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信息采集论文

2024-06-10

职业信息采集论文(精选12篇)

职业信息采集论文 篇1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更由于金融风暴的雪上加霜,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以下为一组来自教育部的高校毕业生数据:2000年107万,2001年114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9年610万,2010年630万,2011年660万,预计2012年680万,2012年毕业生人数是2000年的将近7倍。这是一组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2001年6月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超过80%,2002年底就业率降到80%,2003年就业率降为75%,2004年73%,2005年72.6%,近几年就业率也维持在70.6%左右[1,2,3]。一增一减,这两组数字非常直观地告诉我们:大学生就业形势目前确实很严峻,且在今后若干年内都不容乐观。不仅如此,当前大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较为吃力,就业质量也相对较低,有些学生虽然就业了,但并不理想,所做的工作不是与专业不对口,就是面临着换新的工作。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从国内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人口众多,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需求与社会劳动总量过大的矛盾长期存在。 (2) 对于在全国高校排名中较为靠后的学校,由于跟名牌大学相比总体实力有一定的差距,许多企业比较看重学生的出生。 (3) 许多大学的部分专业设置方面偏向于理论化,应用性相对较差,从企业用人的角度考虑不能满足其需要。 (4) 由于高考扩招的原因,许多大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学生基础薄弱,学生平均学分绩较低,且部分学生挂科较多,企业在用人过程中比较看重学生成绩[4]。 (5) 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较低,许多事业单位与国企把大学生是否通过四级做为用人的标准,没有通过四级就没有机会进入面试环节,更没机会应聘成功。英语不好更不能进入外企[5]。 (6) 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回原籍工作,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选择在外打拼,因此就想找个收入较高的企业工作,但由于学校背景﹑自身硬件(学习成绩,四六级等)不足的原因不能如愿以偿,总是处于临时打工状态[6]。 (7) 还有很少一部分原因是女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到性别歧视,除个体自身原因外,主要是因为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越来越多,这种状况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抬高就业门槛、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了条件[7]。

以上为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几个主要因素,除客观不能改变或暂时不能改变的因素外,目前学生平均学分绩及四六级通过率在毕业生就业中影响较为重要,它们不尽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更是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平均学分绩及四六级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内在因素,也是学生自身的硬件条件,是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实现的,但拥有了自身条件并不一定就能找到适合自身的职业,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有稳定、合法收入的活动,既是人们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也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要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职业,首先就必须要求职,而信息是人们在求职中最基本最广泛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资源。现在的就业指导理念仍停留在浅层次的目标上,把毕业生送出校门,为毕业生安置工作,强调一次性就业率,缺乏对就业指导和就业主体的深层思考。如此简单的目标和导向,自然把学生引入思路比赛的怪圈:只要找到一份工作就算大功告成,至于对即将从事的职业是否适应自我的个性特质、是否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却不甚了解,造成了就业的盲目性,致使跳槽现象屡见不鲜,扰乱了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因此职业信息的采集与应用不仅关系着求职者是否能在第一时间找到属于自身的工作,也关系着用人单位能否以最经济的成本招聘到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那么什么是信息采集呢?

1 什么是信息采集[8]

信息采集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对相关信息进行搜索、归纳、整理并最终形成所需有效信息的过程。各种途径包括:一是通过实地调查、采访、亲身经历、亲眼目睹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也就是直接信息。二是通过某种介质间接获得的信息。如通过书刊、报纸、电视、电脑获得的各种信息。目前由于各种条件的局限性,以及网络技术的发达、便捷,我们进行信息采集的主要途径来自于网络,主要工具就是计算机。有效信息就是对我们切实有用的信息,不是随便一条信息对我们都是有用的。因此根据大学生不同年级的特点来收集职业信息,对于大学生就业,更有针对性,更能使大学生及早为自身确定就业方向,从而在升入毕业班后面对各种就业压力能够冷静面对,在激烈人才竞争中游刃有余,脱颖而出。

2 职业信息在大学毕业生求职招聘中的重要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各式各样的工作,求职者应该事先了解并收集好用人单位的信息,例如该公司的企业文化、历史及背景、该公司的产品及服务范围、该公司的行业特征及主要竞争对手等等,在求职面试时,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就可以更多地谈一些跟你所应聘职位有关的工作经历和所取得的成绩,以证明你确实有能力胜任你所应聘的这个职位。而且当面试官在问你相关的专业性问题时,求职者即使做不到对答如流,也不应该犯实质性的错误。如果我们做不到有备而来,那么对于面试官所提的问题肯定也不清楚,不明白,更不知道从何谈起,即使你之前把自己推销的如何是好,你的学历如何高,最终还是给面试官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在后面的交流中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相反,如果在参加面试前,求职者做足了功课,对于公司的规模、流程及人员安排等都有了了解,并且对自己未来在该单位的工作做一番模拟,这样不仅增添了应聘信心,而且还可以与用人单位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准确地将对方需要的信息传递给对方,在竞争中就会占据优势。而且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求职者也可以站在公司的立场上去回答,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将列举两个案例来说明大学生就业信息采集的重要性。

案例1:小王,23岁,性格开朗,容易沟通,商务英语专科毕业。拥有英语六级、中级口译、商务英语证;计算机工程师、计算机操作员一级;公关证、全国普通话证。凭借自己的专业和诸多证书在求职过程中获得多次面试机会,却都没有被录用。这样一位求职条件不错的年轻人怎么会屡遭失败呢?难道只是面试技巧的问题吗?在一次面试当中,面试官问小王:“你是怎样找到我们公司所需要应聘的岗位?小王回答,通过关键字的搜索,例如“销售业务员”,一直是这样。面试官接着问:“那么,你又采用怎样的求职方式的?”小王回答,在锁定岗位名称后就开始点击应聘。此时的面试官似乎发现小王好像不怎么关注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任职要求。面试官又问:“在最近的面试中你有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同之处?”小王回答,最近几家单位的人事一直都会问“请做一下自我评估,觉得我们这个岗位是做什么的;自己能够胜任吗?此前的小王每次都是顿觉无从下手,只是重复自己以往工作的描述。面试官随机打开一个外贸岗位,两分钟后问小王你看到了什么?同样的问题,小王还是如此。面试官最后的结论是,小王没有注重对岗位的分析,同时也没有做好自我评估。缺乏对岗位的分析能力。案例1说明了求职者在应聘前首先应当明确自己应聘的什么岗位,了解具体做什么工作, 与此前的工作有什么结合点,更应当注重企业发布信息中的工作内容和任职要求,找到其背后真正的意图。了解一家公司是不够的,要多了解行业内求职的相关信息,或者与在这一行工作的学长交流求职经验,这样将使你在面试中一举成功的概率大大增加。

案例2:小刘25岁,名牌大学毕业生,毕业后由于自己学历相对来说不错,找工作也不怎么的尽心,总认为会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会找上门来的。在众多可以面试的公司中,他选择了一家他自己认为不错的公司,在面试中,由于他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及出色的表现,赢得了面试官的好评,工作很轻松的拿到了,但是在以后的工作中,他发现由于公司领导者的原因,使得公司总体的制度不规范,人员分配不合理,总体的办事效率较差,在公司工作了几个月,自身的业务水平也不但没有提高,而且还白白浪费了时间。而他的一些同学在找工作前,对公司进行了了解,之后针对自身的条件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现在工作干的有声有色。而他却不得不再从头再来,选择再次就业。案例2说明了当求职者对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和部门设置、该公司是否有培训、提升的机会、该公司的薪水大致状况、该公司招聘的主要职位及相关的要求有一定的了解时,就会避免盲目就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大学生在就业时一定要清楚自己所从事行业的内容,清楚自己在公司能做些什么,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什么影响。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分析了解了职业信息采集在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的情况可以帮助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规避风险,寻找到满意的工作,同时签订一份适合的合同,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找到工作,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提高了就业质量。另一方面,在加强“供求”双方沟通的基础上还可以帮助用人单位纠正在招聘方式及招聘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的地方;科学利用职业信息,指导用人单位更新用人观念,改变重学历不重能力现象,从而实现人岗匹配;科学利用职业信息,还可以及时发现用人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有效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并且可以减少公司内部的人员调动或者流失,使得求职者在公司有的放矢,减少了员工的跳槽,使得公司内部处于相对稳定的人员分配,有利于公司长远的发展。

3 小结

一个大学毕业生是否会收集、利用就业信息,在其择业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收集的就业信息越多,机会就越多,信息处理的越好,就能事半功倍。卡耐基说过:成功=天赋+机遇+勤奋。毕业生求职的成功与否,就业的质量如何,个人的素质和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这就是天赋。但在人生前途选择的重要关口,机遇的发现和挖掘,机会的把握,牢牢抓住择业的最佳机会等都是顺利就业的关键所在。在这个迅速发展的社会,任何事情都可以创新,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充分认识到就业信息的重要性,在认真掌握以上方法的基础上,勤奋努力,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能创造性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摘要:本文对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 并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阐述了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不仅要提高自身素质, 而且还要及时对自己未来职业有个很好的定位与要求, 对求职单位有更清楚的了解。进一步通过案例说明做好大学生就业前职业信息采集对大学生就业及就业质量的重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信息采集

参考文献

[1]孙艺丹.从企业人才需求角度谈大学生就业[J].百家论坛, 191-192.

[2]王学梅.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 2011, 9 (22) , 128-130.

[3]钱宏.从高等教育政策看大学生就业问题[J].文教资料.2011, 222-223.

[4]步德胜.大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调适对策[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8.

[5]李洁.提高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的措施探讨[J].海外英语, 2011, 57-58.

[6]任雪丽.从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看教育资源失衡及后果[J].继续教育研究.2012, (1) , 140-143.

[7]杨影, 杜咏梅.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性别歧视问题分析[J].华章, 2012, (2) , 150.

[8]陈钰炫.试论职业信息采集与应用[J].就业与创业, 2010 (7) .

职业信息采集论文 篇2

一、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对象

全市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每个人员。

二、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时间安排

我市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的时间为2011年4月10日—2011年6月30日(双休日除外)。

三、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的主要内容

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的内容为会计从业人员基本信息及其所在单位基本信息。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学历、会计专业技术职称、会计工作单位、会计工作岗位情况以及工作单位组织机构代码等有关信息资料。

四、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方法

本次我市会计从业人员基本信息采集分两步进行,先由会计从业资格持证人员本人登录苏州市财政会计之窗网(),核对或修改本人基本信息资料,并选择预约确认时间和确认地点,然后按预约时间到预约的确认点办理确认手续。(我市设杨舍、金港、塘桥、乐余四个审核确认点,详情见附件3),具体操作如下:

1、核对、修改信息,选择确认时间和地点。会计从业资格持证人员登录苏州会计之窗网站()首页,点击“江苏省会计从业人员基本信息采集”栏目,根据《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表》的内容,结合本人实

际情况,进行逐项核对和修改后,按会计人员便利自己,自愿选择的原则,网上预约时间和地点,然后保存并打印《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表》。

2、进行现场审核确认。会计人员按自己网上预约的确认时间,携带《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表》(无工作单位者个人签字;有单位工作须个人签字和单位盖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中专以上才需要)、学位、二代身份证(没有二代身份证的需办妥后才能确认采集)、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有单位的,用A4复印)等材料,到自己网上预约的确认地点办理信息采集的现场确认手续。(具体操作步骤、要求详见附件2)。

根据省财政厅要求,为保证本次信息采集工作顺利进行,我市信息采集(含数据准备)期间(3月25日至7月31日)暂停所有会计从业资格信息变更、调转、申领等相关事项(会计继续教育除外)。

五、其他

本次会计信息采集,无论本人会计基本信息有无变动,每个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都务必要参加本次信息采集活动,凡是本人不上网修改完善本人基本信息和不到现场审核确认的,以后新的信息库就没有该同志信息,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本人自负。

附件1:《江苏省财政厅关于采集全省会计从业人员基本信息的通知》(苏财会【2011】14号)

附件2: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的操作步骤和要求

附件3:张家港市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现场确认点

张家港市财政局

二0一一年四月一日

附件1:

江苏省财政厅关于采集全省会计从业人员基本信息的通知

苏财会[2011]14号

各省辖市及常熟市财政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和《财政部关于推进省级会计人员管理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13号)精神,推动我省会计管理信息化进程,进一步提升会计管理工作水平,我厅正在加紧建设全省联网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预计7月正式上线运行。当前,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开展全省范围内的会计从业人员基本信息采集工作(以下简称“信息采集工作”),以补充、修改、完善会计从业人员基本信息,夯实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做好信息采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信息采集工作是完善会计从业人员信息、建设信息数据库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顺利实施全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提,对实现提高会计人员管理效率、提升会计管理工作水平意义重大。鉴于信息采集工作涉及广大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请各市务必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必要的人力和财力投入,通过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介,大力做好信息采集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会计人员知道并积极配合,认真完成基本信息的维护与确认,严格按照规定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信息采集工作。

二、信息采集的内容和方式

根据财政部制定的会计从业人员基本信息内容,结合我省会计管理工作的需要,我厅拟定了江苏省会计从业人员基本信息及其所在单位基本信息标准,由会计人员严格按照信息采集要求完整填报。

为切实提高信息采集工作效率,我厅专门设计开发了会计人员信息采集系统(内含现有管理系统中会计人员及其单位基本信息),该系统以各地市为单位,安装在外网服务器上。信息采集时,由会计人员登陆网站对其个人及其所在单位信息进行修改维护后,携带身份证等相关资料到当地财政部门指定的地点进行现场确认(具体要求见附件3)。

各市要根据自身实际,按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权限,精心部署,设计各种合理有效的方式开展信息采集。各地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采取提供确认时间预约、送服务下基层等形式,认真做好本地区的现场确认工作,切实保证信息质量和信息采集率。

三、信息采集的时间安排

2011年3月31日为信息基准日。为确保数据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从4月1日至7月31日,各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暂停办理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一切业务。具体时间安排为: 4月,各市完成信息采集软件安装培训和基准信息上网,并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开始采集时间;6月30日前,各市完成现场审核确认工作;7月,各市集中上报采集信息,并完成全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安装调试和上线运行。

四、统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单位档案号

为便于会计从业人员信息汇总和跨地区调转,财政部要求,今后将统一采用身份证号作为会计从业人员信息惟一档案号。持港、澳、台身份证件的从业人员,以其本地身份证号作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档案号;持护照的外国从业人员,以其护照号作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档案号。

为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效率,决定在全省会计管理系统中引入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代码,作为单位信息的惟一档案号。更改会计从业人员信息档案号和采集单位组织机构代码的工作,结合本次信息采集工作一并进行。

五、注意事项

(一)为避免采集信息期间出现信息丢失等问题,请各市务必做好相关数据的备份工作。

(二)各地应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现场确认工作,要选派责任心强、作风正派的人员承担审核确认工作,并建立有效的档案保管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对截止2011年3月31日已经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调出但尚未办理调入的会计人员,不参加本次信息采集,待全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后,再到调入地财政部门办理信息采集与调入手续。

(四)对以前(2005年以后)考试合格人员截止2011年3月31日尚未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由各市进行集中整理,并于4月底前以EXCLE形式(字段包括考生姓名、身份证号、考试)上报我厅会计处。

(五)对在本地区审核确认、上报信息工作中,出现审核不严、违规操作行为的,一经发现,我厅将取消其2011全省会计管理工作考核评比的资格。

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如有疑问或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厅会计处(联系人:石方,025—83633205)。

江苏省财政厅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附件2:

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的操作步骤和要求

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的操作步骤、要求和确认点地址

会计人员需要对本人基本信息和所在单位基本信息两部分内容进行修改维护,具体操作步骤及要求如下:

(一)、登陆苏州会计之窗网站(),首页,点击“江苏省会计从业人员基本信息采集”栏目,填写本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档案号和身份证号码(与持有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上一致),进入信息采集系统界面。

(二)、会计人员需要对《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表》显示的内容(2011年3月31日基准信息),结合本人实际情况,进行逐项检查及修改,具体内容如下。

1.个人基本信息:可以对性别、民族、政治面貌、所属国家或地区、有效身份证件类型等五项内容进行修改。其他栏目信息不能修改,如姓名、身份证号码发生变更的,须携带本人身份证(修改姓名的还须携带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A4),到现场进行修改确认。

2.学历:填写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最高学历、学位相关信息,中专以上(含中专)的须携带相关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A4),到现场进行确认。

3.专业技术资格:检查修改相关信息内容,如有变更,须携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A4)到现场进行确认。

4.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有单位的,请输入本单位组织机构代码信息;无单位人员、有单位但不在岗人员不填写单位信息。联系方式原则上为本人的手机号码。

5.其他:如有变更,请携带相关执业资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A4),到现场进行确认。

(三)、上述基本信息检查修改保存后,会计人员按照本人便利、自愿原则确定预约时间和现场确认地点。

(四)、所有会计人员网上信息修改填报完成后,均须打印《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表》,本人签名并加盖所在单位公章(有单位的),携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二代身份证(没有二

代身份证的需办妥后才能确认采集)、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有单位的,用A4复印)及前述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按预约时间,到自愿选定的确认点进行现场审核确认。

特别说明:会计人员不管本人基本信息是否发生变更,均须持《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表》、本人身份证、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有单位的),到现场进行审核确认。

附件3:

职业信息采集论文 篇3

【关键词】职业信息采集 大学生就业 重要性

做好职业信息采集是大学生求职就业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高校有效地开展职业指导、积极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职业信息的采集在新时期的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职业信息的内容

一般而言,职业信息指的是与个人职业生活相关的知识或资料,其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反映整个就业市场的社会职业状况方面情况的资料,也包括反映特定职业的性质、任务、要求、待遇以及升迁机会等和职业密切相关的具体情况,同时还包括与职业资格有关的教育与培训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三类:职业需求信息、职业供求信息、职业资源环境信息。

二、职业信息采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职业信息采集不够全面

通过对大学生职业指导和就业过程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全面采集职业信息对于为大学生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促进并稳定就业、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完成大学生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都将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许多高校仅对职业信息中的需求信息颇为重视,对职业供求信息极少采集和处理,忽略了大学生求职对这些职业信息的有效需求。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供需信息传播途径存在偏差。很多时候大学毕业生无法及时获取适合的职业信息,这就造成职业信息采集的不对称,直接影响了大学生顺利就业。

(二)职业信息采集被动

目前,大多数高校获取职业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依靠用人单位来访来电;二是主动联系用人单位以寻求招聘信息;三是利用互联网主动筛选有效的职业需求信息。这三种途径在目前的大学生就业供需失衡的情况下已经很难再获得需求信息的相对优势。职业信息采集被动直接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就业的质量和成功率不高。

(三)职业信息采集缺乏深度和广度

从目前高校职业信息采集工作的研究情况来看,即使对于高校相对重视的职业信息库,也仅停留在建立的初级阶段。再者,目前仍有许多高校仅仅停留于对招聘信息的采集,忽略了服务类信息的重要作用。高校过于重视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缺乏对服务类信息的关注、收集、发布和解读,导致职业信息采集在职业指导、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实效性大大降低。

三、做好职业信息采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一)做好职业信息采集促进大学生就业效率的提高

做好职业信息采集首先要让大学生学会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全面筛选和甄别,去伪存真;其次帮助大学生立足自身素质,按照专业匹配度、工作地域、工资薪酬、发展前景等个人择业因素对信息进行有重点的分类、加工、整理,让大学生客观认识就业形势和行业、岗位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个人专业、职业兴趣、实际能力等方面因素适时调整个人求职的预期目标,实事求是,选择自己最需要的信息,有的放矢,提高就业效率。

(二)做好职业信息采集促进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

职业信息也反映了市场对大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一方面,可以适时引导大学生根据筛选出来的职业信息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自己的知识和智能结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充分解读信息,增强求职择业的针对性。再者,做好职业信息采集才能拓宽信息渠道,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就业困难问题,使大学生的求职选择将更符合自身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所以,做好职业信息采集大大促进了大学生就业质量和成功率的提升。

(三)做好職业信息采集促进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离不开对职业信息的完整采集和有效运用。首先,高校可在做好职业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各种载体以及以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着力开拓就业新渠道。其次,高校应利用采集的职业信息,做好国家各项有关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的宣传和引导,积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或创业基地,努力为毕业生创业搭建信息指导服务和培训平台。再次,高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职业信息,成立学生就业创业组织,提高学生收集职业信息的技巧和就业能力。最后,高校可通过多种途径充分采集职业信息,积极促进大学生尤其是经济困难学生就业。

(四)做好职业信息采集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

做好职业信息采集,可以使高校充分了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素质、数量等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切实增强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首先,高校应根据采集的职业信息,紧密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态势,科学规划,把学用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高校可将职业信息纳入系统的教学内容中,全面强化学校的职业教育功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展、合作、应变能力以及社交、心理承受能力等非技术性的职业能力。再次,高校可利用所采集的职业信息专门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指导学生掌握收集和利用职业信息的技巧,使学生享有多样化、职业化、个性化职业指导服务。最后,高校还可根据职业信息中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条件等,帮助学生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为职场生涯提前做好准备。

四、结语

总之,职业信息采集是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基础和有效途径,因此,做好职业信息采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尤为重要。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职业信息采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职业信息的采集工作,从实际出发,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内容丰富的职业信息,全面提升运用职业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周远清.积极稳妥地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1998(4).

职业信息采集论文 篇4

一、职业信息概述

(一) 职业信息的定义。信息是消息、情报、指令、密码等的总称, “指从客观事物的运动发展中获得的精神产品, 如通过书刊报纸、广播电视、资料文献等获得的消息、情报、成果等”。职业信息则是对关于职业的所有信息的总称, “指劳动者从事劳动并获得劳动保障需要的客观世界的有序形式, 以及对于这个形式能动地反映和改组, 具体包括劳动的内容与特征、劳动的构成、组织形式、管理形式、社会地位、劳动成果、发展变化等”。大学生就业不仅是个人知识、能力、专业等因素, 占有的职业信息的量与质也是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二) 职业信息的主要内容。职业信息内容非常广泛, “既包括职业活动主体的资料, 又包括职业活动客体的状况, 能客观反映各种职业活动的规律”。目前, 高校就业工作中的职业信息采集, 就是不断发挥积极的能动作用, 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收集社会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 收集就业单位的组织形式、劳动保障形式、劳动性质及行业发展规划与前景等。笔者认为职业信息就是与职业、就业相关的消息和情况, 主要内容包括宏观职业信息和微观职业信息。

1.宏观职业信息。宏观职业信息指有关职业、就业的背景资料、政策规定、就业形势等。宏观职业信息的采集有利于高校大学生深入了解有关专业的情况、就业政策等, 明确就业发展形势等, 更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关于就业整体形势的把握, 更好地为自己的就业做好职业规划。

2.微观职业信息。微观职业信息则指具体的岗位信息和培训信息等。采集微观职业信息, 不仅帮助高校大学生了解具体的专业岗位的就业方向, 并提供相关专业培训信息, 使其领先其他学生一步, 更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二、职业信息采集途径

(一) 直接采集法。“指通过实地调查、采访、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取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职业信息的采集“要根据高校毕业生所学专业类别对各类职业单位进行划分, 再辅以国家行政区划分为依据确定采集对象”。采集职业信息之前要做的准备工作有:周密的采集计划、采集目标、采集内容及采集前的心理准备、资料准备等。另外对各类职业单位进行采集不宜过多, 否则不能保证职业信息采集质量。当然直接采集法对职业信息采集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 除了自身言行举止得体、形象好外, 更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 能积极宣传高校的办学特色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优势, 同时需要准确适时地抓住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当然采集者还必须具备一定的采集技巧, 了解并重视行业特色的准入制度。采集到的职业信息的时效性非常重要, 因此, 职业信息采集者必须认真做好采集记录, 同时及时与用人单位联系、沟通, 将本校毕业生的相关情况反馈给用人单位。

(二) 通过媒体, 快速采集职业信息。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网络等新媒体出现, 信息收集变得十分快捷而方便。网上求职的特点是面广量大, 并且更新速度快, 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交流十分便捷快速。据无忧工作网统计, “在上网求职者中, 本科学历以上的占69%, 硕士以上的占15%, 网上招聘提供的就业信息以电脑、通信行业居多, 40%来自信息产业”。随着电脑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及相对优越的教育背景, 高校毕业生有望在白热化的竞争中跻身前列。当然, 高校就业工作中的职业信息采集仅是对网上海量的就业信息进行分门别类地归纳整理、筛选及甄别。

当然传统媒体在职业信息采集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现代传媒的发达使媒体成为释放信息的主渠道。“各种新闻媒体如报刊、电视、广播等是职业信息发布的主要载体。这些传统媒体历来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在各地电视、广播等媒体上经常有很多用人单位的简介、招聘信息等, 另外当地报纸上会专门辟出专栏登载招聘信息。更有很多专门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期刊有大量就业需求信息, 此外, 还有专栏会讲解现今就业形势、政策等, 加强就业指导, 如《人才》、《大学生就业》等。

通过媒体快速采集职业信息的方法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经济、学校管理高效等特点。但是, 同时存在一定风险, 因此高校相关部门除了要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安全教育外, 更要对采集到的职业信息进行真实性与可靠性筛选, 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敏锐的智慧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三、职业信息采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

随着新的技术革新, 尤其是全球通讯和互联网络的发展, 职业信息采集贯穿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始终, 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职业信息采集建立了畅通的就业渠道。随着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职业信息采集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 职业信息是他们择业的基础, 是就业的第一步。我国大学生中有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就是很多毕业生盲目择业。当他们初出茅庐、踏入社会时只具备良好的求职愿望, 对于目前就业形势、从事工作的职业要求, 以及自身具备的专业特色等不太了解, 所以当他们就业时往往事倍功半。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时必须根据有效的职业信息寻找合适的职业。

目前, 我国正处于就业体制改革时期, 从“计划安置, 统一分配”的就业制度向“双向选择, 自主就业”的就业制度转变, 大学生的就业观随之变化。而且, 现在就业市场还存在一种矛盾现象, 就是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不能很好地互通信息, 毕业生找不到自己想去的单位, 而用人单位则找不到他们想要的人才。只有加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意识, 增强充分了解职业世界的能力, 拓宽职业信息沟通渠道。为高校毕业生疏通与用人单位间的就业信息渠道, 为“双向选择、自主就业”提供保证。

(二) 职业信息采集保障了毕业生较高的就业率。目前由于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 因此很多高校在大学生毕业前提前宣传就业形势。并且对职业信息进行采集、整理, 将就业信息及时发布给每一位毕业生, 积极向毕业生宣传与就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给毕业生发布整理好的职业信息, 使毕业生结合自身情况 (专业、兴趣) 调整个人择业目标, 选择合理的就业岗位, 不断调整自我、努力尝试, 从而顺利就业。只有对高校就业工作部门采集的职业信息进行再次整理和分析加工后, 毕业生才能选择一个最有可能实现又贴近就业目标的方案, 进而实施就业行动。当毕业生根据制订的方案就业时, 应与用人单位积极联系。当然实施就业方案后并非是一劳永逸的, 毕业生想要顺利就业需要经历若干次失败, 总结经验教训并分析、整理、找出失败原因, 为下一次就业做好准备。反复几次之后, 相信高校毕业生会找到较为称心的工作。

总之, 对于高校就业工作部门来说, 做好职业信息采集工作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高校大学生就业抉择的重要保证, 更是他们顺利就业的重要基础。因此, 高校就业工作部门对职业信息采集工作应寄予充分重视, 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汤新云, 孙玉锦.高校毕业生职业信息的采集与应用[J].当代职业教育, 2011 (5) :62.

[2]林志桢.职业信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 2009 (4) :70.

[3]黄才华主编.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110.

人员信息采集表 篇5

正式员工版

填表须知:

1、此次员工基本数据收集是为ERP—HR模块提供最基础的人事数据,是为以后薪资计算,员工发展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因而请务必认真填写本表单。

2、员工在填写本表之前,请先认真阅读《填表说明》,相关文员/行政助理/人事专员做好指导工作。

3、一律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工整,表格栏目不够可另附纸。

4、采集表中,凡是后面给出“代码”框的内容项,表示需要输入标准代码,具体请参阅附件《代码手册》;对丁已列出内容的可在对应项“□”上划‘‘√”,所有选择项均为单选项;其他项应填入文字。

5、要求填写内容必须真实、具体,特别是涉及到日期的要填写年、月、日,如:19801001;涉及剑学历、学位、职称的要如实填写,还必须提供相应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及职称证书复印件。员工须在填写表单中签名确认,对填写内容的真实性负完全责任。如有不实,经查证,将以《员工奖惩条例》第三章第十五条为依据作出严肃处理。

6、教育等信息类型,同一员工可能会有多条记录,请注意如实完整填写,不够可另附页。

7、表中:1组织信息、2日期说明、3人事活动信息由相关负责人事工作的人员填写(详见《员工登记表—汇总》中入职率件的填表说明),员工本人确认。

8、表单内容为人事管理的所有基础资料。填写过程中必须保证所有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出现遗漏和失实现象,总部、工厂和大区指定负责人和部门经理对上报所有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做到逐级审核,并需签字确认。

9、总部人员将通过各种途径对数据进行核对,如发现重人遗漏或失实现象将以《员工奖惩条例》第二章第十而条为依据对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总部、工厂和大区直接负责数据收集和汇总工作的人员负直接责任,部门经理负连带责任。

员工签名:日期:

汇总人签名:日期: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研究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通信技术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025-01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电力系统也随之不断得到发展,能源配置得到较大的改变。人们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对电力能源提出更高的需求,需要更高效的系统以满足人们追求节能、高效、智能的效用。新型的电网系统在能源的重新配置以及使用率方面进行了重点的研究,建设新型电网与电力用户创造方便、快捷以及计量公正准确的高效交流沟通的渠道,适应用电企业的日益变化和发展,进而导致了各个层面对用电信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历史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由自动抄表系统为基础系统发展而来的,人们将自动抄表系统实现自动化远程管理,将供电部门的收费以及抄表结合在一起。很久以来,美国、欧洲等众多发达国家积极开展了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设计实现了多功能电能表,完成了电力计量的智能化。法国的电力公司研究使用的电能表实现了对用户用电的使用情况的自动化,与此同时,用户还可以运用移动电话、邮件等通信方式随时随地的对用电的信息进行咨询,进而可以达到个性化用电的作用。我国对于自动抄表技术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这个时期主要对国外较成熟的自动抄表技术积极的引进,并对无线电负荷进行自主研究,由点到面的将自动抄表技术从部分地区开始到全国范围内的使用。最近几年来,我国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逐渐跟上了国外发展趋势较好的国家的电网系统的研究,包括电网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发展模式等多方面对光纤专网以及无线公网等多种先进的自动化抄表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我国的电网公司在全面构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方面的研究投入了较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期在全国范围内能够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全面无遗漏的应用。

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构成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定义是:综合运用自动抄表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而实现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实时的采集,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在发生异常时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对相关信息及时的向各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进行通报,并按时间段进行整理归档。用电信采集系统由四部分组构成,分别为:主站、通信信道、采集终端以及采集点监控设备四个软硬件系统构成。而这四部分又通过三层不同的物理构架实现对用电信息的采集。主站作为第一层起着大脑的中心管理作用,主站是一个软硬件共同组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一方面,发挥着对用电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的作用;另一方面,主站还要负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安全。系统的第二层则由采集终端和通信信道共同组成,实现了对在各种用电场所的用电信息的采集以及电能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控,通过远程自动抄表技术以及通信信道技术完成数据的在不同地方的传输。用电信息系统的第三层则主由信息采集点的监控设备组成,是用电信息的采集源,包括电能表以及用户配电开关等其他现场设备。

3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具体功能

用电信息的数据采集功能,主要包括对当前或历史的用电信息的进行实时记录以及相关的运用,将采集来用电信息的相关数据进行科学性的检查、分析计算,对用电信息的相关数据进行严格的存储管理则属于用电信息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功能。对不同用户的用电功率进行定值控制、电量的定值等多种控制的相关功能,则由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控制功能来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功能,主要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权限、密码通信以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及时的维护。最后,可以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接口功能,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与其他相关业务的应用系统连接起来,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的共享。

4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公司营销管理中的应用

新型的智能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促进了对电力公司的营销管理机制的创新,为电力公司的技术化、时代化提供了技术保障。

4.1 实现计量、抄表、结算的自动一体化

目前,我国的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已经在全范围内得到推广,实现了用户和电能表一对一的专配,有效的解决传统模式中人为因素导致的质量和效率的问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降低了人力成本,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错抄、代抄、漏抄情况的发生,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推广和运用实现了用电信息的及时、准确的采集,对电能的抄表核算以及电费的制定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4.2 为用电检查以及业务核查提供便利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运用,使得工作人员在用电检查以及业务核查的管理中更加的及时、主动。在以往的用电检查工作中,往往只能通过现场的检查或者人力抄表时实现对电量的计量,而且常常出现电能表参数被修改以及互感器熔丝熔断等问题时不能及时的发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对电能表实行全天候的监控,在出现任何问题时都能及时上报,部分问题还能通过远程控制来修改,有效改善了用电检查工作中被反应缓慢以及漏查等情况。

4.3 有效降低传输导致的线损问题

用电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防止电能因传输线的问题而导致的跑电、漏电等情况,促进了线损管理的科学化和经济化。用电信息系统有效的增强了抄表工作的高效性,为线损分析提供了及时有用的数据,真实的反应线损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数据的采集周期由以往的一个月缩短为现在的一天,进而使得线损分析周期也随之大大的缩短,有效提高数据的时效性。充分运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还可以对不同区域,不同电压以及不同输送电线进行线损计算,进而可以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问题,及时找出解决方案,让跑电、漏电等情况得到及时的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无为的损耗。

5 结语

总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为电力的负荷以及交易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人们根据系统提供的用户用电账单,对电量、电价的预算和调整增加了理解的渠道,同时,为用户的电费信息以及财务状况提供数据支持,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江溢,祝恩国,杜新纲,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2).

职业信息采集论文 篇7

一、职业信息和职业信息的作用

职业信息是对与职业有关的所有信息的统称, 完整的职业信息包括执业资源信息、职业新闻信息、职业政策信息、职业测评信息等。根据职业指导对象的不同, 我们可以把职业信息分成下岗失业人员职业信息、新成长劳动力市场职业信息、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职业信息、在职人员执业信息等几大板块。

职业信息采集与应用为个人和企业、社会以及人的职业生涯搭建起了一座桥梁。通过职业指导的方式, 影响个人、促进工作。对个人的影响方面, 提供相应的信息, 说明个人了解社会对不同职业角色的具体要求。

二、职业信息采集的内容

注重职业信息采集的完整性, 能提高信息应用的可操作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要适时调整、灵活选择采集职业信息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学校的专业教育, 必须要和工作实践相结合, 要与所在专业从事的职业行业相联系, 要培养社会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采集职业类别对专业的需求的相关信息, 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专业知识的就业方向, 辅助毕业生确定毕业就业单位类型, 对在校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方向定位和学校办学的专业设置也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2、职业的社会地位和政策支持

进入高校的学生, 没有全面地了解职业的社会特点, 甚至混淆了所学专业与将要从事的社会职业的关系。把采集职业的社会地位的信息介绍给学生, 能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特点。此外, 培养学生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功底, 同时, 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我们还要采集并告知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采集各行各业在国家现有政策下的发展前景和经济市场发展需求的信息, 使学生了解国家对各个职业类别的政策扶持力度, 为毕业生就业的职业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因素。

3、职业单位信息

职业单位信息是职业信息采集的主体内容, 是将职业信息具体化, 是毕业生进行职业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一般包括:单位性质、单位的构成与规模、历史沿革、行业类型、经营状况、主营业务、社会声誉、提供的职位名称与类别、要求毕业生具备的素质条件、合作或聘用方式、工作内容、劳动保障、考核、晋升与发展、单位地址和联系方式等。详细的职业单位信息采集是成功推荐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保障。

三、职业信息采集的方法与途径

职业信息采集是一个长期持久的工作, 采集者要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和较高的采集技巧, 要具有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也要有诚实守信、仁厚待人的工作态度, 要机智果敢, 也要细致入微。

1、直接采集法

直接采集法是通过实地调查、采访、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取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职业信息的载体是各类职业单位, 信息的采集要根据毕业生所学专业类别对各类职业单位进行划分, 再辅以国家行政区划分为依据确定采集对象。为保证采集质量, 每次确定的采集单位不宜过多。直接采集职业信息, 采集者要具备较高的个体综合素质, 具有较强的感召力。采集者要注重自身形象和言谈举止。

2、间接采集法

间接采集是指通过某种媒介间接获得职业信息的采集方法。通常通过电话、报纸、书刊、电视、网络、口头介绍等来完成采集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直接采集后, 电话联系、慕名而来的口头介绍、网络信息传递、往届毕业生返校推荐等成为职业信息采集的主要形式。

间接采集职业信息, 要在工作中随时对职业信息具有敏感性, 要不厌其烦对各种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间接采集方法具有信息量大、经济、高效的特点。

3、会务信息采集法

随着社会就业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以国家劳动人事部门人才交流中心组织的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各类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公开招募、开放式的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等逐渐增多, 通过走访人事主管单位和参加各种毕业生就业会议, 做到共享信息资源, 能够在短时间内采集大量的职业信息。

四、职业信息采集的重要性

当前, 就业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知识、能力、体力、社会和经济等因素, 而且也取决于职业信息的量与质, 拥有信息的多少与优劣, 往往成为决定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 职业信息对于高校毕业生求职意义非凡,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职业信息是高校毕业生择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要做好自己的择业决策, 就必须要有就业信息量的保证。譬如国家的就业方针、各地方及行业的就业政策, 自己所属院校的就业细则、有关的就业机构、具体职责等。当然, 更为重要的是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 在这些信息的占有量上不足, 高校毕业生决策的准确性就要大打折扣。

2、职业信息的采集激发了学生的就业热情

将职业信息的采集工作融入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教育, 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 促进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技能。刚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 对“职业”概念模糊, 就业更显被动, 他们社会阅历较浅, 显得比较单纯, 知识来源多以任课教师讲授为主, 养成一种依赖的习惯。在职业教育中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直接参与采集职业信息, 了解职业特点, 使学生的心理从好奇、兴奋、胆怯过渡到自然、丰富和成熟, 激发了学生的就业愿望, 使之感受到了掌握综合职业技能的紧迫性, 改变了学生的职业观、人生观。

3、职业信息是高校毕业生顺利面试的可靠保证

今天, 几乎所有企事业单位都十分重视人才的整体素质, 而全面了解和考察整体素质的主要方式就是面试。面试是求职过程的关键环节, 要想顺利通过面试关, 就必须对用人单位的情况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如果在面试过程中, 只能抽象地表明求职意愿, 而对单位性质、主要职能、人员结构及以往的历史和今后的发展一无所知, 那么面试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4、职业信息有利于高校毕业生的未来发展

对于许多延迟就业或就业后感到不满意的毕业生来说, 拥有一定的职业信息可以做到了解社会、了解自己, 便于今后的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将来自主创业、自我发展以及职业生涯设计的实现。

5、采集职业信息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的知名度

为了采集职业信息, 高校不得不加强与外界联系, 着手区域, 走向全国, 放眼世界。采集职业信息的同时, 高校在不断地推销自己, 介绍自我办学特色, 通过紧密推行“产”、“学”、“研”、“商”的结合, 提升职业信息采集质量, 促进塑造学校良好的办学形象。毕业生在就业单位的良好表现, 更把学校良好的形象推向远方。

摘要: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环境中。如何充分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的采集与利用的作用, 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的利用效率, 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高质量的就业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职业信息,采集与利用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 (第5版) [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

职业信息采集论文 篇8

一.职业信息的内涵

职业信息是与个人职业生活相关的知识或资料, 不仅仅指我们日常理解的岗位信息, 还包括社会职业状况方面的信息, 同时也包括与职业资格有关的教育培训继、续深造等方面的信息, 如医疗保险、户口、档案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及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

二.职业信息采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一) 帮助毕业生及时获取有效就业信息, 为毕业生构建通向社会的桥梁。

职业信息是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依据与参考。职业信息在大学生职业选择、职业准备、职业获取以及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丰富的职业需求信息可以为大学生确立职业目标提供信息参考, 同时职业需求信息中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可以促使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做好求职准备, 以用人单位员工的标准提升素质能力、学习技能等。

在就业竞争形势较为严峻的今天, 用人单位在选拔员工的过程中需要对面试者的综合素质、能力素质以及个人兴趣进行考核, 只有那些对用人单位较为了解、对用人单位文化较为认同、热爱所从事的岗位, 并具备履行岗位职责能力的人才能胜出。因此, 职业信息对大学生成功获取工作岗位和职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 有助于提升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的“人职匹配”效率。

由于信息不对称, 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就业信息渠道不畅通, 导致用人单位要不到他们想要的人才, 毕业生找不到他们想要去的单位。而职业信息采集有助于提升“人职匹配”的效率。大学生就业的过程是大学生搜寻符合自己兴趣爱好、价值观以及能力素质的职业的过程, 与此过程相对应的是用人单位通过招聘选择符合自身需要的人才的过程, 大学生择业与用人单位招聘是一个相互依存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双方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金钱成本等。职业信息采集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与大学生的供给信息集中整理、分析、发布, 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快地了解用人单位需求, 也可以帮助用人单位更快地搜索到格的员工, 降低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相互搜寻的成本, 从而为企业和毕业生之间双向选择的成功提供可靠保证。

(三) 有利于大学生就业政策和劳动用工制度的贯彻落实。

大学生就业政策和劳动用工制度等职业信息的采集和传递有助于学生掌握就业政策, 掌握最基本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技能, 维护劳动权益, 促进就业政策和劳动用工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四) 促使大学生劳动力市场有序健康流动。

反映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各领域用人单位需求的职业信息, 可以让毕业生更深入了解就业形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了解社会需求变化, 以此来调整就业期望值和职位层次等。通过对职业信息的分析, 在求职择业中, 避开制约自身求职的不利条件, 避免出现择业地区、行业热的矛盾, 促进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的有序健康流动。

三.高校职业信息采集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 高校职业信息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制约着信息采集作用的发挥。如:采集渠道单一, 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职业信息需求;就业信息采集的内容不全面, 存在着重“职业需求信息”轻“职业供给信息”的问题;职业信息适用性不强、类型单一;高校从事职业信息采集的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知识薄弱;职业信息的使用不广, 最终导致相当多的信息被遗弃, 造成资源的浪费;网站服务功能不完善, 就业信息资源利用低效。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 社会各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不断完善信息采集的方法。

四.完善职业信息采集的方法。

(一) 拓宽职业信息采集渠道。

职业信息的采集一般由如下几个特点:1、涉及的范围非常大;2、所有的问题所涉及的信息量非常广博;3、在新时期我们特定的信息数量和需求的质量以及增长程度非常之高等等。所以说, 我们针对于这些特点要求了我们高职就业中要善于改变思路的方面以及对用人单位等人力资源部门的改变和改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还要加强我国高职院校与劳动市场的联动效果。这样才能做到信息的庞大和全面性。要指出的是这种庞大性不能局限于某些特殊企业。举个例子来说吧, 像是就业指导中心、各种信息机构甚至于其他的企业部门。所以说, 我们这些从事高校就业工作安排的教职员工要利用我们一切能够利用的手段和资源来为我们工作服务。在这个重要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要深入第一战线, 切实的与劳动市场等人力资源部门取得联系和互动,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拥有者第一手的信息和资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我们还要建立于企业部门联系的桥梁和平台这种方式不但使学生能够更直接了解企业用工要求, 也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职业信息。

(二) 提高职业信息的适用性。

高校应该从全方位、多角度入手, 提高职业信息的适用性。从纵向角度来看, 高校应根据大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 进行不同类型的职业信息指导, 提高职业信息的适用性。例如, 在新生入学阶段让学生明确专业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大二认识该职业的内涵以及该职业在经济所处的地位和发展趋势;大三找到自身合理的职业定位并付诸实施;毕业阶段合理选择就业, 并通过不断调整自我, 顺利就业。从横向角度来看, 高校应根据大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能力素质, 提供不同角度的职业信息咨询和指导。

(三)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人员的职业指导。

高校为避免因就业指导教师流动性过大而不能完整采集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情况和工作动态, 应尽量采取就业指导老师负责由学生进校至毕业离校期间的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同时, 高校应鼓励就业服务人员考取助理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师、高级职业指导师等职业服务资格, 提高就业服团队的整体专业服务水平, 解决从业人员因业务技能差异化而导致做法不一致的问题。

高校还应该把专业教师团队纳入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队伍, 发挥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功能和在相关专业领域社会影响力的作用, 按照社会的需求, 把学生培养好再根据跟踪情况了解社会需求, 完善教书育人工作, 使二者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四) 加强对就业服务信息的筛选和分析管理。

认真做好职业信息的筛选和审核工作, 对搜集到的原始信息要保持质疑的态度和较高的警惕性, 对于目标单位招聘条件模糊不清, 应通过实地核实、资料查证等多种手段进行辨别和引证, 保持信息的信度。通过规范化、标准化、多渠道的信息整合, 对每一个用人单位的招聘, 有专人负责单位接待、沟通、后期跟进、信息录入等服务工作, 为以后专业学习起到预测作用。

(五) 建立校友互动交流平台。

目前, 很多高校通过校友传递用人单位需求信息, 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和针对性, 同时通过互动交流形式, 对就业信息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种互动交流平台可以了解用人单位的工资福利、用人单位文化、用人单位选拔的程序, 甚至面试官的人格特点、用人单位的内部制度等。这些信息对大学生职业选择、成功求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结论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还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毕业生的就业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课题。因此, 高校必须做好职业信息服务工作, 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毕业生职业服务信息采集与利用, 拓展就业服务空间, 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摘要: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环境中,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规模的增大, 高校毕业生职业信息的采集与利用至关重要。因此, 如何充分认识职业信息采集, 如何运用现代通讯和互联网络的优势, 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的利用效率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职业信息采集,高校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69-80.

[2]、黄林成。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采集与利用探讨。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2011, 9 (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探讨 篇9

随着这些年国家对电力系统采取了各种措施, 各省市纷纷对电力系统的负荷加以控制。同时, 电力信息采集系统也在逐渐完善, 配变监测系统和居民集抄系统也开始走进了各个领域。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当前系统内的资源建设并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整合系统, 对通讯渠道中的230MHz无线专网、GPRS/CDMA无线公网、电力线载波等, 缺乏统一管理, 存在重复建设、信道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1]。各种模式存在相对单一, 没有一个良好的平台进行连接, 由此对电力数据的应用没有完全发挥, 没有一个完善的系统对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和监督, 从而信息化建设也就相对缓慢。根据现状, 笔者认为, 要想有效合理运用用电信息相关参数, 在于建设一套完善科学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完善

(一) 建立合理的用电信息采集通道。

230MHz专网通信技术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 会受到限制。GPRS公网通信技术, 由于其在建设之初的目标就是让GSM手机用户提供快速、廉价的WAP接入手段, 同时为部分需要移动上网的用户提供Internet接入[2]。由此, GPRS设计也适合用电信息采集。因此, 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该在通道管理上下工夫。

在光纤通道中, 应该充分发挥其特点, 并提出合理的方案解决光纤在运行中的运营难题, 对光纤通道应设置一个完善的通道监控系统。运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可视化技术, 可以在光纤通道发生故障第一时间找到故障点, 从而确保了光纤通道的运行。

GPRS做为第二通道, 在光纤通道发生故障导致无法联络采集终端时, GPRS就可以第一时间接替光纤进行采集, 保证采集任务的不间断进行。因此, 我们可以这样分析, 当光纤通道存在着一些困难或者其它一些突发性原因, GPRS通道可以及时替补, 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复合的通道系统。

(二) 用电信息采集平台的建设。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不能以一个单一的框架进行设计, 应该包括采集、管理和应用三个方面。对于采集系统的设计:采用自动化的采集系统对客户电力相关值进行完整记录,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为电费的结算提供可靠的数据。

用电管理:根据当前的用电形势, 来确定各个用电方案从而进行管理。以线损为例子分析, 应该对各个供电点、售电点进行数据测算, 并对影响线损的电压等级等进行周期性的统计, 为线损做好相关的数据参数准备。

计量监测和供电质量监测: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自动分析, 防止计量装置出现故障或者一些电力客户存在偷电的行为, 了解客户的用电动态。供电质量是指对电压、功率、谐波等指数进行合理监测, 一旦发现其出现质量问题, 就可以第一时间进行解决。

统计分析:做为能够保证用电采集系统正常运行, 统计分析这一环节绝不可少。电量、负荷、电压等信息都是从侧面反映了用电信息。加以统计, 可以实现对数据的综合运用。

结论

总而言之, 要想保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应该严格按照当前电力的发展, 在各个环节上进行规范, 对系统平台进行高效、高质量的建设。H

参考文献

[1]王晓峰, 李庚清.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发展新趋势[J].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0 (05) :59-61.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安装 篇10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由电能表RS-485接口输出电能量值管理技术参数至终端, 在实际运用中, 也存在部分终端的工作电源需要接至电能计量装置电压回路的技术要求。一般的数据采集终端仅接入电压回路, 分为三相四线和三相三线。电压来源可引自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电压或低压母线电压, 分别为100 V和220V/380 V。根据终端电压规格接入对应接线端口。

终端控制回路:装置中带有2对动合、动断接点, 可分别控制2个开关, 根据供电公司需要选择所要控制的开关, 接入其跳、合闸回路中, 可实现分轮次控制2个开关的开闭。

终端采集回路:终端电能表的数据采集通过RS-485接口采集。通信线采用2芯屏蔽线, 线径不小于0.5 mm, 最大接入线径为2.0 mm。终端RS-485接口的A端与电能表RS-485接口的A端相连, B端与B端相连, 屏蔽线必须一端接地。

对于具有负荷控制功能的终端, 需要将电能计量装置二次电压、电流接入终端装置, 使其从电能表RS-485接口获取实时功率量值, 发出开、闭开关指令。

2 终端安装基本原则

(1) 由于现场环境的不同, 安装要求应满足各网省公司的相关设计。终端的连接应遵照厂家提供的安装使用说明书和技术要求, 并符合电力营销管理要求。

(2) 终端的安装位置应方便管理、调试、充值, 线缆在计量箱、柜外的走向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3) 不得将终端输出控制负荷开关的跳闸电源接入电能计量装置的电压回路。

(4) 终端的工作电源应根据现场条件, 尽可能取自不可控电源上, 以保证终端正常工作。

3 终端安装一般规定

(1) 针对不同的环境条件, 终端安装必须考虑计量表计和电动断路器的位置, 并根据客户侧的电压等级、计量方式和配电设施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安装方案。

(2) 应方便客户刷卡充值和查询终端数据。

(3) 有利于控制电缆、通信电缆、电源电缆的走线和可靠连接。

(4) 尽量能使客户的值班人员或相关人员听到终端语音报警信息。

4 终端安装位置

(1) 终端安装位置根据计量表计的位置来确定, 计量表计位置在柱上, 终端安装在柱上;计量表计位置在配电室里, 终端安装在配电室里;计量表计位置在箱式变电站内, 终端安装在箱式变电站侧壁上。

(2) 在变电站内, 终端应安装在主控制室计量屏内的适当位置或安装在开关柜上空置的仪表室内。

(3) 在户内, 如为启用预付费功能的终端, 为方便刷卡和查询等操作, 要避免装在屏内, 应在满足方便敷设信号电缆、控制电缆、电源线等情况下, 安装在配电屏外侧或配电室墙上;只用于监测的非预付费终端可安装在屏内。

(4) 在户外, 应使终端安装位置既方便操作, 又不易遭外力破坏, 且终端语音报警信息能够被客户察觉。如终端与电能表受现场条件限制, 无法采用电缆连接时, 可选用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进行无线连接。

(5) 在地下室, 或安装位置的信号强度弱不能保证正常通信时, 应当采用远程无线通信中继器进行无线通信。

5 终端安装方式

(1) 户外杆架式安装。终端装在电力配电箱中, 通过抱箍安装在户外计量杆上, 安装高度不小于1.5 m。控制线、电压回路线通过PVC保护管或镀锌电线管接入终端。

(2) 公用变压器箱式安装。终端装在电力配电箱中, 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箱式变电站固定箱体上, 安装高度不小于1.5 m。控制线、电压回路线通过PVC保护管接入终端。

(3) 地面室内挂式安装。终端装在电力配电箱中, 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墙体上, 安装高度不小于1.5 m。由一次设备引出控制线、电压回路线通过电缆沟 (地下) 、PVC管 (地上) 敷设接入终端。

(4) 地下室内挂式安装。终端装在电力配电箱中, 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墙体上, 安装高度不小于1.5 m。由一次设备引出控制线、电压回路线通过电缆沟 (地下) 、PVC管 (地上) 敷设接入终端。通信系统由RS-485线引出通过中继器进行抄读。

(5) 变电站内安装。终端可直接装入变电站主控制室计量屏内。该计量屏必须要有充足的空间, 面板上预留安装孔;可装入开关柜的仪表室内, 控制线、电压回路线均可利用现有电缆沟敷设接入终端。通信系统中所用通信线必须外引, 通信线长度大于50 m时, 另加装中继器进行通信。

6 采集和控制终端线接入要求

(1) 终端连接电能表原则上采取“一台终端与接入的所有电能表RS-485接口的同名端并联方式”, 即每只电能表和数据设备连接终端装置共用一根屏蔽电缆用于RS-485数据采集。连接电缆的网状屏蔽层应在终端一侧可靠接地。

(2) 为满足抄表实用化的要求, 客户的计量总表必须接入终端, 同时应尽量将客户的扣减表全部接入。

(3) 终端连接负荷控制开关原则上采取“一个负荷控制开关一根电缆”方式。终端应保证接入两路跳闸, 原则上第一轮跳闸应接入客户的非重要负荷, 第二轮跳闸接入高压侧或低压侧总开关。对于有跳闸功能的终端, 还要根据被控开关型式, 将跳闸控制线缆准确接入采集终端的对应接点端口。

(4) 电缆进入配电屏柜, 应绑扎整齐并固定。电缆在屏、柜内敷设应与带电、发热、可动部件保持足够的距离。

(5) 终端电源线、抄表线、控制电缆在配电盘内及安装箱内的连接均应按照电力行业规范编号并套上号箍。

(6) 各类电缆的敷设都应横平竖直, 转角处应满足转弯半径要求, 不得陡折、斜拉、盘绕和扭绞, 导线的颜色应遵循电力行业规范。

(7) 电缆应沿墙、管、孔、沟道敷设, 不得凌空飞线或摊放地面。不得不横空跨越的, 在室内应通过槽板、电缆桥架, 在室外可依托钢丝绳。

(8) 安装箱内的端子排必须完整编号, 箱门内侧应附安装箱端子排与终端端子对应接线简图。

7 注意事项

(1) 在进行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工作时, 应填写第二种工作票和装接工作单。带电接线时作业人员应戴绝缘手套。

(2) 严格防止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短路或接地;严格防止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开路。

(3) 测试引线必须有足够的绝缘强度, 以防止对地短路, 且接线前必须用绝缘电阻表检查一遍各测量导线每芯间, 芯与屏蔽层之间的绝缘情况。

(4) 终端装置接电工作时, 应采取防止短路和电弧灼伤的安全措施。电杆上安装终端装置与电压互感器配合时, 宜停电进行。

(5) 终端箱均应可靠接地, 且接地电阻应满足规程要求。作业人员在接触运行中的终端箱前, 应检查接地装置是否良好, 验电后方可接触。

(6) 在二次回路上进行终端装置工作需将高压设备停电或做安全措施, 并提前通知客户, 做好备用电源的投入使用准备。工作中禁止将回路的永久接地点断开。

(7) 变电站内工作时, 应满足行业规定的施工技术要求, 注意二次线路的敷设, 采取必要的屏蔽措施。

家电终端变革:手机信息采集模式 篇11

家电行业对终端精细化管理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根本原因在于同质化竞争过于激烈,造成了家电行业产能过剩。不论是加快信息化进程,还是通过渠道扁平化缩减管理层级,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家电行业都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上,遗漏的细节往往带来一系列蝴蝶效应,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而终端信息采集的即时性、准确性、全面覆盖能力,正在成为检验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先决条件。

竞争白热化使得家电企业的利润被严重压低,连家电行业高利润的避风港一小家电,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丧失了利润空间,利润率降至8%~13%。于是,面对终端,最令企业管理者担心的就是无法了解竞争对手的终端策略、促销状况、销售进展等实时信息。而提前获取信息,实施差异化终端策略将有效地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特别是像自家电这种有着明显销售淡旺季的产品,企业更需要即时掌握竞品的信息。

要解决以上问题,渠道扁平化和信息化是目前家电企业进行终端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如今国内的信息服务商虽然不像甲骨文等国外信息服务商那样拥有国际知名企业的服务经验,但是随着中国市场地位的不断提升,加之中国市场终端数量巨大,任何有能力承接信息服务的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服务经验,双方在能力方面的差距并不大。双方最大的区别,其实是各个服务商使用的终端设备和采集方式,它直接影响着终端信息采集方案的实施、服务、成本、效率。

目前,一些家电企业开始选择以手机为终端的数据采集方式,格式化短信、定制SIM卡、嵌入式开发、WAP以及特种设备是移动终端数据采集的五种方式。手机的便携性和易用性是其较为明显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手机作为数据采集终端可以省去一次性设备投入,特别是目前被家电行业普遍认可的定制sIM卡方式,其采用服务费的方式收取费用,企业可以控制成本。人手一部采集终端还可以避免经销商虚报终端工作人员,并且可以根据终端工作人员上报的信息进行绩效考核,便于管理人员通过后台实时对员工发布战略、战术指令,而且附加定位功能后还可以对安装和物流配送环节进行实时监督,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对家电企业的终端进行全面覆盖,因为低成本数据采集通过手机方式很容易实现。

另外,通过手机拍照功能或外接扫描枪、客户资料采集器、会员卡等设备,还可以对终端促销有更多的帮助。一家全球知名的电气电子公司打算对其遍布全国的27家消费电子产品库存进行库存量、库龄管理,准备投入500万元引进传统的盘点机,最终这家电气电子公司采用了至德讯通的“万数通移动网络条码采集器”解决方案,仅仅花费了10万元就解决了库存量、库龄管理问题。可以说,相对于传统的终端数据采集方式,手机终端数据采集模式是一次颠覆性的变革。

除此之外,目前在终端信息采集领域还有一种基于定制SIM卡和JAVA的双备模式,也已经由至德讯通掌握并申报了国家专利。至德讯通为全国数百家企业的数万个终端提供定制sIM卡服务,在掌握了五种移动终端数据采集方式之后,对其优劣势进行分析,最终推出了基于定制sIM卡和JAVA的双备模式解决方案。

所谓“双备”,也就是“数据传输方式双备”,可以通过SIM卡和JAVA传输数据;“费用控制双备”,客户可以优先采用GPRS方式,然后是短信费用。至德讯通与主要运营商合作建立了专用的短信通道,可以确保信息不拥堵,不丢失。至德讯通为此特意设计开发了首次拨测择优校验功能,根据全国各地的资费标准以及数据传输情况确认择优标准,以确保系统对成本进行控制。此外,JAVA的优秀界面、缓存和功能拓展能力得以保存,而sIM卡的高适用性也得以体现。

行人交通信息采集方法分析 篇12

1 行人交通特征表现

行人交通特征表现在行人的速度、对个人的空间要求、步行时的注意力等方面。这些与行人的年龄、性别、教养、心境、体质及出行目的等因素有关,也与行人所处的区域、周围的环境、街景、交通状况等有关。具体表现在:如果不是赶时间尽快到达目的地,行人都倾向于以自己最舒适的步行速度来行走;行人总是与其它行人和边界保持一定距离,这个距离在人们匆忙行走的时侯就会变小,也会随着人流密度的增大而递减;当行人密度增加时,步速和步幅都会明显减小;年青人步幅较大,步速较快,老年人则步幅较小,步速较慢。

2 行人交通信息的组成

行人交通信息包括行人流量、步频、步幅、速度、加速度、密度、行人可接受间隙等,按照行人交通设施的不同,将行人交通分为步行道纵向交通和过街横向交通,在步行道交通条件下,行人交通信息主要包括行人流量、速度、步频、步幅等;在人行横道条件下,行人交通信息主要包括集结密度、过街等待时间、过街速度、行人可接受间隙等。

3 行人交通信息采集方法

行人交通信息的采集可以借鉴机动车交通信息采集方法,分为人工采集法和自动采集法。人工采集法,为手动计数,在劳动强度大的场合,人工采集法有一个易疲劳的突出问题,精度得不到保证,花费人力多,人工成本大,不宜长时间信息采集。自动采集法是指利用红外检测器、微波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视频检测器和GPS检测器等设备来自动采集行人交通数据的方法;由于行人所固有的物理特性,地感线圈检测器和压电式检测器等方法不起作用。

3.1 人工采集法

人工采集法是一种运用广泛的数据采集方法,采集方法所使用的常用工具有:秒表、尺子、纸张等,需要的采集工具十分简单。人工采集方法具有机动灵活、易于掌握的特点。但人工采集法有一个易疲劳的突出问题,单位人工成本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适宜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因此,人工采集法常用于短期行人交通信息的采集,如可进行短期行人交通流量调查、记录行人的性别、年龄等参数。

3.2 视频采集法

视频采集法就是对行人交通进行摄影录相,对采集到的视频图像再进行图像识别从而得到行人数据的方法,具有可重现、长时间数据采集的特点。西北工业大学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研究所,对行人检测与跟踪进行系统研究,对行人的运动加以跟踪,提取出了行人的运动轨迹。北京工业大学的何民开发出的交通视频数据采集软件Track,它不单对车辆和自行车有好的识别效果,他还对行人数据采集性能进行了大量提升,能通过鼠标点击行人的特征点,如头部等进行方便地数据采集,能测量行人在不同时刻的交通数据:速度、加速度、位置以及运动轨迹等。根据实测,在70 m×70 m的现场中精度获得了低于0.4%的误差。

3.3 GPS采集法

GPS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对单个人的启动过程和行进过程进行连续的数据采集,这时GPS系统就比人工观测法更加适合于个人微观行为的数据采集了,GPS用于行人交通的数据采集具备以下优势:①全天侯数据采集,且不受天气的影响;②可以提供连续的、实时的行人三维坐标位置、速度和时间;③定位精度高,精度可达10 m,经过基准基站调准并采用差分定位等方法,精度可以进一步提升达到厘米和毫米级;④体积小,行人方便携带。GPS数据采集方法对行人的启动过程和行进中的微观数据采集具有很好的效果。由于GPS采集设备不具备普及的特点,所以当需要对不同的行人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时GPS采集方法并不适用。

3.4 无线定位采集法

无线定位技术即手机定位技术,是利用已经建成的各通讯网络资源和移动通讯设备这些日常生活中已有的资源来实现的定位技术,这种定位方式比GPS定位方式,最大的优势是投资少,不需要购买新的设备,只需要行人拥有一个手机再辅以手机无线定位软件,或者基站在定位上升级硬件和软件就可以实现获取行人坐标位置和时刻数据。对位置加以坐标变换,过滤掉噪声数据,再辅以地图匹配技术来修正行人位置推算出行人的运动轨迹,就可以得到实时的行人基础交通数据,如速度和行程时间等。无线定位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特别是自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通过的E911法案,强制运营商要在紧急情况下需知用户的位置信息,运营商和技术研发部门就大力在提升无线定位服务精度了,定位服务质量在逐渐的提升,满足一定的行人交通数据获取的精度要求,随着无线网络的优化和技术的发展,无线定位精度是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无线定位技术目前比较流行的有TDOA,A-GPS和GPSONE。

3.4.1 地图匹配技术

由于无线定位获取的行人位置存在误差,将导致行人的运动轨迹偏离实际的道路,因此通过地图匹配技术来校准行人位置,达到减少误差的目的,才可以进行行人交通数据的获取,匹配前需要进行坐标转换和过滤噪声。

无线定位一般所采用的坐标体系是WGS-84经纬度坐标,而我国的地图坐标体系采用的是北京54坐标系,两个坐标系统存在一定的误差,必须转换统一才能应用。转换步骤如下:①将WGS-84的经纬度坐标(B84,L84,H84)转换为以地心为中心点的大地坐标(X84,Y84,Z84);②通过坐标平移、缩放、旋转,将地心大地坐标(X84,Y84,Z84)转换为54坐标系下的地心坐标(X54,Y54,Z54);③将地心坐标(X54,Y54,Z54)转换为54坐标系下的大地坐标(B54,L54,H54);④利用高斯克吕格规则对(B54,L54,H54)进行投影得到投影坐标(x,y)。

转换后的数据包含噪声数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使用者手机传回的数据),必须把这些噪声数据过滤掉,保留行人正常在道路上行走的数据,才能进行地图匹配。过滤噪声数据可以根据一定的判断准则和统计方法来进行,如可基于位置的变换率来判断,数据在道路左右,且移动迅速的,可判断为机动车辆;位置变换率低于车辆但高于行人的,一般可判断为非机动车或者拥堵状态下的车辆。保留下来的行人数据还要进一步剔除,有可能缓慢移动的车辆和非机动车数据在有些情况下(如拥堵情况下)是接近于行人数据的,这时要结合该移动台的历史数据进行判别。

地图匹配的效果和精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匹配算法的类型、手机位置更新的周期、电子地图的和手机定位的精度等,以下分别讨论点到点、点到线的地图匹配。

1)点到点地图匹配。 在电子地图数据库存储的点中搜索离无线定位位置最近的点作为匹配点,假设无线定位点为W(x0,y0),该点位于道路外面,且该点离电子地图上临近的路线为Li(i =1,2,…,n),Li由若干点构成,点坐标为Pji(xji,yji)(j=1,2,…,m),有

D=minW-Ρji,

求得i=I,j=J,则匹配的点为P(xp,yp)。

2)点到线地图匹配。 把待匹配的无线定位点向电子地图上附近的道路做投影,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为d,在所有侯选道路中选择距离值最小的作为匹配道路,且道路上的投影点即为匹配点P(xp,yp)(见图1)。

3.4.2 实时行人交通信息获取

利用经电子地图匹配后的无线定位数据,可获得行人的流量、地点速度,平均速度。

1)行人流量。行人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的行人数量,常用单位为人/15 min。行人流量是对运动目标跟踪,获得进入目标区域的行人数量来获取的,公式为

q=Ν/Τ.

式中:q为流量; N为数据采集间隔内的人数; T为数据统计采用的时间间隔。

2)步行速度。步行速度是指行人某一时刻的地点速度

vi=DΔti.

式中:vi为采样间隔内第i个行人的地点速度;Δti为采样间隔内第i个行人通过前后采样点的时间差; D为前后采样点之间的距离。

3)平均速度。行人平均速度即为一段观测时间内,通过某区间道路的单位距离,设平面坐标依次为p0(x0,y0),p1(x1,y1),p2(x2,y2)…pq(xq,yq)…,总时间间隔为td=tq-t0,则通过手机数据推算行人路段平均速度为

v¯=dtd=i=0q-1[(xi+1-xi)2+(yi+1-yi)2]12tq-t0.

式中:d为区间道路总位移; td为行人行走区间道路所费时间。

4 结束语

本文从行人的交通特性出发,分别介绍了行人的4种数据采集方法:人工采集法、视频采集法、GPS采集法和无线定位采集法。人工采集法简单易行,但不适宜进行长时间的采集,常用于短期行人交通信息的采集;视频采集法具有可重现、长时间数据采集的特点,随着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行人视频采集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GPS数据采集方法对行人的启动过程和行进中的微观数据采集具有很好的效果,但不足之处是无法进行大样本的数据采集。重点介绍了无线定位采集法,无线定位采集法可以利用手机普及的优势开展大量行人数据调查,随着无线手机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精度不太精确的劣势得到克服,行人无线定位数据采集是有着无限的运用前景。

摘要:从行人的交通特性出发,分别介绍人工采集法、视频采集法、GPS采集法和无线定位采集法等行人交通信息采集方法。详细分析无线定位采集法在行人交通信息采集中的运用,对研究行人交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行人交通,视频采集技术,GPS技术,无线定位

参考文献

[1]杨晓光,陈白磊,彭国雄.行人交通控制信号设置方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1,14(1):73-76.

[2]陈然,董力耘.中国大都市行人交通特征的实测和初步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1):93-97.

[3]廖明军,李克平,王凯英,等.行人交通微观仿真研究综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34(1):180-183.

[4]邵春福,李娟,赵熠,等.行人交通的视频检测方法综述[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8(4):23-28.

[5]何民.混合交通流微观仿真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3.

[6]孙智勇,葛书芳,荣建,等.行人交通的数据采集方法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32(6):530-533.

[7]胡明伟.无线定位技术应用于实时交通信息采集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24(3):246-250.

[8]范平志,邓平,刘林.蜂窝网无线定位[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上一篇:档案管理新情况下一篇:口腔医疗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