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定额标准化

2024-08-21

劳动定额标准化(共12篇)

劳动定额标准化 篇1

1 劳动定额的产生与发展

1.1 劳动定额的产生

劳动定额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 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具体的计量形式, 对生产 (或工作) 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消耗量所规定的限额。泰罗制的创始人泰罗从提高劳动效率入手, 将当时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应用于企业管理, 通过研究工人的操作方法, 对工人劳动中的操作和动作逐一记录、分析, 消除多余无效的动作, 制定出最节约工作时间的所谓的“标准操作方法”。继泰罗制以后, 对定额的制定也有了许多新的研究, 一是从操作方法、作业水平的研究向科学组织的研究上扩展, 二是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管理形成了行为科学和系统管理理论两门重要的学科。

1.2 劳动定额标准

劳动定额标准是对劳动定额制定、实施、统计分析、考核和修订的各个环节中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是以科学技术、生产实践经验的综合结果为基础, 经有关部门协商一致, 由主管机构批准, 以特定形式发布, 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劳动定额标准具有如下特性: (1) 劳动定额标准的对象是劳动定额管理各环节中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既包括事物, 又包括概念。 (2) 劳动定额标准具有统一性。劳动定额标准是对定额各个环节中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3) 劳动定额标准的科学性、技术性、先进性和可行性, 表现在它是科学研究、技术进步的新成果与劳动定额工作时间积累的先进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1.3 劳动定额标准化

劳动定额标准化是以制定和贯彻劳动定额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实践活动过程, 即:劳动定额标准化是在劳动管理实践中, 对劳动定额各个环节中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 以获取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2 劳动定额的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2.1 管理现状。

2.1.1劳动定额计划管理方面。在项目组织运行过程中, 生产计划与劳动定额紧密集合, 以劳动定额标准为基础, 制定生产作业计划, 根据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实施考核, 在充分发挥劳动定额基础性作用的同时, 也促进了劳动效率的全面提高。2.1.2劳动定额控制方面, 针对不同的生产作业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如钻井作业实行班进尺定额;修井作业标准井次工期定额;油建施工采取工时定额、产量定额和台班定额以及综合计算整个项目的工期;机械加工实行工时定额等定额形式, 通过控制劳动定额、出勤率和非生产工时损失, 有效地控制成本, 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2.1.3在劳动定额分析方面, 从开展一般的定额完成率发展到联系企业生产特点的生产技术经济分析;一是从单纯的工时、产量完成情况对比, 发展到同业务的不同队种、班组和个人之间的对比分析;二是以企业为对象的定额分析发展到深入企业内部作业队的定额分析。这些做法使劳动定额分析的广度和深度有了发展, 丰富了劳动定额管理的内容。

2.2 存在问题。

劳动定额是经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需要其它基础工作配合才能实现其价值, 因此经营管理的某个时期或某个方面, 劳动定额与其它基础工作相比, 被削弱、淡化或被忽视的问题普遍存在。当前, 劳动定额和劳动定额标准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2.2.1劳动定额管理。 (1) 角色的转变使企业对劳动定额管理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思想观念上认为劳动定额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定额不再是管理的手段, 而是作为基础管理工作中的附属物。从劳动定额作用发挥来看, 劳动定额制 (修) 定过程费时费力, 使用过程程序烦琐、计算复杂, 不如根据经验下达作业计划直截了当。同时, 生产组织向生产经营转变后, 如果产品不适销对路, 职工的劳动定额完成率再高管理者也无法按定额完成情况兑现报酬。反之, 用经济效益指标衡量每个人, 可以将企业经营的责任分摊到每个人, 比劳动定额管理的效应更加直接。 (2) 定额员队伍流失严重。由于劳动定额的功能下降, 许多企业将劳动定额管理岗位撤并归入其它管理岗位, 基层车间队除加工制造和建筑施工外, 基本上不设定额员, 定额员被其它琐事缠绕, 很难潜心开展劳动定额水平分析和研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 劳动定额管理的基础工作削弱。劳动定额管理过程包括劳动定额制定、贯彻、统计、考核、修订的系统过程, 每个环节都是相辅相承的, 受认识、机构和管理人员缺位的影响, 作好劳动定额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2.2.2劳动定额标准化管理。在观念和认识上, 劳动定额标准化还不能适应“技术专利化、专利技术化和标准全球化”的要求, 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和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集中体现在: (1) 劳动定额标准水平与生产技术水平发展相比, 存在着“整体落后和滞后”的现象。如油建施工焊接作业的自动化水平普遍提高, 手动作业时间减少, 而定额标准的主要内容仍然是手动作业的工时标准, 定额的水平与实际需要的差距是不言而喻的。 (2) 从标准的制定环节来看, 一是经费投入不足。以中油劳标委为例, 每年投入标准的制 (修) 订和宣贯费用不足100万元, 相对于生产技术飞速发展对劳动定额标准的需要来说是杯水车薪。二是优秀人才流失。定额员的流失, 削弱基础研究和定额制定及管理的水平。三是基础资料薄弱。基层定额员岗位兼并后, 缺乏基层详实的数据资料, 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难以充分保障。四是标准制定的相对滞后性。随着各油田企业成立技术中心、扩大研发投入, 工艺技术水平迅猛发展, 而劳动定额标准是正常生产条件下的劳动消耗限额标准, 工艺技术的超前性发展, 将造成劳动定额发展的滞后性。 (3) 从标准的修订来看, 业内存在两种理论:一是标龄说, 就是根据标准运行的时间, 决定标准是否应该制 (修) 定;二是实际说, 即根据各企业生产经营对劳动定额标准水平的实际需要来确定。标龄说过于绝对, 将标准运行的时间作为修订标准与否的绝对条件, 忽视了标准的实用性。在实践中, 有些标准的水平过高, 在标龄内未达到要求;有些标准虽未达到标龄, 但由于技术进步、工艺革新等原因, 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 劳动定额标准已经需要修订, 但实际上却不能进行。

结束语

20世纪20年代, 美国推行科学管理后, 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但也使劳动变得异常紧张、单调和劳累, 因而引起了工人的强烈不满, 并导致工人的怠工、罢工以及劳资关系日益紧张等事件的出现。因此, 劳动定额需要不断发展完善, 不断借鉴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先进成果, 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黄雨三.矿山企业基建工程项目概预算定额与造价计价实用手册, 2004.

[2]安鸿章, 孙义敏.劳动定额标准化导论.

[3]钱展.世界矿产工程技术纵览.

[4]陈耕.现代矿山企业劳动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3, 1.

劳动定额标准化 篇2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制定的《城镇市容环境卫生劳动定额》已于2008年6月19日发布,11月1日起施行。原建设部1996年发布的《全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统一劳动定额》同时废止。

1、适用范围

本定额适用于城镇道路清扫(除雪)和保洁,垃圾和粪便收集、运输及处理,设施清理保洁。是市容环境卫生作业服务单位组织生产、合理配置生产作业人员、计算作业成本、实行经济核算的主要数据。

2、引用标准

《劳动定额术语》(GB/14002—92)《工时消耗分类、标准时间构成》(GB/14163—93)《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建城[1996]21号)《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3、有关规定 3.1工作内容

3.1.1道路清扫保洁 3.1.1.1人工道路清扫

使用清扫工具,清扫道路、地下通道、人行天桥、高架道路、公共广场、步行街等路面的尘土、废弃物,维护道路整洁。3.1.1.2人工道路保洁

使用清洁工具,清扫道路、地下通道、人行天桥、高架道路、公共广场、步行街等路面在清扫后进行巡回保洁。

3.1.1.3机械化清扫、冲洗、洒水

机械清扫是指使用清扫道路机械,清除道路、地下通道、高架道路、公共广场、步行街等路面的尘土、废弃物;洒水是指使用道路冲洗洒水机械对道路、地下通道、公共广场等路面进行喷洒,清除路面灰尘、污物以及除尘降温。3.1.1.4道路除雪

使用专门除雪机械、工具及融雪剂,清除道路、天桥、广场等处的积雪。3.1.1.5废物箱清理、保洁

是用垃圾收集器具和保洁工具,对道路、地下通道、公共广场、步行街等处设置废物箱内的废弃物进行清除、收集和清洁箱体。3.1.2垃圾收集、运输

使用作业工具和运输车辆对居民和单位产生的生活垃圾、大(粗)件垃圾等进行收集并密闭运至指定地点。实施分类收集的地区,按照分类的标准进行收集和运输。3.1.3垃圾转运

使用专用设施和机具设备,将运入转运站及指定地点的垃圾,经积储或压缩后密闭的转运至垃圾处理(置)场。

3.1.4垃圾收集容器及收集站、转运站保洁

使用保洁器具,清除垃圾收集容器、垃圾收集站(点)、转运站及周边受到本作业污染的污物、污水并消毒灭蝇,保持垃圾收集容器、设施、设备受到本作业影响的周边环境的整洁。

3.1.5粪便收集、运输 3.1.5.1粪便收集、运输

使用作业工具、运输车辆,对居民区、单位和公共厕所所产生的粪便进行清除、收集并密闭地运至指定地点。清理受到作业影响的周边环境的污物、污水,保持设施和周边环境的整洁。3.1.6公共厕所(公厕)管理保洁 为公共卫生间的使用者提供服务,并使用保洁工具,对公共卫生间内部及受到其污染的周边环境按标准进行清扫、冲洗、消毒、灭蝇,保持设施完好、整洁。3.1.7废弃物处理 3.1.7.1垃圾处理

使用专用设施和设备,采取焚烧、填埋、发酵的处理工艺,将运进处理场(厂)的垃圾,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进行处理。使垃圾处理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3.1.7.2粪便处理

使用专用设施和设备,将运进处理场(厂)的粪便,采取生化等处理工艺进行处理,使之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后,方可排放或利用。3.1.8环卫车辆清洗、清洁

使用专用设施和工具,对机动车辆外部污物进行清洗,对车厢内部进行清洁。3.2 劳动定额概念

企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从事生活活动时,在人力利用方面应遵守的标准。劳动定额分别有产量定额、时间定额和人员定额。

3.2.1 产量定额——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量的限额。3.2.2 时间定额(工时定额)——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或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所需的劳动时间限额。

3.2.3 时间定额与产量定额互为倒数。

3.2.4 人员定额——按一定专业技术素质要求,为操作工具和设备配置的各类人员所规定的限额。

3.3 劳动消耗量的单位和时间构成

3.3.1 本定额所规定的劳动消耗量单位,根据不同的作业内容和劳动对象,以“产量定额”或“时间定额”表示。3.3.2 定额时间构成

包括准备与结束时间、作业时间(基本时间+辅助时间)、作业宽放时间(技术性宽放时间+组织性宽放时间)、个人生理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即 T=Tzj+Tz+Tzk+Tjzk 式中:T——定额时间

Tzj——准备与结束时间(辅助工时)

Tz ——作业时间(有效工时)

Tzk—— 作业宽放时间

Tjzk —— 个人生理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 3.4 工作量计算规则 3.4.1 道路清扫保洁

3.4.1.1 道路清扫、保洁作业量(下同)以面积(m2)计算。以实际分隔设施形式为例,见下图:

注:凡标字母区域为道路实际清扫保洁面积。道路清扫保洁面积计算公式:

∑A = L×(B1+B2+B3+B4+B5+B6+B7+B8„„)

式中:∑A —— 道路清扫保洁面积(4)

L —— 道路单边长度

B1、B5 —— 道路人行道宽度(无人行道的B1=0、B5=0)B2、B6 —— 道路设非机动车道的宽度。(无分隔标志的视作2m宽度)

B3、B7 —— 道路设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隔设施的机动车道一侧的2m宽度。

B4、B8 —— 道路设隔离设施的两边2m宽度。3.4.1.2 人行道清扫、保洁作业量以全面积计算。

3.4.1.3 非机动车道道路清扫、保洁作业量以全面积计算。

3.4.1.4 道路无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分隔标志的,路面清扫按人行道边沿石垂直向路中心延伸2m计算,保洁作业面积按全面积计算。

3.4.1.5 道路有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分隔标志的,车行道路面清扫、保洁面积计算方法如下:

a)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设有隔离设施的,隔离设施机动车道一侧的以2m宽度计算,宽度不足4米的按实际宽度计算。

b)道路分隔标志为隔离墩的,应实行掏空作业。应根据隔离墩间距制定计算清扫面积。c)保洁按全面积计算。

3.4.1.6 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公共广场、步行街的清扫、保洁作业量以全面积(m2)计算。

3.4.1.7 冬季道路积雪、结冰的清除以全面积(m2)计算。

3.4.1.8 道路的机扫、冲洗、洒水和高架道路机扫的作业量单位以公里(Km)计算。3.4.1.9 废物箱清洁洁定额单位以(处/工日)计算。3.4.2 垃圾收集、运输

3.4.2.1 垃圾收集、运输作业量单位以(车次/班次)计算。3.4.2.2、垃圾桶清洁作业量单位以(处/工日)计算。3.4.3、粪便收集、运输

3.4.3.1、粪便收集、运输作业量单位以(车次/班次)计算。3.5 其他具体规定

3.5.1 在实施本定额时,对机动车辆行驶速度的确定,可根据本区域的道路、交通、车流量等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3.5.2 按等级标准设置的公共卫生间(厕所),应按照文明管理的要求,安排男性和女性保洁员,对男、女卫生间分开保洁。3.5.3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处理实行人员定额。按技术规范、工艺要求、作业方式和设备配置确定操作人员和场地辅助人员。

3.5.4 本《定额》按每周40小时工时制,每一班次8小时计算(简称“五工二休”)。实行每周40小时工时制,每一班次按6.5h(简称“六工一休”)或其他工时制的,班次定额由各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另行计算。根据管理需要,生产作业时间超过一个班次,应另行计算班次,安排生产作业人员。

3.5.5 本定额中凡注明“以内”或“以下”者均包括本身;“以外”或“以上”者均不包括本身。

4、定额标准表

4.1、道路清扫(除雪)、保洁 4.1.1 道路人工清扫、保洁

表1m2/班次

项目 一级道路 二级道路 三级道路 四级道路 步行街 公共广场 清扫面积 3000 3125 3125 3250 2500 3000 保洁面积 6000 6250 6500 7000 5000 6000 说明:1.道路清扫、保洁等级的划分按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2.本道路清扫、保洁的班次定额一级道路按每人每小时清扫1200m2、二级道路清扫1250m2、三级道路清扫1250m2、四级道路清扫1300m2,步行街清扫1000m2、公共广场清扫1200m2。清扫时间设定为2.5小时,其余时间为巡回保洁时间。清扫时间在2.5小时以外的,班次定额由各区县环卫部门另行计算。

3.有效工时为6.5h。

4.1.2 人工清除冰雪 表2 m2/h 项目

降雪量 作 业 面 积 2.5mm以下 小雪 120 5mm以下 中雪 100 10mm以下 大雪 50 10mm以上 暴雪 25 说明:有效工时按6h计。4.1.3 道路机扫

表3 km/h 项目 地面道路 高架道路 清扫作业里程 6 8 编号 11 12 说明:有效工时按6h计。4.1.4 道路冲洗、洗地、洒水 表6 km/h 项目

洒水 冲洗 洗地 车种(t)

5t以下 5t以上 5t以下 5t以上 5t以下 5t以上 作 业 里 程 10 10 8 8 5 5 编号 21 22 23 24 25 26 说明:有效工时按6h计。

★系数调整

一、人工清扫

1、实施城区主次干道18小时保洁和背街小巷16小时保洁的可采用增添台班形式。

2、人行地下通道与人行天桥阶梯,按所在等级道路定额乘以0.6-0.5的系数。

3、人流量特别大的步行街,按步行街定额乘以0.5系数。

4、路况较差的道路或特殊因素造成的污染道路,按相应等级道路乘以0.8~0.9系数。

5、落叶季节,按相应等级道路定额乘以0.8系数。

6、公交车站、非机动车停车点、书报亭等设置处,按所在道路等级道路定额乘以0.9系数。

7、清扫宽度需要增大的,按增大的实际清扫面积计算。

8、人流量特别密集、商业特别繁华的道路以及公交车站、非机动车停车点、书报亭等设置处,按相应等级道路定额乘以0.8~0.7的系数。

二、机械清扫保洁

路况差、交通信号灯间距短,车、人流量大的道路其定额可乘以0.9~0.7的系数。4.1.5 机械除雪 表4m2/h 降雪量

项目 中雪5mm以下 大雪10mm以下 暴雪10mm以上 3t以下 3t以上 3t以下 3t以上 3t以下 3t以上 作业面积 20000 24000 15000 18000 12500 15000 编号 13 14 15 16 17 18 说明:有效工时按6h计。

4.1.6 融雪剂机械撒布 表5m2/h 机 械 类 型 2.5t以下 5t以下 作 业 面 积 80000 120000 编 号 19 20 说明:有效工时按6h计。4.2 垃圾收集容器的清洁 4.2.1 垃圾桶的清理保洁 表7处/工日

项 目 每处设置(只)4 6 8 收集、保洁 10 8 6 编号 27 28 29 说明:垃圾桶定期保洁。4.2.2 废物箱清理保洁 表8 处/工日

项目 废 物 箱 间 距(m)50-100 100-200 200-400 收集、保洁 50 35 25 编号 30 31 32 说明:双体废物箱按相应定额乘以0.8的系数。4.3 垃圾收集和运输

4.3.1 机动车垃圾收集运输

4.3.1.1 车厢可卸式垃圾车(包括集装箱式)

表9 车次/班次

项 目 单程运距(km以内)

编号

车吨位 6 9 12 15 20 30以上

每班次工作定额9 6 5 4 4 3 33 8 8 5 4 4 3 3 34 15 7 4 4 3 3 2-3 35 15以上 6 4 3 3 2-3 2 36 序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4.3.1.2 人工后装压缩式垃圾车

表10 车次/班次

项 目 单程运距(km以内)编号

车吨位 3 6 9 12 15 20 30以上

每班次工作定额9 8 7 6 5 4 —— 37 3 9 8 6 5 4 4 3-4 38 5 7 6 5 4 4 3 2-3 39 8以上 6 5 4 3 3 3 2-3 40 序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4.3.1.3、机械装自卸式垃圾车 表11 车次/班次

项目 单程运距(Km以内)

车吨位 3 6 9 12 15 20 30以上 编号 每班次工作定额23 11 7 6 5 4 3-4 41 3 19 10 7 5 4 4 3-4 42 5 16 9 6 5 4 3 3-4 43 8吨以上 10 7 5 4 4 3 2-3 44 序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4.3.1.4、人工装自卸式垃圾车 表12 车次/班次

项目 单程运距(Km以内)

车吨位 3 6 9 12 15 20 30以上 编号 每班次工作定额7 5 4 4 3 3 2-3 45 3 6 5 4 3 3 3 2-3 46 5 5 4 3 3 3 3 2-3 47 序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4.3.2 非机动车垃圾运输(人力车)表13 车次/班次

项目 单程运距(Km以内)编

车吨位 1 2 3 4 5 每班次工作定额

0.25 9 5 4 3 3 48 0.3 7 4 3 3 2 49 0.5 6 4 3 2 2 50 序号 一 二 三 四 五

4.3.3、垃圾压缩转运站、垃圾收集容器看管与清洁 4.3.3.1、垃圾转运站看管、清洁 表14 人/台班

项目 压缩机 坑位式

1(台)2(台)1(坑)≥2(坑)定员 3 5 3 5 编号 51 52 53 54 4.3.3.2、大型垃圾转运(中转)表16 工种名称 使用设备 操作内容 定员数(人/班或台班)编号 计量工 汽车衡 车辆过磅记录 1 55 计算机

操作工 计算机 主控制室操作计算机系统、程控监视等 2 56 压 装

操作工 卸料平台液压机 指挥车辆卸料或操作液压机压装 2 57 天车司机 天车 操作天车 1 58 场 地

管理工 场内、控制指示灯等设备 装卸区、卸料区调度 2-3 59 场地车辆

驾驶员 自卸汽车、洒水车、装载机等 进行场内垃圾清理、喷药消毒、保洁等 2 60 机修工 机械、工具 对设备进行维修、检修等 按车辆、设备维修任务量配置 61 电 器

维修工 电工工具 对配、变电设施和照明系统进行维修、管理 1-2 62 辅助工 简易工具 垃圾分拣、场区保安、保洁、绿化养护等 按需要配置 63 4.4、粪便收集和运输 4.4.1、机动车运输 表17车次/班次

项 目 单程运距(km以内)编号 车吨位 3 6 9 12 15 20 每班次工作定额17 11 7 6 5 3 64 3 14 10 7 5 4 3 65 5 11 8 6 5 4 3 66 序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4.4.2 非机动车运输(人力车)

表18 车次/班次

项 目 单程运距(km以内)

编 号

车吨位 1 2 3 4 5 每班次工作定额

0.25 8 5 3 3 2 67 0.3 7 4 3 3 2 68 0.5 4 3 2 2 2 69 序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说明:如畜力车拉运按相应产量定额乘以1.5系数

★系数调整:粪便运输以一个装车点为准。每超过一个装车点(距离在500m以内),按相应定额乘以0.01的系数递减。

4.5、机扫、冲洗、洒水、垃圾、粪便收集运输车定员 表19 车次/班次 项目 编 号

车种 作业方式 车吨位 驾驶员定员 跟车工定员

道路机扫 机械清扫 不论 1 1 70 道路除雪 机械清除 不论 1 0 71 融雪剂撒布 机械撒布 2.5以下 1 0 72 5以下 1 0 73 道路冲、洗、洒水 机械冲、洗、洒 不论 1 1 74 机动车垃圾收集运输

车厢可卸式(包括集装箱式)5 1 0 75 8 1 0 76 15 1 0 77

人工后装压缩式 15以上 1 2 78 2 1 1 79 3 1 1 80 5 1 2 81

机械装自卸式 8以上 1 2 82 2 1 0 83 3 1 0 84 5 1 0 85

人工装自卸式 8 1 不限 86 2 1 0 87 3 1 0 88 1 0 89 非机动车垃圾收集运输 人工装卸 0.25 1 0 90 0.3 1 0 91 0.5 1 0 92

机动车粪便收集运输 汽、柴油车泵吸自卸 2 1 1 93 3 1 1 94 5 1 1 95

非机动车粪便收集运输 人工收集运输 0.25 1 0 96 0.3 1 0 97 0.5 1 0 98

4.6 公共卫生间(公厕)管理保洁

表20人/座•班次

项目 一 ~ 四 类 公 厕 移 动 公 厕 定 员 数 2 1 编 号 99 100 说明:1.公共卫生间内设有老、弱、病、残、孕等特服务的,定员数可增加1人。

2.车站、码头、广场、旅游景点、商业繁华地区公共卫生间每班次使用超过500人次以上或公厕实行收费的,人员定额数可增加1-3人。

3.旱厕、简易公厕实行巡回保洁,保洁的座数由各区县根据路线远近的情况自行设定。

4.严寒季节,清掏冻粪时,定员人数按需要增加。

4.7废弃物处理

4.7.1垃圾填埋 表21 人/班次

工种名 称 使用设备 操作内容 定员数 编号 计量工 汽车衡 车辆过磅与记录 1/台班 101 计算机操作工 计算机 主控室自动控制管理 1/台班 102 推土机驾驶员 推土机 操纵推土机械对垃圾推平、平整 1/台班 103 压实机驾驶员 压实机 操纵压实机械压实垃圾或覆土压实 1/台班 104 挖掘机驾驶员 挖掘机、装载机 操纵挖掘、装载机械进行填埋前挖土或装载覆盖土 1/台班 105 场内车辆驾驶员 自卸汽车、洒水车、喷药车、扫路车、排泥车 进行场内运土覆盖、道路保洁、喷药消毒等 1/台班 106 场地管理工 场内指挥、控制指示灯等设备 填埋卸土现场指挥、压实质量监督、辅助设施铺设等 3/作业单元/班 107 除害消毒工 人工喷药器 喷药消毒、灭蝇灭鼠等 1/作业单元/班 108 绿化工 绿化工具 场地绿化、管理 1/10亩 109 污水处理工 渗沥污水处理系统设备 沉淀、曝气池管理、生物处理等 按处理规模配置 110 环保监测工 环境监测设备 负责场地及周围大气、水质、沼气检测 2/班 111 电器维修工 电工工具 对电器设备和线路系统进行维修、管理 2/班 112

机修工 机械、工具 负责工程机械、车辆维护保养 按设备数量配置 113 辅助工 简易工具 厂区周围保安、保洁等 按需要配置 114 说明:1.作业单元指填埋场区设计作业区域;

2.按工程设计设备的配置数配置操作人员。

3.以上人员按填埋垃圾500-1000吨/日配置,日填埋量1000吨以上按建设部相关规定配置人员,填埋量低于500吨的,各类人员相应减少。

4.7.2垃圾发酵 表22人/班次

工种名称 使用设备 操作内容 定员数 编号 计量工 汽车衡 车辆过磅及纪录 1/台班 115 计算机操作工 计算机 主控室自动控制管理,计算机操作 2/班 116 筛分操作工 垃圾预处理、后处理设备 负责筛分、硬料分选、词选机等运行 1/班 117 传送机看管工 带式输送机 看管输送机运行及分捡垃圾 按生产需要配置 118 发酵仓操作工 发酵仓、通风、排风机 发酵仓进出料管理、送排风、测温等 1/班 119 翻堆操作工 装载机或其他翻堆设备 操作翻堆机翻堆 1/台班 120 场地车辆驾驶员 卡车、装载机、扫水车、喷药车等 负责场内道路冲洗及垃圾在场内的运输 按生产需要配置 121 除害消毒工 喷药器具等 消毒、灭蝇灭鼠等 1/班 122 污水处理工 污水处理系统 污水处理设施管理 按设备配置 123 垃圾分选工 垃圾分选、分类 按需要定员 124 机修工 机械、工具 进行设备维护、检修、小型零件加工 按设备维修任务量配置 125 电器维修工 电工工具 对配电器设备和线路系统进行维修、管理 2/班 126 辅助工 简易工具 厂区保安、保洁、绿化 按处理规模和生产需要配置 127 化验员 化验仪器 化验 2/班 128 说明;按工程设计设备的配置数配置操作人员。

4.7.3垃圾焚烧 表23 人/班次

工种名称 使用设备 操作内容 定员数 编号 计量工 汽车衡 车辆过磅及纪录 1/台班 129 计算机操作工 计算机等 中央控制室自动控制管理 3/班 130 巡检员 巡回检查 4/班 131 烟气净化工 除尘器 除去粉尘 2/班 132 有害气体处理工 水洗净器 除去有害气体 2/班 133 吊车司机 天车起重机 操纵天车进行垃圾运输 1/台班 134 排渣工 推灰器、撇灰器 灰池排灰 1/台班 135 卸料管理工 卸料平台投料管理 按生产需要配置 136 泵房操作工 通风机等 操纵通风机等 1/班 137 维修工 机械、工具 设备、管线、仪控、电机维护保养 按生产需要配置 138 污水处理工 污水处理系统 污水排放管道及处理设施管理 按设备需要配置 139 环保检测工 化验、仪器设备 环境监测 2/班 140 电器维修工 电工工具 对电器设备和线路系统进行维修、管理 按设备需要配置 141

锅炉操作工 锅炉 操作锅炉等设备的运转 2~3/班 142 发电机组管理工 发电机组 操作发电机组等 2/班 143 场内汽车驾驶员 场内车辆 场内运输等 1/台班 144 辅助工 简易工具 消防、保安、保洁、绿化等 按处理规模和生产需要配置 145 说明;设备按工程技术设计要求配备,再按设备的配置数配置操作人员 4.7.4粪便无害化 表24人/班次

工种名称 使用设备 操作内容 定员数 编号

粪便处理操作工 相关工具 计量、按工艺流程控制处理过程、运行记录等 2~3/班 146 计算机操作工 计算机等 主控室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管理 2/班 147 泵房操作工 有关工具 泵房、鼓风机操作管理 1~2/班 148 化验工 化验仪器设备 化验、检测 1~2/班 149 维修工 机械、工具 设备、管线维护保养 2/班 150 电器维护工 电工工具 对电器设备和线路系统进行维护、管理 2/班 151 辅助工 简易工具 保安、保洁、绿化等 按需要配置 152

5、定员

5.1、作业服务单位人员定员标准 表25 人员分类 500人以下 1000人 以下 1000人以上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全部职工定员人数 100 100 100

一、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定员人数 75以上 79以上 82以上

其中:

1、直接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定员人数 55以上 60以上 65以上

2、附属、辅助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定员人数 18~20 17~19 15~17

二、管理与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占全部职工定员人数 17~20 15~17 13~15 其中:

1、管理与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定员人数 12~14 10~12 10~11

2、服务人员占全部职工定员人数 5~6 4~5 3~4

3、其他人员占全部职工定员人数 4~5 3~4 2~3 说明:1.市容环境卫生检查、执法人员的定员数,按城市人口的万分之三至五另行配备。特大城市和旅游、开放城市可适当增加人员配备。

2.各种环卫机动车辆的驾驶员每班次人数按1.1~1.2配备。车辆修理工按每辆车0.85~1人配备(修理工包括轮胎工、电瓶工、汽修工、汽电工、水箱工、泵工、镀工、车工、钳工、刨工、磨工、钣金工、镗工、漆工、缝工、检验工等;车辆维修不含大修)。

3.本定员按每周工作40小时工时制,每一班次按8小时计算(简称“五工二休”),实际定员数中还应包括轮休(按1.4比例配备)等人员。

4.根据《劳动法》中有关“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单位在编制定员时,应考虑相应的人员增加因素。

5.2、市容环境卫生部门各类人员范围划分标准 表33 直接生产工人 辅助生产工人 管理与专业技术和服务人员 其他人员 道路清扫(保洁)工 粪便清运工

粪便收集实施保洁工 垃圾保洁工 垃圾装卸工 垃圾综合利用工 垃圾处理工 公厕保洁工

环卫机动车驾驶员 装载机械驾驶员 推土、铲运机驾驶员 挖掘机驾驶员 压实机驾驶员 皮带输送机操作工 污水处理工

计算机操作工 场地管理工 除害消毒工 环卫化验工 粪便净化处理工 汽车维修工 缝工 铁工 泵工 材料工 钳工、镗工 车工、铣工 刨工、磨工

电工、电、气焊工 天车工 电瓶工 木工、瓦工 仓库保管工

扫帚绑扎工 单位从事行政、生产经营管理、政治工作、专业技术等管理工作人员、脱产从事管理工作的工人和服务于职工生活的食堂工作人员、文化教育人员,医务、保健人员、保卫消防工作人员、绿化、勤杂人员等,从事生活福利服务的工作人员等 是指由单位支付工资但从事的工作与单位工作基本无关的人员,即:脱产学习、病伤假、借出在外单位工作六个月以上的人员,以及出国援外人员,待退休、待工人员、留职停薪人员等。附录一 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作业方法和规定

1道路清扫、保洁的通用质量标准要求:

1.1一级道路,对人流量大的繁华地段巡回保洁,路面见本色;二三级道路,主要路段应巡回保洁,路面基本见本色;四级路面应定时保洁。道路保洁作业不得使用大扫帚,以减少扬尘。一至四级道路路面废弃物控制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并要求在同一单位面积内,不得超过各单项废弃物总数的50%。

表1路面废弃物控制指标 保洁等级 果皮(片/1000m2)纸屑、塑膜(片/1000m2)烟蒂(个/1000m2)痰迹(处/1000m2)垃圾堆(处)渣土堆(处)运输撒漏处(处)一级 ≤4 ≤4 ≤4 ≤4 无 无 无 二级 ≤6 ≤6 ≤8 ≤8 无 无 无 三级 ≤8 ≤10 ≤10 ≤10 无 无 无 四级 ≤10 ≤12 ≤15 ≤15 无 无 无

1.2雨、雪过后应及时清除道路废弃物,迅速恢复道路环境卫生质量标准。

1.3桥面保洁质量标准应与所连接的道路环境卫生质量标准相同。桥栏杆应整洁,无乱贴乱画。阶梯、扶手、栏杆应干净。

1.4、人行天桥保洁质量应与一级道路保洁质量相同。桥栏杆应整洁,无乱贴乱画。阶梯、扶手、栏杆应干净。

1.5车行隧道的路面干净,无积水废弃物,隧道两壁应无明显污物;隧道进出口保洁质量标准与所连接的道路环境卫生质量相同。1.6人行地道的路面干净,无积水废弃物,保洁质量标准与所连接的道路环境卫生质量相同。阶梯、扶手、栏杆应干净,两侧墙壁应无乱帖乱画。

1.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主干道及两侧支路可视范围内设立临时土点。2繁华地区、公共场地、停存车场等环境卫生质量标准:

2.1繁华地区、公共场地(文化娱乐活动场所、游览活动场所、体育活动场所、购物贸易活动场所等)、广场、商业街、道路两侧汽车、自行车停存车场、公交始发站停车场的地面环境卫生质量标准达到一级道路的环境卫生质量标准。3 道路花坛、绿地、绿化隔离带环境卫生标准:

道路上的花坛、绿地、绿化隔离带内无积存垃圾堆、渣土堆和白色污染等废弃物(按所在道路环境卫生质量标准相同);枝杈、树木上无飘挂物;园林施肥、移种花草、松土、除草、浇水等作业无污染道路现象;园林作业废弃物日产日清,道路上无废弃园林余土、枯树残枝、草堆等杂物。道路两侧单位门前责任区环境卫生保洁质量标准:

道路两侧单位门前责任区环境卫生保洁质量标准,达到所在道路的环境卫生质量标准。5 道路各种施工作业的环境卫生质量标准:

5.1 建设工地、道路施工、地下管线施工、下水道掏挖、房屋拆除等在道路上(包括道路两侧)进行施工作业的按规范设立围栏和喷水降尘设备,作业区域内无垃圾堆、白色污染等废弃物。无泥土污染道路,洒漏污物应及时清除,做到干净整洁。

5.2 建设工地(包括房屋拆迁工地)出入口有防止污染道路的措施,车辆密闭运输,无运输洒漏和车轮带泥污染道路现象。批准占道存放的物料摆放整齐,散体物料要进行苫盖;道路施工、地下管线施工、下水道掏挖等应落实防尘措施,各种施工作业竣工后应及时恢复道路原状,做到无工程余土、无废弃物料,工完场净,达到所在道路环境卫生质量标准。6 举办各类活动的环境卫生质量标准:

在道路、便道和公共场地等处举办开业、竣工典礼、宣传、咨询、展销等各种活动的主办单位、法人或其他组织,活动期间应做好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活动结束后,按照所在道路环境卫生质量标准恢复使用地的环境卫生容貌,确保使用地干净整洁。7 道路水洗机扫作业质量标准: 7.1 道路水洗作业质量标准:

无残存泥沙、土绺、无漏洗痕迹、无积水、路见本色;洒水作业要喷洒均匀。

7.2 道路机扫作业质量标准:

无土绺、无漏扫、无明显杂物。达到路面净、道牙净、雨水口净。7.3 机扫、水洗车辆安全卫生及质量标准:

车质完好,无破损、无锈蚀、作业后车体应冲刷干净。机动车各系统、部件灵敏有效、无带故障运行、车辆完好率100%。驾驶员遵纪守法无违章,安全作业。7.4 机扫、水洗车安全管理标准:

有安全管理组织、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有完善的安全检查(门检、路检等)制度、有定期的安全培训制度。

8道路设施的环境卫生质量标准: 8.1 果皮箱设置标准: 果皮箱设置的样式,应与所在道路的市容景观建设和周围环境相协调。果皮箱的结构应设计合理、美观大方、坚固耐用,并安装牢固。有防雨雪、防腐、防火功能,便于清掏保洁;实行垃圾袋装密闭收集;完好率100%;设置间隔:重点地区50-80米、主干道80-100米、一般道路100-200米。(可按不同道路情况,依据标准适当摆放)8.2 果皮箱环境卫生质量标准:

果皮箱周围地面应无抛撒存留废弃物,无废弃物满冒外溢,箱体无污迹、无蝇无臭,干净整洁。

8.3 道路上设置的各种设施的环境卫生质量标准:

道路交通护栏及两侧广告牌、路牌、阅报栏、公交站牌、电话亭、报亭和城市雕塑等设施应保持完好,无明显污迹、积尘。9 生活废弃物收集工作质量标准:

城市生活废弃物收运工作,应做到定时定点、日产日清。无堆积、滞留污染城市环境现象,生活废弃物清运率应达到100%。9.1 生活废弃物散装收集质量标准:

9.1.1 居民应按规定将生活废弃物,投入到废弃物管道或收集容器内,不得乱扔乱倒。生活废弃物中不得混入危险废弃物、工业固体废弃物,建筑废弃物。

9.1.2 楼房生活废弃物管道的底层废弃物间外应整洁,无散落废弃物和积留污水,定时喷洒消杀药物,有效控制蝇、蚊、鼠孳生。

9.1.3 生活废弃物收集容器应摆放整齐,定位设置,容器周边应整洁,无散落生活废弃物和污水,基本无蝇。

9.1.4 生活废弃物收集容器应无残缺、破损、封闭性好、外体干净,无明显积灰、污物 9.1.5生活废弃物收集作业人员应每日对废弃物管道(收集容器)进行彻底清掏,不得甩漏和遗留生活废弃物。作业完毕后,及时清理场地,关好废弃物窑门或箱盖,可移动式垃圾收集容器应复原位,车走地净。生活废弃物直接送至指定的转运站或处置场,不得乱卸乱倒。9.2 生活废弃物袋装收集质量标准:

9.2.1 实行生活废弃物袋装的单位和个人应按规定,将生活废弃物装入袋内,扎紧袋口,做到不破损、不洒漏,定时投放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或收集容器内,或由专人入户收集,不得乱扔乱倒,不得随意裸露堆放。装入专用塑料大袋或利用容器袋装收集后,进行密闭收集转运。有条件的单位和地区可实行分类收集。

9.2.2 居民区袋装生活废弃物收集容器应合理配置、满足需要,定位设置,摆放整齐。设置点周边应整洁,无散落存留生活废弃物和污水。

9.2.3 利用废弃物间转运袋装生活废弃物的,废弃物间建筑应隐蔽、美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便于清运。垃圾间应设专人管理,周边环境应干净应干净整洁,禁止任何人随意破袋捡拾弃物。

9.2.4 生活废弃物装入专用塑料大袋,要按环卫管理部门制定的时间、地点码放整齐集中收运,不得在道路上乱撂、乱扔、随意摆放。

9.2.5 袋装生活废弃物中不得混入危险废弃物、工业固体废弃物、建筑等废弃物。9.3 生活废弃物运输质量标准:

9.3.1 生活废弃物运输车辆,应按市容环境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行驶路线密闭运输。生活废弃物应集中中转或挤压直运至无害化垃圾处理场(或规范卸地),不得随意倾倒、乱卸,不得污染环境。

9.3.2 生活废弃物运输车辆(包括人力车)应实行密闭运输,无渗漏,达到车走地净。车体、箱体外不得挂带污物,沿途不得洒漏,飞扬污染道路环境。9.3.3 有毒有害的医疗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等非生活废弃物实行专业收集、运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生活废弃物与非生活废弃物混同存放、运输,非生活废弃物不得进入转运站或生活废弃物处理场。9.4 生活废弃物转运站管理标准: 9.4.1 环境卫生质量标准:

9.4.1.1 生活废弃物转运站应按规定接收并及时转运生活废弃物,不得违反操作规定,超载装运生活废弃物,不得将有毒有害的医疗废弃物、工业废弃物、建筑废弃物等混入生活废弃物中转运。

9.4.1.2 站内地面、地坑无垃圾,无蛆,无乱堆杂物。蚊蝇孳生季节应定期消灭,站内可视范围内苍蝇小于3只。站外4米内无垃圾、污物、杂物,干净整洁。9.4.2 设备、设施管理标准:

起重、电气设备技术指标及性能在产品规定要求之内,安全可靠,灵敏有效,完好率100%;设备、设施干净。建筑容貌完好,无漏雨。集装箱无破损、无锈蚀,附属部件如箱盖、钩、把、销等牢固、有效。

9.5 生活废弃物运输车辆管理标准: 9.5.1 人力车管理标准:

整洁完好、无破损、无锈蚀、无缺盖;车辆密闭运输无挂带、无洒漏。配挂或印刷专用标志牌标,作业后车箱内无残留物,车体干净整洁。9.5.2 机动车管理标准:

9.5.2.1 车质完好,无破损、无锈蚀、车体干净整洁,车辆密闭运输无挂带,作业后冲刷干净。机动车各系统、部件灵敏有效,车辆运行完好率100%。

9.5.2.2 有安全管理组织、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有完善的安全检查(门检、路检)制度、有定期的安全培训制度。

10公共厕所(以下简称“公厕”)的卫生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10.1 公共厕所环境卫生保洁质量标准:

公共厕所的环境卫生质量标准,按照公共厕所建设类别划分。除窗口地区、道路等有特殊要求的公共厕所外,按照“不同类别,不同标准”的原则,搞好公共厕所环境卫生清扫保洁。10.1.1公共厕所环境卫生保洁质量标准

项目 一类以上公厕 一类公厕 二、三类公厕 四类公厕 纸片(块)无 无 ≤1 ≤2 烟蒂(个)无 无 ≤1 ≤2 粪迹(处)无 无 无 无 痰迹(处)无 无 ≤1 ≤2 尿垢水锈 无 无 无 无 积灰 无 无 无 无明显

臭味 无 无 无明显 无恶臭 苍蝇(只)无 无 无 ≤3 蛛网 无 无 无 无

设施完好率 100% 100% 100% 98% 10.1.2 一类以上公共厕所(含一类公共厕所);跟踪保洁,厕内干净整洁无异味,地面干燥光洁。管理间干净整洁,物品放置有序。

10.1.3 二、三类公共厕所:每日两刷两保,厕内整洁无恶臭味。10.1.4 四类公共厕所:每日一刷两保,厕内整洁无恶臭味。

10.1.5 公共厕所内外、设施、墙面干净整洁,无乱涂乱画,无污物,地面整洁,无积水结冰。10.1.6 公共厕所内外,环境整洁,无乱堆杂物,公厕四周4米范围内,无私搭乱建,无垃圾、粪便、污水等污物。

10.1.7 公共厕所要保证良好的照明和通风,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干净,保洁工具放置整齐有序。

10.1.8 蚊蝇孳生季节,定期对厕所内外喷洒消毒药物,有效控制蝇蛆孳生。

10.1.9 繁华地区、公共场所、商业街、存车场、广场、车站、机场、码头等窗口地区二类以上(含二类)的公共厕所,应参照一类公共厕所环境卫生保洁质量标准执行。

10.1.10 达到相应将设标准的社会厕,按照同类别公共厕所的环境卫生保洁质量标准执行。未达到三类建设标准的社会厕,环境卫生保洁质量应参照三类公共厕所环境卫生保洁质量标准执行。

10.1.11 各种不同产权的厕所,要按照统一的环境卫生保洁质量标准,规范厕所管理,对照厕所建设类别,高标准的管理好厕所,保持厕所环境卫生保洁质量,为广大民众提供方便、整洁的如厕环境。

10.2 化粪井环境卫生保洁质量标准:

10.2.1 化粪井无渗、漏,粪便应定期清除、掏挖,不准落地并及时转运,化粪井周围整洁,无粪迹,无满冒外溢现象。

10.2.2 冬季结冰期前,应及时将化粪井清底。结冰期清掏的冰冻粪便不准落地并及时清运、处理,不得随意堆放。粪便清运环境卫生保洁质量标准:

11.1 吸粪车完好、整洁,车体无粪迹污物,装载适量无外溢。装载容器密闭性好,闸阀密封可靠并有防滴漏措施,装载的粪便应及时卸清,不得存留罐内。

11.2 吸粪车作业时不得污染作业场地,作业后及时盖好化粪井井盖,将化粪井周围清洗干净。

11.3 吸粪车卸粪时应谨慎操作,不得将粪便泼洒在卸粪井周围地面。作业结束,应及时清洗卸粪井及作业场地。

11.4 按指定路线、地点运输、卸粪,不得任意排放污染环境和水体。11.5 作业完成,及时清洗车辆和辅助设施,不得留有粪迹污物污染环境。12公共场所的清扫和保洁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12.1主要文化、娱乐、游览区,大型比赛场地,主要交通集散地,大型购物、展销商场,应按一级道路保洁标准保洁。

12.2一般性的娱乐、游览、比赛、交通集散场地等,以及室内的菜场、农贸集市的清扫、保洁,不得低于二级道路保洁标准。

12.3露天菜场和农贸集市周围的清扫和保洁,不得低于三级保洁标准。

12.4售货摊点的设置不应影响环境卫生。经营饮食、果品、农产品等易产生垃圾的摊位,应自备容器。摊点及周围2m范围内应无垃圾杂物和其他污物污迹,摊位应整洁。

13公共广场保洁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13.1广场、停车场、停机坪、火车站前广场等地面应干净,无明显灰尘和污物,无人畜粪便。13.2夏秋季节,应定时洒水降温、除尘。

13.3公共广场地面废弃物控制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公共广场地面废弃物控制指标 广场类型 瓜果皮壳

(片/100m2)纸片塑膜(片/100m2)烟蒂(个/100m2)痰 迹(处/100m2)其它杂物(处/100m2)

文化娱乐展览 ≤1 ≤1 无 无 ≤1 机场 ≤ ≤1 无 无 ≤1 火车站、码头 ≤1 ≤1 ≤1 ≤2 ≤1 体育场馆 ≤1 ≤1 ≤1 ≤2 ≤1 长途车站 ≤ ≤2 ≤2 ≤3 ≤2 大型公共广场 ≤1 ≤3 ≤3 ≤3 ≤3 13.4广场雕塑、广告、宣传画廊、围栏等设施应保持完好、清洁,无明显污迹。14垃圾粪便收运方法及规定: 14.1收运方法

14.1.1各类机动车和拖拉机不分品牌、型号应由持有驾驶执照的人驾驶,配合装卸工进行操作。

14.1.2非机动车是指由人力拉运、装有滚珠轴承的三轮胶轮胎车和胶轮板车等。14.2运输作业规定

14.2.1机动车的行驶速度定为运距在5km以内为25km/h,5km以上为30km/h。14.2.2拖拉机车的行驶速度定为运距在5km以内为15km/h,5km以上为20km/h。

14.2.3每日工作时间为8h,实际作业时间不得少于6h。每日1台班定额车数的计算公式为360min÷(单车操作时间+运输往返时间)。在具体安排工作时可将运输距离的远近进行合理搭配。

15安全生产要求

15.1机动车、拖拉机车驾驶员必须遵守下述安全生产的规定: 15.1.1用起步档起步,起步时应平稳,不得突然加大油门。

15.1.2在雨后路滑的道路,应低速行驶;上坡时,如路面不平或坡度较大,应提前换档,低速行驶;下坡或转弯时严禁空挡滑行。

15.1.3行驶前,行驶中,行驶后,都要做例行保养,确保安全行车。

15.1.4用人力车拉运垃圾、粪便时,应注意平稳,掌握重心,不得猛跑和脱把溜放。在平地拉运时,前后车距不得少于2m,下坡时不得少于10m。16垃圾处理厂(场)管理的通用质量标准:

16.1厂(场)区四周应有绿化隔离带或防护围墙;围墙高度不得低于2.5m。16.2应有防止粉尘飘散和垃圾飞扬的措施。

16.3应有污水(包括渗滤液)收集设施,有条件的应建污水处理系统,防止污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16.4在建设前应对厂(场)区及周围地区的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摸底

调查;使用期间,应定期监测。

16.5厂(场)区环境应整洁,地面和通道无散乱垃圾和溢流污水。16.6厂(场)区绿化面积不小于厂(场)区面积的10%。

16.7垃圾发酵处理厂的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的11条外,还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16.7.1垃圾堆放期间,应采取封闭措施,不裸露。

16.7.2经分捡、筛选后的残渣应进行卫生填埋或焚烧,不得露天堆放。(16.7.3厂内应有相应的除臭和灭蝇措施,无恶臭,在蚊蝇孳生季节,在可视范围内,苍蝇应少于6只/次。

16.7.4发酵处理应符合现行国家《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中的高温堆肥卫生要求;堆肥制品应符合国家《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8172)的有关规定。

16.8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的第11条外,还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16.8.1填埋场现行行业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7)规定和环境质量评价要求的防渗设施。

16.8.2填埋作业时,应及时压实、覆盖垃圾。覆盖材料应符合<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的规定。场区应无恶臭。

16.8.3填埋场区应有气体收集、处理设施和监测报警装置。

16.8.4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如直接排向地表水体时,其水质应符和现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规定的相应水体的排放指标。

16.8.5填埋场应有灭蝇、灭鼠措施。在蚊蝇孳生季节,在可视范围内,苍蝇应少于6只/次。16.9垃圾焚烧处理厂的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第11条外,还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16.9.1应对焚烧过程中排放的飞灰、污水、烟气和炉渣进行经常行监测和分析,并有完整记录。

16.9.2焚烧过程产生的烟气、飞灰和污水在排放前必须经过处理,其污染排放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中第二章的有关规定。16.9.3焚烧后的残渣应做无害化处理。

劳动定额标准化 篇3

一、制度基础,建立劳动定额标准化体系

劳动定额标准是在正常的劳动组织条件下,以规定的作业方法和工具,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时间。总体来讲,制定好数控加工定额标准有两个前提因素,一是技术因素,二是生产配套因素。即首先要实现数控编程的标准化和生产配套的标准,才能实现数控劳动定额的标准化。

数控编程标准化是指编程加工过程中,相关切屑参数的设定、刀具的选用和刀具切削轨迹设计思路的标准化。

数控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除了数控机床以外还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技术支持。

二、技术基础,建立典型时间标准

现阶段,企业基础标准的应用尽管提高了工时水平的平衡性,但降低了标准的使用性。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早期表格式的标准适用性已经落后,降低了定额业务人员的劳动效率,以致标准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典型条件下工时合理消耗的状态,但在生产中实用性差。综合时间定额标准是以基础标准作为依据编制的,既有基础时间的平衡性,又提高了时间定额的综合性,但是表格数据巨大,套标查表繁琐,使用起来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方法基础,标准编制

典型标准的编制应当符合企业的经营特点、满足数字化管理的要求,企业特色鲜明,符合定额管理的制度化和办公自动化的要求。

编制典型标准的过程分为编标准备阶段,设计标准框架阶段,完善标准草案、标准审定修改和报批颁发三个阶段。

1.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与方法

时间定额标准的回归分析方法是分析和处理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利用影响因素和相对应的工时消耗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求解时间定额标准的数学分析法说明,虽然工时消耗与影响因素之间充满着矛盾运动,但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操作者生产产品与工时消耗存在着相互影響、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必然的相关关系。它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数学表达式表达,只能用一个近似的关系式表现。

2.编制典型标准的重点与难点

一是标准水平的确定。企业标准水平的确定应当与企业的工时消耗相适应,要与所处的综合环境和管理现状相适应,不能单独追求先进的水平而降低了标准的使用性,要平衡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和谐劳动环境,科学合理地确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标准水平。

二是数学模型的建立。数学模型的建立不仅是将工程的数学模型转换成劳动定额的数学模型,还要将生产现场的劳动组织、技术条件和产品结构特征融入到劳动定额标准中,形成具有劳动延续时间消耗规律的数学模型表现形式。编制的典型标准及回归完成的数学模型是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既要有国内先进资料的参照,又要有权威部门的认定。

总之,数控劳动定额管理必须从企业自身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及精益管理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实现标准化、管理现代化、工作细节精细化、工时水平合理化,最终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从而充分发挥劳动定额的基础管理作用,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

劳动定额标准化 篇4

关键词:劳动定额标准化,铸造生产,标准工时,定额水平

1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化, 劳动定额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突出, 因此企业有必要制定出标准定额, 以此来确定工人在各自岗位上生产的产品所对应的劳动时间, 并把它作为进行经济核算, 确定成本利润和价格的重要依据。这对促进劳动消耗的不断降低,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以标准工时为核心, 以熟练曲线原理为依据的动态定额管理系统, 大大提高了定额制定的科学性、先进性与平衡性, 使多层次, 多品种, 多机型和多种生产类型并存条件下, 生产的产品定额水平在贯标的基础上达到统一与平衡, 使定额工作逐步走向管理有序, 水平有据的轨道。

2 劳动定额标准化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劳动定额标准化”就是制定贯彻和实施劳动定额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也是建立一系列的生产工艺秩序, 技术操作秩序, 定额制定、贯彻实施、统计分析、考核修订等项工作秩序。建立起由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和工作标准组成的科学劳动定额标准体系, 是实现劳动定额标准工作科学化、标准化的保证。劳动定额标准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说它包括作业系统标准化, 工程程序标准化, 操作方法标准化, 以及劳动组织、劳动条件、劳动环境等的标准化, 范围是广泛的。从狭义来说仅是对劳动过程中劳动消耗的衡量标准的制定, 修订与贯彻实施等工作。

3 铸造生产的工艺特点与标准定额工时

铸造生产的工艺特点是品种多、批量大、生产周期长、为了充分利用时间, 降低工时消耗, 更有效地组织劳动, 缩短生产周期, 铸件生产工序如下:

准备工序:借图纸、工卡、模具。

生产制造:配砂—打芯—熔化—造型—浇注—清理—切割—打磨—铣切—热处理—氧化—吹砂—荧光—X光—合格铸件入库。

由于在铸造生产过程中, 工序多, 生产过程复杂, 生产周期长等因素, 过去我厂制定定额的方法采用是经验估工法, 这种方法简便、工作量小, 便于劳动定额制定与修改, 但最大的缺点是缺乏技术根据, 容易受到工人水平和经验的局限, 缺乏对影响定额的各种客观因素的分析, 容易出现定额偏松偏紧的现象, 造成工人之间, 工人与定额员之间的矛盾, 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怎样才能解决这些矛盾和不合理现象呢?如何提高铸造工时定额的质量?近年来随着劳动定额标准化的逐步推行, 在实际工作中, 对新机型和新零件我们采用劳动定额时间标准, 这种方法依据充分, 对改善生产管理有促进作用, 定额平衡性好, 唯一不足的是由于铸造生产过程复杂, 工序繁多, 故在制定标准工时的时候, 套标查定工作量较大。

4 实施劳动定额标准化及其主要原则

劳动定额标准化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实施这项系统工程, 必须从企业的客观实际出发, 因势利导, 循序渐进, 锲而不舍, 刻意创新, 才能取得成效, 才能从局部优化开始, 从量变到质变, 最后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4.1 标准主导原则

在定额制定与管理工作中, 坚持以时间标准为依据, 制定定额, 坚持以定额标准化工作为主导, 按标准工时组织科研、生产和经营。

4.1.1 铸件的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

在铸造生产过程中, 除老产品采用原定额外, 对于新产品新零件在制定时间定额时, 根据铸件本身的结构特点和工艺技术、生产上的要求, 以《典型铸件铸造时间定额》为依据, 制定标准工时定额, 具体实例如下:

(1) 零件毛胚铸件等:它们大部分采用砂型铸造和金属型铸造, 其结构复杂, 但生产效率高, 一般成批生产, 在套标查定工时时, 按准备、结束布置工作地、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标准确定占作业时间百分比K值, 再根据累计生产架份的多少和批量的大小, 采用一定的调节系数k, 最后确定单件标准工时, 计算公式:

TD=TJF (1+K) ·k (1)

式中:TD——单件时间;

TJF——综合作业时间;

K——准备、结束、布置工作地、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占作业时间的百分比;

k——批架系数。

(2) 工装铸件:由于工装铸件体积大、结构复杂, 单一小批量生产, 手工集体操作, 协调问题多, 现行定额难以掌握,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实际工作中, 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设备、人员情况下, 对生产的全过程以及劳动活动状况进行写实, 吸收技术人员以及有丰富经验的工人的意见, 采取工时测定法来制定工时定额。

4.1.2 标准主导原则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加强企业管理,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实际当中, 推行标准主导原则尤为重要, 在铸造生产的过程中, 用劳动定额时间标准制定出的标准工时, 反映了企业生产水平, 用于平衡和核算生产能力, 安排作业计划, 确定生产工人任务量, 衡量工人生产成绩。若工时定额不平衡, 则计划可能出现漏洞, 生产任务安排不均衡, 成本核算也出现忽高忽低现象, 不能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因此大力推行标准工时定额是编制计划 (生产计划、劳动计划、成本计划) 同时也是组织生产的科学依据。

4.2 传统与标准并举的原则

从企业梯次多元产品结构的特点出发, 在由传统管理向定额标准化系统管理过渡时期, 实行新老产品区别对待, 标准化与常规管理并举, 贯彻标准与修额相结合的原则。

在重点型号系列、Y7系列等飞机产品,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在商品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挖掘内部潜力, 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作为直接降低劳动消耗的劳动定额标准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在由传统定额管理向定额标准化系统管理过渡时期中, 对于老产品主要是常规管理采用原定额, 老产品老办法, 对于新产品, 新机型及改进型产品的新零件, 依据劳动定额标准, 产品图纸、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查定标准工时, 基本上实行标准化与常规管理并举, 努力做到实事求是。

4.3 平衡优先原则

从劳动定额“多功能”特点的客观实际出发, 在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内, 坚持“先求平衡, 再求先进, 以平衡求先进”处理好新产品与老产品, 航空产品与非航空产品, 机械作业与手工作业之间定额水平的平衡性与合理性的原则。

由于劳动定额水平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因此不能把它看成是绝对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东西, 刚刚制定的标准工时或修改的定额, 不仅先求平衡而且还有它的先进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努力, 使多数工人可以达到, 部分超额, 少数接近的水平, 若定额水平过高, 工时定额过低, 工人感到高不可攀, 这样会挫伤工人的积极性。例如在Y7机系列产品上, 在往年历次修额中, 由于片面强调先进忽视基础和条件, 造成定额工时在相同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 定额水平较高, 定额工时小, 长期以来严重影响工人的工作热情, 为了使定额水平既先进合理, 又切实可行, 公司于1990年对Y7机定额工时作了相应的调整, 使Y7机工时定额水平趋于平衡先进。而对于其它飞机系列来说, 随着生产的发展, 技术的进步, 新工艺方法的应用, 以及工人技术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 时间消耗值会发生位移, 完成定额的人数发生了变化, 由少数工人超额变成了多数人、大多数人, 一旦定额完成系数超过一定值, 原来的定额就显得保守, 根据劳动定额标准化管理系统的特点, 以熟练曲线理论的基本点出发, 既产品的产量每翻一番, 产品的成本或工时将比以前的成本工时降低一个固定的百分数, 也就是一个固定的折扣, 依据这个基本点, 抓住影响时间消耗的主要因素, 对个性产品定额水平进行综合协调平衡。因此这几年对其它机种飞机进行了几次大幅修额, 缩小了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定额水平, 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 更好地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 使新老产品之间工时定额水平逐渐趋于平衡, 真正发挥了劳动定额工作的积极作用, 改变了工人对定额的不信任感和敌对情绪, 使定额工作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5 构建定额水平综合平衡系统

在标准化实践中, 我们感到贯彻标准工作比较艰难, 矛盾多, 阻力大, 实效差, 一是怕影响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指标, 影响单位的切身利益, 二怕定额太先进影响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究竟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劳动定额管理呢?影响劳动定额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定额水平问题, 劳动定额标准化的实质和核心仍然是定额水平问题, 究其原因是贯标时个性产品定额水平偏离定额标准水平。在铸造生产过程中, 由于产品的实际工艺技术参差不齐, 错综复杂, 必然导致产品的实际定额偏离特定条件下的定额标准水平, 由于涉及的因素较为复杂,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构建一个定额水平综合平衡系统。首先, 应把多层次、多品种、多机型和多种生产类型并存的产品结构视为一个系统, 运用熟练曲线原理, 寻找工时下降规律, 确定熟练的斜率。其次, 再按照熟练曲线计算公式Y=axb计算出具有不同斜率的不同产品, 不同工种在贯标时的定额水平达标调整系数。再次, 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具体作业批量, 设计和工艺更改频繁程度, 以及影响因素在计划期内促使工时下降的显著程度, 对部分达标调整系数进行适量的微调, 使之更为切合实际, 使浩瀚的个性产品定额水平实现深层次的平衡, 并与定额标准水平浑然一体。

6 结束语

本文论证了要降低劳动消耗实现劳动定额工作的综合管理效能, 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必须走劳动定额标准化的道路, 通过对劳动定额标准化在铸造生产的具体应用进行叙述和分析, 提出在贯标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的几项主要原则, 对贯标中出现的个性产品定额水平偏离定额标准水平的问题, 进行了分析, 论述了只有运用熟练曲线原理构建定额水平综合平衡系统, 才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贯标产品定额水平的先进合理与平衡, 是全方位推行劳动定额标准化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善文.劳动定额与科学管理[J].西安:航空工业部陕西航空工业局中国航空劳动学会西北分会, 2011.

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编制 篇5

《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编制和应用指南(试行)》文件中规定,标准应根据需要适时进行修订,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复审

·

A.

·

B.

·

C.

·

D.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

下列哪项指标是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指标表中的主要指标

()

·

A.

床均综合能耗

·

B.

数据中心EUE值

·

C.

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

D.

空调综合能耗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

《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编制和应用指南(试行)》中定额能耗指标的约束值是()

·

A.

排序法(升序)下1/5分位数

·

B.

排序法(升序)下1/4分位数

·

C.

排序法(升序)上1/5分位数

·

D.

排序法(升序)上1/4分位数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

下列哪些文件不应出现在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中()

·

A.

标准编制中参考的国家标准

·

B.

标准编制中参考的行业标准

·

C.

标准编制中参考过的资料性引用文件

·

D.

标准编制中参考的国际标准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

能耗定额标准文本编制格式及表述方式应符合以下哪项文件的要求和规定()

·

A.

GB/T

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

B.

GB/T

13470《通风机系统经济运行》

·

C.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制度》

·

D.

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

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分类编制时不需要考虑哪项对公共机构用能规律的影响()

·

A.

公共机构所处气候区

·

B.

公共机构业务特点

·

C.

公共机构建筑年代

·

D.

公共机构规模大小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

编制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时,需要收集不少于()年的同一类型公共机构能耗数据

·

A.

·

B.

·

C.

·

D.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

标准中不能使用以下那种类型的语句()

·

A.

陈述型

·

B.

推荐型

·

C.

疑问型

·

D.

要求型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

以下哪项是公共机构运行过程中的特殊用能系统()

·

A.

照明插座

·

B.

空调

·

C.

动力用能系统

·

D.

数据中心机房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

标准制定程序中,以下哪个阶段是涉及专家投票环节()

·

A.

起草阶段

·

B.

征集意见阶段

·

C.

审查阶段

·

D.

出版阶段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

多选题(共5题,每题

4分)

《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编制和应用指南(试行)》文件规定,关于定额指标应给出以下几点()

·

A.

能耗定额指标

·

B.

指标等级

·

C.

指标取值

·

D.

必要的指标影响因素修正方法

我的答案:

ABCD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

下列哪些用能指标属于特殊用能系统()

·

A.

数据中心EUE值

·

B.

洗衣房用电量

·

C.

大型医疗设备用电量

·

D.

空调用电量

我的答案:

ABC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

《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编制和应用指南(试行)》文件规定,公共机构应用能耗定额标准可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

A.

加强能源消耗支出管理

·

B.

制定用能计划

·

C.

宣传合理用能

·

D.

能效对标

我的答案:

ABD

参考答案:ABD

答案解析: 暂无

《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编制和应用指南(试行)》文件规定,定额指标原则上分为()3级

·

A.

约束值

·

B.

基准值

·

C.

合理值

·

D.

引导值

我的答案:

ABD

参考答案:ABD

答案解析: 暂无

《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编制和应用指南(试行)》文件规定,定额主要指标数值计算时,应包括以下哪些步骤()

·

A.

建立数据样本库

·

B.

筛选数据样本

·

C.

典型用能单位数据调研

·

D.

确定指标数值

我的答案:

ABD

参考答案:ABD

答案解析: 暂无

判断题(共10题,每题

4分)

电力与标准煤的折算按照当年本地区的供电煤耗法进行换算,化石能源与标准煤的折算按照当量热值法进行换算。()

对      错

我的答案:

参考答案:对

答案解析: 暂无

数据中心机房EUE值用于反映数据中心实际运行时某一时间段内信息设备和直接服务基础设施能耗的相对关系,是衡量数据中心能效水平最重要的指标,EUE=数据中心总耗电量/IT设备耗电量。()

对      错

我的答案:

参考答案:对

答案解析: 暂无

对样本库中的数据按照升序方法进行排序,取下1/5分位数、平均数、上1/5分位数进行合理性、可行性分析验证后,分别确定为约束值、基准值和引导值。()

对      错

我的答案:

参考答案:错

答案解析: 暂无

当公共机构存在特殊用能系统且该特殊用能系统可独立计量时,允许该公共机构在计算单位建筑面积非供暖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人均综合能耗时,依照计量数据对特殊用能系统的数据进行剔除,且应同时剔除特殊用能系统对应的建筑面积和用能人数。()

对      错

我的答案:

参考答案:对

答案解析: 暂无

同一类型公共机构中因建筑形式、建筑体量、用能设备等影响因素差异过大,宜按能耗影响因素进一步细化机构分类制定能耗定额标准。对于不便细化的因素,如人员密度、特殊业务面积等影响因素,可暂不处理。()

对      错

我的答案:

参考答案:错

答案解析: 暂无

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适用于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能源消耗应包括公共机构使用的煤、燃气、燃油、电、热力等各种能源(含车辆能耗)。()

对      错

我的答案:

参考答案:对

答案解析: 暂无

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指标依照气候区域划分定额指标,分为“严寒和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

对      错

我的答案:

参考答案:对

答案解析: 暂无

标准的制定程序为预研阶段、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批准阶段、出版阶段、复查阶段、废止阶段。()

对      错

我的答案:

参考答案:错

答案解析: 暂无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文件。()

对      错

我的答案:

参考答案:对

答案解析: 暂无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十三条规定,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特殊需要,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对      错

我的答案:

参考答案:对

劳动定额标准化 篇6

关键词:铁路站;劳动定额管理;分析

一、导言

劳动定额管理是铁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企业合理组织生产、充分利用工时、完善绩效考核、调动职工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按劳分配、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包神铁路公司的实际情况对铁路站段劳动定额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更好的进行管理工作。

二、包神铁路公司劳动定额管理试行实施方案

(一)试行背景和目的

2012年,公司建立了运输业车、机、工、电系统的劳动定额标准。 鉴于公司首次建立劳动定额标准,推行劳动定额管理,需要公司上下有一个过渡期,通过过渡期,对劳动定额管理试行,主要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目的:一要使劳动定额管理制度更加规范,管理职责更加清晰;二要让职工明白实行定额管理的意义,了解掌握标准内容和日常管理;三要和单位内部现有管理方法磨合接轨,发挥定额管理基础作用;四要对现有的标准进行实践验证,为修订、补充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五是积累相关数据资料,将单项定额逐步向综合定额转化,建立劳动定额与劳动用工总量的有效联动机制。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国资委开展管理提升和公司“找、抓、促”活动的有关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构建科学化、规范化的劳动定额管理体系,为优化劳动组织方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主要工作及步骤

通过扎实推进试行准备、试行实施、制度建立和总结提高等阶段性重点工作,积极探索劳动定额管理体系落地应用路径,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完善管控机制,增强功能作用,实现劳动定额管理体系全面、协调、顺畅运作。

试行时间从5月1日起为期半年,主要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为期7-10天)。(1)健全各级劳动定额工作组织机构,成立试行工作领导小组。(2)组织各级劳动定额管理人员培训。(3)宣传试行定额管理的要求、学习掌握定额标准。其中,定额标准要印发到班组。(4)梳理个人、班组、车间三级有关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现有记录情况,确定建立派工制度。要求必须能按定额标准进行单独统计。(5)建立统计分析制度,建立日计单、月报单,如有现成资料可以替代。如无现成资料按后附表格参照使用。

2、实施阶段(为期2月)。(1)落实派工制度,按工作计划及法定工作时间安排日计划。(2)如实填记、及时整理派工单。派工单应认真签认,并由班组集中保存且时间不能少于一个修改期。(3)建立定额完成统计、公布制度。日计单统计时间不能超过事后两天,月报单统计时间不能超过次月5日。其中月报单统计完成后应以适当方式公示。(4)建立劳动定额自身的管理制度和运用制度。如标准日常管理、生产任务进度安排、内部工资分配、岗位人员配置等。 (5)建立与其他管理部门沟通信息的联系制度。如工时管理制度、劳效统计、先进评选等。

3、总结提高阶段(试行5个月后)。(1)总结试行期间管理、使用、制度建立等各方面做法,分析优劣,交流经验,改进不足。(2)提出需要修订、补充的定额标准。

(四)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各单位主管为第一负责人制度,全员共同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全面形成劳动定额管理试行及体系运行层层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联动工作格局。

试行期间各级职责:

公司负责试行方案的制定和整体运行情况的掌控,组织站段间的情况交流。组织试行后期的总结提高工作,组织对需修订、补充定额标准的论证工作,组织对共性管理制度的统一和完善工作。站段负责相关标准在本单位的试行工作,细化公司试行方案,监督所属车间认真试行,组织车间之间情况交流。做好总结提高阶段工作。

车间负责相关标准在本车间的试行工作,监督各班组按规定认真填记相关记录,组织分析标准的适用情况,组织班组之间情况交流,公布定额完成情况,提出完善定额管理制度和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议,提出修订、补充标准的建议。

班组负责派工单、日计单的统计,保证数据的真实性。组织分析标准的适用情况,提出修订、补充标准的建议。做好试行期间的总结工作,提出改进管理方式的建议。

2、强化沟通联系。建立与上级部门、内部各职能部门定期沟通机制,加强工作交流和沟通,总结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反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相关资料及时上报、相关问题及时解决,确保试行工作有序推进。

3、抓好重点工作。以试行期间主要工作为抓手,不断健全完善劳动定额管理制度,加大体系落地方法路径研究,逐步开展劳动定额管理体系建设,强化考核验收,推动体系推广应用纵深开展。

4、强化督查指导。人力资源部深入基层,对劳动定额管理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验收,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跟踪整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5、注重培训。贯彻落实分层实施、重点推进和全面覆盖的原则,加大对各级定额人员的培训力度,多措并举,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劳动定额体系应用能力。

三、劳动定额管理具体办法

(一)劳动定额工作

1、劳动定额标准。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生产某种产品和某项工作所预先规定的必要劳动消耗量标准或单位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

2、劳动定员标准。依据国家有关劳动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劳动力基础配备数量的统一规范,是企业使用劳动力的最高限额,是核定定员、下达劳动力计划的依据。

3、职业标准。根据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设备状况、工艺规程,对劳动者在操作中,依据其作业的复杂程度、责任大小等因素,规定其应具备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要求的标准,是组织职工进行技术培训的人员质量标准。

4、岗位标准。能够符合担当劳动岗位基本条件的规范化规定,包括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工作质量三部分,是衡量劳动者是否具备担任本岗位资格的静态标准。

5、劳动班制标准。对劳动者在时间上的分工与协作的劳动时间和班次的规定。

6、岗位档序。对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劳动者,按照本岗位劳动责任、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条件等方面要素而确定的岗位工资对应的档次。

(二)劳动定额工作组织和专业人员

劳动定额工作由各级劳动工资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工作机构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设置,专业人员依据业务量配置,不设专人的车间(队、领工区)、生产班组应指定专人负责。

1、公司劳动定额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总经理

常务副组长:公司分管领导

副组长:公司领导班子其他成员

成员:人力资源部、企业管理部、安全质量部、运输生产部、工程技术部、工会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

基层单位相应成立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劳动定额管理机构,段、车间、工队,班组配备兼职定额员。

公司劳动定额管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职责:

贯彻上级和行业有关劳动定额的各项规定,制定公司劳动定额管理制度;组织公司劳动定额的制定、修改工作,全面平衡定额水平;检查劳动定额执行情况,进行全公司劳动定额的汇总、统计及分析工作;负责劳动定额业务的指导和培训。

基层单位劳动定额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本单位劳动定额的制定、修订和贯彻执行;掌握本单位劳动定额的完成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公布本单位定额;针对劳动定额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完善劳动定额。

2、劳动定额专业人员的职责。认真贯彻国家和上级机关颁发的劳动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认真落实上级颁发的各种劳动定额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实施办法;组织制定与管理本单位的各种劳动定额标准。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要求,积极探索内部分配机制,大力推行计件工资制,搞好本单位内部工资分配,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掌握和了解与制定、贯彻标准有关的生产组织、规章制度、工艺装备、作业流程、人员结构等情况;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善措施,对先进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开展调查研究,检查指导所在单位的劳动定额工作;培训有关人员;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三)劳动定额工作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神华集团劳动定额工作部署,组织制定公司劳动定额标准,并采取有效的组织技术措施保证其贯彻实施,检查分析其执行情况,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贯彻执行神华集团劳动定员工作部署,组织制定公司劳动定员标准,依据标准核定公司定员,配合、督促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逐步实现按定员组织生产。按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制度,组织制定劳动班制标准,按标准核定生产班制。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岗位劳动测评,科学合理地确定生产人员岗位档序。建立健全内部工资收入分配机制,大力推行计件工资制,积极探索建立在劳动定额为基础的内部分配机制。

(四)劳动定额的贯彻和日常管理

凡经批准公布的劳动定额,各有关单位都要严肃对待,认真贯彻执行,不得随意修改或变动。

建立健全劳动定额工管员、劳动定额管理委员会或小组等组织形式,实行专业管理和群众参加管理相结合的民主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劳动定额的日常管理制度,主要有:

派工制:严格按照劳动定额组织生产,分派任务;

产品检验制:认真把好质量关,核实产品数量;

统计分析制:严格原始记录,加强资料积累,搞好出勤率、出工率、工时利用率、劳动效率分析,准确、及时地提出统计表报;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考查及公布制。

劳动定额工作的各项标准属于标准化系列,由公司公布执行,各单位可依据公司公布的标准作补充规定。

劳动定额各种标准按授权建立必要的标准体系。在各种标准体系中,下级标准服从上级标准;在不违背上级标准的前提下补充上级标准;先进于上级标准的下级标准不得降低;执行行业相关标准应经上一级主管部门同意。

劳动定额工作实行方针目标管理。年度方针目标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效果要求,通过相应的数据或实绩体现劳动定额工作与相关工作统筹安排、共同促进的作用。

劳动定额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民主管理制度,要组织有关部门做好思想、组织、技术等方面工作,特别要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力度,做好解释工作。

劳动定额工作必须建立定期汇报、通报、统计分析制度,必须十分重视资料的积累。

定期核算劳动定额工作的经济效果,检查分析产量、质量、劳动生产、成本、利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劳动定额工作必须注意抓好典型,重视总结先进经验、工作方法和推广工作。对新办法和在新部门开展工作应该通过试点后再推广。

劳动定额工作必须注意研究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最新成果,加强学术交流和信息互通工作。

劳动定额工作应该积极研究新课题,结合当前工作的难点、重点,有目标地组织攻关活动。劳动定额工作应该定期开展竞赛评比活动,建立健全检查指导制度。

劳动定额主管部门应与有关部门搞好联劳协作,积极向有关部门通报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有关部门在涉及劳动定额业务范围时应主动与定额主管部门联系,积极提供有关资料数据。

四、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段级考核验收标准。具体内容参考前制定的转段验收标准,适当补充内容和措辞,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亦可纳入五型企业考核机制,补充内容后同步考核。

二是建立公司的年度评比制度。除对各单位进行评比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扩展到评选先进管理车间(工队、中心站)、班组(工区)、个人。如暂时无法细化评比条件,可按名额控制。

三是抓现有管理制度的落实。各段目前均已建立了定额管理制度,但尚未得到有效执行。好的制度不执行如同废纸,不完善的制度只有在执行中完善。因此公司在指导各段工作中要着重了解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督促各段落实制度。

五、结论

劳动定额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涉及面广,它是组织生产的手段,衡量贡献的尺度。加强铁路站段劳动定额管理工作,需要专业技术和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互相促进;需要加强专业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需要适时修订定员标准,加强人力资源调配;需要不断优化劳动组织和完善内部分配,持续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不断提升铁路站段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余宏伟.深化铁路站段劳动定额管理的研究与思考[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5:54-55.

[2]安长飚.铁路基层站段劳动定员管理工作探讨[J]. 哈尔滨铁道科技,2013,01:48-50.

劳动定额标准化 篇7

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它是一半技术、一半经济的边缘学科, 源于技术, 用于管理。在美国称工时学, 西方发达国家称工业工程学, 都是在市场经济下商品竞争中建立起来的全方位现代管理基础, 是企业集团获得经济效益、获取高额利润的主要手段。

1.1 表现形式

劳动定额有两种基层表现形式:时间定额 (T) , 即完成一操作量花费的时间;产量定额 (Q) ,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操作量。

1.2 工时消耗

工时消耗是指将劳动者在整个工作班内所消耗的时间, 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定额时间 (T) 和非定额时间 (T) 。研究工时消耗的目的, 在于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消耗, 为制定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提供依据。

非定额时间 (T) :停工时间 (T停) 、非生产作业时间 (T非)

2 港口生产活动及劳动定额现状

2.1 港口生产活动的特点

港口装卸生产企业是以货物装卸、搬运、储存为主要业务的生产经营企业, 其生产活动有其个性特点:

(1) 产品的特殊性。港口装卸作为交通运输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并不提供实物形态的产品, 而只提供完成货物空间位置的转移, 使货物从一种运输工具转移到另一种运输工具或者在运输工具与库场之间转移, 这种特殊“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即被消费。

(2) 生产的不平衡性。由于运输工具到港的密度和类型, 到港货物的数量、品种和流向等具有随机性, 导致港口企业投入的设备、人力的数量也都具有随机性, 生产也就有淡季、旺季的不平衡性。

(3) 生产的连续性。港口装卸生产通常采用昼夜24小时连续作业方式, 一方面, 要对车船及时装卸, 减少车船在港停留时间, 提高运输工具的运力利用率, 以增加社会总运力;另一方面, 通过港口的货物, 其目的不是滞留港内, 而是尽快地转运, 进行货物的生产加工或投入市场。

(4) 装卸组织的协作性。由于港口是多种运输方式的汇聚点, 有许多企业和管理机构在其中运作, 从港口企业的外部来看, 既要和集疏运部门、船东、货主密切联系, 又要和海关、商检、检疫、引航、船舶供应、港监等部门协调;从港口企业的内部来看, 要协调装卸队、库场、理货等部门各工种的作业, 所以港口生产是多部门、多环节、多工种内外协作的过程, 具有明显的协作性。

(5) 货物运输信息的集聚性。港口作为运输的枢纽, 货物位移的集散地, 伴随着物流传递的信息流将聚集于港口中, 并从港口扩散;通过信息引导, 使货物有序地转移。

2.2 港口装卸工艺

对港口作业劳动定额的研究, 其实质上是要对港口装卸工艺进行研究。港口装卸工艺, 是指货物装卸的方法, 工艺方案中涉及的设备机型、规格、种类多, 设备管理复杂。以件杂货、散货为例, 其工艺不同, 使用到的装卸设备也就不同:

(1) 件杂货装卸工艺。

(2) 散货装卸工艺。

2.3 港口劳动定额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的劳动定额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旧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对旧的管理体制、手段和方法发生了巨大冲撞。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既给劳动定额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也给劳动定额带来问题, 表现如下:

(1) 国家标准化技术业务建设迟缓。从宏观层面上看, 由于各个港口企业使用的设备、实际情况多种多样, 所以近年来国家在劳动定额水平方面并没有发布统一的标准。

(2) 在认识方面存在偏差。随着装卸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人员操作因素在装卸生产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劳动定额所能发挥的作用确实不如以前那样突出。再加上在劳动定额的认识方面存在一定误区, 片面地认为劳动定额只是本单位计件工资分配的依据, 既然机械化程度相对提高了, 作业流程相对简化了, 货类间作业难度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了, 导致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长期处于“走过场”的状态。

(3) 没有充分利用劳动定额来平衡计件工资分配。在港口企业现行薪酬分配制度下, 企业内部各分公司的工资通过工资总额进行调控, 利用吞吐量、利润指标构成的考核体系, 实现整体平衡。在公司层面, 在基本工资的分配上, 计时人员通过岗位工资, 体现各岗位间岗位价值度的差异, 从而实现各岗位间基本工资的平衡。但是, 在计件人员的基本工资即计件工资分配上却没有实现整体平衡。目前, 计件工资完全由分公司在不突破工资总额的前提下, 自主确定计件单价, 由此导致计件人员不同岗位间、同岗位不同单位间计件单价缺乏一个统一衡量的尺度, 而这个尺度需要有效利用劳动定额管理来塑造, 来实现。

(4) 劳动定额管理手段落后。现行的港口企业劳动定额编制方法, 大多仍停留在经验统计, 或者由调度人员、熟练操作司机凭过去的经验编制的水平上, 使管理水平处于落后状态。而且, 劳动定额管理绝大部分由人资、计划、技术部门单独管理, 这种单一管理模式势单力薄, 无论在编制定额的权威性, 标准编制的科学性, 还是在定额执行的严肃性上都显得无能为力。

4 研究对象、方法与结果

4.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以内河港码头企业为研究对象, 开展对散杂货的劳动定员定额分析, 考虑到样本数据的连续性和丰富性, 选取近年来货源稳定、工艺成熟的货种进行研究, 共五种:钢材、石板材、铁矿石、煤炭、大方料石。受文章篇幅影响, 选取铁矿石作为例子。

定额构成:以上五种货物, 通过一定的装卸设备和人力, 包括从船舶卸到堆场, 从堆场装到船舶, 从船舶到船舶等各个过程。其定额构成主要有两个方面:

(1) 按作业线划分。在不同的装卸过程中, 以一条作业线的工作效率为计算主体。

(2) 按岗位划分。按在不同的作业流程中涉及到的各个具体岗位, 计算单个岗位的劳动定额。

4.2 主要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使用统计分析法为主要方法, 辅之以经验估工法 (即参考有经验的调度人员、司机师傅的估值) 、工作日写实法 (派出工作人员跟踪整个生产流程, 并记录下操作时间与作业量) 。

4.3 主要依托平台

本次研究主要依托企业自主开发的“作业票与劳动定额管理分析系统”, 实现对各类基础作业数据的采集, 并进行统计分析。

“作业票”是码头企业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 是用于调度、指导生产操作、并记录生产结果的书面依据, 包括计划班次编号、计划类型、船名、舱口、航次、班次、延时原因、装卸工艺、操作设备、装卸人员等具体信息。而“作业票及劳动定额管理分析系统”将这种重要的管理工具上承载的信息进行信息化, 同时该系统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分析系统、机械设备管理系统、劳动工资系统、财务预算系统等相结合, 为这些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如分货类操作吨、机械作业台时、设备完好率、机械设备档案等) , 以保证企业运行各类统计分析的及时与准确。

5 影响劳动定额的因素

港口装卸作业涉及货类、机械设备、工艺方案、泊位、堆场、人员等诸多要素, 劳动定额的制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主要有:

(1) 货物对劳动定额的影响。件杂货码头装卸的货物种类繁多, 货物的物理特性又各不相同, 货物比重、外型尺寸、包装等的差异, 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机械设备的装卸作业效率, 从而影响作业线的装卸作业效率。

(2) 机械设备对劳动定额的影响。装卸机械有多种机型, 在装卸作业线效率分配中需要大量的多型号和负荷等级的装卸设备来满足作业线各环节效率的平衡。起重机械设备的起重量、作业等级等, 都直接影响到作业效率和劳动定额。

(3) 工属具对劳动定额的影响。港口装卸工属具是用以配合装卸机械工作的附属设备。合理使用装卸工属具能够有效利用港口装卸机械, 充分发挥装卸机械的功能, 可以扩大装卸机械作业范围, 提高装卸作业质量和效率, 减轻装卸劳动强度, 减少安全质量事故, 保障人身安全和货物完整, 压缩车船在港作业时间, 降低装卸成本。

(4) 船型对劳动定额的影响。船舶吨位的大小、船舶结构的强度、船舶舱位的深浅, 都对装卸工艺系统的选择影响非常大。

(5) 作业环境对劳动定额的影响。港口作业环境是指港口装卸作业过程中所处的各种环境, 如港口堆场的位置和内部结构对系统效率产生较大影响;堆场与码头前沿的平面距离长短, 会直接影响水平运输的作业效率。

(6) 生产组织方式对装卸作业效率的影响。港口生产活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它是多工种、多环节的联合作业。经过港口换装、堆存的货物, 其种类、包装、性质是多种多样的;运输这些货物的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 其种类、构造、尺度等各方面也不尽相同。因此, 要完成港口的生产任务, 不仅要把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生产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 而且还要把生产活动外部, 甚至港口外部的与车、船、货作业有关的活动, 很好地衔接起来。

在影响劳动定额的六个因素中, 货物、船型是客观因素, 在船一靠上泊位、货物一到港口就已经存在。而工属具、作业环境、机械设备、生产组织水平是主观因素, 港口可以通过技术攻关、加大设备投入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来改善影响的程度, 从而不断改善、提高作业效率。

6 应用和启示

应用。劳动定额一经确定, 必须维护其严肃性。要在生产中组织贯彻, 采取有关的技术组织措施, 如竞赛、技术培训、动作分析、定额考核等, 帮助职工达到和不断突破现行劳动定额。并根据应用情况, 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加以改进。随着企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 管理水平的提高, 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完善, 以及职工的思想觉悟、文化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的提高, 原来制定的定额, 就会落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 这就要对劳动定额作定期的或不定期的修订。

启示。本次对闽江口内港口企业的劳动定员定额进行研究, 是应用了“作业票及劳动定额管理分析系统”这个先进的信息化软件, 才得以实现, 应用的方法和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并且能够保证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度。五个货种的工艺流程、分析的岗位定额数量只是港口经营企业中很小的一部分, 并且研究对象局限在内河港, 相较于一些大型海港, 定额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希望此研究中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对其他同类型的港口企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要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定额水平制定工作, 更好地推动本企业管理水平、作业效率不断提高。

例:铁矿石作业劳动定员定额确定

(1) 码头情况:码头前沿长度136米, 最大可靠泊2万吨船舶, 设计高水位5.17米, 年通过能力共150万吨。

(2) 货物性质:铁矿石的主要货类有PB粉矿、PB块矿、球团矿、扬迪粉矿、纽曼粉矿、巴西粉矿、澳粉矿、澳块矿等, 以整船方式靠泊, 在货物装卸中, 为了提高作业效率, 码头在进行生产安排时, 经常是以包船方式进行安排, 多条作业线同时进行。

(3) 船舶类型:载重10000吨, 船长128米, 船宽18米, 满载吃水7.55米。

(4) 主要操作过程及工艺。

(5) 定额时间:以一个工班8小时计, 其中吃饭时间40分钟、准备及工尾收班50分钟, 一个工班的实际作业约为6.5小时。

(6) 铁矿石作业的劳动定员定额。

(7) 相关岗位定员及劳动定额。

参考文献

[1]宗蓓华, 真虹.港口装卸工艺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真虹.港口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梁晓峰.南港提高件杂货装卸作业效率研究[EB/OL].豆丁网.

劳动定额误差浅析 篇8

关键词:劳动定额,误差,解决方法

一、劳动定额误差的定义和影响

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生产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部门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标准限额。从劳动定额的定义上看,它限定的对象是活劳动的消耗量;而活劳动不像自动机器设备那样具有固定的节拍,它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也要受人的主观能动性影响;其本质上的不稳定必然造成它的实耗量与标准限额的差异。劳动定额误差就是根据定额原则制定的活劳动消耗量的标准限额值与实际消耗值之间的差异。如果我们采用时间定额,即指定额工时与实做工时的差异。

劳动定额误差过大会导致劳动定额水平失控或造成定额的不平衡;一方面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实现按劳分配原则,不能充分调动生产工人工作的积极性。

劳动定额误差越小,表明定额的准确性就高,那么劳动定额的水平也就越高。从劳动定额的性质上看,它要求定额水平是平均和先进;即大部分人经过努力可达到定额,部分人可超定额,少数人可能完不成定额;也就是说劳动定额在一定范围存在较大的误差。两者看似对立,其实并不矛盾;正是由于活劳动的不确定性,限制了我们不可能将劳动定额误差控制在一个统一而严格的范围内。但是,通过分析劳动定额误差的成因,却能帮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非正常性误差,减小正常误差,合理确定劳动定额水平的尺度,为提高劳动定额管理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劳动定额误差的形成原因

劳动定额误差的产生,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其形成的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

1、劳动定额的制定误差

在工业企业里,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通常有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类推法和技术测定法四种。在这四种方法中,经验估工法是根据工作经验估计制定定额,故它受定额管理员主管因素影响比较大,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误差会较大;统计分析法是根据过去的统计资料分析制定定额,资料积累的多少、记录的准确性以及分析的合理性都是影响定额误差的因素;比较类推法是根据典型工件的定额,比较制定类似工件的定额,因此典型件本身的定额误差以及分类质量的不足必然会带来新的定额误差;技术测定法是通过对技术文件分析计算制定定额,技术依据充分,定额质量就高。

由于在实际运用中普遍采用定额标准,而定额标准本身就有一个指定允差(大量生产±5%;成批生产±10%,单件小批±15%),因此,即使在与标准完全一致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制定出的标准限额至少也有±5%的复映误差。此外,在查定定额标准时,由于受影响因素变化范围的限制,有时采用外插法计算标准定额,也会产生新的定额误差。

2、工艺方法造成的劳动定额误差

在机械制造行业里,产品的工时定额主要是以加工的工艺为依据而制定的;而工艺文件的详尽程度又随生产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大批大量生产时,每道工序甚至每个工步都有详尽的工艺文件,这样制定出的劳动定额技术依据充分,定额工时的准确程度高,误差相对较小;而单件小批量生产时,产品的工艺文件通常比较简单、笼统,劳动定额的制定缺乏准确的技术依据,往往容易产生较大的定额误差。虽然劳动定额是针对科学合理的生产方法而言的,但产品生产工艺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并非永恒不变。有时,一个工件的加工工艺从技术的角度讲也许是合理的,但从劳动定额的角度讲却不是经济的。

图1是作者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实例:

零件名称:杆

材料:45

重量:1200kg

数量:1件

毛坯:锻件

加工工艺:

a)找正毛坯,打中心孔。T68

b)粗车各部,均留4~5mm余量。C650

c)找正外圆,车300内孔,留8~10mm余量。(外协)

d)调质HB240~280

e)车全部,▽1.6以上表面留1~1.5mm余量,总长留1mm,其余至尺寸。C650

f)大端加堵头。

g)找正,大端打中心孔。T68

h)精车各部,▽1.6以上表面留0.7~0.8mm余量,其余至尺寸。C650

i)磨▽0.8外圆至尺寸要求。(外协)

j)划2-M24孔线,划燕尾槽线及355-0.1-0.2加工线。

k)刨燕尾槽及355-0.1-0.2外圆平面至尺寸要求。10DD4040

l)钻孔2-M24孔。Z35

m)去毛刺

n)去大端工艺堵头。C650

o)检验入库。

以上是工艺员针对零件编制的加工方案。从工艺制定方法上讲,符合先粗后精、先主后次的工艺原则;但在实际加工中,当进行工艺序k项时却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刨削燕尾槽时需按线找正进行装夹,而由于工件重量大,外圆光滑,无着力支点,致使找正时转动困难;二是刨削380外圆上的平面时,由于工件无法可靠压紧而在加工时发生转动。以上两个问题最终虽然想法设法得到了解决,但加工的劳动工时却远远超过了额定工时,形成了近百分之七十的相对误差,给生产带来了较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工艺员没有从经济的角度去周密考虑工件的加工方案,如果将工序l项放在工序k项之前,并考虑合适的加紧方案,便可解决找正时无转动支点(可利用螺孔上螺钉)和工件夹紧不牢靠的问题,从而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

类似的因工艺方法问题造成定额误差的情况还有很多;如在批量生产时,划线工序不考虑制作样板,冷作件能借助机床弯压的不考虑制作小模具而以手工作业;不注意设置工艺夹头和工艺搭子;不考虑工件的多件、多刀同时加工;工序内容不注明设备、刀具的规格和型号;临时修改工艺内容而不考虑调整工时等。

3、作业条件造成的定额误差

劳动定额是针对正常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规定的活劳动消耗量的标准限额,可是实际生产中往往由于作业条件不符合标准而导致了定额误差的产生;具体有:(1)材料因素,如毛坯余量过大,材料硬度超出规定范围,材料成分不标准,热加工留有缺陷等;(2)设备状态因素,由于设备役龄长短不一,精度参差不齐,所以加工零件时的切削用量不能标准统一,致使工时的消耗产生误差;(3)管理组织的不善,如工夹具、刀量具的规格不全,性能不佳;技术服务的滞后;零件计量检测的低效;天车起重工的服务质量欠佳;磨刀砂轮的更换不及时等等,都会带来非正常性的劳动定额误差。

4、职工技术水平造成的定额偏差

劳动定额的制定原则要求定额水平对多数人而言必须经过努力可以达到,也就是相对中级工水平而制定的劳动限额;所以,当个人技术水平不一致时,劳动效益便有差别;技术水平或高或低都会随之产生相应的劳动定额误差,这属于正常性误差;而由于技术革新所产生的过大定额误差,则是非正常性的劳动定额误差。另外,当生产工人的技术等级和工作物等级不一致时,也会产生非正常性定额误差。

5、其他因素造成的定额误差

劳动定额误差的产生除了以上具体因素外,还受到以下几方面原因的影响:一是企业管理者对劳动定额工作重视不够,支持不力;二是劳动定额主管部门管理不严,部分定额人员素质不佳;三是企业员工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

三、如何减小劳动定额误差

从以上劳动定额误差的形成原因可以看出:因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以及由于个人技术水平的差异所造成的定额误差属于正常性定额误差;而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定额误差均是非正常性误差。对于非正常性误差,不可能完全消除,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减小;而对于非正常性的定额误差则完全可以通过改进工作方法从根本上加以消除,可采取的措施如下:

1、建立标准化劳动定额管理程序,采用先进合理、全面实用的劳动定额标准;在制定方法上积极推行技术测定法,加强计算机辅助劳动定额的应用,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2、加强技术管理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强化工艺纪律;严格对工艺文件的审查和技术经济分析,以消除工艺不当造成的定额误差,使劳动定额有准确的技术依据。

3、强化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现场管理,严格控制加工件的毛坯料余量,合理材料代用规格,保证设备性能精良;做好工夹量具的维护保养,加强生产辅助人员的管理和考核。

4、加强对生产一线工人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工人的技术等级水平;对于技术革新造成的定额误差要及时修订。

创新思维,实现劳动定额和谐管理 篇9

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 在方法研究及工作研究的基础上, 运用科学的方法, 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预先确定的时间消耗限额数量指标。

1.劳动定额的产生背景及属性

(1) 劳动定额与劳动的关系。人类为了生存, 首先必须解决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问题。因此, 就要运用各种生产工具对生产资料进行加工, 生产出满足人类需求的产品, 即劳动。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劳动进一步细化, 产生了作为衡量劳动价值尺度的劳动定额。凡是可量化的工作, 都需要制定劳动定额, 可见劳动定额与劳动密不可分。劳动二重性, 决定了劳动定额也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一方面, 它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职能, 是企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和水平的综合反映, 不受社会制度的影响,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另一方面, 它具有维护生产关系的监督、控制职能, 受社会制度的制约, 反映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商品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要素。企业的产品只有进入市场进行交换才成为商品。商品有价值与使用价值,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决定商品的使用价值, 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而商品的价值又是由凝聚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 劳动定额是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2.劳动定额的地位及作用

劳动定额的性质决定了它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劳动定额是企业编制计划的基础;劳动定额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劳动定额是开展劳动竞赛、推广先进操作方法、提高劳动效率的重要手段;劳动定额是人力需求预算的依据;劳动定额是按劳分配的重要依据;劳动定额是检验生产工艺是否先进合理的尺度。

3.生产成本与劳动定额的关系

生产成本是衡量企业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企业成本与市场成本之间的差异, 直接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方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 除扩大高获利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外, 主要靠降低成本。产品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及制造费等构成, 其中直接材料费是由材料消耗量与当地市场单位价格的乘积决定的, 直接人工费是由生产产品的活劳动消耗量决定的, 制造费的构成较为复杂, 但基本都是时间的函数。可见, 降低产品的活劳动消耗量是降低产品成本的关键。

劳动定额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劳动定额的管理, 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使企业的活劳动消耗水平尽可能地等于或超过社会平均水平, 增强企业产品赢利能力。加强劳动定额管理是降低产品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有效途径。

劳动定额管理

劳动定额的管理是调节企业劳资双方关系的纽带, 对确立企业劳动关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企业、员工之间较为敏感的话题, 劳动定额管理工作是建立和谐融洽的劳动关系的助推器和润滑剂, 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纽带。因此, 劳动定额从业人员一定要通过自身的工作, 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但长期以来, 企业的劳动定额管理工作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管理模式, 以工艺为研究对象, 对产品定额进行制定、实施、统计分析及修订。工作的特殊性使员工对其产生偏见。同时, 企业产品大多以手工作业为主, 品种多、批量小, 生产线不固定等等, 这些主客观因素直接制约着企业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劳动定额管理正在由传统向现代的方向进行转变。

1.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正确引导广大员工参与劳动定额管理工作

(1) 通过新闻媒介宣传劳动定额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 只有让广大员工了解劳动定额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才能得到员工的理解与支持。劳动定额专业人员, 一定要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 深入生产一线, 替职工排忧解难, 为劳动定额的制定、实施和修订, 铺平道路, 进而为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顺利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 发挥党政工团组织的政治优势,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为劳动定额的贯彻实施保架护航。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对劳动定额水平有极大影响, 劳动定额的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要充分发挥企业各级组织的政治优势, 调动积极因素, 做好广大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确保劳动定额顺利贯彻实施。

(3) 加强企业劳动定额从业人员素质建设。劳动定额工作既属于技术工作范畴, 又属于管理工作范畴, 这就对劳动定额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中, 一名合格的劳动定额员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化、技术和业务理论水平, 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还要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并了解劳动工效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和价值工程学等多种科学。要通过多种渠道, 以自学与培训相结合, 建设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技能精通的劳动定额专业人员队伍, 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

2.创新思维、与时俱进, 从劳动定额管理角度, 开创以人为本的新型劳动关系

(1) 加强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 找出一条适合本企业的劳动定额管理办法。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重视和发挥人的潜能, 实现劳动过程中人、物、环境在生理、心理方面的最佳结合, 达到“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的综合要求, 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实现企业与个人双赢。要改革现有的劳动定额管理办法, 创新思维、与时俱进、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 开展时间和方法研究, 逐步引入现代劳动定额管理理念, 正确处理“效率”与“和谐”的关系, 使劳动定额管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为企业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2) 推进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 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影响。劳动定额标准化的产生和发展有深刻的经济背景和意义, 它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 具有科学性、技术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劳动定额标准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就其本质属性而言,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 大力推进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 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干扰, 是现代劳动定额管理的时代主题。

(3) 开展劳动定额集体协商工作, 建设劳动定额管理新局面。基于企业实际, 大胆尝试二级管理模式。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属系统工程, 应充分考虑企业产品“多品种, 小批量”的特点。一般定额水平的确定、定额的修改、全厂定额的汇总和定额工作规章制度制定等全厂性的工作, 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开展;具体工序定额的制定修改、日常定额的管理贯彻、原始资料的收集汇总、统计分析等基础性工作, 由各二级单位及班组进行。在此基础上, 建立劳动定额三方协调机制, 公司成立劳动定额协调管理委员会, 负责处理劳资双方关于劳动定额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初步开创劳动定额管理新局面。

劳动定额管理的作用及其强化 篇10

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

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实行“承包制”和“体制改革”后, 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 部委转变成协会, 不再具有行业管理职能。在这种情况下, 劳动定额处于“政府无人管, 行业无权管, 企业随意管”的状态。

2.多数企业对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企业认为采取签订劳动合同、实施责任制等办法就能完成生产任务, 自下而上形成了一种漠视态度, 把劳动定额工作当做“鸡肋”, 从事这项管理工作的人员在部门处于边缘位置。有的企业甚至抛弃劳动定额管理, 用工作机会、金钱和威慑等作为压力, 提高效率。

3.许多企业在确定劳动定额时, 缺乏统一的科学的计算方法和依据, 往往根据自身的需要寻找不同的依据。例如, 有的企业沿用过去本行业劳动定额标准, 或以过去老标准与经验估工相结合, 有的干脆“拍脑门儿”而定, 五花八门, 各自为政、各取所需。

4.某些企业利用不合理的劳动定额, 任意安排劳动者承担超强度的工作量, 这样对劳动者不仅会造成精神压力, 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例如, 西安某建筑工地运输车, 满载土渣超速行驶, 先后撞死多人。通过调查得知, 司机为了完成每日规定的运土渣车次, 常在疲惫状态下驾车。最近几年发生的触目惊心的矿难事故, 其原因虽是多方面的, 但与经营者贪婪无度, 任意提高产量定额有很大关系。人的潜能是有极限的, 企业制定劳动定额必须符合科学原则, 效率和效益不是靠“拼命”得来的, 而应靠科学管理。

劳动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1.劳动定额管理是各项管理的基础。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先生的科学管理, 是从寻求用科学的方法确定“一天公平的工作量”开始的。他把制定劳动定额和实行计件工资作为科学管理的首要问题,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 创建了一系列科学管理理论。他把劳动定额比做拱门的拱顶石, 他认为没有拱顶石的拱门是要倒塌的。这说明, 劳动定额管理是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一些发达国家秉承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依靠开展劳动定额研究, 挖掘生产潜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领域、不同的阶段, 世界上许多知名企业仍在以泰勒管理理论为基础, 进行吸纳、调整、创造和整合, 使企业始终保持核心竞争力, 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 直至成为全球同行业的“霸主”。

2.劳动定额管理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府着眼于长远发展规划, 认识到抓好企业基础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982年5月, 劳动人事部、国家经济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企业编制定员和劳动定额工作的试行方法》, 强调“编制定员和劳动定额 (简称定员定额) 工作, 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是实行经济责任制, 加强企业管理, 贯彻“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原则不可缺少的依据和条件。加强企业定员定额工作, 是为了更好地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 合理地安排和使用劳动力, 提高劳动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 笔者所在的天津宏大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宏大公司) , 建立健全各项定额管理制度、各种统计台账。全公司凡能实行劳动定额的岗位, 一律实行定额管理。各工种实行不同工时考核制度, 最初规定车工每日必须完成504工分、钳工每日必须完成528工分。完成这些工分将得到基本奖6元, 超额工分按分值另计奖金。当时员工的干劲十足, 生产形势蒸蒸日上。随着企业不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 定额工时、完成定额指标不断调整, 员工连年涨级, 工资收入逐年提高。这说明, 劳动定额发挥了基础管理作用, 激发了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创造了经济效益, 企业和员工都获得了收益, 实现了“双赢”。至今, 宏大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仍拥有良好的市场基础, 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有些企业的生产设备、人员配置虽然达到了一定规模, 但是产品产量却远远滞后于预期目标, 员工消极情绪弥漫, 生产效率较低。这些问题涉及生产计划的制定, 定岗定员、物资采购、设备配置等, 归根到底是重要管理基础——劳动定额的作用被忽视。还有些企业一直沿袭过去的定额管理理念, 方法单一、定额不合理, 把实行劳动定额归结为“刺激”员工干活, 未充分发挥劳动定额在计划生产、定岗定员、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基础数据失去科学性, 其他管理工作自然就会缺乏合理的依据, 以致造成企业背负高昂的运行成本。

企业如何强化劳动定额管理

企业只有强化劳动定额基础管理,才能使其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才能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保障劳动分工与协作关系更加协调和顺畅;才能确保落实“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此外,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各行各业应建立统一的衡量劳动消耗量的标准,以使本行业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劳动定额时,有“法”可依。

1.在转变管理理念和组织结构变革中强化劳动定额管理。随着产业结构改造升级,企业的劳动定额管理理念和方法,也应随之转变。一是自上而下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实行劳动定额是企业一项重要基础管理工作,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可靠保障,是挖掘潜力、降耗节能的途径之一,使经济增长量能够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二是成立专门从事劳动定额管理的部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定额管理队伍,管理人员要懂技术、懂管理、懂人员设备配备、懂成本核算等,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高质量增长。三是推行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使劳动定额制定向科学合理方向发展。

2.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强化劳动定额管理。现代劳动定额是企业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中长期生产经营计划,以及各种生产作业、劳动组织、财务成本年度计划的重要前提;是企业革新挖潜,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增强员工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是企业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付酬”分配原则,建立“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公平”薪酬制度的基本保障。有秩序的生产过程,自始至终离不开劳动定额管理。例如,宏大公司每当年底预测企业明年发展方向、各项经济指标时,先要核定全年计划工作量,财务部门核定各项管理费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核定工资总额,生产部门编制计划,各加工单位进行平衡,以确定大约需要的机床设备和劳动力。每月分配员工报酬时,以完成工分多少计算应得报酬。所有这些工作过程,定额工时贯穿始终。因此,如果在劳动定额上“大做文章”,那么企业将获益匪浅。

3.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强化劳动定额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经营管理都产生着重大影响。劳动合同法规定, 劳资双方在平等和充分协商的基础上, 将涉及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劳动量、工作时间、报酬等劳动者切身利益问题写入集体劳动合同条款中, 以规范双方的行为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签订劳动合同本身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但上述大部分内容均与劳动定额工作关系密切。一个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分析招聘需求时, 如果不能将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与现有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相结合, 根据劳动消耗进行推算, 那么对人员需求量预测将会不着边际;如果不能准确地反映不同生产环节的劳动差别, 那么设计绩效指标体系难免出现粗糙现象。所以, 劳动定额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在提高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中强化劳动定额管理。企业要想不断提升创造效益的能力, 就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产品设计部门要不断改进原有设计、研发新产品, 工艺部门要改进工装、采用先进工艺, 都需要增加投资。然而, 劳动定额所研究的是提高内涵效率, 即在不增加投资、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 寻找提高效率的方法。在全球金融危机中, 制造业企业面临市场“需求剧减, 投资过剩”的局面, 生产陷入低迷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劳动定额显示出独特的作用, 可优化操作动作, 降低工时消耗;在保障完成生产任务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下, 节约使用劳动力, 减少人力资源浪费。

项目定额标准体系解读 篇11

体系建设

项目定额标准,是指为满足项目支出预算管理需要,在对预算项目进行合理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项目的资产配置量、资产消耗量或业务工作内容为主要对象确定的预算支出标准。

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是部门预算管理和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的重要支撑。自2009年全面启动标准体系建设以来,在中央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初步形成了目标明确、职责清晰、程序规范、运行有序的工作体系,在全面规范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分配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最初的建设目标和改革任务相比,相关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整体项目定额标准的理念尚不深入;项目多标准少的矛盾依然突出,大量项目还缺乏相应的标准制约;项目定额标准尚未与预算编制和管理工作有机融合;整体工作推进机制不够顺畅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快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同时,新预算法要求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制定的预算支出标准编制预算,《决定》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建设。新形势下,加快推进中央本级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既是加强部门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的现实需要,也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必然要求。

必然选择

项目化管理是我国预算绩效管理不可逾越的环节。从国外经验来看,美国是先有60年代的“预算项目管理”(PPBS),尔后才有90年代的绩效管理(PB)的。而我国的绩效评价覆盖率低,与预算项目“多散杂”、部门预算缺乏对项目的“入口控制”机制有直接关系。建立项目定额标准体系,正是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绩效预算管理成果,推进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中央本级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和《决定》有关精神,准确把握项目支出管理的特点和规律,紧扣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实际需求,加快编制进度,规范编制行为,创新建设方式,健全应用机制,优化管理流程,加强基础工作,努力构建内容完整、结构优化、定额科学、程序规范、修订及时的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自我国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以来,一直在不断完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的建设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适应经济发展的评价管理办法。2012年10月30日,财政部发布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2-2015年)》,其中,绩效指标体系建设工作是《规划》强调的重点工作之一。绩效指标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具体的部门及项目评价为支撑,通过对部门和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能够有效地反映出绩效指标体系的运行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而为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在各项部门和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中,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是政府业绩考核体系的组成部分,在现阶段我国尚不具备完善的绩效预算技术条件的前提下,应以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为突破口,改进并构建基于绩效预算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逐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夯实基础。

建立项目定额标准体系,有利于推进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更加全面地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了考核标准,将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嵌入部门预算管理过程,实现了标准建设管理与预算编制管理的有机融合,进而为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互相结合

在《通知》的指导下推进项目定额标准体系建设,需要配合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的建设工作,二者相互支撑,相互补充。通过完善项目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推进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进而指导整体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而体系建设工作的成果反过来也会对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有积极意义。

(一)加快项目定额标准编制进度,规范编制行为

《通知》规定,对于已纳入建设计划但未按期完成的项目支出定额标准,牵头单位要有效突破阻碍瓶颈,加快工作进度,务必于2016年6月底前完成。结合项目支出管理需要,适时增加通用和专用定额标准建设任务,重点加快资产配置标准和部门内部标准建设,力争在2018年以前实现80%以上适合实行标准管理的二级项目都有标准可依,按标准核定。编制支出标准应以市场难以发现支出标准、可量化、经常性的支出项目为重点,坚持急用先行。项目支出定额标准要经济合理、简便易行,充分考虑流程再造、资源整合、技术进步等节支因素,并与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总体水平、国家财力状况以及预算安排情况相衔接。

通过推进项目定额标准编制工作和规范编制行为,能够提高项目部门及单位对项目的效率和成果的重视程度,完善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环节,在此基础上为建设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二)创新项目定额标准建设,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对于支出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同类项目,可按类别采取相互协调等方式共同编制。项目支出定额标准既可以专门经费定额标准的形式发布,也可在制定相关资金财务管理办法时一并明确。对于前期试点平稳、符合预算实际的部门内部标准,可按程序报财政部批准后明确为专用定额标准,作为中央财政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物价水平变动、技术改革创新、部门职能调整、财务制度变化等情况,及时调整定额标准。

在项目定额标准动态管理的基础上,对于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的规定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随时根据相关部门及项目的推进情况,适度对指标体系内容及侧重进行调节,结合部门过往年度工作推进及完成情况对项目和部门进行评价,都有利于整体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健全定额标准应用机制,优化相关管理流程

通过实施项目定额标准,财政部将把标准应用情况作为考核中央部门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标准管理工作成效显著的部门进行表扬和鼓励,对应用标准不力、超标准申请预算较为突出的部门,酌情核减部门年度预算总规模。各部门需将标准管理工作全面嵌入部门预算管理过程,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建设计划的申报、审核和批复等工作与部门预算申报、审核和批复等工作同步进行。

在建立定额标准机制和相关流程管理工作方面,与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工作要求基本一致,奖优惩劣,通过历史情况和当期情况相结合,判断对部门的预算批复是否合理。定额标准的完善情况可作为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情况的一个参考方面,纳入整体考核。

(四)加强基础管理工作,为定额标准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开展定额标准应用,离不开更完善的信息技术支持,因此需加强财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技术加强标准建设所需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总结提炼标准建设规律,探索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加快建设项目支出定额标准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信息化水平。

在完成初步建设的前提下,根据加强和改进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项目分类,科学设置支出项目,规范项目管理制度,为建立项目支出标准提供便利条件。研究推进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公开工作,凡不涉密的标准,应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既要符合预算公开的管理要求,也有利于后续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

浅谈加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 篇12

1 先进的劳动定额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

所谓定额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所规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或消耗方面应当遵守或达到的标准量。而劳动定额, 就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劳动定额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 是组织协调生产、降低劳动消耗、提高劳动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4,5,6]。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劳动定额是企业编制计划的重要基础[7]。企业在编制生产计划、财务计划、人力资源计划时, 都要以劳动定额作为依据。只有依据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 才能合理地配备劳动力;才能够保证生产高效、均衡、协调进行。

2) 劳动定额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秩序, 有序组织生产的有效手段。有了劳动定额就可以通过它的完成情况, 及时了解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 加强工序间的平衡, 减少窝工浪费, 保证生产任务按时完成[8,9]。

3) 劳动定额是实行经济核算和降低产品人工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如果没有定额, 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心中无数, 就难以知道这种投入的多与少, 是节约还是浪费, 也就无法进行经济核算, 达不到充分利用人力、降低产品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4) 劳动定额是企业建立有效约束、激励和竞争机制, 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付酬”的分配原则, 建立对外具有竞争力, 对内具有公平性的薪酬制度的基本保障。

2 企业内部劳动定额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2.1 劳动定额管理的随意性

在企业内部, 有些基层单位对劳动定额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认为定额组织生产没有行政命令来的快, 劳动效益意识淡薄, 劳动组织不按实际需要, 派工用人拍脑袋多, 讲科学、讲效率少, 劳动没有定额, 用工不合理, 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另外有些基层单位过分地注重劳动定额的分配职能, 把劳动定额看成是调节分配的一种手段, 他们任意变更产品定额, 人为地破坏劳动定额的平衡, 严重地忽略了劳动定额的科学性。

2.2 有定额标准而不严格执行

由于管理和自身利益的需要, 不同的基层单位执行着不同的劳动定额标准, 严重地破坏了劳动关系的和谐。通过调查分析, 发现有的生产单位员工定额完成率平均达160%;还有的生产单位员工定额完成率可达300%或更多。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企业内部产品劳动定额制定没有统一标准或有标准不执行, 定额管理混乱, 各自为政。这种做法, 直接影响劳动定额的公正、公平和诚信原则, 弱化了劳动定额在生产中的管理职能[10]。

2.3 从事劳动定额工作的人员敬业精神不足

劳动定额的管理人员本应恪尽职守, 但在现实工作中, 有些定额管理人员对基层单位的劳动定额台账记录不全面、统计分析不认真, 劳动定额标准几乎没有根据其先进设备的使用、工艺技术的改进而进行及时的修订, 形成与市场中同类型的产品定额标准水平相差的距离越来越大, 从而暴露出了企业中现行定额水平偏低的现象。

2.4 劳动定额业务管理覆盖范围过窄

长期以来, 劳动定额工作只偏重于直接生产岗位定额管理, 对于辅助生产岗位、技术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没有列入定额管理工作中;人员定额管理同样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企业内部定员的控制指标年年都在测算下达, 但任务量、交货期等诸多因素的不确定造成定员计划弹性有余、刚性不足, 从而造成有些基层单位严重超员, 造成人浮于事, 工作量不饱满;而有些生产急需要的缺员岗位和一线人员却得不到及时调剂和补充。

总之, 现行的劳动定额管理工作, 仍未完全摆脱计划体制下的行政管理模式, 管理范围、手段、水平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效率管理方式, 尤其不能满足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需要, 达不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 企业内部劳动定额管理主要问题的形成原因

企业劳动定额管理不到位, 严重影响了劳动定额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发挥。目前大多数企业对劳动定额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重视不够, 由于受传统思想认识和管理方法的束缚, 在推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劳动定额工作往往喊起来重要, 用起来次要, 干起来不要, 使得劳动定额工作水平不高、标准不严。有些定额标准长期不修订, 与实际工作要求难以相适应。有些单位还出现了定额有标准, 无落实, 甚至用行政手段管理劳动定额, 未把劳动定额纳入科学技术管理的轨道。

人员定额没有真正体现以效益用人为中心的节约效能原则。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企业内部还有一种追求的是完成计划任务的最佳化, 而不注重实现效益最佳化, 在完成计划任务的过程中, 不计人工成本, 不讲投入产出, “定员”观念非常淡薄, 人浮于事现象极为普遍;定员指标也是打到哪、指到哪, 没有标准可言。

定额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偏低, 跟不上市场的需要。目前, 大部分从事劳动定额工作的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 理论知识不扎实, 缺乏生产一线历练;管理方法及管理手段没能很好地结合科学的管理理念;企业内部的主管部门统一规划与指导意见不到位, 对定额制定没有统一的标准;现行定额与市场或同行业标准相差较大, 所有这些对提高企业内部的劳动定额管理水平都将产生很大影响。

4 企业内部加强劳动定额管理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4.1 健全劳动定额管理体制

1) 加强定额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管理, 改变定额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 使定额管理工作不脱离企业的生产特点, 不生搬硬套上级标准, 深入细致地研究本单位各个工种、岗位的生产性质, 以服务生产为出发点, 充分考虑企业的总体利益和定额水平的平衡;建立健全基层单位定额工作管理台账, 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让新制定或修订的定额标准, 通过广泛地宣传, 及早在生产中使用, 以激励员工生产的积极性。

2) 建立劳动定额管理体制的自我完善功能, 向科学管理模式发展, 即建立起从方法研究到时间研究, 从工时效率到工时有效利用, 从定额的制定、贯彻到激励与反馈等全面效率管理体制, 并扩大劳动定额管理的覆盖面, 由传统的单一管理逐步转向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的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系统化管理。

3) 培养造就一批素质好, 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定额专业人员队伍也是当务之急。经常进行定额专业人员的理论知识、业务能力培训学习, 掌握行业内劳动定额标准化、现代化方面的理论知识、业务技能和信息资源;组织开展咨询服务和经验交流活动, 取长补短, 及时推广新工艺、新方法, 使其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4.2 推广实行劳动定额标准化

劳动定额标准是在劳动管理实践中, 对劳动定额各个环节中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 达到统一, 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企业内部实行劳动定额标准化, 即按照制定标准的原则、程序和要求, 在研究、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劳动定额标准, 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合理地确定劳动定额标准, 使整个劳动定额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不断地推动劳动定额工作水平的提高, 并能够提高劳动定额严肃性和权威性, 可使劳动定额工作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

劳动定额标准化, 它不仅能为企业内部科学制定劳动定额提供必要的指导, 同时还能解决各基层单位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技术要求不统一、制定程度不规范、定额水平科学依据不足、缺少衡量程度、合理性差、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以及重复劳动等问题。所以说, 实行劳动定额标准化是劳动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

摘要: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但是, 在现代企业内部的劳动定额管理现状却问题频出, 情况使人担忧。劳动定额管理的随意性、劳动定额制定标准的不统一等现象, 制约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 破坏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究其原因, 主要是企业劳动定额管理不到位;人员定额没有真正体现以效益用人为中心的节约效能原则;定额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偏低, 跟不上市场的需要等。文章通过分析这些问题, 指出了企业内部应建立健全劳动定额管理体制, 推广实行劳动定额标准化等建议。

关键词:劳动定额,经济效益,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陈享光.当代中国经济[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2.

[2]安鸿章, 余刘军.现代劳动定额学[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6.

[3]皇甫建平, 纪国莲.谈劳动定额管理与企业经济发展的关系[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2007 (7) :12.

[4]闫萍.浅析企业的劳动定额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25) :33.

[5]杨德民.劳动定额管理的定位与发展[J].航天工业管理, 2003 (5) :13-15.

[6]唐晓光, 徐洪江, 蔡启明.工业企业劳动定额的分析与制定[J].商业研究, 2004 (16) :21-23.

[7]张志君.科学制定劳动定额[J].中国劳动, 2004 (11) :79.

[8]吴春梅, 刘忠玲.浅析劳动定额与企业管理[J].中国林业企业, 2004 (4) :77.

[9]潘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加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J].新疆有色金属, 2002 (2) :21.

上一篇:中学美育的困惑论文下一篇:德育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