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思维差异

2024-10-27

商务思维差异(共5篇)

商务思维差异 篇1

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是以语言为中介来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一方面, 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 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 又对文化心理要素产生制约作用。另一方面, 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 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 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换言之, 思维是语言的灵魂,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用毛荣贵先生的话来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思维是语言的脊梁”。翻译的过程, 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 而且是思维方式的转换。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既存在共性, 又体现特性。思维方式的共性为不同语言的可译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人类各民族所面对的客观世界基本上是一致或相似的, 它们投向客观物质世界及其在大脑中的意识世界的视野总有相叠的域界。”也就是说, 各民族的语言虽不同, 但都可以利用相同的概念、推理、判断等思维规律来表达同一思维内容。但由于各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不同, 各民族的思维方式中必然存在着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性, 构成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障碍, 造成了翻译的困难。因此, 理解和分析不同民族的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 能够更好地研究语言的特征及其转换, 进而更好地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近年来, 有关中英思维方式差异的研究越来越多, 但把中英思维方式和中英句法对比相结合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从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入手, 深入分析中英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汉英句法上的具体表现, 从而在翻译中转换思维方式, 译出地道的作品, 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一、悟性—理性思维与语义——语法型句式

受儒家、道家、佛教等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 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强调“悟”字, 形成了中国式的悟性:思维主体对客体对象或主体自身的本性与内涵的直觉洞察与领悟。所谓“悟”即“领悟”, 凡事不直接言明, 含蓄而不外露, 言外有意。表现在句法上, 汉语句子组合根据语义, 以达意为主, 句法功能呈隐性, 是典型的意合型或语义型句式。具体来说, 词语和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 句子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 组词造句中完全根据逻辑和动作发生的时间先后决定词语和分句的排列顺序。中国人写文章讲求“形散而神不散”, 具有“以意统形”之特点, 就是语义型句式的集中体现。

而西方人则重视理性, 注重个体的独立性, 形成了以经验为基础、重视形式逻辑论证的理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他们在表达自我时, 注重语言结构及形式的缜密性。表现在句法上, 英语句子结构多通过介词、连词、关系代词等有形的连接手段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 句子组织严谨、层次分明, 句法功能呈显性, 是典型的形合型或语法型句式。

汉语的语义型句子根据在语义, 重内在的逻辑关系, 而英语语法型句子的根据在语法, 重外在的形式连接。因此, 在英译汉时, 先分析句子的结构、形式, 才能确定其功能、意义。而汉译英时, 则先分析功能意义, 才能确定句子的结构、形式。以下暂举两例, 旨在抛砖引玉。

1.It was an old woman, tall and shapely still, though withered by time, on whom his eyes fell when he stopped and turned.

译:他站住, 转过身来, 定睛一看, 是个年迈的妇女, 虽饱经风霜, 却身材高挑, 风韵犹存。

析:原文体现了西方人“以形显义”的句法特征。全句围绕“woman”一词, 句子主干清晰 (It was an old woman) , 其余部分做后置定语。句式形式结构完整, 主次分明。而译文则摆脱了原文句法形式的限制, 从意义出发, 句子略显松散。

2. 一路上吃了半斤炒栗子, 睡了一会儿觉, 就到了北京。

译:We ate half a jin of roast chestnuts, had a nap and soon arrived in Beijing.[1]

析:原文中没有出现主语, 是汉语中典型的无主语句, 为了使译文符合英语句法, 达到语义连贯的效果, 增添了主语“we”。

二、本体—客体思维与人称——物称句式

中国传统哲学注重“天人合一, 物我合一”, 在人和万物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中, 人起主导作用, 强调人的主体意识。这种人本文化的长期积淀, 形成了以人为中心来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事物的本体型思维方式。因此, 中国人理解、描述客观事物时往往从自我出发, 语言表述中表现出种种主体性特征。尤其是涉及到行为主体时, 汉语常用人称即有生命的词或隐含人称做主语, 多采用主动语态, 即便使用被动语态, 也往往表明动作的执行者。

而西方哲学强调物我二分, 主客对立, 以自然为本, 强调客体意识。这种物本文化的长期积淀, 形成了以客观世界作为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中心的客体型思维方式。因此, 西方人观察或叙述的视点常放在行为、动作的结果或承受者上。常用抽象名词或其它无生命的物体做主语, 用物称代替人称, 以区分主体和客体, 强调客观性, 多采用被动语态。翻译时, 必须转换思维方式, 根据语义逻辑改换或增添句子的主语, 调整句子的语态, 以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1.The problem of jet propulsion is known to have already been solved by scientist.

译:人们知道, 科学家已经解决了喷气推进问题。

析:原文是典型的被动句, 译成汉语时, 增加了泛指人称“我们”, 原句中的宾语“科学家”转换成译文的主语, 实现了英语物称、被动句式向汉语人称主动句式的转换。

2. 发怒之后, 我不难过, 也不后悔。

译:Neither sorrow nor regret followed my passionate outburst.

析:原文中主观人称“我”转换成译文中的客观物称“Neither sorrow nor regret”, 很好地体现了本体思维向客体思维的转换。

三、曲线—直线思维与左分支——右分支句式

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中国人重“仁”、“义”、“礼”, 凡事讲仁义、讲情面, 钟情于委婉的、曲线的表达方式。在语言表达上往往先考虑事情的背景, 客观条件等事物的环境和外围因素, 然后下再结论, 表明看法, 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具体来说, 汉语中的状语总放在谓语或句子主体的前边, 定语无论长短, 都置于中心词之前, 形成“左分支”结构。这种结构特点往往使得汉语的状语部分长, 主谓部分短;主语部分长, 谓语部分短;修饰成分长, 中心成分短。整体上显得头大尾小, 有人将其比作“狮子头”形状。

而西方人习惯直线思维, 首先考虑中心事物, 然后才加上外围因素。即先把重点、结论性或判断性部分放在句首, 然后再叙述详细的情节及背景。英语的定语成分除单词外, 多数都置于中心词之后。多数英语状语的正常位置也是置于主干成分之后, 由此形成了英语的右分支结构。另外, 英语重视末端重量, 凡较长的词语或累赘的成分均需后移, 有时甚至须使用假主语来避免句子头重脚轻。这样, 英文句子多为前短后长, 有人将其形容为开屏的孔雀, 头小尾大。因此在英汉互译时, 应注意调整信息重心, 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1. 村东头的王大妈来了, 受坏人欺骗的村民们也来了。

译:There came Aunt Wang who dwelt at the eastern end of the village, and also came the villagers who had been deceived by the scoundrel.[6]

析:原句中的两个定语都是放在中心词之前, 是典型的“左分支”句式, 而在翻译成英文时, 两个定语成分都后置, 放在中心词Aunt Wang和the villagers之后, 是典型的“右分支”句式。

2. 去年他为了完成一个项目在实验室用计算机努力地干了十个月。

译:He worked hard with a computer in the 1ab for ten months in order to complete a project last year.

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使汉英句法结构存在巨大差异。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偏向于悟性、本体、曲线等思维, 而西方人则偏向于理性、客体、直线等思维。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 应转变思维方式, 使译文更加地道。

参考文献

[1]陈宏薇, 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3]连淑能.中西思维方式:悟性与理性——兼谈汉英语言常用的表达方式.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7) .

[4]毛荣贵.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

[5]钱冠连.美学语言学——语言美和言语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6]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7]魏在江.从中西思维方式看翻译中静态与动态的转换—张培基先生译文评析.山东外语教学, 2006 (6) .

申奥演讲中看中西思维差异 篇2

理论支持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它与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它是内在的思想的意识的范畴的,所以需要用语言或文字或外在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又深受其外在的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其中一重要因素就是文化。

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长久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也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分别以中国和英国为代表的中西方文化有着很多不同的特点,以下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分析研究

1、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中国是一个注重集体观念的民族,国家利益大于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在申奥演讲的这个世界大舞台上,中国的领导人李岚清在措辞上,均以中国政府,我国,我国人民为主语阐述观点,把政府和国家摆在首位,充分体现了从大局出发,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而在英国首相布莱尔的演讲中,政府和国家出现的频率很低,行文的开头多为我或我代表政府。

称呼是人们在交流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不同的称呼反映出说话人的身份,地位,社会角色,反映出说话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图。可见,这两篇演讲词,很好的反映出了中西思维方式不同的特点。“大我”和“小我”使用比率的悬殊,很好的体现了思维的差异性。

2、回首过去和展望未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家,秦朝的崛起,唐朝的盛世,元代的强大,清初的富足,都是人们引以为荣的宝藏。所以,引经据典,吟诗颂词成为一种立据的习惯,人们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首先想到的是追寻先人的足迹,总结前人的经验,在一系列的古训和历史实践中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就形成了传统的中式的思维方式——回首过去。

英国则不同,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它所追溯的历史年限不及中国一半,但却在机器大工业后的一百年时间之内成为经济强国,这不与它创新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有关系,这是典型的西方思维方式——着眼于未来。

如中国领导人李岚清在讲述中国的发展情况时说到: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由于开展了全民健身运动及其它方面的因素,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的平均预期寿命已从35岁增加到70岁,我们的运动员在国际奥委会举办的重大比赛中都有出色的表现。”

“在过去2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我们将继续保持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

而英国首相布莱尔却一直强调的是:

“Last year I was privileged to attend the superb Olympic Ga-mes and Paralympic Games in Athens. And proud to be one of20000 Britons,the largest group of overseas spectators. Athensinspired me and taught me much about the Olympic Movement.”

“Our goal is to witness its power in London. Our vision isto see millions more young people in Britain and across the worldparticipating in sport, and improving their lives as a result of thatparticipafion. And London has the power to make that happen.”

由此可以看出中西思维在这一点上的明显差异。

3、保守性和开放性。中国是一个内敛的民族,这和它几千年的封建礼教文化有关。事情不说绝对,成则如何败则如何,故显得保守,但却冷静而睿智,在两方面的得失权衡中找到平衡点,以理服人。

而英国也是西方文化的一个代表,激情而开放。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追求人的个性的释放,自由,博爱,这些字眼无不直击人的心灵。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努力的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直述其意,直达目的,所以这些思维方式使得西方人在语言表达上,极其富有煽动性,以情动人。

比如中国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在讲述举办奥运会的财政支持问题上,他说:

“女士们,先生们,我希望借此机会向你们保证,如果此次奥运会产生盈余,我们将用它来建立一个奥林匹克友谊合作基金,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的体育事业。如果发生赤字,中国政府将自己承担。”

如果产生盈余,如果发生赤子,两种结果,两种处理方法,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保守性。

而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发表演讲时,直接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My promise to you is that we will be your very best partn-ers. All of us who have made guarantees to you are ready to de-liver on them now. On security. On finance. On every singleundertaking we have given. If you award London the Games,Ipledge to you personally we will continue to give the highest levelof support to Seb Coe and Keith Mills as they lead the OrganizingCommittee,backed up by our Olympics Minister Tessa Jowell.”

他以自己的个人名义向全世界宣布,他的所有承诺一定会兑现,没有如果,只有—定,这是西方思维方式的—个重要特点。

不仅如此,英国伦敦的市长利文斯顿在演讲中更是直接表达了伦敦的竞选宣言:

“As London's Mayor,I know that what you want from meis to take whatever measures are necessary to deliver a safe. secure

and superb Games. That is what I am committed to do. BecauseI know if I fail you. I fail our city.”

4、求同性和存异性。中国封建社会长时间禁锢的文化背景不仅造成了思维上的保守性,也淹没了人的个性,从“焚书坑儒”到“八股文”到“一党制”中国社会一直在“排众归一”这条路中前进。所谓“枪打出头鸟”,求同性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中方发言人北京市长刘祺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一直在强调申办奥运是全体中国人,特别是四亿年轻人的共同愿望,为此全国人民都为学习英语,为这一共同目标而努力。以下是他的部分发言:

“我们申办的三个主题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我们的目标是在我们的人民,尤其是4亿年轻人中传播奥林匹克理想。60万以上的志愿者随时准备投入到奥运会的所有工作中,我们的市民,无论老幼,正积极学习外语,以便各国来宾在北京都将受到来自本国语言的欢迎。我想告诉你们,我过去是学俄语的,但是现在正在和市民们一起学英语。”

而英国伦敦的市长的发言却代表着西方思维中体现和突出人的个性和差异性的特点。他强调了在伦敦存在着三百多不同的语言,存在着由多色人种组成的文化:

“A city in which 300 languages are spoken every day andthose who speak them live happily side-by-side. It is a city richin culture,which will stage a spectacular Olympic festival. A citywith sport at heart,where every weekend hundreds of thousandsof fans fill our stadia. Where every year half-a-million people linethe sgeets to watch the world's greatest marathon.

And it's a city which is a magnet for young people from allover the world. London is already their no. I destination. Sixmillion young people visit every year. More of them choose Lon-don for their education than any other city.”

总结

思维差异折射下的英汉语言差异 篇3

思维, 是人的头脑反映外界事物的认识活动, 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而语言则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 思维和语言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萨丕尔 (1964) 所说:“语言, 作为一种结构来看, 它的内面是思维的形式。”[1]而就语法特征、表现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关系而言, 刘宓庆 (1991) 认为“最深层的是思维方式, 语言方面的问题常常是思维方式派生衍化出来的”。[2]

研究不同民族的语言, 首先要研究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当语言表达思维时, 很大程度上是揭示思维特性, 从而也在表示着人类心灵的结构。但语言离开思维, 就会成为空洞的声音, 不再是音义结合的交际工具。[3]因此, 本文认为: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出发, 探讨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具体表现, 能够更好地向人们展示英汉语言在各个方面的不同, 进而促进英语学习者对两种语言的认识。

二、英汉思维差异

1、整体综合性思维与个体分析性思维

连淑能 (2010) 认为:整体性和辨证性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一大特征。“中国人不善于运用分析方法对事物的各个部分深入考察, 而是习惯从总体上把握整个研究对象, 忽视微观分解, 注重宏观判断。相比之下, 西方的思维方式特征是形而上学的机械分解观, 注重微观分解, 忽视宏观调控。”[4]

2、主体思维与客体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是关于人和如何做人的学说, 也是关于人的存在、本质、意义是学说, 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哲学思维是以人为中心的主体思维。中国人的主客统一不把人作对客观对象去对待, 而是作为思维和实践者去认识。而西方哲学是在人和自然分离, 主客对立的意义上去认识自然的。西方哲学注重科学的思维, 排除主观因素, 强调客体性和对象性。

3、直觉性与逻辑性

连淑能 (2010) 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实践知识, 注重整体思考, 因而将借助直觉体悟, 即通过直觉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的把握认识对象内在的本质和规律。而西方思维传统重视科学、理性、重视分析, 在辩论论证和推演中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直觉思维方式使中国人对事物的认识之满足于描述现象和总结经验, 而不追求对感性认识的深层思考与对现象背后本质的哲学思辨。[5]因此, 相比来说, 汉语语法不如英文语法体系完整、健全。

4、螺旋型思维与直线型思维

自古以来, 中国便有“天人合一”的道教信仰, 追求一种物我不分的境界, 相信万物有情。李信 (2003) 认为:“汉语的表达表现于文章之中, 较之西方, 往往显得含蓄深刻韵味深长,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古诗古文即使经过了精准的翻译, 都依然令西方人费解困惑的原因。”[6]而西方人的思维轨迹是直线的, 没有回旋, 也就没有对“合”的追求, 西方人主张天人相分, 认为事物之间彼此独立, 他们也重视和尊重这种独立性, 西方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向前发展向前变化的, 因此表现在说话、做事上, 往往显得直来直去、直截了当。[7] (张志雄殷焱, 2007)

三、思维差异折射下的英汉语言差异

英汉民族思维的差异直接导致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巨大差异。许钧 (1994) 明确指出:“思维对语言起决定作用, 许多语言现象的产生原因必须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中去找。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 语言反映思维, 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使各自的文字, 语言各具特色。”[8]

(1) 汉语的“意合”与英语的“形合”

中国人的整体综合性思维使得汉民族偏向综合思维, 把事物的各个方面综合成统一的整体进行思维, 在语言上表现为重意合。而西方人的个体分析性思维使得英美人士偏向个体分析, 强调语言符号之间的逻辑关系, 表现在语言上为形合。汉语重意合是指汉语句子主要通过字词的意义连结起来, 词语或语句的连接主要凭借语义或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来实现, 因此从形式上看, 汉语的句子结构松散, 短句和简单句多。英语句子的形合则是组词造句的外在逻辑形式, 强调借助语言形式来实现词语或句子间的连接, 因而句子结构严谨, 长句和复杂句较多。

(2) 汉语的“主动”与英语的“被动”

中国人的主体性思维体现在语言上是多用以人为主语的主动句, 而客体性思维的英美人士为求客观, 则会较多使用以物为主语的被动句。英语民族偏好客体思维方式, 即以自然为本体。而汉民族习惯于主体性思维方式, 即以人为中心来观察、分析, 推理和研究事物。因此, 汉语常用人称作主语, 当人称不言自明时, 就以“有人”、“人们”等泛指人称为主语的有灵主语。而英语中为了明确区分主体与客体却多用物称作主语, 也就是使用无灵主语。

(3) 汉语的“模糊”与英语的“精确”

汉语根据主观直觉, 从逻辑及上下文"悟"出关系来, 因此连句成章往往凭借作者的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 句中各意群, 成分内在关系的联结与呼应, 只要可以“意会”的, 很多的联系词都可以不出现。因此, 相对于英语句子而言, 汉语句子简约而模糊。而西方人思维讲究秩序, 其思维具有系统化, 组织化, 形式化的特点。西方人习惯严密的逻辑推理, 表现在语言上, 求结构的严谨与准确。

4、汉语的“曲折”与英语的“直线”

中国人的螺旋型思维体现在语言上则是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环境, 最后点出最重要信息, 句式呈曲线型。而英美人的直线型思维直接导致把要点放在开头, 然后再将其他信息补进, 句式呈直线性。

5、汉语“前饰”与英语“后饰”

英语民族重分析思维, 部分优先。汉民族重综合思维, 整体的优先。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逻辑上的这种逆向反差, 使得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时间, 地点等概念时, 修饰中心词的词序常常是完全相反的。汉语多把各种修饰语放在中心词前, 而英文则多有后置定语和后置状语。

四、结语

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差异并非源于种中西方人在大脑生理机能的不同, 而是由于中国与西方的经济发展、社会心理、民族特点、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等社会性因素不同造成的, 这其中文化因素是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重要根源。思维是共同的, 语言是民族的。语言和思维方式都属于文化范畴 (其核心为价值观) , 但又受民族文化和哲学观念的影响。不同的社会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观, 并孕育着不同的民族,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9]因此, 认识到思维差异对于语言差异的巨大影响, 并从思维差异着手研究语言本身或相关学科, 对语言学习者来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摘要:思维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而语言则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出发, 探讨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具体表现, 能够更好地向人们展示英汉语言在各个方面的不同, 进而促进英语学习者对两种语言的认识。

关键词:思维,语言,差异

参考文献

[1]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4

[2]刘宓庆.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1

[3]王德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4][5]连淑能.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6]李信.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航空工业出版社.2003

[7]张志雄、殷焱.中西哲学比较中的有效区域——从"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谈起,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7 (1)

[8]许钧.翻译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买卖双方的差异性思维 篇4

行业新动态

亚马逊目前正在筹备拟建立的网上艺术品销售项目,在其给国外媒体发送的官方信件中称,“今年夏天,亚马逊计划推出艺术画廊,顾客可以从其中购买原创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是由亚马逊所邀请的画廊提供的……我们已经得到了来自加入这一平台的画廊的大力支持”。亚马逊作为艺术品电商的后来者大有向艺术品销售网站Artspace和Artsy看齐之势,其所面临的竞争不可小觑。亚马逊至今未曾透露更多详细信息,其定位及经营策略尚不明朗。

5月20日,北京保利国际拍卖行与淘宝网合作首度开拓网络交易模式,推出“傅氏书画作品专场”,总成交额达276万元(含10%佣金),其中傅抱石的《听泉论道》经过61次出价以133.54万元成交。保利拍卖市场经理姜珂表示:“这次傅抱石家族作品拍卖取得的成绩让保利很欣慰,在纯线上展示无法看到原作的条件下,使用线上拍卖这种新的拍卖形式,居然能达到这样的参与热情,这说明了客户们对保利和淘宝这两大品牌的信任,也让我们非常有信心。”据悉,保利可能会参考此次拍卖形式,推出齐白石家族作品网络拍卖。

大家怎么说

@季涛:各有所长,网络拍卖艺术品只是尝试,问题还多。

@艺术经济学家马健:说到问题,线下拍卖的问题也是一大把。近年来,网络拍卖面临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看好网络拍卖的前景。

@沧海拾贝:虽然艺术品网上交易优势多多,但不可否认,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的暂时缺位以及信用问题等,仍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据了解,艺术品网络交易在法律法规方面还存在一定空白,因此易出现竞买者串通炒作、竞买者和拍卖公司相勾结等现象。显然,建立健全网络艺术品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已成为当务之急。

@xssjojo:最终落脚点在于信任度。他凭什么要相信你卖的艺术品是真迹,凭什么相信你卖的艺术品是实价的?想靠你的拍照,上传证书资料,人物简介解决吗?妄想,所有这些,消费者心里都会有个问号:你是否是作假的,是否是PS的。所以,如果这个疑虑消除不了,那么所有的动作都是徒劳。

@celia_airsea:真正做收藏的人要适应慢节奏,节奏一快就乱了。自己搞收藏的还是不要到网上买,靠网购的藏家一般无法真正进入收藏圈。这其实也反映了目前艺术品收藏界对艺术品电商的看法,这恐怕也是艺术品电商已经试水好几年却依旧不温不火的原因之一。

@Josephine_约瑟芬:它使得艺术品交易的领域扩大,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进来,这也是在线交易模式最大的优势所在。这是传统交易模式无法比拟的,传统画廊永远无法想象自己的商品每天被40万的消费者关注。

试谈中美商务谈判的差异 篇5

一、中美商人的特点是商务谈判的必要条件

1.美国客商在从事商务谈判中的特点

美国是我国的一个重要贸易伙伴,他们是我们在日常的国际商务谈判中常见的对手。总体来说,美国人的性格外向,开朗,表现为直率、自信、果断、热情,而且充满幽默感,但由于幅员辽阔,美国人受地域差异的影响,谈判风格迥异。

(1)东部地区商人的特点。东部有13个州,以纽约为中心、经济、金融、贸易一直处于领导地位,东部的居民以犹太人为主,特别是纽约市是他们聚居的地方(有二百余万犹太人),所以犹太人在东部的经济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由于犹太人的势力大,再加上他们的性格使然,在日常的商务谈判中,他们对什么都很苛刻,头脑灵活,具有商人意识,精通业务。

(2)南部地区商人的特点。南部12州土地广阔,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都十分丰富,自然资源主要以石油精炼、石油化工和海洋开发为主。南部人较为保守、随和,他们待人诚恳,直爽无欺;但有些商人较性急,喜怒哀樂形于色,心地好而脾气大;订合同也希望详细明了,但他们重视契约,也重视信用。

(3)西部地区商人的特点。西部是指以加州为中心的太平洋沿岸地区,相对于美国其他地区来说,西部开发较迟,商业经验也较浅;但西部资源丰富,财力也足,所以要开拓美国的市场,西部是一个上佳的选择。这里的商人生意经验略显生疏,契约订得详细、周全、明确;他们性格直爽,较容易进行商谈。而且他们往往做事亲力亲为,讲究信用,喜欢与人交往;在谈判过程中,能很快拍板作决定,和对手谈判十分认真,且重视契约合同。

2.中国客商在从事商务谈判中的特点

亚洲是世界经济发展和贸易的中心之一。而在亚洲的国家和地区东亚无疑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这里有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的日本,有在经济改革中最为成功的中国,以及除新加坡以外的亚洲“四小龙”的其他三个地区也在此范围。

(1)大陆地区商人的特点。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华文明。由于中国文化的渊源来自中庸儒学,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在谈判中有他们独特的风格。中国人待人注意礼节,重人情,讲关系,故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国人吃苦耐劳,具有很强的韧性;谈吐含蓄,不易直接表露真实思想;工作节奏总体不快,比较保守,不轻易冒险;工于心计、足智多谋。在谈判桌上,中国人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谋略,常常令其对手不敢轻视;在大多数时候由老板亲自出面谈判,即使在谈判之初由代理人或雇员出面,最后也要由老板拍板才能成交。

(2)港台地区商人的特点。港台两地的商人都是谈判中的高手,在谈判过程中,切入谈判主题较快,都是我们强有力的对手。在国际商场上,他们已经树立了独树一帜的风格。总体来说,他们都极重礼仪,喜欢在讨论实际内容前进行礼节性的拜访或送礼,目的在于建立良好的关系。但在实际的谈判中,台湾商人会平静、含蓄地与对方谈,在其间用“逐步紧缩”的方式与对方谈,所谓“逐步紧缩”是指开始大方,而后逐步缩小让步幅度;而香港商人则刚好相反,他们开始时坚持讨价还价,作出小让步,然后视情况增大幅度,这就是香港人在谈判过程中惯用的“逐步升级”的方法。香港人大多数热情好客,讲究礼节,注重身份地位,喜欢讨吉利,而且他们知识丰富,精于讨价还价,故有人称他们兼容了日本人的善于讨价还价,英国人的精明慎重,美国人的讲究效率的特点。

二、差异原因及注意事项

1.分析中美间的文化差异

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生活状况的显著改善,国际活动的日渐增多,国家与国家、人民与人民之间的交往日益趋于频繁。因此,我们无论是接待外宾来访或是自己出国访问、旅游,亦或者是像我们今天所要谈到的“国际商务谈判”,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我们了解该国的文化传统与习俗上,我们只有在掌握这些的基础上,处理事来才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庄子·秋水篇》云:“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作为世界三大文化体系之一的中国文化传统就像大海一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都会受到地理和历史的束缚。与中国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观念不同,美国人信奉的是为自己而活,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因此美国人挣钱的动力是为了享受生活,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质量,至于自己的父母或孩子,则不是自己关心的问题。父母有自己的养老金和社会福利,而孩子18岁就独立生活了,所以他们挣的钱尽可以放心大胆地花在自己身上。而中国人则不同,他们首先是为自己的身份而奋斗,有了身份后就拼命赚钱,当然挣钱不是为了享受生活,而是为了后人:儿子女儿、甚至孙辈。因为他们存在着这样的心态,自己这一代创业时吃尽了苦,应该让孩子生活得更好些。所以可以用一句话归纳上述中美两国人的区别:“中国人是为他人生活,而美国人是为自己活着。”这主要就是两国文化传统方面存在着差异所致的。

2.不同文化下应注意的谈判礼仪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不仅语言不同,其价值、立场、传统、风格、习惯、经历也有较大的差异。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其独特的言行举止、性格特征、思维和行为方式以及谈判风格。中国和美国在有些文化及社会差异上是根深蒂固的,这样就迫使我们在进行商务谈判时不但要了解对方国家的传统、文化及习惯,更要懂得尊重和迎合;这样才会有助于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美国人的谈判方式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这是由于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早期到达北美的欧洲定居者就自认为“美国是上帝的选国”,“是一块未沾染旧世界罪恶的圣土”,而生活在这块“上帝新选择的土地”上的人是“上帝的选民”。所以美国人拥有着这样的一种信念:即美国过去是,现在还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根据美国人的文化习

俗,我认为我们在与他们进行商务谈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美国人时间观念很强,赴约一定要准时。如果说不能按時到达,应打电话通知对方表示歉意。因为在美国人看来,时间就是金钱,如果不慎占用了他们的时间,就等于你偷了他们的美金。而他们有句谚语就是从中而来——“不可盗窃时间”。

(2)美国人不随便送礼,但却十分讲究包装。这是因为在美国包装和装潢对商品的销路具有重要的影响。给美国人送礼时,注意不要送双数,因为他们认为单数才是吉祥的。

(3)与美国人做生意,“是”和“否”必须清楚。这是一条基本的原则,当无法接受对方提出的条款时,要明白地告诉对方不能接受,而不要含糊其辞,使对方存有希望。

(4)美国人法律观念极强。美国人认为:交易最重要的是经济利益,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公正、最妥善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法律、依靠合同,而其他的都是靠不住的。

中美文化本质上的相悖,两者间的内在矛盾是产生摩擦的主要原因。而中美在经济利益上的相互补充又将两国吸引在一起,导致双方为文化上的歧义做出妥协。解决中美之间的问题,文化差异同样不是对决的理由;恰恰相反,中国文化经过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洗礼,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因此两国的商人在进行商务谈判时,应尽量做好准备工作,不让文化差异成为我们中美贸易关系长期友好发展的拦路虎。

三、结束语

以上详细分析了中美两国间的文化差异及其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这对任何从事跨文化商务活动的人都提了个醒。每个国家间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当人们在进行跨文化的商务谈判时,我们应克服一切困难,入乡随俗,知己知彼,共同努力创造一个能适应双方的经济文化环境。

总之,由于中美文化与习俗差异的影响,在谈判桌上各自的谈判作风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有时谈判桌上的困难甚至完全是由谈判作风的不同而导致的。因此,了解中美谈判作风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找到建设性的沟通渠道,发现导致彼此误解或对立的真正原因,并且有效地利用我们在谈判作风方面的某些优势,克服某些方面的弱点,积极驾驭谈判过程,把握谈判的方向和进度,使自己最终赢得谈判的胜利。

上一篇:稀疏自编码下一篇:音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