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测量常用方法(精选5篇)
周期测量常用方法 篇1
在振动测试系统中, 机械设备因制造误差、运动部件之间的间隙、零件间的滚动或摩擦、回转与往复的不平衡力等会引起振动, 这些微小的振动有时能引起其它部件产生共振, 使之被放大成为噪声源, 导致测量信号不准确。为了使获得的数据能够准确的体现被测物体的受力状况, 通常对测得的原始信号进行滤波和傅立叶分析, 使处理后的数据能够减小或消除由机械振动、传感器之间的干扰以及外界环境对传感器的影响所引起的误差,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
1 傅立叶信号分析原理
傅立叶变换是数字信号处理领域的一种重要算法, 其基本原理是:任何连续测量的信号, 都可以表示为不同频率的正弦波或余弦波信号的无限叠加[1]。根据该原理创立的傅立叶变换算法利用直接测量到的原始信号, 以叠加方式来计算该信号中不同正弦波信号的频率、振幅和相位。
对于一个周期振动信号f (t) , 它的周期为T, 角频率Ψ=2π/T, 根据傅立叶基本原理它可分解为
即
将 (1) 式同频率项合并, 可写成如下形式
即
其中, Ancos (nΨt+φn) 为n次谐波, An是n次谐波的振幅, φn是初相位。
2 数字滤波方法原理及应用
数字滤波器的种类很多, 主要可分为有限脉冲 (FIR) 和无限脉冲 (IIR) 数字滤波器。由于周期信号测试系统要求系统稳定性高并且易实现线性相位, 这正是FIR滤波器的突出优点。FIR滤波器的设计方法是建立在对理想滤波器频率特性作某种近似的基础上的, 常用的近似方法为窗函数法。在信号测量系统中, 由机械振动、传感器干扰等原因引起的噪声频率分布较大, 因此本文采用数字滤波实现带通滤波器滤除干扰信号。
2.1 有限脉冲滤波器实现带通滤波原理
设理想带通数字滤波器, 其单位抽样响应为
由于这种数字滤波器模型是非因果的, 物理上不可实现。但是, 如果用窗函数将hd (n) 截短并将截短后的hd (n) 移位, 得h (n) =hd (n-M/2) , 其中n=0, 1, 2, …, M, 则h (n) 是因果的, 且为有限长M+1[2]。
2.2 窗函数滤波法
在窗函数滤波法中窗函数的选取影响着信号的滤波效果。要较好的滤除信号中的干扰信号, 要求窗函数频谱主瓣尽量的窄, 边瓣峰值尽量的小, 使频域的能量能够主要集中在主瓣内。布莱克曼窗的主瓣比汉宁窗、哈明窗、矩形窗都宽, 但其具有最小的边瓣和最大的衰减速度, 可有效克服滤波器频谱中的吉布斯现象, 而由主瓣较宽导致的滤波器频谱过渡带较长可以通过增加阶数M来弥补, 因此本设计采用布莱克曼窗, 其窗函数表达式如下:
N为窗函数的长度。
令h (n) =w (n) hd (n) , 截短后并右移, 则
h (n) 是有线性相位, 且频谱逼近理想带通滤波器的频谱, 这样以有限长h (n) 代替无限长hd (n) 即可实现带通数字滤波器。
3 信号处理方法及采集周期的选择
3.1 机械振动系统测量信号特点
以动平衡测试系统为例, 系统通过测量物体旋转时其本身所受的离心力求得物体自身的的不平衡量。图1为测试系统流程图。测力传感器将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数据采集卡进行采样和A/D转换, 转换后的信号经滤波处理后进行数据运算。
测量信号包括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两部分。其中有用信号为物体在旋转过程中其本身不平衡量产生的离心力。干扰信号是由传感器受外界环境干扰和机械振动产生, 其频率分布在有用信号周围。图2[3]中红色曲线为系统采集的原始信号, 可以看出原始信号中含有较多的干扰信号。信号处理的主要作用是滤除信号中包含的各种干扰信号, 使测量信号能够最大限度的反映测试系统中物体的受力情况。
3.3 信号处理方案
针对傅立叶变换和带通数字滤波器, 本文根据不同使用方法提出了三种信号处理方案。通过对比这三种方案的滤波效果确定一种最优的使用方案。
(1) 首先求多个周期的算术平均值, 然后根据被测物体的转速通过傅立叶变换提取有用信号。该方法能够降低信号中的噪声干扰, 提高信号的信噪比。
(2) 对信号直接进行傅立叶变换。由于傅立叶信号能够消除信号中白噪声的干扰, 因此该方案对于滤除信号中均值为零的干扰有较好的效果。
(3) 对信号进行窗函数带通数字滤波, 再对滤波后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带通滤波器能够滤除被测信号周围的干扰信号, 提取有用信号频率段, 通过傅立叶变化分析有用信号谐波构成, 通过多次谐波叠加还原有用信号。
3.4 采样周期选择的意义及实验结果分析
在测试系统中, 降低信号的采样数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测量效率。以该系统为例, 测量过程中物体的转速为600r/min, 因此被测信号频率为10Hz。若每减少采集数据10周期, 系统效率将提高1s。实验通过采集十组原始数据, 在选择不同信号处理方案和采样周期的情况下分析这十组数据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 在保证数据达到准确性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采集圈数, 缩短数据采集周期, 提高系统的测试效率。
实验通过matlab[3]实现上述三种信号处理方案对系统采集的原始值进行处理。表1为原始信号经过处理后不平衡量的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越小说明系统的稳定性越好。根据工业需求, 该测试系统要达到稳定性要求其测量数据的不平衡量的标准偏差应小于等于0.02。
由表1可见, 无论选取哪种处理方案, 采集圈数越多其标准偏差越小, 系统的稳定性越好。比较这三种方案的实验数据, 方案三处理后的数据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案, 其采集上来的信号首先通过FIR带通滤波器滤除由传感器干扰和机械振动产生的各种信号干扰。当物体转速达到600r/min时, 被测物体的信号为10Hz。然而由于电机旋转时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速度波动以及机械本身存在的偏心导致测量信号的频率在10Hz左右变化。因此, 系统通过带通滤波器滤除波动频率范围以外的频率, 保证准确的获得有用信号。根据系统要求, 通过对电机转速的稳定性与机械偏心的分析, 选取带通滤波器上截至频率wh=2πfh/fs, 下截至频率wh=2πfl/fs, 其中fh=12Hz, fl=8Hz, fs=1 024Hz。滤波后的信号根据傅立叶分析原理分解为多次谐波相叠加, 完整的恢复原始信号。如图2中蓝线为滤波后的信号。
从表1可以看出, 尽管方案三中采集40圈时信号不平衡量的标准偏差最小, 系统稳定性高。但采集16圈时数据的标准偏差同样能够达到工业要求, 且其效率比采集40圈提高了2.4s, 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测试效率。
4 总结
本文通过实验对带通数字滤波器在不同使用方法和采样周期下进行比较, 验证了一种适合于此类周期振动信号的优化方法。从标准偏差可以看出, 随着信号采集圈数的增多, 测试系统越稳定。该方法根据测试系统和被测信号的特点, 成功提取了有用信号, 既保证了测量信号的稳定性又缩短了信号采集的时间, 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大正.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胡广书.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法与实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3]陈怀琛.数字信号处理教程——MATLAB释义与实现.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常用电器测量仪表的检测方法 篇2
直读式仪表按被测量的不同, 可分为电流表 (安培表、毫安表、微安表) 、电压表 (伏特表、毫伏表) 、功率计 (瓦特表) 、电能表 (千瓦时表) 、频率计、电阻表 (欧姆表) 、功率因数表等。按仪表的工作原理可分为磁电式、电磁式、电动式等。按电流的种类可分为直流仪表、交流仪表和交直流两用仪表。在仪表的面板上, 通常都标有仪表的形式、准确度等级、电流种类、绝缘耐压强度和放置方式等符号。
电气测量指示仪表, 有时也称模拟式仪表。在这类仪表中, 被测量表现为电磁能量而作用到它的机构上, 并驱使仪表的可动部分产生机械位移来模拟被测量的大小, 即指示被测量的大小。在电气测量中广泛使用的指针式 (或光指示) 直读电工仪表, 大部分属于此类。
按其工作原理进行分类, 可将电气测量仪表分为磁电系、电磁系、电动系、静电系及感应系等。还可以按照被测量的种类 (适用电流种类) 、准确度、对外磁场的防御能力、适用温度及湿度和用途等进行分类。
电压表。电压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压, 以发现断路和短路之处。测量时, 将正表笔 (+) 接测量点, 负表笔 (-) 接地, 使电压表并联于电路中, 并设置正确的量程。当测量诊断插头的电压时, 应使用维修专用插口;测量很狭小的插头时, 可在正表笔 (+) 上绕一段细线。
电流表。电流表用于检查发电机输出、起动机电流以及电路中的暗电流 (指点火开关断开时电路中的电流) 。使用时, 应先设置正确的量程, 将电流表串联于电路中 (一定要串联, 不能并联, 否则会烧坏仪表) , 将正表笔 (+) 接电压高的一端, 负表笔 (-) 接电压低的一端。
欧姆表。欧姆表用于检测电路中的短路与断路之处, 以确认开关的通、断状况, 并可测量传感器的电阻。使用欧姆表测量之前, 应确保点火开关已断开或电瓶负极已拆下, 即确保电路中无电流, 将欧姆表调零, 用表笔测量。注意每次换量程后应重新调零。
简析工程测量的分类及常用方法 篇3
在工程建设中, 最基础而又最关键的工作就是测量, 测量一般针对工程活动中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控制, 是一项十分严谨和细致的工程测量技术, 不断将工程设计进行细化和优化。由此可见, 测量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前提, 它为下一步工序提供了作业面, 有效的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不同的阶段, 工程测量有着不同的工作分类, 在规划设计阶段, 要求提供完整可靠的地形资料;在施工阶段, 要按规定精度进行定线放样;在经营管理阶段, 要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判断它们的稳定性, 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使用, 并借以验证设计理论和施工方法的正确性。工程测量有着十分广泛的工作内容, 如土木工程, 包括城市测量 (见城市地形测量、市政工程测量) 、工业建设设计测量、铁路和道路测量、输电线路和输油管道测量等。虽然工程测量分类十分广泛, 内容十分丰富, 但是这些工作具有相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工程测量的分类
通常情况下, 我们对工程测量分类有以下几种:控制测量、测量平差、地形测量、数字化测图、地籍测量、GPS应用、空间测地理论与技术、数字摄影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高等测量平差、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地籍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工程监理、工程制图、城市规划等。
3 工程测量的阶段工作
3.1 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
规划时期的主要工作是制作大比例尺地形图。只要有两种方法, 包括地面人工测图和摄影测量成图。3.1.1地面人工测图。这种方法遵守总体到局部的基本原则, 首先会在测区内建立一个平面和高程综合控制的网点, 然后根据控制点测绘地物、地貌。随着电子速测仪和机助制图系统在最近几年的发展, 多功能整体式或组合式的电子速测系统可以应用在测量工作中, 方便取得地物和地貌特征点的三维坐标数据, 然后将这些数据输入制图系统中, 就会自动成图。3.1.2摄影测量成图。首先对地面摄影, 获取相片后针对相片进行判读、测量和处理, 获取所需资料。这种技术最先应用于地面摄影测量, 即在地面上用摄影经纬仪摄取测区的相片, 根据相片制作图像。后期航空摄影测量也逐渐加入队伍中来, 目前已经成为测绘地形图的最主要、最有效方法。近年来,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 摄影器材和测图仪器都有所改进, 在目前模拟测图方式的基础上, 发明了解析测图方式, 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了立体坐标量测仪解析处理相片, 从而获得有关地形的数据资料。除了可以与一般模拟立体测图仪一样进行测图工作, 解析测图仪还可以对区域网点进行加密和数字化测图, 获取数字地图。地面形态的数字表达称为“数字地面模型”, 主要用来解决工程设计工作中绘制断面图、计算土石方量等问题。
3.2 施工阶段的工程测量工作。
施工阶段的工作一般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 首先在工程现场建立施工控制网点, 根据建设好的控制网点, 在实地上确定出建筑物与生产设备各部分的位置, 据此施工和安装, 保证精度和准确度。放样工作有平面位置放样和高程放样两个方面。平面位置放样通常采用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以及交会法等。高程放样一般根据高程控制网点用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随着技术的发展, 目前施工测量中已经开始运用激光测量仪器, 包括:激光准直仪、激光垂线仪、激光平面仪、激光经纬仪、激光水准仪等 (见工程测量仪器) 。这些先进技术和仪器不仅提高了测量的准度和效率, 也实现了测量工作的自动化。
3.3 经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
这个阶段测量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监视工程建筑物的现状, 保证所进行的建筑物变形观测能够安全运营。主要的观测项目有:垂直位移 (沉降) 、水平位移、倾斜、挠曲, 以及风振、日照等项目, 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拥有高精度的变形观测控制网和一个稳固的基准点, 提高测量精准度。同时要针对不同工程的不同要求, 采取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测量精准度要求。当完成野外测量工作以后, 要进行平差计算和整理, 加强利用统计检验的方法来分析变形观测成果的可靠性, 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来探讨变形的规律性。垂直位移 (沉降) 观测, 通常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 比如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法。这种方法可将液面的高程变化转换成电感输出, 促进了观测的自动化。由于建筑物本身在水平面的受力条件的不同, 所以位移的方向也不同, 导致观测方法各不相同。对于任意方向的位移观测, 常采用角度前方交会法, 对于发生在某一特定方向的位移观测常采用基准线法。我们可应用经纬仪的视线、拉紧的钢丝或者激光束来建立基准面;可以用人工观测来计算观测点相对于基准面的偏离值;也可以运用光电传感技术, 实现自动化。针对建筑物的位移、倾斜、挠曲和瞬时变形观测, 除了采用大地测量方法外, 也可以应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
4 工程测量理论方法
4.1 测量平差理论。
最小二乘法广泛应用于测量平差。最小二乘配置包括了平差、滤波和推估。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模型被称为概括平差模型, 它是各种经典的和现代平差模型的统一模型。测量误差理论主要表现在对模型误差的研究上, 主要包括:平差中函数模型误差、随机模型误差的鉴别或诊断;模型误差对参数估计的影响, 对参数和残差统计性质的影响;病态方程与控制网及其观测方案设计的关系。由于变形监测网参考点稳定性检验的需要, 导致了自由网平差和拟稳平差的出现和发展。观测值粗差的研究促进了控制网可靠性理论, 以及变形监测网变形和观测值粗差的可区分性理论的研究和发展。针对观测值存在粗差的客观实际, 出现了稳健估计 (或称抗差估计) ;针对法方程系数阵存在病态的可能, 发展了有偏估计。与最小二乘估计相区别, 稳健估计和有偏估计称为非最小二乘估计。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许多测量作业单位喜欢依据目前规范中有关一、二、三级导线和图根导线的规定, 采用附合导线进行逐级加密。虽然附合导线具有许多优点, 但由于多余观测较少, 发现和抵抗粗差的能力较弱, 不宜过多使用。建立一个区域的控制, 首级网点宜采用GPS测量, 下面最好用一个等级的导线网作全面加密。从测量平差理论上来看, 全面布设的导线网具有更好的图形强度, 精密更加均匀, 有较高的可靠性。
4.2 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
优化设计工程网有解析法和模拟法两种。解析法一般根据优化设计理论来进行构造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从而解求目标函数的极大值或极小值。通常会将网的质量指标作为目标函数或者约束条件。精度、可靠性和建网费用是网质量指标的主要内容, 对于变形监测网还包括网的灵敏度或可区分性。针对网的平差模型, 根据不同的固定参数和待定参数, 网的优化设计可以分为零类、一类、二类和三类优化设计, 包括网的基准设计, 网形、观测值精度以及观测方案的设计。在工程测量工作中, 施工控制网、安装控制网和变形监测网都需要作优化设计。由于采用GPS定位技术和电磁波测距, 网的几何图形概念与传统的测角网有很大的区别。特别的精密控制网可以考虑采用专门编写的解析法优化设计程序来优化设计网, 其他的网我们都可采用模拟法来进行设计。
摘要: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施工和经营和管理各个阶段, 都需要进行测量工作。工程测量技术的运用很广泛, 比如:隧道测量、桥梁测量、公路测量、建筑测量、摄影测量、GPS、GIS等。大部分测量的主要职能是定位, 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所以说, 测量离不开我们的生活。
关键词:工程测量,分类,常用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正禄等.工程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2]张正禄等编著.精密工程测量[M].武汉:测绘出版社, 1992.
[3]靳文健.工程测量学的发展[J].开放潮, 2007 (Z3) .
[4]戴广伟.工程测量学的发展评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2) .
周期测量常用方法 篇4
1 常用的体积计算方法
1.1 剖面法
剖面法基本计算公式:
undefined
式中, A1为底面面积;A2为顶面面积;H1为底面标高;H2为顶面标高。
剖面法体积计算如图1所示。
虽然这种方法的理论误差趋近于0, 但在实际应用中, 误差会随着所做剖面的厚度增大而增大。
1.2 格网法
格网法基本计算公式:
V=A1 (H2-H1) +A1 (H3-H2) /3
式中, A1为底面面积;H1为底面标高;H2为顶面低点标高;H3为顶面高点标高。
格网法体积计算如图2所示。
这种方法的理论误差也趋近于0, 在实际应用中, 误差会随着格网尺寸的增大而加大。
2 精度分析
从理论上说, 当划分的剖面或者方柱足够多时, 剖面法和格网法的误差都趋近于0, 但实际应用中划分的规则几何体远远达不到足够多的程度。这样产生的误差主要就是不规则几何体简化成规则几何体时产生的误差。对于剖面法, 误差的大小近似为:
ΔV= (A1-A2) · (H2-H1) /3
为减少误差, 就要增加剖面, 也就是减小 (H2-H1) 的值, 相应地, (A1-A2) 的值也会减小。
对于格网法, 误差的大小近似为:
ΔV=A1· (H3-H2) /3
从误差分析可以看到, 增加剖面数或者增加格网数, 将会明显提高测量精度。
从原理上讲, 格网法也可以看作是特殊的剖面法。如果将一个几何体先做垂直于水平面的剖面, 再沿垂直于剖面方向做剖面, 就是格网法。因为格网法所分割成的规则几何体更小, 所以它更接近于不规则几何体的真实情况, 精度也更高。这些特点也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检验。
3 应用分析
为了保证资料的现势性, 目前体积计算时一般采用全站仪野外采点, 再进行内业计算的方法。现分别以剖面法道路土方量测量和格网法矿山储量测量为例, 比较2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和工作效率。
3.1 剖面法道路土方量测量
剖面法在道路和管线土方量测量中一般习惯称为断面法, 目前作业方法是首先确定断面间距, 然后沿断面线采集特征点, 再内业编辑断面数据后输入计算机生成断面, 并计算统计体积。
在手工计算时, 主要使用剖面法。一般都是在大比例尺现状图上采集数据制作剖面, 分别计算后进行合计。这种方法直观、可靠、容易操作, 但是规律性不强, 实现程序化处理有一定难度。
在手工计算时, 一般需要处理几个到几十个剖面。在通过程序计算时, 会增加剖面数量到几百个, 程序计算时对数据准备要求比较严格。①在手工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 计算和统计这2个环节由计算机完成, 但是断面数据还是要求人工编辑;②利用现有等高线自动处理剖面, 但要求等高线完全闭合, 并覆盖整个统计范围, 这在计算范围大、地形复杂时很难达到要求。
目前, 剖面法主要应用在地形简单的测区、道路以及管线施工中的土方量计算。
3.2 格网法矿山储量测量
格网法测量的精度高低主要受采点密度的影响, 采点时除了主要采集测区内的特征点外, 还要根据精度要求和地形复杂程度的不同, 进行适当地加密;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程序后, 程序会自动划分格网, 并计算统计出体积。
格网法是计算机技术普及后得到推广的一种体积计算方法。这种方法实际操作简单, 规律性强, 容易实现程序化处理;但是由于计算量大, 程序复杂, 计算过程不够直观。
一般根据计算目标体的大小以及要求计算精度的不同, 设定将目标体分割成几百到几万个小的方柱, 然后只需要将采集的数据输入程序, 整个计算过程不需要人为干预。格网法对于数据的整理没有特殊要求, 外业采点时按正常的测图需要采集特征点, 并注意按相应的采点密度进行加密测量, 目前的计算程序一般都可以直接使用全站仪的存储数据。这样既可以获得高精度的成果, 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格网法主要应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复杂地形, 以及矿山储量计算等。
3.3 剖面法与格网法实际应用效果比较
实际应用中格网法与剖面法的主要差别在于碎部点的采集和使用, 剖面法对数据的要求严格, 只采集和使用剖面线上的特征点, 也就是说剖面法利用的数据量少, 数据利用率低。而格网法可以使用所有的特征点, 也就是说格网法利用的数据量更大, 数据利用率更高。实际工作中发现, 数据利用率与测量成果的精度有正关联;当数据采集密度很低时, 2种方法的精度没有明显差别, 当数据采集密度远大于剖面法的需要时, 格网法精度优于剖面法。
从生产效率来说, 格网法也有优势。剖面法要求采集剖面线上的特征点, 采点时首先要在实地确定剖面线位置, 所以采点的效率明显不如格网法;另外剖面法还要对数据进行后期处理, 人为干预多;另外就是在实际工作中, 一般体积计算与地形测量工作会同步进行, 格网法可以充分利用测量成果, 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4 结语
周期测量常用方法 篇5
1 地籍测量的内容
从地籍测绘的规范中我们可以看出, 地籍测绘在内容上不仅包括对地籍修测中的地籍平面控制测量进行建立、对地籍图进行绘制, 还包括对地籍要素进行调查, 对地籍要素进行测量, 对地籍的面积进行量算等。主要的工作成果在包括地籍数据集、地籍图的同时, 还包括地籍簿册。在地籍测绘的所有工作中, 地籍要素测量是其中最重要的工作, 地籍要素的测量主要是对地籍测绘的空间位置进行确定。其中界址点、线以及其他重要的界标设施是地籍要素测量的主要内容之一, 比如行政区域和地籍区以及地籍子区之间的界线等。在测量的过程中, 点位中的误差相对来说一般不能超过0.05 m, 这里的点位是针对地面平面控制点与起算点来说的。地籍测量的界址点在精度上通常分三级, 土地的价值、开发利用程度及长远的规划是界址点选用的标准。 (主要标准见表1)
2 常用测量方法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2.1 地籍测绘中的极坐标法与正交法
通过已知点对目标点的方向与距离进行测定, 从而对目标的空间位置进行计算, 就是极坐标法。极坐标法在传统时代, 都是通过对经纬仪和测距仪共同结合的采用, 对已知点到目标点的角度与距离进行测定, 最终对目标点的位置进行确定的一种测量方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各种先进技术轮番出现, 现在的测量已经开始使用全站仪, 全站仪不仅能对目标点的角度与距离进行测定, 与此同时还能显示出目标点的明确坐标。大大简化了测量工作的程序, 对测量工作效率的提高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站仪在测量精度上的不断提高和改进, 全站仪将会得到更加普遍的使用。其次, 正交法也是对地籍测绘常用的测量方法之一。正交法又被称为直角坐标法,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对测线和短边支距的借助来测定目标点。但是正交法有精度的限制, 所以这种方法的使用环境只能是在比较简易的地籍测量中。
2.2 地籍测绘中的RTK法
RTK法也是地籍测绘中的常用测量方法, 在地籍测量中应用RTK技术, 是指对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进行测定, 并对地籍图进行绘制。通过RTK法测量, 只对基准站与移动站能否与电磁波通视有要求, 并不需要与控制点通视。所以, 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较来说, RTK技术的测量在自然条件以及场地等因素上所受到的影响与限制是比较小的, 而且RTK能对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动态进行实时的测定, 同时能够在精度上能精确到厘米。除此之外, RTK在操作上比较简单, 自动化的程度比其他技术要更高, 人员只需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进入工作。RTK只需要把从GPS获得的数据实施处理后直接再录入GPS系统, 就可以通过地籍成图软件对地籍图及时与精确地获得。但是在使用RTK法进行测量的过程中, 需要对影响GPS卫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加以注意, 遇到这种影响信号的遮蔽地带, 应当停止测量, 使用传统的测量工具如全站仪、测距仪以及经纬仪等, 在进行细部测量时则可以采用解析法或者图解法。
2.3 地籍测绘中的航空摄影测量法
地籍测绘另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就是航空摄影测量法, 航空摄影测量法的应用范围主要以大面积的地籍测量为主。比如全国的土地调查, 就是以航空摄影图为基础, 进而对土地的权属进行调查。航空摄影测量法在工作上的基本原理是在高空中对被观测物通过高分辨率的相对机进行观测, 观测之后会得到两张重叠的影像, 最后通过计算机摄影测量软件对这两张重叠的影响进行影像匹配, 以此来对观测物的三维坐标加以确认。但对于比较重要却又不明显地物进行测量时, 需要在航测前布设一些比较明显的标志。随着科技大发展, 技术的成本也在逐渐下降, 航空摄影测量的方法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作为一种政府性的基础性测绘工作, 地籍测量是一种行政性的, 具有法律意义的技术行为, 对国家土地税收征收的保证, 土地利用的合理与否, 以及对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都有关键的作用, 是提供我国社会与国民经济计划发展基础资料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此外, 对地籍测量技术水平与地籍测量人员专业技能进行提高, 积极应用现代测绘技术, 对我国的城镇发展和建设来说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志国, 崔马军, 王琦.浅谈地籍测量的内容及作用[J].技术与市场, 2011, 8 (15) :147-148.
[2]赵承林, 康倩.关于地籍测量若干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1 (22) :74-75.
[3]张国庆.地籍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及测量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6 (12) :211-212.
[4]熊姿.浅析GPS在城镇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 2009, 7 (13) :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