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之路

2024-09-20

创造之路(通用9篇)

创造之路 篇1

摘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最核心的理念。从这个理念出发,培养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健康身心、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是教育工作题中应有之义。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中小学美术学科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积极心态的育人价值正逐渐凸显。在这个背景下,上海市赵其坤美术名师基地的主持人和学员以“归真向上寻美——美术教育:开启学生心智大门”为主题,展开了讨论。他们对如何使美术教育回归育人的本源,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何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美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和观点。

美无处不在,美的形式众多:自然的美、生活的美、艺术的美……无论何种形式的美,都会有一个重要的元素贯穿其中——色彩。色彩是表达各种情感、理念和信息的载体,是艺术作品中最强有力的表现形式,它能够准确无误地表达出人们各种微妙的情感。认识色彩是人成长发育的必经阶段,对色彩的接触可以影响到人的主观意识。颜色使用可以影响人类的智力,恰当的色彩运用有利于调节心情,使身心获得平衡。因此,我想用色彩为儿童铺筑一条创造之路。

一、在美术作品上发现色彩的规律

小学美术学科的作用就是要指导学生在美术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欣赏美、感受美,同时尝试发现、认识美,体验、创造美。美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欣赏名家作品的同时,不妨看看大师们是怎样运用色彩的;在进行色彩训练时,提供图像资料,用比较生动的语言提示学生,帮助他们逐渐培养用色习惯,训练用色技巧。在课堂中,我一直会问到这样一些问题:“我们是不是要把所有的颜色都用到画纸上?”“看看画面中少了哪些色彩?”“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小学阶段的色彩教学方式主要有彩笔和颜料涂色两种。《申城秋色》的设计思路源于一个巧合。原教材要求学生认识秋天的色彩,观察秋叶的形与色,尝试利用树叶的形与色进行创作。利用树叶拼贴成画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而言,难度并不大。但在我教学时遇到一个问题——秋天的树叶大都枯黄、变脆,如果让学生收藏,方法不当就会影响创作。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既要符合季节的特色,又要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结合我校诗画语言教学的背景,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发现秋韵”“寻找秋色”“表现秋景”“感受秋意”四个环节。作业设计为让学生利用剪贴方法创作一幅关于秋天的装饰画。在“发现秋色”教学环节中通过媒体图片的出示让学生发现秋天的色彩不只是金黄色、橙色,在很多秋天的景观图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更丰富的色彩。

二、在文学诗句里寻觅色彩的描述

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对于色彩的描绘是非常凝练的。找出这些词句,一面体会字、词对色彩的表述,一面配合与诗句相关的图片影像,通过视觉感受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强化对色彩的认知和理解。

唐代诗人刘禹锡就在《秋词二首》中将秋天的色彩用诗句描述出来:“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这是《申城秋色》中“发现秋韵”环节中的一句话,我和学生们交流着关于秋天的诗句,聆听着秋风瑟瑟,秋雨沥沥,配合着一段空灵的乐曲,营造秋天的情境。适时地结合时令特征,利用与秋天有关的诗句、音乐、视觉图像等载体,激发学生对秋天景物变化的关注,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对申城秋色的表现,体验自然美和装饰美。

三、在悠扬曲声中感受色彩的美丽

在艺术审美活动中,音乐的音响与绘画的造型可以相感而相通,形成通感,用曹植《七启》中的话来概括它的特点:“画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

音乐的旋律有调子,色彩同样也有调子。康定斯基说“音乐与绘画之间存在着一种深刻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一直觉得合适的音乐将会成为美术课中的一剂催化剂,通过音乐的表述,可以衬托出一种画外音的意境。

在《走近敦煌壁画——看色彩》实践课中,让学生体会、感受敦煌壁画的特有色彩成为教学重点。为了配合教学效果和学生作画氛围,我尝试寻找不同风格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力求创设一种西域大漠的感觉。在多首乐曲中,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现代民乐《敦煌》深深地吸引了我……

整堂课35分钟,《敦煌》乐曲出现两次。

第一次出现在课的开头:哀婉的埙,演奏着一种淡淡的悲凄和感伤,展现出大漠的苍凉,配合月亮湖、敦煌石窟的图片,我缓缓地介绍敦煌的地理位置和壁画色彩成因的环节,由埙、萧、琵琶等乐器所织构的时空交融的世界里,高远、幽深,展现敦煌文化的悠久历史,此时眼前仿佛充满着灰灰的土黄、淡淡的灰蓝,让学生们感受到大漠的一望无际。

《敦煌》乐曲第二次出现在学生涂色练习环节,古筝婉转清丽,如流水琮琮,美丽动听;鼓声悠扬,笛声清脆,乐曲旋律时而铿锵有力,气势雄壮豪迈,时而委婉哀怨,历史变迁尽现眼前。此时,音乐仿佛让戈壁沙漠中现出绿洲,让我们看到了在天宇中舞蹈着的反弹琵琶、吹奏笛子的“飞天”壁画,把我们带进了历史的浪漫之旅,开始了“飞天”色彩的探求。敦煌壁画的色彩均衡、对称、反复、呼应、多样统一,体现不同时代创造出的不同性格的色彩美。如北魏的质朴、西魏的清新爽丽,隋唐的金碧辉煌,五代和宋代初期的热烈鲜艳以及元代的简淡闲雅等。真可谓是千变万化,绚丽多彩。随着时间的流逝,墙体驳落,局部色彩风化,使壁画的色彩斑驳淋漓,更增强了许多独特的魅力。我们的学生大多数都没有亲临其境的经历,但在苍凉的音乐烘托之下,他们似乎有所触动。

在美术教学中,我逐步融入与色彩知识相关的知识链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理解色彩所带来的情感体验。慢慢地,这些美学知识与素养渗透进学生的心灵,在提升个体的文化艺术修养的同时,为学生形成完美人格铺筑了一条道路。

创造之路 篇2

(一)一、“细察深思”,丰富对生活的认识

北京 王大绩

我一直认为,中学生作文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应是实现创意构想的合理化。那么,靠什么才能实现创意构想的合理化呢?我们认为,形成有价值的,逐渐清晰、豁朗,最终实现构想合理化的作文创造性思维,离不开“细察深思”,这也是在生活、生产领域和科学领域一切创造的必由之路。这方面,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实在举不胜举:从鲁班因被带刺的野草划破手掌而发明木工利器——锯,詹天佑在与友人一握之间触发灵感——发明火车挂钩这种种传说;到牛顿看到苹果坠地而打开万有引力定律的大门,瓦特发现壶盖被沸水冲起而迸发改良蒸汽机的思维火花这桩桩轶事,无不在述说着“细察深思”对于创造的决定性作用。

中学生,处于大致相同的年龄阶段;所处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大同小异;接触的教育思想、文艺作品和新闻传媒,也大致相同。这些也就构成了中学生相当趋同的思维模式。很显然,要想打破这种具有根本性质的单一思维模式,绝不是作文教学一家所能承担的,它需要极大地拓扩学生的生活及思想环境。但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对生活 “细察深思”的思维习惯,可以使学生丰富对生活的认识,从生活中汲取滋养,调动、激发学生的潜能,这无疑是有意义的。

让我们看一篇作文的片段。

[例文] 我竟在街上遇见了她----我最好的朋友。我们曾经是无话不谈的好友,是中考使我们分道扬镳。为此,我们都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并相约要永远保持联络。起初,她的信每周一封,给我枯燥的学习生活平添了无数亮点。到高二,信明显减少;进了高三,我们便像绝交一样,再没联络。而今我们竟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意外重逢。这是一种缘分,还是一种预示?‚许久不见,一向还好吗?‛笑容荡漾在她因惊讶而略微拉长的脸庞上。我们互致问候,接着,笑容消失了。沉默……世界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我的思维也似乎在这一刻僵滞。记忆中,我们之间从未出现如此尴尬的场面。我俩强迫自己去找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前段《铁嘴铜牙纪晓岚》,看了吗?你觉得王刚演得怎么样?‛‚我早不看那玩艺了……‛又是沉默----我们在尴尬中各奔前程。

这一作文片段描写的是旧交重逢已形同陌路的尴尬。其中对语言和神情的描写不精采之笔。但由于观察不够细致,细节不够丰富,使得文段身量不足,表情达意不够充分。从作文创新的角度评价,作者是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机会,一次展示和超越的机会。要展示和超越,要实现展示与超越的合理化,必须细察深思,丰富细节。在老师要求下,这位同学调动积累,细心回忆当时的情景,补充语气、神情、动作等细节,扩展了文段后半,从而将旧交殊路的尴尬,表现得更加惟妙惟肖。

[例文]我竟在街上遇见了她----我最好的朋友。我们曾经是无话不谈的好友,是中考使我们分道扬镳。为此,我们都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并相约要永远保持联络。起初,她的信每周一封,给我枯燥的学习生活平添了无数亮点。到高二,信明显减少;进了高三,我们便像绝交一样,再没联络。而今我们竟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意外重逢。这是一种缘分,还是一种预示?‚许久不见,一向还好吗?‛笑容荡漾在她因惊讶而略微拉长的脸庞上。我们互致问候,接着,笑容消失了。沉默……世界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我的思维也似乎在这一刻僵滞。[她下意识地拨弄着书包上的饰物——一只小树袋熊,小熊脖颈上的铃铛清脆地响着。“真可爱!”“是我妹……”又是沉默,][我伸手从她肩上拈下一根落发,他嘻嘻一笑:“谢谢……”] 记忆中,我们之间从未出现如此尴尬的场面。我俩强迫自己去找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前段《铁嘴铜牙纪晓岚》,看了吗?你觉得王刚演得怎么样?‛‚我早不看那玩艺了……‛[“忙吗?”“瞎混呗……”“留个电话?”我们各自解脱似的忙忙乱乱兜里包里地翻纸翻笔。“常联系呀!”“好好……”又是沉默——我们在沉默中“拜拜”。不经意间,一张纸条飘落到地上,我想起,那是他刚刚写的电话号码。弯腰去拾,竟是两张窄窄的纸条并在一起----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作者添加了三个细节。第一个细节是“小树袋熊”。“她”因无聊而“下意识地拨弄”;“我”因无聊而看他拨弄,听铃“清脆”的响声,有声无心地赞叹。而对她说的“是我妹……”,这有歧义的、模棱两可的话,并不追问个清楚;“她”呢?话到半截,戛然而止,也并无心把它说清楚。第二个细节是“拈头发”。“我伸手从她肩上拈下一根落发”,是有意无意地;“她”的“嘻嘻一笑”和道谢,也似真非真,是朋友之间绝对不需要的。第三个细节是“留电话号码”。提出“留电话号码”的动议,两个人都“忙忙乱乱兜里包里地翻纸翻笔”,把这当成一种摆脱尴尬的解脱;而对留下的电话号码,谁也没有珍惜,都在“不经意间” “飘落到地上”了。三个细节之后,“我” 那“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心理,就画龙点睛地,格外触发一股酸楚意绪。

原文段三百字多一点,经作者回忆追加,添了二百字,丰富多了,也生动多了。这“回忆追加”,实际是“细察深思”的过程,“细察深思”是丰富对生活认识的必由之路,也是使作文更富有思想、意趣的必由之路。

作文命题,尤其是命题给出的材料,从本质上说是生活的缩影,在作文构思中,也需要像观察生活实际一样,对它们“细察深思”。

应该记得1995年高考作文,命题是: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议论文”。阅卷实际表明,大量考生,以“不要只看到别人的缺点,也要发现别人的长处;不要只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立意。细察寓言诗,我们会发现,这种立意与寓言的寓意是不一致的。在这里,考生不是就寓意联系实际,展开议论,而是在阐述自己的思维定势、思维模式。

“细察”便是从实际出发,忠实于材料,忠实于生活:黄鹂羽毛美丽,鹦鹉模仿人言,能说是缺点吗?那恰是它们的优势啊;燕子冬季南飞,麻雀与人相近,能说是缺点吗?那只是它们的习性呀;至于将百灵声音悦耳说成动机不纯,将苍鹰高飞远望说成好高骛远,岂不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那喜鹊登枝,原没什么含义,是人赋予它一团喜气,却被说成“奴颜媚骨”,更是何其冤枉!

细察《鸟的评说》,我们会发现,它实际揭示了这样一种社会现象:人与人之间互相评说、指责,形成了一种怪圈,而这种评说又往往是主观臆断,甚至颠倒黑白的。正确认识这一点,才可能正确认识其危害与根源,进而提出解决办法。若再进一步深思,会认识到种种评说又各具特征:麻雀、苍鹰是以己之长度人之短,可以说是狂妄的片面指责;燕子是因己有短而责人之长,可以说是妒忌的恶意中伤;黄鹂、百灵是由己之长贬人之长,可以说是倾轧的凭空臆断;鹦鹉、喜鹊评说的似乎与己无直接干系,那么应是狭隘的无知妄说或庸俗的市侩习气吧?细察深思,在我们面前如同展开了一幅飞短流长的众生百态图。它与某种社会现状有时何其相似乃尔!认识到这一层,作文的思路,将会多么开阔,内容将会多么丰厚,也更贴近生活实际。作为有价值、有生活根基的创造性构思,它的合理化也便有了坚实的基础。创造,源于平凡的生活。创造性写作之泉,离不开生活之源。对生活细察深思的意识,是有效地提高洞察生活能力的基础意识,是把思想锤炼得更深刻的基本条件。唯有从“细察深思”起步,丰富对生活的认识,才能逐步走向明察秋毫、独具慧眼、见微知著、入木三分、洞若观火的境界。“细察深思”,不只是作文创造性思维的必由之路,它将使中学生在广泛的生活、学习、科研领域受益终生。让我们再看一篇作文。

[例文]

生活的遗憾----走进生活侧记

有人讲,生活就是尽情领受现实,无论它美好,还是严峻;也有人说,生活中充满着对往昔的追怀和

对未来的憧憬。但当我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味生活,我发现生活中竟也有不少遗憾。

高二时,有幸和老师去沙滩人民教育出版社做一个电视节目,闲暇里与几位同学一起到马路上走走。突然,有个同学冲我们喊道:‚看那,那几个字!‛我停住脚步,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一座旧式建筑的大门匾额上,几个大字赫然跃入我的眼帘——‚京师大学堂‛。好家伙!我心底一惊:这里竟然就是中国第一所大学旧址。一百年前,戊戌变法中营建的大学堂,今天仍然显得庄重威严。我怀着激动甚至有些虔敬的心情走上前去。大学堂大门洞开,我试探着跨进院子。这时,一位中年妇女从里面迎了出来。‚你们是干什么的?‛‚噢,是学生,想参观一下。‛‚别看了,没什么东西了,早改成煤气站了。‛那人语气颇有些不耐烦。‚煤气站?‛我顿时感到十分震惊。‚是呀,周围几百户人都指着它烧水做饭呢!‛‚为什么不保护起来呢?这可是……‛‚保护了!门口不是镶了块牌子?‛牌子?喔,门口是有一块写着‚文物……‛之类的东西。可这也能叫保护?我不便再问,退出门来。望着这古朴的大门,还有院里挨挨累累的一排排煤气罐,我还能说什么呢?也许这中华近代文明的摇篮应当让位于普通百姓繁衍不尽的生活?但这生活的变异却是无情甚至有些残酷的。中国百年近代教育的发祥地,演化为煤气罐虎踞的营盘,听起来有些滑稽,但却是我走进生活亲眼目睹的现实,让人无奈的事实,让人遗憾的生活的真实。

我默默回转过身,有些茫然地望着马路对面,不忍再回头一瞥。意想不到,另一项遗憾又展现在眼前。马路对面人行道实在狭窄,道边矗着鲜明的警告牌:‚此处禁止停车,以免阻碍交通!‛可偏偏就在这醒目的标牌前,示威似的,一辆黑色奔驰轿车安安稳稳地停在那里。行人纷纷绕行而过。轿车默默,车主安在?面对此景此情,同学有的叹气,有的摇头。一位同学操着看破红尘的口吻戏谑道:‚这也值得大惊小怪?瞧你们一个个‘如丧考妣’的!‛我们都笑了,可笑中带着说不出的苦涩与遗憾。

生活应该是随意的,可随意同样要有规则。生活又往往是无奈的,越是无奈越需要人的爱惜。否则,生活的遗憾将遍布全球,以至将我们淹没。我走进了生活,我发现了生活的遗憾,于是我警醒自己:让生活少些遗憾,多些美好,我将联合这个星球上的人们,共同努力。

[简评]这位同学写了“走进生活”所见到的两个镜头,两个稍纵即逝的极其普通的镜头。正是“细察深思”的意识,使作者能够捕捉到它们,进而写成这篇发人深思的作文,同时,也开阔了作者的眼界,丰富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

第一个镜头:“京师大学堂”变为煤气站。作者先是在同学的指引下发现:“一座旧式建筑的大门匾额上,几个大字赫然跃入我的眼帘——„京师大学堂‟”。马上“心底一惊”,旋即“怀着激动甚至有些虔敬的心情走上前去”,“试探着跨进院子”——这是观察的冲动和开始。接着,作者在文中记下了一位妇女的谈话和院中的景象。听和看,都是观察,伴随着细致观察,作者深入思考,正因为此,他才形成了强烈而深刻的感受:“也许这中华近代文明的摇篮应当让位于普通百姓繁衍不尽的生活?但这生活的变异却是无情甚至有些残酷的。中国百年近代教育的发祥地,演化为煤气罐虎踞的营盘,听起来有些滑稽,但却是我走进生活亲眼目睹的现实,让人无奈的事实,让人遗憾的生活的真实”

第二个镜头:禁止停车的标牌前,公然停着奔驰轿车。这次作者是在不经意间瞥见的。瞬间,他观察了标牌、轿车、行人和同学的反应,并马上与第一个镜头建立联系。“细察” 经“深思”,在作文中升华为这样一段议论和决心:“生活应该是随意的,可随意同样要有规则。生活又往往是无奈的,越是无奈越需要人的爱惜。否则,生活的遗憾将遍布全球,以至将我们淹没。我走进了生活,我发现了生活的遗憾,于是我警醒自己:让生活少些遗憾,多些美好,我将联合这个星球上的人们,共同努力。”

中国创造: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篇3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改革开放近30多年来,我们完成了从温饱到基本小康的飞跃,但传统的“中国制造”发展路径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中国制造”蜕变“中国创造”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没有“中国创造”,我们就不可能再去创造中国。

中国制造我为你自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保持了快速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快。一方面,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世界各国投资者来华投资,我国已经成为国际产业转移最主要的承接地,国内产业构成的国际性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统计显示,加入WTO以来,我国制造业出口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年平均增长30%以上。目前,我国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70%,沿海制造业发达地区甚至超过了90%,一些在行业内领先的国内企业,已经开始通过跨国并购建立企业发展的全球战略,国内行业国际化程度迅速提高,“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国际分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媒体经常传播的信息是中国制造的产品被西方国家“妖魔”化。这样的信息使我感到既气愤又自豪。气愤的是这些国家没有公正地评价“中国制造”,设置了新的贸易壁垒,这是不公平的。但是同时又感到自豪,200多年前鸦片战争的时候,他们是用枪炮打开中国大门。今天我们用和平的贸易手段,把中国制造的廉价和优质的皮鞋、服装和家电送入欧美市场,“中国制造”成为当地消费者最喜欢的产品。“中国制造”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我为“中国制造”感到骄傲。

记得有一次在意大利的商场里看到一款由河北白沟贴牌生产的高档包,标价为200欧元,对此我深感自豪。“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带动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也标志着中国经济开始走向成熟。

中国创造我对你向往

由于职业的关系,我跟几千名“中国制造”的核心厂商进行过接触。在顺德与中国家电界的企业家相聚的时候,我提出过一个问题:“你们成功了吗?”他们说:“我们已经成功了,因为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家电是‘中国制造’。”有数据为证,中国生产的彩电已占据全球50%~60%的生产份额,从这种意义上看 “中国制造”确实是成功了。但是我又问他们:“既然你们成功了,为什么一台DVD如果有10元利润,你们却拿不到1元,9元的利润都流走了?哪个企业把现有员工的工资调高50%还可以存活下去,请举手。”几百位企业家没有人举手。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资源相对稀缺、人口众多的国家,依靠传统的“中国制造”发展模式,能否支撑中国走向真正的富强和现代化,这是我对“中国制造”的担心,这也是所有中国企业家和理论界对“中国制造”的担心。

我曾就“中国制造”的发展历程做过一番研究。中国改革开放比前苏联、东欧地区和越南要早10年。当传统制造业从欧美、日本、韩国等地撤出的时候,“中国制造”迅速填补了空缺。但“中国制造”的利益从何而来?是靠高能耗、高污染,让我们的同胞拿低工资而获得的!尽管现在比过去要强很多,但是在整个世界经济利益的分配格局中,“中国制造”依然处于劣势地位。白沟生产中国50%以上的箱包,60%以上是贴着国际名牌出口的。我问过白沟的企业家,10年前生产一只箱包挣多少钱?他说5元,而现在只有5角钱,贴牌加工的收益在迅速递减。这意味着,沿着“中国制造”现有模式走下去是没有出路的,提高中国产品的品牌和技术含量,“中国制造”才有明天。

目前,我国制造业有100多种工业制成品的产量成为“世界第一”,范围包括钢铁、水泥、家电、通讯设备、纺织、医药、机械装备、化工等10多个行业,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我国虽然成为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在国际制造业的分工中,大部分“中国制造”处于加工环节,并且从发展趋势看,资源、能源制约和环境压力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延续20多年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工业增长方式在市场作用下必然会发生重大改变。

中华民族一直在面对许多的磨难,改革开放的近30多年让中国人看到了未来,但同时总能看到新的考验和艰难迎面走来。我们必须面对它,我们也无法不去面对它。随着人民币的升值,随着各种原材料价格的提高,随着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铁矿、原材料、石油进口国,“中国制造”的成本比较优势已经越来越小,留给我们可发展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怎样办?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是一条必由之路。

制度创新我为你呐喊

“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有什么差别?

从利润角度可以直观看到,拥有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中国创造产品可以有20~30%的利润,而加工制造一条领带的利润率不到1%。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技术、人才、资金、管理方面的差距。但我认为,这些都是低层次差别,二者的根本差别是制度。按我理解,“中国制造”有“中国制造”的制度,“中国创造”一定有“中国创造”的制度。

20多年前还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时,去安徽凤阳做了一次调查。同样一块地,一头牛,一个老农民,人民公社时期打的粮食不够吃,包产到户后可以卖余粮。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没有变,惟一改变的是制度。改革开放近3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制度创新才是最本质的创新。没有制度创新,就不可能有管理的创新,不可能有技术的创新,也不可能有新的生产运营模式的创新。

“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之间的根本差别存在于产权制度之中,进而又演化为一种文化差异。我们应该明白,计划经济打不过市场经济,资本经济打不过知识经济。当年在虎门我们被打败,我们总结是败在外国人的坚船利炮面前,但更应看到中国封建农业制度打不过欧洲先进发达的工业制度,我们是在制度面前败下阵来的。这一点从甲午战争可以看得更清楚,论装备我们不比日本海军差,可我们还是战败了,根本原因在于清帝国的制度落后上。

“中国制造”怎样走向“中国创造”?最关键的就是改变制度,把简单的资本制度变成资本与知识结合的制度,最终走向知识为主、资本为辅的制度,这才是“中国创造”在制度上的惟一出路。

今天中国制造业的领袖们确实穷怕了,他们多出身于农民。我们要让他们真正看到,只有在知识经济的制度下,才可能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我想每个人都相信中国会越走越强,这是我们的梦想。什么是梦想?梦想就是到最美丽的地方,得到最美好的东西。马丁·路德曾经做过一个梦,他的梦是:希望有一天山上奴隶的后代可以跟奴隶主的后代共叙兄弟友情。今天我们正在向这个方向走。当知识经济不断普及的时候,昨天的老板和昨天的打工仔,正在共述兄弟友情,从利益分配上很难看出谁是老板,谁是打工仔。他们所关心的已经不是谁多拿多少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怎么样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通过“中国创造”,实现中国人走向共同富裕的伟大梦想。

中国人只要跟美国人、欧洲人用同样的制度搞经营,加上中国人的勤劳和聪明,我们将无往而不胜。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国企业家在互联网领域的全面成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公司取得比美国公司更大的成功,是因为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创造了一千个以上的百万富翁。只要把简单的资本制度,变成成功的知识型制度,同样可以让传统产业变得非常强大。蒙牛的成功就在于蒙牛创造了几百个百万富翁,这就是制度的魅力。

创造之路 篇4

在我国, 工业4.0很多时候和《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等词同框出现, 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联?工业4.0的到来对制造业有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晓明。不同于对这个问题常见的讨论角度, 他将从知识创造这一独特的视角来带我们认识工业4.0。

从知识创造的视角来认识工业4.0

有人认为工业1.0到工业4.0, 分别对应的是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他赞同这种表述, 那么对应中国的企业, 如果按照从现状到目标的角度来看, 大部分仍处于机械化和自动化阶段, 少部分企业到了工业信息化甚至更高的阶段, 总体水平处于工业2.0阶段。

如果从物质要素的投入转向知识要素的投入对应的不同发展阶段来看, 我认为从工业1.0到工业2.0是物质加工的阶段, 也就是需要投入的物质要素是诸如厂房、生产设备、仓储物流设施、车辆、工具等。而非物质要素包括数据、信息、品牌、软件等可以体现在工业3.0 (信息化) 和工业4.0 (智能化) 的要素, 我们可以把这些非物质要素称为知识性要素。早在上世纪90年代, 在OECD国家中, 非物质要素的投入已经超过了物质要素的投入, 这符合技术进步的趋势和工业化阶段转换的方向。信息化和知识化方面要素的投入对经济增长和工业效率的提高很有帮助。

这是从逻辑上来认识当前工业依靠物质要素的投入向知识性要素投入的转换过程。

再来看信息化, 它有一个金字塔结构, 底层是数据, 中层是信息, 塔尖是知识, 意思是通过大量的数据基础, 从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 通过这些有用的信息综合集成为有价值的知识。这是我所说的知识创造的含义。

站在知识创造这个制高点上去理解“十三五”规划中和制造业相关的概念, 比如“创新驱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大数据这几个战略发展方向, 或许能把我国制造业的未来路径看得更加清楚。

工业4.0和知识创造是什么关系?

知识创造并不是新提出来的概念。1995年, 日本一桥大学的野中郁次郎和哈佛大学的竹内弘高合写了一本书《知识创造的企业》, 在这本书中提出了知识创造和知识管理的理论体系。两位教授认为, 知识创造的源头在于个人头脑中的暗默性知识 (Nowhow) , 知识创造主要沿着两个维度进行:一个维度是个人的知识组织化、社会化;另一个维度是暗默知识的表出化、形式化。在这里, 暗默知识是不容易进行编码的知识, 一般存在于个人头脑里或者是组织内部。

从制造业的角度看, 德国、日本很多制造业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是暗默知识, 我们知道德国、日本有很多中小企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被称之为隐形冠军, 就是凭借工厂层面的暗默知识;德国的学徒制, 通过师徒之间的现场示范和口口相传, 在组织内分享和传播的也是这种暗默知识。形式知识是经过编码和加工转换的知识, 这样的知识存在于组织外部或社会中。工业4.0与知识创造的关系就是借助新的技术和管理, 沿着两个维度加速个人知识的组织化和社会化, 加速暗默知识的表出化和形式化。未来产业互联网是主战场。

如何从知识创造的角度来理解“互联网+”?

如果按大的板块划分“互联网+”, 他认为一类是现在互联网普遍发挥作用的领域, 叫消费互联网, 加的是生产的后端, 比如电商专注销售环节、服务等领域, 它们把制造业创造出来的价值进一步实现和放大。另一类是直接创造价值的制造业产生的产业互联网领域, 未来十年产业互联网将成为互联网发挥作用的主要阶段和主要领域。在消费互联网领域, 电商颠覆实体店, o2o颠覆传统电商模式, 但是到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到底是“互联网+制造业”还是“制造业+互联网”, 制造业和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关系?我认为信息化和知识创造的二分法或许可以回答这些问题。

日本和德国把其竞争优势的来源归结为知识创造, 大量的暗默性的知识来自生产一线、车间或者研究项目小组。

而现在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芯片和数据的计算储存能力以及处理方式的变化等对信息技术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可以将它们简单归纳为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概念, 更加快速大量的信息来源和计算方式使得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创造的过程发生变化, 这对制造业产生了新的影响。知识创造的场所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是美国的再工业化, 它重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与德国和日本的路径不同, 它把借助物联网、大数据或者云计算作为知识创造的一种方式, 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暗默的知识尽可能向形式化知识转化, 希望打破组织界限, 通过知识的集成和融合来创造新的知识和新的价值。

未来, 制造业的国家竞争其实是知识创造能力的竞争。日本、德国是基于工厂层面暗默知识 (工匠精神) 的制造业大国, 工业4.0推动暗默知识组织内的形式化和集成化。美国是互联网大国, 工业4.0动暗默知识平台上 (云上) 的连接化和系统化。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云 (平台) 和端 (企业) 的竞争, 哪一方会胜出, 现在还没有答案。

在我国, 处在科技领先位置的企业已经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创造, 海尔集团提出“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的理念, 利用HOPE开放创新平台将资源方和活跃的用户方以及相关产业的设计人员引入, 通过用户和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提出建议的方式做产品设计, 从内部的跨部门设计扩展到外部广泛汲取建议, 这是从封闭到开源、从单一产业到多学科、从单向到网络式的转变。

如何从知识创造的角度看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制造2025》是大的制造业概念, 中国制造业的体系较全、规模较大、门类较多, 所以要根据制造业的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路径, 不能一味地强调智能化, 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找最适合的技术, 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中曾提出的先进适用技术。现在大的分类可以分为流程性的制造, 像化工、钢铁等行业, 是一个生产流程, 相当于一个串联的制造。而离散制造, 像汽车、家电等, 先是生产很多零部件, 然后进行组装, 相当于一个并行的制造。未来根据行业的特点、规律、不同的发展阶段来出台更加精准、适用的政策效果会更好。

从知识创造的视角来看有几方面的启示。

第一, 虽然德国、日本和美国都是实体经济再工业化, 强调制造业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 我们要认清它们在工业路径上的差异。

第二, 要借鉴两方面的经验, 一方面, 中国从场所方面获得的暗默的知识还是要扎扎实实地用工匠精神来做的, 处于工业1.0和工业2.0这样阶段的企业不可能不具备这些知识, 就直接跳到信息化、知识化阶段, 信息化只是能提高效率, 需要有传统的制造技能, 才能有助于优化和提高效率, 如果没有基本的技术, 也就没有效率提升的基础和源泉, 《中国制造2025》中专门有强调基础原材料、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的内容, 要求我们把基础打扎实。另一方面, 我们需要有这样的战略高度, 我们现在主体虽然在工业2.0时期, 但是也要看到未来信息化和知识创造的趋势。站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战略的制高点来看待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这样方向才会清楚, 不会走偏, 路径也能看得清楚。

创造之路 篇5

一、发现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美的意识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实践中,我把美术和自然相融合,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嬉戏,获得审美的愉悦感。

案例一【设计·应用】寻找五彩缤纷的秋天

美术课上,孩子们在校园里寻找着秋天的足迹。“老师,你看,杨树的树叶都成金黄色的了。”“老师,地上还有好多的树叶。”原来孩子们对秋天的树叶发生了兴趣,于是我说:“这片杨树林远远看上去像什么啊?地上的落叶又像什么呢?”学生们开始兴奋讨论起来,有的说像一幅油画,有的说像天边的云霞,还有的说地上落叶是一层漂亮的厚地毯。我让孩子们捡几片最喜欢的落叶带入教室,我把叶子粘在卡纸上,又用彩笔进行添加,一幅美丽的河中小船展现出来了。我说,今天我们就用秋叶制作一幅新颖有创意的作品,可以小组合作,题材不限。他们有的用杨树叶子设计起了时装,有的用梧桐叶添加几笔画出了孔雀,有的小组合作用紫叶李拼贴起鸟儿的羽毛。教室里瞬间变成了艺术的作坊,每个孩子都神情专注地投入到创作过程中,全然忘我地进入到了艺术的天堂。他们发现了秋叶中蕴含的美,创作出神奇的艺术作品。

大自然的丰富资源激发了孩子们无限的探索欲望,给儿童带来了无限的启迪。借助自然,研究自然,通过创作抒发了孩子们的美好情怀。

二、学会欣赏艺术作品———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儿童,当他们懂得美,并能欣赏美的时候,他们的心灵就会得到陶冶,培养他们对艺术本质的理解,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同时,在对艺术的欣赏中、体验中,逐步形成科学的审美情趣,就会促使他们去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案例二【造型·表现】我也来当艺术大师

(1)问题选择———凡高的画有的看起来活泼明亮,有的看起来忧郁,我也画一幅比一比,看谁画的好。

(2)组织形式———分正方与反方两组,以“挑战大师”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大师作品鉴赏探究。

(3)研究形式———学生与凡高对话,进行绘画创作比赛。我把参加活动的学生作品挂在黑板上,大家一起欣赏、点评。这种研究形式,使他们了解大师的生平事迹,学生们在艺术的海洋里畅游。

(4) 研究成果———我也来当艺术大师,不迷信权威,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让他们懂得大师也是人,我们也能够成为大师的。

“我也来当艺术大师”使学生在欣赏名画时感悟美的风格、美的内涵、美的手法,在模仿大师中,产生创作的激情,培养多角度表现美的意识与能力。

三、创造的能力———美术实践活动的力点

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思维,需要合适的载体或活动来培养,创意作业就是一个很合适的途径。美离不开创造,创造产生美。如《我设计的自行车》中利用课外时间先让学生骑骑自行车,观察自行车,了解其内部构造,上网或询问科学老师自行车原理是什么?还有什么外形独特新奇的自行车?感受商品将艺术性、科学性相融合的重要性,感悟产品的更新及人们对功能性和艺术性的追求。

案例三【设计·应用】校徽设计

美术课上,我让学生自行搭配组建一个虚拟的设计公司同时也担任校方代表人员角色,组内每个人都要担任角色设计校徽,通过组内讨论选出最出色的代表上台,作为设计师讲述自己设计寓意,向其他学生推销自己设计的校徽“,校方代表”可通过竞标方式购买下校徽。从教学的整个过程来讲,我感到与其说学生是在完成作业,不如说在幻想着自己在他们理想中的学校上学。学生们有的用蜡烛,用小刀在上面雕刻,有的用彩纸剪出图案拼贴在光盘上,还有的用橡皮泥,将不同颜色团成细长条,挨个粘在一起最后滚成一个像彩虹一样美丽的圈。通过这次实践,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设计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

在竞标游戏中,面对一个寻常的生活场景时,他们多了一份审美的体验与收获,在表现美的过程中,他们的作品就能包含更多的思想与情感的元素。

创造之路 篇6

一、以档案法制宣传教育为主线, 有效提升社会知晓率

自国家颁布《档案法》以后, 我省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制定了《黑龙江省档案管理条例》。近年来, 国家和我省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 不仅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也规范了各级档案管理工作的秩序, 保障了档案工作有法可依。但是, 如果全社会和公民的档案法治意识不强, 势必会影响档案工作的法制化管理和依法治档工作的进程。双鸭山市档案局面对这种症结, 积极探索档案宣传工作新方式, 立足档案, 面向社会, 充分调动全体公民积极性, 参与依法治档工作,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外部环境。一是把宣传与服务相结合。我们在以“走进民生、贴近民众、关注民情、解决民忧”为主线开展档案服务的同时, 以查档群众为主体, 在服务大厅和走廊悬挂相应的档案法律法规图片, 并向查档群众宣传档案的相关知识, 使群众了解档案就在身边, 知晓依法治档利国利民。二是树立权利义务相统一、以权利为本位的理念。多年来, 双鸭山市档案局利用国际档案日、《档案法》颁布纪念日和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契机, 通过设立展台, 摆放宣传板、悬挂条幅和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 重点宣传档案法律法规中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权利, 使人民群众知晓档案权利, 促进人民群众树立起档案法治意识。三是将宣传与教育培训相结合。为了使依法治档深入人心, 双鸭山市档案局找准切入点, 将法制宣传工作落实到基层单位。2011年以来, 双鸭山市档案局采取业务培训、专题研讨、座谈会等形式, 精心筹划组织, 总计有500余人次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参加了业务培训。尤其是2014年, 双鸭山市档案局和双鸭山市委党校联合发文, 共同组织全市60余家单位的档案业务人员参加培训,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通过几年来的业务培训, 不断提升了基层档案工作人员依法治档的理论水平和档案管理能力。四是多管齐下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宣传强化依法治档工作。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众多的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网站等构成了社会的联系纽带和资讯传播平台, 这些平台覆盖面广, 传播力强, 受众面广, 影响力大, 我们注重发挥各级各类报刊杂志、网站平台等载体的优势, 构建多形式推进、立体化覆盖的档案法律传播网络, 以提高档案的社会宣传效果, 尤其是近年来, 为了强化网络宣传功能, 增强档案宣传实效, 双鸭山市档案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大力开展网站建设。由专职人员负责网站维护和管理, 及时更新栏目内容。通过网站建设, 不仅优化了栏目设置, 丰富了网页内容, 更使局网站成为宣传依法治档工作的基础阵地。仅近几年, 双鸭山市档案工作者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网站发表文章、信息500多篇次, 扩大了依法治档在社会和群众中的影响范围。

二、以档案制度建设为保障, 为依法治档工作护航

近几年, 双鸭山市档案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档案工作基本走上了健康、快速有序的法制发展轨道。双鸭山市档案局结合具体工作, 从建立健全制约机制入手, 制定了一系列的档案规范性文件, 更加有效地开展依法治档工作。先后制定了《双鸭山市档案资料移交档案馆管理办法》、《双鸭山市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方案》, 出台了《双鸭山市档案行政执法处罚公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档工作几项标准》、《双鸭山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办法》、《双鸭山市民生档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管理办法。这些办法的制订, 使双鸭山市的依法治档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保障了全市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以档案接收、利用为基础, 发挥档案的经济社会价值

双鸭山市档案局严格落实《档案法》、《黑龙江省档案管理条例》和《双鸭山市档案资料移交档案馆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不断畅通档案接收渠道。注重收集社会关注、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公开文件、民生档案, 并向社会开放、提供查阅咨询服务。据统计, 自2010年以来, 共接收各类档案资料1万余卷, 6万多件, 占馆藏比重的10%;接待查档人次也从2000年的300多人次, 增至2014年的2 000余人次, 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 双鸭山市档案局还关注社会对档案信息的不同需求, 有针对性地选题, 加强史料编研工作, 先后编印了《双鸭山之最》、《双鸭山市历届党代会基本概况》、《拓印———中国共产党双鸭山60年》等档案史料, 较好地发挥了史料记忆历史、传承文明的作用。

四、以加强档案安全管理为后盾, 保障档案存放安全

双鸭山市档案馆在各类档案的收进、移出、整理、分类、编号、上架保管等方面, 严格按照有关档案管理的标准执行, 努力做到档案归档及时, 案卷整理规范、标准, 并有完备齐全的交接手续, 进一步规范了档案管理行为。同时, 为了加强库存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 市档案局按照国家档案馆技术规范要求, 坚持“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 积极落实“十防”措施, 建立和完善安全预防机制。严格执行档案安全管理制度, 档案进出库房严格登记, 值班值宿按要求到岗, 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头。强化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以改善档案库房保管条件为突破口, 在原有监管设施的基础上, 安装多重防盗门和安全监控系统, 实现了24小时监控, 168小时留存备查, 为档案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由于制度落实到位, 措施具体有效, 市档案馆自建馆以来没有发生过档案遗失污损和办公物品被盗事件, 确保了档案安全管理存放。

五、以档案行政执法为助手, 提高依法治档水平

推进档案行政执法是依法治档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贯彻落实依法治档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几年, 双鸭山市档案局在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中不断摸索探新, 2011年, 双鸭山市档案局实行分头指导、交叉执法的工作方式, 在文档科、科档科和法监科3个执法科室认真指导本科室所属基层单位的同时, 打乱执法监管单位范围, 互换检查对象, 有效规避了人情徇私、监管不利的不良现象, 保证执法过程的严肃、公正, 实现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的灵活性。2012年, 双鸭山市档案局又抽调了业务过硬、年富力强的工作人员, 成立了档案行政执法办公室, 重组整合执法力量, 在服务指导的基础上, 严肃执法监督, 构建了集中执法、分类指导的新格局。多种执法形式相结合, 有力地促进了档案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促进了档案工作有序发展。据统计, 2011年以来, 双鸭山市档案局共检查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209家, 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62份, 下发处罚决定书12份, 并对整改不力的单位进行了处罚处理, 打开了双鸭山市档案局行政执法工作的新路径。

六、以优秀典型示范为动力, 增强依法治档的责任感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能够产生不可替代的示范、鼓舞和引导作用。双鸭山市档案局根据《档案法》的相关规定, 不定期表彰本系统、本单位有突出贡献的档案工作者, 要求全体同志以先进人物为典范, 牢固树立“学榜样、做榜样”先锋意识, “靠有为争有位”的进取精神, 增强档案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 推进全市依法治档工作。

创造之路 篇7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特点,重要性,经验,路径

服务业按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根据英国经济学家M.J.Healy和B.W.Ilbery的界定, 生产性服务业指的是为其它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国内经济学界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上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描述, 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指, 生产性服务业是围绕企业生产进行的保障性服务, 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产业范围涵盖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技术研发、法律服务、会展服务、广告服务、管理咨询、教育培训、电讯与信息技术服务、工程设计与维修等。生产性服务的特征是被企业用作生产商品或提供其他服务的生产过程的投入, 是纯粹为企业生产而提供的中介服务, 其消费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产品, 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有效服务。与生活性服务业相比, 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高智力、高集聚、高辐射、高就业的现代服务产业。因此,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与重要组成部分, 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 要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 细化深化专业化分工, 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当前, 准确把握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及特点, 全面认识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借鉴国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经验, 积极探索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路径, 对于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我国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 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是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必由之路。

1 生产性服务业的形成、发展与特点

1.1 生产性服务业的形成与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专门为生产和商务活动提供服务的服务业,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其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成本优势基础上的专业化分工的深化, 以及企业外包活动的发展。如果将企业视为一个生产函数, 那么企业需要组织多种要素, 如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等, 才能够生产出产品或者提供服务。同时, 企业又必须寻求成本的最小化, 即通过获得成本优势来赢得市场优势。在具体生产过程中, 企业需要对各种生产要素做出“做”或“买”的决定, 即是在企业内部生产还是从外部市场上采购, 这一决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结构、制造方式、组织结构以及区位选择。对于企业而言, 如果外部组织能够“做”得更有效率, 同时成本更低, 那么此项活动就应该由外部组织来完成;反之, 如果企业自身能够做得更好, 则应该选择自己做。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就曾探讨过企业和市场的边界, 并引入了交易费用这个概念, 来对企业内部化和外部化的活动进行解释。科斯认为, 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 产品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之间交易数量将会扩大, 只要劳动分工的边际收益大于交易费用的边际增长, 那么劳动分工就会进一步细化, 同时还会促进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如果我们进一步将内部化——外部化的概念引入, 就可以发现,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本身事实上就是内部化——外部化的活动特征变迁的过程。生产性服务业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 (见图1) : (1) 种子期。在种子期内, 制造业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生产性服务基本上是由企业内部提供的, 还没有形成一个外部的生产性服务市场, 但是, 知识密集型和创新型的制造业企业已经对生产性服务产生了极大的需求。 (2) 成长期。在成长期内, 外部的生产性服务市场逐步形成, 制造企业的内部活动逐步开始外部化, 同时, 外部生产性服务供应者之间的竞争也开始表现出来。该阶段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 不仅有那些知识密集型和创新型的制造企业, 还有那些知识密集和创新程度相对较低的一般性制造企业。需要注意的是, 成长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又表现为两类特征:①成本驱动的成长模式, 主要指那些标准化和日常性的生产性服务业;②差异化驱动的成长模式, 主要是信息和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 (3) 成熟期。成熟期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细分程度更高, 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也更高, 既有标准化的服务, 也有定制化和创新型的服务。[1]

人类社会经过工业社会发展到后工业社会 (或者说是信息社会) , 相应地经济活动也由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服务业尤其是以金融、物流、信息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日益紧密, 并呈现出互动发展的趋势[2]。 (1) 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品中服务投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如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信息服务、员工培训服务、研发和销售服务的投入日益增加。 (2) 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主要体现在: (1) 制造业的产品是为了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 如通讯产品和家电等; (2) 随同产品一起出售的有知识和技术服务等, 最明显的就是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紧密相连; (3) 服务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 服务的需求与供给指引着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方向。实际上, 在制造业服务化的同时, 服务产业化的趋势也逐渐明朗, 某些信息产品可以像制造业一样批量生产, 形成规模经济优势。例如, IBM公司在20世纪90 年代成功由制造型企业转型为服务型企业等均有力说明了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关系。一些学者认为,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两者将会呈现互动融合发展趋势。

另外,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 从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来看, 生产性服务在制造领域的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最初以辅助管理为主的润滑剂作用, 发展到20世纪70~90年代以管理支持功能为主的生产力作用,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 转向以战略导向功能为主的推进剂作用, 见下表。

资料来源:根据李江帆 (2004) 整理。

1.2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点

一般来讲, 在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以发展住宿、餐饮等个人和家庭服务等传统生活性服务业为主;在工业化社会, 与商品生产有关的生产性服务迅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产业, 是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国际经验表明, 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多的是靠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制造业对服务业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伴随着制造业的“服务化”, 生产性服务得以迅速发展。不同经济发展阶段,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1.2.1 工业化初期阶段

从全球工业发展历史看, 在工业化初期阶段, 制造业是产业的主体, 制造业企业进行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生产性服务大部分是由企业内部提供, 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以交通、运输、邮电等行业为主, 这些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为工业生产提供必要的辅助服务。

1.2.2 工业化中期阶段

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 制造业迅速发展, 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生产的中间环节, 对从事工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了更广泛的需求。这一阶段, 除交通、运输和邮电等行业进一步发展外, 金融、保险和物流等生产性服务行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1.2.3 工业化后期阶段

随着制造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 企业内部的服务项目不断分离出来, 广告、咨询调查、中介、营销等商务服务业发展较快。同时,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调整加快, 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移动增值等一些新型业态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

1.2.4 后工业化社会阶段

在后工业化社会, 高技术产业成为主要的支撑产业, 经济由制造业经济转向服务业经济, 服务经济全面发展并日趋成熟, 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 逐步向服务化社会迈进。这一时期, 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行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科技研发、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等现代知识型服务业加快崛起为主流业态, 而且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后工业化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

2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重要性

建国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经济总量2009年跃居世界第2位, 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并享有“中国制造”的美誉。与此同时, 我国却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并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 节能减排的任务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严峻, 这种状况的产生, 与我国产业结构总体偏重、重工业发展偏快直接相关。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以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增长为主的发展, 能源和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日益突出, 成为未来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后, 实现“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推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必须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

2.1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中国制造”的转型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或世界制造中心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但“中国制造”也面临创新不足和附加值低下的现实矛盾, 不仅面临内部的资源、环境等条件制约, 也面临日益增加的外部摩擦。从生产性服务的特殊功能出发,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创新对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尤其具有关键的意义, 具体来说: (1) 现代工业和制造业已经广泛融入研发、产品设计、品牌策划等生产性服务业成份, 对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2) 现代市场营销服务不仅可以发现市场需求, 还具有创造市场需求的功能, 对于企业开展市场需求导向的创新活动具有重大影响; (3) 现代金融服务和专业服务等都是企业创新必不可少的条件; (4) 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广泛应用了信息技术成果, 是产业创新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促进城市产业升级, 提高“中国制造”的水平

当前, 我国城市还集中了不少的传统加工制造业, 这些行业不仅占地多、污染大, 而且产出少、科技含量低, 决定了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必须从城市入手。加快城市经济发展转型, 用生产性服务业改造并提升低端产业是大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趋势。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能够很好的解决城市制造业外迁后的产业接续和产业替代问题, 有助于占领产业发展的高端, 提高产业结构中高端、高效、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 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动力。如电子商务、互联网出版、远程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创新了商贸流通、新闻出版、教育等服务业的发展模式, 对于行业效率提升、发展质量提高及内部结构优化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 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与高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等其他产业形成良好的融合与互动, 对高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产生渗透作用, 不断提高城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例如, 软件和计算机服务业逐渐渗透到现代制造业中, 能够极大地提升现代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研发设计服务业在产业链条上处于上游和高端环节, 能够通过研发攻关和创新设计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产品附加值, 进而增强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

2.3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促进服务业的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 提升“中国制造”的附加值

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原先作为企业内部的研发、设计、会计、营销、咨询等服务职能部门分离出来的。生产性服务业由“内在化”向“外在化”演进的趋势, 是专业化分工、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这一演进趋势得以实现并延续下去的内在机制, 在于分工产生的收益大于因分工产生的交易费用。企业能否将制造业产品价值链形成过程中的某些业务外包, 主要取决于成本、收益和需求。从成本角度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任何通过市场达成的交易都存在成本, 当交易成本低于内部的管理成本时, 企业的部分业务就会外包出去。从收益角度看, 企业活动外包克服了公司内部的零件和服务生产者缺乏改进商品和服务质量的动力的问题, 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从需求角度看, 在现代制造业工艺日趋精细复杂、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之下, 要适应日趋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 它就必须把资源配给到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方面, 集中力量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也就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市场化水平的提升。

2.4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地位, 获取更多的比较利益

我国在国际产业链条中处于中低端, 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利益更多地流向发达国家, 我国直接获益相对较少。其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凭借其先进的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高水平的研发和市场营销能力控制了全球生产网络和价值链, 取得了支配权。我国如能尽快提升生产性服务水平, 将有利于逐步改变这一局面, 推动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战略从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的静态比较优势模式向发挥人力资源综合优势和培育人力资本的动态竞争优势模式转变, 获取更多的比较利益, 提高我国的国际化水平。

2.5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助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更好地实现“中国创造”的目标

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也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必须摆脱过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 (即“三高二低”) 的工业化道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1) 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为新型工业化提供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 占领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 不断挖掘经济效率提高的源泉。 (2)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有利于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应用, 促进产业技术进步, 更好地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加快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更强调生态建设、环境保护,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道路。以知识和信息密集为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 将大大降低经济增长对资源投入的依赖,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经济,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更好地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发展目标。

3 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必须借鉴国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经验

近年来, 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的比重要超过60%, 其发展速度也明显快于消费性服务业, 特别是金融、保险、物流、运输、信息、商务服务发展最快。1980~2004年, 全球服务贸易规模从3600亿美元扩大到21000亿美元, 增长了近5倍, 增长的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同样, 金融服务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不仅市场规模越来越大, 而且一些新技术也在金融服务业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 金融服务业也表现出多元化、集群化、信息化、网络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综合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生产性服务业发达国家的做法, 主要有以下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3.1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 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保障

为了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 就制定了一系列法规, 逐步放宽对公路、铁路、航空、航海、物流等运输市场的管制, 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运输费率下降、服务水平提高。在促进服务业发展方面, 美国、英国、日本等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或专业资格认证程序, 从制度上保证了人员的业务水平、服务运作的规范化进程以及契约签订的严谨程度。在信息技术推广和应用方面, 日本制订了《IT基本法》, 美国有《电子政务法》、《统一电子交易法》、《联邦信息安全法》等。

3.2 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发展

从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来看, 它们都通过组建行业协会的形式来加强和完善生产服务业市场的管理。例如, 美国物流协会由个人和公司会员组成, 拥有3000多个会员。这样的协会不仅协助政府做好物流规划、制定政策、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同时还开展物流研究, 指导行业发展, 举办交流活动, 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各种专业培训, 为物流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

3.3 建立完备的基础设施, 制订相关技术标准, 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从发达国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看, 基础设施建设是生产性服务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德国政府通过应用新的通信技术来帮助改善物流并促进装卸, 促进货运代理和运输商之间的合作。在企业相关的认证体系方面, 美国现有55种认证体系, 日本有25种认证体系。在技术标准方面, 英、法、德等采用国际标准已达80%, 日本已达90%以上。

3.4 建立多层次、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体系

美、英、德、日等国, 都建立了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和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体系, 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大量的专业人才。多层次的专业教育, 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同时, 在行业协会的组织和倡导下, 还全面开展了在职教育, 建立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它们通过确立了专业人才能力开发和客观评价的体系引导培训教育工作, 并从世界各国引进生产性服务领域的专业人才, 促进生产性服务领域的人才的流动。

3.5 政府非常重视对企业的咨询与培训, 对企业发展进行指导

英国政府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扶持重点不是拨款, 而是非常注重对企业的教育和指导, 着重帮助企业管理层认识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英国政府在每个地区建立了顾问署, 作为专门的企业管理和咨询机构。在全国雇佣了1千多名有公司背景的退休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为高层顾问, 负责帮助企业制订发展计划, 引导企业改变经营策略。同时, 积极开展企业高层培训, 由企业自己报名, 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此外, 英国政府每年投入1.5亿英镑, 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和资源服务的平台——企业网。

4 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必须探索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

我国庞大的工业体系对生产性服务业产生了巨大需求, 而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战略转型, 亟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由以“硬性”投入为主转向以“软性”投入为主, 获得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力支撑。当前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更好地实现“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要加快对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步伐, 积极引入和强化市场竞争, 建立健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服务体系, 强化产业关联,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机制 , 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构建层级区域分工格局, 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4.1 加快对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步伐, 积极引入和强化市场竞争

对电信、铁路、民航、邮政等自然垄断性行业, 允许非公有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 但不能控股和独资;也可通过引入“特许经营权”拍卖和招标等机制按“准市场化”思路运作。对教育科研等事业性垄断行业, 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 按公共性、准公共性、营利性进行分类改革。改革意识形态垄断行业, 对较强意识形态服务部门, 如通讯社、报刊社、出版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等, 由国有资本掌控;对较弱意识形态服务部门, 如出版物的印刷、发行业务, 新闻出版单位的广告、发行业务, 广播电台的节目制作业务等, 允许非公有资本以参股形式进入;对大量中介服务业、咨询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行政性垄断行业, 按照中介、咨询和信息服务业的运作规律来运作。此外, 加强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统筹管理, 建立法律法规体系, 健全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制定行业标准,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使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在产业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2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这一无形之手, 更要善于运用产业政策引导这一有形之手。借鉴制造业产业政策的成功经验, 着力构建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 (1) 加快清理妨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结合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 进一步清理现行服务业法律、法规和政策中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内容。 (2)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切实将“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努力形成政策限制少、产业间公平发展、不同所有制平等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 (3) 加快实施支持性的财税政策。对于服务外包, 可考虑允许服务外包企业将支付给承包方的营业额从计税依据中扣除, 仅对实际取得的营业额征税;在营业税税率设计上, 应逐渐拉开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税率间的差异, 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那些会计核算体系健全的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内部分工比较发达的服务业, 纳入增值税征税体系, 以消除重复征税, 提升服务业竞争力。

4.3 建立健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服务体系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需要建立完善以下服务体系。 (1) 在人才供给保障体系方面:①建立科学、开放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体系, 健全多层次的专业教育, 通过确立专业人才能力开发和客观评价的体系引导教育培训工作。由于人力资本形成的时间较长, 不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 很难使生产性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因此, 要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力度。②通过改善人才的开发利用环境, 促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人才的空间集聚。③从世界各国引进生产性服务领域的专业人才, 特别是加大对关键性人才的引进力度, 促进生产性服务领域人才的流动。 (2) 在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方面:①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努力构建以企业为研发主体、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机制, 整合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政府投资各类实验室、企业、高校以及科研等单位的科技信息资源, 形成基础技术知识、信息高速公路以及经济技术数据库等重大基础设施资源在一定范围内的共享机制, 积极搭建研发成果产业化平台, 加速研发成果产业化, 加强服务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②建立多层次的公共信息网络, 为生产性服务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并借鉴韩国、香港等地的做法, 建立科技基金等各种专项基金, 积极搭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化平台, 切实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问题。

4.4 加强产业关联,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机制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机制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 实行制造企业“主辅分离”, 推进制造企业内置服务市场化、社会化, 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2) 完善劳动用工制度, 强化企业内部资源、业务整合的自主性。引导和推动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 逐步将发展重点集中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作, 将一些非核心的生产性服务环节剥离为社会化的专业服务, 以核心竞争优势整合配套企业的服务供给能力, 大力发展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体系。 (3) 围绕外资制造业, 有针对性地吸引关联性外资服务业进入, 变单纯的制造业集聚为集成制造与服务功能的产业链集聚。 (4) 规范服务业竞争秩序, 降低服务外包的合作风险。鼓励规模大、信誉高、服务质量好的企业, 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中化、大型化、组织化。 (5)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健全中介体系, 推动相关企业间合作, 实现社会化服务与制造环节的“无缝式对接”。

4.5 构建层级区域分工格局, 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引导制造业向城市周边集中布局,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 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按照集聚发展、强化辐射的要求, 考虑城市建设、交通、居住、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等因素, 科学划分生产性服务业的不同功能区域, 实现园区化管理、专业化服务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新机制, 并给予与工业开发区相同的政策扶持。对区域协调中可能发生的地方利益流失尝试引入补偿机制。超大和特大城市要突出在金融、物流、商务服务、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等行业上集聚要素和向外辐射的核心能级。中小城市要利用产业垂直分工和产业链延伸, 承接大都市产业扩散效应带来的发展机遇, 形成城市间融合配套、错位分工、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正确处理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与农村生产性服务业覆盖的关系, 既要通过空间集中发展区域内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主动发挥城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作用, 还要重视通过城市辐射, 带动农村生产性服务业 (特别是农业技术服务和产后营销服务等) 的发展, 进而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政, 刘勇, 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 2006, (8)

[2].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 2003, (4)

[3].马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 2007, (2)

创造之路 篇8

山东教育报刊社总编辑、编审, 中国教育报记者。曾荣获《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5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教育在线”设有“陶继新老师网上文集”, 以及从不同层面评价陶老师的文章。不少网友称, 陶继新老师已经成为网上特别引人关注的一个“新闻+专家”型的人物。

陈彪校长简介:

陈彪:男, 1973年出生, 安徽合肥人, 本科学历。曾先后在合肥市明光路小学、合肥市和平小学、合肥少儿艺术学校工作过。曾任合肥少儿艺术学校校长, 现任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校长。曾获得合肥市优秀教师、安徽省教坛新星、苏教版数学教材实验全国先进个人, 全国清华小学英语课题组优秀管理者称号。

被评为瑶海区十佳校长、区校长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区第三次党代会代表、安徽省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理事、合肥市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合肥市课题鉴定专家组成员。

两校合并:貌合神合

【陈彪】学校的功能定位是培养学生, 而培养学生离不开教师团队, 如何塑造一支团结向上的教师队伍, 是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创建于2007年9月1日。由当时的和平路第二小学和和平路第四小学合并而成, 我来到学校以后, 由于制度、文化、背景的差异, 如何让教师团队能够迅速融合在一起, 我感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陶继新】两所学校的教师虽然走到了一起, 但是, 如果做不好工作, 很可能会出现貌合神离的情况。而教师之间的不和谐, 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所以, 当务之急是解决两所学校教师的心合问题。您在这方面可谓煞费苦心, 不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不太长的时间, 老师们已经走到貌合而神也合的境界里了。我想, 这不但需要校长的智慧, 也需要校长的人格魅力, 因为这些隐性的品质, 有着巨大的生命能量。

【陈彪】教育是社会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文化的传承。陶老师, 所以我当时思考必须从更高的角度, 也就是您说的从教师的内心深处去达成契同。说来也巧, 我读本科的专业是哲学, 于是我想到, 应该从彰显智慧的古贤中去寻求答案。中国历史上汉朝初建时期, 汉朝诸位贤臣纷纷献上治国之策, 最终他们选择的是黄老之学, 以无为而有为, 让百姓休养生息, 从而使百业凋敝的局面得以改善, 为汉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学史以明智, 办学也是如此。融合之初, 我们不以制度来强制约束人, 而是以事业感召人, 以情感凝聚人, 让两校的老师在和风细雨之下, 扎根于和平东校之土壤。从实际效果来看, 达成了我们的预想。

【陶继新】开始的时候, 两个学校的教师会有各自的想法, 甚至心存芥蒂, 这当在情理之中。在拆除这个心灵栅栏的过程中, 谁是最关键的人物呢?校长。校长首先要向教师群体发出一个信号, 大家从不同的学校聚合在一起, 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一家人, 就要和谐相处, 就要共同发展。可是, 仅靠说是不行的, 还要让大家深信不疑。为此, 校长就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这个情, 因为真诚, 大家会越来越相信;这个理, 因为对两个学校的教师都有利, 所以大家越来越明白。古之圣贤有言:“和为贵。”有了心灵之和, 也就自然有了学校优质发展的基础。

【陈彪】陶老师说的“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是至理。同饮和东水, 共唱和谐歌。我们在工作中感受到教师之间的心灵栅栏慢慢消融。这成为和平东校发展最重要的基石。我经常跟大家说:“我们要唱好两支歌, 第一首歌是《团结就是力量》, 第二首歌是《国际歌》。”我们提倡团结、融合, 让每位老师都能在和谐的氛围中舒心工作;我们提倡艰苦奋斗, 靠自己的双手开创未来。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 2008年经过全体教师讨论通过, 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面向未来, 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和谐校园。”

【陶继新】两校合一, 如果团结不好, 学校非但不会发展, 前景反而会越来越暗淡;如果团结好了, 就会形成一种合力, 一种正能量, 就会出现1+1大于2的奇观。更重要的是, 大家的心情舒畅了, 幸福指数就提升了。于是, 也就自然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因为没有人的幸福, 就不可能有教育的更好发展。教师的幸福指数, 决定了学生的生命状态, 也决定了他们品质的优劣与学习的好坏。从这个意义上说, 一合而百利生。所以, 齐唱《团结就是力量》的时候, 也是在不断地给大家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 团结起来, 有了更大的力量, 也有了更大的心理能量。

两校合一, 不进则退, 别无他路, 真的是“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要创造真正的幸福, 就要靠老师自己。所以, 在唱《国际歌》的时候, 也是在告诉大家, 每一个教师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只有努力向前, 才有明丽的前景。久而久之, 就会形成一种矢志不移、百折不挠的精神。精神会变成物质, 精神也会让学校腾飞。

办学理念:三大要义

【陈彪】校长的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对学校办学愿景的勾勒是校长的第一要务。我对学校办学理念的确立进行了深入地思考, 最终认为:

第一, 教育不应该脱离时代发展, 学校教育更要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去寻找教育的本质, 去思考社会发展方向和他日社会之需, 这样才不是僵化的教育。故“面向未来”为我校办学理念第一要义, 这是学校理念之根。

第二, 学校构成主体为教师、学生。静心思考, 学生发展好, 教师发展好, 学校焉有发展不好之理?让全体师生在校园里工作得更好, 生活得更好, 发展得更好, 则学校发展兴也。故“师生共同成长”为我校理念第二要义, 这是学校理念之干。

第三, 校园乃社会之缩影, 纵贯相通, 必须在和谐氛围中才能共生共荣, 学校师生发展也应该是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故“和谐校园”为我校办学理念第三要义, 为学校理念之叶。

根深干壮, 叶茂花香, 此为和平东校办学理念达成之愿景。有了这个美好的愿景我和我的团队对学校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生命质量的升华。

【陶继新】要想面向未来, 就要从现在便为未来作准备。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需要人格高尚、身心健康而又有着发展潜力的人。这样,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 就要根据这个中心, 更好地教育学生。不是急功近利, 而是为他们积淀生命成长的丰厚资本。有了这个积淀, 到了一定的生命节点, 他们就会厚积薄发, 成为未来真正的有用人才。

学生的发展是与教师的发展相辅相成的, 所以, 我反对为了学生的成长而牺牲教师的发展。因为没有教师的更好发展, 学生也不可能更好更快地成长。为此, 教师在思考与关注学生成长的时候, 要很好地让自己持续发展。这个发展不只是业务水平的提升, 也包括心灵的成长, 思想境界的提升。因为在这些方面发展了, 业务水平则会有一个本质意义上的提高。而有了优秀的教师, 才能有优秀学生的诞生;而有了“青出于蓝, 而胜于蓝”的学生, 才会让教师感到自豪, 从而更有信心地发展自我。

您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与和谐校园联系起来, 当是别有深意的。和谐不是和稀泥, 也不是只有一个声音一个思想, 因为这种状态下的人是僵化的, 不是真正和谐的。有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则会让各种类型的教师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都能寻到独特发展的路径。于是, 也就有了高品位的和谐, 有了百花争妍之美。

建设目标:“五型校园”

【陈彪】充实之谓美, 师生生命质量的提升, 需要办学者提供方向的引领, 对此我和我的团队集思广益, 提出了和平东校“五型校园”的建设目标:

第一, 构建富有人文精神的书香校园;

第二, 构建高信息化水平的数字校园;

第三, 构建面向未来发展的双语校园;

第四, 构建多彩的乒乓文化特色校园;

第五, 构建善于教科研的研究型校园。

“五型校园”的建设, 不是盲目地贴标签, 而是和平东校人立足自身, 以卓立潮头的勇气用自己的实践注解“师生共同成长”, 成为凝汇师生智慧的主旋律。

【陶继新】“五型校园”建设的目标很高, 不过, 如果你将目标锁定月亮, 尽管你摘不到月亮, 可是, 你却可以观看到满天璀璨的星斗。况且, 你们的目标还不是天上的月亮, 还是通过努力可以抵达的境地。

在实现这五个目标的过程中, 全校教师都会感到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也会听到自己生命拔节的声响, 还会收拢一个又一个的丰硕成果, 并在这种收拢中, 享受一种付出就有收获的幸福感。而且, 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快速地成长, 他们从幸福教师那里感受到幸福, 又将自己的幸福传递给教师。于是, 师生共同成长并幸福着, 就成了你们校园里的一道精神风景。

【陈彪】应该说和平东校人是幸福的。作为合肥市四大行政区之一的瑶海区, 正以昂扬的姿态阔步迈进。瑶海教体局格外重视均衡教育的落实, 作为区属内唯一的小区配套学校, 教体局领导非常关注学校的发展变化。您前不久采访的瑶海教体局唐平生局长 (时任) 曾多次深入学校, 了解情况, 指导发展。当我把凝聚和东人思考的“五型校园”目标向他汇报时, 他非常高兴地说:“学校要把培养学生当成头号要务, 前四个校园建设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后一个校园建设关注教师发展, 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高水平的学生, 我完全赞成, 希望你们能够坚持不懈, 做出成绩!”

来这所学校任职时, 有人曾善意地提醒我:这几所学校老师都是原厂办学校的, 教师素养一般般, 生源又差, 你到那儿要受苦了。在我的工作笔记本上始终记着魏书生的一句话:“当你把这些极小的事情, 干得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如诗如画、如舞如歌、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时, 你自然就在尽到生存责任的同时, 更多地享受到了生命的快乐。”

在和谐校园的基石上, 师生在“五型校园”的舞台上, 显露出的成长速度之快, 出乎我的意料。有如陶老师所说, 师生生命拔节的声音, 我真的在工作中能听到, 我希望我的教育同仁们都能共勉:没有做不好的事, 只有不愿思考的人。

【陶继新】别人认为您到这所学校来一定会“受苦”, 可为什么还这么快乐呢?我想, 这与您简化人际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学校之所以矛盾不断, 校长尽管非常努力, 依然有苦不堪言之感。究其原因, 就是将人际关系复杂化了。我信奉孟子和王阳明的观点———善良与良知, 人是生而有之的。为什么有的人少了良知, 不太善良了呢?除其本人因素之外, 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没有给他们提供一个走向真善美的场域, 特别是领导没有将在“场”者视作善良与有良知者。在人与人之间出现问题的时候, 从领导到群众, 不是“成人之美”, 而是“成人之恶”。而您则不然, 将老师们视作本然就是真善美的人, 且经常性地引导他们更好地走向真善美。即使个别老师有的时候偶尔走了偏路, 其良知与善良被遮蔽了, 也会被您与其他老师善意地抚去, 让良知与善良再现光芒。其实,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复杂, 有的时候, 是人为地加重了这种复杂性;相反, 如果淡化这种关系, 简化这种关系, 优化这种关系, 人与人之间就会充满更多的爱与宽容, 就会彼此融洽与和谐, 学校发展也就有了必然之势。

【陈彪】以人为本, 事在人为。后来在接待来访的兄弟学校时, 我常说:“最智慧的工作是人的工作。”人文精神, 就是对人的终极关怀。“五型校园”关注个人, 基本满足了师生个体的发展。书香校园的建设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了精神底蕴;21世纪被称为“电脑+人脑”的世纪,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双语校园, 学习语言, 传递文化, 让孩子能充满自信地与不同民族坦然相处并与之交流、开展合作;研究型校园, 弘扬的是“全员参与、崇尚学习、敏于反思、勇于实践”的教科研文化。现如今, “五型校园”的实践取得了长足进步, 特别是构建了多彩的乒乓文化校园, 继承了学校的乒乓文化积淀, 弘扬了国球文化的精神。从乒乓运动到乒乓文化的升华, 是这几年学校发展中的华彩篇章。

【陶继新】学校是文化的圣地, 书香弥漫的时候, 师生也就有了文化的底色, 也就有了发展的内在动力。新的时代, 不可能脱离电脑, 您所说的“电脑+人脑”则彰显了这个时代的特色。孔子说:“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当熟练掌握电脑技术之后, 将极大地提高工作的效率。现在的孩子, 未来是要走向世界的。走向世界, 就少不了语言的交流, 从这个意义上说, 现在构建双语校园, 则有着前瞻性的眼光, 是真正意义上地为孩子的未来着想。教师不能只是教书者, 还应当是教育研究者。构建研究性校园, 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并让他们从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乒乓文化是你们学校的一大特色。球小而文化不小。学生在打乒乓球的过程中, 不但身体得到了锻炼, 也对乒乓文化有了深刻的体悟。

乒乓文化:锻造品质

【陈彪】2008年4月, 我来到了这座崭新的校园。继承和发展同样也是重要的课题, 一项成功的改革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背离, 这所学校的前身之一和平路第四小学是一所具有深厚乒乓运动基础的学校。虽然这是一所只有两座水泥球台的简陋的袖珍小学, 但是经过我的了解, 师生具有浓厚的乒乓情结, 这就是这座学校发展需要继承的优良传统。

乒乓运动的蓬勃发展, 是从2008年正式开始的, 建设乒乓馆, 创编乒乓操, 开创乒乓校本课程, 靠的是一支精诚团结、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队伍, 长期落实“一重视两坚持三调动四保证”的管理机制, 靠的是团队乃至学校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 不畏艰难的拼搏精神。

作为管理者,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 我们需要打一场具有书香味的文化球:遵循“项目特色——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学校发展轨迹, 将乒乓运动提升为乒乓文化。提炼出“爱国传承、健康第一、拼搏创新、和而不同、合作共进”的精神, 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领域, 形成以“乒乓文化”为特质的校园文化, 将和平东校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陶继新】“乒乓文化”的要义不止于形成这个学校的品牌, 还在于通过乒乓文化, 培养学生对于乒乓球的热爱, 特别是培养敢于拼搏的精神, 以及良好的心理素养。打乒乓球需要的不只是高超的技术, 还需要心灵智慧。技术走进高超境界, 需要艰苦的训练, 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而这些, 也是一个人一生成长需要的品质。而且, 既要敢拼敢打, 又要以智取胜。而要想取胜, 就要有一颗宠辱不惊之心。在世界级的大赛中, 有的赛手显现了大将风采, 在落后于对手, 在一般人认为就要输掉的时候, 一点儿也不气馁, 沉着应战, 结果转败为胜。当然, 在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 一点儿也不骄傲, 一点儿也不疏忽, 一点儿也不放松, 直到最后成功。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 正是在一场又一场的乒乓训练中形成的。有了这种心理素养, 不仅可以打好乒乓球, 也可以做好其他事情, 以至可以做好大事。从这个意义上说, 你们在一次又一次的乒乓球比赛中获奖固然重要, 而由此培育出的学生的良好思想心理素养, 则是更为重要的。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因为文化是可以“化”人的。

【陈彪】陶老师不愧是大师, 一语点中了和平东校乒乓文化的精髓。学校的工作有千头万绪, 学校的发展也有很多方向, 但是支撑学校真正走向名校的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和平东校提倡的乒乓文化核心是“拼搏创新”。我们希望“拼搏创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源动力。

2009年6月, 合肥市体育局正式批准学校为“省级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消息传来, 全校欢欣鼓舞。这项荣誉是和平东校的教练员队伍“拼”出来的。他们坚持每天三练——晨练、午练、放学后练, 赛前和假期进行乒乓集训, 开学后又分散至各个环节, 这样不间断的循环往复。“用汗水训练, 用智慧打球”。他们每学年共训练约900次左右, 训练时间达3600小时, 无论严寒酷暑从不间断。

我深入思考, 这项殊荣的取得, 看起来是技术的胜利, 其实在它背后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小球折射出的拼搏精神, 正是学校发展内在的动力。学校是一所新学校, 我们没有任何值得炫耀的资本, 所以我要求班子队伍“面向未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追求卓越”。正是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指引下, 班子队伍形成了具有拼搏精神的实干作风, 在教师心中具有较高的威信。

【陶继新】世间有一个看不见的规则, 就是有付出, 就有收获;有大付出, 就有大收获。你们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乒乓文化, 就是你们有了巨大的收获。从表面上看, 你们有了“省级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的称号, 在很多大赛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佳绩;而从本质上说, 它的意义远远大于这些称号与成绩, 因为它向全校师生折射了一个道理, 就是在拼搏的时候, 也是在收获, 也是在提升自己。而有了这种认识之后, 他们在工作、学习与生活中, 也不会追求不劳而获的虚幻的东西, 而是去实实在在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现在有的人总是想走捷径, 想不劳而得, 想贪图安逸, 而且这种思想也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学生。所以, 通过乒乓文化, 教育学生, 让他们从小明晓吃苦耐劳是一种美德, 是对自己人生发展有益的事情。同时, 也教育师生, 更加看重的, 应当是学校的品牌, 是个体的品质, 而这些, 则是支撑学校发展, 支持师生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这样的乒乓文化, 就有了更加深厚的内涵, 更有人生的品位。

【陈彪】苦而后甘, 涩而后爽, 痛而后快。办学思想的形成,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 而迈过阵痛期以后, 文化就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陶老师, 和平东校乒乓文化的形成, 让我们如同拥有了一把打开金矿的钥匙。

学校的乒乓文化引领着教师比奉献、比付出、敢拼搏、敢创新, 将平凡的工作化成一个个拼搏的舞台。全体教师内强素质, 外塑形象, 以学习求发展, 以研究促提升, 2008年学校获得市级以上奖励43项, 到了2010年, 学校获得市级以上奖励113人次, 五年来, 学校教师的发展呈现跨越式的进步,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2011年7月, 学校市级以上教育教学成果143人次, 70多篇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 学校综合教育教学成果摘得全区桂冠,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股不负众望的勇气和拼劲。

【陶继新】每一个人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质, 如果长期不予开发, 就会处于沉睡状态;如果进行有效开发, 就会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学校里, 如何有效地开发这种潜能呢?就要寻找契机, 就要借助文化的力量。乒乓文化, 则让契机与文化同时生发力量。文化从其本质来说, 就是以文“化”人。不好的文化也会“化”人, 只不过将人“化”得越来越坏而已;优质的文化也会“化”人, 只不过将“化”得越来越优秀而已。乒乓文化, 则将师生的精神提升起来了, 将人们的潜能开发出来了。所以, 这还不只是一种乒乓锻炼与比赛的问题, 也不只是一种荣誉多少的问题, 而是让全校师生有了一种向上的精神, 有了一种潜能喷薄而出的势能场。而当师生的巨大潜能在这个势能场中一跃而出的时候, 他们不但可以看到自己的潜在力量之大, 而且也会充满一种惊喜, 从而拥有一种特别的自信。有了这些品质, 就会从一个境界走向另一个境界, 就会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陈彪】还记得2011年10月份, 陶老您在瑶海区给教师的专场报告中说道: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至今我们还在回味。一个幸福的老师首先是积极参与学校工作的教师, 参与度越高, 认同感越强, 幸福指数越高。幸福老师的终极快乐应该如您所说,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为孩子们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充实的童年而忙忙碌碌的老师, 就是真正幸福的老师。

基于此, 以和而不同的乒乓文化培育学生知书识礼、健康聪慧、全面发展, 就是和平东校老师们达成的共识。学校老师自发先后开设乒乓球、英语口语、围棋、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手抄报第二课堂, 创立“晨曦”文学社团, 发挥五色小队、书香小队、礼仪小队的互补作用, 教育学生, 在活动中培养特长,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的课外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学校乒乓队参加合肥市乒乓球比赛, 连年获得数项团体及个人冠军;15位围棋选手参加段位比赛, 全部晋级;书画比赛, 和平东校的获奖人数全区第一;迎世博全国作文竞赛, 23位同学获全国大奖, 在合肥市引起广泛关注。“乒乓之星”“守纪之星”“环保之星”“礼仪之星”“阅读之星”, 健康与智慧并进, 银球伴童心齐飞, 这些校园里的“小星星”, 充满幸福和希望地成长在这片土地上。

【陶继新】传统的评价体系是以学科分数定成败, 其实, 人的成败却不是由分数高下决定的。而且, 不同的学生各有所长, 也各有所短, 不能以文化课学习成绩这个单一的取向来评定学生。你们由乒乓文化拓展开来, 让更多有特长有爱好的学生有了发挥其特长的可能。而且, 当他们在这些地方学而就会, 会而就优, 优而得到展示且取得成绩的时候, 就会在他们心底生成特别的快乐, 就会形成一种自信心理。这些, 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对于他们一生的发展, 都会起到作用。而且, 人的自信也是可以迁移的, 即使那些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 有的也会因为在某个方面的突出表现, 而有了学习上的信心, 以至有了优良的成绩, 甚至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即使在学校阶段学习成绩一直不好, 如果在其他方面表面很好, 且有了一个美好的品德, 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照样也能成才, 照样是可以享受人生的幸福。

虔诚敬畏:立己达人

【陈彪】陶老师, 做校长真的很辛苦。因为党和政府把这样一所充满希望的新学校交给你, 就是把一副重担放在你的肩膀上。两千名孩子的家长把孩子送到了学校, 就是把两千个家庭的希望放在你的手中。所以, 我时时鞭策自己以一颗虔诚敬畏之心对待自己的校长工作岗位。

学校文化的探寻, 犹如一条充满荆棘而又充满惊喜的道路, 瑶海教育所提倡的“十字精神”:队伍、管理、质量、特色、品牌, 在和平东校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有了高瞻远瞩的指导, 有了脚踏实地的精神, 有了拼搏创新的实干, 和平东校的乒乓文化之花愈开愈艳。健智、和谐的校风, 启智、真爱的教风, 求智、明礼的学风正在形成。

五年来, 学校先后接待了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公立小学, 加拿大、日本友好访问团的考察。“携手合作、发展共赢”, 和平东校成为透视瑶海教育的窗口, 成为政府认可、家长信赖的优质教育品牌学校。

【陶继新】虔诚敬畏之心之于校长太为重要了!有了这个心, 就会将工作视作一种责任, 就会有一种良知在心里回旋, 就会真心实意地做校长应当做的事情。没有这个心, 就会将工作视作一种取名取利的资本, 就会泯灭原有的良知, 就会半心半意甚至是假心假意地做校长不应当做的事情。二十多年来, 我到过几百所学校, 采写了二三百名校长, 我发现, 有的人当上了校长, 不是一心一意谋学校的发展, 而是将校长作为获利取名的一个砝码, 一个台阶。于是, 这种人在可以往上爬的时候, 可以捞点钱财的时候, 可以争得某种名誉的时候, 不择手段, 无所不用其极, 休说辱没了一个校长的名声, 甚至连基本为人的底线都没有了。可是, 他们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正中了《大学》之言:“人之视己, 如见其肝肺然, 则何益矣!”不过, 也有一些像您这样的校长, 兢兢业业地工作, 为了师生的发展, 不惜一切代价, 甚至连身体也不顾。你们是中国教育的脊梁, 是中国教育的骄傲。从您和这些校长身上, 我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我认为, 这是大聪明, 是真聪明, 因为在您的领导下学校成为品牌的学校的时候, 您这个校长也成了老百姓心中的好校长。

【陈彪】陶老, 您过誉了。2011年10月份, 您来到了我们这所年轻的学校, 您的教诲和指导, 使我们如沐春风, 坚定了我们的发展信念。我和我的团队会以您的肯定和期望为前进的动力。

和平东校五年的发展历程, 以人为本、务本求实、明确目标、抓住强项、办出特色, 向社会交出了第一份满意的答卷。“成为品牌学校”我们力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展望未来, 我和我的同事们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奋斗目标, 矢志不渝地追求我们的教育理想, 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创造之路 篇9

近年来, 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高等教育取得长足的发展。2012年, 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325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其中, 在学硕士生143.6万人、在学博士生28.38万人。高等教育的在学总规模已经稳居世界第一, 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

高水平大学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标志, 在引领国家未来发展走向上发挥着关键作用, 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是国家强盛和持续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依托, 其数量和质量也是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我国国情, 要想尽快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 必须坚持“重点建设、带动全局”的方针, 必须首先集中有限的力量, 重点支持若干所国内顶尖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支持一批基础好的高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支持一大批高校建设高水平学科, 使它们的实力迅速提升, 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成为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主要力量, 进而带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基于这一思路, 国家相继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工程, 同时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系统改革工程。重点建设工程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也为高水平大学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条件。

回眸中国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 “211工程”、“985工程”等中国高等教育界的里程碑工程, 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 以科学研究为支撑, 加快打造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产生一流成果。重点建设工程走出了中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成功之路, 凝聚了中国高等教育界的智慧与努力, 承载了中国高等学校的成就与辉煌。

重点建设工程使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 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经过重点建设, 我国已有一批学科达到世界一流学科水平, 一批高水平大学具备了向世界一流大学冲刺的基础和实力。根据英国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2013年我国已有13所学校的91个学科进入世界百强。英国的THE-QS世界大学排名中, 我国有7所大学进入200强。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ARWU) 中, 我国大学在学术研究上进入世界500强的数量快速增长。2004年, 我国入围世界500强的高校只有8所, 到2012年, 27所“985工程”大学进入世界500强。

国际知名度已可比肩世界一流大学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的世界大学声誉排名中,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排在世界第35名和第45名;在QS世界大学排名的学术声誉调查指标上, 北京大学位列世界第19名, 清华大学排在第30名,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都排在100名以内。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国际社会对中国方方面面的关注持续升温, 中国高水平大学自然也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若干所大学的国际知名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很多现有的世界一流大学。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的世界大学声誉排名中,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排在世界第35名和第45名;在QS世界大学排名的学术声誉调查指标上, 北京大学位列世界第19名, 清华大学排在第30名,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都排在100名以内。理性地看, 这些声誉调查的结果主要反映了中国高水平大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而非真正的学术水平。但是, 这种知名度客观上也给中国高水平大学带来了大量的机会, 越来越多的世界一流大学愿意和中国高水平大学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

一批学科已经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从汤森路透集团开发的“基本科学指标” (ESI) 数据库来看, 中国高水平大学入选的学科总数已达到400余个, 大批学科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从汤森路透集团开发的“基本科学指标” (ESI) 数据库来看, 中国高水平大学入选的学科总数已达到400余个, 大批学科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有十余所大学每校入选ESI学科的数量超过10个, 这些学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已经形成规模, 整体优势开始显现。在中国高水平大学进入ESI的学科中, 已有50余个学科的被引总次数进入世界百强, 这些学科体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很好的潜力, 已经具备了冲击世界一流学科的实力, 其中部分学科如清华大学的材料学 (被引次数世界高校排名第三) 和工程学 (被引次数世界高校排名第十) , 从学术影响力来看已经基本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从ESI的统计来分析, 既要肯定成绩, 也应正视差距。

一方面, 与历史比, 我国高校学科建设成绩显著, 学术影响力呈上升态势。截至2012年12月31日, 我国有1个以上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的高校为133所, 比2010年底增长了44.6%, 比2011年底增长了18.8%。其中:“985工程”高校37所, “211工程”高校84所, 其余高校49所。

我国高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逐年提高。至2012年底, 我国被引论文总数进入ESI前500排名的高校有13所, 均为“985工程”高校。这个数字连续几年持续上升, 2011年底为11所, 2010年底为8所。这种上升的态势, 虽然只是学术影响力这一个方面, 但反映出我国高校正以较快的步伐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另一方面, 与世界著名大学相比, 我国高校学科建设还有较大差距, 需继续努力。美国有19所学校进入ESI的全部22个学科排名前1%。而我国没有高校进入免疫学、综合交叉学科和空间科学3个学科的排名前1%, 在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经济学与商学、社会科学总论等也只有少数几个高校进入排名前1%。我国高校上述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相对薄弱, 需大力加强。我国高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与世界相比差距也很大。中国只有13所大学进入引文总数前500名, 其中, 300名以内仅有7所, 且都没有进入前100名。而美国有114所大学进入引文总数前500名。其中, 300名以内有94所, 100名以内有49所。

学术成果国际影响力正在快速提高

中国高水平大学发表的国际论文数量和被引次数成倍增长, 快速逼近世界一流大学的平均水平, 目前有十余所学校的年度国际论文产出数量已进入世界高校前100名行列。

重点建设实施以来, 中国高水平大学发表的国际论文数量和被引次数成倍增长, 快速逼近世界一流大学的平均水平, 目前有十余所高校的年度国际论文产出数量进入世界高校前100名行列。与此同时, “211工程”和“985工程”学校发表的国际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已经提高到世界平均水平的90%左右, 部分学校的论文质量已经接近国外研究型大学群体的平均水平。更令人振奋的是, 经过重点建设, 清华大学等学校已经形成了在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前沿问题上持续做出重大原创性成果的能力, 近几年每年都能在《自然》、《科学》等国际顶尖刊物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2001-2012年, 《自然》和《科学》上全球共发表论文28072篇, 其中中国内地发表800篇, 占全球总数的2.85%;高校471篇, 占中国内地总数的58.88%。

2001-2012年间中国内地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28篇, 占中国内地总数的41%;内地高校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44篇, 占高校总数的30.57%。

师资队伍结构已经明显优化

重点建设初期, 中国高水平大学的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在10%左右, 到2011年, “211工程”学校的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50%, “985工程”学校超过60%, 北京大学等9校已超过70%。

在重点建设初期, 中国高水平大学的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在10%左右, 到2011年, “211工程”学校的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50%, “985工程”学校超过60%, 北京大学等9校已超过70%。与此同时, 中国高水平大学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吸引和培育了一批国内顶尖的学术带头人。1995-2011年, 历次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211工程”学校所占的比例呈显著上升的趋势, 从初期的30%至40%增加到近5年的50%左右。在1999-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选出的2184名“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 60%是“211工程”学校的教师。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 中国高水平大学还引进了一批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国际知名的学术大师和大批国际水准的学科带头人, 高端人才的集聚度不断提高。

服务国家战略已成高校自觉追求

清华大学等“985工程”高校的49个科技创新平台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所确定的16个国家重大专项中的10个实现了对接。1999-2012年颁发的11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通用项目) 中有10项由“211工程”学校获得。

中国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从筹划到实施始终与国家战略紧密联系, 国家对高水平大学进行重点投入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重点建设以来, 相关学校始终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为学校发展的自觉追求, 成为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中坚力量。清华大学等“985工程”高校的49个科技创新平台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所确定的16个国家重大专项中的10个实现了对接。1999-2012年颁发的11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通用项目) 中有10项由“211工程”学校获得。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中国的高水平大学将继续以国家需求为学校追求, 成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国梦”这一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基地已经形成

中国高水平大学是我国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教育的主要力量, 十多年来“211工程”授予的博士学位数一直占全国总数的2/3左右。

中国高水平大学在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条件上相比国内其他学校具有明显的优势, 是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在创新本科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上, 中国高水平大学大胆探索、锐意进取, 培养工作成效显著。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校着力推进以通识教育为中心的本科教育改革, 努力培养造就视野开阔、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 使本科生能够实质性地参与创造和创新活动, 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中国高水平大学是我国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教育的主要力量, 十多年来“211工程”授予的博士学位数一直占全国总数的2/3左右。在反映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 “211工程”学校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比例一直高于这些学校授予的博士学位数占全国的比例, 体现了更高的人才培养质量。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任重道远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高校的学科建设和世界一流大学差距依然明显, 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重点建设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 发挥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显著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使若干所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明显缩小, 部分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高校的学科建设和世界一流大学差距依然明显, 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找准差距, 明确目标, 进一步增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经过重点建设, 我国一批高水平大学已经具备了向世界一流大学冲刺的基础和实力。但是, 我国大学在科技创新能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学科、制度建设等方面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存在明显不足, 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仍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 要继续坚持重点建设的发展战略, 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 根据新要求加大改革力度, 统筹重点建设项目, 转变建设模式, 优化学科布局, 强化学科建设, 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建设更有竞争力的队伍, 产生更高质量的成果, 以确保“211工程”和“985工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为建设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

上一篇:克拉申语言监察理论下一篇:初中数学复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