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竞争优势分析

2024-09-25

外资银行竞争优势分析(精选9篇)

外资银行竞争优势分析 篇1

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 外资银行不断进入我国, 在我国境内开展多种业务, 使得原有的金融市场结构发生了变化, 这种冲击是双向的, 对外资银行和国内金融市场结构都具有重大影响。外资银行的进入, 能够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 改善中资银行的公司治理, 促进中资银行与国际接轨。但是, 外资银行的进入也对中国金融法规和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不得不考虑逐步建立更加灵活的系统监管体制。因此, 制定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战略将对外资银行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如何在竞争激烈的银行系统中立足并良好发展成为各大外资银行需要考虑的问题。

1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 外资银行监管的相关条例也有所放宽, 如放松外资银行开设分行的限制以及人民币业务牌照的管理规定放开等。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是要设立存款保险这一险种, 这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步骤之一。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 外资银行的优势将逐渐凸显。过去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竞争中, 网点布局一直不占优势, 但随着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网点优势将弱化, 外资银行有望在这个过程中寻得有利发展机遇[1]。

外资银行自进入中国后, 在资产质量、流动性、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方面都表现稳健且愈发良好。截至2014年底, 外资银行在我国27个省份69个城市设立了38家外商独资银行 (下设296家分行) 、2家合资银行 (下设3家分行) 、97家外资银行分行、182家代表处, 营业网达1000家, 资产总额达2.79万亿元, 是2001年我国刚加入WTO时的6.98倍, 年均增幅达到50%。表1为2016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主要指标分机构类情况表 (法人) 。可见外资银行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资产利润率在本季度情况相对良好。

注:表格数据来源于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

2 外资银行在华竞争环境分析

环境竞争力反映的是银行外部环境对其竞争力的影响, 外资银行的业务组合以及发展战略与其所面临的环境竞争力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将其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来进行分析。分析外资银行的竞争环境, 是为更好地认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背景[2], 把握好外资银行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外资银行SWOT分析以及竞争策略分析做好铺垫。

2.1 外部环境。

本文将外部环境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 监管环境。外资银行在经营范围方面同中资银行一样可从事各种人民币业务, 其管理机制灵活, 在外汇存贷业务上处于更有利的位置。银行监管法规规定中资银行不能混业经营, 必须明确划分业务范围, 但对外资银行则无此要求。外资银行的业务种类可集保险、商业银行、投资、证券于一身, 使得外资银行能够灵活开展并组合其业务服务, 提供各类个性化完善的业务产品, 以满足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2) 税收环境。所得税和营业税在税收方面对外资银行的影响是最大的, 在实施全面营改增之前, 金融系统仍属于缴纳营业税的范畴。对于所得税, 不同于中资银行, 外资银行适用于全国人大制定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其与中资银行在所得税税制上存在较大差异。第一, 二者适用税率不同, 外资银行由于享有税率优惠, 其适用税率一般低于中资银行。第二, 税前准予扣除的项目不一致, 外资银行税前扣除项目几乎都允许据实扣除, 不受税收法制扣除限额的限制。而中资银行税前扣除项目不能据实扣除, 受扣除限额的约束, 其应纳或可抵扣的部分必须相应调增或调减其应纳税所得额。第三, 税收优惠政策不一致, 由于国家对外资银行规定允许享受许多税收优惠政策, 使得外资银行的税负明显低于中资银行。外资银行不仅可以享受地区性税收优惠, 再投资时还可享受退税优惠, 比如外资银行在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可享受20%的低税率优惠等。

(3) 市场环境。近年来, 中国中高层收入水平的人群逐渐扩大, 简单的存贷款业务已经不能满足这类客户的需求。因此, 对于善于设计个性化理财产品、能提供多种服务业务的外资银行来说无疑是个巨大市场。另外, 随互联网络的发展, 外资银行在全球建立的经营网络和专业的服务水平让外资银行处于优势地位。但拥有优质的客户群体是银行生存的重要因素, 如今中资银行在零售业务市场方面的发展明显优于外资银行, 有些外资银行由于缺乏网点支撑以及因零售市场对外资银行在一些业务方面设置的高门槛, 使外资银行在零售市场方面显得力不从心[3]。总之, 外资银行要想在中国市场环境中立足, 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 加强本土化经营。

2.2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指外资银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能够控制的因素, 是其发展经营的基础, 是制定相关战略的出发点。这里主要分析外资银行的资源和能力两方面。

(1) 资源。外资银行的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对于有形资源, 银行一般用财务报表来呈现, 是可见的、能用货币计量的一类资源, 能够从市场直接获得并用于参与市场竞争, 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4];无形资源指根植于外资银行的发展历史, 长期积累下来、不易被辨识和量化的资产, 不能从市场上直接获得也不能用货币进行计量, 如技术资源和商誉资源, 但却能为银行创造价值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复制, 是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2) 能力。资源本身不是竞争力和优势, 外资银行对资源的优化整合能力的强弱就是其本身的竞争力大小, 优化整合能力越强, 其对资源的整合效率越高, 凝结在产品中的价值就越大, 反之越小。外资银行的能力主要分为财务能力和营销能力。财务能力可用各项财务指标来反映, 例如资产收益率、所有者权益比率等;营销能力的强弱往往体现在外资银行自身开发的产品所具备的竞争力、外资银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以及内部组织管理的能力上, 与银行经营成败和发展直接相关。

3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经营策略分析

3.1 SWOT分析

(1) SO战略 (优势机遇) 。由对外资银行外部竞争环境的分析, 可见中国对外资银行业务限制方面实行的宽松政策, 外资银行在进入中国以后其业务需求量增长十分迅速, 使得外资银行需不断寻求提供更优质的业务服务, 也使其业务竞争力不断上升。

(2) WO战略 (劣势机遇) 。由于中国对外资银行存贷业务的限制, 导致外资银行吸收存款不足, 外资银行的大部分人民币资金需要从同业借入, 因而导致可能存在外资银行与客户亲近感不足和信息交换缺乏的问题[5], 导致一些客户在选择合作的时候容易偏向中资银行。

(3) SC战略 (优势挑战) 。外资银行在经营方式、业务创新能力、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上相对于中资银行都有一定优势。经营方面, 由于外资银行不受混业经营的限制, 可以满足多种多样的业务需求, 争取更多的客户[6];业务创新能力方面, 外资银行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 使得它们在金融创新、衍生金融产品的方面飞速进步, 且始终处在领先地位, 在竞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4) WC战略 (劣势挑战) 。外资银行在客户群体、营业网点以及政府支持方面都是不可避免的劣势[7]。政府偏向支持中资银行, 随着中资银行在本土发展优势的愈显, 必然会使得外资银行在某些业务上的承担劣势损失, 所以外资银行应充分考虑应对措施。

3.2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经营战略

(1) 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战略类型。我国外资银行在业务组合上相比中资银行拥有相对的自由, 其可以采取更多自由的竞争策略,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展现不同的经营模式。外资银行可以与企业结合不同的战略, 例如将外资银行业务战略在整体上分为三种类型:主动型、稳健型、专业型[8]。银行希望取得较高的利润, 应将其主要业务方向定为批发和零售业, 例如渣打银行、汇丰银行以及花旗银行, 其业务发展较为全面, 是主动型银行的代表;银行若考虑较高的战略地位, 外资银行应该充分把握好中国的外商独资企业, 将其定位为主要目标客户, 因为外资银行在对外业务上具有先天优势, 外商独资企业是其重要的客户源。但是外资银行因进入中国较晚, 在零售和人民币业务上不占优势。比如日本银行, 以“客户跟随”为其发展战略, 属于稳健型发展的典例;再如纽约银行在中国的经营贸易结算业务和清算业务, 其业务范围主要集中于现金管理、全球托管和贸易融资, 不涉及存贷业务, 是专业型银行的典例。

(2) 拥有核心竞争力, 走特色化经营。继续提升本土化管理水平, 和中资银行一样, 共享国内经济发展的红利[9]。外资银行自进入中国, 都不断地做着努力, 要想在中国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必须加强本土化的决策, 建立并壮大其本土化的建设团队, 才能使其推出的产品和服务更加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更具本土经营的特色, 才能吸引中国的客户、更加贴近中国的市场。同时外资银行也要不断借鉴中资银行发展成功的经验, 以前人之路为鉴、取精去糟。外资银行尤其要注重其特色化经营, 拥有核心的竞争力才能更加稳健地立足于中国市场。同时, 监管机构要尽力支持外资银行的发展战略, 因外资银行业务相对自由灵活, 其个性化程度较高, 要尽量满足外资银行的个性化需求。

(3) 借助中资银行。允许外资银行以少数股权形式与中资银行战略合作是中国银行业开放和中资银行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7]。例如, 花旗银行曾通过参股的方式与中资银行开展战略合作, 在一定时期内绕过了政治壁垒, 在本土与中资银行协同发展。如果外资银行不与本地银行进行战略合作, 而是在将来与已参与战略合作的外资银行竞争控股引资银行, 则将会失去竞争的机会[7]。如果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实施合作战略、开展共同业务、降低贷款交易成本, 则现有少数股权合作机制下对外资银行无法有效地起到激励的作用, 导致外资银行缺乏贡献自己努力的热情, 这既不利于外资银行也不利于整个本地信贷市场。

(4) 利用自身天然优势。外资银行应该充分利用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和跨境业务的优势, 抓住创造新利润的机会, 这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发展的先天优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内保外贷、内存外贷、海外代付等业务在当今发展很快且需求量也愈发巨大, 外资银行应充分把握这一机遇做好本土化经营, 结合自身独有的优势抓住市场需求, 则其在中国的发展将会愈渐良好。

摘要:本文通过对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状况的分析, 重点分析了外资银行在华竞争的环境, 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外资银行面对的竞争状况。其中, 外部环境主要介绍了监管环境、税收环境和市场环境;内部环境主要对资源和能力两方面进行探讨。最后通过SWOT分析外资银行在华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和优势劣势, 进而提出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竞争战略, 即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战略类型、拥有核心竞争力走特色化经营、借助中资银行、利用自身天然优势。

关键词:外资银行,竞争环境,SWOT分析,经营战略

参考文献

[1]郭震.东亚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分析[D].对外经贸大学, 2011.

[2]张芳.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 2013.

[3]薛彤.外资银行在华税收负担比较[J].税务研究, 2014 (11) .

[4]刘燕.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战略及经营策略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 2014.

[5]尚枫.外资银行在华经营战略评析[D].北京交通大学, 2008.

[6]张滢.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战略研究[D].东华大学, 2005.

[7]邓光军.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战略合作决策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 2012 (7) .

[8]王睿.外资银行在华发展优劣势分析及战略选择[J].商情, 2013 (35) .

[9]李娜.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动因与发展模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 2013.

外资银行竞争优势分析 篇2

作为同行,法国兴业银行中国区(下称“法兴中国”)首席执行官张永光不愿评价此事,但其坦言,到一地,熟悉和遵守当地的规则至关重要,法兴中国在中国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此。

此时,正值这家创建于拿破仑时代、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并最终成为法国金融支柱之一的银行成立150周年之际。“我们的确经历过很多危机,但最终都平稳度过。”张永光坦言,现在重要的是,法兴银行如何在中国继续全能业务的拓展。

计划未来5年企业客户数量翻番

2013年8月,法兴银行CEO吴棣言(Frédéric Oudéa)表示,该行将继续强化财务状况,实施在2015年前节约9亿欧元的成本削减计划,有信心到2015年末实现10%的股本回报率。

面对成本削减的总体规划,对于法兴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无疑是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从2013年9月开始,法兴中国开始在三大业务板块进行梳理,分别是国内零售业务、国际零售和金融服务业务以及环球银行和投资服务部门,之后的主要业务也都围绕这三部分展开。

其中,环球银行和投资服务部门包括公司金融、投行、私人银行、资产管理和证券业务。伴随整体业务转型而来的是,法兴中国于2013年推出了一项“投资增长计划”,即在未来三年增加对重点企业业务的投资,其投资的重点涵盖法兴中国投资银行下属的优势业务。

这是法兴银行进入中国之后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战略调整,这一调整旨在加强法兴银行在中国的投入。目标是以“个人财富管理”和“企业金融服务”两方面作为未来银行在中国的发展重点,差异化服务争夺目标客户,优化银行作业流程,实现全能银行模式下协同效应的发展。

张永光希望借该计划,配合内部结构调整,在未来3~5年,法兴中国企业和个人客户数量实现翻番。

“尽管中国金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但法兴银行的优势也很明显,尤其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法兴银行在跨境业务,尤其是能源、自然资源、大宗商品,以及利率、汇率风险管理等方面都有突出优势。”张永光表示。

外资银行做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很大

虽然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迅速,但其资产规模仍不能和国内的金融机构匹敌。在一份 《中国金融机构500强》排名中,多数外资银行的资产规模还不及一家中国的城市商业银行。

“这是现实情况。”张永光坦言,但也应当看到,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在服务定位和优势方面是不同的,城商行主要是服务当地经济和企业,而外资银行的优势则是利用海外资源为企业提供高端金融产品和服务,而这些都不容易在资产规模上体现。

据悉,目前法兴中国的体量不大,在2008年转为外资本地法人银行并取得人民币牌照之前,在中国市场的业务主要是投资银行,此后,法兴银行把“全能银行”模式引入中国市场,其企业银行、个人零售、私人银行和投资银行等业务在中国全面发力。

在复杂的监管环境和稳健的发展战略指导下,至2014年初,法兴中国在国内7个城市开设了7家分行和8家零售网点,业务规模上也基本完成了全面布局。

2013年6月,法兴银行中国区在东北地区的第一家分行——哈尔滨分行成立。

张永光称:“我们对于设置分行机构的标准虽然要看当地的经济水平,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为当地客户提供哪些服务。开设哈尔滨分行的目标之一是凭借法兴银行在俄罗斯的强大优势,介入蓬勃发展的中俄经贸合作。”

在外界看来,法兴银行一直基于低调与激进中间,虽然没有放弃个人银行业务,但也没有大规模扩张。目前,法兴中国的网点同在华拥有100多家分支机构的花旗、汇丰、东亚银行等外资银行相比,规模确实还比较小。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于其他一些外资行,法兴中国很少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对此,张永光认为,关键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哪儿。“在中国作为一家外资银行去做中小企业贷款非常难,一方面是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透明,作为一家外资银行要真的掌握它的情况很难,风险很大。不过法兴银行在中国有另外一家融资租赁公司——法兴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专门做中小企业融资。”

成为中企海外投资的桥梁

法兴中国的优势,很明显在于其母公司法兴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尤其在东欧、非洲等地。据了解,法兴银行在全球77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在非洲地区,拥有逾40年的经验和超过870家分行的网络优势,遍布在15个非洲国家和地区。

“法兴银行在东欧、西非、北非是当地最大的外资银行,这是其他外资银行不能跟我们相比的。”张永光表示,因此,法兴中国的差异化路径就在于,帮助中国的大型企业到这些地区拓展业务。

法兴银行“希望成为客户的桥梁”,这个桥梁体现在,成为在海外跨国企业投资中国的桥梁,帮助他们在中国的投资和业务;与此同时,也希望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桥梁,比如帮助中企在欧洲、美洲、非洲的贸易、投资、并购,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等。

近年来,中国企业往非洲的拓展越来越多。“不过,中国的企业往往还不了解非洲当地的市场情况,面临诸多风险因素,包括政治风险、商业风险、人身风险、金融风险等多个方面。”张永光表示,另外,既然是在境外投资,汇率风险总是难以避免,在非洲可能更要注意这方面的风险,需要当地的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而中国的银行受限于分支机构,对于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支持力度参差不齐,总体水平较低。 “这给我们带来了机会。法兴银行在当地的分支机构可以为前来投资的中国公司提供从咨询到融资的各种银行服务。”

经过多年对市场的研判,张永光认为,中国企业在非洲的金融服务需求大多集中在贸易融资和资金管理上。贸易支持上的需求主要表现为提供企业贷款帮助其开具信用证、保函等,确保工程顺利进行。而现金管理则指帮助企业资金管理并为企业提供控制汇率风险等金融工具。

据悉,法兴中国非洲业务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通过法兴银行作为中介产生的中非贸易总额增长了4倍。其中,将近60%的企业客户为国企,行业涉及汽车、电信、火电、路桥。

对话张永光:

积极协助中国国企产业升级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单纯的商业银行模式是否还有竞争力?

张永光:中国企业的需求日益国际化和多元化,单纯的商业银行模式或者是纯粹的投行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法兴中国也在顺应这一趋势,调整公司银行的业务,目的是结合商行和投行等不同领域的产品,依靠银行的海内外优势,如国际网络、业务经验等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全面金融方案。

我认为投行优势业务包括出口融资、大宗商品、海外并购、海外发债、结构融资、能源业务等,再配合一般企业所需的基本银行服务、贸易融资、现金管理、市场风险管理等业务。

其中,出口融资业务是法兴银行最具优势的业务之一,资助企业出口技术和设备。法兴银行是第一家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作的外资银行,将重点放在发展出口融资业务上,预计此业务在未来几年将有快速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利率上行”的现象困扰着银行业,银行普遍面临着资产重新定价的难题,法兴中国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应对?

张永光:目前中国的银行业面临经济下滑和息差收窄的双重压力。互联网金融正助推存贷两端的传统业务脱媒,这令传统的商业银行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但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传统银行转型。

为了应对这一系列的挑战,法兴银行去年推出的投资增长计划,明确提出了“增加对重点业务的投资、通过市场细分来开拓新客户和收入来源”的应对策略。其中,明确了以个人财富管理和企业金融服务两方面的发展与投资为未来银行发展重点。

外资银行竞争优势分析 篇3

关键词:外资银行,中资银行,竞争策略,对策模型

一、导言

在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和金融服务需求面临广阔发展空间的背景下, 我国银行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加快, 对外开放的步伐继续扩大。依照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 从2006年底开始向外资完全开放银行业市场, 外资银行在我国经营已没有地域、业务和客户的限制。由此而产生的全面的市场竞争, 在近几年已初见端倪。目前我国共有238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 银监会已批准20家外国银行将其我国境内分行改制为外资法人银行, 其中12家外资法人银行已完成改制并开业, 从事全面外汇和人民币业务。尤其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 很多外资银行在母国大幅裁员, 却扎堆在华布局谋篇, 我国市场成为外资银行在危机中的“避风港”, 中外资银行在华的较量已经悄然展开。

本文拟从外资全面进入银行业竞争结构较之以前发生巨大变化的大背景下, 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方法, 对竞争对策进行模型分析, 以对我国迎接外资银行的挑战做出相应竞争策略的思考。

二、理性价格竞争的对策模型

与其他行业相类似, 银行业的竞争也必然涉及到价格竞争, 而价格竞争实际上是一种对策问题, 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命题准确地描述了各利益方在竞争过程中的对策选择心态。竞争各方作为对策中的局中人, 若他们采取合作的策略, 对同类产品或服务实行标准定价, 则会出现“双赢”的局面, 实现各方的规模经营和最优回报;若竞争中的某一方对另一方的合作策略产生了怀疑, 同时采取不合作的竞争对策, 则另一方面也会采取相应的对策, 使得双方都成为“双输”的竞争受害者。

假设两方发现他们正处于一个“囚徒困境”之中时, 为分析问题的简便, 我们构造下列收益矩阵 (其中, Z>X>W>Y) (见表1) :

首先, 假设竞争双方采取一种“冷酷策略”, 它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双方在竞争开始的时候选择合作;二是如果在某时刻有一方发现另一方选择了不合作的策略, 则该方将认为竞争对手是不可信任的, 因此, 也将选择不合作的策略, 且一旦有竞争的一方选择不合作战略, 双方将一直选择不合作的对策。因此, 对于各方的最优策略选择可做如下分析:

设r为各阶段经营收益的贴现率 (假设竞争双方的贴现率相同) , 如果中资银行在博弈的某个阶段首先选择了不合作, 它能够在某一阶段得到Z的支付, 但在竞争对手采取相应的竞争对策以后, 中资银行得到的收益也将随之下降到W。若在上述两种情况下, 中资银行的收益满足下列条件, 就会选择合作。

由上式可得, 当r≥Z―X/Z―W时, 中资银行将会选择合作并坚持“冷酷策略”;同理, 外资银行也没有理由去首先选择不合作。因此, “冷酷策略”是一个纳什均衡, 竞争双方都将选择合作, 达到帕累托最优, 这是每一个阶段的均衡结果, 双方走出了“囚徒困境”。

不同于餐饮业、零售业等服务行业发起价格战的约束力量少, 参与方众多, 形成恶性竞争的几率大, 银行业的服务价格受到银监会的严密控制, 中外资银行争夺市场的有效筹码并非在价格, 以上的模型分析旨在说明中外资银行较易达成合作的结果。比如外资银行以参股的方式与中资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外资银行在我国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 已有10家中资商业银行获准吸引境外投资者参股。此外, 还有一些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在人民币贷款方面实行联动, 开展同业资金拆借, 外资银行为中资银行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等。

三、非价格竞争博弈模型

通过上文分析, 价格竞争并非银行业采取的主要竞争方式, 中外资银行的竞争仍集中与非价格竞争。以广告为代表的市场宣传策略就是商家采取非价格竞争策略的一个典型。近年来, 我国本土银行逐年加大广告支出, 主流媒体上的银行广告屡见不鲜也充分说明了这点。

商家采取广告推广策略的原因是希望其推销产品的需求曲线从Dl右移至D2, 以此扩大产品的销售量。但当所有商家都不谋而合地采用广告策略时, 导致某一商家产品的需求曲线又从D2左移至D1, 而商家支付的广告成本似乎变成了无效的投入, 从表面上来看, 商家的广告费变成了一种净损失,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它是达到对策均衡的一种。我们假设银行业只存在中外资银行两种划分, 如果不考虑广告对潜在购买者购买欲的激发作用, 仅仅分析对现有市场的竞争影响, 则两方的竞争收益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 中外资银行都做广告与都不做广告的收益情况是相同的, 但商家实施广告策略仍然有重要的作用, 其作用就在于避免了可能造成的q销售量损失, 竞争者可以通过协商合作, 不实施广告推销。但在信息不完全或对竞争对手缺乏信任时, 双方只有通过广告推广, 才能达到博弈均衡。

四、我国银行业采取其他竞争策略的思考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竞争中各方选择某一种竞争策略是其理性思考的结果。他们采用的竞争策略不同, 其结果也不一样。除了价格竞争、广告竞争以外, 还有其他的竞争策略可以选择, 比如合理的市场定位、方便顾客购买、拓宽销售渠道及推出新的特色产品等。为此, 中资银行要想在来势汹汹的外资银行挑战之下保持竞争优势, 应在瞄准目标人群, 找准市场定位, 管理和服务几个方面的竞争策略上保持差异性。

(一) 发挥自身优势, 明确市场定位

随着外资银行在我国银行业的发展, 将导致银行体系的分化和市场格局的调整。中资银行的竞争优势体现在机构网点优势、文化地缘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 国家信用也为国有商业银行提供了巨大的支撑。而外资银行在服务、技术方面略胜一筹, 其市场定位和金融产品开发将主要集中于企业客户、优质个人客户等群体, 而较少进入普通居民的零售业务。因此本土银行全面经营、面面俱到的发展战略将受到冲击, 银行的市场定位将相应做出调整, 银行体系向着多层次、注重分工的方向发展:一部分银行向着区域性、社区性银行发展, 以提供普遍性的零售业务;一部分银行竞争高端客户群体, 以提供专业性的金融服务。从而, 商业银行的发展逐步走向分化, 形成各有分工的多层次银行体系。

因此, 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各有优势,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市场竞争是正确的选择。但必须看到, 中资银行的原有的优势会因外资银行竞争策略的调整而逐步消失, 应积极创造出能经得起市场考验的竞争优势, 在自己所定位的目标市场中把工作做细, 把服务做精。

(二) 加大国有银行改革力度, 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

我国金融体系存在很多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体制, 必须加快对银行体制的改革。近年来, 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市场服务、内控防范、人力开发方面进步很大, 以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为核心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通过股份制改造, 把国有商业银行逐步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

我国银行业应加快体制和机制改革。按照科学发展观, 实现经营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实现规模、速度、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改善资产质量, 充实资本准备, 改进风险管理, 增强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只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才能够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迎接全面开放和金融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三) 学习外资银行先进理念, 追求卓越的服务

外资银行进入之后, 中资银行应积极参与竞争, 也许会付出一定的市场份额、利润等代价, 但处理得好, 将会促使我国银行更快地掌握最有效的生存手段与竞争工具。中资银行的服务和品牌能否经受住外资银行的冲击, 现在还是未知数。因为, 尽管近年来中资银行服务水平有明显改善并建立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但社会对银行整体服务和品牌的认知仍然不高。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于2007年2月发布了一个《2006年金融服务指数研究报告》, 涉及到银行的服务效率、提供个性化产品、个性化服务以及注重服务创新、关注服务细节等方面, 给出的评价均不尽人意;特别是年轻、高学历、高收入的优质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较低, 未来将转换现有银行的比例在被调查者中接近七成。

因此, 我国银行必须在竞争中向外资银行学习, 在经营管理、产品服务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提高水平。对中资银行来说, 真正的挑战并不在于外资银行开设了多少机构, 推出了什么产品, 应对的关键也不在于多建几个贵宾理财中心, 而是在于银行能否在经营、管理、服务上真正建立和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一切从客户的利益出发, 满足客户的需求, 提供方便、快捷和高质量的服务, 这才是缩短与外资银行差距、提升竞争实力的一种本质改变。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经济信息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2]、王丽.外资银行进入对中资银行的影响及应对[J].时代经贸, 2007 (6) .

[3]、H·克雷格·彼德森, W·克里斯·刘易斯著;吴德庆译.管理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外资银行竞争优势分析 篇4

产品策略

中外资银行在零售业务领域都希望构建一个包括储蓄、房贷、财富管理、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业务等的综合金融平台。由于银行业属于没有太多专有技术可以独享的服务业,因此,优质的服务及个性化的产品成了竞争的核心。

在服务质量方面,中资银行由于长期垄断,缺乏竞争意识等原因,服务理念才刚刚形成,即使通过学习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还存在不足之处。如面对顾客抱怨已久的银行排队问题,许多银行虽然都采用了网上银行,非现金交易柜台、自动存取款机等多样化的渠道来分流客户,但在定期存款、理财产品销售、业务咨询等方面上依然人手不足,降低了效率同时也影响了自身的形象。除了长时间排队外,自助设备经常出现故障或无法提现,也大大影响了顾客的日常生活。

相对于中资银行,外资银行看中的是更优质更体贴的个性化服务。由于外资银行存在网点少、市民认知度低、市场份额小等劣势,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在与中资银行的竞争中把对象锁定为利润丰厚的中高收入群体,并提供对客户的“一对一”服务。如每一位客户都有自己固定的客户经理,使银行对客户有更充分更全面的了解,便于给客户度身定做更符合客人切身利益的理财产品组合。此外,为了使客人免除排队的烦恼,外资银行一般有专门的客户经理引导等候的客人就座喝茶和看杂志,让其在清静愉快的氛围下等待。同时,外资银行对于客户的账户管理也非常周到,如每月会免费寄对账单,便于客户及时了解各项支出与收入,对财政作长远而细致的规划。

在存款业务方面,中资银行占有网点多、起步早等先天的优势。除了各种各样的本外币定活存款外,为了满足顾客不同的需要和应对外资的竞争,中资银行还设计了许多灵活的存款服务。如教育存款为家长提前规划孩子的教育支出。而定活通则可以为客户把活期账户的闲置资金转为定期存款,当活期账户因刷卡消费或转账取现资金不足时,定期存款又自动转回为活期存款,既能使客户获得比活期更高的利息,又能方便其不时之需。面对中资银行存款业务上的绝对优势,外资银行为了在短时间内吸引更多的本外币存款,同时保证服务质量,只能把目标客户锁定于中高消费群体,因此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如汇丰银行的一般个人账户月内日均总余额在人民币10万元或等值外币以上,否则要收人民币150元服务月费;而卓越个人账户则要求同一客户号码下的所有账户月内日均总余额在人民币50万元或等值外币以上,否则就收取人民币300元服务月费。所以,为了弥补高门槛的缺点,外资银行利用其多年理财经验等优势推出各种存款业务,增加客户和业务量。如花旗和渣打都推出了存期为13个月的外币定期存款,比普通定期存款的收益率更高,又具备随时动用资金的灵活性,满足客户在追求高回报的同时又能灵活掌握资金。

在理财产品方面,中资银行一直挑大梁,无论从数量和分类来说,都比外资优胜,可以满足不同特点的投资者需要,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最近还推出了QDII理财产品,为国内居民进行境外理财,以博取更稳定的收益。然而,由于中资银行对国外市场经验较少,最近爆发的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中,中行、工行和建行的理财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如建行QDII代客境外理财产品曾连续三周跌破面值。直到去年9月,该产品才上升回1.0148元。从这次事件来看,中资银行的金融评估和风险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而与中资银行恰恰相反的是,外资银行理财业务市场份额较小,但凭借其多年累积的国际投资经验,也逐渐吸引更多的客户。

除了存款和理财产品的竞争外,房贷业务也是中外资银行竞争的重点。中资银行房贷业务开发早,通过与开发商的“捆绑”合作(开发商和提供开发贷款的银行进行购房贷款合作,可以直接用购房贷款抵扣一部分开发贷款),在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仅建行、工行、中行三家就占了大约70%左右的市场份额。在整体业务上,中资银行可以办理公积金贷款,优势突出,申请门槛也较低,而且可以做到八成按揭。处于劣势的外资银行,由于进入我国市场时间较短,人民币存款相对较少,为了防范风险,只能做到七成按揭,还对贷款人资质、贷款项目状况的审查更为严格,但是为了分享房贷这块蛋糕,也采取各种市场策略扭转劣势。如花旗银行已与近40家大型开发商和几百家专业房地产咨询公司合作,试图加大其房贷业务。此外,为了吸引贷款人,外资银行的房贷利率更为优惠,一般在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15%,相反中资银行只下浮10%。在服务方面外资银行也更加人性化,如果贷款人因单位延迟发工资而耽误还款,外资银行会视其情况延期。

渠道策略

无论中资还是外资银行,销售的都是无形的金融服务。因此,完善直销渠道,让客人更加直接更快捷地了解业务特点,进行业务操作是其竞争的重点。中资银行在我国网点早已遍布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甚至乡镇地区(截至目前,工行国内共有近17 000个分支机构;中行约有11 608家分支行;建行约13 629家分支机构;交行分支行2 700个,分布全国143个城市),即便是历史不长的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等网点规模也远远大于外资银行。所以,各类产品较容易向客户推介。为了使客户更加方便办理业务,各大中资机构更不遗余力地完善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功能,以及增加银行自主查询终端机。此外,为了让消费者更方便地办理服务,某些银行还采取联盟方式。如招商银行的网点较四大银行少,通过与兴业银行等的合作,其信用卡客户可以同时选择招行ATM机或兴业银行等银行的ATM机还款,弥补了网点不足的同时也有利于增加信用卡客户。

相对于中资银行,网点是外资银行最大的劣势(截至目前,东亚银行国内网点近40个;渣打银行分支行不超过25家;汇丰银行有40个网点)。因此,在未来几年里大量增加网点,推动电话银行及网上银行服务将是其必须采取的措施。汇丰银行预计在增设30家新网点;东亚银行计划把网点增设至50家,在未来五年内新增网点35个;恒生银行预计在2008年前的分、支行数将达到30家。除此之外,为了吸引更多高收入的客户,外资银行通常把网点或ATM机设置在高档商业区或机场等地方,提高顾客的认知度。而为了将来把业务推向更多不同层次的客户,外资还通过其他细节来扩张网络。如花旗银行的亚太区业务发展副总监就曾指出,一旦条件具备,花旗的ATM机将覆盖珠三角地区约250家7-11便利店,同时这一扩张策略还会推广到华北和华东地区。

宣传促销策略

在业务促销方面,中资银行为了迎接我国对外资银行取消各种限制后面临的激励竞争,制定一系列的促销策略。如各大银行为了抢占信用卡这块前景较广阔的市场,在去年纷纷与各大百货商场联合推出信用卡,短时间内大量地增加信用卡用户。而由于与商店合作的优势,这类信用卡大大提高了顾客的忠诚度与消费额。有些银行为了推销其信用卡,还赠送各种各样的礼品,以此吸引客户。另外,在推销产品方面,各大银行还增加了许多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积极地向客户介绍各种新的理财产品。如建行为了争取高端客户,对不少网点进行重新装修,增设非现金咨询柜台及高端客户咨询室,安排专门人员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个性化的服务。

外资银行由于早期业务主要面向外企和外商,国内居民对其了解较少,为了打开高收入群市场,有针对性的强势宣传策略必不可少。其不仅利用传统广告宣传来增加知名度,在选择宣传区域方面,外资银行通常选择大城市的各主要机场和高档商业区,对高端客户的定位非常精确。除此之外,免费提供高档赠品也是外资特定的促销策略。如渣打银行提供葡萄酒品尝以及高档商品作为促销,不仅有效地推销产品还传播了银行高端服务的形象。

综上所述,由于外资银行存在网点少这个短时间内难以扭转的劣势,因此其只能定位于中高端客户,凭借其在服务、产品、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加大宣传的同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而中资银行虽然占有网点,存款和理财方面市场份额上的绝对优势,也在竞争中完善了许多,但在中高端市场的争夺中,还需要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以便在长期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服务质量。中资银行排队时间长这一问题,大大影响了顾客的满意度,因此管理人员应该制定一系列措施来缓解此问题。首先,中资要增加营业网点和窗口。其次,要大力发展网上银行和自助设备等电子渠道。目前只有40%和23%的消费者知道自助设备可以办理转账/汇款及缴费业务,对电子渠道也缺乏信任。因此,银行要提高电子渠道的安全技术方面的投入,必要时还应对因银行监管不力而造成的客户损失作出赔偿,以此加强消费者对使用电子渠道的信心。除了排队问题以外,提升非现金理财中心的服务水平,加强相关人员的服务意识,也有利于宣传新产品和提高顾客满意度。

2.提高产品的风险管理能力。由于中资银行对全球市场经验较少,所以金融人才的培训和专才的引进成为关键。一方面要借鉴建行的经营,把客户经理送到香港、新加坡以及瑞银私人银行进行正规培训。另一方面,引进中外金融专才将有助于提高我国银行的市场营销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3.加大在农村地区的网点数量和提高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由于我国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平均每万人拥有金融机构网点数仅为1.26个,3 302个乡(镇)未设任何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8 321个乡镇只有一家金融机构,因此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十分缺乏,也跟不上城市的水平。然而,农村地区的各项存贷款额都占全国总存贷款额的20%以上,所以农村市场未来发展的前景较为开阔。外资银行正是看中这点,在起步较晚、网点少以及不能与中资银行直面竞争广大客户的劣势下,锁定中高收入群的同时也开始向农村低端市场迈进。因此,中资银行应凭其先天的市场和网络优势,增加农村地区金融网点,改善服务水平,抢占农村金融市场的先机。

内资银行与外资银行运作分析 篇5

1 内资银行的优势

一是内资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有国家信誉的支持, 可以长期获得低成本的资金二是群众信誉较高;三是资金实力雄厚, 抗风险能力强;四是内资银行已拥有极为发达的国内网络系统,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每家都有上万个分支机构, 异地通汇能力强, 如此庞大的银行网络渠道体系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根本无法比拟的;五是内资银行了解国内金融市场、熟悉客户, 具有在本土经营的丰富经验, 客户资源广泛;六是具有完善的业务体系, 清算系统完备。

2 内资银行的劣势

一是体制上的劣势。内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相比面临着体制上的劣势, 外资银行是市场化运作, 业务操作几乎很少有来自非市场方面的强烈干扰, 完全以利润为其经营目标, 根本不承担任何政策性信贷业务, 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贷款规模、投向、结构以及时限控制等方面都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或存在着阻力, 从而使其竞争能力大受影响。例如, 外资银行可以根据国际市场情况灵活地制定存贷款利率和各种手续费率, 报所在地人民银行备案即可;而内资银行的存款利率基本固定, 仅对贷款利率有有限的浮动权, 从而使内资银行在外汇存贷款的竞争上处于劣势;再比如外资银行可以根据企业盈利能力、还款能力等决定可否予以贷款;而内资银行必须要严格受制于该企业是否是国家宏观调控限制的行业。

二是经验和创新上的劣势。内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相比面临着经验和创新上的劣势, 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大多为老牌跨国银行, 其丰富的经验优势体现在每一项银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上, 而且不断调整竞争策略和竞争手段来保持这一优势, 同时外资银行还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来保持其对市场的竞争力;而内资银行在这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三是资金实力和赢利能力上的劣势。内资银行资金实力和赢利能力与外资银行特别与国际著名跨国银行相比都还有相当的差距, 从整体上来看, 两者还不属于同一级别的竞1争对手。差距是一把双刃剑, 承认差距的同时就是民族银行业飞速发展的契机。因此2006年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将是内资银行迅速发展的时机。

四是国际业务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内资银行中除中国银行等少数以外, 大多海外联行网点少, 国际结算往往通过总行代理, 环节多, 速度慢, 从而效率较低, 资金在途时间长加大了客户的汇率风险。

五是社会负担沉重。内资银行肩负着众多社会功能, 职工的生老病死等等统统大包大揽。国有商业银行拥有庞大的员工队伍, 恐怕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每家约有员工20万人到60万人。尽管为国家减轻了就业压力, 但如此沉重的包袱, 导致国有商业银行成本支出巨大、效率低下。而外资银行几乎不承担任何社会负担, 这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望尘末及的。

六是在高风险中运行。内资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处于高风险运行之中。这是因为:一是银行不良资产数额巨大,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以及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问题, 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着高于其全部贷款10%的不良贷款。银行不良贷款的沉淀不仅造成银行赢利水平下降, 而且也使银行清尝力受到严重影响。二是银行自有资金率水平呈下降趋势。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国有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而且也大大削弱了其与外资银行竞争的能力。

3 外资银行的优、劣势

外资银行比内资银行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具体表现为: (1) 外资银行作业方法遵循的是国际惯例, 基本上不受政府干预。我国商业银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无法摆脱政府指控干预。 (2) 外资银行规模庞大, 资金实力雄厚, 资产质量优良。仅花旗集团的资产就达7000亿美元以上, 相当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的总和。又如美国商业银行目前的不良资产比率是0.67%, 而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无论以哪个口径计算都在它的30倍以上, 大量不良资产已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和地位受到严重损伤。 (3) 外资银行的经营管理机制灵活, 富有生机, 比较适应市场经济日益灵活多变的现实。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体制不健全, 没有形成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 符合市场需要的管理制度乃在形成与完善之中。 (4) 外资银行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多年, 有着丰富的经营经验, 提供的金融服务花样多, 能较快地适应市场需要。 (5) 外资银行的软硬件设备优良, 产品的科技化程度高。 (6) 外资银行在不少领域享受超国民待遇。在上缴利税方面, 内资银行的总负担超过70%, 而外资银行的综合税率只有30%左右;在购置设备方面, 内资银行费用需从税后利润中支出且需上级部门审查批准, 而外资银行却很灵活;在业务范围, 外资银行可做外币投资业务。

外资银行竞争优势分析 篇6

自我国2001年加入WTO之后, 2006年底我国率履行承诺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 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 鼓励外资银行在自主、自愿和商业原则的基础上, 逐步将其在中国境内的分行改制为外资法人银行。到2007年底, 外资法人银行数目就超过了20家, 下设90余家分行。而截至到2009年底, 外资法人银行数目已经超过了30家, 根据普华永道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在未来的两年, 外资银行设立的法人机构数目将有可能超过50家。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之后, 鉴于中资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对于市场的广度宽度的充分覆盖, 以及中国大陆居民财富增长迅速并且高度集中的情况, 外资银行一直将放在对高端客户资源的争夺上, 而私人银行业务作为最高端的理财业务, 在西方国家经过数百年的演变有成功的经验, 必将成为外资银行开拓中国市场的重要突破口。

2005年9月, 美国国际集团旗下的著名私人银行瑞士友邦银行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代表处, 成为首家获得私人银行拍照的外资银行, 随后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等也先后进入中国私人银行市场。

二、在华外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SWOT分析

1. 优势 (Strength)

在华外资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主要优势来自于产品营销服务和人力资本的优势。一方面, 在产品营销上, 外资银行具备了整套的管理营销经验以及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 对私人银行产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 建立在科学细分市场的基础上, 突出重点客户的个性化营销抢占市场资源, 注重产品的标准化和优质化, 能够在营销方面占据一定优势。另一方面, 在人才方面, 外资银行具有完整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可以借鉴在西方国家以及亚洲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 注重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 具有完整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2. 劣势 (Weakness)

在华外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最大劣势即是本土化的不足, 缺少稳定的客户群, 长期的合作信用关系以及网点分布的不足。一方面, 外资银行成熟的客户管理和营销体系需要和中国本土文化和消费模式相适应, 中外客户的理念的存在巨大差异, 另一方面, 外资银行的网点分布不足, 仅仅一线城市和少部分二线城市, 而中资银行相对而言优势明显, 如中国工商银行拥有约1亿个人客户和810万法人账户;遍布全国的2万多个营业网点和近39万名员工。

3. 机遇 (Opportunity)

当前外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机遇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加入WTO后政策的相对宽松, 仅仅在2002年到2006年内的过渡期内, 外资银行总资产增长了120.5%, 远远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仅增长了47.8%, 而且, 国家也一直鼓励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 2007年, 苏格兰皇家银行与中国银行联手, 利用中国银行的现有的客户资源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另一方面,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近些年个人财富的集中高速增长, 根据2009年的《胡润财富报告》显示, 中国超过一亿资产以上的富豪数已经超过了1亿, 千万以上的达到了82.5万, 为私人业务银行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 威胁 (Threaten)

外资银行当前在华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主要面临以下两方面的威胁,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了客户对外资银行的信任。《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 随着外资银行纷纷陷入危机, 有70%左右的私人银行高端客户对是否选择外资银行变得更加谨慎, 其中至少20%的客户在未来两年内不会考虑外资银行, 或正考虑从外资银行撤资而投奔中资银行。另一方面, 则是面临着中资银行的激烈竞争, 由于银行业产品本身同质性强, 易于被模仿, 再加上本土化的优势, 拥有中高端客户较多, 2007年上半年, 中国银行成为首家推出私人银行业务的中资银行。之后, 交行、招行、农行等也均陆续进军私人银行市场。

三、在华外资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战略分析

1. 优势 (S) 和机遇 (O) 组合

这表明外资银行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把握外部机会。外资银行应充分发挥技术上的优势, 继续深化先进的营销理念, 培训优秀人才,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根据中国实际, 开发私人银行产品, 积极发展业务, 以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 建立客户的品牌忠诚度。

2. 优势 (S) 和威胁 (T) 组合

这表明外资银行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以应付外界环境的威胁。外资银行应充分发挥其全球分支机构的作用,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 借助于其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优势, 不断开发适应中国中高端客户群的理财产品, 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 赢得目标客户的支持。

3. 弱点 (W) 和机遇 (O)

这说明外资银行在面临环境给予的机遇的同时, 面临着自身的许多限制, 根据上述分析, 外资银行应加快进行本土化战略, 深入研究中国文化和消费习惯, 推出相应的金融产品, 积极扩张营业网点, 加大宣传力度, 吸引本土优秀人才。也可以参股中资银行, 发挥二者的自身优势, 实现互利共赢。

4. 弱点 (W) 和威胁 (T)

这说明银行应该尽可能将这些因素的影响减至最小, 根据上文分析, 外资银行应当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通过拓展新业务新市场, 从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 从而赢得客户的信任。二是应该继续发挥技术优势, 建立技术壁垒, 申请金融产品专利, 以应对中资银行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汪叔夜黄金老:当前在华外资银行的业务发展竞争战略分析汇[J].国际金融研究, 2005 (2) , 42-49

外资银行公司在我国的运营分析 篇7

一、外资银行在华状况的分析

(一) 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状况不佳

奥玮咨询2011年的研究报告指出, 在华从事投资银行、证券交易以及公司信贷等在岸业务的外资银行中, 情况最好的银行所获的市场份额都不到7%, 而5年来这一局面一直鲜有改观。与此同时, 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 外资银行的在华业务成绩不容乐观。数据显示:2004年-2011年, 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机构数量从188家增加至387家, 然而, 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却没有明显提升, 仅从2004年的1.84%升至2011年的1.93%, 7年间的增幅仅为0.09个百分点。尽管自2006年以来, 中国批发银行业务的收入规模增长了一倍, 达到19000亿元人民币, 但奥纬咨询认为, 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投资银行、证券交易以及公司信贷领域所占的份额不足1/10, 并且其市场份额长期停滞不前。针对外资银行在华的盈利状况, 四大国际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也曾做过相关调查。他们认为, 相对于外资银行占中国内地银行业整体资产规模的比率, 其净利润的占比仍然不高, 截至2011年末, 外资银行仅占中国内地银行业整体净利润的1.4%。究其主要原因是:第一, 居高不下的用工成本;第二, 政策性的限制过多。

(二) 外资银行在华布局以退为进

面对这种种的研究机构给出的报告, 我们不得不反问, 既然外资银行在华的盈利和经营状况如此不尽人意, 各大外资银行套现对华的银行投资数额却都达数百亿美元?以高盛为例, 2009年6月, 首次出售19亿美元中国工商银行股份;2010年10月, 高盛出售中国工商银行股份筹集22.5亿美元;2011年11月, 高盛再次出售15.4亿美元中国工商银行股份;2012年4月的出售筹集了25亿美元 (淡马锡是此次股份转让的最大接手方) , 今年1月又再度出售10亿美元中国工商银行股份, 而2006年中国工商银行在香港上市之前高盛购入工行股份时只花了25.8亿美元。关于高盛清仓工行后能从这次投资中赚取多少收入, 路透社、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时报分别给出了不同的计算版本。路透社计算出高盛的收益将达101亿美元;金融时报给出的结果为99亿美元;华尔街日报给出的结果则为97亿美元。有类似清仓经历的还有汇丰、花旗、摩根大通等外资银行, 总额达上千亿人民币。而且这仅仅是外资银行在华投资的一部分。

根据普华永道2012年7月发布的《外资银行在中国》年度调查报告曾指出, 目前超过一半的外资银行预计2012年在华业务收入增幅将达到20%以上, 预计2015年收入将实现同等增幅的银行比例更高。但奥纬咨询却认为, 外资银行在华业务利润其实没有如此可观, 除非能够降低为了收入增长所投入的成本。该机构统计显示, 目前成本费用已经占到了外资银行业务平台收入的2/3, 而国内银行则仅为2/5。其中, 外资银行证券部门约90%的收入被用于填补成本费用, 是国内同业成本收入比的两倍, 这又是一组针锋相对的观点。可见, 对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状况, 不同的研究机构间的确实有不同的角度和看法。在这些不断唱衰外资银行的声音此起彼伏的时候, 我们不得不去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2011年16家中国上市银行利润大概为8000多亿人民币, 占所有A股上市公司利润的35%, 而到2013年这16家上市银行只有一家工行的股价没有跌破净值。面对如此令人费解的局面, 我们有必要去探究一下有关外资银行在华的战略布局。

二、外资银行公司在华竞争策略研究

根据《银行家杂志》所提供的数据表明外资银行的地域分布很稳定的集中在中国地区最发达的几个地区, 主要是以北京, 上海和广州为代表的三个经济核心区和财富聚集地, 我们的调查研究也以此展开。

(一) 追求专业化是外资银行公司发展的方向

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基本没有扩大, 而是在积极的精简机构, 剥离繁冗的部门, 更加注重机构的效率, 走专业化道路。近年来, 花旗, 高盛, 汇丰等一系列外资银行都在积极的剥离其非核心业务, 以便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上。这些专业化经营的措施使得这些活跃的外资银行往往能够具备特别强的核心竞争力。比如高盛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具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也几乎成了大投行的专利, 至2012年美国九大银行共持有金融衍生品业务2290000亿美元, 是世界经济规模的3倍。这就使得这九大银行基本垄断了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市场。

(二) 外资银行公司更加注重有质量的发展

绝大多数外资银行母行 (总行) 衡量在华子行 (分行) 发展是综合性的, 评价体系主要涵盖财务指标、风险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三大类, 各类指标的权重比较均衡, 没有突出扩张资产份额的倾向, 且未给予资产增长较高权重。他们认为:银行的经营绩效水平不仅仅反映在资本、资产的规模上, 更体现为规模、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 规模发展并不一定能带来质量和效益的相应提升。

(三) 加强风险防控意识是影响外资银行公司经营的重要因素

母行 (总行) 长期形成的风险意识文化显著影响在华外资银行经营方式, 使其在华业务的发展受到风险管控水平和能力的有效约束, 体现在对目标客户的甄选上较为严格, 对在华机构授权较小, 使外资银行目标客户偏于高端, 许多具有不同需求层次的客户群体难以进入其目标范围。这种长期形成的控制风险的经营文化客观上影响了发展速度。

(四) 外资银行公司应充分与母行战略保持一致

境外母行 (总行) 在新兴市场相对保守的整体战略决定了部分在华外资银行仅仅是母行集团在华综合业务平台的一部分, 市场定位差异化比较明显, 无意在各业务条线与其他银行展开全面竞争。这些银行集团通过在华子行和参股中资银行等金融机构, 搭建起综合性业务平台。在华子行作为综合性业务平台的一部分定位明确, 重点发展其母行最具竞争优势的银行业务, 并与其他业务板块合力为目标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五) 外资银行公司的发展必须坚持经营特色

外资银行应坚持特色经营,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拓展新业务, 实现多赢。完善客户选择策略, 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特色服务, 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通过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为进一步繁荣中国金融市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做出新的贡献。同时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强化, 合理确定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 积极稳妥开展金融创新, 提高产品定价能力, 培育差异化、特色化竞争优势, 整体经营效益快速提高。

(六) 外资银行公司应加强本土化适应本土竞争环境

外资银行应深入了解中国国情, 结合中国国情细化发展战略, 在战略上主动关注中西部、东北地区的发展, 主动关注金融服务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前瞻性地考虑在华网点布局, 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外资银行应紧紧抓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 充分发挥业务优势和特长, 加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支持, 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 特别是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 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小微型企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等方面的金融服务支持。

三、结语

中国的金融市场从诞生至今发展迅猛也愈加完善, 但仍旧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有很大的差距,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金融机构更是如此。外资银行既是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 同时也是我们的炼金石。只有我国的金融机构不断学习不断超越不断完善, 金融市场更加开放和透明, 金融监管更加的严格和完善, 才能真正提高我国的金融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提升我国的综合竞争力。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我们不应低估也不应夸大, 而是要以理性的态度来积极的应对。

摘要:外资银行作为外资投资机构的先头兵较早的进入了中国金融和资本市场。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本土迅猛扩张, 为外资投资机构的进入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大量的外资银行公司涌入中国境内, 因此如何适应中国国情, 科学地治理外资银行公司确保其运营良好值得探讨。

关键词:外资银行公司,运营,金融资本

参考文献

[1]徐正华, 熊国宝.外资银行在华竞争力上升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J].商业现代化, 2006, 12

[2]贺小勇.外资银行在华解决业务摩擦的法律对策[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2004, 04

外资银行竞争优势分析 篇8

一、外资银行进入农村金融的原因分析

普遍认为, 大银行进入小额农村信贷领域开展零售业务, 就会面临高昂的风险控制成本和交易成本。一方面, 大银行会可能并不了解这些微小的、也显得不那么正规的客户的风险状况, 而且这些客户往往无力提供足够的合规抵押物或担保品;另一方面, 与数量众多的微小客户单独谈判, 需要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但随着国内农村金融的开放, 国外知名银行纷纷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并产生良好的效益。实际上, 外资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是有其战略考量的。

(一) 外资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既得到政府的支持, 又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目前, “三农”问题依然是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 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中央政府及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对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都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金融的保障, 未来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前景广阔, 所以, 中央银行、银监会等部门也陆续出台鼓励农村金融发展的措施。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 我国取消了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权等设立的限制, 为外资银行的业务开展扫清了政策障碍。外资银行通过开设村镇银行等形式开展农村金融活动, 既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欢迎, 又会受了民众的接受与认可。开设村镇银行的门槛不高, 监管部门规定的注册资金对于长期看好中国市场, 谋求在中国长远发展的外资银行而言成本不高, 即使短期不盈利, 至少在政府和民众中树立了外资银行的良好形象, 为银行其他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二) 农村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需求渐大

一方面, 国内城乡二元格局正在逐步打破, 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特征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 国内乡村的资金缺口大, 农村金融需求旺盛, 加上大银行曾一度收缩乡村网点, 客观上也为外资银行涉足创造了空问。中国农业以及农业关联的产业正在崛起, 亟需庞大的资金输血;中国县城以及乡镇的工业正在进人新一轮的“进发期”, 资金需求迫切;随着交通瓶颈问题的解决, 沿海一些产业正在向西部以及农村转移。这些, 都为金融机构在农村发展创造了广阔前景。外资银行看好中国乡村的远景, 早“下乡务农”, 实际上是抢占发展先机。

(三) 乡村金融需求旺盛, 金融服务不足。

自从上个世纪末期开始, 我们的主要金融机构逐渐从农村金融市场撤离, 四大型国有银行除了农业银行在县级城市还有大量布点外, 其他银行主要集中在地市级以上城市大量布置网点, 在乡镇基本没有网点设置。村级金融服务基本上是空白的。邮政储蓄业务在农村主要以吸储为主, 农村信用社在村级的代办处也大为减少。这些原因致使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大幅降低。但也有资料表明, 中国农村目前有1.2亿农民有贷款需求, 每年资金缺口约为万亿元, 目前只能满足60%, 农村小企业贷款满足率不足50%。在农村金融网点布局方面, 我国还有数千个乡镇是空白, 有些也只有独家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 竞争不充分, 服务低下, 导致农民无法享受应有的金融服务。外资银行此时进军乡村有利于激活农村金融市场, 缓解“三农”融资难。

二、外资银行进入农村金融的策略选择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主要依据的是中国的入世承诺以及银监会颁布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银监发[2006]390号)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 外资银行可以根据中国有关法律法规选择金融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方式。

(一)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方式

1. 参与村镇银行的建立。

我国现在大力鼓励个银行参与筹建农村村镇银行。根据有关规定, 筹建农村村镇银行的门槛不是很高, 各外资银行都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自2007年12月, 汇丰银行第一家村镇银行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开业后, 渣打银行、花旗银行、东亚银行等又在内蒙古、湖北、陕西等地设立的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外资银行进入农村以农业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村镇和内陆地区欠发达但农村改革走在前列的地区为首选地址。

2. 参股收购相关银行。

外资银行可以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选择经营管理和业绩较好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合作经营。如澳新银行收购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的部分股权, 前荷兰合作银行收购了杭州联合农村合作银行的股份。

3. 参加保险, 分散风险。

对农村金融贷款进行保险, 这样可以极大的降低信贷风险。目前我国农村保险业务开展的不好, 保险公司不愿意开展贷款再保险业务。但外资银行可以与其所在金融集团的保险公司合作, 实现内务双赢, 降低风险。

4. 开展混业经营业务。

外资银行利用本身优势, 可以开展投资咨询、租赁、证券经纪、抵押担保等业务, 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二) 外资银行开展农村金融业务应考虑的因素

1. 注重优势产业。

对具有产业优势的龙头产业和具有发展潜力产业, 如农副产品加工业上游的养殖业、油料种植业等。

2. 关注长远利益。

外资银行在与中资银行竞争过程中, 特别是在城市金融业务方面, 没有达到其预期目的。主要是中资银行在城市中的网点布局、业务开展比较成熟。而在农村开展业务, 目前看, 短期效益不明显, 所以外资银行应关注长远利益, 优先布局, 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落后农村区域金融服务将是一块大“蛋糕”。

3. 发挥创新优势。

与中资银行相比, 外资银行在管理和资本方面有着较大优势, 有利于开展产品创新。外资银行要通过个性化的服务, 新颖的产品, 全方位的满足农村金融需求。

4. 注意管理成本和风险。

农村信用体系没有完全建立, 风险较大。在农村开展金融业务需要开展新的网点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外资银行可以与当地的信用社等机构广泛开展合作, 节约新建成本, 共享信用信息, 节约管理成本、减少不必要开支、提高市场占有率。

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多是大型银行, 经营理念成熟, 风险甄别与控制能力较强, 其“下乡”势必能给村镇银行带来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 缓解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 推动金融服务改善和市场体系完善。短期内, 外资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将很好地发挥“示范效应”与“竞争效应”, 带来农村金融市场的繁荣, 更大程度满足农村金融需要, 带动农村与农业的发展。无论是地方政府, 还是社会各界都应该鼓励外资银行向农村金融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开放, 外资银行开展进入中国农村金融市场, 本文详细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农村金融的原因以及注意因素。

关键词:外资银行,农村金融

参考文献

[1]蒋文畅:浅谈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可行性, 商场现代化, 2007年18期.

[2]任燕:从外资银行“入村”现象反思我省农村金融发展战略金融与经济, 2010年1期.

外资银行竞争优势分析 篇9

一、外资银行的潜在贡献分析

1. 外资银行的引进对内资银行在经营管理上的作用

外资银行通常是按照国际标准的会计和审计原则要求来进行经营管理的, 这将有利于管理控制和透明度的质量监控方面的改善。来自外资银行竞争的压力能够鼓励内资银行承担较高的风险以此弱化银行业部门的国家所有性质。这也强调了加强银行业审慎管理的重要性。而且, 外资银行能带给转型经济国家需要的重要的信息。例如, 家庭存款的使用和资源引导;长短期媒介储蓄和信用服务;适当的风险估计和评价, 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担;为整个银行部门引进适当的规则体制;减少交易成本, 提高信息对称性等等。!

2. 外资银行的引进对内资银行建立诚信的作用

外资银行享有世界声誉。如果没有设定外国银行的标准而且也没有大量前期的投入, 诚信是很难重新获得的。所有的这些能增加揽存的数额, 或至少引导他们到银行增加投资的 (适当的) 程度而且将会在整体经济中以比较有效率的方式分派投资资金。最终, 外资银行带来全球经济的生命线, 即投资资源、潜在的企业家、其他工业的投资者和对外贸易的网络连接。

3. 外资银行的引进对内资银行改善人力资本的作用

运行良好的外资银行的优势在于他们能够使用相对少数的中间力量驾驭、指导、控制和监督大量的企业目标。转型经济国家短缺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在转型经济国家中, 银行业的经营需要其具备业务技术, 譬如审查投资计划和风险, 指导企业并影响公司的管理控制及监督企业的活动。大规模的和富有经验的外资银行能够提供所需技术指导企业部门的投资活动。

4、外资银行的引进对政府规制发挥效用的作用

在转型经济体系下, 大规模的而且富有经验的外国银行是政府管理者实施监督和控制的最便利代理, 而某种意义上是地方银行所达不到的。行政规则部门而不是法院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监督权威。尽管存在对行政管理者偏见的危险动机, 提供所需技术并且用最经济的办法使用他们对于这些需求外国银行都能够满足。适当的银行业要比资本市场能够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二、外资银行在国内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及引导措施

外资银行能力的有效行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国家的法律规范和执法环境。大体来说, 这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有普法和执法的基础环境设施保证外资银行正常运行。

第二, 在金融和银行法律规范中应有一个特殊的规定即设立资本化要求、风险经营的谨慎规则、银行监督、机制、会计标准、信用保护贸易制和破产法。法律基础设施是使机会均等的环境基础。

第三, 为使外资银行能够有效的运行, 潜在委托人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必须建立。

通用的和透明的环境的缺失给内资银行带来了一个明显的优势, 即他们能更好地依赖于部门之间的联系。或者称之为是所谓的内部网络赋予了内资银行准确的判断力。这也是外资银行考虑进入转型经济国家后对有效的监管十分关注的原因。立法和执法的延期是外国银行推迟进入转型经济国家的部分原因。

外国银行进入的延期是由于国内银行的既得利益和法律改革大体上尤其是金融部分的改革本质的联合作用所导致的。改革的不完全主要是缺乏政治压力和政治技巧, 但也和国内银行追求内部交易和渗透活动腐败的政治系统中个人关系网的维持所受到的压力相关。因此他们免于为生产部门服务。这样一种情形阻碍了适当的法律体系的构建, 银行改革的深入以及外国银行的引进。这说明了国内银行怎样成了阻碍而不是为自身成长和重组提供便利的组织的。

总之, 国内银行的主导将导致恶性循环, 进而引起一些国家的金融危机。早先引进外国的银行可能产生改善表现的管理控制的有益循环。

参考文献

[1]翟月雷.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影响评述[J].金融经济.2007 (12)

上一篇:声乐集体课教学的尝试下一篇:安全互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