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方法

2024-09-28

指导方法(精选12篇)

指导方法 篇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提出要“注重学思结合,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 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能力为重, 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坚持全面发展, 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系统论对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 对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提高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一系统论与系统学习法

系统论是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于1947年创立的, 是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 又一次“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图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的新理论。系统论是指以一般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理论, 也称一般系统论。一般系统是指相互间既区别又联系的部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能够达到目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每一个系统都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子系统构成的整体, 每个子系统又都由各要素构成, 系统中的诸多要素必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有机结合、和谐有序, 才能使整个系统保持正常运转。

系统论广泛应用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 使人们思维的角度发生了很大变化。运用系统论的基本观点进行学习的方法就是系统学习法。有学者把系统学习法定义为:所谓系统学习法是指从系统的角度出发, 把所学内容当成一个系统看待, 从整体上展开学习过程, 这样, 学生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 不是按部就班地进行, 而是先定性概括, 了解知识框架, 再逐渐在大框架下明晰细节、完善结构, 针对缺失和不足予以专攻。笔者认为, 系统学习法是指从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出发, 把学校所开设的课程看做一个大系统, 把各科课程看做这个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把课程中的模块或章节知识看做这个子系统的要素, 运用整体性原则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课程, 运用有序性原则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 运用开放性原则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方法。

二系统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方法指导简称学法指导, 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指导、诊治, 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 逐步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学法指导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法的学法指导, 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在系统论的指导下运用整体性原则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课程, 运用有序性原则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 运用开放性原则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

1. 运用整体性原则整体把握课程

整体性是系统论的核心思想, 任何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遵循这种辩证关系及其规律:首先, 在认识事物特性时, 应该坚持从整体出发去认识事物, 而不应从部分出发去认识事物, 否则就会陷于谬误;其次, 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 又应努力通过部分去认识事物整体, 通过部分去改造事物整体。指导学生运用整体性原则进行学习, 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这种辩证关系来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课程。具体要从所有课程和各科课程两个层次进行整体把握。

第一, 整体把握所有课程。如果把一门课程当做一个系统, 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则是一个大系统, 人类文化则是一个更大的系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下文简称《改革纲要》) 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纲要》对制定各科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 并指出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 在《改革纲要》指导下构建的新课程体系以及与之对应的教材体系都应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知识体系。既然是“知识体系”, 则必然有着体系的整体性。指导学生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 首先, 要指导学生学会认识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这个部分与人类文化这个整体之间的关系, 站在文化的高度认识学校开设的各科课程对促进自己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 从思想上对各科课程的学习都重视起来,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打牢思想基础;其次, 要指导学生学会认识各科课程这个部分与所有课程这个整体之间的关系, 从整体上把握所要学习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结构, 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的框架结构。

第二, 整体把握各科课程。各科课程作为所有课程的一个子系统, 必然具备系统的整体性。各科课程标准对本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阐述, 指出了开设本门课程的意义及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指出了本门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指导学生整体把握各科课程, 教师首先要在吃透课程标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学习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绪言、引言等帮助学生理清本门课程在所有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其次, 要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分析课程设计思路以及整套教材和每本教材的设计特点从整体上了解、构建起该学科的知识框架。

2. 运用有序性原则建构认知结构

凡系统都是有序的, 它是系统有机联系的反映。系统是多层次、多等级的, 由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纵横联系构成立体交错的网络模式。系统内部之间稳定的联系构成系统的内部结构, 保障系统的有序性。指导学生运用有序性原则进行学习, 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在整体把握课程的基础上从所有课程的有序性和各科课程的有序性两个层次注重运用知识的有机联系进行学习。

第一, 注重所有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所有课程都是人类文化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 它们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其实, 学校开设的各科课程的学科思想和方法都有很多相通甚至相同之处, 并且各学科知识之间也存在着非常广泛的联系。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有序性原则注重所有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 就是要指导学生学会在理清各科课程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的相通、相同之处的同时注重发现和应用各学科知识之间广泛存在着的纵横联系, 使各学科知识体系之间建立起广泛而稳固的有机联系, 通过建立这种广泛而稳固的有机联系来构建起完整的认知结构。

第二, 注重各科课程知识体系的有机联系。各科课程作为学校所开设课程的一个子系统, 其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更为紧密。注重各科课程知识体系的有机联系是对注重所有课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有序性原则注重各科课程知识体系的有机联系, 就是在要指导学生学会整体把握各科课程学科知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 充分运用该课程学科知识体系层次和等级上的有序性, 通过从整体到部分的“逐渐分化”和从部分到整体的“意义建构”构建起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3. 运用开放性原则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

开放性是说一个系统如果与外界有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的变换, 它就不再是孤立的系统, 而是开放性的系统。任何系统都是开放性的, 即系统与环境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 都必须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否则, 就不能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转和发展。无论是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这个大系统还是各科课程这个小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为“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就不能将知识的意义与应用割裂开来加以理解, 知识的意义和用法是密不可分的, 知识的应用范围含有越多的因素越精确, 知识就会变得越灵活。这也是《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的意义所在。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指导学生运用开放性原则进行学习, 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在整体把握课程、建构认知结构的同时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注重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课程内容时要注重运用情境学习法将个体、社会以及环境等置于统一的整体中来进行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实现学习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促进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系统论作为一种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对教育科学研究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把系统论引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中, 对促进学习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有着重大意义。对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法的学法指导, 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系统学习法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 进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注重知行统一, 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有机融合和全面发展, 促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要:对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 就是指导学生在理解系统论和系统学习法的基础上运用整体性原则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课程, 运用有序性原则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 运用开放性原则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系统论,系统学习法,学习方法指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S].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李诚忠、王序荪.教育控制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3]毛小丽、高峰.系统学习法在大学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4) :65~67

[4]陈伟、王涛、谢铁丽.强化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方法指导[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1 (6) :13~14

[5]常绍舜.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看系统论与还原论的适用范围[J].系统科学学报, 2008 (1) :87~89

[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7]陈伟、杜喜保、王心东.整体学习法与部分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基于整体观和认知主义的学习方法指导[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1 (8) :136~137

[8]陈伟、李宏亮、王涛.情境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学习方法指导[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1 (7) :39~40

指导方法 篇2

摘要请按照如下叙述方式写:本文介绍了一种一体化的蔬菜大棚节水灌溉系统,该设计采用HM1500湿度传感器,将相对湿度转化为线性输出的电压信号;通过AD转换芯片ADC0809将HM1500输出的电压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供单片机显示并控制电磁阀启动/关闭灌溉设备。系统采用太阳能供电、无线传输,结构简单,测量准确、可靠性高。

如果字数不足200字,请在以上的基础上结合原来的摘要进行再修改。

格式要求请按照指导手册中的要求认真排版。

论文各个部分的题目要统一,不要出现不一致的现象。

指导手册中的选题审批单请按照原来的电子版结合修订之后的论文填写。

指导手册中的开题报告请按照原来的电子版结合修订之后的论文填写。进度时间请参考群邮件中的------计算机与信息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工作计划4.doc

还必须提供单页的写作提纲,格式如下

姓名: xx 学号:xx 1.xxxx 1.1 xx 1.2 xx。。2.xxx 指导手册填写时(一)指导选题 6-1处

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开端。能否选择恰当的题目,对于整篇毕业论文写作是否顺利,关系极大。选题要遵循如下基本原则:第一条是论文的选题要有价值。选题时,要把应用价值摆在首位。第二条是可行原则。选题时要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必须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自己的兴趣爱好,量力而行。即要选择那些客观上需要,主观上又有能力完成的题目。此外选题必须与所学专业相结合。结合以上原则我选择了xxxx作为论文(毕业设计)题目。

(二)指导搜集材料 6-2处

选定题目之后 接下来就是结合自己所做的系统设计所用到的软硬件资源用到的各种工具软件进行材料的收集以及工具软件的使用练习。用到的硬件器件如xxx。Xxx到实验室报批领取;软件资料、参考文献资料可以到图书馆,internet,平时教材中去找寻下载,特别是芯片xxx的中文pdf文档,更要好好阅读。

(三)电路设计指导:6-3处 请结合自己所做系统设计进行描述。写电路整体分成多少个模块,各个模块采用xxx作为核心。以及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要大致叙述。

(四)软件设计指导:6-4处 请结合自己所做系统设计进行描述。写软件部分分成多少个模块,各个模块的功能作用。以及平时到办公室所问的具体问题。

(五)初稿指导:6-5处。请结合自己论文指导填写。

1。格式不符合规范,具体格式要求请参考指导手册中要求。

2. 文章摘要要重新写,摘要不是设计的意义。而是用来简要描述所做设计的方法,过程,结果。

3.英文翻译不能直译。还要注意图注表注。

4.文章各部分的内容安排要想略得当,重点突出。

(六)定稿指导:6-6处

1、注意细微之处,比如语句的表达描述,通过调整,使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首尾圆合,挥然一体。

2、英文翻译的准确性,文章的标点符号,错别字等

重视方法的指导 篇3

一、什么是“方法导读”

所谓“方法导读”,就是阅读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明确阅读方法,并用方法展开阅读的实践活动。

我们知道,学习方法既可表现为经验,又可表现为理论,两者都来自于人们的学习实践。从学的角度讲,学习方法是学生开展语文学习实践、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从教的角度讲,教师既要把已有的学习经验或理论教给学生,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总结新的学习经验,进而使学习方法成为学生自己的经验积累。因此,“学记语文”的方法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经验积累,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方法。

“方法导读”模式的建构是基于对科学方法的深刻认识而设计的,其核心是通过方法的引导,给学生指出一条“学路”,“学路”又是教师引导阅读的“教路”。二者有机结合,完美统一,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选择方法的能力。

二、“方法导读”模式的操作策略

“方法导读”模式的主要操作程序为:明确目标——交流方法——用法读书——总结方法——拓展阅读——检测效果。导读时,教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法”;阅读开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方法;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方法展开阅读;阅读结束后,师生共同发现和总结方法;拓展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继续运用方法。由于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因此,“方法导读”模式在主要操作程序中又产生出很多“变式”。下面针对小学文言文和议论文两种文体作具体说明。

1.文言文“方法导读”模式

为了给学生打下文言文阅读的底子,各版本的教材都选编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选编了《伯牙绝弦》一文。根据文言文独特的文体特点,结合小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特殊要求,我们制定了这样的操作策略——

第一个环节,明确目标。引导学生讨论学习这篇文言文要完成哪些任务。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明白,读得有味道,读得背下来。

第二个环节,交流方法。引导学生讨论阅读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在讨论的基础上,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归纳出文言文阅读的“四读式”——读正确,读明白,读得有味道,读得背下来。

第三个环节,用法读书。读正确:做到字音正确,停顿正确,通顺流畅。读明白:一是根据文中的注释,读懂课文的大致意思;二是抓住“知音”,读懂课文的思想和情感。读得有味道: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通过内容的拓展、想象以及节奏的把握,读出文章的情感。读得背下来:在读正确、读明白、读得有味道的基础上,把课文背下来。

第四个环节,总结方法。根据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阅读文言文的其他方法,以升华情感,激发其热爱古代文学的兴趣。

第五个环节,拓展阅读。根据“一篇带多篇”的阅读原则,推荐《毛遂自荐》《自相矛盾》《劝学》三篇简短的文言文,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课外自主阅读。

第六个环节,检测效果。根据阅读内容(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的内容)设计相关的检测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并进行反馈。

2.议论文“方法导读”模式

围绕主要操作程序,我们设计了议论文“六读式”阅读法——读准读顺,读懂词语,读懂内容,读出理解,读懂写法,读熟成诵。下面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六年级下册的议论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为例具体说明。

第一个环节,明确目标。通过阅读,了解议论文的阅读方法,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初步感受议论文的特点,学写简单的议论文。

第二个环节,交流方法。先引导学生认识文体的特点,再组织学生交流阅读议论文的方法,最后讨论、归纳出如上所述的“六读式”阅读法。

第三个环节,用法读书。读准读顺:通过自由读书,把字音读正确,把文章读流畅。读懂词语:文中新词较多,学生一下子难以完全理解,而读懂词语又是理解文本的关键,所以在学生读熟文章后,教师宜采取质疑等方式,引导学生读懂词语。读懂内容: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学会整体把握议论文内容的方法,如观点+事例等。读出理解:依据文后四个“思考练习”的要求,理解本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理解。读懂写法:引导学生讨论,“通过本文的学习,你了解到议论文的哪些写法?”熟读成诵:一是指导学生朗读议论文,掌握必要的朗读技巧;二是把文中的精彩段落背诵下来,如文章的第一、二、六、七、八自然段。

第四个环节,总结方法。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和总结阅读议论文的方法,进而培养他们阅读议论文的兴趣。

第五个环节,拓展阅读。推荐《功夫在课外》《做最好的自己》《成长需要挫折》三篇议论文,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课外阅读。

第六个环节,检测效果。根据阅读内容(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的内容)设计相关的检测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并进行反馈。

以上,我们结合具体的教材,例举了文言文和议论文两类文体的“方法导读”模式及其策略。综合起来看,“方法导读”模式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一是以学为重,为学而教,以学定教,随学而导。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学行为要以此为出发点。二是注重文体特征,因文而导。文体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教学时要灵活运用主要操作程序,而不能将其看作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三是记用相行,内外相辅。阅读教学要把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紧密结合起来,特别要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不能只做空洞的内容分析。四是和谐共生,教学相长。教学中,学生自主地读书,教师灵活地指导,师生的活动量都很大,生命质量都很高,确实做到了共同成长。

化学计算方法指导 篇4

一、熟练认识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化学计量, 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运用转化关系式

化学计量, 顾名思义, 是用于化学计算的物理量. 高中化学计算的中心物理量为物质的量 (n) , 它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是衡量微观粒子数目的物理量, 用物质的量能把微观粒子与宏观物体联系起来. 利用物质的量能计算出一定数目粒子集体中的粒子数 (N) , 能计算出一定数目粒子集体的质量 (m) , 能计算出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的体积 (V) , 能计算出一定浓度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 .

物质的量为各物理量的中心物理量, 计算出物质的量, 以物质的量为中介实现各物理量之间的换算,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是化学计算的首选道路. 离开了具体的物质, 化学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的研究就变成了空中楼阁, 就变成了虚无缥.

二、准确书写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 并明确物质的量与化学方程式中计量数的关系

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是任何化学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的最基本的主体, 明确一个或一段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并以化学方程式的形式体现出来, 能有助于理解化学过程. 物质的量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就是它们的粒子数之比, 也就是粒子集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即计量数之比 = 物质的量之比. 利用这个关系就可以实现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换算, 从而完成计算.

例1 32.5 g锌粒与20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 求:1生成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2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所得溶质ZnSO4的质量.

解析:本题所涉及的化学反应为:Zn + H2SO4= ZnSO4+ H2↑, 参加反应的四种物质物质的量之比为1∶1∶1∶1. 利用锌的质量求出其物质的量为0.5 mol , 其他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也为0. 5 mol . 从而求出1V = n×Vm=0.5 mol×22.4 L/ mol =11.2 L 2C =n/V = 0. 5 mol/0. 2 L = 2. 5 mol/L 3 m = n×M = 0. 5 mol×161 g /mol = 80. 5 g.

三、把握常用化学计算解题技巧

1. 极限假设法

适用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成分的计算, 如一定质量的钠在空气中放置与氧气反应后所得固体成分的分析, 铁与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反应所得气体成分的分析, 以及化学平衡计算中物质的量的范围的计算等.

例2金属钠2.3 g在干燥的空气中与氧气反应, 可得3.5g固体, 据此判断所得产物的成分.

解析:钠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有两个可能的反应:4Na +O2= 2Na2O2Na + O2= Na2O2由于未明确反应条件, 所得固体可能为Na2O, 也可能为Na2O2, 还可能为两者的混合物. 为了明确成分, 本题可采用极限假设的方法:即假设2.3 g钠完全反应生成Na2O, 求得固体质量为3. 1 g;再假设2. 3 g钠完全反应生成Na2O2, 求得固体质量为3.9 g. 而3.1 <3.5 <3.9, 因此所得固体应为Na2O和Na2O2两者的混合物.

例3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 2 mol SO2和0.8 mol O2, 1 molSO3完全反应达到平衡 , 求平衡混合气体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的范围.

解析:SO2和O2反应生成SO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SO2和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SO3, 同时SO3发生分解反应生成SO2和O2. 可逆反应的特点是不能进行到底, 只能到达一个化学平衡状态. 达平衡时各物质共存, 没有一种物质会达到0. 本题的主要特点是未知反应的方向和程度, 所以只能采用极限假设法求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范围. 即假设正向完全进行, 得SO2、O2、S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4 mol、0 mol、2.6 mol;假设逆向完全进行, 得SO2、O2、S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1. 3 mol、0 mol. 而正、逆方向都不可能完全进行, 所以只能介于两者之间:即0. 4 mol < n (SO2) < 3 mol, 0 mol < n (O2) <1. 3 mol, 0 mol < n (SO3) <2.6 mol.

2. 差量法

差量法一般涉及反应物质的质量体积等物理量的变化量的考查. 如, 利用一定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受热分解后固体质量的减少量去进行原混合物中固体成分的计算;利用金属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后固体质量的变化来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等. 它们的共同点是与前后的变化量有关.计算时抓住变化量进行解题是关键.

例4 40 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受热完全分解后, 固体质量为33.8 g, 求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析:碳酸钠固体受热不发生反应,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40 g固体受热后质量减少为33. 8 g, 减少了6. 2 g, 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设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 , 列式44x + 18x =、6.2, 求得x =0.1 , 然后求出原混合物中m (NaHCO3) =84×2x= 16. 8 g, m (Na2CO3) =40 -16.8 =23.2 g, 最后求得Na2CO3%= 58% .

例5一定温度和压强下, 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5 L, 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 所得平衡混合气体的体积比反应前减少了1 L, 求平衡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

解析:N2+ 3H2= 2NH3, 由方程式可知1体积氮气和3体积氢气完全反应生成2体积氨气, 减少的气体体积为1 +3 -2 =2体积, 即减少的气体体积与生成的氨气体积相等. 本题中减少了1 L, 可得氨气的体积为1L. 而反应后的气体总体积为5 -1 =4 L, 最后求得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5%

高中作文方法指导 篇5

1. 篇幅争取要写满,多写一点是一点:一般来说,中考高考作文要求都不低于::—::字。如果要求是::字左右,那就顶多写到::字。如果是不低于多少字,建议考生,争取合理安排卷面,把给的卷面写满到:%左右。譬如中考作文不低于::字,那么试卷给的卷面多是::字左右,那么,你争取写到::字,留下最后一两行。作文老师一看你写得那么多,肯定觉得你的作文相对熟练,作文打分就趋高不趋低。

2. 设计悬念,吸引读者:我快要死了——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护士只有到吃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报怨,因为我知道我快要死了。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亡。

3.开门见山,亮明观点”:朋友,当你看见一堆堆垃圾高如小山,一条条溪河恶臭难闻,一股股有害气体毒害人体时,你的感想如何?我那时却不气愤得想大声呼叫:“请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联想回忆,巧妙叙述:独立小院,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泻在我的身边,我感到了心沉水底的清凉,引起了对你的不尽的思念!曾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我把你送上了开往异乡的列车……

掌握方法,指导学生练字 篇6

2.写字坚持“五到”。一是“眼到”,学生要认真观察字形,分析笔画,掌握笔顺和间架结构;二是“口到”,学生大胆说出自己记忆字形的妙招,与同学及时交流;三是“耳到”,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分享的写字经验;四是“心到”,人人专心书写,用心记忆;五是“手到”,遇到字形生疏或意义不明的字,学生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如“满”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清字的结构,学生发现“满”字左右部分的位置高低、部件长短基本一样,如果把左边的三点水写低了,草字头盖住左边的三点水,这样“满”字就变成上下结构,就成错字了。

3.我的生字我做主。过去,有的教师认为写字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大多数学生只要把一个生字认真书写三至六遍,就能正确、规范地默写了。至于每个学生写三四遍,还是写五六遍,因人而异,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只要学生把字写对、写好就可以。

作文指导方法 篇7

一、观

“观”就是观察。作文的材料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生活和观察。仔细观察身边的人或事, 景或物, 会给你插上想象的翅膀, 激发写作灵感, 让你文思如泉涌地写出一篇篇好文章。朱自清的《春》, 正是因为细心观察, 才把春天的景物写得那样细致、生动。观察的好方法是用“心”去观察。

二、世

“世”就是世界、社会。这是观察的对象。此法主要是让文章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我们都知道文章是要反映一定的思想或问题的。那么写社会上的事情就有了写什么不写什么之分。

那么, 一般写什么样的事情呢?

1. 写有时代感的事情。

写文章要首先考虑时代需要, 弘扬时代精神是文章的一个重要使命。多数文章的成功都是基于时代的需要。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成名, 原因之一就是“五四”时期是个反封建、声讨父亲的时代, 在当时满街都是坏爸爸的情况下, 朱自清却刻画了一个慈爱的好爸爸形象。文中感人至深的父爱激活了人们的良心, 这使《背影》一时成名。

2. 写富有真情实感的事情。

世间万事, 由情而生者诸多。那么我们选择富有真情实感的事情来写绝对是使我们的文章致胜的好方法。以情感人是写作的技巧。这方面指导学生写作时百说不如示范。我在指导学生写真情实感时就写了题为《字典》的文章。用欲扬先抑写法, 刻画了一名疼爱子女的父亲形象。我在课堂上读了此文, 许多学生感动地哭了。学生们对此文印象深刻, 自然就明白了怎样写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三、音

音指文章的语言。一篇好文是要讲求语言美的。语言美要做到四点。第一, 力求使语言生动形象, 富有感染力。做到这一点的好办法是使用富有感染力的词语和贴切的修辞方法。第二, 注意长句与短句相结合。第三, 使用句子时要注意句式的变化。不要一味使用肯定句, 还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 使语言富于变化美。第四, 文章语言要适合人物身份。这一点也是使文章语言贴切的关键之一。

四、菩萨

这里菩萨是“真善美”的代称。这是对学生作文立意方面的指导。立意的成败是决定文章好坏的根本。立意的本质是弘扬真善美, 鞭挞假恶丑。常见的立意有诚信、关爱、爱岗敬业、环保等。

“观世音菩萨”作文指导法容易识记, 切实可用。当然, 要写好文章还有许多应该注意的问题, 如材料的组织、写法的运用等。总之,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摘要:本文论述了自命名为“观世音菩萨”的作文指导法。“观”就是细心观察, 积累材料。“世”指写有时代感和真情实感的文章。“音”是指文章要讲求语言美。“菩萨”是说文章立意要弘扬真善美。

指导方法 篇8

一、学习方法指导讲座对象

讲座主要面向大一到大三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专业学生开设, 采用学生自愿参与的方式进行指导, 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参加讲座。

二、学习方法指导讲座方案

基础医学院每学期以学院所承担课程为主, 选取其中几门公认难度较大的医学基础课程, 利用2周的时间, 以“教师讲”、“老生谈”、“新生问”三结合的形式开展讲座。首先, 由学院选派1名教学效果好、教研能力强的任课教师, 针对1门课程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约1小时) ;随后, 由学院选派1名该门课程学习效果好、表达能力强的老生, 针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进行交流 (约30分钟) ;最后, 到场师生互动答疑 (约30分钟) 。

三、学习方法指导讲座方案实施

在三年的时间里, 基础医学院共举办学习方法指导讲座6次, 课程包括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生理学、药理学、局部解剖学等12门课程。

1.优秀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特点讲授学习方法。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聘请优秀教师开设学习方法指导讲座, 尝试用以下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能力:一是讲授该门课程的学科特点, 展现该门课程的独特性, 重要性, 同时介绍该门课程与前沿医学的紧密关系, 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往研究表明, 临床专业学生对医学前沿的内容兴趣更大。二是以课程大纲为主, 帮助学生理清本门课程的脉络结构, 掌握课程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能够根据课程的知识结构, 全面深入地自主学习学习该门课程。三是通过一些学习案例, 教授学生一些学习的小方法和小技巧, 比如通过口诀的方式, 记忆系统解剖学课程中人体骨骼结构位置等。

2.高年级优秀老生传授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讲座中, 每门课程选取了一名成绩比较优秀的高年级老生给新生传授自己在学习该门课程时的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优秀老生以学生的学习视角入手, 根据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 将课程的重点难点, 学习的方法方式及小技巧一一展现给新生, 强调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 应该更加重视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帮助学生加强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 多做习题, 注重课堂学习时的听读、笔记和联想等。

3.讲座现场师生互动答疑。该环节强调教师和学生针对课程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由到场学生针对课程难点进行提问, 教师由浅入深、层层剖析进行解答。课堂讲解时教师主要以知识点讲解为主, 而讲座上的答疑解惑则更突出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去寻找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 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 使得学生可以举一反三, 以此类推, 做到真正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学习方法指导讲座的效果

为了解基础医学院学习方法指导讲座的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意见, 我们在第三期学习方法指导讲座的同时对其研制了相应的调查问卷, 主要从参加讲座目的、讲座开设时间、讲座形式、感兴趣环节、讲座感受等方面设计10个结构性问题和2个开放性问题。 (你对自主学习方面的内容有何建议和意见?关于学习方法指导讲座, 你有什么宝贵建议和意见?) 针对参加学习方法指导讲座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51份, 收回问卷338份, 回收率96.3%。

(一) 调查问卷主要问题项目及调查学生选择所占百分比

1.关注程度:关注48.6%、一般49.4%、无所谓0.5%、不关注1.5%。

2.参加目的:拓展视野72.1%、为课外学分13%、兴趣所在9.5%、其他5.4%。

3.举办时间:开学三周内33.3%、五周内27.2%、七周内13.2%、都可以26.3%。

4.时间长短:1小时23.9%、1~2小时72.8%、两小时以上2%、无所谓1.3%。

5.讲座形式:专题讲座45.5%、现场解答11.2%、案例分析41.3%、其他2%。

6.成功条件:主讲人32.52%、讲座内容59%、讲座环境5.7%、举办单位2.4%。

7.未参加原因:与上课时间冲突30.2%、与社团时间冲突16.1%、对内容不感兴趣20.4%、觉得没有意义8%、宣传力度不够15.8%、对讲师不了解9.5%。

8.感兴趣环节:老师的讲解74.1%、同学的讲解10.4%、提问与回答15%。

9.满意程度:非常满意24.4%、满意62.9%、一般12.7%、不太满意0%。

10.讲座感受:很有意义43.3%、有点收获49.3%、一般7.4%、毫无感觉0%。

(二) 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1.讲座效果明显, 大部分学生表示对自己的学习帮助很大, 有利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问卷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方法讲座的开设非常有必要, 希望多举办比较难课程的讲座, 并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设置专题, 使同学们学习本课程更加有利。

2.在自主学习方面, 教师的指导对学生意义重大。调查表明, 学生希望教师可以加强对自主学习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在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一是讲解一下难以理解的重点知识, 多提供一些有关自主学习的资料。二是老师应有一定的引导, 列出知识主干、重点难点, 并适当开展兴趣小组。三是在记忆方面给予技巧、方法指导。

3.学生对学习方法指导讲座满意度较高。学生建议多开设难学课程的讲座, 增加场次, 多讲解重点内容;讲座中应多增加交流机会, 增加师生互动和现场答辩;讲座中注重医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激发学生兴趣;多举实例以引出学习方法, 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考及讨论

学习方法指导讲座的圆满举办及问卷调查表明, 培养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仅要从课堂上加强对课程知识的传授, 更应该从课外角度, 积极创设支持环境与条件,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把握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医学生由于平时课程繁多, 对专业基础课程难免产生疲倦和应付心态。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 将课程的丰富性、独特性展现出来, 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 应由传统的知识授予型方式向问题引导型方式转变, 通过案例展现等手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2.自主学习方法的养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只有学生自己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进一步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学科的知识架构。 (1) 课前预习。每次上课前应提前预习本次课程章节的主要内容, 做好相关学习准备。 (2) 学习专注。在上课期间应跟着任课教师的思路走, 注重理解和融会贯通任课教师本次授课的重难点内容。 (3) 技巧记忆。医学课程内容繁多, 学生应根据学科和课程特点把握多种记忆方法。 (4) 知识强化。课下应积极复习, 反思、总结和评价自己本阶段的学习进程及效果。 (5) 沟通交流。遇到知识难点, 应积极向任课教师请教, 请求答疑解惑。同学间可根据某一知识点进一步沟通交流, 以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

3.创设自主性学习的环境与氛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 但同时也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 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所以应给学生创设自主性学习的环境与氛围。一是创建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网络资源, 提供相关辅导资料供学生下载。二是教师可通过课外辅导的方式, 如举办学习方法指导讲座, 开设科研兴趣小组沙龙等, 进一步激发起医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和求知热情。三是积极创设优良的学风班风。对班级加强学风建设, 让优秀学生带动全班一起学习, 共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参考文献

[1]吴云, 付丽, 郝刚.《医学机能实验》中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4) .

初中作文批改方法指导 篇9

一.明确批改内容指标, 提高评价作文能力

在指导学生批改时,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改什么, 扣住哪些关键。就内容而言, 要求立意深刻, 思想健康, 中心突出, 可评最高分。要求如下:文章切题, 内容充实具体, 详略得当;材料典型, 围绕中心, 符合实际;认识透彻, 意境深远, 想象丰富;感情充沛动人, 形象丰满, 细节生动。就表达而言, 做到语言连贯、流畅、得体、生动, 就可以获得专项最高分。要求如下: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善于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句式灵活, 词语丰富, 用词生动;文句有意蕴, 无语病。就结构而言, 构思精巧, 结构严谨, 层次清晰, 就可以得最高分。要求如下:开头扣题起笔, 开门见山, 点明主题, 造成悬念, 设下伏笔;中间条理顺序清楚, 过渡自然, 前后照应;结尾照应前文, 前尾呼应, 点明中心, 深化主题。另外, 也可针对学生情况设书写指标和相关减分指标。

二.教给批改方法, 让学生学会批改

批改, 有批有改。大致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的问题重在批。用词造句、错别字、标点符号的问题重在改。批, 就是用语言对作文中的优缺点的分析、说明、评定, 是启发性的指点。批, 用批语, 批语有两种, 一是眉批, 二是总批。眉批就是对文章的某一部分的优缺点的指点、分析、说明、评定。眉批常写在文面的旁侧。总批就是针对全文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和篇章结构方面主要优缺点作总体评价, 指出努力方向。总批写在篇末。写眉批和总批须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启发性, 有的可直接写出具体的批改意见, 有的可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让学生对问题有新的见解。二是针对性, 要针对作文的实际情况, 有的放矢的进行批改, 尽可能一针见血, 好的, 指出好在哪里;错的, 说明错在何处, 使学生不但知其然, 而且知道其所以然。三是鼓励性, 要以鼓励性为主, 多找作文的闪光点, 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以当次写作要求为重点, 发现作文长处。四是言简意明, 批语力求简明具体, 能说明问题, 切忌空话套话。写总批须注意方法, 应总观批改内容一级指标四个方面, 再紧紧围绕这四个方面, 具体审视二级指标13项。先整体后局部, 先重要后次要, 先优点后不足给建议。改, 就是对文章的修改。错误地方要修改, 多余重复地方须删掉, 前后颠倒或次序混乱地应调换, 遗漏或不足地方宜补充。只有这样批改, 才能对学生作文起到真正实际的指导作用。

三.敬业乐业, 诚心批改

作文批改是费时劳心的艰辛劳动。语文教师“既然选定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批改作文, 须得全力以赴, 专心致志, 把“苦”变成“甜”, 潜心批改。批改作文时, 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识水平, 批语需要写详细些, 对于优点要充分肯定, 哪写得好, 好在何处。哪里不好, 差在何处, 应该怎样修改。对缺点, 不能夸大, 不能斥责, 不能讽刺, 要坚持正面教育。教师批改作文绝不能用简单的“优、良、中、差”词语概括, 因为每一篇作文都自身不同的优点和不足, 简单的等级不能说明具体问题, 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 不足在何处。即使是最差的作文, 老师也得反复推敲, 沙里淘金, 耐心挖掘, 寻找他的闪光点。教师写批语时, 本着爱学生、理解学生、满怀爱心, 多动脑筋, 多下功夫, 措词准确, 语言生动, 批出个性, 批出特色。要表扬中有批评, 批评中有表扬, 让学生接受老师的意见, 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指导方法 篇10

该书的最大特点是立足我国职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学生就业与成才,从就业指导和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教育的层面上构建了我国高校自己的职业指导工作方法新体系,突破了以往著作单一论述就业指导方法的局限,提高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方法的研究层次。《大学生职业指导方法论》不仅对我国从事高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实务人员开展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也可作为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研究人员的理论阅读书籍。

第一章阐述了职业指导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阐述了创新高校职业指导的五个观念:大学生职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该坚持标本兼治;专业教师是职业指导全员化的重要力量;毕业生就业过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从学校内部来说,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五个主要因素依次为学生质量、学生就业观念、高校专业设置、就业服务和学校声誉。

第三章分析了我国高校目前职业指导的现状。

第四章以目前国内职业指导工作体系现状调查和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体系与运行机制构建为主题,提出了全新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体系。

第五章从多个角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

第六章系统阐述了校园招聘会的形式、特点、基本模式以及具体组织方法。

第七章论述了高校职业指导三类人员——职业指导专职教师、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和院系学工干部在职业品质、知识结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并根据各自工作职责要求提出了相应的培训内容与方式。

英语学习方法指导 篇11

课前预习是学习新课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来说,任何一节课都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搞好新旧知识的联系,是学好课程的关键。

新旧知识间可以构成相离、相交和相含三种关系,这三种关系反映了新旧知识联系程度的逐渐提高。新旧知识间要构成联系,必须通过联系中介,如果新知识是学习的难点,这中介正是解决这一难点的“桥梁”。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找到解决这一难点的“桥梁”,听课效率必然有很大的提高。在相交关系中,新旧知识间有重叠部分,而这重叠部分可能会使学生产生疑点,上课时加上教师的点拨,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相含关系中,新知识包括旧知识,因此,旧知识很可能就是学习新知识的重点,学生在预习中甚至可以自行解决这一问题。例如,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这一构成是由现在完成时have(has)+动词的过去分词及被动语态be+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的。因此,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结构应该是have(has)+been+动词的过去分词。学生通过预习发现,在这一结构中have(has)+been构成完成时态,而been+动词过去分词构成被动语态,这样学生通过预习,就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再通过课堂老师进行的系统总结和大量练习,便牢固地掌握这一知识。

2.听课方法指导

学会听课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我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注意课的类型和结构。老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往往选择和运用不同类型的课。注意到老师上什么类型的课,就可以充分掌握老师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过程及知识的体系,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

(2)在听课过程中调动一切感官。在听课过程中应调动自己的一切感官,养成眼、耳、口、手并用的听课习惯。学生应根据不同过程的不同特点,做到眼到、口到、手到,抓住老师授课的重点,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

(3)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应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但绝不是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把自己变成笔记的机器。正确的笔记方法是在听懂老师所讲知识的基础上,记要点、重点和难点。笔记的作用是便于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和今后的复习,因此应做到简明扼明。

3.复习方法指导

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必须经过强化以后才能达到巩固的效果,这种强化的过程就是复习的过程。科学的复习方法能够将知识系统化,便于长期记忆。我指导学生采用归纳、综合、对比的方法复习,尽可能地把新知识和已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把零碎的、孤立的、松散的知识有机地串接起来。我还要求学生把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1)当天复习。即每天学习结束前,将学过的词汇、句型等要点在大脑中回忆整理一遍。

(2)单元复习。即每个单元结束时,将该单元知识从头到尾全面整理,包括整理课文、整理笔记、整理练习,找出学习中的不足,强化平时学习中的薄弱点,将所学内容的知识整理成知识块。

(3)阶段复习。即将每一阶段中有联系的知识归类,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

4.记忆方法指导

许多学生感到记忆难是英语学习困难的关键问题。为了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我注意收集和吸收他人有关记忆的成功经验,然后去粗留精,对学生进行指导,主要有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联想法:构词联想、拼写规则联想和关系词联想;单词记忆法:异词同义区分、同词异义区分和反义对比区分;区分法:词性归类、功能归类、同义归类和同音归类;句子记忆法:结构记忆法(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和动词主体记忆法(以动词或动词短语为主体课文记忆法);课文记忆法:区分记忆法(将较长课文分段)、缩短记忆法(将长课文缩小)和关键词提示记忆法(将主要句子的关键词标出)。

(2)指导学生短时记忆训练。要求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特别是在课堂上,当接触所要记忆的单词或短语时,通过眼看、口读、耳听、手写、脑记等方法,迅速记住该词或短语,然后有时间再练习、强化,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

(3)指导学生重复记忆训练。重复记忆是防止遗忘的最好方法。我曾经将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学习英语的方法推荐给学生。他学习英语仅一年就可以看懂长篇小说,并从事翻译工作,其诀窍在于他每篇文章读23遍,分5次进行。第一天读第一课10遍,第二天第二课10遍,复习第一课5遍,第三天读第三课10遍,复习一、二课各5遍,第四天读第四课10遍,复习二、三课各5遍,一课2遍。四次读完22遍,半个月以后再读一遍。这种记忆的训练方法遵循心理学的规律,防止遗忘。

(4)指导学生寻找记忆最佳时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记忆的最佳时刻。一般来说,应选择精神状态最好的时期进行记忆,如晚上睡觉或是清晨起床后,可以避免大脑的前摄抑制或是后报抑制。

5.课外学习方法指导

学好英语仅靠课堂是不行的,课堂教学必须与课外学习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对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是阅读方法指导、写作方法的指导和听说方法的指导。

(1)阅读方法的指导。①选材坚持内容浅、短、大和新。浅,指阅读材料要浅于课文,这样便于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心;短,指阅读材料要短小精悍。学生学习量大、科目多,因此选择短的文章便于学生抽出时间,找机会随时阅读;大,指的是阅读量要大,这样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阅读各种体裁的文章;新,指内容含新鲜信息,这样容易提高学生的兴趣。②阅读模式多层次。因为学生的阅读水平不一致,所以我把阅读的过程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一般层次阅读,即略读→精读。第二层次为浅层次阅读,采用SQ■R法模式,即纵览→提问→朗读→背诵→复习。第三层次为深层次阅读,采用PQ4R模式,即预习→提问→阅读→思考→复述→复习综合。③阅读要求多样化。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我提出了四种不同的要求:第一种:基本上看懂原文,只要求简单地回答Yes或No,或者是对who,Where,When,what等问题作出回答,回答时可以直接引用原材料的原话。第二种:看懂原文,能回答why或how之类的问题,从原文找答案,但不能直接引用原句,需要进行整理和归纳。第三种:理解原文,对原文中没有明确或详细阐明的问题能进行推理、判断,并作出回答。第四种:深刻理解原文,对原文中作者的态度或倾向作出分析,并指出文章的暗含及作者没有明说的观点。

(2)写作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写作交际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写作动机和愿望,从而带着交际目的、带着意识写作。

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写作练习。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践课,写作训练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法练习。我指导学生按照以下方法进行训练:①选词造句、联句成段、连段成篇。②根据短文回答问题,然后将答案连接成一篇文章。③听写短文中的重点段落。④补全句子和完形填空。⑤抓住短文中各段落的关键词,改写短文。⑥进行书面表达的训练。⑦学写运用文。

指导学生进行“三个结合”。学习语言的途径主要是“模仿”,而不是“创造”。人们常常首先是通过“听”和“读”吸收语言知识,从而了解别人的思想;再通过“说”和“写”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让别人了解的目的,所以我指导学生按照整体训练的原则进行“三个结合”,即听写结合、说写结合和读写结合。

(3)听说方法指导。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而听说技能的掌握更重要,它促使学生加快思维的速度,训练记忆能力和提高掌握语文的训练程度。

听的技能技巧是:①抓住主题大意。通过注意听首句、关键词等手段抓住内容大意。②抓特点细节。忽略无关情节,注意跟踪线索,获取所需信息。③猜测。根据上下文对不熟悉或没听清的成分进行猜测。

谈电工实习的指导方法 篇12

一、实训前的准备

为突出技工教育特色, 技工学校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实习都有要求和安排, 学生每学期都要在实训教室进行一定学时的阶段性实习。实习期间按专业课题进行训练, 笔者的做法是:每个课题训练前, 先安排学生阅读资料, 温习理论知识和要求, 进行实习前“读”的训练, 让学生看懂该课题的有关技术资料和内容。如看懂电气图、所用元器件结构、动作原理、控制线路、工作原理以及有关设备、仪表等的主要技术性能, 同时要求每个学生绘制一张电气原理图, 加深印象, 提高熟练程度, 避免盲目性, 减少训练时的错误, 避免发生事故。

二、实训时的讲解

学生动手操作训练前, 教师要根据课题要求, 通过准确的专业语言和动作示范, 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具体的工艺要求、操作方法和步骤, 同时, 结合自己在实习教学中的直接或间接经验, 向学生反复强调操作注意事项。对于课题重点、难点部分和学生在实训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边做边讲, 重点强调, 必要时还要重复一两次。

三、实训时的示范

根据笔者的经验, 实训课如果像上专业基础课那样, 只讲道理和方式方法, 而不进行操作示范,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操作要领和技能, 达不到实训的理想效果。而要达到较理想的实训效果, 就要进行如下实习指导:不仅要讲实际操作理论, 还要结合课题中所使用的设备及元器件进行操作示范。示范的实习指导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它可使学生具体直观地感受到技术知识的实际。示范动作的好坏, 还关系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强弱。在实际操作示范前, 要做好充分准备, 即使已很有经验了, 也要自己先做一遍, 否则可能因一些客观原因造成事故或实习指导的失误。

操作示范时要边讲边做, 讲和做要一致。讲解语言要简练、清楚、有条理, 重点要突出;示范动作划分要细, 对较复杂、难度较大的课题, 要将其分为整体示范、分解示范、重点示范等动作来进行。示范时还要注意动作的准确果断、干净利索, 并通过穿插启发式提问来加深学生的示范印象。

四、实训时的指导

目前, 电工专业课的教学已实现理论与实习一体化教学,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突出教学特色, 增强实习教学效果, 在进行实训课时, 要安排对与专业课有关的知识的学习和复习, 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习操作, 更好地掌握应知的理论知识和应会的实际操作技能。例如, 电机与变压器有关内容讲完后, 要进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卸与装配”的实训。为此, 应先指导学生复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拆卸原则”、“拆卸方法”, 这样才会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更牢固。然后, 经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训, 印证所学理论, 学生操作技能就会提高得更快。

在学生的技能训练过程中, 要加强巡回指导。通过巡回指导, 力争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对图纸和技术要求的理解问题, 二是学生对设备、工具、仪表等的正确使用问题, 三是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问题, 四是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操作训练的能力问题, 五是学生的安全操作问题。

学生在校实习时间非常有限, 要想事半功倍, 取得良好的实训效果, 就要抓住基本的东西, 即要强调基本功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防止学生在反复训练中产生厌倦情绪, 除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外, 还要采取个别训练方法, 应规定基本功操作过关标准, 开展小规模竞赛活动, 严格作业评分并予以公布,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实训后的考核

认真搞好学生实习的考核工作, 严格、准确评定学生实训成绩, 能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和掌握专业的操作技能。通过考核评分, 使学生了解自己实际操作的优缺点, 可以无形中指导下一步的训练。

对学生实习考核时, 首先要确定课题、与国家规定相符的考核标准, 准备图纸、材料、元器件、设备、仪表等, 拟定统一的评分标准和细则。然后按要求进行考核, 最后实行集体评分。

上一篇:休闲体育发展的趋势下一篇:未成年人与网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