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审计(精选3篇)
外资审计 篇1
绩效审计是国际审计的主流, 也是现代审计的重点和发展趋势。外资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环境新形势的要求下, 必须向逐步绩效审计转变。在外资审计工作中应将外资公证审计与绩效审计有机结合在一起, 从而促进各部门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国外贷援款。
一、绩效审计的含义及外资绩效审计的内容
绩效审计又称3E (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审计, 即通过检查和评估有关部门对资源的使用、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遵守法规和职业道德、监督控制和对外报告、运营考核等方面, 来衡量公共部门管理的经济、效率和效果, 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来促进更好地实现既定目标, 改善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 为各级政府和立法机关提供审计信息的过程。
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构成了绩效审计的三个要素, 也构成了绩效审计的核心内涵。所谓经济性是指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 即支出是否节约。经济性审计主要是审查和评价投入的各种资源 (人力、物力、财力) 是否得到经济合理的利用。效率性是指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或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 即支出是否讲究效率。效果性是指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效果性审计主要审查某一项目的计划、方案的执行结果。
外资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和评价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和审批的合规性;检查和评价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程度、工程建设管理及完成情况;检查和评价项目运营目标的实现程度及后续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状况;检查和评价项目在建设、运营和还贷过程中资金管理使用的合法合规性;检查和评价项目外债的清偿情况等。
二、开展外资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及优势
(一)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对外资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序也日益提高, 国外贷援款的利用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日益增多, 迫切要求审计机关在致力于满足与社会公共需要领域中查处违纪违规问题, 在开展绩效审计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正如董副审计长所说:“外资审计应该在效益审计方面走在前列, 因为我们所审计的都是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贷款。贷款是要还的, 要还款就要有效益, 在外资审计中积极开展效益审计很必要”。外资审计由单一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的审计向使用外资项目的单位的全部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状况审计转变是外资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
国外贷款是国家的主权债务, 外债风险的最终承担者是政府, 国外贷款资金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政府财政资金的一个组成部分, 促进政府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重点。开展外资绩效审计在加强国外贷援款项目的监督, 对贷款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项目目标实现情况、长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 防范外债风险, 从而在宏观上控制贷款项目规模、改善贷款结构, 为保持本地区的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 外资绩效审计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国外贷款项目与国内银行贷款项目相比, 不但在程序上有规范的标准, 在管理上也更加严格。国外贷援款项目在立项初期都由外国贷援款组织对项目的投资、运营及效益进行评估, 尤其是世 (亚) 行贷款项目在项目的评估及管理方面都具有一套先进并成熟的经验供审计人员参考。另外, 国外贷援款项目贷款期限长、项目审计具有连续性, 为外资审计人员充分的了解项目执行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项目执行情况、管理体系等情况,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甘肃外资绩效审计情况
近年来, 甘肃外资绩效审计的开展严格按照国家审计署的要求, 转变观念, 绩效审计力度不断加强, 绩效审计范围不断扩大, 绩效审计内容不断深化, 既总结了国外贷援款项目的正面典型经验, 也发现了很多项目在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及建议, 从而促进了项目的健康发展。
(一) 审计重点及采取的主要方法
甘肃外资绩效审计在关注项目执行财务收支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的基础上, 侧重于项目建设的经济性、效率性和项目建成后的效果性及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的检查和评价, 审计中通过摸清外资项目投资管理、债务管理体制和项目运营管理体制, 综合评价项目实际达到的效果和项目经济、社会、效益及对环境影响的实现情况, 重点揭露项目未达标、立项决策不当、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不力、资金、物资损失浪费严重、设备闲置、外债偿还能力低下等影响绩效的突出问题, 并深刻揭示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改进加强政府外债管理体制和项目运营管理体制、制度、办法的意见及建议, 提高外资运用项目管理水平, 从而使建设的项目充分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外资绩效审计工作在确定审计重点的基础上, 除采用传统财务审计的查阅、核对、盘点、计算、分析性复核等专门技术和方法外, 还应较多地运用审计调查、可行性研究分析方法、项目评价方法、因素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以及数学和统计方法, 并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和分析, 力求对项目绩效进行全面客观评估。同时对专业性较强复杂的审计领域和项目, 聘请有关专家、社会审计人员参与, 使审计结论和建议更权威、可靠, 更有可操作性。
(二) 甘肃外资绩效审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 绩效审计工作在促进整改、完善制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对某国外贷款项目的绩效审计中发现, 项目采购的道路养护设备长期闲置、采购的试验仪器交由其他单位无偿使用或项目办托管的施工设备无任何收益等问题。通过分析原因, 提出项目执行单位要迅速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对无偿出借的设备要明确管理权属, 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闲置的设备应通过体制、机制的调整, 在系统内统一地调剂使用, 发挥设备应有的效益的审计建议。在对几个国外贷款项目实施的绩效审计中发现, 部分项目工程由于设计缺陷, 发生预算外维修费用;个别项目由于设计时地质勘探与实际情况差别大, 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增加投资等。为此审计部门提出了有关部门及项目单位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对工程类项目进行严格细致的立项设计;同时建议项目建设单位也要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进行建设, 严格控制费用。
2. 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宏观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在对某国外贷款项目的绩效审计中, 发现项目单位通过编造不真实会计信息及提款报账资料、采用虚列项目支出等手段, 虚报冒领、挪用项目资金, 造成贷款项目原定的目标无法实现, 已投入的巨额项目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是该项目从立项审批到项目实施, 经历的时间太长, 同时项目立项时有关部门对项目执行的内在经济规律缺乏深入研究, 对形势估计不足, 使该项目自实施以来困难重重。为此, 审计部门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今后在争取此类项目时, 以该项目为教训, 多考虑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实际及客观规律, 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办理项目立项审批手续, 抓住发展的机遇, 管好用好国外资金。
3. 加强了政府外债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在对某国外贷款项目的绩效审计中, 由于存在子项目资金无效益的问题, 项目主管部门根据审计部门的建议, 在项目中期调整时终止了该子项目的执行, 将剩余的贷款指标调剂给其他项目单位和项目县、区, 从而拓宽了外债偿还基金的来源渠道, 为项目的顺利执行及项目完工后的可持续发展及还贷工作提供了保证。
四、开展外资绩效审计的启示
(一) 外资绩效审计的开展可以通过外资公证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财务收支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 以真实性、合法性为基础, 以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为主, 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某一个方面有所侧重, 寻找绩效评价的最佳突破口, 达到审计的预期目标。
(二) 外部绩效审计中要积极引进一些专家和专业审计人员
外部绩效审计要为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开展有效的绩效审计、确保审计质量、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同时要注重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 使其扩展知识面, 并不断更新审计、财会、财务与成本管理、组织管理、经济管理、基本建设、土木工程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 并掌握现代审计技术, 树立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适应绩效审计的需要, 保证审计队伍的先进性, 推动绩效审计工作的全面发展。
摘要:经过几年的探索, 甘肃外资绩效审计有了较快的发展,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从外资绩效审计的内容、必要性、优势及甘肃外资绩效审计所取得的成绩及启示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甘肃,外资,绩效审计,实践
参考文献
〔1〕陈华, 刘士华.澳大利亚政府效益审计的启示〔J〕.中国审计, 2005 (7) .
〔2〕陈之院.关于效益审计的理性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 2006 (12) .
〔3〕彭媛媛.中美政府绩效审计的比较与思考〔J〕.审计与理财, 2008 (1) .
浅谈外资审计应关注的重点 篇2
一、新形势下我国利用外资面临的变化
自加入WTO以后,我国政府进一步对外开放了国内市场,为适应跨国资本流动的新趋势和特点,我国在外资利用方面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变化,这对外资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1、利用外资的战略发生了变化
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政府利用外资的战略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重数量、轻质量,重资金、轻技术,重政策优惠、轻市场法则,转变为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并将利用外资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化升级、企业效益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将利用外资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紧密结合起来;将引进外资与扩大企业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紧密结合起来。
2、投资形式日趋多样化,直接投资占比增加
我国稳定的政治形势和庞大的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外商投资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如采取基金投资、跨国并购、分险投资等形式吸收外资;外商投资直接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外资扩大到证券投资领域等。
3、政府在利用外资方面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加入WTO之前,政府在利用外资方面的主要任务是“招商引资”;而入世之后,政府的主要职能已经转变为“简化审批程序和内容、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改善投资环境”。目前政府的工作重心正在向改善投资环境方面转移,包括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稳定的政策环境、完善的法律环境、创新的体制和科技环境等,以及维护外商合法权益、保护知识产权、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健全法制和信用制度等。
二、新形势下外资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审计理念、工作方法相对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资审计工作还主要停留在需公证审计的项目,大量没有授权的国外贷援款项目并没有包含在审计范围内。而证审计习惯于按部就班,工作方法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在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揭示问题的深度,发现重大问题和案件线索等方面还做得不够。随着审计任务的增加和要求的提高,公证审计业务成为限制外资审计部门履行法定职责的瓶颈。
2、地方审计机关存在“内外有别”的观念,降低了审计质量
由于我国地方审计机关实行的双重领导体制,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干预和制约。同时,审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有些地方审计机关为了维护本地利益,不能详实准确的出具审计报告,不能如实披露问题,严重降低了审计质量,加大了审计风险,影响了政府利用外资的对外形象。
3、审计授权方式严重限制了外资审计功能的发挥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外商投资项目不断增加,引进外资规模扩大,审计机关的外资审计工作量也越来越大。我国外资审计只能由审计署对省级审计机关授权,对外出具审计报告也只能有省级审计机关实施,所以,大量审计任务和对外出具审计报告的工作积压在省级审计部门。而且,外资审计报告的出具时间要求非常严格,使得外资审计人员每年仅仅忙于应付出具公证审计报告,在工作过程中,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审计深度、力度不够,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深入发现在外资项目上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也影响了整个外资审计队伍的发展和整体效能的发挥。
三、当前环境下外资审计应关注的重点
1、牢固树立各级审计机关对外资审计的风险意识
外资审计风险大主要来源于它的涉外性,较其它专业审计而言,外资审计更直接、具体地将自身形象展露在世界面前,因此既影响和关系到我国整个审计队伍的形象和信誉,又会对整个国家声誉造成影响。所以外资审计一定要树立风险意识,尽量避免和减少审计风险。树立外资审计的风险意识,关键在于提高审计质量,切实促进项目单位积极、合理、合法、有效地用好外资。审计机关在外资审计工作中,不仅要审出重大问题,更要及时报告问题。审出问题而隐瞒不报,是外资审计工作中最大的风险。
2、更新理念,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
我们要积极跟进,思考、探索改进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适应外资审计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工作过程中,要结合外资项目的具体特点进行合理的审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系统审计模式,对正在建设期项目,注重把项目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起来,把效益审计贯穿于财务审计和公证审计中;对已建成的项目,关注项目的后评估,围绕营运过程和还贷过程,开展效益审计和审计调查试点,积极探索外资效益审计新模式,突破公证审计瓶颈制约,拓展外资审计空间。
3、建立制度保障,加强地方审计机关对外资审计质量的重视
外资审计项目不仅是审计机关的一项法定职责,而且关系到我国审计机关在国际组织和国际审计同行中的形象,如果不妥善解决审计项目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降低审计风险,就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利用外资的对外形象。所以,要提高地方审计机关对外资审计的认识,加强对外资审计质量的重视。同时,针对地方审计机关出于维护地方利益的目的而“内部区别对待”的现象,审计署应当建立制度保障,在业绩考核体系中增加体现外资审计的考核指标,充分调动外资审计人员的积极性,杜绝“内外有别”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外资公证审计质量。
4、加强培训,努力提高外资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外资审计 篇3
外资并购是指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 包括股权并购和资产并购两种。产业安全主要是指一国产业各部门能够保持均衡协调发展, 整体上能够保持国际竞争力, 能够保障国内产业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的利益与可持续发展不受威胁的状态和能力。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跨国并购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我国作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 成为了众多跨国公司和其他国际投资者争相选择的目标;而且, 我国为了发展经济, 鼓励吸引外资, 政府给予外国投资者诸多的“超国民待遇”;同时, 不少地方政府为了政绩, 更是热衷于引进外资。外资并购在我国见风势长、长驱直入, 对我国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现今, 外资并购的动机不再是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行业转移等较单一纯粹的传统目标, 而是基于全球的资源配置与行业竞争, 实施产业整合, 构建全球生产体系。并购对象直指各行业的龙头企业, 其并购行为的系统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对某一行业的全面蚕食、并购产业链条的延长和对民族品牌的净化。外资企业在很多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处于垄断地位, 不仅阻碍了我国本土企业的发展, 更是对我国的产业安全甚至国家安全构成了重大的威胁。
二、政府审计与产业安全
刘家义审计长在2008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曾提出“未来五年, 中国审计署的总体目标是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他还指出政府审计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运行的“免疫系统”。可见, 政府审计的本质就是经济监督。政府审计作为上层建筑是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基本工具, 是完善国家政治体制、强化国家经济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保障国家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方面责无旁贷。产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政府审计维护其健康、稳定、可持续运行责无旁贷。
(一) 从政府审计的责任看与产业安全的关系。
政府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维护国家资产、公共资源的安全有效, 其本质是经济监督, 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在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伴随着资本和商品越来越频繁的跨国流动, 威胁一国产业安全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 政府审计作为政府的内部监督部门, 应当充分发挥其免疫系统功能, 通过审核、判断、辨别和分析影响产业安全的不利因素, 提出适当的处理建议, 保障产业的安全稳定运行,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府审计监督是一种独立于其他监督体系的经济监督方式, 凭借其广阔的视野、充分的信息、准确的判断, 能够及时发现侵害国家产业安全的风险因素, 进而发出预警信号, 运用依法审计的权利抵御这些侵害行为, 或者提醒政府有关部门采取应对措施。因此, 政府审计对于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从产业安全面临的威胁看与政府审计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 发展经济一直是我国的首要目标, 而利用外资也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加入WTO之后,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 开始放松了对外资的管制, 使得外资并购涉足力度更深。跨国公司的战略性并购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使得国内许多企业的发展停步不前, 削弱了我国的产业安全。对这种情况若不加管制, 我国的民族产业地位将岌岌可危。审计机关作为监督部门, 因其特殊地位, 具有监督层次高、范围广等特点, 在危机预警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 因此政府审计应当仁不让承担起维护产业安全的大任。
三、政府审计维护产业安全的不足之处及其应对策略
(一) 政府审计维护产业安全的不足。
首先, 作为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个方面, 目前对产业安全问题的研究也有涉及, 但对政府审计与产业安全的关系单独进行研究的文献还是比较少的。政府审计对产业安全的维护就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其次, 我国对外资并购活动的审批管理处于既分散又多头的管理状态, 相关管理职能分散在多个政府部门, 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和协调机制;第三, 尽管我国出台了多部规范外资并购的法规, 但对于反垄断审查安排得过于简单, 可操作性不强, 使得我国政府审计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工作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的指导;第四, 在现阶段的政府审计工作中, 专门对外资并购开展的审计调查还比较少, 也就难以迅速发现并解决外资并购中出现的问题。以上问题的存在, 削弱了政府审计对我国产业安全的维护作用, 政府急需采取措施以加强政府审计对外资并购中出现的产业安全的维护。
(二) 政府审计如何维护外资并购带来的产业安全问题。借鉴我国政府审计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结合当前
产业安全形势, 政府审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充分发挥其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作用。
1. 加强政府审计维护产业安全方
面的理论研究, 为审计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理论研究能为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许多知名学者对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应怎样发挥作用等问题发表了见解。如, “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作用路径应是针对国家经济安全政策制定与执行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 监督国家经济安全政策的贯彻实施”;有学者从创新审计模式和构建经济安全预警系统讨论了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路径选择问题;有学者具体的指出了“政府审计发挥作用途径主要包括:增强排险功能、规范功能、促进功能、免疫系统功能和守护功能”。但是对于产业安全, 很多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比如:审查外资并购以维护产业安全的机构由政府审计机关担任还是另设新的部门;政府审计维护产业安全所运用的审计方法跟一般的审计有无区别?若不同, 应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因此, 在政府审计能够切实做到保障产业安全不受外资并购的威胁前, 应充分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 以增强其指导实践的能力。
2. 发挥政府审计的主导作用, 建立多方协调机制。
政府审计维护产业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特别是外资并购过程涉及广泛, 影响因素众多。多头管理的状况不利于政府审计作用的发挥, 降低了工作效率。在有限的审计资源条件下, 建立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协调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 应搭建一个审计信息化交流平台, 与其他相关部门实现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财政、税务、商务部等政府部门的监督信息。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政府审计的效率, 从而更好地维护产业安全。
3. 政府审计应从宏观上关注产业安全, 从微观入手维护产业安全。
政府审计机关只是监督部门, 不能制定国家宏观或者微观经济政策。但是政府审计可从微观方面入手进行审计, 从宏观方面关注国家经济政策的全局性, 评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效率效果。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曾出台了多部对外资并购进行规范的法律, 如《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反垄断法》等。但是仅仅依靠这几部法律很难有效预防和限制外资并购对产业安全的威胁。作为业务监管部门, 政府审计有责任防止这种问题的出现;同时, 还应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从宏观层面向相关部门提出预警建议, 帮助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以达到维护产业安全的根本目标。
4. 开展外资并购专项审计, 提供决策和预警信息。
目前, 产业安全审计的相关理论尚处于探讨阶段, 审计运作模式尚不成熟。因此, 在现阶段, 政府审计部门应当多开展专项审计调查, 以便于发现问题, 保障国家产业安全。政府审计在维护产业安全的过程中, 可以起到事前预防预警作用、事中纠偏作用和事后修复作用。从产业安全的角度看, 采用专项审计调查的方式应该更适合。三大产业各有其特点, 政府审计机关通过对各个产业重点行业并购案例的审计调查, 揭露外资并购影响某一产业安全的一些共性问题, 对审计得出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从宏观政策上、制度上、法律角度上提出专业的建议, 加强产业安全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以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维护产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