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诚信

2024-08-03

个人诚信(共4篇)

个人诚信 篇1

摘要:儒家个人诚信伦理旨在塑造个人诚信品格, 通过内化儒家诚信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以诚信为尺度建立个人与他人的良性互动, 协调彼此的人际关系, 建立人际信任, 以此为契机最终达到以儒家个人诚信伦理规范为支撑, 促进经济秩序的良性发展, 维系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有序关系之目的。

关键词:个人诚信,诚信伦理,社会关系

伦理学的任务在于分析、评价和发展道德规范的标准和要求, 以处理和应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道德问题, 从而能够进行个体行为的标准与规范。而伦理作为特殊的社会现象具体体现为伦理价值、伦理规范和伦理秩序三个层面。在这三个层面中, 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伦理规范, 伦理规范是伦理价值的依附载体;同时也是现实伦理秩序形成的必然逻辑结果。20世纪后半期发生在中国的社会制度变迁深深影响到个人在思想文化层面的伦理观念与价值思维, 作为伦理道德的重要范畴———诚信思想在社会运行中的价值地位日益凸显, 因为诚信作为立人之本、交往之道、执政之基有其先决性的伦理价值道德品性。正如皮彻姆所说:“在道德生活中, 人们考虑最多的, 常常不是不断地固守原则或规条, 而是更倾向于可信的品性, 善良的道德感, 和依据真实的感情行事”。[1]然而, 产生、发展绵延两千多年, 世代相承的文化积淀———儒家诚信伦理所大力倡导的“以诚为本”、“不诚无物”、“无信不立”等伦理观念与道德准则对现代社会有特有的价值和作用。儒家诚信伦理诞生于周室衰微、礼崩乐坏、诚信缺失的春秋局势动荡时期, 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等各方面的影响, 对个人的道德标准和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认为, 道德修养需经由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步骤:即后人简称的“八条目”。儒家着重从规范个人诚信为切入点以求达到整个国家的诚信有序。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成中英曾指出:“中国儒家伦理道德坚持高度的目标原则, 讲理想;坚持高度的责任制原则, 讲德性;坚持公利原则, 不讲私利;坚持权利原则, 注重自我修养。这对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有很重要作用的。”[2]

汉代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中载:“信, 诚也, 从人从言会意;诚, 信也, 从言成声”。[3]按其对诚与信的诠解, 两者意义相通是可以互释的。现代《辞海》对“诚信”的解释是:“遵守诺言, 实践成约”。正如张载所言:“诚如信, 无私故威”《张载集·正蒙·天道》, 所以此文对于“诚”与“信”的解释按其相通之意。儒家个人诚信伦理作为儒家思想的基本范畴之一始终贯穿于儒家仁、恕、信、义、诚等伦理规范中, 旨在规范个体行为, 培养个人健康的交往心态, 通过内化儒家诚信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以诚信为尺度建立个人与他人的良性互动和人际信任, 以此为契机最终达到以儒家个人诚信伦理规范为支撑, 促进经济秩序的良性发展, 稳定社会秩序, 维系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有序关系之目的, 促进个体与他人、社会的和谐、有序和统一。对儒家个人诚信伦理的价值纬度探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概述。

一、以“仁爱”精神为依托, 塑造个人诚信品格

仁即为协调人与人的交往关系, 其实质是由人推于己及于物, 仁者爱人, “仁爱”精神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基石支撑着整个儒学思想体系。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 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 宽则得众, 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 可见信是成就仁者的主要因素, 个人的诚信品格在其人际交往中至关重要, 并且个人只有做到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他人。《论语·述而》中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把信作为仁教的中心之一。

作为一个伦理范畴, 诚信是“内诚于心”和“外信于人”的统一, 《礼记·大学》谓:“诚于中, 而形于外”。孔子认为:“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特别强调诚信在人与人交往中的重要性, 輗乃辕端横木, 缚轭以驾牛者, 軏乃辕端上曲, 均衡以驾马者, 用车子的行走离不开輗和軏来比喻做人不能不讲诚信, 诚信乃是立人之本。且孟子也主张:“可欲之谓善, 有诸己之为信。” (《孟子·尽天下》) 自身确实具有善德称为“信”, 诚信才是完美人格的道德体现。“诚者, 天之道也;思诚者, 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 未之有也;不诚, 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离娄上》) 意涵诚实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和做人的基本准则。《中庸》第二十六章载:“至诚无息。不息则久, 久则徵, 徵则悠远, 悠远则博厚, 博厚则高明。博厚, 所以载物也。高明, 所以覆物也。悠久, 所以成物也。”诚信还属日新月异的修养过程, 到了至诚的境界后, 仍需要不断地反思求诸己, 直至德合天地, 达到无为而诚, 久而不息, 与天之契, 则覆万物, 与地之契, 则载万物, 实现人与天地的高度统一,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的天然本性, 最终达到天地化育的境界。在此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所以个人在具备了“诚”的品格之后, 反诚意识也至关重要, “万物皆备于我, 反身而诚, 乐莫大焉。” (《孟子·尽心章句》) 宋代哲学家周敦颐更进一步指出, “诚者, 圣人之本。”“诚, 五常之本, 百行之源也。”[4]充分肯定了“诚”对于塑造个人品格及为人处事的关键作用, 个人只有长期坚持以诚信处世, 具有诚信品格才会赢得人们的普遍信赖和尊重, 以此为行为准则建立个人和他人的信任交际。

二、以诚信为尺度协调个人与他人的交往关系, 建立良性互动

在个人诚信品格逐步确立的同时, 还应以诚信为尺度协调好个人与他人的交往关系, 所谓“信人者, 人恒信之”是人际交往的普遍规律和基本准则。尽管诚信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于个体严格的伦理道义追求和行为规范, 但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 总要与他人交往才能获得生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5]这种合作交往更多地是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 体现为以诚信为伦理准则的双向互动合作。儒家个人诚信伦理特别重视个人与他人的这种诚信交往, “贤贤易色, 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且孟子将人际关系划分为五种, 即“五伦”:“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孔子的学生曾参 (著名的七十二贤之一) 就特别重视对“信”的追求和反省, 他说:“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言而有信, 诚信交往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桥梁和准绳, 也是做君子的基本要求。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自己说过的话一定要兑现且知耻否则就会失信于人, 应努力做到言必信, 行必果,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应始终保持言语行为的一致性, “始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 所以为仁者要想得到他人的信任支持一定要出言慎重不能出尔反尔, 做到身体力行和实践认可而不仅仅是言语承诺, 这也正是体现了仁的修养和道德水准。“古者言之不出, 耻躬之不逮也。” (《论语·里仁》) 而那些花言巧语、面目虚伪、表里不一的人是可耻的, “巧言令色, 足恭, 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 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 (《论语·公冶长》) 这种人是得不到他人的肯定和信任的。故孔子云:“狂而不直, 侗而不愿, 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论语·泰伯》) 因此, 在个人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做到诚实守信是维系双方良性互动的基本法则。随着现代社会的整体推进和不断演化, 个人与他人的社会关系也随之复杂多变, 为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健康交往, 个人在做到自身信守承诺的同时, 还要学会鉴别他人的行为是否真实可靠, 值得信任和交往, 只有对诚实可信之人做到身体力行和言行一致才能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而对待真正的朋友知己应做到真诚友善的交流, 正确面对利益冲突, 以和为贵, 和谐相处, 坚持一切言行都必须信于义理, 也就是所谓的“信义”。即孟子说的, “大人者, 言不必信, 行不必果, 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下》) , 在此是对人际信任关系的高度升华和概括, 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更深层次的道义追求和境界向往。

三、以个人诚信伦理规范为支撑, 维系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有序

个人诚信伦理的规范和个人诚信品格的形成以及以诚信为尺度建立个人与他人交往的良性互动归根到底是为维系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服务的, 和谐社会的实现需要个人诚信力量的支撑。社会生活领域的伦理关系复杂而繁多, 个人与社会的交往更需靠个人诚信伦理来维系。著名的思想家洛克 (Locke) 、霍布斯 (Hobbes) 等认为, 诚信是政府与社会秩序的主要原则基础, 是民主的前提条件, 而齐美尔、韦伯 (Weber) 等社会学家则认为, 诚信是社会组织的粘合剂, 是一个社会凝聚力的基础。我国学者焦国成认为“诚信是社会秩序良性运行的基础”, 而“诚信的缺失将是一种社会灾难”。[6]

关于社会生活领域的诚信关系维系, 在加强公民个人诚信伦理规范的同时, 管理阶层的诚信建设更为关键。“道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民, 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 执政者讲信用且诚实对待每一件事情, 给人民以信心, 节省开支爱护子民, 以此来赢得民心, 此乃治国之道也。若“言忠信, 行笃敬, 虽蛮貊之邦, 行矣。言不忠信, 行不笃敬, 虽州里, 行乎哉?” (《论语·卫灵公》) 管理阶层若不以诚相待, 得不到公民的信任, 公民同样不会诚实对待他们, “上好礼, 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 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 (《论语·子路》) 为政者只有好善于信才能得到民众的真心实情, 因此为维系君民的融洽关系, 做到彼此信任是最基本的交往要求。“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 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 则以为谤己也。” (《论语·子张篇》) 因此王滹南认为“民信之者, 为民所信也。民无信者, 不为民所信也。”[7]孔子对此的理解则为, 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 足兵, 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孔子提出“民无信不立”的执政之道和治国之本作为执政者的治国理念是亘古不变的政治法则。

以上主要阐述了儒家个人诚信伦理在为政与治国方面的重要性, 而除此之外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秩序的维持同样需要个人诚信伦理的支撑。美国学者费兰西斯·福山认为, “信任是社会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8]因为构建和谐社会既需要个人伦理道德的内化, 也需要经济条件的支持, 社会和谐的核心支柱是社会关系的和谐有序。“近现代市场社会, 诚信以契约为基本特征。在这样的社会, 商品交换的诚信只能依靠契约与合同, 并在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下得以展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诚信规范从潜意识形态发展为显意识形态, 并且日趋明朗和具体, 成为调节社会关系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准则”。[9]并且在中国古代“儒商”以诚实守信作为经商之道已在历代传为佳话, 而今天受西方市场经济模式和价值思维形式影响的中国商人同样需要“儒商”的诚信品质来维护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转。而在现实经济状况下, 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和个人私利观念的支配, 一些商人由于利益熏心而变得急功近利, 惟利是图, 不信任国家的经济政策甚至想方设法从政策疏漏中“获利”, 变成经济发展的附属品和牺牲品, 彻底失去了做人最起码的伦理道德底线。假冒伪劣产品遍布海内外致使企业最终趋向萎缩和破产, 严重浪费国家资源和损坏国家信誉, 受诚信缺失的影响, 社会发展本身所需要的健康稳定的经济秩序被打乱, 变得混乱而无序。日本现代法学家川岛武宜曾深刻指出:“市民社会的经济是以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为媒介的经济。在此交换契约和买卖契约成为整个经济的基础, ‘信守承诺’成了整个经济秩序得以维持的最根本的规范”。[10]因此为促进整个经济秩序的良性发展, 降低经济生活的负面影响和成本代价, 以儒家个人诚信伦理为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提高个人修养层次规范个体行为, 建立高度和谐的人际信任和社会认同是现实社会的必然选择和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 .Rosalind Hursthouse On Virtue Ethics, Oxford, 1999:1

[2] .许启贤.怎样看待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道德[J].教学与研究, 1994, 3

[3]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 1963:52

[4] .周敦颐.通书·诚上[A].黄宗羲.宋元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 1986:482

[5]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19, 第1卷

[6] .焦国成.关于诚信的伦理学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2, 5

[7] .程树德.论语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 1990:839

[8] .弗兰西斯·福山.信任[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1

[9] .王泽应.论诚信[N].光明日报, 2004-11-23 (第B1版)

[10] .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26

个人诚信 篇2

在工作中,他积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任教初期,每当遇到有一些拿不准的知识点与教学困难,他会虚心记录,不厌其烦地主动请教、搜索学习、积极听课,几年下来,自身业务能力快速提高,在文登区教师基本功大赛、优质课比赛、教学成果展评中多次获奖,先后获得文登区师德标兵、教学新星、教学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作为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作为学校信用信息采集员,他积极参与制定《泽头中学教职工信用积分管理办法》《泽头中学学生信用积分管理办法》《学生诚信档案》《诚信手册》等制度规定。认真采集教师、学生的`信用信息数据,记入档案,参与组织各类诚信教育活动,时刻以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和实际行动感染和激励学生。除了自己份内的工作,学校分配布置的其他任何工作都能认真去做,不推诿,不讲条件。

在诚信工作的同时,他也积极为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贡献,多次给灾区、贫困户捐款捐物,多次参与、组织志愿活动。

个人诚信 篇3

1、诚信的起源

《老子》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是说:诚信的话不见得好听,好听的话不见得诚信。《晏子春秋》讲:“言无阴阳,行无内外。”是说:言行一致是诚信的特征。《墨子》讲:“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符节也。”是说:说了就要做,做了就不要半途而废,使言行一致就如同符、节那样的信物一般。《论语》讲:“民无信不立。”是说:大至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人,诚信都是立身之本。又讲:“朋友信之。”是说:人与人的交往要讲诚信。又讲:“主忠信。”是说:忠和信是人伦社会两大思想支柱。《礼记》讲:“君子诚之为贵。”是说:诚信是有高尚道德水准的人最为宝贵的品格。又讲:“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是说:诚信的定义就是不搞自欺欺人。《孟子》讲:“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是说:诚信是客观世界的要求;如何认识和实践诚信,是每一个人所言所行的正道。《荀子》讲:“君子养心莫善于诚。”是说:有高尚道德的人提高思想品格,最根本之点是在诚信上下功夫。纵观中国古代的思想学说,无论是对“诚”的唯心主义解释,还是唯物主义解释,都有其阶级性的内容,但同时也赋有民族性的特点与人民性的精华,其基本含义离不开真诚、诚实、诚恳、诚挚、诚笃等积极意义,这些都是成就道德人格、造就良善人伦所不可或缺的。

2、公正的起源

亚当和夏娃犯罪——上帝的警戒和宽容。上帝警告他们不要去吃伊甸园中生命树上的果子,吃的日子必死。德肖维茨认为,这是上帝第一次对人类行为进行规制,但诫命很快就被违背,夏娃被魔鬼附身的蛇引诱,偷吃了生命果,并劝说亚当,二人一起犯罪堕落。上帝却没有按既定的警告惩罚他们,而是将其驱逐出伊甸园。法律是基于理性和经验的。不以理性或经验为原则对某人因某事进行惩罚是非正义的,人类并不能因为不去盲目地服从命令而受到惩罚。如上帝对亚当夏娃及其后裔的惩罚并不合理。上帝告诫不可吃善恶树上的果子,但并没有说明为什么不可吃,所以先是蛇引诱夏娃吃了,后来夏娃又怂恿亚当吃了。他们违背命令,并立刻受到上帝的审判。由于这是对盲目命令的违背,所以上帝的处罚并不公正。公平与均衡也是影响正义的重要因素。公平需要预先完全告知,事后对所犯罪行要处罚适当,此处的正义与现代法律中的公平和均衡意义相同。至此,理性、经验、公平和均衡四原则可作为指导厘清正义与非正义的准则。

二、现代社会的诚信与正义

1、现代社会的诚信

西方有句格言“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即诚信是是最好的策略,的确,诚信给一个人带来的好处常常比欺骗更大。尤其是从长远和总体来说更是这样,因而,诚信成了千百年来经商有成的不二法门。一个远见的商人如果能够做到童叟无欺、诚实守信,最后便会建立好良好的商业信誉,从而生意兴隆。美国有一份调查材料,在555个描写人的形容词中让大学生们指出评价最高的形容词,结果“真诚”“诚实”“信得过”“真实”等词占了首位,可见,青年们对诚信这一美德是非常看重的。然而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现实中虚假之风弥漫,许多人受利益驱动而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充斥市场,诚信的美德受到极大冲击。人人都知道诚信是好的,可在现实生活中却被认为是无用的受损的,甚至是获取自身利益的障碍。即使学校这样神圣的地方也难免其影响,学生不诚实守信已经越来越严重,作弊就是一个最直接的表现。

2、现代社会的公正

博登海默说“正义有一张普罗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随时可呈现不同的形状,并且有极不相同的面貌。当我们试图仔细查看这张脸并试图解开隐藏在表面之后的秘密时,我们往往会深感迷惑。”正义首先就是作为一个美德概念而产生的。美国著名学者罗尔斯所言,正义是一种感情,当一个人看到他人遭到不公而挺身而出,就证明他具有正义感。相反,缺乏正义感的人就如同一个冷漠无情的道德”局外人”对那些对那些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漠不关心甚至是幸灾乐祸的的态度。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公平正义总是被人们忽略。社会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等社会问题都在呼吁公正美德。

三、如何加强诚信和公正思想道德建设

要加强对诚信公正重要性进行宣传,利用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使得整个社会真正能够知晓诚信和公正的重要性。要通过对诚信的典型(包括个人、企业、政府部门)给予舆论支持,如在诚信红榜上公示,营造氛围,树立标杆;对失信的典型给予曝光谴责,如在失信黑榜上公示。让守信者美名远播,使失信者臭名远扬、寸步难行,在全社会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加强诚信政府的建设,政府要守诚信,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民。执政为民。诚实守信是保证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基石,是市场的通行证。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信用经济。加强诚信建设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重要条件。

第一,加强诚信建设是紧密配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夯实社会基础。只有货真价实、互惠互利、童叟无欺等道德规范的建立,才能保证商品的等价交换,保证合同契约的履行。选择诚信、建立诚信、巩固诚信、完善诚信,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在交往中避害趋利的必然选择。有了诚信,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充分的利用,商业运作和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交易成本或交往成本的降低,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才能成为现实;有了诚信,人类才能在经济社会交往中“兼相爱、交相利”,才能实现从野蛮竞争状况中提升出来,过上有道德、有尊严的文明生活;诚信,便成为人类社会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最重要的智慧和道德之一。

第二,加强诚信建设是适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有效载体。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各行各业对加强信用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以加强诚信建设为重点的道德实践活动,不仅是促进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形成符合国际规范的良好市场环境、使我国在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挑战中赢得主动的迫切需要。抓好诚信建设的制度创新。当前,许多商业企业和职能部门推出了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等,都是一种创新,但一定要制度化、规范化、具体化。要结合行业特点,创建行业文明,要善于创新,勇于创新,把工作做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

四、国外的借鉴

在社会群体中,学生无疑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因此从高校教育方面来说国外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方法和途径

1、美国

美国高等道德教育是全面主义的道德教育方式将道德教育融合在各科教育之中其主要途径有:(1)正式的课程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进行。不管是美国教育家的思想观点和建议,还是学校的实际教育情况,美国通过学校正式课程,以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主要途径之一。(2)各种活动以参与的方式来进行。在美国高校中各种各样的校内校外活动频繁。(3)心理咨询以心理指导的方式来进行。美国几乎所有大学都设有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类的结构。(4)公共环境以情境渲染的方式来进行。美国非常注重建设一个美国主义的宏观情境,使置身其间的人潜移默化地受到美国价值观念的影响根据美国生活方式来生活。公共环境成了无处不在的“泛德育”组成部分。

2、韩国

韩国是以儒、佛思想为主要道德理念的国家,历来十分注重道德教育强调以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为前提的人性教育。道德课内容的进一步合理化。对道德的评估避免划等级或量化评估方法,应该树立正确的评估观。

3、新加坡

新加坡学校的道德教育特别强调以下两点:一是提倡和推广东方道德价值观。二是学校十分重视改革德育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为提高德育实效性大胆借鉴国外的方法。广泛采用现代媒体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

本文通过对诚信和公正的重要性分析,以及和国外道德教育相比较,得出我国对于诚信公正等道德教育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不断提高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思想道德水平。尤其是大学生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贡献。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资本主义精神中的诚信和公正进行了分析, 联系中国道德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外道德建设的方法的借鉴来突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具体的方法。

关键词:诚信,公正,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大学生》, 2000年第8期。

[2]王通:《中说周公》。

[3]《论语为政》。

[4]博登海默《法理—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238页。

[5]《论语颜渊》。

[6]段连城《美国人与中国人》, 新世界出版社。

[7]《韩国教科教育课程之变迁》。

[8]汉城大学道德教育课程改订研究会《第七次中小学道德课教育课改订研究》。

诚信问题是个人问题 篇4

尊敬的主席、评委,在座的各位观众:

大家好!

对方辩友口若悬河,似乎头头是道,但纵观整场辩论,对方辩友犯了诸多的错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方片面夸大人的社会性,忽视个人在社会中的主体的地位,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二是过分夸大了社会对个人诚信的影响,只片面强调外因的作用,而忘记了内因才是根本,违反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三是过分放大道德的调节作用。在社会生活中,道德的调节虽然是广泛的、重要的,但不是万能的。道德所能调节的社会关系,主要是社会的非对抗性的矛盾和对抗性矛盾中的非对抗性行为,它还离不开政治的、法律的、宗教的等等规范对社会关系的调节;

四是把所有诚信问题都归于社会,轻视个人诚信建设势必会导致个人诚信的责任逃避。

重视诚信建设构建诚信社会,我方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13亿人民中的每一个个人、每一家企业、每一个团体和政府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我们要注重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更要注重个人诚信建设,个人诚信水平提升了,诚信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任何的偏颇都不利于诚信社会的建设;

其次,诚信建设关键要抓落实,否则再美好的愿景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要落到实处,就要从个人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抽象谈论社会诚信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济于事。作为肩负当代大学生,要自觉肩负诚信建设的重任,树立牢固的诚信意识,以诚信为价值取向,不断建立与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一、我们要追求真知、创新学术科研、坚守诚信学习品德,杜绝学术欺诈、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做到学习、学术诚信;

二、我们要学会科学理财、守信还款,自觉抵制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不正之风,将诚信作为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三我们要将求职自荐、签订协议、踏实工作、履行义务,把诚信理念贯穿职业生涯始终。我们要做诚信建设的模范,要在诚信社会建设中起引领作用; 最后,我们还要不断探索,与时俱进。不仅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要善于吸收外来先进的诚信文化,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推向新的高度,形成“诚信者畅通无阻,无信者寸步难行”良好的社会氛围,让诚信真正成为我们的齐家之道、交友之基、为政之法、经商之魂、成为我们的心灵良药,使中华民族的诚信道德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上一篇:模板合成技术下一篇:政策制度与企业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