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表格教学(精选12篇)
电子表格教学 篇1
随着我国初中阶段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而目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在电脑网络等方面兴趣非常大,而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应用却缺乏兴趣。如此一来,当他们将来在运用电脑的基本技能完成作业的时候,必然会麻烦重重。为此,对学生加强电子计算机基本技能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Excel是微软公司出品的Office系列办公软件中的一个组件,可以用来制作电子表格、完成许多复杂的数据运算,进行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并且具有强大的制作图表功能。因此,学生如果能够比较熟练地应用这种软件,将来必然会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学习必备手册。
一、巧妙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
教师要通过巧妙地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并督促学生完成这些教学任务,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Excel电子表格的学习效果。教师可和有经验的同行相互切磋教学方法,认真设计出符合学习者学习特点的教学任务。每个教学任务的制定都应从教学目标出发,使得学生在参与学习任务活动当中巩固自身已学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先讲解应掌握的知识点,然后给出完成任务的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引导学生在练中学。
例如在学习Excel电子表格单元格设置时,教师可设计如下任务:第一,在A1单元格内输入标题“潮流前线2013年销售情况”,对从A列到E列中的内容做居中处理,并设置成红色字体、宋体五号字等。该任务主要教会学生如何设置简单的单元格文字格式以及跨列居中的技巧。第二,用人民币符号形式来表示出潮流前线2013年各个季度的销售总额,小数点保留一位。该任务主要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单元格中数字的格式。第三,对整个表格进行加边框处理,标题除外,内边框设置成红色细虚线,外边框设置成双线蓝色。该任务主要教会学生如何设置边框问题,以加深对Excel电子表格的学习。上述设计出的几个任务均是以实际运用为出发点,在参与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巩固并掌握所学知识。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任务的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特点,尽可能地探索出能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然后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学习。
二、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并讨论设计出的教学任务
教师在设计出教学任务后,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自我分析,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教学任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果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做好记录,以便作为下次的参考。
例如在学习Excel表格制作的过程中,教师给出让学生制作本班全体学生考试成绩表的任务。任务下发后,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应如何才能完成任务,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解决方法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不断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并尝试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学生通过使用之前课堂中所教的知识点来完成任务、数据的输入以及格式的设置技巧等,能够促进他们更快地解决问题。具体实践过程中必定会需要用到还未学习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循循善诱,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引入新知识,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使得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提高Excel电子表格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在不断探索操作中获得成就感,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了他们勇于开拓进取、独立探索的创新意识。
三、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既是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又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更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以及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适当予以引导,从旁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这样,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使得Excel电子表格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在Excel电子表格教学中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实质上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有机结合的过程,使得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巩固已掌握的知识。这一教学方法符合Excel电子表格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观念,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
四、展开互评与自评,巩固所学知识
任务驱动法的基本教学形式是先通过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再让学生自主完成该任务,待任务完成后,师生之间进行讨论分析,并对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最后得出任务实践小结。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应及时对所提交的作业展开讨论交流,并对具体学习情况做出总结反馈。例如教师将班级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情况的检查工作。教师先将全班52人分成四个小组,并选出每组的组长,由组长负责情况的检查工作。接着在进行讨论交流时,可选出组内较优秀的作业作为代表,展示给其他学生观看,以此作为榜样,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对于还有提升空间的作业,可由全班学生进行建议处理,已取得更大的进步。最后由教师对此作出点评和总结,提出个人意见,以达到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总之,Excel电子表格作为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一个模块,教学内容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并且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能够顺利展开。
摘要:学习Excel电子表格需要加强实践性操作来巩固理论知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在Excel电子表格教学中获得更多的技能。而任务驱动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提出的,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通过探索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Excel电子表格教学,实践应用,对策
电子表格教学 篇2
一、启动 excel 单击开始→单击程序或所有程序→指向microsoft office→单击office excel2003
二、保存excel 单击文件→单击保存→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需要保存位置输入文件名称→单击保存
三、关闭excel 单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要保存单击“是”→不保存单击“否”
四、相关概念
一个工作簿(book)中通常包含3个工作表(sheet)它默认的是sheet1sheet2sheet3 一个工作簿中最多可以有255个工作表, 一个工作表由65536行和256列组成
工作表中空白的方框称为单元格单元格是工作表的组成部分
五、如何选择需要的对象
选择一个单元格:直接在要选择的单元格上单击 选择一行:将鼠标指针指向要选择的行号上单击 选择多行:就在要选择的行号上拖动 选择一列:就在列标上单击即可
选择多列:在要选择的列号上从第一个要选择的列开始拖动
选择整个工作表:单击工作表上的全选按钮(在行和列交界的那个空白的 长城电脑培训:做中国最好的县级电脑培训机构、传播最前沿的电脑知识
单元格)选择多张工作表:按住ctrl不放在要选择的工作表标签上单击
在excel中,插入图片、艺术字、等方法和word是一样的
六、在单元格内输入内容
选中要输入内容的单元格直接输入需要的内容即可
如何在不同的单元格内一次性输入同样的内容:选中要进行输入内容的单元格→在编辑栏内输入需要的内容→按一次ctrl+Enter
七、其他值的输入
1分数先输入一个0,按一次空格键,再输入1/2; 2时间:输入当前时间用”ctrl+shift+;”
日期:输入“1/2”;表示是1月2日.输入当天的日期按ctrl+;
八、如何给工作表改名
指向要改名的工作表标签→单击鼠标右键→单击重命名→输入新的工作表标签名称在任意一单元格单击即可
九、如何给工作表标签设置颜色
指向要改变颜色的工作表标签→单击鼠标右键→单击工作表标签颜色→选择需要的颜色→单击确定
十、如何插入工作表
单击要插入工作表旁边的工作表标签→单击鼠标右键→单击插入工作表→单击确定
十一、如何改变工作表标签的位置
将鼠标指向要插入的工作表标签上→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动工作表标签 长城电脑培训:做中国最好的县级电脑培训机构、传播最前沿的电脑知识
到需要的位置放开即可
十二、如何删除不要的工作表
将鼠标指向要删除的工作表标签上→单击鼠标右键→单击删除
四、如何隐藏工作表 单击窗口→单击隐藏 重复一次可以取消隐藏
十三、移动或复制工作表
1在工作表标签上右键→单击“移动或复制工作表”,→然后在弹出的移动或复制工作表“对话框”中选择需要的选项→单击确定;如果是复制就在建立副本的前面单击打“”
十四、改变默认工作表个数
单击“工具”→单击“选项”→单击“常规”选项卡;→在新的工作簿里的工作表后面输入你要设置的工作表个数→单击确定 单元格的操作
十五、清空单元格内容
选中要清空内容的单元格→单击鼠标右键→单击清除内容
十六、如何有规律的填充数据
1在要填充数据的第一个单元格内输入内容→将鼠标指向该单元格的右下方→当鼠标变成十字型时按住鼠标不放拖动到需要的位置放开→单击旁边的自动填充按钮→选择以序列方式填充 如:要填充135„..101或246„..102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格输入值→选中→将鼠标指向该单元格的右下方 长城电脑培训:做中国最好的县级电脑培训机构、传播最前沿的电脑知识
→当鼠标变成十字型时按住鼠标不放拖动到需要的位置放开 单元格的操作
十七、如何设置数字类型
选中要进行设置的内容→单击格式→单击数字→单击需要的类型→单击确定
十八、设置对齐方式
选中要进行设置的区域→单击格式→单击单元格→单击对齐→在方框内进行设置→单击确定
十九、平均分布行与列:
选中多行或多列>>> 进行随意调整任意一行或列的宽或高度。
二十、单元格符号的含义:
“#”,表示单元格列宽不够。二
十一、如何输入身份证号码
选中单元格格式 单元格文本。
在录入数字之前加英文 “
’
”.二
十二、强制换行: ALT+ENTER 二
十三、设置字体字号
选中要进行设置的区域→单击格式→单击单元格→单击字体→在方框内进行设置→单击确定 也可以设置边框图案等 二
十四、合并单元格 长城电脑培训:做中国最好的县级电脑培训机构、传播最前沿的电脑知识
选中要进行合并的单元格→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合并及居中按钮
二十五:每次选定同一单元格
有时,为了测试某个公式,需要在某个单元格内反复输入多个测试值。但每次输入一个值后按下Enter键查看结果,活动单元格就会默认移到下一个单元格上,必须用鼠标或上移箭头重新选定原单元格,极不方便。如果你按“Ctrl+Enter”组合键,则问题会立刻迎刃而解,既能查看结果,当前单元格也仍为活动单元格。
二十六:将Word表格转换为Excel工作表
有时需要将WPS/Word编辑过的表格转换成Excel工作表,可利用Excel的数据库操作、宏操作等功能进行分析、处理,转换方法非常简单: 1.启动Word,打开Word文档,拖动鼠标,选择整个表格,再在“编辑”菜单中选择“复制”命令;2.启动Excel,打开Excel工作表,单击目标表格位置的左上角单元格,再在“编辑”菜单中选择“粘贴”命令。二
十七、固定显示想要的列
不少人在工作中用Excel做工资表时,由于工资表项目很多,往往一行信息不能同时显示在屏幕上,给日常的查询和变动工资输入带来一定困难。用下面的方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表格中单击要冻结列的右边一列,然后单击“窗口→冻结窗格”命令即可。如果你想撤消此功能,点击“窗口”菜单,原来“冻结窗口”命令变成“撤消窗口冻结”,单击它即可。
二十八、如何使用自动求和 长城电脑培训:做中国最好的县级电脑培训机构、传播最前沿的电脑知识
选中要计算的单元格并多选择一个空白的单元格→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自动求和按钮→将鼠标指向得到结果的单元格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动即可
二十九、如何使用自动平均值
选中要计算的单元格并多选择一个空白的单元格→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自动求和按钮下的平均值→将鼠标指向得到结果的单元格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动即可
三
十、如何用函数计算一个人的年龄?
将光标放在要得到结果的单元格输入=DATEDIF(“1973-4-1”,TODAY(),“Y”)符号要在英文输入法状态下输入才有效按一次回车键即可
三
十一、如何用函数计算某一日期至今间隔的月数?
将光标放在要得到结果的单元格输入=DATEDIF(“1973-4-1”,TODAY(),“M”)符号要在英文输入法状态下输入才有效按一次回车键即可
三
十四、如何用函数计算某一日期至今间隔的天数?
将光标放在要得到结果的单元格输入=DATEDIF(“1973-4-1”,TODAY(),“D”)符号要在英文输入法状态下输入才有效按一次回车键即可
三
十五、如何用函数计算不算年数间隔的天数?
将光标放在要得到结果的单元格输入=DATEDIF(“1973-4-1”,TODAY(),“YD”)符号要在英文输入法状态下输入 长城电脑培训:做中国最好的县级电脑培训机构、传播最前沿的电脑知识
才有效按一次回车键即可
三
十六、如何用函数计算某一日期至当前日期的不计月份和年份的间隔天数.将光标放在要得到结果的单元格输入=DATEDIF(“1973-4-1”,TODAY(),“MD”)符号要在英文输入法状态下输入才有效按一次回车键即可
三
十七、如何用函数计算某一日期至当前日期的不计年份的间隔月数.将光标放在要得到结果的单元格输入=DATEDIF(“1973-4-1”,TODAY(),“YM”)符号要在英文输入法状态下输入才有效按一次回车键即可 三
十八、使用if函数
它是条件函数:它可以判断一个数值的结果:如优、良、中、差、合格、不合格;或被什么学校录取
将要进行设置的数据写好→在相应的单元格输入例=if(a1>90,””,if(a1>80,””,if(a1>70,””,if(a1>60,””,””有多少个条件就按多少个“))))括号→按一次回车键,再拖动即可。
注:输入符号要在英文输入法状态下,并且一次只能算出一列。设置标准的列宽在列与列的交界处双击 三
十九、如何提取身份证号码上的年月日 1种方法:
先在A1单元格输入身份证号码→在要得到结果的单元格粘贴 =IF(LEN(A1)=15,MID(A1,7,2)&“-”&MID(A1,9,2)&“-”&MID(A1,1,2),MID 长城电脑培训:做中国最好的县级电脑培训机构、传播最前沿的电脑知识
(A1,7,4)&“-”&MID(A1,11,2)&“-”&MID(A1,13,2))即可,后面的拖动就可以了 2种方法:
先在B2单元格输入身份证号码→在要得到结果的单元格粘贴=IF(LEN(B2)=15,19,"")&MID(B2,7,6+(LEN(B2)=18)*2)四
十、公式的输入的含义
方法一:在编辑栏中输入公式方法二:在单元格里直接输入公式 注意:在按Enter键确认输入的公式之前,公式实际上并没有被存储在单元格中,可以单击编辑栏左边的“取消”按钮或按Esc键来取消输入的公式。
四
十一、函数的中文含义 Sum:求和 Average:平均值 Max:最大值 Min:最小值 Rank:求名次
=RANK(A1:A12,$A$1:$A$12)如何使用:
先要在得到结果的单元格内输入“=sum()”“()”内输入要计算的单元格名称,不相连的“(A1,A5,B2,B4)” 相连的“(A1:D5)” 四
十二、使用自动筛选
选定要进行筛选的单元格→单击数据菜单中的筛选命令中的自动筛选→ 长城电脑培训:做中国最好的县级电脑培训机构、传播最前沿的电脑知识
可通过标题行中出现的筛选按钮选择显示符合条件的 四
十三、如何创建图表
在Excel将表格的样式做好→选中要做图表的区域→单击插入→单击图表→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需要你需要的样式→根据提示操作完成即可.四
十四、使用批注
选中要进行设置的单元格→ →单击插入批注→ →在弹出的方框中输入内容→ →下次指向该单元格即可看到相应的内容 四
十五、文本串联符的使用
选中要得到结果的单元格→输入=号→用鼠标单击第一个要串联的单元格→输入&符号→再用鼠标单击最后一个要进行串联的单元格即可 四
十六、引用操作符的含义
(:)冒号:表示两个单元格之间的所有单元格,如B5:D8表示包含:B5B6B7B8C5C6C7C8D5D6D7D8(,)表示将引用多个单元格的区域合并为一个,如:=SUM(A1,A8,B3)表示求A1A8B3的合.、四
十七、如何排序
电子表格教学 篇3
关键词:模块;兴趣;优化;计算机;文字处理;表格处理
中国分类号:G434
1.引言
计算机经历了从80年代初期到当下30多年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一种质的飞越,尤其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盛行,计算机应用技能已经成为现在许多人入职技能的基本要求,而在这众多的计算机处理技能中,计算机的文字处理与表格处理又构成计算机应用技能中最基本的技能,所以加强计算机的文字与表格处理能力非常有必要。但是现在一些中职学生的这两种能力并没有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实现突飞猛进的进步相反很多学生这两种计算机处理能力却在倒退,甚至不如80年代初期一些人的处理能力。文章结合当下一些学生的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基本现状,分析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弊端,针对这些现状和学生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并且结合教学中的问题推进计算机教学模块化和興趣化的开展。通过加强模块与兴趣的紧密结合等这些建议希望能够优化计算机教学中文字处理与电子表格处理两部分内容。
2.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2.1考评形式单一化
考评的真正意图是要了解学生对于计算机理论与应用的掌握程度,学生的考试成绩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尺度,但是我们不能完全依靠考试成绩判定一个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毕竟考试内容具有片面性非全面性,仅通过成绩来看很难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计算机掌握情况。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校缺乏其他的考评制度,不得不选择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考评标准,而这样的做法独断、专一,往往并不能帮助我们发现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的真正水平。因此,新的考评制度迫切需要被制定出来。
2.2理论性很难与应用性完美结合
理论性与应用性的难以完美整合主要是教学课时有限,理论与应用的教学课时比例分配难以针对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而其根本解决突破口在于,老师的知识教授与学生自主的课下练习。这些归根到底是学生缺乏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我们都知道一台计算机是由硬件与软件构成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就不得不从这两方面学习入手,但是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学习知识。计算机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应用与掌握的过程,如果我们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那我们最后也很难真正熟练操作计算机,计算机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只有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善于运用、熟练操作计算机软件才能称作真正学精。在学校的学习中,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并不能满足计算机学科的学生掌握技能的基本要求,学习理论知识太多就会变成“纸上谈兵”而操作应用太多就会专一而不全面,怎样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在计算机文字处理及电子表格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是如何激起学生对计算机的热爱。
3.优化计算机文字处理及表格处理的建议
3.1模块化讲授,标准化考评
很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文字处理与表格处理时缺乏必要的意识和有针对性的、模块式的练习。这样在打字时他们也能在短时内完成必要的文字输入和表格操作,但是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却比那些有针对性和模块式练习的学生多很多。这样同样是完成一种操作处理有的学生很轻松的完成但是有的学生却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做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模块教学的原因。模块教学主要是针对一些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处理的操作过程分模块来练习、操作,进而达到熟练操作应用的目的。针对于每一模块采用一定的标准进行考评,对于文字处理部分可能采用中英文输入的时间长短、准确率的高低来考评,对于电子表格处理可能采用表格设置的完善程度,格式的正确与否等标准进行考评。这样通过分割模块进行针对性练习操作,通过标准化多形式的考评来达到检验的目的,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受到制度的约束努力加强提高计算机文字处理及电子表格处理的能力,优化其教学过程。
3.2多样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往往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的学习往往无功而返,并且会抑制学生在计算机领域的创造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改进计算机的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单调的计算机学习课堂,采取灵活多样的,多元化的计算机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爱上计算机学习。例如采取“激励式”教学模式,老师对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处理能力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毕竟人都有一中荣誉感,都愿意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表扬。或者采取“追赶式”例如之前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学习五笔法输入汉字,但是有些学生愿意坚持,路遥知马力,日子久了就会知道技不如人,在与其他同学网络聊天时根本追不上别人的打字速度,这样在学生心理会产生一种追赶欲望,想要赶上甚至超过打字较快的学生,所以自己在以后认真努力练习。通过这种“激励式”与“追赶式”的教学模式的变化,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可以称作“好胜心”和“战斗欲”,这样学生慢慢就会爱上计算机的学习,并且会主动自己找时间练习计算机的应用,上述的一些问题慢慢就会得到一些改善。
4.总结
优化计算机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处理的教学我们从“模块+兴趣”两方面来分析,“模块”方面主要谈论的是从教师方面,从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分割模块的方面改善来提高学生计算机处理的能力;“兴趣”方面主要谈论的是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转变激发学生内心对计算机文字处理与表格处理的浓厚兴趣。在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种问题得到不同的解决建议,优化计算机文字处理与电子表格处理的教学过程任重而道远,随着时代的不同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要求,针对于“模块”与“兴趣”相结合的方面来谈,上述建议对计算机教学有着不可小觑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邵永宾.给任务分模块挖潜能——浅谈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中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的培养.《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1年4期
[2]赖小凤.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思考.《教育界》.2012年3期
电子表格教学 篇4
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各院系每学期期末前都要安排好下学期的开课计划,如图1所示,每个学期都要计算本本院系老师的周课时量和学期课时量,然后上交教务处,汇总成一张全校的课时统计表,计算教师的课时量。为了体现公平,很多学校都根据任课班级学生人数来确定教师课时的系数。一般学期开始各院系先计算本院系教师的系数表,如图2所示。再根据课表课时计算系数课时,上交教务处汇总,以便核对课时。制作系数表的传统做法是先计算各老师各班级的系数再逐个录入工作表,解释效率低且容易出错。本文采用Excel中的宏和系统函数及自定义函数来实现课时系数的计算,迅速而准确,能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2 课时系数表分析
从教师课时系数表和开课计划表的对比可以看出,教师课时系数表中的数据来源于开课计划表,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在课时系数表中,系数课时是根据课表课时乘以相应班级的人数系数得到。人数系数的计算规则如下:
1)50人以下系数为1;
2)50人至150人每增加5人系数增加0.05;
3)封顶系数为2。
另外,在课时系数表中每位教师的系数信息在一行显示,而在开课计划中由多行显示。因此,在制作课时系数表时,需要经过以下两步来完成:
1)计算各班级的人数系数,并计算系数后课时;
2)生成课时系数表。
3 课时系数表的实现
由以上对课时系数表的分析得知,在制作课时系数表时,需要经过以下两步来完成:
1)计算各班级的人数系数,并计算系数后课时;
计算课时系数,首先定义一个系数函数,然后在开课计划表中增加系数课时列,并计算系数后课时,系数后课时由系数和合班课时相乘得到。
2)生成课时系数表。
在计算好系数课时后,通过代码实现自动生成课时系数表。
3.1 定义系数函数
依次单击“工具”—“宏”—“Visual Basic编辑器”,进入VBA环境,在VBA系统中,依次单击“插入”—“模块”菜单命令,在模块编辑窗口中输入系数函数的代码如下:
代码编辑完成后保存并退出VBA。在开课计划工作表中课表课时列后插入一列,在F2单元格输入公式“=xsh(D2)*E2”,然后用自动填充柄复制系数后课时列,工作表处理完成,如图3所示。
3.2 生成系数表
在工作簿新建一张工作表并命名为“教师系数”,在“开课计划”工作表中按照“任课教师”进行排序,然后添加一个命令按钮“生成课时系数表”,右击该按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查看代码”命令进入VBA编程环境,输入代码如下:
代码编辑完成后保存并退出VBA。设置加载宏相关选项,并将宏安全性级别设置为中以下,在开课计划工作表中,单击“生成课时系数表”按钮,系数表自动生成完成,如图2所示。
4 小结
利用VBA自定义系数计算函数,快速的完成系数课时的计算;然后利用数组存储每位老师的相关授课信息并自动生成系数表。通过上述操作,高效的完成课时系数表的制作。
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制作好一个模板,每个学期都可以使用,也可以提供给兄弟院系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系部办公效率。
摘要:该文利用Excel 2003 VBA环境,通过自定义系数计算函数及其应用,快速的完成教学管理中系数课时的计算;然后利用VBA代码实现课时系数表的制作。通过课时系数表的制作,研究Excel宏在办公中的应用。
关键词:Excel 2003,宏,自定义函数,VBA,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李俊民.零基础学Excel VBA[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高寿斌.EXCEL2003中系统函数及自定义函数的运用--以制作专用发票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9):1368-1389.
[3]王宁宁.基于Excel VBA的教学任务书打印程序设计及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2):587-592.
修饰电子表格教学设计 篇5
《修饰工作表》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第5册第5章第二节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修饰工作表》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电子表格的基本内容,也是对 电子表格基本知识的扩展和提高。教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提高其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探究能力。电子表格的格式设置是对工作表的艺术加工,是能否获得一个精美表格的关键,是最能够培养和体现学生审美观点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内容,也是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将会带给学生很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劳动后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改理念,联系学生实际,结合素质教育原则,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掌握 Excel 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亲历实践,亲手操作,手脑并用,把相关的旧知识与新知识综合运用起来。从而能够较熟练地创建并设计出一个美观的、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电子表格。.过程与方法: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线,通过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与创意,养成其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信息技术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修饰单元格是为了使工作表达到清晰、美观的效果,而合并单元格和对齐方式是为达到这一效果的基础操作,因此把它设为本节课的重点。
设置边框和背景是为了使表格达到更加美观、生动活泼的效果,而这项操作是本节课教学中比较复杂的一部分,因此设为难点。
四、教法、学法
教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讨论法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设立任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采用示范法与启发法——通过教师示范,启发学生美化与修饰电子表格的方法,掌握其修饰技巧。
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在实践中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为大家带来两张表格,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屏幕出示:“学生课程表”美化前后的对比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两张课程表你更喜欢哪张呢?为什么?
学生会说出:“边框的线条粗细有所不同,线条的颜色有所不同,数据在单元格中所居的位置发生变化,增添了颜色,看起来比以前美观了。” 教师概括并板书:边框、对齐、.底纹
2、“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达到这个效果的”本节课就是学习如何进行以上内容的设置来美化工作表。板书课题:美化电子表格。
(展示的这个表格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相关,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两张表格的强烈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学生跃跃欲试,导出新课。)
二、明确任务,学习新知
(一)呈现任务
任务
一、底纹设置
(1)设置表格区域A3:F3的底纹颜色为深红色(2)将区域A4:F11的底纹颜色设置为黄色 任务
二、对齐方式
(1)将区域A1:F2合并居中。
(2)将标题“高一(20)班课程表”垂直居中。(3)将表格内的数据居中对齐。任务
三、边框的设置
(1)给表格添加外边框。
(2)给表格添加内边框。引导学生观察表格,认真阅读“任务精灵”。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围绕学习目标,确定学习任务。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
(二)、教师演示:
看到这些任务,大家一定觉得是老虎吃天――无从下手。没关系,让我来帮帮大家。我们先看第一个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们首先要选中所要操作的区域接着找到格式下拉菜单的单元格选项,打开单元格对话框找到“图案选项卡,然后,就可以按任务要求来操作了。采用教师示范法,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认真观看教师的演示,总结操作方法及步骤:首先要选中所要操作的区域接着找到格式下拉菜单的单元格选项,然后就可以按要求设置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三)、学生试作,完成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探讨完成任务。小组派代表演示其文字的对齐方式和边框的设置的方法与步骤。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和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师及总结及补充。及时归纳和总结操作技巧,以使学生少走弯路。
(五)、研究性学习,怎样设置斜线表头呢?怎样改变文字的方向呢?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演示其操作方法。通过研究性合作学习,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综合、创造性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堂巧练,展现个性 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有创意的美化表格《居民用水情况统计表》 展示美化后的表格,评价其作品。
学生先独立练习。再互评作品。取长补短。这样既巩固所学内容,又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信息综合处理的能力。注重自评和他评相结合,体现评价的多元性。
4、从这张《居民用水情况统计表》中,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呢?有哪些启示呢?在讨论中明确应节约用水
四、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这是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1、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电子表格教学 篇6
关键词:图书成本;成本项目;公式;电子表格
图书成本是图书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和必要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出版社在进行图书的编辑、复制和发行等活动中所支付的费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在选题论证时都要求编辑提交选题的成本和利润测算报告。为便于编辑同仁轻松完成策划选题的成本测算,本文给出了一个使用Microsoft Excel XP编制的图书成本测算通用电子表格(见图1)。计算时只需输入一些基本的数据,就可以通过其中内嵌的一系列公式得到常用的结果,如编审费、校对费、排版费、稿费、纸张费、印装费、销项税、进项税、利润、保本销量等,而且能同时计算首印和重印书以及千字酬和版税付酬的不同情况,还能够根据用纸克重和印数自动选取印刷及装订工价,等等。计算得到的数据与真实发生的费用可能有所出入,但基本吻合,在选题论证时足以说明问题。下面就通过实例,详细该电子表格的编制方法和使用方法。
一、图书成本项目及求算项目
编制Excel电子表格之前,需要先确定参与计算的图书成本项目以及要求计算出的各种项目。一般来说,业界通常把图书的全部成本分成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直接成本包括稿酬、编审费、校对费、租型费用、原材料及辅助材料费用、制版费用、印装(制作)费用、出版损失和其他直接费用,间接成本包括编录经费,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等。然而,这种分法在具体计算时并不实用,因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间有交叉项目,不能明确区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不能实现我们通过一张电子表就能同时计算首印书和重印书成本的要求。因此,在编制测算表时可对图书成本项目进行选择和归并,确定图书全部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项组成;直接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其中,固定成本包括编审费、校对费、排版费、扫描费、描图费、出片费、封面费、翻译费和拼版费等,变动成本包括纸张费、印刷装订费、覆膜费、稿费等。间接成本包括管理费、推广费用、组稿费及其他费用;其中管理费包括了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等期间费用。
要求计算出的项目有:总成本、单位成本、码洋、实洋、销项税款、进项税款、应交税款、风险(退坏货成本及费用,即出版损失)、利润、资金回报率、保本销量和保本定价等。中间过程可自动计算出的项目有:印张、理论定价、字数以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各项目。
我们需要提供的原始数据应当有:开本,正文与封面用纸克重、单价,印刷和装订工价,面数,印张定价,每面字数,实际定价,发行折扣、退坏货比例,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各项目的标准、单价、比例或加放数等。另外,为了区分计算首印书和重印书以及千字酬和版税,可设置两个逻辑变量:首印与版税,它们只取值0或1。例如,若“首印”为1,说明本书是首印书,需要计算固定成本;若“首印”为0,则说明本书是重印书,只需要计算变动成本及相关间接成本即可。
二、计算公式及两个关键的Excel函数
为了使编制的电子表格能够自动计算有关数据,我们必须把对应的公式以及用到的函数“设置”到表格中,让它们在“后台”为我们完成计算工作。例如,图书字数=面数×每面字数,如果它们的数据分别位于Excel表格单元格E8、C7、C8,则可在E8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7*C8”(注意输入时不含引号)。或者,先单击选中E8单元格,然后输入“=”,再单击选中C7单元,然后输入“*”,最后再单击选中C8单元格并按一次回车键即可。在图书成本项目计算中,与此类似的乘、除法和加、减法公式比较多,也比较简单,直接输入即可。
由于我们编制的电子表格有选取数据和在判断数据的基础上选择不同公式计算的功能,所以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涉及到的两个比较关键的Excel函数。
1.IF函数
该函数可以进行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的“真”“假”执行不同的计算公式。一般形式为IF(条件,公式1,公式2),执行过程是:当“条件”为真时,执行公式1,否则,执行公式2。例如,稿费形式是版税制时,稿费=定价×付酬标准(版税率)×册数;是千字酬形式时,稿费=字数×付酬标准(千字酬)。为此我们设置逻辑变量“版税”,并给“稿费”的数据单元格设置条件公式:IF(版税=1, 定价×付酬标准×印数, 字数×付酬标准)。
设稿费、版税(1/0)、付酬标准、定价、印数、字数的数据单元格分别为J16,L16,N16,G9,E9,E8,则可在J16单元格中输入公式“=IF(L16=1,N16*G9*E9,N16*E8)”。
2.HLOOKUP函数
该函数可以在表格指定区域中的首行查找指定的数值,并由此返回该数值所在列中指定行处的数值。这是为了从印刷、装订工价表中提取工价而用到的函数。我们知道,使用不同的纸张,如52g凸版纸、55g书刊纸、60g胶版纸、70g胶版纸等,印制不同的册数,如3 000册,5 000册,8 000册等,执行的印刷、装订工价不是完全相同的。为便于实现“通用”计算,我们可以把常用印数下几种规格纸的工价按照行、列顺序排成数据表,然后让Excel自动选择。例如,60g胶版纸印刷10 100册的装订工价为0.0259元/印张,该数据位于“正文装订工价表(每印张)”一表(见图2)的第9列第4行,只要让Excel找到10100册所在的第9列,然后取出该列第4行的数据即可。而能够执行这种功能的函数就是HLOOKUP。其一般形式为HLOOKUP(待查数值, 数据表起始单元格:数据表结束单元格, 指定行值),执行过程是:在数据表的起始单元格和结束单元格之间查找“待查数值”,找到第一个匹配的数值所在的列后,取其“指定行值”所在单元格中的数据返回。
设52g凸版纸、55g书刊纸、60g胶版纸、70g胶版纸的工价分别位于各工价表的第2、3、4、5行,用纸克重的数据单元格为D5,印数的数据单元格为E9,取到的正文装订工价的数据单元格为M11,正文装订工价的数据表位于单元格B39与K43之间,印数不足1 000的以1 000计,则可在单元格M11中输入公式:=HLOOKUP(INT(E9/1000+1)*1000,B39:K43,IF(D5=52,2,IF(D5=55,3,IF(D5=60,4,5))))。其中,HLOOKUP函数中引用的函数INT用于取整运算,以实现“印数不足1 000的以1 000计”的要求。
三、编制电子表格
在计算机中启动Micro-soft Excel XP软件,新建一个工作簿文件,命名为“图书成本测算通用电子表格”,打开其sheet1工作表并从中开始电子表格的编制。主要工作分两部分:工价表输入和测算表输入、设置。
1.工价表输入
使用鼠标向下滚动工作表窗口,将光标移动到B31单元格,然后按照图2所示的样子,在对应的单元格中依次输入正文印刷工价表、装订工价表和封面印刷工价表、装订工价表。图2中的工价数据仅供参考,具体编制时请输入各自出版社的专用工价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行业内提供的各类工价表中通常都包括纸张工价,但由于当前纸张市场变化较快,工价差别较大,所以我们编制电子表格时取消了纸张工价,改成了由纸张吨单价和实际用纸量(含加放)来计算纸张费。
2.测算表输入和设置
现在使用鼠标上移工作表窗口,把光标移动到A1单元格,按照图1所示的文字,在对应的单元格中输入这些文字,并按照图示样子,合并对应的单元格并设置各列的宽度,然后加上框线,并给不同的数据区设置加粗的框线。接下来,给各项的数据单元格中输入初始数据或计算公式,具体操作介绍如下。
设测算的图书为《基础物理学》上册,成书长240mm、宽185mm,开本为787mm×1 092mm 的1/16,正文用60g胶版纸,单价5 600元/吨,封面用250g铜版纸,单价8 000元/吨,本书有346面,每印张定价为1.2元,每面字数为1.6千字,首印6 000册,实际定价27元。把这些数据输入图1中的“基本参数”数据区,根据公式“印张=面数/开本”、“字数=面数×每面千字数”、“理论书价=印张×印张定价”在“印张”、“字数”和“理论书价”的数据单元格E7,E8和G8中分别输入公式“=C7/C4”“=C7*C8”和“=E7*G7”。另外,若本书是首印,则在C9单元格内输入1,否则输入0。
在“固定成本”数据区中(见图1),输入各项费用的千字标准、千字单价、数量、印张单价、计次、系数等的数据。例如,一、二、三校和责任校对共计4个校次,就在“校对费”的“计次”数据单元格G10中输入“4”,等等。接下来,按照附表1所示各项费用的计算公式,在对应的数据单元格中输入相应的Excel公式。最后,在“小计”的数据单元格C19内输入求和公式“=SUM(C10:C18)”。
在“变动成本”数据区中(见图1),输入正文、封面的纸张加放数以及封面覆膜的单价。若按照版税付稿费,则在L16单元格中输入1,并在N16单元格中输入版税率,否则在L16单元格中输入0,并在N16单元格中输入千字酬标准。然后,按照附表2所示各项费用的计算公式,在对应的数据单元格中输入相应的Excel公式。随后,再在纸张费“小计”的数据单元格K9中输入公式“=K3+K6”,在印装费“小计”的数据单元格K15中输入公式“=K10+K12”。最后在变动成本“小计”的数据单元格J17内输入求和公式“=K9+K15+J16”,其中J16为稿费的数据单元格。这部分数据区涉及的公式较为复杂,输入时一定要仔细。
四、图书成本测算
电子表格教学 篇7
关键词:协作知识建构,问题解决能力,初中生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通过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
问题解决能力作为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表现内容之一, 也是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近年来, 信息技术教师做了积极的尝试, 将“任务驱动”、“Webquest”、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引入到初中课堂教学中,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 对于如何将协作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有机结合, 切实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还比较欠缺。
《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中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 信息技术课堂要通过主题活动和开放性课题的探究, 让学生在亲历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协作, 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因此, 如何立足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以协作知识建构为理论指导, 依托网络教学资源, 探索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途径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二、基本概念界定
(一) 协作知识建构的概念
我国学者甘永成认为从知识的“浅层建构”走向“深层建构”应采用协作知识建构。协作知识建构包括“共享——论证——协商——创作——反思”五个环节。在自主探究基础上, 与同伴分享观点, 进一步论证、协商, 从而进入知识建构的内化过程, 完成创作环节。
(二) 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 (problem solving) 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 按照一定的目标, 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 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 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2]。
三、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设计思路
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标志,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渗透信息技术的原始生长点为基本线索, 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通过学习者的协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 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协作知识建构强调通过“协作”的方式进行知识建构, 是个体在特定的组织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活动, 最终形成某种观点、思想、方法等智慧产品的过程[3]。学生通过共享生活中收集到的信息, 从而提出研究问题, 经过共享——论证——协商——创作——反思的协作知识建构, 达到深层的知识建构。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整体设计思路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一) 学习任务问题化
在协作知识建构中, 学习任务是具体情境中的任务, 不是脱离教学实践的机械记忆材料。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实践中提炼问题, 确定问题, 将问题细化为小问题。教师选择的问题情境应指向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 同时将教学重点、难点转化成若干个小的知识点, 以知识点间的联系为主线, 顺理成章地把各个情境串联成整节课的大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完成知识建构。
(二) 设疑导思分析问题
学习者之间需要不断协商、质疑和反思。在协作建构过程的各个要素或环节上, 都存在着大量的意义协商过程。教师设计开放性的问题, 学生通过思考自身的生活实践, 提炼出问卷调查的问题, 通过小组协商论证, 形成小组的讨论结果。
(三) 学习迁移解决问题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具体指在教学中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动作技能、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或策略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新问题解决所产生的影响。“举一偶不以三偶反, 则不复也。”学习迁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可以说只要有学习的地方几乎就有迁移发生,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既有与旧知识的联系, 也与学生生活实践密切关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注意将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去解决生活实践问题, 设计生活问题情境, 促进学生知识迁移, 从而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促进深层知识建构。
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案例诠释
为了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确定教学内容后, 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征, 设计符合知识产生规律的问题解决过程。
(一) 案例描述
笔者现以初中信息技术Excel软件教学中“用电子表格处理问卷数据”一课为例, 本节是在学生已经对电子表格的自动计算、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 对函数和公式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学生对于问卷调查这种研究方法了解甚少,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这种研究方法, 并将其应用于问题解决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以调查学生关于“Web2.0 你知道多少?”的问题解决过程为主线, 让学生体验做调查问卷、收集问卷数据、设计调查结果统计表、对问卷中各个题目的调查目标进行分析, 描述数据中所包含信息的问卷调查过程。本课例基于协作知识建构理念, 按照“共享——论证——协商——创作——反思”的设计理念组织教学, 按照“情境创设——设疑导思——自主探究——知识讲解——评价赏析——总结反思”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实践探索。图1 是该课的教学流程图以及对应的协作知识建构的过程。为了支撑学生协作, 开发了相应的教学支撑网站。
(二) 问题解决过程分析
1.构建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对于学生来说, 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 也是学生认知结构发生同化、顺应的前提。设计问题空间, 构建问题情境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提出可能。
在环节1 中, 首先让学生提炼自己的生活实践, 回忆自己在生活实践中都经历了那些问卷调查, 思考调查问卷的目标是什么?引发本节课的学习主题:问卷调查。继而, 运用自制的视频展示信息时代 (Web2.0) 的发展, 播客、博客、微博、云计算、拍客等各种新兴技术的出现, 让学生感受Web2.0 时代, 引发学生对于Web2.0 了解程度的调查欲望。
2.设疑导思分析问题解决过程
通过问题情境创设, 学生的思维已经初步建构起问题空间, 如何结合课堂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生活实践, 引导学生思考明确问题的内涵, 通过阅读书本及教学支撑网站的相关资料, 提出问题解决方案的雏形。
在环节2 中, 首先让学生体验做调查问卷的过程, 并回收学生的调查问卷, 从而提出本节课的总体问题:如何对回收的大量有效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从而挖掘隐藏在数据中的信息并进行有效表达呢?在总体问题的疑惑中, 为学生提供脚手架——阅读书本26页, 将总体问题细化为小问题, 按照分层任务的形式, 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环节3 中, 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经历协作知识建构的协商、论证过程, 思考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对于回收的大量有效问卷, 如何进行数据处理?第二、用Excel技术实现需要哪几个步骤?
在环节4 中, 将问题解决的三步骤具体化为分层任务, 学生在理解问卷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讲解和教学支撑网站提供的教学录像相结合, 逐步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在协作知识建构教学支撑网站中为学生提供脚手架, 照顾到层次最低的学生, 按照视频一步一步解决问题, 持续关注问题的解决过程。在此过程中, 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的优势, 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随着问题的递进, 提出相关挑战任务, 比如将统计结果的数值用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如何依据统计结果, 结合问卷的问题本身, 挖掘出被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 并做出相应的建议。
3.学习迁移解决问题
以评促建, 问卷调查的最终目标是调查有代表性人群的相关信息, 如果仅仅停留在数据统计结果的基础上, 学生就会感觉只是完成了一次统计而已, 很难与生活实践相关联, 也不会理解为什么要学习问卷调查。因此, 在环节5 中, 本课例在以上问题解决的基础上, 设计了学生“深层知识建构”的环节。将问卷题目与统计分析结果一一对应, 引导学生挖掘数据背后所隐藏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案例, 提供了分析模板。以小组为单位, 任选一题进行分析, 并写出研究报告。
环节6 中, 结合目前全球范围引发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云计算, 中国备受重视的云电视技术的问世, 本课例采用案例分析题的形式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进行检测。让学生从五张云电视调查问卷数据处理过程图, 选择正确的三张, 也即问卷数据处理的三步骤。并按照问卷处理过程进行排序。
协作知识建构教学支撑网站中的拓展资源部分, 提供了调查问卷的设计、案例、调查研究报告等资源, 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在环节7 中,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收获了什么?学到了哪些知识点, 有何感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感受调查研究的真实过程, 并启发学生挖掘学习生活中的课题进一步展开科学研究。
五、结束语
基于协作知识建构理念, 提高初中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以“情境创设——设疑导思——自主探究——知识讲解——评价赏析——总结反思”为教学流程展开教学。学生通过共享、论证、协商、创作、反思协作知识建构五环节逐步完成知识建构。在本研究中, 后续可以引入问卷星等信息化统计工具, 引导学生自定研究主题, 主题来源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 或者生物、地理课堂所要调查的主题, 通过小组协商设计出调查问卷, 收集数据, 通过问卷星的图表统计功能呈现数据分析结果, 并引导学生提出所调查问题隐藏的信息, 从而对调查问题作出建设性的意见、结论等信息的协作知识建构过程。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http://www.edu.cn/20010926/3002911.shtml.
[2]谢幼如, 宋乃庆, 刘鸣.基于网络的协作知识建构过程及学习共同体的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8, (4) .
电子表格教学 篇8
下面笔者将电子工作表格制作的方法作以介绍, 希望能给教学一线辛勤的教师和教务工作者一点帮助。
一、建立一个成绩统计表格
启动Excel建立一个如“表1”样式的表格, 在第一行至第三行输入下图所示的文字, 按学生数预留表格的行数。以班额29人为例, 预留4-32行。从33行开始向下一行依次输入考试人数、总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
二、输入函数公式, 实现自动统计功能
我们先以“语文”学科的成绩统计为例。
1. 考试人数的统计
“COUNT”是计算包含数字单元格以及参数列表中数字的个数的函数, 在C33单元格内输入“=COUNT (C4:C32) ” (引号内的函数式, 以下亦同) , 就可以在输入学号或姓名后显示参加考试的人数。
2. 总分和平均分的统计
总分和平均分是平行班之间学生成绩分析的主要数据, 也是一个班级学习质量升降的重要指标。“SUM”能够计算单元格区域中所有数值之和, 在C34单元格内输入“=SUM (C4:C32) ”计算出语文成绩的总分。
“AVERAGE”是计算数值的算术平均值, 在C35单元格内输入“=AVERAGE (C4:C32) ”可以计算语文成绩的平均分。有时候结果会出现循环小数, 我们可以设定位数, “ROUND”按指定的位数对数值进行四舍五入。在C35单元格内输入“=ROUND (AVERAGE (C4:C32) , 1) ”可以将统计结果设定为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的数值。
3. 最高分和最低分的统计
最高分与最低分的统计能够看到同年级学生成绩的差距, 用排序的方法很麻烦。“MAX”“MIN”是返回数据区域的最大、最小数值的函数。在C36单元格内输入“=MAX (C4:C32) ”, 在C37单元格内输入“=MIN (C4:C32) ”就可以显示出C4至C32内29个单元格内数据的最大、最小数值, 即语文成绩的最高分和最低分。
4. 及格人数的统计和及格率的计算
统计及格的人数一般我们采用找出60分以上的成绩, 再统计人数。有一个函数可以自动统计出及格的人数, 那就是“COUNTIF”, 在C38单元格内输入“=COUNTIF (C4:C32, ″>=60″) ”可以统计30个单元格内的不小于60分成绩的人数。在C39单元格内输入“=C38/C33”可以计算语文的及格率。输入“=ROUND (AVERAGE (C38/C33觹100) , 1) &″%″) ”显示的结果是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的百分数。
5. 优秀人数和优秀率的统计
在C40单元格内输入“=COUNTIF (C4:C32, ″>=90″) ”可以统计不小于90分成绩的人数, 就是优秀学生的人数。根据学校不同的优秀标准, 改动“90”即可。在C41单元格内输入“=ROUND (AVERAGE (C40/C33觹100) , 1) &″%″) ”计算出结果为保留一位小数的百分数, 就是语文学科的优秀率。
6. 个人的总分和名次的统计
虽然学校不允许给学生排名次, 但是任课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测试名次, 分析学生学习的变化情况。
在H3单元格输入函数公式“=SUM (C4:G3) ”, 可以计算出第一位学生的所有成绩的总分。
在J3单元格内输入函数“=RANK (H4, $H$H4:$H$32) ”, 可显示第一位学生总成绩在班级的名次。
利用“自动填充”功能, 输入其他学科的统计函数公式, 这样就完成了能够自动统计学生成绩的模板, 你马上输入一组数据试一下, 是不是很快捷。
根据许多学校的统计要求, 可以在以上电子表格模板中增加以下的功能:
7. 分数段人数统计
在C42单元格内输入“=COUNTIF (C4:C32, ″>=90″) ”统计成绩为90分及以上的人数。
在C43单元格内输入“=COUNTIF (C4:C32, ″>=80″) -COUNTIF (C4:C32, ″>=90″) ”统计80-89分的人数。此公式是利用80分及以上人数与90分及以上人数的差计算出本分数段的人数。
同理, 在C44单元格输入“=COUNTIF (C4:C32, ″>=60″) -COUNTIF (C4:C32, ″>=80″) ”计算60-79分的人数。
在C45单元格输入“=COUNTIF (C4:C32, ″<60″) ”统计不及格人数。
8. 小学双科成绩统计
上级业务部门要求统计小学语文、数学双科及格率和优秀率。原始的方法是把学生成绩按从大到小排序, 费一番周折找到双科均合格的学生数, 再进行计算。这里我们可以利用函数迅速找到相关的数字, 省去这些劳神之事。
在L4输入“=COUNTIF (C4:D4, ″>=60″) ”表示两个单元格内及格的科目数。显示“1”表示只有一科及格, “2”表示双科均及格, 利用“填充柄”在L列向下复制函数, 得到班级所有学生双科及格情况。在C46输入“=COUNTIF (L4:L32, ″=2″) ”自动统计出语文、数学双科及格的人数。在C47输入“=ROUND (L46/C33觹100, 1) &″%″”就可以轻易得到双科及格率的数据。
同样的方法, 在M4输入“=COUNTIF (C4:D3, ″>=90″) ”显示语文、数学双科达优秀的人数, 在C48输入“=COUNTIF (M4:M32, ″=2″) ”, C49输入“=ROUNDM (C48/C33觹100, 1) &″%″”统计出双科的优秀人数和优秀率。
为了不因学生缺考一科时统计出现错误, 在L33输入“=IF (C33>=D33, ″人数正确″, ″人数错误, 请核查″) , 当语文、数学科参加考试的人数不一致时, 会出现相应提示。
如果班额较大, 只要在A4至A32之间插入相应数量的“行”, H至M列出现的空白可以利用“填充柄”自上向下复制相应函数即可, 其他统计函数会自动调整。为了便于下面表格数据的输入, 模板要按学校最大班额设计。
至此, 小学阶段要求统计的数据均可以利用这个电子模板自动统计出来。
三、制作及使用经验
其一, 表格要预留不少于班额的行数。可以制作较少行数的表格, 输入全部函数公式后, 再插入相应数量的行。
其二, 设置相应的列宽, 以适应数字位数和文字数。
其三, 利用“自动填充”功能, 省略输入函数式的麻烦。上面只介绍了语文学科的数据统计, 只要同时选中C33至C41, 鼠标指向右下角看到空心十字变为黑十字, 按住左键向右拖动四格, 就可以得到数学等四学科的统计数据了。选中H4、J4向下拖动之J32得到每位学生的总分和名次。
其四, 要求学生考试时填好学号 (或考号) , 方便按顺序录入数据。
电子表格教学 篇9
1 Excel表格的特点
Word主要是处理文字的软件,Excel的最大特点是电子表格计算功能比较强大,是处理表格数字的软件。
2 填充柄
填充柄:位于选定区域右下角的小黑方块。将用鼠标指向填充柄时,鼠标的指针更改为黑十字。在工作表中,可以通过拖动单元格填充柄,将选定单元格中的内容复制到同行或同列的其他单元格中。若单元格中包含Excel 2007可扩展序列中的数字、日期或时间段,则在该操作过程中这些数值将按序列变化而不是复制。
2.1 使用“填充柄”完成数据的复制
首先选定单元格区域,将鼠标指针指向填充柄,当鼠标指针变成十字形时,按住鼠标左键拖动,拖动到目标位置后松开鼠标左键,即可将单元格区域中的数据复制到所拖动到的所有目标单元格中。如图1所示。
2.2 使用鼠标拖动“填充柄”建立序列填充
选定两个已经填好数据的连续单元格,将鼠标指针指向填充柄,按压鼠标左键,拖动鼠标直至所需单元格区域中的最后一个单元格,如图2所示,松开鼠标左键,数据将自动根据序列和步长值填充到其他单元格。填充效果如图3所示。
3 单元格的设置
3.1 单元格的复制方法
拖拽法:首先选择需要移动的单元格或者单元格区域,然后移动鼠标指针到所选区域的边框上,使鼠标指针变为 ,按住Ctr键同时按住鼠标左键施动鼠标到目标位置,松开Ctrl和鼠标左键即可将数据复制到目标位置。
使用剪贴板法:首先选择需要移动的单元格或者单元格区域,在“开始”选项卡上“剪贴板”选项组中的“复制”按钮,或使用Ctr+ C组合键,然后选定要粘贴数据的目标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单击“开始”选项卡上“剪贴板”选项组中的“粘贴”按钮,或按下Ctr+ V组合键,即可将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的数据复制到目标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中。
3.2 单元格的移动
拖动法:选定要移动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将鼠标指针移到所选区域的边框上,使鼠标指针变为 ,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施动鼠标到目标位置,松开鼠标左键即可将数据移动到目标位置。
使用剪贴板法:选定要移动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单击“开始”选项卡上“剪贴板”选项组中的“剪切”按钮,或使用Ctrl+X组合键,然后选定要粘贴数据的目标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单击“开始”选项卡上“剪贴板”选项组中的“粘贴”按钮,或按下Ctrl+V组合键,即可将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的数据移动到目标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中。
3.3 数据及数字格式的清除
选定要删除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按下Delete键即可删除所选定的数据。
在工作表中选定要删除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单击“开始”选项卡中“编辑”选项组的“清除”命令,在下拉列表中中有四个选项,如图4所示,“全部清除”选项是删除所选择单元格的所有内容和格式,“清除格式”选项是只删除选定区域的格式,而不影响其内容和批注,“清除内容”选项是删除所选单元格的内容数据和公式),而不影响单元格的格式或批注,“清除批注”选项是只删除附加到所选单元格的批注,而不影响单元格的内容和格式。
3.4 设置工作表标签颜色
为了便于不同的工作表醒目提示,可以对工作表的标签进行着色。方法是选定要着色的工作表,鼠标在标签页上右击,打开快捷菜单选择“工作表标签颜色”按钮,在弹出的颜色框中选中所要的颜色即可。
3.5 批注的添加
在工作表中,可以为单元格添加批注,即给单元格添加一些说明文字,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单元格的内容。批注内容并不显示在单元格中。当一个单元格加上批注后,其右上角会出现一个红色标记,提醒用户该单元格中含有批注。要查看单元格的批注内容,只需要把鼠标指针指向该单元格,批注即会出现在单元格附近的区域中。鼠标指针离开该单元格后,批注内容自动消失。
选择需要添加批注的单元格,单击“审阅”选项卡中“批注”选项组的“新建批注”按钮,然后在弹出的批注编辑框中输入批注的内容,单击批注编辑框以外的区域完成批注的添加。
要对已有的批注进行编辑或删除,可对批注所在的单元格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编辑批注”或“删除批注”即可。
4 函数的使用
函数则是Excel预定义的内置公式,可以进行数学、文本、逻辑的运算或者查找工作表的信息。利用函数不仅能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还可以减少数据处理中一些人为原因导致的错误。在Excel 2007中系统内置了大量的各种函数,以便用户使用
4.1 函数的语法结构
Excel 2003中函数最常见的结构以函数名称开始,后面紧跟一对小括号,在括号内部是以逗号为分隔符的参数。函数的一般格式是:
<函数名><参数1>,<参数1>,……)
例如:SUM(number1,number2,……),其中SUM是函数名,number1、number2是函数的参数,省略号表示可以有多个参数。
4.2函数的输入
函数的输入有两种方法:一是手工在单元格中直接输入,一般仅限于对简单函数公式的输入。二是利用函数向导输入,即单击编辑栏中的函数按钮打开“插入函数”对话框。在对话框的“或选择类别”下拉列表中选择函数类别,在“选择函数”框中选择具体函数名称,在对话框下方,会出现相关函数功能的简要说明文字,如图5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在系统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参数,最后点“确定”按钮从而完成对函数编辑。
4.3 常见函数
4.3.1 SUM函数
SUM函数可以求出选定单元格区域中所有数字之和。
例如,公式“=SUM("3",2,TRUE)”,表示将3、2和1相加,其中文本值"3"被转换为数字3 ,逻辑值TRUE被转换成数字l(FALSE转换成数字0)。
4.3.2 AVERAGE函数
AVERAGE函数是一个求平均值的函数,它可以求出选定单元格区域的算术平均值。
例:在图6所示的工作表中,计算三门课程的平均分,并将结果存放在F列中。
4.3.3 COUNT函数
COUNT函数的功能是用于统计包含数字以及包含参数列表中的数字的单元格的个数。
例:在图7所示的工作表中,计算参加考试的人数,并将结果存放在单元格B1中。
4.3.4 MAX函数
函数MAX的功能是返回一组值中的最大值。
例:在图8所示的工作表中,计算每门课程的最高分,并将结果存放在单元格B11、C11、D11中。
4.3.5 MIN函数
函数MIN的功能是返回一组值中的最小值。其调用格式如下:
MIN ( number1 , number2,…)
参数“number1 , number2,…”为要查找最小值的1到30个原数据参数。参数可以包括数字、空白单元格、逻辑值或数字的文本表达式。但不能为错误值或不能转换成数字的文本。例如,公式“= MAX (A1 : B3 , D5 , 12 )”,表示求A1 : B3单元格区域、D 5单元格和数值12中的最小值。
4.3.6 NOW函数
函数NOW的功能是返回系统的当前日期和时间。其调用格式如下:NOW ( )
4.3.7 l F函数
函数IF的功能是通过判断条件表达式的真假,从而得到不同结果。
例如,已知单元格中存放考试分数,现要根据该分数判断学生是否及格,可采用函数:
=IFB2<60,"不及格","及格")
一个IF函数可以实现“二选一”的运算,若要在更多的情况中选择一种,则需要进行嵌套来完成。
例:在图9所示的工作表中,将平均分置换为等级,并将结果存放在单元格G列中。
4.3.8 其它常用函数
5 结束语
Excel工作表对数据的处理要比Word表格更有优势,因此使用范围远比Word表格广泛,建议广大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大胆使用Excel工作表,它能有效提高效率。
摘要:该文介绍了Excel表格的特点,以及单元格的设置和函数的应用。
电子表格教学 篇10
1 单元格的引用方式
在使用Excel的过程中, 有喜欢使用A1方式的, 即字母数字形式;还有喜欢使用R1C1方式的。但无论何种方式, 我们都可以在软件中进行更改互换。比如在单子表格Excel 2003中, 我们通过单击菜单“工具—选项—常规”中进行单元格引用方式切换。
对于喜欢使用Excel 2007的用户, 可以通过单击主窗体左上角的Office图标, 其中有“Excel选项”, 打开之后选择“公式”选项卡, 可以看到里面有关单元格引用方式的切换, 可以进行选择。
2 单元格中引用的含义
日常工作, 用得最多的就是复制, 如文字的复制、公式的复制。前者仅是简单地拷贝过来, 而复制公式, 却因不同的引用产生不同的影响, 从而对计算结果产生较大偏差。所以, 在创建公式之前, 一定要弄清楚不同引用类型的含义及区别。
由于大多数用户喜欢使用办公软件中默认的方式, 也就是A1 (列标+行标) 方式, 因此下面就具体谈一谈有关绝对引用、相对引用和混合引用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1) 相对引用:从C1单元格复制公式=e1+f1到d2单元格或其他单元格中时, 行或列的引用会改变。即将公式复制到d2时变为:=f2+g2。所谓行或列的引用会改变, 即指代表行的数字和代表列的字母会根据实际的偏移量相应改变。
即:相对引用在公式往下填充时行号会变, 同时往右填充时列标也会变。
(2) 绝对引用:我们需要使用该公式, 而令其行和列的引用不发生改变。
例如:C1单元格里的公式:=$e$1+$f$1。
如果将公式复制到d2单元格时仍希望公式不发生改变, 就采用绝对引用, 当将公式复制到d2单元格时仍为:=$e$1+$f$1。
即:使用这个公式, 无论是向下还是向右拉填充公式, 永远都是不会改。
(3) 混合引用:行或列中既存在相对引用, 同时也存在绝对引用。
例如:C1单元格有公式:=$e1+f$1。
当将公式复制到d2单元格时变为:=$e2+g$1;当将公式复制到C2单元格时变为:=$e2+f$1。
通过上面的说明可以发现不用引用的使用规律:绝对地址是在行号和列号上加了绝对地址符“$”, 在公式复制时不会发生变化, 相对地址是没有加上绝对地址符号的列标和行号, 它会随着公式复制到其他单元格时发生相对变化。如图1所示, 混合引用时部分地址发生变化。具体情况要视具体的引用来实际分析。
(4) 相对与绝对引用的切换:使用转换键Shift与上档键4可以得到绝对用符号“$”, 一般用户常常采用这种方式, 但是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修改起来也比较麻烦, 我们可以使用快速转换的方式来完成二者的切换。
将带有公式的单元格进行选中, 切换到编辑栏中, 把相应的公式中的引用部分用鼠标选中, 反复按F4功能键, 即可进行绝对引用与相对引用的快速切换。
3 单元格引用的具体应用
3.1 Excel图表标题引用
如果单元格中已经有标题文字内容。我们在制作图表时, 就没有必要再重复打字, Excel图表标题可以引用单元格内容。
Excel图表标题引用方法是:单击图表标题, 然后在编辑栏中输入:=含有标题内容的单元格引用地址, 按Enter键, 即可生成与单元格链接相同内容的图表标题。
如果我们修改标题所在单元格的内容, 图表标题内容也会随之相应改变, 如图2所示。
3.2 在电子表格中引用其他位置数据
如果我们在进行单元格操作时要引用其他表格中的数据。可归纳为3种情况。一是引用同一个工作簿中其他工作表中的数据;二是引用同一文件夹中不同工作簿中的数据;第三就是引用其他文件夹中不同工作簿中的数据。
(1) 第一种情况:同一个工作簿中其他工作表中数据的引用。
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heet3!S4, 确认后, 该结果会随着要引用数据的改变而改变
(2) 第二种情况:同一文件夹中不同工作簿中的数据引用。
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文件名称.xls]sheet3!S4, 确认回车键。
(3) 第三种情况:引用其他文件夹中不同工作簿中的数据。
比方说在文件夹“D:音乐文档”中有需要引用的数据, 数据所在文件名称是“歌曲大全.xls”, 数据存在于“现代音乐”工作簿中, 数据所在单元格是“A5”。在要引用的单元格中输入公式:=’D:音乐文档[歌曲大全.xls]’!现代音乐就可以了。
4 引用结合公式, 完成复杂工作
4.1 隔行引用另一表格中的连续数据
例如:A1, A5, A9, A13中引用E1:E4的数据。可利用O F F S E T偏移函数, 选中A1:A4, 在公式栏输入中输入=OFFSET (E$1, ROW () /4, ) 。下拉至A13单元格, 就会得到相应的结果。
4.2 不同工作表中数据匹配问题
在制作工作表时, 用户经常需要在不同的工作表间引用数据。在引用数据时, 有时需要引用相匹配的数据, 如在新工作表中按照编号来引用另一个工作表中的姓名, 如图3—4所示。可以使用VLOOKUP函数, 用来搜索电子表所选区域中满足条件的内容, 然后确定区域中的行序号, 最后返回单元格的值。这样的结合会省去操作者很多时间以便完成工作。
5 结语
总之, 电子表格中关于“引用”的应用还有很多, 这些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去发现、去解决。随着使用的增多, 用户将体会到使用“引用”给工作带来的各种便利和乐趣。
参考文献
[1]宋正强.Excel 2010在会计与财务管理日常工作中的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2]张琦.电子表格 (Excel) 中单元格引用的分析[J].工程技术 (文摘版) , 2015 (6) :259-260.
[3]孔洋.Excel使用公式引用不连续多区域[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5 (18) :16-17.
[4]施国宏.Excel的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J].办公自动化 (综合月刊) , 2011 (7) :49.
电子表格教学 篇11
一、数值排序
1RANK函数
RANK函数是ExceI计算序数的主要工具,它的语法为:RANK(number,ref,order),其中number为参与计算的数字或含有数字的单元格,ref是对参与计算的数字单元格区域的绝对引用,order是用来说明排序方式的数字(如果order为零或省略,则以降序方式给出结果,反之按升序方式)。
例如要计算E2、E3、E4单元格存放的一季度的总产值,计算各车间产值排名的方法是:在F2单元格内输入公式“=RANK(E2,$E$2:$E$4)”,敲回车即可计算出该车间的产值排名是2。再将F2中的公式复制到剪贴板,选中F3、F4单元格按Ctrl+V,就能计算出其余两个车间的产值排名为3和1。如果单元格中输入的公式为“=RANK((E2,$E$2:$E$4,1)”,则计算出的序数按升序方式排列,即2、1和3。需要注意的是:相同数值用RANK函数计算得到的序数(名次)相同,但会导致后续数字的序数空缺。假如上例中F2单元格存放的数值与[3相同,则按本法计算出的排名分别是3、3和1(降序时)。
2COUNTIF函数
COUNTlF函数可以统计某一区域中符合条件的单元格数目,它的语法为COUNTlF(range,criteria)。其中range为参与统计的单元格区域,criteria是以数字、表达式或文本形式定义的条件。其中数字可以直接写入,表达式和文本必须加引号。
仍以上面的为例,[2单元格内输入的公式为“=COUNTIF($E$2:$E$4,”>“&E2;)+1”。计算各车间产值排名的方法同上,结果也完全相同,2、1和3。
此公式的计算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根据E2单元格内的数值,在连接符&的作用下产生一个逻辑表达式,即“>176.T”、“>167.3”等。COUNTIF函数计算出引用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单元格数量,该结果加1即可得到该数值的名次。很显然,利用上述方法得到的是降序排列的名次,对重复数据计算得到的结果与RANK函数相同。
3IF函数
Excel自身带有排序功能,可使数据以降序或升序方式重新排列。如果将它与lF函数结合,可以计算出没有空缺的排名。以上例中E2、E3、E4单元格的产值排序为例,具体做法是:选中E2单元格,根据排序需要,单击ExceI工具栏中的“降序排序”或“升序排序”按钮,即可使工作表中的所有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
假如数据是按产值由大到小(降序)排列的,而你又想赋予每个车间从1到n(n为自然数)的排名。可以在G2单元格中输入1,然后在G3单元格中输入公式“=1F(E3=E2,G3,G3+1)”,只要将公式复制到G4等单元格,就可以计算出其他车间的产值排名。
二、文本排序
选举等场合需要按姓氏笔画为文本排序,Excel提供了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如果你议将上例数据表按车间名称的笔画排序,可以使用以下方法:选中排序关键字所在列(或行)的首个单元格,单击Excel“数据”菜单下的“排序”命令,再单击其中的“选项”按钮。选中“排序选项”对话框“方法”下的“笔画排序”,再根据数据排列方向选择“按行排序”或“按列排序”,“确定”后回到“排序”对话框。如果你的数据带有标题行,则应选中“有标题行”(反之不选),然后打开“主要关键字”下拉列表,选择其中的“单位”,选中排序方式(“升序”或“降序”)后“确定”,表中的所有数据就会据此重新排列。此法稍加变通即可用于“第一名”、“第二名”等文本排序,请读者自行摸索。
三、自定义排序
如果你要求ExceI按照指定的关键字的特定顺序重排工作表数据,前面介绍的几种方法就无能为力了。这类问题可以用定义排序规则的方法解决:首先单击Excel‘‘工具”菜单下的“选项”命令。打开“选项”对话框中的“自定义序列”选项卡。选中左边“自定义序列”下的“新序列”,光标就会在右边的“输入序列”框内闪动,你就可以输入指定的关键字自定义序列了,输入的每个序列之间要用英文逗号分隔。或者每输入一个序列就敲回车。如果序列已经存在于工作表中。可以选中序列所在的单元格区域单击“导入”,这些序列就会被自动加入“输入序列”框。单击“添加”按钮即可将序列放入“自定义序列”中备用。
使用排序规则排序的具体方法与笔画排序很相似,只是你要打开“排序选项”对话框中的“自定义排序次序”下拉列表。选中前面定义的排序规则,其他选项保持不动。回到“排序”对话框后根据需要选择“升序”或“降序”,“确定”后即可完成数据的自定义排序。
电子表格教学 篇12
近来,笔者在开发应用程序过程中,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经过不断的研究和优化,终于找到了一种相对简单的操作方法,实现了数据库与电子表格本文档间的数据交换,本文以学生电子成绩表格为例,说明如何将学校教务处下发的电子成绩单中的信息保存在VFP数据表中,并将数据表中数据导出到电子表格文档中(见图1),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1、基本算法
1.1 导入算法
数据库从电子表格文档中导入数据,大概分以下四步:
第一步:获取XLS文档的路径与名称字串;
第二步:在VFP中定义OLE对象,启动Excel软件,找到电子表格文档并打开;
第三步:在VFP中利用VBA操作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获取相应数据;
第四步:将数据导入到VFP数据表。
当有多个表格存在于工作表中时,可重复第三步与第四步,直到扫描完毕。
以上各步均需做大量的细致工作,做好信息的比较与判断,以适应复杂表格中数据提取的需要。
1.2 导出算法
数据库将数据导出到电子表格文档中,与导入过程大致相似,稍有不同,大致分以下四步:
第一步:获取预设的默认的XLS文档的路径与名称字串;
第二步:在VFP中定义OLE对象,启动Excel软件,找到默认电子表格文档并打开;
第三步:在VFP中利用VBA操作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将相应数据写入到电子表格文档中的指定单元格;
第四步:保存电子表格文档。
其中第四步,因具体名称可能存在具体差异,可以由人工完成。
2、VBA基础知识
V B A全称为Visual Basic Application,是Visual Basic的应用程序版本,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1],主要应用于自动执行的重复操作与“智能化”处理,还可以进行“第三方开发”。处理电子表格文档时要用于以下几个概念:
2.1 VB A对象:包括Application(Excel应用程序对象)与Work Books(Excel工作簿对象)。
2.2 所使用的方法:见表1。
2.3 所使用的属性:见表2
2.4 在VFP中执行VBA对象的方法,取得对象属性的数据,可以在其命令前加一个“.“。
3、算法实现
3.1 获取文档
F ilen ame=GETF ILE(“XLS”,”查找Excel电子成绩单”)
IF Len(AllTrim(filsname))>0
执行相关后续操作
ENDIF
3.2 定义对象与打开文档
oleapp=CREATEOBJECT("Excel.Application")&&定义Excel应用对象[2]
oleapp.application.visible=.f.&&设置Excel应用对象不可见
oleapp.application.workbooks.open(filename)&&打开指定XLS文档
3.3 选取并保存工作表单元格中的数据
WITH oleapp.application
.range(cellid1).select&&选取由变量cellid1指定的单元格
xuehao=.activecell.value&&由变量保存当前活动单元格的数据值
ENDWITH
注意,此处为执行VBA、指定OLE对象属性,应将相关命令放在WITH语句中。WITH语句提供了为单个对象指定多个属性的便捷途径。同样也可以在WITH...ENDWITH结构中执行方法[3]。
3.4 判断何时结束扫描
何时结束扫描,取决于被扫描单元格中的数据是否为空,当其值为.NULL.时,表明扫描结束,判断程序为:
IF VARTYPE(yy)='X'&&判断是否还有数据
执行相关操作
ENDIF
3.5 将获取的数据添加到数据表
有了变量保存的数据,将其追加到现有的目的数据表中,技术非常简单,只用下面代码即可实现。
INSERT INTO学生成绩(成绩代号,学号,姓名)VALUES(rr,xuehao,xingming)
3.6 将数据表中的数据写入Excel表格
此步实际上是3.3步的逆过程,只需将保存在数据表中的数据放到相应工作表单元格的value中。
.range(cellid).select&&cellid变量中保存着欲选取单元格的地址
.activecell.value=ALLTRIM(学号)&&将“学号”字段内容赋给当前单元格
在实际操作中,只需适当控制单元格地址与所要赋给的值,就能将指定的数据写入到Excel表中的指定位置,完成数据导出过程。
上述算法的实现,只是描述了简单的技术实现过程,远没有达到应用状态,在设计开发中还要考虑到个重复表格内容的电子表格文档的处理,就使应用变得更加复杂。另外,将数据添加到数据表时还要有视图的前期制作。
4、制作实例
以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的学生电子成绩单的导入模块为例,模块可以从一张工作表中提取1个以上班级的学生成绩单中的学号与姓名信息数据,但没有考虑到一个工作簿中更多工作表的这种状况,如果需要,请读者在此基础上自行考虑解决办法。在提取信息前,要提前设置课程及时间等项内容,然后选取要提取的电子表格文档,由模块自动完成信息提取工作,中间不需人工干预,导入数据完成后,会有相应信息显示,见图2。
表单上“导入”按钮的Click事件代码略。
数据导出过程与导入大致相同,这里不再讲述。
5、结束语
对于利用VFP导入Excel数据的文章以前也有过一些,但都不是很具体,不能真正的给出相对完整的代码以供读者使用,其设计思路也不尽相同。本文是在放弃Import导入命令的前提下,提出的一种相对简便易行的方法,实现了Excel复杂电子表格与数据库间数据的选择性交换。此方法主要针对特定单元格进行数据导入,但需要事先确定单元格位置,然后再进行数据交换。导入数据过程中要时刻判断是否已经读到没有数据的单元格,以确定是否继续下一单元格的数据提取。提取数据时,也可以使用进度尺控件表明当前进度,这样做需事先统计数据交换量,相当于遍历了两趟电子表格,效率上有点低。也可以让Excel软件OLE对象可见,以便用户能看到操作过程,了解进展状况。
总之,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读者可以对上述技术进行灵活应用,以满足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John Walkenbach.Excel2003高级VBA编程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陈宗兴.中文版Visual FoxPro完全OLE应用手册[M].北京:宇航出版社.1998
【电子表格教学】推荐阅读:
初识电子表格教学反思12-17
《电子表格的美化》教学设计_98006-21
电子表格12-25
电子表格教案01-16
电子表格题答案08-30
WPS电子表格11-23
电子信息简历表格05-14
电子简历表格范例10-10
编辑电子表格教案01-08
电子表格的实际应用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