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审计与会计报表

2025-01-20

所得税审计与会计报表(精选9篇)

所得税审计与会计报表 篇1

1 新、旧会计准则中合并财务报表规定内容的不同

1.1 取消了比例合并法

对比例合并法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企业会计制度》第158条中有关合并报表的相关规定中。《企业会计制度》第158条规定, 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应当将合营企业合并在内, 并按照比例合并法予以合并。在新准则中, 考虑到控制实质上意味着只有一方能够对另一方实施控制, 而在联合控制主体中, 难找按合同约定同受两方或多方控制的合营企业不完全符合以上对控制的定义, 因为母公司方面实际上是控制不了的, 如果合并到母公司报表中的话并不具有实际上的意义, 因此在新准则中取消了合并比例法的运用, 而是规定对合营企业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

1.2 增加了合并财务报表的种类

在《暂行规定》中, 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损益表、合并财务状况变动表和合并利润分配表四个部分;而在新准则中规定, 合并财务报表的种类不仅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和合并利润分配表, 而且还包括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和附注三个部分.其中对合并现金流量表编制的规范, 及时有效地填补了现行实务当中的理论空白。

1.3 少数股东权益的列报

我国《暂行规定》中指出: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中不属于母公司拥有的数额, 应当作少数股东权益,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之前单列一类, 以总额反映, 在合并利润表中作净利润之前的扣减项目。而按照新准则第13条规定, 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的份额, 应当作为非控制权益。非控制权益应当以子公司资产负债表日的股本结构为基础确定,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以“非控制权益”项目单独列示。此外, 子公司当期净损益中属于非控制权益的份额, 应当以子公司资产负债表日的股本结构为基础确定, 在合并利润表“净利润”项目下以“非控制权益损益”项目列示。

1.4 新会计准则做出的其它方面的改进

新旧准则对合并范围的规定基本一致。但是, 在新准则中进一步强调了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的基本理念, 这种控制是实际意义上的控制, 而不是仅仅法律形式的控制。

新会计准则对合并范围的具体的规定在以下方面做出了改进:由“权益性资本”为判断依据改为以“表决权”为判断依据, 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强调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 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确定子公司是否应纳入合并范围, 应以“控制”作为判断标准;新会计准则考虑了潜在的表决权因素。新会计准则规定, 在确定能否控制被投资单位时, 应当考虑企业和其他企业持有的被投资单位的当期可转换的可转换公司债卷、当期可执行的认股权证等潜在表决权因素;新会计准则扩大了合并范围。新会计准则要求, 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扩大了合并范围。也就是说小规模子公司、特殊行业子公司、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破产子公司等也要纳入合并范围。这样就使得母公司必须承担所有者权益为负的子公司债务, 并会使一些隐藏的债务暴露, 这可以防止一些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手段。同时将所有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可以更好的反映企业集团的真实业绩;把子公司分为两种:纳入和不纳入。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子公司分为“纳入”和“可以不纳入”, 规定更加明确, 赋予了合并主体更少的判断空间, 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2 合并会计报表中的部分情况下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对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作了比较详细的规范, 但合并报表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比较复杂, 下面将针对此问题作以下探讨。

假定:甲公司为乙公司60%的控股公司, 两公司均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 (递延法或债务法) 计算所得税。甲公司所得税率为20%, 乙公司所得税率为10%, 甲公司和乙公司本期由于内部交易所产生的内部总收益达到了两公司总利润的8%以上。

2.1. 企业集团内部在应收账款采用备抵法

核算坏账损失情况下, 由于存在内部应收账款而产生的未实现收益或费用的相关所得税会计处理:

若甲公司本期应收乙公司500000元账款, 其应收账款按余额5%。计提坏账准备, 本期坏账准备余额为25000元。则期末抵销分录为:借:应付账款500000;贷:应收账款500000.借:坏账准备25000;贷:管理费用25000。

由于甲公司和乙公司分别申报所得税, 且税率不一致, 因而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应按内含内部收益和费用方 (甲公司) 税率计算补充抵销分录:借:所得税5000 (25000x20%) ;贷:合并递延税款5000。

因为甲公司本期存在的内部应收账款多计提了坏账准备25000元, 可视同产生了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因而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应将其转入递延项目。

2.2 企业集团内部持有公司债券所引起的合并会计报表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若本期期初甲公司以2300, 000元价格收购丙公司持有的乙公司发行的五年期一次还本付息公司债券, 该债券票面金额为2000000元, 票面利率为10%, 由乙公司于上年初按面值发行。甲公司对债券溢价采用直线法摊销, 则期末抵销分录为:借:应付债券2400000, 合并价差75000;贷:长期债券投资2475000.借:投资收益175000;贷:财务费用175000.

由于甲公司和乙公司分别申报所得税, 且税率不一致, 甲公司多计了投资收益, 可视同产生了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因此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应按各自的税率计算并补充抵销分录:借:合并递延税款35000 (175000x20%) ;贷:所得税35000.借:所得税17500 (175000x10%) ;贷:合并递延税款17500。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 可在递延税款借 (贷) 项下增列合并递延税款借 (贷) 项, 以反映由于企业集团内部交易未实现收益所产生的所得税时间性差异, 而在合并利润表上只需依照抵销分录对所得税进行相应调整即可。

结语

整体来说, 新会计准则对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规定做出了很大改进, 并对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作了比较详细的规范, 对企业合并会计报表中的所得税的处理进行了更为具体详尽的规范。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我国会计体系进一步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 进一步规范了我国的会计实务, 遏制某些公司出于利润操纵的动机而不将某些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提高了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

所得税审计与会计报表 篇2

会计报表审计是指民间审计组织接受财产所有人委托对客户会计报表的真实性、正确性以及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进行的审计。从多年来会计报表审计的情况来看,有些注册会计师往往因为经验不足,未能掌握审计疑点的查证技巧,收集不到有力的审计证据,而签发了不恰当意见的审计报告,使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上当受骗,。特别是近年来少数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的错报甚至虚假,不仅使许多投资者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使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受到严重损害。因此,掌握审计疑点的查证技巧,并进行深入的追查排除,收集有力的证据,证明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审计疑点的特性

(一)内容的不真实性

这是审计疑点最基本的特征。注册会计师要发现被审单位的审计疑点,主要是根据企业经济活动的特点、业务范围、某项特定的经济业务内容和大宗业务供销货渠道等,检查会计资料中有无异常的数字、时间、地点,往来单位、业务内容及科目对应关系。

(二)手段的隐秘性

隐秘是审计疑点固有的特征,审计疑点不可能一目了然地暴露在会计资料上,特别是一些经营思想不正、法纪观念淡薄的人,更是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其作弊手段非常隐秘。这就需要有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去挖掘、去发现。

(三)形式的多样性

由于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加之作弊动机的不同性,导致了审计疑点的多样性。如有的伪造、变造会计凭证;有的利用往来账户挪用、盗窃企业资财;有的利用“材料成本差异”、“库存产品成本”、“待摊费用”以及往来账户等任意调节损益;有的隐瞒收入不入账;有的伪造合同虚构销售等。

(四)结果的不确定性

审计疑点仅仅是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各种可疑迹象,并不确定真有问题。有些审计疑点经过查证可以排除,而有些在查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疑点,需进一步跟踪追查才能确定。

二、发现审计疑点的技巧

审计疑点的发现不仅要求注册会计师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熟悉被审单位的主要业务流程和主要成本费用项目开支范围等,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职业道德。

(一)通过“询问”来发现

可采用个别询问、多人座谈、一问一答或由被询问人员填表回答所列问题等方法来了解情况、发现疑点。如通过管理层对单位基本情况的介绍,往来客户、广大职工对企业及相关人员的评价等,了解被审单位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而了解其在管理上哪些方面是薄弱环节,哪些方面容易出现问题,从中发现一些可疑迹象或初步线索。

(二)通过“观察”来发现

通过对被审单位提供的书面资料的查看和对某些重要场地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对被审单位主要或大额费用开支项目进行审计时,不仅要看该费用开支是否与本单位业务密切相关,而且要仔细辨别该费用发票的来源渠道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虚开发票报账套取现金的现象,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在审计时要仔细甄别。

(三)通过“分析性复核”来发现

复核分析就是通过分析和比较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或计算相关的比率,以确定审计重点、获取审计证据,发现意外差异和漏洞,发现潜在的不合法和不合规的问题。如对企业库存产品审计时,就要计算分析库存产品单位成本是否高于售价,有无为了编造虚假利润,故意低价结转销售成本,使库存产品成本增大的现象。

(四)运用“逻辑推理”来发现

逻辑推理就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资料,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推测和判断被审单位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有的被审单位为了套取现金,虚列工程项目进行报账,可所附的工程决算因为是虚构的而不切合本单位实际,经过细致的分析推理,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

三、审计疑点的查证技巧

注册会计师对已经发现或捕捉到的审计疑点,可以运用以下技巧作进一步的查证。

(一)采用“追踪溯源法”追踪查证

根据已发现的审计疑点顺藤摸瓜、追寻源头,顺着经济活动的运行轨迹进行查证,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审计中发现可能用假票报账的情况时,就需要首先鉴别发票本身的真假,追查发票的来源渠道,出票单位是否真实存在,再向经办人作进一步的调查取证,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采用“逻辑推理法”推断查证

根据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推断,以确认审计结论的合理性。如根据逻辑关系推断一项费用的支出是否建立在相应的业务基础之上。

(三)采用“观察询问法”查证落实

通过观察询问进一步查证落实审计疑点是否存在。如采用面询或函询可查证被审单位往来业务的真实性。

(四)采用“实物盘点法”核对账实

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实彻底查证。如对现金的突击盘点可发现挪用公款以及现金空亏掩盖的其他问题。

(五)采用“鉴别测定法”去伪存真

对一些审计人员无法鉴定的疑点,如发现数字有涂改痕迹或存在被他人模仿签字的可能时,可请专业人员进行鉴定,从而证明问题存在与否。

四、审计疑点的排除办法

审计疑点的排除是指根据查证结果确定审计疑点的性质,并对其进行纠正处理的方法。对于任何审计疑点,只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有或者没有问题,都应适时排除。排除审计疑点的办法可分为:

(一)正面排除法

正面排除是指通过对审计疑点的查证,获取了足够多的证据,证明在经济活动和会计资料中发现的审计疑点是由正常原因引起的,并非真有问题,应予以否定。

(二)反面排除法

反面排除是指通过对审计疑点的查证,获取了足够多的证据,证明在经济活动和会计资料中发现的审计疑点是由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是确实存在的问题。对这类审计疑点,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纠正。另外,还要注意在排除疑点的同时,可能会发现新的更大的疑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查证核实,以避免错报的风险。

所得税审计与会计报表 篇3

关键词:会计报表,审计,实现程序,实现方式,操作

会计报表审计程序按其目的不同可分为内部控制程序、符合性测试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程序。由于每一种审计程序均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来组织实施, 因此, 为完成各类审计程序所采用的不同方式之间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审计程序模式。从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来看, 在规范其审计程序与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难点, 我国合并会计报表审计的实务操作还处在探索阶段, 应进行深入探讨。

1 会计报表审计程序及其实现方式

1.1 内部控制程序及其实现方式

在会计报表审计中, 审计人员为了确认会计报表可能发生的潜在重要错报的种类, 核定影响重要错报风险的因素, 应设计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审计程序, 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通过结构要素了解内部控制。二是通过业务循环了解内部控制。三是通过账项控制了解内部控制。三种方式各有特点:第一种方式不仅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了解比较充分, 而且能将对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价相结合。第二种方式能使审计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各业务循环的关键控制点上, 提高审计程序的效率, 也便于审计人员在以后的审计程序中按不同的业务循环采取不同的审计策略。这种方式对控制程序了解得比较充分, 而对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则容易忽略。第三种方式由于是围绕会计报表中每一项目所包含的会计认定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状况, 这种方式相对来讲比较简单明了, 易于操作。但由于内部控制中许多控制点会同时涉及若干会计报表项目, 这种方式容易引起工作重复、效率低下等问题。

1.2 符合性测试程序及其实现方式

符合性测试是在了解内部控制程序之后的可供选择的程序。审计人员在了解内部控制后, 只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执行符合性测试, 并且只有当信赖内部控制而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大于符合性测试的工作量时, 符合性测试才是必要和经济的。

审计人员在执行符合性测试程序时, 按交易种类的有关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 即按照业务循环组织符合性测试工作, 一般被称为“符合性测试的业务循环法”;按照有关账项及其相关的控制安排符合性测试, 即按照会计报表中每一项目涉及的相关控制点进行符合性测试, 一般被称为“符合性测试的分项法”。

符合性测试采取哪一种方式应该由了解内部控制的不同方式来决定。如果采用第一种方式, 由于控制环境、会计系统一般是针对整个企业而很少直接涉及某一具体的会计认定, 所以对这两个要素的了解测试, 一般是把它们作为两个系统来进行, 而对于控制程序, 符合性测试的方法则取决于审计人员对其了解和描述的方式。至于了解内部控制的第二、第三种方式, 符合性测试的方式应该与之相匹配, 即:如果对内部控制按业务循环了解, 则符合性测试也应按业务循环来组织实施;如果对内部控制按账项控制了解, 则符合性测试也应该按“分项法”来组织实施。

1.3 实质性测试程序及其实现方式

实质性测试又称数据真实性测试。这种测试主要是通过对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交易、事项的检查来判断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公允。实质性测试程序既可按业务循环“分块”来组织进行, 也可按会计报表项目“分项”来组织进行。实质性测试如果是按业务循环“分块”来组织进行亦被称为“实质性测试的业务循环法”。实质性测试程序如果是按照会计报表项目“分项”来组织进行, 这种方法也被叫做“实质性测试的分项法”。

实质性测试的两种方式也各有特点:实质性测试按业务循环组织进行的优点是, 便于审计人员的合理分工, 将特定业务循环所涉及的会计报表项目分配给一个或数个审计人员, 使其能够对不同会计报表项目进行交叉复核, 可提高审计的效率与效果;而实质性测试按分项法组织进行, 与多数被审计单位账户设置体系及会计表格相吻合, 所以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 但这种方式容易割裂经济业务的内在联系, 而这些不同的、有联系的会计项目的审计, 在实质性测试的方式下往往由不同的审计人员来完成。

2 合并会计报表审计计划的制订和审计程序的实施

2.1 制订审计计划

在制订审计计划时, 应当对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相关事项进行调查, 与客户进行沟通。主要包括: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范围;集团内公司间的股权关系;集团内公司交易的频率、性质及规模;母公司和子公司会计核算组织形式和会计政策;母公司和子公司适用的相关财务会计法规;子公司的行业性质及特殊的会计政策和税收政策;其他重要事项。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是指母公司应将其直接控制、间接控制、直接和间接控制。共同控制以及达到实质上控制的所有境内外子公司都应纳入合并范围。但已关停并转或已宣告破产等子公司可以不纳入合并范围。集团内公司股权关系是指集团内公司之间直接控制关系、间接控制关系、直接和间接控制关系以及共同控制关系, 尤其应注意的是集团内公司之间是否存在交叉控股、托管、承包等关系。如果存在, 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作特殊考虑。集团内公司之间交易的频率、性质及规模将会影响合并抵消分录的调整。另外, 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母公司应统一母、子公司会计政策。如果政策不一致时, 母公司应对子公司政策作相应合理的调整, 以利于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在制订审计计划时, 应重点考虑:审计范围、重点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审计风险及重要性水平的评估、公司的审计策略、审计小组的组成和人员分工及其组织协调等因素。

2.2 实施审计程序

所得税审计与会计报表 篇4

2.审计单位债权明细表,主要包括对方单位名称、地址、邮编、联系人、发生日期、账面余额等。

3.山西公司注册存货盘点表、固定资产盘点表(按账面余额)及科目明细表,其中往来账款分别按三位法人代表任职期间列示。

4.企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国税、地税)组织机构代码证等有关证件的复印件。

5.企业章程、财务制度、董事会决议复印件。

6.历年审计报告、评估报告、验资报告、原始入资有关凭证复印件。

7.被审计单位有关法律诉讼的说明(事件原因、时间、诉讼单位、标底金额、上诉法院、是否结案等)。

8.各有关减名税批准文件复印件,

备考资料

9.清产核资明细表。

10.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证、车辆行驶证、国有资产登记证等有关产权证明文件复印件。

11.借款合同、抵押合同、担保合同、房租协议主要经济业务等有关合同协议复印件。

12.出库未入账明细表及相关出库单;入库未入账明细表及相关订货合同、入库单。

13.投资协议、被投资单位名称、投资金额、投资比例、被投资方审计报告及报表(截至审计

基准日的审计期限内的各年报表)。

14.山西会计服务提供关联方名称的清单。

15.声明有无分支机构。

16.被审计单位账外有关资料。

17.有关法律诉讼文件、或有资产、或有负债情况。

所得税审计与会计报表 篇5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会计信息

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证券市场主体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很多上市公司为了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在会计报表编制中弄虚作假,造成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所以在实际情况中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的审计工作,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审计质量。

一、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

造成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虚假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要经过很多的市场主体,要有效防止上司公司中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就需要对虚假信息出现的源头进行控制,对上市公司进行严格的治理。但是在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还没有完善的制约机制,主要是因为在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的财务、资产等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楚,很多决策权都掌握在控股股东的手中,很容易发生操纵股市和内幕交易。在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中,上市公司、公司控股股东以及会计事务所共同组成了一个独立的审计体系,会计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但是在审计的运行过程中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兼任公司的管理层,他们委托会计事务所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督,破坏了原来的独立审计体系,造成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会计事务所两者勾结,为了自身的利益,在上市公司的虚假会计信息的传播中不能做到有效的监督检查,造成会计报告审计的无效性。

2.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存在滞后性

在我国的企业运行中,注册会计师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现在已经建立了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工作效率对提高审计行业的水平有很大的作用。一方面,在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程中已经有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等一系列的规定,但是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会存在很多的新情况和新业务,对这些工作内容没有严格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处理的过程中就要按照自己的理解处理,从而对审计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在工作过程中的处罚较轻,我国现行的法律建设中对注册会计师的一些违规行为,例如,注册会计师帮助上市公司做假账,提供虚假的会计审计报告等行为的惩罚力度较小,造成了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丢弃职业道德,使他们不断造假。

二、解决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中出现问题的有效方法

1.在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之间建立新的雇佣关系

建立一个独立的组织机构,负责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工作。这个独立的机构可以挂靠在注册会计师协会,上市公司将审计费用交给独立机构,独立机构再找会计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这样会计事务所获取报酬的途径就从上市公司转化到独立的中介机构。上市公司在注册会计师进行会计报告审计的过程中只要提供相应的各种报表资料就可以了,注册会计师不需要对上市公司负责,只对中介机构负责。

2.规范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在上市公司中往往存在的就是“一股独大”的问题,对会计报告审计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对上市公司中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调整,对公司控股结构进行优化,逐渐分化大股东的股权,让股权持有者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在董事会内部要建立严格的约束机制,将上市公司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分开,在上市公司中形成独立的审计关系,在会计报表的审计中就能以公正、客观的视角进行审计,从而规范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3.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力度

在当前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过程中往往出现的质量问题很多是由于注册会计师本身的问题引发的,所以要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有严格的规定。国家的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新的审计准则,对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认证和工作责任都应该进行相应的明确。由于是针对当前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使他们认识到虚假审计报告的出现不仅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严重的是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这样就促使注册会计师在工作过程中不敢为了自己的利益制造假的会计报表审计报告,对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很大的帮助。

4.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人员主要是对注册会计师而言,很多注册会计师在工作中存在责任心不强、工作不仔细等问题,所以要提高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就需要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一方面在注册会计师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他们的后续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完善各项法规建设,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进行全面的规范,使他们在审计工作中能受到一定的道德约束,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三、结论

在上市公司的运行中,会计报表审计信息失真会损害市场主体的利益,同时也对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要分析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杨平波: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 2008(09).

[2]胡桂兰 杨怀元:加强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的对策[J].山西财税,2009(10).

医院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与对策 篇6

会计报表工作是对会计统计的最终核算进行归纳和总结, 医院的会计报表工作对于反馈医院这一段时期财务经营和管理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能够为医院进一步改善相关管理制度和主管机关的评价事业提高有效的信息基础。加强对会计报表审计的风险评估有利于降低会计报表审计的错误率, 有效提高医院会计报表审计的工作效率, 同时还能够促进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二、医院进行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的意义

1.符合新医改的要求

一方面, 随着新医改的全面深化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都将 “以药补医”, 但是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政策投资却没有大幅度的增加, 这使得医疗事业的发展收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缓解医院投资不足, 收入降低等状况, 部门地方医院甚至出现了利用作假等手段骗取政府补助的情况。另一方面, 医院实施的等级评审制度将会导致管理人员徇私舞弊现象严重, 不利于实现医院内部的公平与公正[1]。医院的等级评审与医院人员的切身利益和医院的长远发展都有直接的关联, 如何利用等级评审制度为医院谋取更好的发展, 是医院管理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而部分医院的管理人员为了获取更多的自身利益和促进医院的发展, 有可能通过在会计报表中做假账等形式来获取更高的等级评审。加强对医院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能够加强对会计报表的审计, 防止系列的问题的发生。同时, 新医改对医院会计报表的质量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的提高, 要求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医院的所有收支都将纳入在预算管理范围内, 而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则需要计提折旧或者摊销。新医改对医院会计报表审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要求医院审计部门相关人员加强对医院会计报表审计的风险评估, 确定审计重点项目, 降低审计风险。

2.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是保证医院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重要手段

第一, 医院的会计抱抱工作内容广泛, 包括医院众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业务。在众多的财务信息中, 审计人员如若想要在最短时间找出重点审计项目,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就需要合理运用风险评估手段[2]。第二, 我国医院关于审计工作的现状是, 审计任务较多而审计资源较少, 二者之间产生的矛盾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审计任务的越来越多, 审计人员必须学会在审计工作中准确抓住重点, 这也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恰当运用风险评估方法。

三、加强医院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的对策

第一, 保证医院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审计部门属于医院的内部控制部门, 要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加强会计报表审计的风险评估必须要严格规范医院的审计程序, 并且加紧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 使审计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地位得到重视, 并保证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和审计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能够有效提高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当然, 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只有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 能够与时俱进, 不断扩充新的审计及风险评估知识, 并不断增强审计风险意识, 才能够切实做好审计风险评估工作, 促进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第二, 审计人员必须要获取更加有力的审计证据。为了更好的实行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 确定审计重点, 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应该适当的拓展审计的发展, 进一步挖掘审计深度, 以便获取更加有力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在工作中, 应该尽量将审计程序复杂化或者多样化, 使医院的管理人员难以预料到审计人员的审计程序, 避免管理人员利用期间的审计漏洞而进行各种违规作假行为。此外, 审计人员工作时也可尽量使某些审计程序避开管理人员, 并充分利用医院内部的审计线索, 获取有力的审计证据。

第三, 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是树立良好工作作风的基础, 审计人员是医院内部控制人员, 其工作的公正性直接关系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对医院的管理和经营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要重视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与其他部门的职业道德素质略有不同, 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除了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法以外, 还要求其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坚持抱有怀疑的工作态度, 对任何财务信息都要予以重视, 对会计报表进行认真审计, 防止报表中出现任何虚假信息。

第四, 医院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需要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与评估, 准确找出审计的重点[3]。审计风险评估需要根据审计风险的要素类型进行详细区分, 不同的审计风险要素在不同的会计报表中的风险表现高低程度不同, 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根据不同的风险要素进行风险评估, 并找出审计的重点和审计重点的相关方面。

第五, 审计风险评估要抓重点, 尤其重视审计风险总体评估较高的项目。对于审计风险总体评估较高的项目, 审计人员要尤其重视, 要求审计部门增加对该项目的分配时间, 并分配经验更加丰富的专业审计人员, 使审计人员与专家人员共同对该项目进行分析和调查。

四、结语

综上所诉, 医院进行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是新医改的要求, 对于提高医院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 找出审计重点有着重要的作用。医院加强会计报表审计工作风险评估的具体对策有保证医院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相对独立性、获取更加有力的审计证据、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根据风险要素进行审计风险评估以及重视审计风险总体评估较高的项目等。

摘要:加强医院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有利于提高医院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效率, 也是促进医院更好发展的前提。文章就医院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的意义和对策等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希望对医院的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医院,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对策

参考文献

[1]徐东升.浅议医院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与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 2012, (6) :44-47.

[2]崔学刚.我国医院会计改革:内容、成效与问题——兼论对政府会计改革的启示[J].会计与经济研究, 2015, (2) :25-39.

合并报表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篇7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 也需要从合并的角度考虑暂时性差异以及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在某些情况下, 对于个别财务报表中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需要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进行调整。

一、合并报表中已内部损益时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的第九个问题中规定:“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导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在所属纳税主体的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的,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同时调整合并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因此, 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应按照合并报表的编制原则, 将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予以抵销。对于所涉及的资产负债项目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价值与其在所属的企业个别资产负债表中的价值会不同, 并进而可能产生与有关资产、负债所属个别纳税主体计税基础的不同, 从合并财务报表作为一个完整经济主体的角度, 应当确认该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例如:甲公司拥有乙公司70%表决权股份, 能够控制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2009年9月甲公司以1 000万元将产品一批销售给乙公司, 该批产品在甲公司的生产成本为800万元。至2009年12月31日, 乙公司尚未对外销售该批产品。假定涉及商品未发生减值, 甲、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 且在未来期间预计不会发生改变。税法规定, 企业的存货以历史成本作为计税基础。

甲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对于与乙公司发生的内部交易应进行以下抵销处理:

借:营业收入10 000 000

贷:营业成本8 000 000

存货2 000 000

经过上述抵销后, 该项内部交易中涉及的存货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体现的价值为800万元, 即在未发生减值的情况下, 为出售方的成本, 其计税基础为1 000万元, 两者之间产生了2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该暂时性差异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在乙公司并未确认, 为此,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进行以下处理: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00 000

贷:所得税费用500 000

二、在合并报表中, 未实现内部交易所产生的资产发生减值时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在合并报表中抵销了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后, 如果购入资产的一方资产发生减值, 其涉及的所得税应分以下三种情况处理:

第一种:抵销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后的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

第二种:抵销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后的资产账面价值等于其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

第三种:抵销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后的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

例如:甲公司持有乙公司60%股权, 并能对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实施控制。2009年, 甲公司出售其固定资产给乙公司, 出售价为1 000万元 (不考虑除所得税外的税收因素) , 销售成本800万元。假定所得税税率为25%,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转回时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予以抵扣, 假设不考虑折旧。

下面分别就三种情况下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进行分析 (以万元为单位) 。

第一种情况下:

2009年末, 该固定资产可变现净值为900万元, 乙公司计提减值准备100万元。

(1) 乙公司个别财务报表

固定资产成本:1 000万元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00万元 (1 000-900) 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 (100*25%)

(2) 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抵销内部交易:

借:营业收入10 000 000贷:营业成本8 000 000固定资产2 000 000

合并报表的固定资产成本:800万元

固定资产可变现价值:900万元

抵销资产减值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 000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1 000 000借:所得税费用250 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50 000根据合并报表重新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00 000

贷:所得税费用500 000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800万元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1 000万元暂时性差异:20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50万元

第二种情况下:

2009年末, 该固定资产可变现净值为800万元, 乙公司计提减值准备200万元。

(1) 乙公司个别财务报表

固定资产成本:1 000万元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万元 (1 000-800)

递延所得税资产:50万元 (200×25%)

(2) 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

抵销内部交易:

借:营业收入10 000 000

贷:营业成本8 000 000固定资产2 000 000

合并报表的固定资产成本:800万元

固定资产可变现价值:800万元

抵销资产减值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 000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2 000 000借:所得税费用500 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500 000根据合并报表重新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00 000

贷:所得税费用500 000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800万元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1 000万元暂时性差异:20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50万元

第三种情况下:

2009年末, 该固定资产可变现净值为700万元, 乙公司计提减值准备300万元。

(1) 乙公司个别财务报表

固定资产成本:1 000万元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00万元 (1 000-700)

递延所得税资产:75万元 (300×25%)

(2) 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

抵销内部交易:

借:营业收入10 000 000

贷:营业成本8 000 000

固定资产2 000 000抵销资产减值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 000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3 000 000借:所得税费用750 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750 000

根据合并报表重新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及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资产减值损失1 000 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 000 000借:递延所得税资产750 000

贷:所得税费用750 000

合并报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仍为75万元 (与乙公司一致) 。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700万元

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1 000万元

暂时性差异:30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75万元

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不会因合并报表而改变, 仍为1 000万元。

三、合并报表中与应收款项相关项目抵销后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1. 不考虑应收款项减值情况的处理

应收款项相关项目抵销后不需确认递延所得税, 未来收回应收款项或支付应付款项时不涉及所得税问题。

2. 考虑应收款项减值情况的处理

个别报表:计提减值、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合并报表:内部往来抵销、减值抵销、冲回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如:集团内, 甲子公司应收乙子公司的应收账款为200万元, 期末甲子公司按10%计提了坏账准备, 所得税税率为25%。

所得税的合并处理主要是正确确认合并递延所得税资产 (负债) 。该项业务中, 甲子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180万元, 而其计税基础为200万元, 因此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万元, 其会计处理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200 000

贷:坏账准备200 000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0 000

贷:所得税费用50 000

对于该项业务, 乙子公司认定的应付账款的账面价值等于其计税基础200万元, 无暂时性差异。然而从集团看来, 甲乙公司相互之间的应收应付款项200万元以及相应计提的坏账准备20万元在合并过程中已经抵销, 故相应的递延所得税也应予以抵销, 合并抵销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2 000 000

贷:应收账款2 000 000借:坏账准备200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200 000借:所得税费用50 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50 000

四、与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除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以外, 对于某些特殊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 其计税基础的确定应遵从税法规定, 如企业合并过程中取得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1) 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中取得有关资产、负债一般维持原账面价值不变, 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 不考虑差异。

(2) 非同一控制吸收合并, 合并中取得的有关资产、负债按其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确认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 被合并方原股东视为资产处置, 如果被合并方原股东享受了免税条件, 合并资产计税基础为原账面价值, 产生暂时性差异。

(3) 非同一控制的控股合并, 合并报表中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与作为独立纳税主体的子公司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差异, 产生暂时性差异。由于会计与税收法规对企业合并的划分标准不同, 处理原则不同, 某些情况下, 会造成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有关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

企业合并发生后, 购买方对于在合并前本企业已经存在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未弥补亏损等, 可能因为企业合并后预计很可能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从而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不应为企业合并的组成部分, 不影响企业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商誉或因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应计入合并当期损益的部分。

所得税审计与会计报表 篇8

(一)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的第二部分“会计处理方法”中规定, “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由于计算口径或计算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可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X号———所得税会计》指出,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纳税影响会计法在税率变动和开征新税种情况下具体运用时, 又可以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目前, 我国以及大多数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 即将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予以调整。在采用应付税款法下, 按照当期计算的所得税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因而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可以不考虑所得税处理的会计处理。但是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 当母公司或子公司发生内部交易时, 所产生的内部收益对于整个集团而言并未实现, 但内部交易中受益方已将其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的组成部分计提了所得税, 并反映在各自的会计报表之中。一般而言, 这种整个集团公司未实现内部损益影响会计利润, 进而影响应纳税所得额, 应记为一种时间性差异。

(二) 企业集团所得税的纳税方式

企业集团的所得税有两种纳税方式:一是由企业集团向税务机构提交合并纳税申报表, 即按企业集团合并应税所得申报纳税 (简称“合并纳税”) ;二是由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分别申报纳税 (简称“分别纳税”) 。各公司的所得税计算是以各自为独立经济实体实现的计税收益计算, 而合并财务报表的计税收益仅为母子公司集团对外营业活动而产生的收益, 由此产生了合并报表中的所得税处理。

(三) 合并报表理论

目前, 国际上编制合并报表有三种不同的观念:所有者观、主体观、母公司观。所有者观合并理念主要是把按母公司实际拥有的股权比例合并子公司的所有收益, 包括母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及未实现利润也按母公司的持股比例消除。因此合并利润表中, 利润=母公司对子公司股权投资收益前已实现利润+ (子公司利润-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 ×母公司持股比例。在主体观的合并理念下, 将子公司全部的收入、费用、净收益予以合并, 母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及未实现利润全部予以消除。即合并利润表中, 利润=母公司对子公司股权投资收益前利润+子公司实现的利润-集团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在母公司观的合并理念下, 合并会计报表将对子公司的收益、费用完全合并, 对于企业内部顺流交易形成未实现的利润也按全部消除方法处理, 而对于逆流交易形成未实现的利润则按所持比例消除。在合并利润表中利润=母公司对子公司股权投资收益前利润+子公司实现的利润-集团内部顺流交易未实现利润-集团内部逆流交易未实现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

从上述三种合并理念对合并利润表的影响看, 对合并后的利润是不同的。从而对企业合并纳税的应纳税所得税的计算基础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四) 企业集团内部交易方式

企业集团内部交易方式可以分为三类:顺销, 逆销, 平销。所谓“顺销”就是对母公司向子公司销售的称呼。在顺销时, 母公司的净收益包括了内部存货交易所产生的期末存货中的未实现利润, 但子公司的净收益不受影响, 因为少数股东只在子公司的净收益中拥有其权益。所谓“逆销”就是子公司向母公司销货的称呼。在逆销时, 子公司的净收益包括了内部交易所产生期末资产的未实现利润。但母公司的净收益不受影响。由于少数股东只在子公司的净收益中拥有其权益, 因此, 如果子公司的净收益中包括了未实现利润, 将会影响少数股权收益的计算。当子公司的净收益因包含未实现的利润而被高估时, 少数股权收益的计算应基于子公司实现的净收益。子公司实现的净收益是调整逆销的为实现利润后期报告的净收益。平销就是子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在主体理论下内部交易及未实现利润采用100%抵消;在所有者利润采用股权比例抵消;在母公司观的合并理念下, 合并会计报表将对子公司的收益、费用完全合并, 对于企业内部顺流交易形成未实现的利润也按全部消除方法处理, 而对于逆流交易形成未实现的利润则按所持比例消除。在合并利润表中利润=母公司对子公司股权投资收益前利润+子公司实现的利润-集团内部顺流交易未实现利润-集团内部逆流交易未实现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我国的合并报表理论是母公司理论和所有者理论的结合, 对内部交易及未实现损益采用100%抵消, 所以在我国不用考虑交易方式的影响。

二、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中所得税会计

合并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集团会计信息的载体, 是在母、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的基础上, 通过抵消母公司和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经济业务对个别会计报表的影响而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目前, 我国以及大多数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 即将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予以调整。在采用应付税款法下, 按照当期计算的所得税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因而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可以不考虑所得税处理的会计处理。但是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 当母公司或子公司发生内部交易时, 其所产生的内部收益或费用对于整个集团而言并未实现, 但内部交易中双方已将其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的组成部分进行调整, 并反映在各自的会计报表之中。因此本文就针对纳税影响会计法下分别纳税时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中的所得税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一) 内部交易存货中包含未实现损益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集团内部交易时, 销售方以高于或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存货, 且购货方本期内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期末存货 (含销售方的销售毛利即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时, 销售方根据收入确认条件将集团内部销售作为收入确认并计算毛利及所得税;但《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规定, 该交易从企业集团整体来看内部销售商品形成期末存货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企业内部物资调拨活动, 既不会实现利润, 也不会增加商品的价值, 本期内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期末存货 (含销售方的销售毛利即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时, 从集团公司整体角度, 销售方个别报表多确认销售利润, 多确认所得税。因此母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时, 应将销售方未实现集团外的销售利润对集团所得税影响予以抵消递延。只有在购货方对外销售时才确认为企业集团收入并计算销售利润。因而在合并报表中应将内部交易的未实现损益作为应纳税时间差异处理产生影响递延税款计算的暂时性差异。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将其递延至该商品对外销售实现利润后再将其转回。

通过上述分析, 交易当期销售方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将销售方纳入所得税并缴纳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对企业集团所得税影响额予以递延。在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情况下, 销售方应将上期销售商品形成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涉及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对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予以抵消, 因存货属流动资产, 在正常情况下上期商品本期应对外销售, 因而在编制所得税会计处理时对上期内部购进的存货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视为在本期实现利润, 将上期销售方递延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对所得税的影响额在本期期初转回。

(二) 内部销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形成未实现利润的所得税处理

企业集团内部销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购买企业作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使用时, 销售企业将高于或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损益并单独计算所得税, 而购买企业以支付的价款 (含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计提折旧费, 从企业集团整体来看, 销售企业确认的损益通过购买企业计提折旧费或摊销无形资产冲回。因此, 在抵消公司间固定资产交易造成的个别会计报表利润合计与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之差是时间性差异的特点, 应将销售企业确认的损益作时间性差异处理, 如销售价款高于账面价值为应纳时间性差异, 销售价款低于账面价值为抵减时间性差异, 采用纳税影响法将其递延至购买企业计提折旧费或摊销无形资产视同内部销售利润实现时转回。

通过上述分析, 交易当期母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将销售企业在单独纳税时多交的企业集团已递延的所得税进行抵消。在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情况下, 由于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仍为购买企业所使用, 首先将期初固定资产净值中未实现内部损益的所得税影响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项目, 将期末固定资产净值中未实现内部损益 (反映截止本期末个别会计报表累计利润的合计数与合并会计报表的累计利润之差) 所得税影响以“递延税款”项目反映在合并会计报表上, 而将本期净增、减的未实现内部损益的所得税影响 (如果本期末发生新的公司间固定资产交易, 未实现内部损益只会由于折旧或转入清理而净减少) 调整合并会计报表的所得税项目。

(三) 内部应收账款中包含的坏账准备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个别报表反映的债权债务从企业集团角度来看, 只是内部资金的调拨转移, 在合并报表中应抵消。期末债权方按应收账款规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并记入管理费用, 从而减少了债权方的利润, 在个别报表中减少了所得税。从集团角度, 债权方因此多确认管理费用, 多冲减利润, 少确认所得税。合并报表是以个别报表为基础计算利润, 在编制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时, 则不仅需要将集团内的应收账款及所计提的坏账准备予以抵消, 而且还需要将由此而确认的“递延税款”借方金额予以抵消。

(四) 集团内部净收益分回利润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我国所得税法规明确规定, 投资企业按权益法计入当期损益的投资收益, 本期并不需要交纳所得税, 而是待以后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利润时再交税。我国关于投资分回股利 (或利润) 的所得税处理, 目前是这样规定的:第一, 投资方从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 如果投资方的企业所得税率低于被投资方的所得税率, 不退还所得税;第二, 如果投资方的企业所得税率高于被投资方的所得税率, 投资方分回的税后利润应按规定补交所得税。

1、不退还所得税的有关处理。

(1) 成本法。投资方对分回的利润不再纳税, 其税前利润总额 (包括分回利润减成本法下增加的投资收益) 高于纳税所得, 这时产生的差异为永久性差异。 (2) 权益法。投资方分回的利润不存在时间性或永久性差异, 因为分回的利润不构成投资方税前利润的组成部分, 因此不再纳税也不构成纳税所得。

2、关于补交所得税处理。

(1) 成本法。投资方收到的分回利润中需补交税款的部分, 既作为投资收益计入会计利润, 又作为应纳税的一部分基数增加应税所得, 因而未产生时间性差异, 更未产生永久性差异。 (2) 权益法。一方面, 投资方按被投资方收益的一定比例确认的投资收益, 按税法规定不能在本期计入纳税所得, 只能在以后收到被投资方分派的利润时再交税, 这就产生了一部分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另一方面, 本期收到的分回利润中有一部分还要按规定在本期补交税款, 这部分需补交税款的分回利润就构成本期纳税所得的一部分, 而由于分回的利润与本期税前利润无关, 是以前曾确认的会计利润, 需补交所得税实际上属于本期转回的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贷项 (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

三、结论

所得税审计与会计报表 篇9

关键词:虚增收入,虚减费用,审计方法

2001年4月16日, 朱镕基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 为该校题写的校训是:“不做假账”。同年10月29日, 朱镕基视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后, 题字是“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遵循准则, 不做假账”。但是由于各种利益的驱使, 做假账问题是屡禁不止,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做假账情况, 以及识别这些假表的审计方法。

一、虚增收入

(一) 做假方法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有的企业因为本年利润不足, 于是将下一年度的收入提前确认;有的企业因为本年利润丰厚, 为了留一手, 于是将本年收入推后到下一年度确认;有的企业根本就是无中生有地确认收入。

(二) 审计方法

对收入进行截止测试。具体审计方法:一是以账簿记录为起点。从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账簿记录查至记账凭证, 检查发票存根与发运凭证, 目的是证实已入账收入是否在同一期间已开具发票并发货, 有无多记收入。二是以销售发票为起点。从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发票存根查至发运凭证与账簿记录, 确定已开具发票的货物是否已发货并于同一会计期间确认收入。三是以发运凭证为起点。从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发运凭证查至发票开具情况与账簿记录, 确定主营业务收入是否已记入恰当的会计期间。

二、费用不入账

(一) 造假方法

有的企业为了虚增收入, 将费用在预付账款上挂账, 而且一挂就是很多年, 其实发票早就收到, 货物早已入库, 就是不入账。

(二) 审计方法

检查长期挂账的预付账款, 审查每一笔预付账款的真实性, 必要时对预付账款进行函证, 以确定其真实性。

三、不计提坏账准备

(一) 造假方法

根据会计谨慎性原则, 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提取坏账准备, 作为资产的抵减项目。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越多, 企业利润就越少, 为了增加企业利润, 有些企业就采用减少应收账款余额的方法, 这样就可以少提坏账准备了, 具体的做法是:虚进一笔收入, 冲减应收账款, 这样就可以少提坏账准备了, 事后, 再将这笔款项冲回, 一增一减, 账面余额还是那么多, 但坏账准备少要计提很多。

(二) 审计方法

审计人员应运用审阅法、复核法来检查企业的“应收账款”账户年末余额和“资产减值损失”账户有关明细账发生额, 检查企业坏账准备金计提的范围和标准是否正确, 有无通过少提或多提坏账准备来调节当期损益的情况;通过审阅“坏账准备”、“资产减值损失”等账户及时核对账户, 来检查企业是否有利用直接转销法或备抵法前后期的不一致来调节当期损益的情况;审核“坏账准备”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及相关原始凭证, 查证有无人为多冲或少冲坏账准备的情况;审核“坏账准备”账户的贷方发生额或相应账户及相关的原始凭证, 查证企业是否存在将收回的、已核销的坏账损失未记入“坏账准备”账户而记入其他账户, 如“应付账款”账户的情况。

四、虚构存货

(一) 造假方法

收入虚增, 得有物流在账面体现。通常的做假方法是将正常的成本少结一点, 把多出来的那一些作为虚增收入的成本, 或直接就其虚增在账面上, 审计盘点时去借点货或直接借个仓库, 开个假仓单应付。

(二) 审计方法

审计人员在对存货监盘的过程中, 要格外小心, 要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着手审计。

存货造假会使某些项目出现异常, 因而审计人员要对存货与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生产成本等项目进行分析性复核, 并对那些异常项目进行追查, 很可能揭示出重大舞弊。常用指标有:存货增长率、存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及存货占总资产的百分比等。另外, 还可以将财务报表与报表附注、财务状况说明书、纳税申报表等相互核对。

五、虚降成本

(一) 造假方法

结转原材料时, 采用适当手法, 比如改变商品名称, 将价格低的原材料先结转, 这样销售成本就可以降低了。

(二) 审计方法

严格审查被审计单位的材料发出方法, 没有合理理由不得更改材料发出核算方法。

六、虚构现金流

(一) 造假方法

现在企业造假的方法越来越高明, 以前很多业内人士说, 什么都可以调, 就是现金流不能调, 其实是错的, 现金流也可以调, 具体的造假方法:采用承兑汇票的方式支付货款, 这样本来负的现金流就变成正的了。

(二) 审计方法

严格审查应付票据, 查看票据的类型, 审查业务发生时的有关原始凭证, 以查证业务的真实性。

七、虚增资产价格

(一) 造假方法

资本性支出时, 让对方把发票开大, 然后多出来的钱转一圈, 用于购买材料来补账面虚增的材料。

(二) 审计方法

被审计单位应当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审计人员应当审查被审计单位的以下制度:

1. 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

预算制度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

2. 授权批准制度

完善的授权批准制度包括:企业的资本性预算只有经过董事会等高层管理机构批准方可生效;所有固定资产的取得和处置均需经企业管理层书面认可。

3. 账簿记录制度

除固定资产总账外, 被审计单位还需设置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和固定资产登记卡, 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均应有充分的原始凭证。

4. 职责分工制度

对固定资产的取得、记录、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 均应明确划分责任, 由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

5. 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分制度

企业应制定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书面标准。

6. 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

固定资产的处置, 包括投资转出、报废、出售等, 均要有一定的申请报批程序。

7. 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

对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 是验证账面各项固定资产是否真实存在、了解固定资产放置地点和使用状况以及发现是否存在未入账固定资产的必要手段。

8. 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制度

固定资产应有严密的维护保养制度, 以防止其因各种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而遭受损失, 并应建立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制度, 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企业本身天然有着追逐利益的冲动, 因此, 造假的动力非常大。这就需要“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治理财务造假, 只有通过严厉的监管以及处罚的方式, 将这种造假的冲动给打压下去, 只有让其付出一个巨额的造假成本才可以有效抑制造假行为。

参考文献

上一篇:防火玻璃幕墙设计下一篇:口腔印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