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重塑数据中心

2024-10-15

新技术重塑数据中心(精选4篇)

新技术重塑数据中心 篇1

SDN不仅变革了数据中心, 就自身发展而言, 数据中心网络也是SDN目前最为明确且最有前景的应用场景之一。

无疑, 云计算、移动化、大数据等趋势为数据中心建设带来了新思路。在新IT趋势的推动下, 数据中心承载着数以百万的连接, 不断增长的数据和不断变化的工作负载, 使得数据中心的管理与设计需要利用新的技术去改变传统方式, 在追求能耗与成本的平衡当中, 提升运营效率。

芯片:底层的变革

在Marvell大中华区系统与解决方案首席规划师甘卫宁看来, 海量数据的运算、存储及交换, 是数据中心所需的三大核心功能。在新时代, 这三大核心领域也正在改变。

在“数据计算”方面, 单位成本计算力不再是唯一衡量因素, 衡量表现的指标从单位成本计算力扩展为每瓦计算力、每平米计算能力等, 数据中心的运营者们正在计算能力、存储密度、能源效率等因素之间寻求新的平衡;在“数据存储”领域, 数据中心由纵向扩展慢慢迁移为横向扩展;而在“数据交换”方面, 数据带宽不再依赖于硬件和网络架构的限制, 软件定义网络渐渐成为趋势, 这样企业便可以像升级或安装软件一样对网络架构进行修改, 满足企业对整个网站架构进行调整、扩容或升级, 同时底层的交换机、路由器等硬件则无需替换, 节省大量的成本的同时, 网络架构迭代周期将大大缩短。

这些数据中心的急速变化对整个产业从芯片、服务器、软件到上层应用管理均施加着影响。特别是在芯片层, 新竞争者的产生将这样的变化推向另一个高潮。

ARM架构芯片凭借适合企业技术负载、降低芯片设计成本、解除芯片中非CPU元部件的特定厂商锁定等优势, 正在成为数据中心领域的新焦点。与此同时, 现在, 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运营者, 尤其是互联网企业, 开始倾向于直接让芯片提供商和设备制造商来协助自己定制系统并做运营维护, 并从开源软件社区获取操作系统和部分应用软件, 再依赖自身强大的研发能力开发核心的应用软件。有消息称, Google、Facebook以及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 正在积极设计和打造自家服务器, 不久将来, 其将基于ARM架构设计, 可能推出自行设计的芯片产品。

另一边, Intel、AMD以及其合作伙伴也在努力寻求并打造更小、更密集和更节能的新一代系统, 以满足特定客户的需求。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数据中心及互联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柏安娜表示:“随着移动化的日益普及, 如果要为数十亿设备和用户提供有效的支持, 我们必须要改变数据中心的组成。从芯片和片上系统 (So C) 设计到机柜式架构和软件支持, 英特尔在几乎所有关键领域都处于领导地位, 因此能够为原始设备制造商、电信设备制造商和云服务提供商提供他们所需的重要创新技术, 帮助他们构建未来的数据中心。”

SDN:网络必然趋势

近年, 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成为产业热点, 然而数十万规模的服务器群伴随着大规模网络难以统一集中管理、维护运维效率低等问题, 同时如何根据业务发展进行灵活组网、虚拟机部署迁移等也为运营者提出了不小的挑战。SDN的引入, 将是化解这些问题的一个合适方法。SDN可以极大程度地改变当前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 SDN的应用可以实现产品的虚拟化、网络扁平化、产品硬件成本数量级下降、软件维护成本下降等。

具体来看, 中兴通讯黄孙亮表示, 数据中心网络SDN化的需求主要表现在海量的虚拟租户、多路径转发、VM (虚拟机) 的智能部署和迁移、网络集中自动化管理、绿色节能、数据中心能力开放等方面。SDN控制逻辑集中的特点可充分满足网络集中自动化管理、多路径转发、绿色节能等方面的要求;SDN网络能力开放化和虚拟化可充分满足数据中心能力开放、VM的智能部署和迁移、海量虚拟租户的需求。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维护一般统一由数据中心运营商或ICP/ISP维护, 具有相对的封闭性, 可统一规划、部署和升级改造, SDN在其中部署的可行性高。

SDN不仅变革了数据中心, 同时对于其自身, 数据中心网络也是SDN目前最为明确的应用场景之一, 及最有前景的应用场景之一。

对此, 国内运营商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均已开始着手研究及测试SDN在数据中心的应用。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所所长段晓东表示, 运营商数据中心目前能为用户提供各种云资源, 对于网络层的服务很简单, 但是很多用户需要有自己的防火墙、负载均衡, 运营商如何把这些资源都做成一个虚拟的网络出租给用户, 这对整个云计算中心运营提出了新的运营挑战, 而SDN新技术可以把数据中心的网络首先开放出来, 能够提供需求的云服务。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总工程师赵慧玲也表示, 传统数据中心的部署需要大量路由器配置工作, 但如果使用用SDN控制层的方式, 就可以简单完成整个配置。SDN带来数据中心管理的灵活性、高效性, 以及虚机的实时迁移的很好的应用。“数据中心是SDN最好的应用场景切入点。”

数据能力重塑资产管理新优势 篇2

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宏观经济承压、不良持续暴露、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客户需求分化、金融科技冲击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正在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全球多数投资银行的业绩表现难以抬头,收入走低的趋势已持续五年。”

9月20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2016年全球资本市场报告:新业态重构行业价值链,投行转型亟需六大能力》指出。

但该报告同时指出,“资本市场整个生态系统,既包括要买方机构、卖方机构、信息服务提供商以及交易所,总体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表现。”

除了投资银行外,资产管理机构、对冲基金、高频交易商、交易所、信息服务供应商、清算机构、基础设施公司和托管机构均扮演重要角色。随着投资银行放松对价值链的管控,上述参与者如今有机会去争夺一份过去可能无法触碰的“蛋糕”。

事实上,各种类型的公司都在采取必要的战略举措,希望今后可能从中多分一杯羹。“尤其是随着电子化、标准化和透明化日益增加,数据和金融科技成为兵家必争的新领域。”报告说。

该报告认为,2015年资本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新的价值机会大量涌现。在竞争日益升温的同时,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的参与者需要转变思维模式,并通过不同于以往的新方式,来探索生态系统中的收入机会,不再局限于募资者和做市者这两种传统职能。

报告建议,针对“战略愿景、分销能力、客户至上、IT架构与卓越运营、组织生命力、财务与风险管控”等六大支柱布局核心能力,可有效推动全面的战略设计和转型。

“归根结底,投资银行业需要合适的规模、模式以及方法来确保持续盈利。”BCG资深合伙人兼亚太区金融机构专项负责人邓俊豪表示,“在新的资本市场生态下,市场参与者必须学会在关键领域,如数据和金融科技领域展开竞争。了解如何适应一个电子化、标准化和透明度与日俱增的市场环境非常重要。”

“面对管理资产增长停滞、收入利润率缩水、市场波动和监管要求带来的严峻压力,资产管理者亟需打造颠覆性能力,发展全方位的数据能力。”同日发布的《2016年全球资产管理报告:全球资管市场增长乏力,机构突围需加码数据技术》如是建议。

根据测算,2015年全球管理资产额从2014年的70.5万亿美元增至71.4万亿美元,涨幅仅1%;该数字低于2008到2014年间5%的年均增速。整体增长之所以陷入停滞,主要原因在于全球金融市场普遍业绩低迷且动荡难平,无法像之前几年那样,强力支撑投资资产的价值。

“如今,动荡不安的全球金融市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许多依靠金融市场增长推动资产价值增长的资产管理机构,如今深陷旧有模式而难以自拔。2015年市场增长陷入停滞,说明资产管理机构迫切需要寻求能力上的提升。”《2016年全球资产管理报告:全球资管市场增长乏力,机构突围需加码数据技术》作者之一,BCG合伙人兼亚太区资产管理行业负责人徐勤指出。

在徐勤看来,先进数据和分析法领域的专精能力能够为某些资产管理机构带来竞争优势,从而在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如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预测性推理等先进的甚至是带有颠覆效应的技术,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局面,可能很快会被主流资产管理机构所采纳。

因此,如今的资产管理机构迫切需要发展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实践能力,有效强化其投资流程。如果不这么做,就会面临被逐渐边缘化、丧失竞争力的风险。

新技术重塑数据中心 篇3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人的交流为目的的高度集约的信息社会, 它既包含了因技术的发展而应运而生的现代服务业, 也包含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再造和提升。我国的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出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 而2007年国务院的重新发文, 则对现阶段我国的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明确指引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在徐州中茵银河城的设计实践, 对于城市中心区的土地高度集约化的利用与再造进行一些探索, 同时希望将实践中形成的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

一、项目概述

徐州, 古称“彭州”, 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 (徐州都市圈) 的核心城市, 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中茵银河城项目位于徐州传统中央商圈东侧, 紧靠解放路城市主轴, 规划将在此建设一个办公, 酒店, 住宅, 公寓为一体的大型多功能复合城市综合体, 设计难点在于极高的容积率和多种复杂功能的矛盾;城市管理者对于城市形象塑造, 对于市民场所空间提供的要求与开发商价值效益的最大化和建设开工时序的矛盾。

二、设计愿景

都奥汇——Metropolis All

——市民生活的三维剧场

——城市活力投射的磁力中心

——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杠杆

我们将这一宏伟构想充分融入在设计中, 希望对土地进行集约开发, 聚集多种城市功能, 聚焦人的行为特征, 让人们愿意停留在该区域中, 发挥其住宅、商业、办公、酒店等复合业态的示范带头作用, 从而促进周边区域的功能成熟, 成为城市中心区中的一张靓丽名片 (见图1) 。

三、实践策略

1. 土地能级的提升

经过一定时期的超常规快速开发, 城市进入了一个相对理性的发展时期, 建设用地的稀缺性充分暴露出来。面对过去土地资源短缺与土地粗放利用的现状, 如何在城市增长中以最少的土地利用容纳最多的城市人口, 提高城市资源的开发效益, 提升土地的能级, 引导城市合理地向集约化的用地模式发展, 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开发运营者、规划设计者当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2. 竖向空间资源的利用

(1) 地上空间的利用

我们按照任务书提供的设计功能, 结合当地的实际规划设计条件, 对各使用功能、结构选型、机电系统等制约因数进行综合的分析, 得出经济实用舒适的空间高度, 从而在相对固定的规划限高当中, 增加了楼层数量, 增加了建筑面积, 充分利用好利用足了地上的竖向高度。

(2) 地下空间的利用

我们将对于视野要求不高、平面占用较大的超市放置在地面以下, 并在外侧设置地下商业街与地下轨道交通系统相互连通, 设计尺度适宜的阳光下沉空间, 充分挖掘地下商业价值, 形成一个多维度的人流的商业运行模式。另外, 对于地下的后勤服务和卸货空间与地下的商业空间的高度要求相当的设计条件, 充分挖掘地下空间的潜能。对建设方敏感的地下埋深经济合理的要求, 我们在地下二层和地下三层的停车空间大胆采用了以柱帽体系代替梁板体系、以诱导风机替代传统风机、以预埋入底板的排水管道替代传统的地面找坡方式, 大大降低了地下空间的高度。

3. 全时段的业态复合

(1) 高效利用停车库

我们上班总会遇到停车难问题。办公区的车位很快就停满了, 眼看着住宅区的停车库有空, 却被告知都是专用私人车位, 谢绝外人停车。利用商业类、办公类及居住类对停车库的使用的错峰, 对各使用方均有价值, 而需要改变的仅是地下综合车库的收费软件系统。我们通过对这一设施的优化设计, 可大大提高停车库的利用效率, 有效地减少停车库建筑面积, 节约地下土地资源的使用。

(2) 共享多种业态客源

在单一业态的住宅区或办公区, 我们往往会有一些困惑:平时必需的日常生活用品能在家附近买到吗?中午的午餐或者请客户商务用餐能在附近解决吗?下班后同事聚会能在公司附近吗?而单一业态的商业区中, 商家租户可能也在担心类似的问题:会有足够的客源吗?有足够的固定客源吗?“都奥汇”采用的多业态复合策略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商业类、办公类、酒店类及居住类四种客源往往相互重叠, 比如酒店的客人会成为酒吧的消费者, 而在高级写字楼工作的人们将成为购物中心和大小餐馆的常客。这种客源的共享为租售创造了条件, 如果办公和居住已经在商业招商前入驻, 那么在商业招商时就已经拥有了相当数量的客源, 完成招商相对容易, 且能快速形成成熟的商业气氛;如果在办公和居住入住前, 商业气氛已经形成, 能给即将入住的业主带来完善的商业配套, 便利的生活和成熟的社区文化。

4. 多维度的景观植入

城市中心区的项目往往由于周边现状无序, 缺乏自然资源。我们在充分挖掘土地价值潜能的同时, 也在努力通过自然环境的打造、人文环境的塑造, 充分提升项目的品质。在本案中, 我们将下沉庭院、屋顶绿化、空中中庭等立体化景观空间的营造相结合, 将传统项目水平维度的景观环境向空中和地下延伸, 从而提高了“绿视率”, 人与景观的融合, 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环境优化。立体化景观设计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多场所、多视角、多层次的视觉景观形象

市中心的商业项目由于人群参与度高、体验性强、商业展示性强, 多场所、多视角、多层次的视觉景观形象能提供给人们更多的交往空间、活动场所和体验中心。我们在弧形的商业街中采用层层退台, 绿树隐映的“商业峡谷”空间 (见图2) , 在商业街一层引入丰富的水系和绿色景观元素, 并且引入“银河”概念的水系 (见图3) , “梯田”概念的绿色走廊, 丰富了建筑的空间效果, 从而带给购物者带来独特的消费体验 (见图4) 。

(2) 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主要体现:屋面绿化成为办公酒店的室外场景;空中花园成为都市绿化、景观系统组成部分;局部在商业墙面中采取绿色景墙。

传统规划概念中的地面绿化绿地率的指标已不能单单满足人们对环境的需求程度, 必须采用“立体化景观”的效果加以强化。因此, 我们在项目中不仅满足绿地率的规划指标要求, 而且更为着力强调提高绿视率, 即树荫覆盖、立面植被等垂直和水平绿化所带给人们视线范围内的绿色景观效果。在具体实施策略中, 通过屋顶绿化和屋顶休闲公共平台形成了以城市为背景, 立体的休闲空间氛围。在五星级酒店和甲级写字楼的塔楼中, 在高层内部设置的空中花园, 空中景观绿廊等景观元素, 为商务旅居人士提供了一种自然生态的生活方式, 在空中强化了亲地性和舒适性。

(3) 绿化与活动空间的立体交叉

传统景观设计的集中绿化一般通过“中央绿地”或尺度超大的“绿轴”等规划设计手法来体现。然而, “都市奥”产品注重城市公共活动的特点, 决定了其景观空间应该以提供人活动的硬质广场和街道为主, 大面积的集中绿化布置并不适合。因此, 在本项目中, 我们采用绿化与人们活动空间交叉的布局方式, 把绿化与商业和商务活动相结合, 形成具有主题性的各种场所, 为人们提供自然舒适健康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消费、休憩、娱乐、社交的需求。在建筑内部的空间处理充分考虑到绿色植物对室内空间小气候的影响, 植物结合内部空间的柱和玻璃边墙等的有序布置, 不仅提升了内部环境, 而且也有效地改善了人们的心情。

5. 公共开放空间的重塑

城市公共空间的缺失是城市中心区发展的普遍问题, 公共空间的再生是现代服务业项目开发企业不可回避的责任。

(1) 塔楼共享空间的拓展

很多企业出于对提升公司形象和商业便利上的考虑, 都不约而同的把办公地点选择在城市中心区的高层写字楼内。如何实现在高空塔楼中办公也能有多层般休闲舒适的办公体验呢?对塔楼共享空间进行拓展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共享空间处于建筑的主体结构内部, 主要包括大堂空间、休憩空间、中庭空间。这些共享空间的处理使塔楼空间穿插变换, 可以让人们消除“身在空中”的感受。

大堂空间一般布置在塔楼底层, 是整个塔楼的“公共客厅”, 是城市向高层空间过渡的重要环节, 服务于整栋建筑。我们在酒店设计中大堂底层挑空10 m, 形成纯净空灵的入口空间, 给流连于其中的客人以心灵震撼, 而齐全的功能更营造出宾至如归的舒适情调。

高层建筑往往在垂直方向上叠加了多种功能, 这就使得高层建筑中的大堂空间需要设置于塔楼中间。空中大堂提供了二次门厅的概念, 为建筑带来了更多的灵活性和变化性, 更符合建筑使用功能的合理要求。在设计中, 我们把办公的综合会所部分和集中租赁会议部分设置在五层, 通过高速电梯抵达;有两层高的共享空间配以休闲酒吧, 餐厅及适当的商务配套设施;室外充分利用裙房商业屋顶所形成的屋顶绿化, 解决了底层办公与商业价值趋向不同, 入口环境绿化空间不足的问题, 同时也避免了办公人流与商业人流交叉的问题。

顶层的空中休憩空间为商务人士就近提供洽谈休息场所, 也是目前高级商务楼品质的体现。我们在屋顶专为总部企业, 量身定制了屋顶会所花园, 使人在云端也能够享受一处宁静致远, 奢侈安逸的休息交往空间, 从而进一步的提升了整个写字楼的品质 (见图5) 。

中庭空间可以使整个塔楼视线通透, 给人以放眼环顾、放松身心的空间, 同时也丰富了塔楼空间的层次感。设置于写字楼中, 贯通若干层的大小不等的中庭空间引入阳光、自然风及户外绿化景观, 在丰富空间造型的同时, 使得写字楼获得了绝佳的采光和景观视野。

(2) 地面活动空间的公共化

在高密度的大都市中, 如何使地面的环境更加完整, 提供更多的室外活动场地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将原本私有化的室外空间公共化, 在保证物业管理的同时, 尽可能多地为城市提供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在项目中, 我们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采用底层架空的设计方法来提高地面活动空间的可能性, 把公共空间还给城市。底层架空不仅把城市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通透、开放的空间, 而且还可以有利于形成视觉通廊, 增加了都市空间的层次, 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室外活动场地。

(3) 地下开放空间的延伸

如何通过混合型立体交通体系, 充分挖掘地下土地资源的价值, 提高地下空的商业吸引力, 是“都奥汇”在土地集约化利用方面的又一实践。绿地“都市奥”对地下开放空间的延伸主要体现在利用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提高地下空间的商业价值、地上地下空间界限的模糊、加强地下公共空间的开放性。

多功能复合的现代服务业项目, 可以依托轨道交通可达性的优势, 带动地下空间的土地开发, 有效节约土地资源。我们要注重商业环境与轨道交通的衔接, 尽可能疏导人流, 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模糊地上与地下空间的界限, 加强公共空间的开放性, 消除使用者在地下活动时的压抑和紧张心情, 提高地下商业空间竞争力。在项目中充分利用徐州轨道交通一号线, 利用地铁庞大的人流, 结合下沉广场, 进行商业、餐饮、娱乐等功能的混合开发。

四、结语

用多媒体技术重塑初中美术课堂 篇4

用电脑绘画来挑战“造型·表现”领域教学

“造型·表现”作为初中美术学习的一个重要领域, 往往在初中美术学习中占1/3强, 它也一直作为传统绘画技能学习的“自留地”而保持着铅笔、颜料、画纸的原始状态, 数十年而不变, 不仅上课前需要学生准备大量的工具, 在课堂上也容易造成“脏、乱”的环境, 既不环保, 也不低碳。而多媒体技术中的电脑绘画则彻底地克服了这些不利因素, 并使学生原本手工难以把握的各种点、线、面造型在电脑中得以轻松完成, 更利用常见的菜单命令与简单操作, 实现了图片的拉长、放大、缩小、复制、裁剪、平移、反色等特殊效果。比如《在临摹中感受》 (苏少版) , 该课主要是人物绘画学习, 传统的教学中通常采取面对挂图让学生临摹, 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造型与色彩。但事实上对于初一学生而言, 他们的造型能力很弱, 多数学生画出的人物严重变形, 很多时候以失败告终, 渐渐地他们对于这样的课型也就失去了兴趣。笔者于是采取电脑绘画的方式, 先让学生把画家的原作导入, 作为底图, 再建一个新图层用于临摹。在近乎游戏的练习中, 学生不仅迅速地掌握了人物形态, 还对人物的结构与色彩有了全新的认识。最后, 笔者再让学生删除底图的原作, 自由发挥, 他们迅速地画出自己所描绘的作品, 个别学生还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画出了有自己风格的作品, 实现了课堂的升华。

用流行软件来实施“设计·应用”领域教学

初中美术的“设计·应用”不仅涉及基础的图案设计, 还包含许多产品与广告、招贴及环境设计, 其内容复杂, 而且门类众多, 甚至囊括了大学艺术设计类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虽然只是浅尝辄止, 但对师生而言, 却是一种煎熬。教学前, 教师需要制作大量的范作;课堂上, 学生也要通过很多的步骤才能完成作业。费时费力不说, 单一项设计作业的完成就需要数节课, 有些大作业往往只能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结果, 偷懒的学生什么也没学到, 辛劳的学生也做不出好的作品。针对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 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 笔者采取了让学生掌握一些流行的设计软件来达成教学目的。如《花的变化》 (要求学生进行花卉的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适合纹样等图案设计) 和《生活中的标志》 (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生活中的常见标志设计) , 笔者就给学生介绍Photoshop软件, 这样, 学生在设计中就不需要为变形、涂色与美术字而烦恼, 很容易就实现了图案与标志的设计。而对《展示的艺术》和《最亲近的家具》这样需要布置展厅与设计制作家具的课型, 笔者则帮助学生简单掌握3DMAX软件, 进行虚拟空间布置与虚拟实物的设计, 最终呈现的三维效果图不仅解放了原本繁杂无效的劳动、实现了学生的奇思妙想, 更让笔者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惊叹。

用互联网络来达成“欣赏·评述”领域教学

当前, 多媒体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方式。许多原本需要身体力行的活动在网络上都能找到理想的答案, 我们可以自由地浏览一些开放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网站。因此, 对于初中美术“欣赏·评述”领域学习中的大师作品, 我们如果还停留在原始的挂图或教师提供的幻灯片欣赏中, 受束缚的不仅是学生, 还有美术教师自己。通常,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上的教学内容, 不外乎中国古代的艺术欣赏和西方的绘画欣赏。欣赏作品的过程中, 学生对技法层面的理解在教师的指引下一般很容易获得。但事实上许多艺术家或作品不能孤立地为了欣赏而欣赏, 我们需要了解画家所处的历史时期与绘画作品所处的特定背景与其他相关作品。这一切就建筑在我们如何用好互联网这一教学资源的基础上, 真正把欣赏教学落到实处,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效益的最大化。还记得去年初一新生入学的第一节美术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笔者带领学生走进学校电脑机房时学生惊讶的表情。因为在他们的想法中, 美术课应该在美术室或教室进行。课堂开始时, 笔者首先给学生恶补了网络学习的基本知识, 才让学生打开收藏夹里的“雅昌艺术网”、“上海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网站, 要求学生在这些网站上寻找教材中出现的作品与画家介绍并做笔记。后来, 在班级同学交流中, 每位学生都能如数家珍地对这些作品的艺术特色、历史背景等进行讲解, 发表自己的看法。网络的应用使笔者深有感悟:这样进行“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 不仅解放了教师, 也让学生更大限度地掌握了美术知识。

用综合媒体来完善“综合·探索”领域教学

上一篇:卓越高效下一篇:战略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