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媒介生态环境

2024-11-16

微博媒介生态环境(共9篇)

微博媒介生态环境 篇1

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化媒体, 微博从诞生之日起就展现了其卓越的媒体价值。不过, 微博这种新兴媒介, 其面临的媒介生态环境非常复杂。本文针对微博的媒介生态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媒介生态理论, 笔者认为微博媒介生态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微博行业制度与法规政策

微博行业制度。虽然从媒介形态的角度来看, 微博与Twitter等国外同类媒介并无本质的差异, 但是由于国情的不同, 我国微博面临着独特的媒介环境与制度。

在媒介所有权方面, 我国传统媒体施行的是公有制模式, 经过一系列改革, 形成了“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营”的新局面。这种情况在网络媒体出现之后则开始有了变化, 一方面, 合资形式 (如PPTV等) 开始出现;另一方面, 私有化的网络媒体也开始大量涌现。目前, 几大门户网站所开办的微博都属于私有制媒体。

在管理制度方面, 由于网络传播较为复杂, 因此, 对于微博的把关就成为微博运营商的难题之一。目前, 比较通行的办法是, 设置若干敏感词, 将机器审核和人工审核相结合。另外, 为了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新浪网于2012年5月开始运作新浪社区委员会, 吸引微博使用者参与到管理中来。目前, 这种自律型的管理模式已经开始实行, 并对一些微博中出现的不良信息进行了甄别。从理论上来说, 在这种反馈循环中个人动机和社会动机可以互相放大。“沉溺于对成员资格和共享的感觉中, 会增加我们对更多连通性的渴望, 而这又会增加表达。”[1]但是, 这种人工型的审核方式会加大运营商的人力成本与资金投入, 且审核范围有限, 而机器审核又无法覆盖全部信息。未来的微博管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针对微博的管理政策。目前, 针对微博的管理政策还有待完善。微博本身传播特性就有别于其他媒体, 传播者与受传者界限模糊, 而且微博上缺少必要的把关人对信息进行甄别把关, 这造成了微博发布的消息中夹杂着大量不良信息。面对这些情况, 针对传统媒体的管理政策无法完全适应这种转变, 需要进行一些调整。当前的管理政策主要是采取比较严格的措施进行限制。不过, 这种限制缺少必要的依据, 并没有针对网络媒体和微博的独特性来制定法律或条例, 只能是参考相关媒体的管理政策, 这造成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较强, 标准不统一, 或者政策前后矛盾等问题。这种政策上的缺失使得微博运营商面临极大的风险挑战, 也加大了微博发展的不稳定性。

二、微博行业生态环境

行业间的生态环境。目前, 网络媒介形态多样, 从社会化媒体角度来看, 就有SNS、博客、播客和微博等形态。从微博的角度来看, 主要的竞争对手是SNS网络。中国SNS的代表就是人人网。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 微博已经逐渐赶超了SNS网站。在2011年1月, 微博月度覆盖人数为1.9亿, SNS网站为2.4亿。而到了2011年7月, 二者的覆盖人数相同, 均为2.6亿。而同年8月, 微博覆盖人数达到2.8亿, SNS覆盖人数为2.7亿。微博首次超过了SNS, 并且一直保持这种领先的优势。[2]微博覆盖人数逐渐上升并最终超越了SNS, 而SNS的覆盖人数同样也是稳步增长。这说明, 微博与SNS并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因为二者在传递信息的方式与内容偏重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除了SNS之外, 腾讯相关产品也是微博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相关数据显示:“腾讯的QQ空间和QQ分别占据了2012年3月12.95%和6.98%的社交分享份额, 而新浪微博和人人网则分别只占8.35%和3.95%。”[3]。

行业内的生态环境。中国的微博是从四大门户网站以及凤凰网、人民网进入这一业务领域才开始跨越式的发展。其中, 新浪微博运作非常有特点, 2009年8月14日, 新浪微博开始内测, 在推广上, 新浪微博移植了新浪博客的成功经验, 大量邀请名人开通微博, 以名人效应吸引受众开通微博。这种以名人效应带动微博发展的模式也成为新浪微博的重要特征之一。另外, 新浪微博还对Twitter的功能进行了中国化改造, 比如, 可以在发送的信息中附加图片, 可以发表讨论话题等, 用户还可以使用其他网站的邮箱注册新浪微博。[4]与新浪微博不同的是, 网易微博主要吸引草根网友, 并力图以网站自身的价值观来凸显独特的立场。搜狐微博在微博领域中基本处于跟进的态势, 并没有显示出独特之处。腾讯微博则是依托于腾讯QQ展开微博运营, 通过与QQ客户端的绑定及QQ、QQ空间、腾讯微博和朋友网这四大平台之间的串联, 腾讯微博的用户迅速增长。总的来看, 腾讯微博的用户以低年龄段青少年为主。除了这四大门户网站之外, 凤凰网和人民网的微博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凤凰网微博集中了大批知名记者、评论员等, 能够提供凤凰网的独家资源, 吸引一部分高学历、高素质的微博用户。人民网则拥有比较高的政治权威性, 不仅有人民网独特的信息资源, 而且“人民微博”还可以吸引到大量的政治人物或是政府部门。这些资源属于凤凰网和人民网的核心竞争力, 有助于各自获得竞争优势。

三、微博受众环境

庞大的微博用户群体使受众环境趋于复杂, 因此, 需要对微博用户进行细分。本文将微博用户细分为三部分:

意见领袖。“传播学中所指的意见领袖, 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 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5]目前, 运营最为成功的微博———新浪微博使用的是“名人战略”, 通过明星加盟及树立意见领袖来吸引普通的微博用户。这一策略行之有效, 已经成为整个微博运营界的一种共识。在微博这一媒介中, “意见领袖”的身份往往是现实世界中身份、地位的一种延伸, 从现实空间渗透到网络空间。微博中的“意见领袖”既包括传统媒介中所指的“意见领袖”, 也包括公共知识分子群体和娱乐、财经、房产、政务等领域中的“明星”。这类“意见领袖”在微博中受到的关注最多, 短时间内就可以增加数量庞大的粉丝, 其发布的消息也会被大量转发。而且, 由于获取信息的来源渠道比草根用户要多, “意见领袖”群体往往是信息的发源地, 或是消息的重要中转站。特别是一些热点话题, “意见领袖”原创的博文或是转发的博文都会在微博中形成热点, 并形成快速的扩散。在信息传播中, “意见领袖”的观点、态度对粉丝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再加上“意见领袖”与粉丝的即时交互会使“意见领袖”的“意见”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

草根用户。微博的出现使草根用户真正具有了一个属于自身的“表达空间”, 草根用户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 微博使用门槛低, 更加速了草根用户融入微博的速度。草根用户不仅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而且用户通过“关注”与“取消关注”, 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想要关注的信息, 草根用户已经成为微博中不容忽视的群体。不过目前来看, 草根用户关注的微博主数量非常多, 被关注却非常少。而草根用户所发布的微博, 也很少被博友评论或转发。这也促使微博媒介生态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特性:草根用户的传播力可以形成强大的影响力, 但是这种影响力的凝聚却必须经过“意见领袖”的引领, 否则难以形成聚合力。例如, 从“打拐”等在微博中兴起的各类事件中可以发现, 草根用户的“话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传播, 并真正形成了合力, 凝聚成行动力。然而, 在这些微博事件的背后也应该看到, 能够将草根用户凝聚在一起的却是“意见领袖”。需要指出的是, 一部分草根用户虽然在线下并没有显赫的身份、地位, 但是, 由于其长时间对社会公众话题、重大事件的关注或是在娱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话题性, 已经逐渐脱离草根用户群体, 而进入到“意见领袖”的群体之中。

不活跃用户。不活跃用户也属于草根用户的一部分, 只是由于其在传播特性、受传特质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 因此, 本文对其进行单独分析。在微博中, 不活跃用户群体包括“围观用户群体”和“僵尸用户群体”这两大类。

“围观”是网络中一种独特的接受信息的方式, 是伴随着微博的出现而流行的网络词汇。微博中的“围观用户”虽然很少对事件进行评论, 但是他们对社会公众事件具有强烈的关注意愿, 虽然他们只是“路过”、“飘过”等, 但是一样对事件形成一定的压力。这种“围观”行为是通向公共话题的第一步, 尤其是对一些负面事件具有极大的震慑力。

“僵尸用户”就是指一些用户在注册后, 几乎不再使用微博, 长期不登录, 或是登录也不发布任何消息。这类“僵尸用户”在腾讯微博中数量巨大。因为腾讯微博的用户邀请方式是与腾讯QQ绑定在一起的, 接到开通邀请之后, 就会有一部分网友随手开通, 之后再不使用。另外, 还有一部分“僵尸用户”是一些公司或个人注册的多个账号, 只为进行“刷粉”时使用, 严格意义上来说, 是一种作弊式的营销行为。这类“僵尸用户”受众价值相对较低。

四、微博广告资源环境

“如今, 消费者对彼此的信任要远远超过对企业的信任, 社会化媒体的兴起本身就反映了消费者信任从企业向其他消费者的转移。”[6]微博这一平台已经成为企业进行营销与广告推广时所必须考虑的内容。

作为营销手段的微博。国内企业在微博平台上进行营销只是刚刚起步。在传统媒体上投放广告, 由于目标受众很难进行精确锁定, 很多时候, 广告投入被浪费了。而微博可以使商家直接找到目标消费群体进行精准投放。在微博上寻找消费者或是潜在消费者, 除了可以直接采取搜索的方式外, 还可以通过标签、话题、微群等方式来寻找潜在消费者。目前, 还有很多软件设计公司专门推出了微博搜索软件, 可以更方便地寻找到目标群体。当然, 寻找到目标消费群体只是第一步, 针对目标消费群体所展开的广告、营销推广则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从整体生态环境上看, 企业在微博上的投入越来越大, 但是营销手段比较单一, 且各家之间的手段同质化倾向非常严重, 也很难调动起消费者的积极性。而且, 由于微博传播速度快、传播受限较少、交互性较强, 任何微博用户都可以在微博上发布针对企业的消息, 并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 如@王小山对蒙牛的批评。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危机公关机制, 特别是微博舆情监测体系。

作为经营平台的微博。微博超越传统媒体的一大特质就是其不仅具有媒体属性, 而且具有超越媒体的属性, 其中之一就是可以作为经营的平台。除了作为营销手段之外, 企业还可以完全依托微博来展开业务。这方面的业务也是刚刚出现, 一些企业, 如@快书包, 就是将微博作为经营的“终端”。消费者可以在@快书包的官方微博直接下单, 完成交易。此类业务节省了渠道的费用, 且方便快捷, 未来将会带动大量同类型企业的出现。而其广告推广则可以完全围绕微博这种媒体来展开。需要注意的是, 不论是作为营销手段还是经营平台, 微博本身都扮演着一种“为他人作嫁衣”的角色, 微博自身的盈利压力仍然十分巨大。

微博媒介生态环境是一个新颖而又复杂的课题, 本文的分析是针对当前微博媒体本身的状况来展开的, 从中可以看到, 政策法规与盈利模式是困扰微博发展的两大难题。

摘要:微博在诞生之后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 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但作为新兴媒介, 微博自身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 如监管政策、信息把关以及盈利模式等。本文针对微博所处的媒介行业制度与法规政策环境、行业生态环境、受众环境和广告资源环境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微博,生态,媒介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克莱·舍基.认知盈余[M].胡泳, 哈丽丝,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98.[1]克莱·舍基.认知盈余[M].胡泳, 哈丽丝,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98.

[2]2011年中国社交网站和微博行业四大盘点[EB/OL].http://web2.iresearch.cn/59/20111212/158776.shtml.[2]2011年中国社交网站和微博行业四大盘点[EB/OL].http://web2.iresearch.cn/59/20111212/158776.shtml.

[3]McKinsey:腾讯QQ空间风头盖过新浪微博[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40707.html.[3]McKinsey:腾讯QQ空间风头盖过新浪微博[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40707.html.

[4]清科.中国微博客破冰:大发展仍任重道远[J].资本市场, 2009 (12) .[4]清科.中国微博客破冰:大发展仍任重道远[J].资本市场, 2009 (12) .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209.[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209.

[6]菲利普·科特勒, 何麻温·卡塔加雅, 伊万·塞蒂亚万.营销革命3.0:从产品到顾客, 再到人文精神[M].毕崇毅,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32.[6]菲利普·科特勒, 何麻温·卡塔加雅, 伊万·塞蒂亚万.营销革命3.0:从产品到顾客, 再到人文精神[M].毕崇毅,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32.

微博——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媒介 篇2

【关键词】微博 大学生 思政教育

“微博”,即微小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它的服务平台广,支持手机、电脑、IPAD等多种设备;对使用者的知识技术要求却不高,从几岁小孩到耄耋老人,只要认识基本的汉字,都可以在“微博”上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微博”上的信息言简意赅却丰富多样,消息及时迅速,可在极短时间内影响、辐射极多受众。因此自2009年进入中国市场后,“微博”便受到网民的广泛追崇。

以目前聚焦了全国人民目光的奥运会为例,“微博”这种新媒介成为国人观看奥运会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西方,包括CNN在内的一些媒体,将这次奥运会称为第一届‘推特奥运会’。但是在中国,推特并不普及,这儿上演的可不是‘推特奥运会’,而是‘微博奥运会’。自从2009年,也就是北京奥运会后一年,中国的网络巨头之一—新浪在中国推广‘类推特’的业务‘微博’开始,微博在中国广泛流行开来。 现在,几大领头的微博网站共有约2.5亿用户,这些微博网站为用户们提供了一个各抒己见的平台。当然,近期人们讨论的热点就是伦敦奥运会了。每天,用户们发表上百万条有关奥运的评论,很多评论都是为在奥运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们的加油鼓励,以及祝贺与欢呼。近几天,在奥运会中打破两个奥运会纪录、取得两枚金牌的游泳健将叶诗文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在人们“微博”转发、评论间,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吸引力的、也更加公正的共同认识。大家普遍认为叶诗文赢得光明正大,我们中国运动员身正不怕影子歪,对国外一些别有用心的批评、质疑不足挂心。这种舆论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具有向心力的力量,在社会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国民的爱国心、爱国情与日俱增。

“微博”不仅使用人数多,可以形成精神凝聚力,还可以通过舆论确实发挥改良社会的作用。在“佛山小悦悦事件”中,两岁女童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视而不见,漠然离去。事件一经报道,就在“微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在交流中网友们意识到国人怕事、冷漠的道德缺陷,发出改变现状、不做冷漠中国人的呼声。目前,在这种新的共识下,大家对待此类事件变得积极、热心,而处理方式也更加理性、有效。再如,郭美美等各类“炫富一族”,在“微博”上不断炫耀自己“啃老”、奢侈、扭曲的生活,引发了网友们的普遍反感。在此类“反面教材”的衬托中,青年一代重新审视自身价值观,有助于其端正思想、正确地对待金钱和物质……“微博”参与现实生活建构的案例不胜枚举。马克思主义经典观念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微博”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如果加以引导,使之更加规范化,必将可以爆发出影响、改善社会的巨大能量。

大學生作为网络上最活跃、最时髦的群体,对于“微博”的接受、使用,自然最为快速、广泛,也最具影响力。当代大学生喜欢用“微博”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抒发心情,或者分享美食,又或传播知识点……大学生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分享资讯,开阔眼界,并宣泄了情感,“微博”成为大学生们信赖的“密友”。基于这种现状,“微博”为大学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

首先,“微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素材。思政工作者可以利用“微博”与时俱进、了解现实。他们可以通过“微博”轻松获得重要而有价值的信息和素材,发现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并适时地运用到教育工作中,使教育更具时代感、吸引力和说服力。其次,“微博”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学生的平台。传统的思政教育大多以大班教学的形式完成,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多,工作较为繁重,与学生交流沟通机会比较少,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加之,所谓两岁一个代沟,现在的学生都是思想个性、独立的“90后”,他们与思政老师(尤其是年级较大的思政老师)之间,兴趣、爱好、关注点,等等,皆有巨大差异,这为当下思政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微博”的广泛应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他们可以利用“微博”的关注功能,关注学生关注的内容,与之进行沟通。任何教育都要做到有的放矢,这样了解学生的思政老师才能更加有针对性、更有效率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再次,“微博”还以新颖的传播方法丰富了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途径。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多以课堂教学为主,大多采用“一对多”、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尽管教师们尝试各种手段企图改革,但对于不愿意聆听长篇大论的“90 后”来说,劝导式的思政课还是显得枯燥乏味。而“微博”实现了信息的网状传播、个性传播、简短快捷传播。思政工作者完全可以利用“微博”这一新渠道灵活、便捷地展开面目一新的思政教育。思政工作的这种新形势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言而总之,“微博”无疑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媒介,树立起未来思政教育的风向标。

微博时代的网络媒介生态初探 篇3

一、微博对网络媒介的影响

微博, 是基于Web2.0时代新兴起的一种开放互联网社交方式, 是现代传媒融合趋势带来的新型传播方式。它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并可以公开发布, 可以通过网页、手机、即时通信软件、电子邮件等很多方式更新。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应用形式, 从某种程度上讲, 微博更像是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传播媒介甚至是传播工具。

1、微博强化了网络媒介的即时性内容传播

新技术应用和内容资源的结合, 正在改变着受众传播信息、接受信息和反馈信息的途径和手段。而微博这样一种新型传播方式, 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借助于即时通讯的发达, 随时随地上传、转发微博。即时性的应用会给受众带来更及时的通讯、更丰富的信息以及更方便的应用。相比博客来说, 200字以内的篇幅, 更强调即时性。即时性的应用都会极大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即时的通讯、即时的资讯、即时的网络, 都使得微博从某种程度上加强了网络媒介的即时性内容传播。一些大的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 如果有微博在场, 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上发表出来, 其即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 甚至超过所有媒体。比如, “我爸是李刚”事件, 最初就是通过微博的形式进行即时传播, 而后由其他媒体进行报道。

网络媒体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其传播的即时性特征已经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可, 手机则被称为“第五媒体”。微博, 正是结合了“第四媒体”和“第五媒体”的传播优势, 在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方面有更大的发展。

2、微博强化了网络媒介的互动性传播

与博客上面对面的表演不同, 微型博客上是背对脸的follow (跟随) , 就好比你在电脑前打游戏, 路过的人从你背后看着你怎么玩, 而你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可以一点对多点, 也可以点对点。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 使得微型博客用户体验的粘性越来越强。微博极强的互动性, 使方舟子的打假行动造成了更大的影响力。2010年4月份唐骏的“学历门”事件就充分展现了微博的互动性传播力度。

3、微博降低了网络媒介的门槛

微博的主要发展运用平台应该是以手机用户为主, 微博以电脑为服务器以手机为平台, 原来需要一台电脑才能完成的事情, 现在可以通过手机的应用达到。随着智能机逐渐平民化, 无线网络速度的提升和流量资费的下调, 手机和微博的结合肯定越来越密切, 微博与手机的结合, 大大降低了网络媒介的使用门槛。

与博客相比, 微博短小便捷, 门槛低, 大多数人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 并发表意见, 引起了公民新闻的热潮。再加上微博写作风格的随意, 不需要深思熟虑, 简单而惬意的表达也降低了大众的心理门槛。所以, 与博客相比, 微博更体现了普通大众的情感诉求, 降低了他们发布信息的难度, 使他们初步体验到网络媒介带来的话语快乐, 彰显了大众文化的平民精神, 宣告了草根话语时代的到来。

二、微博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1、微博对社会环境的积极作用

微博在记录个人生活、参与公共事件、见证社会变迁、传播公共意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使个人在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方面获得了更充分的自主权, 也使个人在记录社会、影响舆论方面具有了一定的力量。微博不仅让公众自发自愿地接触媒体、利用媒体, 还提高了他们影响社会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 微博正在成为个人参与公共事件的一个重要方式, 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个人议题”、“谈话议题”成为社会公共话题。2010年12月份的新疆、四川渠县官办智障奴工基地黑幕就是《凤凰周刊》记者邓飞在微博上发布消息, 称有人在四川渠县官方救助站创立、经营奴工基地, 从外地运送和扣押流浪、智障人员强制劳动和输出劳务。消息经过微博的转发和评论, 扩大了社会影响, 引起了各方面关注, 主流媒体和警方纷纷介入事件调查, 网络民意通过微博的形式走入现实社会, 呈现出对现实的积极参与和干预能力。

2、微博对社会环境的消极作用

微博是手机与互联网两种媒介融合而来的新兴事物形态, 同时具有两种属性, 一是经济属性, 使得它必须按照经济的运作规律和特点办事;一是媒体属性, 使得它必须按照中国传播环境的性质和特点办事。但是, 在我国微博的媒体属性被放大了。在微博上, 人人都是拥有“麦克风”的事件主持人, 人人都是观察员, 人人都是新闻记者, 开辟一种崭新的自媒体形式。这就使得媒体的“把关人”缺乏而造成诸如:信息来源不明确;垃圾信息泛滥导致信息平均价格低等消极影响。本应是受众理性表达平台的微博却成为“谣言”的幕后推手, 导致大量无意义相信的充斥。2010年11月, 一条“金庸先生病逝”的假消息在微博风传, 成为某新闻周刊问责风暴的原点, 社会上也掀起了一轮关于微博谣言的大讨论。

三、微博对受众的影响

作为一个传播媒介, 微博以其全新的表达个人思想的方式迅速扩大了其受众群。自2009年8月新浪微博启动测试以来, 微博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使其对受众的影响逐步显现。截止2011年8月份, 仅新浪微博一家的用户已经突破2亿。

微博的使用者——“微生物”, 他们每个人既是传播者, 又是受众, 两种角色纵横交错, 构成了强大的信息传播系统。同时, 微博又使得个人向社会化迈出积极一步, 从传统意义上的传播者成长为“公民传播者”。通过微博, 受众接触信息、传播信息更为积极主动;知情权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扩充;为受众提供了更为快捷、方便的言论表达平台;通过对微博信息的评论, 受众对公共事务和公共权力进行更好的监督。宜黄强拆事件引发数百万网民关注和评论, 事件最终演变成一起公共事件, 相关政府官员被问责, 甚至免职。

微博的使用者和受众都呈现出多元性的特征:它即可以是个人, 也可以是网站、一个组织、一家新闻媒体机构、一个栏目等等。新浪发布的《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显示, 截至2010年8月, 共有466家主流新闻机构开通了新浪微博, 其中包括118家报纸、243家杂志、36家电视台和69家电台。用户的多元和特殊性使微博传播同时呈现出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点, 使优势意见传播极快。

四、微博与网络媒介生态平衡

微博的诞生, 使得个人空间可以契合入公共空间, 个人事件可以扩展为公共事件, 新的传播环境随之诞生。网络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正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 成为“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生态作为媒介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微博信息传播克服了信息单向传播的局限, 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传受双方的互动。与此同时, 微博信息传播在带来极大便利性的同时也带来舆论引导、谣言的滋生和蔓延、淫秽色情信息传播等问题, 破坏了网络生态平衡, 给我们提出许多问题。

1、利用微博引导网络舆情

微博——手机与互联网应用的跨媒体融合, 实时的信息生产、传播、反馈方式, 使网络事件信息发布超快速。其内容生产常常为一句话, 信息发布无须审核等待, 加之与多种工具互通互联互发, 让受众个人时时处处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制造者、传播者和评论者, 冲击现有的新闻传播秩序和规则。微博的信息传播呈现出较为广泛的扩散优势, 突破了传统媒体的一对一模式, 使得网络事件舆情形成强扩散态势。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形态, 在发散式的传播过程中, 形成了一种受众碎片化、传播内容即时更新、群组讨论便捷的分众传播, 加速了网络舆情信息的聚合和扩散。微博通过与其他媒体的深度融合和链接式反应, 生成影响较大的网络舆论事件。在宜黄强拆微博直播事件中, 就可以看到微博对网络舆情的影响。

微博时代, 网络舆情呈现出周期越来越短、燃点越来越低、规模越来越大、互动性越来越强的趋势。针对这一趋势, 要使网络媒介生态保持平衡, 就必须使网络舆情系统保持良好的开放性, 以微博客为平台, 让公众畅通无碍地表达舆情, 保证公共事件信息的公开透明, 保证网络舆情系统与传统媒体、社会系统之间实现信息的无限沟通和联动, 让公众在的集体参与和讨论中辨明真相, 才有助于网络舆情向正常、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

2、利用微博传播事实真相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媒体, 延续了博客自媒体无序、自发、随意的特点,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它140字的文本内容很难对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作深入细致的报道, 容易出现断章取义的报道。除此之外, 微博的传播主体多为个人, 报道视角多为微观, 报道内容多为个人所见所感, 对事件的报道较难做到客观、全面、公正。微博很容易成为谣言产生和传播的场所。

这就要求我们的权威机构、传统媒体、专业人事或是目击者等通过微博这个平台, 在事件发生之后, 第一时间发布和传播最为准备的信息。截至目前为止, 《人民日报》、《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新华社与央视等众多知名媒体都已经开通微博, 作为信息发布、核实以及与受众互动的平台。其中, 关注者最多的《三联生活周刊》粉丝达8万多。权威媒体的微博信息可以作为传播事实真相的最佳平台。此外, 2010年11月24日, 新浪微博发布不实信息举报页面“新浪不实信息曝光专区”, 举报内容包括虚假信息、不准确信息, 以及商家利用有奖活动骗取粉丝和转发, 被网友举报的信息。

微博时代的到来, 带来全新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思想, 并日渐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给人们的生活赋予了更多的可能性, 甚至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我们要利用好微博这个传播工具, 达到网络媒介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将小丽, 杨琴.媒介生态与和谐准则[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 (7) .

[2]蔡晓婷.突发事件中的微博客传播[J].新闻爱好者, 2010, (6) .

[3]闵大洪.中国网络媒体的生态环境[J].新闻实践, 2001, (4) .

[4]许卓.微博客的传播优势及发展前景探析[J].今传媒, 2010, (1) .

新媒介环境下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 篇4

[关键词] 网络编辑 媒介素养 把关人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3-0033-04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广泛运用,新媒介如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无孔不入。新媒介在深刻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逐渐打破人们惯有的媒介思维方式。在以开放、分享为特征的Web2.0新媒介环境下,不仅媒介信息来源呈现多元化、去中心化特征,而且基于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推送服务正成为新媒介信息服务的主流模式之一。同时,微博、博客、个人门户等自媒体的崛起以及媒介个人化趋势的加剧,都对网络编辑的职能和媒介素养提出了新要求。

1 新媒介环境下的信息传播特征

随着社会化元素的逐步增多,媒介正逐步跨入人本传媒时代[1]。在人本传媒的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定位、信息传播内容及信息传播模式等发生了一些根本性变化。

1.1 信息传播者和信息受众趋于融合

在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者和信息受众的界限划分变得模糊,信息传播者与信息受众在互动过程中,悄然实现了传播中的角色换位,媒介角色定位被打破,传者即受者。美国《连线》(Wired )关于“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2]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者和受众的融合趋势。在新媒介环境中,除了信息传播者外,受众也在积极地参与信息的组织、生产和传播活动,信息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正在趋于融合。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他们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在生产和传播信息。同样,传播者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接受受众传递的信息。这种融合打破了传统媒介中传者与受者泾渭分明的角色划分,体现了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受合一的特点。

1.2 传播内容以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为中心

以满足受众需求为中心打造人性化媒介是数字时代传媒竞争发展的逻辑新起点[3]。在新媒介环境下,受众与媒介都具有良好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其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以网络媒体为例,如何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服务,进而提高受众黏性是其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媒介内容选择从以传播者为中心走向以受众个性化需求为中心,受众的偏好不仅决定着媒介的内容与方向,而且产生决定性影响。可以说,网络媒体受众的流失与否完全取决于媒体能否生产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商品”[4]。也因此,个性化需求定制、即时信息推送等以受众个性化需求为中心的信息服务方式,逐渐成为以网络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的主流模式。

1.3 信息传播模式强调双向互动

与传统媒介的单向传播模式不同,新媒介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具有双向互动的传播特征。一方面,以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新媒介环境下的信息双向互动传播提供了技术保障。另一方面,新媒体在传播模式上以人际传播的相互作用、双向传播以及传播者与受众的依存关系为基础,在传递信息时实现了传播者和受众的双向互动[5]。如今,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在进行信息传播的同时,还会开展“热评热议”、“热点调查”以及“互动分享”等互动活动。通过互动,受众可以向媒介表达自身观点,媒介可以了解受众看法,从而实现媒介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传播。

2 新媒介环境下网络编辑的职能定位

新的媒介环境特点,使网络编辑不再仅仅是“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采集、分类、编辑,向世界范围的网民进行信息发布,并且从网民那里接收反馈信息,产生互动的工作人员”[6],他们作为“把关人”的职能将发生新变化。

2.1 从信息持有者向信息管理者转变

在新媒介环境下,海量信息资源的获取、传播和利用变得越来越困难,尤其是由微博等社交网站提供的“碎片化信息”更是让用户无所适从。虽然用户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和甄别,但效果大多不如人意。用户在面对海量、无法处理的信息时,需要专业、可信赖的媒介管理者的帮助。以网络新闻报道为例,新媒介环境下各种不确定信息四处流传,使得用户无法迅速、准确地识别和掌握新闻内容,这就需要网络编辑对相关信息进行甄别和筛选,以帮助用户准确地获取和利用新闻内容。也就是说,在新媒介环境下,作为海量信息拥有者的网络编辑需要成为信息资源管理者,对信息内容进行甄别、筛选、加工、整合和归纳,以便于用户利用。

2.2 从信息规模化加工者向个性化加工者转变

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认为“把关”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加工优化的过程。在新媒介环境下,虽然网络编辑的策划、采编、修改、排版和发布等基本职能没有改变,但工作的重点或重心却在发生转变。为了满足新媒介环境下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网络编辑逐渐由内容规模化加工者转变为信息个性化加工者。网络编辑的信息服务理念从“传播者想传播什么,受众被动接受”向“受众需要什么,传播者为其提供服务”[7]转变。他们不再强调主观意图或网站定位,而是更多地从受众角度出发对信息进行筛选和优化,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因此,走进“人人小站”、新浪“微群”等用户圈子,与用户互动并了解用户个性化需求,进而提供专业化信息加工服务是新媒介环境下网络编辑必须完成的职能转变。

2.3 从信息整合者向用户整合者转变

在传统媒介环境中,编辑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对信息的加工和整合上,以便于信息的传播与获取。如今,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和新媒体的发展需要,网络编辑的工作重点逐渐转移到对用户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对用户进行分类和整合来确定不同的用户群体偏好,使之成为媒体的独特资源,以期获得更多的用户价值。有分析认为,一个脸书(Facebook)粉丝的平均价值高达136.38美元左右[8],可见用户价值的昂贵。因此,在新媒介环境下,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发现和聚类不同的用户群体,为其提供专业化信息服务以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是网络编辑必须完成的另一个职能转变。

nlc202309030040

3 新媒介环境下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新要求

从受众角度看,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9]。从媒体工作者的角度看,媒介素养包括媒体工作者的信息利用能力、技术能力和媒介管理能力三个层面。面对竞争激烈的新媒介环境,网络编辑必须提升信息利用和管理能力。

3.1 网络编辑应提高政治和审美意识

互联网的开放模式以及网络舆论言论主体的多元化特点,在丰富网络信息资源的同时,也让庸俗炒作和网络谣言变得层出不穷。庸俗炒作和网络谣言的泛滥不仅造成媒体公信力的下降,而且造成整个社会网络文明价值的缺失。在新媒介环境下,网络编辑必须提高政治意识和审美意识,强化信息分析和利用能力。一方面,作为新模式下的“把关人”,网络编辑应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议程设置、专题报道等形式向受众传递高尚的社会价值观,以引起受众共鸣,提升整个社会的网络文明价值。另一方面,网络编辑在新媒介环境下应提高审美意识,从艺术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媒介内容,提高受众的信息辨别和分析能力,引导受众对格调低下的网络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进而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和媒介公信力。

3.2 网络编辑应提高媒介技术应用能力

语义出版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媒介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在推动媒介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对网络编辑的媒介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与传统编辑工作相比,新媒介环境下的网络编辑工作具有超链接、数字化以及交互性等技术特点;另一方面,媒介技术在媒介形象塑造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10]。如果网络编辑无法熟练地应用新媒介技术,不仅会给信息内容的深度加工和整合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困扰,而且会阻碍媒介形象和影响力的提升。因此,对网络编辑来说,在熟悉和了解媒介技术发展现状的同时,还要通过不断学习提升媒介技术的应用能力,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媒介技术平台的操作者和运营者。

3.3 网络编辑应提高媒介经营管理能力

网络编辑的媒介经营能力,主要表现为做好频道或栏目推介,不断扩大频道或栏目的影响力[11]。在新媒介环境下,网络编辑仅仅具备采、编、写等基本媒介经营管理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媒介策划与运营、媒介内外部资源整合等媒介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也必不可少。一方面,网络编辑要树立用户至上意识,精准把握用户需求,通过专题策划、在线互动等方式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与互动,提高用户满意度。另一方面,网络编辑要加强对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通过合作推广、协同营销等措施进行媒介推广,提高媒介的影响力。总之,网络编辑只有全面提升媒介素养,切实承担和履行作为一个网络信息“把关人”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 网络编辑媒介素养提升策略

4.1 坚持网络编辑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原则

媒介自律实际上是媒体操作者的一种自觉行为,是基于对自己使命的一种认识,它可以使媒介良性、自觉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能。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些不可控因素导致的不良信息泛滥现象仍然存在,并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小的危害。因此,网络编辑在新媒介环境中应加强自我约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在新的媒介环境中,网络编辑应多一些独立思考、少一点偏激冲动,多一些理性判断、少一点盲从轻信,将客观、准确的信息内容传播给用户,从而为用户提供最优服务。

除了自律,要让网络编辑更好地发挥“把关人”作用,自觉履行其社会职能,他律同样重要。立法机构、司法机关、互联网管理部门完善法规、加强监管,是更为有效、也更为根本的“谣言粉碎机”[12]。因此,制定详细、完备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网络编辑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和监督,是提高网络编辑媒介素养的有效途径。自律与他律辩证统一关系表明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理想的契合。因此,在网络编辑媒介素养提升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原则。

4.2 坚持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原则

在媒介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媒介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从国内现有网络编辑教育与培训体系来看,要提高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必须坚持教育与培训相结合原则。在职业教育方面,政府应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开设网络编辑相关专业,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传授,全面提高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满足媒介产业发展的需要。

在职业培训方面,行业管理部门、媒介企业及职业培训机构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具体来说,要通过文化、道德、法律、职业和安全保障等知识的培训提高网络编辑的基本素养,通过技术理论、专业技能和技术实习等职业技术的培训提高网络编辑的技术素养,通过经济、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网络编辑的媒介经营管理素养。在培训方式上,要短、中、长期培训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培训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培训相结合。

4.3 坚持职业资格考试与职业准入相结合原则

虽然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自2005年起就开始实施网络编辑职业资格考试,并将网络编辑资格划分为网络编辑员、助理网络编辑师、网络编辑师和高级网络编辑师四个等级分别加以认证,但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从总体上看并没有实现质变。分析其原因,相关政策缺失、职业资格考试与准入脱节等是主要因素。为此,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网络编辑职业资格考试和职业准入政策和制度的出台力度,从法律和制度角度规范行业准入,提高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另一方面,要坚持职业资格考试和职业准入相结合原则,通过二者的结合规范网络编辑就业市场,保证网络编辑从业人员的质量,从而从总体上提升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另外,政府相关部门加大网络编辑职业准入制度的执行和执法力度,也是提高网络编辑媒介素养的关键。

总之,网络编辑一方面要勇于承担作为传媒人应有的责任,切实履行作为网络信息“把关人”的义务,为媒介产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网络编辑要在不断变化和更新的媒介环境中自觉提升媒介素养,以满足媒介产业创新发展的需要。

微博媒介生态环境 篇5

微博与手机的结合使微博的信息传播“4A”特征极大地凸现出来, 即不论在任何时间 (anytime) 任何地点 (anywhere) , 任何人 (anyone) 都能够发布任何信息 (any information) 。在新闻传播领域有效利用微博的这一优势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新闻信息传播的质量。微博的信息传播是一种病毒式的扩散模式, 其传播速度如核裂变一般, 同时, 微博平台上网络受众有极强的互动性, 以上三点都是在传统新闻信息传播模式中无法企及的。

一、微博的概念

微博是指字数被限制在一百四十字以内的微型博客, 微博用户能够通过计算机或者移动通信设备连接互联网, 登录微博, 在这一平台上通过发布信息、分享音乐与视频等方式与其他微博用户进行互动交流。微博作为一种社交软件由于拥有便捷的特点与优良的性能,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博的出现与不断的发展, 极大地加深了人们信息交流程度, 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突破了空间距离的限制性, 对于提高人们社交水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随着微博平台的不断完善, 微博技术水平的逐渐成熟, 我国部分政府部门也注册了官方微博, 在微博平台上发布新闻消息。由此可见, 微博正逐渐成为我国新闻界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二、微博的信息传播特点

(一) 便捷性与移动性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 博客与微博等网络平台都不再有技术方面的限制, 微博用户能够通过掌上电脑、IM、网页等终端设备连接互联网, 或者用手机短信、彩信等方式将信息发布到微博上与网友分享。同时, 在微博时代, 字数的限制使信息内容更加精简, 不再与博客时代一般, 需要先构思, 而后进行素材的收集, 再进行博文的写作, 微博的操作与信息发布都更加便捷。

(二) 草根性与开放性

微博的出现使以往信息发布与信息内容创作的门槛大大降低, 使每个人都能够发布微博。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下, 媒体的受众大多数只是内容的消费者, 传播关系较为单一, 是权威媒体主导的一种中心化传播模式。在如今的网络时代, 信息制作较为简单, 网络平台的开放性较强, 人们能够在微博平台上进行信息的发布, 信息传播方式逐渐成为半中心化的模式。与此同时, 微博的字数限制让其内容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句子、一张图片或者是一个网站的连接, 突出了其文学性较低的特征, 能够满足人们表达自身想法的渴望。

三、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 微博是新的信息传播平台

在传统模式下, 新闻信息的传播主要依靠电视、广播与报纸。而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上各个领域都与互联网紧密相连, 互联网为新闻信息传播提供了一条新的渠道, 微博的出现更是提供了一个新的新闻传播平台, 革新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微博是目前受到广泛欢迎的一种社交软件, 由于其便捷性、开放性与草根性等优势特征, 这一平台上有大量的网络受众, 因而奠定了新闻传播的受众基础。同时, 微博的低门槛让更多的用户愿意在这一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见闻, 为广大媒体提供了大量新闻线索。由此可见, 微博不仅是新闻信息的来源, 同样是新闻传播的平台。

(二) 微博平台对于突发事件的传播具有先天优势

由于微博的“4A”特征, 新闻通过微博平台的传播相比传统新闻信息传播平台具有更强的实效性, 尤其是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且意外性较强的敏感事件, 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是指对公共秩序或者公共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的总称。由于突发事件具有扩散性、突发性以及影响严重等特征, 社会各界对其发展态势高度关注, 这就要求媒体迅速报道、广而告之。而微博的操作简单, 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并且传播信息的速度极快,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利用微博的转发互动迅速地将信息广泛地传播, 引起媒体的报道与相关部门的关注。微博平台对于突发事件的传播具有先天优势, 它能够让网络受众在此平台上积极互动, 提升新闻传播速度。

(三) 微博平台上信息繁杂, 新闻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微博平台的出现为新闻传播带来的优势影响不可否认, 与此同时, 也不能忽视其负面影响。由于微博平台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门槛低且操作简单等特点, 充分激发了人们对于信息传播的热情, 而少数人享受被微博粉丝关注的感觉, 为吸引大众的注意而利用微博制造、传播假新闻, 散布谣言, 甚至存在某些记者、编辑为提高知名度而加工新闻, 导致微博平台上新闻传播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对此, 媒体单位应当严格要求记者与编辑, 加强对新闻信息真实性调查, 避免误导用户, 从而减小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结束语

由于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与特征, 微博自问世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然而, 如何正确利用微博平台, 在发挥其在新闻信息传播中优势的同时, 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 是广大媒体与政府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

摘要:微博是随着近年来媒介融合而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新兴产物, 它的出现立即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 使人民群众对于信息传播的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由于微博天生具有传播优势, 各家传统媒体迅速抢占微博平台进行新闻传播。本文立足于当前媒介融合的大环境, 对微博的信息传播特点以及微博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作出分析。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传播,微博

参考文献

[1]叶张迪.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探析[J].新闻窗, 2013 (05)

[2]时郁婷.论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研究[J].大众文艺, 2011 (07)

[3]张浩, 吴志海.微博对新闻信息传播的影响探析[J].才智, 2011 (10)

微博媒介生态环境 篇6

关键词:两会,人民日报微博,新媒介,以人为本,话语

自2010年以来,微博舆论场在我国的走势愈演愈烈,传统媒体为了适应新媒介生态的趋势,纷纷调整传播策略,传统纸质传播与新媒体网络传播双管齐下,进驻微博舆论场,目的在于探索打通“民间”和“官方”两个舆论场,实现对接。

中国官方主流媒体的代表《人民日报》于2012年7月在新浪平台开通微博,以“参与、沟通、记录时代”为宣传口号,一改纸质版报纸严肃呆板的形象,通过贴近民生的新闻话题,新鲜有趣的内容推荐以及活泼亲切的语言风格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会议新闻上,《人民日报》微博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发挥其舆论导向作用和社会监督作用,把握住自身话语权和独特竞争力。本文以2015年3月两会期间的人民日报微博内容分析为例,解析在新媒介生态下主流媒体的话语和内容表达。

1《人民日报》微博研究样本抽取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党中央的重要会议,对于国家运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是中国政治传播的集中表现,而作为主流媒体之一的《人民日报》每年都要对其做大量宣传报道,在微博内容上也有明显体现。本文选取两会召开时段,以2015年3月3日至15日这13天共发布的701条微博为例,进行量化分析,解析在重大会议背景下官方媒体的宣传性。

2 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微博内容分析

2.1 报道内容。

经统计,2015年3月3至15日人民日报微博共发布了701条微博,其中带“2015两会”话题标注的有166条,用“政府工作报告”标注的有62条,近距离接触高层政治人员的话题“两会e客厅”有15条,“总理答记者问”话题下有17条,还有很多有关于两会中的论题的延伸内容,基本呈现出一个多层次、多样化的报道格局。

2.2 主题设置。

按照报道领域的主题分类,统计的701条微博中,政治、经济、军事、体育、社会、科教和文艺七大类报道主题的所占比例。其中,政治新闻和社会新闻所占比例最大,均为29.7%,科教类新闻位列第三,占21.5%。总体来看,由于在两会期间,有关会议报道和论题宣传的主题较多,也相当关注社会动态和基层故事,多社会新闻报道,具有生活化和亲民化的特点。

2.3 报道类型。

在两会期间的报道和微博内容中,呈客观描述态度的客观性报道最多,统计共有413条,占58.9%。实用类微博内容有226条,占32.2%。此外还有35条叙评性微博,3条解释性微博以及4条宣传性内容。该官博基于中立客观态度,陈述新闻事实和热点,注重实用性强的内容推送。

2.4 发布数量。

微博的关注量、访问量、微博内容的转发率和评论数以及关注度上升

所来的美誉度等指标能够体现一个微博的社会报偿和社会影响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网友对信息的需求程度和认可程度。在对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微博的发布数量统计中,13天共发布701条微博,平均每天54条。

转发量排在前五位的微博分别是:(1)“9张图,帮你读懂政府工作报告”(转发量37588),(2)“植树节,教你把果核变盆栽”(转发量34657),(3)“纪念人民的好总理”(转发量33664),(4)“救救新疆半岁男婴”(转发量25726),(5)“九个技巧,教你轻松记单词”(转发量21668)。政府工作报告正是两会最重要的内容,反映在网友的关注度上是非常直观的。此外,文字轻松活泼,内容经济实用的微博也具有极高人气。充满人文关怀,传递正能量的内容推送也能够很好地聚集粉丝,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

3 研究结论

在新的媒介生态下,官方主流媒体的话语模式以及微博用户的信息需求。尤其是在政治会议宣传期间,通过微博构建传受互动的交互型新闻传播主体,且人民日报微博作为官博,公开、透明地传播政策信息和主流话语,能够突显微博两会报道的权威性。同时,微博用户身兼传者和受众的双重角色,参与两会信息的生产与消费,不仅丰富了两会的资讯传播,而且拓展了两会的舆论影响力。

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曾提出“公共领域”的概念,认为公共领域就是指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人民日报微博所构筑的舆论场正是这样一个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公民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发表言论,发表对两会的建议和看法。这是在新媒介生态下,传统媒体利用互联网的成就。透过对两会期间的701条微博样本分析,人民日报微博具有以下传播特点。

3.1 以新闻信息为主,内容多元化,关注民生

从客观性报道的类型和政治社会新闻的主题所占比例来看,人民日报微博注重新闻消息的推送,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为第一位,以“新闻立博”。消息内容丰富多元,所选话题贴近民众,关注民生。例如“1.5万亩大葱1毛1斤没人买扩散帮帮葱农!”“快查查你名下的手机卡,小心被中国联通员工‘卖’了”等,亲民众,接地气。

3.2 注重实用性,强调服务性,增强微博用户互动意愿

不论是生活小技巧、情感小经验,还是政策解读、热点阐释等,人民日报微博从各方面讲究内容的实用性和对用户的服务性。例如“大学最实用考证指南”“让孩子聪明的捷径:有效交谈”等。

3.3 重视评论作用,议题设置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

“所谓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正在、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

人民日报微博除了在小标题处展示自身观点外,还开辟了“微议录”“人民微评”等小栏目,引导网友就热门事件阐发观点,进行思考。对于重要的问题,通常有不同的内容形式从各种角度阐释。

3.4 传达会议精神,加强政治互动,强化公民对社会事务的参与

在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微博不间断地播报有关两会最新的新闻信息和言论观点,并制作清晰易懂的图表帮助网友领会会议内容。开辟“总理答记者问”的小栏目,碎片化滚动式推送问题点,辅助微博网友了解会议采访现场。这种小栏目拓宽了政治沟通的渠道,改变了传统的单一通道的信息传输机制,提供给政府更广大的范围以收集民意,强化公民对社会事务的参与度。在新媒介生态环境下,官方主流媒体积极投入互联网,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努力将“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对接,更好地体现官媒“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党报的微博依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把握速度和深度的平衡,提高舆论领导力;多打造特色栏目,加强与微博网友的互动;强化把关机制,减少虚假信息的扩散。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赵振宇.新闻评论研究引论——功能、品格、思维、发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赵月.媒体微博利用现状及问题[J].青年记者,2010,(16).

微博下的媒介素养培养对策 篇7

一、微博的定义与功能

微博, 即微博客 (Micro Blog) 的简称, 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 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 并实现即时分享。

微博作为自媒体中的新成员, 就其具体有别于其他媒介的功能, 基本可分为以下三点:

首先, 信息的发布便捷性。作为自媒体的典型代表, 微博内容的发出方式可以是以电脑或类似产品的互联网发布形式, 也可以使用手机网络或短信的方式发布, 操作简单, 使用难度低。利用微博能够做到第一时间传递信息。如2010年4月14日一早, 青海省的一位微博用户发布了一条消息:20l0年4月14日早上, 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 震感明显, 震级不详, 好可怕, 我从梦中被震醒, 心情很压抑。这是目前可查证的最早有关玉树地震的信息, 而随着灾情和救灾行动的继续, 与该话题有关的微博信息迅速被人们在微博上浏览、转发或评论着。由此, 每个人在网络当中的信息传递, 依靠共同的话题和兴趣, 均可能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群落[1], 而成熟的微博用户可能会经常以其最精炼的词汇来表达最高深的观点。

其次, 跨媒体性。从现有的微博来看, 其与各种媒体的兼容性非常强, 从普遍的手机短信、彩信、即时通讯工具 (如腾讯QQ, MSN等) 以及各类完全独立或依托型的微博网站;此外, 诸如新浪微博与MSN、Google talk以及UC形成绑定关系, 同时腾讯的状态栏也与其微博建立为同一输入栏;这样相对来说, 可以即时发布最新的状态, 实现信息的互通。

最后, 传播的放大效应。鉴于信息搜索和分享己形成了同步化, 在微博几乎毫无限制的转发之下, 信息的传播可以说在瞬间之内发送于各地。相较于传统网站的内容, 微博用户使用微博是自己选择信息源而无需进行编辑的反复审核, 信息传播的速度、效率以及便捷性得到了质的提高。这也意味着, 微博可以把任何一个突发新闻事件在几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传遍全球。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网络应用, 微博正在发展成为重要的新闻源, 逐渐改变着新闻媒体的传播形态;微博和各类即时通信、社交网站等的重合性, 必将加快社交网络平台的进一步发展;同时, 由于微博信息的即时性、碎片化等特征, 在客观上会加速实时搜索等网络服务的技术开发和应用。

二、微博发展中凸显的问题

微博的出现可以说彻底改变了网络当中人们以往的互动模式, 甚至有人给这样的现象标上“个人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标签。微博用户的急剧增加, 也是对互联网中的社会化媒体巨大的推动, 然而在享受微博带来的即时便捷的同时, 必须意识到其在传播方面所凸显的问题也日益加剧。

首先, 有效信息提取难度大。即时互动是微博的最大特色, 速度是其最大优势, 但有限的传播内容也客观上给互联网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由于其使用门槛很低再加之大多数微博对输入字数是有所限制的, 这样大量未经加工的信息随时进入到传播过程当中, 信息传达的完整性完全无法保证。此外, 内容字数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用户表达欲的刺激, 直接不利的影响即为信息超载、泛滥以及浪费等, 这也就意味着信息使用的成本加大, 有效信息被淹没, 同时对有价值信息的提取难度也明显加剧[2]。

其次, 内容过于琐碎性。据相关调查, 微博中关于个人琐事的信息可占据微博传播内容的80%以上。针对社会媒介来说, 这样的信息的思想含量以及社会推动力显然不足, 更多只是对用户倾诉欲的满足, 过多的这样的信息, 正在不断降低文本叙述的话语质量。有些用户经常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多次内容更新, 虽然信息的流动量很大, 但大都不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 对于无实际意义的自语, 高频率的更新只会形成更多的垃圾信息。

再次, 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加剧了语言和思维的碎片化。从微博的特征来看, 即时且有限的内容非常难以传达较为复杂和厚重的内容, 更不用谈文化精髓, 微博有时更像是一个琐碎杂事的发泄和消遣工具。虽然微博一方面满足了用户随时表达其想法的意愿, 但这样未经深思熟虑的碎片化内容, 往往只停留在文字表面而弱化了媒介传播启迪性和教育性的作用。更严重的是, 长期面对含带无意义信息的传播媒介, 用户渐渐习惯了无需深入思考就做出判断和表达的习惯, 在客观上可能会削弱思维本应该有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导致最终思考问题形成碎片化的趋势了。

最后, 微博强迫症和焦虑症。微博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同时, 意味着其忠实的用户也越来越多。对于过分痴迷的微博用户, 一般被其他网络用户称为“微博控”, 这样的微博用户几乎每天每夜的使用微博, 而每天的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 更有甚者, 这样的用户甚至放弃休息时间而长时间的在微博上或浏览或发表回复等。有研究表明, 对于每天发表微博10条以上以及毫无原因反复打开微博刷新微博页面的用户已经具有了微博强迫症的表征, 这无异于沉迷网络游戏等其他与网络有关的心理疾病。

虽然由于存在以上问题, 但对于微博这样一个新兴的媒介形式, 公众还是应该更为理性的接受和使用;而且广大网民已经普遍接受和正在使用。进一步说, 也正是因为微博本身存在的问题, 用户更应该培养相应的媒介素质以更好的利用微博获取资讯并建构更为成熟的媒介环境。

三、媒介素养的定义及其与微博的关系

媒介素养的概念属地地道道的舶来品, 据学者鲁宾分析, 主要有三个层面, 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就能力模式而言, 指公民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 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认知过程。知识模式观点认为, 媒介素养就是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体系, 其侧重点是信息如何传输。而理解模式的观点声称, 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力量的强制作用, 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概括地说, 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 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 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媒介素养随媒介本身的变化在不断更新, 尤其当微博这一重要的自媒体形式出现后, 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上有关媒介一对多传播方式的观念, 而媒介素养的培养也必须满足新媒介形式对素养的要求。结合微博的特性, 从以下4方面分析在媒介素养与载体的互动下对媒介素养培养的启示。

1. 个人差异论

即受众因其各自的个性特征所具有的选择性心理会与媒介讯息的内容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3]。具体来说, 受众个性的多样化会使其对微博的理解和使用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进而媒介素养的表现形式和培育形式也应多元化并且由于个体的差异, 必然有不少用户会对微博上的某类信息无法免疫;

2. 社会关系论

有研究表明:“经历相同或受同样社会关系影响的受众往往对传播信息的内容有类似的反应, 他们大多选择接受、解释和记忆大体相同的内容, 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受众们相互影响, 这也将会引起一系列思想、观念、态度、行为等的变化”。从媒介素养教育的角度来看, 除了名人效应外, 微博的关注与被关注往往更多的是因为共同经历等所构成的群体性, 这就意味着在此这方面的教育过程更应顾及群体因素。此外, 对群体性的媒介素养培育可借由群体内部的媒介讨论而提升。同时, 在群体中, 应有意识的培养正面性的意见领袖来带动群体素养的提升;

3. 文化规范论

这一论点所强调的是大众传媒对受众价值观的影响, 而传媒有可能为社会树立文化规范。从微博来看, 无论是以官方媒体或名人微博形式出现的言论, 均有可能在无形中为大多用户的再次传播起到文化典范的作用, 而通过微博进行涉及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内容的发布, 也可以是媒介本身对受众进行的媒介素养再教育;

4. 社会参与论

这一论点主张的是受众享受参与和使用信息传播的权利, 强调受众也可以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动与传播者分享信息, 这正符合与微博这一媒介形式的传播特点。此外, 学者彭泳将人的信息活动分为五个层级, 包括“自在信息, 信息的直观识辨, 信息的记忆储存, 信息的主体创造和主体信息的社会实现”, 显然信息的主体创造能力是实现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的核心环节, 可以说, 也必将成为微博之下的媒介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

四、提高微博下媒介素养的对策

总的来说, 媒介本身的变化和发展的确对公众媒介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就微博这一传播媒介来看, 作为自媒体中的典型形式, 无论是传播模式还是受众的使用习惯都在悄然间发生着质的变化, 而从中国目前的媒介素养状况来看, 其并未完全达到该媒介平台预期的目标。

首先, 对媒介讯息敏感度的培养。对于当下大量袭来的信息, 无论消息源是权威媒体或普通民众, 具有基本的质疑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微博中虚假信息往往也无处不在, 即便是传统的专业媒体人也可能成为不实信息的散布者, 缺少质疑和缺乏敏感的结果是更多的受众会间接成为虚假信息的下一传播者。事实上, 即便是专业的媒体人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有时也会明显“丧失”了其本应具有的专业批判能力, 在此基础上来看, 受众尤其需要自发的培养批判思考的能力, 即, 不仅仅懂得如何接受讯息更重要的是明白如何内化信息并发出信息。如同大卫·伯金汉 (David Buckingham) 所说的, “媒介素养让人们有能力以媒介消费者的身份去让释媒介内容, 并作出具有充分了解的判断, 也使得人们本身成为媒介内容的制作者”[4]。另外, 在微博之上的专业媒体人和知名人士应该更为审慎的使用其话语权, 并且在不当信息的处理方面, 更客观和主动的帮助更多普通受众进行判别, 而正是平台本身和名人效应之下的高度质疑的习惯以及批判性的思考, 会在潜移默化下对公众进行了的媒介素养教育。

其次, 媒介素养的知能在全面提高, 涵盖了认知、情感、道德和美学鉴赏这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中认知是要求个人心理的思考过程, 在媒介素养中即为批判思考;第二个阶段是情感阶段, 这是有关情绪的了解与体验, 比如对情感表现的捕捉;第三个阶段是道德领域的价值判断能力, 其不仅能协助公众对善恶加以区分, 更能以此对照自己的价值立场;第四个阶段是美学鉴赏能力, 其实质是掌握制造讯息并进行评论的能力。显然, 知能更侧重的是能力的培养, 大多受过一定教育的公众, 都能够对信息本身所表达的内容进行一定的独立判断, 而对于信息的制造和进一步合理恰当传播的能力并非普通公众所能够很好的完成。微博所代表的自媒体却恰恰使每一用户都成为了信息的传者, 但即便用户的素养己达到一个良好受者的程度也并不意味其可扮演好传者的角色, 一般来说, 合格的媒介传播者要求客观公正的传递有意义的信息, 但微博的即时性往往使信息变得更为随意化。长此以往, 用户的使用习惯会形成恶性循环, 即, 不假思索的转发或毫无顾忌的传播。因此, 对于微博受众群体媒介知能的培养必要而急迫。

最后, 从媒介的旁观者到行动者的转变。可以说, 这是纯道德范畴的一项要求, 而对于公众责任感的培养和树立是需要较长时间以及整个社会各方面大环境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微博不同于传统大多数媒介形式, 它给公众提供了传播有较大影响力信息的可能性。正如现代媒介素养目标的赋权理论中的期望, 民众作为受众的同时也极有可能有一天成为主动传播信息以构建良好公民社区的一份子。虽然具有这样素养需要更多人甚至一代人在各个领域的努力, 但作为传播学中的愿景, 随着公众有效利用媒介的素养越高, 民主社区和公民社会的达成应该不会太难。

五、小结

随着微博的发展, 这一网络交流平台已经深入人心, 获得了更多人的支持。但微博网站的主办者, 必须要认清形势, 以媒介素养为基础, 加强道德规范和法律的约束, 提高信息监督力度, 使微博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为更多的网民服务。

参考文献

[1]高岩.微型博客对新闻行业的影响[J].新闻与写作, 2010, 3:30-31

[2]宋延涛, 李大旭.浅析当前微博传播的特征、弊端及治理[J].计算机与网络, 2010, 30:646

[3]胡正荣.传播学总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1997:283

微博反腐:一种媒介新常态 篇8

一、微博的产生及特征

(一)微博产生的背景

微博,即微博客(M 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 EB 、W A 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发布140 字左右的文字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1]W eb 2.0 时代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为微博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支持,3G技术的普及也使得微博迅速推广。2006 年,O bvious公司创建Tw itter服务,这项服务开始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09 年3 月突然走红,其克隆版本在全世界大量涌现。[2]2007 年,饭否网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带有微博色彩的网站,至此微博开始在我国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四大门户网站(新浪、腾讯、网易、搜狐)均开设微博平台,而新浪微博以其专业性、高自由度和极强的互动性在发展初期就吸引了大批追随者,也造就了其在微博领域中不容置疑的领头地位。人们对于信息的广度和时效性的追求,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微博的快速发展。

(二)微博的特征

1.信息发布及时便捷

随着智能手机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用户可以通过多种平台在微博上发布信息,调查显示,以新浪微博为例,多数人最常用手机客户端登录新浪微博;其次,大部分人也选择常用电脑登录新浪微博网页版,其余人选择用第三方软件登录微博。具体情况见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见,登录微博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电脑,无论何时何地,用户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跟看法,也能便捷地搜索到海量的信息。

2.信息传播全民化

较传统媒体而言,微博的使用对于用户没有身份限制和地域限制,可谓是“零门槛”,无论是意见领袖还是平民百姓,都可以登录微博发表观点。微博用户遍布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发布消息已不再是媒体从业者的特权,微博上的每一个用户都可以成为“全民记者”。

3.传播内容碎片化

微博平台上信息的发布无需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用户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而且操作简便,因此,用户只要是具有基本的文字能力,就能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其次,微博的每条信息都限定在140 字以内,并不需要长篇大论或是篇章结构,使受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抓住重点,这种文本碎片化的特征大大提高了阅读速度和传播效率。

4.信息传递速度快

由于微博兼具“收听”和“转发”功能,用户可以自主选择阅读的信息,用户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将一条消息在短短几秒的时间,传遍全国甚至全球。微博对于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效率之高是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比拟的。本研究在调查对象中,针对每天信息的转发次数进行了统计,具体情况见下表所示:

二、微博反腐的必要性

(一)我国反腐工作任重道远,微博可为反腐提供便捷传播平台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中指出,2011 年,我国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共32909 件;2012 年,这一数据为32567;2013 年,全年所查处案件以迅猛之势上升至165787件。[3]从这一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反腐工作任重道远,因此,打击腐败行为势在必行。

微博由于其受众面广、无门槛等特点,为揭露贪污腐败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用户可以随时登录微博揭露官员的腐败行为,为反腐提供线索。《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实名举报刘铁男就是微博反腐的一个典型例子。2012 年12 月,《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通过微博平台发布消息,称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学历造假、并且涉嫌贪污受贿。2013 年5 月,刘铁男接受调查。[4]同时,微博传播速度快,用户发出的消息在几秒之内就可以传遍各个角落,只要关注发布者,就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消息,并且进行回复和转发,又会掀起新一轮的传播,而消息接收者对其进行的评论又在一定程度上对贪污腐败事件进行补充和完善。微博强大的传播力在我国反腐这场硬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促进政务运作透明化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的意愿逐渐高涨。2014 年1 月16日,第3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北京发布。该数据显示,截至2013 年12 月,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8% .[5]网络保持较快的速度向普通民众普及,也将微博反腐推上了一个新的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 年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达到0.469,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基尼系数远低于这个数字,一般徘徊在0.24 到0.36 之间,较高的基尼系数折射出来的是我国贫富差距较大的社会现状。这种现状加剧了民众对于某些腐败官员通过非法手段敛财行为的痛恨,因此,只要寻到任何的蛛丝马迹,民众就会利用微博平台曝光。微博强大的传播效果促使相关职能机构加大对贪污腐败的打击力度,政府也适时实行政务公开化,从源头上遏制贪污腐败行为。2012年8 月,陕西省延安境内发生特大车祸,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在事故现场面露微笑的照片被曝光后,在微博上被大量转发,并被网友“搜”出其曾佩戴的多款名表,随后,杨达才被撤职并接受调查。原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因“天价烟”而被网友通过微博曝光其贪污受贿。与之相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网络也为政府公务人员公示财产及收入情况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也是政府针对微博反腐适时提出的策略,也为政府运作透明化开了一个好的开端。

(三)微博反腐弥补了传统反腐方式的不足

微博反腐兴起之前,我国反腐主要依靠电话举报、群众上访、信件举报等方式,而这些以往的传统举报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传统举报方式都是举报人以匿名或是实名的方式,将举报材料直接交到监督部门,对举报材料的处理情况及进度很难了解,甚至一无所知;其次,监督部门个别工作人员甚至有可能因为利益关系,对举报信息视而不见,或是故意压制不予处理,举报人根本无从知晓,也不清楚上级的部门如何督促下级监督部门办理举报材料;再次,传统举报方式的处理过程和取证过程并不透明,举报这一事实只有举报人和相关监督部门知晓,对于被举报人的调查取证也是在不透明中进行,取证过程的公正与否并不为人所知,也无法与民众进行互动;最后,若是举报信息被举报人知道,或是举报材料落到被举报人手中,由于缺乏公众监督,因此被举报人很有可能利用自己的职权或关系将举报材料压制下来,甚至对举报人的人身安全或是前途造成威胁。

传统举报方式存在的种种弊端,促使微博举报这种便捷、快速、公开的举报方式应运而生。网民可以随时在微博平台上以匿名的方式揭露官员的腐败行为,并且微博消息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微博平台上的其他用户对这条消息进行评论和转发之后,会形成强大的“舆论效应”。一方面,网友通过互动的方式将被举报官员的更多贪污腐败行为,以及与被举报官员有牵连的其他人员曝光出来;另一方面,这种公开性和舆论效应,使得相关部门必须对这一信息尽快做出合理的处理,同时也加强了对贪污腐败的监督。重庆市北培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因不雅视频被调查一案,就是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不雅视频在曝光后,经过网友大量转发和评论,仅仅过了3 天63 个小时,雷政富就被免职并接受组织调查。处理速度如此之快被网友称为微博反腐“秒杀式”的经典案例。

由此可见,微博反腐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腐败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使打击贪污腐败工作走上了一个新的征程。

三、微博反腐面临的困境

(一)微博信息量巨大,真假信息难辨

由于微博每天甚至每秒的发布量和转发量都是巨大的,几乎每条重要消息都会发生二次传播,信息呈“井喷”式增长,必然会出现虚假信息的情况,而又因为无人把关,导致虚假信息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和删除,肆意流窜。由于微博带有“转发”功能,因此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新的传播者,尤其是名人明星、微博大V发布或转发的信息更具权威性,传播更快。另一方面,由于微博的发布内容限定在140 字以内,字幅较少,容易出现片段化,受众浏览信息的速度也较快,可能会出现误差,不能获取信息的完整面貌。

网络推手“秦火火”、“立二拆四”利用网络编造、散布虚假信息,捏造事实损害他人名誉;“表哥”举报人周禄宝在网络上造谣进行敲诈勒索,都是近几年利用网络发布虚假信息从而对社会造成危害的典型代表。无论是以利益为出发点,还是怀有其他目的,网民在揭露官员反腐行为的同时,也夹杂着一些虚假信息,如果对这些假信息不加以制止和监督,势必会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也会导致公众信任危机。

政府应该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对于网友爆出的事件予以回应;大众媒体在评论以及转发的过程中,也应该对信息内容进行把关,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同时,加强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提高用户对于虚假信息的鉴别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微博用户参差不齐,容易出现网络暴力和媒介审判

目前,微博对于登录用户没有身份或地域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注册账号从而使用微博,而这些用户的素质、文化水平等参差不齐,加上微博具有匿名性的特点,一方面,导致信息内容质量不一;另一方面,由于一部分网友有“仇官”、“仇富”心理,容易发布过激言论,对举报人产生言语攻击,这种情绪化的言语在快速传播的过程中,很容易就影响到一些并不了解实情的民众,而网民在对话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这种巨大的舆论压力会对被举报人产生网络暴力,甚至会影响相关部门对腐败行为的处理结果。有些事件还在处理或取证阶段,尤其对于一些公众事件,网民的言论和行为会影响相关部门对事件的裁定,从而导致媒介审判。同时,部分网友会利用微博等媒体,对被举报人进行“人肉搜索”,侵犯被举报者的隐私,甚至对其构成人身威胁。

政府应加强技术防范,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从技术层面对于网络暴力和媒介审判进行预防;同时,应该对微博用户的举报行为进行法律约束。

(三)我国微博反腐制度构建不完善

目前,我国并没有出台针对微博反腐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法律的约束和指导,微博反腐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除上述困境外,通过微博反映的腐败问题很有可能得不到相关部门的响应和处理。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只是为反腐工作提供一个线索,而相关部门在得到消息后愿不愿意介入调查和处理并不受约束和监督,相关部门有可能对微博上爆出的官员反腐行为不予理睬,微博反腐很难真正发挥实效。立法部门应出台一系列针对微博反腐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相关机构应对微博反腐的处理时间和程序。

四、结语

反腐倡廉是时下我国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微博反腐作为一支新兴力量,以其特有的优势,在这场反腐大战中占据重要地位。微博反腐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一些瓶颈,如何更好的利用微博平台,让用户畅所欲言,使微博反腐发挥最大效用,仍然需要政府、网民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摘要:反腐倡廉工作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微博由于其发布信息及时便捷、传播全民化、传播速度快、传播效果强等特点,成为反腐倡廉的主要战场。微博反腐在促进政务公开化、弥补传统反腐方式不足的同时,也显露出了诸多弊端,如真假信息难辨、易带来网络暴力和媒介审判等,这些问题只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使微博平台在反腐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微博,反腐,新常态

注释

1[1]马晓红.大学生“微博控”现象成因分析[J].新闻界,2012(3):5-7.

2[2]阚道远,夏玉婷.微型博客——网络舆论引导的新视点[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8):38.

3[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历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DB/OL].[2014-08-24].http://www.gov.cn.

媒介融合视阈下微博传播方式探究 篇9

一、信息高速化碎片化

微博作为社会人群信息传递的高速通道, 每个人都是记录者和关注者, 任何人都可以用网络或者手机, 在最短的时间内, 发布任何想说的话。而微博作者发布的每条信息都能即时送到关注者的首页, 而无需对方主动访问。也就是说, 只要你申请了个微博账号, 通过互联网你便能随时发布自己想说的话, 搜集到你所关注人或事的最新动态。社会人群中的个体都能运用微博以30万公里/秒的高速向全世界所有感兴趣的人们发布信息。创造了个体向全世界任一感兴趣的个体发布信息的快捷途径。所以人们把微博传播的新闻称为“秒新闻”。2009年11月1日的一场大雪, 让北京首都机场200个航班延误, 大量乘客长时间滞留机场。部分航班乘客被困在机舱十几小时, 既不能起飞也不能下飞机, 情绪激动。创新工场总裁、前谷歌全球副总裁李开复, 在新浪微博平台进行“直播报道”:等了12个半小时, 已经缺食物9小时, 缺水3小时, 有人在机舱里因缺氧而晕倒……在机舱内被困十几小时的情况下, 他通过自己的笔记本和手机上网不间断地发布最新进展。真实记录的情况迅速传播开去, 瞬间有超过百万的人看到, 并收到即时回复, 致使航空公司向李开复道歉。微博的高速传播威力初步显现。如今微博已经成为媒体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正是微博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反馈及时的特点, 人大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倪宁形象地将其称为新闻传播的“轻武器”。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下, 微博140字的限制契合了现代人碎片化、快餐化的生活方式, 给受众带来最广博、最迅捷、最周到的信息服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微博的信息传播并不是单向的发布平台, 也不是连续地发布平台。人们更多的是在某些网络的节点中发布信息。在信息碎片中, 诸如公共性、争议性、趣味性、娱乐性等话题, 更容易流动, 更容易吸引人们的关注, 从而提升信息本身的新闻价值。正如“电视里, 众阿姨在排队买盐, 旁边一位阿姨冷眼旁观。记者问:为何不参与?阿姨神情淡定:上回非典的时候买的盐还没吃完呢……” (姚晨) 。“十九岁那年, 天天盼着他残废, 哪怕骨折也行, 这样就可以整日守着他, 并向他证明自己多爱他。……” (宋丹丹) 一百多字的篇幅, 叙述日常琐事、点滴心情, 三言两语发发感慨, 表表态度。利用生活碎片的分隔与切割, 从思绪、文字到时间、状态, 折射出原初生活状态。这就是高速化、碎片化的微博。

二、新闻去中心化监督社会化

世界正进入“全民微博时代”, 上至国家元首, 下达黎民百姓, 知识分子、媒体记者、白领金领、企业高管等等悉数登录微博, 甚至连维权的农民工、清扫大街的清洁工都在微博上针砭时弊、畅所欲言……这种新闻的去中心化, 不仅令无数网民感到兴奋, 也吸引了无数企业与机构的视线。除了智联招聘、摩托罗拉、新东方、北京星美影城等企业外, 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国家话剧院、地坛医院、CCTV风云足球、央视今日观察、山东卫视等都在新浪微博上“安家”, 云南省政府新闻办也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政府机构, 开通微博与网民近距离互动。在微博, 你可以分享心情, 可以获取信息, 可以建言献策, 可以交友求婚, 可以征集创意, 可以寻找失物和失散亲人, 也可以“缉拿凶犯”, 惩恶扬善……在微博的“围观”下, 很多事件都一一现形。在微博世界, 每个人都是信息源, 每个人都是发布者, 信息以滚雪球的方式迅速传播。今年春节, 从湖北到深圳打工的彭高峰, 找到了自己失散三年的儿子, 而这件事情可以说归功于微博。2010年9月27日, 曾经采访过彭高峰的记者邓飞发了一个微博, 标题是:《互联网能再创奇迹吗?请帮彭高峰找到他的孩子》。一时间, 这条微博在新浪被转发5990次, 在腾讯继续被转发。一条不断被转发的微博、一张不断被转发的孩子照片, 在网络的大洋中, 被一个大学生看见了。大学生发现, 这个被寻找三年的深圳孩子, 自己不久前在江苏邳州的一个乡村见过。就在今年春节, 微博发挥了其强大的力量, 为彭高峰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儿子。“转发, 转发, 见证一个奇迹。”微博, 正在以其强大的功能实现一件件不可思议的事。微博传播的去中心化, 它把网络圈中志同道合的人组织起来, 一起为公共事务发力。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 敦煌莫高窟著名旅游景点藏经洞, 一名50岁上下的中年妇女在伸手触摸1000年前的西夏壁画时, 被一名19岁的女讲解员制止。妇人顿时大怒, 拂袖而去。不料顷刻即回, 在两名壮汉的簇拥下, 径直走向那位讲解员, 打了她两记耳光, 同时伴随着不堪入耳的污言秽语。在接受询问时, 这位妇人丈夫说:“我们是有身份的人, 几分钟的一个小事, 你们不要把事情搞大了。”在互联网时代, “最牛团长夫人”的丑恶行径在微博上迅速传播, 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一周后, 新疆建设兵团决定, 分别免去“最牛团长夫妇”陈伟农、于富琴12师221团党委常委、副团长的职务及221团医院党支部书记职务。微博, 塑造了一个强大的舆论监督环境, 让公众随时随地在发挥监督社会的功能。

三、媒介自媒体化草根化

微博使大众从“旁观者”转变成为“当事人”, 人们可以自主地在自己的“媒体”上想写就写, 想说就说, 每个“草根”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 传递他们生活的各样琐事, 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我国著名新闻传播学者喻国明形象地将此描述为“全民DIY”。在微博上, 大众摆脱了议程设置的圭臬, 他们可以利用各种媒体, 发布消息、感言、想法, 实时播报新闻事件, 并且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编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关注对象, 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并和那些渴望交流而日常无法交流的对象进行及时互动。在微博里也有热词和热榜的推荐, 不过, 这些热词和热榜不是编辑挑选的, 而是机器根据网友的浏览、转发、评论轨迹自动排列的。这样的自媒体化, 使人们在微博信息空间上获得了更大的自由, 中国博友的数量开始迅速飙升。“它跟传统媒介最大的不同, 是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无障碍地把自己的观点、意见、情绪在全社会面前释放, 这是文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改变。这就是微博具有爆炸性的、核裂变式的传播能量的现实, 只要一条信息发布出去, 它会像病毒一样传播, 管理者不可能把所有人的微博删掉, 它是现场直播, 不可能事先审查, 这是微博对现在新闻传播制度管制的一个很大挑战。”著名媒体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如是说。自媒体的传播主体均为普通公民, 自媒体的传播者因此被定义为“草根阶层”。这些业余的新闻爱好者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来说体现出更强烈的无功利性, 他们的参与带有更少的预设立场和偏见, 他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往往更客观、公正。专家表示, 现代生活工作节奏加快, 信息爆炸性增长, 导致人际交往的表层化、快捷化。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有机会表达情绪, 分享感受, 传递信息。微博作为能实现这一诉求的便捷沟通工具, 自然受到人们的关注。草根们更加注重掌握话语权, 以表达对速动社会的多样情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认为, 目前微博在信息的真实性上还有欠缺, “微博是草根媒体, 没有把关人, 谁都可以发布消息, 难免真假难辨。所以, 微博只能作为传统媒体的补充。”

四、传播交互化立体化

微博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播到受众中, 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微博本质上是SNS, 即社交网络的一种, 是一个社交平台。除了发布资讯, 它同时还具有社交、分享、互动等重要功能。这恰好满足了网络时代, 人际交往困难人群的需要。当前“宅男”、“宅女”流行, 白领们两点一线,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微博的交流的快捷, 各种表述方式的灵活, 受到人们的欢迎。专家表示, 现代生活工作节奏加快, 信息爆炸性增长, 导致人际交往的表层化、快捷化。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有机会表达情绪, 分享感受, 传递信息。微博作为能实现这一诉求的便捷沟通工具, 其交互功能自然受到人们的关注。微博的交互功能, 实现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兼容。一位叫“布衣贺寅宇”的脖友曾这样形容新浪微博:“当你的粉丝超过一百, 你就好像是本内刊;超过一千, 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一万, 你就好像是本杂志;超过十万, 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一百万, 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一千万, 你就是电视台, 超过1亿, 你就是CCTV了。”微博在很多脖友眼里就是各式各样、影响力不同的媒体组合。微博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人与人之间, 人与各种媒体之间, 各种媒体之间, 传播的立体化功能日益显现。一些传统媒体看到了微博的力量, 纷纷将微博作为自身推广和沟通的平台, 在微博上提供内容链接, 发布新闻摘要, 促进发行量和销售, 提升影响力, 微博客成为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一个新的平台。如今, 众多知名报刊, 电台, 电视台都已经注册了微博账号。《羊城晚报》在新浪上的微博以新闻为主, 不仅仅有当日晚报的内容导读, 还有很多知名记者, 编辑发布及时消息。读者可通过微博与编辑、记者互动。湖南卫视微博则以各种信息为主, 公布各类节目的播出时间, 收视率等, 同时还有很多活动的说明。在媒介融合的格局下,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立体化存在已日益清晰。

在媒介融合的视域下, 微博仍在快速发展, 其传播方式的不断发展完善, 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摘要: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 微博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快速发展。本文就传播信息高速化、碎片化;新闻去中心化, 监督社会化;媒介自媒体化、草根化;传播交互化、立体化等微博传播方式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媒介融合,微博,传播方式

参考文献

[1]王聪聪, 民调:94.3%青年表示微博已改变自己的生活, 《中国青年报》[N]2010年8月24日

[2]孟波, 微博是如何颠覆传统传播方式的, 社会观察[J]2010 (10)

[3]新华网, 2009年中国网络事件盘点:微博表达更加草根化.

上一篇:现代重塑下一篇:金融差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