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财险公司

2024-10-12

外资财险公司(精选4篇)

外资财险公司 篇1

一、引言

2007年7月1日,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责任保险(下称“交强险”)普遍实行,目的是对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提供基本和及时的保障。2012年3月3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决定》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五条第一款修改为:“保险公司经保监会批准,可以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决定》于2012年5月1日起实施。而在此之前,由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未承诺允许外资保险公司经营强制保险业务,因此,在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的旧版条例中,允许从事交强险业务的只限于“中资保险公司”。去掉“中资”两字,意味着中国正式向外资保险公司开放交强险市场,中国保险业进入全面开放阶段。

尽管交强险经营处于连年亏损状态,但外资财险公司参与经营交强险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中国保监会最新公布的信息显示,已核准日本财产保险公司(中国)有限公司经营交强险业务资格①。至此,包括美亚财险、利宝保险、中航安盟、国泰产险、富邦财险、三星财险、安联财险和中意财险等在内的11家外资险企已取得交强险经营资格。

本文试图通过各个公司的年报、行业数据等来分析外资财险公司在我国经营交强险业务对其自身业绩、对中资保险公司和对我国的保险行业会产生的影响。

二、数据分析

1. 财产保险整体情况分析。

据保监会统计,2014年1—10月,财产保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869.37亿元,同比增长15.72%,其中,交强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147.54亿元,同比增长12.55%。

数据来源:保监会网站

图1 2014年1-10月主要中资财产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情况(单位:万元)

图1、图2分别为2014年1—10月中资、外资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情况,可以看出中资保险公司的优势十分明显,而且,中资财险公司的原保费收入占财险原保费收入的98%,而外资仅占2%。在中资财险公司中,人保财险、平安财、太保财、国寿财险和中华联合财险排在保费收入的前五名,共占财险原保费收入的75.4%,相比之下,在外资财险公司中,原保费收入最多的安盛天平,约只占财险原保费收入的0.84%。

数据来源:保监会网站

图2 2014年1-10月外资财产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单位:万元)

此外,保监会数据显示,2014年1-10月,外资财险公司原保费收入为134.6亿元,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市场份额由去年的1.2%上升为2.1%。

外资财险公司市场份额的增加,一方面与交强险对外资开放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外资保险公司逐渐适应中国市场有关。目前,外资财险公司多在一线城市展业(如利宝财险的分公司设于北京、重庆和广州等;美亚财险的分公司位于上海、深圳和广东等),而在二、三线城市铺设较少,这对其盈利有利,但也意味着市场份额不会太高。

2012年5月1日至2014年10月已有两年多,我们可以看出外资保险公司开始涉足交强险业务对其提高在财险市场份额方面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国内财险公司的竞争格局也没有明显改变。

2. 交强险发展情况分析。

(1)整体情况。从表1中可以看出经营交强险业务的中资财险公司由2008年的26家,增长到2011年的36家,2012年加上保监会批准经营此业务的外资财险公司,较2011年增加6家,此外,根据保监会新增批复,至2014年11月,共有11家外资财险公司获批,同时,仍有部分外资保险公司在排队等候保监会的批复,准备进军交强险。据保监会统计,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各经营交强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共承保机动车1.47亿辆次,交强险保费收入1259亿元;赔付成本880亿元,增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53亿元,各项经营费用369亿元(含营业税71亿元,救助基金20亿元)。2013年,交强险承保亏损43亿元,投资收益45亿元,经营盈利2亿元,当年实现盈亏基本平衡。

王智鑫(2012)认为,首先,保险公司过高的经营成本是造成交强险严重亏损的直接原因,严格控制经营费用则可以弥补亏损,或至少可以减少亏损;其次,商业车险的部分赔付成本和费用成本在交强险中不合理摊付导致亏损加速,改变交强险与商业车险混合经营的尴尬局面可解决这一问题②。庞欣(2011)认为,交通拥堵及意外事故频发;各地区赔付标准不同,费率却相同;道德风险的存在;地方法院对交强险认识存在盲区和难以划分与商业保险费用等的界限是交强险经营困境的5个原因。其中,她提到的主要解决对策是实行差别费率和加强监管措施③。

表1 2008-2012年我国交强险发展的基本情况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图3 2008-2012年交强险保费收入与赔付金额对比图(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图4 2008-2012交强险经营情况(单位:亿元)

(2)中资公司。尽管2012年交强险经营亏损高达54亿元,但并不是42家经营交强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都是亏损的。2012年交强险盈利的保险公司有10家,分别为:平安产险1.77亿元,大地保险2.03亿元,阳光产险1.5亿元,永诚财险0.74亿元,安华农业保险0.08亿元,天平车险0.79亿元,阳光农业保险0.004亿元,华农财险0.03亿元,中银保险0.2亿元,都邦保险0.22亿元。

此外,大部分保险公司的交强险业务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亏损较多的包括人保财险(亏损35.71亿元),国寿财险(亏损3.19亿元),中华联合财险(亏损2.39亿元)等。

虽然交强险经营6年半以来,行业累计经营亏损已超过了200多亿元,但也有部分保险公司一直是整体盈利的。例如,截至2012年末,大地保险累计经营利润为8117万元,平安产险累计经营利润为8.315亿元,阳光财险累计经营利润为0.16亿元,太保产险累计经营利润为6.25亿元等。当然,也有部分保险公司累计亏损比较严重,如人保财险截至2012年末累计经营亏损96.9亿元。④

但是,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人保财险的交强险业务中,家庭用车经营是有盈余的,主要的亏损分部从亏损额由大到小分别是营业客车、挂车、营业货车、拖拉机和特种车。

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0号,自2013年3月1日起,挂车不再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可以推断,挂车保费收入远低于赔付支出的状况将逐步消失,对财险公司交强险业务的盈利也是有相对好处的。

(3)外资公司。正式获得保监会批复,在经营许可区域内,将责任保险的业务范围扩展至包括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仅意味着可以参与交强险经营,如要经营此业务,还要经过保监会验收资格、递交齐备申请文件、参与培训等流程。

表2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度交强险专题审计报告

(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保监会审核要求外资财险公司的交强险系统能够完成核心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实时对接、能够实施交强险独立核算;支持见费出单,并与车险信息平台对接、车船税对接;针对交强险单独出保单,使用单独的险种代码、实现车船税代征代缴等功能。

此外,获批变更经营范围的外(合)资财险公司还需提交经营资格申请、公司未来三年车险及交强险的经营计划、交强险单独核算和费用分摊办法、交强险准备金评估及报告制度、承保理赔实务规程等十项材料清单。

交强险业务初期投入大、单均保费少、出险频率高、服务成本高;并且监管偿付能力要求高、合规要求高。

此外,保监会表示,交强险是全国统一条款费率,提交上述资料后不再需要单独报产品,审批一家总公司资格后就适用于全部分支机构⑤。

A.利宝保险公司。利宝保险公司是外资财险公司中第一家申请开展交强险业务并得到批复的。保监会于2012年9月5日同意其承办交强险业务在不到4个月的经营中,此公司就已经亏损了235万元,其中保费收入138万元,赔款支出39万元,经营费用高达237万元,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开展交强险业务的准备工作较多、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因此费用很高。另外,如挂车、摩托车和拖拉机业务还没有开始展开,也能反映出全面经营交强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保费收入上来看,利宝财险2012年度保费收入比2011年度有显著上升,共增长了约2亿元。由于交强险覆盖面大且多和商业车险一起捆绑销售,一般来说客户会在办理交强险的同时购买这家公司的商业车险,所以在表3中机动车辆保险的大幅度增长与此公司交强险业务的开展是分不开的。因此,对外资财险公司来说,交强险放开可以帮助其大大提升车险市场份额。

表3 利宝保险有限公司2012年度信息披露报告

(单位:元)

数据来源:利宝保险有限公司网站

B.富邦财险。富邦财险得到保监会关于开展交强险业务的批复时间是2012年10月30日,晚于利宝保险公司。同样,在2个多月的经营过程中,此项业务出现了196万元的亏损,其中,经营亏损将近保费收入的四倍,而赔款只有保费收入的五分之一。从财务报告来看,严重亏损也是由于过高的经营费用导致的,在经营费用项目下,分摊的共同费用达到190万元,几乎与亏损额相等,而如此之高的共同费用里,包括职工薪酬74万元,公杂费56万元,其他业务管理费27万元,营销费22万元,租赁费11万元⑥,这也论证了前面已经提到的交强险巨额亏损的原因之一是费用的各个项目含糊不清,看到这些数字让人不禁产生疑问,像公杂费、其他管理费等此类开销从何而来又包含了些什么。当然,同时我们也可以推想,外资财险公司的交强险业务要想转亏为盈还需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表4 富邦财产保险有限公司2012年度交强险专题审计报告

(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对于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来说,涉足交强险都可以使其更快地扩大市场份额。在新规定出台之前,囿于国内交强险与商业车险必须捆绑销售的规定,外资财险公司经营车险业务必须找一家中资财险公司组合销售中资财险的交强险,然后才能销售自己的商业车险,或找一家代理公司,通过合作来销售车险。这无形中就束缚住了外资险企拓展中国车险市场的手脚,所以只有自己真正可以独立做交强险的业务才有可能真正在中国的车险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交强险业务开放就等于开放了国内车险市场的大门,这无疑是外资财险公司拓宽其业务规模、市场份额的好机会。

三、总结

通过以上的浅析能够看出,外资财险公司进入我国交强险市场在短期内并不会对现有的车险、车险市场格局产生大的冲击。因为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占比不高,网点设置有限,本地历史经验数据不足,对于经营车险业务而言,并没有很强的技术管理优势,对各中资公司的市场份额不会有太大影响。特别是相对中国人保、平安财险和太平洋产险等行业巨头而言,在客户基础、理赔服务、渠道网络等多方面均差距非常大。同时,即使交强险放开,外资机构网点批设进度却仍然滞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外资财险公司扩大车险市场规模并非易事。从中长期看,对整个财险市场的影响应该是深远的。目前国内大型中资财险公司拥有强大的营销服务网络和庞大的客户群,因此受冲击的可能性较小,而一些小型中资财险公司可能会面临较大挑战,一是它们与大型中资财险在各方面的实力悬殊,二是外资财险公司在服务理念和经营方式等多方面优势明显,想必随着时间推移,与小型中资财险会存在较大竞争。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对外资开放交强险给我国保险行业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中国车险市场日益成熟规范,行业自律加强,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此时有外资保险公司加入车险市场,会进一步推动中国车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如,引进吸收外国交强险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提升我国交强险经营的技术水平和内控管理;给我国交强险市场带来更先进的精算技术,更合理的产品理念,增强整体服务水平,缓解交强险的经营压力。此外,外资财险公司的定价技术和销售模式可能会为中国的消费者带来价格和服务等方面的新体验。

当然,改革的脚步是不会停止的,与国际上主流的经营模式相比,我国交强险的经营模式上定位比较模糊,即非纯粹的市场化经营模式,也非纯粹的保险公司代办模式,两种模式的特点在我国的经营模式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在制度层面尽快明确我国交强险的经营模式以及推动交强险费率市场化,应该会是我国交强险今后改革的热点问题,本文不再做过多探讨。

四、不足之处

由于对外资财险公司开放交强险业务的时间不长,加之去年、今年各个公司的年度数据还没有公开披露,很多分析只能由2012年的数据得出,有些结论并不全面,在2013、2014年公司年度数据公开后应加入新的数据进一步分析;而且对于一个较新的政策专家学者的研究较少,可供参考的资料大多来源于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与报道,许多观点并不具有权威性,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思考论证与更新改正。

参考文献

[1]冷翠华.交强险大幅拉升外资财险公司规模[N].证券日报,2013.8.8(B03)

[2]庞欣.反思我国交强险经营困境[J].海南金融,2011(12)

[3]田辉.从竞争的角度评估交强险向外资开放的影响(上)[N].中国经济时报,2013.3.27(5)

[4]田辉.从竞争的角度评估交强险向外资开放的影响(下)[N].中国经济时报,2013.3.28(5)

[5]王智鑫.交强险亏损原因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金融,2012(9)

财险公司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篇2

1.1 影响因素的初步假设

本文将参考国内外保险公司绩效研究的相关文献, 初步提出本文中影响我国保险公司绩效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的假设, 包括公司规模、公司年龄、公司所有权形式、保险赔付支出、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投资收益等7项影响因素, 分别解释如下:

(1) 公司规模 (ASSET) 。公司规模在以往众多的绩效研究中涉及的比较多, 本文也将其纳入保险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假设之中, 姑且认为规模是影响保险公司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纵观我国保险业市场的发展模式, 我国众多保险公司更多的是依靠大规模的薄利多销, 走的是粗放式经营之路, 公司经营的各项业务各有盈亏。通常情况下, 规模大的保险公司一般会具有规模效应, 成本平摊、知名度、商誉、隐形资本等在各方面都会有相对优势, 而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则面临着更大的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等, 与大公司相比劣势就会显现出来。本文采用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 (LNA) 来表示保险公司的规模。基于这样的思考, 在本文的计量回归分析中, 特将保险公司的公司规模作为控制变量引入。

(2) 公司年龄 (AGE) 。作者认为保险公司成立的时间长短会对保险公司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其一, 开展业务越久的保险公司, 其知名度扩散的要更深入而广阔一些, 而知名度的高低又会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业务;其二, 开展业务越久的保险公司, 其客户积累量相比于开展业务时间较短的保险公司就会越多, 因此会具有很大优势;其三, 开展业务时间越长的保险公司可能会获得更多的可运用资金来经营公司, 以提高保险公司的业绩。基于这样的思考, 在本文的计量回归分析中, 特将公司的年龄作为控制变量引入。

(3) 公司所有权形式 (OWN) 。公司所有权形式包括中资、外资和中外合资三种, 本论文将外资企业与中外合资企业合并作为一组来与中资保险公司做对比研究。公司所有权形式体现的是保险公司的经营思想、理念, 表现在管理方法上的不同, 因此会给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带来差异。中资保险企业大多起步较晚, 在经营管理模式以及业务开展方面与外资企业作者猜想会有一定差距, 但是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么多年以来, 这种情况是否发生了改变, 是否还有差距, 差距还有多大也是未知的, 因此选取最新的数据对这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新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基于这样的思考, 在本文的计量回归分析中, 特将公司所有权形式作为控制变量引入。

(4) 保险赔付支出 (PAY) 。作为在微观层面影响保险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来说, 保险赔付支出是保险公司财务支出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个保险公司赔付水平的高低将会对保险公司净利润的水平产生影响, 至于影响程度的大小, 我们将在计量回归之后得出答案, 然后向着对保险公司绩效最有利的方向控制保险公司的赔付水平。

(5)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FEE1) 。在保险公司的日常经营中, 保险公司办理业务的手续费及支付给保险代理人的佣金支出是保险公司财务支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一部分, 手续费及佣金的支出能够反映出一个保险公司的主要运营效率, 一般同时, 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支出, 它也会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净利润水平, 因此, 我们需要对手续费及佣金支出这个因素对保险公司绩效的影响水平进行分析测度, 然后根据得出的结论将这一支出控制在对绩效有利的水平。

(6) 业务及管理费 (FEE2) 。业务及管理费用是保险公司内部运营的财务支出, 这一支出的水平能够很好的体现保险公司的管理水平, 同时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支出, 业务及管理费的水平也会对保险公司的绩效造成影响, 通过加入这一影响因素对保险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可以检测一个保险公司的管理水平是否需要改进。

(7) 投资收益 (GAIN) 。保险公司无论是财险还是寿险都会有相对庞大的巨额可利用资金, 保险公司需要对这笔巨资进行投资处理来为公司获得更多的收益, 投资方式、投资项目的不同会导致投资收益水平的高低, 随着我国保险行业的逐步发展, 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开始在保险公司的绩效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因此, 研究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对保险公司的绩效影响程度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调配保险公司可利用资金, 使之向着利于保险公司净利润的方向发展, 为保险公司创造更多的绩效。

1.2 变量的选取

1.2.1 因变量

总资产收益率 (ROA) :ROA=净利润/总资产

1.2.2 自变量

(1) 投资收益/保费收入 (ratio1) ;

(2) 赔付率 (ratio2) =赔付支出/保费收入;

(3)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总资产 (ratio3) ;

(4) 业务及管理费/总资产 (ratio4) ;

(5) 资产总计:先除以10000再取自然对数 (lnasset) ;

(6) 公司所有权性质 (dummy1) :0=外资, 1=中资;

(7) 公司成立至当年的年数: (lnage) 。

1.3 模型的建立

本文研究拟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计量方法, 具体模型如下:

其中, C为常数项;αi (i=1, 2, 3, 4, 5, 6) 为解释变量的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

2 财险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

2.1 财险全样本描述数据

对包含21家财险公司的财险全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统计, 包括均值、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 统计结果财险样本描述数据见表1。

注:对财险全样本按照10%比例进行抹平, 然后得出描述性统计数据如上表。

2.2 财险数据相关分析

用Eviews6.0做出相关系数矩阵如下:

2.3 财险样本相关分析结果

(1) RATIO1投资收益/保费收入。

从相关系数来看, 该比例与保险公司总资产收益率的相关性最高, 为0.527, 这说明在排除了保费规模之后的投资收益对保险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贡献度最高, 因此我们认为财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对其公司的绩效影响可能最为重要, 这就基本符合现代保险行业发展的现状, 因为财险公司的可利用资金总量越来越大, 所以必须对这笔巨额资金加以运用来为公司产生更多的收益, 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 这一收益在财险公司的净利润中占比越来越重要, 正在逐渐向着财险公司净利润来源的支柱地位发展, 这也正是今后财险公司的发展趋势, 即越来越重视对可用资金的投资运用。

(2) RATIO2赔付率。

从相关系数来看, 赔付率与保险公司总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为0.169, 有一定正面影响, 但是不如投资收益对总资产收益率的影响程度深, 结合前面的财险整体赔付支出水平来看, 可能是由于近年来财险赔付支出一直处于阶梯状增长趋势, 对外赔付支出总额较大, 不能为财险公司净利润积累更多结余, 但总体上仍是促进影响, 只是影响程度不太大, 同时这也预示着在多元线性回归中, 赔付率的回归系数不会很高, 对保险公司整体绩效的影响不会太大。

(3) RATIO3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总资产。

从上表来看, RATIO3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总资产与保险公司总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为0.365, 相比RATIO2对财险公司总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来讲要强烈许多, 说明手续费及佣金支出这部分费用支出对净利润存在较为显著的正面影响, 作者分析可能是目前财险公司的手续费及佣金支付水平相对较低, 从而为净利润积累更多结余, 当然, 这只是相关分析中对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与总资产收益率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预测, RATIO2对ROA的具体影响程度我们可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进行进一步探究。

(4) RATIO4业务及管理费/总资产。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RATIO4业务及管理费/总资产与保险公司总资产收益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65, 相比RATIO2与总资产收益率的系数高些, 但比RATIO3与总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都要低, 作者分析可能是目前财险公司的业务及管理费水平相对更低, 能够为财险公司节更多开支, 从而为净利润积累更多结余, 也说明目前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及管理费水平会对保险公司的绩效产生更为强烈的正面影响, 当然, 这也是相关分析中对业务及管理费/总资产与总资产收益率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预测, RATIO3对ROA的具体影响程度我们可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进行进一步探究。

(5) NASSET总资产。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作为控制变量的财险公司的资产规模与总资产收益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93, 该相关系数相对较小但却显著异于0而且是正数, 我们认为财险公司的总资产与ROA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资产规模可能会对公司绩效产生较弱的正面影响, 总资产具体影响程度需要进一步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

(6) 公司资产性质 (DUMMY1) 。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作为控制变量的财险公司的公司资产性质与总资产收益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65, 该系数很小, 但也显著异于0而且是正数, 因此我们认为财险公司的公司性质与ROA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财险公司的资产性质会对公司绩效产生较弱的正面影响, 具体影响程度需要进一步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

(7) 公司成立时间长短 (LNAGE) 。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作为控制变量的财险公司的成立时间长短与总资产收益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49, 说明公司成立时间对财险公司绩效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具体研究这种影响的程度。

(8) 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从上表中的相关系数来看, RATIO1和RATIO3、RATIO4之间, RATIO3和RATIO4之间有相对较强的相关性, 最后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哪些因素对ROA的影响更大, 需要我们在回归模型中逐步回归得到。

2.4 财险数据回归结果及分析

用计量回归软件Eviews6.0做出目标模型财险样本数据的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注:*为在0.1的水平下显著;**为在0.05的水平下显著;***为在0.01的水平下显著。

从上表回归结果来看, 投资收益对财险保险公司的绩效确实有十分显著的正面影响, 在众多财务指标中所占分量最重, 这也正印证了在当今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 巨额的投资收益给保险公司带来的客观回报正逐步超越保费差额, 成为保险公司净利润的重要来源支柱;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现有的财险赔付率水平对保险公司的绩效也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我们分析可能是因为现行的财险赔付水平应当较为合理, 在不影响保单销售的前提下处于一种较低水平, 能有效地为财险公司节省一部分财务支出, 为净利润的累积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回归结果来看, 财险公司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对保险公司绩效会造成了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 说明目前财险公司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水平以及业务及管理费用目前处于一种高耗水平, 过多的费用支出削弱了净利润的积累, 这种高耗水平应当得到改善以积累更多的净利润, 从而提高财险公司的绩效;财险公司的资产规模和资产性质对公司总资产收益率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财险公司成立时间的长短对保险公司总资产收益率的系数很小, 说明其对财险公司的绩效影响不显著。

2.5 按中资外资分类比较

(1) 外资及中外合资财险公司样本统计数据。

(2) 中资财险公司样本描述数据。

(3) 财险中资、外资 (中外合资) 均值检验。

对财险样本数据按照公司性质进行分组, 对两组数据的ROA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结果如下:

(4) 财险中资、外资 (中外合资) 均值检验结果。

两组数据做齐性方差检验, 各个变量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均值检验结果均未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 最终可以得出结论:两组数据得分均值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性。

基于这样的均值检验结果, 可以认为中资财险公司绩效以及各项可能的影响变量与外资及中外合资财险公司已不存在显著差异性, 因此不必对此进行绩效差异的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 我们认为是近年来国内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中资财险企业的快速成长, 但在中国的企业发展背景下, 外资及中外合资的管理模式并不适应这样的发展环境, 因此成长速度放缓, 最后经过多年的发展, 中资财险企业的绩效发展到与外资及中外合资企业持平。

3 实证结果总结分析

通过以上对财险公司样本的实证分析, 笔者认为:

财险公司方面, 投资收益、赔付率、公司成立时间对公司绩效有正面影响,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以及业务和管理费用对公司绩效有负面影响;分别对财险公司下面按照中外资来分类分析, 经均值检验显示财险公司各变量指标均不会因为中资与外资 (中外合资) 而呈现显著差异, 因此认为中资保险公司绩效与外资 (中外合资) 公司绩效基本不存在差异。

财险样本公司中, 投资收益对财险公司绩效的贡献率最大, 赔付率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则对财险公司的绩效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财险公司成立时间的长短对公司绩效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而财险公司资产规模及资产性质对公司绩效影响并不显著;财险公司的成立时间长短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对财险分成中资、外资 (中外合资) 两类来对比分析的话, 因为均值检验均显示两组数据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可以认为目前国内市场中资保险公司与外资 (中外合资) 保险公司的绩效差异已经可以模糊不计了, 这也展现了我国保险企业近年来骄人的业绩, 拉平了与外资企业的绩效差异。

在恢复保险业务之后的30多年的发展中, 我国保险市场不仅有“量”的积累, 还有“质”的飞跃, 规范我国保险市场的各项机制体制正在逐步健全, 市场内部结构布局合理,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 保险意识也在全民中得到了更好的普及, 虽然我国保险市场目前处于初级阶段, 但我相信, 经过国家、企业与国民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将保险市场做强做大, 全面保障国计民生, 保障国家经济的高速平稳发展, 将我们的保险地位提升到国际领跑者的水平。

4 财险公司绩效提高的相关建议

(1) 财产保险的资金运用渠道要不断拓宽, 随着保险业竞争的加剧, 财产保险公司要不断增强自己的投资能力, 要学会应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建立适合财产保险公司自己的投资组合模型, 用科学的方法规划出保险公司最优风险资产组合, 同时建立保险公司绩效函数, 以绩效最大化得出保险公司的最优投资组合, 努力创造最高的投资收益以提高财产保险公司的绩效。

(2) 就目前的水平来说, 财产保险公司的赔付率水平对保险公司的绩效是有利的, 因此财产保险公司需继续加强对赔付率的控制尤其是对汽车保险赔付率的控制, 财产保险公司应当建立科学的精算系统, 通过以往财务数据计算出赔付率水平与财产保险公司净利润之间精准的影响比例区间, 将赔付率控制在可接受的最优水平, 最大限度的节约赔付支出, 为财产保险公司的整体绩效的提高做好铺垫。

(3) 财产保险公司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以及业务与管理费支出是财产保险公司较为重要的一项支出, 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整体各项费用支出水平对保险公司的绩效造成了重要的负面影响, 因此, 财产保险公司一定要规范保险业务开展的各个流程, 全力避免手续费的铺张浪费, 调整保险代理人的佣金比例, 在不影响保险代理人工作积极性的前提下使佣金支出的增长比例保持在净利润增长率之下, 以最低的费用支出和佣金支出为提高财产保险公司绩效做出贡献。

摘要:在现有公司绩效理论及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 结合我国保险公司的具体特性, 分析了可能影响保险公司绩效的因素, 如:公司规模、公司年龄、公司所有权形式、保险赔付支出、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投资收益等;选取2006年2011年境内21家财险公司6年的经营数据, 基于基本统计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 实证检验了影响因素及其程度大小。

关键词:保险公司,绩效,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Rai, A.Cost efficiency of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firms[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1996, (10) :213-233.

[2]蔡华.我国财产保险业效率及其产业组织实证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 2008, (6) .

[3]曹乾.我国保险业运营效率问题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 2006, (5) :48-56.

[4]何静, 李村璞.基于SFA方法的中国保险公司技术效率实证分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8) :60-62.

[5]黄薇.基于SFA方法对中国保险机构效率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 2006, (5) :104-115.

[6]林佳楠.我国保险公司规模效率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 2008, (7) :40-43.

[7]刘志迎, 孙文平, 李静.中国财产保险业成本效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 2007, (4) :87-99.

[8]杨波, 李庆霞.中资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 2005, (10) :116-117.

[9]张俊岭.中国财产保险公司的规模效率DEA实证研究[J].统一与信息论坛, 2007, 22 (6) :45-48.

[10]赵宇龙, 王证.我国非寿险业务最低偿付能力额度标准的改进[J].保险研究, 2006, (4) :68-70.

财险公司的财务预算控制 篇3

(一)财险公司实施财务预算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只能,这就是本文提到的财务预算。财务预算的作用不仅能够使得决策具体化,还能够控制生产经营整个过程种的活动。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增长,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了,面对国内众多的财产保险公司,任何一家要想能够持续的稳定的发展下去,必须寻求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而在这里起着关键因素的财务预算就能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了,财产保险公司只有充分有效的发挥该公司预算管理的职能,才能够让企业获得良好的竞争优势,让企业能够长久健康的发展下去。

(二)财险公司财务预算的特殊性

1. 费用具有期间化的特性。

保险公司性质的特殊性就决定先投入资金进行销售,然后再去承担一定的风险和责任,保单责任和耗费的会计年度是不一样的,同一班的商品比较,不会实行权责的发生制,这也是与国外不同。当期如果发生了手续费和业务费以及税金保险保障基金都是按照保费的收入然后进行时间的确认,最终全部被会计当期成本收入,保单获取成本的费用实行核算,当会计期提责任准备金小于保费收入的时候,就会实现责任的发生制核算,上述发生的费用不能够进行资本化推销,这种情况与国际保单获取的成本是成资本化的。如果按照保单进行会计分摊会有特别大的不同,这与我国任何行业执行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准则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一特殊的性质严重影响着预算。另外,由于政策,环境和公司的发展阶段不同,财务预算面临折差异性,使得财产保险公司具有动态的,不确定的和多样的预算特点,很难实现财务预算的结果,所以,财务预算的控制工作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有着很关键的地位。

2. 财务预算具有规划、沟通、控制、协调和业绩评价的功能。

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对象和工商企业比较的话,它的成本就相应的具有未来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三个特点就导致了财产保险公司在成本控制上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

二、财险公司财务预算控制的方式和现状分析

在目前的财产保险公司中, 由于财产保险公司在经营方面的特殊性质,对于财务预算控制是否能够顺利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财产保险公司或者不同地区的保险公司在财务预算控制的方式上也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具体表现形式上, 又存在着如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对预算执行的级次控制力度不一

一些保险公司就开始执行管理级次逐级控制两核指标及操作权限, 手续费费用分险种比例预算, 资金差额管理而不全额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这种只能控制部分分放权,控制分险种的比例,对上级极为信任,而怀疑下级,用什么手段和措施来对下级相关部门进行财务预算或者是做什么样的经营计划,每个公司都是不同的,最终的结果和产生的效益也是不相同的。

(二)预算指标与考核指标不统一

财产保险公司行业有自身的特殊性质,使得每个公司或者不同地方的公司在进行预算管理和考核指标两个过程都会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这种情况导致保险行业的相关监管工作不能够有效的完成。另外,对于保险公司本身对业绩的评估也产生不准确的结果,没有很好的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有的保险公司不仅要考核相应的监控管理指标,还要对保险种类的结构,管理的权限,员工的数量,承担的责任和薪资报酬等方面进行相关的考核,这样权利责任很不明确。

(三)预算执行力度不统一

一些保险公司对每一项预算都制定了严格的指标,良好的额控制流程和规范的实施标准,把一些控制、服务工作、执行和决策都相互分开,采取较为严格的预算控制。还有一些保险公司对待各种费用全靠自觉,收入和支出的资金都要按照差额的方式进行相应的预算控制。在这种情况下,设置的机构和网点相应增多,一个保险公司就会有很多方式的态势,最终只能用完成的指标进行工作的评价标准。这就是预算执行力度的不统一,最终导致每个地方的工作情况和员工的积极性都不是很好,发生了精细化的冲突,降低了工作的进展度。

三、财产保险公司改进财务预算的举措

(一)建立按责任中心进行财务预算控制的全面预算体系

由于目前我国的保险行业不是很发达,而且创造的效益很低,保险相关人员没有很强的自律性,市场也没有很好的规范,管理能力和手段也没有很好的提高,在这些条件下,某些保险公司就应该尝试着按照责任中心的方式进行预算控制,并且实行分类预算、分类考核、分类管理。

(二)建立全方位的考核体系与分析评价体系

首先, 设立客观考核指标;其次, 公司要成立常设性预算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如果能够很好的使用以上权力就能够不断的减少在预算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和矛盾,还能够在预算结果和编制的过程中使用权力操纵等对预算控制产生不理的行为后果。

(三)

拆分管理流程,实行标准化作业,确保预算执行的效果在规定的范围内,本机构要向下级机构公开自己制定的标准,集中统一销售人员和非客户之间的工作权限,对于客户和销售人员来说服务的工作权限最好要开支下方,按照逐级进行一定的控制,考核所执行的标准必须进行上收,考核产生的结果和执行的过程必须下放

(四)财务部门在预算控制系统中的合理定位

预算管理委员会是由企业内部的有关责任成员构成的,每个部门必须提供与政策相一致的预算草案,在编制正是预算草案的过程中非常的复杂,而且也很专业,所以,必须成立一个特定的机构来负责编制汇总预算,日常的管理实务也相应的完成。一般又财务部门担任预算控制机构的工作。许多企业在预算控制实践中都是特定的财务部门来实施完成的,其实,这不利于更好的处理每个部门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与此同时也相应的降低了权威性,造成各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预算没有切实遵循而造成预算约束软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财产保险公司要想能够尽快的实现多元化趋势和多样化模式,必须不断的促进财务预算控制工作的有效实现。只有财务预算控制对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方面起着关键的决定作用,因此,财产保险公司鄙俗在预算控制的方式上作一些有效的分析和科学的研究,为了更利于促进财产保险公司今后在预算控制工作上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谭谦.费用预算管理[J].中国保险报, 2003, (26) .

中外财险公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篇4

一、财险公司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一) 财险公司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结合中国当前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与保险公司数据的可获得情况, 对于财险公司的指标选取分为五个方面的综合指标, 分别为市场规模指标、业务经营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投资能力指标和偿付能力指标。

(二) 财险公司竞争力指标的选取和计算方法

本文选取市场占有率 (保费收入/市场的总保费收入) 、保费收入和总资产作为市场规模指标;业务经营能力指标选取综合费用率= (业务及管理费+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分保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摊回分保费用) /已赚保费、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已赚保费;

盈利能力指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投资能力指标选取实际投资收益率= (利润表总投资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浮盈变化) /平均调整后总资产。其中,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浮盈变化=2011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化-2010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化, 平均调整后总资产= (2011年调整后总资产+2010年调整后总资产) /2, 调整后总资产=总资产-卖出回购证券资产款-独立账户资产;偿付能力指标选取了偿付能力充足率= (认可资产-认可负债) /最低资本、保费增长率= (本年保费收入-上年保费收入) /上年保费收入。

(三) 财险公司竞争力的因子分析

本文从2010年和2011年《中国保险年鉴》中选取了25家财险公司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该25家公司中, 中资公司的市场份额总和占所有中资公司的比重大于90%, 外资公司的市场份额总和占所有外资公司的比重大于73%, 能够真实地反映当前我国财险业的实际情况。

根据上述五个方面的9项指标, 利用SPSS19.0的因子分析过程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对主成分法提取的初等因子载荷矩阵 (component matrix) 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 (varimax) 。从总方差分析表 (表1) 中可以看出, 使用5项综合因子代替初始9项指标之后, 模型的解释力可达到96.067%。

根据表2可知, 公共因子F1在变量X2、X3、X4上的因子载荷系数最大, 说明F1可作为市场规模指标因子;F2在变量X8、X9上的因子载荷系数最大, 说明F2可作为偿付能力指标因子;F3在变量X5、X6上的因子载荷系数最大, 说明F3可作为业务经营能力指标因子;F4在变量X7上的因子载荷系数最大, 说明F4可作为盈利能力指标因子;F5在变量X1上的因子载荷系数最大, 说明F5可作为投资能力指标因子。

利用回归法 (regression) 求得各个单因子的得分函数, 最后利用综合因子得分公式:F= (33.270F1+23.883F2+15.982F3+11.756F4+11.176F5) /96.067计算出25家财险公司的综合得分, 见表3。

二、因子分析结果的探析

根据上表 (表3) 的综合排名, 中国人保财险以相当大的优势排名第一位。然而其第一的位置主要归功于其市场规模大, 并非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优势。与之相比, 另外两大保险巨头, 平安财险和太平洋财险的表现则更均衡, 除了市场规模较大外, 其余指标也表现出领先水平。外资公司整体上与中资公司水平相当, 并不处于劣势。

市场规模方面, 排名靠前的均为中资公司, 而外资公司的市场份额均较低。这与当前的监管政策限制和外资公司自身资本限制有关。外资公司长期被禁止经营交强险, 而商业车险又与交强险捆绑销售, 导致许多外资公司在车险上难有作为, 甚至放弃车险市场。而车险占据财险70%左右的份额, 也就导致外资公司的市场份额很难有大的提高。2012年5月1日起, 交强险进入全面开放阶段, 相当于对外资企业大开方便之门, 也能为外资公司增加财产和意外险的市场份额。就外资公司的经验来看, 他们善于将不同等级的风险进行分割, 从地域、驾驶习惯、乃至家庭情况等方面将不同的投保者进行详细划分, 通过增加减少保费来实现平衡风险。且许多外资公司拥有丰富的海外车险经营经验, 早就希望进军市场极为广阔的中国车险市场。这将给中资公司提出更高的风险管理要求, 对于更好地维护投保人的利益, 更好地引导投保人安全驾驶意识有着积极的帮助。虽然保监会放开了外资公司经营交强险的限制, 但当前外资公司的网点和人力配置不足的情况, 想短期内对中资公司的车险市场构成威胁还不现实。因此, 市场规模指标将长期成为中资公司的竞争力优势。

偿付能力方面, 外资公司整体优于中资公司, 大部分中资公司偿付能力不如外资公司。外资公司业务规模小, 且外资公司更注重业务规模和盈利水平稳步增长, 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和效益为先的经营理念是其偿付能力常年合规的重要保障。而偿付能力排名较高的公司其综合排名也相对较高。可见偿付能力对于一个财险公司的经营十分重要。尤其是在资本市场低迷的时期, 发展过快的中小保险公司更应注意。

盈利能力方面, 中资公司则明显强于外资公司, 许多外资财险公司在盈利周期依然亏损。究其原因, 外资公司虽然在产品开发上存在技术优势, 然而其财险产品却存在本土化较差的问题, 中国的法律制度还不够成熟完善, 许多责任险和航运险产品都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因此其市场也就十分有限。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或是这些外资公司宁愿亏本也要留在中国财险市场上的重要原因。

业务经营和投资能力方面, 外资公司和中资公司的水平基本相当, 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深入观察这两类数据可见, 在业务经营方面, 中资公司的水平总体上略微好于外资公司;在投资能力方面, 外资公司的水平总体上略微好于中资公司。将此二类数据与其他类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外资公司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 有些公司在很多项指标都处于领先水平, 如东京海上日动火灾财险和日本财险;有些公司则是全面落后于其他外资公司, 如丘博财险和国泰财险。

三、提升中外财险公司竞争力的若干建议

(一) 对中资财险公司的建议

中资保险公司在保费规模扩张和营销渠道上都存在着极大的优势, 然而过多地依靠规模的增长, 容易让中资公司继续“以保费论英雄, 以规模论成败”的老路。中资公司应在注重规模的同时兼顾效益水平的提高, 从而提高其偿付能力充足率, 稳定其业务的发展。学习外资公司对于个险业务的经营理念, 加强与外资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交流。

提高经营风险的管控意识, 中资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忽略导致理赔成本增加的风险因素的监测与控制, 造成了平均赔付成本的提高。加强防灾防损的工作不仅是降低财险公司赔付成本的重要手段, 也是保险公司本身的社会职能。

(二) 对外资保险公司的建议

外资公司面对巨大的中国财险市场, 一直受到政策限制而处于被动的竞争地位。随着交强险的开放, 外资财险公司应该利用其在风险管控和技术上的优势, 在逐步开拓各地方市场的同时, 继续走以满足高端客户为主的路线, 避开网点不足所致的劣势, 走差异化经营的道路。

“全面的”本土化是外资公司的当务之急。其中, 人才的本土化是重中之重。只有人才本土化, 才能使企业文化和产品创新也做到本土化, 从而发挥出外资公司管理水平国际化, 产品创新水平高等技术优势。在细分市场中获得中资公司所难以竞争的客户资源。

(三) 对保险业监管的建议

完善监管制度是促使财险公司不断改善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也是保险法规能够有效得以落实的基础。完善那些有法可依, 却无具体行业标准可执行的空头条款, 使法规得以发挥效力是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

我国财险业面临着业务结构调整, 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 财险业对外资公司的监管只有根据本土险企竞争力的加强而适度放宽, 才能给予本土险企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和国际化标准的引导效应, 为我国财险业向国际化标准的迈进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绪瑾.保险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

[2]侯旭华.保险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精析——新会计准则下的解读[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9 (10) :241-297.

[3]王成辉.保险企业经营竞争力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 (12) :37-55.

[4]孙晶.论中国财产保险公司的核心价值力评价体系——基于BSC构建的核心价值力评价体系[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09, 23 (01) :37-42.

[5]谢群, 万玲.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质疑——也谈加入WTO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J].上海保险, 2002 (08) :14-15.

[6]刘莉.中国商业保险公司与外资保险公司竞争力比较研究[J].广西金融研究, 2000 (12) :33-36.

[7]王晴.关于寿险公司投资收益率和打平收益率的探讨[R].厦门:中国精算年会, 2011 (09) .

上一篇:相干光学下一篇:粮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