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工作站

2025-01-31

影像工作站(精选12篇)

影像工作站 篇1

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是目前国内应用数量较多,性能比较先进的超声影像诊断设备,临床应用广泛,能对全身各种脏器、各种病变进行准确诊断。该系统配备有一台影像处理工作站,系统平台为Windows XP操作系统。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我院投入使用后一直运行良好,去年偶尔出现工作站图像采集与主机显示不同步的软故障,并逐渐趋于频繁,严重影响诊断工作。本文介绍该故障的检修过程,供同行参考。

1 故障现象

彩超主机开机正常,影像工作站开机即进入磁盘检查。磁盘检查完毕后能进入操作系统桌面,运行影像工作站系统正常,整体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在做完数个病人后,即出现影像工作站采集图像与主机显示不同步的现象,即影像工作站写报告时采集的图像为上一个病人的图像。此现象在计算机重启后消失,但间隔一段时间又会出现。整个过程中彩超系统没有任何错误提示。

2 故障分析

因每次都在重启影像工作站后故障即消失,可首先排除彩超主机故障的可能,确定问题出在计算机上。在计算机每次重启(正常状态下)后,笔者观察到系统都伴随着磁盘检查,可能是硬盘文件损坏,故初步判定工作站存在磁盘逻辑错误或物理损坏[1]。

数分钟进入系统后(时间很长,系统很慢),系统自动打开“我的文档”窗口,并打开数个浏览器窗口,怀疑计算机中毒。带着疑问仔细询问彩超室工作人员平常使用情况,得知曾出现过某医生因急需资料,直接用自己U盘拷贝了工作站上的病人数据的情况,从那以后便出现了故障。

于是检查系统进程,发现数个不明重复文件进程占用了大量资源。在系统管理界面又发现系统C盘可用空间不足200M,而由系统自动分配的虚拟内存扩展到了8.5G。至此充分证明此次故障是病毒快速复制,占用大量系统资源并引起内存指针混乱造成图像采集不同步的软故障。

3 故障排除

首先备份系统工作站所有影像数据和SQL Server数据库,然后手工结束5个不明文件进程,将系统虚拟内存手工设置成2048~4096M,然后安装杀毒软件,并更新病毒库,进入注册表删除启动项里的非法可执行文件。最后进行了全盘文件病毒查杀,发现木马病毒7种,感染文件90余个。在系统再次重启后,用磁盘检查专用软件(效率源)进行了全盘扫描,没有发现磁盘物理错误,系统至今运行良好。

4 讨论

在该例故障中可以看到两个问题隐患:(1)操作系统平台与应用软件没有整合成一个整体,没有做成嵌入式系统的开机即可进入工作站系统界面,系统整合度不高造成系统安全隐患。操作人员拥有系统管理员权限,容易导致人为操作失误,这是某些国产配套工作站软件安全防护上的缺陷。(2)设备使用管理存在漏洞,没有严格使用操作规程,没有使用光盘刻录拷贝数据,随意插拔可移动磁盘造成病毒入侵,轻者破坏数据,重者造成系统瘫痪。

通常由病毒或计算机操作系统故障引起的系统瘫痪在IT领域很常见[2],而在嵌入式医疗设备系统中很少见。随着大中型医疗设备进一步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厂商为降低成本,减少开发周期,大多使用通用计算机系统(Windows、Linux、NT等)代替嵌入式系统来作为医疗系统软件平台。由于操作系统平台的开放性和脆弱性,由病毒或计算机操作不当引起的系统故障就不可避免地有增多的趋势[3],需要我们加强这方面的检修和安全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樊廷玖,王维红.医用计算机系统特点与故障维修[J].中国医学装备,2009(6):46-48.

[2]杨在利,孙洪升.KONICA PCM相位对比乳腺X线摄影系统维修1例[J].医疗卫生装备,2010(2):127.

[3]王瑞萍.彩超诊断仪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J].中国医疗设备,2009(4):129-130.

影像工作站 篇2

目 录

第一部分:影像工作站的运行环境,特点及安装方法

一、影像工作站软件的运行环境„„„„„„„„„„„„„„„„„2

二、软件的特点„„„„„„„„„„„„„„„„„„„„„„„„2

三、软件安装方法„„„„„„„„„„„„„„„„„„„„„„„3

四、软件运行„„„„„„„„„„„„„„„„„„„„„„„„„3

第二部分:软件功能按钮介绍与教程

一.软件主窗口„„„„„„„„„„„„„„„„„„„„„„„„

4二、程序操作区各按钮功能

1、建新病历按钮„„„„„„„„„„„„„„„„„„„„5

2、保存病历按钮„„„„„„„„„„„„„„„„„„„„5

3、采集图片按钮„„„„„„„„„„„„„„„„„„„„5

4、详细资料按钮„„„„„„„„„„„„„„„„„„„„5

5、暂存报告按钮„„„„„„„„„„„„„„„„„„„„6

6、删除暂存按钮„„„„„„„„„„„„„„„„„„„„6

7、打印报告按钮„„„„„„„„„„„„„„„„„„„„6

8、退出系统按钮„„„„„„„„„„„„„„„„„„„„6

9、显示报告按钮„„„„„„„„„„„„„„„„„„„„6

10、图像处理菜单 „„„„„„„„„„„„„„„„„„„7

11、报告格式设计菜单 „„„„„„„„„„„„„„„„„9

12、系统设置菜单 „„„„„„„„„„„„„„„„„„„13

13、医生登录菜单 „„„„„„„„„„„„„„„„„„„18

14、视频设置菜单 „„„„„„„„„„„„„„„„„„„18

15、软件注册菜单 „„„„„„„„„„„„„„„„„„„18

16、退出系统菜单 „„„„„„„„„„„„„„„„„„„18

17、病历管理菜单 „„„„„„„„„„„„„„„„„„„19

18、检查日志菜单 „„„„„„„„„„„„„„„„„„„20

19、统计分析菜单 „„„„„„„„„„„„„„„„„„„20 20、备份还原菜单 „„„„„„„„„„„„„„„„„„„21

21、模板管理功能区 „„„„„„„„„„„„„„„„„„22

22、词库管理功能区 „„„„„„„„„„„„„„„„„„23

23、报告格式功能区 „„„„„„„„„„„„„„„„„„24

24、图片采集功能区 „„„„„„„„„„„„„„„„„„24

25、视频功能区 „„„„„„„„„„„„„„„„„„„„24

25、报告单填写 „„„„„„„„„„„„„„„„„„„„25

影像工作站软件使用说明书

第一部分 影像工作站的运行环境、特点及安装方法

一. 软件的运行环境

.Microsoft Windows 2000 or XP 操作系统

.Microsoft SQL 2000数据库

.双核1.6G以上CPU;1G以上内存

.120GB可用硬盘空间

.支持24-bit(真彩色),显示器分辨率为1024*768

.支持直接写屏显卡

.医疗专用视频采集卡

.720dpi分辨率以上的彩色喷墨打印机

二. 软件的特点

■ 全键盘报告格式填写

系统设置了很多快捷键,通过键盘,即可完成全部报告单的填写的打印,提高报告单生成效率。

■ 方便快捷的模板选择

对于检查所见和诊断结果,我们内置了比较常用的模板可供选择,模板在主界面便可实现管理,并提供多套模板管理功能。

■ 提供暂存报告功能,暂存记录显示在主界面报告单上方,方便再次完善报告单。■ 报告各输入项可设置选择项

图文并茂的多功能报告格式即时编辑 ■ 丰富的图像处理功能

直观而实用的图像处理功能。包括图像清晰、增强、滤波、区域放大以及10套伪彩处理功能等,在选择伪彩处理编码时,可直接看见伪彩编码,使您的选择更加明确。■ 部位测量参数可任意添加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各部位的测量参数。■ 全方位个人和科室工作量统计

可以按科室和部位对工作量和收费进行统计,打印统计结果。■ 增强了数据保护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自动安装在D盘,重装系统和软件时,不会影响保存好的病历数据。■ 可设置多用户模式

可以设置多种用户,不同的用户拥有不同的权限。

影像工作站软件使用说明书

三、软件的安装方法

在符合本软件的运行环境下,我们就可以进行软件安装了.

打开您的计算机,将本软件的光盘放入光驱,打开光盘中的影像工作站目录,双击setup.exe文件开始安装,安装过程中一直选择下一步即可完成安装.安装完成后将在Windows桌面上出现影像工作站图标.

四、运行软件

进入Windows桌面后,双击影像工作站图标即可运行软件.

影像工作站软件使用说明书

第二部分 软件功能介绍与使用教程

一.软件主窗口界面

图1-1 主窗口界面

一.程序操作区

该区域位于主窗口界面上方,包括菜单和快捷按钮,可通过此处按钮进入各个功能模块。

二.报告编辑与视频显示区

该区域位于界面左侧部分,用来显示报告格式和实时视频图像。单击右上角的显示视频按钮,可在报告和视频显示之间进行切换。三.功能模板区

该区域位于快捷按钮下方左侧部分,包括模板、词库、报告格式、暂存图片和视频五个功能板块。四.视频设置区

该区域位于窗体最下面部分,左侧用来显示时间,左侧为视频亮度、对比度等调节。

影像工作站软件使用说明书

二、程序操作区各按钮和菜单功能

1.<新建病历>按钮

此按钮用来建一个新病历,如果已输入信息但还未保存,将弹出一个窗口,请您确认是否保存当前病历信息。

2.<保存病历>按钮

保存当前病历信息。病历信息包括输入的病人资料和采集的图片。

3.<采集图片>按钮

将当前在图像显示区所显示的图像采集一幅存入采集图片区的图片框内。最多可采集60幅图片,当采集图片暂存图片显示区域,可拖动图片暂存列表右侧的滚动条查看。将鼠标停留在其中一幅图片上半秒,将显示该图片为采集序号。

在暂存图片滚动条下方,有一个《自动放大》复选框,钩选后,将鼠标移到图片上方时,在右侧将放大显示当前图片。

右键单击图片暂存区内图片,将弹出如下菜单。

图像处理:打开图像处理窗口,对该图片进行图形处理。

删除图片:从采集图片区内删除该图片。图片另存为:将图片保存到指定的位置。

4.<详细资料>按钮

点击此按钮时,将在报告显示输入区,显示详细资料输入报告单,输入完成后,单击报告格式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将以显示之前选中的报告格式。

影像工作站软件使用说明书

5.<暂存报告>按钮

单击此按钮,将当前报告和采集的图片一起保存到数据库中,并标记为暂存报告,在报告显示输入区上方,将显示一个以患者姓名命名的暂存标签。该方式主要用于报告未完成,需重新补充完整的病历,此时不需要再到病历管理里面找到该患者病历,节约时间。补充完成后,单击《保存病历》按钮,保存时将删除暂存标记。

当需要重新编辑暂存的报告时,点击相应的标签,将显示暂存的报告和图片。如当前新病历正在编辑,将会提示是否将当前新建病历保存的数据库中。

6.<删除暂存>按钮

单击此按钮,将当前显示的暂存报告和相应的暂存图片一起删除。

7.<打印报告>按钮

单击此按钮,将开始打印当前报告。

8.<退出系统>按钮

单击此按钮,将退出软件。如当前报告未保存,将提示是否保存当前报告。

9.<显示报告>按钮

用于报告和视频的切换显示。打开软件进入主界面时,报告编辑与视频显示区将显示实时视频,击时按钮名称为显示报告,单击该按钮,将显示报告,同时按钮名称将变成显示视频,再次单击将显示视频。

影像工作站软件使用说明书

10.<图像处理>菜单

单击此按钮,将弹出图像处理窗口,如下图。

该窗口功能区包括图形处理、测量两部分。单击功能区上方的标签可进行切换。

图形处理包括图像清晰,中值滤波,负像,上下、左右镜像,块复制等。以下对其中一些图形处理操作进行说明:  <块复制>按钮:复制图像中一块区域

单击块复制按钮后,在图片处理区按下鼠标左键不放,拖动鼠标,选择准备复制的源图象区,松开鼠标左键。再依上述方法选择目标图象区后,源矩形区域内的图片将自动复制到目标图象区。

影像工作站软件使用说明书

 <放大镜>按钮:放大显示图片区内一块大约3*3厘米大小的区域。

单击此按钮后,图形处理区按下鼠标左键,移动鼠标将显示以鼠标为中心的区域放大图片,默认放大倍数为2倍,如想改变放大显示倍数,在图片处理区内单击鼠标右键将弹出一个选择放大倍数的下拉式菜单。使用完后请关闭放大镜功能,关闭功能在右键弹出的下拉式菜单的最后一项。 <直方图>按钮:用来测量选择区域的直方图。

与测量面积/周长的方法相同,选定一个测量区域后系统自动弹出一个直方图显示窗口,显示测量结果。

 <标注>按钮:鼠标单击选定此按钮,在准备标注的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您想标注的内容,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标注。单击<取消>按钮放弃此次标注操作。

 <还原图像>按钮:清除保存前所做的图像处理。 <保存处理>按钮:保存当前对图像处理的结果。 <伪彩处理选择>按钮:将当前图像转换成所定义的色彩。

单击右边的下拉按钮,将列出可供选择的伪彩编码,单击相应的伪彩编码,即可将当前图像显示区的图片进行一次相应的伪彩效果处理。

 亮度和对比度调整:将鼠标光标移到亮度和对比度滚动条中间小滑块上,按下鼠标左键并来回移动滑块即可设置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单击<亮度>或<对比度>调整标识文字,相应的调整值将恢复默认值‘0’。

测量功能区操作说明:

 选择测量部位:选择部位后将在其下方的测量参数区将自动显示可测量的参数,可测量的参数可以在程序设置-系统设置中进行预设。

 选择测量参数后,然后在图形处理区的图片上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将显示在其后面的文本框内,如果您的打印报告中设置显示打印结果,这些测量结果将自动在报告中显示。测量参数区上方可进行测量单位切换,如参数测量的是面积,则其单位为自动记录为平方单位。

 参数测量包括面积,周长,直径三种,在系统设置中已经预设。 测量面积/周长方法:

单击测量参数,然后将鼠标移到图像显示区内(此时鼠标会变成手形),按下鼠标左键不放,移动鼠标会形成一个闭合的面积区域,此时测量结果显示区内将自动显示测量参数后面的文本框内。

 测量长度方法:在图形处理区的图片上单击鼠标左键确定测量起始点位置,松开鼠标左键,移动鼠标到测量末点位置,再次单击鼠标左键,完成测量。

影像工作站软件使用说明书

 若要清除测量结果,请单击下方的<清除测量结果>按钮。

 参数测量区下方的测量长度,周长/面积按钮与测量参数区的操作方法相同,只是测量结果直接显示在图片上。

 <定标>按钮:用来定义图象显示区内某段距离的实际长度。

屏幕所显示的图像大小与实际物体大小不同,面积、周长和长度的测量结果是根据您定标的结果来计算近似值的,测量结果的精度取决于您定标的精度。为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建议您每次进行测量前先进行一次定标操作。

定标方法:定标前先选择一个参照物(最好有刻度,这样定标的结果将更精确,也可是人体某个部位)。然后与测量长度操作一样,选择一段区域,输入对应的真实长度即可。

11.<报告格式设计>菜单

如何进行报告格式内容项的选择和增减,如何改变各项内容(如线条、字体、图片等)的属性,如何保存和调入某种报告格式及标签的设置和其内容的更改,在此将向您做详细的介绍。

单击该菜单,将打开上图所示窗口。

 窗口左边为编辑报告功能区,以下我们按从上到下的顺序逐个介绍。

1、在功能区最上方,为快捷按钮。

1)单击《保存》按钮,将保存当前报告格式。

2)单击《另存为》按钮,将当前报告格式保存为一个新命名的报告格式。3)单击《删除》按钮,将删除当前选中的报告格式。4)单击《退出》按钮,退出报告格式编辑窗口。

影像工作站软件使用说明书

10

2、报告格式列表

报告格式列表中显示所有的报告格式,单击报告格式,将在右侧显示相应的报告格式。

3、可选字段列表

选择报告格式后,在此列表中,将显示当前报告格式中加入的字段名称。单击字段名称,鼠标将会限定在报告格式范围内,移动鼠标字段输入框将跟随移动,单击鼠标,可将字段增加到报告格式中。如想移动字段位置,在报告格式中点击相应的字段元素,按下鼠标后不要松开,拖动到相应的位置松开鼠标即可。

4、添加报告项目

在此处可向报告中添加横线、竖线、图片、标签等元素。1)<横线><竖线>按钮。用来在报告中创建横线或竖线。

操作方法:单击<横线><竖线>按钮,移动鼠标到报告中,光标此时变为一个加号,选定线段的起始位置,按下鼠标左键不放,拖动鼠标直到线长达到您需要时松开鼠标左键,这样,一条横线或竖线就画好了。

2)<图片>按钮。可在报告中添加一个图片框(显示您所拍摄的图片)。

操作方法:单击<图片>按钮,在目标位置按下鼠标左键不放,并向下拖动鼠标,这时会出现一个矩形框,当矩形框大小达到欲放图片的大小时松开鼠标左键,这样,在您打印报告时,图片将会显示在该矩形框内。3)<标签>按钮。在报告中添加一段固定文字。

操作方法:单击<标签>按钮,移动鼠标将标签放到目标位置,单击一下鼠标,标签就添加到报告上了。如果标签内容输入框无内容,标签文字将设置为输入框内的文字,否则标签文字将设置为”标签”二字。操作过程中在报告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将取消此次操作。

4)<文本>按钮。单击此按钮可向报告中添加文本输入框,此文本输入框可通过下方的目标属性,进行添加选择项、设置快捷键等功能。5)<撤消>按钮。

单击此按钮,将在报告中删除您自己新建或软件自动加载的最后一个内容项,直到报告中只剩下报告名称。

6)<选择>按钮。当您要同时移动、删除或对齐几个相邻的内容项时,用此功能。

操作方法:单击<选择>按钮,在目标位置按下鼠标左键不放,向下拖动鼠标,则出现一个矩形框,鼠标拖动矩形框覆盖您欲选的内容项,被完全包在矩形框内的内容项将被选中。被选择的内容项外观会改变(无边框的将加上边框,有边框的将以三维效果显示)。按下鼠标右键或在报告空白处单击,将取消选择操作。

移动所有选择的内容项:选中内容项中的任意一个进行移动,其它的内容项便会跟随移动。

用鼠标右键单击被选中内容项中的任意一项,将弹出一个菜单(如右图所示),此操作包括:删除所有选择的内容项,统一所有选择项,将所有选择项的项端、底端、左端或右端对齐。

单击其中一项功能,可对选择的内容项进行操作。7)<按类删除>按钮。

单击此按钮,将显示右图所示菜单,可按目标类型删除报告中所有该类元素。

影像工作站软件使用说明书

11

8)<纸张>按钮。

系统提供A4、B5、16K三种纸张选择,单击相应按钮,报告将根据纸张大小,自动调整位置,但纸张由大到小变化时,由字体不能改变,需手动进行一些调整。

5、目标属性

当在报告单上选择某个元素时(如文本或标签等),在目标属性显示区,将显示与之相关的属性,通过改变属性值,可设置快捷方式,文字显示方式等。

6、文本框焦点顺序

当按下此按钮时,报告编辑进入设置文本焦点状态,根据输入顺序依次单击文本框,单击后的文本框将依次获得一个递增的焦点值。

设置了文本焦点的单行文本框,在按下回车键时,将自动下一个拥有焦点值的单行文本,无需再通过鼠标进行切换,提高输入效率。

7、报告中元素的编辑

对准报告中各组成部分单击鼠标右键,都将弹出一个菜单,对该内容项进行编辑,内容项不同,对其操作的菜单项也不同。 下面介绍各种类型内容项弹出菜单的功能:

1)报告名称。鼠标右键单击报告名称,将弹出设置菜单(如下图)

通过菜单可设置报告名称字体的属性或更改其内容。单击<设置字体>,将弹出一个字体属性设置窗口,在其中根据您的需要设置字体。单击<更改内容>将弹出一个内容输入窗口,在其中输入您要更改的报告名称,单击<确定>,输入框的名称将替代报告中的报告名称,单击<取消>将放弃此次更改操作。2)病历字段标题。

鼠标右键单击病历字段标题时,将弹出如下图所示菜单。

<设置字体>方法同上。

单击<删除此选项>,将删除您选定的内容项。单击<统一同类设置>,报告中所有标签或字段标题的字体大小将采用相同属性。即与您单击的那个字段标题属性相同。3)标签。鼠标右键单击标签内容时,将弹出如下图所示菜单。

<设置字体>方法同上。

单击<删除标签>,将删除您选定的标签内容。

单击<统一标签设置>,报告中所有标签的字体大小将采用相同属性。即与您单击的那个标签属性相同。

单击<更改内容>将弹出一对话框要求您输入相应的内容,输入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此时您刚输入的标签内容将取代原来的内容。

4)图片框。

a)鼠标右键单击报告中的空白图片框时,弹出如下右所示菜单。

影像工作站软件使用说明书

12

b)<删除图片>:单击此项后该图片框将删除。

c)<统一同类设置>:统一报告中所有图片框的长度和宽度。d)<复制图片框>;用来在报告中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图片框。

5、病历字段输入框。鼠标右键单击报告中的空白图片框,弹出如下图所示菜单。

a)b)c)d)

<设置字体>其功能和操作与病历字段<设置字体>相同。<删除此选项>鼠标左键单击后将删除该病历字段。

<统一同类设置>用来统一报告中所有病历字段输入框的字体大小属性。<设置文本边框>菜单项用来为输入框边界加上一个边框,当输入框有边框时,此菜单项将变成<取消文本边框>,单击它将取消输入框的边框。

6、线条设置。鼠标右键单击报告中的任一线条,弹出如下图所示菜单。

单击<删除选中线条>,将删除您所选定的横线或竖线;<统一横线设置>将报告中所有的横线属性都与所选横线的一致,如果所选则的是竖线则此为<统一竖线线设置>;<线条宽度加1>将使所选线条宽度增加1个单位宽度;<设置线宽为1><设置线宽为2><设置线宽为3><设置线宽为4>是软件自带的几种线条宽度设置,您可根据需要选择。

影像工作站软件使用说明书

13

12.<系统设置>菜单

单击此菜单,将打开系统设置窗口(下图)。此窗口主要包括伪彩设置、用户设置、厂家设置和数据库字段管理四项功能标签。

单击<伪彩设置>等标签,其下方的操作区将显示对应的窗口操作界面。厂家设置由厂家进行控制,单击<退出>按钮将关闭系统设置窗口。

影像工作站软件使用说明书

14

1)伪彩设置

系统设置窗口系统设置区伪彩编码窗口

伪彩编码窗口可对图象处理中需要的伪彩编码提供更自由的选择空间,您可以自己随意更改伪彩编码。单击<定义伪彩>按钮,将显示该功能区。注:在未定义伪彩时,伪彩保存框不能使用。

伪彩编码编辑步骤:

1、设置伪彩起点颜色。在颜色选择区域选择您所想用的颜色,然后单击<起点>按钮,您所选择的颜色将在伪彩编辑框的起点出现。

颜色选择方法:在颜色选择框区域内选择主色,然后在色彩渐变框内选择该颜色合适的浓度。

2、设置伪彩中间颜色。选择您所需的颜色,然后移到自定义伪彩编辑框中间位置,位置显示框会提示您当前鼠标在自定义伪彩编辑框内所处位置(自定义伪彩颜色框长度范围是0~255),单击鼠标左键,软件将自动计算并显示从上一点到您刚才所按下点的伪彩颜色。注意:您可在自定义伪彩编辑框中进行多次设置,但每一次的设置点须大于上一次,如果小于上一次的设置点,系统不响应您的操作。

3、设置末尾颜色。当您选择好颜色后,单击一下<末尾>按钮,将从上一设置点开始计算并显示伪彩颜色。

4、单击编码保存框的的下拉键头,再单击选择框内的伪彩偏码条,将弹出一个确认窗口,单击<确定>,将保存您刚才所编辑的伪彩编码,并自动覆盖原伪彩编码,单击<取消>,将取消保存操作。图右为保存编码下拉式列表,其中显示了软件自带的几种常用伪彩编码。

影像工作站软件使用说明书

15

2)用户管理

系统设置窗口用户管理界面

为更好地管理您的病历报告,方便您的使用,在此窗口您可对软件的运行模式以及用户进行设置,还可将您常使用的输入法设置为默认输入法。以提高您的工作效率。

单击系统设置控制窗口区的<系统设置>按钮将显示左图2-6-1所示界面。具体功能如下:

1、默认中文输入法:单击默认中文输入法选择输入框的下拉按钮,将在下拉框内列出当前系统安装的输入法,您可选择其中一种。这样在软件中有中文输入的地方,将自动切换到此中文输入法。

2、启动方式选择:提供直接启动和正常启动两种方式。

直接启动是指启动计算机后,自动运行影像工作站软件。正常启动是指启动计算机后,显示Windows操作系统,如果您想运行影像工作站软件,则照本说明书第一部分介绍的软件的启动操作即可。

3、用户设置。

当未设置用户时,将显示该界面,在该此界面可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用户的操作。

用户分三种类型:管理者(具有所有权限,并可对用户进行管理);超级用户(除对用户进行管理外所有权限);普通用户(不能删除病历,不能修改其他用户的病历)。第一个增加的用户默认为管理者。

当设置用户后,在软件启动时将弹出一个有户登录窗口(右图)。

影像工作站软件使用说明书

16

3)厂家设置

在此处设置中,包括启动界面信息设置、系统控制项设置、控制设置和报告锁定时间设置四块。

其中启动界面设置可对报告标题、使用单位名称进行设置,公司地址和公司电话在启动界面右下方时显示,需输入密码后才能更改。

在系统控制项设置中,可对ID号前缀、是否按比例进行图片裁剪等进行设置。其中ID号前缀一经设置并保存过病历,就不能再修改了。

控制设置主要对摄像机进行设置,如果软件连接的是SONY等带放大缩小等调节的摄像机,则选择相应的摄像机,此时,主界面视频上方,将显示摄像机调节按钮。如果是普通视频信号,则选择普通摄像机。

如果设置报告锁定时间,则无法修改超过设定天数的报告,设置为0,表示不锁定报告修改时间。

影像工作站软件使用说明书

17

4)数据库字段设置

左侧为数据库字段列表,单击增加、删除、修改名称按钮,可对数据库字段进行添加新字段、修改字段名称和删除多余字段的管理。如果报告格式中缺少输入项,可通过添加新字段来解决。

下方为图像处理时使用的测量部位、测量目标和测量内容的设置,可测量长度、周长和面积,如果报告单中选择了测量结果,测量的结果将以文字形式显示在报告单的测量结果内。

影像工作站软件使用说明书

18

13.<医生登录>菜单

如果在系统设置中设置了用户和密码,可通过此菜单重新更换登录医生。

14.<视频设置>菜单

单击此菜单,弹出视频信号的设置窗口(如下图左),首先选择视频采集卡和视频输入端口。然后单击下方两个按钮设置视频源和视频格式,右边两个图片分别为视频源和视频格式设置窗口。

如图所示,在视频源中视频格式一般选择PAL-D格式,在视频格式设置中,选择RBG 24和720x576。视频源和视频格式需根据输入设备的输入信息来进行设置,以上为大部分国产设备的参数。

15.<软件注册>菜单

当未插入软件狗且软件未注册时,主界面标题将显示试用版软件,保存病历和打印功能将受到限制,此时需联系厂家进行注册。注册时,将显示的产品标识发给厂家,厂家将返回一个注册码,输入注册码进行注册后,将成为正式版。

16.<退出系统>菜单

单击此菜单退出系统。

影像工作站软件使用说明书

19

17.<病历管理>菜单

单击此菜单,将打开病历管理窗口(如下图)。在此窗口中可以对病历数据库进行操作,如打开、删除、查询和备份病历等。

1.病人信息显示区:

显示保存的所有病历内容或查询、排序、删除的结果。2.病历图片预览区:显示当前所指病历保存的图片。

当《预览图片》前面钩选时,随着病历的改变,在右下方将显示此病历的所有图片。当《仅显示一个月记录》前面钩选时,将只显示最近一个月的病历记录,当病历数据很多时,此功能能加快显示速度。3.快捷功能按钮区:

1)《打开》按钮:打开当前选择的病历。2)《删除》按钮:删除当前选择的病历。

3)《查询》按钮:根据左侧选择的查询条件,显示符合条件的病历记录。4)《刷新》按钮:重新按时间显示全部病历。

5)《导出》按钮:将当前显示的病历记录导出的EXCELL文件中。6)《退出》按钮:退出病历管理,回到主界面。4.选择显示字段:

列表中为全部数据库字段,为查看方便,可以此处设置病历记录需显示的字段,选择完成后,单击应用,系统将保存所选字段,此后每次进入病历管理时,都根据此设置进行显示。

影像工作站软件使用说明书

20

18.<检查日志>菜单

单击此菜单,将打开检查日志窗口(如下图)。

右侧可选择显示和打印的字段,设置时间段,单击《开始查询》按钮,将显示该时间段内的检查日志,窗口打开时,默认显示当天的检查日志。单击《打印》按钮,可打印检查日志。

19.<统计分析>菜单

单击此菜单,将打开统计分析窗口(如下图)。

右侧可设置时间段,选择统计的类型和打印纸张设置。单击《开始统计》按钮,将在左侧显示统计结果。单击《打印统计报表》按钮,可开始打印报表。

影像工作站软件使用说明书

21

20.<数据还原>菜单

单击此菜单,将打开数据库备份窗口(如下图)。

选择数据库的备份地址后,单击《开始》按钮,对数据库进行备份,系统默认备份地址为D盘的“数据库备份目录”文件夹。

单击还原数据库标签,切换到还原数据库,选择之前备份的数据库文件(BLLIB.MDB),可将之前备份的数据库还原为当前数据库。此功能请慎用,还原的数据库将会覆盖当前数据库,当前数据库将无法恢复。

单击《退出》按钮,关闭数据库备份窗体。

影像工作站软件使用说明书

22

21.<模板管理>功能区

模板就是一些常用的所见和结果描述板板,单击模板的标签,如果标签下保存了模板,系统将自动将模板添加到报告单上,以节约编辑报告的时间。如果模板不能满足要求,可对模板进行添加、删除等操作。

下面将介绍模板管理功能按钮的操作方法和作用:

 <创建新类> 按钮:将当前报告单上填写的检查所见和结果,创建为一个与当前选中标签同级的新模板。

 <创建子类> 按钮:将当前报告单上填写的检查所见和结果,创建为一个在当前选中标签下级的新模板。

 <删除类别> 按钮:删除当前选择模板,当前模板类别有下级子模板时须先删除其子模板。

 <修改名称> 按钮:修改当前模板的名称。 <保存更改> 按钮:保存对当前模板的修改。

 <更换模板> 按钮:系统允许保存多个模板,以便进行不同检查时,更换不同的模板。

 <新建模板> 按钮:创建一个空白的新模板。

 向报告中叠加:当钩选时,每单一次模板标签,将会自动添加的上次选择的模板下方,不钩选时,每次单击模板标签时,将替换报告单上的模板。

影像工作站软件使用说明书

23

22.<词库管理>功能区

词库以树状结构保存着一些常用的词条,单击报告单上的输入框,再单击相应的词条时,词条将插入到输入框的光标处。插入词条时,将根据下方的符号选择(分别为“,”、“。”和“无”),插入相应的符号。

词条的管理方式与模板相同,同时词条可配合相应的图片进行保存。最下方是一些常用符号,常用符号保存在D:相应数据库下report目录的“常用符号”文件中,用记事本打开,可对常用符号进行管理。

影像工作站软件使用说明书

24

23.<报告格式>功能区

单击相应的报告格式,可对报告单进行更换。

24.<采集图片>功能区

显示采集的图片,单击滚动条,可查看所有采集图片。当钩选下方的自动放大选项时,将鼠标移动到采图图片上,将自动放大显示采集图片。单击放大显示的图片,放大显示图片框将关闭。

25.<视频>功能区

视频功能区分为已录制视频文件、录制视已录制视频显示该病历已录制的视频文件列表,单击某个录制的文件,将在下方显示文件大小和视频长度。单击《播放录像》按钮,可对视频文件进行回放,回放时可单击《采集图片》按钮进行图片采集。选中某个录制文件后,单击《删除》按钮将删除录制的视频文件。

单击录制视频内的《开始录像》按钮,将开始录制视频文件,此时按将将变成停止录像,单击将停止录像,并保存录制的视频,录制的文件将自动和病历一起保存。单击《压缩设置》按钮,可选择压缩的格式,一般选择MPEG4格式,压缩的文件会比较小,清晰度也可以接受。

通过裁剪设置,可以设置采集图的的裁剪形状,此功能主要用于内窥镜设备。频、裁剪设置三块。

影像工作站软件使用说明书

25

26.报告单填写

为最大程序的提高报告单的录入速度,简化操作,本系统为使用者提供了很多细小功能,来帮助快速完成报告单的填写。

1)在单行输入框内,按下PageDown键、回车键和向下键,将自动跳到下一个文本输入框,按PageUp键、向上键,将跳到上一个文本输入框。在多行文本框内,按下PageDown键,将自动跳到下一个文本输入框,按PageUp键,将跳到上一个文本输入框。

具体顺序取决于编辑报告格式时设定的文本顺序。

2)当单行输入框有选择项时,会自动显示在输入框下方,通过键盘右边小键盘的上下键头,可移动到选择项。如下图,绿色的为单选,棕色的为多选框。单选框移动到选择项后,敲回车键将完成选择,同时跳到下一个文件框,多选框移动到选择项后,敲空格键可选择多个选项,完成后按回车键跳到下一个文件框。

影像工作站软件使用说明书

26

3)按下F9键,将采集一帽图像,按下F10键时,将执行打印报告单操作。按下ESC键,将隐藏单行文本选择项。

4)鼠标单击文本输入框前面的标题,将弹出文本输入框的选择设置窗体。

影像工作站软件使用说明书

27

移动的影像工作室 篇3

移动的摄影之家

旅行房车内配有卧室、卫生间、客厅、厨房,还配有冷暖空调、冷热水、彩电、DVD、冰箱、微波炉、煤气灶、沐浴器、多套供电系统,车上的床和沙发足够4—7人睡觉。

对于钟爱户外的摄影爱好者来说,约上几位影友,拥有或租用这样一台房车出行,就等于把一个家搬到了拍摄地。

旅行房车的空间宽敞,可以将各种摄影器材带足。另外,配备好电脑、大屏幕投影仪、图片打印机等设备,就成了一个真正的移动影像工作室。

摄影之家的结构和功能

1999年,我在德国工作期间,曾跟随几个同事到海边度假,第一次接触旅行房车。那是一辆拖曳式房车,平时可停在自家的车库里,出行时通过连接机构挂在普通的轿车尾部就行了。

供电系统我们自己的房车备有一台汽油发电机,足以供给车上所需的能源。

活动区域我们的车内有一圈皮质的沙发,中间摆放着可以折叠的桌子,这里是大家活动的中心区域。同行的摄影爱好者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放在桌上,就可以播放拍摄的照片和DV录像,通过房车墙壁上的大视角液晶电视,朋友们可以观看和点评,进行现场修改、编辑。通过房车营地区提供的无线宽带网络,我们把自己的作品随时通过互联网发往世界各地,与远在天边的朋友分享。

方便工作和休息的场所夜晚降临的时候,是天文摄影爱好者的工作时间。在野外,可以避开城市附近的光污染,拍摄夜色星空的照片才会更加清晰绚丽。天文摄影爱好者们架设起各种口径的天文望远镜,追踪并把遥远的星体拉到眼前,接上照相机,给宇宙中的星系留影。一切都玩到尽兴,旅行房车的居住区就成了休息的卧室,把两边的沙发放平是两个独立的床,躺在舒适的沙发垫上,可以静静地聆听窗外大自然的呼吸。

丰富的生活生活区由卫生间和厨房两部分构成 ,内部净高超过2米,容纳4—5人生活起居而无局促之感。储物空间十分宽阔,储水箱提供了120升可以直接饮用的淡水和90升冲洗卫生间的回收水源。

旅行房车的营地在欧洲一些国家,专门开辟了房车营地,每个房车停车位都可以接上电力、上下水,周围还有公共卫生间和小型超市。有一些服务十分齐全的五星级营地,还能提供卫星电视信号和宽带网络服务,这样的话,看电视、煮咖啡、洗澡等就不必担心电力和水被耗尽,在野外也能达到真正星级酒店的享受。

出行优势

自由 自己选择和规划路线,完全不受住宿问题的困扰,可以把车停在拍摄点上,不会错过摄影的瞬间美景。

方便 在度假的高峰期,交通、住宿条件都会比较紧张,使用旅行房车,一切都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无须为住宿、赶车、买票发愁,免去路途上的后顾之忧。

经济 据统计,一个四口之家,驾驶房车旅行比驾驶轿车住酒店旅行要节省50%的费用,比乘飞机住酒店节省75%的费用,旅行房车能以较低的消费,达到星级的享受。

舒适 旅行房车里卧床、厨房、洗手间一应俱全,如同家一样,可确保户外摄影的安全与舒适。

卫生 可与亲朋好友结伴出行,健康状况彼此相互了解,生活起居可以互相照顾,对于保护身体健康特别有好处。同时,由于饮食可以在车上自己制作,卫生条件远远超过其他的旅游方式。

中国的旅行房车营地

目前国内也有一些旅行房车营地,现介绍两个地点,供大家出行时参考使用,然而,它们距离国际标准还有一些差距,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北京延庆野鸭湖营地位于延庆县野鸭湖湿地保护区内,距离北京70公里。面山靠水,环境清秀,营地内可以提供饮用水、餐桌、帐篷、烧烤架子和餐具,营地内的树林中有安放整齐的桌子。距离营地几百米,就是官厅水库,可以租船下水,拍摄各类水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库中的芦苇里,有一群野鸭常常追逐游船,摄影爱好者可以在非常近的距离内,从容地捕捉到它们的动人姿态。

香格里拉这是旅行房车的经典出行路线。从昆明出发,途径大理、丽江,一路秋高气爽,随着海拔的升高,就进入了梦幻般的香格里拉。

概述

影像工作站 篇4

当打开电源, 对超声仪器进行预热, 当按下开机键, 系统进入工作状态, 但是在几秒钟后系统在启动的过程中突然断电, 机器的背后交流电源指示灯开始不停的闪烁。再按开机键系统没有反应, 此时将交流电源开关关闭, 在重新开机, 仍旧没有反应。通过分析原因, 大概是由于安装在设备机箱右侧盖板的电源箱的故障引起的, 尤其是设备底部后侧下部的空气断路器。首先将电源接头处断开, 将机器的前端隔离后, 根据维修手册中的知识, 对电路进行短接。然后再正常开机, 观察是否存在先前的故障, 如果有则提示对机器前端故障进行排除。将机器后端进行隔离, 在后端电源分配板SPD板上将P3、P5、P6及P7断开, 然后对后端进行隔离。按照维修手册对电路进行短接, 在正常开机后观察是否存在先前的故障, 根据故障情况, 对后端进行排除。通过对于前端和后端故障的排除, 将故障锁定在主机电源。将主机电源拆开, 通过万用表对SPD板的电缆接口的CMOS场的烧毁损害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 将场效应管更换, 恢复了正常工作。

打开电源启动后可以进入成像画面, 但是扇区内没有图像, 各种控制按钮均无异常, 可以对探头进行切换。首先对各路逻辑供电电压进行检查, 对探头高压供电异常进行排除。对超声后端检查, 对彩虹线和DSC情况进行观察, 如彩虹显非绝缘皮部分是否接触到了机器外壳, 如果接触到, 将金属线重新进行隔离, 在重新开机后, 系统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状态。

机器启动后, 进度条到56的时候停止不动。然后很长时间后, 跳出505报告错误, 之后进入自动关机。首先要进MTE, 然后做FEC REINSTALLEMBEDD, 发现故障没有变化之后。进行软件的重新安装。重新启动, 进度条停在56, 将机器前端拆开, 发现AFP上连接FEC的槽里边有根针出现弯曲, 将其更换后, 重新开机, 正常运行。

机器启动之后, 切换到成像画面, 扇区没有图像。做FEC DEBUG, 没有数据输出。将机器后端打开, 整理之后开机, 仍然出现此故障。换FEC, 不再加3DMC, 开机正常后, 启动成像画面, 扇区没有图像。但是DEBUG有正常的输出。将3DMC拆除, 开机后切换到成像画面, 扇区没有图像。更换AFP, 将原来旧的FEC插回, 进行反复的开机实验, 直到进入正常画面之后, 换上AFP, 开机, 配置好硬件之后, 再次开机。

西门子G60集成了一个易用的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技术可靠的DIMAQ-IP工具, 明显的提高了临床技术水平[3,4]。全数字化图像处理和新一代的探头技术可以使超声成像更加清晰, DIMAQ-IP集成工作站可以快速容易地采集、存储和回顾整个超声检测, 包括动态和静态图像、测量、计算和报告。西门子G60功能强大, 全数字化的核心技术基于下列基础:多声束图像形成、精确运动成像和DIMAQ-IP结构。与新一代超敏感宽带探头结合, 该核心技术保证了完美的成像结果和多种临床功能。由于具有了DIMAQ-IP结构保证, 系统也可以实现Sie Scape超宽视野成像和一体化负荷超声功能。西门子G60彩超的故障了和日常保养、检修是密切相关的。首先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 制定对于西门子G60彩超维护、保养计划, 同时平时注意正确的使用, 做好周期性的保养和检修, 做到对机器结构熟悉, 可以快速检修, 从而提高西门子G60彩超的完好率, 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参考文献

[1]程伟, 何贤国, 郭屹.西门子彩超典型故障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 2009, 6 (5) :66.

[2]陈基明.超声诊断仪的基本原理及新技术的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 2006, 1 (12) :33.

[3]杨军, 何贤国, 裘定心.彩超典型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J].医疗装备, 2005, 18 (5) :60-61.

影像部工作总结- 篇5

大学生记者团影像部 二〇一二年六月三十日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记者团影像部

学期总结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一学期就要悄悄离去,新的一学期即将要开始。回首将要过去的这一学期,我们付出努力、也付出了汗水,当然我们收获的成果、收获了果实。

本学期我部除了平时的各项活动的相片及视频资料采集以及为校园电视台提供素材以外,还完成了一次摄影展的顺利展出以及校园DV的录制。

这学期我部具体的做了一下工作:

一、对我部成员进行明确分工,细分各自的工作职能包括摄影、摄像、外联等工作的具体安排。

二、做好我部的日常采访和信息采集工作,配合编辑部与播音室做好“校园快讯”的信息采集与发行工作与“校园电视台”的信息采集与录制工作

三、举办记者团的特色活动,如以“寻春”为主题的摄影展、校园DV(剧本)征集大赛活动。并且取得圆满成功。

四、对我部成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并制定一套严格的考核制度,培养、筛选出一批技术骨干人员。

五、我部对外照相业务已顺利开展,并且合理安排值班人员,确保了我部对外照相业务的正常开展。本学期以来我部本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对本学期的各院系活动及日常新闻事件进行了信息采集,主动参与校内摄影类活动,完成了各项外派采访拍照任务,配合播音室和编辑部参加采访拍摄任务。

在本学期中,我部成员在值班、例会及各种任务中表现得也都比较积极,对团里各种任务的执行做的还是比较到位。但在这当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我们相信在经过了这一学期的努力,我们足以克服这些问题,希望在做好本学年收尾工作的同时,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以迎接来年更大的挑战!

大学生记者团影像部

不是拍摄影像,而是制作影像 篇6

自由摄影师。1995年赴美国加州留学并开始了摄影之旅。

器材心得

拍摄者对器材使用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作品质量。如果你拿着从没用过的顶级相机和镜头出去拍摄,一定会留下不少遗憾。

很多人认为,数码技术让摄影变得简单了。但相比以往胶片拍摄,数码时代的摄影人需要承担更多责任。举个例子,胶片拍摄后我们会送去专业店来进行冲洗,让专业人士来照顾这个初步的制作程序。而数码影像的初步制作恰恰完全落在了拍摄者自己的肩上,这时拍摄者不仅要校正拍摄时的曝光效果,同时还要在拍摄完成后进一步对图片效果包括色彩、锐度等进行完善。

当然更多的责任代表着更多的控制力,如何实现这些控制力,能否完成思想层面的画面,对摄影的理论和基本功的掌握程度,就把摄影师们划分出了等级。简单的例子,正片和负片的宽容度上,大家都毫无争议地认为负片有着很大优势。但同数码影像文件相比,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数码影像的宽容度非常接近正片。也就是说,如果在曝光时没有准确控制好光圈和快门的组合,高光或暗部细节就会大大损失,而且没有任何软件可以恢复在拍时丢失掉的数据。

摄影一词让我们大家常常认为在按下快门时拍摄工作就结束了。但恰恰相反,按下快门的瞬间,摄影才是刚刚开始。整个数码影像创作过程,从拍摄到处理到最终输出,创作人是在从开始尽量捕捉最多的原始数据到后期进行着数据的保护工作。希望得到最多最好的影像效果,就要有娴熟的摄影基本功和后期理论的支持。在亚当斯的摄影生涯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暗房中度过的,他不仅对拍摄的技术了然于胸,后期的制作处理更是成就其大师地位的基石。思考一个论点,艺术摄影不是在拍摄影像而是在制作影像,制作好的作品需要娴熟优良的技术。

无论科技如何进步,影像的产生变得如何简单,希望从竞争激烈的摄影大军中脱颖而出,理念的新颖一定是成功的法宝。摄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了解阅读以往成功的作品是提高自己水平的捷径,但是纯粹的模仿不会让自己的作品给别人带来特别的感受,学习利用成功的传统理念,融合自己的理念和擅长的技巧,才能形成独有的风格。

构思-拍摄-后期处理-输出-装裱,这是摄影的一个完整过程。其中任何一步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作品的最终效果。了解摄影后期处理和输出步骤,也会同时对拍摄产生直接的影响。简单的例子,不同的输出纸张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表现效果,作者了解越多越有益于自己的创作。

影像工作站 篇7

关键词:医学影像,工作站,整合,DICOM3.0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高、精、尖进口医疗设备不断地充实到医院中,如:放射科的16排螺旋CT、数字平板血管机、DR平板X线摄影机、耳鼻喉科的鼻窦镜、妇科的宫腔镜等医疗设备。它们都配备了高档的或较实用的医学影像工作站,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我院至今还有一些早期的医学影像设备,如:放射科的遥控胃肠机、功能科的彩超、内窥镜室的胃肠镜、骨伤科的膝关节镜等。由于种种原因,现在还没有配备医学影像处理工作站系统,以致许多宝贵的病历资料无法保存,对病情的诊治、复诊图像的对比及教学科研等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急需为这些设备配备和整合出医学影像处理工作站系统。

如果购买进口的医学影像工作站,价格太昂贵。而国产的医学影像工作站虽然很多,但是在质量层次上差异很大。我院早在2000年时就开始为一些设备配备和试用影像工作站,但当时由于多种原因,采用了组装计算机,存在很多问题,如:系统故障率高,硬件性能不稳定,软件产品不成熟,应用操作繁琐,采集卡、计算机串口故障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1]。

为了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整体水平,使之早日迈向数字化,保证配备的医学影像工作站系统稳定和便捷地运行,在性价比高的前提下,如何选择软硬件才能满足临床应用,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对设备逐台配备影像处理工作站,不论是标准接口还是非标准接口,都整合为DICOM3.0的标准接口。在建立工作站的同时,根据临床需要做到结构合理、接口开放、操作简单、数据安全、技术前趋。为此,我院相关人员分别到有关单位参观、调研,反复比较、筛选。

2 对放射科的遥控胃肠X线机进行升级改造

2007年11月,我院改造了遥控胃肠X线机,经过对比、分析,选定了升级方案。

(1)采用双CCD技术,即在透视时用原有的高灵敏40万像素模拟视频输出摄像机,在摄影曝光时用100万像素数字CCD。原有的40万像素CCD摄像机最适合透视时使用,采用双CCD技术后,可减少对胃肠机的改动。用电机带动反光镜控制CCD转换架。透视时,该反光镜在光路旁边位置不起作用。摄片曝光时,摄影曝光手闸给中控箱内的单片机一个信号,受控电机带动反光镜到位(运动到光路中间位置),反光镜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给100万像素CCD摄像机。该摄像机视频输出送到计算机的采集卡,计算机控制采集、存储图像,通过液晶显示器输出。

(2)采用后光圈技术,即在光学系统和摄像机之间加一个足够小的光圈,曝光条件在250~400 mA。这种方式既能解决烧屏问题,又能大幅度提高图像质量。因此,后光圈技术是数字图像采集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通过软件实现了透视图像的末帧保持,给临床诊断带来了方便。在改造后1 a多的运转过程中,曾出现过一些问题,现作一介绍。

(1)图像采集不上,按下曝光开关后,显示器无输出。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应重启计算机,一般情况下都能解决。如果重启后仍无效,则重新进行初始化,故障即可排除。另外,按下摄片手闸时要注意,应先轻轻按下准备挡,稍过几秒钟后再完全按下曝光挡,这是因为如果准备时间太短,也有可能采集不到图像。

(2)显示器黑屏。先检查是否有电源指示,若有电源指示,则说明不是电源线的问题。再检查显示器到计算机的数据连线,重新插接,保证接触良好。如果仍然接触不良,可以用润滑剂清洗一下接插件,问题一般都能解决。

(3)做胃肠造影时开始在食道部位能采集到图像,但造影到了胃部就采集不到摄影图像了。特别是照厚度大的患者时能听见曝光动作,但不显示图像。经分析,在胃部的图像亮度低,需对亮度域进行调整。先进入配置(输入用户名称与口令,注意小写),进入第一项数据采集,双击点片模式找到合法图像数据恢复值,原设定值是400,改为100,确定后即可退出。此合法图像数据恢复值最低不要低于30。采集通过率增高时,有些不好的图像也会被采集出来,这时需要人为筛选。遇到这种情况还可以通过调整光圈和适当增大曝光条件来改善。

总体来说,其临床使用效果较好。操作系统是中文界面,图像采集便捷迅速,诊断方便,诊断报告实时规范,便于查询,为临床诊断和科研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可将影像存储在硬盘和光盘上,无需片库,节省了存档空间。通过计算机网络和DICOM3.0接口,将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网络共享,并用原有的激光或热敏干式相机迅速出片,既避免了卡片、丢片,又降低了X线造影剂的剂量,减轻了X线对患者的伤害。它取消了湿式相机和套药,既无环境污染,又减少了放射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透视和曝光的剂量,增加了管球的使用寿命。

采用高性能无损压缩技术,节省硬盘空间,可保存临床3~5 a的病例图像,为解决医疗纠纷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通过丰富的软硬件功能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今后还可接入PACS,兼容HIS、RIS,为医院的数字化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2]。

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设备的配套整合

2台彩超,1台是2003年购置的东芝PV6000,有视频输出接口,没有DICOM3.0接口;另1台是2006年购置的GE VIVID 3 EXPER,有DICOM3.0接口。

对于这2台设备,我院经过反复调研和筛选,充分尊重使用科室的意见,最终确定了软件产品及图像采集卡。硬件方面选择了配置较高、性能稳定的兼容计算机;应用软件和采集卡上,选用××公司研发的产品,该公司在全面解决医学影像的获取、显示、处理、存储、传输及管理方面具有高性价比、实用的特点。PV6000型彩超在主板只有1个串口的情况下加装了1个PCI插槽转接串口卡,配备2个与串口连接的带屏蔽线的脚踏开关。一个作为前台,另一名为后台。工作忙时一名医师在前台边给患者做检查,边采集图像;另一名医师可以处理后台的图像,同时出图文报告。这样,既方便省时,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了如下问题:(1)当安装了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后,无法采到动态的超声影像。将配置较高的翔升8500显卡更换为翔升7200后,图像采集正常,这主要是由于软件与该显卡配合不好(在VIVID 3 EXPER彩超设备的安装中没有出现这种情况)。(2)由于购置的梅捷主板上只有1个串口,而安装前后台脚踏开关需要2个串口,通过安装PCI转COM接口的方法增加串口,当时因起先购置的PCI转接卡与主板配套不好,无法工作,经更换后使用正常。

VIVID 3 EXPER彩超已购置2 a多,要想在工作站上实现DICOM3.0标准接口的图像传输,需要将超声和工作站建立网络连接和配置。我院门诊检查收费系统和诊断报告系统采用中软公司的HIS,所以首先需要医院内网给出指定的IP地址,其次要在彩超和工作站设置AE、IP等,传输采集的图像还需要在彩超上设置快捷键。具体步骤为:

(1)在彩超设备键盘上点击config键,出现的界面中有System和Connectivity,点开Connectivity,最下方有Service,在此处输入工程师密码。

(2)在DICOM storage service处出现:图像存储数据流dataflow,DICOM Image storage,AE title设置为VIVID 3-6012,Service Name选DICOM server。

将随机带的IP 192.168.10.110改为医院内网给定的IP地址:172.18.3.110,SubnetMask设为255.255.255.0,UserName设为Vivid 3;在Worklist Server处输入工作站的IP地址,IP为172.18.3.31,在Name DICOM Storage Server Enable项下选择确认;AE Tital设置为CAI1,默认端口号Port No是104。

(3)快捷键设置。按下config键,找到Archive Links标题并打开,在左上方带下拉三角处选择DICOM Storage Server,Dataflow为默认Local Archive-Int.HD,Direct search All patients,默认AE Tital为CAI1。

(4)地址配置设好后,必须重启彩超,设置才能生效。工作站与彩超Ping接一下,检查网线是否通。Ping通后进行下一步,传输图像。按下Control+S键可以观察传输状态。

在刚装好彩超影像工作站时,曾出现使用U盘致使病毒传入,导致打印机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升级杀毒软件并查杀病毒后,故障排除。为了加强对病毒的防护,我们安装了最新的杀毒软件,并及时从网上升级。同时禁止使用U盘拷贝,如要拷贝病例,需对U盘进行病毒的查杀,或用带USB口的DVD刻录光驱进行刻录。并对C盘做备份,用Ghost做好一键恢复。

根据物价局的规定,一份有图文的诊断报告可以多收十几元,这样为设备投资的费用很快就能收回,做检查的患者越多,效益越好。

4 对电子胃肠镜安装医学影像工作站

电子胃肠镜选用的软件、图像采集卡等基本上与彩超机相同。我院的电子胃肠镜是××公司的早期产品,已经使用了很多年,主机输出口只有2个,都是S端子接口,已连接2个监视器。我们将采集卡的S端子连接线接到其中1个监视器上的S端子输出,并采集到胃镜图像。

在使用中,我院的胃肠镜医师发现一些故障,主要表现如下:

(1)接上工作站后干扰特别大。我们将设备和计算机都接上地线,仍不起作用。根据经验,如果是共频干扰,更换一个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电源,故障一般都能排除。更换后图像确实有所改观,但是仍然有干扰波,还是会影响诊断。

为解决这个问题,从主机去掉1个监视器,将采集卡的S端子接到胃镜的输出口,去掉的监视器可通过采集卡的复合视频输出口接1个三通连接观察图像,这样干扰就被排除了。

(2)当新建好一个病例后,一踩脚踏开关就能连续采集到20幅图,但并不都是需要的图;而手动可以一幅一幅地采集,但抓拍病灶不及时,还需要将脚踏的故障排除。解决方法就是再安装一个带硬盘支持芯片的PCI转2个串口的转接卡,安装驱动并设置好后,故障排除,设备正常工作。

(3)有时图像出现2个半截圆形。这有两种可能:一是由于接插件接触不良造成;二是静电积累造成的。通过重新接插采集卡的视频输出接口,或者将视频输出口的外层对地短接一下,释放静电,故障即可排除。

另外,我们还对膝关节镜和手术室的小C(移动式的X线机)做了配备USB口外置采集卡的试验,由于使用较少,具体情况将在后续的文章中细述。

5 结论

通过1年多的努力,我院所有的医学影像设备基本上都配备了功能较完善的医学影像处理系统工作站,这大大提高了我院的医疗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因此这种方法适合用于中小型医院。

参考文献

[1]亢德洪.医学数字影像设备间实现互联[J].中国医疗设备,2008(2):26-27,33.

影像工作站 篇8

1 故障一

故障现象:在“影像浏览”中进行‘影像导入’时,出现应用程序产生错误,强行关闭程序。

故障排除方法:出现此问题是因为导入的影像文件太多,可将需导入的影像文件分多次导入。一般而言,配置越高的机器能导入的影像文件越多。

2 故障二

故障现象:使用NU的DVD刻录机进行刻录,报错“备份失败!”,无法进行刻录备份。

故障排除方法:该公司程序是在Nero的数据支持包上开发出来的,如果Nero都不支持的刻录机,该公司刻录程序是不支持的。

3 故障三

故障现象:在eBackup的主界面中单击“手动备份”或“自动备份”,弹出‘初始化失败’的提示。

故障排除方法:查看是否有安装刻录机。系统进行“自动备份”或“手动备份”时会先行查找硬件配置中的刻录机。

4 故障四

故障现象:在其他操作系统下运行出现问题。

故障排除方法:该公司软件支持的是Windows XP系统或Windows 2000+SP4+ADO补丁。

5 故障五

故障现象:第一次登录备份工作站时,数据库无法找到。

故障排除方法:点击“浏览”后,系统会自动找到数据库的位置,若无法找到,可在系统安装路径下找到dViewer.mdb。

6 故障六

故障现象:有时导入或打开文件失败。

故障排除方法:检查导入或打开文件是否非法。允许导入或打开的文件应为影像文件,格式包括.dcm、.dic等。

7 故障七

故障现象:影像传送时,打开多个影像后再传送当前序列影像会提示传送失败。

故障排除方法:该问题系软件自身问题。应在工作列表中选中需传送影像的记录进行传送。

8 故障八

故障现象:在“用户管理”下设置了一用户,却无法进行登录。

故障排除方法:该问题系软件自身问题。应在为用户设置权限时,都为其加上“登录权限”。

9 故障九

故障现象:传送影像不成功。

故障排除方法:先确认接收影像的计算机防火墙是否关闭,再查看是否开启了Dicomserver服务。

10 故障十

故障现象:在“备份恢复”的“手工备份”中,选择N条记录进入缓存,再选择N条记录(其中某最后一条记录是已缓存过了的)进入缓存,系统最后提示“该检查已在缓存区,添加无效”。“待刻录的检查”区中无第二次选择添加的记录,但“查找结果”中第二次所添加的记录状态已设置为“在线已缓存”。缓存区的空间容量保持第一次添加记录进缓存区时的状态。

故障排除方法:因不影响功能使用,此问题在以后版本中得到了改进。已进入缓存区的数据请不要再选择添加进缓存。

11 故障十一

故障现象:有时(缓存后关闭手动备份界面,又重新进入)单击“手动备份”,弹出程序出错窗口。

故障排除方法:因无法定位问题所在,以后版本中得到修正。

12 故障十二

故障现象:若影像的影像号中含有“/:*?"|<>”字符之一,影像添加到缓存时没有创建保存文件的文件夹,执行备份、删除后,无法恢复影像,因备份盘中没有保存其影像。

故障排除方法:在备份时会在Windows下建立以影像号命名的文件夹,因为带“/:*?"|<>”的影像号在Windows下建立文件夹是非法的,所以该病人信息不会被刻录。

13 总结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名设备工程师一定要“软(软件)”“硬(硬件)”兼修,熟悉软件的操作流程,进一步解决软件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医生们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少宏,牟言科,等.CT影像工作站的建立与应用[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7):672.

[2]赵洪斌.数字化影像工作站在医学影像诊断与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8,(24):48,131.

[3]云浩,杨东奎.医学影像工作站的日常维护与保养体会.医疗装备,2010,(4):74.

[4]梁鹏,刘连升.建立医院网络中的放射工作站及影像信息系统在诊断管理中的意义[J].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1,(12):1.

[5]吴安昭.蓝韵第三代PACS系统隆重上市[J].常规医疗装备,2004,(3):64.

影像工作站 篇9

首先盖医院大楼时就要将各个影像设备机房的大小, 位置设计出来, 由影像科主任和建筑工程师共同完成。避免安装机器时现场改造房屋。然后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影像科选址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 有利于病人就诊。影像设备机房应至于医技楼的一层。门诊或急诊科有一些外伤和脑心管意外的病人, 常常需要快速确立诊断, 进行紧急处理, 病房也经常有些危重病人或行动不便的病人进行CT、MRI检查。 (2) 有利于医学影像设备集中和网络形成。每种医学影像设备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局限性。而各种影像设备之间具有互补性。 (3) 有利于影像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影像设备为高精密的仪器, 机房选择应符合防潮防尘防震原则。还要统筹考虑大型设备安装路线, 影像中心应设置在易于安装的位置。一般首层的结构厚度较大, 所以能够满足设备运输承重要求。建筑设计时要考虑走廊通道足够宽阔。 (4) 特殊部位特殊处理。MRI磁体的强磁场对环境要求很高:如金属性物质、铁磁性物质、电动机、水泵工作、空调压缩机引起的震动都会由影响。因此在建筑设计时, 不可在周围 (包括相应位置的地下层) 设计空调机房。否则空调机房设备产生的震动会影响MRI的图像质量。

2 影像设备机房的设计

影像设备机房面积应根据各种不同影像设备的机组结构来决定, 原则上是方便工作和病人, 便于病人及推车或推床出入。有的房间面积还应符合放射卫生部门发布的相关规定。例如新建X线射线机房, 单管头200m A的射线机房应不小于24m2, 双管头的宜不小于36m2。通常装一台影像设备需许多相应的房间。

影像设备机房设计以扫描室为主体,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局, 将各功能房间布置得整齐美观, 方便工作人员操作和病人检查。扫描室应以扫描机架为中心, 扫描机架和检查床周边应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扫描机架倾斜和扫描床面伸延的空间, 便于工作人员、病人和准备车的活动, 也利于维修, 便于高压注射器活动空间。一般面积约为30m2, 高度以3m为宜。操作室位于扫描室隔壁, 可安装操纵平台, 电子计算机、打印机等, 面积20m2~30m2为宜。阅片室内安装医生独立诊断工作台, 方便于医生、进修生和学生对CT、MRI等影像进行分析、评判和讨论, 面积为20m2~40m2为宜, 从防护的角度考虑阅片室应尽量远离扫描室。

3 影像设备机房结构

地面:影像设备是大型设备, 重量较大, 要求机房结构坚固, 能有效地承受负荷, 防止机座下沉, 机房地面要求平坦, 光洁, 无尘, 以利设备安装和保养, 现代医院常用PVC地板, 即可防潮, 又可防静电, 图案花色多样, 施工方便, 有利于保护设备及人身的安全。地面预留电缆沟, 并做沟盖板沟盖板要做成钢衬外包不锈钢, 600mm~800mm一段, 方便开启进行检修并保证机房地面整体性和美观性。

如大楼整体结构是框架结构, 墙体通常采用普通砖墙结构, (不能采用空心砖因为不利于防护, ) 要求有足够的厚度 (24cm~36cm) , 并用水泥灌封。根据需要在墙体上准确设置预埋件并留好预埋孔, 在扫描间和操作间要预留出电缆线走线孔及各相关设备留出的走线孔。装修要注意防火问题, 装修材料应用B1级以上装饰防火材料。房间除照明灯外不要有装饰灯。

4 影像设备机房的防护

(1) 墙壁和楼板, 影像设备大多是X线放射源, 机房的墙壁、楼板和门窗等X线防护都应根据影像设备使用的最高千伏来决定, 即要达到相应的铅当量。MRI的扫描室要六面铜板屏蔽防护, 同时做好通风准备要专业施工单位完成设计和施工。因MRI主磁体体积很大, 所以扫描室房间的外墙不要施工, 须预留出足够进设备空间, 预留口在安装完设备后再封闭, 要保证大楼的整体美观。 (2) 设备机房局部楼板可以浇注到250厚度, 即可保证承重要求又可不再做特殊辐射防护 (可节约资金) , 并房间结构层地面局部下沉, 这样可以以后方便电缆沟的设计。 (3) 主射线墙应有2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 其他侧墙壁应有1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 (4) 机房门外要有电离辐射标志, 并安设醒目的工作指示灯。 (5) 门窗:扫描室的门通常由2mm的铅板防护, 考虑病人推床或轮椅出入方便, 病人出入口门的宽度约为1.1m~1.5m, 以双开门为宜。在病人扫描室和医生操作室设有观察窗镶有铅玻璃80cm×120cm, 铅玻璃距地面大约90cm, 影像设备操作室的门不用防护。MRI扫描室的门要由专业施工队完成。

5 机房环境

(1) 温度:影像设备通电工作后, 元器件与周围环境进行热交换, 器件内的温度要比周围的环境温度高, 应及时散发出去, 以免超过元器件的最高热容量。为此, 机房应配备空调设备, 特别是计算机室。空调机的制冷量要考虑X线影像设备的产热量与室内空间的所需降温量, (可保守计算热负荷值) 室内温度以18℃~22℃为宜。 (2) 湿度:影像设备机房的工作环境要求保持一定的相对湿度。 (3) 防尘:防尘是电气设备的共同要求。静电感应可使灰尘附着于元件表面, 既影像元件的散热, 又影响电气的性能, 甚至影响元器件的寿命。一般机房和计算机室可做成封闭式, 通过VRV空调系统保持与室外新鲜空气交换。保证室内空气相对洁净。

6 建立电源供电系统

(1) 专用变压器:不仅要求电源提供足够大的电源功率, 而且要求电源工作频率稳定。电源变压器功率要求不能小于设备要求 (一般影响设备功率为30k W左右, 除满足现有设备的用电还要预留出以后增加的用电容量) , 关于电源变压器功率计算要咨询影响设备的安装工程师。为了确保影像设备的正常运行, 影像设备的供电应采用专用变压器, 专用变压器距离影像设备越近越好, 100m以内。 (2) 专用电缆线:在大楼主体建设时要将电缆线预留在墙体内, 电缆直径要够粗, 预备今后增加设备时够用。 (3) 安装交流稳压电源的重要性:设备在电源电压波动时损坏, 最好安装一台自动调节电压的交流稳压电源及过压保护装置, 以保护影像设备免受外界突变电压的影响。为预防突然停电给机器带来的损失, 最好为每台设备配备一台UPS不间断电源。 (4) 制作地线:地线接地电阻2Ω~4Ω, 最好达到1Ω以下。

7 结语

总之, 医院医技大楼的建设, 一定要先考虑影像设备的安装问题, 其他科室的小型设备的安装均不用特殊考虑房间的改造问题。而影像设备的安装一定要考虑房间和电源的问题。根据设备厂家提供的样本要求做好二次设计, 设计做得好, 设备到现场后就不用改造房屋, 可以为医院节约很大的一笔资金, 还可提高影像设备的安装速度。

摘要:分析了当前医院大型影像设备房屋建设应做的前期准备工作, 阐述了从建筑平面设计、机房结构要求、安全防护、用电要求等方面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对医院机房建设提出了部分建议。

关键词:医院,影像设备,机房建设

参考文献

护理工作在医学影像检查中的作用 篇10

关键词:护理工作,影像检查,作用,特殊性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 医学影像学已由过去单纯的辅助检查逐渐向造影诊疗与介入性治疗等领域扩展[1]。由于影像技术的日新月异, 影像护理逐渐成熟起来, 已由最初的不设护士发展成为一支完善的护理队伍。护理人员除了具备自身的专业知识, 还要掌握影像方面的知识, 更要适应影像检查的特殊性, 配合好影像医师的各项工作, 使患者顺利安全地达到诊疗目的而不发生意外情况[2]。现就护理工作在影像检查中的作用阐述如下。

1 心理护理作用

到影像科室检查的患者面对冷冰冰的检查设备, 加之对疾病的担心和受认知程度的影响往往感到紧张, 尤其是增强扫描还需要先行告知增强扫描的目的和危险, 这更加重了患者的紧张情绪。而精神过度紧张是一种急性应激反应, 可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引起心率加快、手足冷汗、头晕等多种负性作用, 诱发或加重增强扫描对比剂的不良反应, 因此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是保证增强扫描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3,4]。护理人员要耐心详细地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医学影像检查中的作用尤其是增强扫描的目的、过程、安全性、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使患者全面了解, 以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 促使患者在检查中积极配合, 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2 X线检查过程的护理作用

X线检查中造影检查随着各种设备的日趋完善和造影药物的不断改进, 临床项目逐渐增多。为了做到一次造影检查成功, 避免不必要的重检, 减少患者的麻烦, 减轻其痛苦, 放射科护士应尽职尽责认真细致地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1) 造影前认真详细地向患者介绍造影检查的方法及重要性以及检查过程中应注意事项, 以消除患者的不安和恐惧心理。 (2) 护士应准确掌握各种造影检查药物的剂量和用法, 熟悉各种造影检查的目的、方法以及适应证、禁忌证, 备好抢救药品和设备, 按要求做好如麻醉剂、碘剂等药物过敏试验, 并及时准确记录等, 急救药品与设备的应用, 应熟练掌握。总之, 做好各种检查前的准备, 是X线检查的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造影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尤其加强对过敏反应的临床症状的观察, 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果断及时处理, 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医师配合会诊。

患者在各种X线造影检查后应观察2~4 h, 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这一期间的患者反应, 定时随访, 对需留院观察的患者, 必要时向其详细解释留院观察的必要性及安全性。对放置引流管的患者要保持引流管畅通。

X线平片检查中的腹部、腰椎、骶尾椎、骨盆片为了清洁肠内粪便, 消除因此而造成的X线漏误诊, 护理人员均应先行为患者清洁灌肠或检查前晚上服缓泄剂。

3 CT增强检查过程的护理作用

为稳定检查前精神紧张的患者情绪, 首先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慰, 向患者说明CT增强检查的目的及过程, 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使其放松心情, 心态平和。对受检查小儿采取耐心积极引导的态度, 鼓励他们配合完成检查。护士对CT增强扫描检查的全过程应做到心中有数, 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如头颅CT增强检查前4 h禁食, 各种腹部脏器检查前1周内忌食含金属的药物, 扫描前禁食6~12 h和禁做胃肠造影检查。对小儿要轻移、轻放、尽量少动, 必要时由临床医师陪同, 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和治疗。为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CT增强检查时为增加不同组织间的对比度, 需静脉注射水溶性碘对比剂, 由于注射剂量大、浓度高、方式快, 极易导致过敏的发生。因此, 在使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高度警惕, 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同时, 为防患于未然, 用药时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 有无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 对严重肝肾疾病、高热、心力衰竭等患者应慎用或不用。

静注过程中对患者要密切观察, 有异常反应立即停止注射, 积极处理。如发生轻度反应让患者大量饮水。重度反应及时抢救处理, 并及时采取吸氧等措施, 必要时及时邀请相关专科医师共同实施抢救。

4 磁共振检查过程的护理作用

为更准确地查出病变的部位、范围与性质, 护士应在检查前做好适当的解释工作, 解释检查过程中的一切现象, 如梯度场启动会有噪声, 如有不适可用话机与医师交谈, 消除其思想顾虑, 以使检查时患者能安心静卧, 平稳呼吸。详细询问现病史与既往史, 结合临床医师查出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拟诊, 确定扫描部位及层面选择。为防止造成伪影, 影响成像质量, 进而影响诊断的正确性, 护士应询问并检查取下患者身上的一切金属物品, 如假牙、耳环、发卡、钢笔、硬币、戒指、手表、钥匙等。眼部检查前应洗掉眼部化妆品。胸椎、腰椎、乳腺、盆腔检查前应摘掉乳罩及取出避孕环。同时询问并检查是否有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瓣膜、动脉瘤夹、神经刺激器及眼球异物等, 嘱咐并解释有这些物品不能进行检查的原因。为减少噪音的刺激, 对感觉过敏者、心脏病患者, 严重精神紧张者, 可用棉花球塞外耳道。幼儿、焦虑不安与忧郁、恐惧患者应给予适量镇静剂, 如水合氯醛、地西泮等。为使患者舒适, 应尽量平卧在检查床上, 盖棉毯以保持温暖。为防止中风、脑瘤伴颅高压者因喷射性呕吐而造成窒息与吸入性肺炎, 应为这些患者先采取降颅压措施。

5 介入放射过程的护理作用

为避免患者术中躁动或呕吐, 影响手术的进行, 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消除其顾虑, 取得配合, 必要时给予镇静、止吐剂。指导患者术前按要求备皮, 禁食4~6 h。为防止污染、减少并发症, 护理人员要增强无菌观念, 加强对无菌知识理论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训练, 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做好护理, 使其达到操作规范化, 制度化。加强无菌操作的监督, 检查无菌操作执行情况, 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与补救。努力做好介入放射室的无菌管理工作, 术前、术后要用紫外线灯照射房间2 h, 用福尔马林每周熏蒸1次。术中器械在使用之前, 金属器材用高压消毒, 一次性使用塑料制品如导管等, 用后必须剪断, 焚烧处理。术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导管、导线等注意盘好放顺, 荧光增强器用消毒罩罩住, 门窗装置要严密, 操作房间要有专职护士管理, 保持肃静和整洁, 以保证介入诊疗术顺利进行。为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及穿刺口情况, 发现出血及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必要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总之, 随着影像科学的发展, 影像科室的护理工作在共性之中具有其特殊性, 放射科的护理工作将会贯彻在整个检查工作中, 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将会使整个检查诊疗过程顺利进行, 也会减少对患者的损伤, 因此, 影像科的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5]。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 要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本身的业务素质, 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6]。

参考文献

[1]刘欣波.护理在医学影像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 2011, 19 (7) :84.

[2]王晓兰, 刘华.护理在医学影像检查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 2011, 24 (1) :189-190.

[3]李邦莹, 吕国义.护理工作在医学影像科室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6, 4 (3) :230.

[4]赵俊玲, 马菁.护理在医学影像检查中的作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1 (6) :848-850.

[5]李晖.医学影像科室的护理管理探讨[J].中外医疗, 2012, 31 (21) :18-20.

影像工作站 篇11

20世纪中叶,一批物理学工作者进入医学领域,从事肿瘤放射治疗及医学影像的研究,并于1958年成立了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1963年成立了国际医学物理学组织,并将具有定量特征的物理学思想和技术引入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中,物理学与医学的结合不仅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也对物理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1、声学的应用

超声成像90年代以来,由于数字化处理的引入,高性能微电子器件及超声换能器的出现,以及各种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超声成像的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超声不但能显示组织器官病变的解剖学改变,同时还可应用Dopper技术检查血流量、血流方向,从而辨别器官的病理生理受损性质与程度。超声诊断采用实时动态灰阶成像,在掌握正确剂量的前提下,可连续对器官的运动和功能实施动态观察,而不会产生像x射线成像那样的累积效应及危险的电离损害。由于超声诊断具有无损伤性、检查方便、诊断快速准确、价格便宜、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得以在临床中迅速推广。超声波成像的物理基础是超声医学的基础,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遇到介质的不均匀界面时能发生发射的特性,根据检测到的回波信号的幅度、时间、频率、相位等,得到体内组织结构、血液流速等信息,

2、光学的应用X射线成像

x线实际上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医学上应用的x线波长约在0.001-0.1nm之间。x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与射线光子的能量有关,x线的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力越强。x显得穿透力也与物质密度有关,密度大的物质对x线的吸收多,透过少;密度小则吸收少,透过多。利用差别吸收这种性质可以把密度不同的骨骼与肌肉、脂肪等软组织区分开来,者正是x线透视和摄影的物理基础。x射线成像包括x射线透视和摄影、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是以测定人体内的衰减系数为基础,采用—定的数学方法,经计算机处理,重新建立断层图像的现代医学成像技术,x射线的几种特殊检查技术,分别是x射线的造影技术、x射线的断层摄影、数字减影,

3、电磁学的应用磁共振成像

MRI成像的先决条件MRI成像的先决条件是被成像样品中的原子核必须具有磁性,而这种磁性源于原子核本身的自旋运动,因此,对原子核等微观粒子的自旋属性进行的深入研究是量子力学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客观上也是MRI得以产生的知识前提,磁共振成像利用了人体内水分子中的氢核在外磁场中产生核磁共振的原理,由于人体不同的正常组织、器官以及同一组织、器官的不同病理阶段氢核的弛豫时间有显著不同,利用梯度磁场进行层面选择和空间编码就可以获得以氢核的密度、纵向弛豫时间、横向弛豫时间作为成像参数的体内各断层的结构图像,近年来产生很多新的成像序列和技术方法,如扩散加权成像是通过测量人脑中水分子扩散的特性来反映组织的生化特性及组织结构的改变,在临床上可用于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螺旋浆扫描技术,明显消除患者因运动或金属异物造成的伪影,可生成高分辨率、无伪影、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理想图像。

4、原子核物理学的应用放射性核素成像

放射性核素成像的物理基础放射性核素具有放射性,利用放射性核素作踪剂,结合药物在脏器选择性的聚集和参与生理、生化功能,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检察方法有4种:扫描机、照相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PEI)核素检查中产生的正电子只能存在极短的时间,当它被物质阻止而失去动能时,将和物质中的电子结合而转化成光子,即正负电子对湮没,转变为两个能量为0.551MeV的光子,并反冲发出,放射性核素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分布不同,产生的光子强弱也有不同,PET成像技术通过探测光子对的差别形成影像,

5、结语

影像物理学在影像检查技术中的意义非常重要,对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影像深远,随着影像物理学的不断发展,新的影像技术不断出现,必将对疾病的诊断总出更大的贡献。

影像工作站 篇12

设置:嵌入式安装, 模块化设计

采用嵌入手术间墙面安装的方式, 用于集中安放录播服务器、应用系统主机、影像显示屏、操作控制屏、手术计时屏和键盘等应用设备, 无需安装传统的情报面板。与医院的HIS、PACS系统连接, 可以调阅患者的基本情况、诊断信息和PACS影像数据。手术室到手术室外部的音视频通信通过医院现有的标准局域网传输完成, 保证医院内现有的网络出口都能收到高清的手术直播、点播图像。手术间安装相关的数字化信息系统, 护士工作站安装操作终端, 家属等候区可安装手术排队信息屏。系统的设计要求满足整体化的要求, 功能集成度高。

3D手术影像工作站整个设备嵌入墙体内部, 内部完全密封, 同时3D手术影像工作站外表面可以承受手术室内经常性的消毒与清洗, 保证了3D手术影像工作站在手术室内无菌环境下的安全使用。

同时3D手术影像工作站采用模块化设计, 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来进行任意模块搭配, 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通过模块化嵌入式设计, 不仅减少了设备在手术室内占用的空间, 增强了手术室空间的利用率, 还极大地减轻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维护工作。3D手术影像工作站采用前开门式设计, 极大地方便了设备的可维护性。

功能:完成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管理

3D手术影像工作站是从患者准备进入手术室开始到术后离开手术室的全过程管理, 从“术前”手术室环境达标和手术安排、相关科室和物品的准备、医师对患者信息的了解, 到“术中”手术室设备集中控制、手术信息实时采集和对外互动并在电动手术台上完成手术, 再到“术后”整个过程信息汇编用于追溯及分析。

*医院信息系统集成

与手术相关的信息源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图像 (X光、超声、MRI、病理等) 、检验参数、生理监控参数、麻醉参数、手术视频、手术环境、手术器械等, 这些信息的存在形式包括文本、信号、图形、图像、视频等, 其特点是信息量大、信息源多、价值高。基于上述信息的采集、传输、显示、管理与控制, 主要实现如下基本功能:HIS、PACS、LIS等信息的接入显示与控制, 生理监控参数的采集与显示, 手术视频画面 (内窥镜、无影灯或头灯摄像、场景摄像) 的采集、显示与控制, 手术安排与过程管理。

*手术影像视频管理

借助现代化视频通讯系统, 可将手术过程实时传送到手术室外任何地方, 从而实现远程示教、专家会诊、手术观摩、医生与家属视频交互、手术医生与病理科医生针对手术切片的在线图文和语音交互等。且这些资料可以高质量格式存储在DVD、CD、硬盘或者医院服务器等多种存储介质上, 方便归档和图文处理。

*手术室中央控制管理

可以帮助医护人员通过触摸屏监控手术室环境, 实现对手术室内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以及血压、脉搏等病人生理体征进行实时集中监测, 并将相应参数输入到数字控制器, 发出数字信号操作各动作元器件, 如气动阀、传动开关、电磁开关、数码显示屏等, 将各种参数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确保手术室达到使用要求。

*手术排队管理系统

可使用于手术部各部门, 手术过程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规范化、合理化管理, 根据患者信息、手术室使用情况、医护人员情况对手术时间与手术室进行合理的安排, 以提高手术室的资源利用率与手术过程的安全性, 并且可以通过办公室、护士站、手术室、工作区、洁净走廊、家属等候区等位置的一体机进行手术信息管理和查看。

*手术示教远程会诊

上一篇:文化基础课程下一篇:油藏信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