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使命

2024-09-24

经济使命(共9篇)

经济使命 篇1

一、企业形象策划 (C I S) 中的企业使命

在CIS策划中, 企业理念识别 () MI是形象策划的核心和动力, 是人的大脑, BI则落实在行动上, VI则是视觉识别。在理念识别策划中, 企业使命是每一个企业 (经济人) 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企业使命是企业的存在意义, 是企业由于社会责任、义务所承担或企业自身发展所规定的任务。企业使命一般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经济使命, 二是社会使命。比如, 日本松下公司经常教育员工说:“我们从社会取得天下的资本, 集天下的人才, 用天下的资源, 如果没有任何成功展现, 不但愧对社会, 社会也不会原谅你。”企业为社会集资必须赚钱, 这就是松下独特的价值观和使命感

二、经济使命的经济学解析

松下以为企业是赚钱的, 这是他的经济使命。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企业的存在, 一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有一个经济人的假设,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是符合经济人假设的。

1.经济使命的成本-收益原则

2.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利润最大化是厂商行为的目标。厂商在一定技术条件下, 寻求某个生产规模 (产量) 以能得到最大利润。

3.π (Q) =TR-TC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π’=TR’-TC’=MR-MC=0

4.即MR=MC且π”<0, 当价格不变时, 也即MR=P=MC

5.企业经济使命的外部性收益

1) 财政和税收的收益

2) 充分就业

3) 繁荣生产要素市场

6.企业经济使命的社会成本

1) 自然资源成本 (土地、水、空气、植被等)

2) 税收流失

三、企业的社会使命

松下的社会使命是“为社会服务”。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应该为社会提供公供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1、私人产品和公供产品

按照公共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一般理论, 公共产品是由政府提供的 (大卫.N.海曼, 中译本, 2001;张军, 1994) ;但是, 在技术水平和收入水平等约束条件发生变化时, 一部分可以实现受益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将完全可能由民间供给或是转化为私人产品。私人产品的消费具有排他性, 一般不会出现“搭便车”, 资源能够实现供求平衡, 政府如果过多干预反而会造成资源浪费。公共产品则不然, 由于投入与回报的不对等, 私人不愿意投入。所以, 作为有限政府只要做好公共产品的供给就可以了。用经济学的解释就是:“政府只组织和执行公共产品的供给, 而不必去管也不该去管私人产品的供给

市场选择的失灵

对于什么是市场的失灵, 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 当市场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时, 它就是失灵的。根据第4章所说的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每一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 会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 实现增进社会福利的目的。

“看不见的手”有可能出现的第一个问题, 就是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问题。高效率一直被认为是市场机制的最主要的优点。然而, 在很多情况下, 这种看法却并不正确。比如, 我们知道, 自由竞争往往会引起垄断, 而在垄断的情况下, 市场机制就不能够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了。

第二个是分配问题。我们在第4章中讲过, “看不见的手”最多只能解决效率问题, 而不能解决分配问题。实际上, 纯粹的市场机制的作用往往会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 导致两极分化。

第三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在不存在着政府积极主动干预的市场经济中, 有效需求常常不足。在这种情况下, 就会出现大规模的工人失业。相反, 如果需求过度了, 则会引起通货膨胀。

最后, 还有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2、企业社会使命的形象策划选择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认为, 企业作为一个商业组织, 不再是可以不考虑公众利益的独立实体, “企业的经营行为必须具有社会意义, 就像企业的社会行为必须具有经济意义一样。”为此, 要想获得战略主动并且确保长久发展, 企业必须在关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3、企业社会使命的追求、社会责任

拥有了超越利润的追求, 企业更能正确认识利润的意义。正确认识利润的意义, 才可能拥有了超越利润的追求。

斯坦利·西肖尔在著名论文《组织效能评价标准》中阐明:绝大多数组织的目标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种多样的, 并且有些目标是相互冲突的。这在《基业长青》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注释, 在其表3.1中, 列举了18家高瞻远瞩公司的“核心理念”, 这些正是它们各自追求的一组基本目标, 是它们各自的理想与信念、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文化、企业伦理、生存目标以及其他可能的称谓。“核心理念”充分展示了波音之所以是波音、索尼之所以是索尼的内在特征, 值得认真地分析研究。

战略大师理查德·帕斯卡尔说:“逐渐地, 国家的强盛将由该国公司的竞争力决定”。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 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因而企业生命体 (社会的一个细胞) , 除了生物学本性外, 还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

经济使命是企业的生成之本, 是鱼和水的关系。社会使命是鱼的养料, 使鱼养得更大、更肥。企业社会使命的实现可以使企业长命百岁, 永葆青春, 他可以把企业做成百年老店。

摘要:企业的使命不外乎两个, 一个是经济使命, 一个是社会使命。企业的经济使命是企业存在的必然, 企业社会使命要求企业合理面对利润, 服务社会, 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关键词:经济使命,社会使命,利润最大化,私人产品,公共产品

参考文献

[1].张剑辉.公司治理: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J].现代商业银行, 2006, 9

[2].胡希宁.当代西方经济学概论[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8, (2) :69

[3].张国有.企业理念指引企业发展方向[J].http://finance.QQ.com

[4].胡其辉.市场营销策划[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1) :108

经济使命 篇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支持所在企业建立党的组织,为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提供必要条件”,是工商联重要职能。并要求各级党委重视工商联党组协助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这是当前党中央赋予工商联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新任务新使命。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党的群众工作的新领域。新时期新阶段,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开展党的活动,是我国宪法赋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所决定的。实践表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党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执政基础,把广大职工群众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党员队伍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共谋发展的劳动关系,推动企业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党组织和党员及时了解职工群众思想动态,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协助企业做好矛盾化解工作,维护职工和企业双方合法权益;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探索过程。相对传统基层党建领域,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仍然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党组织的覆盖面过小,绝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中没有党组织。由中央统战部和全国工商联组织的2010年第九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表明,成立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等党的基层组织的企业不足30%,约70%的企业没有成立党组织。二是普遍存在“开展活动难、发挥作用难”的问题。有的党组织领导班子软弱涣散,不能发挥应有作用;有些党组织党员分散、流动性强,难以有效开展活动;有的党组织在活动内容和方式上没有充分考虑党员要求和企业实际,开展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有的党员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淡薄,不能发挥模范作用,甚至不愿意公开党员身份。

为了做好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2009年9月,根据中央统一部署,由中央统战部牵头,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工商联参加,成立了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全哲洙任组长的指导小组,负责非公有制经

济组织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为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中央决定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仍然由中央统战部、国家工商总局和全国工商联共同组成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指导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工作情况看,工商联已成为参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一是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工商联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多年来,工商联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思想工作方面形成了深厚的工作积累和实际经验,有力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二是能够更好地发挥健全的组织网络优势。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工商联建立了纵向达到乡镇街道、横向覆盖大多数行业的组织体系,全国工商联2009年底共有会员257万个,共有地方组织3128个,基层组织24722个,行业组织12326个,已形成覆盖全国的组织网络。这种完备的组织网络优势,为工商联参与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奠定了组织网络基础。三是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特点有效开展工作。工商联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不断增强凝聚力、影响力、执行力,与非公有制企业和企业出资人更加贴近、更加了解,情况更为熟悉、联系更为紧密。近年来,工商联参与指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围绕生产经营发挥作用、党员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不仅推动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的扩大,也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截至2010年11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新建党组织13.8万个,正在筹建22.2万个,发展新党员65万人。

不断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组织覆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非公组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要进一步规范组建方式,继续探索各种组建类型。特别要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规模以下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上,下工夫破解规模以下企业党组织建设难题。紧紧抓住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党建指导员和企业主要出资人这三个关键,扎实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的贯彻落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将有新的进展。我们要把促进“两个健康”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通过自身作用的发挥,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上有更大作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更大作为,在提升自身素质上有更大作为,为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绿色发展县域经济的使命与担当 篇3

县级作为最具系统性、基础性、支撑性的基层政权单位,在国家绿色发展整体战略中处在特殊的重要地位。这不仅因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基础地位和庞大规模,更由于其在绿色发展中所要破解的问题、作为的空间、具有的潜力和负有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推动绿色发展,必须着力县域层面。

县域发展面临严重生态压力

——城镇化建设中生态负面清单。一些县域城镇化发展“三轮驱动”,同步推进大城关、小城镇和新村建设,对国土空间布局进行了改天换地,实现了山河重组,大规模的征地拆迁、移山填海、毁林断水,虽然城镇新村规模扩大了,但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生产生活环境被硬化,沿江造城既占用河道河滩、破坏水系,也使河床窄了、河岸硬了,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下降了。同时,高楼林立封闭了城市通风口,加重了城市温室和雾霾。

——工业化过程中的生态负面清单。县域工业化不少地方走了“劳动密集型”“梯度转移型”的小路、“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和“牺牲环境换取眼前发展”的歪路,成片占用农地搞开发,大量引进一些低端企业,虽然解决了一些劳动就业,创造了一定规模GDP,但不少企业“小作坊大占地”“小产值大排污”“小效益大包袱”,让不少工业企业骑虎难下,产能过剩化解难,实现转型升级更难。

——资源开发的生态负面清单。不少县域大量占用海滩、湿地,搞围海造地开发建设,严重破坏了滨海自然生态;有的项目投资少、效益低,却大量占用国土资源,有的甚至只是面子工程或政绩工程;一些地方县镇村级竞相出让当地的矿产资源,有的急功近利低价出让,粗放无序开发,大量废弃矿渣随意堆放,覆盖植被,冲刷河流,造成一些黑河、红河、白河等有色河流;有的地方无序开发水能,一些小水电站无序布局,既影响流域生态,也影响了正常行洪。

——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生态负面清单。在一些地方大面积毁林栽果种茶,有的毁掉生态林种上了速生林,不仅造成水土流失,破坏了生态环境,还破坏土壤环境和水环境;一些地方在河湖中过密过度搞网箱养殖,在河岸周边发展养猪养鸡养鸭场,对河流造成污染;一些地方农业种植中过度使用农药化肥,造成对水质的面源污染等等。

县域绿色发展重在责任落实

——落实指标。应当把绿色发展的主要指标列入县级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作为强约束、硬指标进行考核和审计。特别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大气环境质量、用水总量控制、主要流域和近海岸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饮用水安全保障、土壤环境质量、森林覆盖率和草源综合植被覆盖率、湿地面积、自然岸线保有率、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等,必须根据不同县域的实际情况,确定可考核、应执行、必问责的指标,纳入年度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和县级党政领导任期目标确保完成。

——执行制度。必须建立县域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规范、约束和保障。全面实施县域主体功能定位,落实“一县一规、多规合一”,围绕功能定位,实行差别化市场准入,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大力推进确权登记,进一步明确各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和保护边界。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制度。强化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制度,实施矿产开发准入管理。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加大惩罚力度和执法力度。严格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理制度,将各类开发建设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底线之内。完善责任考核和追究制度,扩大绿色生态发展指标权重,增加考核的“硬杠杠”,强化指标约束。

——依法监督。绿色发展的立法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与此相比执法的力度却远远不够。县域层面虽有较为完整的监督体系,但实行发挥不尽人意,必须强化国土、环保、经贸、林业、农业、海洋、水利等部门的监督职能,发挥纪检、检察、监察部门对行政监管失职渎职的责任追究,发挥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严格落实县党委、政府在绿色发展中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机制。

县域经济呼唤绿色创新与担当

——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必须在县域强力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执行生态环境规划作为硬任务,对县域不同功能区产业项目实行差别化市场准入政策,留足优化生活空间,保护扩大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同时把环境生态规划执行纳入县级人大执法检查和依法监督的内容,坚持每年一检查,强化法律监督的强制性和有效性。要对耕地、生态绿地、海滩、河滩、湿地保护区实施定期不定期的巡察检查,对弄虚作假和违法占用行为以最严格的惩罚和追责。

——坚持生态绿色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绿色发展是县域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题中之义,但面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必须多措并举鼓励和扶持节能低排、高端智能的制造业发展,强力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出台鼓励政策,激发企业绿色发展动力,让绿色品牌和标识成为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赢得发展制高点的必由之路。要依托金融系统助力绿色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创立绿色发展基金,打造绿色发展PPP工程包,以绿色金融支撑绿色产业发展。同时,坚持工业企业入园,持续推进工业园区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特别是要对存量企业和新增投资企业两头发力。

绿色生态更是县域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追求和选择。必须从源头上和流通环节双管齐下加强监管,并实施更严格的处罚办法,使违规生产经营者付出足以不敢再违的代价。新阶段农业发展新目标就是让农业绿起来。绿色农业发展要求在投入品使用、产地环境保护、生产经营方式、市场营销体系方面进行深刻调整,既要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又要让消费者乐意为绿色消费付费。实现农业绿色发展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开展面源污染监测治理,建立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坚持科学施肥、合理用药,并切实做到可监测、可追究、可持续。

nlc202309081844

——坚持城镇村三级发力,持续创建绿色生态家园。首先从城乡规划抓起,把营造绿色生态人居环境和生活空间摆上首位,让绿色真正成为城乡的“底色”。在县域森林覆盖率、城镇绿地率、建设项目容积率,以及城镇村土地成片整理和闲置非农用地公园化等方面,下功夫推进绿色生态行动。同时,在三线以下城市房地产开发过剩情况下,政策推动绿色生态房地产异军突起,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体育、保健、休闲、旅游地产,增加这些产业的绿色用地供应,并明确其作为生态功能的定位,赋予保护养护的责任。这方面,各地虽有探索,但总体力度还不大,实践覆盖面不广。另一方面,部门联动合力创造绿色生态家园的行动,在一些县域得到积极响应,“土十条”“大气十条”“水十条”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始得到积极实施。这两年还出现了区域联盟共同打造跨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板块,如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四省正在规划建设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覆盖4省19个设区市、123个区县,受益辖区生态空间及生态质量环境都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合理有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必须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在探明矿产资源存储情况下,根据县域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和城乡发展规划,立足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编制矿产资源禁采区、限采区和可采区规划,由县人大审议通过,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对可采区和限采区的矿产开采,必须按规划编制项目可研和环评,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县,必须有项目不可行性研究和社会稳定评价,确保矿产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必须严格规范探矿权和采矿权拍卖转上,探索采用PPP模式,确保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优最大化,确保采矿权招投标过程公平、公正、公开。积极采用先进设备和先进工艺,提升矿产资源开采的科学化、集约化水平。

——坚持创新驱动,推进绿色发展管理能力现代化。强化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弘扬和培育绿色生态文化,把保护绿色生态环境作为保障生命健康的首要任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运用税收、价格、财政补贴、绿色贷款、排放交易、生态补偿等政策工具,引导市场激活拉动绿色生产。积极倡导和鼓励绿色生态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工艺变革、新材料应用,以及绿色发展、生态治理机制创新,在全社会形成更加广泛的绿色生态创建氛围。要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大数据时代为“互联网+”绿色生态提供了广阔平台,也为绿色生态行动和管理能力建设提供了技术和数据支撑,必须运用互联网深入洞察绿色生态行动“特征、影响、效果”,适时调整矫正行动中不适应自然生态规律的行为。

低碳经济:林业发展的机遇与使命 篇4

1 林业可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部分, 是储碳库。森林中有大量固态的碳, 能够保证生态系统的循环, 是维持空气碳平衡的重要条件, 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森林, 都会对大气CO2造成连锁反应。根据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大约有2.48万亿t碳, 其中有1.15万亿t左右都是通过森林生态系统存储的。森林在全球的占地面积大约为30%, 而其植被的碳储量在全球植被中占到了77%, 森林土壤的储碳量是全球土壤的39%。

森林是陆地上经济实用性最强的吸碳器, 地球上森林的吸碳量和储存量是每年大气和地表碳流量的90%。森林每生长1m3木材, 可以吸收1.83t的CO2。为了提高碳吸收的能力, 可以通过造林、再造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加强森林可持续间伐等措施保证林地的生产力, 不断提高陆地植物和土壤的储碳量。通过造林、再造林以及加强森林经营活动的方式, 已经受到了国际方面的认可, 并在多数发达国家中开始实行, 通过这些活动产生的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2 林业发展可以有效促进低碳经济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 应当将低碳经济作为战略发展道路。从2007年开始就提出了相应的森林方案, 并计划在2010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0%, 以此来应对相应的气候变化等问题。随后, 在2009年, 对林业发展做出的具体要求, 计划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将增加4000万hm2, 增加森林蓄积量13亿m3。并对我国相应的CO2排行量做出了严格规定, 计划到2020年CO2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50%。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进行植树造林活动, 森林的规模和程度直接决定了政策的执行力度。我国的人工造林面积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为改善全球气候变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近年来的发展中, 我国已在林业发展方面陆续投入了700多亿美元。通过对森林的发展和保护, 平衡了生态环境, 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先驱者。从1980~2005年, 我国吸收和减少的碳排放量大约在51.1万t, 各个地区都在实行低碳经济的发展。例如, 在江苏响水县, 根据2014年的数据, 全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0.5%, 林木覆盖率达到26.78%, 实现了小康和农业现代化的指标, 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1]。响水县位于黄海之滨, 在沿海的林业发展也有所增长, 造林面积达到20hm2, 景观林带建设完善, 有着较好的绿化效果。

3 低碳经济为林业发展拓展了空间

建立以低碳经济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目前全球发展的共同目标, 我国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根据自身情况, 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之路。因此, 要对林业发展进行更准确的定位, 在低碳经济中为林业发展拓展更多的空间。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 林业发展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模式, 更多的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结合在一起。在地区发展中, 林业所包含的内容会不断增加。首先, 林业问题在国际谈判中是重要的筹码, 因此, 我国必须重视林业的建立。第二, 森林覆盖率和质量直接决定了地区的碳汇功能, 在地区的发展中, 林业是环境的重要保障, 和经济发展质量、速度和规模都密不可分。第三, 林业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通过林业的发展, 能建立更好的生活环境。

我国林业的发展是机遇与使命并存。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 除了扩大了森林的面积和质量之外, 林业的碳封存、碳替代以及碳保存也为林业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首先, 是竹产业的发展。由于竹类的生长周期快, 固碳能力和普通林木相比较强, 因此, 可以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进行以竹代木。第二, 耐用木制品的发展空间较大, 能有效发挥林木的碳替代功能,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第三, 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第四, 随着森林资源日益受到保护, 很多国家在原木出口上的限制更加严格, 木材进口会越来越困难。例如, 在江苏响水县中, 随着响水县全面绿化进程的加速, 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响水县的经济发展。林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响水县的市场竞争力, 促进了地区发展,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

4 结语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 我国也逐渐寻找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通过林业发展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而低碳经济也为林业的发展开辟了更多的空间。林业发展除了能够平衡生态环境之外, 还能够提高区域市场竞争力, 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广平.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J].防护林科技, 2014 (12)

经济使命 篇5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

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本报北京2月3日电(记者李章军)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式3日上午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强、贺国强、***出席开班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主持。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中央举办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认真总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经验,深入研究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完善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和举措。

胡锦涛强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们作出了3个重要判断,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使2009年成为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我们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立即果断实施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态势。二是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根本改变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我们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拓展我国发展的外部空间。三是必须把保持我国经济当前平稳较快发展和为长远发展营造良好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政策措施不仅要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且要努力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为我国经济长远发展营造良好条件。我们立足扩大内需保增长,在扩大内需中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营造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在全党全国共同努力下,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我国经济实现总体回升向好。胡锦涛指出,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初步的,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运行中的新老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我们要继续努力,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胡锦涛强调,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添推动力。

胡锦涛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

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我们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实现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胡锦涛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全党全国必须增强主动性、紧迫感、责任感,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加强规划引导,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要任务,兼顾当前和长远,处理好速度和效益、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胡锦涛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他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工作提出8点意见。第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按照优化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的方向和基本要求,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调整城乡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快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国土开发空间结构,既着眼于化解过去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又为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第二,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第三,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谋求经济长远发展主动权、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第四,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污染防治,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加快实施生态工程,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第六,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针对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发展面向民生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更好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开拓文化市场。第八,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快调整出口贸易结构,加快调整进口贸易结构,加快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胡锦涛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必须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来推动。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推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习近平在主持开班式时指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系统回顾了前一个时期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过程和实践历程,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工作要求。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我们办好研讨班,对我们取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用讲话精神指导研讨班的举办,推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践。

王刚、王乐泉、王兆国、王岐山、回良玉、刘淇、刘云山、刘延东、李源潮、汪洋、张高丽、张德江、俞正声、徐才厚、郭伯雄、何勇、令计划、王沪宁、梁光烈、马凯、孟建柱、戴秉国、万钢出席开班式。

经济使命 篇6

关键词:经济师;薪酬管理;使命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1-39-2

0 引言

薪酬管理是指在社会组织中以每位员工为企业所做的贡献为评价标准,作为衡量员工报酬总额收入的指标之一,并涉及报酬结构比例以及具体发展的过程,由于经济师所面对的工作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因而薪酬管理的内容以及对经济师的使命要求也呈阶梯式前进的过程

1 关于薪酬管理的概述

1.1 必要性

薪酬管理是帮助组织凝聚人才的重要措施,做好薪酬管理,应当融合组织内部的公平与外部存在的竞争机制两个方面,规范有序的薪酬管理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助推器。合理的薪酬可以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从而产生的行为合乎组织的既定要求,将组织各个阶段的目标,例如利润效应、服务水平、场地规模以及减少成本费用等,渗透到薪酬管理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创造组织与员工共赢的辉煌局面。

其次,调整目前组织内部薪酬管理的公平化。平等、正规的薪酬管理是完善组织内部人才体系的科学路径,倘若组织内部的薪酬制度透明、公开,会促使成员明确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隐匿薪酬制度的具体操作流程能够避免因薪酬差异而出现的无谓争端。

最后,能够高效反映来自组织外部的强大竞争力量,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吸引到更具优势的人才资源,提高组织人才储备的整体质量,这降低了各组织获得经济与社会效益的门槛。

1.2 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一,以组织自身的发展指标与文化内涵为参考,制定具有各组织气息的薪酬体系。薪酬策略可以看作薪酬管理的灵魂导师,而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则离不开组织所具有的文化氛围与长远的发展计划。

第二,形成依据职位、工种、技能、为组织所做的贡献等为指标的薪酬配置宗旨。员工情绪稳定、工作劲头十足是保质保量完成安排任务的先决条件,这就决定了在分配薪酬时要杜绝随意行为,要将众多因素纳入考察与评估范畴,例如,员工工作水平、市面薪酬价格、员工所具有的技能等。

第三,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设置薪酬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并确定每个部分的具体比例,例如,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等在工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起到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的作用。

第四,做好薪酬管理中的内部公平与外部竞争的平衡任务。内部中以薪酬设计为中心,实时分析与评估各工作以及岗位具有的价值,外部中要求各组织以市场竞争力为准基点,并使其成为引诱高素质人才的亮点。

第五,动态调整组织的薪酬制度。企业、社会、市场、员工自身等都处于千变万化之中,因而,一成不变的薪酬制度难以推动组织的发展,满足员工日益丰富的需求。除此之外,从绩效管理中窥探薪酬管理的动态发展,并实现二者的融合,动态审视员工的工作业绩与工作薪酬,更好地发挥二者的联带效果。

2 经济师的基本使命探讨

经济师是各专业、各行业具体经济师职位的代称,例如,人力资源经济师、建筑经济师、商业经济师等,其基本职责是当立项组织项目前期,要探究该项目的可行性结果,并对项目实施中各环节的具体情况与阶段性成果做经济性评估、分析,以及时发现项目存在的问题,或纠正项目计划或改善工作开展的措施,防止因分析、评价不当给企业带来利益损失,从而确保项目能够带来一定的盈利。基于这一职业使命,大中小企业都设立了经济师的职位,由此可见,经济师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它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综合评价组织经济行为是否合理。

3 经济师在大时代背景下实现薪酬管理使命的措施

3.1 学习、充实、完善自身的能力结构

首先,经济师要接受正规渠道的考试、培训、考核与评估,并善于通过同事、行业之间的分别评估以及相互评估,发现自己在薪酬管理具体工作中、项目分析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同行探讨、洽谈、合作、专业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其次,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要同步进行。经济师必须具备扎实稳定的专业技能,这是做好薪酬管理的先决条件,但是只有在实际分析中才能折射出理论策略存在的漏洞。最后,要依据企业动态状况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既能够调动员工的集体责任感,又能够为组织谋取最大化的利益。

3.2 突出激励重点,制定兼具公平与竞争的薪酬管理制度

组织的薪酬管理制度直接与员工的利益挂钩,是能够调动员工工作热情的动力源泉,因此,在薪酬比例分配上要彰显“人才优势”,并将其视为划分员工薪酬等级的指标,但要确保薪酬等级差距合理,对此,可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定期对各岗位进行评估与详细分析,例如,建筑经济师要对“包工头”这一岗位在整个建筑过程中的作用,对其所做的决定、采取的措施能否带来经济效益等做好分析,保证全体员工享有绝对的平等。其次,确保组织的薪酬标准不仅与市场上同行业的工资水平相一致,而且要与规模与组织自身类似企业的工资标准保持相对一致,以使组织的薪金水平在市场上能够受到更多优秀人才的青睐,提升整个组织的人才储备力量。

3.3 经济师可根据组织具体情况,设置多种薪酬模式

根据员工的工作的完成情况及其带来的经济价值,选择不同的薪酬模式,发放相应的薪酬,主要有以下几种薪酬模式:

第一,制度多样化模式。经济师可连同组织领导与员工代表人物,了解组织运行现状、员工各方面的发展与需求,制定多重的制度模式,以从不同层面增加员工的薪酬收入,使员工的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升。组织内部的奖励制度主要目的是动员全体员工相互合作,而根据个体绩效支付工资的情况则能够调动员工自身的积极性,但要保证这两方面的目标均可实现的话,组织要明文规定,只有当组织收益达到一定额度,才能兑现奖励承诺。经济师在组合薪酬结构时,要使薪酬奖金的总额由多个部分构成,避免只追求短期目标而忽视长期效益现象的发生。

第二,根据绩效支付薪酬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促使员工产生企业所期望的行为,增强能够做出一番事业员工的归属感,而且是招聘突出人才的有利武器,在这样的组织内工作,充满生机,同时潜伏着较大的竞争力,表现始终不良的员工会遭受精神上的气馁。这里所说的凭借绩效获得工资并不单指以往员工的业绩奖金、制造行业流行的计件嘉奖制度等,而是将其看作员工考核、晋升的关键指标,使员工的升迁与降级等都能找到量化的参考依据,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员工集中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克服业绩高低工资差异小的消极状况,以真正提高组织效益。

第三,相对平衡模式。经济师通过对企业内部薪酬与市场上同行业的薪酬标准进行经济分析,明确二者之间的差距,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并与组织领导、其他经济师进行相互探讨,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也就是要平衡组织内部与外部的薪金差距,尽量使其保持在同一个层次上,如果组织内部的工资水平低于外部,尤其是低于市场平均劳动力的工资时,组织很难招聘到所需要的人才,组织的人才储备、素质将成为组织发展的严重绊脚石。对此,经济师要借鉴欧美大型企业的薪酬平衡案例,并分析我国国营、民营、私营企业等在薪酬方面设置的经济合理性,大力倡导组织内外薪酬平衡模式,防止我国绝大部分优秀人才流向国外,使我国成为中、低端人才的聚集地,这严重影响组织发展。

4 结语

经济师对薪酬管理经济分析行为是各行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其可以及时调整各行业的薪酬水平,确保员工能够根据付出程度得到相应的报酬,进而激发其积极性,改变以往薪金低、绩效低、组织效益低的恶性循环,从而为我国薪酬管理带来更多的契机。

参 考 文 献

[1] 刘建.以价值管理为目标的绩效考核体系[J].企业管理,2012(08).

[2] 常显珍.如何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有效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J].经济师,2012(07).

[3] 李新建编著.企业薪酬管理[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4] 王长城,等编著.薪酬构架原理与技术[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经济使命 篇7

1. 古老的西域文明

西域文明以独特的神韵吸引着“胡风”的仰慕者远赴边疆, 共同开发和建设祖国的西北边陲。新疆这片荒芜而繁华的热土上, 留下了回鹘人、羌人、匈奴人、突厥人......在此驰骋的足迹, 楼兰古城、喀喇墩古城、丹丹乌里克等遗址里精美的壁画和古物, 诉说着神秘的故事。从族群部落到胡汉一家, 族群和迁徙, 宗教信仰的变化, 历史朝代的更迭, 新疆这片炽热的土地始终是华夏子孙繁衍生息的乐园, 多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大舞台。新疆以团结和睦发展、开放交流融合为主流, 形成了西域文明。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中部, 吸收了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中国三大文明古国的优秀成果, 再加上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 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西域文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之后, 新疆更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新疆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从西汉匈奴到唐朝西域, 再到清朝准葛尔, 无不在争夺这块资源宝地和战略屏障。

2. 能源和资源宝库

新疆位于板块结合处, 横跨巨型成矿带, 新疆辽阔的地域和复杂的地质条件, 造就了新疆丰富的矿产资源。新疆的矿产不仅种类丰富, 而且易于勘探和采掘。据统计, 中亚地区已探明的32个成矿带中有16个成矿带中包含新疆, 我国已经发现的138种矿产资源中, 新疆也都有发现。

新疆矿产不仅种类丰富, 而且储量巨大,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在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 新疆矿产约占全国矿产种类的80%, 有41种矿产居全国矿产储量的前10位, 其中位于首位的高达6种, 居于前五位的达到27种。新疆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一般矿产, 还拥有稀有金属和黑色金属矿等珍贵稀有的矿产, 如钠硝石、皂石、蛋白土、福镍矿等。新疆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中亚多国的重要纽带, 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的建成, 新疆将成为世界资源和能源的主要通道。

3. 瓜果之乡

新疆深居内陆, 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新疆因远离海洋, 四面环绕着高山, 降水稀少, 再加上新疆土壤中富含细小的沙粒, 沙粒比热容很小, 在充足的阳光照射下很快升温, 夜晚又迅速降温, 温差较大, 因此新疆瓜果积累了丰富的糖分, 使得新疆瓜果特别甜。干旱的气候条件, 使瓜果中的可溶性糖慢慢增加, 增加了瓜果的甜度。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悠久的瓜果培育技术, 新疆瓜果自古就享誉全国, 在世界上也有较高的声誉。近年来, 在党中央和新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 新疆特色瓜果的保鲜技术、干果加工技艺大大提高, 促进了新疆葡萄、红枣、哈密瓜等特色农产品的飞速发展。

新疆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瓜果之乡, 更是许多动植物生长的天堂。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交汇处, 东西方动植物品种繁多, 随着丝路贸易的繁荣发展, 西域的食物和药材也逐渐进入中原地区, 其中包括苜蓿、小茴香、无花果、胡豆、巴旦杏、胡椒、石榴、葡萄等。新疆的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啤酒花、烟草, 新疆棉花以色白、绒长而闻名中外, 是我国长绒棉的主要种植基地。

二、新疆在“一路一带”建设中的战略目标

1. 东西方沟通的桥梁

新疆显要的地缘位置, 丰富的能源和资源, 巨大的发展潜力, 决定了新疆必将成为“一路一带”建设的重要先导和枢纽。古丝绸之路东起长安, 西至东罗马君士坦丁堡是中国与欧亚各国重要的贸易通道, 东西方文化传播的重要的桥梁。古丝绸之路促进古代东西方文明的融合, 对于推进中华文明走向欧洲、中亚、非洲具有重要的贡献。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扩展范围, 形成新的经济合作发展经济区域。新丝绸之路在国内主要包含了新疆、甘肃、宁夏、青海、陕西五省, 还扩展到重庆、四川、内蒙古等省区, 北线沿新亚欧大陆桥, 中线以石油天然气的运输管道为主, 南线以跨国公路为主。新疆和甘肃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加上独特的地域条件, 使其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

“一路一带”贯通亚欧非大陆, 连接活跃发展的东亚经济圈和经济发达的欧洲经济圈, 经过亚欧大陆中部广大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沿线城市为支撑点, 以重点经济产业园为合作平台, 共同建设畅通的运输路线和互利共赢的经济贸易区。国际丝绸之路主要包含中亚、南亚、中东欧三个地段, 沿线国家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在交通、能源、通信、金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互利共赢合作机会, 尤其对于新疆而言, 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新疆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有利于挖掘新疆巨大的发展潜力。新疆与中亚在文化和习俗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 有利的地理位置更为新疆建设成新丝绸之路的枢纽奠定了基础, 尤其是新疆霍尔果斯和阿拉山口为代表的经济口岸, 依托出口贸易迅速发展。

2. 我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

巴基斯坦在穆斯林世界中有着特殊地位, 长期以来中巴关系良好, 随着中巴经贸合作的深化, 不仅能增进与阿拉伯世界的交流, 而且有利于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巴基斯坦与我国有600多千米的共同边界, 无论从地域还是政治角度, 巴基斯坦对于维护我国新疆的和平和稳定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巴基斯坦距离南疆地区最近, 南疆农业培育、农作物改良繁育、农业科技研究等与巴基斯坦的优势产业具有广阔的交流和合作, 有利于开拓我国南疆市场。

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 是影响21世纪整个世界的重大事件之一。当今世界不确定因素增加, 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完成后, 中东石油运至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 经过巴基斯坦和昆仑山脉, 就能到达新疆, 为中国原油进口开辟了重要通道, 因此, 中国原油进口和贸易通道将不再完全受制于马六甲海峡。

3. 推进新疆的跨越式发展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路一带”战略的重要补充和扩展, 中巴经济走廊的完成将直接打通中国与南亚地区的路上通道。巴基斯坦丰富的人口和广阔的销售市场, 不仅为中巴合作提供广阔的合作空间, 也为新疆带来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点。新疆喀什作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桥头堡”, 已经成为继阿拉山口之后的新疆第二个综合保税区, 喀什将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 逐步完善进出口贸易体系, 发展成中亚国家自由贸易新区交易中心。目前, 喀什在以商贸物流为主的丝路产业和文化旅游业等产业, 得到了突破性发展。

新疆的外贸易和投资是促进新疆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对外贸易占有显著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 是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近年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和交流的深入, 新疆的贸易进入新的阶段, 新疆政府需要进一步营造有利的边境贸易环境, 加强对新疆贸易市场的宏观调控, 完善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和相关的财税政策, 减少新疆的贸易障碍。

三、新时期新疆财政的创新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新疆的经济有了快速发展, 尤其随着“一路一带”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极大的推动了新疆经济的大发展。新疆经济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增加了财政收入, 另外一方面需要更多的财政支出。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艰苦的生存环境和多民族构成决定新疆财政高成本运行, 尤其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需要巨大的财政支撑。新疆地方财政长期以来受历史与现实状况的制约, 财政的自给率较低, 地方债务风险较大, 中央为维护边疆稳定对新疆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手段给予了较大支持, 但新疆财政问题依然严峻。新疆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新疆经济发展缺乏自我造血功能, 财政收入较少, 而财政支出较大。据统计, 新疆约有2/3的财政支出要依赖于中央转移支付, 新疆财政需要创新。

1. 加大财源建设

(1) 推进现代农业化和新型工业化

新疆光热资源丰富, 是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特色林果基地和天然牧场, 新疆发展离不开优势产业。财政要大力支持现代农业, 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打造绿色著名品牌。在棉花和林果园艺业发展上, 鼓励和引进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 促进新疆种植业由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

新疆石油石化、煤炭、矿产等资源开发型产业已初具规模, 具有市场竞争力, 国家财政需要支持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引导产业集约化发展, 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支持大型风电、光伏发电等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引导有实力的大企业承包境外工程, 发展境外产业。

(2) 大力发展服务业

新疆服务业是新疆产业结构中的“短板”, 也是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新疆依托独特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丝绸之路国际旅游通道有利于与周边国家旅游合作。新疆多民族融合, 蕴藏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产品, 财政要大力支持特色民族手工业商品化生产, 提升生产技术和商品质量, 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繁荣发展。

2. 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新疆稳定是新疆一切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 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各族群众都向外美好生活, 推动新疆经济发展, 让人民群众有事干, 有盼头, 增强新疆各族人民在市场经济下的自我发展能力, 有利于社会稳定。2013年新疆财政安全支出197.22亿元, 教育支出532.67亿元, 分别占财政支出的5.14%、13.88%, 新疆财政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安全和教育的支持力度, 改善民生。

参考文献

[1]王敬文.“一路一带”打开筑梦空间[J].中国外资, 2014, (10) .

[2]冯浩.一路一带战略下国际通道建设问题的思考[J].综合运输, 2014, (10) .

[3]刘佳.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J].经营管理者, 2014 (4) .

[4]张哲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机遇与挑战[J].南亚研究, 2014 (6) .

[5]代小红.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几点思考[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 2015 (2) .

[6]蒋旭平.新疆瓜果产业化发展探讨[J].新疆农垦经济, 2006 (8) .

[7]宿白.新疆考古发现与西域文明[J].文史知识, 2010 (1) .

[8]张罗.新疆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时代金融, 2013 (4) .

经济使命 篇8

经营规模实现了迅速扩张。华煤销售运输公司紧紧抓住国家实行积极宏观经济政策的机遇, 使销售触角伸及到豫西、川北、陕西、山西等省区, 市场覆盖面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与2002年成立相比, 销售量从的624万吨上升到今年的1820万吨, 增长了1.9倍;国家统配量从30万吨提高到340万吨, 增长了10.3倍, 铁路运输量完成了950万吨, 完成年计划的118%, 创历史新高。

2 创造社会效益是煤炭营销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多数煤炭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粗放开采、就易避难、重厚弃薄的意识之上, 这种“端子孙饭碗, 断子孙后路”的发展不是科学发展, 这种涸泽而渔式发展的后果是高产高耗、后备资源不足、根本谈不上发展的协调性与可持续性;重经济效益轻安全效益;一些煤炭营销企业唯利是图, 自私自利, 甚至向社会提供劣质产品或虚假信息, 以次充好, 以劣充优, 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对公益事业的支持和投资不够;不关心职工利益, 不注重民生。存在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以物为本、见物不见人、先物后人的不科学的发展模式。

基于这一发展理念, 我们销售运输公司在履行社会义务、创造社会效益方面可谓是竭尽所能, 不遗余力。具体做法是:

2.1 讲政治, 讲大局, 积极支援灾区建设

近年来的各种自然灾害面前, 我们积极捐款捐物支援灾区建设, 2008年的向四川汶川灾区捐款10万余元, 向陇南灾区扶助煤炭2000多吨, 2010年我省舟曲县遭受特大泥石流灾害的情况下, 公司积极捐款6多万元, 捐赠救灾用煤500吨, 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灾救灾工作, 企业所创造的社会效应有目共睹。

2.2 保证主要行业需求, 维护地方经济稳定和谐

在行业需求不平衡、电力用煤需求紧张的情况下, 积极落实铁道部有关优先保证电煤供应要求, 采取了“保省内电煤供应、保重点化肥企业原料煤;减供省外其它重点户用煤和地销户用煤”四保一减措施, 全力保障价格相对较低的电煤供应, 尽管最低价格低于窗口售价150元/吨, 我们华煤销售公司依然选择了以社会效益优先的发展思路, 为维护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良好作用。

2.3 注重民生, 温暖社会

由于季节性因素, 在市场需求旺盛, 资源供应量有限的情况下, 力保地方冬季取暖用煤、确保周边电厂基本生产用煤, 充分保证了区域经济稳定有序发展;

2.4 以人为本, 关心职工, 维护公司的团结稳定和谐

积极帮贫扶困, 关心弱势群体。公司领导、工会组织经常利用节假日深入基层家庭慰问贫困、患病职工, 安抚一线职工。通过这些活动使公司上下形成了心齐、力聚、团结、和谐的氛围。

3 如何进一步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双赢

3.1 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

科学管理是前提。煤炭企业要实现科学发展, 需要做到“六个并重”, 即:经济效益与安全效益并重、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并重、科学发展与创新技术并重、经济指标与环境效益并重、经济增量与运行提质并重、主业与并重、经济增长与关注民生并重。只有做到以上“六个并重”, 才能使企业走上科学、安全、和谐、永续发展的道路。

3.2 社会应该为企业保驾护航

要健全体制。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需求的增加, 作为工业粮食的“煤炭”逐步被各行业重视并备受青睐, 煤炭企业才得以复苏并发展壮大。而当市场供不应求、煤炭新产品变成市场经济中的真正的“黑金子”时, 煤炭企业必须按照国家宏观经济杠杆的指令, 保主要行业的需求、保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 充分体现社会效益, 放弃追逐自己效益的机会, 而煤炭企业本身在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矛盾得不到合理解决, 得不到社会其他行业的支持和理解, 在企业的生存环境中, 与地居民的矛盾纠纷难以化解, 乱收费乱摊派的现象增多、出行道路不畅、一些具有仇富心理的个人团体对企业的寻衅滋事时有发生。

4 结语

经济使命 篇9

记者:2008年以来, 或者说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 我国多数中小企业, 特别是外向型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逐步陷入因境, 举步维艰。您认为我国中小企业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什么?中小企业不景气, 会带来什么样的社会影响?

任玉岭:我把中小企业遇到的因难和问题比喻为刺向中小企业的“五把刀”。这“五把刀”一是原材料涨价;二是人民币升值;三是融资困难;四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五是税收政策改革。此外, 土地供应紧张和一些行业的垄断都给中小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困难, 导致不少企业家失去了信心, 个别企业倒闭, 等等。中小企业发展受阻、不景气带给社会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中小企业多数是为大工业配套的企业, 而且也是农民工就业量最大的企业群体。如果中小企业有什么“风吹草动”, 不仅会影响大企业的正常生产, 也会造成农民工被谴散、失业。而农民工收入税减或得不到保障, 就又不可避免地影响社会稳定, 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记者:您“五把刀”的比喻十分形象地概括了中小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切实反映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现实困难, 必须予以重视和了解。请您具体地分析一下这“五把刀”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任玉岭:具体来说, 这“五把刀”给中小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其一:原材料成本大幅度上扬, 造成利润明显下降, 使一些企业经营困难, 步履维艰。其二:融资更加困难, 财务成本明显加重。受货币政策从紧的影响, 商业银行贷款增速明显放缓, 使中小企业贷款更加困难。另外财务压力增大, 资金短缺导致中小企业现金流紧张, 一批抗风险差的企业存在倒闭的危险。其三:税收政策改变与人民币升值, 使中小企业受到较大影响。其中, 中央关于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和土地使用税征收比例的上升, 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其四:中央减免农业税, 增加粮食生产补贴等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政策措施, 使农业的比较收益提高, 农民的收入增长较快, 也提高了农民工的收入预期, 使中小企业失去了低廉的劳动力优势, 增加了用工成本, 减少了利润。其五:政策的一刀切和文件精神不落实也造成相关中小企业运行困难。国家政策对土地管理的从紧和对房地产的规范固然十分必要, 但由于各地发展不平衡, 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实际情况有很大悬殊, 在政策一刀切的情况下, 往往切掉了大城市或发达地区的“尾巴”, 却也砍掉了小城市和欠发达地区的“脑袋”, 严重制约了小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要争生存求发展, 必须通过创新来转“危”为“机”, 变“五把刀”为五支“强心剂”, 并把创新作为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贯彻始终。

记者: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与国家的创新战略应该是紧密联系的。请您谈谈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怎样适应国家的创新战略, 中小企业创新应当围绕什么目标来进行?

任玉岭:对于你这个问题我想说, 企业的发展一定要与国家宏观形势和宏观政策相对应。社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健康发展, 同样, 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的发展, 企业与社会是依存十分紧密的。企业与社会实际上就是汗毛与皮肤的关系。因此, 中小企业家在发展企业的时候, 一定要使自己的行动与国家的宏观发展形势相对应。这次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强调了扩大内需, 调整结构。这其中原因:一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贫富差距过大造成内需不足;二是我国的产业很多是高消耗、高污染, 如果不利用这次危机来解决这样两个问题, 那么今后会给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带来更大的困难和问题。所以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 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 还要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相适应, 而且要使自己企业的发展走好统筹发展之路, 走好统筹区域发展之路, 并调整自己企业的产品结构, 走好减排污染之路、节约资源之路。

这里我重点说一下减排污染、节约能源。因为很多中小企业, 在产品结构上存在很大的资源浪费, 有的可能还在污染环境。现在国家在这方面管理制约还是比较严的。降低能耗发展循环经济, 这方面潜力十分巨大。所以中小企业在创新的时候一定要与国家的宏观政策相适应。国家的政策围绕人民的利益, 企业在这个方面一定要走好。另外在资源的利用、能源的利用上, 矛盾非常突出。我国的资源总量很少, 但是我国在资源的消费上却占据了世界非常大的比例, 因此如何做好资源节约型的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都是应该作为企业的重要任务进行贯彻和推进的。看到现在面临的实际情况, 看到目前存在的问题, 企业家应该认真地处理好本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搞好资源节约, 降低生产中的环境污染。只要是围绕国家政策发展, 围绕人民的事业发展, 围绕体现人生的价值观, 并且多考虑老百姓的利益、职工的利益、人民的利益, 这是我想说的中小企业创新的目标, 创新的动力, 创新的方向。

记者:您以上从宏观上谈了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目标、动力、方向, 您能否再从微观上谈谈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市场空间和产业方向呢?

任玉岭:我国中小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 我只能简单地说一下。作为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一定要瞄准国家的产业政策创新和调整产业结构;一定要瞄准市场需求, 对那些需求量大、符合发展方向的产业, 要去努力争取, 因为只有发展潜力比较大的地方才有赚钱的机会, 没有大发展潜力或者市场已经饱和, 再去肯定不赚钱还可能赔钱。只有发展空间比较大的、市场需求大的领域才能有发展的空间, 作为企业家一定要往这方面研究。而且对于企业家来说不仅要研究企业的问题, 研究宏观的问题、战略的问题, 而且还要关注国家的宏观政策, 一定要关注国家的宏观市场。国家今后要大力发展的领域包括电子、再生能源、新生能源、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电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农产品的加工等等。对这些领域中小企业都应该更好地思考、研究。另外服务业、旅游业还有宾馆业、家政业都有非常广阔的市场需求, 中小企业在这些产业领域可以大有作为。

记者:请您再谈谈中小企业应当从哪些方面创新, 依靠什么来创新?

任玉岭:关于中小企业从哪些方面创新我总结了三点:一是要创新思维, 二是要创新科技, 三是要创新管理, 并且这三方面的创新都要兼顾。要创新技术本身管理跟不上不行, 必须要创新管理, 但是创新技术的管理却首先要使头脑创新、思维创新。企业创新, 关键要靠人。企业的领导层一定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劳动, 但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大家来实现。任何一个创新思维几乎都是相互碰撞的结果, 或者有可能是由某个人的头脑挤出来、提出来的, 但最后肯定是有很多人的工作启发了这个人, 这个创新点子才冒出来, 并实施了其的点子。因此企业要取得发展, 一定要聚集四面八方的人, 整合四面八方的资源, 这样更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我希望中小企业都能放开眼界, 多聚八方贤才, 为中小企业下一步大繁荣、大发展而努力。

记者:您认为中小企业家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应有什么样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准备, 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有哪些对策建议?

任玉岭:我认为企业家们首先要对前景充满信心, 有了信心就可以创新思维, 改善企业的环境, 使企业能够做得更好, 所以一定要有信心。在党中央的领导下, 我国的经济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继续保持适度增长速度, 中小企业也会陆续渡过难关。其次要有忧患意识, 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要认真进行应对, 更要采取各种可能有效的措施来积极应对这次金融危机。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有什么样的机遇可以抓住, 如何在这个时候通过这样一场金融危机来实现我们将来的一个新崛起。最后还要针对开始我所提到的中小企业遇到的“五把刀”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一是要在认识上高度重视, 政府各部门要把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作为切入点, 深入研究改革措施、解决办法, 借以缓解企业的难题, 从而促进改革、抑制通胀、确保发展的稳步推进。二是要在银根紧缩中对中小企业网开一面, 并要重点扶植有前景的中小企业, 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扩大信用担保贷款。三是要密切关注汇率变动, 继续鼓励企业出口。四是针对《劳动合同法》的不完善之处, 出台一定的辅助法规, 以保企业发展的稳定。五是为中小企业向中西部的欠发达地区投资, 搞好政策引导。放宽中西部与欠发达地区土地使用, 激励和引导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投资, 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也应主动出击, 吸引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向本地转移。六是要进一步克服垄断和搞好扶持中小企业的宣传, 促使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更加宽松。

上一篇:抢险工作下一篇:工业现场总线