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感知

2024-08-16

运动感知(精选5篇)

运动感知 篇1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视觉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运动目标跟踪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热门课题。如今运动目标跟踪技术已经广泛用于监控、交通、军事、医疗的等领域。视频是一帧一帧连续播放的图像序列,目标跟踪是指从视频的某一帧开始,通过目标检测方法找到到运动目标或者人工指定跟踪目标,在之后的连续图像序列中持续对目标进行识别和跟踪。

目标跟踪方法通常分为判别方法和生成方法两种。判别方法把跟踪看成一个二分类的问题:以目标物体作为正样本,背景作为负样本,通过训练分类器可以把目标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对目标的跟踪。目前很多判别方法提出,其中STRUCK是判别方法中最杰出的[2],但是此方法需要大量的计算,速度较慢,并不能满足实时跟踪的需求。生成方法首先学习外观模型来表示目标,然后在搜索区域的候选模型中选择出与目标模型误差最小的一个作为跟踪结果。生成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Lucas和Kanade提出的基于原始图像的整体模板法,即LK方法。仅仅使用原始图像作为模板,不能很好地提取目标外观特征,适应目标外观变化,且需要的计算量较大。Hager和Belhumeur等人改进了LK方法,对原始图像进行降维,使用对光照不敏感的低维特征作为目标外观的表示。在此基础上,Black和Jepson又提出了使用一定的学习策略进行模型更新,从而更好的处理目标外观的变化。此时生成跟踪方法的框架已经形成。随后很多模型的不同特征被用于跟踪。如Coman⁃iciu人等结合颜色直方图和数学上的均值偏移方法,提出了meanshift方法。Collins拓展了可自适应尺度变换的改进方法camshift。为了更好的处理遮挡和提升实时性能,局部稀疏表示(PCA、稀疏编码等)和多种特征的联合表示也被用于目标跟踪。[1][2]

跟踪的过程中会出现众多的干扰因素影响跟踪的性能,如尺度变换,光照变化,偏移,遮挡等问题。处理这些因素的关键在于构造有效且鲁棒的外观表示模型。文献[1]证明了模型表示的选择对于跟踪性能的影响最大。于是近些年来,跟踪问题更多的焦点集中在寻找有效的表示模型上。本文提出了一个有效的生成方法,使用图像感知哈希作为模型表示进行跟踪,

具有尺度不变性和运算速度快的优点,并且引入了模型更新策略,从而解决了目标跟踪中出现的偏移、遮挡问题。

1 图像感知哈希

感知哈希是指将具有相同感知内容的多媒体信息映射为一段数字摘要,用来对媒体信息进行比对。图像感知哈希则是对数字图像的感知信息进行摘要。传统的哈希技术仅仅简单地把图片看作一个二进制文件进行处理,而没有考虑到图像上的感知信息。随着网络上有损压缩格式的使用,传统的哈希算法如MD5、SHA1等方式不再适用于图片的匹配,于是提出了图像感知哈希技术,利用的图片的感知特征作为摘要信息来进行图像的识别和认证[4]。

在MD5、SHA1这样的加密哈希方法中,得到的哈希值仅仅是一段固定长度的二进制数字,和其本身的内容没有关系。单向性和抗碰撞性要求它对输入的二进制数据的比特变化敏感,也就是说,即使输入数据一位的比特变化,也会导致输出哈希值的明显的随机变化。

对于数字图像而言,图像数据格式的变化,普通的图像润饰或者加工操作,图像通信的信道噪声等在剧烈改变图像二进制数据的同时,一般都只会影响图像呈现信息的质量,而不会改变其内容。因此大部分感知哈希算法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图像可以放大缩小,可以有不同的方向、角度,甚至可以有细微的颜色差别,其哈希值都应该保持不变或者在一个指定的阈值内变化。而以上的特性也正好适用于目标跟踪中用来匹配目标。

2 提出的算法

近些年来,已经有很多不同的图像感知哈希算法提出[5]。其中包含很多复杂的甚至可以加密的方法,但是经测试,即使将很简单的感知哈希算法作为特征使用到跟踪中,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1 模型表示

本文中采取的感知哈希作为跟踪目标的模型表示,计算方法如下:

1)将原图像转化为灰度图,灰度图就可以很好的保存图像轮廓和细节,减少计算量,提高速度。

2)缩小图像尺寸,把原大小转化为8*8的方形图像。缩小尺寸可以大幅度减少图像的高频信息,保留低频信息。低频信息反映了图像的整体框架,具有对放大、缩小、平移、模糊的不变性,这也是图像哈希可以作为目标跟踪匹配特征的关键原因。

3)计算所有像素灰度的平均值,用于和每个像素比较。

4)将所有的像素值与平均值进行对比,大于等于平均值记为1,小于平均值记为0。

5)把这64个2进制位由在原图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形成哈希值。

以Lena图为例,计算图像感知哈希的步骤如图1所示:

2.2 运动模型和观察模型

跟踪算法使用图像感知哈希作为模型特征,以两个哈希值之间的汉明距离作为评判相似度的标准(观察模型)。汉明距离表示哈希值中对应位置二进制位不同的个数,汉明距离越大,说明图像越不相似,反之则越相似。

汉明距离的计算:d(x,y)=∑x[i]⊕y[i],如下所示。

由[1]我们得知,在选取合适特征情况下,即便是用很简单的跟踪框架也能够实现很好的跟踪效果。本系统在第一帧使用人工标注的方法圈定要跟踪的目标,之后的每一帧使用滑动窗口作为运动模型搜寻目标:在当前目标2*2的范围内寻找目标,使用汉明距离作为观察模型来从候选的模型中选取最接近目标的一个。如图2。

2.3 偏移问题

在模型更新的过程中,由于误差积累,会导致跟踪结果偏移。对于此问题,本算法采取使用第一帧和上一帧的权重共同跟踪的方法,第t帧的模型M(t)=αM(0)+(1-α)M(t-1),其中α表示第一帧中目标模型所占的权重。随着时间变化,第一帧的权重应逐渐减小。本方法中取α=1/(1+t)。

2.4 遮挡问题

当模型被遮挡时,如果继续更新,会导致更新到覆盖物更新到了错误的模型。所以本方法中的模型更新针对遮挡也提出了解决方法。d(h)表示汉明距离,当0<d(h)<5时,令更新状态参数c=0,此时是正常的更新状态,使用2.3中的方法进行模型更新。当5<d(h)<10时,更新状态c=1,此时暂停模型更新,如果下一帧0<d(h)<5时恢复模型更新,当汉明距离大于10时,认为此时发生了遮挡或者目标丢失,更新状态c=2,停止模型更新,且搜索范围从原来窗口的2*2的范围增加到3*3。此后的一帧d(h)<10时,转换到状态c=1。此方法根据汉明距离的大小推断是否发生遮挡,从而实施不同的模型更新策略和搜索策略,减少遮挡对于目标外观模型变化的干扰。

2.5 算法流程

1)在视频的某一帧使用鼠标拖拽圈定要跟踪的目标,作为模型T,大小为p*q,左上角像素的位置为(m,n)。

2)计算选中窗口区域的感知哈希值H(T)。

3)下一帧F中使用在当前位置的2*2大小的窗口中滑动,计算每个大小为p*q的子窗口Fi,j的哈希值H(Fi,j)。i,j为子窗口Fi,j左上角的像素在F图中的坐标,称为参考点。i,j的取值范围:m-p/2<i<m+3p/2+1,n-q/2<j<n+3q/2+1。

4)比较搜索窗口和模型窗口的哈希值的汉明距离D(H(T),H(Fi,j)),选取所有子窗口中汉明距离最小的子窗口作为跟踪结果。

5)根据提出的模型更新机制决定是否将跟踪结果Fi,j作为下一帧的跟踪模型T,重复步骤2到步骤5。

3 基于Opencv的系统实现及仿真实验

Opencv是一个开源的数字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的函数库,实现了图形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方面的很多通用算法,方便开发人员将注意力集中于算法的实现而不需要自己写一些底层操作代码,避免造成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

Opencv提供了数组、序列、矩阵、树等基本结构,也包含了差分方程求解、傅里叶分析、积分运算、特殊函数等众多高级数学计算函数,以及各种图像处理操作和目标跟踪、摄像机校准、三维重建等高级视觉函数。本设计中的基本功能如读取视频,鼠标选取操作,缩放图像,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等基本功能都由opencv提供的函数实现。

本设计基于windows10+visual studio 2013+opencv2.4.11环境,实现了在固定的背景的情况下进行稳健的目标跟踪,具有尺度不变性和光照不变性,达到不需要预先训练的每秒30帧以上的实时跟踪效果。图3为程序在第82、269、550、736帧跟踪到的结果。

图3

4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在目标跟踪中引入图像匹配中的感知哈希方法作为跟踪特征,有较快的运行速度、准确度和鲁棒性,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特征用于目标跟踪。虽然与Object Tracking Benchmark[2]中排名靠前的算法相比,本设计仍然有差距,但是提出了一种将图像感知哈希引入跟踪的概念。近些年来还不断有新的感知哈希算法提出,不乏兼具尺度不变性,旋转不变性等良好特性的感知哈希算法,试想将这些方法用于运动目标跟踪,会具有更好的跟踪效果,可作为目标跟踪发展的下一步研究方向。

摘要:运动目标跟踪目前已经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目标跟踪的性能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有研究表明,选取合适的目标表示模型作为特征进行跟踪可以大幅度提升跟踪效果。现有的很多特征或计算复杂,或者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或缺乏对目标外观变化的鲁棒性,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使用图像感知哈希作为匹配特征的生成方法进行目标跟踪。图像感知哈希原本是用于寻找相似图片的图片匹配的方法,具有对尺度变化、光照变化不敏感,计算容易等优点。将感知哈希用于目标跟踪,可以减少计算量,并在检测到目标后,结合有效的运动模型更新策略,解决目标跟踪中出现的偏移、遮挡等问题,达到快速、准确的跟踪效果。

关键词:运动目标跟踪,生成方法,图像感知哈希,OPENCV

参考文献

[1]N Wang,J Shi,DY Yeung,J Jia.Understanding and Diagnos-ing Visual Tracking Systems[C].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2015.

[2]Wu Y,Lim J,Yang M H.Object Tracking Benchmark[J].Pat-tern Analysis&Machine Intelligence IEEE Transactions on,2015.

[3]徐光柱,雷帮军.实用性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原理及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

[4]Schneider M,Shih-Fu Chang.A Robust Content based DigitalDignature for Image Authentication[C].Proc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Lausanne,1996.

[5]张慧.图像感知哈希测评基准及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6]Adrian Kaehler,Dr.Gary Rost Bradski.Learning Open CV[M].New York:oreilly,2008.

整体感知应当是什么样的感知 篇2

岳亚军老师在《“整体感知”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原载于《教育研究与评论》2015年第3期,下称“岳文”)提及多个与整体感知相关的教学片段,笔者读后颇有收获,也有一些不同见解,在此提出来商榷。

一、整体感知如何面对学生的任意解读

整体感知是对学生阅读文本时第一感觉的认可!问题在于,这种第一感觉应当是什么样的感觉?如果从整体感知的上述理解来看,似乎只要是学生直觉性的反应,都是隶属于整体感知的。但对于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这样的把握究竟对不对呢?

岳文中举了《藤野先生》一课的教学示例,在引用了课文中“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一段文字,然后展开了一段师生对话。在对话中,两个学生的发言说出了阅读这段文字后的直觉“觉得他(指藤野先生)是一个高深莫测的人”“看上去有点像黑社会的老大”。 上课老师对这两个学生的表达是“诧异的”,因而通过“较强的应变能力”矫正了学生的看法,但在岳老师看来,学生这样的“整体感知”尽管是一种错误的直觉,但却“很难批评”,因为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图式中,黑老大的形象与藤野先生的形象是吻合的。依照岳老师的观点,应当先作一个铺垫,告诉学生“藤野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遇到的一位印象深刻的老师”,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整体感知结果了。

不能认为岳老师的观点就是错的,但猜度岳老师的初衷,是为了化解或者说回避学生的错误感知结果。但事实上无论是不是有技巧地回避,学生的真实想法就在那里,无非是说出来和不说出来而已。真正触及本质的教学选择应当是什么?在笔者看来,应当交由学生自己去判断。笔者可以武断地讲:学生内心将藤野先生当成黑老大是无所谓对错的,但说出来就是错的。因为整体感知已经涉及到学习中的知觉(而不只是感觉),既为知觉,就需要思维的参与。鲁迅先生作此文自然不是为了写一个黑老大,如果这样的认识都没有,那建立其上的整体感知是没有意义的;此刻,唯有完成一次自我否定然后说出相应的认识,才是真正的整体感知,才不是任意解读。

二、整体感知是否等同于另辟蹊径

岳文第二点从“设计独特的教学切入点”角度切入,论述通过另辟蹊径的办法来吸引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整体感知,并以梁衡的《夏》的教学为例进行阐述,这让笔者很是迷惑了一阵子。

从理论上讲,整体感知是基于学生直觉的,既是直觉,那就是学生阅读文本后的第一感觉;难道另辟蹊径可以唤醒原来未被学生意识到的直觉?能够将不是直觉的感觉或知觉变成直觉?再看岳文所举的例子:先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寻找《夏》中的三个体现夏天的词语——紧张、热烈、急促,然后“引导”学生“研读”,并“挖掘”;然后举出另一个独辟蹊径的例子:通过教师的一段语言(较长,不引述)描述作为“切入点”,然后“话锋一转,水到渠成地引入讨论问题”(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旺字的内涵”解决的。笔者有点疑惑,岳老师自己都看出这个教师是通过这么多动词引出了学生对《夏》一文的阅读感受的,这怎么能说是学生的整体感知结果呢?

后来仔细琢磨,这里可能存在一个误会,认为经由学生思考后说出的内容就是整体感知的内容。但这样的理解与整体感知显然又是有异的,整体感知一定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当然也不是想啥说啥)。整体感知更多的是一种源于学生直觉且符合一般规律的认识。整体感知未必是对的,但至少应当是合乎逻辑的,离开了学生的直觉而深思熟虑,不是真正的整体感知。

三、整体感知与思维张力之间距离几何

岳文在引述了朱绍禹先生的一段话之后明确指出,“情境在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学中显得犹为重要”,对于这一点,笔者高度认同。因为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同一个文本在不同的情境中解读,学生的感知结果确实是不一样的。这实际上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悖论:整体感知难道是依赖于情境的?我们所创设的情境有利于预设结果的得出,安知这些情境是学生所需要的、所适应的情境?

情境创设所为何来?按岳文的意思,自然是为了思维的张力。确实,在课堂上是需要思维的张力的,精彩往往也是源自于思维的张力,可这与整体感知何干呢?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所引发的整体感知,真的是有意义的整体感知吗?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中的多元性的要求重于整体感知,因此整体感知是不排斥甚至应当是欢迎感知结果的多元性的,而当全体学生一同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时,这种多元性便会被消弥,整体感知的结果也将一元化。显然,这不是整体感知的初衷。有意义的整体感知,一定是放在情境创设之前的!

即使基于整体感知就事论事,也应当认识到有时候学生整体感知的结果是没有任何感知,这种“无”也是有意义的无——只要其有了“感知”的过程;那种通过思维张力催生出来的“有”,对于学生来说未必有太大的成长意义。相反,对于这类学生,通过岳文前面所说的同化或者是顺应实施教学,才是有意义的。一句话,整体感知更多的是一种元认知,其应当是学生的一种有意义的直觉,而不是精心雕饰的结果。

跳绳运动鞋穿着感知测试比较研究 篇3

对专业运动员而言,专业运动鞋对于提高运动成绩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运动鞋的设计已经涵盖跑步、球类等多项运动,而跳绳项目至今还没有形成专业的运动鞋。由于现在跳绳运动专业鞋是市场空白点,从而导致参赛队员缺乏较为专业的参赛装备。

本研究充分考虑到市场和跳绳参赛选手装备的需求,根据跳绳运动的技术要求,以提高运动成绩减少运动损伤为出发点,通过比较分析跳绳运动鞋的设计要素,为跳绳运动鞋设计提供参考。

近几年来,对于专业运动鞋的舒适性研究越来越多,关于舒适度测量方法的文献也证实,主观测试量值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评估运动鞋的方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测试人群

选取10名台北市立大学体育学院非跳绳专项的选手作为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所有受试者最近2a内每周进行3次及以上的身体活动,并确认试验前48h内未从事剧烈运动,确定其足部和下肢1a内无明显损伤,解剖结构和机能正常,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良好,同时,均已在训练或练习中熟练掌握跳绳动作,了解本试验目的,并签署受试者同意书。

1.2 测试用鞋

根据比赛现场观察可见,跳绳比赛大部分选手以穿着跑鞋为主,故对照鞋选跑鞋为参照。

对照鞋L为李宁品牌市售鞋,尺码为美国标准尺码7、8、9码;测试鞋J为世锦赛比赛研发的香港某新型品牌,尺码为美国标准尺码7、8、9码。

对照鞋L:轻质减震跑鞋最新产品,其运动科学实验室以跑步运动项目为核心,申请包括Li-ning Cloud、Li-ning ARC、BOW、Cushion等多项专利,配备橡胶大底+EVA复合底,具备强弹性功能,见图1。

测试鞋:选取2014年香港跳绳世锦赛中国国家队比赛用鞋,以跳绳运动项目为核心开发研制,以高弹性、高透气性和优异的耐磨防滑性为特色,配备MD大底和橡胶相结合的复合底,具备强缓冲功能,见图2。

1.3 测试方案

测试步骤和程序:在标准木质地板比赛场地,试验人员首先对所有受试者说明试验目的和程序,解释感知测试量值表所有测试指标的含义及程度分级的区别。

在受试者完全了解测试目的和程序并熟悉测试指标后,随机选穿一款运动鞋,受试者可以在场地随意走动,仔细体会该款运动鞋不同部位的舒适程度,并在总体舒适量值表上作出选择。

随后,在自由准备活动5min后,手持标准测试跳绳,完成需要测验的动作,包括优势单脚跳绳30s、非优势单脚跳绳30s和双脚跳绳30s,依据跳绳过程中的足部感觉,填写鞋性能动态测试量值表。

待运动员完全恢复正常心跳后,穿着第2双鞋重复上述测试过程。最后,由运动员就上述测试,提出不同运动鞋存在的问题,并对2双运动鞋进行主观舒适度评价。

统计方法:将所有的总体舒适度量值数据录入Excel表格,以柱状图表示不同运动鞋、不同部位的不同舒适度等级的受试者选择人数;将所有鞋性能动态测试量值数据录入Exce表格,所有试验测试指标均表示为均值±标准差。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棒状图表示动态性能指标测试结果,以配对t检验,来比较不同运动鞋之间各个指标的差异,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为有极度显著性差异。

2 测试结果

2.1 尺寸指标舒适度测试评价

针对对照鞋L(以下简称“鞋L”)和测试鞋J(以下简称“鞋J”)的尺寸指标舒适度测试部位,见图3。

1—前跷高度,2—跖趾围长,3—跗骨围长,4—兜跟围长,5—鞋底长度1-toe spring height,2-metatarso-phalangeal girth,3-instep girth,4-heel-instep girth,5-sole length

各部位舒适度都分为1~9个等级,其中等级4~6表示舒适度正好;等级3和7表示警告;等级1~2和8~9,表示不合脚。

鞋的各部位尺寸舒适度测试评价结果,见图4-图8。

由图4可知,30%受试者认为鞋J的前跷高度偏低,而鞋L基本合适。

1、2—偏低;3~7—适宜;8、9—偏高1,2-too low;3~7-suitable;8,9-too high

1、2—偏紧,3~7—适宜,8、9—偏松1,2-too tight;3~7-suitable;8,9-too loose

1、2—偏紧,3~7—适宜,8、9—偏松1,2-too tight;3~7-suitable;8,9-too loose

1、2—偏紧,3~7—适宜,8、9—偏松1,2-too tight;3~7-suitable;8,9-too loose

1、2—偏短,3~7—适宜,8、9—偏长1,2-too short;3~7-suitable;8,9-too long

由图5可知,50%受试者认为鞋J所对应的跖趾部位略紧,而鞋L基本合适。

由图6可知,从鞋所对应的跗骨部位来看,2款鞋都基本合适,但鞋J相对而言略紧。

分析原因可能是在鞋J所对应的跗骨部位处,添加了弹力带,导致受试者主观感觉其略紧。

由图7可知,从兜跟围度来看,鞋L明显优于J。

由图8可知,从鞋长度来看,30%受试者认为鞋J相对而言略短。

2.2 功能性指标舒适度测试评价

功能性指标舒适度测试评价主要针对前足柔韧性、前足响应、前足稳定性、中足-脚趾过渡、前脚缓冲、足底粘附性等性能指标,每一指标又分别基于功能性指标穿着舒适度(适合跳绳运动)和功能性指标喜爱程度的评价2个部分。

功能性指标穿着舒适度评价指受试者对于各种功能性指标穿着舒适度的主观评价,分为1~9个等级。其中,等级1~5,表示不合脚;等级6~9,表示舒适度正好。

功能性指标喜爱程度指受试者对于各种功能性指标喜爱程度的主观评价,分为1~9个等级。其中,等级1~5,表示不喜爱;等级6~9,表示喜爱或适合跳绳运动。

2.2.1 功能性指标穿着舒适度测试评价

功能性指标穿着舒适度测试评价结果,见表2、图9。

从表2、图9可以看出,除了前足稳定性舒适度,鞋L的评价大大高于鞋J以外,其余功能性指标穿着舒适度,鞋L的评价均与鞋J的相当。但统计分析结果P>0.05,未达显著性差异。

2.2.2 功能性指标喜爱程度测试评价

鞋功能性指标喜爱程度测试评价结果,见表3、图10。

从表3、图10可以看出,在前脚缓冲和前足响应喜爱程度方面,鞋L的评价均显著高于鞋J;在足底粘附性、中足-脚趾过度和前足稳定性喜爱程度方面,鞋L的评价均略高于鞋J。然而,在前足柔韧性喜爱程度方面,鞋L的评价却略低于鞋J。但统计分析结果P>0.05,未达显著性差异。

2.3 受试者的整体感觉

在所有10位受试者中,只有1位认为鞋J比鞋L整体感觉好,其余均认为鞋L更合适跳绳运动。分析存在的原因有:(1)在尺寸指标舒适度方面,鞋J有些部位过小,如跖趾围度、跗骨围度、兜跟围度过小,导致对应于脚的相应部位受到挤压,即舒适度评价下降;(2)在功能性指标舒适度方面,鞋L的评价大多也高于鞋J。因此,鞋L的整体感觉较好。

3 分析讨论

鞋的试穿试验是直接将鞋和试穿者的主观意识相联系的试验,其评价结果最能体现人体穿着时的真实感受。

3.1尺寸指标舒适度测试评价

由图4-图8可以看出,从合脚性和减少摩擦的角度出发,跳绳专业用鞋前跷高度及鞋所对应的跖趾部位更加贴合脚型,相反鞋J前跷高度过低,且跖趾围长也过小,导致其舒适度欠佳。

从跗骨围长来看,J鞋的合脚性余量偏小,导致运动过程中其舒适度有所下降。

3.2 功能性指标舒适度测试评价

尽管图9显示,在前足柔韧性指标穿着舒适度方面,鞋L的评价略高于鞋J,但图10显示,在前足柔韧性指标喜爱程度方面,鞋L的评价却低于鞋J。由此可见,虽然在前足柔韧性指标穿着舒适度方面,鞋L的评价更高,但对于要求快速连续回弹的跳绳运动而言,受试者对其的喜欢程度并不高。

考虑到在跳绳运动过程中,在跳跃落地时,地面对人体的冲击力达到自身体重的3~7倍,甚至更高,而鞋J虽然是针对跳绳专项运动特点要求而设计的,但其前脚缓冲指标穿着舒适度及喜爱程度的评价却不如鞋L高,而充分的缓冲可以有效减少每一次跳跃落地时的最大地面反作用力,从而有效减少足部运动损伤风险。

3.3 综合分析

鞋类生产者发现,鞋的舒适性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消费者的基本需求,且有望超过时尚特征而成为购买鞋的最重要原因。

关于影响运动鞋舒适度可能因素的研究相对其评价方法来说较多,但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款适用于跳绳运动的鞋,通过对穿着此2款鞋进行跳绳运动时的尺寸指标舒适度及功能性指标舒适度的评价,为跳绳运动鞋的设计提供参考。

4 结论

(1)从运动鞋的各项功能性指标舒适度来看,L鞋的评价大多高于J鞋,虽未达统计学显著差异,但受试者普遍反馈L鞋较J鞋更适合跳绳运动。

(2)分析功能性指标穿着舒适度及喜爱程度测试评价结果可以看出,针对前足柔韧性穿着舒适度,其指标不是越高越好,即前足柔韧性穿着舒适度较高的鞋L,受试者对其前足柔韧性的喜爱程度反而较低。总体上说,L鞋比J鞋更适合跳绳运动,说明针对跳绳运动设计的专项用鞋J的各项参数,需要进一步改良。

(3)从尺寸指标舒适度来看,J鞋的各项指标都存在一定问题,表现为前跷高度偏低,跖趾围长、跗骨围长、兜跟围长偏紧,鞋底长度偏短。从鞋功能性指标舒适度测试评价结果来看,鞋J在前脚缓冲、前足柔韧性穿着舒适度等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有待继续改进。

(4)跳绳运动鞋的整体舒适性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帮面材质、前掌减震性能等因素,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及进一步试验测试,比对分析测试结果,进而研发出适合专项运动特点的专业运动鞋。

参考文献

[1]Nigg B M,Nurse M A,Stefanyshyn DJ.Shoe inserts and orthotics for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ies[J].Med Sci Sports Exe,1999,31(7 Suppl):S421-428.

[2]Mǜndermann A,Nigg B M,Stefanyshyn D J,et al.Development of a reliable method to assess footwear comfort during running[J].Gait Posture,2002,16(1):38-45.

[3]Hong W H,Lee Y H,Chen H C,et al.Influence of heel height and shoe insert on comfort perception and bio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young femal adults during walking[J].Foot Ankle Int,2005,26(12):1 042-1 048.

[4]Leary O,Vorpahl K A,Heiderscheit B.Effect of cushioned insoles on impact forces during running[J].J Am Podiatr Med Assoc,2008,98(1):36-41.

[5]弓太生.浅析运动鞋减震技术[J].西部皮革,2011(10):27-31.

[6]李建设.运动鞋核心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J].体育科学,2009(5):40-75.

[7]傅维杰.运动鞋对人体落地冲击和下肢软组织振动的影响[J].体育科学,2013(7):45-52.

[8]丘理.儿童脚基本宽度与踵心全宽比值分析[J].中国皮革,2014,43(16):110-113.

[9]冯豫韬.从生物学角度探讨鞋的设计定位[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295-297.

运动感知 篇4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山西省普通高校武术运动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并在山西省61所普通高校中,随机抽取15所高校的武术教师及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我们专门设计了《山西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武术运动感知研究》的调查问卷,并于2011年7-9月,向山西省15个普通高校的武术教师和学生发放问卷,共发放教师问卷21份,回收有效问卷21份,有效率为100%。学生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7份,有效率为97.8%。

1.2.2 数理统计法

收集、整理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学校是武术传承的“主战场”

学校作为人们积累知识体系和勇于创新的基本场所,教师也担当者传承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学校的武术教师同样也承担着弘扬和教授中华武术的职责,另一方面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也普遍较高,非常有利于对武术文化的领悟,并能够很好的对武术运动加以深化学习和传承,这也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是武术传承的有效场所。武术运动项目是中国传统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重视对学生强身健体和武术基本素质的培养,武术作为中国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形式,不仅仅单纯的具有现代体育强身健体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并兼具德、智、美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文化教育功能[2]。

2.2 教育对武术传承的作用

学校教育是武术运动及武术文化传承的“基石”,是我国武术文化延续和创新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武术运动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无论是武术文化还是武术技能的延续都离不开对人的教育。就整个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延续而言,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类是:以实物的保存为主,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来记录各种符号的记录,这类传承的方式主要是以物质或者借助物质载体把人类精神活动产物客观化的保存方式;另一类是以人的心理、活动形式和行为方式存在的,这也就需要依靠人自身的主体才能得以实现[3],而武术文化的传承则两方面都需要,以物化的形式进行延续的,如武术的各类拳种技术、各种武术典籍、武术的各种兵器;武术的竞技技能则需要以另一种方式存在。

2.3 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分析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也能激励学生积极从事学习活动的主观动因,并且它是建立在学生学习需要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对山西省高校大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是为了防守自卫的,占到调查总人数的74.7%;锻炼身体和拿到学分也是学生们学习武术的主要动机,但真正出于学习武术文化和个人爱好动机的反而并不是很多,也体现了山西省高校大学生对于学习武术的动机比较明确,也了解武术所具有的独特功能。

2.4 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分析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学习对象或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的倾向,这种内因的倾向与学生的内在情感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学校具体的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的兴趣是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最主要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其学习的注意力和接受事物积极性及坚韧的意志力都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进而极大的提高学习效果[4]。

对山西省高校大学生学习武术兴趣的调查显示,认为场地、器材设施不完备的占到调查总人数的71.2%。场地设施不足主要是大部分学校在教授武术课时都是在学校的操场上教授,调查的数据也显示了学生们对室外这种教授武术课的环境并不满意,成了制约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对教师教授的武术内容不感兴趣,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67.4%,这也说明山西省高校教师们在教授学生们武术项目时,缺少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考虑。还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学习时间不足、缺少展示的机会也影响其武术学习兴趣与热情,其中教师选用教学方法不当和教学评价方法不合理也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学生们在学习武术课以前对武术项目都有自己的想法,当学生们真正参与到武术当中时会发现与其心目中的武术有很大的差别,以至于有一部分学生觉得学习武术与心理期望的有较大差距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不良反应,导致课堂上的消极行为或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

2.5 学生认知武术的途径

武术项目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作为中华儿女的当代大学生从小就受到各种有关武术信息的熏陶,研究山西省高校大学生关于武术的认知渠道,将有助于了解大学生对武术知识认识的基本背景。

对山西省高校大学生学习武术兴趣的调查显示,学生们对于武术的认知大部分都是通过看影视武侠剧,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80.7%;还有近一半的学生是通过看武侠小说了解武术知识的;而真正知道武术内涵的明间拳师能够给学生们的认知仅占调查总人数的5.1%;调查中也发现学生们通过体育教师了解到武术知识的所占比例也非常的少,可见山西省中学的体育教师们在教授武术课时只注重教授学生们武术技能,对武术相关知识面的教授还不是很多。学生们的基本武术知识面都源之于影视剧和武侠小说,诚然,武侠影视剧和武侠小说对于武术的宣传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也清楚地明白武侠影视剧和武侠小说是通过夸张等艺术手法对武术进行了艺术加工,和武术真实性有很大的差距。依靠武侠影视剧和武侠小说来认知中华武术是非常片面的,很容易导致学生们对武术的基本认知的偏差。

3 小结

山西省高校学生们学习武术的主要动机是为了防守自卫、锻炼身体和拿到学分,缺少因学习武术文化和个人爱好参与武术运动动机的学生;制约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授课环境和对武术内容不感兴趣;学生们对武术的认知基本是通过影视武侠剧等,对武术真实含义的认知有点亏欠,教师们应当在今后加大这方面的教育。

摘要:文章采用问卷方法,对山西省15所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力求全面了解和把握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武术的运动感知。研究结果显示:学生们学习武术的主要动机是防守自卫和锻炼身体;学生学习武术兴趣度不高主要因为授课环境和对武术内容不感兴趣;对武术的认知基本是通过影视武侠剧和武侠小说。

关键词:山西省,普通高校,武术

参考文献

[1]曲宗湖,顾渊彦.大学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1):45-47.

[2]邱丕相.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89-90.

[3]骆红斌.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初探[J].浙江体育科学,2000(1):35-36.

运动感知 篇5

“留动中国———在华留学生阳光运动文化之旅”活动由国家教育部发起,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和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承办, 以30万在华留学生为活动对象, 以在华留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 (如三对三篮球赛、定向越野挑战赛、拉拉操、中华武术、龙舟竞渡等) 为核心, 结合在华留学生文体才艺展示活动, 旨在为在华留学生提供一个深度体验中国文化、展示健康积极形象、促进中外大学生交流的舞台。活动由校园海选、省区赛、训练营、九州赛、总决赛、颁奖盛典组成。

本次大赛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关于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要求的具体举措, 旨在活跃外国留学生学习文化生活, 全面展示在津外国留学生风貌, 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来津学习交流, 全面提升天津教育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运动感知】推荐阅读:

顾客感知10-14

职业感知10-15

消费感知10-18

感知手术10-18

感知能力05-19

感知中国06-16

感知体验07-22

情景感知07-26

学生感知08-07

感知特征08-14

上一篇:呼吸管理下一篇:认证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