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分析

2024-08-14

农业信息化分析(精选12篇)

农业信息化分析 篇1

1 引言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 农业的第一产业地位不可动摇, 其产值对吉林省GDP增长贡献巨大。目前, 在农业生产中存在农业资源人均占有不足与农业资源浪费与闲置的矛盾, 农业科技落后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矛盾以及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等[1]。这些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信息不畅通,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而这些深层次矛盾解决的关键就在于实施农业信息化。实践证明, 实施农业信息化可克服农业生产规模小、时空变异大、规模效益差等行业性弱点, 对农业的发展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在吉林省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吉林省与沿海发达的先进省市在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 吉林省应在吸收、借鉴各省及国外农业信息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认真研究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思路与对策, 以促进吉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为吉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 吉林省农业信息化与农村经济的关系

2.1 吉林省农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1) 吉林省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有模式: (1) 自上而下模式; (2) 民间经营模式; (3) 联合经营模式; (4) 集约经营模式。

(2) 吉林省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到目前为止, 吉林省已建立农业数据库和各类应用系统12个。随着通信技术迅速发展, 吉林省已建成开通了覆盖全省的数据通信网络。与此同时, 信息化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 也带动了吉林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全省已通电话的行政村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98.2%。作为信息高速公路发展的成果, “金农工程”在依托公共网的基础上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全省乡镇信息服务站中, 有计算机并可以上网的约占80%, 逐步形成了以省农业信息网为核心的网站群。

(3) 吉林省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各种技术已渗透到农业的各个领域, 并呈现出集成化、专业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目前, 吉林省信息技术农业应用研究与推广取得了一些成果, 建起了一批农业综合数据库和各类应用系统, 其中以粮、油为主的信息技术成果约占1/3。这些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吉林省农村经济带来了巨大效益[2]。

(4) 吉林省农业信息产业发展现状:随着硬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广泛开展和深入进行, 目前吉林省农业信息产业主要有3个趋势: (1) 信息技术在农业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 系统集成服务是农业信息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3) 农业信息内容服务业将有大的拓展, 且向内容准确、专业化程度高、更新速度快、界面友好等方面发展。

(5) 吉林省农业信息人才现状:目前吉林省农业部门从事信息工作的人员无论是结构还是整体素质都难以满足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要求。一是管理人员不懂技术, 信息化知识更新缓慢, 缺乏实施农业信息化的综合能力, 跟不上信息化发展步伐;二是农业信息技术专门人才匮乏, 开发能力不强;三是信息分析人员严重不足, 使大量信息资源仅停留在低水平开发状态;四是基层信息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水平较低, 网络知识知之甚少, 能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员比例很低。

(6) 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外部环境:农业信息化的主体主要包括农民、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以及种养大户、农业网站的从业人员及政府部门。政府是主要的组织者, 并在推动吉林省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具有主导地位。农民作为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主体, 关系着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制度因素约束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而减少环境中的不确定性, 减少交易成本, 保护产权, 促进生产性活动。

(7) 吉林省农村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3]: (1) 信息体系基础设施薄弱, 大多数农村不可能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信息化建设, 服务网络的覆盖面不宽, 延伸不够; (2) 大多数农村信息服务工作薄弱, 信息传播技术手段落后; (3) 农村信息传递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农村信息化水平, 仅仅依靠推广方便、价格低廉的信息终端设备, 不足以解决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4) 针对农村信息化廉价的应用系统开发、运行机制研究等都比较薄弱, 可以借鉴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成功经验不多, 农村政府即便是有信息化建设的积极因素, 也会因为技术、人才、资金等问题望而却步。

2.2 农业信息化对吉林省农村经济的作用

(1) 改变吉林省农民的经营方式。 (1) 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吉林省“三农”的发展; (2) 减少农产品市场交易风险, 增加农民收入; (3)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资源利用率。

(2) 用信息化带动吉林省农业科技的发展。 (1) 利用信息化促进与国际社会的沟通和交流; (2) 利用信息化增强吉林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 利用信息化促使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 (1) 利用信息化建设带动新兴产业形成; (2) 利用信息化建设使传统农业得到改造,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4) 利用信息化促进吉林省农村信息“三化”发展。

(5) 利用信息化建设来优化吉林省农村投资结构。

(6) 利用农业信息化带动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

3 吉林省农业信息化与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相关性实证分析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和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 吉林省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但吉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还是非常落后的。因此有必要测算吉林省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根据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 来说明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

3.1 指标的选择与数据搜集

根据农业经济发展系统的特征并按照整体性、独立性、科学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了指标体系。根据原则从农业生产条件、农业产品产量与大牲畜饲养量、农林牧渔总产值3个方面选取14项指标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4]。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对应的以上14个指标数据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于《吉林统计年鉴2010》。

3.2 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因子分析

利用SPSS软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的因子分析方法对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演化进程进行了测算[5]。首先, 对表1的数据进行检验, 其对应的KMO值为0.795并且Bartlett’s球形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00, 说明该样本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然后, 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14个指标拟合成两个主成分, 其贡献率共计78.07%, 具体计算数据如表2所示。

Extraction Method: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利用主成分分析的结果, 按照各主成分所占的贡献率, 可计算1982-2009年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综合因子得分, 其对应的数据如表3所示。

3.3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

通过吉林省1982-2009年农业经济发展的演化分析, 1982-2009年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呈逐年递增趋势。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信息化的关联性越来越强。根据吉林省统计年鉴查得的数据对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 分析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的大小, 从定量的角度度量了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对应的相关度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通过相关性分析,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很强, Pearson相关系数达到了0.956, 说明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强相关关系。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农业信息内容全面、客观、真实, 搜集的及时有效性与开发的深层次性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4 结论

本文首先详细地介绍信息化对“三农”的影响, 通过分析可知信息化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吉林省新农村的快速发展。其次对吉林省信息化应用及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 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最后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近年来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吉林省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强相关关系。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

参考文献

[1]梅方权.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1 (12) :22-26.

[2]李伟克, 林仁惠, 等.亚洲部分国家农业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系列简介[J].计算机与农业, 2003 (10) :18-23.

[3]王树进, 崔五亭, 等.浅谈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方向[J].农业科技管理, 2004 (5) :15-19.

[4]许爱萍, 朱红.农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研究[J].情报杂志, 2004 (4) :46-47.

[5]余建英, 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25-48.

农业信息化分析 篇2

陇原渔夫

【农业信息分析学拨开数据迷雾】

农业信息分析与监测预警研究已经渗透到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和不同层次,并在数据获取、分析方法、应用系统、实施效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

汉帝唐皇

【老中医的顺口溜】

若要皮肤好,粥里放红枣。若要不失眠,粥里添白莲。腰酸肾气虚,煮粥放板栗。心虚气不足,粥加桂圆肉。头昏多汗症,粥里加薏仁。润肺又止咳,粥里加百合。消暑解热毒,常饮绿豆粥。乌发又补肾,粥加核桃仁。若要降血压,煮粥加荷叶。滋阴润肺好,煮粥加银耳。

环球杂志

【生命吸管】

来自丹麦的Life Straw被称为“生命吸管”,将它插入任何水源,吸到嘴里都能变成干净的饮用水。它采用7种过滤层,可以过滤掉各种固体杂质、绝大多数的水生细菌和水生寄生性原生虫,还能降低浑浊度。不过Life Straw不能将海水过滤成淡水,也不能过滤水里的重金属。

南风窗

【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2016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对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作出部署。从健全法规标准入手,突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违法严惩,加快完善统一权威监管体制,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朱启臻

【要弄清楚:乡村存在的价值!】

当你走进那些衰败的村落,会感慨万千:村落真的没有必要存在了?必然要被城市所取代?如果没有了乡愁,我们的社会又是啥样子?如何阻止乡村凋敝,使乡村重现生机与活力是我们努力思考和实践的目标。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要弄清楚:乡村存在的价值!

参考消息

【英媒:美国州长学中国推“反腐禁令”】

宾夕法尼亚州州长汤姆?沃尔夫说,禁止政府官员接受游说者和商人的礼品――这与中国在2013年掀起的反腐运动的一些规定如出一辙。与中国反腐运动影响了大闸蟹的消费不同,宾州的反腐运动可能会影响牛肉三明治的消费。

西班牙橄榄油产业联合组织

【你知道吗?】

农业信息化分析 篇3

吴风华卢秀霞张斌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与要求相比还不相适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甚至还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起步晚,其建设无论是从各方面要求或是从农业信息发展现状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初步建成省、市、县三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但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制约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多数地市和绝大多数县、乡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不够完备,网络还没有延伸到最急需信息的基层乡镇,乡镇一级网站还不到4%,对生产的指导作用弱小,尚未真正发挥出网络的优势,从而形成“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也没有自己的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不能及时发布和搜集信息,导致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等得不到应用和普及。另一方面就是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较落后。与农业信息化的需求相比,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明显不够。我国农村虽然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程控电话的目标,但由于一些村的电话线路受到限制,难以满足增加的需要。还有一些偏僻农村没有通电话,仍是空白点。且一些农村持用手机者时常遇到信号不灵和没有信号的困挠。2信息质量有待提高由于农业信息科研部门和信息服务部门缺乏市场机制的引导和调节,导致了农业网站的农业信息产品中,生产信息多、市场信息少,宏观信息多、微观信息少,综合信息多、专业信息少,滞后信息多、预测信息少,宣传的东西多、为领导提供参考的东西多,而指导农民生产、真正适合农户、为农民增收的信息少而又少,直观反映的信息较多,有分析、协助领导决策和农民生产决策的信息较少。不但深度不够,而且实用性也较差。农民是农业信息的最终使用者,对应该选择使用何种农业信息却常常缺少自主权,农民急需的信息难以获得,而某些部门又经常强加给农民一些自以为有用的信息,结果生产出来的东西却往往不适应市场的需要。据调查,大多数农户对大宗农作物的信息需求相对较小,而对某些如食用菌、中药材、优质水果等市场销路较好、价格较高的经济作物,或特种养殖如奶牛、鱼类等方面的信息需求强烈,但这方面的信息供给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广大农户需求。同时,信息质量差还体现在“信息污染”和虚假信息方面。虚假信息、“信息污染”对农户的伤害非常严重,大大地挫伤了农民应用信息的积极性。3农业信息化落地入户困难信息成本高。我国农户由于生产规模小及受环境、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对农业信息的需求并不迫切,信息化意识较为淡薄。采用信息技术需要一定的投入,如购买信息技术设备,支付获取信息费用,信息成本高。这是信息化落地入户难主要原因之一。服务针对性不强,对农民的信息需求缺乏深入的了解。一是服务范围较窄,发布的范围主要局限于农业系统:二是以生产信息、实用科技信息较多,市场信息、供求信息和农村经济信息仍然偏少;三是信息来源可靠性差,致使不少假信息和过期信息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四是缺乏大型实用数据库,数据库建设数量不少,但质量不高,实用性差;五是基层缺少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软硬件设备,信息网络体系不健全;六是无信息服务中介组织,基层缺少能主动、科学地进行信息管理的人员,使得信息不能深入农村,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的需要。农业信息化基础工作水平低,工作手段不到位。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均衡,许多贫困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十分迟缓,信息化水平相当低。许多农村信息工作基本处在“硬件不硬、软件很软、运行较难”的状态。互联网、信息化与当地政府部门、基层干部、群众相距甚远,基层干部中,大部分不懂电脑操作,更不知怎么上互联网。农业网络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农业信息还未真正实现进村入户,各级网站的触角还较窄。二、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1政府主导作用不足及相关农业部门工作协调性差①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各级政府虽然认识到农业信息化是新世纪农业的出路,但仍有对农业信息化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政府在制定农业发展战略、提供配套政策和完善法律体系等方面的工作进展速度远远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速度。有些农业政策和规章制度已不能够满足新的发展要求,急需进行重新补充、修改和完善,但政府部门在这些方面进展缓慢。此外,从省到县都制定出了信息化的规划和设想,但真正列入财政投入计划的很少。每年虽然都有资金投入,但相对全省信息化建设需求来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在偏远的地市及县、乡镇农业部门尤为突出。②农业管理体制不合理,部门之间协调分工不明确。农业管理体制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一个省的农业信息化涉及到省政府、省农业厅、省科学技术厅、省信息产业厅等多个机构。一方面,在进行农业信息化的指导和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多头”管理或者“无头”领导的情况,使下级农业部门无所适从,很多信息化工作难以展开。另一方面,如果国家对某一项目立项,很容易出现部门争资金、争项目问题。同时,部门职能具有局限性,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应用较片面,不利于信息化工作的开展。③农业信息化发展缺乏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我国缺乏有效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激励机制,科技人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地影响到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农业信息化要发展就必须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改善科技人员生活条件,才能够使其对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努力工作,唯有此才能充分地为农民考虑,为农业发展做贡献。我国在这方面基本上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科研成果、科技发明、科技推广等自然就不会有什么成果,进展缓慢。2农业信息人才缺乏目前我国农业部门从事信息工作的人员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整体素质都难以满足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要求:一是管理人员不懂信息技术,信息化知识更新缓慢,缺乏实施农业信息化的综合能力,跟不上信息化发展步伐:二是农业信息技术专门人才缺乏,开发能力不强:三是信息分析人员严重不足,使大量信息资源仅停留在低水平开发状态;四是基层信息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既懂现代信息技术、又懂现代化农业技术,既善于经营现代信息产业、又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为农产品经销商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但目前在我国教育模式和农业经营管理体制的现状下,由于专业的分割、专业知识面的局限及相关教育的落后,使得农业信息人员整体素质较低,队伍建设滞后。3农民知识层次低,信息化意识淡薄农民是农产品的生产主体及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的源头。知识层次太低使得对信息化了解不多,增加了信息化示范推广的难度。以河南农村人口受教育结构为例,河南农村最高学历者一般为高中,大多是初中生,只有在乡镇的涉农企业中才有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初中以下的农村劳动力约占86%。从业者如此的学历结构,信息化示范推广的难度可见一斑。只有积极改变这种现状,才能加快农村信息化进村落户的步伐,加速实现农村农业信息化。我国农民素质不高导致我国农业信息系统效率不高,难以形成积极的农业信息需求。由于知识水平受限,广大农民缺乏信息化意识,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方式较差。当今世界是信息时代,也是农业信息化的时代,农业信息化势在必行。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对未来农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中国要想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使农业效率跃居世界先进水平,就应当建立新的农业信息观。加强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选择适应中国实际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充分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信息技术成果和农业信息化的经验,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服务业,并与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信息市场培育、农业信息人才建设等结合起来,全面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整个农业领域的渗透和应用,加快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制定农业科技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和实施规划,强化农业科技、教育、经济信息网络建设,用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探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分析 篇4

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指的就是在农业领域积极引进并且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成果,更快捷更高效的实现各类农业信息与知识的全面获取、处理、传播和合理利用,利用这些获取的信息与知识促进传统农业的迅速改造,有效的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及其管理决策水平,全面提高农业的各方面水平来确保农业的持续高效稳定发展的过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实现离不开市场与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对现代农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过程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发展状况好坏将会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因此要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方面,贯彻农业的生产、经营以及研究全过程,促进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化升级,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保障。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以往传统的农业在种植方面都会按照政府的安排进行种植,农民对农作物的市场需求都不了解,不懂得分析与选择,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种植作物,往往会造成盲目种植致使农作物滞销,造成农民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影响市场上农作物的合理种植,在一些农村地区,不仅是农民自身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认识不足地区领导人员也是如此,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步骤、体系建设都不了解,盲目利用计算机进行体系建设以为会用计算机上网就是实现了信息化,使得信息体系建设失败,此外农民的文化素质有限使得他们利用计算机了解市场信息的能力受到约束,农民只能种植自己长期以来种植的农作物,无法从事其他作物种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制约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除主观因素之外,还要客观因素制约人们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如设备不健全、缺乏专业知识、资金投入短缺等。

(二)缺乏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方面的专业人才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人才随着需求的增加不断增加,信息化人才在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亦是如此,现阶段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农村地区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制约了农村地区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化人才不够重视使得其待遇差专业化人才更加不愿驻扎农村地区,影响了农村地区的信息化体系建设。

(三)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健全

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实现离不开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支持,现阶段在大多数农村地区地方政府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对网络知识更是缺乏,地区之间差异不断拉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健全成为了农村地区发展的瓶颈。

(四)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不足

基层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联系不紧密,无法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交换,进而就不能建立健全的农业信息系统,对农村信息资源的开发不足使得农产品种植与市场脱节,对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不足会使得信息采集途径狭窄、信息正确率低,出现基层信息孤立现象,此外还会造成农村信息来源单一,影响农民的选择,农业发展缓慢,不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措施

(一)科学规划与实施

根据最新搜集的信息对市场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分析与规划,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制定合理的信息化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快信息的流通与传递,各部门分工合作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不断进行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是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关键,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重视科技的作用,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不断进行科技创新,解决农产品方面的技术难关,推动农村地区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农民素质的提高使得信息化建设得到重视,信息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提高整个地区的技术水平,节约了一定的资源。

(三)加快网络体系建设

在农村各地区建立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各个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利于网络体系的健全,提高了农村地区信息资源开发的可能性,农民与市场之间建立了直接的联系,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种植农作物,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减少资源的浪费,带动整个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队伍建设,加大投入

要采取培训与管理等有效措施提高人员素质,建立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针对农业信息技术不断研究,确保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此外,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投入,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进行招标等手段引进外资,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影响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了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道路,推动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使得农业发展与市场需求联系紧密,农产品多样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

五、结束语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受传统农业的影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其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经济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如农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这些都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但为了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仍然要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一步的改善。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王艳波.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08)

[2]田春玉.推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10(06)

湖南农业大学就业信息网分析报告 篇5

罗旋2011级电子商务2班201141841224

打开湖南农业大学就业信息网,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内容丰富、条理清楚,而且设计简约,感觉很实际。湖南农业大学就业信息网主页的导航栏是校内招聘会、招聘信息、就业快讯、就业政策、就业指导、创业指导、手续办理、基层就业、考研留学等9个板块的内容以及各学院的各种就业与招聘信息。网站的左边是就业办的公告,是湖南农业大学学生就业管理科发布关于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公告的模块。就业办公告的下面是就业快讯,发布各种招聘、考试和还有各大小知名企业的招聘消息。往下是就业一网通栏目,这个栏目信息量很到,有非常多的高校宣讲会以及招聘会的信息,网站的右下部分是最新求职人才的推荐信息,以及旁边是就业手续办理的指导信息。

我在校内招聘会这一部分,浏览了5.18湖南农业大学中小型综合性招聘会的信息,招聘会时间是2012年5月18日上午9:00,地点在文渊馆一楼大厅。在这个招聘会里有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长沙睿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安多福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东莞市红宝饰品有限公司、恒大地产、湖南国美电器有限公司。由于我的专业是电子商务,就职意向是关于电子商务和英语方面的职业,经过对所招聘岗位描述、学历要求、语言能力、薪资待遇、招收人数的仔细了解,所以我觉得深圳市安多福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东莞市红宝饰品有限公司招聘公告对我是有用的。其中应聘要求为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英语、电子商务或计算机相关专业,英语六级及以上水平,听、说、读、写、译流畅。能吃苦耐劳,工作细心,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其薪资待遇为一般在2000—6000元月每月。

农业信息化分析 篇6

关键词:农业信息传播 农业电视频道 农民致富

G220

农业信息电视传播是指以电视为媒介,通过农业电视节目进行农业信息的传播。传播的媒介是电视,传播的内容是各类涉农信息。农民是农业信息电视传播的主要服务对象和受众。虽然现在农民的消费水平正在逐步的提升,但是和城市相比还是远远低于城市的消费水平。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除了政策的扶持外,还需要社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帮助,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农民自己。电视可以作为一个平台,帮助农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农业电视节目传播的农业信息来帮助农民提升自己素质,提高种植、养殖和经营水平,帮助农民更快、更好的发家致富,为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大力发展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受众

中国改革的历程先在农村起步,在农村突破,改革推动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惠民政策的相继出台,各种民生工程的大力投入,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现在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农民在饮食、住房、行路、家庭用品等方面的变化。

第一是住房的变化。新农村的建设稳步前进,农村的住房不再是土胚。绝大多数的农民都住上了新房,甚至有很大一部分都住上了楼房。现在的农村住房不再仅仅考虑实用性,还更加注重美观。这不仅体现出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还从侧面反映出农民的精神生活也提高了。

第二是交通的变化。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现在的农村大部分都铺上了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农民再也不用“趟泥”了。过去去农村,晴天的时候一身土,下雨的时候一身泥。现在好了,农村通了水泥路,不仅农产品好卖了,而且所需的生活物资也更容易购进了,农民也越来越富裕。

第三是饮食方面。以前在农村,平时都不舍得吃鱼吃肉,等到过年或者来了重要的客人的时候才能吃顿好的改善一下生活。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经历了从“没得吃”到“大鱼大肉”再到现在的“搭配饮食”,开始注重清淡、富含营养的饮食习惯。

第四是家庭用品的变化。近年来,在政府的补贴下,农民家庭用品不断升级,从过去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老四件”,到现在摩托车、手机、热水器、太阳能、液晶电视、空调、电脑、汽车等商品,档次越来越高。

二、农业信息电视传播对农民受众的影响

农业信息电视传播是为“三农”服务的,它是沟通政府和农民受众的有力手段。农民可以通过它实现舆论传达,可以帮助农民实现经济创收、提高自我、了解世界。同时农业信息电视传播可以双向传达信息,让社会更好地认识农村。

1.选择农业电视节目作为农业信息传播手段的必要性

一是满足农民现代化发展的渴望。“为了加快我国农村实现现代化的步伐,让它成为现代化的主题,就必须要实现农民的观念现代化、行为现代化、技能现代化” 。[1]想要实现农村现代化,就必须要实现农业信息的传播。所以农民就需要一种有力的媒介來传播农业信息。

二是符合农民的媒介接触习惯。农民受众由于文化水平低,在媒介选择更多的是选择方便、易懂的媒介方式。相对于报纸和广播来说,电视媒介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声画并茂,直观、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这些都是报纸和广播没法比的。

2.农业信息电视传播的重要性

一是确保农业信息的及时送达,促进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党和国家实现经济结构一元化,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一步。农业信息电视传播是以农民为主要受众,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报道农村改革的现状,传递农业政策信息,帮助农民致富。

二是帮助农民形成现代性意识,培养新型农民。我国乡村是个独立的乡土社会,农民祖祖辈辈生活在一块相对封闭的空间里,过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久而久之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小农封闭经济,传统意识根深蒂固。“随着社会的发展,基于小农经济形成的传统思维方式,必将和逐渐形成的现代性意识形成碰撞”[2]。

三、总结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电视媒体市场化和产业化转型成为必然。这就使得各电视台为了寻找出路,开始改变旧发展策略。从我国的电视的内容上来看,内容多是都市题材,涉农的节目很少。现在市民化媒体的竞争空前激烈,各电视台都在寻找新的受众群体。从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四岁以上电视观众人数已经达到12多亿人,农村占55.31%,而且电视还是在农村普及率最广,影响最深的媒介。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缑博等人[3]的调查显示农民受众在获取农业政策、市场信息的渠道中,选择电视媒介作为渠道的分别为65.5%和54%。我国要从二元结构转换为一元结构,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就必然离不开信息。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文化消费在农民生活中的比例肯定越来越高,再加上农民人口基数大,现在对农电视的节目和频道又少,这无疑成为了电视传媒业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黄红东,夏家辉.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现代观念的培育[N].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8-8(1).

[2]丁福兴.中国农民现代性的自觉与培育[J].农村经济,2011,(3):36-40.

农业信息化分析 篇7

黑龙江垦区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 目前已达到了“行业有亮点、全局普遍提高”的预期效果。近几年农业信息化程度全面提高、在农业生产及管理、政务、科研、经济生活等诸多方面, 发挥着推动作用, 成效显著。垦区信息化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为目标, 全面启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加快发展粮食产业, 推进农业提质增收为基础, 有效推动产业体系的形成和建设;以场县共建为契机, 示范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全面开创了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新局面。

1 黑龙江垦区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

从黑龙江垦区总体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来看, 黑龙江垦区做到了紧抓先进技术发展脉搏, 适时适事地准确引进转化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解决了很多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有效地促进了产业发展。从“九五”的自动化控制技术, 到“十五”专家系统的智能分析技术, 到“十一五”的“3S”等先进技术, 再到“十二五”的物联网、空间位置服务技术。在黑龙江垦区农业发展不同时期的技术需求背景下, 及时地引入农业领域, 解决了农业发展与技术需求的突出问题。同时在技术推广应用模式上, 很好地采用了由“点”到“线”再到“面”有序扩展的模式, 提高了技术推广的质量和效率。

2 黑龙江垦区农业信息化效益分析

通过黑龙江垦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 不断地把高新技术应用到农业领域, 解决农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使传统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逐步的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节约了生产成本, 实现农业产能的不断提升。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也大大提高了大区域农情信息快速实时的获取与决策支持, 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提升农业防减灾能力和应急响应速度提供技术支撑。

2.1 为规模农业的发展起到带动示范作用

黑龙江垦区是我国耕地面积最大的国有农场群, 是国家级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示范区, 是规模农业和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在全国农业具有强大的示范带头作用。黑龙江垦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垦区发展, 而且对地方具有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 为种植业生产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种植业生产作出示范, 对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起到推动作用, 为实现种植业的增产、提质, 增加农民收入做出积极贡献。

2.2 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

以前, 垦区用户遵循着多年不变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黑龙江垦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 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对信息化意识的提高, 促使农户的生产方式也逐步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信息农业型转变。达到科学管理、节能减排、提质增产增效的目的, 促进垦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促进农业产业的提质、增产、增效

利用信息技术推广种植业生产技术, 对种植业生产全程进行信息服务, 将高新农业生产技术实时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同时科学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 降低了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 经济效益显著。黑龙江垦区分布于黑龙江省各地, 通过在黑龙江垦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带动周边农村, 通过种植业生产信息服务的开展实现周边农村种植业的增产、提质, 增加农民收入。

3 黑龙江垦区农业信息化问题与差距分析

一是信息化普及度不够;许多应用还只限于几个试点, 没有扩大推广应用。二是资金投入渠道单一, 投入力度不够;农垦总局作为中央直属企业, 没有信息化专项财政预算资金, 虽然属省厅局, 但省电子政务财政专项资金基本没有得到, 垦区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渠道主要来源于单一的企业利润。三是由于缺乏全面的信息化发展规划, 导致了建设的盲目性, 出现多头建设, 分散管理, 重复建设, 标准不统一的局面。四是组织机构不健全;作为实体化的垦区社会, 没有业务管理部门, 没有专业化的信息服务部门。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垦区信息化的发展。

3.1 缺乏系统的战略规划

农村信息化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多部门、多产业的系统工程, 黑龙江垦区农业信息化建设, 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但是从总体的发展进程来看, 忽略了农业产业方向不同、经济基础不同的差异等问题, 从战略上缺乏统筹规划和因地制宜, 所以导致随机性大, 重点不明确等问题。

3.2 组织体系建设尚未形成主体

虽然黑龙江省垦区已初步建成信息服务组织体系, 建立起总局、分局、农场、管理区、作业站五级信息服务网络, 但有些地区只是流于形式, 没有真正形成建设主体, 如有些科研院所, 社团组织, 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并没能发挥其主体作用。迄今为止, 还没有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农业信息现代化服务队伍。现有的信息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比较低, 特别是严重缺乏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在作业站一级, 90%以上的是兼职人员, 对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基础知识了解甚少, 加之自身应接不暇的本职工作, 使信息工作实效大大降低。各级在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方面难度也很大。

3.3 缺乏与农业生产、科技服务的紧密结合

农村信息化必须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 才能发挥其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而许多信息化工作者不能深刻了解当地的农业生产状况, 没有把信息化与当地的农业尤其是特色农业紧密结合起来, 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严重滞后。

3.4 信息资源缺乏整合力度

农业信息涉及面大, 信息资源分散, 急需进行整合。但由于各级农业主管部门, 特别是涉农部门, 分属主管单位不同, 给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带来比较大的困难。存在较为严重的部门利益, 习惯于“小而全”的管理方式, 要使信息资源尽快整合起来, 必须有政府的积极推进, 才能发挥服务农业和农村以及农民的功能。

3.5 信息服务模式比较单一

农业信息化分析 篇8

1 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民自身缺乏信息化意识

从目前农业发展来看,大部分农业种植区域集中在较为偏远的地区,由于信息技术水平以及农民教育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促使实际的农业种植工作存在着盲目性,同时农民信息化接受能力相对较弱,这就使得农民针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接受程度并不是非常理想,对于先进信息技术以及先进农业技术设备缺乏做够的了解。作为农业生产主体,农民是农业生产中信息化技术实践者,因此,农民对于信息化技术实际接受程度直接的影响农业经济信息化推广工作。由于农民缺乏信息化意识促使农民农业农产品销售受到了影响,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受到了阻碍,直接的影响农业发展。

2 信息技术开发工作资本不足

在信息技术开发工作过程中,开发资本分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两种。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分析,虽然学校根据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也开展了相关教育课程,但是学生对于农村生活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以及向往,学生更加倾向于选择在城市工作,这就使得农业管理中缺乏高水平人才,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受到了限制。从目前农村发展来看,农村家长望子成龙,希望孩子能够走出农村,因此很少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年轻人,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缺乏人才支持,农业生产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从物质资本角度分析来看,经济建设工作更加集中在工业信息技术的开发工作,对于农业信息技术投资投入并不多,因此,农业信息技术的科学合理工作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往往农业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化创新往往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有效开展。由于农业发展特殊性,资金不足不仅会造成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缓慢,还会造成农业信息技术开发受限。

3 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策略

3.1 政府方面给予经济和政策的支持,有效整合农业信息资源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日渐丰富,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也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农业生产仍然是沿用人力生产和运输机械生产的方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制约了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由于农民资金有限,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投入方面并不是非常理想,政府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从政策和资金等角度给予支持与帮助,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以及信息机械使用的培训力度,转变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人才匮乏的问题,提高农业信息工作人员工作热情,促进农业经济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从农村的角度分析来看,需要认识到农业信息资源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重视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不断丰富农业信息,保证农业信息发展的科学性、真实性,进而为农业信息内容全面性以及完整性提供保障。因此,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农业信息化发展实际情况,有效集中农业信息,保证农业信息发布及时性,促使广大群众能够更加及时、更加直接的掌握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3.2 健全农业经济信息化基础建设,加大农业信息化研发工作

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较为完备信息化建设工作,农业经济信息推广工作就会受到非常大的限制。在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相关管理工作部门需要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农业信息化投资比重,不断健全农业经济管理的基础设施,不断加大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扶持力度。政府工作部门可以结合农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引入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实现国内技术与国外技术相结合,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化竞争,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快速发展。此外,还需要加大对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研发工作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的效率问题,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与科学技术发展相结合,相关管理工作部门需要在推广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模式基础上,重视创新工作,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与种植产业、生物工程等相结合,实现全面性信息化技术研发工作,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宣传工作力度,提升人才综合素质

为了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发展,地方政府工作部门需要给予经济以及政策方面的大理支持,这就可以利用会议以及媒体等方式传递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工作精神,培养农业技术骨干,给予农业经济管理技术以及人才方面的巨大支持。同时还可以鼓励农业技术骨干进行全面的走访以及信息技术推广工作,深入到农民日常生活中,为农民普及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农民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建设的认识,提高配合积极性。在农业经济信息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中,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日渐深入,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不仅需要农民支持,还需要信息化就技术高素质人才的支持,这就需要重视提升农业经济信息信息化技术,重视农业技术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教育,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农业信息化人才,实现信息化建设工作与农业发展相结合,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目前农业信息化技术工作人员来看,大多为体制内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相对较差,这就需要转变传统框架限制,构建信息化竞争主体,为农业与科技结合提供保障,提升农业技术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断完善农业信息技术工作团队,促进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发展,培养出符合农业信息化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结束语

因此,为了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并且稳定的发展,需要重视农业经济管理改革工作,实现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经济管理相结合,共享农业信息资源工作平台,提升信息化服务,完善信息共享工作平台,为农业生产注入发展生机,同时有效改善传统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直接的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通过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以及相关管理工作部门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重视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针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合理性解决对策,为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提供保障。

摘要:文章分析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农业经济信息化水平的对策,为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陈忠.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5(30):12-13.

当前农业信息资源利用状况分析 篇9

3.2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支持。一是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当地的财政应该列出专项资金来支持合作组织的发展, 要向比较有发展前景的合作组织倾斜, 使其起到带头的作用;二是加大金融的支持力度。对合作组织降低贷款的门槛, 或者以政府的名义成立合作组织的信贷担保机构, 从而为合作组织提供多种渠道的资金支持;三是落实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凡是当前已经有规定的合作组织应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 需要真正地落实到位;四是认真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用水用电以及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政策。合作组织种植、加工、储藏等工序的用水用电费用, 应当严格按照农业生产的水电价的标准执行;五是对合作组织的产品进行认证以及商标注册, 对其进行补贴以及奖励等政策。

3.3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强化信息服务

目前西安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种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渠道、以及新技术新品种的信息联络手段比较落后, 这些信息不及时, 会影响合作组织自身的发展, 也会影响当地农村经济的建设发展。因此政府的财政应当列出专项资金来加强合作组织的信果, 但实地调研发现, 作为农业信息服务主要受体的农民 (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民) , 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收益。

1 农业信息资源的发展现状

农业信息资源是在农业信息产品以及信息服务的生产、处理和流通中的所消费的一切含有信息活动的资源。在认识到农业信息资源对农业发展重要性后, 我国加大了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 主要表现为:

息网络建设。各级的农业管理部门应当在自己部门的网络平台上为合作组织提供网络空间, 实现各地以及各类组织联网进行信息资源共享, 强化当地的信息服务, 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3.4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宣传力度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首先需要宣传国家以及政府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优惠政策。其次要宣传发展合作组织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介绍各省各地成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验, 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三是宣传各省各地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宣传合作组织在农产品生产前的农资购买、生产中的技术服务和联合作业, 生产后的的农产品加工、产品销售时的开拓市场、注册商标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

4结语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合作组织, 具有明显的优势, 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虽然当前情况下合作组织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是通过国家政府以及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自身的努力, 可以减少问题, 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解佑贤, 西南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增收的思考[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54.

[2]郑少红、张春霞, 福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SCP分析探究[J].福建农

林大学学报, 2007.10.

吴佩丽 (1968—) , 女, 现就职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委党校, 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

其一,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 全国实现99.8%的行政村和93.3%的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 96%的乡镇通宽带, 91%的行政村能上网。同时, 信息下乡活动进展迅速, 已在14个省的11986个乡镇开展, 共建成乡镇信息服务站11724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点107695个, 乡镇涉农信息库8422个、村级网上信息栏目53178个。

其二, 农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初具规模。当前, 已在农业、畜牧业、渔业、农垦、农机、农业科技教育、农产品市场等领域建立了一批政府、科研机构、农业院校、企业和社会团体等网站, 农业信息网络且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数量, 农业信息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到2009年8月, 中国农业网站达到29739家。

其三, 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日趋增加。现在农业部已建立1个国家级遥感应用中心、6个区域级遥感应用分中心和100个地方网点县, 3个层次的监测体系。并形成了3个运行系统:大宗农作物监测系统、农业资源监测系统和重大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其四, 农业信息化科研和应用投资增加。863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累计投入项目资金近亿元, 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投入资金近8亿元, 开发了5个863品牌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 200多个本地化、农民可直接使用的农业专家系统, 建立了包括10万多条知识规则的知识库、3000多万个数据的数据库、600多个区域性的知识模型。

2 农业信息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上述分析可见, 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发展迅速, 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然而, 实际中的运行状况是, 仍存在广大农民盲目生产, “忽视”或“无视”市场信息而规划农业生产, 造成市场与生产脱节的问题。无论是内蒙古土豆丰收卖难, 还是山东白菜降价滞销, 都是这一问题的体现。究竟是何原因造成了一方面是“丰富的信息服务资源”, 一方面又是“盲目的农业生产”呢?

2.1 农业信息服务的渠道不畅

多数信息资源都集中于乡镇, 并没有真正深入基层农业第一线。在我国目前1500多家农业网站中, 各级政府主办的网站占有很大的比例, 约为40%左右, 但农业基层站点却数量不多, 尤其是乡一级网站, 还不到4%。同时在信息传递过程中, 在县级与最终用户之间, 由于上述问题与其他信息配套设施利用不当, 形成了可怕的“断层”, 即用户得不到其想要的信息, 另一方面, 上面的信息又传递不下去。再加上其他信息配套设施利用低效, 即在信息发布和传输方面缺乏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会议等各媒体之间的有机组合和搭配, 造成了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2 农业信息资源中提供的信息适用性差, 使用价值不高

当前农业信息资源建设总体上存在“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上多下少、城多乡少”的情况。除了几个有影响的国家级网站外, 一些地方性网站建设水平不够高, 一家有的内容多家都有, 甚至栏目设置也都差不多, 出现严重的重复现象。宣传与服务于领导的信息较多, 而用于指导农民生产, 真正适用于农业生产的信息太少。并且在语言表达, 意思深浅等方面不能够让农民完全领会。因此, 多数信息难以真正用于农业生产, 更少被农户自己掌握。

2.3 群众信息利用能力有限, 信息观念淡薄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相对文化水平不高, 信息素质和科技素质较低, 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 利用网络、数据库等现代化途径获取和发布信息有一定困难, 无法利用和消化信息服务主体提供的信息资源与服务,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服务信息的效果。中国互联网中心2008年度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指出, 农村非网民中有53.3%的人不上网的原因是不懂电脑或网络, 23.1%的人不上网的原因是没有上网设备。农民经济能力不足和科技文化水平较低是当前制约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2.4 农户信息服务组织的不完善

首先是形式单一, 多数农业信息服务组织是政府机构设立的, 而农户自己合作成立的与以盈利为目的成立的类似企业的服务组织较少。这种单一的形式, 由于缺乏竞争, 缺乏效益的激励, 因而缺乏活力, 难以提高起自身传送信息的效率。其次, 多数农业信息服务组织为原来某些农业组织或与其他组织合在一起, 难以发挥它的效力。另外, 农业信息化人才短缺也是原因之一。

3 对策建议

3.1 积极转换政府角色, 加大信息扶持力度

对于当前农业生产的指导, 各级政府要尽快从直接干预生产项目, 转向利用信息引导, 政策、技术扶持, 来规划农业生产。这一转变, 对解决低效利用信息、盲目生产以及农产品卖难等问题至关重要。

此外, 要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以及农民对农业信息化的关注和投入,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并给予政策支持, 以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由于目前农业信息中心所维护的网站, 还不具备企业化的经营能力, 没有政府的资金扶持, 只靠服务所得难以维持。因此, 政府应重点支持农业信息数据库和多种信息产品的研制、开发、协作和服务, 并大力推广研究开发出来的成果, 使之用于生产。地方政府要重点扶持本地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把农业信息工作当成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措施来抓。

3.2 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信息意识

因为农民本身文化水平不高, 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差, 再加上他们信息意识不强, 这些都是信息农业快速发展的一道障碍。只有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与操作技术, 以及信息利用意识, 才能实现信息供给与信息需求良性的互动发展, 从而形成有效的信息利用系统。为此, 可通过建设有针对性的培训班, 进行集中培训, 提高农民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和利用意识。

3.3 通过多种信息传播渠道, 解决“断层”问题

信息传递中的“断层”问题, 实际上就是解决县、乡级到农户的信息传递问题。首先应在县乡级成立信息中心和信息室, 由现有的或培养出来的信息科技人员在网上收集、整理有价值的信

完善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

郑辉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襄阳441021)

要]阐述了业绩评价体系的内涵, 系统地比较了三种企业绩效评价评价方法,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在

实施业绩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企业绩效评价;涵义;比较分析;思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政府管理职能和企业监管机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企业绩效评价成为众多决策者所关心的重点问题, 深入研究我国企业的绩效评价问题, 尽快建立起科学规范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对于推动国有企业管理、改革和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企业绩效评价的涵义

从概念上讲, 企业绩效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 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 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 按照一定的程序, 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 对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未来发展潜力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

绩效评价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控制手段, 是将已发生的结果和预先确定的标准来进行对比, 判断现在状况的好坏, 供管理者采取下一步行动时参考。绩效评价作为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其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绩效评价体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何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绩效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如何将评价结果与激励机制相结合, 真正实现绩效评价作为保证战略实施的重要激励与控制手段。

2几种绩效评价体系的比较分析

2.1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的缺陷

(1) 传统的绩效评价容易促使企业经营者产生短期行为。以财务指标作为考核企业绩效的标准, 而不考虑顾客的忠诚度、市场占有率和产品质量等非财务方面的贡献和业绩, 容易导致息, 然后进行编辑, 整理, 通过当地电视台、广播、网络, 将信息传播出去。也可通过培养专门的信息化人才, 再通过其将农业服务信息传播给农户, 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4 鼓励发展多形式的农业信息服务机构

针对农村信息服务中信息服务渠道不畅、信息服务手段单一的现状, 应建立多个信道、多种终端、多种方式的信息传播渠道, 为农民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的多元化服务。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可以是政府组织的, 也可由农户自己组织, 由技术能手带头的, 当然也鼓励企业化的农情信息服务组织。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市场竞争, 从而提高信息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企业经营者急功近利, 只注重短期经营结果, 而忽视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不利于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与企业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基本目标相背离。

(2) 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不能提供创造未来价值的动因。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采用的财务指标一般是根据上年财务报表中的数字计算而来的。它面向过去, 只能反映过去期间的绩效, 并不能提供创造未来价值的动因。

(3) 传统绩效评价系统无法对企业发展状况进行正确的评估和判断。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系统过分依赖于财务会计数据。而大多数财务指标, 比如利润、投资报酬率、销售成本等的数据往往到期末才能收集到。这就大大削弱了信息的相关性, 致使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难以对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业绩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 因而也就无法对企业发展状况进行正确的评估和判断。

2.2 EVA业绩评价理论的优缺点

EVA易于理解, 使企业及其下属部门和人员增强资本成本理念, 重视节约经营资产成本, 增强了经营者与股东目标的一致性;由于EVA指标在计算中减少了传统会计指标对经济效率的扭曲, 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 可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业绩以及股东财富的增加, 避免高估利润;EVA指标立足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应用于绩效评价外, 还可以用于经营预算、资本预算、战略审核、激励补偿计划以及股票投资分析等企业财务的方方面面。

但是EVA指标本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主要表现在:EVA指标的评价是事后性的, 在实际上忽略了不确定因素和动荡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由于EVA仍然是一个结果性的财务业绩指标, 具有财务性指标本身所难以克服的缺点。

摘要:当前农业生产中, 存在农业实用信息缺乏, 以及信息流通不畅等问题。通过对目前农业信息渠道分布及信息传送途径进行分析, 发现农业信息供应与农户的信息需求之间存在“断层”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基于此, 提出了解决农业信息资源利用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息,农业信息资源,农业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张新民, 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农业经济, 2011 (8) .

[2]王丞、安森东、颜廷武, 农业信息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8) .

[3]郑怀国、谭翠萍、李光达等, 基于农民视角的农业信息服务,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27) .

农业信息获取技术及应用分析 篇10

农业生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客观农业物质运动形式即为农业信息,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其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出来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农业生产活动由传统的粗放型耕作管理模式转向精细精准化劳作管理,在精细精准农业生产管理中,农业信息的获取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农业信息的获取技术

农业信息主要是通过传感网络、RFID、条码、3S等技术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对农业领域信息进行采集和获取。

传感网络主要由传感器和通讯网络、信息处理系统三部分构成,具有实时数据采集、监督控制等功能。凭借这种技术,通过网络实时监控各种环境、设施及内部运行机理等成为可能。

传感器正由传统的传感器逐步实现微型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正经历着一个从传统传感器(Dumb Sensor)→智能传感器(Smart Sensor)→嵌入式Web传感器(Embedded Web Sensor)的内涵不断丰富的发展过程。随着单片机技术及系统、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sm System, MEMS)、片上系统(SOC,Systemon Chip)、无线通信和低功耗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技术应运而生,并以其低功耗、低成本、分布式和自组织的特点带来了信息感知的一场变革。这也成为当前农业信息应用研究领域内的新热点。

农业传感器技术是农业信息工程的核心,农业传感器主要用于采集各个农业要素信息,包括种植业的光、温、水、肥、气等参数;养殖业中的二氧化碳、氨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含量,空气中的尘埃、飞沫、温湿度等参数。

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无线电的信号是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身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无线电波(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标签包含了电子存储的信息,数米之内都可以识别。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内,也可以嵌入被追踪物体之内。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分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用以驱动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RFID技术中所衍生的产品分为三大类:无源RFID产品、有源RFID产品、半有源RFID产品。

无源RFID产品发展最早,也是发展最成熟,市场应用最广的产品。比如,公交卡、食堂餐卡、银行卡、宾馆门禁卡、二代身份证等。这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属于近距离接触式识别类。其产品的主要工作频率有低频125KHZ、高频13.56MHZ、超高频433MHZ,超高频915MHZ。

有源RFID产品,是最近几年慢慢发展起来的,其远距离自动识别的特性,决定了其巨大的应用空间和市场潜质。在远距离自动识别领域,如智能监狱、智能医院、智能停车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地球及物联网等领域有重大应用。有源RFID在这个领域异军突起,属于远距离自动识别类。产品主要工作频率有超高频433MHZ,微波2.45GHZ和5.8GHZ。

有源RFID产品和无源RFID产品,其不同的特性,决定了不同的应用领域和不同的应用模式,也有各自的优势所在。

半有源RFID产品,结合有源RFID产品及无源RFID产品的优势,在低频125KHZ频率的触发下,让微波2.45G发挥优势。半有源RFID技术,也可以叫作低频激活触发技术,利用低频近距离精确定位,微波远距离识别和上传数据,来解决单纯的有源RFID和无源RFID没有办法实现的功能。简单地说,就是近距离激活定位,远距离识别及上传数据。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容编码、识别、数据采集、自动录入和快速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兴信息技术。条码技术以其独的技术性能(如实时生成或预先制作均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技术成熟等),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产作业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条码技术是实现POS系统、EDI、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是物流信息系统的关键节点和物流信息由手工处理到数字化、自动化的桥梁,也是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条码技术包括条码的编码技术、条码标识符号的设计、快速识别技术和计算机管理技术,它是实现计算机管理和电子数据交换不可少的前端采集技术。条码技术是集条码理论、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主要应用于农产品质量追溯领域。

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等技术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GIS就是一个专门管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不但能分门别类、分级分层地去管理各种地理信息;而且还能将它们进行各种组合、分析、再组合、再分析等二次开发应用;还可以查询、检索、修改、输出、更新等。地理信息系统还有一个特殊的“可视化”功能,就是通过计算机屏幕把所有的信息逼真地再现到地图上,成为信息可视化工具,清晰直观地表现出信息的规律和分析结果,同时还能在屏幕上动态地监测“信息”的变化。总之,地理信息系统具有数据输入、预处理功能、数据编辑功能、数据存储与管理功能、数据查询与检索功能、数据分析功能、数据显示与结果输出功能、数据更新功能等。通俗地讲,地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的“大管家”。地理信息系统一般由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库、分析应用模型图形用户界面及系统人员组成。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现已在资源调查、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土地利用及其适宜性评价、区域规划、生态规划、作物估产、灾害监测与预报、精确农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GPS是由空间星座、地面控制和用户设备等三部分构成的。GPS测量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交通(船舶、飞机、汽车等)导航、大地测量、摄影测量、野外考察探险、土地利用调查、精确农业以及日常生活(人员跟踪、休闲娱乐)等不同领域。该技术在农业上主要是对农业机械田间作业和管理起导航作用。

RS是指从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从而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控测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遥感技术可用于植被资源调查、气候气象观测预报、作物产量估测、病虫害预测、环境质量监测、交通线路网络与旅游景点分布等方面。例如,在大比例尺的遥感图像上,可以直接统计烟囱的数量、直径、分布以及机动车辆的数量、类型,找出其与燃煤、烧油量的关系,求出相关系数,并结合城市实测资料以及城市气象、风向频率、风速变化等因数,估算城市大气状况。同样,遥感图像能反映水体的色调、灰阶、形态、纹理等特征的差别,根据这些影像显示,一般可以识别水体的污染源、污染范围、面积和浓度。该技术在农业领域主要是利用高分辨率传感器、采集地面空间分布的地物辐射或辐射信息,在不同的作物生长期实现全面监测,根据光谱信息,进行空间定性、定位分析,为定位处方农业提供大量的田间时空变化信息,用于作物长势、水分、养分、产量等监测。

三、农业信息的获取环节

农业信息的获取主要从农业生产田间环节、农业生产加工环节、农业生产流通环节、农业生产消费环节、农业生产追溯环节等几个方面获取数据。

在农业生产田间环节中,采用农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农产品种植中。在农产品种植基地里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节点构成无线网络,结合3S技术来测量土壤湿度、降水量、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等,对区域自然资源做出管理、评价和决策,来获得农产品生长的最佳条件,并保存农产品生长过程中的各类关键信息,为农产品生产的决策、监管、评估以及溯源提供基础数据。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

在农业生产加工环节中,FID读写器采集首先读得二维条码标签包含的信息,并与计算机相连,把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导入农产品加工厂的本地数据库中。农产品加工可以根据本身需要和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添加必要的信息,如加工单位、加工日期、加工过程使用的添加剂等。经过加工的数据充实后,种植环节信息和加工环节信息都已经存储在农产品加工厂的本地数据库中。

在农业生产流通环节中,农产品作为一种时令产品,其对仓库环境要求高,尤其是在仓库环境欠佳的情况下,更应该减少农产品在仓库的存放时间。农产品入库前,利用二维码读写器,通过农产品托盘标签数据的读取,获取其保存的EAN-UCC追溯条码,并自动读入仓库的后台数据库,由系统处理后根据仓库特点形成库存信息,并输出入库区位、货架、货位的指令。盘点时,仓库管理人员使用手持二维条码标签盘点机读入农产品托盘标签信息,实时记录盘点的数量。计算机终端导入和解析手持二维条码标签盘点机采集的标签数据并将解析的结果上传至仓库本地数据库中。农产品在出库前,利用二维条码标签读写器对农产品托盘标签进行数据读写与检查,并记录农产品的出库时间等信息,把所有的农产品仓储过程信息都导入仓库的后台数据库,并利用追溯条码建立与农产品种植、加工、包装各个环节的关联,仓储物流管理子系统通过网络定期上传数据到中心数据库。

在交通运输中,利用二维条码标签可以实现在途货物的监控、跟踪及口岸检查。通过把二维条码标签技术和3S结合起来,实现对运输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跟踪,并将运输环节中的信息,例如出发时间、车体环境、到达时间以及运输路线通过车载无线模块上传至中心数据库。

在农业生产消费环节中,超市以及批发市场的经营户在零售农产品时,以随附其上的EAN-UCC追溯条码标签刷开标签电子秤,电子秤完成零售农产品的称重后,自动打印出包含EAN-UCC追溯条码的收银小票。超市以及批发市场的销售管理子系统将农产品销售数据(出售地点、出售时间等)保存在本地,并定期上传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处理,这样各级政府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监管决策平台对超市或者批发市场的市场行为进行监控,而消费者通过查询终端对了解农产品的购买信息。

在农业生产追溯环节中,当农产品加工对任何一个地块的农产品品种收购时,通过采用RFID读写器对农产品信息进行信息采集,不仅加快了收购速度,降低了出错率,而且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了基础数据,为农产品的溯源提供产品信息、产地信息、施肥信息、施药信息等源头数据。

四、结束语

农业信息化分析 篇11

摘 要 以柳城县为例,介绍分析气象信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生产。

关键词 气象信息;应用;农业生产;广西柳城县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6--0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做好气象为农业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工作的明确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对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多的新需求[1]。县级农业气象业务工作是针对当地农业生产而开展的各种农业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及农业防灾减灾中起着重要作用。

1 柳城县气象基本信息

柳城县位于广西中部偏北,东经108°36'~109°50,北纬24°26'~24°50'。县境内东西最大横距79 km,南北最大纵距47 km。东与鹿寨县毗邻,西与罗城县、宜州市接壤、南与柳州市郊区、柳江县相连,北与融安、融水两县交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热冬寒,四季明显,光照能量和水量丰富。但在季节或月份中仍有分布不均的现象,春、秋季常发生干旱,一些年份发生雹灾、霜(冰)灾或涝灾。全县经济以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为主。其中粮食、甘蔗、蔬菜、水果、桑蚕、畜牧水产业是支柱产业[2]。

目前,柳城县气象局以“扩大农业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水平”为重点,建立了遍布全县所有乡镇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在全县所有乡镇人口密集地方安装电子显示屏和预警大喇叭。截至2015年11月10日,已在全县12个乡镇人口密集区安装了17块电子显示屏和67套预警大喇叭,整体推进柳城县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显著提高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农业气象服务能力[3]。但当前的气象信息服务仍存在传输不及时、预报准确性欠佳等问题,缺乏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的实用性、针对性的农业气象信息,大大降低了气象信息在农业生产中的指导作用。

2 气象信息在农业生产中的现状

2.1 信息传递延迟,使其有效程度降低

当前,柳城县气象信息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的传递方式有:有线电视、党政网、预警大喇叭、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和微博。尽管传输手段和方式较多,但依然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需求。

柳城县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被安排在每晚20:10,这时正值电视连续剧黄金时段,所以经常错过天气预报节目;同时,党政网服务受众人群有限,因为气象信息只传到乡镇部门,然后由乡镇部门转发到各个村委,再由村委广播或写到黑板上,这样气象信息很难在第一时间转发到农民和种养殖大户手中,使其有效程度大大降低。例如,出现冰雹、雷电或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造成灾害时,不能及时通知到农户,势必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预警大喇叭常规天气预报每天广播两次,电子显示屏每天07:00-21:00滚动播出,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气象信息的人群也有限,地处偏僻消息闭塞的农村乡镇,信号接收也困难。手机气象短信的受众人群较多,所以手机气象短信具较大优势并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2.2 气象信息服务针对性不强,缺少多样性

当前的气象信息在时间、地点、种类上没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农业领域的气象信息缺少多样性,其指导农业生产实用性不强,不具有应有的应用价值。

2.3 县级气象业务员业务能力欠缺

现行的县级业务员是集观测、预报、服务、装备保障于一身,业务涉及面广,任务繁重,难免对业务知识技能掌握欠缺,尤其农业气象知识,极大地制约了农业气象服务水平[4]。

2.4 预报准确率不高

预测预报业务准确率不高,特别是灾害性、转折性天气预报,预警信号发布提前量偏低。

3 加强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对策研究

3.1 实现农业气象信息网络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全覆盖,信息传递途径有更多的选择。所以,气象信息服务传递不及时等问题可以通过网络传递途径解决此类问题。把农业气象服务信息通过兴农网、微博等方式发布,公众可随时随地调用和查看。对地处偏僻消息闭塞的农村乡镇,尽可能把终端接收设备进村入户,这样既可解决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又可以将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到田间地头,切实解决困扰广大农民群众接收气象服务信息的难题。

3.2 建立完善农业气象信息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集多种发布手段于一体的一键式发布平台,实现气象信息“发得出、传得快、收得到、用得好”;建立农业种植大户及重点服务对象数据库,开展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及乡镇政府的 “直通式”服务;针对该县农业生产结构特点及农村发展现状,开展富有特色的农业气象服务。深入田间开展“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接地气”调研,为以后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农业气象服务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利用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手机预警短信平台和微博等,每天按时发布最新天气信息,提醒农户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合理安排农业生产[5];加强与涉农部门合作,整合气象、农业、水利和林业等重要涉农部门信息资源,建立集灾害监测预警、预警信息发布、兴农科技等为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

3.3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县级综合业务员知识技能培训,特别是农业气象知识培训和业务交流,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水平。

3.4 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的作用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信息员队伍,着力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的信息覆盖。做好农民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帮助解决农民气象知识贫乏、信息技术薄弱等问题;定期开展气象信息员气象基础知识、防灾减灾知识和信息化知识培训,以提高农民利用气象信息防灾减灾的能力。

4 结语

农业气象业务是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中的重要领域。作为气象工作者,要高度重视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天气预报准确性和气象信息快速传播问题。利用气象信息科学指导防灾减灾、指导农民科学管理农田,提高农作物高产增收是气象部门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郭筱环.浅谈气象信息在農业生产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4(10):166.

[2]方小莉,张志榕.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2(18):317.

[3]张福平.基层台站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需求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5):8687.

[4]梁玉英.农业生产中气象信息服务的应用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3,33(10):184.

[5]刘伟,黄利群.农村气象信息服务于“三农”的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09(7):120.

农业信息化分析 篇12

近年来,湖北农业信息化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农业信息服务进一步完善,形成了由湖北农业信息网牵头,串联起各级农业信息服务专家队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及村组信息服务站点组成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信息化技术不断深化。以物联网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流通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的应用日渐深入,有力地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

2 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政策引导与统一规划

作为一个交叉行业,湖北农业信息化发展还处在不成熟阶段,缺乏对农业信息化整体、系统的政策引导、支撑,缺少对农业信息产品、技术、服务等的标准规范,导致整个行业发展处于自发状态,没有明确的方向。各地农业信息化大都由当地农业部门牵头推进实施,但信息基础设施掌握在经信部门、网络运营商手中,大量涉农信息资源又分散在土地、规划、水利、科技、商务、民政等众多部门,这样一来,不仅限制了基层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更导致了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2.2 人才培养与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目前,湖北省农民信息素养普遍较低,毕业生普遍存在着知识面狭窄,联系实际不紧密的问题,原有从业人员知识老化,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因此,从事农业信息化管理和开发、运维、农产品电商服务等方面的人才缺口较大。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来看,在农村地区,还有近5%的行政村没有通网络宽带,特别是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互联网终端服务的发展速度相当缓慢,利用互联网进行农业信息传播在大多数农村家庭无法实现,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和提升。

2.3 缺乏农业信息化实用技术

虽然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逐步获得社会共识,但是无论是农业信息化建设还是相关科学研究多偏重概念,导致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融合度低。农业信息化体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受到当前行业各部门之间的话语权争夺和利益分配机制制约,信息传输的“三网融合”推进缓慢;信息服务站点的长效运行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持续化的服务更多是依赖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投入,自我独立发展能力不强;农业信息资源分散,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机制亟待建立。

3 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3.1 农技信息服务进一步提升

通过采集和整理农业信息资源,促进信息资源的标准化运作,进一步提升农技信息服务水平。围绕湖北省的农业生产特色,建立农业信息资源采集标准、网络交换标准、业务应用标准。在农业信息标准支持下,建设省市各级耕地资源空间数据库,并通过农业信息服务云平台向社会发布,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农业部门服务职能在区域中的本地化、实用化。在此基础上,利用农技服务信息化,实现农村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出率。

3.2 农业电子商务广泛推进

通过互联网+农产品销售,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提升农业经营效率。选择支持一批农业生产稳定、有特色的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与优势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对接或直接面向终端用户营销,减少流通环节损耗、实现生产与消费透明、双向互惠共赢。通过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的信息化改造,促进农业生产与农产品销售的一体化。鼓励农产品经营主体走进城市社区、建立微商网络,通过建立社区微商规范,保证各类农产品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平交易,促进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3.3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利用现有生产环境与优质农产品认证,规范农产品生产档案,实施对经营主体的备案管理制度,建设统一的农产品追溯标识和网络化标识查验数据库,构建覆盖农产品生产、收购、产后处理、储藏、运输和消费者查询等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农产品物联网监管中心,推进乡镇农资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管,农村用户对相关信息的无线和有线网络查询,为农资打假、投诉举报、信用查询、消费指导服务。同时增强政府部门对农资监督执法工作信息管理和分析决策能力。

4 总结

我们相信,承接当前的发展势头和基础信息设施的完善,农业和农村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会得到重新审视,我国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在深度和广度2方面都会获得更大发展。

摘要: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和显著标志,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湖北省农业产业为调研对象,详细描述了现阶段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通过剖析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产品电商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小餐厅下一篇:Ⅱ型安全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