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文

2024-10-08

数学作文(精选12篇)

数学作文 篇1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 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训练作业, 往往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甚至厌恶数学。近两年我尝试将数学作文引入到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中, 为学生的数学作业注入了活力。数学作文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 使他们的课外作业既有个性色彩, 又有人情味。在数学作文中学生可以倾诉数学学习的想法和感受, 记录数学课堂中发生的趣事, 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以及自己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通过实践, 笔者认为, 数学作文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架起心桥, 倾诉数学学习心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去, 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启动和运行, 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已成为一种共识。数学作文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新的交流工具, 它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心灵交流的平台, 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实现教和学的同步。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全面了解学生, 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数学作文能使学生敞开心扉, 教师在阅读学生数学作文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数学学习的喜怒哀乐, 看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个性品质, 看到学生的成长足迹和心路历程。在广泛、深刻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就可以根据学生数学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数学学习信息,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而愉快。如有的学生在数学作文中坦言自己的某些数学知识点还未弄懂, 请老师给予指导;有的学生写下了听课后的收获;还有的学生提出自己对数学课的建议等。数学作文就如一面镜子, 可使教师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回顾、反思, 从而提高教学能力。而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评语中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 及时调整数学学习方法, 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 并在教师的肯定中得到快乐和信心。

二、再现生活

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 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数学作文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 让学生感悟数学是现实的、是有用的,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育由研究教师的“教”转向研究学生的“学”的今天, 它还是学生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 运用有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作文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当教师把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的时候, 当学生把生活中司空见惯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 当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时候, 数学和生活便融合了。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养成以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生活、认识世界, 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名学生在学完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后, 写了这样一篇数学作文:

“星期六, 奶奶带我去买运动鞋, 大东运动鞋门口挂着打七折的牌子。我一看乐了, 拉着奶奶进去, 看中了标价130元的一双鞋, 不等售货员开口, 我就算出了打七折后的价钱是91元。售货员用计算器算出卖价后, 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 并且竖起了大拇指。奶奶不解地问我怎么算的?我说打七折的意思是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七。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今后我要加倍努力学习数学。”数学作文使学生更细致、更广泛地了解现实生活,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 又到生活中去。

三、自我评价, 在反思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叶圣陶先生提出:“尝谓教而教各种学科, 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 而学生能自为探究, 自求解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 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数学作文也是一种个性化的自我评价方式。在写数学作文的过程中, 学生要叙述自己学习数学的苦与乐, 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分析学习中的成与败, 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 进行批判性的总结。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达到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的目的, 最终能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尤其在单元、期中、期末考试后, 根据批改后的试卷,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数学作文中反思。学生可以找出试题错误的原因, 也可以叙述试卷中最感兴趣的问题, 还可对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进行评价, 以达到自我更新的目的。教师在批阅数学作文时, 也能及时发现问题, 进行个别辅导。有位学生在期中考试后总结出了自己失败的三个原因:“一是马虎大意, 计算题失分太多;二是没有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三是答完试卷东张西望, 没有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这种自评方式, 主动反思, 自觉发现问题, 更乐意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调整。

四、拓宽视野,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作文还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 了解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内容, 对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 并通过调查研究, 以数学作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 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如:在教“生活中的大数”之前, 我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生活中的大数”的资料, 然后让他们用数学作文的形式写下来。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 自主获得了许多丰富的课外知识, 课堂上都争先恐后地汇报起来:“我到商店看见电视机的价格有5300元、笔记本电脑的价格是5600元, 构成一个人体需要500万亿个细胞, 中国的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中国最快的列车是上海磁悬浮列车, 速度是每小时430千米……”学生在课堂中俨然是学习的主人, 知识的发现者。他们与同伴分享了课外发现知识的快乐, 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五、发展语言, 促进思维条理化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交流的能力, 而写数学作文无疑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当学生把观察生活的过程、把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 也展现出了他们的思维过程,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后, 我让学生用纸板制作长方体, 一位学生在数学作文上详细记录了制作材料、步骤及过程, 不但巩固了长方体的特征, 还提高了有序思维的能力。

数学作文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乘上了一叶轻舟。通过写数学作文, 有利于实现教学互动,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有利于学生梳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有利于实现学生自我评价,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作文是学生倾吐学习心声的一片晴空, 让更多的学生在这片晴空中享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吧!

摘要:数学作文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 使他们的课外作业既有个性色彩, 又有人情味。笔者尝试将数学作文引入到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中, 为学生的数学作业注入了活力。

关键词:数学作文,兴趣培养,学生发展

数学作文 篇2

他勤勤恳恳,只是付出,不求回报。他经常说:没有老是害怕付出,老师们怕的是付出之后没有回报。老师们只想让我们把他们讲的都听进去并学会。在我们取得成绩露出笑容时,老师们就觉得自己得到了最大的回报。

他总是以风的速度来到教室。他每次都要检查餐前读,在第二波同学都差不多打完饭后,你抬头会发现食堂里已没有他的身影,你永远不会知道他在何时吃饭、何时刷饭盆。回到教室,你总会看见那瘦弱的身影穿梭在教室中,一个同学把他拦了下来:老师,这道题怎么做?他俯下身子细心为同学讲解,直至同学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才点点头离开。

在半年的相处中,我们已然成为朋友。学校每晚都会为在晚三牺牲自己时间为同学补习的老师发放一袋热牛奶。那天我们在空教室讨论问题,体育老师像往常那样为他发放了一袋热牛奶,他问我:“你喝不喝?““我不喝纯牛奶。”我答道。他便用略带威胁的口气说:”你到底喝不喝?““我真不喝纯牛奶。”他无语了,继续讲题。回到教室后,他又问了其他课代表,他们竟不约而同的都说“我不喝纯牛奶”。其实我们只是心疼他。希望他好一点,再好一点。他最后只好无奈的笑着走了。

在失落时,他总能给我们最大的鼓励。他时常笑,当我们考试成绩不尽人意时,他的心里也是着急伤心的,但他来到教室却面带微笑。他的笑让同学们又充满了力量。

数学作文我会写啦 篇3

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练习一下怎样写数学作文,这可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题型,大家要认真学习啊。

学生甲哎哟哟,语文课上的作文都写怕了,居然还要写数学作文,郁闷!

学生乙老师,什么是数学作文啊?

老师 别急嘛,看看黑板就知道了。

( 年 月 市小考试题)杜老师到文具店买“英雄”牌钢笔。甲文具店广告:节日期间所有商品一律按原价的 优惠。乙文具店广告:买两件以上(包括两件)商品,按一件原价,其余半价优惠。已知两店“英雄”牌钢笔的原价一样。请根据以上信息,以《谁更优惠》为题,写一篇简短的数学作文,字数300字以内,要求用必要的算式及相关的数据来说明你的观点。

生甲 哦,原来写数学作文的要求和做数学题差不多啊,主要就是把解题的过程写清楚。

学生乙话虽如此,可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动笔。老师,你今天能不能先写个范文啊?

老师 行!我早就准备好了,请看——

谁更优惠

假设两店每支钢笔的原价都是12元。

如果只买1支,很显然到甲文具店购买合算,因为甲店按原价的优惠,乙店不优惠,要按原价出售。

如果买2支,到甲店购买要付(12×2/3)×2=16(元),到乙店购买要付12+12×1/2=18(元)。

如果买3支,到甲店购买要付(12×2/3)×3=24(元),到乙店购买要付12+12×1/2(4-1)=24(元)。

如果买4支,到甲文具店购买要付(12×2/3)×3=32(元),到乙文具店购买要付12+12×1/2×(5-1)=30(元)。

如果买5支,到甲店购买要付(12×?)×?=40(元),到乙文具店购买要付12+12×?×祝?-1)=36(元)……

综上所述,当只购买1支或2支钢笔时,甲文具店优惠些;当购买3支时,两个文具店的价钱一样多;当购买4支或4支以上时,乙文具店更优惠。

学生乙嘻嘻,现在我彻底弄明白了,数学作文原来可以这样写。

数学作文 篇4

什么是“数学作文”?笔者把一些数学观察日记、数学学习心得体会、数学小论文、数学课题研究报告等与数学有关的文章称为“数学作文”。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数学作文”的几种形式

“数学作文”写些什么呢?当然应与数学有关。在学数学时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疑问、有什么方法总结、有什么新见解, 可以通过学习日记、命题作文、研究报告等形式把它写下来。

1. 数学学习日记。

一堂课的数学容量往往比较大, 知识点分散, 需要进行整理。数学学习日记就是把每天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梳理和提炼, 使知识形成条理化, 以加强知识的落实和巩固。为了便于学生操作, 笔者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数学日记的格式, 规定一些需要写的内容。下面是学生学了《轴对称现象》一节课后所写的一则数学学习日记。

从日记中表达的意思来看, 她是一位生活的有心人, 她所思考的问题不仅仅是平面问题, 而且具备了空间观念。

2. 数学命题作文。

知识系统是数学的一个特点。在教学中只强调每一天的小结而不注重对于各个章节、各个单元的整合, 不注重重要的思想方法的专题性总结, 那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放长假时, 笔者常结合全章节的教学内容, 布置一些有涉及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及原理的数学命题作文。

学生李心彤在学了有关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后, 研究了如何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通过查阅和整理资料, 她写了以《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为题的数学作文。文章的开头写道:“不论是建筑、设计、装潢领域, 还是日常的生活, 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图形面积计算。数学家们所发现的许多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已给我们莫大的帮助, 例如等等, 但对于一些不规则的图形, 我们又该如何求出它的面积?以下, 便是我所归纳的几种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 分割法; (2) 利用图形变换法; (3) 平行线法; (4) 方格法; (5) 点阵法。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 她在这篇命题作文里列举了相当数量的有代表性的例题, 并且对每个例题的价值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使得整篇作文的结构较为严谨, 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这篇文章和曹欢欢同学所写的《丰富多彩的测量方法》参加2006年温州市第一届“摇篮杯”初中学生数学小论文比赛均获得二等奖, 李若若同学所写的《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获三等奖。

3.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学习”作为初中数学四大领域之一, 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 它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活动。《标准》中一个鲜明的观点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题学习的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正是这一理念的充分体现。由此可见, 通过数学课题学习可以开启学生热爱数学的窗户, 可以让学生经历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 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所带来的乐趣。数学新课程教材里安排了许多研究性学习课题, 如:《测量旗杆的高度》《绘制人口图》《制作视力表》《吸烟的危害》《选择哪家旅行社》《关于“初中生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调查》《美妙的镶嵌》《怎样选择较优方案》《简单平面图形的重心》《精彩的分形》等等。笔者在教学时注意利用和挖掘这些素材, 要求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 在研究的基础上汇报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学生运用观察、讨论、调查、实践、计算等方法进行探索、研究, 写出了课题研究报告。

在学习了《解直角三角形》一章后, 笔者任教班级的其中一个以曹欢欢同学为负责的学习小组在五一长假里组织测量物体之间的宽度及高度的实践活动, 他们到了河塘边, 测量两树之间的距离 (不能直达) , 采用的方法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法、构造三角形中位线法 (测量工具:标杆、皮尺) 。通过实践活动, 他们及时地写下了课题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测量工具:皮尺、自制测角仪 (量角器、吸管、指针、铅锤) 等

人员分工:曹欢欢、李心彤、宋俊豪制作测角仪;周泉携带皮尺;曹欢欢、陈耐设计测量方法;李若若记录数据。

主要方法:构造直角三角形, 三角函数法、统计中求平均数法。

测量方法: (如图)

(1) 在塔前A处安放测角仪, 测出此时对面塔顶M的仰角 (∠MBE) 即α=41°和测角仪距离地面的高度 (AB) 即a=1.5米;

(2) 在A和塔之间的C点安放测角仪, 使测角仪距离地面的高度 (CD) 即a=1.5米, 测出此时对塔顶M的仰角 (∠MDE) 即β=42°56′;

(3) 量出AC的距离为b=3米;

(4) 由解直角三角形得, 小山的高度为[ (btanαtanβ) / (tanβ-tanα) ]+a=41.2 (米)

按上述过程, 反复多次测量, 求出高度的平均数约为42.39米。

收获与体会:我很喜欢这种活动, 原来认为学数学就是做题目, 枯燥乏味, 但现在我才明白, 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问题与困惑:

(1) 我们测量计算得出十个数据, 在计算平均数时, 把误差最大的两个数据给去掉后, 可误差还是很大。

(2) 自制的测角仪比较简陋, 可能是由于吸管比较粗, 所以仰角测量不准确。

(3) 由于测量带来的误差, 所以人与塔之间的距离NC是否应该远一点更合适?此时AC的距离应定为多少较为合适?

令笔者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有这么强的组织、合作能力。学生不但掌握了测量的方法, 还提高了实践能力。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 先是集体商量, 实在拿不定主意时才来找我商榷。他们不仅积极投入, 而且兴趣盎然。对于学生来说达到“同伴协作、互相启迪、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功效。对于教师无疑也是一种促进, 与学生共同进步。

二、“数学作文”的功能

让学生写“数学作文”, 可以把数学教学和作文结合起来, 既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又能实现师生互动, 反映出单纯的解答过程中被掩盖的深层次问题, 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的侧重点。

1. 加深对数学概念、公式的理解。

学生学习了四边形这一章节后, 让学生写一篇日记, 一个学生在日记里虚拟了这样一个四边形王国, 王国里有矩形国王、菱形王后、正方形公主。她还画上了一只活泼的小蜜蜂, 表现了小蜜蜂与这个王国里的四边形特殊人物的种种有趣的奇遇, 把各种四边形关系刻画得淋漓尽致。学生以这些活灵活现的故事, 表达了自己对这个抽象问题的理解, 很有创意和特色。

2. 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毕竟有限, 所以很多学生认为数学难学。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老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数学和丰富多彩的生活联系起来, 这样一可以化抽象为形象, 二可以避免学与用的脱节。让学生写“数学作文”能增强学生数学思考的意识, 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中的问题, 用数学方法来分析生活问题、解释生活现象, 解决实际问题。笔者有一个学生在日记中提到:在暑假一家人去旅游, 看到不同的旅行社有不同的报价, 即使同一报价推出的优惠项目也不同, 从而想:选择哪家旅行社更优惠、更合算呢?她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通过一番计算后作出决定, 心里非常高兴, 因为学过的知识派上了用场, 很有成就感。如果学生能坚持这样记日记, 经常去观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不但能逐渐改变“数学既枯燥又难学”的看法, 还能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增强实践能力。

学生要写课题研究报告, 首先要通过实践获得相关数据, 其次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及计算, 最后才可以写出论文。在学生做课题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反复做实验、做调查, 反复动手操作, 反复与他人合作讨论, 这是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和实践能力的极好途径。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尽可能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成功感。课题学习、写课题研究报告, 无疑有利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良好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养成, 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4. 是德育渗透的一个极好途径。

写《绘制瑞安人口图》《吸烟的危害》这类小论文, 学生通过实验、调查、计算, 得出了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 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吸烟有害健康。《吸烟的危害》中, 全世界每年死于吸烟及其相关疾病的人数达490万。有资料表明, 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至20倍, 喉癌发病率高6至10倍, 冠心病发病率高2至3倍, 循环系统发病率高3倍, 气管类发病率高2至8倍。被动吸烟的危害更大, 每天平均1小时的被动吸烟就足以破坏动脉血管。一些与吸烟者共同生活的女性, 患肺癌的几率比常人多出6倍。据报道, 全球11亿烟民中, 中国有3.5亿,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达31.1%。学生将这些数据、感受写进小论文, 公布出来, 就起到了宣传环保的作用。这些通过自身参与感受到的东西, 对孩子们的教育功效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三、写“数学作文”的思考

开展数学作文的实践, 不能好高骛远, 必须脚踏实地。由于学生的水平毕竟有限, 缺乏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实践中笔者发现较多学生存在写作困难。所以开始时一定要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做起, 要求学生写一写他们每一天的学习小结或记录某一天的问题解决活动或解决某一问题的过程。因此,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降低起点, 循序渐进。

数学日记是最基础的“数学作文”, 因为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写出一些内容。学生经常写, 文笔才会流畅, 数学思维会更开阔, 素材积累也多了, 这是写高层次数学作文的基础, 教师应把它作为重点来训练。一段时间之后, 可以上升写数学命题作文和专题报告。命题作文和专题报告要求较高, 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理论基础, 因此建议安排在长假期间完成。指导学生选题, 选题一定要具体, 涉及的知识要明确, 方法应该是比较成熟的。对于那些需要学生自己确立观点的探究性课题, 显然属于较高要求, 不仅需要丰富的写作经验, 更需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发散思维能力。因此, 写后两种数学作文时, 教师一定要加强指导。文章观点不正确时, 教师给予分析指正;素材选取是否合适, 教师帮助确定;结构是否严谨, 教师给予整改处理;等等。

2. 及时回应, 加强指导。

开展数学作文实践, 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对学生写的“数学作文”, 教师必须认真批阅, 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一下子难以书面形式批阅, 也应该及时和学生面对面地交谈, 给予面批。假如学生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则可以在公众场合集中解答。

比如, 一位学生在数学作文里写了这样一段话:“数学太枯燥了, 如果将来不学或研究这个专业, 现在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在买菜的时候, 有用到一元一次方程吗?谁会建立一个函数关系式来解决?”笔者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如果不加以重视, 将会直接影响数学的学习, 影响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于是笔者在全班学生面前提出一个问题:“初一入学时我们都参加过军训, 军训时都是从严格的队列训练开始, 难道是说战斗打响后, 士兵还要排着队列喊着口号走向敌阵啊?”事实上, 严格的队列训练是为了培养战士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素质。同样道理, 我们今天的数学学习是为了培养人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走进社会处理和解决问题时, 不一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 非常重要的是你能否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的交流, 学生感到能够接受, 也懂得了其中的道理。

3. 正面引导, 分层布置。

让学生写“数学作文”, 最突出的效果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主体意识有所加强。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提问的深度、广度和口头表达的规范性都比从前有所改观, 探究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 不少学生也担忧, 写“数学作文”虽然具有很多优点, 但花费的时间太多, 有点得不偿失。特别是升学压力较重的毕业班学生, 大量的讨论和写作会占掉学生的学习时间。这就需要教师作正面引导, 合理要求, 分层布置。

让学生尝试写“数学作文”以来,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有些工作还不够深入, 特别是表扬和推广工作比较滞后, 使得一些学生的参与热情受到影响。还有些学生不注意把自己总结出的好方法应用到实际学习中, 自己的经验不能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出现了研究问题和学习知识的脱节现象,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数学作文500字 生活中的数学 篇5

早上起来后,我开始洗脸刷牙,妈妈比我早起了好多,现在正在晾衣服。我感觉有点无聊,便拿起了手表开始给妈妈计时,看她几分钟能晾好衣服。过了一会儿,我按下了秒表,一看,不多不少,刚好三分钟。妈妈看见了我在计时,没好气的对我说:“在这里计时有什么用?你干脆想想你做事要多长时间吧!”听了妈妈的话,我说:“我开门只要三秒钟!”“想点有用的!”妈妈说完,便去烧早饭了。我坐到了书桌旁,埋头想起了我做事需要的时间。“我做一列口算要1分钟;看一本书要1小时;洗一次碗要10分钟;吃一顿早饭要……”“郭松源,吃早饭啦!”我刚想到吃早饭,妈妈还真要我去吃了。我飞快地跑向了餐桌,拿起了手表摆在了一边,准备再一次计时。按下了计时键后,我狼吞虎咽的消灭了眼前的白粥,在心里想:“我吃早饭要多长时间呢?”我边想边按下了手表上的暂停键,看了一下时间——15分23秒!“原来我吃早饭要用‘15分23秒’啊!”我喃喃自语道。妈妈见我如此的无聊,便给我下达了一个任务:在5分钟之内数出厨房推拉门上小格子的个数。

我说:“这还不简单!小个子一共有六排,每排有18个小格子,列算式也就是‘6x18=108(个)’,门一共有两扇,每扇门的正反两面都有小格子,列成算式就是:‘108x4=432(个)’,对吧?”妈妈见我答对了,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让数学之花在作文中绽放 篇6

例文:

等 式

玉湖中学潘圆圆

一直以来,我的人生等式都是这样:一次机遇+一次冒险=一生成功。

于是,我等待着机遇的到来。我活得轻松、自在、实惠。可是爸爸说我是守株待兔,妄想天上掉下馅饼。他的人生观则是:一生执著追求+一生严谨治学=一点微薄的成就。

在我看来,爸爸是挺憨厚的,于是我顽皮地给他列了个等式:一味地耿直+一味地苦干=一味吃亏。爸爸也针尖对麦芒地给我回了一个等式:一点冲动+一点不成熟=一无所获。

的确,至今为止,我仍然一无所获,就像深水中的一片浮萍,始终飘荡不定,白白浪费了美好的光阴。

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我第一次尝到了苦头。平时不愿学习的我,没有把握考上县实验初中,于是我行贿我的同桌,让他到时给予关照。可是那次考场纪律十分严格,我俩根本无从下手,最后是以失败而告终,只好落到爸爸任教的这所镇属初中。

我的爸爸一心扑在教学上,耐心地辅导学生,工作之余还笔耕不辍。他辅导的学生作文屡屡在竞赛中获奖,他创作的小说《乡姑》也在《小说月刊》上发表。他用事实验证了他的等式是成立的,我用我的教训验证了我的等式是错误的。

朋友!你现在是否还和我一样在等待着什么?倘若是这样,请你赶快放下手中的笔,莫浪费时间验算这一稚嫩而近乎荒唐的等式。

这篇习作有意识地运用数学等式来结构文章,阐述道理,营造风趣幽默的氛围。作者先写“我”的人生观:一次机遇+一次冒险=一次成功,而“爸爸”告诫“我”他的人生观是:一生执著追求+一生严谨治学=一点微薄的成就,“我”风趣地戏谑老爸的人生是:一味地耿直+一味地苦干=一味地吃亏,于是爸爸“针尖对麦芒”地反讽“我”是:一点冲动+一点不成熟=一无所获。几经周折后,“我”才验证了自己人生观的错误性,文章鲜明的主旨也就在谐趣中表现出来了。

又如,某同学的习作《几何人生》,把人生比作一条射线,始于端点,射向成功的彼岸;把人生比作一个三角形,双手和大脑构成了它的顶点,引导我们去思考,带着我们去创造;把人生比作一个圆,从起点出发,历经险途,最后载着成功凯旋,起点也是终点。文章借助这些有形的几何图形把抽象的人生诠释得精妙生动。

不少同学在写作中还仿照几何证明题的步骤来布局谋篇,使行文富于逻辑,有新意。例如以“非典”为话题的优秀习作《一道特殊的证明题》,它的结构形式是:已知:“非典”在地球上恣意侵扰人类,人类对其恨之入骨,遂与之展开殊死搏斗;求证:人类一定能战胜“非典”;证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科研人员潜心地研究,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广大人民群众加强了自身防御措施,死亡人数得到控制……结论:人类最终能战胜“非典”。

数学作文 篇7

一、数学思想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

1.分类思想和统计思想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正确的数学思想,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化解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每个数学概念都有着独特本质,有着一定的变化规律可循,不同于其他数学概念。这些不同的数学概念,其理论基础也不一样,所以,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我们应该利用分组的方法,对于不同的概念进行分类思想研究。将简单的数据进行规划整理,获得有效的数据,就是统计思想。在表现形式上,统计思想或者是作为统计图的样式,或者是作为表格的样式出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小学生实际动手整理一些看似无关联的数据,以制作统计图的方式,或者制作表格的方式表现出来,其实,就是将统计思想在系统的学习统计之前,慢慢地渗入小学生的思想中,以教导小学生不要急于求成,应该循序渐进。

2.符号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说明数学内容,用特定的符号(如说字母、数字、图形等)来代表,各种特定的符号,就是数学教学中的符号化思想。符号化思想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既简便又快捷。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形”的表现形态,将数学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例如,理解数量关系的知识,可以通过三角形的面积图,或一段直线长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理解。

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思想的意义

数学思想,就像一把钥匙,它开启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大门。数学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就等于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传授给学生一些数学思想,帮助学生把握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公式等知识,以便于提高学生判断思维能力,促进其解题能力的提升。同时,让小学生通过有效的分析问题,将知识从课本延伸到书本外,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授给学生一些数学思想,还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利用数学思想,深刻地记忆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帮助他们奠定好数学基础,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解析能力,为将来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

1.小学数学活动的主要特征

小学数学活动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科学性,二是主体性,三是趣味性,四是实践性。科学性主要指数学活动与实际生活和乐趣相结合,偏向于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主体性,数学活动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意识和自主能力,在数学活动中排第一位。数学活动的根本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在数学活动的设计上,要想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就一定要突出趣味性,使小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为实践应用打基础,实践性是数学活动的根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让小学生动手实践,充分给予小学生实践的时间,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这样数学活动的学习,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2.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数学活动,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与传统的枯燥的数学教学相比较,数学活动更趋于实践类的学习,更有利于全方位培养小学生,对于提高小学生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教育的每一次改革,都比较注重实践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数学活动不仅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也符合教学目标,体现出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数学活动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对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小学教育上,数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彰显学生的自我独特个性,更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教育教学有很大的联系,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数学思想与数学活动,对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数学思想与数学活动的结合,教学对象不同,就应该做出相应不同的变化,教师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学习具体的数学知识,在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的前提下,也要继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教学方法,从而防止以偏概全的现象,实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想,数学活动

参考文献

数学作文 篇8

关键词:数学思想,数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学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改革, 又重新提出了数学思想与数学活动这两项内容。它们本就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传统的内容, 因此, 重新的将这两项内容提上日程, 我们也应该清楚的意识到, 在数学教学强调改革创新的同时, 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了对优秀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与发展。因此, 我们更要将这两项内容予以特别的重视, 因此本文与之结合了小学数学教学对此作出具体的解析。

一、数学思想与小学数学教学

(一) 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有很多普遍应用的数学思想, 这些数学思想也可以实际有效的帮助小学生们化解在数学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1. 分类思想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 因为各种数学概念都有其自身不同于其它的独特本质, 它们都是有着一定的变化规律可循的。因为这些不同的数学概念都有不同的理论作为基础, 因此需要对它们进行具体分析。分类思想就是根据这种针对不同的概念利用分组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2. 统计思想

统计思想就是将简单的数据进行规划整理, 继而得出有效的数据, 统计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往往作为表格或者统计图的样式出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让小学生把一些看似并无关联的数据实际动手进行整理, 以制作表格或者统计图的方式表现出来, 以此得出基本结论。其实在系统的学习统计之前, 小学数学教材已经慢慢地将统计思想逐渐渗入到小学生的思想中去了, 以此来教导小学生应该循序渐进, 不应该急于求成。

3. 符号化思想

用特定的符号来代表要说明的数学内容, 比如说字母、数字、图形等各种特定的符号, 这种就是符号化思想, 既简便又快捷, 并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4. 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充分的利用“形”的表现形态生动的将数学关系表现出来。例如通过一段直线长度或者三角形的面积图来直观的让学生们理解到数量关系的知识。

(二) 数学思想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的意义

数学思想是小学生开启数学知识大门的钥匙, 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内容, 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就掌握了数学学习的方法。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应该多向小学生教授一些数学思想,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们把握数学的一些概念、公式等知识, 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和解题能力, 同时还可以让小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从课本延伸到书本外, 提高他们在实际中的逻辑思维能力, 进而有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与数学思想的有效结合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掌握和深入理解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 也有利于小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将学习到的知识化为更深刻的记忆, 以此产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 小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思相结合, 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解析能力, 帮助他们奠定好数学基础, 为将来初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

(一) 小学数学活动的特点

1. 科学性

小学的数学活动教学目标与传统的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不同, 传统的教学目标更侧重于小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把握, 而数学活动则是教导小学生从实际生活和乐趣相结合展开丰富多样的科学性的学习, 它更偏向于灵活性的掌握知识的方法, 这也是达到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2. 主体性

小学的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也是作为数学活动的本质特点。所以在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育相结合, 是强调将小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自主能力排在第一位。

3. 趣味性

增加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是数学活动的根本目标, 也是数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育的应用中的重要任务。因此, 在数学活动的设计上一定要突出趣味性, 这样才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使小学生在趣味中愉快的进行数学学习。

4. 实践性

一切知识的学习都应该是为了实践应用打基础,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数学活动的应用一定要让小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为基础进行学习, 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充分给予小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 让小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动手能力, 培养实践技能, 通过这样数学活动的学习, 相信小学生不仅能够有效领悟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 还能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 数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数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我国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要和谐发展, 也是由于数学活动并不像传统的教学一样内容枯燥, 它更趋于实践类的学习, 因此也达到全方位培养小学生的目的。

它也是小学数学课程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校教育的每一次改革之后, 都更倾向于实践性, 对于小学课程也不外乎如此, 数学活动既顺应了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又体现出了我国对于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 因此数学活动必将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体系。

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相结合, 更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全面发展。我国社会需求的人才也逐渐向全能型靠拢, 因此更要从小做起, 在小学教育上就积极的培养小学生的全能实践性, 数学活动不仅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彰显学生的自我独特个性, 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和发展小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有效的正确树立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 数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结语

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 它们之间的相结合也对小学生的发展起到重大意义。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数学思想与数学活动, 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是我国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推动素质教育, 培养实践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同时, 适当的注重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在小学生的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成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导论[M].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1.

[2]陆书环, 傅海伦.数学教学论[M].科学出版社, 2004.

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 篇9

首先, 是关于数学观。笔者认为教师的数学观应理解为教师对数学学科的看法、态度、观点等的总和。这就涉及数学本质:什么是数学。人们给数学的最新定义是:数学是关于模式和秩序的科学。通过数学建立模式可以使知识条理化、抽象化、符号化, 并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数学不仅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和“形”的科学, 而且还包含有哲学、美学等。“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的:“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 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数学观直接支配着教师的行动, 不论你意识到也好, 没有意识到也罢, 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例如, 苏科版初一上册数学教材《合并同类项》 (第一课时) 的教学, 在不同的教学观的指导下其教法会相差甚远。本节内容在华东师大版的教材中, 被分解成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只讲解同类项的概念, 第二课时是合并同类项。而苏科版教材把此两课时合并在一起, 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如果教师在简单数学观支持下, 认为此课仅需传授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技能, 事必会把这些概念当成文字抛给学生, 而大量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训练, 看上去教学效果也是比较明显, 但是在数学文化观的支持下, 会是另一种情景。首先教师给出一些单项式 (如200a, 5ab2, -9x2y3, 100a, -1 3ab2, 5x2y3, 3xy4, -0.5x4y) , 让学生讨论尝试进行分类。实际上对这些单项式进行分类的方法是比较多的:可以按系数的正负来分, 可以按字母来分, 可以按单项式的次数来分, 可以兼顾字母和相同字母的指数来分。这种教法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加深了学生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而同类项概念引入的意义就在于合并同类项, 把冗长的数学式子变得简单、简洁, 这不正是数学所追求的简洁之美吗?把生活中的问题模式化,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把具体事物抽象化、形式化, 这就是数学的研究的内容和价值。对比两种观点下的教学情形, 笔者更喜欢或倾向于后者, 因为它更接近于“真实的数学”。

其次, 是关于数学教育观。数学教育观应理解为从事数学教学活动的观点和看法等。这就涉及数学教学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式关系是什么的问题。“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课程目标作了如下的阐述:“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 (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 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从“课程标准”的数学课程目标中,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强调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的影子。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的方式, 笔者认为实际情况中有两种典型的教学方式, 大多数中学数学教师都习惯于以内容为中心来组织教学, 强调数学概念的理解, 同时也注意对数学方法的渗透, 注重学生具体数学技能的训练。在考试的“指挥棒”下, 以大量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期待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相反, 另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适当注意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主动建构, 在合作交流中提高对知识的认知, 提高理解水平, 用数学文化去润泽学生 (这正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 。长期坚持此种教法和学法, 笔者认为学生不仅能学会考试, 其数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也必将得到较大的提高。这两种典型的数学教育观, 笔者称之为以内容为中心的教学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建构教学观, 以下仅举一例说明在这两种观念支配下产生的教学差异。

例如, 《有理数加法》一课的教学, 大多数数学老师可能认为, 这是一堂比较简单而又非常普通的技能训练课, 用简单的“教、记、练”的方法去组织教学, 教学效果肯定不错。但在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下, 在教者对于数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中, 在对“教什么”和“怎样教”的独特把握中, 可以把它上成内涵丰富、融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于一体, 具有文化气息的精品课例。首先用刘翔的训练来创设情境, 刘翔在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上训练, 假定向东方向为正, 则向西方向为负。问题1:刘翔第一次向东跑了20米, 第二次接着向东跑了60米, 问刘翔的最终位置在哪里?问题2:刘翔第一次向西跑了20米, 第二次接着向西跑了60米, 问刘翔的最终位置在哪里?问题3:刘翔第一次向东跑了20米, 第二次接着向西跑了60米, 问刘翔的最终位置在哪里?问题4:刘翔第一次向西跑了20米, 第二次接着向东跑了60米, 问刘翔的最终位置在哪里?四个问题要求学生列式表示, 并利用数轴得出结果, 层层递进地把同号和异号两数的加法通过实例呈现给学生。熟悉的情境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用数形结合 (数轴) 来表示运动的过程, 使学生容易形成对有理数加法的认知。在此基础上, 给出一组简单的有理数加法算式, 要求学生完成, 目的是让学生积累对有理数加法的感性认识, 为接下来的讨论得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奠定基础, 同时也分散了本课的难点。

数学思想——数学的生命 篇10

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本质认识, 是形成数学概念、探讨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由于数学思想方法隐含在教材中, 没有明确的量化要求, 很难作为考试内容, 所以不少老师思想上不够重视, 部分教师对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把握不准、指导方法欠缺, 因此, “数学思想”这一目标没有在教学中得到真正落实。那么, 如何正确处理知识教学和思想渗透之间的关系, 有效地进行数学思想渗透呢?

一、把握渗透数学思想的原则

1.系统性。

《数学课标》对小学两个学段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出了不同要求, 对同一学段的不同年级也提出不同要求。作为教材的实施者, 首先要通读全部教材, 统揽小学阶段隐含的所有数学思想方法, 对各年级教材进行梳理, 理清数学思想方法的脉络, 明确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理解和应用的程度, 做好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衔接。从低年级开始, 教师就应该适时渗透、系统培养, 日积月累, 学生的数学思想就能逐步形成。

如, 数形结合思想是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 它具有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 把计算中的算式形象化,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等优点, 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都有重要的作用。作为老师, 我们要明确, 虽然第一学段不要求向学生明确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但是, 从第一册开始, 教材编排就让学生在“数”与“形”的紧密结合中去认识“比大小”、“位置”等一系列知识。

数学地生活数学地思维数学地成长 篇11

时光飞逝,一个紧张、充实、有序、奋进的学期已经结束,也标志着“通向数学”三年来实验班工作即将告一段落。回顾三学年的教学工作,感概颇多:三年的课题研究,使我们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基本完成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一、幼儿的发展变化

1、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发展

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有多种途径,但是我们发现在数学活动中为幼儿设计、提供适宜的数学活动材料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尤其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的有效的途径,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取代的特殊作用。

对于课上一些没有掌握的活动,由于人数多来不及一一个别指导,我们是将活动材料投放到区角中,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在区角活动中,有配套的活动材料,也有我们教师根据教材进度自制的一些材料,如:接龙、水果身份证、装豆豆、图形娃娃找家等等。由于自制的材料多数来自幼儿生活,像易拉罐、酸奶瓶、饼干盒等,幼儿都非常感兴趣。

同时,我们也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教育。如中班19课《小蜜蜂的家》进行完后,我们在将积木整理放进玩具柜时,引导幼儿探索如何组合积木、化整为零,充分利用储物空间,用最小的空间放下所有积木。例如:将两个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柱组合成长方体,将拱形和底面为半圆的积木组合成长方形,将两个正方体组合成长方体等等。通过探索,加深了幼儿对图形之间组合、分解、等量替换等关系的认识。

2、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个性特征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幼儿对所投放的材料是可以较为自由、随意地进行操作, 这对发展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例如在收拾玩具这一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分类、排序的数教育思想。在收拾玩具前,交待要求和标准,幼儿在拿到玩具时,首先要思考这个玩具有什么特点,它应放在哪一类中才能符合要求,然后再进行摆放;在摆放中按排序标准再进行调整。在这一常规性的日常活动中,幼儿经历了思考—操作—再思考—再操作的训练,在操作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互相合作、互相交流。培养了幼儿大胆、开朗的性格及乐意帮助同伴、原意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幼儿学习品质:主动性、专注性、坚持性、秩序感、规则意识、合作意识等有了明显的变化。如到了中班,我班孩子的合作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上学期的《占地盘》,到下学期的《扔骰子比多少》、《扔骰子串串珠》,都需要两人合作。每个活动开始前,幼儿都能先与同伴商量,我想用哪种颜色,你呢?我们两个谁先扔骰子?幼儿能友好地与同伴协商,共同合作。由于操作材料设计合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得幼儿在分组活动时的主动性、专注性、坚持性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高。比如说孩子们都知道在自己的活动完成后,要把材料收回原位再去换组,如果另一组的幼儿还没做完,他们也学会了等待,等同伴做完后再交换。此外,对于幼儿乱讲,收获最大的就是幼儿之间能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如:能力强的幼儿会检查同伴的作业情况,而且能主动地帮助他。

3、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活动区中的活动是多样化的,各组操作材料、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发展水平自主选择活动,并可以在各组之间轮换活动,这使得幼儿之间的交流与相互作用更活跃,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与指导也更有针对性。能针对每一个幼儿而的特征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幼儿在理解力、灵活性、批判性、解决问题能力、表征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如:中班第15课《沙滩城堡》,幼儿能用多个单位量不重不漏覆盖未知的面积,有了初步自然测量的经验后,在接下来的16课《蜗牛爬多远》中,幼儿能用多个单位首尾相接的方法来测量长度,进一步巩固自然测量的方法。幼儿从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又如:在《它们的数量相等吗》中,由于一组幼儿共用一套印章,有个孩子为了节省找印章的时间,印完一题后,看看下面几题哪里还需要印这个数字,就先印好,还问同组的幼儿,谁需要印这个数字就直接给他,避免再次从底座上去找印章,导致时间上的浪费。

二、我的收获

三年来,通过参加“通向数学”实验班的学习与教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首先从理论上来说,了解了幼儿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进度,它们不同内容穿插排列,同一内容难度又是循序渐进的。其次,每个活动不仅给我们老师提供了详细的教学计划,而且标注了老师必须要讲清楚的地方,这样给我们每个老师有了更好地发展空间,可以根据自身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再次,每个活动上完后,我们都及时把教学反思上传都研修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和专家老师面对面交流,提出自己的困惑,专家老师们也会针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及时反馈。这样对我们每个老师的专业成长都是非常有益的。此外,每个学期,课题组都会有专家到幼儿园亲临教学现场,进行现场指导,对我们在理论、教学又是更高层面的提高。

今后,我们将在以往的基础上,不断引入新的教育理念、拓展教育思路,使“通向数学”在我园的数学教学中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数学思想与数学教育 篇12

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知识及其形成过程的理性认识和基本看法, 是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结晶, 是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是数学的精髓, 是数学的灵魂, 对数学教育有根本的指导意义, 也是数学教育的目的所在.

数学教育不是简单的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是应该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出来, 让学生充分的去体验数学思维的活动和发展过程, 感受和领悟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学会用数学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就是数学教育的目的所在.

一、数学思想贯穿于数学知识结构之中

数学知识是从历史和近代的数学观点以及教育学的观点组织起来的, 其中逻辑化是一个原则, 更深层次的是概念和命题的本质是什么, 最终要形成怎样的数学结构, 组成怎样的体系, 形成怎样的数学思想方法, 这些极富思想性的问题, 如灵魂一样支配着整个数学知识体系.正是这些思想, 概念和命题才会活起来, 才会相互紧扣, 相互支持, 组成整体, 而不只是孤立的知识点.也就是说概念和命题是定型的、静态的, 而思想是发展的、动态的.因此, 把握好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才能以高观点的角度, 组织奸数学学习材料, 引导学生去体验数学活动的本质, 理解并感受数学思想.

二、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设计的核心

一般而言, 数学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对数学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作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简言之, 数学教学设计就是把数学教学原理转换成数学材料和数学活动的计划.《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 不仅需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 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因此, 数学教学设计应当是以课程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为指导, 以揭示其内在的数学本质为目的, 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进行构思和设计.

也就是说, 数学教学设计的核心是要充分体现出数学思想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 要通过数学活动渗透现代数学思想,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实现的新的认识过程.深刻的思想, 才会产生智慧熠烁的创新设计, 构想出精妙的数学教学情景, 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挖掘出学生的内在潜能, 使其充分参与数学活动, 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数学教育理念.

案例:《球的体积》

教学目标:掌握球的体积公式;形成观察、估算、猜想、构造和论证等能力;完善认知结构.

教学问题设计:

(1) 提出问题V=?;

(2) 目测观察猜想圆柱、半球、圆锥这三者体积的大小关系 (图一) :

(3) 由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猜想半球的体积;

(4) 细沙实验——验证猜想;

(5) 构造“祖眶定理”, 证明猜想;

(6) 获得半球体积, 从而获得球体公式;

(7) 运用球体公式解决问题;

(8) 小结提问, 布置作业.

以上的教学设计就是以问题的形式,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内化了球体体积公式的数学过程.从“目测”到“猜想”, 这是“发现”;从“猜想”到“实验”是强化“发现”, 构造“祖眶定理”, 证明猜想, 则是在内化数学思想由发现到内化的过程, 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合作下进行的, 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完全取决于课前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和对数学知识所蕴含的数学思想的理解与运用, 学生在目测、猜想、实验的过程中, 充分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体验感受了数学思考的活动, 使学习活动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数学思想是数学活动的中轴线

一堂课新就新在思维过程上, 高就高在思想性上, 好就好在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上.数学教学活动应突出数学知识发生的活动过程, 强调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 就是要让学生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体验数学思想, 参与数学模型和数学知识的建构, 逐步形成数学思想方法, 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创造力.

所以, 组织数学教学活动要以数学思想统帅数学活动过程, 以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和创造精神的培养为目标, 使教学的每个阶段成为形成数学思想, 学习研究方法的有效环节.其次要把握好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 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认知规律, 安排思维活动的方式和深广度, 把教师启发讲解和学生独立思考巧妙衔接,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恰当结合, 以发现、探索、研究的方式建构数学教学活动过程.

实践证明如下的设计是具思想性和有效性的:

问题情境:包括实例、情景、问题、叙述等 (意图: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包括观察、操作、归纳、猜想、验证、推理、建立模型、提出方法等个体活动, 也包括讨论、合作、交流、互动等小组活动; (意图:体验数学)

意义建构:包括经历过程、感受意义、形成表象、自我表征等. (意图:感知数学)

数学理论:包括概念定义、定理叙述、模型描述、算法程序等. (意图:建立数学)

数学运用:包括辨别、解释、解决简单问题、解决复杂问题等. (意图:运用数学)

回顾反思:包括回顾、总结、联系、整合、拓广、创新、凝缩 (由过程到对象) 等. (意图:理解数学)

四、教学实录

案例:函数的概念

1. 问题情境

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可能会遇到下列问题:

(1) 估计人口数量变化趋势是我们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的依据.从人口统计年鉴中可以查到我国从1949年至1999年人口数据资料如表所示, 你能根据这个表说出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吗?

(2)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 下落的距离y (m) 与下落的时间x (m) 之间近似地满足关系式y=4.9x2.若一物体下落2秒, 你能求出它下落的距离吗?

(3) 如图为某市一天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图:

问题1:我们是如何从变量认识函数这个概念的?

2. 学生活动

问题2:在上面的例子中, 是否确定了函数关系?为什么?

3. 意义建构

问题3:如何用集合的观点来理解函数的概念?

问题4:如何用集合的语言来阐述上面3个例子中的共同特点?

(结论: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之间的单值对应——概念的胚胎)

问题5:结论是否正确地概括了上面例子的共同特征?

问题6:比较上述认识和初中函数概念是否有本质上的差异?

问题7: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是否也具有上述特征?

问题8:进一步, 你能举出一些“函数”的例子吗?它们具有上述特征吗?

4. 数学理论

问题9:如何用集合的观点来表述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 设有两个非空的数集A、B, 如果按某种对应法则f, 对应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的元素y和它对应, 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到B的一个函数 (function) , 通常记为y=f (x) , x∈A.

其中, 所有的输入值x组成的集合A叫做函数y=f (x) 的定义域 (domain) , 对应的y值所组成的集合B叫做函数y=f (x) 的值域.

对应法则和定义域是构成一个函数的二要素.

5. 数学运用

(1) 定义的直接应用

例1. (课本) 例2. (课本)

(2) 研究问题:函数的值域.、

例3. (课本P23例”

6. 回顾反思

(1) 变量的函数定义与集合的函数定义有什么区别?

(2) 你认为对一个函数来说, 最重要的是什么?

以上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 就是以函数概念的数学思想为核心, 以问题为线索,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实现了函数概念从低观点到高观点的过渡.

上一篇:区域材料的收集与投放下一篇:地方无线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