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封面

2024-09-08

图书封面(共3篇)

图书封面 篇1

摘要:封面是书籍的眼睛, 也是读者窥视文本灵魂的所在, 出版社历来重视图书的封面设计, 精彩的封面设计吸引着读者继续阅读, 相反则可能导致读者的流失。一本书在成为畅销书之前, 是在多种的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包括时代背景、促销手段等, 但最重要的是文本自身的特点, 其中图书的封面设计是重要的因素, 本文结合以往畅销图书总结其封面设计的几点原则。

关键词:畅销书,封面设计,艺术性,文学性

图书出版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推动着文化的追求, 其中畅销书无疑能够明显反映出某个特定时期大众的阅读品位与文化追求。封面是书籍的眼睛, 也是读者窥视文本灵魂的所在, 除了文本因素之外, 还要综合能够体现时代感与时尚性, 以及最新原材料和技术的应用。这要求美编人员在创作的同时, 需要吸收借鉴优秀作品的经验并加以创新, 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设计的理念。

一、把握图书封面设计的广告性与艺术性要求

书籍终归是一种文化商品, 封面的设计就是一种广告, 好的广告融入文化性, 封面设计者需要在充分了解及渗透文章本源、意图进行设计创作, 背离文章本源、意图任意发挥的行为不可取。适当的文字描述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经典的文字还能够唤醒读者的阅读兴趣, 也起到广而告知的作用, 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 广告无孔不入, 甚至超越了文本内容, 图书的封面作为作为出版商的广告阵地, 考验着创作着的文字游戏功底, 这是出版界商业化后的浮躁与不自信。畅销书的封面设计要着眼长远, 加强封面的艺术性和欣赏性, 做到文化性与艺术性相统一, 既有时代精神又能表达图书的文化内涵, 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一种有文化底蕴的丰厚感。 (1)

二、把握图书封面设计的个性与共性要求

封面设计首先应把握好图书封面的共性与个性间的关系, 图书封面设计者必须在设计前了解图书作者的创作用意、目的、需要, 对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挖掘。

近些年, 部分封面设计者挣脱了作者的要求限制, 试图以一种独立的面貌呈现, 尝试探索出新的合作方式。在设计中常见的字体、照片、图画等都可以添加到封面的设计中去, 同时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文字、图画、照片将故事引出或将故事进行全面的视角转换。

我国具有图书设计领域第一人的张守义先生说过:“我会在作品中避免塑造具象人物。”其代表作《简爱》、《悲惨世界》、《巴尔扎克全集》等是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具体的人物图像容易限制读者的想象力, 充满想象的作品才具有永久的魅力。 (2)

三、把握封面设计的时尚性与简洁性要求

从手抄、拓版、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到机器印刷、激光照排技术以及3D打印技术, 图书封面的的设计总与科学技术的发明息息相关。上个世纪金属字的出现, 让大家有一种全新的感觉, 随后金属字风靡图书市场, 从少儿类图书到辞书类图书, 从艺术类图书到古籍类图书, 图书市场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金属味。 (3) 随后出现的UV、亚UV、彩色UV给图书设计带来了更为特殊的效果。金属字、UV等新材料的出现体现了设计者迎合大众的时尚追求。但是时尚本身具有缺陷, 无法逃脱兴盛-衰落的命运, 设计者不能盲目迎合读者的时尚追求, 而是要寻找适合图书本身的风格。

近年来, 一些设计者推出返璞归真的简单设计, 这给出版界带来一股清新风气。如:人民文学2004年版的《围城》、《洗澡》, 以绿、红和淡黄为书封的主色调, 书封上除了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外, 无一杂物和旁文。这类书的设计风格也恰到好处地突出了核心因素, 用简约突破繁琐, 用大块色调抗衡诸多色彩交织的氛围。 (4)

四、把握图书封面设计的整体与部分协调性

图书的封面除了包括前封面 (封一) 之外, 还有封三、封四、书脊、书腰和书封。设计者不仅要处理好所需的各种单一的设计要素, 而且还要着力综合各要素的优势, 同时也要完全发挥各要素的独立功能。

从美学角度来看书脊的设计也很重要。经过对书脊的细致化设计, 精致美观的书脊不仅可以提升图书的档次和知名度, 同时可以与封面形成整体和谐的美感。因此, 书脊在图书设计中所起到的作用不输于封面和封底腰。当封面、书脊和封底三者一体塑造成一个整体时, 设计者则应着力追求整体的完整性和美感。

五、结语

畅销图书是出版社盈利所在, 经典的文本需要通过封面展现, 对图书封面的进行设计时, 设计者需在文本的基础上的考虑到艺术性、文学性、个性和整体性等因素, 不能盲目追求广告性、时尚性, 脱离文本精髓盲目创新, 容易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现象, 而无孔不入的广告也容易给读者带来浮躁的印象, 令读者产生厌烦。设计者应该在前人的经验上, 不断探索新的设计模式, 为读者构建更为简约含蓄的艺术形象。

注释

1林小平, 图书设计的文化性、时尚性和个性, 设计室

2金胜铉, 关于新时期图书封面设计的职能, 延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年3月第39卷第1期

3云清, 返璞归真——图书封面的另一种美学艺术, 出版参考, 2004.6

4云清, 返璞归真——图书封面的另一种美学艺术, 出版参考, 2004.6

图书封面 篇2

关键词:字体设计;准确性;美观性;独创性;文字编排

视觉传达包括三大要素——图形、文字、色彩,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文字是中华儿女在浩瀚文明岁月中,不断幻化出的灿烂多彩的文化,是约定俗成的视觉符号,每一笔每一画都是智慧的浓缩。文字具有表意功能,它既做内容又是形式,还可根据图书的内容设计出具有鲜明视觉个性的字体,使书的内涵得到提炼与升华,从而更好地打动读者,吸引读者的目光。如何来定义字体设计呢?一般来说,字体设计是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意思是将文字按视觉传达的整体要求加以精心的修饰、安排、组合和经营。封面中包含书名、丛书名、作者署名、出版社名等诸多文字内容,如何编排与组合,就需要设计师精心规划、巧妙安排,使设计出来的字体成为一种集美学、传播学、心理学、市场学、艺术哲学等诸多学科知识为一体,包容性极广的文化现象。字体是一种特殊的符号资源,封面设计师们使用它,就如同厨师们在烹饪时使用油、盐、酱、醋和无数其他原材料一样。封面设计师有时会创造自己的字体和选用特定的手写书法风格字体,不过,更常见的是他们在业已存在的浩瀚字体库中寻找,进行选择和组合,以适应某种特定的观赏或情境。采用何种字体框架、何种图形效果、何种组织搭配形式,都是为了使图书封面的效果更具有个性,更加符合形式美法则。要富有智慧地做到这一点,封面设计师不应闭门造车,或者想当然地随心所欲,而是应该遵照一定的设计原则,进行融会贯通的设计。

一、传达上的准确性

封面设计的主要功能是在视觉传达中向大众传递书的内容信息和表现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而要使这一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必须考虑字体的整体诉求效果,也就是所设计出来的字体能给人以清晰的视觉印象,传达效果准确、可识别。汉字从甲骨文开始,发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形体不断简化,伴随着中华历史的演进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字形变化,才成为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在进行封面设计时,如果单纯为了形式的丰富好看,在字体上加入过多夸张的装饰而遮住了文字的本来面目,或将字体随意肢解、重组、变异,轻率地改变其结构和规律,这样的字体设计都不能快速、有效地传递文字所要传达的信息,会令人阅读起来费劲并产生歧义,影响读者对它的识别,这也失去了字体设计应有的作用。在进行封面设计时,自始至终都要考虑到所设计出来的字体是为整个作品的主题服务的,是在遵照美感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变化,力争改变文字阅读的平淡、乏味。它的造型与排列的方法必须与主题思想保持一致,要避免繁杂、零乱,要注意它传达上的准确性,使人易认、易懂,同时也能唤起人们对新的视觉样式的感受。

二、视觉上的美观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字体设计风格越来越多样化,字体设计的方法和手段也不断丰富。普通图书读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封面文字的清晰可辨,还要求其美观、悦目,富有时尚性、装饰性和趣味性,在传达信息的同时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使人们更加乐于阅读和接受。字体设计视觉上的美观一方面要求字体本身富有美感,气韵生动;另一方面要求字体与图形、色彩一起构成画面的形象要素,整体上具有传达情感给人以美的视觉感受的功能。如果我们在设计时所设计的字体与图形、色彩没有很合理的组合、搭配,就会使人看后心里不舒服,视觉上难以产生美感,想要表达的设计意图和构想也难以传达出来。字体的审美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对应的新的字体表现形式。我们用现代设计理论来探讨字体形态的组合、造型的变化,都需要符合新时代对字体审美的追求。封面设计是图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图片等许多因素的复杂组合。封面上字体设计元素的处理、结构框架的设定、个人风格的发挥等,都是为了使读者能有选择、有区别、有目的地阅读,享受到封面整体的协调性以及视觉上的美观性和阅读的愉悦感。在进行封面设计时,不管是对字体前与后、主与次、分与合的经营,还是大与小、轻与重、黑与白的布局,所有美观性的处理,都要把握好分寸,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

三、风格上的独创性

查尔士明格斯(CharlesMingus)说:“创意不只是在于与众不同。任何人都可以做出奇怪的东西,那是很简单的。困难的是,像巴赫一样做出简单却精彩的作品,那才是创意。”爱因斯坦说:“创意是懂得如何隐藏你的来源。”确实,伟大的创意,总是出其不意的单纯,触动人心而不凿斧痕。字体设计和其他任何设计一样,从最初的“零”到最后的精彩呈现,都必须经历一个主题引入→灵感构思→初步建构→反思修改→浓缩提炼的创意阶段。字体设计好比厨艺展示,材料是限定的,但好的厨师总能把原材料经过新的排列组合后用与众不同的视觉语言呈现出来。掌握创新的方法能够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更富有个性化和生命力的字体,从而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字体库就是符号的字典,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设计者平时就要在有意无意间,将日常生活中的概念与图像积累到自己的字体库中,一到要用时,能立刻调动所有的智慧、知识与经验,将“库存”的这些元素根据需要与主题相结合,做出全新的调整与组合,从而创造出完美的图书封面字体设计作品。在进行封面设计时,我们可以从字体的形态特征和组合上进行探求,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使字体的外部形态和设计格调都能唤起人们愉悦的审美感受;保持有一份好奇的童心,对任何事物都满怀兴趣,都能换个角度进行思考;更要有一份无穷的想象力,能够迅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甚至信手拈来。四、符合各元素编排要求秩序之美一直是图书封面设计师不断追求的设计理念。它不仅指的是各个要素共处于一个形态结构中,更指的是这个结构具有美的表现力。尤其是作为主角的文字,从纷乱无序、杂乱无章变成与图形元素在和谐中产生出具有美的表现力。图形元素可以是简单的点、线、面、体,也可以是插图、绘画作品,还可以是各式各样的装饰性元素,它们在整个封面中作为构成元素出现,与文字形成平面构成的关系。字体设计要符合各元素编排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将司空见惯的文字融入耳目一新的情感和理性化的秩序驾驭,从天头到地脚,才能赋予读者一种形色之外的享受与满足,才能产生出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等形式美感。符合各元素编排要求还体现在多种字体的结合,在样式、大小、字体粗细等方面都需要反复切磋,避免字体之间产生冲突的视觉关系;但也要避免太过于平淡,毫无生气,引人注目的亮丽设计往往包含大量对比,而且这些对比都能得到充分强调。五、符合图书整体设计要求图书封面中的字体设计既从属于整体作品,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就字体而言,每一种特定的形式都具有它自己的特点,能表达出一种适应于不同环境与风格的特殊信息。宋体典雅、清秀,笔画粗细变化富有韵味;黑体能给人一种稳定、平静、坚定的视觉感受;古罗马体基于历史悠久的古老文化,能体现出一种浑厚、大气、婉约的古典美;无饰线体和等线体,则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清晰、简洁的特点等。在实际应用中,封面字体的风格要根据书的内容、风格和特点而定。

(一)科技类图书

科技类图书要求文字编排整齐、统一,注重文字的阅读功能,并能体现出图书严谨、求实的特点。这类图书封面字体适宜选用黑字、宋体来设计。书名为中规中矩的黑体和宋体,这类字体精确理性、清晰易识,非常适合信息的准确传达,并使人产生信赖感。

(二)艺术类图书

艺术类图书主要是带给读者艺术和审美的享受,在封面字体的设计上,需注意版式的新颖和创新,表现出设计者别出心裁的设计个性,使观众能有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这类图书大多设计师自己创造字体来进行图书书名的字体设计。“平面设计基础教程”系列图书封面,书名中的“版式设计”“字体设计”“色彩设计”“图形设计”16个字为设计师自己创造的字体。它们虽然形态各异,但大体结构相近,基本特征一目了然,每个字都具有很好的识别性,造型现代感强烈、饱满而有张力。

(三)文学类图书

文学类图书主要反映现实生活,多为小说、散文、诗词,这类图书的封面字体设计,需更注重图书内涵的传达,作者个人品味的表现。这类图书封面字体适合选用宋体、等线体、古罗马体等,既清秀、婉约,又富有现代气息。封面的书名用字,纤细秀丽、流畅轻盈,能表现出诗词独特的意境和柔美特质。

(四)幼儿启蒙类图书

幼儿启蒙类图书的封面设计应以插图为主,文字只占很少的版面。在编排时,应注意整个图书封面视觉上的节奏性。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富有趣味性、夸张性和活泼性的字体都比较适用于这类图书。书名用字,醒目、富有童趣,能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

(五)青少年教育类图书

青少年教育类图书目标读者群是初高中生,他们青春、富有活力、自信洋溢。在对这类图书进行封面字体设计时,活泼、清新、自然和有张力的字体都可以选用。图书的书名用字,明快亮丽、形式丰富、自信飞扬,能体现出青少年蓬勃的朝气,能激发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热情。

(六)心理励志类图书

图书封面装帧设计的色彩情感表达 篇3

关键词:图书封面;装帧设计;色彩情感

0 前言

文字、图形、色彩是图书封面的三大元素,色彩是其中最为直观的、最容易引起受众视觉反应进而满足情感价值诉求的元素。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艺术即为情感”,在图书封面的设计实践中只有不断满足受众情感诉求才能实现设计的审美价值与经济价值。色彩本身是一种单纯的物理现象,但是在长时间的社会实践当中,色彩的视觉经验使得色彩往往与内心当中的某种情感相互对接,如红色展现热情、喜庆,绿色象征生命力与希冀,蓝色产生深邃、宁谧之感等。所以,在进行图书封面装帧设计的过程中,利用色彩进行有效的情感表达可以使得受众得到灵魂深度的情感共鸣,进而产生阅读兴趣,激发其购买欲望。因此,笔者针对图书封面装帧设计实践中色彩情感纬度的论述具有现实意义。

1 图书封面装帧设计色彩情感特性释义

1.1 指向性

图书封面装帧设计诸多构成元素当中,色彩是最容易使得受众产生审美想象进而形成情感波动的元素,这主要基于色彩的情感表达是丰富的,是主观上满足的,是具有极高指向特质的。例如,当我们看到红色,很容易联想到火焰、太阳,进而内心产生热情、喜悦与欢乐;看到绿色很容易想到森林、草原,进而产生希望、生命与旺盛;看到蓝色我们的第一感觉就会想到大海,从而深沉、理性与梦想。由此可见,色彩通过具象事物给予受众一定的指向性,当图书封面装帧中使用了某种颜色,就会潜移默化的传递着某种情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进而强化图书封面艺术的整体情感价值。[1]

1.2 复杂性

大千世界、万事万物,不同背景、不同环境下,我们基于色彩产生的具象联想不尽相同,例如:红色虽然可以联想到火焰、太阳,但是同时也能联想到鲜血,进而产生暴力之感;黑色虽然往往象征恐怖与悲哀,但是也代表着端庄与典雅,这就是色彩情感的复杂性。[2]所以,图书封面装帧设计色彩情感表达应该依托不同的环境、背景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一方面,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地域特征利用色彩进行情感表达,如《川菜精选》一书封面所利用的大红色,是对辣椒的象征。另一方面,应该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进行定位色彩情感,如儿童书籍封面装帧设计实践中,应该基于儿童天真烂漫的特征,大胆使用红、黄、橙、绿等颜色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1.3 功能性

丰满的情感是图书封面艺术魅力永存的内在动力。在图书封面设计过程中,图案、线条、文字是三大元素,可是如果失去色彩的支撑,图案和文字也不可能拥其存在的形式,虽说色彩本身不具备灵魂,是一种自然存在,但是通过设计者的组合使得受众能够基于原有的视觉经验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进而使得本无情感的图书封面成为情感的载体,从而实现表达与传递情感的功能。与此同时,色彩对受众产生一定的视觉冲击,不同的色彩使得受众将会联想出不同的具象事物,进而引起受众的理性思索,通过有效的思维活动,使其内心产生不同的情感,满足或者宣泄心灵深处的某种情感,实现从视觉到感觉的华丽蜕变。[3]

2 图书封面装帧设计色彩情感表达的手法解析

2.1 对比法

有道是“红花当然配绿叶”,是指当受众察觉一种色彩产生具象联想之后,往往会想到与其相联系的色彩事物。所以,图书封面装帧设计色彩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色彩的对比,使得整体设计效果产生变化与具有节奏感的效果,最终形成更加丰满的情感传递。例如,我们熟知的《苦菜花》与《迎春花》两部图书封面都是利用黑与白的对比,使得强烈的战争氛围通过封面传递出来,是利用色对比手法实现色彩情感表达的典范。当然,并不是全部图书封面设计都适合利用强烈的色彩对比,一般针对情感强烈的图书利用此种手法实现色彩情感表达。

2.2 互补法

所谓互补手法是利用色彩之间互补性将图书封面整体丰满,最终呈现给受众一种平静、祥和的情感体验。在本质上讲,互补法也是对比法中的一种,只是对比过程中是利用两种明显差异的色彩呈现强烈的对比效果,如红与绿的对比,黑与白的对比,而互补是利用相近的色彩呈现弱对比的手段,如蓝与绿的互补、红与黄的互补,灰与黑的互补等。利用色彩互补设计出的图书封面传递着和谐、平和的情感,一般适用于学术性、理论性较强的图书。如由杨玫云先生设计的《公路运输经济学》一书的封面就是利用黄、绿、红三种颜色互补最终呈现出饱满的色彩基调。[4]

2.3 象征法

象征手法是指在图书封面设计过程中,通过对自然界中的色彩进行抽象与合凝练,使得图书封面所使用的色彩能够代表具象世界中的某一事物,进而使得读者产生丰富的视觉联想,最终实现情感表达。例如《中国彩陶图谱》的封面就是利用了朱红色作为底色,由于红色本身容易使受众联想到火焰,所以当受众看到此书的封面时及其容易产生热浪迎面之感,进而产生对于陶瓷藝术的挚爱。

2.4 烘托法

烘托法中国画用色的主要技巧,通过一定的颜色衬托使得主要色调所传递的情感更加准确。在图书封面设计中,背景色和辅助色是对主要色彩的烘托,利用此种方法可以使得情感更具真实性。如,封面设计中的红色到底是用来传递喜庆还是暴力,就需要利用辅助色或者背景色烘托,如果背景色选择黑色那么红色一般传递的是恐怖与暴力,而背景下如果是黄色,那么一般象征着喜悦与吉祥。

3 结语

色彩是图书封面装帧设计实践中情感表达的重要组成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图书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化,在进行图书封面装帧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以满足受众情感价值诉求为导向,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色彩情感的功能与表达。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能够使得图书装帧设计工作者深刻、清晰认知色彩情感在设计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在了解色彩情感表达特性的基础上,整合科学化的图书封面装帧设计色彩表达手法,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与时俱进的探索图书封面设计色彩表达新路径,设计出能够有效传递情感和满足受众价值诉求的图书封面,以推动我国图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玲.试论美学在画册封面设计中的运用[J].新闻世界,2015,05(04):185-186.

[2]邹本忠,刘东杰.社会发展催生现代审美意识的崛起——从书籍装帧设计审美意识的变化看文化审美的发展变迁[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09(04):154-159.

[3]宁峰.论《本色西安》书籍装帧中色彩的情感表达[J].现代交际,2014,11(07):85-86.

上一篇: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分析下一篇:剖宫产对母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