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采集(精选12篇)
农业信息采集 篇1
0 引言
随着我国农村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从业者的计算机水平和信息素质不断提高,他们对农业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对农业养殖、栽培等相关技术信息有迫切的需求,还需要相当的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从整体而言,目前我国的农业网站呈现出分类专一化的趋势,养殖、栽培、水产等商业网站对该行业内的信息介绍比较多,缺乏相邻行业信息,同时对政务法规方面的介绍也略有不足。政务法规类网站缺乏相应的农业种植养殖技术信息以及行业供求的信息[1]。同行业的网站也具有各自的特色。同是水产类网站,有些网站包含水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信息,有些网站则包含水产视频养殖技术,也有一些网站包含较多的劳动力供求信息。
为了更好的提供农业信息查询服务,更好的分析市场供求、指导农业生产,有必要将某一范围内,原本离散的、多元的、异构的、分布的信息资源通过逻辑的或物理的方式组织为一个整体,使之有利于管理、利用和服务。也就是说把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把无序的资源变为有序,使之方便用户查找信息、方便信息服务于用户[2]。
当前我国的网页信息基本上是基于利用HTML标签来表现的,信息的分布与构成缺乏统一的架构和组织。本文根据当前主要信息抽取技术理论,利用Spring依赖注入的特点以及兼容hibernate,Quartz框架的优势,设计出一种能定时且能精确地抓取Web信息资源的采集器,并将信息有机的存储于数据库中。
1 相关研究介绍
在信息抽取技术发展的历程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策略和算法。根据实现方法及其原理,可以将信息抽取技术划分为以下5类:(1)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LP)方式的信息抽取。研究能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用自然语言进行有效通信的各种理论和方法,其缺点是抽取速度慢,使用范围窄,很难做到通用。(2)基于ontology方式。主要利用对数据本身的描述实现抽取,所以对网页的依赖程度少,其缺点是需要人工的干涉,使得该方法的成本大,难以普及到所有领域[3];(3)包装器(Wrapper)归纳方式的信息抽取。根据事先由用户标记的样本实例应用机器学习方式的归纳算法,生成基于定界符的抽取规则,面向特定领域的全自动生成技术专用于构建某个特定主题网站或专题数据库,面向多个领域是用在多个特定主题领域,实用性及通用性更强,但仍存在人工干预[4]。(4)基于HTML结构的信息抽取。特点是根据Web页面的html标签结构定位信息,通过特定的解析器将Web文档解析成语法树,通过自动或半自动的方式产生抽取规则,将信息抽取转化为对语法树的操作。(5)基于统计学习的信息抽取策略。根据统计学相关理论,首先构造一个模拟信息抽取过程的一个模型,通过统计学方法从训练语料中得出模型的参数;然后用训练好的模型对待抽取语料进行信息抽取,该方法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样本学习,且实现复杂[5]。
2 本系统技术架构
每种信息抽取技术都有特定应用的场合,理想的目标是希望系统既能有通用性又不失准确性。实际上通用性和准确性往往不能两者兼得。本系统在抓取信息时强调以下特点:(1)准确性:需要严格的抽取标题信息、正文信息、来源信息等必要的信息,去除掉其他和正文不相关的信息;(2)定时性:按照在Spring中配置的时间,周期性的自动抓取;(3)个性化:针对每个网站的特点,抓取不同类型的信息。根据这些特点,本系统需采用下文所述技术架构。
2.1 Spring
Spring框架由Rod Johnson开发,2003年发布了Spring框架的第一个版本,该框架技术是一个轻量级的控制反转(Io C)和面向切面的(AOP)的容器框架。本系统主要利用Spring的以下优点:(1)低侵入式风格,代码的可复用性强;(2)Spring的DI容器提高了组件之间的解耦;(3)Spring的ORM和DAO提供了与第三方持久层框架良好的整合,并简化了底层的数据库访问。
Spring框架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Spring提供的Io C容器是业务逻辑组件和DAO组件的工厂,它负责生成相应组件的实例,各组件以松耦合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组件与组件之间的依赖正是通过Spring的依赖注入特性来进行管理。在Service组件中实现一些抓取功能,同时需要Spring容器按需要动态的把数据访问层组件注入到程序。
Spring对Hibernate的Session Factory、事务管理进行封装,以统一的方式整合底层的持久化技术,以统一的方式进行调用及事务管理。包括对数据库的连接的一些属性,以及需要映射的持久化类。
2.2 Hibernate
Hibernate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对JDBC进行了轻量级的对象封装,Hibernate不仅管理Java Bean类到数据库表的映射,还提供数据查询和获取数据的方法。Java语言是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而当前的主流数据库则是面向关系的数据库,Hibernate技术完成对象模型和数据库关系模型的映像关系。同时Hibernate与Spring技术具有良好的整合性[6]。
本系统根据系统需求来提取应用中的对象,将这些对象抽象成类,再抽取出需要持久化保存的类,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七个持久化类。在Hibernate中配置持久化类,需要配置其每个属性的name,在数据表中对应属性的name,以及其数据类型。在本系统中尤其关注每个持久化类和其他类的对应关系。
2.3 HTMLParser
HTMLParser是一款基于Java语言的库,Html Parser采用了经典的Composite模式,主要通过Tag Node,Remark Node,Text Node,Abstract Node和Tag来表示HT-ML页面各元素。HTMLParser根据传入的URL或者硬盘文件的地址,把该地址下的HTML页面构成一个以node为基础的树结构。该树结构由三种node构成:(1)Remark Node,代表该对应网页中的注释节点;(2)Tag Node,代表标签节点,对应着大多数HTML标签的节点,往往通过定位到特殊的Tag Node来找到特定的文字信息;(3)Text Node,代表文字标签,就是需要提取的文字信息。
本系统主要利用HTMLParser的Filter模式来进行的信息提取。从HTML标签模板的角度来考虑,目前国内主要的农业信息网站基本上都采用模板化的方式来发布信息,该网站内某一特定专题的新闻往往使用相同的网页模板。
2.4 Tomcat
Tomcat是一个小型的开源Web容器,适用在中小型系统以及并发访问不是很多的情景中。Tomcat除了提供Web容器的基本功能,还支持JAAS和JNDI绑定。
本采集器是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当Tomcat启动后,自动会加载容器内的程序以及Spring框架,在Tomcat容器内,采集器会按照Spring框架的配置运行。
2.5 Quartz
Quartz是一款基于Java语言的任务调度框架,借助于Cron表达式,Quartz可以支持各种负责的任务调度。
尽管JDK为简单的任务调度提供Timer支持,但对于某些较为复杂的任务调度,Timer往往没有太好支持。例如,本采集器会在某个特定时刻自动抓取,则采用Quartz较为合适。本系统中Cron表达式在Spring中为
3 系统流程设计
Spring的Io C容器负责管理持久层组件、数据访问层组件以及业务逻辑组件,利用依赖注入的优势,进一步对系统进行解耦,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降低系统后期维护的成本,后台的作业调度使用Quartz框架完成,其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
3.1 持久层设计
按本系统功能需要,设计出以下5个持久化类以用于映射到各数据表:(1)Inew,此类包含新闻的一些相关信息;(2)Media,该类记录包含视频页面的相关信息;(3)Supply Info,该类包含了供求信息页面的相关信息;(4)New Type,此类记录所要抓取每个类型新闻的特征,以及该新闻类型对应哪些新闻;(5)Seed,记录该门户网站主页的相关信息,也是资源采集器抓取的首要地址。
3.2 数据访问层组件设计
DAO组件提供了个持久化对象的基本更新、查找、删除操作。借助于Spring DAO支持,可以很方便地为DAO组件提供实现类,Spring为Hibernate提供的一个DAO基类:Hibernate DAOSupport,该类只需要传入一个Session Factory引用,即可很方便地实现对数据库的部分操作。同时也可通过在数据访问层组件中获取Hibernate Template来实现一些自定义的数据库操作。
3.3 业务逻辑组件设计
本系统包含一个业务逻辑组件,同时该组件作为门面封装了以上5个DAO组件。业务逻辑组件负责实现系统所需要的业务方法。从模式设计的角度来看,整个程序的运行,主要用到工厂模式、修饰模式、策略模式。合理的使用模式能大大提高程序的可重复使用率,同时也减少了后期维护的成本。系统抓取过程如图2所示。
在对应某一个网站的信息抓取时,主要分为3步:
(1)首先根据要抓取的新闻类型的地址,通过相应的HTMLParser表达式,从而获得特定新闻类型的URL地址;
(2)把该URL地址集合传递给信息提取模块,该信息提取模块根据新闻模板的规则抓取具体的新闻信息;
(3)每个网站都有新闻类信息,但对应一些特定的信息,如视频新闻,供求信息,则不是每个网站都会开设,也就是说在抓取的时候要根据需要给抓取程序的实例中初始化特定的接口,来实现特定的功能。
在抓取时,步骤(1)和(2)构成了修饰模式,因为在步骤(2)的程序中,需要处理相应的URL,而此URL正产生于步骤(1)。
以上是单个Seed的提取流程。当程序启动时,会依次读入Seed表的触发器,触发相对应新闻地址提取类实例,这样就可以将多个类的实例化任务交给工厂程序来完成,也就是把多个Seed自动放到任务队列里。这样做是为了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一旦需要抓取新的Seed的时候,只需要修改工厂程序即可。利用工厂模式来初始化每个网站对应的抓取实例,不仅降低了程序的耦合性,同时可以根据每个网站的特点,设一些特殊信息的抓取接口,极大地提高系统的个性化抽取这个特点,信息提取的时候根据此模式策略来提取信息。
4 结束语
Spring 2.x的XML Schema方式提供了简洁的事务配置策略,借助于aop,tx两个命名空间的帮助,系统可以非常方便地为业务逻辑组件配置事务管理。借助于Spring 2.x的事务管理,当在抓取时候抛出异常,Spring事务框架就会自动回归事务,使数据库信息返回到抓取前的状态。当程序在Tomcat容器内配置成功后,启动Tomcat服务器,采集程序会在指定的时刻自动按照系统流程采集网页信息,并持久化到数据库中对应的数据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系统保存了正文内的一些html标签,这是为了让正文信息在新的页面生成时能够自动组织。
在海量的农业信息网页中,存在着大量可被挖掘采集的信息,对这些信息采集和存储不仅有利于农业从业人员的浏览和检索,同时也为农业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pring框架的的信息采集器,该系统能根据WEB的特征准确严格的抓取关键信息,去除利用价值低的信息,同时利用Quartz任务调度技术,能够实现程序定时运行,从而降低了人力成本。
参考文献
[1]严方,胡维治.互联网农业信息资源的采集与利用[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3):133-137.
[2]苏新宁,章成志,卫平.论信息资源整合[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9):54-60.
[3]蒲筱哥.基于Web的信息抽取技术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2007(10):215-249.
[4]李广建,乔建忠.全自动生成网页信息抽取包装器的主要技术方法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1(33):100-104.
[5]金砚硕,迟呈英,战学刚.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聚类的信息提取方法[J].情报杂志,2008(3):96-98.
[6]李刚.轻量级Java EE企业应用实战:Struts2+Spring+Hibern ate整合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369-371.
农业信息采集 篇2
客户姓名:
刘晓焕 填写时间:2011 年 年 8 曰 曰 5
填写者必读:此信息搜集表在留学申请咨询服务中处于重要的资源收集整理的位置,请务必重视。
搜集表填写 要求:请详细回答每一个问题,无字数限制,无表达模式限制,只要您能够借助回答问题的机会将这个问题进行真正深入的思考,并用文字将您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即为成功的回答。所提供的素材越具体越详实, 越能保证所得到的 PS 的质量。
在填写时,请不要受预留空间的限制,而应根据实际内容需要予以扩充。. 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大方向,您对其具有哪些特别喜爱、着迷之处?这个专业对现实生活的意义?你觉得你的性格、个人能力为什么适合学这个专业?(专业认识)
提示:该段内容着重写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例如家庭的影响,童年的经历,学习过程,某一件特殊事件的启发,以及对专业的简单认识。. 有无相关的工作或实践、实习经历;结果如何,有何成就,从中有什么样的收获?在相关领域内荣获过什么奖励/发表过什么样的论文?有何感想?. 家庭的相关背景如何?(和专业相关的家庭背景。比如:是否有亲属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 让您最终决定选择出国读书的原因是什么?您认为您还有哪些潜质可通过留学生涯而在将来获得发挥?您认为你有哪些不足之处?(请紧紧围绕你的专业展开). 你对自己专业在国外学校的设置情况有怎样的了解?对于想要申请的学校有怎样的了解。您已经有明确的专业研究方向了吗?大学期间的学习表现如何,排名多少?. 您在学习或工作中曾遇到过哪些重大的困难与挫折,以及严峻的挑战?您是以何种精神及方法战胜和克服它们的?您从中获得的启迪是什么?注意一定要写出具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点。. 您准备在完成留学学习课程之后进入什么样的新的生活或者工作状态了,这是您留学的主要的目标吗?您对未来的长远规划是怎么样的?您希望自己在多长时间内达到这些目标。. 请将 PS 的逻辑思路及主线定位(文章骨架)进行说明.例如:本文以时间为逻辑思路,将的研究成长经历做为主线加以阐述和说明等
*为了确保 PS 的精确性,请尽量对上述提纲中所出现的人名、学校名称、课程名称,专业(系)名称、单位名称等专有名词提供英文译名
1. . 您学校的英文名称是: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2 2. . 您系的英文名称是:Management and Journalism
Department3. . 您专业的英文名称是:
Journalism4. . 您单位的英文名称是:5. . 您 PS 素材中出现的关键性人名,请中英对照,超过三个的请自己补充 1)2)3)6 6. . 您 PS 素材中出现的关键性课程名称,请中英对照,超过三个的请自己补充 1)2)3)7 7. . 您 PS 素材中出现的关键性专业术语,请中英对照,超过三个的请自己补充 1)2)3)8 8. . 其他您认为重要的专有名词,若篇幅不够,请自己补充 1)
农业地质调查中土壤样品采集浅析 篇3
关键词:农业地质;土壤样品;采样
前言:农业地质学是一门介于农业学和地质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是研究地质背景及其变化规律对农业发展影响程度的科学。它通过对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地质背景的保护,对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地质背景的改造和创新,使地质科学与农业科学密切结合,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地质学的任务主要是开展农业地质背景的调查研究,并运用于国土整治和选择最优农业种植规划布局方案,以促进农业增产;开展农业水文地质工作,协助解决农业用水问题,指导节约用水与科学用水,改良盐碱地;开发应用矿物肥料和矿物饲料等。农业地质调查土壤样品采集艮据不同的方法,结果的精度不同,因此,研究不同的采集方法对农业地质调查中土壤样品的采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土壤地球化学样品采集工作方法
土壤地球化学样品包括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两类样品。
1.1 表层土壤采集方法
表层土壤样品采样密度为1个点/km2。城区及周边地区,可加密到平均1~2个点/km2。滩涂(含潮间带)一般采样密度为1个点/4km2。西部景观单一,以草原为主地区采样密度可放稀为1个点/4km2。采样点要均匀分布,按采样格子布点。采样小格(1km2)中一般均应布点,点位尽量布置在格子中间部位。表层土壤样品的采样深度为0~20cm。以土壤学中对表层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为主,采样点应正确地标绘在地形图手图上。使用GPS并结合地形图定点,并在显眼处用红油漆作标记。采样记录统一使用标准化的土壤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
深层土壤样品编号以16 km2为单位格子(大格),事先在地形图上以偶数方里网为界将单位格子编号。编号顺序自左向右再自上而下。在每个单位格子中划出4个小格(每个小格为4 km2),标号顺序自左至右再自上而下为A、B、C、D。采样深度应达到150cm以下,人工填土地区应加大采样深度或移动点位。 但地质调查中的深层土壤剖面采集主要考虑到方便工作,未按土壤学中关于土壤剖面的划分对剖面进行分层划分,所以对土壤类型的划分缺乏一定的科学指导。
2、农业生产中土壤样品采集研究
2.1 基于遥感数据的土壤样品采集
陈天恩等(2012)采用江苏省宝应县的农田空间数据及筛选的环境数据,分别从给定采样点数量条件下寻求最佳采样点分布方案,以及在满足采样精度和代表性的前提下确定最小采样点数量等2个角度进行了模型的分析验证工作;结果表明该模型可适用于解决县域范围大量分散耕作农田的土壤养分统一采样规划问题,为采样点的合理分布提供了一种定量优化分析手段。韩宗伟等(2015)以湖北省钟祥市东部的土壤有机质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利用道路网制定土壤采样方案是可行的,优化后的采样点布局能够准确获取土壤景观知识,并且优于原始样点的精度。权全等(2010)根据陕西省卤泊滩盐碱地改良区土壤含盐量的实测资料和相应的遥感图片数据,并结合土壤属性空间分布特性,提出一种新的土壤水盐含量采集方案。结果表明,用33个已知点的实测数据可以估算出101个未测点的含量并最终构成插值343个点的空间分布图,且水分与盐分含量预测结果相关的确定系数分别为0.869和0.817。在此基础上进而对工程改良措施下的卤泊滩盐渍土表层水盐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
2.2 基于计算机插值的土壤样品采集
王秀等(2005)通过对一个地块土壤养分进行详细栅格采样分析,利用计算机插值的方法对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在采样栅格大小不同的条件下,随机选择5个采样点进行插值,分析了5个采样点在不同栅格采样条件下的插值结果。通过插值计算得到土壤中的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随着采样栅格的加大,插值点处的插值误差呈现出加大的趋势,但对于速效钾和其他的微量元素则呈现出与之不同的结论,采样点在田间的分布将直接影响计算机插值计算的分析结果。任振辉等(2006)通过对试验田土壤密集采样,测定其N、P、K、OM等成分的含量,利用经典的数理统计、地学统计及分形理论与方法,对数据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出能够保证以足够精度反映出土壤肥力分布空间差异性的最大采样间距。齐文虎等(2003)在评价多种插值方法的基础上,对中国科学院上海精准农业示范基地每公顷3个样本、等距离系统抽样的280个土壤有机质样本采用克立格方法进行插值,估算样本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分析估算的可靠性,并与距离倒数函数插值法进行对比。对几个减少样本数量的方案进行分析,提出在满足精准水稻种植管理分区要求前提下可减少1/2原有土壤采样样本,并给出适于水稻精准种植土壤采样设计的逐步优化方法。王宏斌等(2006)为了解决土壤采样中精度与经济性的平衡问题,利用计算机模拟采样研究了规则网格土壤采样时合理的采样点密度。首先构造了一个数学扩散模型,设置2~4个种子在一个100×100网格(1×1单位)的不同地方,根据扩散模型进行扩散和叠加,生成模拟的土壤属性分布地图,其结果可很好地模拟某些土壤属性的分布。合理的采样密度可以根据允许的采样误差及要求的属性地图输出栅格单元尺寸而定。王秀等(2005)针对不同土壤采樣方法,确定了不同采样和插值栅格尺度条件下,对于处方图生成结果的影响。变量施肥处方图的制作过程中,土壤采样方法对整个地块的施肥量会产生影响,在变量施肥处方图生成过程中,土壤采样点的确定对于处方图的生成尤为重要。
2.3 基于改进土壤采样器的土壤采样方法
土壤采樣器是农田土壤采样的重要设备,获取和松放土壤的能力是评价其采样性能的重要指标。赵新等(2011)通过试验,从土壤样品长度和土壤松放后残余土壤质量两个方面分析自行设计的5种土壤采样器的采样能力,指出了1号土壤采样器设计综合采样性能较好。土壤采样技术是精准农业规模化的必要基础,而土壤采样装备日趋多元化。为了更好地开展土壤采样工作, 邵睿等(2013)在分析中科院水保所土壤采样器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电动螺旋压力机传动形式,将原有采集器由重力锤击式改为螺旋传动与齿轮传动相结合,从而实现了手动操作到电机驱动的转变,既省时又省力。为完善采集工作,在刮土清理和定位方式上加以改进,提高了整机工作可靠性。分析了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结构问题,并进行讨论,从而为土壤采样器相关结构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结论:综上所述,农业地质调查中对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主要结合调查和土壤学的知识进行,但在具体采样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结合相关学者关于土壤样品采集的研究,结合遥感图片、计算机插值和改进土壤采样器等方法,以便农业地质调查数据更科学,采样过程更便捷。
参考文献
[1]李瑞敏,侯春堂,王轶.农业地质研究进展及主要研究问题,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2:110-113
[2]朱济成,农业地质学及其运用.北京地质,1995,1:29-32
[3] 陈天恩,董静,陈立平等.县域农田土壤采样布局多目标优化分析模型,农业工程学报, 2012,23:
[4] 韩宗伟,黄魏,罗云.基于路网的土壤采样布局优化—模拟退火神经网络算法,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3
[5] 权全, 解建仓,沈冰.基于实测数据及遥感图片的土壤采样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2010,12
[6] 王秀,赵春江, 孟志军等. 精准农业土壤采样栅格划分方法的研究, 土壤学报,2005,2
[7] 任振辉,吴宝忠.精细农业中最佳土壤采样间距确定方法的研究, 农机化研究,2006,6
[8] 齐文虎,;谢高地,丁贤忠等.精准农业土壤采样密度研究—以上海精准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为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
[9] 赵新,黄树培.土壤采样器采样性能试验研究,农业工程,2011[10] 邵睿; 张炜; 海江波等.农田土壤采样器的改进设计,农机化研究,2013
[11] 王宏斌;杨青; 刘志杰等.利用计算机模拟采样确定合理的土壤采样密度(英文), 农业工程学报,2006
农业信息采集 篇4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随着我国农业的基础条件、投入程度、科技程度等不断改进,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但我国在农业发展中仍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实行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大多以家庭为单位种植,适合于我国的农业智能温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为此,基于我国不同类型温室经营者的经济和技术水平,研制出一种实用性强、市场前景好的温室监测系统。
1 太阳能供电系统
在农业生产温室中,电源供电需要架设电线,而农田中需要检测的节点较多,并不适宜使用交流电源供电。本系统采用太阳能供电,由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控制器、蓄电池搭建整个温室的供电系统。利用太阳能进行能源转化成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为温室环境监测仪提供电能。太阳能供电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1.1太阳能电池的选择
为了保证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使用寿命(设计在20年以上),蓄电池容量能满足设备负载7天连续阴雨天供电。但是,从经济性上考虑,设计的系统耗电量低,类似于智能手机的供电方式,所以采用锂电池的供电设计方案。
蓄电池的容量对保证连续供电是很重要的。因为设备所需的电量都是由蓄电池提供的,太阳能方阵每日所发电量都要存储到蓄电池内以供设备消耗,且每天太阳能方阵需要多发出一部分电量存储到蓄电池内以备阴雨天使用。
因此,蓄电池的容量Bc计算公式为
BC=A·QL·NL·T0/CC≈15Ah
式中 A—安全系数,取1. 1~1.4之间;
QL—负载日平均耗电量,工作电流乘以日工作小时数,本装置负载工作电流近似为0.05A,日工作小时数为24h, 则QL=1.2Ah;
NL—最长连续阴雨天数,根据北方的天气特征,NL取7即可;
T0—温度修正系数,一般在0℃以上取1,-10℃以上取1.1, -10℃以下取1.2;
CC—蓄电池放电深度,一般锂电池取0.80。
所以,蓄电池的选择为4.5V/15Ah,选用单体为4.5V/15Ah, 3个串联形成13.5V/45Ah。
1.2 太阳能电池方阵设计
太阳能电池方阵基本单元拟选定单组为6V,3Wp太阳能电池板。需要太阳能板的数量的计算:单块太阳能板日发电量计算公式为
月发电量=功率×充电时间×综合充电效率×损耗
其中,单块太阳能板的功率为3Wp;充电时间,经检测为6h即可充满;由于蓄电池本身充电不能达到100%,经检测,其综合充电效率为80%。
7天总耗电量:负载7天总耗电量/逆变器效率 =NL×7/0.9=1.2×7Wh/0.9≈9.4Wh
需要太阳能电池板数量为7天总耗电量/单块太阳能板日耗电量=9.4Wh/13Wh≈1块,即共需要1块3Wp太阳能电池板。
1.3 充放电控制器的选择及考虑因素
虽然充放电控制器是太阳能供电系统中价值最小的部分,但是它却是整个太阳能供电系统的核心控制部分。一个先进的充放电控制器,不仅具有基本的充放电控制功能,还需能够控制太阳能电池方阵尽可能多地吸收太阳能,提高充放电效率,并且能够防止蓄电池过充电以及深度放电,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等。白天,太阳能板所输出的电能存储在蓄电池里,同时供给负载使用;当蓄电池电量达到规定限度时,它能够停止对蓄电池充电,防止蓄电池过充。晚上,它将蓄电池里存储的电能供给负载使用,同时要防止反充电路对太阳能板进行充电;当蓄电池电量不足时,及时切断供电电路,防止蓄电池过放,从而起到保护蓄电池的作用。本装置选用的是锂电池,在选择充放电控制器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负载的最大功率。只有当太阳能电池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近似的工作在其最大功率点处,太阳电池板的能量转换效率才最高。故需要具有先进的最大功率追踪电路。
2)时控功能。一个好的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要有好的时控功能。当充入的电量达到上限值时,能够及时做出反应,以保护蓄电池;当放电电量达到下限时,要及时停止放电。
3)保护性能。保护性能包括过充、过放、过载保护、短路反接等。由于蓄电池大部分时间基本处于欠充状态,因此对蓄电池电压数据实时采集、对蓄电池设置限压保护,并采用实时跟踪计算与测试蓄电池电量,从而其采取防过充和过放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上述考虑因素,本装置选择一个智能型太阳能控制器,它具有过充、过放、过载保护和短路反接功能;同时有微电脑时间控制器和交直流输出等优点。
2 系统搭建
本系统的硬件电路框图如图2所示。单片机选用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AT89C51RC单片机。为了实现温室大棚内各种参数的数据采集任务而使用的各种类型传感器如图2所示。通过集成的各种传感器及监测仪可以完成对温室的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度、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等参数的采集、存储和向监控中心传送数据以及执行监控中心的指令等功能。监测仪具有便携式、自埋式设计、升降杆等特点,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监测仪外形设计图如图3所示。
(a) 锥形探测器 (b) 升降杆 (c) 太阳能支架
3 软件设计程序及框图
系统采集系统总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
主程序
4 结论
进行了温室大棚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由于采用了面向工业测控系统的单片机,故使得系统的可靠性大为增强,同时也降低了微机化数据采集系统的成本。本系统已进行实际应用,可批量生产,并可望在不久之后,大批应用于温室大棚中。
摘要:温室环境系统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时变和滞后的系统。其中,空气温湿度、土壤湿度、CO2浓度以及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是最基本的变化,对农业作物生长的影响最为显著。由于系统采用太阳能供电,因而给出太阳能电池的选择以及充放电控制器的选择考虑因素,具有普适性。太阳能供电系统与单片机、传感器配合,构成温室大棚数据采集系统,并给出了整个系统装置的软件设计程序及框图。
关键词:温室大棚,太阳能供电,单片机,数据采集
参考文献
[1]李敏,孟臣.温室大棚计算机测控系统的研制[J].计算机与农业,2001(6):9-11.
[2]张艳红,张崇巍,张兴,等.一种新型光伏发电充放电控制器[J].可再生能源,2006(5):71-73.
[3]杨金焕,于化丛,葛亮.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索雪松,纪建伟.传感器与信号处理电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5]顾振宇,刘鲁源,杜振辉.Dsl8BZo接口的C语言程序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2(7):22-24.
[6]沙占友.由DS182O组成的单线数字温度计原理与应用[J].电测与仪表,1999(2):22-23,25.
[7]Dallas Corp.,DS18B20 Programmable Resolution One-wireDigital Thermometer[Z],2000.
会计信息采集 篇5
采集工作的通知
各市财政局,中央、省驻济各单位:
为确保我省会计人员信息的真实与完整,尽快实现会计人员信息全国通用,现根据财政部《关于采集全国会计从业人员基本信息的通知》精神,对做好我省会计从业人员基本信息采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信息采集范围
持有山东省(不含青岛市及其所属区、市,下同)各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颁发的有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以下简称持有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
二、信息采集方法和步骤
信息采集工作采取持证人员个人网上填报、单位和主管部门审理汇总、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审核确认的方法进行。具体方法和步骤是:
(一)持有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自行填报
1、持有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登录山东会计信息网()首页,点击山东省会计从业人员基本信息采集页面,选择“个人”页面按照登记说明注册用户,在线据实填写《山东省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基本信息表》(以下简称《信息表》);
2、打印《信息表》,按要求签字盖章,其中持有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在岗的会计人员将《信息表》连同身份证、最高全日制学历学位证书、最高非全日制学历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电算化(珠算等级)证书、奖励证书、奖励文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证书原件交由本单位进行审核确认;
持有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在岗的会计人员携带《信息表》、身份证、最高全日制学历学位证书、最高非全日制学历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电算化(珠算等级)证书、奖励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原件直接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签发机关办理审核确认。
(二)单位、主管部门审理
1、由单位安排专人在山东会计信息网()在线如实填写《山东省会计从业资格信息采集工作会计用人单位基本信息表》(以下简称《单位信息表》)和《会计用人单位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持有人员及单位信息汇总表》(以下简称《汇总表》);
2、打印《单位信息表》、《汇总表》,按要求签字盖章,连同单位法人登记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总会计师任命文件等证照、文件原件以及本单位所有持有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的《信息表》、证件、证明原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身份证、最高全日制学历学位证书、最高非全日制学历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珠算等级证书、奖励证书等)与单位所有持有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资料,有上
2级主管部门或单位的,交由主管部门或单位审核汇总;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由单位携带以上材料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到其所属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办理审核确认工作。
(三)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审核
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收到材料后,对相关表格、证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正确性进行审核,信息无误的,按规定给予信息确认。省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对省直和中央驻济单位资料进行审核、信息无误的,按规定给予信息确认。
三、特别事项
(一)未完成继续教育的人员,须按财政部门要求补完继续教育内容方可进行信息采集。补学继续教育的方式可采取网络学习方式,也可由各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确定。
(二)信息采集期间办理省内各市县之间调转手续的会计人员,在有效期内由调入地进行信息采集工作。办理跨省调转手续的会计人员,请先咨询调入地财政部门是否接收。
(三)信息采集期间,新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亦应按本通知要求进行信息采集。
四、工作要求
(一)各级财政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会计从业人员信息采集工作,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确保在规定的时限内顺利完成信息采集工作。
(二)各级财政部门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 3
体广泛深入宣传信息采集工作,确保单位和会计人员了解信息采集工作,为工作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网上报名信息采集办法说明 篇6
2013年我省普通高考继续实行网上报名。考生直接在网上录入个人全部报名信息。各报名点在网上报名期间要指导广大考生认真阅读报名须知和说明,正确录入信息,确保信息采集准确、真实。
1.考生录入基本信息内容
考生基本信息采集分为手工录入、选择确认和信息自动转换三部分组成。报名程序有若干个信息点,它包括以下内容:报名号、姓名、性别、民族、政治面貌、身份证号、出生日期、考生类别、考试类型、报名点、考试科类、考试语种、学籍号、毕业学校、毕业类别、班级、美术统考、非美术高职高专联考、体育专业素质测试、测试项目、户口所在地、邮政编码、通讯地址、收件人、联系电话、电话联系人、英语口语、家庭主要成员、本人简历、高中阶段以来受过何种奖励或处分、班主任或负责人、有何特长、职业技能证书类别、证书编号等共42个信息点。
(1)需要考生手工录入的信息点有:姓名、身份证号、学籍号、邮政编码、通讯地址、收件人、联系电话、电话联系人、家庭主要成员、本人简历、高中阶段以来受过何种奖励或处分、有何特长、班主任或负责人、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编号等共有19个信息点。
(2)通过下拉列表框选择确认的信息点有:性别、民族、政治面貌、考生类别、考试语种、毕业学校、毕业类别、班级、户口所在地、英语口语、美术统考、非美术高职高专联考、体育专业素质测试、体育测试项目、职业技能证书类别等共19个信息点,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下拉列表框进行选择确认。
(3)通过相关信息自动转换的信息点有:一是出生日期直接由录入的身份证号转换;二是考试类型由报名号的第9、10位对应生成;三是考试科类由报名号的第10位对应生成;四是报名点由报名号关联的信息对应生成。
(4)报考艺术类的考生要注意:美术统考和非美术高职高专联考,这两个信息点供普通高考的艺术(文)、艺术(理)考生选择,两项可以兼报;高职统考的文史、理工类考生可以兼报美术统考和非美术高职高专联考,可以两者选择其一,也可以同时报考。报考美术统考的考生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美术专业基础课统考,报考非美术高职高专联考的考生参加全省组织的高职高专非美术专业(音乐、表演、编导等)考试。
(5)体育专业素质测试信息点仅供普通高考体育(文)、体育(理)的考生选择。考生可以选择参加省里组织的体育专业测试,也可以选择不参加省里组织的体育专业测试(比如,只参加武汉体育学院单独组织的测试)。
(6)报考高职统考的考生,须获得省教育考试院颁发的中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7)报考高职试点(会计、护理、建筑技术、计算机、电子、机械专业)文化综合考试的考生必须是已参加了2013年相应专业技能操作考试并获得D等及以上成绩的考生。
2.信息采集具体办法和各栏目的具体要求
(1)报名号栏:由县(市、区)教育考试机构按规定进行编排,并按科类向各报名点发放,考生在登录报名网站进行网上报名时录入。报名号为十四位数,左起第一、二位为当年年份的后两位数,第三、四位为省(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湖北省为‘42’),第五至八位为市(州)、县(市、区)代码,第九位为考试类型代码,第十位为科类代码,第十一至第十四位为某一县(市、区)内某一科类考生顺序号。
(2)姓名栏:考生通过拼音、五笔等输入法直接录入,姓名无论是二个、三个或四个汉字,都从左至右直接录入,最多可录入16个汉字。姓名中的缺字,用全角“?”代替,中间不能留空格。
(3)性别栏:根据考生录入的身份证号中的某一位信息自动转换生成,若身份证号信息有误,考生可自行修改。
(4)民族栏:考生根据自己户口薄上的民族信息通过下拉列表框进行选择确认。
01-汉族 02-蒙古族 03-回族
04-藏族 05-维吾尔族06-苗族
07-彝族 08-壮族 09-布依族
10-朝鲜族 11-满族 12-侗族
13-瑶族 14-白族 15-土家族
16-哈尼族 17-哈萨克族 18-傣族
19-黎族 20-傈傈族 21-佤族
22-畲族 23-高山族 24-拉祜族
25-水族 26-东乡族 27-纳西族
28-景颇族 29-柯尔克孜 30-土族
31-达斡尔族32-仫佬族 33-羌族
34-布朗族 35-撒拉族 36-毛难族
37-仡佬族38-锡伯族 39-阿昌族
40-普米族 41-塔吉克族 42-怒族
43-乌孜别克族44-俄罗斯族 45-鄂温克族
46-崩龙族 47-保安族 48-裕固族
49-京族 50-塔塔尔族51-独龙族
52-鄂伦春族53-赫哲族 54-门巴族
55-珞巴族56-基诺族 97-其他
98-外国血统中国籍人士
(5)政治面貌栏:由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下拉列表框进行选择确认。
供选择的项有:“01-中共党员”、“02-中共预备党员”、“03-共青团员”、“04-民革会员”、“05-民盟盟员”、“06-民建会员”、“07-民进会员”、“08-农工党党员”、“09-致公党党员”、“10-九三学社社员”、“11-台盟盟员”、“12-无党派民主人士”、“13-群众”。
(6)身份证号栏:由考生录入自己的居民身份证号(现役军人填写军官证号或士兵证号),宽度为18位。身份证号为18位(左起第一、二位为省(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第三至六位为市(州)、县(市、区)代码,第七至十四位为出生年月日,第十五至十八位为户口所在地身份认定的编码),最后一位为数字或字母“Ⅹ”,从第1位起依次录入至第18位。
nlc202309010536
(7)出生年月日栏:此栏信息由考生录入的身份证号(第7-14位)直接转换(由8位数字组成,前四位数为出生年份,中间两位数为出生月份,后两位数为出生日期)。
(8)考生类别栏:考生根据自己本身所属范围选择确认。考生是应届生还是往届生由系统根据考生的报名号关联的信息自动转换。考生根据本人的户籍类型进行选择确认,城市户口毕业生选择“城市户口”,农村户口毕业生选择“农村户口”。
(9)考试类型栏:此栏信息由报名号第9、10位直接转换。第九位为“1”转换为“全国统考”;第九位为“8”,第10位为“1”或“5”转换为“高职统考”;第九位为“8”,第10位为“2”、“3”、“4”、“7”、“8”、“9”转换为“高职试点文化综合考试”。
(10)报名点栏:由考生报名号对应的信息自动转换。
(11)考试科类栏:由报名号第10位直接转换。
普通高考考试科类:“1-文史”、“3-艺术(文)”、“4-体育(文)”、“5-理工”、“7-艺术(理)”、“8-体育(理)”、“0-少年班”。
高职统考考试科类有:“1-文史”,“5-理工”。
高职试点文化综合考试专业类别有:“2-会计”、“3-护理”、“4-建筑技术”、“7-计算机”、“8-电子”、“9-机械”。
(12)考试语种栏:报考普通高考的考生根据自己报考的外语语种进行选择确认,供选择的项有:“1-英语”、“2-俄语”、“3-日语”、“4-德语”、“5-法语”。高职统考考生只考英语,高职试点文化综合考试的考生不考外语,因此这两类考生不需要选择。
(13)学籍号栏:由考生录入自己的学籍号。凡应届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毕业生和1994年后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毕业的往届生必须准确填写学籍号,其他不具有普通高中学籍号或中职学籍号的考生均填写 “1111111111”。
(14)毕业学校栏:考生根据自己的毕业学校进行选择确认。若考生的毕业学校不在下拉框中,可通过点击“显示其它学校”进行选择。有复读学校的往届生选择复读所在学校,无复读学校的往届生选择“社会青年”。
(15)毕业类别栏: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确认。普通高中毕业考生选择“高中毕业”;中等师范毕业考生选择“中等师范毕业”;其它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考生选择“其它中等学校毕业”;职业高中毕业考生选择“职业高中毕业”;技工学校毕业考生选择“技工学校毕业”;其它中等学历教育毕业考生选择“其它中等学校教育毕业”;高职(专科)学历教育毕业考生选择“高职(专科)学历教育毕业”;本科(含)以上学历教育毕业考生选择“本科(含)以上学历教育毕业”。
(16)班级栏:由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确认。班级号选择考生本人高三年级所在班的班级编号,例如一班选择“01”,十一班选择“11”。有复读学校的往届生的班级号选择复读时所在班级,其他人员的班级号均填写“00”。
(17)美术统考栏:美术统考是指湖北省教育考试院负责组织的全省美术专业基础课统考。此栏供普通高考艺术(文)、艺术(理)的考生选择,报考艺术类非美术(音乐、表演、编导等)专业的考生可以兼报。高职统考的文史、理工类考生也可以报考。考生根据自己的报考意向进行选择确认。
(18)非美术高职高专联考栏:此栏供普通高考的艺术(文)、艺术(理)考生选择,报考艺术类美术专业的考生可以兼报。高职统考的文史、理工类考生也可以选择。考生根据自己的报考意向进行选择确认。
报考艺术类非美术专业的考生,如报考专科层次的院校,应在非美术高职高专联考栏内选择“报考”并点击确认;如只报考本科院校可以不选或者选择“不报考”,此类考生直接凭高考报名登记表到本科院校参加院校单独组织的考试。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准备报考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艺术类专业的考生请注意以下三点:
1.兼报高职艺术类美术专业的中职生,必须参加“美术统考”,在美术统考栏内选择“报考”点击确认。
2.兼报高职艺术类非美术专业(音乐、表演、编导等)的中职生,必须在非美术高职高专联考栏内选择“报考”点击确认。在规定时间内凭《2013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登记表》直接到湖北省艺术职业学院报考专业测试。
3.“美术统考”和“非美术高职高专联考”可以选其一项,也可以两项都报。
(19)体育专业素质测试栏:考生根据自己的报考科类及训练项目进行选择。
报考体育类专业的考生,如果需要参加省统一组织的体育专业素质测试,首先在体育专业素质测试栏内选择“报考”,然后在测试项目栏内选择自己要参加的测试项目。不需要参加体育专业素质测试的考生可以不选。测试项目有三个选项即为(一)三角形障碍跑、100米、二级蛙跳、原地推铅球、800米;(二)五米三向折回跑、100米、二级蛙跳、原地推铅球、800米。(三)三角形障碍跑、五米三向折回跑、100米、二级蛙跳、原地推铅球、800米,其中三角形障碍跑、五米三向折回跑取两项中的较好成绩。要参加体育专业素质测试的考生必须从这三项中选择一项。
(20)户口所在地栏:考生根据自己的户口所在地进行选择确认。
(21)邮政编码栏:考生必须准确无误录入本人通讯地址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22)通讯地址栏:应冠以省、县(市、区)名称,并注明街道或住宅小区名称和门牌号码,最多不超过30个汉字。
(23)收件人栏:首选默认为考生本人的姓名,也可以更改为考生委托人的姓名。
(24)联系电话栏:应录入考生家庭住宅电话或者能便于教育考试机构及时同考生联系的电话号码,原则上不允许填写中学电话号码。座机电话号码均要冠以区号,如武汉市内的座机电话号码应填涂为“027XXXXXXXX”,可对应“①”“②”处分别填入共2个电话号码。
(25)联系人栏:首先默认为考生本人的姓名,只能更改为考生的父母或监护人姓名。
(26)英语口语栏:此栏仅供普通高考考生选择。准备参加2013年上半年“英语口语等级(三级)考试”的考生需在英语口语栏选择“参加2013年4月份考试”点击确认;参加过2012年下半年“英语口语等级(三级)考试”的考生可选择“用以往成绩”点击确认;其他考生可以不选或者选择“不参加考试”。
nlc202309010536
(27)家庭主要成员栏:应录入父亲、母亲或监护人的基本情况。考生若为男性,关系栏请选择:“父子”、“母子”;考生若为女性,关系栏请选择:“父女”“母女”,其它特殊情况可手工输入。
(28)本人简历栏:根据考生的基本情况按栏目要求填写从高中阶段(中职生从职高、中专、技校阶段)开始的学习情况。
(29)高中阶段以来受过何种奖励或处分栏:奖励由考生录入高中阶段以来受到过的校级以上奖励的情况,处分只录入有文字记载的处分情况,没有就填写“无”。
(30)班主任或负责人栏:如实录入班主任的姓名或者单位负责人的姓名。
(31)有何特长栏:应简明、真实地录入个人特长和爱好,如舞蹈、足球、钢琴等。
(32)网上支付:选择参加全省组织的美术统考和体育专业素质测试的考生通过网上支付的方式缴纳美术统考和体育专业素质测试的考试费用。
美术统考的考试费用为75元,体育专业素质测试每项测试的考试费用为25元。体育专业素质测试选择(一)三角形障碍跑、100米、二级蛙跳、原地推铅球、800米或者(二)五米三向折回跑、100米、二级蛙跳、原地推铅球、800米应缴纳费用为125元,选择(三)三角形障碍跑、五米三向折回跑、100米、二级蛙跳、原地推铅球、800米应缴纳费用为150元。
选择参加全省组织的美术统考和体育专业素质测试的考生在填写完报名基本信息,并正确提交完成后,系统会提示进行网上缴费。考生进入网上缴费页面,确认自己的考试费用,按系统提示选择与自己的银行卡相对应的银行与银行卡种。点击“网上支付”,输入自己的银行卡号、网上支付密码、附加码后点击“确认”。网上支付成功后系统会给出考生提示,显示缴费成功。如果系统没有提示支付失败或成功,考生最好能通过登录网上银行、登录ATM机、电话咨询、柜台咨询等各种方式查询账户内余额,如果报名考试费已经支出成功,就不必担心。如果发现支付未成功则需要重新支付。
在填写报名信息提交完成后先不缴费的考生,可以在正常报名期间的任何时候登录网上报名系统进行网上缴纳考试费。艺术类考生网上缴费时间为2012年11月18日至20日,体育类考生网上缴费时间为2012年11月22日至12月6日。
网上支付系统支持的发卡银行有: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邮政储蓄银行。
考生在支付报名考试费前,如果没有网上支付经历,请一定先阅读各银行卡使用说明。
考生的银行卡在进行网上交费之前必须先开通网上支付的功能,并存入一定金额人民币,存入的金额一定要大于考试费。
具体的网上支付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在网上支付时可查看操作说明。
考生在网上支付成功后“美术统考”和“体育专业素质测试”信息项不能再进行修改。考生选择“美术统考”或“体育专业素质测试”,但未缴纳考试费或缴费不成功的,视为不参加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
二、考生评语信息录入
考生评语由考生所在中学或教育考试机构指定人员填写,鉴定人根据考生的政治表现、参加活动、学习生活、遵纪守法、团结互助等方面客观反映考生的情况,由班主任或教育考试机构指定人员通过计算机在考生电子档案中直接录入评语,真实反映考生表现情况,体现考生个性特征。评语字数不得少于50个字,不得超过120个字。
三、二代身份证识别、比对及现场照相
考生图像信息通过二代身份证及现场电子照相获得,由县(市、区)教育考试机构负责采集,可采取分散与集中的办法组织该项工作,对各报名点的考生可直接到学校进行巡回照相,其他遗漏考生在规定的时间集中到教育考试机构或指定地点补照。
现场照相期间应通过二代身份证阅读器识别、比对考生身份证信息与网上报名信息是否一致。信息核准无误后使用专用照相设备现场采集考生相片信息。考生身份证照片信息通过阅读器采集后保存、上交。
四、考生信息校对及确认
县(市、区)教育考试机构汇总考生相关信息后,打印出《2013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登记表》,交考生校对,如有错、漏应及时修改,经校对无误后打印一份交考生签字确认。信息确认是一项严肃而严谨的事情,本着谁校对、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不允许其他人代签。签字后的报名登记表装入考生纸介质档案内。
农业信息采集 篇7
在农业生产中, 温度、湿度、光照强弱、土壤温度和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农业中, 这些因素主要靠目测、经验等手段来检验, 缺少量化的数据, 并且经验的积累和传承也存在很多问题, 这些因素大大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质量, 降低了农作物的经济效益, 使我国的农业生产长期在低水平层次徘徊。
本文开发的农业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可实时采集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弱、土壤温度、土壤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值, 通过Zig Bee网络将这些数据发送给服务器存储、分析, 服务农业生产。
2 Zig Be e技术
Zig Bee技术是一种面向低速率、低功耗和低成本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它主要被使用在对功耗要求较高而对数据传输率要求较低的场合。其特点是:占用的系统资源较少;电池寿命时间长;几乎无限的网络大小;较大的无线覆盖面;低廉的价格等等。Zig Bee技术的种种优点使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应用Zig Bee技术设计了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3 硬件设计
采集系统节点为终端采集节点, 节点由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CC2430处理器为核心组成。Zig Bee终端节点除完成数据收发外, 还需驱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液晶屏进行显示、按键进行控制等功能。如图1所示。
本文采用TI公司的CC2430-F128为核心处理器。光照传感器采用RY-G/N型光照度传感器, 用于实现对环境光照度的测量。温湿度传感器采用DB110通用型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采用FDS-100, 可直接埋入土壤中使用, 数据传输效率高。土壤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采用CC6613。PCB图及成品实物图见图2、3。
4 软件设计
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由无线通信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电源监测及控制模块、系统配置模块五部分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完成网络的加入及退出、传感器数值的上传及各种命令的接收等工作;通过数据采集模块完成各种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及数据的封包等工作;通过人机交互模块完成用户操作的输入及系统各种信息的输出等工作;通过电源监测及控制模块实现系统供电电源电量的监测及传感器电源的控制;通过系统配置模块实现用户远程对本节点某些参数的配置功能。 (见图4)
4.1 无线通信模块
无线通信模块主要完成网络的加入及退出, 传感器数据的发送及配置数据的接收等工作。无线终端信息采集节点上电, 初始化完毕后, 自动搜索加入网络。
4.1.1 加入网络
当所有硬件及网络设备初始化完成后, 液晶屏显示欢迎界面并显示处于网络连接中。此时由终端节点发送请求信息, 网关设备受到请求信息并且处于同一个网络时, 自动回应一条信息, 终端节点收到回应信息则液晶屏显示网络连接成功。如终端节点发送三次请求信息无回应, 则液晶屏显示连接失败。此时可按功能键立即重新加入网络, 或者等待5分钟后自动重新加入网络。
4.1.2 发送及接收数据
当首次加入网络或休眠时间结束时, 无线终端采集节点自动发送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到网关设备。无线通信模块周期性的向网关设备发出数据轮询请求, 向网关设备索取数据。
4.2 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主要完成对各种所需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任务, 并判断采集到的数据是否真实有效。然后把有效的数据装入发送数组, 并告知上位机所上传的各个传感器数值有效与否情况。当成功加入网络, 并且休眠时间结束或有传感器采集命令到达时, 进行各个传感器的数据采集操作。
4.3 人机交互模块
人机交互模块主要是完成用户操作的输入 (按键) 及系统各种信息的输出等功能。按键的功能包括把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显示到液晶屏上;当加入网络失败次数达到最大时, 液晶屏提示用户是否重新连接网络, 按下按键即可重新连接网络。液晶的功能是显示传感器采集到的数值, 以及节点号、电池电量、网络连接状态和一些提示信息。
4.4 电源监测及控制模块
电源监测及控制模块主要是完成对采集节点电池电量的监测, 以及对传感器电源的控制, 以达到降低系统功耗的目的。在读传感器数据前, 读节点电池电压, 以计算其剩余电量。在读传感器数据前, 打开对应的传感器, 读取完数据后, 关闭电源。
4.5 系统配置模块
系统配置模块主要实现用户远程对采集节点某些参数的配置功能。例如传感器类型, 发送时间间隔等。由上位机发送命令, 采集节点收到命令数据包后, 把其写入片内Flash的固定位置, 以免掉电丢失。采集器从片内Flash固定位置读出配置信息, 控制其运行。
结束语
本文基于TI公司的CC2430为核心, 完成硬件节点的设计制作, 在simplici TI协议栈基础上完成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编程, 最终实现了多个传感器有序采集并实时发送。为了降低功耗采用了睡眠/唤醒机制。按键则采用了一键多功能机制, 当网络正常连接时按键可唤醒液晶屏实时显示传感器数值;而当网络连接失败次数过多退出网络时, 按键又可以实现加入网络的功能。本系统能够实时精确采集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要素, 通过ZIGBEE网络将这些数据发送给服务器存储、分析。最终实现提高温室作物的生长质量, 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瞿雷, 刘盛德, 胡咸斌.ZigBee技术及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7.
[2]李皓.基于ZigBee的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J].信息技术, 2008 (1) :12-14.
[3]蒋垫, 曹长修, 纪强军.基于ZigBee技术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实现[J].自动化博览, 2006 (3) .
[4]孙利民, 李建中, 陈渝等.无线传感器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探讨 篇8
随着这些年国家对电力系统采取了各种措施, 各省市纷纷对电力系统的负荷加以控制。同时, 电力信息采集系统也在逐渐完善, 配变监测系统和居民集抄系统也开始走进了各个领域。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当前系统内的资源建设并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整合系统, 对通讯渠道中的230MHz无线专网、GPRS/CDMA无线公网、电力线载波等, 缺乏统一管理, 存在重复建设、信道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1]。各种模式存在相对单一, 没有一个良好的平台进行连接, 由此对电力数据的应用没有完全发挥, 没有一个完善的系统对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和监督, 从而信息化建设也就相对缓慢。根据现状, 笔者认为, 要想有效合理运用用电信息相关参数, 在于建设一套完善科学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完善
(一) 建立合理的用电信息采集通道。
230MHz专网通信技术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 会受到限制。GPRS公网通信技术, 由于其在建设之初的目标就是让GSM手机用户提供快速、廉价的WAP接入手段, 同时为部分需要移动上网的用户提供Internet接入[2]。由此, GPRS设计也适合用电信息采集。因此, 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该在通道管理上下工夫。
在光纤通道中, 应该充分发挥其特点, 并提出合理的方案解决光纤在运行中的运营难题, 对光纤通道应设置一个完善的通道监控系统。运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可视化技术, 可以在光纤通道发生故障第一时间找到故障点, 从而确保了光纤通道的运行。
GPRS做为第二通道, 在光纤通道发生故障导致无法联络采集终端时, GPRS就可以第一时间接替光纤进行采集, 保证采集任务的不间断进行。因此, 我们可以这样分析, 当光纤通道存在着一些困难或者其它一些突发性原因, GPRS通道可以及时替补, 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复合的通道系统。
(二) 用电信息采集平台的建设。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不能以一个单一的框架进行设计, 应该包括采集、管理和应用三个方面。对于采集系统的设计:采用自动化的采集系统对客户电力相关值进行完整记录,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为电费的结算提供可靠的数据。
用电管理:根据当前的用电形势, 来确定各个用电方案从而进行管理。以线损为例子分析, 应该对各个供电点、售电点进行数据测算, 并对影响线损的电压等级等进行周期性的统计, 为线损做好相关的数据参数准备。
计量监测和供电质量监测: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自动分析, 防止计量装置出现故障或者一些电力客户存在偷电的行为, 了解客户的用电动态。供电质量是指对电压、功率、谐波等指数进行合理监测, 一旦发现其出现质量问题, 就可以第一时间进行解决。
统计分析:做为能够保证用电采集系统正常运行, 统计分析这一环节绝不可少。电量、负荷、电压等信息都是从侧面反映了用电信息。加以统计, 可以实现对数据的综合运用。
结论
总而言之, 要想保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应该严格按照当前电力的发展, 在各个环节上进行规范, 对系统平台进行高效、高质量的建设。H
参考文献
[1]王晓峰, 李庚清.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发展新趋势[J].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0 (05) :59-61.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研究 篇9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是一种新技术, 在我国还没有全部实现。该系统能实现电能计量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与处理, 并能将其应用到电能供用与管理系统中, 为自动抄表、短信平台、自动查询、智能互动、个性服务等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是实现智能用电的基础。智能用电信息釆集系统的优势非常明显, 可以解决人工采集数据过程遇到的许多困难, 采集数据的效率与质量都很高, 不容易出错, 可解放大批人工采集的劳动力, 并推进电能计量管理技术向现代化进程迈向一大步。
2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组成
2.1 采集用户及数据分类
随着通讯、微处理器和制造工艺等的迅猛发展, 系统的功能配置、结构形式和性能指标等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构架主要由集中器、采集器、主站前置机、智能电表等组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采集对象包括:第一, 大型/ 中型专用变压器电力用户, 用电容量在100k VA及以上/100k VA以下的专用变压器电力用户;第二, 三相/ 单相一般工商业电力用户, 包括低电压等级的商业、小容量、工作等用电性质的非居民三相/ 单相用电;第三, 居民电力用户;第四, 公用配变考核计量点, 考核公共设施供电变压器上的内部量测点。
由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采集对象不同, 则出现了不同电力用户类型, 会产生不同的电力需求, 可能是用来生产, 也可能用来家用, 不同需求的用电量截然不同。而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要实现不同需求电力用户与公用配变考核计量点用电信息的全面采集。通过需求分析, 按照电力用户电力需求的业务, 可以将用电信息系统采集的数据划分为六种类型, 包括电能数据、交流数据、运行状态数据、电能质量越限统计数据、事件发生记录数据、其他数据, 等等。
2.2 主站
主站是整个系统的管理中心, 管理全系统的数据创术、数据处理和数据应用及系统运行和系统安全, 并管理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主站需要全面整合原有关口电能量采集、大用户负荷管理、低压集中抄表、配变监测等系统业务应用, 为各省公司及地级公司采集电力数据提供强有力支撑。主站的接口能实现与外部系统用电数据的相互交换, 主站的总体架构分为四层, 现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1) 表现层:直观面向使用用户且提供标准业务应用相关操作和信息界面显示功能, 并具有用于复杂逻辑操作的C/S模式和用于数据信息上传的B/S模式两种客户端。 (2) 业务层:包括数据采集子层、业务应用子层及对外接口三部分。通过多种类型通讯设备连接的采集子层, 将采集数据上传至处理数据及其他增值功能的业务应用子层, 该层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核心部分。 (3) 支撑层:为业务层提供专业性技术支持, 通过信息、安全防范、通讯等模块实现该层自身的逻辑业务功能, 所以要求本层的通讯模块、安全模块以及信息模块应性能高效稳定, 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4) 数据层:通过建立大型数据库, 为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储存、读取、计算等。
2.3 通信信道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信道连接主站、采集终端及电能表, 是信息交互的承载体。通过远程通信信道和本地通信信道两种通信信道完成电力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远程通信是指采集终端和主站之间的数据通信。当前, 可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开展数据传输的远程通信资源主要有GPRS/CDMA无线公网、光纤专网、230MHz无线专网和中压电力线载波等。
本地通信是指采集终端和用户电能计量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 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主要是集中器和采集器、集中器和电能表、采集器和电能表之间的通信。当前,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使用本地通信方式, 主要有低压窄带电力线载波、低压宽带电力线载波、微功率无线和RS-485 等。
2.4 采集终端
釆集终端是对各信息釆集点的电能信息进行采集、数据管理、数据传输以及执行或转发主站下发的控制命令的设备, 按使用场合分为厂站采集、专用变压器采集、公用变压器采集、低压集中抄表 (集中器和采集器) 、分布式电源测控等终端类型。
2.5 智能电表
智能电能表是新一代智能型高科技电能计量产品, 是智能电网高级计量体系中的重要设备, 它将有助于在消费者和电力公司之间实现实时通信, 使人们能给予环境和价格的考虑, 最大限度地优化能源用量。根据建设智能电网的要求, 所有关口、计费用户都需要安装智能电能表。
智能电能表有电流釆样电路、电压分压电路和集成计量电路组成的电能计量单元;有微控制器、数据内存卡、掉电检测和时钟组成数据处理单元。由电源、高能电池组成供电系统;由LCD显示器、通信口、按钮、外卡接口、时钟输出辅助端子组成输入输出系统。
3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功能
一般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需要具备一些基础性的功能, 主要体现在采集处理、抄表付费、电力管理与维护及数据的共享等方面。笔者现对其进行分析总结。
3.1 数据处理功能
一般来说, 用电智能化以信息的实时、定时与主动采集为基础, 可以通过时间的设定进行定期采集与上报, 采集的内容包括与电力运行相关的电力质量、负荷、工况和事件等, 另外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原始分析、分类储存与管理, 从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正确性, 同时根据数据的常规情况实时监测, 及时发现数据异常, 同时发出警示, 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完备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案。
3.2 抄表与付费功能
用电智能化信息采集系统需要实现电表的自动抄表上报与预付费扣费与充值功能, 其可以实时监控用户的用电量, 获得准确的用电数据, 然后对用户进行必要的预付费管理, 当用户用电量不足时, 主动提醒客户续费, 而当预存电量为零时, 主动执行跳闸控制。
3.3 有电管理功能
在一些特殊的电力管理与安全生产中, 可事先编制用电的限电控制方案, 并输入系统, 系统会自动识别用户的用电情况与负荷情况, 根据用电方案的要求进行监督, 一旦发现一些非法或非程序用电现象, 则可以实现对用户开关的控制。
3.4 常规的运行维护功能
这些功能较多, 且主要是为了维护系统基本功能的实现:其一, 保证系统设备时钟的准确性;其二, 对系统操作员进行密码与权限管理;其三, 建立必要的系统与终端档案;其四, 对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行实时监测, 生成运行报告;其五, 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各种数据的组合输出。
4 结语
总之,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具有很强的优势, 具有先进的电能计量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和处理能力, 不仅可以建立电力用户与电力管理的实时互动, 建立新型的供用电关系, 从而达到降低用户用电成本、提升可靠性、提高用电效率的目的, 同时将用户的智能家居设备统筹到用电管理中来, 实现用户的多角度用电需求, 同时推出一些增值服务。我国已在大力加强此类系统的建设, 而在不久的将来, 将进一步推进智能用电系统的发展与实现。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子站、通信信道、采集终端、智能电表的基本概况, 以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采集用户和数据的分类情况, 并分析了系统各个功能单元的主要功能, 希望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有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用电采集系统,智能,功能
参考文献
[1]周金飞.用电信息釆集系统[J].农村电气化, 2012, (9) :26.
行人交通信息采集方法分析 篇10
1 行人交通特征表现
行人交通特征表现在行人的速度、对个人的空间要求、步行时的注意力等方面。这些与行人的年龄、性别、教养、心境、体质及出行目的等因素有关,也与行人所处的区域、周围的环境、街景、交通状况等有关。具体表现在:如果不是赶时间尽快到达目的地,行人都倾向于以自己最舒适的步行速度来行走;行人总是与其它行人和边界保持一定距离,这个距离在人们匆忙行走的时侯就会变小,也会随着人流密度的增大而递减;当行人密度增加时,步速和步幅都会明显减小;年青人步幅较大,步速较快,老年人则步幅较小,步速较慢。
2 行人交通信息的组成
行人交通信息包括行人流量、步频、步幅、速度、加速度、密度、行人可接受间隙等,按照行人交通设施的不同,将行人交通分为步行道纵向交通和过街横向交通,在步行道交通条件下,行人交通信息主要包括行人流量、速度、步频、步幅等;在人行横道条件下,行人交通信息主要包括集结密度、过街等待时间、过街速度、行人可接受间隙等。
3 行人交通信息采集方法
行人交通信息的采集可以借鉴机动车交通信息采集方法,分为人工采集法和自动采集法。人工采集法,为手动计数,在劳动强度大的场合,人工采集法有一个易疲劳的突出问题,精度得不到保证,花费人力多,人工成本大,不宜长时间信息采集。自动采集法是指利用红外检测器、微波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视频检测器和GPS检测器等设备来自动采集行人交通数据的方法;由于行人所固有的物理特性,地感线圈检测器和压电式检测器等方法不起作用。
3.1 人工采集法
人工采集法是一种运用广泛的数据采集方法,采集方法所使用的常用工具有:秒表、尺子、纸张等,需要的采集工具十分简单。人工采集方法具有机动灵活、易于掌握的特点。但人工采集法有一个易疲劳的突出问题,单位人工成本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适宜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因此,人工采集法常用于短期行人交通信息的采集,如可进行短期行人交通流量调查、记录行人的性别、年龄等参数。
3.2 视频采集法
视频采集法就是对行人交通进行摄影录相,对采集到的视频图像再进行图像识别从而得到行人数据的方法,具有可重现、长时间数据采集的特点。西北工业大学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研究所,对行人检测与跟踪进行系统研究,对行人的运动加以跟踪,提取出了行人的运动轨迹。北京工业大学的何民开发出的交通视频数据采集软件Track,它不单对车辆和自行车有好的识别效果,他还对行人数据采集性能进行了大量提升,能通过鼠标点击行人的特征点,如头部等进行方便地数据采集,能测量行人在不同时刻的交通数据:速度、加速度、位置以及运动轨迹等。根据实测,在70 m×70 m的现场中精度获得了低于0.4%的误差。
3.3 GPS采集法
GPS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对单个人的启动过程和行进过程进行连续的数据采集,这时GPS系统就比人工观测法更加适合于个人微观行为的数据采集了,GPS用于行人交通的数据采集具备以下优势:①全天侯数据采集,且不受天气的影响;②可以提供连续的、实时的行人三维坐标位置、速度和时间;③定位精度高,精度可达10 m,经过基准基站调准并采用差分定位等方法,精度可以进一步提升达到厘米和毫米级;④体积小,行人方便携带。GPS数据采集方法对行人的启动过程和行进中的微观数据采集具有很好的效果。由于GPS采集设备不具备普及的特点,所以当需要对不同的行人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时GPS采集方法并不适用。
3.4 无线定位采集法
无线定位技术即手机定位技术,是利用已经建成的各通讯网络资源和移动通讯设备这些日常生活中已有的资源来实现的定位技术,这种定位方式比GPS定位方式,最大的优势是投资少,不需要购买新的设备,只需要行人拥有一个手机再辅以手机无线定位软件,或者基站在定位上升级硬件和软件就可以实现获取行人坐标位置和时刻数据。对位置加以坐标变换,过滤掉噪声数据,再辅以地图匹配技术来修正行人位置推算出行人的运动轨迹,就可以得到实时的行人基础交通数据,如速度和行程时间等。无线定位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特别是自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通过的E911法案,强制运营商要在紧急情况下需知用户的位置信息,运营商和技术研发部门就大力在提升无线定位服务精度了,定位服务质量在逐渐的提升,满足一定的行人交通数据获取的精度要求,随着无线网络的优化和技术的发展,无线定位精度是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无线定位技术目前比较流行的有TDOA,A-GPS和GPSONE。
3.4.1 地图匹配技术
由于无线定位获取的行人位置存在误差,将导致行人的运动轨迹偏离实际的道路,因此通过地图匹配技术来校准行人位置,达到减少误差的目的,才可以进行行人交通数据的获取,匹配前需要进行坐标转换和过滤噪声。
无线定位一般所采用的坐标体系是WGS-84经纬度坐标,而我国的地图坐标体系采用的是北京54坐标系,两个坐标系统存在一定的误差,必须转换统一才能应用。转换步骤如下:①将WGS-84的经纬度坐标(B84,L84,H84)转换为以地心为中心点的大地坐标(X84,Y84,Z84);②通过坐标平移、缩放、旋转,将地心大地坐标(X84,Y84,Z84)转换为54坐标系下的地心坐标(X54,Y54,Z54);③将地心坐标(X54,Y54,Z54)转换为54坐标系下的大地坐标(B54,L54,H54);④利用高斯克吕格规则对(B54,L54,H54)进行投影得到投影坐标(x,y)。
转换后的数据包含噪声数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使用者手机传回的数据),必须把这些噪声数据过滤掉,保留行人正常在道路上行走的数据,才能进行地图匹配。过滤噪声数据可以根据一定的判断准则和统计方法来进行,如可基于位置的变换率来判断,数据在道路左右,且移动迅速的,可判断为机动车辆;位置变换率低于车辆但高于行人的,一般可判断为非机动车或者拥堵状态下的车辆。保留下来的行人数据还要进一步剔除,有可能缓慢移动的车辆和非机动车数据在有些情况下(如拥堵情况下)是接近于行人数据的,这时要结合该移动台的历史数据进行判别。
地图匹配的效果和精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匹配算法的类型、手机位置更新的周期、电子地图的和手机定位的精度等,以下分别讨论点到点、点到线的地图匹配。
1)点到点地图匹配。 在电子地图数据库存储的点中搜索离无线定位位置最近的点作为匹配点,假设无线定位点为W(x0,y0),该点位于道路外面,且该点离电子地图上临近的路线为Li(i =1,2,…,n),Li由若干点构成,点坐标为P
求得i=I,j=J,则匹配的点为P(xp,yp)。
2)点到线地图匹配。 把待匹配的无线定位点向电子地图上附近的道路做投影,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为d,在所有侯选道路中选择距离值最小的作为匹配道路,且道路上的投影点即为匹配点P(xp,yp)(见图1)。
3.4.2 实时行人交通信息获取
利用经电子地图匹配后的无线定位数据,可获得行人的流量、地点速度,平均速度。
1)行人流量。行人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的行人数量,常用单位为人/15 min。行人流量是对运动目标跟踪,获得进入目标区域的行人数量来获取的,公式为
式中:q为流量; N为数据采集间隔内的人数; T为数据统计采用的时间间隔。
2)步行速度。步行速度是指行人某一时刻的地点速度
式中:vi为采样间隔内第i个行人的地点速度;Δti为采样间隔内第i个行人通过前后采样点的时间差; D为前后采样点之间的距离。
3)平均速度。行人平均速度即为一段观测时间内,通过某区间道路的单位距离,设平面坐标依次为p0(x0,y0),p1(x1,y1),p2(x2,y2)…pq(xq,yq)…,总时间间隔为td=tq-t0,则通过手机数据推算行人路段平均速度为
式中:d为区间道路总位移; td为行人行走区间道路所费时间。
4 结束语
本文从行人的交通特性出发,分别介绍了行人的4种数据采集方法:人工采集法、视频采集法、GPS采集法和无线定位采集法。人工采集法简单易行,但不适宜进行长时间的采集,常用于短期行人交通信息的采集;视频采集法具有可重现、长时间数据采集的特点,随着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行人视频采集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GPS数据采集方法对行人的启动过程和行进中的微观数据采集具有很好的效果,但不足之处是无法进行大样本的数据采集。重点介绍了无线定位采集法,无线定位采集法可以利用手机普及的优势开展大量行人数据调查,随着无线手机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精度不太精确的劣势得到克服,行人无线定位数据采集是有着无限的运用前景。
摘要:从行人的交通特性出发,分别介绍人工采集法、视频采集法、GPS采集法和无线定位采集法等行人交通信息采集方法。详细分析无线定位采集法在行人交通信息采集中的运用,对研究行人交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行人交通,视频采集技术,GPS技术,无线定位
参考文献
[1]杨晓光,陈白磊,彭国雄.行人交通控制信号设置方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1,14(1):73-76.
[2]陈然,董力耘.中国大都市行人交通特征的实测和初步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1):93-97.
[3]廖明军,李克平,王凯英,等.行人交通微观仿真研究综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34(1):180-183.
[4]邵春福,李娟,赵熠,等.行人交通的视频检测方法综述[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8(4):23-28.
[5]何民.混合交通流微观仿真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3.
[6]孙智勇,葛书芳,荣建,等.行人交通的数据采集方法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32(6):530-533.
[7]胡明伟.无线定位技术应用于实时交通信息采集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24(3):246-250.
[8]范平志,邓平,刘林.蜂窝网无线定位[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篇11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电力企业;电网系统;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 TM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5-159-2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对电网系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智能电网的构建是为了满足电力用户的更多需求,实现电力运输以及电力控制的信息化、智能化,提高电网运行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提升电力行业的经济效益。更进一步地说,我国在推行智能电网这一标准方案下,全力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实现及时的采集数据、准确的数据计量、高效的服务方式等,全方位地实现电网系统与用电用户之间实时互动的电力信息业务。
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基本概述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电力系统营销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该体系中关键的自动化系统部分,主要负责监测用电用户的实时用电情况。其主要功能包括:电力数据的自动采集、数据计量、数据处理、数据在线监测以及电力质量的在线管控等。依据系统的构成划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由主站系统、终端设备、电能表以及通信系统构成。主站系统是集“集抄系统、负控系统、配变检测系统”于一体的,满足“全覆盖、全采集、全预付费”功能需求的系统。终端设备包括负控终端、集中器、采集器。电能表包括变电站关口表、台区表和居民用户表[1]。
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2.1 通信技术
2.1.1 本地通信技术
本地通信网络用于现场终端与电表计量的通信连接,主要包括RS485通信、低压电力线载波、M-BUS总线和微功率无线通信四种方式。下面依次做出简要介绍。①RS485通信。此种通信应用较为广泛,是采用电表与多个采集的并向连接,通过两条RS485线将计量表与终端设备直接连接在一起,实现采集设备与电表之间的通信。其优点是:传输速率高、抗干扰性好,可应用于多种传输系统。其不足之处是:如长距离布线带来的不便、线路容易受损而很难定位故障点等。②低压电力载波。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对电能表中数据的采集时依靠载波采集设备进行采集的,低压电力载波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主站系统进行数据的处理。此种通信具有投入成本低、维护成本低的优点,其缺点是受负载影响大、信号衰减大等,此种通信适用于偏远农村或偏僻的别墅区。③M-BUS总线通信。此种通信方式较为开放,可实现电能计量表的自动抄表,与RS485较为类似,且具有通信效率高、抗干扰性强等优点。④微功率无线通信。此种通信与低压电力载波相似,采用数字信号单片射频收发芯片将数据信号通过调制、解调、放大、滤波等数字处理后转换为高频交流的电磁波进行传输。主要适用于农村中单户单表的情况。
2.1.2 远程通信技术
远程通信网络主要应用于集中采集器与主站系统之间的传输,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是无线公网、有线通信和光纤通信,下面做出具体介绍:首先是无线公网。无线公网即GPRS通信技术,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安装SIM卡,便可产生通信编号与地址,来进行与主站系统之间的通信,并可快速与主站进行数据传输。此种通信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次是有线通信。有线通信即有线电话通信,是利用分频技术将电话线分为三个独立的通道,增加其抗干扰能力,通过调制调节器拨号有线电话,将采集到的电能数据传送至主站系统,同时等待主站系统下达的指令。最后是光纤通信技术。此种技术是具有光波载体的信号传输,可有效满足电能数据的大量传输以及长距离传输,并且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保证电能的传输质量。无线通信和光线通信也是智能电网发展的主流方向。
2.2 数据处理技术
2.2.1 集群技术
集群技术同样是输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核心环节,通过集群技术将多台独立网络中的计算机连接成整体,进行统一管控,最终实现电能数据的大运量计算,可面对大量数据的共同访问,对数据流量进行合理分配,有效提升了信息数据的计算效率,并可保证其准确性。
2.2.2 内存数据库技术
内存数据库技术是提升对信息采集数据处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内存数据库技术即从内存中直接进行采集数据的存储,优化了采集数据的信息读写能力,有效提升了数据信息的访问性能,最终实现电能数据的实时查询,很好地完善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尤其是对大批量数据的集中处理。在对大批量数据进行集中处理的同时,还要对数据库的SQL语句以及数据库的表结构进行优化处理,比如说,对每个数据表格中的数据限定在2GB的存量范围,并将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存盘保管,以方便后期的查询等。
2.3 设备关键技术
在设备关键技术中重点介绍用电信息的安全防护技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所面对的电力数据信息量较大、其覆盖范围较广,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众多的安全隐患问题,因此,针对系统各阶段面临的安全隐患,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摄入了安全防护技术。此项技术主要是由系统主站、密码机和采集终端三部分构成。在系统主站中设置具有高速运行特点的密码机,用来完成主站系统数据的加密、解密,具体是进行身份识别认证、核心数据的加密解密、密钥的协商和更新以及数据信息的校验等功能。除此之外,还要对系统的采集终端、智能电表和集中器中设置密码加密模块,用来完成主站、采集终端和电表之间的身份认证、核心数据的传输,以及系统内部数据的加密、解密等,总体来讲就是保证了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这里密码加密机和终端系统的加密块都是由国家密码管理局认定的密钥加密算法和硬件加密,此外,安全防护系统使得采集终端的监控功能、数据传输功能以及数据交换功能等更加完善,有效起到了防御预警作用。
2.4 业务处理技术
业务处理技术主要介绍智能费控技术和移动作业技术。第一,智能费控技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智能费控技术的运用主要是实现用电用户先交费后用电的管理模式,通过系统对用户用电量的采集监控,在电费余额不足时提醒用户充值缴费,并在余额为零时自动跳闸停止使用。智能费控技术与安全防护技术同样,贯穿系统主站、采集终端和智能电表中,其中主站费控技术主要适用于居民用户和各类专变用户,采集终端费控技术适用于专变用户,智能电表费控技术适用于居民用户,并在用电量大的情况下减轻主站的压力。除此之外,费控技术对本地通信的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工作要求较高,载波通信工作必须具有极强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实时性,才能为费控技术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第二,移动作业技术。传统的电表计量作业是在打印好工作单的基础上采用人工抄表的形式进行数据登录,其工作效率低,且不能保证准确性,而现阶段广泛应用的是移动作用支持系统,移动作业平台可实现电表抄收、电表计量以及业务办理等功能,有效降低人员的劳动力,提升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计量作业的精细化管理。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各环节以及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得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构建智能电网系统的必然要求,可更好地实现电力营销业务的自动化处理,做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因此,继续加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 考 文 献
音频信息的采集和处理 篇12
关键词:CD光盘,磁带,转换,音频信息
多媒体计算机进行音频信息处理技术使人们在媒体制作、学习和娱乐等方面可以采取较为灵活的方式,但如何处理音频信息,使计算机能使用CD光盘、磁带等各种介质上的音频信息来帮助人们的学习,如何对CD光盘、磁带等的音频信息进行相互转换,本文对此提出一种应用方法和技巧。
1、CD光盘转换为磁带信号
1.1 CD光盘信息转换为计算机音频文件
CD是音轨,跟数据光盘不同,AudioCD没有数据光盘的文件定位信息,无法作为文件直接保存到硬盘上。为保证抓取后音频的声音质量,采用Exact Audio C o p y软件抓取C D光盘上的音频信息,Exact Audio Copy(缩写为EAC)软件最大的特点使可以精确捕捉音轨,EAC使用时无需安装,直接双击E A C图标打开,对语音信息来说,音频质量要求不高,直接保持默认状态即可;如果是C D音频,则需进行设置,“E A C的安全、快速和爆发三种读取音频数据模式的质量从高到低,其速度也是从快到慢。在安全模式下,由于E A C需要多次读取数据,速度将非常慢。在安全模式下,E A C会对每一帧的音频数据采取多次读取的方法来提高准确性,既然我们是要制作高品质的数字音乐,所以安全这项当然是首选的了”[1]。可以使抓取的音频信息实现高保真。
如图1所示,使用EAC抓取的CD音乐光盘,将光盘信息抓取为W A V和M P 3的声音文件;点击将“光盘转换为WAV”或将“光盘转换为MP3”的图标,且选择文件保存位置即可实现将CD光盘信息转换为“W A V或M P 3”的音频文件。
1.2 将音频文件录制到磁盘上
将计算机声卡的输出端L I N E O U T(或SP)接录音机或卡座的输入端(LINE IN或REC),放好需要录制的磁带,按下录音键和暂停键,准备好录音机。
计算机播放音频文件采用Foobar软件,Foobar软件的特点是在播放MP3和WAV音频文件时,音质效果的层次感比较分明。输出噪声也较小,无论是在高音区还是中低音区,音质都更加厚实[2]。适合听各种音乐和甚至不需要环境的音效场合。声音的效果当然和你使用的声卡性能有关。使用Foobar时,只要在计算机中按照提示安装即可,启动后利用“播放列表/打开/打开转换好的音频文件并设置顺序播放”。
点击Foobar播放按钮,同时将松开收录机的暂停键,开始录制声音,在录制过程中注意监听,并对录音电平加以调节,当录制好一面后,停止Foobar的播放,翻转磁带后再继续录制其余另一面。
2、将磁带信号转换为光盘信息
2.1 将磁带信号转换为计算机声音文件
将录音机的输出端(LINE OUT)接计算机声卡的信号输入端(LINE IN),同样准备好录音机。录音时使用的软件我们采用Total Recorder。
Total Recorder也叫网络录音机或者万能录音机,可以把各种音源的声音录下来。它具有“软件”(即网络)“声卡”两种录音模式,其中的“软件”录音模式最具特色,这个模式下它的录音策略是直接录取网络或者是播放器软件发出的数据包,因为Total Recorder的“软件”录音模式直接记录网络或者软件播放器发出的数据包,理论上相对声音源没有任何的失真。也就是说原来的声音源质量有多高,录出的声音质量也就有多高[3]。
设置录音方式为声卡录音,且调整声卡为线路输入(L I N E I N),选择“声卡”录音模式。先按Total Recorder主界面上的“录音源及其参数设置”按钮,将录音源从“软件”改成“声卡”,然后“确定”。回到主界面后按录音钮即可开始录音,录音时注意录音电平的调整,保证录音的声音质量。同时注意监听,当第一段录制完毕,出现间隔,按下录音机暂停键,并将Total Recorder也暂停,选择“文件/保存”,把刚录制的保存为计算机音频文件(若保存为MP3文件,在保存时根据对信号的要求程度不同,可选择“声音格式选择”列表MP3的三个选项:MP3接近高品质、MP3中等品质和MP3低品质)[3]。随后将Total Recorder关闭,再次启动,在录制第二段,这样避免录制信息的前后干扰,其余的部分同样在录制完成后保存音频文件,再次关闭、启动Total Recorder完成其余部分的录制。
2.2 将音频文件刻录到光盘
利用常用的计算机光盘刻录软件如“Nero Burning ROM”、“Clone”等软件,将音频文件刻录到光盘上即可在计算机以及C D光盘放音机上使用。
3、总结
本文提出了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音频信息处理的一些技巧,对于媒体制作而言,该方法简捷,失真小,效果较好。如何很好地实现高保真、高品质、低损耗,快捷有效的音频信息处理,在方式方法、应用技巧及软硬件选用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数字音频文件的制作与播放.http://www2.beareyes.com.cn/bbs/5/91.htm
[2]音频之王争霸战:Winamp和Foobar.http://www.52z.com/Articleview/2004-10-8/article_view_114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