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利用

2024-10-08

外资利用(精选12篇)

外资利用 篇1

2014年服务业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8万家,实际使用外资662﹒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8%和7﹒8%,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66﹒3%和55﹒4%。

2014年,在国际投资环境趋于激烈、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困难和挑战下,我国吸收外资总体规模保持稳定,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升。

利用外资规模稳定、质量提升

一是利用外资规模稳中有进。2014年实际使用外资119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外商投资新设企业23778家,同比增长4.4%,扭转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

二是主要国家/地区对华投资总体保持稳定。2014年实际投入外资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香港、新加坡、台湾省、日本、韩国、美国、德国、英国、法国、荷兰)合计投入1125.9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4.2%,同比增长2.7%。其中,韩国和英国对华投资增长较快,实际投入金额分别为39.7亿美元和13.5亿美元,同比增长29.8%和28%。

三是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引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14年服务业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8万家,实际使用外资662.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8%和7.8%,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66.3%和55.4%。

四是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长较快。2014年,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108.6亿美元,同比增长7.5%。

稳步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广东省对港澳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除涉及协议保留的限制性措施,港澳服务提供者在广东省投资,公司设立及变更的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落实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制度,配套出台《关于改进外资审核管理工作的通知》;取消外商投资鼓励类项目确认审批事项,简化外商投资宏观调控行业和房地产业备案程序;会同中编办开展规范和优化外商投资审批事项试点工作,缩短审批时限、简化申报程序及申报文件,审批效率明显提高;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积极稳妥开展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指导试验区完善外商投资备案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全面落实各领域扩大开放,2014年开展的主要工作有四个方面。一是会同发展改革委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放开外资股比限制,大幅减少限制类条目并增加透明度;二是会同相关部门在医疗、养老、电子商务、教育、商贸物流等领域研究出台有关扩大开放文件,切实提高开放程度;三是积极推进CEPA框架下服务业开放,在广东省对港澳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四是指导上海自贸区进一步缩短试验区内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由2013版的190条减少到2014版的139条。

促进国家级经开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以国家级经开区成立30周年为契机,召开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新时期国家级经开区的发展定位、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大力推动节能环保国际合作,与法国、意大利、芬兰等三国分别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推动建立中法沈阳生态园等5个国际合作生态园;研究国际合作生态园建设指标体系,制订工作参考指南。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开发区人员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FIC

外资利用 篇2

市经济贸易局局长

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利用外资工作会议非常重要。下面,我把经贸系统利用外资情况和下步工作打算作一简要汇报。

今年以来,市经贸系统坚持以招商引资为龙头,积极推进企业改革改制,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95.99亿元,实现利税、利润分别为31.42亿元、17.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80%、75.1%。经贸局引进利用外资实际到位4850万元。具体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动出击,多措并举,积极争取签约项目。我们相继组织企业参加了西安经贸洽谈会、潍坊鲁台经贸洽谈会以及枣庄市“石榴节”和我市的“红荷节”经贸洽谈会,派出小分队赴萧山、温州、台州、绍兴等南方各城市开展招商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签订了一批引资项目合同协议。主要有:投资额4000万元的手帕厂与香港碧联制衣公司合作项目,投资额8000万元的织布厂和香港联成实业有限公司合作项目,威达公司与韩国南北公司签定的2000万元的贸易合同等。

二是加大了已签约项目的落实力度。我们筛选确定了6个重点项目,安排专人靠上服务,落实责任制,确保了项目进度。金浩银晶玻璃生产线项目,厂房等基础建设基本完成,1/3的机器设备已经到位,月底将进行试生产;威达机床公司的XK714数控铣床项目,近期将进行试生产;香港联成纺织服装生产线项目,已完成土地租用手续,近期将施工建设。

三是积极抓好外贸出口工作。围绕培植壮大出口创汇企业和扩大我市工业产品出口,举办了金融海关知识培训,组织了农副产品、机械行业等银企合作暨项目推介会,从协调融资、推介项目到讲解有关出口业务,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1-8月份,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1073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968万美元,同比增长58.2%。

领导和同志们,总的看,我们经贸系统今年以来的引进外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项工作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困难还比较多,压力还比较大。下一步,我们要努力克服困难,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不遗余力的扩大引进外资规模。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以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努力培植特色产业。积极引导优势企业和支柱产业扩大利用外资,膨胀规模,凸现优势。加大机械制造业引进外资力度,搞好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重点抓好威达机床与韩国南北公司、大地机床厂与台湾FOCUS公司、三合机械公司与意大利MACC公司的合资合作,争取机械制造业在利用外资上取得大的突破。二是坚持引进外资和企业改制相结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继续运用资产重组的方式,抓好市属国有集体企业的改组改造。在引进资金、技术的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人才,逐步健全完善“三会一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规模实力的迅速提升。

三是不断创新招商手段和方式,确保利用外资的效果和质量。充分利用好各种招商平台,广泛接触,踊跃宣传,突出重点地区和行业,有的放矢,坚持诚信,靠上抓死,确保落实。下半年要继续组织企业开展赴港、澳、台和日本、韩国的招商活动,特别是机械制造业要紧紧抓住日、韩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机遇期,积极争取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XX。

四是做好基础工作,认真筛选、包装、储备利用外资项目。认真搞好调查摸底,帮助企业研究制定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策划、筛选一批符合投资者意愿的利用外资项目,力争手里拿一个、眼里盯一个、心里想一个、袋里装一个。

五是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企业引进外资的能力。通过培训,增强企业引进外资的主体观念,掌握引进外资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进行国际合作的能力。我们近期将组织我市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国家发改委在烟台举办“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

六是明确责任,强化调度,确保引进外资任务的落实。我们坚持紧盯全年招商任务指标不放松,抓紧、抓实、抓好已签约项目的实施,确保资金到位,尽快开工建设。坚持半个月召开招商调度会议,对于重点项目、重点线索,根据进展情况随时进行调度,随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完成利用外资目标任务。

谢谢大家。

福建利用外资方式面临转型 篇3

有步骤地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得益于率先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先机,经过对外借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建立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为主要方式的直接投资,外商独资企业的迅速发展,及“入世”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等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福建已成为全国吸收外资最早、数量最多的几个省市之一。至2004年年底,全省累计批准外资项目3万4千多项,实际利用外资525亿多美元,步入了全国利用外资的大省行列。

福建利用外资彰显以下“四大亮点”:

一是利用台资达到较大规模。从1981年第一家台资企业在福建落户至2004年底,福建共批准台资项目8082项,约占全国台资项目数的24%;全省合同利用台资总额138.7亿美元,占全国19.8%;按验资口径,实际利用台资103.46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台资总量的22%。

二是全省145个开发区(含全省拟保留的)、四个台商投资区成为全省利用外资的主要载体。至2003年底,全省省级以上64个各类开发区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5600多项,实际利用外资141亿美元,占全省的31%。至2004年6月底,海沧、杏林、集美、福州4个台商投资区累计引进台资项目520个,合同利用台资46.35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41.33亿美元。

三是海峡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势头良好。全省共批准农业台资项目1600多项,实际利用外资11.5亿美元,合同利用台资19亿美元,农业利用台资总额在各省市中位居前列,成为大陆对台农业引进合作密集区。在引进资金的同时,还引进了台湾农业良种2500多种,先进技术600多项,先进设备3500台套。有力地推动了福建省传统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加速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带动了福建省农产品深度加工和食品工业的发展。

四是引进了一批规模大的旗舰型、技术和管理比较先进的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知名企业、大集团或跨国公司,大大增强了福建省的工业实力。如:华映(PDP)、冠捷电子、戴尔、翔鹭、太古、灿坤、爱普生、松下、诺尔,戴克和东南汽车,后石电厂,以及与美孚、沙特阿美海外公司合作的世界级一体化炼油合作项目等,极大地改变了福建工业的薄弱基础,增强了福建的经济实力,促进了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催生、壮大了三大支柱产业,并形成一批以龙头企业为骨干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

事实有力表明:福建实施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规模与成效是明显的,有力地加速了福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粗放型利用外资的负效应显山露水

20多年来福建省在利用外资的规模、质量与效益上,与一些利用外资的强省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尚有不少差距。在沿海各省市争夺外资这个稀缺生产要素的区域竞争中,福建引资数量、增幅位次不断后移,份额逐减,区域优势趋于弱化,外资区际转移加速。在实施市场换资金、换技术中,过多地引进了一些过度消耗资源、后端获利能力低的加工贸易型的项目,或产品雷同及过度饱和的产品、产业,降低了市场换资金、换技术的效应。在长时期实施政府主导型引资和以土地和税收优惠为主的“让利竞争”引资模式中,积累了不少经济矛盾、经济风险和社会矛盾,伴生着一定的“增长之痛”,导致一段时期内相当普遍的土地粗放利用和税收的流失。全省整顿前原有149个省以下开发区,违规用地面积19.7平方公里,约占开发区面积的36%。有的县级开发区开发2000多亩土地,却没有落户一个项目。在片面追求高增长、粗放型增长模式驱动下,一些地方用“规模用地”招商引资争得项目,以低于成本价格出让土地或放宽减免所得税幅度;或对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实行“先征后退”,对高耗能外资企业实行电价补贴,允诺减免应交规费等。少数甚至引入优惠加补贴大于税收,或国家、群众得惠很少的项目。一些地方的“让利竞争”,以及引资中单纯的数量考核和速度“比拼”,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粗放利用,加剧了沿海地区增量土地的矛盾,及国内产品饱和行业的恶性竞争,加大了资源与环境的压力,使GDP增长代价增加。目前,全省河流水质大多下降,主要河流水源污染长度增加。一些外商项目获准土地使用权后,“开而不发”;有的利用工业项目捆绑批地用于搞房地产。传统的增长方式和粗放型利用外资方式,在推进区域经济高增长同时,伴生的“负效应”相当突出,是难以维系的发展模式。

目前,福建省沿海不少县市和开发区,增量土地高度紧张,影响了一批好的工业外资项目在福建沿海一些地方落户。福建已成为华东地区(除浙江外)电力供应最紧张的省份。用电峰期不少市县已拉闸限电,企业开工不足,电力供给紧张已成为外资企业扩大投资和落地项目的一种“心病”。这种外延扩大再生产和粗放型引资的模式,已使福建一些地方生产要素难以支撑,环境容量难以继续承载。一些地方开始显现利用外资的速度、规模与效益不协调,工业增加值与财政收入比低,资金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与效益、质量不同步,技术、人才、管理没跟进,以及引进外资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藕合等新矛盾、新问题。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环境下,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和利用外资的方式必须实施战略性转型。

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社会呼唤利用外资方式转型

早在“九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就提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不久前,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所以应把转变发展模式、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基本指导方针,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效率、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作为衡量取舍的根本标准。去年12月温家宝总理对全国开发区工作会议的批示中,强调开发区要认真总结经验,做到“四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更加注重引进技术和开发创新,更加注重开发项目的质量与效益,更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防止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不久前胡锦涛总书记更严肃指出:如果不下决心扭转这种过度消耗资源、过度污染环境、经济粗放增长的局面,我们将“无法向人民交代,也无法向历史、向子孙交代”。

最近国务院专门发出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通知,强调“树立节约第一意识”,要求建立包括项目规划、立项、审批、监督、管理及其经营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资源浪费“问责制”。刚刚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强调“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意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浙江省围绕转变增长方式,已确立了以招商选资方式力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加快产业层次升级;以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为突破口,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两大推手”,着手推进粗放型引资向集约型引资方式的转变,以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上的战略性转变。中共福建省委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中要求“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提高引进项目的科技含量,提高利用台资的水平”。福建省省长黄小晶在年初省人大十届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转变粗放型的引资方式已经成为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福建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

实现利用外资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必须有效实施以下几个转变:

一是利用外资要从以二产为主,转向二、三产并重转变。福建沿海地区在继续引资发展工业同时,城市应重点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旅游、中介服务、文化产业等生产型、消费型和公共服务型的现代服务业,把它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的突破口,以缓解土地、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杭州已确立实施“三、二、一”产业发展战略,福建省中心城市和城区可以借鉴。

二是从被动引资向主动引资、选资转变。要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以规划和布局引领利用外资,促使从一般性招商向重点项目招商、专项招商、产业链招商转变,以提高引进项目的科技含量和人才、先进管理的跟进。同时扩大外资项目在国内采购、零配件国产化配套、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产品后端获利能力提高,以增强引进项目对当地产业、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要着力促进加工贸易型企业的转型与升级。不能不顾环境容量、承载力和产业政策,为追求引资规模,降低项目门槛,搞“捡到篮子就是菜”。

三是从重视引进资金,向同时更加注重引进人才、先进技术和管理转变。工业利用外资已有一定规模的第一层面地区,要把引资争夺要素的重点转向高科技和高级管理人才,引进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中心、研发机构及知识产权。在未来几年,全球服务业外包市场将以每年30~40%速度递增。要抓好大转移机遇,积极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有条件地区要逐渐培育服务外包基地。

四是从分散招商向以开发区、工业区(“飞地工业园”)为主要载体的招商转变。要打破行政区界限,促进项目集聚。要重视集约利用土地,搞好现有开发区、工业区存量土地调整利用,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矿山废弃地、滩涂等进行开发,减少占用耕地。实行供地量与投资额、产业效益、建筑密度、容积率指标挂钩,推行单位面积土地最低投资限额。整合现有开发区、工业区的项目,对超期“开而不发”项目要依法开展“二次招商”。对与自身区位、产业定位不适应的粗放型项目,或排污不达标项目,要推动其梯度转移或搬迁改造。要全面实施经营性土地挂牌拍卖制度,用价格杠杆把住土地“闸门”。在乡镇或非开发区,除少数资源条件特殊以外,不要再布局新的工业项目。

五是从政策优势向综合环境优势、市场公平竞争转变,从让利优惠政策竞争向综合服务水平竞争转变。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环境,规范透明的政策法律环境,优惠便捷的服务环境,高效运行的行政运转等综合环境优势。同时注意解决外商人居、医疗卫生、子女就学等“落地生根”环境,为外资企业营造良好的企业生态环境。

必须靠改革推进利用外资方式转型

造成粗放型增长方式、引资方式长期存在,且一些地方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难以有效转变,有其深刻的认识、体制和政策原因。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必须靠改革才能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当前,首推是要转变、拓展发展观念。区别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中心,以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与以GDP增长为唯一目标、经济单项突进,及忽视资源、环境、生态代价发展的两种不同发展内涵,切实转变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形成的思维定势。要着力把科学发展观从指导原则推向制度设计,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制度保障。要加快调整、完善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府政绩评估体系、干部评价体系与机制,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增量与质量相统一的考核指标,将资源节约和实际效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以合理评价单位、个人业绩,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其次,需推进投资、财税、价格等改革,创新其制度性安排。完善投资项目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与程序,对涉及土地征用、环境准入评价等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要扩大知情权、倾听专家与业务部门意见,把住环保底线。要改革地方收入与产值挂钩的生产型增值税,推行消费型增值税,用税收杆杠促使政府不仅关心生产,同时关注消费,促进消费。要形成有利于建立起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的体制和机制,唤起全社会“树立节约第一意识”,建立起资源浪费“问责制”,把责任细化至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和个人。

中国利用外资新趋势 篇4

服务业:利用外资的主要领域

当今世界外资发展趋势表现为更多地转向服务业, 2005年, 就世界范围而言, 服务业利用外资占全部外资的比重约为70%。而中国在利用外资领域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对称。中国虽已是利用外资大国, 但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 其占外资总额的比重达70%以上, 截止2006年年底, 服务业外资所占比重一直低于30%, 这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 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

从这两年的变化看, 制造业吸引外资所占比重快速下降, 从2005年的70.4%下降到2007年前8个月的53.6%。服务业外资比重的增加比较迅速。尤其是服务外包产业, 其增长速度更是异常迅猛。服务外包将引领中国下一波引资潮流。

十七大后中国将贯彻科学发展, 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有利于中国在维持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实现降低环境污染、节能减排的目标。另一方面, 加快发展服务外包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经过连年扩招之后, 今年将有500多万大学生需要工作岗位, 以制造业为主的国民经济无法吸纳大量的大学生就业, 而新增的大量大学毕业生却恰恰是我们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巨大优势。政策支持方面, 从2007年1月1日起, 商务部、财政部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 每新录用1名大学生 (含大专) 以上学历员工从事服务外包工作并签订2年以上《劳动合同》的, 给予企业不超过4, 500元的定额培训支持。

此外, 服务外包还有利于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在以制造业为主的引资潮流中, 外资主要投资与东部沿海地区, 而在服务外包的潮流中, 西部的科研院校比较集中的西安、成都、重庆等城市、中部的长沙、武汉、郑州等城市也都具有与东部城市同等的竞争优势, 发展服务外外产业, 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并购:利用外资主导形式

目前, 中国吸引外资是以绿地投资为主, 2006年中国批准外资并购项目大约是1300多个,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约14亿美元, 占当年吸收外资金额的比重为2%。

但从增长速度上看, 并购远远超出绿地投资的增速, 2006年比2005年同比增长49%。2006年全国共批准外资并购我境内企业股权项目大约是880个, 其中外方出资金额约30亿美元, 分别占了全国以并购形式吸收外资总量的70%和62%, 同期全国共批准资产并购项目大约是390个, 在全国并购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约30%。

股权并购和非国有企业并购成为主要特点。在以上两种并购方式中, 外资对国有企业的并购总共是77个, 外方出资金额大约是14亿美元, 分别约占全国并购吸收外资总量的26%和29%。外资对国有企业的股权并购项目是36个, 外方出资金额是6.47亿美元, 分别占全国股权并购吸收外资总量的4%和22%。对国有企业的资产并购项目是41个, 外方出资金额是7.39亿美元, 分别占全国资产并购吸收外资总量的10%和17%。

同绿地投资相比, 并购由于在用地、原有产业利用水平等方面的优势, 更加有利于产业链的整合和升级, 从而更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实现。当前, 人们对投资于服务业的外资和外资并购具有许多担忧, 如服务业外资会影响国家安全、会影响中国政治和文化变迁、外资并购会导致外国企业垄断中国市场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客观看待, 纵观世界各国, 都有一套外资的管理办法, 关键在于要规范化, 要预设外资进入的规章制度, 从法律法规上明确外资禁止进入的行业和领域, 在市场竞争领域要按照反垄断法要求维护市场秩序。

2012年中国利用外资情况分析 篇5

桑百川

2012年,受到不断变化的国内投资环境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步伐可能会放慢。

影响中国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有以下这些: 从国内因素来看:

首先,我们国家的经济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对于利用外商投资,我们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早在2011年,中国的GDP总额为美元7.3万亿美元,这也巩固了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在2011年,中国的人均GDP超过5,400美元。由此,中国在世界的排名上,从中等收入国家升入了高收入国家,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1800亿美元,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也从2001年的469亿增长到现在的1160亿美元,增长了近2.5倍。毫无疑问,外国直接投资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体系等诸多方面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的贸易已经从改革开之初的“双缺口”渐渐稳定并转变成为“双顺差”,因此,中国自然而然地推出了针对利用外商投资制定的更严格的标准。吸引外资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弥补“双缺口”,而是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与运营商定义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系统竞争,以服务促进技术进步,促进结构升级和制度变迁。

二,“模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已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也促使外商投资结构的变迁。

为了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中国将继续鼓励外商投资进入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保护环境的节能等行业,而对于高能源消耗,高污染,资源消耗高的项目,中国将仍然保持着很高的门槛。此外,中国将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结算中心以及成本和利润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总部性的机构,并将鼓励更多的国内企业与国外同行之间的研发合作。“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修订工作中,将会有更多的项目被添加在劳动密集型项目中;鼓励外商在中西部地区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符合条件的西部地区内外资企业继续实行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对东部地区外企向中西部转移加大政策开放和技术资金配套的支持力度。这会影响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

第三,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稳定价格,控制房价,使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以及投资成本面临上升的压力,将减少外国投资的流入。

尽管2012年中国货币政策有所放松,但面对通货膨胀压力,货币供给不可能快速增加,加之控房价的政策持续实施,房地产以及与房地产相关的产业投资增速放缓,将拉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与此相对应的,类似前些年外商投资借助房地产价格高企的机会大举进入房地产的条件不复存在。同时,中国将继续受劳工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汇率升值影响,投资成本上升,势必影响外商投资增长。

从国际因素来看:

首先,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以及经济增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外国投资者变得更加的谨慎。

在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一直在努力走出低谷,但仍然很疲弱。还存在这些不可预知的国际政治环境,例如,中东和北非动荡的局势,混乱的南亚和中国南海地区,以及世界各地大国之间激烈的战争,更加不利于世界走出经济危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分析,在2011年,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低于预期,2011年全球增长率将从2010年的5%以上降至4%左右,先进经济体实际GDP预计将以缓慢步伐增长,2011年仅增长1.5%,2012年增长2%。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必将导致各国对华投资热情和力度下降,也将成为2012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又一影响因素。

其次,美国经济处在经济低迷时期,其“再工业化”战略将影响其在中国的投资。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大国,美国无疑成为了重灾区,失业率和财政赤字居高不下,以及经济增长速度变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2年美国财政赤字仍将居高不下,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将达到6.1%。虽然这一比例较先前预测的7%有所下降,但债务问题将是美国经济复苏的中长期制约因素,将迫使美国政府调整财政收支,公共支出可能明显下滑,经济复苏之路会更为坎坷和漫长。

失业问题是美国当前所面临最大的挑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显示,2011年美国的失业率为8.8%-9.1%,并会在2012年维持在8.3%-9%的高位。尽管奥巴马政府提出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法案,但效果并不是很令人满意,失业问题也将成为美国经济复苏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面对重重困难,美国经济虽然也有一点增长,但它仍然处在经济衰退时期。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1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1.7%-2.1%,并且在2012年将可能上升到2.6%-3.3%。在美国以“再工业化”战略来振兴其国内经济的大背景下,其对华投资力度必然下降,甚至吸引一部分海外投资回流。

总之,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的趋势及其国内政策将成为影响其对华投资的主要因素。第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升级,经济复苏很难在短期内完成,所以欧盟将减少对外投资。2011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主要表现在危机已经由爱尔兰、希腊等欧盟外围国家向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欧盟核心成员国蔓延。更为令人担忧的是,法国的经济形势也不乐观。

作为欧盟制定的救助机制则只能解决其短期内国家资金陷入流动性危机的问题,但却不能提高其真正意义上的偿付能力,这些国家的违约赔付机制正在形成,欧盟债务危机也可能从小型的经济实体转移到中型和大型经济实体。

2012年,欧盟极有可能在应对主权债务危机中度过艰难的一年。主要原因包括:首先,欧洲出台的救助机制短期内只能解决危机各国的流动性问题,而不能实质性改善各国的偿付能力,各国债务违约风险仍在不断累积;其次,欧洲债务危机可能从小型经济体向大中型经济体蔓延,特别是意大利债务问题的潜在风险巨大;再次,债务危机存在向银行危机转变的可能性,特别是占全球银行业总资产约53%的欧洲银行业持有“欧洲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超过5000亿欧元债券。

欧盟深陷债务危机无法自拔,如果2012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升级,将对欧盟经济产生严重的持久性影响,使得欧盟经济短期内很难恢复;即便欧盟主权债务危机不再升级,其以实行紧缩财政政策的应对方案,也会使欧盟地区公共财政支出下降,社会福利削减,制约公共投资和消费增长,甚至使个人罢工事件不断,对社会经济增长构成打击。这都将极大影响其对华投资的力度。

对于中国利用外伤直接投资前景的分析

由于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影响,2012年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第一,外商投资规模预计将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

在2011年过去两个月中,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这表明经济危机以及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有着显而易见的影响。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美欧等发达国家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经济回暖,对华投资会继续放缓;占据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八成以上的亚洲十国和地区经济深受美欧经济形势影响,增长速度同样会放缓,对外投资能力收缩;加之中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自身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投资成本上升,预计2012年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将出现稳中有降的态势。

第二,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调整。

自2012年1月30日起,中国开始实施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该《目录》将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开展研发合作,促进利用外资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同时,着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限制或禁止“两高一资”类外商投资项目。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预计2012年农、林、牧、渔业利用外资将有所提高,但所占份额仍然较低;受自身发展水平所限以及欧美“再工业化”政策影响,制造业利用外资增速将放缓,所占份额将有所下降;随着中国金融、物流、旅游、医疗卫生、文化产业等服务业的开放提速,服务业利用外资金额将进一步扩大,并继续拉大与制造业利用外资的差距,占据外商直接投资的主体地位。

第三,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结构将出现更快速的变化。

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一直呈现出非常明显的非均衡性。外商直接投资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所占份额很少。但随着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持续改善,中西部吸收外商投资增速加快,特别是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提出发挥中西部地区土地、能源资源、劳动力等优势,鼓励外商在中西部地区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预计2012年中西部地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中西部经济中心区的外商投资将显著增加,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升级。

四,外商将撤回沿海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资金,其撤离风险将加大。

受国内劳工成本上升、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居高不下、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影响,劳动密集型外商投资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大,投资回报率下降,存在外商投资部分选择撤离的可能性继续增大。加之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外商投资企业资金链紧张,撤离中国市场的风险上升。

利用外资发展西部基础教育 篇6

一、外资教育投资捐资类型

中国利用外资发展西部基础教育,包括多个方面和多种类型。从投资或者资助主体看,外资教育投资捐资组织与机构包括国际组织、政府官方机构、非政府机构与团体,也有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捐资与投资;从外资教育投资的性质看,有金融贷款型,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无偿援助型,如联合国的相关机构;从投资捐资的途径和方式看,包括技术援助型和政策合作型,如亚太经合组织;从政府参与程度看,包括非政府组织援助型,如福特基金会、国际乐施会及其它教育基金会等和政府组织援助型,如世界银行、英国国际发展署等。到目前为止,对西部基础教育影响较大的主要项目有“世界银行教育贷款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其中先后有五个项目,简称“贫困一、二、三、四、五项目”。迄今为止,我国从世界银行得到的教育贷款项目累计16个,贷款金额达15.15亿美元,受益领域遍及基础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广播电视教育、高等教育和教材建设等,受益的高等学校463所,中等职业学校156所,中等师范学校21所,中小学10万余所,教材印刷厂57家。此外还有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中国·联合国开发署403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福特基金会项目、李嘉诚项目、英国国际援助基金项目(阿贡活佛)、美国利众基金和世界宣传会项目,以及一些华人个人捐资项目等。

二、外资教育投资捐资内容

外资教育项目开展的角度各不相同,使得西部基础教育从不同的侧面得到了发展,项目具体内容包括:

1、土建工程

包括新建项目学校、改建项目学校、扩建项目学校,以及中小学校单项土建工程等。

2、设备购置

包括学校教学用、生活用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课桌椅、取暖火炉、音体美器材,以及项目工作用交通工具等。

3、人员培训

包括校长培训、教师培训;公办教师培训、民办教师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培训、学历达标培训;项目管理人员培训,包括项目负责人、采购人员、财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培训。培训方式多种多样,有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地区和县级培训,长期、中期、短期培训。

4、教材开发

包括配合校长、教师培训的系列培训教材以及学生的辅助读物等。教材的开发,不仅使项目的最初目标得以实现,也为项目的持续开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5、科研课题

主要研究项目所在县、乡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各项目省区县均有外资和国家外资项目管理部门提供的各种教育改革经费。

6、学生就学资助

直接对贫困学生提供一定的学费资助、生活补助等,比如提供免费课本、免费午餐和生活补助金等。

三、外资教育投资效益

1、总体效益分析

据统计,中国西部地区利用多种外资教育投资渠道,吸纳了一定数量的发展教育资金,仅世界银行教育贷款资金就约为10亿美元,其中用于基础教育的总额约为5.15亿美元,国内配套资金约为58亿元人民币。资金的绝大部分用于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包括除西藏外所有西部省区市,具体为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陕西、四川、重庆、广西、贵州、云南等,覆盖了578个县(旗),使10万余所中小学校得到资助,直接受益的学生约为4000万人,直接受益的校长、教师约150万人。这样就大大加快了西部基础教育的发展,直接推動了西部地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进程。

2、土建工程和仪器设备购置效益分析

在利用外资教育投资捐资发展西部基础教育项目中,用于土建工程和仪器设备购置的资金,约占到总投资捐资的30%至50%,其中有些用于专项土建工程,或专项仪器设备购置。正因为有了多年来中国政府的财政支持和外资的引进,西部地区中小学校危房率大大下降,有的项目地区基本消灭了危房,一些项目学校成为当地的最好学校,有许多项目学校达到完全标准化的学校要求。西部地区中小学校仪器设备水平方面得到很大改观,其主要表现为:其一,基本做到学生人人有课桌椅,消灭了土台子、土凳子、自带桌椅的现象;其二,一些学校基本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实验设备标准要求、操场设备标准要求、生均图书册数比例要求,以及音体美课程基本设备要求,这就大大改善了西部地区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

3、校长教师培训效益分析

在外资教育投资捐资项目中,比较大的项目都列有关于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内容。以世行教育贷款为例,其效益主要表现为:其一,西部地区利用外资通过国家级、省市区级以及县级培训,约使150万名校长教师受益,其中专业教师约20万人,并且初步形成了多级校长教师培训网络和培训基地;其二,利用外资在中国西部地区重点培训中小学校里的民办教师,改变了其民办教师身份,提高他们的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提供了很大帮助;其三,中国西部地区在培训中小学校长教师工作中,建立起了一套培训质量检测指标体系,为提高培训质量起到保证作用,也为我国在培训中小学校长教师及保证培训质量方面,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宝贵的经验。世界银行官员曾做出这样的评价:“中国是世界银行借贷国中项目执行结果最好的国家,而中国的教育项目又是中国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执行质量最高的,尤其是教育项目培训为项目的顺利执行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4、改革课题效益分析

外资教育投资捐资项目中一些较大的教育改革课题由项目地区承担,有些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直接有关的课题均由项目学校承担。仅世界银行教育贷款“中国西部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基础教育项目”即“贫困二项目”就列有上百个教育改革和科研课题。这些科研课题大都能按时完成,有的课题研究成果还获得省市区以及县级、教育部优秀成果奖,并且大大提高了广大校长和教师的办学与教学的积极性。由于大部分课题都能结合本地区和本校实际,因此研究成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活力,激发了西部地区中小学校的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从而也推动了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5、外资教育投资捐资外溢效益分析

利用外资教育投资捐资发展西部基础教育,还具有社会外溢效益,或称间接效益。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窗口”效应。西部地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和教师通过外资项目这个“窗口”,获取了许多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新理念、宝贵经验和大量信息。二是“带动”效应。大部分外资教育投资捐资项目都要求省市区县提供相应配套资金,这样就带动了中国各级政府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教育投资力度,也带动了西部地区广大农牧民对本地区、本县、本乡村学校的关心和支持,有的出资,有的出力,有的出物,增加了教育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三是“辐射”效应。外资教育投资捐资项目地区、项目校所取得的显著效果与发展,给周边的非项目地区和非项目校带来了很大的辐射作用、带动作用、示范效应。四是“开发”效应。一些比较大的外资教育投资捐资项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培训省区市县级项目管理人员。以世界银行教育贷款为例,在其实施的五个基础教育项目中,共培训约5000名项目管理人员,并先后派出30余名项目管理人员和教师出国培训或考察,这就大大提高了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增强了西部地区各级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外资教育项目管理人才,为今后进一步利用外资发展中国教育,特别是西部基础教育,培养和储备了大量的项目管理人才。

以上的这些外资教育项目效益最终体现在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些具体指标上,因此项目的最终成果表现为:项目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就学;贫困儿童、女童和少数民族儿童入学机会增多,提高了入学率;教師的教育教学方式得到改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培训机构的能力得到了加强,方法有了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得到改进,形成了以学校发展计划为核心的新型管理模式;学校和社区的关系得到改善,学校发展紧密结合了社区需求。

四、利用外资发展西部基础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通过对利用外资教育投资捐资发展西部基础教育的概述,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1、世界银行教育贷款项目给我们的启示

(1)积极引进和利用教育外资贷款是推动西部地区教育普及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国西部地区教育普及和发展的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短期内很难高质量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通过利用世行教育外资贷款,可以使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快速发展,其具体效益突出表现在:其一,大力促进了我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推进了西部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进程,使部分西部地区在2000年实现了普及六年义务教育,部分地区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二,多数项目学校为乡镇中心小学,由于中心小学管辖若干教学点,因此项目学校对教学点起到了重要的辐射作用;其三,项目学校大多都搞了“农科教”三结合示范点,对于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改进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耕作方法、发展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三方面成效对于西部地区教育的普及与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2)积极引进和充分利用教育外资贷款,应建构具体的教育效益指标。世界银行为了使教育贷款真正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制定了具体可操作性的项目效益指标。这套指标体系分小学部分、初中部分,分年度进展指标和项目完成及汇总指标。小学部分和初中部分设项目效益指标,具体指标如下:

小学部分:①校舍中危房数及比例(%);②教学仪器设备达标数及比例(%);③一年级女童净入学率(%);④一年级学生重读率(%);⑤完成一二年级的学生比例(%);⑥完成一二年级的女学生比例(%);⑦15周岁儿童小学完成率(%);⑧小学毕业生升学率(%);⑨小学毕业生女童升学率(%);⑩师生比;(11)教师中学历合格与专业考核数及比例(%);(12)接受继续教育培训教师数及比例(%);(13)接受双语教育培训教师数及比例(%);(14)校长接受培训的数量及比例(%);(15)得到免费教材的学生数及比例(%);(16)得到免费教材的女童数及比例(%)。

初中部分:①校舍中危房数及比例(%);②教学仪器设备达标数及比例(%);③实验课开课率(%);④一年级学生净入学率(%);⑤一年级女童净入学率(%);⑥教师中学历合格与专业合格数及比例(%);⑦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数及比例(%);⑧参加培训的校长数及比例(%)。

(3)外资教育贷款管理模式值得推广借鉴。世界银行外资教育贷款经过多年实践,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项目管理模式。诸如资金实施“回补报账制”的管理模式,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资金均在垫资完成后,才能拨付贷款资金;土建工程、设备采购采用招标模式,即招标承包管理,管理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凭证和可靠的竞争原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有的文件、资料、报表等均归档管理。概括起来讲,世行实行的是“封闭型并加强过程管理”的项目管理模式。这套管理办法规范、严格、实用,保证了整个项目顺利实施、按时完工。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育贷款项目管理经验。我国后来实施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就采用和借鉴了世行这套管理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外资教育贷款硬件和软件同步立项、协调发展。世界银行外资教育贷款为了充分发挥项目贷款资金的作用,从各项目地区和项目学校立项伊始,就特别注重硬件与软件同步建设和协调发展。硬件建设包括土建工程、教学仪器设备采购、课桌椅和图书资料购置等;软件建设包括人员培训、教育教学改革科研课题等。由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人们往往重视项目硬件建设与发展,忽视软件建设与发展,进而影响到硬件的利用效果。所以在软件建设特别是人员培训,包括项目管理人员培训、校长培训和专任教师、教辅人员培训中,世行官员协同中方专家拟订了人员培训质量检测指标体系,便于对人员培训质量进行检测,保证人员培训质量符合要求。由于对各类人员进行严格培训,明显提高了各类人员素质,使得外资教育贷款项目能按照规范要求顺利实施和完成,使得各类硬件建设设施得以充分利用,并产生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总之,在项目设计和构建培训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不少。

2、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及其他项目的经验与启示

(1)开拓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思路。“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把合作创新、探索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作为项目的内在意义和价值追求。例如,学校发展计划,参与式教学的内容已经被大

多数教师、教育官员和当地群众掌握,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通过各个项目的大量培训,当地教师和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理念和态度,以及相应的教育规划和发展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包括:①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关系的变化。通过项目学校建设,学校有了发展目标和自主权。他们发现很多困难其实可以在当地得到解决。教育行政部门鼓励学校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且通过向学校拨款的方式支持学校的发展。校长培训则提高了校长的管理水平。②学校与社区关系的变化。通过项目学校建设使得学校与乡村的联系更加紧密。通过参与学校投资捐资,村民们开始感觉到学校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校长在提高贫困学生入学率等方面做出的努力需要得到农民的支持,这些也有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有不少例子显示,乡村群众出力出钱主动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关注教育公平總是优先考虑最贫困的人群的需要,这个项目原则深入到了乡村群众心中。③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变化。通过项目科研课题研究。教师在教学中开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从已开发的教学材料中学习运用新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支持系统将在较长时期内帮助教师们发展和巩固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日常教学水平。同时,项目通过“特殊教育需要”部分强调全纳教育,让老师们知道如何面对不同的学习者,包括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全新的教学方式指引下,学生不再畏惧学习,而能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敢于向老师和同学求助,学习成绩得到了普遍提高。

(2)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在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中,追求教育效率并不一定要以牺牲公平为代价。救助弱势群体,追求公平的教育财政拨款也是有效率的。各外资教育投资项目提倡在发放助学金、奖学金方面,以公开和透明的方式,优先考虑最为贫困和处境不利的学生,这是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3)项目实施过程中强调地方能力的培养。积极培养地方教育能力,提高地方教育积极性,这是实现各个外资教育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只要有了一批接受新理念的校长和教师,改革势头就会在最基层得到持续发展。因此,在项目执行中,重视项目实施地方和单位能力的培养,克服上级主管部门管得太多、太死的官僚作风,使项目单位保持发展活力,是项目发展并取得好的效果的重要方法和有益经验。

(4)加强学校与乡村的联系。调动多方面力量的办学积极性。进行大力、有效地宣传,使外资教育投资捐资项目中好的教育理念走进广大西部地区,改变过去完全依靠上级拨款办学的方式,让广大县乡村人士能积极地投入到学校各方面建设中去。例如在中英教育项目中,通过参与式的方法使以往很少有机会发表意见的成员,比如最贫困的人群、文盲、妇女和儿童在决策过程中获得了说话的机会;鼓励学校自己制定计划,并将其作为在当地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这一调动地方多方面办学积极性的经验值得借鉴。

(5)项目立项及实施过程的科学化决策。中英甘肃教育项目及其它外资教育投资捐资项目,从项目立项到具体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始终以客观性、科学性为依据,听取大量专家意见,利用科学的计算方法,降低非技术人员的干预,以一种透明、高效的方式进行各项活动。同时,更加强调决策过程中政府官员、社区群众、家长等的积极参与,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我国利用外资形势分析 篇7

一、当前我国利用外资形势及特点

(一) 利用外资规模趋稳, 我国利用外资的表现好于全球水平。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13年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跨国投资总规模仅与2012年持平, 而2013年我国吸收外资却增长了5.25%, 说明我国利用外资的全球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目前, 世界经济正处于一个较长的修复和调整期, 发达国家的经济保持着长时间的低速增长, 随着全球经济继续保持缓慢复苏, 投资增长仍然将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 国际直接投资长期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我国对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投资者对华投资是有信心的, 我国仍然是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地。

(二) 服务业领域外商投资大幅增长, 利用外资的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势头强劲, 所占吸收外资总额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的服务行业普遍具有大规模吸纳外商投资的条件, 服务领域要加大开放力度, 明确开放思路和政策, 服务行业的开放将为外商投资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今支撑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的许多条件已经发生变化, 如以前低廉的劳动力供给、充足的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 这些优势已不能成为引资的主导方向。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也从传统的加工装配环节转向高端产业链和服务业, 利用外资在理念、目标和方式上都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我国国内市场的潜力巨大, 并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时期, 居民消费结构也在快速升级, 这些必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催生新兴产业发展, 促进服务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更是成为吸引外资流入的新热点, 比如文化体育娱乐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在制造业利用外资中, 高端制造发展较快, 如:通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一些技术密集型产业吸收外资持续增长, 如: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等;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日益成为外商投资新的增长点。

(三) 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增长较快。

我国中西部地区规划建成许多新的中心城市, 居民收入水平将大幅度提升, 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持下, 一些新的市场领域有待开发, 巨大的需求潜力将激发外商扩大对中西部地区投资的动力。事实证明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加大了向中西部地区投资的力度, 比如今年法国雷诺向湖北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增资3亿多美元、韩国三星向其在西安设立的三星 (中国) 半导体有限公司增资1.67亿美元。中西部地区在吸收外资金额增长的同时, 利用外资所占的比重也逐步提升。未来我国将继续引导外商扩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 促进相关产业梯度转移。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越来越向中西部转移;电子汽车、航空航天、医药制造等高端产业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在中西部也逐渐形成规模。利用外资的区域结构继续优化, 中西部将成为吸引外资扩张业务的重要区域。

现今, 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式瞬息万变的情况下, 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尤为重要, 利用外资仍然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新一届政府积极实施各项改革成效已经显现, 改革措施将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有利于吸引外资和改善投资环境。

二、今后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主要方向

(一) 继续优化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

今后一段时期, 我国要积极承接新的国际产业转移, 引进高增长制造产业和服务行业, 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对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外资引进, 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效率外资项目。引导外商积极投资服务业, 着力引进服务业外资企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学习消化和吸收, 努力探索和创新, 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外资企业带动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继续深化改革, 扩大对外开放, 拉动国内有效需求, 逐步选择性地推进区域开放, 依靠稳定的制度、巨大的内需市场、不断增长的人才资源, 结合本地的地区优势, 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 加大对中西部开放力度, 鼓励和引导外商投资中西部地区。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重点逐渐西移, 我国政府加强了对中西部地区产业政策引导, 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 着重开展中西部地区投资促进工作, 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发挥中西部地区优势, 突出中西部地区丰富的特定资源、特色产业, 大力扶持中西部经济开发区、过境合作区。为此我国政府加快了中西部地区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国家将优先安排符合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的项目, 如:农业、水利、能源、交通、环保等外资项目进入中西部地区, 同时注重防止高污染、高能耗及落后工艺的产业项目向中西部转移, 保证中西部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 进一步加强投资软硬环境建设。

保持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稳定, 日益完善产业配套能力, 发挥集聚效应,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与管理, 不断完善市场体系, 着重加强依法行政, 改进政府服务, 加强投资环境宣传。地方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成立外商投资企业投诉中心, 维护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成立行政服务中心, 实行“一条龙”服务, 为外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形成办事高效、运转顺畅、行为规范的办公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外资利用 篇8

沈丹阳说, 在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产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大趋势下, 中外企业间的协作竞争和相互参股并购是市场经济的常态, 中国利用外资过去主要是“绿地投资”, 就是新设工厂这类的投资, 外资并购所占的比重是比较低的, 去年的比重为3.1%。根据世界投资报告, 去年全球的国际投资中27%是跨国并购, 这个比例差得非常大。

由于近年来中国自然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外资在中国的并购开始活跃起来, 就像我们对国际并购也趋于活跃一样, 而且这一趋势会不断增强, 外资并购将逐步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之一。

贵州利用外资跃上新台阶 篇9

为贯彻落实2016年全国外资工作会议精神,6月6 7日,贵州省商务厅召开外资工作暨外资业务培训会,“1+7”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各市州商务部门、外商投资先行先试区、重点开发区、重点企业等相关单位参加会议。

会上,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及相关专家、学者就外资形势,投资促进创新与实践,跨国公司投资分析,中韩、中澳自贸协定服务贸易与投资等方面内容进行授课。贵州省商务厅外资处人民银行贵阳支行就跨境人民币政策,2016年度外经贸扶贫资金申报事宜,CEPA框下港澳服务提供者投资审批制改备案制,2016年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报和存量调查,统计工作,外商投资企业审批业务流程,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相关政策、业务进行了讲解,并布置了具体的业务工作。

增速位列全国前列

贵州省商务厅副厅长马雷对近年来贵州利用外资情况,存在的问题,面临的优势和机遇进行了梳理,并布置了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十二五”时期,面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国际引资的激烈竞争,贵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学习上海自贸区可复制经验,探索利用外资新模式、新路径、新体制,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78.34亿美元,为“十一五”期间总数的9.8倍,年均增长39.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速位列全国前列。

贵州外商投资质量不断提升,成功引进富士康、高通、惠普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累计批准外资项目744个。同时,苹果公司、三星集团、现代汽车、SK集团等大型跨国企业近年来纷纷来贵州考察,有意来黔投资。

2015年,贵州省利用外资三大产业比重为1.35%、53.03%、45.62%,与2011年相比,第一、三产业有所上升,第二产业呈下降趋势。制造业仍然是外商企业在黔投资的主要领域,资金、知识密集型、高科技项目增多,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明显加快,商业、金融保险、融资租赁等行业投入不断增加。

贵州全省开发区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6.79亿美元,占该省实际利用外资的26.9%。随着“1+7”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的建设,园区式集聚引资作用将发挥更大优势。

拓宽渠道形成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随着贵阳至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高速铁路的陆续通车,县县通高速的省内交通线路的建成,以及一干十六支航空网络和乌江、珠江流域等水域航道的陆续通航,贵州区位优势日趋凸显,不断增强了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同时,“1+7”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5个100工程”和无水港、口岸、电子口岸等的加快推进,为贵州进一步招商引资扩大开放提供了有利条件。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贵阳国际酒类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的连续举办,为推进贵州对外开放,发展生态产业,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实现2016年外资工作的总体目标,下一步,贵州省商务部门一如既往将坚持“抓招商、引强商”作为重点工作。通过不断完善招商引资方式,拓宽引资渠道;着力打造产业升级,优化外资结构;为外资企业创造政策环境和宽松的发展环境等举措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财税贡献率高、劳动就业率高的产业项目。

另外,贵州省将进一步推进与瑞士、韩国、印度、港澳台等重点地区的合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瞄准世界500强、国内外知名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引一个,带一批”,形成招商选资的集群效应。充分利用贵州大数据资源优势,开展数据寻商、数据引商,数据助商。利用全球的企业数据、市场数据,快速对接投资信息,建立集群发展的软配套基础。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贵州省市场、人才、资金、项目库等各方的数据和价值,将贵州优势资源、特色产业数据化宣传到全球。

744个

我国利用外资现状及对策 篇10

虽然我们在外资利用上,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 存在多方面的不平衡现象, 比如:产业分布不平衡、投资区域不平衡、投资来源不平衡等。因此, 我国需要改善利用外资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 以解决我国产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本文综合阐述了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 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对策。

一、我国利用外资现状

(一) 外资利用总量。20 世纪70 年代以来, 外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每年吸收的外国投资规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总规模达到10, 562.65 亿美元, 现如今, 单年的外资引进就可达到千亿美元。通过利用外资在我国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南部沿海地区、环渤海地区三大经济增长极, 对增强我国综合竞争力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 利用外资产业结构现状。尽管我国吸收外资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 也在多个方面存在不合理问题。从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分析, 外商投资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规模较小, 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从产业分布看, 外资投资靠前的行业以我国成熟传统行业为主, 包括工业制造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水电煤气业等。虽然大量外资投入到我国的制造业, 加快了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但是也抑制了我国制造业的自主研发能力, 使许多已有的民族品牌消失, 民族产业受到很大冲击。同时, 国外制造业较为先进的技术、高端技术和核心技术仍然没有引入到我国。当前, 我国在高端技术类制造业引入外资的力度有所加大, 这些行业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但我国外商投资行业分配还有待进一步的平衡。在农业和服务业方面, 我国利用外资能力逐步有了起色。农业方面, 虽然利用外资的总额每年都在增加, 但在全国总的利用外资情况下, 其所占比例仍然很小, 还是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并且外资利用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服务业和农业一样, 外商投资的总额持续的增加, 成为增长率最高的行业, 但在我国广阔的服务业市场的衬托下, 外资所在的比例还是很小。

(三) 利用外资区域现状。从外商对我国投资的区域来看, 沿海地区不论在投资总额、注册资本还是涉及企业数量这些指标方面同内陆地区相比都占据巨大优势。沿海地区的投资总额占到全国外商投资总额的80%以上, 即使在沿海地区也是以东部沿河和南部沿海为主, 占全国外商投资总额的60%左右。从区域来看, 外商投资的区域分布与我国经济的发达程度是相符的。东部较中部地区投资额大, 而中部地区又较西部地区的投资额大。整体来看, 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原因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薄弱, 经济基础较差, 外资投资的主要行业又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

(四) 外资来源现状。在我国投资的前10 位国家或地区投资总额所占比例超过80%。我国外商投资来源的主要特点有:港台地区投资较多, 而投资相对较少的是欧美国家。其中, 港资在我国吸引外资中平均占有一半的份额。在我国投资的其他发达国家, 就其在外商投资总额来看, 在我国投资量仍然偏小。近年来, 受世界500 强跨国公司到我国投资越来越多的影响, 港台地区的投资比例有所下降, 但总体格局仍然没有大的变化, 来自欧美地区的投资比重还是没有特别大的增加。

二、新时期我国利用外资对策

(一) 创新引资制度。通过引资制度的创新, 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与质量。尽管我国的引资规模在迅速增长, 但我们利用外资的重点还应从数量规模向质量和效益的转变。应当将资本市场放得更开一些, 比如新装备、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 完善我国在融资方面的不利体制;加强产权交易和保护知识产权的保护, 避免由于法律和制度的问题影响外资的投资意向;通过这些改变将有利于改变外资进入的方式;降低服务贸易领域的准入门槛, 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完善外资引进的激励机制, 尤其是对重点项目的激励。通过创新制度, 进一步扩大外资投资规模, 提高外资投资质量。

(二) 合理引导外资的投向。合理引导外资的投向, 使之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相协调。为了使外资能够流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行业, 应制定和严格执行相应的外资审批制度, 对于我国目前产能过剩的行业, 要严格控制外资的准入。政府要在体制方面进行改革, 营造适合高科技创新性企业发展和外商投资政策和市场空间;引导外资向我国亟须发展的农业、服务业流动;改变我们利用外资的战略目标, 改变过去因为资金不足引进外资为获取外商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目的;现阶段引进外资的同时消化他们的技术, 以促进我国相关行业的创新能力, 最终实现自主发展。

(三) 优化外资的投资区域。优化外资在我国的投资区域, 以适应我国大力发展西部经济的战略, 促进我国地区经济的平均发展。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引资政策应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为了使外资西部地区的投资中也能达到投资的目的, 政府要在中西部地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能源等项目, 在外资引入后, 还要对这些项目进行相关配套资金的支持;同时, 将一些外资最为感兴趣的投资行业从东部迁往西部地区, 在西部建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吸引外资的进入;通过适当的政策, 鼓励外资直接参与中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 尤其对交通、物流网、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建设, 提升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竞争力;加强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加快人才培养, 提高中西部地区经济管理水平和劳动力知识结构。

(四)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面对经济全球化形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客观要求, 一直以来, 招商引资都是我国政府的政府行为, 现在应转变观念, 通过政府指导招商引资应成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通过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只需要在宏观经济的调控和公共服务方面下足工夫, 避免以往政府的行政垄断和对市场的过度干预, 同时还要取消在招商引资方面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制度, 加强市场的法制建设, 营造公平的、公正的投资环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主动利用外资缓解了各项国民经济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外资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总结近年来我国利用外资现状, 分析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外资,利用,现状,对策,政府职能

参考文献

[1]郝洁.新时期我国利用外资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国际贸易, 2014.11.

[2]吴代红, 王小华.FDI、对外开放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2.4.

[3]崔新建.中国利用外资30年:历程、成效与挑战[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1.

[4]李红军.FDI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2.

[5]傅元海, 张丹, 孙爱军.FDI技术溢出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研究[J].当代财经, 2010.6.

[6]孙玉凤.外商投资、超国民待遇与政府决策[J].经济师, 2006.7.

环保服务业如何有效利用外资 篇11

对于快速成长中的我国环保服务业而言,有效利用外资不仅可以缓解融资瓶颈,而且可以借助外资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构建联结世界市场的重要平台,塑造更具成长性和更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环保服务业。2015年4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公布修订后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外商投资环保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我国环保服务业起步晚,如何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促进我国环保服务业发展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东江环保公司”)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一、东江环保公司利用外资的具体做法概述

(一)成立合资公司引入外资

东江环保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被中国证监会归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的环保服务业类上市公司。2003年,东江环保公司与北美最大的环保集团美国华瑞集团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深圳东江华瑞科技有限公司(即“东江华瑞”),利用国际最先进的线路板废液回收技术共同开展TBCC项目。项目产品于2007年2月荣获得国家农业部的“新产品证书”,内销于全国各地,外销于美国、韩国、泰国、越南等多个国家。东江华瑞也于2007年9月被评为“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1月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荣获多个国家专利。年度报告显示,东江华瑞公司2014年注册资本为2500万元,总资产达到14782.6万元,营业收入9660.9万元,净利润达到595.4万元;2015年上半年报告显示,注册资本6000万元,上半年净利润已达338.7万元。另外,2009年11月东江环保公司与世界500强全球性电力公司AES中国公司、重庆能投旗下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签约,三方共同组建合资公司重庆东江松藻再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5000万元在渝投资运行煤炭乏风瓦斯项目,每年可助重庆綦江的打通煤矿减排二氧化碳17.28万吨。

(二)合作运营项目引入外资

东江环保公司于2005年与广东省环保厅签署30年特许经营权协议,采用BOT形式负责广东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理示范中心首期工程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为了更好地运作这一项目,东江环保公司和国际知名的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于2005年共同组建了惠州东江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即“东江威立雅”)进行“示范中心”的具体运作,并于2010年正式取得由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项目用地24.8公顷,总投资约5.4亿元,危险废物物化处理量3.3万吨/年、焚烧处置量1万吨/年、稳定化/固化处理量2.8吨/年、填埋处置量4万吨/年,废水处理量7.29万吨/年。2014年技改后技改扩建后,危险废物焚烧处置量从1万吨/年提升至2万吨/年。该项目的功能和设计体现了国内外处理处置工业危险废物的先进技术水平,2008年至2014年节约标准煤约3万吨,相当于二氧化碳减排9.7万吨,而且成为广东省的危险废物技术研发和培训中心,并在社区中担当着教育和宣传中心的角色。2015年上半年年度报告显示,东江威立雅实现营业利润4236.469322万元,净利润达到3583.987963万元。另外,2009年6月,东江环保公司与德国E.ON能源集团就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建立合作伙伴关系;E.ON集团出资购买了东江环保公司在运营垃圾沼气发电项目中产生的碳减排量,并向东江环保公司提供收集垃圾填埋气及燃烧发电的技术支持。再有,2009年11月成立的合资公司东江松藻公司也是基于在渝投资运行煤炭乏风瓦斯项目成立的;该项目是中美清洁能源合作计划的一部分,是中国首个大规模商业运营的煤炭乏风瓦斯项目,每年可助重庆綦江的打通煤矿减排二氧化碳17.28万吨。

(三)境外上市获取海外融资

东江环保公司于2003年1月28日以配售方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向全球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并于发行完成后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民营环保企业。该次向全球公开发行的境外上市外资股为每股面值0.10元的普通股,发行量为177900000股,发行价格为每股港币0.338元。公司于2003年6月2日办理了工商注册变更登记,变更后的股本增加到62738187.20元。公司于2010年8月9日和2010年9月16日分别获得中国证监会和香港交易所批准由创业板转往主板。2008年,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东江环保(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收购力信服务有限公司,进入香港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市场。2013年11月,东江环保公司为力信服务公司相关融资行为提供连带责任担保,使力信服务公司获得香港永隆银行有限公司贷款。2014年6月,东江环保公司再次担保下,全资子公司力信服务有限公司向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申请人民币1700万元整的等值贷款。2015年1月,东江环保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香港东江通过提供债权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再使其全资子公司力信服务有限公司向相关境外银行申请补充流动资金和租购车辆贷款,融资额度折合人民币2000万元。通过境外上市,东江环保公司不仅获得了有效融资,而且在海外并购和全球产业链延伸方面迈出重要步伐,从公司管理、财务、治理、成长性等各方面锤炼了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提升了公司成长实力。

(四)融资租赁引廉价境外资金

东江环保公司于2014年5月28日发布《关于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公告》,以银行承兑汇票质押的方式在中信银行开立以境外银行为受益人、租赁公司为被担保人的融资性保函;该境外银行收到保函后,向租赁公司提供跨境贷款;租赁公司再以融资租赁形式将该笔贷款投放给公司。公司与迈石资本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简称“迈石租赁”)签订相关售后回租合同,将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拥有的部分生产设备以“售后回租”方式与迈石租赁开展融资租赁交易,融资金额为人民币9890万元,融资期限为1年;东江环保按季支付租赁利息约为191万元,到期一次性偿还租赁本金。2014年7月22日东江环保公司再次发布公告,以提供保证金方式向招商银行深圳景田支行申请开立以境外银行为受益人、租赁公司为被担保人的融资性保函;该境外银行收到保函后,向租赁公司提供跨境贷款;租赁公司再以融资租赁形式将该笔贷款投放给公司。同时,公司与深圳市前海花样年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简称“花样年”)签订相关售后回租合同,将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拥有的部分生产设备以“售后回租”方式与花样年开展融资租赁交易,融资金额为人民币2亿元,融资期限为2年。在租赁期内,公司按期向花样年支付租金,继续保持对该部分生产设备的管理权和运营权。租赁期满,公司以留购价人民币1.00元回购此融资租赁资产所有权。东江环保每季度支付租赁利息约人民币337万元,其一年期静态利率仅6.74%;而一般企业获得贷款的成本需要在一年期基准利率6%基础上上浮两成。因此,公司既盘活了存量资产又获得了成本较低的跨境资金。

二、环保公司利用外资有效推动环保发展的经验分析

(一)利用境外合资充分凝聚企业优势能量

合资公司东江华瑞成立后,充分借鉴外资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凝聚了大批专业技术力量,重视内部职能管理与专业素质提升,加强同行业的横向交流与学习,使企业管理更规范,工作效率更高。同时积极引进了美国先进的技术进行本土化生产,利用国际最先进的线路板废液回收技术共同开展TBCC项目。TBCC除部分采取直销的方式销售给国内终端客户外,其余部分则根据公司与东江华瑞外资股东Heritage Technologies, LLC签署的协议,以产品当期市场价格,销售给Heritage Technologies, LLC或其关联方。东江环保公司通过利用外资不断凝聚能量实现了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和产品销售的全方位提升。

(二)利用境外项目合作搭建企业环保业的国际化平台

环保项目为东江环保公司搭建了十分有利的国际合作平台。我国和地方政府对环保工作越来越重视,设立了多个环保建设项目推进环保工作。东江环保公司负责建设运营的广东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理示范中心正是《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31个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之一,是《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止规划》中的重点项目之一,是广东省环保厅筹建的第一个较大规模示范性环保项目,也是广东省环保局2005年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中的重点项目。东江环保公司充分利用这一项目平台,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的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从管理、资金和技术等方面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开展。包括与与德国E.ON能源集团就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合作,与美国AES 公司进行矿井乏风利用项目的合作,这都体现了东江环保公司利用环保项目开展国际合作的成功举措,也为企业环保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境外上市拓展企业环保业发展的空间

境外上市是环保企业更深入地融入全球市场、利用境外资源、引进国外技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加速全球产业链整合的重要路径。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政府对环保的重视力度加大,东江环保公司业务发展很快,决定寻找在管理、资金、资源等方面能够给企业以支持的战略合作伙伴,遴选了三家国内知名的投资公司:上海联创投资有限公司、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三家风险投资公司不仅在资金上,而且在经营管理、信息收集和业务开拓上更是不遗余力。2002年4月,东江环保正式开始为境外上市做准备;7月,公司由技术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9月,向中国证监会提出上市申请;11月证监会回复无异议函,同时香港联交所正式受理上市申请;2003年1月聆讯开始,东江环保的上市得到了深圳市政府及环保、工商、经贸、体改办等多个有关部门的支持。有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加上与几家投资商的密切沟通和合作,东江环保公司境外上市工作迅速开展,于2003年1月28日,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创业板挂牌上市。东江环保此次成功融资6000余万港币,为企业环保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四)利用境外融资租赁盘活了企业环保业的整体竞争力

东江环保的境外融资租赁方式采用的是“内保外贷”的形式,即国内企业通过境内银行向境外金融机构开立保函,再通过有外债额度的租赁公司获得境外融资。东江环保公司通过融资租赁模式进行跨境融资的成功原因有三:一是在于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外债额度的运用,按照规定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外债额度,最高可接近净资产总额的10倍,由此可以通过外资融资租赁公司的境外借款10倍杠杆来实现盘活存量资产。二是售后回租本身是一种租赁公司一种经营方式,可以极大节省财务成本,其实质上更多是境外融资成本低于境内融资成本,而非租赁业务本身。三是央行严控银行资金流动性,银行为客户放贷的规模受限,而银行人民币对外担保不纳入担保余额指标,银行为境内企业开具保函授信,企业借道境外机构融资不占用银行资金,银行为客户开保函,占用自己的授信额度,但是不占用资金规模,同时也增加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东江环保公司利用境外融资租赁,不单盘活了存量资产,降低了融资成本,而且拓宽了国际融资渠道,更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环保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环保服务业有效利用外资的几种途径

东江环保公司有效利用外资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环保服务业有效利用外资的对策建议。

(一)促进成立中外合资环保公司

对于成立中外合资环保环保公司,国家层面是重视和鼓励的,而且申报条件和手续也比较简单,外资对我国环保产业也具有良好的发展预期。那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一是地方政府要加大推进力度,创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服务要到位,硬件设施要配套,各部门支持配合,通过体制优势、环境优势、管理优势和服务优势来吸引外资。二是内资企业自身要炼硬内功,打造与外商合资的良好基础;特别是加快国有环保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兼并重组、技术升级、商业模式创新等手段提升企业国际合作能力。三是解决信息不对称,在环保各领域建立与外资企业信息沟通的桥梁纽带,积极探索建立中外合资环保企业的方式方法。四是成立中外合资环保公司之后,要充分利用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和国际通道优势,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水平。

(二)积极建设环保项目合作平台

为了切实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我国各级政府设立了诸多环保建设与运营项目,比如《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设立的31个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各级地方政府项目、国际组织项目乃至企业自行设立的项目等等。特别是,随着BOT模式(建设-运营-转让)、PPP项目(公私合作)和环保服务业第三方治理项目的兴起,外资的参与热情高涨。这些环保项目目标明确、内容具体、运营规范,可以成为引进外资企业共同开展项目合作的引资平台。一是积极谋划环保项目。紧密结合“十三五”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制订,对全国和本地区环保投资与环保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分析,积极谋划重点领域环保工程项目,建立健全环保项目库,充实内容、精心包装,并纳入财政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库。二是多渠道开展环保项目宣传推介、招商引资。各地按届举办的环保产业博览会招商引资方式依然十分重要;同时要对日益多样化的环保博览会进一步整合、规范和提升档次。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互联网+环保”的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强化环保项目的推介工作。

(三)有效推进环保企业境外上市

2013年起,中国证监会简化了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的申报文件和审批程序,进一步鼓励企业境外上市。在有效推进环保企业境外上市方面,一是组织政府和环保企业相关人员学习境外上市知识,掌握境外上市基本程序,培养一批能够从事企业境外上市工作的专业人才;组织环保企业到境外上市工作开展好的地方,学习境外上市经验。二是与境外证券交易所有关组织举办环保企业境外上市推介会,为企业境外上市及投资指点迷津、牵线搭桥;特别是进一步深化与香港金融交流合作,充分利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优势,促进境内环保企业境外上市。三是优化环保企业境外上市的财政扶持政策,建立健全上市后备企业储备库,有针对性地做好境外上市服务工作,帮助企业顺利走进走好境外上市之路;根据资产、效益、规范程度等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制定具体的推进上市实施计划,形成持续推进的良好势头。四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指导和帮助环保企业在机构、人员、财产、业务、财务等方面与控股股东完全分开,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在公司改制、项目论证、资产评估、股权设置等重点环节上,认真做好环保企业上市的协调、指导和服务,鼓励企业采取境外直接上市、间接上市等多种形式实现境外上市。

(四)善用融资租赁开展跨境融资

我国利用外资若干问题的研究 篇12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利用外资是我们的一项长期任务。经过30多年的实践证明, 引进外资对缓解我国建设资金不足, 加快企业更新换代, 调整产业结构, 创造就业机会, 促进进出口贸易和提升综合国力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 引进外资是一把双刃剑。我国改革开放后, 众多外资进入国内市场, 这既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也给生态环境、民族工业、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造成了重大的破坏和冲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引进外资仍然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长期工作, 必须总结经验、统筹规划, 在质量上、规模上狠下功夫。坚决杜绝盲目引进、追求政绩引进、浪费资源引进、破坏环境引进、不计后果引进等现象。引进外资必须讲究科学性、计划性、全局性, 多引进大项目、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能弥补我国技术空白的项目。切实把引进外资工作当成发展经济的“源动力”, 科技创新的“加速器”, 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 优化环境的“催化剂”。

1 在引资条件上, 要满足一个“优”字

多年来, 在我国引进外资的实践中, 可以说经验固然很多, 但教训极其深刻。在招商引资之初, 由于缺少经验和科学的分析、论证及决策, 盲目强调经济崛起, 社会富裕, 从而忽视了生态环境、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等诸多问题。只重视引资的数量, 没注意引资的质量, 使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淘汰产能, 污染工业, 劳动密集型、技术粗放型、资源占有型的产业, 大量涌入我国。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 在“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的政策引导下, 大搞圈地运动, 在无任何工业基础和管理经验的前提下, 乡镇企业一哄而起, 把很多西方国家淘汰下来的旧设备、落后技术、高污染的生产企业, 如获至宝地拿来。虽然获得了暂时的经济增长, 却破坏了长远的生态平衡;虽满足了部分人的近期需求, 却牺牲了整体的、人类永久发展的利益。

据1995年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显示, 在全国的三资企业中, 外商投资污染型企业达16 998家, 占三资企业的30%, 2007年全国的废水排放量为556.8亿t, 比2000年上升了34.1%;废气排放量为388169亿m3, 比2000年上涨了180.9%;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175 632万t, 比2000年上涨了115.2%。另据中科院研究表明, 在中国经济增长的GDP中, 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环境透支换取的。

上述数据证明, 我国利用外资付出了惨痛代价, 如今的水土流失、沙尘暴肆虐、地下水污染、酸雨、雾霾等, 都应该是这个惨痛教训的产物。在今后的招商引资中, 再不能来者不拒, 盲目追求引资的数量。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走“低污染, 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外资时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在招商引资时要敢于说“不”, 对影响生态环境的外资项目, 即使投资条件再低, 我方所得效益再大, 也不允许引进。要坚决杜绝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不做“夹生饭”, 不搞“下不为例”。对破坏环境的项目, 各级政府要保持“零容忍”, 坚持一票否决制。所引进的外资项目, 必须要满足一个“优”字, 要把优化环境放在首位, 加强对外资项目的筛选和识别, 积极引进节能环保、低碳高效的好项目。

2 在引资质量上, 要重视一个“新”字

改革开放后, 我国出现过两次大的引资高潮, 一次是从1986年到1988年, 一次是1992年到1994年。在第一次的引资潮中, 可以说完全是粗放型的, 引资质量较差, 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在第二次的引资潮中, 由于我国加强了招商引资的管理和法制建设, 可以对外资的投入说“不”了, 促使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在机械、电子、汽车、IT等行业, 引进高新科技, 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 虽说我国在引资质量上有所提高, 有些外商把研究机构也搬到了中国, 并在技术、人才、科研等方面有所交流。但是, 真正控制核心技术的还是国外公司, 而我国目前的三资企业普遍是组装和加工零部件的企业。最典型的就是天津滨海新区的空客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 从2010年起, 每年总装量达到36~37架, 但我们究意学到了什么?哪些内容能为我国生产大飞机提供技术借鉴, 恐怕还真让多数国人失望了。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但所出口的汽车, 绝大部分是合资、独资企业生产的, 其汽车的核心部件, 都由外商垄断, 尤其是发动机等关键部件, 我国还依赖大量进口, 这不能不让我们警醒和反思。

目前, 随着国际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我国一方面要强调科技创新, 走自力更生、自主发展之路;另一方面要强调科技引进, 就是把别人的东西加以消化吸收, 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少走弯路, 加快科技发展的步伐。引进外资, 就能很好地实现这样的目标, 把引进资金和引进技术有机统一起来, 取人之长, 补已之短。今后, 必须把引进外资的重点, 从引资数量转变到引资质量上来, 要在“新”字上狠下功夫。注重新技术、新产业、新领域。要想方涉法与外商谈判, 敢于打破技术垄断, 把他们最先进的东西引进来, 以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 在引资规模上, 要突出一个“大”字

30年来, 我国共吸引外资达5 000多亿美元。在1992年以前我国引进外资绝大多数并不都是“外国人”投入的。80%以上的投资者来自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国或东南亚的华侨。他们虽然很富有, 但是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缺乏经验, 很多三资企业仍然是作坊式的生产方式, 没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缺少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更谈不上科研机构和高素质的人才团队。据统计, 当时外商直接投资的项目平均规模在150万美元左右。这样规模的外资项目, 除了拼资源、拼人力外, 还能给我们留下什么呢?

近年来, 我国不断总结招商引资的经验、教训, 应该说已走过了招商引资的幼年时期, 开始向成熟和健康发展, 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对那些小而全、拼能耗的外资项目, 明令禁止引进。强调构筑大平台、发展大产业、抓好大项目、招引大企业。一般来说, 大项目、大企业, 科技含量高、生产管理严、员工素质好, 能带动当地的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特别是世界500强的特大型企业, 引进一个就能带动一方。如杭州滨江高新开发区从2007年成立以来, 就把引进大项目、大企业作为办好新区的宗旨, 在引资规模上做足了文章, 善于营造大环境、搭建大平台、引资大项目。据统计, 截止2012年底, 滨江高新区内就引进了规模超亿元的企业233家, 上市企业37家, 高新技术企业610家, 世界500强企业32家。日本丸红投资的索路克信息科技、世方生物医药、宇视科技、艾斯弧国际设计中心、网银互联云计算、乐得科技、、绿城电子商务、中天模型等一批优质项目陆续落户。

但是, 在我国招商引资的进程中, 要抓好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 也并非易事, 还必须搞好配套措施, 建立相关机制, 完善服务体系, 让大客商进得来、留得住、扎下根, 愿意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多作贡献。要吸引大客商、大项目, 就必须下大力气搞好基础建设, 优化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 让外商“放心”。要强化诚信意识, 营造公平、公正、公开、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 让外商“开心”。要建立和完善外商投诉协调处理制度, 形成政府部门、投资者、企业共同参与的执法监督新机制, 让外商“宽心”。要全面实行办事公示制和集中办公制, 公开收费内容和标准, 让外商“称心”。要主动协调外商与外商之间、外商与员工之间、外商与当地群众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让外商“舒心”。要在资金、技术、人才上搞好配套, 让外商有投资、有回报, 让外商“安心”。

4 在引资范围上, 要体现一个“宽”字

我国利用外资经历了一个从数量小、范围窄、地区限制多的试点阶段逐渐发展到全方位、多地区、宽领域的大开放格局。引进外资的数量也从每年的几亿、几十亿, 发展到几百亿美元。引进外资的地域也从少数的沿海城市和经济特区扩展到中西部几乎所有的地区, 投资的外商来自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是, 中国招商引资在空间上仍旧表现出不平衡的特征。东部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引资比较成熟, 而中西部地区还处在引资的初级阶段。从发展的观点看, 我国中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 市场巨大, 对国外资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但中西部地区毕竟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 要大量吸引外商投资, 还必须要做好这样几方面工作:一是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引下, 我国要进一步制定对中西地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 不断完善各种保障机制;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培育良性发展的市场竞争机制, 积极引导外商向基础设施、特色农业和生态工程等领域投资;三是进一步提高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用于中西部地区项目的比重;四是中西部地区可以先行探索与国外有实力的大财团合作的途径, 组建海外基金, 扩大其利用外资途径, 发展本地区的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加速推进BOT, 通过政府或所属机构为外商投资者提供特许协议, 准许投资方开发建设某一项目, 项目建成后在一定期限内独立经营获取利润, 协议期满后将项目无偿转交给政府或所属机构。

5 在引资方式上, 要讲究一个“多”字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生产性企业, 由于大量的外资涌进制造业, 不仅造成了自然、资源的严重透支, 还造成了一二三产业发展的严重失衡, 行业布局互不协调。近年来,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 外资的投向也逐步形成多元化, 除个别关系国际民生的行业和特殊产品外, 几乎各行各业都在向外商开放。

究竟怎样引导外商投资二三产业呢? (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我国近期要坚持“三二一”产业的引资方式, 把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当成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要以金融业为平台, 以信息化、软件开发为基础, 以物流和保险业为重点, 打造我国服务业的升级板。 (2) 运用灵活的金融政策, 促进服务业的自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个性化、多样性决定了其经营模式必须走多元化的融资之路。要充分利用金融杠杆的作用, 构筑投融资的畅通渠道, 以满足现代服务业在起步、成长、扩张各阶段的资金需求。 (3) 大力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只有加大对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才能更好地吸收、消化和创新跨国公司的技术、管理和发展理念。 (4) 建立健全服务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制度体系, 包括政治、经济、法律以及基础设施等相关问题。 (5) 抓好WTO后我国广泛与世界各国签订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新机遇, 加速我国服务贸易走进国际市场的进程, 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6) 提高国内服务消费水平。长期以来, 人们只强调服务业的消费性而忽视其生产性, 把服务业作为非物质生产而忽视其高附加值的特点, 造成我国服务业消费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因此, 积极引导人们消费, 是吸引外资进入的重要前提。

6 在引资法制上, 要遵循一个“严”字

讲法制就是讲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是人们在建章立制时通常讲的一句老话。今天, 在我国利用外资取得阶段性成绩时, 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保护自然资源、搞好生态环境、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出发, 各地的招商引资必须上正轨、高标准、严要求。通过法律、制度的约束, 来规范这项工作。近年来, 我们在引资过程中也陆续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 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反垄断法》等,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 2013年8月7日国家发改委宣布:美赞臣、多美滋、雅培、富仕兰、恒天然等6家乳粉生产企业因违反《反垄断法》限制竞争行为共被罚约6.7亿元, 成为我国反垄断史上开出的最大罚单。这些外资企业, 为了垄断市场奶粉价格, 采取合同约定、直接罚款、变相罚款、扣减返利、限制供货、停止供货等手段, 对下游经营者施行价格操控, 严重影响了我国乳制品市场, 不能不给予坚决打击。

随着我国利用外资的深入, 建立和健全法治工作迫在眉睫。 (1) 建立建全有关产权交易的法律法规, 使产权交易规范化、市场化, 防止合资和并购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2) 制定并完善有关控股公司的法律, 以规范控股公司的行为; (3) 建全外资企业的风险防范机制, 让外资进得来、留得住、管得好、有收益; (4) 制定有关法律, 明确外商并购国有企业后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5) 建立现代招商引资模式, 提高准入门槛, 对开发区、工业园区要加强立法和监管, 不能泛滥成灾, 防止形成“集而不群”、“开而不发”的状态。

参考文献

[1]郑春华.论如何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J].大从科技, 2006, (1) :5-6.

[2]陈继勇, 肖光恩.国际直接投资新发展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3]王慧.我国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格月刊, 2008, (2) :49-50.

[4]郭晖.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J].商业经济, 2012, (2) :23-26.

[5]吴建军.外资并购国内上市公司的分析[J].全国商情, 2008, (16) 67-71.

上一篇:新时代建筑观下一篇: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