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路(精选12篇)
音乐之路 篇1
摘要: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 在这样的环境下, 国内外各类文化相互融合和碰撞, 尤其是音乐艺术。然而, 我国音乐在获得百家齐放的同时, 民族音乐的发展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滞后的局面。本文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发展之路进行探析, 力图找出民族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音乐,发展,问题,策略
引言
民族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 对于弘扬民族文化, 提升人民的文化涵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民族音乐受到了近代流行音乐和全球化的巨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 倘若中国民族音乐不能随着时代的变革进行变化和调整, 那么就会模糊人们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进而影响我国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
一、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民族音乐主要由民间歌曲、戏曲、曲艺、原生态民歌、说唱等传统艺术发展而来, 并经过各个时期的筛选和融合并与地方语言相结合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民族音乐对于我国艺术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曾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广泛推崇。然而, 随着我国外交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外来音乐的引进逐渐对我国本土化的音乐产生了影响, 我国的音乐形式逐渐趋于多样化, 民族音乐的发展也由此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艺术发展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国的民族音乐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成为现今民族音乐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于是,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大繁荣。由此看来, 在国家不断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今天, 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与繁荣, 已成为新时期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为此, 无论是专业的民族音乐创作者还是普通的民族音乐爱好者都应该从我做起, 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我国民族音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丰富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
我国的民族音乐从发展至今, 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音乐发展历程, 充分展现出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的民族文化, 涌现出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 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都堪称经典。但是, 尽管如此, 现阶段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依旧面临着教学体系和学术理论不足的问题, 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进程, 必须通过一定的措施加以解决。
2. 音乐表现形式单一化
当下, 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仍以歌曲为主, 且民歌是其主要的载体。因此, 只要一提到民族唱法, 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民族歌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 民歌在表演上比较容易把握;第二, 民歌形式普遍, 易于理解, 更容易让大众接受。在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下, 民族歌剧、戏曲等形式越来越少, 民族歌曲由此成为了民族音乐的载体, 形式单一。
3. 歌唱和表演模式千篇一律
目前, 我国民族音乐的歌唱方法和表演模式几乎大致相同, 缺乏一定的创新。这主要是受到一批知名艺术家的影响, 如:蒋大为、阎维文、宋祖英等, 他们优秀的演唱和表演影响了好几代人, 也成为众多年轻艺术家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这就使得很少的艺术家们能够形成自身特有的风格。加之当今的音乐艺术逐渐成为一种商业模式, 为了能够迎合大众的口味, 使得民族音乐趋于大众化, 失去了其原本的艺术价值。
三、促进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策略
1. 树立民族品牌意识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 在发展的过程中理应树立良好的民族品牌意识。而要树立民族音乐的品牌意识, 就要加强中国民族声乐与民族文化间密切的联系, 不断提升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和声誉。其实, 这样成功的例子在现阶段已经出现, 如《舌尖上的中国》, 其中的插曲就很好的展现了我国民族音乐与民族文化间的联系, 并引起了很好的收视效果。
2. 注重音乐理论研究
增加民族音乐的投入, 加强音乐理论的研究, 在原有的经典作品中探寻重要的理论依据是促进民族音乐发展的根基。其实, 我国的民族音乐系统性较强, 且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 尤为讲究一定的演唱技巧和方法。因而要想获得我国民族音乐的持续发展, 必须从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理论中汲取营养, 从而真正掌握我国民族音乐的核心价值。
3. 分析总结, 不断创新
任何事物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历久弥新, 民族音乐同样如此。在民族音乐发展的道路上, 不可一味地模仿传统的演唱方法和表演模式, 应该在总结前人优秀的成果基础上进行不断地分析与总结, 并加以创新, 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推陈出新, 学会将民族文化与现代唱法结合在一起, 从而创造出符合自身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的民族音乐唱法。
4. 加强学校民族音乐意识的培养
要想民族音乐不断继承和发展, 必须较强学校教育的培养, 尤其是要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为此, 国家必须加大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知识结构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和分量, 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尤其是要全面改革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对现有的音乐教材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对其内容进行深化和丰富, 实现音乐学习的视、听于一体, 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民族音乐的教学的效果。
四、结语
本文结合实际, 提出了促进我国民族音乐发展之道, 首先在于要树立好民族品牌意识, 其次则要在注重音乐理论研究, 加强民族音乐创新, 加强学校民族意识培养等方面做出努力。中国民族音乐, 形式多样, 绚丽多彩, 是中国艺术文化体系中璀璨的瑰宝。为此, 作为中华儿女的一份子, 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文化的根基, 要学会不断继承和发展, 将民族音乐的文化精髓弘扬出去, 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进程, 让其能够真正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参考文献
[1]张莉.如何使我国民族声乐走向世界[J].黄河之声, 2015 (02) .
[2]张端.对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创作风格的差异性研究[J].北方音乐, 2014 (13) .
[3]王志昕.从原生态元音乐看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01) .
[4]何巍厦.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初探[J].戏剧之家 (上半月) , 2013 (09) .
音乐之路 篇2
管风琴沉重的声音响起,令人联想到了夜晚略带恐怖气息的森林,我仿佛置身其中,闻着森林的狂野气息,我怯懦了,惶恐地奔跑着,想要甩掉恐惧与不安。竖琴的旋律告诉我森林的尽头是海,这是海浪的声音!我寻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跑去,终于到了辽阔的海边。悠扬的木管奏响,那是一阵清风,吹拂过海边的防护林,也躯散了我心中的阴霾,它预示着黎明的到来。在破晓之前,我站在蜿蜒的海岸线上,用最虔城的新等待着即将来临的第一道阳光。
音乐,让我陶醉在美好的憧憬之中。
我从小就喜爱音乐,于是我从小就开始练琴,直至今天,每次练琴的时候,我都会全神贯注地去体会它,去理解它,从而演奏出的是富有含义的、富有艺术价值的曲目。我知道,音乐是神圣的,它更注重的是内涵!是精神!
音乐之路,有许许多多的苦难,挫折,失败,可是我坚持了下来,这才体会到音乐的美好,坚持的成果。
流行音乐的中国之路 篇3
很多人认为,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起源于改革开放后对港台和西方的模仿和借鉴。但是事实上,早在1927年上海便诞生了中国本土第一首流行音乐歌蓝——《毛毛雨》,整首歌极其朴实,易学易唱,借用毛毛雨、微微风抒发少女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创作者黎锦晖也由此被称为“中国流行歌曲之父”。在黎派音乐的影响下,《天涯歌女》、《四季歌》和《何日君再来》这样的流行歌曲也陆续面世,为自上海刮起的流行音乐凤推波助澜。可以说,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流行音乐是与国际接轨的。
不过《毛毛雨》等一系列歌曲被广泛传唱的同时,也饱受批评。1936年,黎锦晖黯然离开上海,挥别了流行歌曲。
1949年后,整个中国逐渐开始充斥着同一、整齐的红色歌曲,黎锦晖的歌曲被“鉴别”为靡靡之音而遭到杜绝,流行歌曲也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此时的欧美,正是摇滚音乐开始流光溢彩的时代,中国在音乐领域与世界渐行渐远。
开放,向着西方音乐
1973年,“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陆依然如火如荼。就在这一年,北京接待了一支特殊的访问团
自西方世界的维也纳爱乐乐团,该乐团成为“文革”开始后第一支到访的西方乐团。尽管维也纳爱乐乐团带给中国观众的是古典音乐,但是它毕竟在中国死水中泛起微澜,似乎暗示着某种变革的征兆。1977年,费城交响乐团成功访问北京。
随后,中国改革开放了。西方艺术也乘着改革的东风飘洋过海登陆中国大陆。“文革”之后,人们从收音机里最早听到的美国歌曲是著名黑人男低音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的歌曲。其实那时罗伯逊已经去世。他的歌曲能够被当时的中国接受,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的左翼身份以及歌曲中的政治含义。他的那首唱出黑人心声的《老人河》,许多人至今还有印象。首先把他的歌曲介绍给听众,可能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革命导师列宁生前喜爱”为名播放贝多芬的音乐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来中国打头阵的是美国杨百翰大学国际民族舞蹈团。1979年,在邓小平赴美国访问前夕,杨百翰国际民族舞蹈团来到了中国,一时间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北京红塔礼堂的侧廊,人们至今仍能从陈列在那里的珍贵照片中感受到当时的盛况。舞蹈团华丽的舞姿、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以及所体现出来的自由洒脱、活力四射,惊呆了习惯于题材单一的革命文艺的中国观众,年轻人感慨原来艺术还可以这样表现,而年长的人则忆起30年代上海的歌舞升平。当时。很多电视台将舞蹈团演出的录像在春节期间播放,杨百翰舞蹈团的表演就是“春晚”。有人甚至借用“乒乓外交”,将杨百翰舞蹈团的来华巡回演出称为“高层次的民间文化外交”,足见其影响力之大。
不过,中国听众和观众早期接受的基本都是“严肃”音乐。此时,西方流行音乐还没能够正式进军中国大陆。
“文革”结束后,处于改革开放浪潮下的中国民众的精神世界百废待兴。就在此时,“甜蜜蜜”的邓丽君带着她的《小城故事》飘过台湾海峡,唤醒了祖国大陆被压抑的情怀。长久沐浴在革命文艺下的中国青年人,也包括为数不少的中年人甚至老年人,猛然发觉邓丽君的歌唱的正是他们个人的心声。于是,在大街小巷,《月亮代表我的心》成了主旋律。
几乎与邓丽君同时,活泼、清新、纯真、欢快的台湾校园歌曲也开始在大陆的大学生中传唱。
自然有人对这种状况忧心忡忡。邓丽君只能是“地下”流传,李谷一遭到批判,包括谷建芬在内的一些作曲家奉命深入大学校园,试图创作本土的校园歌曲以抗衡台湾校园歌曲,但毕竟“越俎代庖”的作品不是大学生们自己的心声,而且还有“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这样多少带有说教性的内容,虽经团组织大力推荐,依然未能真正流传。大学生自发创作和演唱自己的校园歌曲,则是稍后的事了。
当大陆开始响应港台流行歌曲,创作出如《乡恋》、《军港之夜》、《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流行音乐作品时,一本名为《怎样鉴别黄色歌曲》的小册子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于1982年出版了。该书将“流行音乐”定义为“是那些娇腻缠绵,轻狂迷惘,内容、情调不健康,以至低级庸俗的歌曲的统称”,一时间被众多内地年轻人膜拜的港台流行歌曲,以及上述大陆本土创作的歌曲都被贴上了“黄色歌曲”的标签,被禁止传唱。所幸,这本带有明显时代特点的小书流行的时间并不长,不过它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新思维与旧传统的交锋。
1984年后,真正的春天到来了。这年,一些音乐理论界人士提出以“通俗音乐”称呼流行音乐,以避免人们将其与30年代的“靡靡之音”相联系,从此流行音乐在中国大陆有了合法身份。两年后,河北电视台播出了“邓丽君故乡行”的特别节目。次年,北京首次公开出版发行邓丽君的作品——《邓丽君自选歌曲225首》,从此,邓丽君的歌曲被更为广泛、公开地传播开来。这一切都为欧美流行音乐纷纷光明正大地踏上中国大陆准备了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尽管“严肃”音乐在西方一直都有所发展,不过以爵士乐、乡村音乐和摇滚乐等为主的流行音乐势如破竹,也在不断壮大。尤其是摇滚乐,从其诞生之日起便以其独特的曲风和表现形式备受关注。50年代起,摇滚乐在欧美流行乐坛独树一帜,以披头士、猫王为首的摇滚乐队和歌手举起了ROCK大旗,使摇滚乐得到蓬勃发展,并衍生出众多流派,如滚石、慢摇滚、朋克、重金属等,引领风骚数十年,即使在70年代曾出现过迪斯科的短暂辉煌,但随后摇滚乐卷土重来并获得新发展。90年代后至今,摇滚乐在百花齐放的美国流行乐坛仍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且受众越来越多。
对于大陆在音乐领域的开放路线,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滕继萌副教授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回忆说,首先是对港台歌曲开放,比如校园歌曲,以及邓丽君的歌曲,而后逐渐对欧美比较温和的流行音乐开放,其中包括乡村音乐、民歌、古典音乐以及六七十年代的摇滚音乐,这些音乐都比较完整地被引入中国。
来自英国的威猛乐队,或许现在的年轻人完全没有听说过,但就是这支乐队在中国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85年,威猛乐队分别在北京和广州举办了两场演唱会。现在看来,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商业利益。当时,威猛乐队在英国已经大有名气,但是其全球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其北京之行的目的是想借第一支在中国演出的西方流行乐队之名来轰动世界。为此,乐队经纪人纳贝尔数次前往中国,不停地游说中国官员:这是一次中国对外展示开放心态的绝佳机会。终于,1985年的4月,北京因威猛而沸腾。在演唱现场,平时不苟言笑的中国人被感染了,忍不住也跟着音乐扭动,“长这么大第
一次听这种音乐,我们都傻了”,当时的观众是这么评价的。在特殊背景下,这两场演出象征着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开放和拥抱。
1988年,对于乐迷们来说,又是刻骨铭心的一年:迈克尔·杰克逊的《真棒》(BAD)专辑由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正式引进。其实,在之前的两年,杰克逊的《黑与白》(Blackor White)已经被翻版进入中国,不过这一次歌迷们终于可以通过正规渠道获得偶像的作品了。可以说,摇滚巨星杰克逊的出现让中国人真正接触到了摇滚乐,因为1985年来华的威猛乐队属于慢摇滚,有些媒体甚至认为该乐队实际上是偶像组合,不是摇滚乐队。任何人都无法否认,摇滚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音乐形式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杰克逊是西方流行音乐通往中国的里程碑。他的曲调,他的舞蹈,他的MTV,甚至他有悖于常理的打扮和生活方式,猛烈地冲击着那个年代的中国青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中国乐迷,他的象征意义大于其音乐本身。很多60后、70后的人将他视为释放个性、走出自我的象征。所以,他的辞世在地球这端的中国掀起轩然大波,乐迷们悼念的不仅是偶像,更是自己逝去的青春。没错,杰克逊是六七十年代生人的集体记忆,这是生于完全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境下的80后和90后所不能理解的。’因此,即使是在杰克逊的事业停滞、陷入负面报道的漩涡中无法自拔的时候,中国乐迷表现得比美国人更为宽容。所以有人说,正是由于我们大大方方地接纳了行为怪诞的杰克逊,才为我们日后对更多更令常人无法理解的音乐和乐队或歌手见怪不怪打下了基础。
其实,这一时期(80年代)上述这些乐队和歌手的作品往往不是在其鼎盛时期被引进中国的。当时人们熟知的如猫王、披头士、鲍勃·迪伦等在当时的西方已经基本过气了,而像杰克逊,他的鼎盛开始于1979年的《墙外》(Offthe Wall)专辑,1982年的《颤栗》(Thriller)则是其巅峰之作,但是中国引入的第一张专辑则是发行于1987年的《真棒》,这恰好也是他在美国事业滑坡的开始。为什么会存在时间差呢?滕继萌副教授在采访中道出了缘由。他说,一来是由于中国与西方隔绝的时间太长了,二来则是,美国60年代的社会文化运动,包括反战运动,在70年代基本结束,其余波开始向海外包括东亚蔓延,与此同时,70年代末中美建交实现关系正常化,各种交流活动随即展开,一批美国人进入中国宣传美国文化,这些早期在中国传递美国文化的人大都是60年代参与社会运动的积极分子,他们听的音乐大都是根植于那个时代背景的作品,即提倡积极入世、参与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和学生运动的甲壳虫、鲍勃·迪伦、保罗·西蒙等人的音乐。70年代束期80年代初美国进入新保守主义时代即里根时代,这样的政治生态让这些人感到无地容身,于是他们纷纷以访问学者或旅游者的身份前来中国,随之带来的便是大量60年代美国流行的书籍、电影和音乐,由此在美国早已过气了的音乐在中国得到传播,猫壬、约翰·列侬、鲍勃-迪伦等名字为80年代的中国年轻人所熟知。
打口带——非常时期,非常渠道
到了80年代末期,一方面中国加大了改革开放的力度,另一方面,一些不和谐的东西随着新鲜事物进入了门窗洞开的中国,含有毒品、性爱、犯罪、酒精、暴力、反政府等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元素的音乐也混入了中国,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于是,官方对西方流行音乐,尤其是摇滚音乐进入中国做了一定的限制。因此这一时期,摇滚乐在中国基本上属于地下音乐。但是限制并不能压制乐迷们对西方音乐的渴求,于是“打口带”这个特殊时代的产物横空出世,一直持续到网络时代才开始隐退。
对于什么是打口带,对摇滚音乐极度爱好的艾乐,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做了一番解释。他说,一开始是欧美国家将本国积压的音像制品,包括磁带、唱片、CD等,经过特殊加工(即打口),以废塑料的形式出口到中国,这就是打口带。后来中国乐迷们对海外音乐的热情让一部分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于是美国商人先派人监督打口过程,然后运到越南或香港再辗转进入广东,广东由此催生出了一批以挑选出打口得不厉害、还能听的唱片来倒卖为生的生意人。打口带基本上都是正版货,音质比盗版的好得多,因此市场很大。艾乐说,打口带在广东是论斤买卖的,而到了北京则奇货可居,按盒、按盘买卖。打口一般多用电锯锯一个口或者扎眼儿,在打口过程中自然有“漏网之鱼”,即一些没被锯到的或只蹭到边但里面还完好的唱片,像这样的打口带的价格往往高许多。
在那个年头,打口带不管是在音乐人之间,还是在普通乐迷之间都广泛流传。现在有个名词——“打口一代”,统称90年代从打口带中大量汲取音乐营养的人,中国后来的一些知名音乐创作人很多也是通过打口带接触到西方流行音乐的,比如中国摇滚教父崔健、鲍家街43号的汪峰,而像艾乐这样的摇滚发烧友,也一度加入了买卖打口带的行当。生于80年代的艾乐自从在小学期间听了杰克逊的歌、看了杰克逊的MTV之后,便疯狂地爱上了摇滚乐。在初中时,也正是打口带兴盛之时,14岁光景的艾乐跟随朋友去老板家挑选带子。从成堆的唱片中挑选自己想要的是个技术活,需要对海外音乐有一定的了解。老板一般也都是听音乐的,对不同风格的音乐多少有点了解,久而久之也就知道了哪些乐队或歌手的音乐比较有行情,据说那时一盒好的打口带能买几百元,这在当时可以算是笔很大的数目了。而像艾乐这样的消费者兼转卖者鉴别音乐的知识来源于零星收集的国外音乐杂志,艾乐曾有段时间经常去大北窑淘音乐杂志,那里有专卖国外垃圾杂志的地方。
倒卖行为显然是非法的。然而,正是在这段为音乐悲壮奋争的过程中,许多西方的音乐,尤其是重金属摇滚乐,源源不断地通过这种非常规渠道进入了中国,满足了音乐爱好者们的奢求。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诞生了第一支重金属摇滚乐队——唐朝。乐队组建于1988年,在1992年推出了首张重金属风格的专辑《唐朝》,深受西方重金属音乐的影响,同时也抒发了试图摆脱这种影响的渴望,其中的一曲《梦回唐朝》将这种情感、对过去辉煌的怀旧表现得淋漓尽致。以唐朝乐队为开端,中国的重金属摇滚乐开始发展,随后出现许多金属乐队,如面孔、超载等。但是在此时,发端于70年代的西方重金属音乐已经很成熟、很丰富了,也就是说在西方重金属乐辉煌的时候,中国的重金属摇滚蹒跚起步了。
同步,与世界再次接轨
到90年代后期,在国际社会闯荡20年的经历,中国看待外部世界的眼光更趋理性和自信,对西方音乐也有了比较成熟的见地,并开始尝试像西方一样用市场原则来管理本国流行音乐的发展。
在这个环境下,港台和西方的流行音乐大规模地进入中国,很多港星到大陆开演唱会,每年都有大量的乐队和音乐家来中国访问,官方的电视和电台也开始播放欧美当时流行的音乐。此时此刻,西方流行音乐对中国的影响是大规模、全方位的,一些音乐形式甚至有在中国扎根之势。滕继萌副教授就提到了爵士乐在中国的流行。他说,爵士音乐即使是在西方都是属于很难把握的音乐,因为它基本上是纯黑人的音乐,很多情况下只能由黑人演唱才有味,但是在北京却有很多爵士乐夜总会和俱乐部。
90年代以来,借由音乐技术和管理模式的进步,在被称为“大熔炉”的美国,其乐坛呈现多元化的景象,各种乐种都有自己的受众群体,古典、高雅的严肃音乐自然不必说,而像乡村音乐、轻音乐、爵士等乐种也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曾独霸欧美流行乐坛数十年的摇滚也得到持续的发展,并衍生出更繁多的流派,像现在备受年轻人追捧的重金属摇滚,就有黑金属、死亡金属、华丽金属、工业金属、哥特金属、流行金属,朋克金属、鞭击金属,前卫金属等数个支派,许多乐队都比较小,往往没有一个正式的中文译名。受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的流行音乐自然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不仅有属于自己的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而且世界上的每个乐队或歌手基本都能在中国找到痕迹,即使再小、再非主流的乐队,都有自己的中国听众。这主要归功于网络时代的到来。
网络的普及,使得中国与世界在音乐领域同步成为可能。以前,—张唱片进入中国需要穿越大海,需要一道遭的关卡,而且还有可能受到人为的阻扰,而如今,只需动动手指头,音乐便存入MP3、MP4、MP5了。人们听音乐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电视、录音机和收音机,而是随时随地随心情自由选择。以歌词的不健康、形象的颓废来阻止某一音乐的流传已成为不可能,所以像喜欢以邪恶、异教崇拜为诉求的黑金属和以死亡仇恨为主题的死亡金属的人为数不少,艾乐便是一切重金属音乐的忠实粉丝。
面对西方音乐的波涛汹涌,中国的一些音乐人也对西方音乐有了更成熟的了解,于是他们开始有意识地试图挣脱西方音乐的影响和对它的模仿,唐朝乐队便是其中的一例。唐朝的一些曲子表达的是对过去的怀念,而西方的摇滚一般吟唱历史的比较少,这是唐朝乐队自己的特色。还有成立于2000年的二手玫瑰乐队,一开始就以“坚持做中国特色的摇滚乐”为信仰,警醒自己不要盲目仿照。作为中国摇滚界中一支个性鲜明、敢于尝试的乐队,二手玫瑰赢得了乐迷们的认可。
但是滕继萌副教授在采访中提出的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他说,音乐有两种功能,一是娱乐,一是批判现实社会。在美国,注意这两者之间平衡的歌手较以往少了,不过仍然有一些音乐人在批判社会的不公、反对战争,甚至批评总统,对现实表达不满,例如南方小鸡(Dixie Chicks)、人民公敌(Public Enemy)、暴力反抗机器(Rage Against theMachine),但是在中国,纯娱乐、纯商业的色彩越来越浓重,这对于流行音乐的长足发展其实是不利的,因此,如何做到娱乐大众与批判现实两不误,这或许是中国流行音乐进一步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音乐之路 篇4
上述的三件事情对于朱权来说是很沉重的打击, 由于身为皇子, 其承受了过多的悲情、压抑, 人生中布满了猜疑、陷阱, 这或是其寄情于音韵的主要原因之一。宁献王朱权曲学著述主要有《琼林雅韵》、《务头集韵》、《太和正音谱》三种, 其中《太和正音谱》为现存最早的北杂剧曲谱[2], 对于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所编写的《荆钗记》在内容和艺术成就都比较高, 对后代戏曲也形成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对于宁献王朱权, 可以说他在政治上是失败的, 然而他在音乐上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一、朱权隐居避世, 好古琴而制古琴, 著《神奇秘谱》, 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曲谱集
宁献王朱权的母亲为杨妃, 其地位低下, 没有封号, 然而朱权少小“神姿秀朗, 白皙, 须美髯, 慧心天悟, 始能言, 自称大名奇士, 好学博古, 诸书无所不窥。”父王朱元璋也对其另眼相看, 在其青年时期就让其完成《通鉴博论》与《汉唐秘史》两部著作。然而在朱元璋病逝之后, 朱棣举兵叛变, 攻入大宁之后却佯装让朱权写“谢罪表章”, 单纯的朱权应允。在践行之时, 朱权却成为朱棣的阶下囚。此后接二连三的打击使得其不得不韬光养晦, 隐居学道, 寄情音乐。《净明宗教录·涵虚真人传》云:“朱权, 不乐藩封, 栖心云外, 一日顾左右侍臣日:‘爵禄空华, 勋名泡影, 每思仙道, 住世长年, 在昔常闻龙沙有讦, 师出豫章, 欲往求之。’侍臣进日:‘疆土重任, 未便远游。’忽尔布袍草履, 挂冠官门, 飘然云水, 圣豫章天宝洞, 结茅为屋……”由于屡次遭人陷害, 朱权此时对于政治早已心灰意冷, 好与道家人士交友, 成天闭门读书、弹琴思索, 时间长达12年。对于古琴的喜爱促使朱权开始制作古琴。古琴“飞瀑连珠”为明代四琴之首, 为宁献王亲自制作, 据后人记载, 此琴琴面涂漆, 色彩灰暗, 上有“断纹”, 为“小流水断”间杂“梅花断”[3]。此琴流传至今, 仍为收藏之尚品, 传说用此琴演奏《流水》, 古雅浑厚, 余音绕梁, 动人心魄。
除了习琴、制琴之外, 朱权还致力于传谱的编纂。1425年, 《神奇密谱》琴曲集成书, 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卷, 上卷为《太古神品》, 多为唐、宋遗留下来的原写曲谱, 如《光临三》、《高山》、《流水》、《阳春》、《酒狂》、《小胡笳》等, 具有早期传谱的原始面貌, 而中下卷《霞外神品》收录46曲, 其中有《梅花三弄》、《长清》、《短清》、《白雪》等[4], 另外还有南宋浙派名家的作品, 如《潇湘云水》、《樵歌》等。《神奇秘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琴曲谱集, 也是研究古代琴曲的重要谱集[5]。
二、朱权寄情戏曲, 写作《荆钗记》, “近俗而时动人”
对于现实生活的失望导致朱权对于戏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加上元代之后, 杂剧出现了短暂的繁荣的现象, 因而朱权对于戏曲也有所涉猎, 其著有杂剧12种。现存《卓文君私奔相如》和《冲漠子独步大罗天》二种[2], 而《荆钗记》则位列明代“四大南戏”之首。
《荆钗记》叙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宋代温州有位才子王十朋, 与钱玉莲订婚之时以荆钗当做聘礼。婚后, 不久王十朋上京赶考, 得中状元, 当朝丞相看重王十朋想要将女儿嫁给他, 却遭到了王十朋的拒绝, 因而仕途受到影响, 其被改调广东潮阳。正当王十朋准备接取家眷之时, 阔少孙汝权爱慕钱玉莲美貌就从中作梗, 乘机偷改王十朋家信称王做了相府女婿, 又强迫玉莲改嫁。玉莲投江, 却被朝廷命官钱安抚相救, 并收为义女, 同赴福建任所。最终王十朋与钱玉莲团圆, 皆大欢喜。从《荆钗记》的内容来看, 宁献王朱权自身隐居避世, 仕途不顺与王十朋有着相似之处, 他为戏剧的男主角铺就了一条最终圆满的道路, 或也是对于其自身命运的一种期许。从写作手法上来看, 后人认为《荆钗记》中埋下两条线索, 一条是钱玉莲在家乡、被逼、投江又获救的线索;另外一条则是王十朋考试、招婿、调任的线索, 中间则以荆钗为线索进行连接, 两条线索交叉进行, 在当时是一种开创性的结构方式。明代的《香囊记》、《玉簪记》、《玉盒记》、长命缕》及清代的《桃花扇》等, 无不采用了这一结构方法[6]。《荆钗记》还有一个艺术特色就是, 全曲如同说话一样, 既不用典, 也不雕饰, 念白就更口语化。王世贞在戏曲理论专著《曲藻》中, 认为《荆钗记》要胜于《香囊记》, 理由就在于“《荆钗》近俗而时动人, 《香囊》近雅而不动人”[7]。
三、编纂《太和正音谱》, “采摭当代群英词章及元之老儒所作”, 为现存最早的北杂剧曲谱
朱权爱古琴, 通音律, 好戏剧, 因而写作北杂剧曲谱《太和正音谱》。然而在当时, 此书却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 反倒是在之后影响深远。这是因为朱权一生遭朱棣疑忌和压制, 朱棣当权, 其著作便不能广为刊布, 多数也就失传了[8]。而且, 在朱权写作《太和正音谱》的时期, 曲的文化性质和地位都比较低, 杂剧也鲜少有人写作, 因而在当时, 《太和正音谱》一书可以说是朱权写来以自娱的著作, 然而从中我们也能够看出, 朱权寄情于一书, 投入很深, 愿意选择当时的“冷门”来进行研究著述, 给当时为数不多的爱好者以指导与帮助。《正音谱》在原书卷首目录里列八个标题, 实际由两部分组成。前面一至七个标题为史料和曲论, 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即第八个标题, 为曲谱335章的范式。按照书名和朱权在序言中的说明, 本书的基本属性是“谱”, 所以乐府335章是主体, 其余只能算是附录。内容构成:第一章:乐府体式;第二章:古今英贤乐府格势, 对于元代曲家187人、明初曲家16人共203人的曲作风格及成就作了程度不等的描述。第三章杂剧十二科;第四章群英所编杂剧;第五章善歌之士;第六章, 音律宫调;第七章词林须知;第八章乐府[8]。
朱权自序谓《正音谱》中谱式例曲“采摭当代群英词章及元之老儒所作, 依声定调, 按名分谱”、“以寿诸梓, 为乐府楷式。”书中共引元代及明初89位存名与佚名的散曲作家作品, 其中小令96首, 节自套数的单曲134首;33位存名与佚名剧作家44部杂剧中的91首单曲。其中有不少作品水平并不是很高, 仅为二三流作品, 朱权本人的散曲也有许多入谱为例。虽然其格律价值较低, 辑曲的随意性及品位也不高, 但这反而使它在后世的戏曲文献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记录的一些二三流作品与剧作家使得后世在对于当时杂剧进行研究时, 能够具备更加多的材料。在曲谱方面, 《正音谱》确定了北曲十二宫调的列谱系统, 确立了谱式例曲的具体标注方法。即全曲原字标注平仄、某些乐句指明正衬[9]。
除此之外, 在曲学方面, 朱权还编纂了《琼林雅韵》和《务头集韵》。前者是一部根据《中原音韵》之曲韵增补修订的北曲韵书, 朱权自序谓:“卓氏著《中州韵》, 世之词人歌客莫不以为准绳。予览之, 卓氏颇多误脱。因琴书清暇, 审音定韵, 凡不切于用者去之, 舛者正之, 脱者增之, 自成一家, 题曰《琼林雅韵》[9]。”而《务头集韵》已佚, 朱权称它“搜猎群语, 辑为四卷”, 可见是一本文摘性质的书籍, 主要作用就是辑集元剧中好语佳句, 从而供人在填词制曲时参考。
“霜落芝城柳影疏, 殷勤送客出鄱湖。黄金甲锄雷霆印, 红锦韬缠日月符。天上晓行骑只鹤引, 人间夜宿解双凫。匆匆归到神仙府, 为问蟠桃熟也无。” (《送天师》) 朱权的后半生基本上都过着这种闲云野鹤的“仙居”生活, 他一生寄情于音乐与戏剧, 其思想则受到道教影响颇深。也正是因为具有道家闲适避世的思想, 朱权才能够忘却尘事, 潜心进行杂剧的创作与书籍的编纂。朱权在他六十岁那年, 即明正统三年 (1438) 就开始建造他的南极长生宫和寿宫, 前后修建达六年之久[10]。正统十三年 (1448) , 朱权卒, 谥献, 世称宁献王。
摘要:宁献王朱权在历史上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皇子, 然而却遭到朱棣的陷害与压制, 屡遭陷害, 命途多舛, 只好寄情音乐, 习古琴而写杂剧, 编纂音韵书籍, 写作戏曲剧本, 留下了《神奇秘谱》、《荆钗记》等诸多重要的戏曲、音韵学作品。
关键词:宁献王朱权,音乐之路,荆钗记
参考文献
[1]曾召南著.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M].巴蜀书社, 2008.
[2]周道生.曾长秋等.中国文化概况.[M].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9.
[3]宋涛主编.收藏指南.[M].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
[4]许长志, 张庭祥编.中华之最.[M].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2.
[5]陈应时, 陈聆群主编.中国音乐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6]王卫民著.戏曲史话.[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7]郦波著.王世贞文学研究[M]..中华书局, 2011.
[8]姚品文著.宁王朱权.[M].艺术与人文科学出版社, 2002.
[9]周维培.曲谱研究.[M].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9.
音乐之路优秀作文 篇5
妈妈说,我在小时候就对某些音乐有着奇葩的着迷。但那些“两只老虎”、“门前大桥下”、“太阳当空照”之类的歌,却对我没有一点吸引力。为什么?因为这些在当时脍炙小孩口的儿歌太幼稚。
说来奇怪,当妈妈生下我时我的确是哭了。哭声里竟然带着几分《两只老虎》的味道!是这样的“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就像《两只老虎》的调“鸣”几声。现在,妈妈得意的说是她早期对我的胎教造就我如此的天资。
事后,妈妈就天天对我哼“两只老虎”等等那些儿歌,可我,似乎无动于衷,究其原因,好像是不喜欢这类歌曲。
我两三岁的.时候,妈妈发现一个规律:只要一给我哼某些纯音乐旋律,我就会立刻从“坐立不安”到“平平安安”。而且,我的眼里还会流露出如痴如醉。就这样,百试不爽。有的父母见我听音乐时会安静,就纷纷“东施效颦”,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然后,他们的眼就像小偷一样,恨不得把我抱回自己的家。
自老妈发现我这一神奇的特性后,“倾家荡产”买了一部专门播放音乐的MP3。整天,我简直顾不上与同龄孩子打打闹闹,搂着个MP3就睡。话说我还真是奇葩,只要爸爸妈妈一把MP3拿走,我就“腾”地一下站起,死缠烂打要回MP3,紧接着就闷头大睡。
就在去年,我听了一曲《平凡之路》吉他弹奏曲后,就欲罢不能。当我怯生生地向妈妈问是否能学吉他时,妈妈竟然欣然接受。
自此,我开始了漫长的学吉他之路。
“林旺旺,我说多少遍了,大拇指要放到六弦上!不是五弦!”老师边说边用已经泛黄的手提醒我。
“我都说多少次了,分解和弦,分解和弦!”
我望着身高近一米八的老师,摇头叹息这些我仅仅略知一二的专业词。但是,我既然选择这条路,不管一路上有多少荆棘,走下来!
就这样,我一周一周,一节课一节课地走下来,练得也能说得过去了。可是,我还不满足,又开始学习葫芦丝和笛子。同样,在同学之间相互切磋,技艺更是不用说!
萨顶顶:走出国门的音乐之路 篇6
伦敦时间2008年4月10日晚20时,2008年度BBC世界音乐大奖颁奖礼在伦敦隆重举行。当晚,萨顶顶不负众望,顺利夺得大奖,实现了中国流行音乐人在国际音乐大奖中零的突破,她也成为BBC世界音乐大奖殿堂里第一位来自中国的音乐人。
《泰晤士报》高度评说:“萨顶顶将成为全世界音乐节上倍受关注的一颗东方明星。飘逸挥洒衣袖,袖中行藏日月!萨顶顶的音乐将与08奥运一起,影响整个世界!”
自由音乐之熏陶
1983年,萨顶顶生于中国内蒙古,3岁到6岁之间顶顶一直与外婆一起在内蒙古锡林浩特过着游牧生活。
在草原上,萨顶顶听到了最为自由的音乐。“听惯了这样的声音以后,回到城市一开始觉得音乐都不好听。”在内蒙古,人们随着自己的心灵歌唱劳动与爱情,当奶牛产奶的时节,牧民们会专门围在牛儿身边唱歌给它们听。这并不仅仅是蒙古族人的独创,在芬兰的农场里,奶牛们听的是莫扎特的钢琴曲,这种东西方文化的遥相呼应常让萨顶顶感叹。
1.76米高的外婆,不仅善于唱歌,而且声音很大。很多时候她喜欢独自一人面对着辽阔的大草原“自语”而唱。
夕阳西下的时候,外婆高大的身子外面总会被夕阳镶上一道金边。这一幅人与大自然和谐之美的构图,常让萨顶顶看得入迷。不久,萨顶顶便时常学外婆“自语”而唱了,渐渐地她练就了张口a就能谱曲,甚至无需用纸笔记录,无论唱多少遍,都不差分毫的神奇本领,不仅张嘴谱曲,连所有的歌词也是自然生成的。
独创“瑜珈密系列”
高中毕业后,极具音乐天赋的萨顶顶如愿考上了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2000年她参加了第九届CCTV歌手大奖赛专业组通俗唱法比赛,一举夺得第二名,当年七月她就签约千思文化公司。一百天后,她的第一张个人专辑《自己美》上市,这是“中国首张舞曲专辑”。萨顶顶的音乐中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很容易就让人将她与时尚、潮流之类的名词联系在一起,故此她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第一电子女声”。
然而,《自己美》既没真正出现在乡村集市的录音机里,也没得到更普遍的好评。问题出在哪里了呢?大概如张爱玲所说的那样,当真要迎合某种趣味,必须就是那种趣味中人,必须要从那种趣味里打出来。大棚歌舞团的听众,恐怕会嫌《自己美》深奥,而口味高渺的那类人,又会对着《自己美》骇然而笑,尤其在所有人都狂奔前行的新世纪,它更加不容易讨好。
萨顶顶从此处于蛰伏状态,关于她的所有消息,都呈静止状态,像《睡美人》童话里被魔法静止了的一切。
在蛰伏的四年中,萨顶顶游历各国采风,足迹遍布欧亚大陆,为她的音乐创新汲取充足的养分。其中,中国西藏、印度之行更让她与藏传佛教结下不解之缘,进而萌生“瑜伽密”系列的原始创作动机。
2005年年初,萨顶顶带着她的新音乐出现在世人面前。“瑜伽密”系列曲作灵感源自于东方最古老、最具特质的少数民族宗教文化——藏传佛教。无论《万物生》,还是《妈妈天哪》,在“瑜伽密”系列之中不难觅出佛教音乐的踪影,但有别于佛教音乐的宁静、清淡,它更注重节奏所带来的震撼。
原生态音乐的野性呼唤、电子乐特有的节奏冲击,无间融合形成巨大听觉震撼,醍醐灌顶,荡涤心灵,使人如置身天籁细细体味人生真谛,进而达到精神上的愉悦。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在“瑜伽密”的大胆融合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和谐,并通过音乐的形式转化为超现实的力量。
电子乐元素更为“瑜伽密”系列增添了无穷的臆想空间,由鼓和贝斯所营造出的迷幻色彩,恰恰与曲蕴深处藏传佛教的神秘不谋而合。
此次有备而复出的萨顶顶还标新立异地使用了普通话、藏语、梵语及自语等四种演唱语言,她的演唱风格不仅独特而且让人耳目一新。
“自语”代表了萨顶顶的一种“艺术观点”,她这样表述:“我觉得每一个人在还没有学会复杂语言的孩童时期,都会经历这样一个最原生态的阶段。你不会讲那么多复杂的语言,你只知道表达我‘要’,还是我‘不要’,或者我‘喜欢’,还是我‘不喜欢’,但这种没有受到任何理性的、复杂的语言体系束缚的情感可能更加直接,更加纯真。”
音乐无国界,特别是一首好的歌曲更能吸引与打动不同肤色的人们。如她的自语歌曲《锡林河边的老人》,整首歌里没有一句歌词,全是咿呀自语。但这并不影响听者对歌曲的理解,相反,在超越了语言的藩篱以后,音乐可以更加纯粹。一次在欧洲演出,萨顶顶刚唱完这首歌,一位英国听众马上到后台来找她,问她:“我从这首歌里听到你唱的是爱、思念、童年、远方、故乡……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萨顶顶当时两行泪就淌了下来。
赢得世界听众
萨顶顶的成功不仅仅表现在演唱上,同时也表现在音乐制作与舞蹈上。在事业上她终于迈出了骄人的四大步:作为一个歌手,她拥有一副令所有人惊羡的独特嗓音,极强的辨识度,丝丝融合的表现力,独一无二的演绎方式;作为一个音乐人,她抛弃尘世的浮名繁华,剑走偏锋的自学梵文,遍游中国文化圣地,静心体验,音乐灵感完全来自于自己对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研究和体验;作为一个音乐制作人,她并不拘泥于现有音乐的模式,而是将行云流水般优美的东方民族乐器与现代电子合成器融合,形成独特的“萨顶顶音乐”,获得了全球音乐最高奖“格莱美”音乐奖高级评委Eric T.Johnson的肯定;作为一个舞者,她全凭对音乐的驾驭和深入骨髓的东方气质,随身起舞,并独辟蹊径结合东方武术,构织成唯美、绚烂、独特的东方神秘主义舞蹈。
因此,众多新闻媒体评论说: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萨顶顶”三个字远不只局限在音乐上。2005年7月,“格莱美代表团”访华交流,旨在通过格莱美的平台为中国优秀的音乐人提供一个广阔的展示空间,同时把中国优秀的音乐作品呈现给世界人民。期间,萨顶顶也向美方提交了“瑜伽密”系列作品,并很快得到了回应。
在即将结束中国的艺术交流之前,格莱美奖高级评委Eric T.Johnson先生亲自与萨顶顶就“瑜伽密”系列进行了反复沟通。两个月后,萨顶顶收到大洋彼岸的来函,正式邀请她赴美参加艺术交流活动,她也成为格莱美在中国唯一邀请的华人歌手。
Eric的热情并非客套,他关注着这个来自东方的女歌手的每一首歌曲,收看国外媒体对她的每一次专访。“当我们见面的时候,他说我不用见你本人,听了你的音乐我就认为我们应该走在一起,做一些共同的作品。”萨顶顶说。
这个音乐大师特意把萨顶顶请到工作室,给她放映自己早年的录像带。“他觉得我简直就是他在中国的一个分身,我们在太多的理念上有相似和合拍的地方。给我放他自己的专访的时候,他不时地按住暂停键,指着屏幕對我说,你不觉得我说的这句话,跟你在某某场合说过的某句话一模一样吗?”
两个“分身”相遇的结果就是,他们一拍即合,兴奋地钻进录音棚,Eric现场作了一小段曲子,弹奏给顶顶听,而顶顶张口就吟唱了一段应和他。
如今在网络上,已经可以欣赏到这首两人合作的《won't be long》(《勿需太久》),这也是两人特别为中国汶川地震的一次献声。
2008年8月,萨顶顶开始了北美和欧洲的巡演,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和震撼的舞台效果赢得了所有观众对于音乐久违的感动,很多人看完萨顶顶的演出泪流满面,而她自己也在表演结束后,在后台流泪了,这都来自音乐带给人的感动。
音乐人的出路
已成功地站在国际音乐殿堂里的萨顶顶,是如何看待艺术创作与商业包装的呢?对此她有自己的独到观点。
“现代社会各种信息更新非常快,观众的要求也很高,如果不经过精心的准备、思考和艺术家的设计,难以成功。”她说,“但是包装并不能先于艺术。现在中国唱片业缩水,为了商业目的,很多时候出现了什么样的包装适合这个人,这其实是本末倒置了。我认为应该是先有艺术家,接着有作品,然后再有唱片公司的包装和推广,这才是正常、健康的路子。”
她说自己最早制作音乐的时候,并没有针对性,并不是为了迎合某个人群。“我觉得艺术一旦带有了目的性,可能就会变得不是你最终想要的那个东西,也不会是你希望它达到的那个高度”。
“很多时候,因为音乐很抽象,每个人听的感觉也都不一样,你不可能迎合所有的人。所以我会把所有的反馈意见放在那里,当我去做一些东西的时候,可能有些意见就会突然跳出来。”萨顶顶说。
有些人出名后可能会把唱片交给最有名的音乐家来做,但萨顶顶认为这不是一个出路,至少不是她的出路。她认为她的满足感就在于创造这个东西的过程,而并不是在于最终的结果。自己曾在经济上、工作上、发展之路上遇到过困难,但这些和热爱音乐的兴趣相比完全不值一提。
音乐之路 篇7
一、俄罗斯音乐教育传统
(一)深厚的音乐文化背景根源
俄罗斯自古就有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18世纪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创作出带有民族色彩性强的音乐。19世纪初期,新的音乐运动相继出现了一批具有觉醒的民族意识的音乐家,俄国音乐之父格林卡将俄罗斯音乐推向高峰,标志着俄国古典音乐主义的诞生,五六十年代,鲁宾斯坦兄弟推动了俄罗斯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强力集团的出现为俄罗斯的音乐创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柴可夫斯基的出现又成为了俄罗斯音乐艺术发展史上的一抹亮色。在19世纪的音乐舞台上,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已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备受西方音乐瞩目。20世纪初俄国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大量革命歌曲的出现成为该时期政治斗争武器。俄罗斯民族虽命运多舛,但无论经历何种历史变迁亦或是岁月磨难,始终都没有中断、削弱、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与热爱,甚至更为繁荣,音乐仿佛镌刻于民族人民的血液中一般,这种对音乐的爱与教化由来已久,根深蒂固,成为了一个民族气节的标杆,令人敬佩、令人赞叹。
(二)民族意识根深蒂固
俄罗斯民族酷爱音乐艺术,专注于学习、研究、发展、创新音乐艺术,整个民族具有浓厚的艺术气质,艺术氛围浓厚。这里博物馆、剧院星罗棋布,各类展览、演出应接不暇,人们可以随意选择、享受自己喜欢的艺术节目。艺术家们秉承前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认真严格,默默奉献,工资不高,技艺不减,有献身艺术的精神传统。在高度普及化的艺术教育氛围下,俄罗斯人艺术修为优良。
二、中国未来发展之路
(一)国家方面
大力发展我国经济建设水平,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并重,并给予精神文化于更强有力的保障,才有利于音乐教育的发展。
学习、研究、有选择的借鉴俄罗斯教学计划,立足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我国的培养计划,适当增设或不设某些课程。打破对教育“一考定终身”的格局,追求学生全面发展。
降低音乐艺术学习成本。据了解,目前我国大学收费处于世界较高之列,这是中国音乐教育现状与俄罗斯音乐教育最显著也是最大的差异,很多有天赋和悟性的孩子应高昂的学费望而却步,音乐教育是社会公共事业,不应成为人们赚钱的工具。
(二)社会方面
深化改革,音乐教育普及化。音乐艺术教育要从小抓起,俄罗斯人从小就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感染和教育,全社会共同营造浓烈的音乐艺术氛围,社会教育同学校音乐基础教育有机结合,为音乐事业的发展提供优越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因此我国社会、学校、老师、家长要多鼓励孩子,最大限度的调动孩子的艺术积极性,引导学生走进艺术、探索艺术。
改良我国公共艺术设施少的局面,例如音乐剧院、音乐博物馆都很少,并且剧院门槛高、票价高昂,而艺术家大多高高在上,缺少奉献精神。政府教育部门应优化资源配置,搭建普及平台,广泛宣传,开展各式各样的演出活动,使音乐的教育贴人民,接地气,多开展知识讲座及音乐赏析。
学习俄罗斯政府统一管理、整顿校外的私营音乐机构,这样的机构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以压缩教学成本,例如雇佣低水平的教师、压缩课程时间,来增加收益,直接导致音乐教育水平的低下。
(三)学校方面
音乐教育模式多元化发展。我国虽然一直沿用前苏联的教学模式。学校教学重课堂、轻实践,大多数人毕业后只懂张嘴唱歌或机械弹奏,而不懂何为音乐,如何享受艺术。
(四)教师方面
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应心系祖国,心系人民,要有积极的民族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作品具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和标记,立足本国,创作出与民族共鸣的作品。规范音乐教师理念,加强教师专业化的培养。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掌握科学的专业教法与技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深刻发掘学生潜力,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科学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要注重音乐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音乐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想象力丰富音乐,创造力点亮生活。在与现实生活相符的情况下,客观的、科学的抽象思维,利于音乐潜能的发掘。
三、结语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之路 篇8
(一) 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
首先, 对于小学生音乐教育的作用, 最不容忽视的是其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延伸, 就现阶段的小学生来说, 他们的行为也是很客观的, 如多动, 特别喜欢模仿身边一些人或者动物的日常行为动作。在我们对于小学生平时的教学中, 也必须得以模仿教育为主, 这对于孩子们好动和模仿的特点都可契合。同时, 孩子们可以在学习音乐动作的过程中使得姿体形态得到提高, 对事物的模仿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对世界认识也开始加深。而且, 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 也就可以运用自己的一些模仿经验来表现音乐的内涵了。与此同时, 也将有助于孩子们的想象力的发挥, 通过启发其创造性的思路来拓展其联想能力。音乐自身有着多姿多彩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常会将自己置身于天真活泼的世界中来, 用纯净的心灵去想象, 去展示。
(二) 促进儿童心理发展
对于音乐在我们精神上的构成来说, 主要有三点:第一点为认知结构, 主要是表达真。第二点为伦理结构, 主要表达善。第三点为审美结构, 主要表达勇和美。认知结构、伦理结构和审美结构三种结果都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精神, 在音乐艺术教育中, 针对其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使得孩子们的心理和生理更加健康。在我国现阶段, 基本上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现在中国独生子女普遍的弱点是怕苦怕累, 这也是由于其娇生惯养的生活习性所导致的。另外还有很多小朋友在精神上是很弱的, 自我理解的能力也很差, 并且自我承受力也比较差, 也比较在意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在城市家庭中, 独生女子的竞争意识低, 在学习竞争中勇于争先的意识淡薄。在这个竞争频繁的社会, 也需要一些理性的价值观, 我们不仅仅只要求个人能力, 更注重一个团队的能力。反过来说,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 抗压能力和受挫折能力也是一种实力的表现。所以在对小学生音乐训练过程中, 通过对小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和参加集体演出活动中加强锻炼, 都将会提升孩子们能吃苦的能力, 也能树立孩子能从小就有团队意识和团结集体的思想, 对孩子的进取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 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性发展
在某些方面来说, 目前通过音乐教学, 让学生不断深刻认识自我、不断加强调节情绪、适应环境的能力;不断使学生的个性、品格、人格、情操往良性方面发展, 促进其成长、成熟;与此同时, 不断锻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 增强可持续创新能力。从长远角度来看, 加强对小学生音乐教育, 能够促进其“自立、自信、自尊、自强”习惯品质的养成, 使其获益终身。
二、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推进工作中, 因为老旧的教学观念束缚, 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与教育者的自身因素, 出现了教师教得累, 受教育的学生也学不到真正知识的现象。实施新课改的本意, 是为了让课堂可以真正成为学生张扬个性舞动生命的舞台, 让每一次的课程都孕育着无限活力与生机。但在纵观各地新课改推行结果以后, 我们发现了某些地区出现的反常现象, 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状态,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以及课堂教学整体效益上等等。以下是笔者对出现问题所做的几点总结:
(一) 实际推动中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部分教师虽然对新课改的主旨思想非常赞同, 但苦于其自身知识更新储备不足, 跨学科整合和应用新教学模式的经验欠缺, 社会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稍显滞后以及对于理念的理解深度有限, 导致课改取得的效果不佳。迫于课时紧张, 课堂讨论时纪律面貌难以有效控制等原因, 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得不到充分保证。
(二) 评价研究滞后、师生对如何学的担忧
在实施新课改以后, 很多学校以学分制的方式来评判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但语文课堂上, 学生的活动性较强, 评价的环节不仅多还比较复杂, 而且教师的教学内容与课时经常发生冲突, 想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及时评价难度较大。笔者认为, 教师们很有必要给学生派发成长记录袋, 要求学生自己对每一堂课的表现打分以生成表现性评价。随后, 教师应定期收取记录袋, 并以此为参考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活动性评价。所谓课堂的表现性评价, 指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评价。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 不仅提高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便捷地得到教学效果反馈。
(三) 学生成长方面
在以往的音乐课堂中, 学校对于教学结果还是比较重视的, 如此可能会忽视音乐教育教学真正的意义, 从而产生教学“固化”现象。新课改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才特别提出以学生为主体, 不要忽视教学过程以及笑声学习体验。
(四) 教师培训方面
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很多强制性要求下, 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则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如此, 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了一个形式, 而忽略了培训的真正目的, 忽视对教师能力的重视、基本教育理念的培训指导以及基本教育素养的提升。此外, 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工作中充斥了大量无意义、无效的教学活动, 反而不能对学生的学习及其身心带去帮助, 也不能给予关注与重视的话, 教学工作难以有真正的起色。
三、就蓬南中学音乐教育为例寻找问题的原因
当前虽然众多家长及学校已经认识到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一些地区因为条件的限制使得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并不是很乐观, 如教学观念落后、教师素质低下、教学条件较差、教育投入不足等这类的问题, 严重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下面我就实习期间在蓬南中学看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叙述。
(一) 教学观念落后, 领导不重视
当下, 大中小学正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转变, 有效促进了学校的文明发展, 使得教育模式得到有效的变化, 但是在此背景下。仍然不排除一些学校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的教师及管理者依旧延用过去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 作为评价学生和老师的准则, 依然将学校的升学率作为目的, 将音乐、美术这类的艺术课作为可有可无的副科, 或者是一些学校因为老师资源有限直接没有开设音乐课这门课程, 占用音乐课或者是其他科目老师代替音乐课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也是常见的。我在实习期间是深有体会的, 当时正是运动会期间, 几乎所有班级的音乐课都拿来做其他的事情了, 这也成为了很多小学在音乐教学方面不容乐观的重要原因。而且学校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 那就是学校的领导对音乐教育知道的很少, 另外加上自身在艺术方面的素养较低, 因此认为音乐教育无非就是教教学生们唱唱歌, 认为每个老师都是可以教好这门课程的, 凡是在诸如语数外这三门课程方面教学不好的老师都应该去教音乐这门课程, 班上的学生平时上课基本上都很单一, 学校对音乐教师没有要求, 上课的时候只是简单的老师教一句, 学生唱一句, 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没有压力。这样下来使得很多音乐老师在学校中不受重视, 纷纷转向其他行业, 这样一来使得原本音乐老师就缺少的情况更加严重, 因此, 要想促进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其基础前提就是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使得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的偏见彻底转变, 并对其加以重视起来。
(二) 音乐教师个人能力不足, 缺少正规培训
当前在一些小学音乐教室队伍中, 仍有一部分老师属于代课老师, 再加上很多代课老师是没有经过真正的音乐培训, 在教学中由于不是专业的音乐学院毕业, 对一些音乐器材并不是很了解, 谈不上擅长或者演奏。该种情况反映了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快速提高音乐技能, 音乐教师应该接受专门的训练, 但是实际上他们接受培训的机会却极少, 只要能唱两首歌, 就可以成为音乐教师, 严重制约了小学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 教学条件差, 缺少相关设施及其设备管理不当
在蓬南中学实习期间还了解到, 首先缺少专门的教学教室, 平时上课都在自己班级。其次是班级甚至连专门的音乐器材都没有, 就一台电子琴都是所有班级共用, 除此以外就没有其它的音乐器材了。而对于其他一些学校而言, 音乐器材由于用不上, 也只能闲置起来, 这样也说明不仅仅是教育资金的问题。因此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都跟不上应该达到的教学要求, 而且上次在见习的时候发现所在的学校虽然在接受上级评估检查的时候会设置一个专用的音乐教室, 但是检查过后基本就不使用了, 很多学校的音乐教室目前都呈现无人管理和使用的情况, 一些凳子椅子器材都被收回或者另作他用, 甚至将教室直接改造成为杂物室。一些学校一个班级内学生就有上百人, 因此教室内的空间十分拥挤, 学生们在上音乐课的时候, 有时候要站起来练歌, 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 使得学生上课活动十分有限, 更重要的在于以前咱们在上音乐课的时候, 声音都是非常大的, 这也肯定会影响到个别班级的教学活动, 因此如果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用来教学是十分困难的。使得音乐欣赏无法进行。
(四) 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当前一些地方在用的音乐书和其本身的教育现状不符合, 不仅老师教课费劲, 学生学起来更是吃力, 虽然很多学校购买了专门的音乐教材, 但是实施起来很难, 因此不得不放弃教材的使用, 很多音乐教师往往不喜欢讲授音乐知识, 致使学生们对音乐知识并不了解。一些学校由于缺少音响设备, 就更不用去上音乐欣赏课了, 使得音乐课的缺少必要的丰富性。
四、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之路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 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其开启自主学习的快车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得到激发, 不需要老师太多的约束, 学生就可以认真、自觉地学习了。兴趣是动力, 在我们学习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是我们达到目标的有力保障。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 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可以尝试着改变教学方法, 抛弃以往说教式或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摸索出一种可以调动学生自我积极性全新模式。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 能挑选些同生活相关的知识, 不仅能打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 且能将有关学习方面的内容于适当的时间点上反映出, 尽量做到寓教于乐, 进而使所有学生处于和谐轻松的交流环境里, 不断地同教师及同学互动, 再者, 促使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出的浓厚兴趣, 可运用先进的教学办法来激励。目前随着快速进展的计算机技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将此技术完全地运用进去, 由此推动教学创新及变革, 且增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力度。
(二)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虽然主体地位是学生占据着, 可是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教师, 这说明在完善教学制度过程中, 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为重中之重, 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离不开教师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首先, 教师自身的道德水平高低由其言行举止就能体现, 而教师作为学生模仿与学习的对象, 若其思想道德水平足够高, 那么自然可以得到学生的信服和追随, 更愿意去信任教师, 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反之, 如果教师自身的道德水准不够, 无法在学生中形成威信力, 那么学生也不可能听从其的指导。其次, 教师的教学结果是与其教学水平紧密相关的, 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讲解和教学方法的实施, 都是其教学实践的一部分, 必然影响其学生的学习情况, 例如我们提倡的“因材施教”, 如果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个体的情况不同进行具体的分析, 从而有针对性地转变其教学方式, 那么学生必然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每个学生作为独立的学习个体, 每个人表现的具体情况是不相同的, 而教学教学水平的不同将会导致学生在取得学习成果上各有差异。学生在学习动机上是存在差异的, 有的学生为了取得高分, 有的是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而在学习方法上, 一部分学生死记硬背, 一部分则养成了自己独有的方法, 这些各式各样的学生构成了一个班集体, 教师只有去了解和分析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才可以在语文课教学中进行改革与创新, 从而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取有效解决方法。
(三) 开展校内外活动, 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
在一些小学音乐教育中, 主要的上课方式是班级授课模式, 但是作为一门艺术课, 音乐课对学生的要求是活泼好动, 而不是老师进行死板的教学, 因此在音乐课教学方面应该开创多种教学模式, 可以多组织一些音乐竞赛活动, 不仅可以扩展学生们的视野,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们的其他能力得到综合性的提高, 促进学生智力的快速发展, 而且,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精神,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音乐活动的同时, 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也获得了团队意识感, 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生活。
五、结论
随着人们物质需求和文化需求不断提高, 音乐越来越成为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众多学生对艺术知识有了强烈的渴望。而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 音乐及舞蹈类的活动开展起来也是最有号召力的。针对当前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来说, 音乐教育的开展就更加有它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杰.丹巴县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2.
[2]严永福.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学校音乐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9.
[3]欧阳时来.关于东乡县小学音乐教育状况的调查及对策[D].江西师范大学, 2006.
音乐之路 篇9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学,兴趣
幼儿年龄尚小,对音乐没有太多的了解与感悟,只是单纯地感到好奇,如何将这种好奇转变为持久的喜欢正是幼儿音乐教师需要做出的工作。就目前而言,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忽略了幼儿的真实感受,导致幼儿对音乐学习兴趣不高,音乐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
一、幼儿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年龄小,幼儿无论是知识掌握还是生活经历都相对较少,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弱,对音乐的理解更是一片空白。这种空白感拉大了幼儿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对音乐学习很难提起兴趣。另外,幼儿园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课的过程中,忽视了幼儿的感受,幼儿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中情感投入部分较少。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仅仅通过播放音乐让幼儿听,忽视了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提高幼儿音乐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
1.借助现代工具,营造课堂氛围
新时期,多媒体工具广泛运用在幼儿教育中,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加真实、形象的画面,激发幼儿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音乐观察力。
一方面,巧妙地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搜集更多的音乐材料,为幼儿的模仿和音乐训练提供便利。但同时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指导,发挥幼儿的课堂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展示画面,将音乐和画面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增强整体的教学效果。
2.通过音乐节奏,激发幼儿兴趣
一方面,应该帮助幼儿养成听音乐节奏的习惯。当教师在课堂中弹琴时,一些学生会跟着节奏舞动或哼唱,但一些学生只顾自己玩耍,认为音乐与其没有关系。这就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音乐习惯。例如,教师可以设计音乐游戏,让幼儿根据简单的音乐节奏,如鼓点、拍手等做出停止或前进的动作,根据节奏的快慢,要求幼儿在动作中体现出来。这样,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节奏的乐趣,也表现出对音乐活动的渴望。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应该充分借用生活中的一些工具,包括文具、筷子等,通过敲打让学生辨别声音的高低、感受音色等。在具体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家里废弃的物品,包括易拉罐、筷子等带到课堂中,让幼儿自己操作,联想敲击发出的声音和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相似,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带来的乐趣,增强其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3.发挥幼儿想象,促进主动学习
想象力是开启幼儿心灵的一把钥匙,通过激发幼儿想象力,能够促进其创造力的提升。幼儿园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好玩好动是幼儿的天性,美妙的音乐往往能够让幼儿通过各种稀奇古怪的动作体现出来。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表演、运动等方式,将音乐和幼儿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获得锻炼的同时,也能得到音乐的熏陶。
例如,在《数星星》歌曲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闭上眼睛,认真地听优美的音乐,同时通过一定的语言暗示:一望无际的夜空中,群星璀璨,星星一个个在眨着眼睛,好像在说:你好,你好……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暗示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音乐表现出来的画面,提高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
4.引入音乐表演,增强教学趣味
音乐和表演是相互依存的,同时表演也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形式。(1)通过律动提高幼儿的音乐兴趣。在音乐的律动下,让幼儿通过走、跑、跳、点头、拍手等基本动作,或者是模仿动物动作等,培养学生对音乐律动的感觉,也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迎合幼儿的好奇心理,促进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高。(2)通过集体舞、歌剧表演等调动幼儿的兴趣。幼儿具有天生的表演欲望,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集体舞、歌表演等活动,设计有效的课堂场景,利用相关的道具,帮助学生扮演不同的表演角色,让其更好地完成歌曲表演。集体舞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同时舞蹈动作相对简单,幼儿能够快速地学会,在音乐下翩翩起舞,舒缓了幼儿的情绪,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3)有效地设计音乐游戏,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涉及一些竞争性强、趣味性十足的音乐游戏,不断地充实教学课堂。例如,《虫儿飞》歌曲教唱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模仿蝴蝶化茧成蝶的状态,用口哨模仿虫鸣声等。
总之,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幼儿兴趣的引导,提高幼儿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以兴趣教育为核心的幼儿音乐教学体系,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音乐节奏、旋律、音乐剧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为幼儿音乐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宣亚峰.幼儿教育中如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J].关爱明天,2015(6).
[2]朱梦.浅谈培养幼儿音乐兴趣和爱好的四大策略[J].音乐时空,2012(8):107.
音乐之路 篇10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一般指结构宏大的, 以音乐、舞蹈、诗歌、舞台美术为艺术手段, 概括地表现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的表演艺术形式。它根据统一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 利用诗歌朗诵和舞台美术, 把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舞蹈核心创作的音乐、舞蹈贯穿起来, 艺术地再现历史生活场景, 使观众从中得到教育、感染和鼓舞。新中国创作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主要有三部:一是在1964年,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 在周恩来倡导下创作演出《东方红》;二是在1984年庆祝建国35周年之际, 创作演出了《中国革命之歌》, 三是在2009年庆祝建国60周年之际, 创作的《复兴之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作为一种结构宏大、手段多样且综合性极强的表演艺术形式, 适合全面地、有历史深度地反应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
时间进入21世纪, 伟大的祖国和民族坚韧、坚强、坚定地行走在波澜壮阔的复兴之路上。这一个甲子的锐意进取艰苦奋斗, 在100多年的上下求索奋发努力, 如何通过伟大的文艺作品阐释。表达和记录?因此历史再次呼唤史诗的产生。2009年9乐20日19时30分, 北京人民大会堂, 新中国成立60年来, 表现中国历史跨度最长、内容最丰厚、规模最宏阔的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诞生了。这部汇聚了一线优秀艺术家倾力打造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奏响了中华民族厚积薄发的最强音。《复兴之路》是以张继钢 (张继钢, 国家一级导演;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残奥会开闭幕式执行总导演;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总导演) 为总导演, 把歌、舞、诗歌、合唱与现代舞美技术LED背景屏幕以创新艺术表现形式融为一体, 共含舞蹈、歌舞、诗朗诵、大合唱等33个节目。晚会有将近3200人参与演出, 几乎每个节目都有成百甚至上千的人参加。前所未见的巨大环形舞台, 贯通整个舞台的60多级台阶倾斜而下, 形成一个广阔, 宏大的当代广场, 使观众身临其境, 而且丰富了表演的内容。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创新让观众感到振奋、感动, 让观众震撼于舞台艺术的绚丽辉煌精美高超。
一、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文本解读
1、文化背景
中国近代史最根本的事实, 是五千年中华文明自成体系的发展和延续, 与近现代西方工业文明在海上遭遇, 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挑战, 华夏儿女志士仁人奋起抗争, 舍生忘死, 寻求改革的良方。三次革命:1911年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革命;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的第三次革命, 中华民族一步步终于走上了伟大的复兴之路。
2、创作理念
总导演张继钢认为, 艺术要表现的不是物理真理, 而是情感真理。
张继钢所谓“情感真理”, 是指折射着生活本质内容的情感, 不是偶然的、零碎的, 或者可以做出来的种种亢奋情绪。情感真理, 是和深远的事物紧密关联的, 和理性的思考纠葛在一起的情感状态。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要把握的“情感真理”来自两个层面。
第一, 在新中国60年华诞推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 始终洋溢着今天的华夏儿女对祖国的深沉情感——“那是一整晚满怀深情的歌唱”, 充满高贵的仪式感。169年的史诗叙事, 应当在这样的歌唱中源源涌出。
第二, 169年的历史, 波澜壮阔, 纷纷扬扬, 多少事, 两个半小时的史诗, 如何从容道来。核心创作团队在反复酝酿中渐渐达成共识:集中点在民族奋斗历史的集体情感。
这两个“情感真理”, 构成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强大的内在脉络, 构造了巨大时空跨度上的巨大情感张力。
3、形式布设
二、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艺术创新
1、叙事脉络时间化
《复兴之路》是艺术家的一种历史, 是艺术家的关照, 也是政治家的文化思考和文艺家的政治理念。《复兴之路》以时间为线索, 重大历史事件为载体, 分六大板块:由序《我的家园》和《山河祭》、《热血赋》、《创业图》、《大潮曲》、《中华颂》5个章节组成, 展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2009年中华民族169年的历史。我们熟悉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得到了艺术而集中的展示。
跨度169年的历史长廊, 记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走向光明、走向胜利的历史征程;记载着几代人矢志追求的民族复兴和现代化梦想正在逐渐变成现实的历史画卷。艺术家们尊重史实, 在每一个时代中用独到的视野为重大历史节点寻找经典表情, 用独特的视角和看法去阐述民族奋斗历史的集体情感。
2、舞台艺术广场化
《复兴之路》打造的剧场艺术理念是“剧场艺术”和“广场艺术”的结合。观众走进剧场看到的是一个完全敞开的舞台, 整个舞台没有大幕、侧幕、延幕。山峦叠嶂的黄土地直映眼帘, 巨大的通天台阶像一根项链一样镶嵌在舞台周围。全景式的舞美设计将观众的视线包围, 让人徒然间觉得自己心胸阔然开朗, 每个人彷佛置身于蓝天白云间, 环抱在美好家园中, 沉浸在祖国的盛宴理, 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环形的台阶与中心舞台构成了不同时代的表演空间, 形成了两重天地间的史诗叙述。舞台前区与后区的不断变化, 让每一段走过的历史都形成一幅幅凝聚的画面, 令人时而感悟眼前的历史, 时而感叹远去的往事, 颇具历史意韵。
广场化不仅仅是规模的宏大。它包括场面设计, 画面感, 包括环境、戏剧很多概念实践性的运用, 包括歌队, 包括对于构图、对于设色、对于画面的设计和构思, 都是造成广场化的很重要的部分。“剧场艺术”和“广场艺术”的结合形成仪式性, 使观众与历史产生共鸣。仪式实际是整合手段, 整合的不仅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 也不仅仅是歌舞这些形式, 它整合的是一种民心, 是一种精神。我们看过之后, 首先觉得我是一个中国人, 我是伴随着中国的成长而成长起来的。我们都会联想到自身, 联想到我们的家园。
3、表现手段多元化
《复兴之路》创作了一个艺术的高峰。一个综合性的歌舞, 各种元素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元素、文学的元素、历史的关照、人文的关怀等等。音乐、舞蹈、配乐诗朗诵、交响合唱、器乐独奏等, 多元化的组合、浑然一体的艺术构思, 新颖独具, 呈现出了丰富、辉浑、壮丽的整体艺术效果。
《复兴之路》无论是音乐还是舞蹈都充分发挥原创精神, 作品在展现新歌曲时代精神的同时, 又对经典歌曲进行回顾, 《希望的田野》、《我们的田野》、《学习雷锋好榜样》, 让中华儿女既感受新时代的精神, 又回顾经典的历史表情。《大潮曲》中表现农民进城务工的情景, 《打工谣》很时尚, 融入了RAP元素, 舞蹈演员的表演则与灯光配合, 上演了幽默的真人版皮影戏, 充分发挥了现代音乐与光影技术的前卫性。《复兴之路》巧妙地运用经典歌曲与创新歌曲相互对比、相互衬托, 既体现时代的精神、体现今天人的思维角度, 同时又对历史有关照。
舞蹈以安详和谐、以静制动、注重顿点造型感的人体群雕艺术为其艺术形态, 以群舞富于浪漫色彩的虚拟性表现方法呈现出来。群舞中没有复杂的情节, 而是以情代叙——重在意境和情绪的抒发。例如昆曲舞剧《惊梦》把观众带回到1840年的清朝时期, 以动与静的强烈对比描述了鸦片战争的风雨突变。群舞中没有多种人物角色, 而是通过一个统一的集体形象, 在塑造各个民族的某种性格。各少数民族都以独特的舞蹈风格展现出其民族性格, 蒙古族豪迈奔放、健美雄壮;维吾尔族活泼开朗、风趣乐观;朝鲜族轻快优美、凝重端庄;藏族激昂有力、洒脱明快。体现《复兴之路》充满着多民族风貌。
诗朗诵与合唱形成最有力的声音, 用文字与歌声, 描述着历史长廊中每一个时代重大事件, 歌颂着每一个时代经典表情与民族精神。《山河祭》的沉痛、《海峡愿景》的幽怨这样的漫长历史岁月、重大历史事件、曲折的历史道路、众多历史人物、丰富的文化内涵、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强烈的民族内涵, 朗诵艺术家像讲故事一样, 娓娓道来让人回想、沉思。大合唱的激情澎湃, 歌颂每一个革命英雄的故事, 歌颂中华儿女在复兴之路上艰苦奋斗的历程。
胜利的号角在世界的东方响起, 小号独奏《百年圆梦》观众随着号角的回响回到革命精神的集结号上, 集结着中华儿女在复兴之路上艰苦奋斗的精神, 集结着中华儿女对历史的沉思。复兴之路一步步艰苦的印记, 就在2008奥运会上, 向全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风采。
4、舞美设计现代化
《复兴之路》的舞美设计由多个“史无前例”的元素所构成, 除了庞大的钢结构布景外, 总计约500平方米的LED屏幕也创下纪录, 多媒体成了主角, 传统舞美与布景几乎不见踪影。舞台上, 物理空间最大限度的扩展, 也使艺术空间得到无限延伸, 使创意中的造型、效果, 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得以完美实现。
《复兴之路》的高中低空错落立体舞台的使用是其革新之处, 横跨过舞台的长虹, 拉高了舞台纵深梯度, 使视觉更加丰富精美。
大台阶——从下而上、从前而后直到舞台顶端, 这是一个充满广场仪式感的抒情性美学空间, 始终处在2009年10月当下;合唱队在上面面对舞台上层层展开的史诗内容, 一整晚深情地歌唱。
大斜面舞台——从深邃的背景中倾斜伸出, 宛如历史之路。这是一个舞台表演的叙事性美学空间。主舞台背后是一面高分辨率的大屏幕, 屏幕播放的视频内容既可作为主舞台的背景画面, 又可通过视频内容与演出内容的配合, 形成虚拟的主舞台延伸空间。169年的种种重大历史场景, 波澜壮阔地一幕幕呈现出来。
两个美学空间的复调构成, 两端完美结合、同时呈现, 各自的特质都分别更突出。它创造的间离效果让观众大大超越舞台情境, 激发起万端感慨。在两重天地间, 史诗的品质就地拔起。
这是两层“情感真理”得以在舞蹈叙事中展开的宏大的复合空间结构。
这个大师级的舞台设计作品中, 有近70%的面积都是显示屏, 加上大会堂两面墙壁与天花板, 整个视频显示面积达90%。前顶左右, 四面的视频舞美设计给观众一个沉浸式的观看空间, 这个立体的舞台, 就如一块巨大的画布。主舞台背后的高分辨率大屏幕, 可作为主舞台的背景画面, 又可通过视频内容与演出内容的配合, 形成虚拟的主舞台延伸空间。
至此, 舞台设计的革新带来了编导讲述视角和观众欣赏视角的集体位移, 一种更接近于电影景深镜头似的观赏视角由此拉开。也恰恰是由于这种视角的改变, “音乐舞蹈史诗”以舞见长的特色被悄然改写, 一种更为稳定、不需大幅度调度、注重色块营造的群舞搭建方式崭露头角。
5、感知张力视听化
《复兴之路》以恢宏的舞美设计给予观众抽象丰富的视觉冲击, 再将音乐、诗赋、歌曲、舞蹈、舞美灯光相互融合, 形成各种歌舞、舞蹈、配乐合唱等具有艺术张力的艺术作品, 沿着历史脉络中经典表情的逐渐推进。让人从视觉、听觉、从情感心灵上产生共鸣, 瞬间感受视听穿透力对内涵信息的意义, 即刻领悟在心。
乐曲是凭借声音创造听觉的形象;舞姿是凭借形体创造视觉的形象。如第一章的配乐诵赋《山河祭》中一个貌似屈原、李白等人的义士, 让我们感觉到一种“熟悉的陌生”;歌舞《曙色》中一张张变形的脸, 一个个手握传单的进步青年形成的舞蹈形象, 让我们联想到许多李大钊似的的仁人志士;环形的恢宏合唱与现代化音响设备融合, 形成震撼的立体高保真声效, 给予观众大气雄壮的听觉冲击。《复兴之路》画面的抽象丰富与声效的真实震撼凝练成辉浑的艺术张力, 歌舞《呼唤》以舞蹈与歌曲相融合的意象呈现汶川大地震灾后的救援, 从视觉感知上让观众感受到在灾难面前爱的呼唤。在“一声高, 一声低”的切切呼唤中, 从听觉感知上呼唤着观众心中的爱。舞蹈场景呈现的艺术张力让观众的感知到源源不断的“生命接力”——相似的舞台调度下救援者们不间断地交替补位, 为走出死亡威胁的黑暗、走向生命光明的红衣女孩, 铺就了持续延伸的救援之路。“生命接力”的意象, 远远超越了简单的现场再现, 凝练成了一个旨意深远的隐喻。
6、艺术构思民族化
从《东方红》到《复兴之路》浏览中国音乐舞蹈史诗的发展, 中国音乐舞蹈史诗是中国各时代中华儿女团聚出血脉相连的内在信心。音乐舞蹈史诗这种具有中国民族化的独特艺术样式, 携带着自远古而言的辉煌气魄, 在特定的历史年代中, 似源头活水, 涓流不息, 时时绽放出从容而灿烂的历史笑容……
所谓“民族化”“指作家、艺术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 表现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 使文艺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 是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成熟的标示之一。文艺作品要达到民族化, 作者必须熟悉本民族文艺的优良传统和创造性地吸取其他民族文艺创造的优长, 并把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创造出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中国具有悠久文明史和古典主义传统艺术, 例如是中国古典舞就具有精美绝伦的优秀传统, 表现为高度程式话、精美化和模式化的美学特点, 就像一座精美绝伦、令人流连忘返的博物馆。在悠久文明史和古典主义传统艺术文化底蕴下, 《复兴之路》遵循传统艺术文化, 在表现形式上凸显中华民族气质, 各民族文化元素的巧妙融合与众多知名艺术家的深情演绎, 也让这部史诗巨作呈现出了深厚的历史情怀与新鲜的时代气象。例如:昆曲舞剧《惊梦》、以中国古典舞表现的《辛亥童谣》、蒙古族歌舞《吉祥草原》、维吾尔族歌舞《葡萄熟了》、族舞蹈《金色的汤瓶》、壮族舞蹈《铜鼓敲出壮乡情》、朝鲜族歌舞《好光景》都具有中国民族特色, 都表现了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民族化是一切文学艺术的题中应有之义, 也是一切文学艺术的生命之所在, 它关系到一部文学艺术品的成败得失。面对现代化的新时代, 艺术更需强化民族特色, 离开民族化的现代化, 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必将被时代所淘汰。经济全球化并不能导致艺术的一体化, 恰恰相反, 他更要求艺术以各自的民族化特色构成色彩斑斓的多元化格局。
三、结语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作为献给祖国母亲生日的一份厚礼, 它是一台凝聚着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深情厚意和美好祝愿的艺术作品。在艺术上充满着瑰丽想象力, 充分调动各种艺术手段, 在舞台上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展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编年史, 是为那些民族复兴的伟大先驱者、探索者、奋斗者, 为那些壮烈牺牲的人民英雄, 为那些在改革开放中默默奉献、创造出辉煌业绩的人民群众, 树立起的一座艺术丰碑。
摘要:《复兴之路》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由张继钢为总导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此剧从人文内涵、艺术创新和时代意义上, 被誉为继《东方红》之后具有里程碑式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作为一部独具特色和艺术价值的历史性巨作, 其文本解读必应从文化背景、创作理念、形式布设等多维度加以深度洞见和诠释。其艺术创新可归结为叙事脉络时间化、舞台艺术广场化、表现手段多元化、舞美设计现代化、感知张力视听化、艺术构思民族化等六方面。
关键词: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文本解读,艺术创新
参考文献
[1]苑晨曦.伟大复兴[J].国家大剧院, 2010 (023) :15.
[2]应杰.复兴之路经典需要时间检验[J].国家大剧院, 2010 (23) :26-27.
[3]刘彦君.一卷珍贵的艺术档案[B E/O L].http://www.cdfds.com/lwzy/yslw/wdys/201002/9302.html.2010-4-20.
[4]谢天, 陈冲, 胡燕婷, 周凯.舞蹈编导知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4:22.
[5]张华.让历史的经典表情从宏大的复合结构中凸现[BE/OL].http://www.cdfds.com/lwzy/yslw/wdys/201002/9297.html.2010-4-22.
[6]夏征农.辞海 (缩印本) [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178.
音乐节的盈利之路还有多远 篇11
收入难保证
国内外音乐节的主要盈利来源为票房收入、厂商赞助及到场乐迷除购票外的额外消费。不久前,在成都举办的大爱音乐节以6000多万元的高价投入,换回不足300万元的票房收入,令业内人士惊呼惨不忍睹。大爱音乐节首席执行官陈述表示,“4天到场人次达10万之多,但售票情况却不足5万张”,话语中难掩不满之情。售票成绩堪忧不仅是大爱一家音乐节面临的问题,国内诸多音乐节面对赠票、索票、逃票、“黄牛”等问题时,也连呼头疼。即便是作为国内大型音乐节开山鼻祖的迷笛音乐节,也仅能保证票收与成本基本持平。北京迷笛演出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单蔚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历年的音乐节巡演过程中,不仅‘笛迷’、商户、志愿者跟随我们,就连‘黄牛’也跟着我们”。票房疲软对音乐节造成运营的连锁反应,让音乐节的持续发展举步维艰。
除票房收入外,国内音乐节的主要收入还源自厂商赞助。北京迷笛演出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伟告诉《经济》记者,“找到一个最具先进性且认同我们理念的企业至关重要,这样在一些具体活动中我们才能保持高度一致”。多年来,迷笛音乐节的公益主题理念备受国内外厂商青睐,为今后双方保持和谐、良好的合作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我国国内音乐节在厂商赞助方面尚未形成常态、良性循环,以致每次音乐节都要为资金发愁。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朱敏认为,我国部分音乐节尚未形成品牌效应,不具招商引资优势。因此,在与赞助商合作的过程中,产生理念不合等问题也在所难免。
活动期间,到场乐迷除购票外的额外消费作为音乐节收入的部分之一也不容小觑。近年来,我国国内音乐节现场除为乐迷提供音乐的饕餮盛宴,还设有消费、休闲场所,诸如:音乐集市、餐饮聚点等。音乐节现场贩卖的纪念品,从打火机到T血衫种类各异,这些周边产品将带来相应的经济收益。假设每天到场乐迷2万人,且所到人数皆热衷于音乐节现场及现场演出艺人,那么,每天现场贩卖音乐节周边产品金额将相当可观。但目前,我国音乐节听众尚需培养,多数乐迷并非因真正热爱音乐,而是出于凑热闹、赶时髦、应人邀请等原因参与音乐节,因此造成现场纪念品有价无市的局面。单蔚认为,这一现状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才有望改观。
刚性成本难减少
国内著名乐评人、歌手经纪人、资深活动策划人郭志凯曾直言不讳道,国内部分演出乐队、歌手如今已经到了漫天要价的地步,很多新晋艺人出席音乐节要价更是堪比国外二线优秀歌手价格。由于缺少行业规范,乐队、歌手高额的演出成本,让本就不景气的国内音乐节市场更是雪上加霜。“前些年,中国的摇滚乐、原创音乐本是一无所有的状态,近年,随着唱片工业的倒塌,人们更加倾向于现场演出,造成音乐节市场由一无所有向另一个极端转变。有些艺人或公司只是看谁给钱多,就参加谁的活动,导致这个市场的泡沫非常大。”单蔚说。因此有效地控制成本对音乐节主办方来说至关重要。以迷笛音乐节为例,今年北京地区投入约600万元,参演乐队共计上百组,由于今年门票价格较往年高出25%,则迷笛给主要艺人定价标准也同比增长25%,这样虽然符合市场规律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艺人的演出成本,但无疑增加了迷笛的成本支出。
除演唱者成本这一核心运营成本外,音乐节的前期宣传费、舞美设计费、运输费、场地租金、环境舞台布置费、乐队演出及交通费、工作人员交通住宿和报销、电费等经营成本也如同一道道紧箍咒将音乐节运营公司牢牢捆绑。在我国,物流成本之高更是人尽皆知。通过邮政查询,一公斤货物通过汽车快运从北京到上海,物流费用为132元人民币。由此可以预想,国内音乐节每年在物流成本上的花费何其庞大。“物流、场地器材租赁与搭建费用、税收等团队刚性运营成本居高不下,音乐节的工作人员收入也比较微薄。”朱敏说。面对收入难保,但刚性成本难以削减的现状,国内音乐节连年陷入负增长的窘境在所难免。
演出质量是关键
近年国内音乐节的大量兴起令人眼花缭乱,但细数其中能够做到保质保量的却凤毛麟角。有业内人士曾透露,国内部分音乐节甚至以小作坊的形式运作,主创团队人员屈指可数。从而造成部分音乐节缺乏管理、营销不善、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有些音乐节甚至因无力邀请知名演出团队,转而邀请大批校园乐队充数。“音乐节作为演艺产品,质量是其能否生存的核心要素。”朱敏认为。仅举办过两届音乐节的乐谷音乐节,依托主办方歌华莱恩公司背后的国际演出资源优势,今年在演出阵容上可谓夺人眼球——英伦摇滚乐队开山鼻祖The Jesus and Mary Chain、英国当红摇滚新军White Lies、美国梦幻摇滚年度黑马School of Seven Bells等都相继参演。随后,张北草原音乐节也请来英国迷幻摇滚天团Spiritualized、全球知名电子乐团Orbital等,阵容强大可见一斑。国外比较成熟的音乐节,如:日本的Summer Sonic音乐节,在为到场乐迷提供高质量现场音乐演出效果的同时,井然的秩序、完备的音乐设施及良好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更是令乐迷流连忘返。高质量、重品牌的音乐节必然会形成良性循环,不仅会令乐迷、赞助厂商欣然前往,国内外演出乐队及歌手也会慕名而来。
前几年,国内小剧场话剧曾凭借票价低廉名噪一时。但近两年,小剧场话剧良莠不齐,忽略演出质量导致其日渐萎靡。“孟京辉的‘犀牛’之所以经久不衰,还是靠品质的保证。音乐节也是同理,别指望靠廉价低质的文化产品就能打动观众。”朱敏认为,中国国民的消费能力和审美水平都在不断提升,音乐节的运营者应时刻关注和分析受众的心理变化。
除保证高质量的演出外,朱敏认为,注重营销手段、人员打造及延伸产业链也是创收的关键。“国内的小成本电影《失恋三十三天》,利用微博的营销手段就很成功。音乐节也应运用新兴媒体、社交网络等发展。”朱敏说。国内大型音乐节,如:迷笛、草莓、张北等早已开设官方微博,与乐迷实现互动交流,目前迷笛音乐节官方微博“粉丝”已达13万以上。
政府助力势更强
音乐节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音乐节作为音乐产业的一种新型经营模式,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六中全会以后,我国吹响“文化兴国”号角。《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截至2015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要实现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显著提升,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的目标。在全国各地顺应文化大发展浪潮之际,很多城市开始争做文化之都、文化之镇。在培育音乐产业的背景下,很多城市将音乐节引入,除大势所趋外,其先进性、前瞻性也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宣传息息相关。反过来,音乐节为当地旅游、餐饮、住宿等带来的经济效应也相当可观。以迷笛音乐节为例,2010年,“长江迷笛音乐节”入驻江苏省镇江市。当年,因演出当天常常阴雨连绵,当地百姓仅靠4日内卖雨靴的收益已超出当地人均年收益的50%。此外,据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国庆期间,镇江市旅游、酒店、交通、餐饮等收入总额位列江苏省首位。
“在初级阶段,音乐节亟待开发的是门票与赞助收入,这方面政府要积极引导。”李伟认为,地方政府与主办单位共同承办的方式,要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保障资源来扶持。政府要一方面真金白银地投入,因为涉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要给予更多的认识,尊重音乐节的自身规律。音乐节之间需要竞争,除了国内的演艺资源,也需要国际的演艺资源,包括引入先进的管理、制作资源。参与音乐节的观众来自四面八方,需要邀请更多的专业人士才能保证演出安全地进行。今后,政府应投入资金、提供支持以发展音乐节产业,唯有如此才能建立音乐、文化发展的态势。也只有当政府与主办单位的前期基础打实,才能让更多的观众有买票、消费音乐的习惯,才能让商家看到这个平台非常稳固且有继续发展的能力;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百姓的热爱及媒体的关注,企业就会长期地把广告、宣传费用投入其中,以提升该产业的经济增长率。
未来前景广阔
在国内音乐节市场纷繁缭乱之际,音乐节相关人员应坚守阵地,将音乐节的大旗毅然举起。“当前国内音乐节市场的乱象也属正常,未来音乐节的发展必然会经历大浪淘沙的过程,通过去粗取精、资源整合,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应该多给音乐节一点儿耐心、空间和时间。”朱敏说。
音乐之路 篇12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
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以洛阳为起点),由长安西行至敦煌后,在新疆境内分为南北两道。南道出阳关(今敦煌西南),沿昆仑山北麓至于阗(今和田西南),然后越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向西可到大月氏、安息、条支、大秦,向南可达身毒。北道出玉门关(今敦煌西北)西行,沿天山山脉南麓至疏勒(今喀什)等地,再越过葱岭,可到大宛,向西北可达康居、奄蔡。这是一条重要的中西陆上交通干线,不仅是东西方商贸交易之路,更是中国和亚欧各国政治、文化、艺术交流的通道。西域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天文、历算、医药等科技,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均通过此路传入中国;同时,中国的纺织、制瓷、绘画、建筑、凿井、造纸、医学、儒学、道教等,也通过此路传向西方,因此丝绸之路对彼此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构成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人民以其勤劳与智慧,造就了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从中也孕育着辉煌的中国音乐历史。就音乐作品的性质而言,中国音乐可分为传统音乐和创作音乐两大部分。以时间为序,中国音乐的发展经过了古代音乐、近现代音乐和当代音乐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发掘的河南舞阳贾湖骨笛,以科学的依据将中国音乐的可考历史推进到八千年前,自此中国音乐历史序幕拉开。回望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演进历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以钟磬乐为代表的先秦乐舞阶段(远古—春秋战国)、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歌舞伎乐阶段(秦—唐),以及以戏曲音乐为代表的近古俗乐阶段(宋—清)。其中,在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歌舞伎乐阶段,伴随张骞丝绸之路的开辟,西域音乐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原,形成了中原地区与西域诸国或诸民族之间极为密切的音乐艺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丝绸之路带来的音乐文化交流的表现
丝绸之路开辟后,民族间的大融合带来了音乐文化上的繁荣景象,大量具有异域风情的乐调、乐器传入中国,一些擅长乐器、歌舞的乐人也随着本族音乐的传入而进入中原定居、生活并与中原人民进行音乐文化交流。
在乐器方面,竖箜篌、凤首箜篌、曲项琵琶、五弦琵琶、筚篥、羯鼓、都昙鼓、鸡娄鼓、铜钹、羌笛、笙、箫等都是这一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原的乐器,有些乐器经过中原乐工的改进,与中原固有的琴、筝融合,构成了丰富的音响。如西域传入中原乐器中的曲项琵琶传入时四项无品,以木拨鼓弦,到唐朝开始废木拨改用手指弹奏。
在歌舞乐方面,凉州(今甘肃敦煌)一带《西凉乐》逐渐形成,西域的《龟兹乐》、《疏勒乐》、《安国乐》、《康国乐》、《高昌乐》以及古印度的《天竺乐》,古朝鲜的《高丽乐》等等都纷纷传入中原,少数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的自然交融,中国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的长期融合,为隋唐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随着西域音乐的大规模传入,一批西域音乐家也进入中原,与汉族人民一起创造着中国古代音乐的灿烂文明。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以曹妙达为代表的曹氏家族,他们对于我国琵琶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另外一位著名的西域音乐家是龟兹人苏祗婆,他不但擅长于龟兹琵琶的演奏,而且精通龟兹音乐的宫调理论,他带来了龟兹音乐“五旦七调”乐律理论,并将“五旦七调”乐律理论传授给中原音乐家郑译。到了隋代,音乐家万宝常和郑译便在苏祗婆“五旦七调”乐律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八十四调”乐律理论。这一理论的产生,适应了汉族传统音乐和外来的西域音乐交流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古代音阶、调式发展演变中的一个历史里程碑。苏祗婆对于促进西域和中原地区的音乐交流,以及对于后来隋唐燕乐宫调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音乐史的重大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辟,改变了上古时期华夏文化的发展相对处于封闭式状态的格局(这是由于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条件下,中国大陆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开启了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崭新篇章,开拓了中外艺术文化交流的新纪元,大量的乐器、乐舞、乐人以及音乐理论从西域传入中原,与中原的音乐相融合,形成了更为高级的艺术表现形式,众所周知的唐代大曲《霓裳羽衣舞》就是中原、西域乐舞艺术的集大成者。从中古时期开始,中国古代音乐逐渐形成了以华夏音乐与西域音乐相互交流融合为特征的音乐文化面貌,对促成中古时期音乐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丝绸之路的历史性贡献,在于它沟通了古代人类之间文明的交流,不仅使汉唐音乐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多民族的音乐在古老的中国音乐文化中积淀下来,形成了多样性的音乐文化传统。从丝绸之路开辟的西汉时期开始,我国古代音乐艺术形式就从先秦时期单一的乐舞走向多样化的汉唐歌舞大曲,体现了各民族人民在艺术文化方面的互相吸收和合作交流。从汉唐时期丝绸之路开辟开始,中国古代音乐艺术一直在多民族交流、融合的传统中延续、发展并逐渐走向辉煌。
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古代音乐的繁荣,丝绸之路中的文化艺术交流,对促进中西文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丝绸之路音乐艺术的研究有利于全面了解东西方艺术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发扬与发展中国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有利于促进中外音乐文化交流、提升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因此,无论从音乐理论研究层面到音乐理论的实际应用层面、从汉唐时期的音乐文化到当今的文化现象的研究、从国内和国际音乐文化的交流等诸多方面来看,对丝绸之路音乐的高度关注与深入研究都具有很强的理论研究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
丝绸之路从古至今在音乐文化交流方面一直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在古代发挥了文化艺术交流与融合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一条重要的文化艺术长廊,在其沿途各地区各民族的艺术和文化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寻觅到民族交流与融合的身影。新时期,在党中央“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我们将通过多样性的音乐文化与教育合作,使作为文化交流与融合象征意义的“丝绸之路”继续延伸并发挥重要作用,孕育音乐创造的内在活力。
摘要: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路线,是东西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交流的通道。本文通过对丝绸之路带来的中国古代乐器、歌舞乐、音乐家以及音乐理论等方面变化的描述,总结了丝绸之路在促进中国古代音乐多民族性交流融合和沟通古代人类之间文明的交流等方面的特殊意义。
关键词:丝绸之路,中国古代音乐,交流融合
参考文献
[1]刘再生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12).
[2]陈应时,陈聆群主编.中国音乐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3]黄翔鹏.论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关系[C].载《传统是一条河流》(音乐论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音乐之路】推荐阅读:
音乐之路作文500字10-27
中国留学生的伯克利音乐学院之路07-03
教改之路希望之路05-23
联合之路05-15
《生活之路》06-04
求索之路07-02
民族之路07-30
解决之路08-13
创造之路09-20
改革之路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