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采集机制(精选9篇)
信息采集机制 篇1
摘要:结合所在单位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种基于JSON的数据采集方案的可行性分析设计,该方案具有实用简单、工作量小等特点。
关键词:JSON,信息系统,采集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进程,而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往往需要结合用户的要求及应用环境的变化进行综合设计及整合。对此笔者在工作中深有感触,笔者工作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负责电子与信息技术分院实训中心的管理工作,2009接手该岗位以后,自主开发了基于WEB的“房间预约管理系统”并成功应用于对于分院实验(训)室的管理,该系统可实现以下功能。
1)实验(训)室管理;2)用户管理;3)用户权限管理;4)实验(训)室预排课功能;5)空闲实验(训)室预约功能;6)实验(训)室使用情况统计功能。
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分院实验(训)室的使用效率,但进入2010-2011学年以后学院教务处对全院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利用院“教务预排课系统”对全院所有教学资源进行统一安排,该系统只能进行预排,教师无法对空闲教学资源进行预约,这样的安排导致了在对分院教学资源进行预排课管理的时候必须保证“房间预约管理系统”与院“教务预排课系统”数据一致,不能有冲突。手工录入数据工作量教大且容易出错,如何让“房间预约管理系统”自动采集院“教务预排课系统”对于分院教学资源的预排课数据,成为了笔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1 系统分析
本案中所涉及的两个信息系统,“教务预排课系统”为数据被采集方,“房间预约管理系统”为采集方;涉及到的用户有两个信息系统的系统管理员及普通教师用户。“教务预排课系统”为学校教务处管理,教务处作为全校教学资源和课程安排的管理方决定了“教务预排课系统”有以下特点。
1)系统数据周期性操作,即新数据每学期开学前预排课时产生。
2)系统管理高度集中,只有该系统管理员可进行数据的录入、更改、删除,普通教师用户只能进行信息的查看,无权进行信息的更改若需更改须按教务规定进入相应的操作流程。其目地是确保课程安排不会被随意更改,保证教学次序的正常进行。
3)系统无API接口或向外提供数据服务的设计。
4)系统的管理维护只有一名专职教师。
“房间预约管理系统”仅需保证与“教务预排课系统”数据一致,普通教师用户能通过该系统预约分院空闲教学资源即可。
2 数据采集方案
数据采集这一名词往往多用于电子电路设计及应用中模数信号的获得,而在本案中特指一个信息系统如何获得另一个信息系统的后台数据。
对信息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一般有以下实现方案:共享或统一数据库、提供系统访问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提供Web Service服务、提供JSON格式数据。在上述四种方案中,“共享或统一数据库”方案最为简单,即采用“教务预排课系统”数据库作为“房间预约管理系统”后台数据库,统一数据源,但实施起来存在很大的安全问题和不可操控性,且教务处不允许它的数据被随意修改,所以此方案不具有可行性;相对而言后三种方案对于被采集数据有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数据的采集不会影响原有数据,符合教务处对于教学资源预排数据的管理要求。
2.1 API方案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目地是为了对外提供访问本系统数据或组件的能力,方便用户进行二次开发并使用户开发的系统嵌入到自身系统中。当某系统开发商对其开发的系统提供API访问时,往往需要进行严格的数据、组件访问控制设计,保证用户在使用其系统数据或组件时,该数据、组件不会被非法使用,“百度应用”、“淘宝商店”、“Google API”都是此方案的典型应用。提供API的访问需要提供方进行大量的设计、实施工作,API方案适合于大型系统向外提供接口,显然此方案不适用于本案。
2.2 Web Service方案
Web Service是一个应用组件,部署以后可为其他Web Service应用程序提供数据与服务。其它应用程序通过网络以标准的数据格式(Http,XML,Soap)来访问Web Service,Web Service内部执行以后返回给用户相应结果。通过部署Web Service可采用标准化数据格式进行传输,容易与其他系统进行远程交互,数据共享比较方便,但由于其标准化数据格式XML文件庞大,格式复杂且需要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编写大量代码来解析XML,实施工作量较大,一般也不适用于小型系统的数据服务部署,同样也不适用于本案。在http://www.webxml.com.cn上提供很多诸如天气预报、IP地址查询、股票信息查询此类的Web Service。
2.3 JSON方案
JSON全称Java Script Object Notation,它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是基于Java Script Programming Language,Standard EC-MA-262 3rd Edition–December 1999的一个子集。相对于上一方案中的XML数据格式,JSON数据格式比较简单,易于读写,格式都是压缩的,占用带宽小,且现在很多服务器端编程语言都内置了JSON组件可以非常方便的在服务器端生成JSON数据,如PHP有JSON-PHP、ASP有ASPJSON、Java有org.json类等等;而在客户端对于JSON数据的解析,由于其本身是Java Script的一个子集,可以简单的通过Java Script的eval()函数进行JSON数据的读取。JSON方案比较而言实施简单工作量小且作为中间数据可保护用户不能接触到源数据,适用于本案。
3 JSON方案设计
上述的分析比较确定了采用JSON作为本案数据采集传输的格式,作为一个完整的方案还需考虑数据采集请求的发送,数据采集请求的响应以及数据采集后的存储等问题,确保方案操作简单、实用、可靠及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系统的特点及用户的需求,示意如图1。
1)数据采集请求,由数据采集方“房间预约管理系统”发送,考虑到“教务预排课系统”数据的周期性和该方案的可扩展性,此部分在设计时须能进行学期初始数据和更新数据的采集请求并且在进行请求时可通过变量自定义查询经授权的“教务预排课系统”后台数据表,该部分功能实现后可使“教务预排课系统”具备了向外提供数据服务的接口,同时保证自身数据的安全。
2)数据采集响应,由数据被采集方“教务预排课系统”进行应答,此部分须实现对请求的分类应答及提供JSON格式数据,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设计:采集请求的逻辑判断设计能区分初始数据、更新数据请求及请求的后台数据表;更新数据的触发器设计;JSON数据生成器设计。
3)数据传输,“教务预排课系统”以JSON数据格式传送给“房间预约管理系统”。
4)数据存储,由“房间预约管理系统”实现,该系统在接受到“教务预排课系统”返回的JSON数据时须能进行解析并把相应数据插入或更新到本地数据库中。
4 方案特点
方案采用JSON作为数据采集传输格式,JSON具有格式简单、读写方便、编程语言支持广泛等特点,在本案中所设计的基于JSON的数据采集机制具有实用简单、工作量小并具有一定扩展性等优点。
5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系统间的互通互联、集成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如何进行系统间的数据采集、传输、共享成为现今很多系统用户所面临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所在单位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种基于JSON的数据采集方案的可行性分析设计,为信息系统的数据传输、集成提供了一种参考。
参考文献
[1]Json.http://www.json.org/json-zh.html.
[2]David Hunter,Jeff Rafter,Joe Fawcett.XML入门经典[M].4版.吴文国,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Shelley Powers.JavaScript Cookbook[M].Shelley O'REILLY&ASSOC INC,2010.
信息采集机制 篇2
客户姓名:
刘晓焕 填写时间:2011 年 年 8 曰 曰 5
填写者必读:此信息搜集表在留学申请咨询服务中处于重要的资源收集整理的位置,请务必重视。
搜集表填写 要求:请详细回答每一个问题,无字数限制,无表达模式限制,只要您能够借助回答问题的机会将这个问题进行真正深入的思考,并用文字将您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即为成功的回答。所提供的素材越具体越详实, 越能保证所得到的 PS 的质量。
在填写时,请不要受预留空间的限制,而应根据实际内容需要予以扩充。. 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大方向,您对其具有哪些特别喜爱、着迷之处?这个专业对现实生活的意义?你觉得你的性格、个人能力为什么适合学这个专业?(专业认识)
提示:该段内容着重写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例如家庭的影响,童年的经历,学习过程,某一件特殊事件的启发,以及对专业的简单认识。. 有无相关的工作或实践、实习经历;结果如何,有何成就,从中有什么样的收获?在相关领域内荣获过什么奖励/发表过什么样的论文?有何感想?. 家庭的相关背景如何?(和专业相关的家庭背景。比如:是否有亲属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 让您最终决定选择出国读书的原因是什么?您认为您还有哪些潜质可通过留学生涯而在将来获得发挥?您认为你有哪些不足之处?(请紧紧围绕你的专业展开). 你对自己专业在国外学校的设置情况有怎样的了解?对于想要申请的学校有怎样的了解。您已经有明确的专业研究方向了吗?大学期间的学习表现如何,排名多少?. 您在学习或工作中曾遇到过哪些重大的困难与挫折,以及严峻的挑战?您是以何种精神及方法战胜和克服它们的?您从中获得的启迪是什么?注意一定要写出具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点。. 您准备在完成留学学习课程之后进入什么样的新的生活或者工作状态了,这是您留学的主要的目标吗?您对未来的长远规划是怎么样的?您希望自己在多长时间内达到这些目标。. 请将 PS 的逻辑思路及主线定位(文章骨架)进行说明.例如:本文以时间为逻辑思路,将的研究成长经历做为主线加以阐述和说明等
*为了确保 PS 的精确性,请尽量对上述提纲中所出现的人名、学校名称、课程名称,专业(系)名称、单位名称等专有名词提供英文译名
1. . 您学校的英文名称是: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2 2. . 您系的英文名称是:Management and Journalism
Department3. . 您专业的英文名称是:
Journalism4. . 您单位的英文名称是:5. . 您 PS 素材中出现的关键性人名,请中英对照,超过三个的请自己补充 1)2)3)6 6. . 您 PS 素材中出现的关键性课程名称,请中英对照,超过三个的请自己补充 1)2)3)7 7. . 您 PS 素材中出现的关键性专业术语,请中英对照,超过三个的请自己补充 1)2)3)8 8. . 其他您认为重要的专有名词,若篇幅不够,请自己补充 1)
信息采集机制 篇3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增长较快,但传统运输与仓储企业信息化、自动化水平较低,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国际物流等领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还有极大发展空间。要提高我国物流业效率,降低成本,关键之一在于对物流信息的管理与挖掘,突破由小物流系统到大物流系统的界限。信息来源的基础是信息采集与识别,本文从编码、标示、识别、解码四个方面对物品信息自动采集与识别机制进行了分析。
2 物联网与智能物流
物流业从传统物流进入现代物流是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基础,现代物流利用电子化与信息化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的同时也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自动化、智能化的运作管理要求,物联网技术为现代物流进入成熟阶段提供了途径。
物联网是利用各种自动信息传感技术,以互联网和电信通讯网为基础进行信息交换与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在技术构架上可分为感知层、通讯层、应用层。感知层主要用于物理世界数据信息采集; 通讯层主要借助互联网、电信通讯网进行信息安全、快速、大范围传输; 应用层主要用于对汇集的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协同共享、人机交互、决策支持等。利用物联网感知层、通信层技术可提高现代物流的作业效率与管理水平,在应用层利用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可实现对物流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1]。
智能物流就是将物联网中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自动传感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广泛应用于采购、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快递等环节,实现物流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效率、低成本运作管理[2]。
3 物流数据在智能物流体系中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革新与物流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物流作业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资源可便捷、低成本的进行收集与存储,形成分布在各个数据库中的结构化、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的物流大数据。这些数据具有规模大、流转快、类型多、价值密度低的特征,采用云计算技术将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的数据资源、计算机统一管理与调度,开展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可挖掘数据价值,满足物联网智能物流对智能化应用要求[3]。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智能物流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物联网是智能物流实现的途径,物流大数据是智能物流的基础。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从企业到整个物流系统智能物流构建前提必须是做好物流信息采集与识别,满足整个物流生态体系中信息采集与识别的统一性、通用性、经济性、实用性。这需要从标识对象的编码开始,形成一套完善的编码、标示、识别、解码机制。
4 智能物流体系中物品信息自动采集与识别机制
当前物联网应用中主要是利用RFID技术、条码技术、图像采集与识别等技术进行信息自动采集与识别。物品信息自动采集与识别一是需对物品进行编码,二是要将编码转化为信息载体可携带的标示,三是要能对标示信息进行识别,四是要能对识别到的信息进行解码,同时考虑与系统中数据存储、传输、分析、应用的对接和兼容[4]。
4. 1 编码
信息自动采集与识别的基础是不同物品有与其对应的编码,编码要保证唯一性。物流系统中不仅要能够标识物品,还要标识出物流作业中的单据、托盘、包装箱、集装箱、运输工具等物流单元,应建立相应的编码标准体系,以保证系统中编码唯一性、系统性。根据编码对象是否需要在开放环境中进行流通,对物品和物流单元的编码可采用通用编码与专用编码。通用编码是指编码对象在物流中需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间进行流通,此时需保证在不同领域中编码的唯一性,应建立有国际级或国家级的编码标准体系。专用编码是指编码对象在物流环节仅需在行业内、企业内进行流通,此时只需保证在闭环环境中编码的唯一性。
对物流系统内物品标识现广泛采用GS1 标识代码体系,如图1。GS1 体系是一套全球统一的标识代码体系,可对物流作业中的参与方、贸易项目、物流单元、服务、资产、位置进行编码。现大部分国家均采用GS1 体系,其中全球贸易项目代码标识( GTIN) 在各国开放环境中的商品编码、储运单元编码应用最为广泛。我国日常商品外包装上的条码便采用GS1 -13 编码,产品在储运过程中根据是否为独立包装单元,编码对象是否仅用于物流过程而无需进入流通环节,分别采用GS1- 13 编码、GS1 - 14 编码、SSCC - 18 编码。伴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在GS1 标识代码体系基础上,EPC Global推出了EPC系统,其由全球产品电子代码( EPC) 编码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三部分组成。原GS1 体系中的全球贸易项目代码标识( GTIN) 仅是对产品分类的编码,EPC系统中的EPC码能够对每个单品都赋予一个全球唯一编码,可实现物联网下物品全球的识别、跟踪、追溯管理。
物流系统中物品及物流单元的标识应采用标准化编码。开放环境中应用的编码应采用GS1 标识代码体系或全球产品电子代码( EPC) 编码体系,以保障开放环境中编码唯一性。GS1 标识代码体系在各国已推广使用多年,现可根据GS1 体系与EPC体系的转换规则进行编码转换,以便将编码转化为EPC码进行RFID标签读写。闭环环境中使用的编码应依据已有编码标准,如店内码,无编码标准的可由企业或行业根据编码的唯一性、系统性、科学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原则制定编码标准。
4. 2 标示
信息自动采集与识别的载体是将编码转化为编码对象可携带的标示,以实现对物品的识别、跟踪、追溯管理。标示首先需将源对象内容按照一种标准转换为一种载体可携带的格式内容,然后利用标示载体表示出来。标示载体的选择要考虑经济性、可操作性、实用性、安全性。物流系统中可采用的标示载体有条形码、RFID标签、IC卡、磁卡等,其中条形码和RFID标签应用较为普遍。
一维码由于标签易于制作,识别设备操作简单且相对便宜,因此使用最普遍。在GS1 体系中,除编码规则外,也规定了编码对应的一维码标示,因此采用GS1 体系编码时,应规范采用对应的一维码。二维码除具备一维码的特点外,具有信息密度高、容量大等优点,近几年随着二维码码制符号标准制定,条码符号生成与识读设备研制与生产,二维码普及率上升,对信息量较大的编码,或除编码标示外还需传递其他信息时,可采用二维码。条形码在一定时期、范围内仍将广泛应用于智能化物流体系中。
RFID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其由RFID标签和识读器两部分构成,RFID标签是信息载体,可应用于不适合条形码使用的恶劣环境。采用EPC码编码时,应根据EPC系统中有关射频识别的标准将编码转化为二进制代码存储于RFID标签,GS1 标识代码也可根据转化规则转化为EPC码后存储于RFID标签中。RFID标签和识读器由于成本高,在物流中使用率不及条形码,但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智能化物流体系中RFID无线射频识别应用前景远大于条形码。
4. 3 识别
信息自动采集与识别的途径是将对物品的标示识别出来,以实现对物品的辨认、分类、管理,识别设备要适用于标示载体和识别环境。物流系统中采用的识别技术有条形码识别、RFID标签识别、图像识别等。
条形码识别除利用激光反射外,数字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得通过智能设备摄像头也可方便完成识别,国际上一系列通行标准使得条形码识别较为规范。而RFID无线射频识别机制目前不统一,这是由于国际上形成了ISO/TEC18000,EPC Global,UID三大RFID标准以及各国或地区自定标准,导致配套软硬件设备不一致、不统一。因此,需统一RFID无线射频识别机制以实现物品全球识别、跟踪、追溯等应用。
4. 4 解码
信息自动采集与识别的最后一步是用特定方法把识读到的二进制代码转换成它所代表的信息或数据的过程。解码是一种逆向运算,必须与标示过程中对源对象内容的转换相对应,解码过程必须保证高效性、准确性、安全性。条形码由于技术标准统一,解码运算简单,可实现标示编码全球范围内的识读解码。RFID标签信息量远大于条形码,解码运算虽较条形码复杂,软硬件的支持使得解码速度也较快,但RFID标签因为标准问题,阻碍其在大物流系统中不同环节的解码,因此需统一RFID无线射频识别标准。
5 结语
物联网为智能物流发展提供了支撑,物流大数据是实现智能物流的基础,物流信息的采集与识别是大数据的来源。本文仅对目前智能物流体系构建中物品信息自动采集与识别问题从编码、标示、识别、解码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给出了相关建议。智能物流的数据来源还包括物流作业中的贸易数据、环境数据、作业数据等,均需建立有效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刘志硕,魏凤,柴跃廷,沈喜生.我国物联网的体系架构研究[J].物流技术,2010,(07).
[2]石亚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物流[J].物流技术,2011,(17).
[3]张国伍.大数据与智慧物流——“交通7+1论坛”第三十七次会议纪实[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5,(2).
会计信息采集 篇4
采集工作的通知
各市财政局,中央、省驻济各单位:
为确保我省会计人员信息的真实与完整,尽快实现会计人员信息全国通用,现根据财政部《关于采集全国会计从业人员基本信息的通知》精神,对做好我省会计从业人员基本信息采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信息采集范围
持有山东省(不含青岛市及其所属区、市,下同)各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颁发的有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以下简称持有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
二、信息采集方法和步骤
信息采集工作采取持证人员个人网上填报、单位和主管部门审理汇总、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审核确认的方法进行。具体方法和步骤是:
(一)持有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自行填报
1、持有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登录山东会计信息网()首页,点击山东省会计从业人员基本信息采集页面,选择“个人”页面按照登记说明注册用户,在线据实填写《山东省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基本信息表》(以下简称《信息表》);
2、打印《信息表》,按要求签字盖章,其中持有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在岗的会计人员将《信息表》连同身份证、最高全日制学历学位证书、最高非全日制学历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电算化(珠算等级)证书、奖励证书、奖励文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证书原件交由本单位进行审核确认;
持有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在岗的会计人员携带《信息表》、身份证、最高全日制学历学位证书、最高非全日制学历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电算化(珠算等级)证书、奖励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原件直接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签发机关办理审核确认。
(二)单位、主管部门审理
1、由单位安排专人在山东会计信息网()在线如实填写《山东省会计从业资格信息采集工作会计用人单位基本信息表》(以下简称《单位信息表》)和《会计用人单位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持有人员及单位信息汇总表》(以下简称《汇总表》);
2、打印《单位信息表》、《汇总表》,按要求签字盖章,连同单位法人登记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总会计师任命文件等证照、文件原件以及本单位所有持有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的《信息表》、证件、证明原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身份证、最高全日制学历学位证书、最高非全日制学历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珠算等级证书、奖励证书等)与单位所有持有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资料,有上
2级主管部门或单位的,交由主管部门或单位审核汇总;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由单位携带以上材料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到其所属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办理审核确认工作。
(三)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审核
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收到材料后,对相关表格、证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正确性进行审核,信息无误的,按规定给予信息确认。省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对省直和中央驻济单位资料进行审核、信息无误的,按规定给予信息确认。
三、特别事项
(一)未完成继续教育的人员,须按财政部门要求补完继续教育内容方可进行信息采集。补学继续教育的方式可采取网络学习方式,也可由各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确定。
(二)信息采集期间办理省内各市县之间调转手续的会计人员,在有效期内由调入地进行信息采集工作。办理跨省调转手续的会计人员,请先咨询调入地财政部门是否接收。
(三)信息采集期间,新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亦应按本通知要求进行信息采集。
四、工作要求
(一)各级财政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会计从业人员信息采集工作,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确保在规定的时限内顺利完成信息采集工作。
(二)各级财政部门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 3
体广泛深入宣传信息采集工作,确保单位和会计人员了解信息采集工作,为工作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安装 篇5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由电能表RS-485接口输出电能量值管理技术参数至终端, 在实际运用中, 也存在部分终端的工作电源需要接至电能计量装置电压回路的技术要求。一般的数据采集终端仅接入电压回路, 分为三相四线和三相三线。电压来源可引自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电压或低压母线电压, 分别为100 V和220V/380 V。根据终端电压规格接入对应接线端口。
终端控制回路:装置中带有2对动合、动断接点, 可分别控制2个开关, 根据供电公司需要选择所要控制的开关, 接入其跳、合闸回路中, 可实现分轮次控制2个开关的开闭。
终端采集回路:终端电能表的数据采集通过RS-485接口采集。通信线采用2芯屏蔽线, 线径不小于0.5 mm, 最大接入线径为2.0 mm。终端RS-485接口的A端与电能表RS-485接口的A端相连, B端与B端相连, 屏蔽线必须一端接地。
对于具有负荷控制功能的终端, 需要将电能计量装置二次电压、电流接入终端装置, 使其从电能表RS-485接口获取实时功率量值, 发出开、闭开关指令。
2 终端安装基本原则
(1) 由于现场环境的不同, 安装要求应满足各网省公司的相关设计。终端的连接应遵照厂家提供的安装使用说明书和技术要求, 并符合电力营销管理要求。
(2) 终端的安装位置应方便管理、调试、充值, 线缆在计量箱、柜外的走向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3) 不得将终端输出控制负荷开关的跳闸电源接入电能计量装置的电压回路。
(4) 终端的工作电源应根据现场条件, 尽可能取自不可控电源上, 以保证终端正常工作。
3 终端安装一般规定
(1) 针对不同的环境条件, 终端安装必须考虑计量表计和电动断路器的位置, 并根据客户侧的电压等级、计量方式和配电设施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安装方案。
(2) 应方便客户刷卡充值和查询终端数据。
(3) 有利于控制电缆、通信电缆、电源电缆的走线和可靠连接。
(4) 尽量能使客户的值班人员或相关人员听到终端语音报警信息。
4 终端安装位置
(1) 终端安装位置根据计量表计的位置来确定, 计量表计位置在柱上, 终端安装在柱上;计量表计位置在配电室里, 终端安装在配电室里;计量表计位置在箱式变电站内, 终端安装在箱式变电站侧壁上。
(2) 在变电站内, 终端应安装在主控制室计量屏内的适当位置或安装在开关柜上空置的仪表室内。
(3) 在户内, 如为启用预付费功能的终端, 为方便刷卡和查询等操作, 要避免装在屏内, 应在满足方便敷设信号电缆、控制电缆、电源线等情况下, 安装在配电屏外侧或配电室墙上;只用于监测的非预付费终端可安装在屏内。
(4) 在户外, 应使终端安装位置既方便操作, 又不易遭外力破坏, 且终端语音报警信息能够被客户察觉。如终端与电能表受现场条件限制, 无法采用电缆连接时, 可选用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进行无线连接。
(5) 在地下室, 或安装位置的信号强度弱不能保证正常通信时, 应当采用远程无线通信中继器进行无线通信。
5 终端安装方式
(1) 户外杆架式安装。终端装在电力配电箱中, 通过抱箍安装在户外计量杆上, 安装高度不小于1.5 m。控制线、电压回路线通过PVC保护管或镀锌电线管接入终端。
(2) 公用变压器箱式安装。终端装在电力配电箱中, 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箱式变电站固定箱体上, 安装高度不小于1.5 m。控制线、电压回路线通过PVC保护管接入终端。
(3) 地面室内挂式安装。终端装在电力配电箱中, 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墙体上, 安装高度不小于1.5 m。由一次设备引出控制线、电压回路线通过电缆沟 (地下) 、PVC管 (地上) 敷设接入终端。
(4) 地下室内挂式安装。终端装在电力配电箱中, 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墙体上, 安装高度不小于1.5 m。由一次设备引出控制线、电压回路线通过电缆沟 (地下) 、PVC管 (地上) 敷设接入终端。通信系统由RS-485线引出通过中继器进行抄读。
(5) 变电站内安装。终端可直接装入变电站主控制室计量屏内。该计量屏必须要有充足的空间, 面板上预留安装孔;可装入开关柜的仪表室内, 控制线、电压回路线均可利用现有电缆沟敷设接入终端。通信系统中所用通信线必须外引, 通信线长度大于50 m时, 另加装中继器进行通信。
6 采集和控制终端线接入要求
(1) 终端连接电能表原则上采取“一台终端与接入的所有电能表RS-485接口的同名端并联方式”, 即每只电能表和数据设备连接终端装置共用一根屏蔽电缆用于RS-485数据采集。连接电缆的网状屏蔽层应在终端一侧可靠接地。
(2) 为满足抄表实用化的要求, 客户的计量总表必须接入终端, 同时应尽量将客户的扣减表全部接入。
(3) 终端连接负荷控制开关原则上采取“一个负荷控制开关一根电缆”方式。终端应保证接入两路跳闸, 原则上第一轮跳闸应接入客户的非重要负荷, 第二轮跳闸接入高压侧或低压侧总开关。对于有跳闸功能的终端, 还要根据被控开关型式, 将跳闸控制线缆准确接入采集终端的对应接点端口。
(4) 电缆进入配电屏柜, 应绑扎整齐并固定。电缆在屏、柜内敷设应与带电、发热、可动部件保持足够的距离。
(5) 终端电源线、抄表线、控制电缆在配电盘内及安装箱内的连接均应按照电力行业规范编号并套上号箍。
(6) 各类电缆的敷设都应横平竖直, 转角处应满足转弯半径要求, 不得陡折、斜拉、盘绕和扭绞, 导线的颜色应遵循电力行业规范。
(7) 电缆应沿墙、管、孔、沟道敷设, 不得凌空飞线或摊放地面。不得不横空跨越的, 在室内应通过槽板、电缆桥架, 在室外可依托钢丝绳。
(8) 安装箱内的端子排必须完整编号, 箱门内侧应附安装箱端子排与终端端子对应接线简图。
7 注意事项
(1) 在进行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工作时, 应填写第二种工作票和装接工作单。带电接线时作业人员应戴绝缘手套。
(2) 严格防止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短路或接地;严格防止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开路。
(3) 测试引线必须有足够的绝缘强度, 以防止对地短路, 且接线前必须用绝缘电阻表检查一遍各测量导线每芯间, 芯与屏蔽层之间的绝缘情况。
(4) 终端装置接电工作时, 应采取防止短路和电弧灼伤的安全措施。电杆上安装终端装置与电压互感器配合时, 宜停电进行。
(5) 终端箱均应可靠接地, 且接地电阻应满足规程要求。作业人员在接触运行中的终端箱前, 应检查接地装置是否良好, 验电后方可接触。
(6) 在二次回路上进行终端装置工作需将高压设备停电或做安全措施, 并提前通知客户, 做好备用电源的投入使用准备。工作中禁止将回路的永久接地点断开。
(7) 变电站内工作时, 应满足行业规定的施工技术要求, 注意二次线路的敷设, 采取必要的屏蔽措施。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研究 篇6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是一种新技术, 在我国还没有全部实现。该系统能实现电能计量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与处理, 并能将其应用到电能供用与管理系统中, 为自动抄表、短信平台、自动查询、智能互动、个性服务等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是实现智能用电的基础。智能用电信息釆集系统的优势非常明显, 可以解决人工采集数据过程遇到的许多困难, 采集数据的效率与质量都很高, 不容易出错, 可解放大批人工采集的劳动力, 并推进电能计量管理技术向现代化进程迈向一大步。
2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组成
2.1 采集用户及数据分类
随着通讯、微处理器和制造工艺等的迅猛发展, 系统的功能配置、结构形式和性能指标等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构架主要由集中器、采集器、主站前置机、智能电表等组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采集对象包括:第一, 大型/ 中型专用变压器电力用户, 用电容量在100k VA及以上/100k VA以下的专用变压器电力用户;第二, 三相/ 单相一般工商业电力用户, 包括低电压等级的商业、小容量、工作等用电性质的非居民三相/ 单相用电;第三, 居民电力用户;第四, 公用配变考核计量点, 考核公共设施供电变压器上的内部量测点。
由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采集对象不同, 则出现了不同电力用户类型, 会产生不同的电力需求, 可能是用来生产, 也可能用来家用, 不同需求的用电量截然不同。而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要实现不同需求电力用户与公用配变考核计量点用电信息的全面采集。通过需求分析, 按照电力用户电力需求的业务, 可以将用电信息系统采集的数据划分为六种类型, 包括电能数据、交流数据、运行状态数据、电能质量越限统计数据、事件发生记录数据、其他数据, 等等。
2.2 主站
主站是整个系统的管理中心, 管理全系统的数据创术、数据处理和数据应用及系统运行和系统安全, 并管理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主站需要全面整合原有关口电能量采集、大用户负荷管理、低压集中抄表、配变监测等系统业务应用, 为各省公司及地级公司采集电力数据提供强有力支撑。主站的接口能实现与外部系统用电数据的相互交换, 主站的总体架构分为四层, 现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1) 表现层:直观面向使用用户且提供标准业务应用相关操作和信息界面显示功能, 并具有用于复杂逻辑操作的C/S模式和用于数据信息上传的B/S模式两种客户端。 (2) 业务层:包括数据采集子层、业务应用子层及对外接口三部分。通过多种类型通讯设备连接的采集子层, 将采集数据上传至处理数据及其他增值功能的业务应用子层, 该层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核心部分。 (3) 支撑层:为业务层提供专业性技术支持, 通过信息、安全防范、通讯等模块实现该层自身的逻辑业务功能, 所以要求本层的通讯模块、安全模块以及信息模块应性能高效稳定, 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4) 数据层:通过建立大型数据库, 为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储存、读取、计算等。
2.3 通信信道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信道连接主站、采集终端及电能表, 是信息交互的承载体。通过远程通信信道和本地通信信道两种通信信道完成电力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远程通信是指采集终端和主站之间的数据通信。当前, 可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开展数据传输的远程通信资源主要有GPRS/CDMA无线公网、光纤专网、230MHz无线专网和中压电力线载波等。
本地通信是指采集终端和用户电能计量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 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主要是集中器和采集器、集中器和电能表、采集器和电能表之间的通信。当前,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使用本地通信方式, 主要有低压窄带电力线载波、低压宽带电力线载波、微功率无线和RS-485 等。
2.4 采集终端
釆集终端是对各信息釆集点的电能信息进行采集、数据管理、数据传输以及执行或转发主站下发的控制命令的设备, 按使用场合分为厂站采集、专用变压器采集、公用变压器采集、低压集中抄表 (集中器和采集器) 、分布式电源测控等终端类型。
2.5 智能电表
智能电能表是新一代智能型高科技电能计量产品, 是智能电网高级计量体系中的重要设备, 它将有助于在消费者和电力公司之间实现实时通信, 使人们能给予环境和价格的考虑, 最大限度地优化能源用量。根据建设智能电网的要求, 所有关口、计费用户都需要安装智能电能表。
智能电能表有电流釆样电路、电压分压电路和集成计量电路组成的电能计量单元;有微控制器、数据内存卡、掉电检测和时钟组成数据处理单元。由电源、高能电池组成供电系统;由LCD显示器、通信口、按钮、外卡接口、时钟输出辅助端子组成输入输出系统。
3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功能
一般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需要具备一些基础性的功能, 主要体现在采集处理、抄表付费、电力管理与维护及数据的共享等方面。笔者现对其进行分析总结。
3.1 数据处理功能
一般来说, 用电智能化以信息的实时、定时与主动采集为基础, 可以通过时间的设定进行定期采集与上报, 采集的内容包括与电力运行相关的电力质量、负荷、工况和事件等, 另外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原始分析、分类储存与管理, 从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正确性, 同时根据数据的常规情况实时监测, 及时发现数据异常, 同时发出警示, 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完备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案。
3.2 抄表与付费功能
用电智能化信息采集系统需要实现电表的自动抄表上报与预付费扣费与充值功能, 其可以实时监控用户的用电量, 获得准确的用电数据, 然后对用户进行必要的预付费管理, 当用户用电量不足时, 主动提醒客户续费, 而当预存电量为零时, 主动执行跳闸控制。
3.3 有电管理功能
在一些特殊的电力管理与安全生产中, 可事先编制用电的限电控制方案, 并输入系统, 系统会自动识别用户的用电情况与负荷情况, 根据用电方案的要求进行监督, 一旦发现一些非法或非程序用电现象, 则可以实现对用户开关的控制。
3.4 常规的运行维护功能
这些功能较多, 且主要是为了维护系统基本功能的实现:其一, 保证系统设备时钟的准确性;其二, 对系统操作员进行密码与权限管理;其三, 建立必要的系统与终端档案;其四, 对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行实时监测, 生成运行报告;其五, 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各种数据的组合输出。
4 结语
总之,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具有很强的优势, 具有先进的电能计量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和处理能力, 不仅可以建立电力用户与电力管理的实时互动, 建立新型的供用电关系, 从而达到降低用户用电成本、提升可靠性、提高用电效率的目的, 同时将用户的智能家居设备统筹到用电管理中来, 实现用户的多角度用电需求, 同时推出一些增值服务。我国已在大力加强此类系统的建设, 而在不久的将来, 将进一步推进智能用电系统的发展与实现。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子站、通信信道、采集终端、智能电表的基本概况, 以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采集用户和数据的分类情况, 并分析了系统各个功能单元的主要功能, 希望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有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用电采集系统,智能,功能
参考文献
[1]周金飞.用电信息釆集系统[J].农村电气化, 2012, (9) :26.
多通道材料信息采集系统 篇7
在生产生活中, 常需要对多种材料的数量进行统计。例如, 超市需要对消费品的库存情况进行统计, 电子或机械维修部门需要对使用较多的元件进行统计, 以便确定哪些元件需要购买, 药店需要统计哪些药品卖得较快, 需要购进。对于超市可以通过查看采购记录和销售记录来获得库存信息, 但是像电子或机械维修部门或者小型药店, 特别是中药店, 对销售情况进行统计就会不那么容易。而对电子元器件、机械元件、药品等进行统计时, 人工统计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本文提出的多通道材料信息采集系统就可以解决此问题。
多通道材料信息采集系统, 通过称重传感器获取各材料的重量信息, 通过单片机采集处理。一方面可以现场显示材料的数量, 方便工作人员获取各材料信息, 及时补缺;另一方面可将数据以通信方式传送至上位PC机, 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 以便对资源进行更合理配置。此系统可用于电子或机械维修部门、药店及超市等场所。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设计思想
对材料数量的统计, 可以采用人数方法, 但对多种材料的数量进行统计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特别是当被统计的材料个体较小时。如电子元器件、机械零部件等, 这些材料体积较小, 重量也比较小, 而个体质量差异却不是很大。所以采用称重传感器获取材料重量信息, 然后通过计算获得材料数目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例如在机械维修部门, 元件的种类相当多, 各种不同的元件会被分放在不同的盒子里, 以便使用时进行索取。但不同的元件消耗情况是不确定的, 所以在对元件进行采购时就有必要获得各元件库存信息。如果在放置元件的盒子底部预先安装称重传感器, 对信息采集后经过处理我们就能获得各元件的数量信息。许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知道材料剩余的准确数量信息, 只需知道剩余的材料大概有多少即可, 因此系统在显示部分采用8个发光二极管对一个数据进行示意显示。
2.2 系统组成
多通道材料信息采集系统由称重传感器、放大电路、模拟开关、A/D转换器、微控制器、显示器及键盘等组成, 同时留有通讯接口, 可与上位PC机通信, 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3 硬件电路设计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本着简单、实用的原则, 并不要求很高的精确度。传感器选用使用广泛的应变电阻, 其输出的小信号需经过放大调理。多路模拟开关使用8片CD4501扩展64路模拟通道, 后经过8位8通道模数转换器ADC0809对信号进行模数转换, 送入单片机, 再由单片机控制将数据载入MAX7129对数据进行显示。每8个数据为一组, 对8组数据进行循环显示。单片机还可通过串口与计算机进行通信, 响应上位机命令, 向计算机传送采集数据, 作为企业物料管理的一部分, 实现对材料使用情况的记录及分配管理。
3.1 称重传感器
称重传感器是一种将质量信号转变成可测量的电信号进行输出的装置。称重传感器按转换方法分为光电式、液压式、电磁力式、电容式、磁极变形式、振动式、陀螺仪式、电阻应变式等8类, 以电阻应变式使用最广。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利用电阻应变片变形时其电阻也随之改变的原理工作。主要由弹性元件、电阻应变片、测量电路和传输电缆4部分组成。此系统目的是实现对材料现存状况进行采集, 当材料处于一定范围内时, 就会考虑要购进新的材料。所以并不要求非常精确的数据, 因此不采用桥式电路, 而是直接使用电阻应变片来实现数据采集, 如图2所示。
3.2 多路模拟开关
多路模拟开关是一种重要的器件, 在多路被测信号共用一路A/D转换器的数据采集系统中, 通常用来将多路被测信号分别传送到A/D转换器进行转换, 以便控制器能对多路被测信号进行处理。CD4501是单8通道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 有三个二进控制输入端A、B、C和INH输入, 具有低导通阻抗和很低的截止漏电流。选用8片CD4501和一片ADC0809可扩展为单64通道数字控制模拟开关。控制信号Control1-Control6由单片机发出, 对采集信号通道进行选择导通。
3.3 A/D转换
A/D转换器采用ADC0809模数转换器。ADC0809是采样分辨率为8位的、以逐次逼近原理进行模—数转换的器件。其内部有一个8通道多路开关, 它可以根据地址码锁存译码后的信号, 只选通8路模拟输入信号中的一个进行A/D转换。ADC0809与单片机的连接图如图4所示。
IN0-IN7为8路模拟量输入端, D0-D7为8位数字量输出端。ADDA、ADDB、ADDC为3位地址输入线, 本系统中接高三位地址选择信号, 用来选择导通相应CD4051输出地信号。ALE为地址锁存允许信号。START为A/D转换启动脉冲输入端, 输入一个正脉冲使其启动。EOC为A/D转换结束信号, 当A/D转换结束时, 输出一个高电平。OE数据输出允许信号, 当转换结束时, 给此端输入一个高电平, 打开输出三态门, 输出数字量。
ADC0809的工作过程是:首先输入3位地址, 并使ALE=1, 将地址存入地址锁存器中。此地址经译码选通8路模拟输入之一到比较器。START上升沿将逐次逼近寄存器复位, 下降沿启动A/D转换, 之后EOC输出信号变低, 指示转换正在进行。直到A/D转换完成, EOC变为高电平, 指示A/D转换结束, 结果数据已存入锁存器, 这个信号可用作中断申请。当OE输入高电平时, 输出三态门打开, 转换结果的数字量输出到数据总线上。
3.4 单片机控制单元
控制器选用AT89S51。AT89S51是一个低功耗, 高性能的CMOS 8位单片机, 片内含4k Bytes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 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制造, 兼容标准MCS-51。图5为单片机各控制信号的分布。
3.5 显示单元
传统的数码管显示驱动电路占用系统资源较多, 本系统采用MAX7912, 一种串行接口的8位数码管显示驱动器。它与通用微处理器只有3根串行线相连, 最多可驱动8个共阴数码管或64个发光二极管。内部有可存储显示信息的8×8静态RAM, 动态扫面电路, 以及段、位驱动器。本系统采用驱动64个发光二极管的模式, 显示材料剩余量信息。
图5中, 单片机P2.0口作为串行数据线, P2.1作为数据加载控制线, P2.2作为时钟线。单片机向MAX7219输送信息的工作流程描述如下: (1) 将P2.1, 即数据加载控制线置低电平有效; (2) 将P2.0置成与D7相同状态; (3) 将P2.2先置低, 再置高, 产生一个移位脉冲将D7移入MAX7219; (4) 重复 (2) 、 (3) 过程, 将D7-D0移入MAX7219。
对MAX7219各控制器和位寄存器赋值也可方便地由循环程序来完成。因为MAX7219有自动的动态刷新功能, 所以赋值完毕后, 单片机不必对它做其它的操作, 即可完成显示。
3.6 单片机与PC通信
使用MAX232芯片实现单片机与PC的串行通信, 实现与计算机通信后可通过计算机读取采集到的信息, 也可向单片机发送相应命令来实现某一数据采集通道的导通, 从而使显示器显示相应采集量。
4 系统程序流程图
系统软件流程如图6所示。单片机系统上电后, 先进行系统自检并初始化。然后通过对控制口赋值打开采集通道启动A/D转换, 转换结束则将采集到的数据保存至单片机内存中, 然后导通下一通道对下个数据进行采集。当对所有通道数据采集一遍后, 可关闭A/D转换, 将保存的数据送入MAX7219进行显示。MAX7219外接64个发光二极管, 分为8组, 每组对一个数据进行显示, 也就是将采集数据分为8个等级, 这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材料的剩余状况。同时为方便管理, 系统与PC机也进行了连接, 通过编写上位机软件, 可以随时启动系统进行信号采集, 并将数据传送至PC机中, 可作为企业物料管理的一部分。
5 结论
本系统设计了一个多通道材料信息采集系统, 使用应变电阻片构成称重传感器, 采集材料的重力信息, 保存至单片机内存, 可控制条形显示器对材料现存状况进行显示, 并可以通过串行端口将数据传送至上位机, 方便进行记录和管理。系统还可以增加报警提示电路, 当某材料缺少时, 可通过声、光等报警电路以及在上位机采集信息后对个别信息进行特殊显示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补充。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多通道材料信息采集系统, 将材料分类放置, 通过称重传感器将各材料的重量信息转换为电信号, 经过多路模拟开关及A/D转换, 将材料信息传给单片机并在现场实时显示, 方便工作人员及时对材料进行补充。同时单片机采集的数据可传送至上位机, 实现对材料的库存情况进行随时记录, 以方便对材料进行管理。
关键词:多通道,信息采集,称重传感器,单片机
参考文献
[1]张福学.传感器应用及电路精选[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2.
[2]Low Power, high-performance COMS 8-bit microcomputer AT8SC51.
[3]孙宏军.智能仪器仪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高峰.单片微机应用系统设计及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5]李全利.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音频信息的采集和处理 篇8
关键词:CD光盘,磁带,转换,音频信息
多媒体计算机进行音频信息处理技术使人们在媒体制作、学习和娱乐等方面可以采取较为灵活的方式,但如何处理音频信息,使计算机能使用CD光盘、磁带等各种介质上的音频信息来帮助人们的学习,如何对CD光盘、磁带等的音频信息进行相互转换,本文对此提出一种应用方法和技巧。
1、CD光盘转换为磁带信号
1.1 CD光盘信息转换为计算机音频文件
CD是音轨,跟数据光盘不同,AudioCD没有数据光盘的文件定位信息,无法作为文件直接保存到硬盘上。为保证抓取后音频的声音质量,采用Exact Audio C o p y软件抓取C D光盘上的音频信息,Exact Audio Copy(缩写为EAC)软件最大的特点使可以精确捕捉音轨,EAC使用时无需安装,直接双击E A C图标打开,对语音信息来说,音频质量要求不高,直接保持默认状态即可;如果是C D音频,则需进行设置,“E A C的安全、快速和爆发三种读取音频数据模式的质量从高到低,其速度也是从快到慢。在安全模式下,由于E A C需要多次读取数据,速度将非常慢。在安全模式下,E A C会对每一帧的音频数据采取多次读取的方法来提高准确性,既然我们是要制作高品质的数字音乐,所以安全这项当然是首选的了”[1]。可以使抓取的音频信息实现高保真。
如图1所示,使用EAC抓取的CD音乐光盘,将光盘信息抓取为W A V和M P 3的声音文件;点击将“光盘转换为WAV”或将“光盘转换为MP3”的图标,且选择文件保存位置即可实现将CD光盘信息转换为“W A V或M P 3”的音频文件。
1.2 将音频文件录制到磁盘上
将计算机声卡的输出端L I N E O U T(或SP)接录音机或卡座的输入端(LINE IN或REC),放好需要录制的磁带,按下录音键和暂停键,准备好录音机。
计算机播放音频文件采用Foobar软件,Foobar软件的特点是在播放MP3和WAV音频文件时,音质效果的层次感比较分明。输出噪声也较小,无论是在高音区还是中低音区,音质都更加厚实[2]。适合听各种音乐和甚至不需要环境的音效场合。声音的效果当然和你使用的声卡性能有关。使用Foobar时,只要在计算机中按照提示安装即可,启动后利用“播放列表/打开/打开转换好的音频文件并设置顺序播放”。
点击Foobar播放按钮,同时将松开收录机的暂停键,开始录制声音,在录制过程中注意监听,并对录音电平加以调节,当录制好一面后,停止Foobar的播放,翻转磁带后再继续录制其余另一面。
2、将磁带信号转换为光盘信息
2.1 将磁带信号转换为计算机声音文件
将录音机的输出端(LINE OUT)接计算机声卡的信号输入端(LINE IN),同样准备好录音机。录音时使用的软件我们采用Total Recorder。
Total Recorder也叫网络录音机或者万能录音机,可以把各种音源的声音录下来。它具有“软件”(即网络)“声卡”两种录音模式,其中的“软件”录音模式最具特色,这个模式下它的录音策略是直接录取网络或者是播放器软件发出的数据包,因为Total Recorder的“软件”录音模式直接记录网络或者软件播放器发出的数据包,理论上相对声音源没有任何的失真。也就是说原来的声音源质量有多高,录出的声音质量也就有多高[3]。
设置录音方式为声卡录音,且调整声卡为线路输入(L I N E I N),选择“声卡”录音模式。先按Total Recorder主界面上的“录音源及其参数设置”按钮,将录音源从“软件”改成“声卡”,然后“确定”。回到主界面后按录音钮即可开始录音,录音时注意录音电平的调整,保证录音的声音质量。同时注意监听,当第一段录制完毕,出现间隔,按下录音机暂停键,并将Total Recorder也暂停,选择“文件/保存”,把刚录制的保存为计算机音频文件(若保存为MP3文件,在保存时根据对信号的要求程度不同,可选择“声音格式选择”列表MP3的三个选项:MP3接近高品质、MP3中等品质和MP3低品质)[3]。随后将Total Recorder关闭,再次启动,在录制第二段,这样避免录制信息的前后干扰,其余的部分同样在录制完成后保存音频文件,再次关闭、启动Total Recorder完成其余部分的录制。
2.2 将音频文件刻录到光盘
利用常用的计算机光盘刻录软件如“Nero Burning ROM”、“Clone”等软件,将音频文件刻录到光盘上即可在计算机以及C D光盘放音机上使用。
3、总结
本文提出了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音频信息处理的一些技巧,对于媒体制作而言,该方法简捷,失真小,效果较好。如何很好地实现高保真、高品质、低损耗,快捷有效的音频信息处理,在方式方法、应用技巧及软硬件选用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数字音频文件的制作与播放.http://www2.beareyes.com.cn/bbs/5/91.htm
[2]音频之王争霸战:Winamp和Foobar.http://www.52z.com/Articleview/2004-10-8/article_view_11470.htm
信息采集机制 篇9
2010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电监会等联合印发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国家电网要实现“全覆盖、全采集”,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系统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能准确监测电力供给、电力传输、配电网络、用户使用等情况,打破用电配送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为科学决策电力供给、提高使用效益提供了保证[1]。
“十二五”以来,我国农村电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目前农村电网建设依旧存在短板:用电服务系统独立建设,缺少统一规范,接口不兼容;各系统数据编码不一,数据关联性差,综合使用分析困难;系统数据存储形式各异,空间分散,缺乏整合,兼容性差[2]。将基于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于农村电网建设,既可提升农村用电网络的可靠性和效益,又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功能需求分析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用电信息数据的采集、回传、分析、处理、储存和监控等。
1.1 数据采集
(1)实现电能数据、交流模拟量、工况数据、电能质量统计数据和事件记录数据的采集;(2)实现定时自动采集、随机召测数据和主动上报数据;(3)分析采集的各项数据,检查是否存在数据采集异常和用电异常。
1.2 数据管理
(1)检查采集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发现异常及时补采;(2)统计分析采集的数据;(3)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查询功能。
1.3 抄表计量
(1)采集配网用户日冻结、月冻结数据和周期性数据;(2)采集低压电量;(3)采集线路电量;(4)采集台区电量;(5)采集瞬时电压、电流、频率等信息。
1.4 电量分析
(1)显示客户各时段的用电量,自适应调整;(2)统计分析正向、反向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3)统计分析各台区计量点和线路计量点电量。
2 系统架构设计
2.1 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是根据用户提出的功能需求,结合软硬件实际,制定系统开发建设的规划蓝图,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设计的系统包括两大总线,分别为现场网络总线,负责收集现场设备的数据信息,为上层各类系统提供数据信息;企业集成总线,负责对现场网络总线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支撑。
2.2 应用框架设计
应用框架包括调控一体化、统一采集与集中监控、营配一体化三个模块,如图2所示。调控一体化模块包括调度自动化和配电自动化两个模块,实现变电站的RTU、电能量采集和线路FTU功能;统一采集与集中监控模块实现智能台区监控、电能监测、谐波在线监测和用电信息采集功能。
2.3 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功能如图3所示,分别为:
(1)智能配电台区管理:可对配电变压器进行数据信息采集处理,实现对台区信息、电能质量、异常告警、漏电保护、低压线损、配电区环境、数据交互等信息的监控。
(2)台区智能高效运行管理:根据不同业务需求,制定不同的控制策略,编写相应的控制软件,实现台区的智能高效管理。
(3)调控一体化:实现数据处理、报警和事件处理、事故回溯、事件记录和调度员操作等功能。
(4)用电信息采集管理:实现用电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监控。
(5)数据采集任务管理:根据具体的业务确定采集任务,包括任务名称、类型、分组、开始结束时间等信息,同时还对各任务的进程进行控制。
(6)抄表数据:对配电网的电能量示值、低压电能量示值、台区电能量示值、线路电能量示值等进行记录分析。
(7)电量分析:对线路计量点、用户计量点、台区计量点、主备表电量、专线电量和低压用户电量进行计量分析。
(8)负荷管理:实现预付费、重点用户、实时负荷、日负荷、月负荷、行业负荷和总负荷的管理。
(9)有序用电量管理:进行负荷预测分析和控制。
(10)电能质量分析:进行电压合格率、谐波数据、供电可靠性、三相不平衡、实时负载率和总负载率的分析。
(11)线损分析:对分区线损、分压线损、供电所线损、馈线线损、台区线损和网络线损进行分析。
(12)异常用电分析告警:分析低压表计事件、终端事件、主站端事件和表计事件。
(13)漏电保护管理:实现对开关、电压和电流信息的实时监测、报警和响应。
3 结语
根据当前农村电网建设存在的短板,从数据采集与管理、抄表计量、电量分析等方面分析了基于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框架、应用框架和各功能模块,为推进农村电网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参考。
摘要:基于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对配电网络的传输线路、变压器、配电器和终端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监控,达成用户用电监测、阶梯定价、线损分析、错峰用电、用电检查、自动抄表、负荷预测管理和节约用电等目的。根据当前农村配电网络信息采集和监控存在的问题,结合用电实际特点,设计了一套基于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推进农村用电网络信息化、数据化、集成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数据采集,集中监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需求
参考文献
[1]门亮,贾聚光,马斌.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J].农村电气化,2013(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