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数学作文(共15篇)
快乐数学作文 篇1
快乐数学
可真不巧,才解开那个问题,“瞧”又来了一个。一个农民饲养鸡、兔子若干个。已知鸡比兔多13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16只,问鸡和兔多少只??分析:假设兔子也只有两只脚,那么既然鸡比兔子多13只,鸡的脚就应比兔的脚多2*13=26(只)脚,但是事实只多16只,为什么会相差26-16=10(只)脚呢??因为兔子少算了4-2=2(只)脚。解:兔子的只数是(2*13-16)/(4-2)=10/2=5(只)……鸡的只数是5 13=18(只)……答:鸡有18只,兔有5只。哈哈!快乐数学作文20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快乐数学作文 篇2
快乐是什么?有人说, 快乐是“自然而然, 顺其自然”;有人说, 快乐是知足常乐;有人说, 快乐就是付出以后得到应有的回报;也有人说, 快乐就是无私地奉献。曾经在网上看到的这样的解读:“最快乐的人是有着最有趣的思想的人。”因为思考, 所以快乐, 快乐蕴藏在思考的过程之中;因为具有有趣的思想, 所以快乐, 快乐体现在有趣的思想之中。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这样的解读于数学教学恐怕是再贴切不过了。
1.让学生有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所产生的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内部动力。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尽量地创造条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
2.让学生有思考。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数学教学要达到“不教”的境界, 关键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如果教师重视学生已有经验的激活与唤醒, 重视数学思维方法的点拨, 重视直观的教学手段的应用, 学生是有可能在抽象的层面认识和把握数学的, 这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都知道, 通常人们对于不怎么费力即可得到的东西往往不太看重, 也并不珍惜。所以也正因为数学学习的适度挑战性, 反而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深层乐趣。
3.让学生有发展。快乐学数学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只有学生获得了发展, 才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儿童如果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了发展, 其必然经历一个抽象和具体的辩证转化过程, 这正如数学的发展那样, 新的抽象的认识被琢磨得直观透彻了, 变得具体了, 认识也就跃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了。因此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了, 当然就是快乐的。
二、“快乐学数学”的实践建构
快乐学数学就是一种用愉快的学习环境去唤醒学生的学习经验、激活学生情感的学习方式。促成儿童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快乐、实现自我。从而领悟到数学的方法、深邃的思想、盎然的情趣, 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一) 激发兴趣, 体验数学知识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快乐学数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 教师应调动一切适宜的手段, 如创设有趣的情境, 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 组织有趣的学习方式等。通过多种策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1.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 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 这与老师创设的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很大的关系。在“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教学中, 创设了“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 猪八戒得到一个西瓜, 他想到师徒四人, 就平均分成了四份, 他吃了其中的一块, 猪八戒又馋了, 又偷吃了这样的一块, 由于吃得不过瘾, 于是他接着吃了第三块和第四块, 全部吃掉了。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分数?运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滑稽的人物, 诙谐的解说, 成功地营造出了乐学氛围, 让学生愿意在故事中寻找分数, 即能巧妙地进行复习铺垫, 又能引出了今天所需要研究的问题。这样的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 指向数学活动的本质, 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有趣。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 经历过程, 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是知识的探究者、过程的经历者、思想的体验者。思想的内化、素养的提升经历自主探究、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学“认识直线”时, 设计了拉毛线团的活动。第一次拉:这有两团毛线, 中间一条是什么线?你能把它变成直的线吗;第二次拉:现在这两团毛线分别向两端拉, 中间这条直的线跟刚才的比, 怎么样?第三次拉:如果这两团毛线继续向两端拉, 想一想, 中间这条直的线就会怎么样?第一次拉, 体会变曲为直;第二次拉, 体会中间直的线可以向两端延长;第三次拉, 体会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学生闭着眼睛想象向两端无限延长的样子, 极限的思想仿佛一下子就在三年级孩子的思想中生动起来了。
快乐学数学, 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快乐、体验思想、放飞心灵, 做一个快乐的数学思想者。这样的学习是快乐的, 有思想的, 富有灵性的, 学生的智慧在指尖流淌, 思想在心灵绽放。
摘要:审视当下课堂, 过分关注数学知识的积累、应试能力的培育, 渐渐消退了它的独特魅力, 为此提出了快乐学数学的理念,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兴趣、有思考、有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 让学生不但体验到数学思想的价值, 还能分享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快乐,数学教学,激发兴趣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快乐数学 快乐课堂 篇3
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注重娱乐性
1.组织教学中强调娱乐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游戏则是学生最喜爱的一种活动,把游戏引入课堂,可以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学生不但可以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反过来又可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
笔者曾经在有理数复习课中,采用央视《幸运52》节目形式组织了一堂复习课。具体措施是把优等生和后进生编成一组,并由后进生担当发言人,取得了良好的复习效果。
2.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欢乐是人的天性,学生时代是人生最需要欢乐的时代,没有欢乐的校园就如同没有阳光雨露的苗圃,是没有生气的。作为教师,要真诚关心学生,注意心灵的交流,以自身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笔者在教《数轴》这节课时,曾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活动。把一根带箭头的绳子拉紧拉直,然后让十来个学生排好队伍站在上面,空好间隔,再以其中一生作为原点,记为0,在他右边的第一个学生记为1,这样建立数轴后,让一学生报名字,另一学生说数;再让一名学生说数,另一学生报名字。在游戏进行中,不断变换原点的位置及单位长度。这样。创设了—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舞台。使整堂课都融入在和谐的游戏活动中。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体验到了主动参与的无限乐趣,更重要的是达到了最终的目的,使课堂“活”起来。学生“活”起来,让学生入迷,有兴趣地学习。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创新与实践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给学生创设一些情境,开发他们无限的创意和智慧,让他们不断地体验成功,不断地收获惊喜,这是使学生快乐的保障。
4.让幽默走进课堂
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提出:“教育要使^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教师良好的幽默感,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能给学生以启迪和警醒。幽默也是融合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它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充满愉悦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增长才干。比如,在教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时,笔者问学生:“把零比作炸弹,任何数与零相乘都会发生爆炸,结果会怎样?”学生自然回答:“都会炸得一干二净。变为没有了。”显然,这样的比喻幽默生动,使教学变得形象化,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知识。
二、挖掘教学内容的娱乐性
1.选取的素材应让学生感兴趣并具有娱乐性
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已有体现,教材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及图形的变换等正是试图增强数学的娱乐性,但其所占比例极小。教师可在不冲击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娱乐性。另外,也可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具有娱乐性的素材。教师在教学素材的选取、数学情境的假设和数学模式的建立上。要更具有娱乐性和挑战性。例如.在讲述《黄金分割》这节课时,先放一些黄金分割图片和芭蕾舞片段给学生看,让他们在探索自然美以及艺术美的过程中发现“黄金分割”之比具有一种悦目之美、和谐之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和交流
例如,在《同类项》课后小结时,笔者提了一个问题:“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降幂排列,如果说降幂排列就好比是同学们按照个子高低去排队,那么今天学习的同类项好比什么哪?”学生们立即展开了讨论。发言异常踊跃:“好比是按照男生、女生来排队。”“好比是卖水果,橘子归一类,香蕉归一类,苹果归一类。”学生们充分发挥着他们的想像力,知识也掌握得更牢固了。
快乐的数学节作文 篇4
上星期尹老师说,下个星期要带一个玩具,因为是数学节,等把玩具带来的时候,老师把玩具一个个的收了上来,尹老师说,玩具上有一张纸条,纸上有题目,如果答对了,可以把玩具带回家,我听了非常高兴。
天气很炎热,太阳像个大火炉,还像一个又红又大的大圆盘。尹老师让我们排好队,这时,我的心兴奋地快要蹦出来了。
来到操场上,人山人海,在操场的左边,二年级的1~6个年级都来了。
我在王妈妈手上拿到一个玩具,打开纸条,我看了看题目,我会做了,我马上排好队准备到老师那里去答题,抬头一看,正好是在我妈妈和邓妈妈那里答题,好高兴,好兴奋呀,听到妈妈说这道题答对了,尹老师在题目上盖上优的时候,我心里美滋滋的。
一边欣赏自己得到的玩具,一边看在那答题的同学还在紧张答题,两位妈妈也在忙着听答案。有的同学答题快,都得到了几个玩具,有的一个都没拿到。旁边还有两个男同学为了一个自己都想要的玩具在争吵,虽然是这样,大家还是都玩得不亦乐乎。
快乐的数学课作文 篇5
这次的讲题比赛,我没有报名,连个主持人也没当上。我有些后悔,但当我看到本次参赛的豪华阵容时,不禁有些“庆幸”。不过,这仍然是我怯懦的理由,这是我唯一的遗憾,也是我最大的遗憾。
在比赛进行期间,班里的氛围就一直很欢乐,连站在最后的张老师和个别平时“高冷”的同学,都会因为选手们风趣的语言而放声大笑,进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在欢乐中巩固知识,正是这次比赛的本质。
在这12位选手中,我最欣赏的是张盛涵和卞乙博。他们的数学成绩都很好,自然思维也很活跃。他们讲题的目的,不仅是让自己巩固、复习,更是让听众们拓展、延伸。最难得的一点是他们临场不乱,控场能力特别强。张盛涵就不必多说了,光他那高大的身躯和富有吸引力的题目,就能让我们的目光都投向他。卞乙博的心里素质很高,即使还剩30秒,面对同学们的催促与嘈杂,他仍能沉着地将题讲完。我想,如果换作是我,肯定会当场崩溃。
值得一提的是,平日里几乎沉默不语的张子健同学,今天也充分展现了他的数学才能,他讲题的思路极为清晰,只不过他的声音有点小。我相信,他一定会从此变得开朗活泼,变得更加合群。
大班数学活动:快乐数学 篇6
2、初步感知交集,发展幼儿的辨别能力,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学具:
1、幼儿操作板及各种花人手一份2、游戏用各种花及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复习巩固标记
1.认识花
师:“今天,我们要和电脑娃娃玩游戏。”“草地上开满了许多花,你们知道有什么花吗?”让幼儿知道花园里的花除了种类(郁金香、喇叭花)不同外还有颜色(红色、蓝色)不同。
2.按标记种花
师:“草地上有两个什么形状的花坛?”(一个是三角形、一个是长方形;三角形上蓝色标记,长方形上有小标记)
师:“电脑娃娃想请小朋友把花按标记种在花坛上。”(请幼儿帮帮电脑娃娃种花)
3.幼儿操作,按标记种花
师:“小朋友真棒,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花和花坛,请小朋友按自己花坛上的标记种花。”(幼儿在自己的操作板上按标记种花,教师指导。)
二、初步感知交集
1.电脑演示,提出问题
师:“蓝色的小花不高兴了,它即想跟蓝花在一起又想跟小花在一起怎么办呢?”(幼儿讨论)
2.感知交集
师:“我们来看看,三角形和长方形中间有个什么图形?”(小梯形)
引导幼儿说出小梯形里应该种蓝色的小花。
3.幼儿操作、感知交集
师:“电脑娃娃的小梯形种上了花,你们的小梯形种上花了吗?”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操作板上的小梯形里种花,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小梯形里种了什么花?
三、游戏:《花仙子》
复习巩固标记,进一步感知交集
四、结束。
兴趣引路快乐数学 篇7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 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 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
二、授中激趣
开讲生趣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 那成功之路, 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恰到好处地诱导, 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以好奇心为先导, 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数学课中, 把探索活动和游戏、竞赛有机的结合起来, 就更能使学生充分动起来, 在活动中加深体验, 感悟数学。
三、练中有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 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 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但也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 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 而无情淹没, 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 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 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四、课尾留趣
一节课的前半节, 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刻, 但一到后半节, 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这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游戏, 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 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在”的效果。
五、“评”中增趣
这里的“评”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数学材料本身因其感情色彩较少, 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 幽默一些, 对学生的回答、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 那么, 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妙趣, 乐学而不疲。同时要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 发展他们的特长, 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优点, 及时捕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 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赞扬。以激励性的语言、动作、多样的激励标志、有趣的图案、举行简短的仪式等方式, 让学生在评价中产生学习兴趣, 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评价中自信地抬起头并更喜爱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兴趣是学习的母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 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就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课堂上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 发展潜能。
摘要:课堂教学要关注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 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 引导学生爱学、能学、会学、乐学。在教学中, 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以达到激发学生快乐学习的目的。
活化数学课堂,快乐数学学习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快乐学习
新课程理念就像一阵新鲜的海风,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像一名年轻的开拓者,不时地带给我们神采和活动。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我们的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正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一书指出:“数学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个开放的系统。”实践表明,只有创造“活”的课堂,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学得容易,才能有利于自身思维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学生作为个性生命的存在,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如此则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机械沉闷,而缺乏生命的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快乐学数学呢?
一、营造浓浓爱意氛围
实践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只是单单地表现在知识的传授方面,还应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闪现创造光辉和人性魅力的课堂之中,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人格成长的需求。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营造浓浓的爱意氛围。因为在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对于知识的传授也就不需要“强塞”与“命令”。同时,教师也就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会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
具体做法:(1)真诚期待。“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是说得挺好的吗?”“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真诚的期待不仅表现在语言之中,还可表现在目光与眼神之中。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期待,就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激情,其智力及个性发展也受到深刻影响。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应善于利用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用自身深沉的爱去激励和发掘每一个学生最大潜能。要走下“一言堂”的讲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一片广阔的学习天地中期待“花儿的开放”。
(2)充分肯定。在日常的数学课堂中,我们还可利用学生“好表扬”的心理特点,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行为表示肯定与赞许。具体肯定的方式可以是点头表示、也可以是话语鼓励,如“真好”,“真会动脑筋”等。还可以要求大家鼓掌,对其学习上的进步表示祝贺。如此肯定与鼓励,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其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学生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接受所学的知识。实践表明,通过创设趣味教学情境,能有效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在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充分开发教材的潜在功能,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趣味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例如:一位老师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一节内容时,为了帮助低年级学生建立数的概念,教者采用了编唱童谣的方式,指导学生学唱:“一个10,一个1,合在一起是11;一个10,二个1,合在一起是12;……一个10,一个10,合在一起是20。”实践表明,通过念唱儿歌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难学难记的“数位及数的组成”方面的内容就这样被学生轻松掌握了。此外,我们还可采用“找朋友”、“当向导”、“夺金牌”、“下棋”、“漫游数学宫”等游戏创设趣味数学学习情境,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融入生活自主实践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
作为一名真正的数学学习者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同时,应积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学期的《认识人民币》一节内容时,笔者采用模拟“小超市”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同学们跃跃欲试。活动中,个个都能模拟大人在超市里购物的样子(如:选物、整队、付款等),使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所学内容及社会知识。
此外,教者还可组织学生深入学校、家庭、农村等场所进行现场调查、测量实践,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总之,追求活化的数学课堂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深入思考的话题。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每一节课都能在“活”字上做文章,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到学习的快乐,如此我们的课堂也就会更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2]刑红梅;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小学教学参考》; 2007年第12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季市中心小学)
《快乐数学》总结 篇9
校本课程负责人:冯汝佳
一、指导思想: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我们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数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积极发掘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努力适应不同年龄学生的智力和知识特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游戏、探究、比赛、合作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给学生带来更多乐趣,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特长。
二、活动内容:
1.以动手小游戏和手指操为主要活动内容,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手脑并用的过程中,科学思考,发展智力。.以趣味数学题为主要内容,适当渗透数学思想及思维方法,使学生思维更灵活,思路更开阔,视野更宽广,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3.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开展数学文化活动,如搜集相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相关数学家的生平轶事等,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素质,激发学生学数学、玩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营造校园数学文化氛围。
三.主要措施:
1.从活动内容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对活动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使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密切联系学科与学生生活经验。
2.从活动形式入手,用故事、游戏、操作、调查等形式与途径。精心设计活动过程,运用多种手段,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提高思考能力。
3.创设良好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通过言语、实物、照片、图画、小实验、游戏、动作、录像、课件等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活动的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抱着积极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体验、想象、思考、提高。
4.加强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合作交流,建立新型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实现有效合作、互动。
5.关注探究学习
鼓励并指导学生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搜集数学家的故事,初步了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
6.即时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参与态度、活动表现等情况及时评价,评价可采取生生互评、小组点评、教师评价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
四、课程效果
1.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参加趣味数学活动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学数学只是因为从小学开始就学,但是不知道数学的重要性。但通过自己收集的数学趣题、游戏、电脑PPT等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他们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学习。
2.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每次活动,学生积极准备,他们合作交流,通过查阅资料,PPT制作,向教师请教等方法,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了解了数学更广泛的应用。
3.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趣味数学活动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给同学以动手,动脑的机会,也充分应用了现代化的手段,例如:有些用了几何画板制作了“勾股树”,这些都促进他们掌握更多的电脑知识,增加实践的机会,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班数学快乐小鸡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练习按物体大小、颜色、数量间隔排序,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间隔排列方法并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排序方法。
2.在游戏情景中体验帮助别人以及成功的快乐。活动准备:
知识:幼儿已有的数学经验。
物质:布置小鸡的家、门帘照片。各种操作材料:大小颜色各异圆形、小花卡片。
重难点分析:
活动重点:按物体大小、颜色、数量间隔排序。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想出不同间隔排序的方法,并乐意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幼一起玩游戏《开火车》,导入主题。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鸡妈妈家做客,我们一起乘火车去,好吗?火车应该有很多车厢的,那我们小朋友来做车厢好吗?我们用一个男小朋友,一个女小朋友的好办法来做火车车厢。一个男小朋友,一个女小朋友,一个男小朋友,后面是谁呀?感知男女间隔排列。@_@我是分割线@_@师:火车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那我们拉响汽笛:呜——咔嚓咔嚓咔嚓……
二、展开
1.教师创设情景:游戏《做客》
(1)教师带领全体幼儿到鸡妈妈家做客,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鸡妈妈,你们家真漂亮!我们能参观参观吗? 鸡妈妈:来来来,大家请坐请坐!(大家坐下后,鸡妈妈表现不开心的表情)师:哎呀,鸡妈妈怎么了?(启发宝宝观察)谁去问问鸡妈妈,她为什么不开心?请一幼儿问:鸡妈妈你为什么不开心啊?(2)创设问题,让幼儿帮助解决问题。
鸡妈妈说:都是我的宝贝们吵的呀!我家有三个宝贝,最近他们的好朋友小猪搬家了,他有了自己的新房间,它的房间还装了一个新门帘,他们觉得很漂亮,非要我也帮他们装,可我年纪大了,眼睛也花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的宝贝就生气的离开家去外婆家了,呜呜呜。
师:鸡妈妈,不要伤心了,我们来帮你!小猪的门帘是怎么样的呢? 鸡妈妈:我把他的门帘拍成了照片,你们帮我看看到底是怎么样的门帘?(出示小猪的门帘照片)2.欣赏讨论,找出物体排序的规律。
(1)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看照片,找出规律,为后面操作做好准备。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猪的门帘吧!你们看看小猪的门帘是怎么穿的?(幼儿欣赏讨论,师引导幼儿发现按物体大小、颜色、数量间隔排序方法)@_@我是分割线@_@(2)教师为幼儿介绍操作材料,提出操作要求.师:哦,鸡妈妈准备了很多的材料,你们来看看是什么材料?宝宝们,你们帮鸡妈妈想想办法,把这些漂亮的材料做成门帘,好吗? 3.幼儿亲身操作,体验按规律排序。
在活动过程中,启发幼儿尝试着用各种材料,用间隔模式排序的方法进行排序活动(颜色间隔、数量间隔、大小间隔),鼓励幼儿想出各种模式排列方法,根据幼儿各个不同发展水平进行指导。
4.欣赏交流幼儿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师:你做的门帘真漂亮,你是怎样做的?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排序规律,对幼儿新创造的排序规律及作品给予高度赞扬。最后将所有幼儿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体验到成功。
三、结束
快乐学数学 篇11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孩子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有意识、有目的地把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孩子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1、在生活情境中学数学
教育和心理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就会更有兴趣。因此,我们平时要注意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家长周末带孩子到动物园去游玩,可以向孩子提问: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能不能数清楚你喜欢的动物一共有多少个?哪一种动物的数量最多,哪一种最少?长颈鹿多还是狗熊多?这样一来,孩子就很容易把学过的知识和实际情景结合起来,在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的同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也更深刻。像这样根据孩子喜爱小动物的特点引入数学知识,创设了儿童喜欢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孩子参与学习的兴趣,在操作中,也加深了孩子对概念性知识的掌握。
在家里同样也可以创设合适的情境。譬如家长先列出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实例,如家里有几口人,住几楼几单元,早晨几点起床,从家到学校可以乘哪几路公共汽车等等,打开孩子的思路,再让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找出一些数的应用,举例来说明。孩子就会发现:哇,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地方都需要数学啊!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便油然而生。
2、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俗话说:“学以致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引导孩子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比如孩子过生日时,家长可以让孩子按自己年龄的数字插上生日蜡烛;在切分蛋糕时,让孩子根据人数的多少来等分切割。带孩子去超市时,可以给孩子一点钱让他买自己喜欢的零食,让他自己根据每样食品的价格合理地计算一下,他能买哪几种食品,每种能买多少,还能剩多少钱。孩子在类似的实践中,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表现得十分充分。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了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孩子会产生成就感和荣耀感,用不着威逼利诱,他就会很乐于去学数学。
让学生快乐学数学 篇12
一、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 设“疑”境, 激发兴趣
教师钻研教材时应努力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 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 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例如, 在教学米和厘米的进率时, 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1=100, 正确吗?学生肯定认为是错误的.此时, 老师就可以提问:“你们有办法能使这个等式成立吗?”这一问, 不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段, 但这样的设疑激趣, 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活动中.
(二) 造“议”境, 增强兴趣
学生学习过程中进入“心求通而未得, 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时, 教师就要制造“议”境, 让学生质疑、讨论、各抒己见, 从而相互启发.
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前已学习了2, 5的倍数特征, 在原有学习经验的影响下, 结果引发了争论.有的说“3, 6, 9都是3的倍数, 个位是3, 6, 9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话音刚落, 马上有学生举出反例:“可13, 16, 19都不是3的倍数.”很自然地, 大家把视线转向了屏幕上的百数表, 竟然发现个位是0~9的数都有可能是3的倍数.探究陷入了困顿.突然, 一个男生兴奋地说:“21, 24, 27都是3的倍数, 但把这三个数的个位和十位数字颠倒位置变成12, 42, 72, 也是3的倍数.”“我也发现了, 可这有什么用呢?”一名学生立即发表自己的意见.“两位数是这样, 三位数也是这样吗?我看不一定.试试看吧.”大家异口同声地提议.于是, 学生自己写了一些三位数, 甚至有学生写出了四位数, 他们惊喜地发现3的倍数交换数字的位置后, 仍然是3的倍数学生在自由的争议中, 逐步接近了数学知识的本质.通过这样的形式, 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 体会到了学习的兴趣, 而且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三) 创“竞”境, 培养兴趣
竞争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主动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呈现出主动学习的良好局面.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竞争的方法激活课堂, 使每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竞争.这种竞争意识不仅能消除课堂中的枯燥感,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例如, 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工具:一张方格纸、一个任意的平行四边形、剪刀、直尺.让学生利用这些工具材料, 进行小组合作, 想办法求出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并比一比哪组用的时间少, 想的方法多.对第一个想出有突破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学生, 给予表扬.此时, 教师将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 通过剪、拼、思考, 列举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 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是一次成功的亲身体验, 思考不再是学习的一部分, 而是生命的组成部分;思考不再是苦恼的事, 而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体验, 一份激动人心的快乐.
二、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应该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活动过程, 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 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 通过动手实践学习数学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是动手操作, 体会学习数学的方法与过程, 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比如, 进行关于长方体的教学时, 教师让学生利用自带的土豆进行实际的削切, 在操作中具体地观察感受思考长方体棱、面、长、宽、高等特性, 认真填写观察记录.操作完成了, 关于长方体的知识也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这样的教学, 学生自始至终兴趣十分浓厚.
(二)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数学
数学学习不应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在学习“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这一内容时, 教师在出示例题的几个分数后, 让学生把这些分数化成有限小数, 并提出要求:“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是有规律的, 请你动手试一试、算一算, 找出它们的规律来.”学生开始思考探索.“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什么特点?是跟它的分子还是分母有关?”学生普遍认为:跟它的分母有关.紧接着再让学生去研究, 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学生可能会有各式各样的想法, 此时教师恰当地引导学生将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通过分组操作与尝试, 学生间进行了探究性交流, 从而揭示了这些分数的分母的特征, 使学生感到了探究成功的愉悦和快乐.在归纳规律的基础上, 教师再出示175和195, 并问学生:“同样是分母15, 为什么一个能化成有限小数而另一个却不行?”学生分析得出:看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除了看分母的质因数, 还需要注意“最简分数”这一前提.
(三) 让学生进行合作和交流, 通过互动的过程学习数学
数学学习的过程必须让学生尽可能的经历合作与交流, 通过互动体验认识数学和数学思想,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 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教学四年级《数学》“统计”时, 教师从课一开始就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到统计活动中合作的必要性.在学生提出想要了解的情况后, 教师不动声色地激将道:“这么多的问题, 看来我们在一堂课中是无法完成了!”引导学生想到:可以分工合作, 大家一起做, 做完了再说给别人听, 这样就很快了在分析统计项目的时候,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发表意见, 使统计项目设计更加科学、完善.在学生准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后, 教师及时提出活动步骤, 既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又使学生较好地明确自己的任务, 教师还注意正确引导、及时调控,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意识.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是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 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 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初中数学快乐教学法 篇13
作者:【内容摘要】:学生乐意去学习,并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而又感兴趣的事来做,这并不是喊在口头上的口号,而是现代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最新要求。通过各种方法能让学生乐意的去学习,更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有价值的数
学知识。
【关键词】: 学海无涯乐行舟
正文
时间过的好快,转眼两个多月的实习已经结束,在实习期间我深深的体会到学生乐意的去学习和逼着学生去学习,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让学生乐意去学习,并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而又感兴趣的事来做,这并不是喊在口头上的口号,而是现代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最新要求。也是众多一线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应该变过去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今天的“学海无涯乐行舟”。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份快乐,关键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们先来看几个案例。
案例一
课题:要上好数学“课改”课,需把游戏引入课堂
教学要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把他们爱玩的游戏引入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如那边草地上有六个人正在玩游戏,他们年龄的平均数是15岁.请想像一下是怎样年龄的六个人在玩游戏?通常人们会想像是一群中学生在玩游戏,但是,如果是一个65岁的大娘领着五个5岁的孩子在玩游戏也是有可能的吧!
再如:由两个人玩的“抢30”游戏规则如下:
第一个人先说“1”或“
1、2”,第二个人要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然后又轮到第一个人,再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这样两人反复轮流,每次每人说一个或两个数都可以,但是不可以连说三个数.谁先抢到30,谁就得胜.
试想像这样生动、有趣的游戏,能不引人入胜吗?像这样参与性很强的教学过程,同学们一定会感到学习数学是既轻松又愉快,并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案例二
课题:数学的简洁美
圆的周长公式:C=2πR,就是“简洁美”的典范。世间的圆形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它们的周长C、半径R,都必须服从刚才所给出的公式,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所有圆形的共同特性,能不令人惊叹不已?在数学中,像周长公式这样形式简洁、内容深刻、作用很大的定理还有许多。比如: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
正弦定理:ΔABC的外接圆半径R,我们都能从中感觉的数学的简洁与美。
案例三
课题:数学的综合分析法
学生 方程
最后一位 方程1 3x+3=x+13
↑ 相同 ↑ 同解 倒数第二位 方程2 3x-x=13-3
↑相同 ↑同解
倒数第三位 方程3 2x=10
↑相同 ↑同解
……….方程4 x=5
↑相同 则可以知道方程1的解也是x=5
这样不断地做下去,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到每个学生的问题,他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再按他们的问题来一一处理。
一、教师意识到位,激发全体学生兴趣
我国早已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全面发展,并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而培养学生兴趣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我们要改变过去的“我教你学”的状态,让学生乐于学,学的乐。这就需要我们数学老师不仅仅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而且要时刻思考:如何将所传授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如何对题目进行巧妙的启发与分析,如何让学生进行大胆的讨论与尝试,如何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有了这些意识,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活泼、灵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了,他们就会很快地参与进来。然后老师给予赞许的目光和热情的鼓励,学生就会受到感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其理”。但要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首先教师要尊重、相信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要及时帮助学困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使他们有了对学习数学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再次教师应以精深渊博知识,娴熟教学技巧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用爱心、细心、诚心让学生树立信心,真正赢得学生信任。老师一次交心的谈话 ,一句中肯的评语,一回无意的表扬、鼓励,甚至一次善意的“欺骗”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老师眼中就是最棒的,这种成功的心理暗示会一直激励他们前进!
二、设计新奇的导语,引起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每堂课的开始就应设计一个好的导语,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例如:在七年级《平方差》这一节,可这样设计:同学们,你能在半分钟内口算出下列两个代数式的值吗?① 48×52,②103×97同学们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两个式子,想口算出结果,也有的同学在努力寻找其中的规律。但半分钟过去,没有同学口算出来。这时老师说:“我可以在半分钟内口算出来,这两个代数式的值:第一个是2496,第二个是9991。我是如何算出来的?是不是老师聪明些吗?这时同学们争着回答:“不是,你肯定用了什么方法!”老师接着说:“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里有什么方法?”这时的学生就产生了渴望掌握这种方法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了自觉主动的学习要求和兴趣。
三、设计精心的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数学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数学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数学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 ,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四、让学生参与,增加学生兴趣
我们要改掉过去的“我讲你听”的上课模式,这样的模式易让学生厌烦,我们可以采用“学生讲学生听”。在做一些习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如仍有学生弄不明白,可请一些已经弄明白的学生上台为大家讲解,这在学生心理觉得:自己讲给自己听,要特别认真讲,也要特别认真听。这跟老师讲的意义不一样,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品尝了参与的快乐,学习兴趣也进一步提高了。
小学数学快乐教学论文 篇14
【关键词】 愉快教学 含义 策略
开展愉快教学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愉快教学的核心是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若上课之初,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那么课堂教学就不能充分收到效益。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如何激发,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殊的环境中去感知、体验。创设教学情境,应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乐趣。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可以结合内容编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事来导入新课: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这时教师说:“聪明的猴王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进入角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对数学活动参与的程度与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心理安全”及“心理自由”的情感。学生可以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自觉参与的欲望必然增强。
在课堂中,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首先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相信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愉悦。其次,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时,应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说得不错”、“你真聪明”、“不要紧,慢慢说”、“你再想想”等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这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必然会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
3 自主探索,让学生体验成功之乐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生命潜能和可发展性,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个概念的教学,教材中这两个概念讲的很简单,只用举例法笼统的说什么是平面图形,什么是立体图形,学生对两个概念的认识是肤浅的,根本不能正确地建立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设计这样一个趣味性活动:先让学生剪好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纸片,学生都知道这些是平面图形。接着,让学生用这些纸片以及早准备好的小棒胶水、剪刀等材料,把它们变为“大的”物体,看谁会变,谁变的好,谁变的多。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立刻表露出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着,争论着,操作着。不一会儿,多数学生做出了长方体、正方体;还有的做出了圆柱体,竟有一个同学做出了暂时叫不出名的棱椎。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平面图形不占空间,而立体图形占据较大的空间。从而也就正确地掌握了这两个概念。 4 巧设练习,让学生感受动脑之乐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年龄越小,注意的稳定性越差。一节课中,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注意力就会分散。这时,我们要适时、适当地安排一些练习,穿插于教学之中,使儿童的大脑处在只有一个兴奋中心的状态。练习的设计要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
例如,在进行“分数的意义”教学后,本人以游戏的形式,设计了一个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具体做法是这样的:通过电脑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画中有许多不同的事物。要求学生围绕“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进行思考,从图中选取不同的事物,以“看谁说出的分数多”的形式进行练习。比赛结束后,答对的同学可以到老师处领奖品。拿奖品时,要根据老师的要求拿。如拿奖品总数的1/9、1/8、1/6、……取对奖品的,奖品就属于他,拿错的不给予奖品。对于程度好的学生,还可以试着提出还剩几分之几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当中,不仅及时巩固了新知识,同时能够激起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自我表现的欲望,使他们爱学数学。
5 善用媒体,使学生增添学习之乐
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样的表现方法,有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计算机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具有先进的技术功能,它能够对文字、数据、声音、图像、动画、录像、电影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通过特定的技术,利用电脑的独有功能,设计出教学课件,把原本死板、无声平面的内容处理得生动逼真、有声有色、立体的画面,使枯燥的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爱学、乐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激励评价,人人享受成功之乐
首先,对成绩好的学生要给足高分,让他们的学习劲头更大。其次是学困生优待。当学困生能独立完成小测验中的基础部分时,可将评分偏向基础,从而给学困生也打出一个适当的高分,使他们觉得自己也有奔头,达到激励后进的作用。在组织学生进行趣味竞赛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打破少数尖子学生长期垄断得奖的情况,想办法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包括学困生,也有获奖的机会。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评分分为A、B、C三个级别进行,各个级别均有一、二、三等奖。尽管在这些奖中,同是一等奖,水平差异很大,但对学困生来说,由于历来与获奖无缘,因此对得奖非常珍惜,备受鼓励,为他们的学习增加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绍可.教海探航[M].中国文史出版社,
2 陈付胜.树立快乐教学理念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J].小学数学教育,.05
看过“ 小学数学快乐教学论文”的还看了:
1.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
2.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3.浅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与学生共享快乐数学 篇15
1. 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低年级的数学课本知识比较浅显, 有些知识在学前教育中已经接触到, 教师可以通过拓展知识的外延, 挖掘知识的内涵, 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翻新.
例如, 数学“认识0到10”. 对于10以内的数, 绝大多数学生已经会读、会数、会写. 在教学中, 我增加介绍了古代结绳记的方法, 阿拉伯数字的演变等多项知识. 新知识的引入, 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 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 如果学到的数学知识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能有所帮助, 他们才会更有兴趣.
例如, 在教学11到20各数的认识和怎样分类的知识后, 我拿了一摞杯子, 请学生帮我数一数有多少, 检查学生的作业本交齐了没有. 如果没有交齐让学生想办法找一找、分开看看谁没交. 通过活动, 孩子们觉得用自己在数学课本上得到的知识帮助教师解决了问题, 很了不起, 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3. 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
我曾经问学生: “数学是什么?”有的回答说是1、2、3、4、5. . . , 就是1 + 1 = 2、1 + 2 = 3. . . , 可见, 孩子们眼中的数学就是各种数学符号. 其实,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数学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 这也体现了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并不是游离生活的一串串数字和符号, 它是存在于生活中的科学.
二、让学生在课堂生活中有趣地学习数学
1. 学会思考, 体验成功
例如, 在教学“比长短”这节课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将两只长短不一的铅笔笔尖朝上 ( 短的那只反而高一点) , 另一端握在手里, 问: “这两只铅笔长度怎么样?”大多数学生认为高出的那只长, 有个别学生眼里充满疑惑. 当我的手松开, 两只铅笔的另一端露出来时, 学生恍然大悟, 我笑着问: “怎么会上当?”孩子们争着说: “铅笔的另一端没有对齐.”“那你们认为比长短时应怎样?”孩子们已经明白了其中道理并能运用自己获得的比长短方法进行练习, 不断取得成功,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
2. 学会合作, 懂得交流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切交流的机会, 使他们学会合作; 在合作中发现更多知识; 在合作中发现自己的能力; 在合作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合作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 我在教学“有趣的拼搭”时, 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 “滚一滚”要学生自己做, “堆一堆”要比较哪个容易哪个难, “摸一摸”向同伴介绍是怎样摸的, “搭一搭”让学生合作搭, 搭出各种各样自己想象的美丽图案, 让他们在触摸中体验成功的快感和喜悦, 享受学习的乐趣. 如, 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先让学生猜一猜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 通过讨论, 学生大胆猜测, 学生甲说: “用2个完全同样的梯形, 通过旋转、平移来推导”; 学生乙说: “沿着梯形的高剪开, 旋转、平移. ”; 学生丙说:“把梯形对折剪开来推导. ”接着我就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动手操作来验证, 学生推导出了许多的公式, 从中选择出了最优的计算公式, 梯形的面积 = ( 上底 + 下底) ×高÷2.
3. 受到尊重, 成为主人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是学习的主人. 在数学课堂生活中, 只有不断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 教学“分类”一课时, 大象收到了许多鲜花, 让学生帮助大象分一分、数一数, 学生的兴趣很高, 有这样分的, 有那样分的, 分的都很好, 教师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 在这样的学习中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让学生在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快乐
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课堂上, 针对教学问题, 学生之间既要各持己见, 敢想、敢说、敢问又要认真倾听对方的思路和想法, 在协作之中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 在学习“千克”这一节课时, 我采取分组教学, 每个小组都准备了秤, 还准备了很多物品. 由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用手掂一掂这些物品, 说一说它们应该用什么来称量? 小组协作完成. ”全班学生立即活跃起来, 他们积极合作, 有的称, 有的记录, 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动脑的机会, 都有尝试、体验. 各小组称完物品后, 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在交流合作中, 学生不仅长知识, 而且满足了学生交往的需求.
摘要:“快乐数学”是当代教育界正在深入探讨的课题,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 “快乐数学”必将代替传统的那种枯燥的教学模式, 苦学乐学会学,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有趣课堂生活,共享快乐数学
参考文献
[1]季成凤.为数学课堂“着色”[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2 (11) :44-44.
[2]陈德明.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快乐数学[J].大观周刊, 2012 (11) :208-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