高产业管理竞争力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功能创新的主要内容。

(2)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是对传统经济体制下功能形成和作用模式进行重大的转换和创新。

(3)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必须把刺激和放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需求作为关键。这既有助于缩短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起步阶段周期,又能极大地加快重要高新技术产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化和战略产业化发展进程。为此,高新技术产业管理必须强化对高新技术产业化需求的引导和改善,进而使一定时期的产业供给结构和产业结构得以顺利调整。即在产业不同的生命周期通过某种、某些高新技术产业化需求的创造和刺激,去调整高新技术产品市场价格,促进厂商调整生产方向,促进生产要素的重组,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通过创造有效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需求去引导社会总需求的变动方向,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在促进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的功能,使高新技术产业化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4)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指导方针是,既要能消除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中“市场失灵”障碍,又要能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进而提高社会整体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

(5)建立和健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促进产业政策的完善,并强化其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功能。这可通过形成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化为重点的产业政策,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超前调节,提高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国家或一地区能在某一或某些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形成国际竞争优势。这是发展中国家构造国际竞争的后发优势的关键。实践表明,这既是发展中国家功能转换和创新的关键,也是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核心。

(6)形成有效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市场管理的新模式,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竞争环境的建设;二是市场竞争主体的塑造;三是与企业产权关系;四是对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宏观管理模式;五是对高新技术市场垄断的管制和规范能力等。

(7)要创造全面提高社会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能力的动力机制。必须强调,长期以来,在经济政策目标中,需求政策占据了绝对地位,而供给政策则被大大弱化了。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中,由于其资源构成和各种资源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地位和权重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科技创新人才资源、创业人才资源和新型企业家人才资源等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决定因素。而这些新型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供不应求的。而且,在发达国家,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化相对超前,因此,普遍存在着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能力不足问题,并且这些新型要素供不应求程度会更明显。因此,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能力就成为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能力的基本思路主要有:一是借助优惠政策条件体系来有效降低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的风险;二是通过提高高新技术基础设施供给规模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的多元化机制。这都要求高新技术产业管理要以控减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为基点。众所周知,高风险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显着特征之一。因此,高风险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风险控制就成为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重要目标。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风险控制方式主要有:一是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税收减免政策支持;二是财政直接投入战略性关键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提高一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安全性;三是提供科技创业孵化条件体系,降低科技创业人才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本和风险;四是提供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供给能力,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型人才资源的供给水平;五是利用国际科技合作来分散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风险。

必须指出,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的风险控制能力与一国财政收支能力直接相关,与该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其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密切相关,与该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状况相关,也与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关。因此,在新技术产业化的起步阶段,可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来提高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控制能力。这既能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的政策导向功能,也能大大降低企业市场行为主体风险度,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主体多元化机制的形成。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行为的不到位,由于受其国民经济发展阶段所限,其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制度创新供给能力上与发达国家的存在着很大差距。这丝毫不比其与发达国家在技术创新供给能力上的差距小。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提供高新技术产业化制度创新条件方面的认识不到位,它在这方面的供给职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因此,为了缩短与发达国家在新经济发展中的巨大差距,发展中国家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化制度创新供给条件和行为建设的重要性,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创造最佳的发展环境。而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起飞阶段或成熟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控制的手段也要进行全面调整和创新,不能再单纯依赖于优惠政策条件,而要通过建立制度创新的比较优势,来提高对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控制效率。

因此,强化制度创新供给能力,也是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基础条件。制度创新供给是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的基本功能。

(8)改善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干预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使协调行为成为影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各国加快本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预期和责任都非常强烈;另一方面,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不能脱离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中,主权国家必须在新型国际分工中获得有利竞争地位,在技术、信息、管理、新产品和服务等配置竞争中处于主动。这要求必须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实施适当干预。这要求主权国家产业政策的设计和操作的开放化要以培植本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竞争与合作机制优势为关键,利用国际科技合作来提高有限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在此基础上提高科技创新资源全球化配置能力。研究表明,发达国家产业全球化竞争能力是与其高新技术产业成长能力密切对应的。因此为了提高一国在产业全球化中的竞争能力,必须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为前提。为此,发达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干预功能不断强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定和实施国家级中、长期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计划,提高有限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这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争先恐后地制定跨世纪科技发展战略和计划中有突出的表现;二是强化国家财政能力对研究与开发的扶持,引导社会科技投入规模和结构,提高社会科技投入供给水平;三是加大对知识和技术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和条件体系;四是实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财政政策,创造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化有效需求,带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高级化调整;五是加大采购力度,扶持高新技术企业迅速长大;六是拓宽国际科技合作渠道,提高对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能力。

虽然我国各级有干预经济的传统,但这种传统模式与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行为相差甚远。①我国传统的干预功能过多侧重于行政功能,与市场经济要求正好相反;②我国传统的干预功能最突出地表现在组建国有企业,进入国民经济诸多行业。而在新技术产业化中,能直接参与的行业是非常有限的,这使得我国传统的经济干预功能难以实施;③我国传统的干预功能往往导致很多的投资失误,导致重复建设。而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如果国家干预导致了投资失误,可能会从根本上扩大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周期,加大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本,进而加大我国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国际差距。这比传统经济下我国干预失灵的危险要远大得多;④我国传统的干功能没有与相应的制度创新有机结合。发达国家干预高新技术产业化,不仅有行政手段,还有与之相辅相成的法律手段。客观上,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起步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化所需要的制度创新条件难以有效供给,此时借助行政手段的干预功能能弥补制度创新不足和滞后的缺陷。而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进入到成长阶段后,单凭行政手段所能实现的制度创新功能就十分有限,同时过多的行政手段可能导致新的制度瓶颈。因此,这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来承担全部制度创新功能。从我国情况分析,在干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功能还十分有限。实际上,现行公司法、投资法和税法对高新技术创业的限制还很多。

3。 总结:

上一篇:乡镇林业机构下一篇:交通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